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建住宅

2024-05-15

农村自建住宅(精选四篇)

农村自建住宅 篇1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这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之间, 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 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 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据文献资料, 一个6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945年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自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发生的6.0级以上地震有:四川攀枝花6.1级地震, 西藏当雄6.6级地震, 云南姚安6.0级地震, 台湾花莲海域6.7级地震, 青海省玉树7.1级地震, 四川省芦山7.0级地震等, 张家港处于华北地震区中的郯城—营口地震带附近, 属于抗震设防烈度的6度区, 按规定住宅要按构造要求设防。从几次地震的震害分析来看, 农村自建住宅是损毁倒塌最为严重的住宅。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的根本原因是建房时没有采取合适的抗震措施。

新农村建设在张家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大部分村庄纳入了规划或已经拆迁安置到集中居住公寓小区, 但仍然还有较大数量的村庄保留下来。2014年初《张家港市保留村庄布点规划》经市政府批准, 全市共规划213个保留村庄, 68 266户, 其中长期保留村庄154个, 51 116户, 阶段性保留村庄59个, 17 150户。保留村庄中主要集中在乐余镇58个, 凤凰镇35个, 金港镇32个, 锦丰镇27个, 这几个镇保留村庄占了总数的71%。保留村庄内的自建房屋, 允许适当扩大农村保留村庄规模。这一政策的实施, 近年来张家港农村自建住宅限制政策将有所放开。规划要求保留村庄的扩容规模为30%, 按此计算, 将有2万余户自建住宅建设空间, 同时还保留有6万余户老的自建住宅, 因此对自建住宅质量研究很有必要。

张家港地处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 经过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 自建住宅的抗震能力和质量是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还无较准确的信息反映。政府对早期自建住宅的监督管理基础数据较少, 完全有必要对保留下来的住宅抗震性能进行摸底调查, 掌握保留村庄自建住宅的抗震性能和质量现状。研究保留村庄规划区新建住宅提升抗震性能对策, 在保留村庄改造建设中对已建住宅抗震加固提供参考, 促进保留村庄新建住宅抗震性能的整体提升。

1 张家港农村自建住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

根据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要求, 2013年7月~2014年3月组织学生实施调查, 调查张家港市村镇自建住宅抗震设防情况, 是否按规定设置构造柱、圈梁、马牙槎、墙体拉结筋等, 是否有专业人员的设计图纸, 是否从整体方面考虑建筑的抗震性能。调查了金港、锦丰、塘桥等6个镇共169户居民自建住宅。调查的农村居民自建住宅主要建设于1990年~2003年之间, 我们调查的169户已建自建住宅中, 其中有146户是用的预制楼板, 占比83.4%。由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的占比不到17%。经用钢筋定位仪检测, 在转角和纵横墙连接等可能有构造柱存在的部位进行钢筋信号检测, 检测到有构造柱钢筋存在信号的有36户, 只占总调查户数的21.3%, 也就是有近80%的自建住宅没有检测到构造柱抗震设防构造措施。从调查样本分析看1998年前建设自建的住宅基本没有设置构造柱设防措施。楼板底圈梁位置, 检测到有钢筋存在信号的79户, 占比46.7%, 据进一步调查发现, 楼板底下大部分钢筋信号来源不是钢筋混凝土圈梁, 而是在砖砌体中设置的一层砌体钢筋, 50%以上的住户在楼板底下连砌体钢筋这一具有增强抗震能力的简单措施也没有做。从调查情况来看, 农村自建住宅抗震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2 抗震共性问题的具体表现

结构不合理、抗震投入不足。住户过多追求大空间、美观和气派, 强调内外装修投入, 不重视抗震投入。大多为砖砌体浅基础、砖砌体承重的结构形式;承重墙体为空斗墙, 或者下层为实心墙, 上层为空斗墙, 往往把高标号的砂浆用于装饰抹面, 低标号的砂浆用在结构砌筑, 砂浆标号总体偏低。构造柱、圈梁自拌混凝土配比不合理, 构造柱配筋不足, 有些未设置墙体拉结钢筋, 有些拉结钢筋沿墙高度设置间距过大, 拉结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足, 拉结筋的平面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 导致构造柱与墙体连接能力不足, 在地震来临时起不到足够约束墙体的抗震作用。还有很多没有设置地圈梁、板底圈梁、爬山圈梁和构造柱, 部分仅设置砌体钢筋代替圈梁, 不能满足构造要求, 导致结构整体性差、抗震性能差。

预制楼板安装不规范, 直接搁置在墙上, 伸入墙内的长度偏小, 预制板板端锚固钢筋 (胡子筋) 搭接长度不足或拉结不可靠。预制板生产厂家为了运输过程的安全, 往往把板端锚固筋90°弯折避免伤人, 很多施工人员不理解板端锚固筋的作用, 施工安装时并不把锚固筋弯折回45°与相邻开间板端锚固筋交叉连接, 导致相邻开间之间预制板整体性差。地震出现时, 预制板容易脱离墙体建筑坍塌, 导致出现严重的地震灾害。

3 提升农村自建住宅抗震能力的对策

1)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提升村民抗震意识, 促进抗震投入。

在调研中沟通发现, 大部分村民全然不知抗震设防是怎么回事, 认为别的很多人都这么建, 应该没问题。有些村民略微了解点, 但也是一知半解, 认为别人家一点钢筋都没有用, 我还用了几百公斤, 肯定没有问题了, 对抗震基本要求缺乏认识。没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构件约束的砖墙承重住宅, 在地震中全靠砖墙抵抗地震力, 一震就倒, 是脆性破坏。整个结构全靠墙承重, 墙倒屋塌, 当地震突然发生时, 人来不及逃离出住宅, 就会发生严重的生命安全损失。若通过对建筑整体进行抗震分析设计, 合理设置构造柱、圈粱、砌体钢筋等措施, 加强对墙体的约束, 就可以大大提高抗地震剪切破坏能力。对村级建设管理人员进行抗震防灾的专业培训, 积极做好建设防震减灾的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提高农村居民的抗震防灾意识, 加强农村自建住宅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住宅建设方住户抗震意识提升了, 懂得了建筑抗震的重要性, 才能更主动在设计方面和抗震资金方面进行投入, 才能更有效提高建筑抗震质量。

2) 注重抗震设计, 实施抗震设防施工各项管理。

在保留村庄布点规划出台后, 规划部门应根据各村镇文化特色和村民居住习惯要求, 注重科学抗震设计, 由建设部门提供的多套具有合理科学抗震设计的房型供住户选择。以前很多地方仅规定用地尺寸和外立面造型, 内部空间布局住户可随意调整, 这方面要加强管理和出台规定, 避免住户在建设时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随意设置, 出现不合理布局而影响抗震性能。

政府建筑主管部门应健全农村建筑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由于保留村住宅建设涉及面广、量大, 市、镇级建筑主管部门人手限制, 很难实施对农村自建住宅质量进行点到点的现场检查, 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基本普及的智能手机建立监管平台, 可以采用施工视频、施工图片等方式监管。甚至可以建立视频验收实时监管平台, 实施对农村自建住宅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以提高农村自建建筑的质量。结合质监部门和抗震部门要定期对保留村庄新建、在建住宅工程抗震施工质量进行专项大检查, 达不到抗震规范要求的工程, 进行教育指正引导, 拿出整改措施并将隐患排除, 使农民自建住宅质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4 结语

张家港农村已建住宅, 在抗震方面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在不可预测的地震发生时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伤害, 应进一步研究保留村庄内保留且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自建住宅抗震加固处理政策和措施, 以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在地震出现时的安全。在即将进行的保留村庄扩容建设之际, 迫切需要采取系列措施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督管理等环节落实抗震设防要求, 提高农村住宅建设参与者的抗震意识、抗震技能和素质, 职能部分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提升保留村庄新建住宅的抗震性能。参考文献:

摘要:通过对张家港农村自建住宅现场调研, 检测抗震构造钢筋设置等情况, 分析了自建住宅的抗震性能, 研究了保留村庄新建住宅提升抗震性能的对策, 为已建住宅抗震加固改造提供参考, 促进保留村庄新建住宅抗震性能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保留村庄,自建住宅,抗震性能,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少飞.6度区农村住宅的抗震设防[J].工程抗震, 2000 (1) :71-72.

[2]宋伟香.农村住宅抗震安全性问题[J].基建优化, 2007, 28 (3) :107.

农村自建住宅 篇2

宅建设及拆迁补偿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市政发〔2011〕4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管理,依法打击突击加建行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拆迁补偿工作,避免社会资源浪费,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本意见中农村宅基地是指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内的主城区、重点镇及政府确定的“切块”管理区域(以下简称开发区)内村民自建住宅所使用的集体土地。

一、明确管理责任,条块结合做好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

(一)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联合执法,查处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中的违法行为。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三)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村宅基地用地的审批管理工作。

(四)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规划管理工作,制定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的规划管理办法。

(五)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拆迁评估行业

管理工作。

(六)城改、公安、质检、建设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管理工作。

二、完善审批程序,规范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行为

(七)凡申请划拨宅基地新建住宅应严格按程序履行土地、规划审批手续;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应严格履行规划审批手续。未办理审批手续或手续不全的房屋,在拆迁过程中一律不予补偿。

(八)村民申请划拨宅基地自建住宅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应当向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在实施建设前,须经区(开发区)规划部门审查同意并办理规划手续。

规划部门办理规划手续时应当明确用地位置和面积,建筑物层数和面积。

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村庄建设按照城中村改造相关规定执行,不再新划拨宅基地。

(九)村民申请在已划拨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的,应按上述程序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十)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农民宅基地自建住宅通用设计图,免费发放给村民,指导村民建房。

三、建立健全拆迁补偿工作的利益导向机制

(十一)因城市建设需拆除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拆迁改造主体编制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区(开发区)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作为征收集体土地的附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的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按照城中村改造的有关政策执行。

(十二)给予村民的住房安置,原则上按照规划审批的面积进行安置。原人均房屋不足65平方米的,按照人均不少于65平方米的标准补差安置,补差增加的面积收取房屋重置价。

本意见实施前村民已建成的住房,二层(含二层)以下部分的补偿,结合原房屋建筑面积,按照人均不少于65平方米的标准安置。超出应安置面积部分,严格按重置成新价予以补偿;对于临时搭建非正常使用的面积部分,除严格按重置成新价补偿外,须扣除拆除费和建筑垃圾清运费。

对于严格按程序建设,拆迁前未突击加建的村民,其宅基地上未建房的空地,拆迁安置时可以按照不同区域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偿。

(十三)对于在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及拆迁安置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未出现突击加建的村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后,按实际拆迁补偿费用(安置房建设除外)的5%予以奖励。

(十四)因城市建设需要,村民自建住宅被拆除超过1/3户数以

上且耕地较少的村庄,可以由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整村拆迁安置,剩余土地依法征收后纳入储备。

四、规范评估行为,保证国家和社会资金的合理使用

(十五)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评估工作的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评估市场行为,尽快制定集体土地房屋估价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完善评估行为的约束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房屋重置价定期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

(十六)评估机构在评估中应严格按照拆迁评估标准对现状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质量标准、不合理的结构布局、工序工艺不到位的房屋墙体、门窗、粉刷以及附属物和装修等,在相应的评估补偿标准中予以扣减。评估结果应报评估委托单位审核,并向社会公布, 接受监督。

五、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突击加建行为

(十七)对以获利为目的,在农村宅基地房屋拆迁安置过程中,组织村民突击加建的个人或组织,以及因生产、销售、使用伪劣建材和违规施工等造成伤亡事故的个人或组织,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

(十八)评估机构不严格执行房屋评估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不按房屋实际质量进行评估,造成国家和社会资金不合理使用的,由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六、落实责任追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十九)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监管工作,凡发生1次死亡5人以上(含5人)责任事故的,在目标责任考评、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并按相应组织原则处理。

(二十)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本辖区内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不履职尽责、失职渎职者,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十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对辖区内宅基地自建住宅现状进行摸底分类,并登记造册,保留影象资料,报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备案,为今后拆迁安置提供补偿依据。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结合城市规划及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整个区域内村庄的规划建设、拆迁安置实施方案。

(二十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工作,对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和擅自在原有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自建住宅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责令自行拆除。不自行拆除的,由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依法拆除,并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十三)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村民住房产权登记的具体办法,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

(二十四)市综合考核办将农村宅基地自建住宅建设和拆迁补偿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范围。

(二十五)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可依据本意见制定实施细则。

西安市人民政府

农村自建住宅 篇3

安吉农村自然环境优美,由村民自行设计建造的住宅组成了安吉最重要的农村建筑风貌。笔者以在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中被评为“精品村”的新村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详细的调研,分别从平面设计和立面造型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美丽乡村安吉农村自建住宅设计变迁研究——以安吉县新村村为例》一文从平面设计的视角分析了该村自建住宅在近三十年内的变迁规律,并总结了住宅功能空间的变化和居住者对住宅的实际使用需求[3]。本文将在该研究基础和方法上,对农村自建住宅里面造型的变迁过程进行研究。

1 立面造型变迁总体概述

调研对象新村村是安吉县经济重镇孝丰镇下辖的15个行政村之一。全村有12个自然村,共400余户,1400余人[4]。除少量公共建筑和私人厂房,该村绝大多数建筑为村民的自建住宅和住宅附属用房。

该村地势由村入口开始逐渐上升,呈东南部平坦开阔西北部狭窄的趋势。村民的住宅沿山体周边和公路附近建造。每个自然村内住宅分布相对集中,自然村之间住宅分布较为零散。由于村口和村中部地势平坦,住宅聚集分布在道路和溪流两侧,数量多而集中(见图1)。相较于村口,村后部地势狭窄,住宅分散于山脚,聚集数量相对较少。从现状看,分布于12个自然村的400余幢自建住宅建造年代不一、风格各异,无统一的规划布局,具有无序性、自发性的特点。

在实际调研走访中可发现400余幢住宅的外立面在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改造现象,由此选择其中70余幢立面造型较为完整、能够反应建成初期建造风貌的住宅,综合立面造型中的建筑层数、屋顶形式、材料构造和整体风格几个因素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共分为六个主类型,分别涉及六个建造阶段:1985~1995年、1985~2000年、1995~2000年、1995~2005年、2005~2010年、2005~2015年。六个主类型住宅根据不同的特征又可细分为多个次类型住宅(见表1)。以下是对六个主类型住宅立面造型特点的共性概述。

1.1 主类型一

建造于1985年至1995年的住宅:建造年代久远,立面造型陈旧。建成时均为二层平屋顶住宅,横向特征明显。独栋住宅为主,也有兄弟两家联合建造的联体住宅,共同特点是走廊分隔整个立面。建筑整体偏横向长方体,立面平整,无特别突出部分。门窗的材质、做法、风格均一致,立面装饰相似度高,容易区分。

1.2 主类型二

建造于1985年至2000年的住宅:体量明显比主类型一要大,大部分为三层住宅。建成时均为平屋顶是其统一特点。建筑整体偏高,立面总体风格简洁,色调偏白。窗台、屋檐等有适当的装饰。从外观上看,阳台、门窗的形式不再拘泥于一种类型,其功能、朝向、大小均发生了改变。

1.3 主类型三

建造于1995年至2000年的住宅:由于均为坡屋顶和两开间,立面材料相同,所以立面造型偏向一致。屋顶呈“L”形,正立面的一侧屋顶为三角形山墙,该侧每层均开一扇窗。与窗对应的正立面另一侧是独立的阳台。外立面材料相似,但颜色不同。

1.4 主类型四

建造于1995年至2005年的住宅:主要以二层为主,也有个别二层半,少见三层。大多三开间,开间大小不同。正门外与客厅外连门廊,与二层阳台相对。均为坡屋顶,有前后主次之分。建筑体量较小,外立面材质相同,门窗、墙体转角处有强调性的装饰。该类型住宅立面造型精巧,设计感强,是村中住宅风格主要类型之一。

1.5 主类型五

建造于2005年至2010年的住宅:贴面材料色彩种类丰富,贴法多样,有间隔型、条纹型、随机型等,使整体类型统一度高。门框窗框有石材包边,或者采用不同色面砖加以强调区分。立面上无繁复装饰,门窗无太多特点,少见细节性装饰,造型偏于简洁。该类型住宅是村中数量最多的住宅。

1.6 主类型六

建造于2005年至2015年的住宅:该类型住宅为坡屋顶三开间住宅,建造年代较近,外立面设计更加新颖。贴面材料的面积较大,色调也更加活泼。较之早期的住宅,该类型建筑体量大,面宽长,整体形态方矮,外观更加厚重,是近几年主流的建造风格。

2 立面构造细节年代变迁

基于对以上六个建筑主类型和其建造时间的梳理,以下几个建造特点可反映该村住宅立面造型自1985年以来的基本变化。

2.1 立面比例

立面比例是指开间和层数之比。该村住宅常见层高为3m、3.3m,基本相同。开间大小不一,常见开间为3900mm、3300mm,也有2700mm、4200mm、4500mm。主类型一的住宅为两开间或者三开间,开间大小为3900mm,层数均为两层。主类型二的住宅有两开间二层和两开间三层两种,开间大小也为3900mm。类型三的住宅均为两开间,既有两层也有三层,开间大小同样为3900mm。主类型四的住宅中建造较早的为开间3900mm的两开间二层住宅,建造较晚的则为三开间二层住宅,三开间大小不同,通常中间开间偏小,为2100mm或2800mm,两边开间较大为3900mm或以上。主类型五的住宅为两开间或三开间二层住宅,开间大小相同,常为3900mm。主类型六的住宅为三开间,开间大小相同,常见为二层或者二层半。

从主类型一到主类型六的住宅,也就是自1985年以来,该村所建造的住宅在层数和开间上有显著的变化。三层住宅,以主类型二和主类型三为代表,集中建造于1995年至2000年。1995年之前,三层住宅非常少见,2000年之后,三层住宅的建造数量明显偏少。近十年来,也有两层半的住宅出现,其第一层以下为半层高的储藏室,这也是后来住宅中常见的做法之一。开间大小不同住宅,以主类型四中的一部分为代表,集中建造于2000年左右。三开间住宅主要以类型一、类型四和类型六为代表,其他则均为两开间。三层住宅通常对应两开间,二层住宅既有两开间也有三开间。

总体上该村的住宅建造经历了高度由“矮”至“高”再变“矮”,面宽由“宽”至“窄”再变“宽”的过程。从近一年建造的住宅来看,三开间二层住宅是近些年住宅建造主流趋势。

2.2 贴面材料

建筑外立面的贴面材料决定了建筑立面的基本色调和风格,使建筑类型的辨识度更高。贴面材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特征(见表2)。

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住宅所使用的贴面材料主要有水洗石、玻璃碎渣、彩色小瓷砖等。水洗石作为主要的外立面材料,在建筑正立面和侧立面均有大面积使用。彩色小瓷砖花样繁多,搭配风格多种多样,贴在阳台的外围、屋檐和窗檐,起装饰作用。玻璃碎渣呈绿色,作为走廊栏杆外侧的装饰纹样。主类型一的“镂花型”住宅是其代表。

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住宅所使用的贴面材料主要是马赛克,另外有彩色瓷砖、玻璃碎渣镶嵌。马赛克规格为10mm×10mm,颜色有多种。常见有以白色马赛克为底蓝色或绿色马赛克随机分布的搭配,也有棕色马赛克作底白色作纹的搭配。马赛克主要使用在房屋的正立面,也有依据整体的设计,使用在侧立面或者整栋建筑。如主类型一中“方型”住宅和主类型二中“曲面型”的部分住宅。

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住宅开始采用白色贴面瓷砖。白瓷砖是60mm×200mm长条形瓷砖,竖向并排平铺贴于住宅的正立面或四个立面。该种瓷砖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盛行,如主类型二中的“平整型”。也有红瓦、平屋顶与之相配,如主类型二中的“红瓦型”。

建造于2000年左右的住宅采用了另外一种较大的瓷砖。该瓷砖规格为270mm×130mm,有浅蓝、白、粉红等多种颜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肌理。常见做法是将该面砖横向平铺于正立面,行与行之间相互错开,主类型三的全部住宅均采用此类面砖贴面。

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仿欧式风格的家庭别墅在该村流行,在这一时期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均为涂料。涂料有冷暖色系之分,常用浅黄色调和冷灰色调,如主类型四。

2005年后,石材开始普及。家庭条件较好的村民选择大理石作为建筑外立面贴面材料。石材纹理色彩不同,搭配不一,浅灰、暗红色调较多,如主类型六的“石材型”。同时期也有另外一种更小的面砖流行。此面砖颜色多,选择余地更大。一般住宅采用两种颜色作为贴面。深灰面砖作底,白色面砖作纹或者红色面砖作底,白色面砖作纹。边缘部分用作纹的面砖镶边,强化美观的效果。主类型五的住宅全部采用此材料。

2010年后,贴面材料“文化石”开始流行。“文化石”表面有石材的纹理,种类也更加多样。不少住宅的一层外立面贴“文化石”,二层及以上楼层用普通面砖、涂料或石材进行装饰,如主类型六的“左中右二层型”。

2.3 屋顶

屋顶的形式影响着住宅的外观,以平屋顶为主要形式到以坡屋顶为主要形式是其最大的变化。主类型一和主类型二的住宅在建造之初,均为平屋顶住宅。主类型三及以后的住宅,均为坡屋顶住宅。也就是1995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均为平屋顶,1995年至2000年之间,建成的住宅既有坡屋顶也有平屋顶,在2000年后,所有建成的住宅均为坡屋顶。坡屋顶有很多种形式,单坡屋顶、“一”字形坡屋顶、“L”形坡屋顶、四坡屋顶等。由于住宅质量不佳和年久失修等原因,住宅平屋顶的漏水现象非常严重,所以近几年住宅的屋顶平改坡的现象较多。

2.4 阳台

阳台占据住宅正立面主要的一部分,具有装饰作用。从外观上来说,阳台的改变一个是长度,一个是装饰性。主类型一所有住宅和主类型二部分住宅的阳台其实是具有交通作用的走廊,几乎占据了整个正立面,使住宅的横向特征非常明显,且不凸出,立面整体平整。1995年后建造的住宅,如主类型三,其阳台成为某个房间的专属,长度基本为一到两个开间。主类型一的阳台栏杆为镂花栏杆,部分有彩色瓷砖拼贴装饰,是整栋住宅的重要装饰部分。主类型二中的“曲面型”住宅,阳台的转角做成了弧线,与外窗台相应。主类型四住宅的阳台不再用栏板作为围护,而是采用了曲线式的栏杆,且阳台部分挑出,丰富了立面的前后关系。阳台顶部类似拱券的造型和开间之间采用的柱式与之相配。现在使用中的住宅,有的住宅阳台已经用铝合金窗完全封闭围护。

2.5 门廊

门廊是正门外重要的空间,起到增加立面虚实的作用。主类型一的住宅平面为两到三个相同长方形单元齐平连接,正门、房间门和窗均在同一垂直面上,正门外没有任何的空间作为过渡。主类型二和主类型三的住宅对于门廊的处理也较为简易,一般是以阳台下方的空间作为住宅内外的过渡。1995年后门廊的形式逐渐有了丰富的变化,门廊逐渐变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廊下空间作为从院落到室内的过渡。如主类型四的住宅,门廊和二层的阳台相对应挑出,丰富了立面的前后关系。在三开间的住宅中,门廊占据两个开间,位于客厅外部的廊,不仅可作为晾晒空间,也丰富了立面的虚实变化。主类型五和主类型六的部分住宅也采用了门廊的设计,立面上前后虚实更丰富。门廊的设计逐渐受到认可,现几乎是一种默认的设计形式。

2.6 门窗

门窗既是功能性的构件,又在立面上具有装饰性,其材质、大小均影响住宅的立面造型。门窗材质的改变是同时的。该村现有的住宅中,只有主类型一的住宅及主类型二的全部住宅在建成时采用的是木制门窗。门窗由村中的木匠制作,其制作材料是建造者自家山上的木材,制成后刷深红色或乳白色的油漆。木质窗有两开或四开的平开窗,窗内有铁质栏杆防盗。木质门外观比较简易,卧室门采用普通的平开门,正门采用四扇平开门,与窗的形式相配。住宅门窗大小均一致,以“一门一窗”的形式在立面上重复。1995年后,铝合金材质的门窗开始流行于市场,木质门窗随之被完全取代。现在市场上门的材料种类繁多,以主类型六的住宅为代表,铁门、实木门、复合材料的门等均有采用。窗的形式不再单一,开窗的大小、位置、形状不再拘泥于一种方式。从1995年后建造的住宅正立面上可观察到非同一开间,窗大小不一样的现象,而且窗的面积有显著增大的趋势。主类型四的住宅中其窗的形状不完全是矩形,个别窗的长边做成弧形。相比于早期木匠制作的木制门窗,购买的门窗样式更加复杂,尤其是正门,种类和规格更加多样。

2.7 装饰

装饰包括墙面的线条、檐口的红砖、楼梯间的立面装饰等。主类型二中“红瓦型”住宅屋顶放置“二龙戏珠”的装饰砖。主类型四的住宅在门庭、屋檐的墙面下有展翅的老鹰作为装饰,另有部分住宅的屋顶有类似于“避雷针”的金属球装饰。这些额外的装饰物件无实际用途,仅仅是在某一个时期流行某种统一的做法。

3 立面造型变迁规律

基于立面造型的变化,从建筑类型的变迁现象上来说可总结出以下几个规律。

3.1 相似性

类型内的相似性:每个主类型的住宅有一定的数量,且是在五年、十年或者十五年内先后完成的,分布在全村各个自然村,但其相似度很高,从开间、层数、屋顶、贴面材料和其他细节等均可反映,如主类型三和主类型四的住宅。有一些住宅从外观上来看,除了贴面材料的颜色不同,其他元素几乎完全一致,如主类型二中的“沿街型”住宅。

3.2 差异性

类型间的差异性:自1985年以来的住宅,类型之间的差异极其明显。几种不同类型的住宅,其立面造型几乎完全不同,具有年代特征而易区分。在一个建造阶段内的同类型住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屋顶的改变,外观细节的变化。同类型的不同住宅之间有微小的创新和差异,这是其发挥创造的空间,比如贴面材料的颜色、做法,窗套的材质等。各家各户具体不同,有些显简陋,有些则显豪华。

3.3 衔接性

类型间的衔接性:不同类型建筑之间不是孤立的,有些元素在多种主类型的住宅中运用到,每种主类型的住宅之间有一定的连续。比如主类型二中“曲面型”的住宅,其贴面材料既有“方型”住宅中所用到的马赛克,又有该主类型住宅的主要贴面材料白瓷砖。再如主类型二中的“红瓦型”住宅,其屋檐和窗檐的装饰形式在主类型三中的“左右三层型”住宅中也有出现。

3.4 更替性

类型间的更替性:早期的主类型会被新的主类型取代。尽管每个主类型的盛行时间可长达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但每个主类型都有强烈的时期性,在建造若干年后被淘汰,其中主类型一、主类型三和主类型四为典型代表。

4 立面造型形成影响因素

4.1 新村村农宅的建造特点

通过对新村村自建住宅立面造型变迁规律的探索和建造实况的了解,可以总结该村的住宅建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影响立面造型的形成。

模仿性:建造来源于模仿。建造存在户户模仿、村村模仿等形式。户户之间的建造模仿最强。新建的住宅最直接的模仿来源是同村刚建成的住宅。一个新的建筑类型在村中初次建造并被认可后,几年之内村中新建的住宅均为该类型的延续。

实用性:注重实用的建造。在立面造型变迁的过程中,阳台形式、开窗尺度、屋顶类型等发生改变,是具有实用性质的改变。具备实用性的建造就可以得到延续。

美观性:基于美观的建造。村民对于立面造型的美观性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从建筑类型的决定到建筑整体色调的选择、门窗形式、装饰的布置都可看出村民对立面造型美观度的重视。

简易性:简易化的建造。农村自建住宅的尺度、比例和细节设计相对于城市的住宅更加简易。有的住宅本身的设计就很简单,无复杂的形式。有的住宅即使有设计精巧之处,在建造过程中很可能被简化。

4.2 变迁的建造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在近三十年的变迁中村民建造住宅一些改变的因素。这些建造因素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村住宅立面造型的形成。

材料选择的影响:村和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村民一般就近选择孝丰镇的建材市场购买材料,尤其是砖、瓦、涂料、门窗等。建材市场每家店铺所卖材料种类差别不大,每几年为一周期流行某种材料,而村民的首要购买选择为孝丰镇上的建材市场。

材料来源的转变:材料购买的比例越来越高。在经济和交通不发达的20世纪80年代,村民多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解决材料需求的问题。一方面是物资匮乏,市场可购买的材料种类有限,门窗之类的成品只能由村民雇工匠自行制作。另一方面则是受到造价影响,交通不便的山村往往经济也欠发达,材料购买和运输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随着村镇之间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实力的提高,村民更愿意到镇上购买建材成品,省时省力。

建造价格的制约:经济适用仍然是农村住宅建造的原则。建成一栋住宅需要耗费一代人的积蓄,因此建造者对人工和材料成本都会有严格的控制。农村的经济条件不如城市,所以选择的建材相对粗糙,建造过程也相对简化。在建材市场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建材市场的同类型材料有多种档次,价格相差很大,农村住宅常用的材料往往比城市住宅常用的材料更加便宜。

设计意识的提高:自建模式下,建造者的设计意识提高。早期建造住宅,户主邀请来自本村或者附近农村的工匠参与建造。在建筑类型的选择和外观风貌的决定方面,户主极大参考工匠的建议,甚至委托工匠代劳购买建材。而现阶段建造住宅,户主在建造过程中不仅对建筑类型有自己的想法,在外立面材料的种类和颜色的搭配、细节性装饰的使用上,均会投入较多的考虑。

模仿范围的扩大:模仿地域的扩张,方式的增多。同村之间户户模仿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但是村中越来越多条件较好的村民已经不局限于参考同村的住宅。村村之间、村镇之间的模仿越来越多,甚至有村民专门去外地学习好的案例。请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从网络上寻找设计方案也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5 结语

立面造型是农村住宅最直观的“外貌”,研究其变迁过程,探求形成原因,有助于为了解该地的建筑风貌提供参考依据。新村村自建住宅立面造型随年代的变迁呈现不同的风貌特点。本文在这些风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新村村自建住宅立面造型变迁的规律,并结合实际调研总结该村建造特点和部分变迁的建造因素对立面造型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其建造的模仿性、实用性、美观性、简易性和变迁中的材料因素、造价因素、人为因素等。该村的这些因素影响着立面造型在年代变迁中的生成,但自建住宅本身的形成结合了农民对住宅多方位的理解,也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年代的变迁更替中,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可一概而论。通过安吉县新村村,我们也可以发现对于农村自建住宅的研究,适地、全面地调研分析十分有必要,本文的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的新村村为例,从时间变迁的角度详细阐述该村自建住宅立面造型的变迁过程,进一步总结立面造型的变迁规律,并结合调研实况分析该村住宅的建造特点和变迁的建造因素,探究立面造型的部分形成原因。

关键词:安吉,美丽乡村,自建住宅,立面造型,变迁

参考文献

[1]赵红梅,闫丽华.美丽乡村"醉"美安吉--安吉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升级版标准化工作纪实[J].大众标准化,2015(6):12-17.

[2]吴志宏.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脉络、问题及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03-108.

[3]陈汪丹,鲍沁星,张万荣.美丽乡村安吉农村自建住宅设计变迁研究--以安吉县新村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1):77-84.

[4]安吉县城乡规划设计院.安吉孝丰镇新村村庄规划[Z].2009.

[5]段威.萧山"自造"浙江萧山南沙地区当代乡土住宅的自发性建造的研究[J].风景园林,2015(12):89-99.

[6]周晓红,殷幼锐.基于调查的农村住宅单体设计[J].新建筑,2014(3):108-111..

[7]卢健松,彭丽谦,汪洋.当代住宅自建的类型与特征[J].华中建筑,2014(6):147-151.

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 篇4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豫.政.(2021)4号)、《市贯彻<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实施方案》(.政.办(2021)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在保障村民居住权利、提高村民建房质量、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加强.政.策指导,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具体任务,严格审批程序、强化监督执法,促进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我区落地生效,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1.编制县(区)域规划。以乡镇为单位,在深入研究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逐村明确村庄分类,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

2.编制村庄规划。结合区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试点先行,分类编制,有序推进,优先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规划编制,2021年全区力争完成20%的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2025年全区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3.核发规划许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原则,已编制村庄规划的,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选址建设住宅的,根据各相关机构联审结果,依法依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可按照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注明建设管控要求和约束条件,规范村民住宅建设行为。

(二)做好用地保障工作

1.预留用地空间。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可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预留用地空间,保障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需求。

2.拓展用地来源。要充分利用废弃坑塘、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等土地资源,通过村庄整治、废旧宅基地腾退等多种方式拓展住宅建设用地来源,满足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农户的建房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一户多宅”腾退和村集体内部转让办法,确保村内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宅基地选址应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带和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域。

3.严格用地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宅基地统一面积标准,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少于667平方米的乡镇,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34平方米人均耕地667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

超过167平方米。村民自建住房原则上以不超过三层的低层住宅为主,不规划建设三层以上的住房。

(三)做好建房管理工作

1.统一风貌管控。加强对农村建筑风貌的引导和管控。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风俗民情、文化传承、居住习惯,编制20套以上农村住房通用设计图册,无偿提供农户使用。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总体风貌定位,选择适宜的村民自建住房设计图册,引导村民按照设计图册建设住房。

2.加强工匠培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组织建筑工匠参加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匠轮训一次,引导建房村民选择经过培训的建筑工匠或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3.落实开工查验。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同意村民自建住房开工建设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机构进行现场开工查验,确定建房位置。村民自建住房未经现场开工查验的,不得开工。

4.严把建材质量。区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建筑材料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维护建材市场秩序,及时发布不合格建材信息。建房村民和施工方要选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5.严格建房监管。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明确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对村民自建住房实行质量和安全监管,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实施质量和安全监管。同时,要加强日常巡查,对未

批先建、没有按图纸建设或没有按合同施工的行为,立即叫停,及时纠正。

6.严把竣工验收。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接到村民自建住房竣工验收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组织人员实地查验,检查农户是否按照批准面积、“四至”等要求使用宅基地,是否按照批准面积和规划要求建设住房,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验收意见表》。

(四)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1.成立管理机构。2021年4月底前,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成立规划建设.委.员会,由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分管副职任副主任,并明确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

2.设立审批窗口。2021年5月底前,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设立村镇建设窗口负责宅基地管理和审批工作,对外统一受理宅基地申请。

3.加强工作力量。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加大对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做到工作人员专职专用,人员不足的,要及时调配人员予以补充,确保审批工作正常运转。

4.严格执法监管。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发现和依法查处村民未批先建、违规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全面落实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综合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加强力量,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

和执法车辆,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村民未批先建、违规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4月底前,村级组织要明确1名宅基地协管员,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违规建房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区级成立市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进全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各项工作。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要依据《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贯彻执行工作。

(二)注重宣传引导,强化业务培训。

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营造良好氛围,要把《管理办法》纳入乡村振兴培训的重要内容,分级分批对宅基地管理队伍、规划队伍、建房队伍、执法队伍开展轮训。

上一篇:教育对策与思考下一篇:骨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