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网络医疗器械

2024-05-03

IT网络医疗器械(精选七篇)

IT网络医疗器械 篇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有限医疗资源的效率,有利于降低医疗过失的发生,也能够使患者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为实现这些上层目的,所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建设就是对医疗器械实现联网使用。

然而,医疗器械联网使用带来大量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诸多挑战。有很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医疗器械的联网使用不是那么的简单,这往往表现在:首先,评价医疗器械的临床风险时对来自于联网使用风险考虑不足;其次,制造商对医疗器械的联网使用支持不足;再次,医疗器械与网络中包括软件在内的其他设备存在兼容性问题,从而可能导致其运行错误或性能降低;另外,很多医疗器械不具有信息安全方面的保护能力;最后,医疗器械领域内的变更存在着严格的管控,而网络被攻击时又必须做出快速反应,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当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后,常常会导致无法预见的后果,这些都是在医疗器械在连网前以及连网上线后需要密切关注的。

回顾医疗器械单独使用的状况,其中应对各种问题的一大利器就是风险管理方法。随着医疗器械厂商对ISO 14971的普遍接受以及对IEC60601-1第三版的广泛采纳,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业界共识。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就要求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在注册时必须提交风险分析资料,采用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的上市前环节也已经成为法规强制要求。然而,仅仅是上市前的风险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对其在使用环节进行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也不可或缺。在我们探索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时刻,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不妨拿来参考借鉴。其中,引人注目的IEC 80001系列标准就是针对医疗器械在联网使用环节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对此系列标准的深入学习,可以加深我们对风险管理的理解,提高我们从事风险管理的能力。

限于篇幅,本文拟从IEC80001标准中提取出若干重要理念予以介绍,以便读者快速了解IEC80001系列标准的核心内容。

1. IEC80001-1标准重要理念

1.1 关键特性理念

ISO14971是指导医疗器械制造商针对单个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的,当医疗器械连网后风险管理的对象就从单个医疗器械变成了医疗IT网络。这也使得风险概念的含义需要在原有ISO14971的安全性、有效性基础上,把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扩充进去。IEC 80001将安全性、有效性、信息安全三者合称为关键特性。IEC 80001中的风险管理,也就是针对关键特性的风险管理。这种扩充,使得风险管理的内容与传统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内容大不相同,也导致了方法上的一些变通。尤其是当关键特性内部三方面发生竞争,而需要在它们之间作出取舍时,则安全性具有最高优先级,有效性次之,信息安全再次。三者优先级的安排,是以病人利益为核心而进行的。

1.2 责任方理念

医疗IT网络风险管理涉及到三个相关方,即医疗服务提供方,如某一家医院;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及IT设备的供应商。在这三者之中,医疗服务提供方拥有并使用网络,直接接触患者,它对医疗IT网络的运行负有整体责任,IEC80001-1标准[1]确定医疗服务提供方为责任方。然而,如果这里所涉及的网络如果属于完整医疗器械的一部分,医疗服务提供方在使用中对网络也不加改动,那么IEC80001-1并不适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制造商为包含网络的整体医疗器械承担责任,所依据的风险管理则遵循ISO14971的要求。

为确保正确地从事医疗IT网络的风险管理,IEC80001-1标准要求责任方的最高管理层制定方针、提供资源、指派有资质的人员、并审查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安排人员来执行医疗IT网络的风险管理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责任方的最高管理层的一大职责就是指派一个医疗IT网络风险管理经理,并且确保在将医疗器械连入IT网络的过程中,责任方的其他人员都对医疗IT网络风险管理经理给予配合。

IEC80001-1标准认识到,要做好医疗IT网络的风险管理,将医疗服务提供者确定为责任方仅仅是一个方面,责任方与医疗器械制造商、IT网络设备提供方的通力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责任协议为各方的合作提供了保障,责任协议可以确立把医疗器械连入IT网络的各参与方所担任的角色及其责任,可以规定所建设的医疗IT网络生命周期的各方面事宜,也可以涵盖该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所有活动。尤其是当现有文档无法满足责任方的风险管理需要时,可以通过责任协议来约定医疗器械制造商与IT设备提供方,提供为风险管理所需要的更为充分的资料。特别是当所需要的信息从医疗器械制造商的角度属于敏感信息的时候,对此信息的提供由责任协议来规定,而且通过保密协议来对其进行保护是有必要的。

1.3 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理念

1.3.1 风险管理方针

在最高层次上,进行医疗IT网络的风险管理,首先应该由责任方的最高管理层制定风险管理方针。风险管理方针的制定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掌握责任方业务与三大关键特性之间的平衡;其二是确定一个方法,以便将来依此方法建立风险可接受的准则;其三是对风险管理的一些过程进行描述,以确立这些过程在风险管理活动中的地位。

1.3.2 风险管理过程

实际的风险管理操作包含了诸多步骤。通常而言,标准为了行文严谨而对其可读性作出了牺牲。为了加深对风险管理的理解,与IEC80001-1同系列,作为技术报告的IEC80001-2-1给出了一些例子[2],并提出了一个便于操作的十步骤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识别危害与危害处境

识别危害与危害处境,是风险管理的起点。

•第二步:识别原因与其所致的危害处境

对第一步所识别出来的危害,考虑哪些原因、哪些事件序列可能会导致此危害或危害场景。有些原因不一定是技术问题,例如,使用不当与组织协同不良也是导致危害场景的原因。为识别这一类非技术问题,邀请比较有经验的使用者参与风险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步:判定非预期后果并估计严重度

对每个危害场景,判定对病人、医生、单位可能造成的后果,估计严重度。

•第四步:估计非预期后果的发生概率

对每个危害处境导致损害发生的概率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危害处境出现的概率P1,其二为危害处境出现后因其而导致损害的概率P2,两部分联合成为总的风险概率。通常准确地估计风险的概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后续的监视与事件管理中可以不断地对概率估计进行修正。

•第五步:评价风险

到这一步,损害的严重度与发生概率均已知晓。责任方应对每一个风险与事先确定的风险可接受准则进行比较。通常可将比较结果以风险可接受度矩阵来表示。若此时判断风险可以被接受,则后续第六到第九步可以省略。

•第六步:识别并记录风险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

如果第五步显示风险不可接受,则需要进行风险控制。通常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风险控制,需要从中选取最佳风险控制方式。如果风险较高而风险控制又无法实现,这时就需要进行风险/收益分析,去判断是否收益较高而值得承担风险。在这一步如果作出了风险过高而不可接受的结论,则后续第七到第九步自然省略。

•第七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现

对第六步所识别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予以实现。在风险管理过程完成之前不应将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上线。

•第八步: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

风险控制措施的验证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是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其二是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原则上,风险控制措施上线之前必须要通过验证,可是个别情况下,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在测试环境中无法得到验证。此时,可以规定一个时间窗口,确保在时间窗口内完成风险控制措施得到验证。一旦验证结果为风险控制措施不可接受,所有改动在此时间窗口内可以回复到起始状态。

•第九步:评价因风险控制而导致的新风险

风险控制措施可能会导致新的风险,比如:由于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过于严格,导致在紧急情况下医生无法获取病人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根据临床需要而不是IT方案来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步:对整体剩余风险进行评价并报告

对剩余风险单个单个地进行考虑后,还需要对整体剩余风险进行考虑。比如:有两个危害若它们单独发生,其风险都能够被接受,可是这两个危害互相存在关联,它们总是同时发生,这样的风险就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评价来判断是否能被接受。

1.3.3 变更风险管理

对医疗IT网络进行变更是经常发生的,IEC80001-1所说的变更意义比较广泛,它包含了医疗IT网络的创建,以及相关网络部件的退出使用。通常执行此类变更需要有一个项目。在项目计划中应当考虑来自风险管理的需求,后续的项目执行过程中也相应地执行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

由于大量的变更属于低风险的日常性变更,比如给网络增加一名用户,在监护网络中再增加一台监护仪,对此类变更如果仍然启动项目管理将会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如此空耗风险管理资源是得不偿失的,IEC 80001-1标准为此提出了一个“变更许可”概念。作为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在特定的条件下,如果责任方决定某种类型的例行变更所产生的风险均可接受,那么,责任方可以定义一个变更许可并规定其前提条件。在今后的操作中,如果变更符合其前提条件,则依照变更许可,可以很快地进入线上环境而无需重复经历项目管理的过程。

1.3.4在线风险管理

当医疗IT网络投入使用,并不代表风险管理已经完成任务。此时,责任方应当进行在线风险管理,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监视;其二为事件管理。

对处于运行中的医疗IT网络,责任方应监视是否有新的风险出现、已有的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持续有效,以及先前的风险估计是否准确。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忽视一些非技术因素的监视,比如责任方的方针调整以及一些过程调整。

在线风险管理的另一大内容是事件管理,事件管理主要用于:(a)捕捉并记录负面事件;(b)评价事件并通过变更放行管理提出适当的变更;(c)跟踪所有使任务完成的纠正措施与预防活动;(d)向医疗IT网络风险管理经理和/或责任方的其他人员报告重大发现。

当在线风险管理提出一些纠正措施后,就会触发医疗IT网络的变更,于是回到前述变更风险管理的内容,如此周而复始,保障医疗IT网络的三大关键特性。

2.IEC 80001-2技术报告

为了使IEC80001-1标准得到更好的使用,标准开发者随后推出了一系列技术报告作为补充,以增强标准的可读性与可操作性。这一系列技术报告对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指导[5],对风险管理的步骤进行了解释[2];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跟医疗器械厂商就信息安全问题如何有效地沟通,报告也进行了举例说明[3];由于无线网络的便利和普及,针对无线网络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报告专门给出了指导[4];在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网络中,常常集成了分布式报警系统,报告对此给出了风险管理的导则[6];医疗IT网络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活动,为了保证各方的协同,报告给出了确立多方的责任协议的指南[7];风险管理是一项体系性的工作,报告也给出了如何进行内部审查的指导[8]。由于医疗IT网络的重要性日益增加,IEC80001系列相关的标准与技术报告还在持续开发当中。

3.总结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医疗IT网络的发展,一方面在于传统医疗机构的内部网络不断得以加强与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医疗IT网络脱出了传统医疗机构的院墙而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触及的人群,逐渐从病人、亚健康人群延伸到健康人群。不难预见,未来几乎全体人口都会被医疗IT网络所涉及。而

现今状况是大量的非医疗相关的机构,甚至个人,在巨大的盈利预期驱动下涌向了健康IT产业,他们不具有传统的医疗服务机构或是传统医疗器械制造商所积累的经验。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对医疗IT网络的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IEC80001系列标准提出了针对医疗IT网络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论,其中所体现的风险管理方法与理念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参考文献

[1]IEC 80001-1,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s-Part 1:Roles,responsibilities and activities,Edition 1.0,2010-10

[2]IEC/TR 80001-2-1,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s-Part 2-1:Step-by-step risk management of medical IT-networks-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examples,Edition 1.0,2012-07

[3]IEC/TR 80001-2-2,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s-Part 2-2:Guidance for the disclosure and communication of medical device security needs,risks and controls,Edition 1.0,2012-07

[4]IEC/TR 80001-2-3,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s-Part 2-3:Guidance for wireless networks,Edition 1.0,2012-07

[5]IEC/TR 80001-2-4,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s-Part 2-4:Application guidance-General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for healthcare delivery organizations,Edition 1.0,2012-11

[6]IEC TR 80001-2-5,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s-Part 2-5:Application guidance-Guidance on distributed alarm systems,Edition 1.0,2014-12

[7]ISO/TR 80001-2-6,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for IT-networks incorporating medical device-Part 2-6:Application guidance-Guidance for responsibility agreements,Edition 1.0,2014-12

浅谈医疗IT系统的应用 篇2

目前, 我国医院手术室等重要场合一般都设置了隔离电源系统, 医疗IT隔离电源系统为病人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笔者结合工程实例, 详细介绍了医疗IT系统的安装细节和工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医疗IT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医疗IT系统又称隔离电源系统, 主要由隔离变压器、绝缘监视仪以及外接报警和显示设备3部分组成。GB16895.24—2005/IEC60364-7-710: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中规定:“在医疗领域2类医疗场所内, 用于维持生命的、外科手术的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内的医疗电气设备和系统的供电回路应配置医疗IT系统。”

医疗IT系统由于其电源侧没有工作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 同时对电气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因此供电可靠性高、安全性好。IT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一旦设备漏电, 单相对地漏电电流很小, 不会破坏电源电压的平衡, 因此可以避免电击等电气事故, 同时不足以使回路保护电器动作切断电源, 保证供电的不间断, 所以比电源中性点接地的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医疗IT系统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要求连续供电的地方, 医院的手术室、ICU和早产儿监护室等二类场所必须采用医疗IT系统。

2 医疗IT系统工作原理

由于医疗IT系统中隔离变压器两侧只是通过磁路联系, 没有直接的电气联系, 因此符合电气隔离的条件。电气隔离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医疗IT系统供手术室用电如图2所示。

正常工作时, 隔离变压器二次侧绕组中地电位点在绕组中点, 故2根导线对地电位相等且相位相反, 其泄露电流互为回路流通, 只有一小部分通过手术台;而接地故障时, 故障电流也仅为线路对地电容电流, 其值可通过人为控制限制在50μA以下。为了进一步减少电位差和故障电流, 手术室内还须作局部等电位联结。由图2可知, 有了局部等电位联结后, 接地故障发生时的电位差仅为一小段辅助等电位联结PE线 (从设备外壳至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LEB) 上的电压降, 故障电流为一小段非故障带电导体的对地电容电流, 这样能进一步满足故障泄露电流不超过50μA的要求。

对于医疗IT系统, 还应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如图3所示。如果在做心脏手术过程中发生绝缘破坏故障, 绝缘监视仪应发出声光信号。由于故障电流极小, 并不危及病人安全, 手术可继续进行, 医务人员只需取消声信号而保留光信号, 待手术结束后才由电气人员排除故障, 以便下一次手术照常进行。IEC标准规定, 绝缘监视仪的内阻不应小于100 kΩ, 试验电压不应大于25 V, 试验电流不应大于1 m A, 当对地绝缘电阻小于50Ω时, 它应发出光信号。

3 医疗IT系统应用现状及矛盾

从设计角度来说, 满足国家规范以及相关技术标准, 配置医疗IT系统是基本原则, 但医院净化区域一般分包给各净化工程专业公司, 各净化公司在深化设计时一般遵循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针对手术室项目,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8.3.4节中第2条明确提出:“心脏外科手术室必须设置有隔离变压器的功能性接地系统。”这样一来, 出于竞标目的或者成本方面的考虑, 不少设计人员就会只为心脏外科手术室或者比较重要的Ⅰ级手术室配置医疗IT系统, 而其他级别手术室或者不重要的手术室则不进行配置, 有的设计人员甚至不考虑ICU等二类医疗场所医疗IT系统的设计, 毕竟一套医疗IT系统价格不菲, 对竞标价格和成本影响很大。有的医院业主缺乏医疗IT系统相关知识, 在进行招标时, 也不考虑医疗IT系统。综合各种复杂的原因, 最后完工的不具备医疗IT系统的手术室, 势必存在安全隐患, 对患者的安全也产生威胁。

4 医疗IT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现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医疗IT系统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某Ⅰ级手术室, 用电负载有照明、插座箱、中央情报控制面板、吊塔等, 接入医疗IT系统的负载为单相插座箱、手术室吊塔等回路。

4.2 配置说明及系统特点

该项目医疗IT系统采用德国本德尔医用隔离电源系统, 系统的基本配置包括ES710型单相隔离变压器、IR427型绝缘监视仪、MK7CN型外接报警测试仪、STW2型电流互感器以及其他辅助配件。

ES710型隔离变压器绕组之间完全电隔离, 为了更大限度地减少电磁干扰, 在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绕组之间增加了静电屏蔽层, 并将该屏蔽层连接到一个独立的接线端子, 以便于等电位联结。由于环境温度超过40℃将会降低变压器的额定功率, 因此变压器内部安装了PTC温度传感器, 对变压器绕组进行超温保护。

STW2型电流互感器是专门应用于医疗场所隔离电源监视的测量电流互感器, 其功能在于将负载电流转换成可以被评估设备评估的信号。

IR427型绝缘监视仪监视交流电压70~264 V的医疗IT系统中的对地绝缘电阻Rf, 监视IT系统变压器的负载电流以及绕组温度。该绝缘监视仪不要求另供电电源, 允许的最大系统漏电容Ce可达5μF。在标准工作状态, IR427自带的显示屏显示系统对地绝缘阻值的当前测量值, 这些报警信息也可通过总线显示在外接报警显示和测试仪MK7CN上。

4.3 注意事项

(1) 安装过程中, 隔离变压器次级接线端子不能接地; (2) 人体不能同时触及次级两端, 否则就有触电的危险; (3) 必须保证隔离变压器周围自由的空气流动, 控制温度; (4) 不能将电流互感器安装在接近强磁场的位置, 必须注意将电流互感器的初级导线垂直穿过电流互感器; (5) 当多个医疗IT系统由一个总配电箱供电时, 要考虑三相平衡, 隔离变压器进线保护采用只带短路保护不带过负荷保护的单磁式断路器。隔离变压器输出负载端最好设置一检修用隔离开关。

5 结语

随着IT隔离电源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 医院和业主也将逐渐了解和意识到IT隔离电源系统的重要性, 所以我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把握各个细节, 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2]GB16895.24—2005/IEC60364-7-710: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S]

[3]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S]

IT网络医疗器械 篇3

IT系统出现问题, 普通患者无法就医

当前在一些医院的信息中心, 通常是终端用户发现并以电话或口头方式告知网络管理人员后, 故障才能被知晓。而在出现故障期间, 因应用系统停滞导致患者“排起长队”现象, 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公众形象。这些普遍存在的压力最终归结为一个挑战, 即医院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遵守行业管理要求, 同时对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

游龙科技认为:“医疗卫生行业与一些重要的金融系统一样, 都需要7×24小时的运维保障体系, 在夜间急诊和周末医生值班时, 依然要求很高的系统稳定性。我们发现, 不论什么样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均应将稳定性放在首位, 这是患者就医的关键, 因此也是医疗机构IT运维的关键, 将‘被动’转为‘主动’的运维产品在这个特殊的行业当中尤其重要”。

从服务器到终端一个都不能少

根据调查, 很多医院的IT运维管理还处在基础管理阶段, 管理人员对于IT运维管理的当前状态并不明确, 他们缺乏对运维流程与业界标准或最佳实践应用的比较。因此, 游龙科技在部署产品时, 常常首先协助客户, 使之了解当前运维流程的优劣和风险, 进而才为其长期的IT运维流程改善提供行动计划建议。游龙科技CEO张泽军认为:“在IT运维领域中, ‘主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但真正能够达成IT与医疗卫生这一特殊行业的需求却很少, 医疗卫生行业运维管理需求与其他重要行业一样, 每一个环节都需配套的运维技术支撑。”

运维人员可以使用SiteView ECC从多个方面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和性能管理, 还能够针对故障发出预警、报警信息, 提醒IT工程师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SiteView ECC不仅能帮助网络管理人员采集、统计和分析来自网络各方面的报警和故障信息, 还可以分析现有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历史流量及网络带宽使用率, 分析网络性能瓶颈, 以便优化整个平台。另外, 针对平台系统中开具处方等特殊的客户端, 可利用SiteView DM强大的远程控制功能, 帮助运维人员随时随地对任何一台HIS系统的终端进行管理, 强化内部安全控制机制。

IT网络医疗器械 篇4

(一) IT系统因降低了触电电压和电网对地漏电流 (有效控制对心脏的直接漏电) , 故人身触电危险被降到最小程度

众所周知, 当用电设备对人体心脏直接漏电达到10μА时, 会导致患者触电身亡, 医学上称之为“微电击”。而在一般民用建筑中常规选用的RCD、ELCB等对地漏电断路器, 其动作响应值均为30m A, 远远不能满足医疗领域的要求。现在国际上针对医疗领域中的手术室、ICU、CCU等重要场所通常采用局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 (IEC标准称之为“医疗IT系统”或“隔离电源系统”) 供电。通过单相0.5KVA~10KVA的隔离变压器为这些场所供电, 可以防止其他供电回路中的漏电流通过接地线窜入手术室、ICU、CCU等2类医疗场所的医疗电器设备上, 从而避免因此对患者安全所构成的威胁。

其次, 一旦隔离电源系统中所接的负载 (如各种医疗电器设备、配电元器件、配电线路等) 出现对地绝缘故障, 因为电源端无接地线, 故漏电流对地不能构成回路, 对地只能产生一个微弱的容性漏电流, 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免遭漏电的伤害。

(二) IT系统一旦出现第一个对地漏电故障, 不会导致系统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 因而保证了电源供电的可靠性

在医疗领域, 某些场所对供电持续性要求很高, 故设计成两路 (甚至三路) 电源 (TN-S供电系统) 自动切换, 以保证这些特殊场所的供电连续性。但如果在负载端出现相对地绝缘故障时, 故障电流将经过电源中性点对地构成回路, 从而形成一个较大的故障电流, 使上一级断路器或熔断器因过电流动作, 最终导致供电中断。而如果在这些特殊场所局部采用IT配电系统时, 因其电源中性点不接地, 当负载端出现第一点相对地绝缘故障时, 对地不能构成回路, 只会产生一个很小的容性漏电, 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 同时也不会导致断路器或熔断器动作, 从而保证了重要医疗场所供电的持续性与可靠性。

(三) IT系统因降低了对地漏电流, 提高了防火安全性

二、国内外相关规范

许多国家和国际标准都对医疗领域, 尤其是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心脏监护室等的配电系统作了特殊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保证为这些场所内的医疗电器设备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电源, 以确保患者的安全。相关标准见表1。

在中国GB16895.24-2005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364-7-710:2002标准中均规定, 在医疗领域2类医疗场所内, 用于维持生命的、外科手术的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内的医疗电器设备和系统的供电回路应选用带绝缘监视的医疗IT系统供电。

我国2008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12.8.6医疗场所采用IT系统供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2类医疗场所内, 用于维持生命、外科手术和其他位于“患者区域”内的医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供电回路, 均应采用医疗IT系统。

(2) 用途相同且相毗邻的房间内, 至少应设置一个独立的医疗IT系统。医疗IT系统应配置一个交流内阻抗不少于100kΩ的绝缘监测器并满足下列要求: (1) 测试电压不应大于直流25V; (2) 注入电流的峰值不应大于1mA; (3) 最迟在绝缘电阻降至50kΩ时, 应发出信号, 并应配置试验此功能的器具。

(3) 每个医疗IT系统应设在医务人员可以经常监视的地方, 并应装设配备有下列功能组件的声光报警系统: (1) 应以绿灯亮表示工作正常; (2) 当绝缘电阻下降到最小整定值时, 黄灯应点亮, 且应不能消除或断开该亮灯指示; (3) 当绝缘电阻下降到最小整定值时, 可音响报警动作, 该音响报警可解除; (4) 当故障被清除恢复正常后, 黄色信号应熄灭。当只有一台设备由单台专用的医疗IT变压器供电时, 该变压器可不装设绝缘监测器。

(4) 医疗IT变压器应装设过负荷和过热的监测装置。12.8.10辅助等电位联结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变压器以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供电时, 空载时出线绕组测得的对地泄露电流和外护物的泄露电流均不应超过0.5m A。

(5) 用于移动式和固定式设备的医疗IT系统应采用单相隔离变压器, 其额定输出容量不应小于0.5KVA, 并不应超过10KVA。同时, 在条文说明中规定12.8.1~12.8.6, 12.8.10是根据国家标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GB16895.24的规定。其中2类场所包括:抢救室 (门诊手术室) 、手术室、CU室、导管介入室、血管照影检查室。

三、医疗建筑如何设计选用IT系统

(一) 根据最新的GB16895.24-2005标准, 将用于不同目的的医疗房间划分为0类、1类和2类场所

(1) 0类场所:不使用接触部件的场所, 例如:门诊室、候诊室、按摩室等。

(2) 1类场所:医疗设备的接触部件接触躯体外部或医疗设备的断电不会对病人或诊断造成危害的医疗场所, 例如:病房、产房、X光室等。

(3) 2类场所:医疗电器设备的微弱漏电或断电将导致病人生命危险的医疗场所, 例如: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心导管室、早产儿监护室等。在2类医疗场所, 必须使用带绝缘监视的隔离电源系统 (IT系统) 供电。在0类和1类医疗场所, 可以使用中性点接地系统 (TN-S系统) 供电。

(二) 建议接入IT系统的用电设备

在患者体表或体内使用的实时监视仪器、手术仪器设备、支持患者生命或躯体功能的设备、用于打开心脏、大脑等器官的设备, 如呼吸机、恒温培养箱、透析机、麻醉机、心电监护设备、高频外科设备、电刀、输液泵、注射泵、心肺机、心力记录器、脉压机、心律电子脉冲调节器及体外循环机等。

三、IT系统的基本配置

(一) 医疗专用隔离变压器

根据手术室规模及常见手术类型并考虑一定的备用容量, 计算所需医用隔离变压器的容量。根据中国GB16895.24-2005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364-7-710:2002标准规定:“医疗IT系统应采用单相隔离变压器, 其额定输出容量不应小于0.5KVA, 但不应超过10KVA”。建议一间手术室配置一套隔离变压器。隔离变压器一般有 (单相/三相) 3.15/4/5/6.3/8/10KVA六种规格可供选择。变压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独立缠绕, 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之间有屏蔽层, 并连接到独立的端子上, 变压器的固定架与铁芯隔离。变压器内置温度传感器, 可通过绝缘监视仪对变压器温度进行监测并发出超温报警 (图1) 。

(二) 医疗专用绝缘监视仪

一个隔离电源系统配一台绝缘监视仪, 对该隔离电源系统中所有回路的绝缘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发出报警信息。

新型医疗专用绝缘监视仪采用AMP脉冲测量法, AMP脉冲测量法比传统的叠加直流测量电压的方法更可靠, 其基于一个时钟测量电压, 这个测量电压由微处理器控制, 能自动与被监视系统状况相适应, 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适应当今现代化的具有各种干扰因素的电网系统 (关键是变频成份、直流成份和电磁干扰) 。对具备各种频率、波形的医疗电器设备的监视尤为适用。

医疗专用绝缘监视仪绝缘状况响应值在50千欧~500千欧范围内可调;过负荷监视响应值在5A~50A范围内可调;变压器绕组温度超过120℃时发出超温报警;变压器负荷监视, 并显示当前负荷与额定负荷的百分比;具有多种接线监视功能, 提高监视可靠性;液晶显示测量结果, 发光二极管报警;具有菜单控制及通电自检功能。

(三) 变压器负载和温度监视设备

在变压器后配电线路配置电流互感器, 用于配合绝缘监视仪对医用隔离变压器的负荷情况进行监测。

(四) 外接报警显示设备

报警显示设备可对某一隔离电源系统进行多点报警显示。即可同时装于手术室、护士站、集中控制室等多个场所。系统配置报警显示设备的数量由需要报警显示的地点的数量决定, 每个IT系统至少配置一台外接报警显示仪。

报警显示设备可并联多个外接显示, 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所。

同步液晶/数码管显示绝缘监视仪上的测量和报警信息 (表2) 。

(五) 仪器专用电源

内部转换电源, 将AC230V转换为AC/DC24V。给外接报警显示设备供电, 一个仪器专用电源最多可给3个外接报警显示设备提供电源。

(六) 绝缘故障定位系统

根据实际需求, 当隔离电源系统回路数过多或用户有“在不断电的情况下精确、快速检测故障所处回路”的要求时, 可加装该定位系统, 用于在线查找发生对地故障的回路。

四、结束语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 一方面期待着国家有关规范、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 应推广采用先进技术, 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元, 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T网络医疗器械 篇5

一、基于医疗信息化发展需求下培养“IT+医学”人才的必要性

医疗信息化是各医院现代化建设的趋势, 是目前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为了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 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 向各医院之间、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为了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降低医疗成本, 改造和规范医院管理流程, 增强管理效率, 实现医院资源最优配置。”因此, 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因缘信息化建设。而为了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 在医学环境中培养复合型医学信息化人才, 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服务于医学。首先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 医院的信息形式多种多样, 信息量多而杂。这就需要医学信息专业人才不但要绝壁医学知识背景、熟悉医院业务, 还要掌握信息技术, 要具备特殊的知识结构, 才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在海量的医学信息中挖掘出可利用的医学信息, 才能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输。

二、基于医疗信息化发展需求下培养“IT+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 拓展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广度, 将学习与医学问题挂钩, 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为了使教育产生效用,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 才具备教育作用, 其他的外在强迫都不具备”。随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为了保证信息方向学生计算机专业课授课时数, 各大高校在压缩本科生的总学时数的同时, 学生接受的医学教育就相对匮乏, 导致医学课程理论讲解多于实践,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几乎没有医学领域的经历, 从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背景知识认识也不足。而由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去医院接诊病人, 主要从事医学信息系统分析、管理、设计和维护, 要求学生在医学知识的接触上不但要具有广度, 还要有深度。因此, 为了使学生有步骤、计划的解决问题, 学会独立思考、探索, 拓展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广度, 要将学习与医学问题挂钩,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内部动机, 把医学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各子模块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作为问题, 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成为主体, 让学生置身于未知、混乱和复杂的医学情境中, 自己去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医学知识。并且,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者的合作,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使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各抒己见。

2. 采用社会性合作的方式,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 提高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力

由于缺乏对医学的感性认识、体验, 学生在进行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时候, 无法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 由于不了解医院信息流的底层结构, 在实际业务需求的沟通上存在障碍, 不熟悉医院部门之间的密切关系, 无法实现医院最优化的业务处理, 导致容易出现需求分析与实际业务相脱节的现象, 甚至有的对医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关系的认识都比较模糊, 对医院的基本业务流程都不清楚, 不知道如何下手分析需求, 怎么能深入的了解呢。而对于医学信息系统的开发来说, 这些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医院调研完成相关业务调研报告;为了熟悉医院等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 可以通过毕业实习, 见习了解就诊程序、科室业务流程和相互关联的医院管理,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 熟悉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同时, 为了弥补缺乏与医院相关的支持系统课程的脱节衔接, 可以采用社会性合作的方式, 使学生熟悉医院工作环境, 提供医院相关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 争取医院信息系统实际操作机会, 接触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增加医院调研、医药软件公司实习、见习和医院信息科实习等环节, 并且使其充分整合和融合, 提高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 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 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素质结构,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而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的高级人才, 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静, 刘国伟.军队医院数字化建设目标体系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 20 (02) :109-110

[2]王海舜, 吴彦.《医学信息学》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 (3) :335-338.

IT网络医疗器械 篇6

2011年8月23日, 安科瑞自主研发的AIM-M100型医疗智能绝缘监测仪, 通过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型式试验检测, 并获得合格检测报告 (编号:JW110626) 。

AIM-M100型绝缘监测仪的设计、生产符合IEC61557-8-2007《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检测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8部分:IT系统用绝缘监测装置》和GB16895.24-2005/IEC60364-7-710: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部分 (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 、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标准。产品专门针对医疗2类场所IT供电系统的特殊要求设计, 可对IT系统的绝缘电阻、隔离电压器负载电流和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超值报警, 并具有断线监测、系统自检、远程通信等多种功能。产品可用于各类手术室、重症监护室 (ICU、CCU) 的IT供电系统。

网络健身:最IT的健身方式 篇7

前几天, 笔者见到一个多年未见的兄弟, 被他腰上的那个“游泳圈”着实吓了一跳, 当年他可是我们中间数得上的“饥民”呐!聊起来, 这位兄弟苦笑着说:生命在于运动, 这个道理我懂, 可我哪有时间去健身房啊?

是啊, 在IT圈儿里, 大家离不开电脑, 更少不了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奋战, 下班了多半还要加班, 好容易回到家了已是筋疲力尽, 哪里还想花大把时间和“米米”去健身房挥汗如雨?一想到第二天还要继续努力, 大部分IT白领都会选择睡觉, 或者以游戏、聊天、看碟来放松, 长此以往, 身材自然走样。

不过, 如果说以前我们可能确实没有时间走出房间去锻炼, 那么现在, 最适合咱们IT人的健身方式——网络健身横空出世了, 也许, 这是最适合我们的选择了。

最IT的网络健身

往常, 你一个人在家里的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时, 是不是觉得很枯燥, 难以坚持?现在, 只要把它联网, 看着屏幕上另一个和你一样气喘吁吁但仍在坚持的“竞争对手”, 你是不是觉得顿时增加了不少乐趣和坚持下去的毅力?

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 只要将你的健身器材接上网络, 就可以在你喜欢的场景中锻炼一番了, 省去了风吹日晒和车马劳顿, 是不是很方便?

这就是时下众多白领所热衷的网络健身运动。网络健身, 是将类似网络游戏的纯3D软件与健身者的室内运动结合起来, 使健身者在室内运动中体验逼真的户外运动和场馆运动, 还能和别的健身者一起比赛。它能带给健身者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室内运动, 又不同于常见的网络游戏的全新感受。娱乐的同时, 也达到了健身的目的。

比方说, 如果你想运动, 又懒得出门, 你就可以借助于网络健身了。首先, 在网络健身平台上创建自己的角色和名字, 然后选择运动模式, 比如竞技、休闲和耐力等。如果你喜欢自行车运动, 你可以选择山地或者城市场景的模式, 只要把家里的健身自行车连上电脑, 再登录网络健身平台, 你的电脑就可以模拟不同的赛道, 你也就可以和网友开始一场自行车竞逐了。

如果你觉得买健身自行车成本太高, 你还可以选择趣味手柄类的健身项目, 比如网球、乒乓球、羽毛球, 甚至拳击、击剑和高尔夫等, 这类趣味手柄的投入不太高, 有了它, 再加上一台联网的电脑, 就可以通过蓝牙连接电脑, 在自家的客厅里, 你就可以和网络另一端的伙伴来上一场“强强对话”了……

网络健身所表达出的娱乐性、互动性、交流性和竞争性,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健身的新思路, 它兼有其他各种健身模式的优点, 屏蔽了其他健身模式的缺点, 算得上是一种时尚现代化和高效科学化的健身方式。

你是不是也觉得它很有吸引力?

请一个网络私人教练

在传统的健身房里, 每个健身者都会得到一位指定教练的指导, 他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身体素质测试, 再根据你所希望达到的健身目标, 为你制定出详细的健身计划。

在网络健身中, 你也可以请一位“虚拟教练”。在你的网络健身平台中, 系统会根据每个健身者的身体素质, 比如身高、体重等数据自动生成属于你的健身计划, 而“虚拟健身教练”会给你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建议和意见, 也可以陪同你一起健身。如果你沉迷于网络健身系统的时间过长, “虚拟教练”还会“现身”出来给你提示或警告。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虚拟教练”还不能完全满足你的要求, 你还可以聘请“真人版”的网络私人教练。他会为你提供一对一的咨询和指导, 当然, 这些指导是以网络、电话、手机、邮寄等形式来进行的。

首先, 你要向这位教练提交详细的个人情况, 如医疗史、体重史、家庭情况、饮食情况、服药情况等基础信息, 网络私教在了解这些基础信息后, 会为你量身定做方案, 开出专属于你的“饮食方”“运动方”“养生方”。他可以定期通过电话或网络对你进行指导, 负责的网络私人教练可以随时提供电话及网络指导, 根据你健身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时实施相应的措施。

网络健身私人教练往往以某个健身教练的个人空间或某个健身论坛为基地, 通过QQ、MSN等聊天工具, 视频交流、课件下载等方式进行课程指导和学习。在某健身社区发帖子的一个网络私人教练说, 在过去的大半年当中, 他一共帮助了近2000名网友进行健身、减肥指导, 帮助会员形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教练还会对健身过程进行详细记录, 让大家都看到这个会员的努力和不足, 把他的情况告诉和他有同样困惑的人, 然后大家一起享受每减掉一定分量的体重而获得的喜悦, 这是在健身房里健身所享受不到的。

网络私人教练通常十分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口碑, 因此大都精心制作了个人主页, 在页面上展示本人的照片、获得的各种健身方面的证书等资料, 有的还表明自己曾是职业运动员, 尤其是擅长某专项的指导等。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如果你对想聘请的网络私人教练心有疑虑, 尤其是对要收取费用的项目, 最好还是在论坛上通过网友的评论了解清楚, 再确定适合自己的教练。

关于网络健身的众说纷纭

网络健身的拥趸们认为, 网络健身是个新鲜事物, 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结合, 通过互联网增加了健身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让健身的过程不再枯燥, 可以足不出户地“骑”遍世界各地, 或者“跑”到森林、海边。此外, 网络健身节约了去健身房办卡所需的费用, 对于因为时间关系而不能坚持去健身房的人, 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拥趸们为网络健身总结了五大优势:一是便捷, 你可以足不出户, 也不管外面天气是晴还是雨, 不用天天跑健身房, 在家就能健身, 不用浪费更多的时间在交通上, 一天节约一小时还是相当可观的;二是科学, 通过电脑不断地累积和处理各种从网络健身器材来的健身用户的健身运动数据, 搜集大量互联网健身信息进行分析, 根据用户的需求, 更加有效地对健身用户进行健身指导;三是互动, 通过互联网使得健身人群集中在了一起, 可以相互交流, 相互竞技, 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健身者坚持锻炼的意志;四是娱乐, 网络健身虚拟了真实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并利用了高科技来捕捉健身者的具体动作, 当你看到有人跟随自己做一样的动作的话, 那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五是经济, 网络健身器材的价格要比传统健身器材的价格偏低, 在经济上也不会那么捉襟见肘。有这么多的好处,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痴迷于网络健身了。

不过, 尽管网络健身让网虫们“动”了起来, 但由于运动模式的不同, 像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运动等只能通过摇控手柄来完成, 以致让反对者抓到了攻击它的把柄:它更像是网络游戏。

反对者们认为, 这种健身方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可能会使某些爱好者沉迷于该项目的时间过长, 而且, 目前网络健身系统更多地只能锻炼手臂和腿部力量, 容易造成单一肌肉过劳损伤。此外, 网络虚拟运动跟实际运动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尤其是运动节奏不一致。以打网球为例, 网友考虑的不是肌肉收缩和锻炼, 也不是步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而是如何接到球, 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不管怎么说,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 一个人在家里对着电脑做运动, 也许会觉得“孤单”, 也许会过于沉迷, 但网络健身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时尚健身方式, 既然“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那我们不妨就学习过河的小马, 既不听老牛说的水浅, 也不想松鼠说的水深, 自己走进河里试一试, 也许这服“药”正是最适合你的, 你说呢?

链接

健身小贴士

1.健身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种训练, 每次训练总时间不超过90分钟, 每周锻炼四五次, 运动之前要热身5-10分钟, 运动项目则由你自己任意选择。

2.不要空腹运动, 不宜在早晨日出之前运动, 运动时会消耗身体内的糖原, 一般运动时间要选在饭后一个半小时, 或者运动前30-60分钟补充少量易消化食物和水分。

3.跳绳、快走、慢跑、散步都是很好的消耗能量的方式, 记住下面这个原则:能坐就不躺, 能站就不坐, 能走就不站, 能跑就不走, 有时间多运动, 没时间多走动散步。

上一篇:油菜机播栽培技术下一篇:应用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