标准进展

2024-05-05

标准进展(精选十篇)

标准进展 篇1

“2012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大会”于近日在北京召开,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大会并致辞。他指出, 个人信息保护关系每个人, 也关系到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和网络秩序, 加快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加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立法;二是收集个人信息的机构、单位、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三是社会公众要关注个人信息不被盗卖或滥用, 社会各界和媒体要加强监督。

会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介绍了推进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工作,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介绍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报批稿) 有关内容。大会发布了《2011年网站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测评报告》以及《Android手机软件个人信息安全测评报告》。

汽车电子标识标准及进展 篇2

背景

大家知道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识读速度快,识读距离远等优点,可不停车识读车辆号牌号码、车辆类型、使用性质等信息,可弥补身份信息不足的缺点,所以说相对讲有一些优点,国内已经投入使用的一些城市,比如说像重庆的交通信息卡,南京机动车环保标志卡,以及国外的墨西哥还有巴西等国家都在使用相关的技术进行车辆管理。从我国的宏观层面来讲的话,2013年国务院发表了一个推进物联网健康有序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将汽车电子标识先行先试列入京津冀三省市交通一体化项目,明确由公安部牵头。2015年4月,中办国办发布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进平安中国的通知。但是我们知道,机动车是有流动性的,如果说像北上广深等一些发达的城市,外地车占很多,如果各城市各自实施汽车电子标识,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各地的汽车电子标识就不能互联互通,应用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向国标委申请了8项机动车电子标识的标准编制立项,其中前面6项是2012年申请的,另外两项(应用系统的密钥管理系统和规范)是2014年申请的,密钥管理系统已经正式立项了,应用系统的接口标准正在公示阶段。

进展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前面6项国家标准的编制过程,2012年向国标委申请制定6项机动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2013年7月份,国标委下达了机动车电子标识6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承担,2013年由我所主办了启动会;2013年11月,为了加快标准和相关产品研发的进度,我所成立了汽车电子标识技术论坛,通过论坛的方式促进汽车电子标识相关的产品标准的研发进度;

2014年,就开始到一些相关的单位,比如说重庆,深圳,华大,中兴智联等等跟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并且跟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有关汽车电子标识的频段进行交流,以前定的是840MHz,后来改为920MHz,主要是因为840MHz已经用于无人机领域了;2014年6月份,召开了汽车电子标识技术论坛第二次会议,会议对标准讨论稿内容进行了审议;2014年10-12月,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并且通过公安部向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8个部委征求意见,2015年1-8月,相关的产品研发已经出来了,我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测试;2015年2月,在黑龙江黑河开展了低温条件下的识读性能测试;6月份,在三亚开展了高温识读性的测试;2015年8月我们还在安徽广德汽车测试场进行高速环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汽车电子标识的性能基本能够满足测试应用的需求;同时8月份,公安部交管局组织专家对这6个标准的内容进行了预审,9~10月份根据专家的一些意见对标准进行了完善,现在这个标准基本已经定型了,然后是初步预计的话是11月可能能召开审计会,今年年底能够完成报批。

内容

以上是标准编制的整个过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汽车电子标识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是分为6个,一一简单介绍一下。首先第一个标准是电子标识通用技术条件,主要是技术要求,工作频率是用920-925超高频UHF,无源,灵敏度至少要优于-17dbm,写入的灵敏度优于-14dbm。写入距离是6米,主要是考虑到有一个功率的限制,实际上测试下来,车速状态一定的情况下,12米的距离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有一些干扰或者是有衰减的作用,功率要大一些;另外识读速度在120码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到车辆标识信息和车辆登记注册信息,200码的情况下至少能够精确识读车辆芯片里面的标识符信息区,240码的时候也能准确识读标识符信息和车辆信息。下面就是可擦写的速度等等,存储能量是大约是2048bils,材质是陶瓷基片,另外是防拆,即拆即损等功能。

第二个是电子标识安全技术要求。密码算法要使用SM7算法,以及其他获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认可的算法,密钥的长度是128位,不能被读出,身份鉴别是要加密算法,必须要求SM7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密码认可,机密性也是一样的,要求所有的存储的信息都要加密,并且是要使用国密,并且写入是授权的读写设备写入。另外一个就是安全访问控制,因为在电子标识里面有多个分区,每个分区都要用不同的权限,通过身份鉴别和口令,验证的机制对各个存储访问控制,整个的访问大概有分这么几个信息区。不同的区域权限不一样,当读出来以后还要进行解密,解密以后才能知道里面的信息,这就是电子标识访问控制的要求。

第三个是电子标识的安装要求,采用黏贴安装的方式,安装的位置是放汽车微波窗口的位置,如果没有微波窗口就是装在挡风玻璃垂直靠上的位置。一般的是有双面胶的,如果玻璃有遮阳膜就必须移除,为了黏贴牢固,在环境温度低于14度的时候要在黏贴的时候对前挡风玻璃预热,这三个是汽车电子标识标准关键的技术要求。

第四个是读写设备通信技术的要求。工作频率和电子标识是一样的,数据读写的距离也是跟电子标识一样的,要大于12米,写入距离要大于6米。天线的驻波比是小于1.5,对读写设备接口的要求是提供以太网通信接口,分体式读写的是4路天线和N型公头接口,防护等级是达到IP65。

第五是读写设备安全的要求。一个是密码算法,然后是身份鉴别,身份鉴别也要采用SM7算法,如果与后台通讯的话,要求使用基于对称加密算法双向身份鉴别,与后台应用系统通信,实现基于数学签名技术的双向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是存储在安全模块或PSAM五卡里面,所有的访问控制的权限信息存储在PSAM卡中,由安全模块度曲访问控制权限信息并授权访问,由主管部门管理和使用。

第六个标准是读写设备安装规范。包括悬臂式,门式,柱式,车载式,当交通流量大于2500PCU每小时的时候,不得小于两个天线,如果需要分车道识别,每个车道应该装一个对应的天线,可以根据断面的流量设置一个或者是多个,安装的高度就是跟交通监控设备一样的,5.5米,如果是立杆就不得低于两米。然后安装的角度,夹角应该是20多到90多范围可调。这个是6个标准的一些主要的内容。

产品

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电子标识产品研发的进展情况。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进展 篇3

一、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一是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2013年全面清理现行近5000项食品标准,2014年在标准清理结果基础上,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重点解决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为做好标准整合工作,我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李斌主任为组长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会商,解决标准整合中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明确了标准整合原则、方法和具体安排,落实标准整合项目工作任务;成立由37名相关学科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组,做好技术把关,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标准整合的日常技术工作。二是加快重点和缺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组织编写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拓宽公众参与和标准征求意见的渠道、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组织管理,做好审评委员会换届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及时了解标准实施情况,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技术指南》,加强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

着力加强风险评估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优先评估、应急评估、食物消费量调查,打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支撑。已经完成30多项优先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2013以来相继在部分省份启动了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工作,系统研究中国人膳食暴露和消费结构。及时修订、完善新食品原料等安全性审查制度,加强源头把关,印发了《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安全性审查的程序。制定食品安全相关产品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加强评审专家库及专家管理。2013年共审查通过了新食品原料18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37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8种。完成了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公布第三批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在2142个县区设置食品污染物监测点,2013年共监测42万件食品样品、涵盖307项各类监测指标,获得监测数据493万个。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向好,其中,乳制品、面粉等食品中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等污染情况趋于好转,兽药滥用以及非法添加情况有所遏制;同时监测也发现了因环境污染、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以及违法使用非食用或禁用物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治,在全国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1600余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数14413人。监测显示,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趋势,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宾馆饭店、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是主要暴发场所。此外,误食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在全国32个省级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牌子,作为国家风险监测的省级核心技术机构,同时确定6家有条件的机构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启动地市级疾控机构风险监测设备配置项目,改善监测条件,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监测水平和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国务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一是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整合方案,通过2014~2015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二是制定公布新的食用植物油、蜂蜜、粮食、包装饮用水、调味品等一批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开展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分析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收集监管部门、行业、消费者等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四是改进标准宣贯和服务工作。近期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共同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宣传教育,推动标准贯彻实施。同时,为方便各方查询和使用标准,开发了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软件,将于近期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我委网站开通启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一是强化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工作规范。二是夯实评估科学基础,有计划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毒理学计划工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和评估方法学研究。三是加强能力建设,继续细化年度风险评估计划的同时,着手制定我国2016~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逐步建立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地方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为支撑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四是强化风险交流和科普性宣传,发挥风险评估结论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的引导作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全面监测。二是完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修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强化监测结果统一汇总分析,加强部门会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制定《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完善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通报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加强食源性疾病的源头控制。

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取得进展 篇4

从2008年10月24日举行的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获悉,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已发挥出重要作用。专项研究紧密结合国家需求, 为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也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设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专项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 到2010年, “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将完成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及380项消费品安全、基础公益、节能减排等重要国家标准研制。主导制定30~40项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 同时再培育40~50项国际标准, 保持主导国际标准研制的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由国际标准本地化向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迈进。

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标准制定取得进展 篇5

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有了进展。据媒体报道,受工信部委托,中国耐火材料协会近日召开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条件调研座谈会,来自中国耐火材料协会、中国模具模料协会、河南省工信厅及50家大型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制定关于耐材矿石采选、耐火原料、耐火制品

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有了进展。据媒体报道,受工信部委托,中国耐火材料协会近日召开耐火材料行业准入条件调研座谈会,来自中国耐火材料协会、中国模具模料协会、河南省工信厅及50家大型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制定关于耐材矿石采选、耐火原料、耐火制品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耐火材料目前面临产能过剩,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行业整合,提升资源利用率,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2012年,由于订单数量减少、销量下降,水泥、玻璃企业对耐火材料竞相压价,拖欠货款,造成耐火材料企业资金紧张,部分企业不得不停产。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对52家生产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耐火材料企业销售收入同比降低4.29%,利润同比降低21.40%,应收货款同比上升15.34%。

业内人士表示,耐火材料行业存在资源开采非正规化,浪费严重等问题,特别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耐火材料行业已从“结构性过剩”转变为“全面过剩”。而由于钢铁、水泥、玻璃等耐火材料下游行业同样存在产能过剩、利润大幅下滑等问题,耐火材料行业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6家耐火材料上市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北京利尔和濮耐股份预增,鲁阳股份、金磊股份和太空板业预减,瑞泰科技首次出现亏损。

瑞泰科技表示,受下游行业不景气影响,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账龄不断延长。此外,玻璃行业不景气,玻璃窑用耐火材料市场需求下滑,造成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此外,瑞泰科技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9%-49%;鲁阳股份下滑0-30%;金磊股份下滑30%-50%。

中报业绩预增的两家公司,都是在管理上下足工夫。濮耐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上升20%-50%,公司表示降本增效、内部挖潜等效果显现。北京利尔上半年净利同比上升0-30%。

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化进展与展望 篇6

摘要:自从2012年成立以来,ISO/TC 268 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了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的研制步伐。本文依据ISO/TC 268的工作范围明确了社区、可持续发展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内涵,并进一步剖析了ISO/TC 268的工作范围与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关系。最后,对ISO/TC 268成立以来国际标准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社区 城市 国际标准

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加大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标准化研究工作。2012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响应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的需求,批准成立ISO/TC 268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ommunities(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68是ISO最新成立的跨行业、跨部门的技术委员会,其工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一、ISO/TC 268的组织结构及成员

(一)ISO/TC 268 的组织结构

目前,ISO/TC 268围绕社区可持续发展,组建了一个分技术委员会和两个工作组。ISO/TC 268/SC1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量化评估负责研究制定智能社区基础设施量化评估标准,ISO/TC 268/WG1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标准,ISO/TC 268/WG2负责研究制定城市指标体系标准,[1]ISO/TC 268的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由于ISO/TC 268的工作领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紧密跟踪并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13年,ISO/TC 268第二次全会中成立了三个特别工作组,以加快社区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研制、推广工作。其中“工作计划工作组”负责ISO/TC 268工作计划的意见收集、整理工作,成员包括来自英国、德国、丹麦、日本和加拿大。“标准推广工作组”负责ISO/TC 268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工作,每个工作组至少有一名专家参加。负责人为荷兰的Nico Tillie,秘书为Bernard Leservoisier,成员包括:中国、日本、加拿大。“标准术语工作组”负责ISO/TC 268 术语的研究工作,每个工作组至少有一名专家参加。负责人为丹麦的Kim Christiansen,秘书为英国的John Devaney,成员来自中国、德国。[2]

(二)ISO/TC 268及ISO/TC 268/SC1的成员

2012年2月,ISO/TC 268和ISO/TC 268/SC1成立以来,其P成员和O成员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9月,ISO/TC 268有20个P成员、15个O成员[3];ISO/TC 268/SC1有14个P成员、10个O成员,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ISO/TC 268和ISO/TC 268/SC1的成员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中国、南非、塞内加尔等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

二、ISO/TC 268工作范围及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一)ISO/TC 268 的工作范围及相关内涵分析

ISO/TMB(技术管理局)批准成立ISO/TC 268时,明确了ISO/TC 268的工作范围:为推动各类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各类社区提供支撑技术和工具,包括管理体系要求、指南和相关标准,不涉及到城市发展建设方面的具体技术和标准。由于ISO/TC 268涉及相关领域多、部门多。因此,需要进一步明晰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的内涵,以帮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ISO/TC 268的工作领域。

1、社区

社区是ISO/TC 268标准化工作的载体,必须明确社区的定义和内涵。“社区”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国内外对社区的定义和范围理解差异较大,2012年2月,ISO/TC 268 第一次全会中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研究,各国专家基本达成共识“社区是指拥有共同认识和利益的一群人生活的一定区域。[3]”由此可见,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有一定的地理区域;二是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三是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一个村落、一条街道、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根据目前ISO/TC 268的工作分工,ISO/TC 268/WG1中对包括工业园区、商务区、居民区等各类新建、建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提出具体要求,ISO/TC 268/WG2中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估。ISO/TC 268/SC1/ WG1对各类社区的基础设施智能化量化评估。

2、可持续发展

推动各类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ISO/TC 268标准化工作的目标。1972年以来,联合国通过召开全球性会议,逐步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社会与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繁荣。[4]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作为两大主题,将“评估可持续发展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差距”、“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做出新的政治承诺”作为三大目标,进一步推进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ISO/TC 268完全接受了联合国的定义,并正按照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的“评估可持续发展取得的进展、存在的差距”目标开展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标准和评估标准的研究工作。

(二)ISO/TC 268工作范围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由于ISO/TC 268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TC,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有必要梳理清楚ISO/TC 268与相关领域的关系。

根据ISO/TMB对ISO/TC 268组建的批复文件及ISO/TC 268的工作计划,ISO/TC 268为各类社区提供支撑技术和工具,包括管理体系要求、指南和相关标准,不涉及城市发展建设方面的具体技术和标准,以期推动各类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ISO/TC 268 是从宏观角度对包括城市在内的不同类型社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要求,提供管理体系、指南和相关标准;而其他相关领域为满足这些要求制定相应的标准。由此可见,ISO/TC 268与相关领域之间是宏观、中观、微观紧密配合,且各有侧重的关系。

三、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进展

ISO/TC 268成立以来,加快了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的研制步伐。[5]目前ISO/TC 268组织结构和国际标准进展情况如下:

(一)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管理体系标准

ISO/TC 268/WG1负责研究制定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管理体系标准,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管理体系是法国AFNOR于2011年11月向ISO TMB提出。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管理体系标准分为三类、八部分,如表2所示:

2012年7月,ISO/TC 268/WG1已经完成了ISO/NWIP 37101—1社区可持续发展及恢复管理体系的第一部分: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九部分:范围、相关标准、定义、社区的内涵、管理、计划、支持、运作、绩效评估、改进。标准提案中对社区内外部事务进行总结,包括:减贫、经济效率、社会一体化与社区融合、文化与遗产、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消除社会与环境影响、自然、工业与技术风险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社区安全与健康等。此外,还对社区管理组织的作用、责任和权利提出了要求。2013年7月,ISO/TC 268/WG1完成了ISO/WD 37101—1,并在第二次全会中对此部分进行了修改,计划于2015年正式发布成为正式国际标准。[6]

(二)城市指标体系标准

ISO/TC 268/WG2负责研究制定城市指标体系标准。2011年6月全球城市指标机构(GCIF)向ISO TMB提出的一套标准的城市指数、方法和定义的国际标准提案,用来衡量城市发展情况,获得通过。2012年2月,GCIF向ISO/TMB提出走快速程序的提案。2012年7月,GCIF提出走“Living Lab Procedure”。2013年3月,ISO/TC 268/WG2完成DIS稿,明确从生活质量和城市状态两个层面、22个方面提出了139个指标,其中生活质量17个方面100个指标,城市状态5个方面39个指标。根据ISO/TC 268/WG2工作计划,将于2013年9月完成FDIS稿,2014年成为国际标准。[7]此外,ISO/TC 268/WG2开展了一项新的研究ISO TR 37121,以进一步梳理世界各国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处于投票阶段。[8]

(三)智慧社区基础设施量化评估标准

ISO/TC 268/SC1/WG1负责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量化评估标准。2011年11月日本JISC提出的“Smart urban infrastructure metrics”(为了与TC/268名称保持一致,后改为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metrics)的国际标准提案。提案针对目前城市基础设施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多,对城市管理者而言存在很大的困难,需要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衡量城市能源、水、交通、ICT等城市基础设施,所采取的评估方法仅涉及技术方法,不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建议文件的大纲包括范围、参考、术语与定义、通则、评估的城市基础设施范围、通则、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总结和分析、下一步计划等九部分。目前ISO/TC 268/SC1/WG1正在进一步完善ISO/PWI 37151.2,[9]为了进一步完善ISO/PWI 37151,还组织各国专家对世界各国涉及智慧城市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三稿,即ISO/WD TR 37150.3。[10]

四、展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ISO/TC 268 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涉及城市、工业园区、商务区、居民区等不同类型、规模的社区,工作内容是以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管理体系、支撑技术和工具,不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体领域的具体技术标准。但就工作内容而言,ISO/TC 268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行业、领域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宏观与微观、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目前,我国是ISO/TC 268和ISO/TC 268/SC1的P成员,并担任了ISO/TC 268/SC1的副主席职位。正是由于ISO/TC 268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的密切关系,需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ISO/TC 268的国际标准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去,积极将我国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向全世界推广,为国际标准化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锋,刘俊华,刘春青. 城市管理指标研究及展望[J]. 标准科学,2012,(5):51—58

[2] SAC代表团. 国家标准委组团赴法国参加ISO / TC 268第一次全会总结报告[R]. 2013

[3]ISO / TC 268.ISO / TC 268 business plan[R].2013

[4]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 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2—8

[5]杨锋,刘俊华.标准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ISO / TC 268的组建及我国参与情况[J]. 标准科学,2013,(3):26—31

[6]ISO / TC 268.ISO / NWIP 371

01 Communit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Management system: part1—General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R].2013

[7] ISO / TC 268.ISO / DIS 37

120 Communit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Indicators for city services and quality of life[R].2013

[8] ISO / TC 268.ISO / TR 37

121 Inventory and review of existing indicator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silience in Cities[R].2013

[9]ISO / TC 268 / SC1. ISO/PWI 37151. 2 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s—General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R].2013

[10]ISO/TC 268/SC1. ISO/PWI 37150. 3 Review of works relevant to smart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metric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tandardization[R].2013

〔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12BAK27B03—01)阶段性成果〕

全球SDN技术标准进展 篇7

2006年, 由斯坦福大学为主导, 联合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以及包括工业界合作伙伴, 共同启动了Clean Slate (Clean-Slate Design for the Internet) 项目。在此项目中, Martin Casado博士及其团队成员提出了Ethane架构, 作为企业网安全的子项, 其被认为是SDN概念及Open Flow技术的发展源头。该架构通过一个中央控制器向基于流 (Flow) 的以太网交换机下发策略, 从而对流的准入和路由进行统一管理。

在此基础上, 2007年, Martin Casado博士联合Nick Mc Keown、Scott Shenker教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共同创建了致力于网络虚拟化的Nicira公司, 并最先提出了SDN的概念。在2008年, Nick Mc Keown教授发表文章《Open Flow: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 首次提出了Open Flow协议。

在此之后, SDN技术开始飞速发展, 并受到互联网公司的重视。Google、雅虎等互联网公司对SDN领域的研发加大投资, 并开始逐步部署。

在通信设备商方面, 长久以来所提供的设备均是传统的控制和硬件一体的设备, 网络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各类协议进行控制和运行。SDN的产生对于设备商来说同样是革命性的改变, 在未来SDN组网环境中, 传统设备已经不具备成本优势。随着SDN市场前景的日趋明确, 为了在未来SDN网络中占据一席之地, 各通信设备商也开始积极投入SDN技术、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的探索和研究之中。随着SDN标准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及Open Flow标准的发布, 思科、华为等厂商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SDN的解决方案。

网络结构模型

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 它的设计理念是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 并实现可编程化控制。其中, 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的业务和应用;控制层主要是网络操作系统, 负责处理数据平面资源的编排, 维护网络拓扑、状态信息等;基础设施层负责基于流表的数据处理、转发和状态收集。SDN包括如下基本特征。

控制与转发分离:转发面是一个受控转发的设备, 转发和业务逻辑由分离出去的控制面进行控制, 其核心控制协议就是OpenFlow协议。

逻辑上的集中控制:传统网络中, 每个网元均有独立的控制面, 网元间通过控制协议进行数据交互;对于SDN网络, 将单个网元的控制面抽离处理, 统一成一个独立于设备的控制平面, 因而可以拥有网络级的状态, 并根据全局网络状态进行优化。

开放API:对应用提供网络资源操作的接口。通过API接口, 应用层可以告知网络如何运行才能更好地满足业务带宽、时延、计费等需求;应用层可以由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

SDN标准技术进展

SDN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将会成为未来网络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代表;同时, SDN作为一种新的网络技术和架构, 推动其技术标准化则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运营商在进行技术研究工作时, 应关注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核心专利的申请, 积极参加相关国际标准会议和组织, 争取引导SDN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SDN技术的标准化, 特别是SDN接口协议的标准化, 对于运营商简化网络运维管理, 及实现异厂商设备、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ONF

2011年, 在雅虎、Google、德国电信等几家公司的倡议下, 开放网络基金会 (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 ONF) 成立, 其致力于软件定义网络及Open Flow技术的标准化 (规范制定) 以及商业化, 也是目前最为活跃的SDN标准化组织。

该组织主要关注S D N及Open Flow技术的标准化 (规范制定) 以及商业化。目前, ONF由董事会成员及会员两部分组成。董事会成员主要包括部分运营商、互联网及软件公司, 包括德国电信、日本NTT、Facebook、Google、微软、Verizon、雅虎以及高盛等8家成员;会员则包括网络设备商、网络运营商、服务器虚拟化厂商、网络虚拟化厂商、测试仪表厂商等在内的80多家成员。

2012年, SDN成为全球网络界最炙手可热的焦点, ONF创始至今, 已经为设备和软件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及电信运营商带来众多机遇。因此ONF成员数量也快速扩张。ONF成员也在不同领域开展了SDN的技术研究和部署。国内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已经成为ONF组织的成员, 而中国电信也在积极申请中。

ONF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其中技术工作组是其主要的技术研究部门, 包括扩展性组、配置和管理组、测试和互操作组、迁移组、市场培育组、结构框架组、转发抽象组和光传输组等8个子工作组, 此外, ONF设置有5个讨论组, 分别是专题讨论组、无线传输组、安全组, 技能验证组和日本组。

目前ONF最主要研究成果是Open Flow标准和Open Flow-CONFIG标准 (即Open Flow配置和管理协议) 。Open Flow协议用来描述控制器和交换机之间交互所用信息的标准, 以及控制器和交换机的接口标准。各版本Open Flow标准及其相应特点如表1所示。

Open Flow配置和管理协议 (OF-CONFIG) 由配置和管理工作组制定和维护, 是Open Flow协议的同伴协议, 是在包含Open Flow交换机的运营环境下, 除Open Flow协议之外的接口配置和管理协议规范, 目前采用NETCONF协议进行传输。各版本OF-CONFIG标准及其相应的特点如表2所示。

IETF

IETF成立于1985年底, 是全球互联网最具权威的技术标准化组织, 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 当前绝大多数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出自IETF。与ONF相比较, IETF更多是由网络设备厂商主导, 聚焦于SDN相关功能和技术如何在网络中实现的细节上。

IETF早期有两个与SDN相关的研究项目/工作组, 分别是转发与控制分离组 (For CES, forwarding and control element separation) 和应用层流量优化工作组 (ALTO, application-layer traffic optimization) 。其中, For CES已经发布了9个RFC, 主要涉及需求、框架、协议、转发单元模型、MIB等;ALTO主要通过为应用层提供更多的网络信息, 完成应用层的流量优化, 用于判断的参数包括最大带宽、最少跨域、最低成本等等。ALTO的研究思想体现了SDN向上层应用开放接口的理念, 这种开放部分网络信息以优化应用的做法, 从广义上讲也是SDN的一种实现类型。

此外, IETF还着手制定I2RS标准。I2RS的核心思想是在目前传统网络设备的路由及转发系统基础上开放新的接口来与外部控制层通信, 外部控制层通过设备反馈的事件、拓扑变化、流量统计等信息来动态地下发路由状态、策略等到各个设备上去。可以看出, I2RS延用了传统网络设备中正在使用的路由、转发等结构与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与丰富。

目前, IETF也以软件驱动网络 (software driven network) 为出发点研究SDN, 成立了SDN BOF, 并提出了IETF定义的SDN架构, 如图3所示。

ONF中的Open Flow协议强调的是设备控制与转发分离, 以实现转发设备的标准化和开放化。而IETF中定义的SDN网络架构重点强调的是设备的可编程性, 即开放北向API接口, 为用户创新提供有力保证。

ITU-T

ITU-T也在近期开展了对SDN的相关研究。通过与ONF的联络协商, ITU-T明确了将针对运营商网络进行SDN场景对象、相关架构的研究。

在2013年2月的SG13 (Future networks including cloud computing, mobile and nextgeneration networks) 全会上, 将原有的28个Question重组为19个Question, 并对SDN强相关的Question进行了重命名。其中, 承接上一研究期, 修改Q14在研项目Y.FNsdn研究范围从而覆盖SDN定义、总体特征、功能需求和架构。图4示出了Y.FNsdn标准中所定义的SDN框架。

SG 13主要面向SDN功能需求和网络架构的标准化, 而SG 11则结合SG 13的工作, 开展SDN信令需求和协议的标准化。2013年2月在日内瓦召开的SG 11全会上, 确定了以下几个方向的研究议题。

软件定义的宽带接入网 (SBAN) 应用场景及信令需求 (Q.SBAN) ;SDN的信令架构 (Q.SupplementSDN) ;基于宽带网关的灵活网络业务组合信令需求 (Q.SBNG) ;跨层优化的接口和信令需求 (Q.CSO) ;支持IPv6的标准化智能可编程接口应用场景及信令需求 (Q.IPv6UIP) 。

与此同时, 2013年2月SG15 Q12/Q14的中间会议也开始研究SDN对传送网络架构的影响, 并根据会议提交的多篇文稿制定了SDN在传送网方面的Living List, 这些研究点将会是SG15 Q12Q14后续SDN研究的重点。

ETSI

国际主流运营商发起成立了网络功能虚拟化行业规范工作组 (NFV ISG) 并于2013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本工作组将制定支持虚拟功能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的要求和架构规范以及发展网络功能的指南。工作组的工作将视情况整合现有的虚拟化技术和标准, 并与其他标准委员会正在开展的工作相配合。

NFV和SDN是互补的, 但又不相互依赖。虽然二者的结合可能产生更高的价值, 但NFV的实现可以不使用SDN。

CCSA

CCSA已开始在TC1和TC3设立SDN研究任务, 预研SDN的应用场景/需求和问题分析、术语及定义、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型、设备技术规范、互通规范和测试规范等。

2012年8月, TC1召开了“未来网络与SDN”专题研讨会, 主要对SDN应用及发展, 架构及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2013年1月, TC1成立了“未来数据网络 (FDN) ”特别工作组, 分别在应用场景、功能架构、接口协议方面专门立项开展研究。2012年12月, TC6WG1 (传输工作组) 针对“软件定义光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立项, 该项目将针对光网络的需求和特点, 提出面向光传送网的SDN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

小结

毫无疑问, SDN是下一代互联网和电信网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而言, 对SDN仍是初步涉及, 对SDN在电信网络的应用也仍在尝试与探索。无论已经广泛深入, 还是仍在初步尝试, 以SDN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已经对整个市场格局产生了转变, SDN对整个网络也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标准进展 篇8

ITSS工作组由总体组、秘书处, 以及基础标准、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服务管控、服务外包、云服务等七个专业组构成, 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为组长单位, 同时也是工作组秘书处挂靠单位。截至2012年11月, ITSS工作组已有137家成员单位, 其中包括116家全权成员单位及21家观察成员单位。

国内标准研制

2012年, ITSS工作组按照ITSS标准体系规划和工作计划, 全面开展了各专业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目前, ITSS工作组共有12项国标及25项行标立项。

●完成4项国家标准及1项行业标准的报批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2部分:数据 (信息) 保护规范》 (行标)

●颁布四项国家标准

2012年11月5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三项ITSS国家标准, 并从2013年2月1日开始实施。

GB/T 28827.1-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8827.2-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GB/T 28827.3-201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同年12月31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颁布一项ITSS国家标准, 并从2013年6月1日开始实施:

GB/T 29264-2012《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形成7项标准送审稿

《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1部分:服务交付保障通用要求》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规范》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4部分:数据中心规范》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5部分:桌面及外围设备服务规范》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服务管理第3部分:技术要求》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咨询设计第3部分:信息化工程监理总则》 (国标)

●形成5项标准征求意见稿

《信息技术服务服务管理第2部分:实施指南》 (国标)

《信息技术服务咨询设计第1部分:通用要求》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实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4部分:交付中心规范》 (行标)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第5部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与服务规范》 (行标)

●推动19项国标、行标立项。其中,

2项行业标准立项:

《信息技术服务服务级别协议指南》

《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实施第1部分:通用要求》

4项国家标准立项:

《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1部分:通用要求》

《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2部分:实施指南》

《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3部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4部分:审计导则》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ITSS工作组进一步完善ITSS标准体系, 发布了ITSS标准体系3.0版 (见图2所示) 。

参与国际标准化情况

在我国的不断努力推动下, 针对IT服务的质量研究也已成为ISO一个新的关注点。在2012年5月召开的ISO/IEC JTC1/SC7全会上, 正式采纳我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提案《信息技术服务质量需求和评价IT服务质量模型》 (ISO/IEC 25011) 。此外, 我国还承担了ISO/IEC 20000-7及ISO/IEC 20000-11的联合编辑。

在云计算服务方面, 我国基于《信息技术服务云服务交付第1部分:要求》研究成果提出的《云计算服务交付原则》国际提案已被ISO/IEC JTC1/SC38接受, 并专门成立云计算交付研究组, 由我国及美国专家共同担任联合召集人组织该领域标准的研制工作。

2012年10月,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当选分布式任务管理组 (DMTF) 中国分会的理事长单位。DMTF中国分会的成立, 为云计算标准及相关产品的测试, 特别是云管理和虚拟化标准的国内推广及测试确立了组织保障, 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协作平台。

新领域战略研究及标准体系

2012年, ITSS工作组重点针对IT治理和云服务两个领域进行研究, 提出了IT治理和云服务标准体系 (见图3和图4) 。

2013年工作重点

ITSS工作组在全面开展各领域标准研制工作的同时, 将重点开展如下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

(1) 咨询设计和集成实施

信息系统集成的生命周期过程大体可分为咨询设计、集成实施和运行维护三个阶段。运行维护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已先行开展, 咨询设计和集成实施这两方面的标准稍微滞后, 但也是行业发展急需的标准, 因此2013年将重点开展这两方面标准的研制工作。

(2) IT治理

2012年, ITSS工作组在ITSS标准体系总体框架下, 结合企业内部风险控制、IT服务管控和标准化的需求, 研究IT服务的决策体系、责任归属和管理流程, 提出了IT治理标准体系框架, 并着手开展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2013年, 工作组将继续加大力度进行IT治理标准的研制工作, 力求能够为IT治理的实施、评价和审核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标准和依据, 并促进IT服务产业链的形成。

(3) 云服务

金樱子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篇9

关键词:金樱子,质量标准

金樱子又名糖罐子、丁榔、倒挂金勾、黄茶瓶、山石榴、刺头、油樱、白玉带、下山虎、螳螂子树等,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作用。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的陕西、江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1,2]。金樱子为药食同源的植物,临床和民间应用非常广泛,研究报道软多,现就其质量标准研究进行综述。

1 药材来源

金樱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1]。王英强等[3]在广东博罗县发现金樱子的一个变种光果金樱子,光果金樱子与金樱子变异点在于叶稍薄,果光滑无刺。国外学者用秋水仙素对金樱子进行多倍体诱导,并从细胞学和形态学方面与同属其它植物进行对比[4],利用葡萄糖磷酸变位同工酶和RAPD技术对24个来自南美州金樱子进行分析后把金樱子分为两种大类,一种茎光滑,一种茎有刺[5]。还有学者对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如利用磷酸酯酶、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三种同工酶进行种间杂种的研究[6],利用核糖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染色体重复序列的研究[7],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包括金樱子等多种蔷薇属植物进行分类,其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相符合[8]。

2 性状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气微,味甘、微涩[1]。

3 鉴别

3.1 显微鉴别

3.1.1 花托壁横切面

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有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生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和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1]。

3.1.2 花托粉末淡肉红色

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螺旋状的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螺纹导管、网纹导管、环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μm,直径16~20μm,壁木化。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1]。

3.2 理化鉴别

3.2.1 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樱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5:5: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3.2.2 化学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热15min,立即滤过。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5min,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取剩余的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无明显消失[9]。

4 检查

《中国药典》只对水分和总灰分进行了规定,而对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等项目没有规定。

4.1 水分

《中国药典》要求不得过18.0%。周日宝等对金樱子13个样品进行水分含量测定,最高为9.74%,最低为5.91%,平均值为7.94%[10]。

4.2 总灰分

《中国药典》要求不得过5.0%。周日宝等对金樱子13个样品进行总灰分测定,含量最高为4.09%,最低为2.87%[10]。

4.3 酸不溶性灰分

最高为0.15%,最低为0.07%,平均值为0.11%[10]。

4.4 水溶性浸出物

最高为45.08%,最低为31.19%,平均值为38.66%[10]。

4.5 醇溶性浸出物

在80%、85%、90%、95%乙醇浸提液中90%乙醇的浸出物含量较高,且易于干燥。金樱子90%乙醇浸出物量最高为46.41%,最低为31.42%,平均值为38.1 9%,炮制品金樱子肉90%乙醇浸出物量最高为56.77%,最低为44.02%,平均值为51.89%[10]。

5 含量测定

建立了紫外-可见照分光光度法的多糖、黄酮、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三萜类成分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原儿茶酸的方法。

5.1 多糖

《中国药典》采用紫外-可见照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樱子肉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25.0%。薛梅等[11]运用微波技术提取金樱子多糖,含量为8.73%。

5.2 黄酮

薛梅等[11]运用微波技术,用80%乙醇回流提取金樱子,总黄酮含量为6.49%,而以80%乙醇回流提取,总黄酮含量为2.31%[12]。静华等[13]建立了薄层扫描法测定金樱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5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2.434%、2.380%、2.351%、2.428%、2.393%。

5.3 芦丁和槲皮素

刘焱等[14]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樱子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方法。

5.4 乌索酸和齐墩果酸

邹盛勤等[15]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金樱子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5.5 原儿茶酸

曾光尧等[16]建立了金樱子药材的原儿茶酸含量测定方法,5批金樱子药材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均大于0.2 mg/g。

5.6 无机元素

郭孟萍等[17]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得金樱子果肉中Fe、Cu、Zn、Mn含量分别为16.5μg/g、3.6μg/g、3.1μg/g、54.9μg/g,金樱子种子Fe、Cu、Zn、Mn的含量分别为65.0μg/g、2.7μg/g、3.6μg/g、38.0μg/g。鄢贵龙[18]通过ICP-AES法测定了金樱子中11种无机元素的溶出情况。

6 炮制

现有的资料表明,炮制研究大多采用多糖和黄酮含量为指标,对金樱子进行产地加工、不同炮制品等研究。

6.1 炮制对多糖的影响

高言明等[19]发现产地不同,金樱子中多糖的含量不同。周日宝等[20]研究发现10月中、下旬至l1月中、上旬金樱子的多糖含量较高,为金樱子的最佳采收时期。烘干法比晒干法金樱子果实和果肉中多糖含量高,但是烘干法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多糖含量不断减少,呈现明显递减的趋势[21]。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蜜制、麸制、砂炒、清炒、盐制、生品[22],在蜜制品、煨制品、麸制品、烫制品、盐制品、炒制品中,蜜制品含糖量最高,其次为盐制品[23]。

6.2 炮制对黄酮的影响

金樱子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砂炒、清炒、生品、麸制、盐制、蜜制[24]。

6.3 其它

金樱子用于缩尿作用以麸炒品和蜜制品为好,醇溶性成分涩肠作用较强,鞣质并非其主要涩肠成分[25],涩肠止泻以麸炒品或蜜制品为好[26]。

7 性味与归经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1]。

8 功能与主治(药理药效及毒性研究)

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1]。目前已开展了抗氧化、保肾、抑脂、抗菌消炎、抗癌、免疫调节、毒性等方面的研究。

8.1 抗氧化

金樱子水提液和70%乙醇提取液表现出较强烈而稳定的抗猪油自身氧化哈败的作用,正丁醇提取液、乙酸乙酯提取液也表现较弱的抗氧化作用[27]。赵云涛等[28]发现金樱子多糖能显著消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羟自由基对细胞膜的破坏而引起的溶血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金樱子能抑制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29]。

8.2 对肾脏的作用

金樱子水提物能使模型大鼠排屎次数减少,排屎间隔时间延长,每次排屎增多;抑制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家兔空肠平滑肌、大鼠离体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30]。金樱子醇提物显著降低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含量,减轻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能减轻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肾小球病变并改善肾功能[31];能显著降低血清病型肾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清总蛋白含量,减轻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能减轻血清病型肾炎大鼠模型肾小球病变并改善肾功能[32]。金樱子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IV胶原蛋白过度表达有关[33]。金樱子治疗组能有效抑制TGF-β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P<0.05),下调TG-βmRNA在肾脏的表达,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害[34]。金樱子治疗组能有效抑制MCP-1mRNA在肾组织的表达(P<0.05),下调MCP-1mRNA在肾脏的表达,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害,保护肾脏[35]。

8.3 抑脂

金樱子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的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在肠道抑制了胆固醇的吸收[36]。金樱子有降低血清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含量和减少肝及肠系膜中脂肪堆积的作用[37]。

8.4 抑菌消炎

金樱子多糖对大肠杆茵、副伤寒杆茵、白葡萄球茵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抑制二甲苯引起小鼠的耳肿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38]。近年来有学者从金樱子根中分离得到二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苷类成分[39]。

8.5 抗癌

用0.1%柠檬酸作提取剂,金樱子提取液对NO-2有87%以上的清除率;浸出液在低pH值(pH 2~3)下对NO-2清除作用强烈,提示金樱子具有防癌的作用[40]。

8.6 免疫调节

金樱子多糖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41]。

9 毒性

金樱子不引起小鼠骨髓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频率增高,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UDS亦无诱导作用,说明金樱子对小鼠无遗传损伤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中草药[42]。在急毒试验和亚毒试验,金樱子多羟基色素引起体重增长减慢,脏器系数普遍增大;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并出现自细胞分类变化;血清SGPT和血浆NPN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组织切片检查,心、肝、肾、脾、肠、肾上腺均未见病变[43]。

10 用法与用量

6~12g[1]。

11 贮蒇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1]。

12 小结

与2005年版相比,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性状、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方面的标准都有所提高,如药材性状的描述更规范,鉴别中增加了薄层色谱法,提高了方法的专属性,增加了炮制品的内容,体现了中药以饮片入药的原则。但总体来说金樱子的质量水平仍较低,如含量测定仅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多糖含量为指标,并没真实有反映出有效成分的含量。

国内外学者对金樱子做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学者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金樱子的基源。国内学者对药材常规的控制指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都有所研究;建立了紫外-可见照分光光度法的总多糖、总黄酮和无机元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三萜类成分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和原儿茶酸;进行了产地加工、不同炮制品等研究;金樱子具有抗氧化、保肾、抑脂、抗菌消炎、抗癌、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安全毒性小中药。

浅析油气集输工艺标准的进展 篇10

1 原油集输工艺

在原油集输工艺上, 特别是在进行小断块油田的开发上, 我国国内的油田企业对于高效率、低油耗的油气集输工艺研究相对较为深入, 凭借优化开发流程、串联网管等集输工艺手段, 大大较少了生产原油所需耗能。原油的集输与处理工艺一般是有两个发展趋向:其一, 向投入低、耗能低趋向发展;其二, 是向上、下游两个趋向拓展。采油工艺与上游相互配合, 炼油技术与下游互相辅助。

(1) 串联管网集输技术。在串联管网的集输技术中, 其核心是采用油井远程测计量, 进而有效实现管网的串联式布局, 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采油流程更为简约, 改善传统模式, 这样便可实现能耗低、占地少、投资小的目标。一般来说, 采用这种串联管网集输技术可以使采油投资减少2~3万, 集输工程的投资减少原来的1/3左右。

(2) 稠油集输技术。稠油集输技术包含以下几种, 如加热、掺水、乳化降黏、掺稀等。使用这种工艺可以大大减少能量耗费。例如, 中石化塔河油田在采用稠油集输技术后, 实现了吨油技术燃料的油耗由以前的7.7 kg减少至5.69 kg, 吨油集的电力消耗由原来的2.5 k W•h减少到了0.87 k W•h。目前, 在我国已有了趋于成熟的稠油集输工艺, 甚至在国际方面都占据领先地位。

(3) 高含水油田原油预分水工艺。在我国, 中石油、中石化的高含水油田均采用了三相分离器进行预水分, 就某些方面来看,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存在不足。例如, 在实际运行中, 水中的含油量相对略高, 对于污水的处理投资和运行所耗费成本也相对过高。在俄罗斯, 采用了末端分相管等仪器, 有效脱除了4/5的游离水, 确保了污水达到回注表标准。

2 天然气集输与净化工艺

(1) 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与净化工艺。当前, 国内的普光气田是国内含硫化氢与二氧化碳最高的气田, 其中, 硫化氢含量达到15%左右, 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左右。普光气田采用了新型湿气集输集输, 相对于传统的净化工艺来说, 其溶剂的总循环量减少了原来的10%, 可再生能耗减少了原来的15%, 值得一提的是, 硫磺的回收率甚至高达99.8%。由此可见, 普光气田的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与净化工艺已经达到了国际的高水平地位。

(2) 低压、低产气田地面集输工艺。中石油苏里格气田是我国最为典型的低压、低产气天然气藏。中石油苏里格气田采用了当前相对先进的地面集输集输流程, 这一工艺以井下节流工艺为中心, 采用井口不加热、井间串接、中低压及其与集输处理的方式, 实现了气田的高效运转。当前, 苏里格气田绝大部分的气井均使用了这种先进的井下节流集输, 这一工艺的使用成为了我国大范围使用该技术的先例。目前, 这种工艺已经成为高效开发的关键性技术。

(3) 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在国外,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工艺都已趋于成熟, 这种工艺采用了低压集气、集气集水、集中处理、污水回购等方式完成一整套工艺流程。尽管国外部分国家这一工艺已经趋于完善, 但在我国其开发还尚处在起步阶段。沁水盆地油田煤层气田, 借鉴“三低”气田的开发经验, 完成了集输工艺流程。

3 油气集输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老区地面系统设备陈旧、腐蚀严重、处理难度高。大部分高含水油田的地面系统工程均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 设备较为陈旧, 管道腐蚀较为严重, 维修与更新投资相对较大, 若不得到有效维修, 将会对油田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就当前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来看, 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性质也在发生不断变化, 这对污水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 老区地位工程的进一步维修与改造, 地面集输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成为了当前老区地面工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2) 地形复杂, 工程难度加大。油田新区大多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西部多为黄土与沙漠, 自然环境较东部地区更加恶劣。这种自然环境使得原油输送、水源供给、电力供应等出现一定困难, 难度系数较高, 工程量较大, 这也给地面系统的维修与更新造成了不小的难度。

(3) 地面集输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根据我国气田建设的实际情况看, 其缺乏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由于我国气田集输技术种类众多, 不同技术其所需投资也更不相同, 这就需要对前期建材和设备进行有效探究, 进而有效优化集输系统, 实现能效最大化。当前, 我国常规的地面集输技术的劣势较为明显, 在处理大型酸化压裂返排液过程中, 效能较低, 不能有效满足水质指标的要求, 这样一来, 便会给非常规油田的有效开发带来一定影响。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地位的提升, 油气集输工艺也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油气集输工艺为研究对象, 对国内外油气集输工艺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探究油气集输工艺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进展

参考文献

[1]黄辉, 徐孝轩, 李惠玲, 周放.油气集输技术进展[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3, 06:1~2.

上一篇:语音阅读下一篇:建设投资项目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