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故障致因分析

2024-05-16

电梯故障致因分析(精选三篇)

电梯故障致因分析 篇1

一、可能导致电梯故障的因素

(一) 电梯的维修保养管理工作不到位。

观察总结知道的电梯事故, 大多数电梯故障都是因为电梯的维修保养人员对于电梯已存在的问题做不到及时的了解更别说是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一些维修保养公司人员没有取得用工许可证, 对工作极不负责。首先没有按照规定的安装电梯, 再则就是对电梯的后期使用没有进行应有的维修保养。多数电梯故障都是因为电梯的维修员和管理员对于电梯的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 这些故障的信号一般都很隐蔽, 如果不负责任或者缺乏专业的维修知识很难发现。对于电梯的故障信号不明显或者电梯偶尔的失速等这些情况不了解, 更别说维修电梯了。即使有些维修保养人员知道有的电梯出现故障, 常常失速或者门关不严等等故障, 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或是不负责的敷衍了事, 找不到维修人员, 不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排除故障, 从根本上解决电梯存在的问题。

(二) 电梯运行中的使用不当之处。

电梯的故障乃至事故并非全都是因为电梯自身存在的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 还包括公众对电梯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事故麻烦。生活中常见的乘梯的不当行为有:小孩没有大人的看护, 在乘梯上蹦蹦跳跳, 导致电梯上面的刚绳晃动, 为事故隐患埋下了伏笔;乘电梯不扶把手, 以至于如果电梯稍有不稳, 乘客的生命安全就受到了威胁;乘客在乘电梯时携带易燃易爆的物品, 这些易燃易爆的物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万一电梯有一丁点小火花, 后果不堪设想等等安全事故隐患问题。这些安全故障隐患都是因为必要的乘梯安全宣传没有到位, 人们对于正确的乘梯方式缺乏一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尤其是对于出现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掌握不够, 一旦发生事故, 人们不知如何处理, 会造成不可想象的事故。

(三) 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到位。

这几年电梯市场竞争激烈, 某些电梯公司的整体效益下降, 这就导致了一些取得施工许可证的施工人员选择跳槽到其他行业, 加上这几年电梯需求量大, 扩招上来的电梯公司的技术工人缺乏技术经验, 而且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就导致了很多刚招进来的工人缺乏安装电梯维修保养电梯的经验和技术, 对于某些电梯的故障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甚至好多事无证上岗, 导致有人安装电梯, 电梯有了故障, 找不到人来维修的问题。存在好多公司是在签了合同后, 为了节省施工成本, 开始招聘人员组织队伍安装电梯, 甚至会招进一些对电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的人来维修保养。加上这些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无证上岗、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安全意识也差, 对于电梯的零件了解甚少, 对于较深层次的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是不能解决, 不能及时的发现潜在的电梯故障, 导致了后来的电梯事故。

二、预防出现电梯故障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 完善电梯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对于现行的电梯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所以要对电梯的维修保养制度进行完善。加强电梯安装、维修保养部门的管理, 重点是加强电梯维修保养部门的管理。对电梯的安装、维护等相关环节进行必要的监管, 电梯的负责公司要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承担相应的责任, 加强电梯的管理队伍, 对于降低电梯故障发生率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不仅关系着电梯的使用情况, 而且还关系着电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问题。因此, 必须完善电梯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加强对电梯的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视。电梯的负责单位必须安排专业的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定期的检查故障和维修保养, 严格执行电梯的维修保养制度。对于电梯的安全使用, 完善的电梯使用维修和保养管理制度是保障。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考核, 从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两个方面提高对电梯的维修保养水平。而且要求电梯公司要对每一个电梯人员的责任记录在案, 以备查询, 考核结果也作为参考, 全方位的完善电梯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才能更有效的防止电梯事故的发生。

(二) 加强公众使用电梯的安全意识。

除了加强对电梯的维修保养的力度, 还需要提高公众使用电梯的安全意识。一方面要求公众正确的使用电梯, 另一方面则教给公众在突发事件面前求生的方法。社区等电梯不远处可以设立电梯安全事故逃生办法等展览图和示意图, 普及电梯的安全知识, 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 发生的电梯事故中, 有一大部分都可以避免生命危险或者避免事故, 这就是因为电梯的安全知识没有得到切实的普及落实。对于电梯管理人员, 要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遇到紧急情况的解决方法及电梯出现故障的一些简单的处理措施等等;对于电梯的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做到负责认真, 早发现早解决。对于电梯乘客, 要向他们宣传正确乘电梯方法以及遇到紧急措施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保证生命安全, 如小孩乘梯要有大人陪同, 乘梯时严禁携带危险物品等等。

(三)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的前提是保证工作人员都具有电梯施工资格证。电梯安装、管理、维修等人员的施工资格证是最基本的要求, 具有了施工资格, 电梯负责公司还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进行必要的培训。电梯的维修保养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和遇事不慌的工作能力, 这就要求上岗人员对电网知识和机械运行原理了解透彻, 能很快的判断出电梯出现故障的原因并且能够及时的排除故障。作为一个电梯的守护者, 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时, 还要重视电梯维修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维修人员要正确认识到维修电梯的危险性, 强大的心理素质有助于电梯维修人员正确的排除故障, 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而且应该要求电梯的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保养等人员定期的进行电梯专业知识考核, 定期的进行电梯技能培训, 保证电梯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水平。电梯工作人员的素质关系着千千万万的电梯乘客的生命安全和公众的财产安全, 因此,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意义重大。

三、结语

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我国的电梯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 工作人员只有掌握好电梯专业知识, 在完善的电梯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的保证下, 才能保证我国的电梯行业越来越兴旺, 电梯故障发生率也越来越少, 提高电梯的利用率, 给公众提供方便、舒适、安全的乘梯环境。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数量的日益增多, 电梯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既省时又省力的上下楼的工具。但是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日益增多, 电梯故障导致的事故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 本文针对电梯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对减少电梯故障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梯故障,原因分析,维修保养

参考文献

[1].许林.电梯的安全使用[J].电梯工业, 2006

[2].李明阳.关于电梯维护保养与安全运行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3].黄玮华.谈电梯维修保养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学之友, 2010

[4].李惠升.电梯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竺卫文.电梯维修用户满意度研讨[J].中国电梯杂志, 2000

电梯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篇2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高层建筑早已走上时代舞台,而高层建筑离不开电梯的使用,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有效运行,完善高层建筑功能,本文总结分析了时下一些典型电梯故障,并选出其中若干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为有效的电梯监测和高层建筑安全体防护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关键词:排除故障;电气系统;电梯故障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今电梯正广泛应用在城市高层建筑当中,便于乘客或货物的垂直运输。由于其本身为运输设备,具有机电一体化的特点,且需要微机监控着它运行的系统,电梯运作往往需要软件和硬件的交叉配合才能起到有效和安全的防护作用。但是,近年来,电梯故障日益增多,电梯出事率正逐渐增加,至此,电梯安全防护问题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电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故障主要来自于电气控制系统,本文从此角度着手,就电梯典型故障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一、电梯典型故障原因及分析

电气控制、机械、拖动回路等部分组成了电梯,因此,在查找故障时,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通常情况下,乘坐电梯舒适感降低,严重时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事故等电梯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原因往往在于电气控制系统,因电气控制系统的内部元件发生异常,产生故障。电梯的主要故障就来自于电气系统故障。而电气系统容易出现的故障包括:①自动关、开门,该故障也是最典型的电气系统故障,因自动关、开电气元件接触不良,就造成无法顺利开、关电梯门的故障。②破坏电气元件绝缘,电梯在长期的运行中,电气系统电子电气元件会在老化、失效、受潮等变化中降低绝缘性能,当击穿绝缘后,电气系统就会发生断路或短路的故障。③接触点处元件发生断路或短路,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若出现短路和断路现象,失效电路,从而引发电梯故障。当尘埃阻断接触点时,断路的情况就会出现;当电弧烧蚀接触点时或者接触点处电流偏大使,电路短路情况就会发生。2.机械系统故障

我们分别从以下两点来看,第一,连接件松脱。在不间断地、长期运行中,电梯因震动等原因导致松脱、松动紧固件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位移、滑脱等机械事故,加大部件之间的消耗、磨损,失去了原来的精度,最终导致电梯故障。第二,自然磨损。磨损是机械部件的运作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而一定程度的磨损会导致故障的产生,必须要更换新部件。所以,当大检修电梯时,为了防范于未然,应及时更换容易出现磨损的部件。日常维修电梯时,必须注意保养与调整部分期间,才能确保电梯继续正常、有序的运行。但是,部件磨损情况因滑动、滚动而产生,这就加速磨损机械,电梯故障也就不可避免了。例如:当磨损钢丝绳达到一定程度后,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就需要及时将其更换。除了钢丝绳,各种运转轴承也必须定期更换,因为这些器件都是容易产生损耗、磨损的。3.主拖动系统故障

通过构成主回路的各环节来检查与排除电梯主拖动系统故障。主拖动系统并非连续的工作状态,所以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电梯运行后,就会出现电机轴承磨损、接触不良、接点脱落、触电氧化、触电弹片疲劳、击穿或烧断可控硅热和逆变模块等等,因此,可以从检修与排查如上几部分检修与排查主拖动系统故障。4.使用不当

在日常生活中,未按运行要求使用电梯,也会导致电梯故障的频发。例如:有些乘客在电梯内乱扔烟头等废弃物、在按电梯的按钮时过于用力、在按过按钮的基础上又反复按、将易燃易爆的物品携带入电梯、小孩子在电梯上蹦跳等等,都是导致电梯发生故障的人为因素。很多乘客虽然天天利用电梯,但是了解电梯故障的人甚少,而不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方法操作电梯,缩短了电梯的寿命,甚至危机人身安全。5.未较好保养与维护管理

为了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持久、正常运转,安装人员完成电梯安装后,还应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和维护。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些维护人员玩忽职守,使电梯“病入膏肓”,未能尽早处理故障,导致事故的严重发生,这是值得维护、保养工作人员深思的事情。电梯在长期的运行中因为不同的原因产生了故障,如果带“病”运行,后果不堪设想。电梯是机械,机械是需要人工维护的。维护人员不仅工作上要严格,还应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及专业技能和知识,这样才能在

电梯产生问题、故障的初期找到故障,及时、正确地处理故障,才能从根本控制电梯运行中的安全隐患。

二、电梯常见故障案例及处理

电梯的故障有很多种,只有经过不断地实践,吸取经验,才能真正掌握电梯故障的排除方法

以下列举部分电梯常见故障案例,并提出了相应快速的解决办法: 1.电梯不能启动,楼层不显示

故障原因分析:电梯失去了正常启动运作的功能,与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路功能有关,一般情况下,主控系统电路锁梯功能打开、电源同路中出现电源故障、安全以及制动同路中有短路情祝都可导致电梯不能正常启动运行。

首先,对锁梯开关位置进行检查,若电梯进入锁梯状态,则恢复锁梯开关电梯运行即可恢复。

其次,要对控制柜内的电源电路模块进行检查,观察各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检测供电压是否正常,排查故障点,进行维修。若一切正常,需对锁梯功能和安全同路进行验证。

第三,对安全制动同路进行检查,控制柜内安全接触器是否吸合、安全同路反馈信号是否正常等,找到故障点,给予修复。

2.电梯运行正常,但平层时误差过大

故障原因分析:通过对电梯机械故障的原因及现象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平层装置遮磁板位移、曳引轮绳槽磨损严重都是导致电梯平层精度出现误差的因素。

首先,检查平层装置,若轿厢在多层出现同方向的平层误差,则为平层传感器位移故障,可根据误差尺寸调整平层传感器位置;如果只是某一层平层出现误差,则为遮磁板位移故障,可根据不平层的误差尺寸调整遮磁板位置。

然后对曳引轮绳槽磨损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在电梯运行时曳引轮与钢兹绳存在相对运动,则应立即更换曳引轮。

三、讨论

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兴起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加,以至于电梯故障的发生也日益增多。电梯故障日益增多,电梯出事率正逐渐增加。总体来

说,排除电梯故障的原则由简至难、从内到外,具体如下:①环节排除法,电梯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包括了停止再开门、减速运行、开门启动、层数选择等过程,一旦电梯出现故障,可对上述哪一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限考虑,为确定发生故障的详细位置,对故障电梯逐层进行检查。②测量法,为确定电压是否正常、检查电流回路中显露的连接状况是否良好,当将产生电梯故障的位置大致确定后,回路的检测可利用万用表,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应开展详细的排查。③互换法,先替换存在故障的部位,替换后,如果故障部位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则故障产生于此处,但是替换后并未恢复,则可以判断该部位未出现问题。本文针对电梯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故障,收集和归纳了快速处理的措施和方法,对提高维修速度以及安全运行水平,防止事故的多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大城市交通拥堵致因的故障树分析 篇3

针对不同的交通情况,城市交通管理者常采用不同的措施预防交通拥堵或减小拥堵造成的损失。就北京市而言,城区路网结构以矩形环状为主,道路多以此为依托,与经纬线平行网状分布。近年来城市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趋于密集,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地下公共交通系统也日趋完善。但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严重影响市内交通,拥堵状态依然持续。由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分析道路拥堵问题,探寻城市道路拥堵的关键原因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将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中,即根据交通系统的结构或功能关系,建立道路拥堵的故障树模型,逐级分析拥堵发生的原因, 把故障,即道路堵塞所传递的逻辑关系用故障树表示出来,并以此故障树模型为基础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得到道路拥堵原因的底事件,即最直观的基本原因[1]。

1 道路拥堵的故障树建模分析

道路交通系统由人、车、路、环境4个部分组成。其中道路使用者包括驾驶者和行人,道路是交通使用者赖以通行的基础,其状况优劣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正确使用。国内外研究表明,有10%的交通事故是道路条件不佳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车辆是道路交通使用者的主要工具,因此在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中,车辆是关键因素[2]。环境指的是道路周围的环境,对于道路使用者有着直接的影响。交通系统的各部分都与道路拥堵息息相关,因此,将道路拥堵定义为顶事件,将人、车、路、环境作为其子树,且用或门作为其逻辑门,见图1。

下面以车辆和道路为关键要素建立道路拥堵故障树的子树模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交通拥堵实质是由交通需求和道路空间供给相对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交通量超过了道路的负荷能力时,必然会有拥堵产生。将道路拥堵中的车辆因素影响划分为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影响。

相对而言,机动车因素的影响较大,汽车数量剧增无疑是导致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车辆违章行驶,交通事故,停车占道等行为也对交通状况造成了不利影响。突发交通事故产生交通瓶颈、降低车辆行驶速度来影响交通运行[3],车辆无序停放占用道路资源,导致通行能力下降,从而造成交通拥堵。非机动车对道路拥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占用机动车道,另一方面,在混合交通流中,特别是在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造成一定的干扰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之一,见图2(a)。

交通拥堵中的道路因素在宏观方面主要是城市路网的规划的问题。许多城市的道路等级结构

支路网规模明显偏小,支路网密度远低于干路网密度[4]。其他非定性因素如道路改造等对拥堵造成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图2(b)为道路缺陷子树。

在所建的道路缺陷子树中,有道路设计缺陷,路网规划,交通管理3个子树。在道路设计方面,交叉口信号配时,高架道路、立交匝道等的设置不当,会造成交通流间的交织,影响交通畅通。而交通管理中的问题也对道路交通产生影响,如图3所示。

2 故障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将故障树分析应用到具体城市道路网中,应结合道路交通现状,进行分析。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广安路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广安路与京珠、京石高速公路相接,与北京西站毗邻,与太平桥

路、北京西站南路相接,是通向北京西站南广场要塞道路,与西三环中路、西三环南路相交。

据调查,广安路拥堵情况历来存在,十分严重,具体情况如下:日均交通流量较大,通行率低下,不能满足交通需求;非机动车与行人流量也很大,辅路和交叉口处机非混行现象严重,特别是行人交通违章极大地阻碍了交通效率;公交站的设置对通行效率也产生显著影响;路段中存在施工区导致有效行车宽度变窄。

综上所述,广安路拥堵主要是由流量大,道路设计、公交站设置和交叉口设计缺陷以及行人违章,停车占道等引起。所建故障树见图4。

2.1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根据所建的拥堵故障树模型,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将顶事件与中间事件用M1,M2,…,M10代替,底事件用X1,X2,…,X15代替,将故障树进行标号,得到如图5对应故障树。

采用下行法求最小割集,得到表1。

可得所建拥堵故障树的割集、最小割集为: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

这说明在分析所得道路拥堵原因中,导致广安路拥堵的最直接原因是:①在雨雪天气下的行人闯红灯行为;②路段中的交通事故;③行人占道经营,减少了道路资源;④公交路线设置过多;⑤公交路线交叉情况多且复杂;⑥公交站台设计太靠近交叉口;⑦公交站台过于密集;⑧路网高峰期时段或者不限行的情况下,道路车辆超过一定量会产生拥堵;⑨车道数量无法满足需求;⑩公交专用道设置和使用不合理;(11)交叉口面积小;(12)路边停车占道严重,这里指附近的支路和辅路;(13)道路施工占道。

以上所述原因中任何一个发生都可能导致顶事件发生,即拥堵的产生,如果以上事件全部发生,则道路拥堵必然发生。

2.2 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鉴于所建故障树的特殊性,为了对故障树进行量化,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来获得相应的概率数据,即充分借助专家知识获得给定事件发生的概率[6]。由于在所建故障树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类别的事件,即:已发生的事件,指非随机事件,设定如果该事件对道路拥堵造成影响,则评分为1,若无影响,则评分为0;随机事件,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打分,从0~1选择数值。

对广安路附近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受调查者即专家信任度的不同,用判断矩阵法[5]对专家的评估值用权重系数进行修正。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先对参与调查人员权重进行计算,此处调查人群:交警、居民、司机、行人的权重取值为:0.325 6、0.267 2、0.255 6、0.151 6。通过收集得到数据,并计算得到的底事件概率如下。

P(x1)=0.709 3,P(x2)=0.273 2,P(x3)=0.637 3,P(x4)=0.838 4,P(x5)=0.772 0,P(x6)=0.681 4,P(x7)=0.555 7,P(x8)=0.677 8,P(x9)=0.837 1,P(x10)=0.305 8,P(x11)=0.802 3,P(x12)=0.730,P(x13)=0.823 1,P(x14)=0.607,P(x15)=0.247 7。

用底事件发生的概率表示出顶事件发生概率,设底事件发生概率为P(x1),P(x2),….,P(xn),(n=1,2,…,13)表示1~13个底事件发生的概率,中间事件的概率用P(M1),P(M2),…,P(Mn),(M=1,2,…,10)表示,考虑到整个模型中只有与门与或门2种逻辑门,有与门概率函数为

φ(X)=i=1nxi(1)

或门的概率函数为

φ(X)=1-i=1n(1-xi)(2)

顶事件发生概率函数为

Ρ(t)=1-i=14[1-Ρ(Μi)](3)

拥堵发生的概率函数为

P(t)=1-[1-P(x3)]·[1-P(x10)]·

[1-P(x1)P(x2)]·[1-P(x4)]·[1-P(x5)]·

[1-P(x6)]·[1-P(x7)]·[1-P(x8)P(x9)]·

[1-P(x10)]·[P(x11)+P(x12)-P(x11)P(x12)]·

[P(x14)+P(x15)-P(x14)P(x15)]·[1-P(x13)] (4)

计算得到P(t)=0.99,可见在广安路道路拥堵事件发生几率非常大。

底事件概率重要度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Δgi(x)=g[Ρ(t)]Ρ(xi)(5)

式中:Δgi(x)为底事件概率重要度;P(xi)为底事件不可靠度;P(t)为系统不可靠度。

得到各底事件重要度为

Δg1(x)=1.271×10-5,Δg2(x)=3.299×10-5,Δg3(x)=1.034×10-4,Δg4(x)=2.32×10-4,Δg5(x)=1.645×10-4,Δg6(x)=1.177×10-4,Δg7(x)=8.439×10-5,Δg8(x)=7.256×10-5,Δg9(x)=5.875×10-5,Δg10(x)=5.401×10-5,Δg11(x)=1.070×10-5,Δg12(x)=7.831×10-6,Δg13(x)=2.120×10-4,Δg14(x)=4.005×10-5,Δg15(x)=1.574×10-5。

由以上分析可得,在所建故障树的15个底事件中,事件4(公交路线繁多)、13(施工占道)、5(公交路线交叉复杂)、6(站台靠近交叉口)、3(经营占道)对整个拥堵事件的概率重要度最大,是导致道路拥堵的显著致因,并且按照重要度依次排列。根据概率重要度的定义,以上几个事件在发生变化时对拥堵造成影响的灵敏度最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安路的拥堵。因此,提出解决广安路拥堵方案有:①改进该道路的公共交通状况,减少该道路的公交线路,调整线路,尽可能减少过多的路线交叉情况;②改建公交站台,包括与交叉口间的距离,扩建交叉口,以增大交叉口车辆通行能力;③加强该道路的交通管理,减少道路资源的占用。

3 结束语

本文基于故障树理论以北京市广安路为对象建立了城市交通拥堵致因分析模型。建模时选择15个常见且易引发拥堵的交通现象或行为作为底事件,通过实测数据确定底事件的传播概率,并对交通拥堵故障树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5个因素为导致交通拥堵的显著致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所构建的故障树模型从理论层面对影响交通运行效率的致因进行了分析,并定量描述出各因素的显著性程度,对指导城市交通规划以及疏堵具有积极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交通运行具有很大随机性,同时受到底事件选择以及实际数据采集情况的影响,模型的精确性以及实用性还需要通过优化模型结构以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史定华,王松瑞.故障树分析技术方法和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Kuzminski P,Eisele J S,Garber N,et al.Improve-ment of highway safety I:Identification of causalfactors through fault-tree modeling[J].Society forRisk Analysis,1995,15(3):293-312.

[3]滕生强.道路交通堵塞的成因及其对策[J].上海建设科技,2001(2):16-18.

[4]刘冰.浅议我国城市支路网的规划与设计[J].规划师,2009,25(6):16-20.

[5]何朝远.矿井灾害事故模糊概率事件的概率计算[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27(S):31-34.

上一篇:管理性商业劳动下一篇:员工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