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庭院式住宅设计

2024-05-16

中国庭院式住宅设计(精选九篇)

中国庭院式住宅设计 篇1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带来的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私人别墅, 庭院文化再度受到关注。因此, 庭院景观的设计研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上了日程。但同时, 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 也随之出现。因此, 如何依靠植物在庭院中的造景功能来创造出一份“色彩、线条”与“美观、比例”取得平衡的庭院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了一个重点。

本文针对中国式庭园植物景观进行研究, 结合目前中国式庭园植物景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进行归纳和整理,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中国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传统, 现状与对策

1、中国式庭院景观设计传统

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 追求自然天趣是中国园林的特色。它把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 融艺术境界和现实生活于一体, 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 形成可坐可行, 可游可居的现实物质空间。

中国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在植物景观创造上则是比较有趣的植物拟人化;将植物的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用植物来命名建筑或园林景点;木本植物应用多、草本植物应用少, 重现植物形体造景。在花木培植的艺术原则上则是要求:选择自然属性美与精神属性美兼具的花木;贵精而不贵多。中国风景园林在配植花木时, 特别强调“贵精不贵多”的艺术准则, 务以简洁点缀取胜, 力避堆积芜杂、主次不分, 一般均以孤植和二四株丛植为主, 对植、列植较少采用;月月有花, 季季有景;选择叶子具有观赏价值的花木。

2、中国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现状与对策

(1) 线条与比例

中国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缺点之一就是线条与比例的不平衡。没有明确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过分注重铺地等硬质元素, 并且与建筑不协调;或没有很好地进行场地勘察与测量,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栽种植物, 结果, 使得面积原来就不大的庭院更显拥挤。

事实上, 植物自身就是一个三维定位, 在庭园中是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 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障景作用。在规划植物的时候做到尺度宜人、比例协调, 将可取得平衡。

如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类型的地被植物来暗示空间边界, 构成了整个空间的地平面、垂直面及顶平面;其次, 利用植物形成多种遮挡物, 使观赏者注意力集中到景物中, 这样使空间有较大的深远感;再次, 植物本身是组织庭院空间结构的重要部分, 在配植过程中, 做到与庭园总体布局及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 并与因地造景, 因势造景, 最后达到烘托和完善建筑的作用。

(2) 色彩与美观

色彩与美观是感官上一种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 只有注重这两者的平衡才能更好发挥庭院植物景观设计的优点。而中国式却在这一点上有所欠缺。色彩与美观的不平衡即不了解植物色彩美原理在造景中的重要性, 植物完全乱搭配。完全凭主观意识乱栽种植物。结果植物搭配粗放不精细, 配置存在甚多问题, 形式要么过于雷同, 要么缺少个性或太过复杂, 整个庭院显得杂乱无章, 更无美观而言。

植物的和谐色彩搭配是形成成功景观的关键。可以采用观花、观果、观叶等各种乔灌木、藤本、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 利用它们的色彩美、形体美、线条美, 则景色万千。既可孤植以示个体之美, 又能按一定的方式配植, 体现群体美。或是种植诸如黄玫瑰一类的芳香植物, 又使整个花园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并增添了浓郁的感觉。一年四季, 植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撩拨起人们不同的兴趣。植物给花园带来了生气, 也使园内坚硬的景观建筑变得柔和起来。如果说硬质景观就像骨骼一样, 那么正确的植物配置会使你的庭园在一年四季都充满了生机。

三、结语

植物景观设计要求在了解每一种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 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园林规划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 创造不同的氛围。它是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它既是一门意境营造艺术、视觉造型艺术, 同时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一方面, 它创造显示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 它又反映意识形态以及表达强烈的情感, 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

中国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在注重了线条与比例和色彩与美观之后一定能够更好体现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庭院设计上的优点, 为现在社会发展注入新鲜的气息。

参考文献

[1]陈月华, 王晓红, 主编.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2]高永刚, 著.庭院设计[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5.

[3]章采烈, 编著.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4][英]约翰·莫尔兰登, 著.家庭花园彩色图说[M].王晓春, 周晓峰, 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解读中国庭院文化 篇2

中国远在先秦时代,基于对民居四周边界的认识称房屋为“户庭”,《易·系辞上》:“不出户庭,无咎”,是指呆在家里最安全。“户庭”即家门,家门以里,由庭院和居室两部分组成。陶渊明写的:“户庭无尘土,虚室有余闲”(《归园田居》之一)就把这种边界说和很清楚。还有“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都讲他家的院子。白居易诗“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也都是把院墙围绕的住处,看成是一家一户的久居之所。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对于庭院有过经典的诠释:“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而要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自己是什么?是一个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那就是你自己。” 回顾往昔,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庭院,那分明是一座沉淀着厚重中国文化的精美城堡!它的门楼建筑,它的庭院布局,它的石刻木雕,无一不展现出庭院主人曾经的荣耀与梦想。虽然庭院主人的家族早已经被历史长河所淹没,但当我们慢慢寻觅时,其高雅的文化品位与凝重的历史底蕴,便一一呈现在眼前,仍能让人感觉到昔日雄风。

现代别墅庭院文化是传统庭院文化的回归,积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庭院文化生活更有着自己的诠释。

家眼中的庭院自然又有不同的解释,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对于庭院有过经典的诠释:“这个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灵深处连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个层面。这个层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来的,而要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自己是什么?是一个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脚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来了,觉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现在的住舍还要亲切,那就是你自己。”

有着归隐、随园的人,在私家庭院里读出了清风白月、古典情怀。他们隐于庭院深处,埋首黄卷青灯,在山水亭台、檐前廊下,寻找逝去的点点遗迹,探寻文化的风骨与神韵,感受风花雪月的自然情趣。春去秋来,他的足迹也已经深嵌在这座庭院里,透过他的视线,能更清楚地看到这座庭院背后的千顷平畴…… 庭院是一种文化,关系到现世与世袭,积极地影响着社会人们的生活,于自然也是一叶人文风景。我们知道,历史是不可以没有美学实体的。

中国庭院式住宅设计 篇3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意是主观的理念感情, 境就是客观的生活景物, 意境产生于艺术创造中两者的结合, 就是创造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和景物之中, 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中国的传统造园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发展分不开的, 是按照诗和画的原则来行事的, 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主题往往富有诗的意境, 如拙政园的各个景点就是按照各自的主题和意境来命名的, 例如东园的涵青亭、芙蓉榭, 中园的玉春堂、海棠春坞等景点都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

1) 叠山理水在造园中就是模山范水, 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与山水画一样, 在造园中注重写意, 虽然也顾及到自然的原来风貌, 但却注入了人的主观感受, 虽不屑似自然的原貌, 但却能传自然之神, 所以更具艺术感染力。“一拳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顷” , 一拳、一勺就是指在园林中的有一定尺度的假山和人工开凿的水体而言, 就是物象, 太华和江湖则是通过观赏者的移情和联想, 从而把物象转为意象, 在造园中就是叠山理水最完美的意境体现。

2) 以古人的艺术创作 (如诗歌绘画) 、神话传说、遗闻轶事、历史典故、历史古迹等为主题, 通过山、水、花木、建筑等园林要素把主题表达出来, 引起观赏者的联想。例如种植湘妃竹 (又名泪竹) , 使人产生了对湘妃“血染斑斑成锦纹, 昔年遗憾至今存。分明知是湘妃泪, 何忍将身卧泪痕。”忠贞的爱情和凄凉的情感联想。

3) 运用比拟联想来表现园林意境。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有“托物言志”和“比德思想”的传统哲学思想, 很多古代诗文和民俗文化都流传下来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松、竹、梅的“岁寒三友”, 菊、兰、梅、竹“四君子”, 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还有竹子的高风亮节, 梅花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北方的皇家园林的白玉兰、海棠、迎春花、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等。

4) 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点景形式, 表现园林意境。在古典园林中, 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而表现园林“诗情和诗意”的手段, 这些诗文或记事或抒情或言志或写景, 在激发观赏者的情感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 人临其景即是无荷风, 亦觉得风也在其中, 发人遐思。楹联也是如此, 镇江焦山顶的别峰庵, 为郑板桥的读书处, 小斋三间, 一庭花树, 门联写着“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游人见到顿觉得心怀舒畅, 亲切地感到景物宜人, 使人联想到郑板桥在此读书的情景。

5) 借助听觉、味觉以及利用时令、气候的变化来创造园林意境。如“萧寺可以卜邻, 梵音道耳”“紫气青霞, 鹤声送来枕上”等通过一系列听觉来激发情趣。

3 别墅庭院设计

3.1 别墅庭院的叠山理水设计

山水是庭院设计中的灵魂, “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山随水转, 山因水活”“溪水因山成曲折, 山蹊随地作低平”“无石水则无形、无态, 故水浅露矶, 深水列岛”“山以水为血脉, 以草木为毛发, 以烟云为神彩, 故山得水而活, 得草木而华, 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 以亭榭为眉目, 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 得亭榭而明快, 得渔钓而旷落, 此山水之布置也。”这些说明了山水之间的关系, 叠山理水就是要用这些关系把庭院造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别墅庭院一般属于小庭院, 水体布置多采用集中式布置, 即以水池为中心, 一般采用自由曲折的形状, 配以山石驳岸, 以期赋予自然情趣, 形成一种向心和内聚的格局, 可使有限的空间具有幽静和开朗的感觉。

3.2 别墅庭院的园路和铺装设计

我国的古典园林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求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 若隐若现, “路因景曲, 境因曲深”, 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 以丰富景观, 延长游览路线, 增加层次景深, 产生“曲径通幽, 步移景异”效果, 活跃空间气氛。别墅的庭院是一个整体, 园路要与别墅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组成一个和谐的庭院景观。铺装是别墅户外的休闲活动空间, 一般与水体和园林小品结合设计比较好。由于别墅庭院的面积较小, 园路和铺装设计的尺度不宜过大, 园路宽度一般在0.5 m~0.75 m, 铺装面积一般在10 m2~20 m2左右。园路和铺装材料宜选择以天然的石材和原木为主, 如青石板、鹅卵石、黄麻石、原木等感觉天然朴实的材料。

3.3 别墅庭院植物配置设计

大门对庭园设计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植物配置设计应该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 植物的选择理应符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主人的偏好, 并与别墅风格协调。常见的绿色屏障既起到与其他庭院的分隔作用, 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 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 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通过组合一定数量的树木勾画入口处的主体特征。在进行别墅主庭院的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文化特性、主人的喜好和庭院的特征, 运用比拟联想等来表现园林意境。用植物人格化和风水的讲究等文化特点与其他庭院景观相结合就能创造出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植物景观。庭园小径边的植物应该给散步的人一种祥和安逸的感觉。有些小径的设计单纯朴素, 而有些小径的处理则颇费心思:路边簇拥着灌木丛, 或伴随着花坛。水体驳岸的植物种植要体现自然、野趣的自然特征, 多选择蕨类植物、苏铁、天南星科等植物。

3.4 别墅庭院的小品设计

别墅庭院的园林小品系指花架、小桥、桌凳、小凉亭、石灯、景观石等, 在庭院中是一种点缀, 布置得好既能美化环境, 丰富园趣, 又能提供文化休息和家庭公共活动的方便。同时还可以利用园林小品的比拟联想来表现庭院的意境, 丰富庭院景观, 使人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设计园林小品时其尺度的大小与庭院的大小和使用功能有关, 一般多布置在路旁、水体边、墙角、庭院入口、草地上等。

4 结语

随着居住质量的提高, 别墅庭院设计已经成为居住区设计中新的焦点。别墅庭院属于私家范围, 要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和花园供主人享受休闲的生活或宴请好友聚会庭院空间, 在庭院中能体验到大自然的自然美, 产生对自然的渴望。为此, 本文借用中国古典园林创造意境的手法来探讨和分析别墅庭院的设计方法, 使别墅庭院设计能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建筑美与自然美完美融合的多元化景观空间, 在协调好自然、住宅与人的关系时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别墅居住环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86.

景观庭院设计 篇4

笔者曾经进行过一些关于私家屋顶花园的设计实践,在调研中对近些年新建住宅区进行了调研工作,其中收集了相关住宅区的宣传资料,同时也对部分住宅区中私家屋顶花园进行实地照片拍摄,向相关物业管理单位询问了相关情况。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的住宅楼盘高层化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

由于城市规划上的要求,滇池路片区和建筑密度、层高、绿化率都有严格的限制,所以这些区域内大都是低密度的别墅项目,而位于市区的项目由于拿地的成本和规划的要求,大都是电梯高层建筑,以往的多层住宅多集中在二环路沿线及以外地段,但由于近几年的土地成本增加,人对高层住宅的接受程度增加,高层住宅也逐渐成为了楼市开发主力。

从笔者所调研的诸多新兴住宅楼盘来看,纯别墅或纯多层的住宅楼盘己经日渐稀少,大多楼盘都是不同类型住宅建筑混合出现,其中多层与高层住宅建筑在住宅区中占据主导地位。又如前所述,现在我国各城市的居住区建设都在迅速发展,将私家花园引入私人户型中也正是未来住宅户型设计的一个趋向。

以上调研情况虽然主要针对,但也反映了我国现在各城市中住宅楼盘开发的一个普遍现状。现代居住区中多高层住宅建筑占据主导,私家屋顶花园也越来越普及流行,成为了高层住户的广大的需求,其中尤其以阳台花园、露台花园及入户花园最为普遍和常见,这些私家屋顶花园形式是在居住区开发时就统一规划,因此本文以居住区中常见的阳台花园、露台花园及入户花园等私家屋顶花园为例,对私家屋顶花园的景观艺术设计进行探索。

通过探索,旨在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为私人住户进行私家屋顶花园设计与建造提供借鉴与指导,使私家屋顶花园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特定的造园环境下实现花园的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从而美化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对如何规划私家屋顶花园来实现建筑立面的绿化和美化提出一些宏观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为实现住宅建筑上立面提供。

浅谈中国传统庭院 篇5

1 庭院与文字

1.1 “庭”之本体考察

1.1.1 庭之词——意义

中国汉语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继承性和累积性,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在经过整理之后,有关“庭”的词汇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庭与另外一种空间并列构成,“庭”字多在前,表达出庭院在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另一类是一种文化形态(如家、朝、庙)对庭的限定而构成,“庭”字多在后,表达出不同的庭院类型。

借助有关庭院的词汇群,我们可以明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庭既是一种空间形态,又受到传统文化的限定。所以我们研究庭院也应该从空间与文化两方面着手。

1.1.2 庭之字——空间

最初的庭院空间已无实例可考,但中国文字提供了一些线索。因为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最初既是图形,而且中国古文字与现代文字一脉相承,不像其他古文字往往“绝后”。下面举几个例子,从字形和字义方面简单分析一下。

“亚”形。

古文字中有许多,称为“亚”形。对于“亚”字,唐兰曰:“本像四室相对,中为庭守之形。”就其本身而言,与建筑颇为接近,其形与后来的庭院形态如出一辙。“亚”形先为一种崇拜物,后转为一场所。即使不能确定就是庭院,这一场所的布局也深深影响了建筑中庭院的布局。

“廷”与“庭”。

《说文》曰“廷”为:“廷,朝中。”段玉裁注:“古外朝、治朝、燕朝,皆不屋,在廷。”廷是室外平地。“庭”是在“廷”的基础上加了“广”字。“广”代表了单坡屋顶,说明此时庭已有建筑围合了,并且有一边开敞。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的总结出庭院的基本特征:1)庭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领域观念有关,即中心与四方;2)“亚”形告诉我们庭院为私密围合的;3)庭在商周时期已经确立;4)庭最初不是建筑围合,而后逐渐变为建筑围合。

1.2 庭之类型——文化

1.2.1 家与庭

任何一种建筑模式的产生发展都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庭的产生是随着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核心家庭为单位的分局居住模式的出现而产生的。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核心文化,一切其他制度礼仪均由家引申而来。家的防卫功能需要决定了采用庭这一内向性的空间形态。但防卫功能的需要并不是家庭采用庭院布局的唯一理由。

1.2.2 朝与庭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家的关系可用“家国同构”来描述。这种“家国同构”在建筑上导致国家的建筑类型(宫,庙,郡)都采用了家的空间形态——庭。“家庭的日常所居之四合院,也正是王城、宫城的同构体。”这样,庭院的形态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各个层面,涵盖了包括公共建筑的各种建筑类型。

1.2.3 园与庭

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审美原则中,儒家重人而道家重天。“园”深受道家的影响,注重自然性,而传统庭院建筑,则可以看作儒道对立互补双重影响的一个中间地带。园与庭的结合是儒道两家的融合。它与园林的区别在于“园庭”与“园林”代表了“园”范围的两个界限。园庭是道家文化对庭院的限定,是在庭院空间中表达出对世外的向往。

2 空间布局

2.1 纵向深度延伸的空间

中国传统观念历来重视主次、尊卑,而横向联系不适宜体现主要院落的重要地位;一般院落又均为南北向布置,横向联系不能体现北屋的尊贵地位。可见,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中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布局,事实上并未从使用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宗族内长幼、尊卑的层次关系。

2.2 中轴对称、正方位的布局

受中庸思想的熏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择中”意识也很强,在组群中往往对“中轴线”和轴线核心位置十分重视,所以传统民居建筑的主题贯穿在中轴线上,空间的秩序感极强。但是,有时由于民居建筑功能的不完全对称、地形地势的变化等,均限制了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模式,所以许多传统民居庭院布局或通过直线正交形成均衡构图,或转折、局变、错落布置。

2.3 丰富多彩的空间变化

一个庭院就是一个空间层次。各个庭院的连接部分常常是门。庭院之间形成空间的对比与转换(大与小,收与放,开与合,行与止),也形成空间的分隔与引导,空间的扩展与界定。主要表现在庭院空间的形态、比例,空间的光影,空间的划分,空间的先藏后露,空间的闭合与通透等变化,使庭院空间的形态更加动人,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境界。

2.4 空间布局的作用

纵观所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其选址、设计、采光、通风等都不乏对功能的细致思考,也正是为了满足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才出现了众多不同的庭院空间。

1)改善环境功能。

庭院对民居建筑的作用最直接的物质功能体现就是对民居内环境的改善作用,由于庭院围护结构的封闭性,它能有效地阻止室外干扰因素,保持清新宜人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安静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内部空间采光的生活需求。庭院中种植的草皮、花卉、树木以及布置的水池等,能改善、调节民居内的小环境,更能使室内空间引入外景,延伸空间,再造自然,符合我国人民“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对风水和小气候环境的重视。

2)场所功能。

庭院是动静结合的产物,不仅屏蔽风雪冰霜,而且阻挡烈日曝晒,人们随时可以享受不同的日照及院中光影的朝夕变化。因此,庭院成了居民家务劳作、晾晒衣物、养殖家禽、副业生产、儿童嬉戏、休憩纳凉的场所,也是家庭聚会与感情交流的好地方,充分发挥着“露天起居室”的作用。

3)景观功能。

在庭院空间中植物、山水与建筑有序的艺术结合,构成一个“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观空间,以愉悦人们的感情,陶冶人们的情操,如庭院绿化、假山、雕塑、水池、喷泉等,使人得到自然美、人工美的艺术享受。一般来说,每个庭院空间都应该组织视觉中心,在我国传统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池水、盆景、花木(如松、竹、梅等)、引壁题刻等艺术手段作为视觉中心,这些处理手法都为庭院空间增添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

4)精神功能。

庭院空间不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细胞,也是人聚居生活的载体,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在形式、内容上十分完备,并有极强的适应性,庭院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体现着生活,情感及个人理想。相似的庭院空间形象由于环境背景不同、心理时空不同,表现出的意义也全然不同。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庭院不是冰冷僵死的空间,而是充满内聚力的空间,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源,是自然精神和宇宙生气的聚集处。

3 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布局中折射的封建礼制管理思想

在中国,最能体现封建礼制管理思想的民居当属北京四合院。早在西周时期四合院就已经形成了基本格局,它一直是中国汉族民居的基本形式。到了明清两代,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造型结构,成为典型的中国民居建筑(见图1)。北京四合院分前院和后院,后院是四合院的中心部分,由正房、东西厢房、垂华门围合而成,俗称“一正两厢”,正房后面是一排罩房。四合院的主要建筑放置在中轴线上,其他建筑物对称地分布于中轴线两侧或中心院落以外。后院的正房供家中主人居住,两边的厢房供儿孙居住。前院倒座房为客房和男仆的住房,后罩房为女仆住房。北京四合院建筑布局在使用功能上满足了中国封建大家庭共居环境下长幼有序、亲疏远近、内外有别、主尊奴卑的家庭伦理秩序的要求,满足了封建家长制度的要求,不仅为四合院主人实施家庭内部管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安定的家庭生活创造出舒适的日常起居条件。一家人在四合院中享受着融融的天伦之乐,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4 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

至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是指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筑中去。现代意义上的庭院空间与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有了很大的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而是属于一个集合的公共空间。但是传统民居院落的空间构成特质仍是值得借鉴的。按照现代环境空间设计理念,“庭院”的利用,不但要适应地域、气候、环境等特征,还要满足功能、时空、环境、人为的需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再现自然,形成富含人情伦理的庭院空间。

因此,从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中的整体布局,平面布置,空间技艺,乡土建材,细部设计中吸取民族地方特色的内涵,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有机地结合,使传统庭院的构成要素继续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传统民居的庭院空间风格和特点得以延续和发展,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地方特点的绿色生态环境空间。

5 结语

庭院就是建筑或墙垣围合的中间空地,是中国文化在居住上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住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就是家与庭的结合。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人口的剧增,土地供应的不足,使城市住宅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钢筋水泥丛林取代了独门独院的住宅,人们陷入有家无“庭”的境地。中国固有的“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居住文化成为城里人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深藏的庭院情结让国人对庭院一直保持着深深的眷恋。所以,新形势下如何在建筑中延续庭院感是现代中国建筑师的一重大责任,而对庭院渊源的研究是首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李允.华夏意匠[M].香港:龙田出版社,1980.

[3]高明编.古文字类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成中英.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国思维偏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5]梁思成.中国建筑之特征——梁思成文集(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中国南北方建筑庭院空间特色浅析 篇6

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用丰富的空间形态向人们诠释了中国人们对于庭院的理解,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过快增长,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人均居住面积逐渐缩小,很难在一个城市里找到青山绿水、环境优美、富有地域特色的庭院式建筑。在纷杂的建筑风格和流派风行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文化是否能够存留下去,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积极探索和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庭院空间,使东方建筑在纷杂繁复的世界建筑中体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1. 中国传统庭院的概述

1.1 庭院的释义

“庭院”可以理解为一种空间。《玉篇》中:“庭者,堂前阶也”;“院者,周坦也”。由此庭院可以理解为由建筑与墙围合成的比较私密的空间。起初庭院只是由四周的墙体围合的空间。后来采用围合方式逐渐演变成以建筑、廊柱和墙垣等为界面,形成一个内向型,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空间。庭院空间与其他建筑形态一样,是人与自然互动的产物,保留了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活动的全部信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庭院空间中以居住型和园林型庭院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这两类空间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1.2 建筑庭院的范围和类型

建筑庭院的适应性非常广泛,以建筑为主体向外扩散,围合成庭院,庭院规模可大可小,最大的如北京的故宫,小者可达民居合院,其范围十分广阔。中国古代建筑庭院种类繁多,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将不同建筑的类型分为居住、宫殿、宗教、游赏四大类型。

居住庭院型庭院是传统庭院中数多分布最广的庭院类型,但由于各地区的气候、人文、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宫殿型庭院象征着皇权的威严,是传统庭院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类型。宗教型庭院多用于寺观、道观为主体殿堂庭院。这类型的庭院是善男信女礼拜进香的公共空间,也是宗教借以描绘仙界的模拟空间。游赏型庭院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游赏功能远远超过其他功能,其空间特点是画意、诗意、幽曲,突出庭院的自然性和趣味性。

2. 中国传统庭院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1 中国庭院的历史起源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空间在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一直处于独特的姿态。在中国传统思维认知中建筑庭院是园林的微缩空间。据相关史册记载,早在3000多年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就出现过完整的庭院。河南安阳的殷墟宫殿现存广庭遗址,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是中国四合院平面型制建筑平面的雏形。在西周时期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已出现了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为后世中国传统庭院空间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2 中国庭院空间的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往往是有屋必有庭,一屋带一庭、一屋带几庭等形式,以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庭院空间的原型。不同类型的建筑,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围合形成了功能需求不同类型的庭院。所以,庭院空间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同样庭院空间在中国古建筑中呈现着强大灵活性和多样性。根据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庭院空间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依然可以保持经久不衰的地位。

3. 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典型案例

3.1 北京建筑庭院—北京四合院

在建筑庭院中分布最广的是民居型庭院,北京民居型庭院的典型代表是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建筑规格早在辽代就已经初步形成,后经历代朝代的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建筑风格。它与北京胡同一起被认为是北京市井文化的象征。传统的北京四合院由内宅和外院两部分构成,外院又包括南房、院门、影壁、内宅南外墙,多用于辅助房间。内宅由北房、东房、西房组成,中间是院子。根据风水学和日照考究,朝南北房多为正房,与正房左右垂直的房屋为厢房。厨房在东房最南面,厕所在院内旮旯,讲究的是男女分开,男外女内,男的在外院南房西角,女的在内宅东房北角。北京的民居四合院同宫殿庭院一样,也有着封建等级观念,普通的民居四合院多为三间、五间,七间的很少。

北京的民居四合院多为单层建筑,是封闭式住宅。从外面看(图1),四周均是院墙,只有院门是通往外界的,但院内的房子是相互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大都是面向院子中间开放和集中,中间可设有水池、假山、绿植等景观小品,供人们休闲娱乐。

3.2 东北建筑庭院—东北民居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由于区位、政治等因素与同处北方的北京四合院联系密切,同时又因为其冬季寒冷的气候和多民族交融等因素,在建筑模式上又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相对北京四合院而言,民居院落较为宽广,占地面积较大。出于东北冬季寒冷的气候考虑,正房与厢房之间的间距较宽,从外院到内院的台基也是由低到高的,既凸显了正房的地位,同时这种高差错落可以让房屋能够尽量充分的采光。

东北民居庭院的封建等级观念不像北京四合院那么明显,主屋的间数可根据家庭人口的数量调为五间乃至期间,但在装饰纹样与雕刻上却又有着异域风味,别有一番特色。

4. 中国南方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典型案例

4.1 苏州建筑庭院—厅井式庭院

苏州传统民居庭院具有浓厚的文人特征,起始于魏晋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苏州建筑庭院大多以自然风景中的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作装点,经过有意识的加工、改造、浓缩、提炼形成一种自然的艺术化的境界。苏州厅井式庭院(图2)区别于北京的四合院为多层建筑,每一厅、堂、楼的前面均有一个天井或庭院。厅井式庭院建筑是由中轴对称式的几进院子组成,轴线上分布着主要的厅院,依次包括门厅、轿厅、过厅、大厅、女厅等。苏州民居庭院大部分不设厢房,前后房屋间的联系是靠两侧山墙外附设的避弄来交通。苏州的传统民居建筑在装饰雕刻上以木质材料为主,色彩比较淡雅,有着江南画的韵味。

4.2 岭南建筑庭院

岭南顾名思义即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岭南传统园林造园特色在于以建筑空间为主,庭院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起居,结合当地气候的水源充沛、植物种类繁多,所以庭院景观相对丰富。岭南庭院从布局上以厅堂、居室、书斋以及其他辅助用房为庭院中的主体。其庭院规模较小,院落布局形式也不单一,极具随意性。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庭院大都设于建筑的前部,而将住宅建筑部分设在后院小区,这样布局较为开场,利于庭院的通风。同时建筑与庭院两者相对独立,各自成区,从而形成一种前疏厚密、前低后高的布局形式。

5. 南北方建筑庭院空间比较分析

5.1 南北方建筑庭院空间的共性

通过南北方建筑庭院空间对比分析,发现南北方地区跨度较广且分布着不同的民族,地域特色也不尽相同,人们的认知水平也有所不同,但是在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中国各地区的民居建筑在其主要特征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共性。首先在空间布局上均受到我国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主次分明,院落布局组合也有明确的规律,院落组合系统性强、整体性强。北京四合院基本布局是中轴线上前、中、后三院相连,东北传统民居“一明两暗”的布局也趋于类同。苏州的厅井式庭院是以厅为中轴线,边厅坐落在正厅旁边,与北京四合院中的厢房有些相似。岭南民居的“三堂两横”,也是遵循轴线序列控制关系,按照轴线框架规律,递增或递减,保持了系统的完整性。上述院落组合的层次式结构是通过轴线层次来展现的,这本质也是一种序列关系。在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庭院式空间院落组合的特征。

中国人的性格趋于含蓄、保守,尤其是在封建时期的古代,古老氏族传统风俗和观念长期保存积累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国传统庭院大都是用墙和建筑物围合形成院落,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空间。满足人们对于庭院空间的安全感和私密性需要,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文化特征。

5.2 南北方建筑庭院空间的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建筑庭院空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居建筑。在空间尺度上,北方民居较大,南方民居较小。究其原因,北方气候相对寒冷,大尺度庭院可获得更充足的阳光,南方比较湿热,需要遮蔽阳光,需要天井来调节空气的对流。

在空间布局上,北京地处政治中心,受政治影响较大,空间布局较为严紧。苏州、岭南地区受古代文人影响深远,空间的组织形式较为自由,布局相对活泼。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园林庭院是古代文人为了陶冶情操建造的观赏庭院,不拘于空间的束缚,有着灵活灵现的气息。

在庭院空间的围合要素上,同样也存在着差异,北方庭院如北京四合院,墙体多为灰色材质,但是建筑的柱子及木质结构多采用艳丽的色彩。江南地区多为白墙灰瓦,色彩素丽淡雅。到了岭南地区墙体多为深灰色。我认为北方地区植物种类偏少,并且落叶时间早,冬季院落内部色彩黯淡,艳丽的色彩装饰恰恰能弥补这种缺失。江南地区的庭院起始于文人建造,文人多喜淡雅色彩,且植物品种较多,且落叶时间晚,白色墙面与绚丽的植物一动一静形成一种富有诗意的镜面。同时天井中的白色墙壁可以起到很好的反射阳光的作用。岭南地区夏季比较漫长,深色墙体可以有效降低阳光的漫反射,有利于降低室温。

这些差异是人文背景、环境、地理因素的差异造成的,虽然导致这些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是从中可以发展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共性。对我们在未来对于建筑庭院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6. 结语

中国古建筑之庭院组群形态浅析 篇7

一、庭院的基本形态

根据庭院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将庭院分为:民居式庭院、官式庭院、寺庙式庭院和园林式庭院以及混合型庭院五部分。其中,民居式庭院可以说是传统庭院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类型,他主要为起居生活服务;官式建筑又称宫殿型建筑,是传统庭院中等级最高,规模最为宏大的类型,它的出现具有重大的政治性和纪念性,以追求庄严气派、凝聚艺术成就为目的;寺庙式庭院,当然是以体现和服务宗教为宗旨的建筑群体;园林式庭院,算的上是庭院种类中形式最为活泼和自然接触最为紧密的一种庭院形态了。园林式庭院中,建筑与自然相互映衬,一切以美为布局准则;混合型庭院,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庭院形态。它可以是以上庭院类型中是两种或多种形式的组合和交叉,且必须有其中一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比如南方的私家园林,多是由住宅和园林的结合。

二、庭院式组群的构成形态

根据各个建筑的组合方式,我们将凡是在群体组合中形成庭院的,归结为庭院式布局;而将诸多没有形成庭院的组合,则不妨称之为非庭院式布局。在以后的建筑形式中,庭院式布局成为了中国建筑组群构成的基本方式,而非庭院布局则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方式同时存在。

1、庭院式布局

庭院式布局以“院”为基本构成单位。每个独立存在的院落,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小型建筑组群。庭院式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贯穿了中国建筑的始末。庭院式布局既然满足了家族聚居的需要,又同时起到了防护戒卫功能。一个独立的庭院,既是庭院内各建筑单体的公共空间,又是相对于各建筑单体内部而言的室外空间。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庭院式布局逐步形成了以下三种布局格式:

(1)廊院式

廊院式是早期大型庭院的主要布局形式。所谓廊院式是指,以回廊围合成院,在院子的纵轴线中间偏后位置或北廊设置主体殿堂的形式。其中,殿堂可以是一栋,或是前后重置二三栋。初期,只是在前廊中部设置门楼,后逐渐在回廊两侧及四角插入侧门、角楼等建筑。汉时的建筑多为廊园式布局,如河北安平汉墓室壁画中的庄园建筑。

(2)廊庑式

廊庑式,是间或于廊院式和合院式之间的一种中介形态。较之廊院显得更切实用。唐后期,庭院布局的主要形式逐渐由回廊式向廊庑式转化,形成了两侧带有廊庑的院落模式,即廊庑式。宋代广泛开始在宫殿、寺观、衙署、住宅中使用廊庑式庭院布局方式。

(3)合院式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型居住建筑的主要布局形式,合院式的主要布局特点是由若干栋单体建筑和墙、廊围合成二合院、三合院、四合院。其中,每一院落称为“进”,而几个串联的沿纵深线分布的“进”又称为是“落”。一般而言,小型群组由单落一、二进组成,中型组群由单落多进组成,而大型组群则由多落多进组成。可以说,合院式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发展后期最主要也是最典型的布局形式。众所周知的清西陵中泰陵的陵寝主体庭院就是采用的此种布局方式。

2、非庭院式布局

非庭院式布局,作为庭院式布局的补充,其灵活而自由的组群形态,极大的补充了中国建筑组群的形式,在中国建筑组群的历史中是极具浓墨淡彩的一笔。究其布局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贯联式布局

贯联式布局顾名思义,是由若干单体建筑沿纵深轴线前后贯联而成。此布局的优势在于,各个单体建筑之间可以随意调整距离,只需极少建筑单体和建筑小品即可营造很长的空间纵深感。纵深线上的各个单体建筑之间关联性并不很强,实用性也相对较差,故常用于重要建筑组群的前导部分,形式上从属和服务于主体建筑。如陵墓的神道和寺庙的山门香道等。

(2)联排式布局

各栋单体建筑横向毗邻布置的形式,称为联排式布局。此种布局形式多受交通干道、水系或自然地理位置约束。建筑呈沿线性分布状态,排布较为密集,有的连续不断的毗连,有的略有间隔的并列。例如沿街道走向形成的具有商业性的街道,店铺间互相毗连;或沿江形成的自然村落边缘;等等。

联排式分布的单体建筑,由于其只有正立面显露,侧立面基本没有显露。基于这种特殊情形,我们可以说,联排式布局的建筑不是以三维的体量展现的,而是以二维的界面展现的。

(3)散点式布局

各单体建筑自由错路的散布,就形成了散点式布局。散点布置的建筑,表面看上去像是毫无规则可循的随机分布,实则不然。其布局形式受到了地形、风向、民俗等的影响。民居村落的组群多受到地形、地势、民俗或特定空间的影响。而风景建筑和园林建筑则更多的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风景及园林布局上要充分发挥散点式布局因地制宜、依形就势、贴合自然、巧于因借等特点,本着“景到随机”的原则,根据景观需要进行灵活的安排,使得建筑与自然密切结合。

三、结论

中国古建筑的庭院因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在庭院群组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群体组合形态。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建筑,可谓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体现。

摘要:中国古建筑的庭院因其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在庭院群组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群体组合形态。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建筑,可谓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庭院组群,形态

参考文献

[1]邹衍庆.中国传统建筑组群形态生成机制研究[J].南方建筑,2008(01).

探讨别墅庭院设计方法 篇8

1 庭院风格的决定

房产商在别墅区开发前都会给建筑及园林定一种风格,与建筑物一样,庭院也有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什么风格的别墅,其花园的风格也应该与其本身统一,这样才协调。只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同时又不破坏建筑与花园的协调感就好。在庭院设计之前应该首先要确立一种业主喜欢的样式。庭院的样式可简单地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然后根据建筑物是西式或者中式、日式大致定下花园的类型。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花园与建筑物之间的协调性。

2 庭院的功能分区

不同的使用人群对庭院功能的要求也不同,不同的人群有迥异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如何使用园中空地?作为儿童游乐场?种植菜蔬?用作休憩沉思?还是户外娱乐?应带着一定的目的进行设计。庭院设计之前,应该详细了解业主的家庭成员组成,了解其喜好,使用特征等。家庭样式也可反映出居住在这里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只有上班族夫妇的两口之家由于无暇养护花草,庭院中只能种花木或宿根花卉,有幼儿家庭的庭院应有放玩具的草坪,需种一些色彩艳丽的一、二年生草花和球根花卉,如果家中有喜欢搞养护管理的人,就可种些四季时令草花,营建一个完美的观赏花园。总之,庭院样式及所栽培植物种类应根据家庭人员组成与年龄结构而有所不同。

面积的大小也决定别墅花园的布局和预算。别墅的占地面积,尤其是花园面积的大小,这不仅体现别墅品质、档次,还关系到将来花园的布置和设计。别墅的花园面积在50~2000平方米不等,差距很大,因档次、风格、规划设计而不同。花园的大小,是未来设计和布置的重要依据,小花园可能适合日式风格,小巧玲珑却不乏点睛之笔,在安排小品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与建筑的融合与过渡。花园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可以考虑大气方正的欧式风格。

3 别墅室外空间的私密性

以往很多别墅室外空间是规划后剩下的空间,本身私密性和功能没有考虑周到,只是有了庭院的面积,可以养花种草,但是这样的空间经常无法保证业主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避免干扰。在别墅规划阶段开始,就应该对室外空间作出统一考虑,如何保证庭院的私密性,又要保证在庭院之中对外面的良好的视线。一般花园分割是通过绿篱植物,这种植物生命力强,种类丰富,可根据主人的喜好有多种选择,选择的绿篱比较低矮,社区景观依然可以尽收眼底。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厘米至60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米至1.7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当然,木制或铸铁制成的栅栏,也是运用广泛的分割材料,欧式风格的花园中应用最多,欧式花园的面积大,栅栏的安装、使用与维护都方便,所以受青睐。还有不少的开发商会在绿化设计的同时,通过种植社区的高大树种来划分业主的区域,这样的安排很好的保证了业主的私密性,但是对于别墅采光和空气流通都有一定的影响。

4 了解光照条件与庭院朝向

排水、光照、通风、土质等会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好坏,特别是光照充足与否是决定可栽培哪些花卉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能将花园建在光照条件好、朝南的地方最理想,所以必须首先弄清自家宅院的条件,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日光照射?是半阴或是背阴?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这些环境的植物种类。背阴处也能建院,可考虑建个阴地花园供观赏。

一般说来,花园是南向的,那么可以种植的植物选择就比较多,功能上也丰富,无论是休息小歇,还是朋友聚会,或者是儿童游乐都可以,在阳光照射下,一切都显得清新,舒适。花园是朝北的,那么阳光的照射时间就比较短,娱乐聚会并不适合,做个游泳池,用来避暑倒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南北朝向外,有的花园是面向水系的,那么这样的花园在功能性上就多了一个亲水平台,作为建筑的延伸,形成接触自然的媒介,以溪流、湖泊为基址的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视野,让花园的赏景功能突显。

5 庭院植物栽培与布局

一般来讲,庭院里的植物品种不要太多,应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种一二种植物作为搭配。植物的选择要与整体庭院风格相配,植物的层次要清楚、形式简洁而美观。群落结构一般控制为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例为3∶1。树木长大后,原先的阳地环境变成了阴地,园中多年生植物会越长越大。柔和的晨曦会变成耀眼的午后阳光。花朵会变成果实。对花园中的变化应作好充分准备。

6 地面铺装及小品

庭院地面的铺装要考虑到是否与构筑物风格、庭院主题相协调。庭院道路铺装选材应以天然的石材、原木为主,例如青石板,黄麻石、砂砾、鹅卵石等感觉原始朴实的材料,用天然材料表现出庭院粗线条的质朴感觉,经济实惠也容易实施。在强调质感和异域感觉的庭院中,使用粗犷的棕色系石板效果很好,既与暖色系的构筑物,如矮墙相匹配,也和旁边种植区的沙砾地面铺装形成呼应。材料颜色的选择上,暖而亮的色彩有拉近距离的作用,冷而暗的色彩有收缩距离的作用。庭院设计中把暖而亮的元素设计在近处,冷而暗的元素布置在远处就会有增加景深的效果。使小庭院显得更为深远。

入口及坐卧停留的休息处对面,会形成视觉焦点,需设置景观小品来点缀。不管是雕塑、盆栽还是水景,都要美观,引人注目,并与庭院风格整体一致。在座椅及入口的共同焦点处放置质朴的喷泉小品作为对景就十分出彩。可采用材质对比的手法,将精致混以粗犷、柔软配以粗硬。比如作为雕塑背景的植物要体现成片的效果,个体本身不是很突出的禾草类植物运用坚硬与柔软的对比更具艺术效果。

7 结语

对别墅的庭院来讲庭院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能利用的部分尽量借景,不协调的部分想方设法视觉遮蔽,庭院应与自家建筑浑然一体,与室内装饰风格互为延伸;园内各组成部分有机相连,过渡自然。

摘要: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居住区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绿化景观朝着更为生态化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别墅不仅仅指其建筑本身,也包括房子之外的庭院空间,这两者是合二为一的整体。所以作为别墅产品的提供者,应该要对其整体性越加注重,从外观、室内空间到庭院都要有全面的设计。

逸福园别墅庭院设计 篇9

关键词:庭院,设计原则,景观规划

1 项目概况

该地块位于湖北省恩施市 ( 109°4'48″ ~ 109°58'42″E, 29°50'24″ ~ 30°40'00″N) 七里坪, 设计面积为1 620. 1 m2。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年平均气温为12 ℃ ~ 14 ℃ , 年降水量为1 200 mm ~ 1 400 mm。植被覆盖面积较大, 空气清新, 是“仙居恩施”“世界硒都”之美誉的一部分。历史悠久, 民风民俗文化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土家族、苗族以及侗族的民族特色。现状分析如下: 1) 利弊条件。该地块多山石、纹理独特, 在全园中形成整体基调; 山石顶端与地面高差较大, 可以借助地势在山石上修建桥、亭、廊架等各种园林小品, 既可少占农用地, 又开阔视野、登高远眺。场地山石结构不稳且比较杂乱给施工带来挑战, 若施工不合理容易破坏庭院原有自然风貌; 场地内土层浅薄, 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其北面有一大理石加工厂噪声大、尘土多; 地块不规则, 入口处狭窄, 不能较好的安排入口景观。2) 综合考虑。在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山石以及植被的基础上, 还要充分发扬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为恢复和重建该地块脆弱的生态环境, 采用以自然生态修复为主的方式维持生态环境和谐与稳定, 保持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让园主或游客真正感受到强烈的自然气息。从场地面积和用途来看可多设计呈分散式分布格局的小景观, 融入更多景点; 园路以环形为主, 四通八达增加园林的趣味, 调动游客的好奇心。

2 景观主题与立意

从整个庭院的景观布局看, 共设计了二十几处主要景点, 每个主要景点都附有一句简洁且意境深远的诗词, 以浓烈的山情水意, 沁入游人心脾。如: 1) 步柳桥, 醉林泉之趣; 2) 漫田园, 乐农事稼香; 3) 赏寒梅, 略傲雪欺霜; 4) 探幽洞, 觅绿野仙踪; 5) 驻花架, 任暗香盈袖; 6) 隐空谷, 看乱石穿空; 7) 游空廊, 领福慧双修; 8) 处空阁, 仰日月星辰; 9) 临碧渊, 品泉石之乐; 10) 憩平栏, 聆泉声鸟啼等。

2. 1 主题确立

确立主题就是立意, 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确立主题一定要符合当地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且还要符合不同地块的自然景观和人群。该方案的主题为百福具臻, 闲情逸致。1) 百福具臻。“福”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百福具臻”的释义是形容各种福气一起到来。对于一个功成名就归隐田园的人来说, 如今所追求的就是山水田园之乐和天伦之乐, 既符合民族文化也符合观赏人群。2) 闲情逸致。“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人们在物质追求得到满足的同时, 向往田园、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为了满足园主休闲、健身、娱乐、会友等各种需求, 用各种景观元素相结合共同营造出一个自然、清新、饱含民族特色、充满民俗文化氛围的雅致空间。

2. 2 设计理念

在民间文化中吉语和吉祥图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主要围绕着“福、禄、寿、财、喜”, 形成了一种富有特色的艺术[1]。吉祥图案就是用具象的意象表达普遍性的吉祥意蕴, 是一种象征的表达。本方案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一幅“福寿双全”的剪纸图案, 这幅“福寿双全”不仅有象征“福”的蝙蝠和象征“寿”的寿桃, 而且还有象征“财”的古钱。因此, 被寓为多福、多寿、多财的意思。本方案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庭院的主题完美结合, 把人们美好的愿望用具体的景观形式表达出来, 营造出一个自然、古老、雅致的园林景观。从道路布局看恰似一个“福”字, 整个景观由舒展的园路恰到好处的衔接起来, 犹如绸带般灵动飘舞, 带领着游人沉醉在庭院的每寸土地。“福”是整个庭院设计的精髓, 贯穿在整个庭院设计的每一过程, 因此该庭院得名为“逸福园”。从景观布局看主、次入口的山洞, 柳桥、花架等共同组合成蝙蝠的图案。庭院中间的空廊、山石和栽植的桃树一起构成“寿桃”, 而“财”则是由莲亭和亲水平台所组成, 各个元素共同有机组合成“福寿双全”的图案。从植物景观看庭院中栽植了不少的菊和牡丹。“菊寿平安”祈求的是长寿和平安, 可见菊是长寿、吉祥和平安的象征; 富贵是福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牡丹代表富贵为中国的“国花”寓意富贵吉祥、繁荣昌盛。

3 设计原则及功能定位

3. 1 设计原则

1) 以人为本, 突出功能的核心地位。人为活动是多元化的, 不同性格、年龄、文化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品味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设计本身就是根据不同群体的需要而安排的。本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功成名就后归隐田园的园主及其亲朋好友, 根据他们的活动、心理及审美等因素营造出了一个多功能、富有文化内涵和自然清新的庭院景观。2) 亲近自然, 倡导绿色生活。人们的需要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类, 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造、绿色景观体系的构建和产生的良好景观效益, 是现代景观设计最为关心的焦点。园林景观的外貌不宜过分强调平面效果, 更应注重立体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 让庭院充满绿色、阳光和生机[2]。3) 体现特色文化, 注重意境营造。崇尚当地历史和民族文化不仅是此方案的要求, 也是当今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该地块是巴文化的发源地, 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 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 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方案中充分考虑特色文化, 让整个庭院充满了独特的民族风情。4) 经济实用性原则。在对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还保留了大量原有地形和植被风貌, 遵循了经济实用性原则。整个庭院的环境及意境相符, 避免了杂乱无章失去自然风貌的景观。

3. 2 功能定位

1) 休闲、娱乐功能。庭院中设计了大量的园林小品, 如: 亭、桌椅、石凳等。可供游人休憩和观赏还可下棋、聊天、会友、健身等多种休闲、娱乐等功能。2) 观赏功能。假山、柳桥、花架、亲水平台、荷花池、层林、色叶等相关景点或景观无不体现出观赏的功能。各种景观元素组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出一种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湖光山色的自然生态景观, 达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3]的效果。3) 美化环境功能。运用大量乡土树种和彩叶树种, 在垂直空间上运用乔灌草搭配。因此, 林冠层次多、林相丰富, 且高低错落的群植形式不仅阻隔滞尘、减少噪声, 还增加层次感给人以极美的视觉感受。

4 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4. 1 总体景观规划

“逸福园”由二十余处景点组成, 每个景点都有不同的景观效果。这些景观节点主要分布在横向和纵向两个轴上且贯穿整个庭院, 可从不同的路线和视角观赏。

4. 2 功能分区

1) 自然景观区。自然景观区位于全园主、次入口附近, 清新幽静、精巧雅致是游人欣赏、体验自然本真、放松心情的最佳去处。该区以山石为骨、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发、以烟云为神韵, 追求自然的原有风貌, 隐藏了人工痕迹。由舒展的园路将游人从主、次入口牵引至此区中, 视线时而开阔、时而收缩, 让游人尽情的享受在起、承、开、和的景观序列中[4]。2) 田园观光区。田园观光区位于全园的中心, 由舒展的园路和景观节点所组成。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平面看, 园路组成“田”字。此区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可以栽植蔬菜、油菜等植物, 既有经济用途, 还可形成景观。农田、庄稼才有田园生活和“农事稼香”的意境。3) 安静休息区。安静休息区位于亲水平台处, 这里既有可供休息的桌椅还有潺潺流水及绿树浓荫, 属于夏绿区, 共同构成相对封闭的空间。4) 休闲健身区。休闲健身区包括荷花池、假山、空廊和莲亭等处。借助地势可登高望远, 可坐于荷花池旁看“鱼戏莲间”, 还可在莲亭里会友、下棋、闲聊等。该区还有登步、空廊增加了园林趣味和行走区域, 可起舒心和健身的作用。

4. 3 风景视线分析

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平面看, 场地的风景视线分为春花、夏绿、秋叶、冬雪四季景观, 与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所塑造的景观相呼应。春花: 安排在庭院主入口, 以明快、动感的景观元素来塑造景观空间[5]。由自然弯曲的水池、旋转的水车及高耸的假山共同组合, 由山洞、园路将景点贯通起来, 形成有山、有水、有植物的完美画面。夏绿: 主要塑造安静、舒适的景观环境。曲线形的路旁设有座椅、石灯笼等各种园林小品, 在植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自然和清静。秋叶: 可选用叶色长期呈红色或其他颜色, 如美国红枫、紫叶李等; 还可选用叶色在秋季会变黄或变红, 如银杏、日本落叶松、枫香、元宝槭等。置于水边, 增加水体色彩; 置于开阔地带, 用以观色和观形。冬雪: 为避免景观单调由常绿或落叶树种间植而成, 还栽植寒梅、寒菊以增加景观元素。1) 横向景观轴线。主要由假山、莲亭、虹桥、空廊、亭、亲水平台和瀑布景观等节点构成, 在一条长40 m的横线上充分利用地形营造出较多不同的园林景观。轴线地势较高, 几乎可纵观全园。2) 纵向景观轴线。由空廊、中心园路、柳桥、入口水池等景点组成, 在轴线上可体验封闭、半封闭、开敞、半开敞的景观空间[6]。可为游人提供多条观赏路线, 各景点可给游客极强的视觉冲击。

4. 4 道路系统分析

在对庭院的道路设计中保留了部分原有道路且将道路设计为环形, 可增加活动范围避免游客走回头路。根据实际情况将道路分为1. 5 m ~ 0. 8 m的分级路网, 便于行走方便和景点组合。

4. 5 种植设计

春花景观区主要栽植早春乔灌木及花卉, 在水池边种植柳树、桃、迎春、玉兰、菊等春花植物, 在春天到来之际营造出浓郁的春天气息, 更显得庭院生机勃勃。夏绿景观区主要配植常绿和色叶微差树种, 在绿树浓荫的统一基础上力求营造丰富的绿色变化。以广玉兰、竹、桂花和红叶石楠等常绿乔木及灌木共同营造“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的优美舒适环境。秋叶景观区主要栽植金钱松、美国红枫、槭树等植物, 组成万紫千红、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秋季清晨色叶上凝露欲滴, 色调丰富更显浪漫。冬雪景观区主要栽植腊梅、棕榈、山茶等植物, 更好的展现树形和雪景, 可领略“傲雪欺霜”的意境。

参考文献

[1]钟福民, 陶思炎.中国吉祥图案的象征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7.

[2]许建宇.绿色·文化·艺术·生活——北京中关村创业者家园环境景观设计随感[J].中国园林, 2004 (2) :30-32.

[3]陈丹, 孟凡玉.无限维空间中的点——以留园为例, 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J].华中建筑, 2009 (27) :173-177.

[4]杨帆, 黄金玲, 孙志立.景观系列的组织[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0, 19 (4) :39-54.

[5]赵芸, 荆子洋.景观素材空间塑造[D].天津:天津大学, 2007.

上一篇:出口技术结构下一篇:动词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