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

2024-05-15

女红(精选八篇)

女红 篇1

一、传统女红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现状分析

随着手工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与价值观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取代, 传统的生活方式也被高效的现代生活方式所代替, 曾经保留着民族古老生活形态且积淀多年的女红艺术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当传统的手工技艺遭遇到了机械精确制造的冲击后, 女红艺术进入了难以为继的尴尬生存现状:手工艺原材料的减少、传承人流逝、传统手工艺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不高、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生活习俗的改变导致需求的减少等, 这些状况使得一些女红技艺渐渐濒临消失的境遇。

然而, 传统女红的那种源于生活的无限想象与创造性、具有强烈手工制作的痕迹性、质朴浑厚的艺术性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中体现出重要的艺术价值。服装设计尤其是高级成衣设计讲究独特性, 而女红技艺就是决定高级时装高度的一个标杆和一种象征。一件普通的服装因为加上了诸如别致的盘扣、精美的刺绣等精湛的女红工艺而变得活色生香。因此许多著名的服装品牌都将传统女红的技艺运用到现代的服装中, 使得服装长期保持的“同质化”面料和板型“老面孔”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成为充盈着鲜明时代精神特质的市场宠儿。一些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运用民间女红技艺对服装设计语言进行创新尝试, 把传统女红所繁衍出的技艺如刺绣、剪纸、手工印染、拼贴运用到高档服装设计中, 使服装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放射新时代的光辉。如马克·华菲品牌服装在2012年的秋冬男装毛衣系列设计上, 将女红技艺中的传统扎染、吊染技术与现代活性染色技艺相结合, 在针织面料上营造出多元化的染色效果;将写意传神与现代抽象图形相融合, 在突出西方个性化涂鸦艺术语言的同时又传达出手工时代温情, 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

二、构建民间女红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传承发展的探索

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理论创新、科技传播和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具有学科综合、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信息畅通等优势。因此, 在服装设计教育中深入研究民间女红文化、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的女红工艺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民间女红资源导入服装课程教学, 增加地域文化优势, 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传统民间女红文化, 一方面可以使传统民间女红文化和技艺得以传承, 另一方面能拓展原有的服装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空间, 为学生的设计增加灵感资源。

(一) 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我国的女红的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传承女红文化

女红技艺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造成我国民间女红理论教学研究流于局部缺乏宏观性和深度的局面。其实早在清末丁佩就完成了中国刺绣史上的第一本刺绣理论专著《绣谱》, 而百年之后, 由张謇亲笔、著名刺绣大师沈寿合著的《雪宦绣谱》, 不仅补充了《绣谱》在针法应用上的遗缺, 更在传统的刺绣基础上糅合西画的理论而自成体系。这本绣谱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第一部刺绣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的专门著作, 也是中国女红文化教育传承的第一本教科书。反观当下, 对女工技艺尤其是女工的现代技艺发展理论研究少之又少。

受经济和地域等因素限制, 目前我国民间女红理论教学研究多流于局部性的研究, 缺乏宏观性和深度。为拓宽理论研究的范围, 高校急需设立专门机构对我国的现存的女红工艺如纺织工艺、织锦、染织、刺绣等进行研究与保护, 收集相关的实物作品、制作工具以及相关的声像资料, 让中国独特的女红技艺得以传承。同时需要打破地域限制, 将各地资料数据归纳整理建立资料库并在网上建立共享平台, 将女红的资源分享给世界, 让世界欣赏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值得欣慰的是一些院校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 创办了设计工作室或研究机构, 对民族服饰以及女红文化与工艺进行保护。北京服装学院就在“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基金会的支持下与武汉科技学院、清华大学服装设计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合作, 对传统女红工艺中的冀鲁地区民间传统割绒纳绣手工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保护与开发、民间手工蜡染技艺的传承与应用、关中蒲城土布纺织工艺研究等项目上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并获得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二)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建立实践基地等形式,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传承、开发传统女红技艺, 使其散发出时代风采

1. 通过校内工作室建立社会培训、职业培训开始培养现代绣女

传统女红技艺传承多是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理论性不够, 传艺者因“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难以让学艺者领会其精髓。二是学艺者因缺乏系统的学习, 成长非常缓慢。现在许多国内艺术院校建立了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 在教学上注重将设计思想变为现实产品, 完成从理论讲授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这种重视实践与动手能力的课程理念, 恰好与传统女红工艺中师傅与徒弟的传承模式类似。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 从职业培训角度培养现代女红文化的传承人。共同拟定教学大纲, 确定教学计划并设置课程, 企业派出有经验的高级技师担任专业教师, 经过绘画、刺绣等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传统女红技能, 技艺掌握较好的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企业中, 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鲜血液。

2. 与当代设计理念融合, 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吸纳学生参与到传统女红各类产、学、研活动中, 提高学生服装创新能力

受“闺阁文化”和女红技艺的代际传承和师徒传承方式限制, 传统的女工作品用于家庭内部的自产自需或亲朋相赠, 从产品形式到制作工艺都不适合产业化生产。学习女红文化与技艺, 不能仅仅停留在泛泛的“数家珍”和简单的照搬上, 而要将传统民间女红技艺与当代设计理念进行融合创新, 使开发的女红作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首先, 通过创建各类科研创新平台, 研究民间女红工艺方法与现代服装设计、纺织方法的结合创新, 吸纳学生参与各类产、学、研活动, 让学生直接与企业对话, 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最大限度地使女红的艺术生命得以延续、生存和发展。教师将要将现代设计的理念、设计手法、新技术来引导学生探究女红工艺与现代染织、电脑绣花、彩绘图样的相互结合, 通过“借用”和技能“转化”丰富创作素材,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例如传统剪纸、刺绣直接在服装设计中使用会显得土、旧、生硬, 但运用电脑绗缝与刺绣等工艺手段对传统剪纸图案处理, 与近年流行的波普影图案、卡通图案综合使用使得它在服装上独放异彩。

其次, 在教学课程设置中, 可以与服装设计公司合作, 进行概念性小样设计, 如果效果理想, 将优秀的学生的作品进行小规模试验性生产, 然后投放市场或在学校的试验商场售卖。例如在一些大学的大学生创意园中, 设计专业的同学就利用上课所学的手工编织、刺绣、染织等女红技艺制作设计服装、T恤衫、围巾、包袋等产品。这些产品既造型新颖又富于传统特点, 在艺术市集上很受欢迎。这种方式多渠道培育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性。

现在许多国内艺术院校建立了制作实验室和工作室, 在教学上注重将设计思想变为现实产品, 完成从理论讲授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这种重视实践与动手能力的课程理念, 恰好与传统女红工艺中师傅与徒弟的传承模式类似。传统女红独特的服饰加工技术如:镶拼刺绣、扎染、编盘打结技术并不适应成衣大规模生产, 可根据工作室教师的研究方向加入到课程中去, 引导他们以此为切入点, 进行概念性小样设计, 如果效果理想, 则对相关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室还可以与传统女红企业合作, 由企业提供实际设计与生产项目, 保证设计工作室的教学贴近实际, 落实“真题真做”, 实现专业技能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在为学生掌握服装技能、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鲜血液。

3. 通过艺术考察课、开设讲座和普及性鉴赏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认为, 民间女红艺术的乡土气息与现代时尚格格不入。为了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 就要使学生认识民间工艺的历史, 了解民间工艺生存的社会环境, 明白它的来历与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等。要教育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掌握艺术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了解民族文化的传统、价值和发展方向, 提高文化创新的自主能力, 提升人生的境界。在教学上, 首先聘任本校教师或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指导, 定期开展民间女红讲座、学习、观摩和制作活动, 增加学生兴趣。课堂上聘请专家及民间艺人来校进行实际授课, 辅导老师和专业绣娘、艺人的亲手教授, 可以让学生熟悉女红材料, 了解并掌握女红的基本技巧及其要领, 为之后的设计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成立学校民间女红学习的学生社团, 同时有选择地收集和整理民间女红作品, 定期在校园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民间女红作品展览, 多视角地展示民间女红的历史、制作工艺及现状。除了请专家、艺人进校, 还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采访, 进行人文内涵的考察, 了解民族民间服装设计的文化渊源、风俗礼仪和宗教信仰, 通过感受环境、观察民情、体验生活,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依托地域优势, 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女红教学内容

文化的传承是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目前, 我国艺术类高校实行的服装设计教育理念多偏重于西方服装教学体系, 而对我国民族传统服装的结构、材料、制作过程讲解运用却少之又少。即使是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多注重形式的美感表达, 而对实质性的文化内涵的把握力度不够, 导致服装设计作品中传统文化与形式的脱节。因此可以在服装设计教学内容上要增加如传统服装制作解析、传统服装结构分析、蜡染手工艺、编织、纺织、刺绣等女红课程等, 让学生掌握传统女红文化精髓。特别是将一些具有地域优势的传统女红的特色工艺如:苗族的锡绣、贵州水族的马尾绣、冀鲁地区的割绒纳绣等工艺引入到当地高校的服装专业课程中, 重点进行这些技术学习与传承, 使得传统技艺在不离开本地土壤的情况下完成自我发展, 达到文化传承的低成本、高效率。这也利于各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形成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传承文化技艺的双重效果。

三、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再教育的重大责任。保护传统女红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 保护并不是终点, 找到针对它们特殊的传承方式才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处于濒危险境的根本途径。因此, 只有把民间女红纳入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当中去, 将女红文化、造型技巧内化在教学中, 为女红技艺传承培养接班人, 中国的服装设计教育才能以特有民族特色的面貌独立于世。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女红文化技艺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服装教育教学特点, 探讨了服装设计教育中传承和发展民间女红的途径方法, 以期为设计出具有中国风格与民族特色的服饰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女红,服装设计,传承,发展,服装教育

参考文献

[1]汉声编辑室.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包铭新.莨绸之路设计与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8.

女红经典散文 篇2

极小的时候,我便对自己鞋子上的花很感兴趣,常常脱下了拿在手里欣赏不止。鞋面上不是一般的花,而是母亲一针一线绣上去的。密密的针脚,整齐的排列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丝线的巧妙搭配,组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花儿。

绣花之前是有花样可依的,花样是事先别人用薄薄的纸剪好的。把它仔细的用浆糊粘在做好的鞋面上,而后把粘在鞋面上的白纸用丝线密密的,均匀的铺满。

因为喜欢,小时候学着母亲的样子偷偷的试过一次,小小的绣花针根本就不听我的指挥,最后以失败告终。

五年级时,看到邻家婶婶在织毛衣。看光洁圆润的竹针在她指尖飞舞,软软的毛线在手中绕来绕去, 我疯了一般的喜欢上织毛线。婶婶找了两根竹针,拿了她剩下的毛线头给我。我也学着她的样子有模有样的织着。

奶奶看到我专心致志的样子说:“这么大的姑娘了,也该学学针线活了!”为什么女孩子就要学这些!在家里,我和弟弟的地位一直是相对平等的。在爸爸面前,我的待遇偶尔会优越过弟弟。当时对奶奶的这句话非常抵触,我把公开学习编织转移到了地下,为自己成功的织成了一只手套。

在一次读到过关于针线活的解释,原来是叫做女红。红却是读做(gong)的!凡妇女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像是纺织、编织、缝纫、刺绣、拼布、贴布绣、剪花、浆染等等,就称为“女红”。看到这些文字后我便对奶奶当年说过的话才有所释怀。

当年的热衷只是因为好奇,经年后的今天,对于女红的喜欢则是为了爱!

之于这份内的活计,我不甚精通。但自从做了母亲之后,这便成了一份责任。一次,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款毛线帽子,这是一个非常亮丽的帽子。天气冷了,如果女儿带上这顶帽子,肯定会臭美到冒泡。仔细看了下编织方法,似乎不太复杂。

万事俱备,随时开工。放下了一天的工作,端端正正的坐在电脑前,跟着视频里的教程开始了我的美丽事业。看着简单做起来难,毛线的粗细,竹针型号的大小跟教程里的有些出入。几圈编织下了,似乎有些不太合适,只有拆掉再来。

就这样拆拆织织几个回合,最初的热情被失败击打的荡然无存。最后丢线弃针,落荒而逃。邻家娟子看到我的狼狈相,“姐呀,谁编织衣物的时候不拆个三五次啊!不失败怎么积累工作经验呢!”在她的一番劝说下,我又拿起了针线。

娟子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只要看到喜欢的.毛衣款式,她是必须要学会的,她家女儿从头到脚被她打扮的光彩照人。原来,这经验十足的师傅是拆出来了啊!在名师的指导下,我的帽子初具规模。

礼拜天,坐在午后的阳光里,温暖的阳光穿梭与针指间的微隙里,簌簌作响。绕指的毛线伴着满怀的柔情舒倘,漫长。毛线特有的气息,弥漫着整个空间。阳光下,是一幅温情脉脉的女红图。就在这样,一丝,一缕;一挑,一捻中有多少绵绵挚爱!随着毛线的缠绕被编织其中,千针万线凝聚了情与爱的结晶。

雅乐伴女红 篇3

黑色花朵连衣裙 PeaceBird ¥899/镂空T字鞋 乐町 参照店内价/黑色蕾丝镂空上衣 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花朵蓬蓬裙 ELF SACK ¥789/黑色短靴PeaceBird 参照店内价格

清丽婉转品评弹

不由得透过那雕梁花窗里传来的丝丝缕缕的,我被那清丽婉转的声音所吸引,忍不住侧耳倾听。

红色抹胸裙 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波点夹克 Etam WEEKEND ¥549/酒红色T字高跟鞋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红色挎包 PeaceBird ¥399/红唇印花发带 乐町 参店

娓娓道来细品味

那曲调悠扬,节奏舒爽,从容不迫,婉约得娓娓道来。

白色荷叶边针织上衣 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黑色包臀裙PeaceBird ¥559/几何拼色高跟鞋 PeaceBird ¥499/几何色彩手包 PeaceBird ¥399

看似自顾弹唱的背后却藏龙卧虎般地隐着一份绝美的执着,我希望我也能似着台上焦点的人儿。猫咪印花衬衫 ELF SACK ¥819/黄色蓬蓬半裙 PeaceBird ¥429/黑色流苏裸靴 乐町 参店/白色挎包 乐町 ¥259

紫色系蕾丝拼接连衣裙 ELF SACK ¥1290/红色镂空T字鞋 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枚红色衬衫 ELF SACK ¥669/黑色针织伞裙 PeaceBird 参照店内价格/黑色镂空T字鞋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黑色蕾丝上衣 PeaceBird ¥299/彩色几何蓬蓬裙 PeaceBird ¥459/黑色流苏短靴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

吴语软侬撩拨心弦

我那现代化的行头冲撞着这午后的茶楼,我浑然不觉,只喜欢这吴语软侬的音调,一拨弄那悠扬的丝弦声环绕四周。

宝蓝连身裙 ELF SACK ¥1390/金色拼接夹克 ELF SACK ¥579/黑白拼色短靴PeaceBird 参照店内价格

环绕悠扬一派安逸

寻声而去,那三五散客自顾着轻声闲聊,目光散淡清赘饮茶,任台上那一曲一调环绕悠扬,就这样享受那一派安逸闲散。

花色连身裙 ELF SACK ¥1190/白色长外套 Supreme.La.La. ¥4800/黑色镂空T字 乐町 参照店内价格

白色宫廷连身裙 乐町 参店/黄色贝雷帽乐町 ¥99/黑色短靴 PeaceBird 参照店内价格

小编感言:

清理悠扬的苏州评弹,栩栩如生的绣品画卷,我第一次离你如此之近。说实话我是不大懂的,因为拍摄的匆忙,也只是匆匆而过了,可回来后整理照片,再回味那意境似是站在古典的画卷中听着悠扬顿挫的曲调,回味三省,总觉得好不过瘾……

女红 篇4

“女红”, 也可称作“女功”、“女工”, 指的是旧时中国女性所从事的家庭手工劳作。中国传统女红工艺与其他各类手工艺一样历史悠久, 积淀丰厚, 但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 将面临曾经的手工技艺的丢失。因此, 保护女红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而如何保护也成为众多专家苦心研究的内容。现通过对女红工艺的收集与整理,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并在麻织物面料中加以应用, 创造出既有民族特点、又有时代风貌的服装、服饰、布艺设计作品。

2 传统女红工艺技法

传统女红工艺技法很多, 下面是适合于在麻织物面料上应用的几种技法。

2.1 钉串

钉, 是以针线或其他原料将两部分编织原料或半成品钉合成一体, 构成器物;串, 是将两者拢合, 并不连成一体。常用的技法有手钉, 机钉, 砌钉等。手钉是将麦秸辫、玉米皮辫等用手工缝纫钉连成片, 制成茶垫、壁挂、地席等。也可用水晶、木、玛瑙、玻璃、琥珀等质地的珠子, 巧思妙想, 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服饰品, 图1为串珠工艺在麻料服装上的应用。

2.2 刺绣

刺绣多为妇女所作, 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 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 号称“四大名绣”, 除此之外, 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和闽绣等地方名绣, 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和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图2为刺绣图案。

2.3 剪花

剪花的造型是以二维空间为造型基础的平面艺术, 其形象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面的镂空来塑造, 形成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造型结构, 质朴流畅, 生动、传神, 其载体过去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皮和革等片状材料, 现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中。剪花通常用于挺爽型面料, 有体量感。常见的有棉布、涤棉布、灯心绒、亚麻等。这类面料组织结构较密, 它适合直接在服装上做镂空效果。设计师通常将花卉元素抽象后加以运用, 其中以牡丹、桃花、梅花居多。而圆孔、线条纹、柳叶纹、折剪纹、花瓣纹、旋转纹、锯齿纹、月牙纹这些具有剪纸元素符号的镂空效果适合制作在袖口、领口和裙摆上, 为服装增添了古典的民族气息。镂空效果的挺爽型服装给人简单、立体、大气, 却显高雅的时尚感受。图3为剪花。

2.4 挑花

挑花是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 它分布广泛, 其中湖北黄梅挑花发源最早、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黄梅挑花又名“十字挑花”、“十字绣”, 其起源于唐宋, 兴于明清。中西文化的持续交融使得黄梅挑花的针法、图案、花色在欧洲得到进一步发扬, 黄梅挑花因以十字交叉针法为主, 中国刺绣专家陈少平先生曾多次指出外来的“十字绣”就是流传海外的“黄梅挑花”。图4为挑花。

2.5 编织

编织大概的意思就是使条状物互相交错或钩连而组织起来;譬如编织毛衣、用藤条编织椅子、篮子。编织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编帽和勒编等工艺。勒编是柳编的常见技法, 它以麻线为经, 以柳条为纬, 编织时将麻线和柳条勒紧, 所以结构坚固, 质地紧密。图5为编织物。

2.6 贴布绣

在女红中, 也称为补花绣, 是一种将其他布料剪贴绣缝在服饰上的刺绣形式。中国苏绣中的贴续修也属这一类。其绣法是将贴花布按图案要求剪好, 贴在绣面上, 也可在贴花布与绣面之间衬垫棉花等物, 使图案隆起而有立体感。贴好后, 再用各种针法锁边。贴布绣绣法简单, 图案以块面为主, 风格别致大方。图6为贴布绣。

2.7 镶拼

这种工艺历史悠久, 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和中国北方地区, 人们为了防寒而产生的。早期社会, 物资缺乏, 当家中有小孩过满月时, 亲朋好友都会送来一片手掌大的布, 由小孩的母亲将这些零碎布头缝缀起来, 然后给小孩做成衣服或被子。用这种拼布做成的衣服称为百衲衣, 被子则称为百衲被, 希望这个小孩穿各家的衣服、盖各家的被子长大, 将来在抚养过程平安顺利, 能长命百岁。拼布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直拼、斜拼和对拼。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古典唯美主义情调,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拼拼凑凑的领域。拼布已从废物利用转变为艺术创作, 早已超出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内涵, 成了一件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的“生活艺术品”。图7为镶拼作品。

3 结语

宗白华老先生说:“人类轻视职业的观念将逐渐改变, 匠工的地位有一天也能像西方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那样, 从工匠摇身一变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当然, 这样一位艺术家是不能离开社会和自然的, 不然就是形式主义, 毕竟现实生活的体验才是艺术灵感的来源。

传统女红因手工技法要求高, 加工时间长, 因此作品的附加值较高, 如何让我国传统技艺进一步得到传承, 除了继承优秀技法, 延展其设计应用领域更为重要, 无当代, 未来无可立足;无传统, 当代也会语焉不详, 故而传统、当代、未来本来就一脉相承, 更是环环相扣, 能够交相辉映, 可以对话彼此, 本项目不仅将女红工艺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 同时将其应用延展到服饰品设计、家居布艺设计中, 使女红这一种艺术形态和表达方式, 能发挥出较高的技术水准、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

摘要:通过对传统女红工艺技法的收集与整理, 结合现代麻织物服装及布艺饰品的开发设计,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为民族手工艺的继承与发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渠道。

关键词:女红,麻织物,传统工艺

参考文献

[1]郑宝伟, 刘国联, 穆红.丝绸服装面料的观感再造设计[J].丝绸, 2006, (6) .

现代女红工艺学习心得 篇5

我觉得很庆幸能有机会学习这一课程,在现代女红工艺这里,我不仅学习到了如何利用一颗颗珠子穿成可爱的小狗、卡通兔、比比鼠、笨笨猪、葫芦……,还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从最初的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到自己亲手做出一件件串珠作品,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慢慢地学会走路、学会跑步,在这个过称中,有酸有甜,让我收获了不少。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一股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不知不觉这学期的现代女红工艺课已经上了差不多一大半了,原本觉得笨手笨脚的自己肯定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但现在已经做出了五个小串珠作品了,看着这些,觉得自己真的进步很大,虽自己的作品不如老师的精致,但还是很另自己满意。一颗珠子接着一颗珠子,一朵朵五粒花或者六粒花在我们手中逐渐串接成型,这都让我不禁感叹前人的智慧。

虽然在课堂上经常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我发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是一件非常幸福开心的事。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让我每一次上课都激情高涨。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觉真好,我们不仅收获了一门手艺,更收获了很多快乐。

针线缝宁静 女红织性情 篇6

周六,北京的道路依然拥堵。京东一隅,不大的一间工作室里,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每一个工位都“座无虚席”。制版、剪裁、熨烫、缝纫……师傅和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西自石景山、北自巴沟、南自丰台的学员们,究竟为什么会不远万“堵”地来到这个叫做“红石榴服装缝纫DIY工作室”的地方呢?

石榴渐红

“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石榴裙色如石榴之红,浓烈艳丽,是唐代女子极流行的服装。在甘老师的心目中,红石榴服装缝纫工作室便是一个让人以喜欢的方式感受、创造服装之美的地方。

甘老师是工作室的主人。她并不老,是个80后,时装设计专业毕业。对于时装,她有着自己的见解:“时装的制作比设计更重要,是设计的基础,很多学了时装设计的人都不理解这一点。其实,时装设计并不是会画几张图纸就完成了,学设计之前一定要学会制作,否则很难与成衣的师傅对接。”

除了一直从事的时装设计、定制加工,甘老师还很喜欢教育工作,做过服装设计教师。随着近些年手工制作的流行,加之她自己也喜欢制作,于是在2010年的冬天,就有了这个“红石榴工作室”。从最初的朋友圈子自己玩,慢慢名声在外,每年都会有上百人从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毕业”。

区别于一般的手工作坊,红石榴的学习内容技术含量很高。“一般的手工还是比较简单的,我觉得还是服装更实用。所以我们这里都会教服装制作,尽量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能自己做衣服。”甘老师说。

不同于“学院派”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红石榴采用的更像是旧时授徒的方法——师傅带徒弟。师傅不一定出自名校,但都在成衣制作方面拥有不凡身手,是资深的制版师、样衣师,精通服装板型及制作工艺。每天6个小时,最多7人的容量,小班授课,保证师傅和“学徒”之间有最充分的沟通,真正达到因人施教。

在专业性方面,系统班的30次课程包含10次制版课和20次制作课,从一天能制作完成的半身裙、连衣裙、裤子,到两三天才能完成的衬衫、外套、西服等,保证每天都有成果。服装设计专业四年所学的所有制作技法都浓缩在了课程中,从简单的熨烫技法、手针技法, 到复杂的上里子、羽绒服充棉等,都能悉数学到。

慢也生活

来红石榴学习制衣的人,以二三十岁女性居多。她们有从事广告、媒体设计的白领,有学设计的学生,也有喜爱手工的家庭主妇。学员中三分之一有明确的深造目的,三分之二则是纯粹因为兴趣。80%以上的学员通过前三次的兴趣培养课后,都能坚持学完所有的课程。这种兴趣一方面是对服装、对手工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在喧嚷城市中对慢生活方式的向往。

NO.1 迪

年龄:80后;职业:多媒体设计师;工作状态:忙,经常加班;报班理由:喜欢。

迪最初是和朋友一起来的,4次课程之后已经很喜欢这里的氛围了。她缝纫时让人想起“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诗句,指甲上是朱红色蔻丹。

做设计的她喜欢与设计相关的东西,也喜欢动手实践。在这个年轻人不再动手做衣服的时代,迪却认为自己做衣服“能在心情沉重的时候放松心情”。

“虽然纯手工制作有点慢,但很充实,也能做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衣服,很时尚。”看着自己花了一天时间完成的太阳裙,迪觉得“很有成就感”。

NO.2 小T

年龄:85后;职业:设计系毕业生;工作状态:工作前充电阶段,不忙;报班理由:补上学时没学到的设计课。

小T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设计,但是上学时缺失的制作课程成为她自由发展的短板。她在网上找到了红石榴工作室,发现这种时间灵活、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很适合自己。因为有设计的基础,在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小T很快就开始了挑战高难度的大衣课程。

“其实我也是想过年的时候能穿得更炫一点啦!”大衣的款式是她自己设计的,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天之内顺利完成了制版和样衣的制作。

“师傅让我回家把布料做好缩水,下次就可以做了。”

NO.3 June

年龄:80后;职业:白领;工作状态:正常,不算太忙;报班理由:一直想学做衣服。

June不是学设计的,也不是做设计的,但服装设计和做手工一直是她的爱好。学完大半课程的她已收获颇丰,连衣裙、裤子、衬衫都亲手裁制。“最满意的是衬衫,不过今天没穿来。”

这次制作的棉背心前后花了三次课的时间制作完成,面料和里衬之间填充了厚实的棉料,帽子还是可以用拉链拆下来的,乍看和店里的成品没什么两样。June迫不及待的穿上试试,非常合身。

“终于作完了,真的挺开心的,慢工出细活儿,而且我真没觉得慢,反而觉得在这里一天天过得挺快的。”

幸福随心

一周7天,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5点,甘老师的工作日就是这么多。宅属性的她很享受这种状态:“这种慢生活很好,我特别不愿意逛街,很喜欢自己鼓捣些小东西,特别有成就感。我总觉得有一技之长的人更能积极地掌握人生,到老了都会很快乐。”

甘老师有许多爱好,比如街舞、架子鼓……水瓶座的她喜欢新颖的东西,而这样的工作,正好满足她不断创新的意愿。

和甘老师一起教授制版和成衣制作的周老师则另有一番感触。他也同样年轻,却已是经验老到的制作师傅。“以前一件大衣我自己一天就做完了,很紧张。现在从教授学员到指导他们制作完成还是需要不少的时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太慢了,会着急,渐渐明白教别人需要另外一种心态。这也是对我性格的一种磨练。”

周老师慢慢体会到了教育的乐趣,也从学生的成就中体验出了自己的成就感。“那是和自己完成一件衣服的制作完全不同的。”他很喜欢现在这种节奏慢下来的生活。

下午5点,课程结束,学员们带着自己制作的成衣或半成品纷纷离去,甘老师和周老师打扫完一地的布头儿后,才关门离开。所有人都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女红 篇7

作为两位女性艺术家, 确切的说应该是女性书画家——管道升和孙晓云, 前者生长在元代, 后者生长于当代, 之所以把二者放在一起, 是因为她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人生经历、生活态度方面都与“女红”相关联, 或着更确切的说管道升就是女红, 而孙晓云把自己当做女工。

管道升到底是否会基本的“女红”——纺、织、刺、挑虽无文字记载可知, 但可推想那时的女子应该会这些基本手艺, 只是在此基础上, 管道升又会了书画以至文学。在《元代画家史料》一书中对管道升有这样的描述:

夫人, 公同是人也, 讳道升, 字仲姬, 有才略, 聪明过人。亦能书, 为词章, 作墨竹, 笔意清绝。

可知管道升的修养很全面。而当代著名今女书画家孙晓云则完全以“女红”自居, 以下有一些是摘录的对她报道中的自述。

“我的宗旨是‘高调从艺, 低调做人’, 我希望自己能做个好女儿, 好妻子, 好妈妈;先做好女人, 然后才是做个好的女性艺术家。”

“我喜欢烧菜、烧饭, 孝敬老人, 织毛衣, 做衣服……做女红活可以说是我的精神支柱, 让我的心情可以平静下来。我女儿从生下来到念初中, 衣服都是我自己做的。“把书法看作‘女红’是我的一个真实想法, 也是我的一个托词。”古往今来成功的女书法家少而又少, 之所以提出“女红”这一说法, 是想和男性区别开来。女性有女性的特征, 如果离开了这种特征, 就会给人一种不自然不真实的感觉。男的一定要面对社会, 而在外面奋斗, 这是由社会的特性和分工所决定的。女性如果整天作和男性一样的事情, 那么她在社会中的存在也就没有必要了。女性就是要有女性的本色, 她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要是男性所没有的, 比如书法, 我就是要把它做得越秀美, 越细致, 越流动越好。

“书法让我愉悦, 让我躲避很多名利烦恼, 让我获得许多做人道理, 这才是最重要的。”她觉得书法就像做“女红”。过去女子出嫁前, 须学缝纫、编织、烹饪、绣花等手艺, 这些就称为“女红”, 浸于女红, 则人心平气和。自己书法练久了就有这样的感觉, 殊途同归。

另外管道升的夫君赵孟頫在元仁宗时被册封赵孟頫为魏国公, 自己被册封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 即源于此, 并因为她的书法成就, 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 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尽管她身为命妇, 享受着荣华富贵, 但她同岳飞一样认为“三十功名尘与土”, 同赵孟頫一样向往“归去来兮”, 她曾在一首《漁父詞》中写道:“人生贵极是王侯, 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 一扁舟, 弄月吟风归去休。”还有一首《漁父詞》同样写道“南望吳兴路四千, 几時闲去云水边?名与利, 付之天, 笑把漁竿上画船。”反映了她向往闲逸、自由的清淡生活, 淡漠凡俗尘世的功名利禄。

二人都宁静, 心平气和, 对于管道升“女红”是必须, 因为生于古代而且找了一个大家做自己的丈夫, 没有家庭上和相貌上最重要的是才气上的资本肯定是不行的。对于孙晓云, 女红是托词, 因为当今不会女红未必嫁不出去。

说到当今, 推知古代, 二人时代不同, 因之必然会影响及二者艺术上的追求。

在古代, 对于文化知识, 尤其是艺术不象当今一样可以普及平民, 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方可获得掌握艺术这门待遇, 加之作为元代高官、大书法家、画家、文学家的赵孟頫之妻必须有条件与赵门当户对, “德言容功”, 至少才女有“才”方面的优势方能被赵孟頫看中。另外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这样说:

夫人讳道升, 姓管氏, 字仲姬。吴兴人。其先管仲之子孙, 白齐, 避难于吴兴, 人皆贤之, 故其地至今名栖贤。

又:

管公性倜傥, 以任侠闻乡闾。夫人生而聪明过人, 公甚奇之际, 必欲得佳婿。予与公里, 公又奇予, 以为必贵, 故夫人归于我。

由可知管道升在家学上应该颇有渊源的, 艺术功底必有家传。

孙晓云也是如此。她的外公朱复戡先生是近代书坛巨擘吴昌硕入室弟子, 朱早年致力追摹秦汉, 博涉篆隶北碑, 功力极深, 中年以后, 规模晋人, 书札行草, 尤得羲献神髓。朱先生将书技授于儿子和女儿, 儿子和女儿再传给晓云。

由此可知, 二人的艺术成就都有上辈可以因袭, 只是管道升成了赵孟頫的妻子之后便肯定会受赵治学上的影响。孙晓云则不苟于舅舅教的, 实则外公的方法, 对书法方面全面系统深入研究。创立了自己的风格。赵孟頫在元代是复古主义的代表, 他开创了元代的文人画风。在创作上主张以书入画, 贵有古意。“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便是他创作的要求。作为妻子, 在创作上夫唱妇随应该不足为齐。孙晓云虽然出身书香门第, 也不止于此, 在《中国书法》2006年第3期里的《一个追寻古法的成功范例——关于孙晓云的话题》这样说她:

主要得自家传。但不止于此, 还有她多年对传统笔法的悉心追寻、考察和体悟。

在艺术成就方面, 很多地方都提到管道升在画竹方面的成就, 王伯敏著的《中国绘画通史》称其为“女画家”。她以写竹闻名大江南北, 亦能梅、兰, 兼善诗词。也有些地方提到他的书法成就, 《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这样说:

夫人, 公同里人也, 讳道升, 字仲姬, 有才略, 聪明过人。亦能书, 为词章, 作墨竹, 笔意清绝。仁宗尝到其书合公子及子雍书, 善装为卷轴。识之御宝, 藏之秘书监, 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 亦奇事也。’

心信佛法, 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 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书《千文》, ?玉工磨轴, 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因又命余书之体为元卷雍亦书一卷, 且曰:“今后世知我朝有善余书妇人, 且一家皆能书, 亦奇事也。

除了以上的关于管道升的艺术造诣的描述以外, 从网上还可以搜集到一篇名为《管道昇传略》文章里面这样描述管道升的书法:

管道升在书法方面, 工尺牍行楷和小楷, 风格深受赵孟頫影响, 董其昌谓:“与欧波公 (赵孟頫) 殆不可辨同异, 卫夫人后无俦。”小楷端庄华贵、清闲自由, 行草幽新俊逸、平江游舟, 书法能入妙境。《江宁府志》载:管道升于大德丙午 (大德十年1306年) 春清明, 写楷书《观世音菩萨传略》, 刻石江宁, 称其笔画结构曰“宁画秀整”, 想必为佳作。她还手书《金刚经》数

伊斯兰细密画

宋娇妍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10000)

细密画是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 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埃及新王朝时期, 在法老陪葬品中曾发现过的插图卷物被认为是最早的细密画, 其后希腊化时代的艺术及拜占庭时期一些为手抄经典和科学书籍装饰所用的插图也是细密画最初的代表。

在整个中世纪, 细密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普遍流行, 多是用单一、精细、规范的线条在书籍、徽章、象牙板和手抄本上画一些微型的肖像画或装饰画。在基督教《圣经》和祈祷书上也曾普遍被应用。这一时期, 细密画艺术发展迅速, 影响最大的即是以古波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伊斯兰细密画。那些线条明快, 色彩华丽, 富于装饰性的作品当时被视作是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完美的绘画技艺相结合所创造出的奇迹。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才形成和开始流传, 它以惊人的速度在暂短的半个世纪中征服了近东于与北非的大片疆土, 赢得了众多的信徒。然而与其宗教相适应的伊斯兰细密画艺术, 直到公元八世纪才开始出现, 整整迟了一个世纪。

伊斯兰文明主要由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及蒙古人构成, 由于其游牧民族的生活传统, 习惯于微小, 轻便, 富于装饰的物品, 伊斯兰细密画的形式即是其民族审美心理和情趣的体现。又由于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 《古兰经》里不配有插图, 所以大量装饰封面和插图出现在仅供权贵和富裕市民消遣及欣赏的手抄本书籍中。这些插图通常描绘非宗教的波斯或者印度的寓言、传说、爱情诗篇及帝王, 英雄的传记, 塑造出丰富的动物和人物形象。

正是基于伊斯兰民族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当时认识的局限性, 古代波斯的艺术家不大关心他们周围的生活, 他们更多的陶醉于大自然, 尤其热衷于花园的美丽和宁静。在大自然中寻找创造题材和艺术灵感, 他们往往习惯选择用鲜花、绿叶、草丝作为素材, 经过精心的设计安排和处理, 组成优美的图案。这些粗细不同, 长短相接, 起伏流畅, 疏密有致的线条, 交织成了有规律的形状, 构成了强烈对比的装饰效果, 再加上华丽的色彩修饰,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宗教艺术风格。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初期的细密画家在认识上还相当狭隘。他们没有发现绘画中的规律和法则, 这一点在少数反映建筑和人物的画中显得尤为突出, 多数的建筑物构图和透视很随便, 也很令人费解, 人体的比例也很含糊, 表情也比较呆板, 画面中所表现的距离远近、构图、色调等因素也相当程式化。

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入侵, 把中国艺术带到了波斯, 成为对伊斯兰艺术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动了伊斯兰艺术的发展。中国画家在此之前就以创造出了对大自然丰富的表现技法, 画面中烟雾迷蒙的山峰, 潺潺的溪水, 飞流直下的瀑布, 飘零的落叶, 淡雅的山石, 这所有的一切迅速征服和吸引了波斯的艺术家们, 冲击和改变了那里几百年形成的传统模式, 细密画在此时所受到的影响很是明显。从十三世纪以后的伊斯兰细密画中, 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这种冲击和影响所带来的变化。, 以前常见的单调的花丛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从中国画中吸取了组成风景的特有成分。

十卷, 赠于名山古刹, 高僧、善寺, 广结“善缘”。她的书法风靡朝野, 名满天下, 就连皇帝都为之倾动。根据《书史会要》中记载:元仁宗“尝取夫人书和魏公及子雍书, 善装为卷轴, 识以御宝, 命藏之秘书监, 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说得更为详尽:仁宗命书《千字文》, 并且敕令玉工琢磨玉轴, 然后通知秘书监妥善保管收藏。又命令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为六卷, 命令他们的儿子赵雍也写一卷。而且说:“今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 且一家皆能书, 亦奇事也。”据说, 她当年“写璇玑图诗, 五色相间, 笔法工绝。”现在见到的《和南帖》前六行为楷书, 略带行意,

外来的影响不但丰富了细密画的表现技法, 而且也使得比较平稳, 沉寂的画坛活跃起来, 唤起了艺术家们极大的创作热情。在十四至十六世纪, 细密画艺术发展到了辉煌鼎盛的时期, 现在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和阿富汗的赫拉特当时都曾是文明遐迩的艺术中心。那里云集着以比塞特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画家和他们的弟子们, 创作出很多精美的细密画, 并为书籍、诗选、民间传说手抄本作了大量的插图, 这些流传下来的珍品, 成为现今近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光荣和骄傲。

欧洲的文艺复兴, 这一思想文化运动, 使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艺术家迸发出空前的激情和创造力, 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艺术辉煌, 同时推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在此阶段透视学, 解剖学, 色彩学等原理相继应用于绘画领域, 使作品展示出非凡的表现力。文艺复兴三巨头的作品, 不断的震撼着世界。相比之下, 细密画成了雕虫小技, 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同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 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的不断完善, 都使得细密画这种艺术形式在以欧洲我中心的艺术世界里逐渐销声匿迹了。

然而, 在伊斯兰社会力, 则是迥然不同的另一种景象。几个世纪以来, 虔诚的穆斯林信徒对细密画依然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热情。这大概因为, 细密画艺术能满足信徒的审美需要, 这种民族的, 宗教的审美心理已经成为稳固的状态。此外, 封闭的环境和缓慢的社会发展无疑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一些伊斯兰教的国家里, 始终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致力于这种艺术的研究和发展, 并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近代伊斯兰细密画的发展史中, 阿尔及利亚杰出的细密画家默哈迈德·哈西姆就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为细密画的发展, 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使细密画艺术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和赞誉。

哈西姆出生在阿尔及尔的一个艺术家庭, 父亲是一位有名望的装饰设计师和雕刻家, 同事对细密画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家庭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很早就踏上了艺术之路, 加上哈西姆的非凡天资, 使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在继承古波斯传下来的细密画技巧的同时, 努力寻找蕴藏在东西方各个民族艺术中的精华来进行补充, 提高细密画的表现力使其更加完美化。他从中国艺术的线条变化中找到了细密画更新的造型语言, 从东方的工艺品种借鉴了整个作品色彩的装饰效果, 并对毛笔的运用以及山水画程式有相当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在欧洲的短暂留学期间, 他认真研究了西方古典油画的制作技巧, 学会了古波斯艺术家所不了解的透视法则、空间、体积、色彩等因素的控制和把握, 拜占庭艺术中对金粉的运用, 这些各民族艺术中的特色都为他探索发展伊斯兰细密画艺术所借鉴, 并取得了成功。哈西姆笔下的细密画, 线条流畅自如, 节奏感强, 色彩富丽堂皇, 将庞杂, 繁琐的图案修饰的充满想象力, 独具匠心。

当今, 细密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绝迹, 仅在近东和北非一些少数国家里仍然保持和流传。伊斯兰细密画, 作为一门宗教艺术, 不仅被广大穆斯林信徒接受, 也是人类历史发展文明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至后面逐渐变草, 而通观全篇, 却笔意连贯, 一气呵成, 和谐统一。表现出书家绝妙的才华和精湛的技艺。

从上面可以看出管道升是一个很全面的女艺术家。而孙晓云我个人觉得则是一书法家, 当然偶而也有一些绘画作品。

明清江南地区女红色彩初探 篇8

明清,可说是江南地区女红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女红得到了广泛运用。据《明会典》记载,因江浙地区女红成熟的技术水平,明代朝廷在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都设立了官营织造局。在这类大型官办性质的织作机构聚集了大量技术精湛的工人,制作出来的女红往往奢华精美。出身江宁织造局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有大量描写女红的文字,其中涉及到的女红配色原理,已然非常透彻,具有鲜明江南地域特色。虽小说是虚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少可反应出当时女红的特点。

江南地区女红色彩分析

1.主要色调

江南地区女红色彩效法自然,与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色调柔和淡雅,大多雅致低调。如同江南给人的感觉阴柔,委婉,饱含着江南女性的娇弱妩媚,温婉多情。江南女性的服装主体色调大多为冷色调,以吉、蓝、黑、白为主,让人想起江南地区的白墙黑瓦。这样的建筑当中走过位身着青衣的妙龄女子,也是极为融洽的。服饰以这几种颜色为主也是遵循了中国传统色彩的规律。中国传统色彩分为“正色”,“间色”和“金银色”。吉、赤、黄、白、黑为“正色”,也就是传统的“五行色”。绿、红、碧、紫、骝黄(硫磺)是间色。在传统色彩文化的概念中“正色”与“金银色”是正统之色,人们谓之“雅”。除正色和金银色,其它所使用的颜色则谓“俗”。这里的“俗”不是指低俗,而是指通俗,是种符合广大平民百姓阶层的审美情趣。古人曰“衣食住行”,衣排第一位,自然颜色得使用正色。此外,服饰中使用蓝色比较多的原因也是因为江南地区盛产一种蓝颜色的染料——蓝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先生在词中所提到的就是蓝革。江南女红中其它些小物件,比如荷包,肚兜,扇袋等,则不受中国传统理法束缚。这些小物什多采用清新淡雅的底色,比如:粉红、水绿、浅蓝、米白等,搭配上黑色、淡绿、等色彩进行调和,有时也会采用对比色进行点缀,但整体看上去仍是柔和的。给人以和谐典雅之感。

色彩关系

1.明度分析

江南地区女红总给人一种低调的感觉,正如含蓄的江南人。所以,其明度自然也只能算是中中调,中短调,甚至是低中调,低长调。它的配色中很少有大红大紫这样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使用青色、蓝色也不是正青、正蓝,调子多比较低。虽明度不高,但不会给人沉闷之感。反而是江南地区聪慧的女性,用她们那颗七窍玲珑之心,将这种中低调的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静谧温润的感受。如果底色是黑色等比较沉闷的颜色,她们就会采用明度较高的粉色系色彩进行装饰点缀。她们采用巧妙的针法,借鉴色彩配置方式当中明度、纯度渐变的方式,做出了色彩渐变“晕色推移”的效果,“晕色推移”又有三晕色和四晕色之分。比如三晕色是:红——粉红——水红,绿——草绿——粉绿,蓝——淡吉——粉蓝,等等。四晕色则是在每个不同组合色彩的推移后,再增加一道白色。(以月牙白或米白居多)使用晕色,色彩变得更加和谐统,也丰富了色彩的层次。

2.纯度分析

西北或中原等地女红多使用大红大绿等较为鲜艳色彩的,江南地区女红即使采用对比比较鲜明的颜色,也不会大面积使用,比如江南地区女性服饰在深蓝色、黑色等较深颜色的衣服上,也只在拼接部分、束腰、绣鞋背面等小部分地方使用对比色绣出别致的花样进行搭配。若大面积使用对比色,那也不是纯度很高,鲜艳的对比色。多为粉色系。这些颜色清新、明亮,但纯度上就要低很多了。比如江南女红色彩搭配中会出现的淡青、粉绿、粉黄组合,粉红、淡绿、白色组合等等,其色彩纯度都不高,这样缓和了色彩对比关系,整体更加符合江南地区的气质,安静,舒适,和谐。

3.色相分析

在中国传统五行正色中,江南地区女红最常使用的颜色是吉、白、黑,蓝也可算在吉当中,青与蓝可算是同类色,只是在明度方面稍有差别,青浅蓝深。间色当中绿、黄、红、碧也用的比较多,但纯度相对较低,粉色系比较多。江南地区女红似乎对蓝色和绿色情有独钟,很多女红作品都以蓝或绿为底色,这可能与水乡碧水蓝天的自然环境有着紧密联系。仔细品味这些色彩的选择无不反应了水乡女子充满着生命活力,具有一颗玲珑之心。除此之外,又恰到好处地代表了江南地区的人文和大体社会环境。

结语

明清江南地区女红有着浓厚的文人气息,造型结构设计复杂精巧,受苏绣精致细腻风格影响,其配色别致,素净淡雅,整体秀美、含蓄。江南地区女红色彩搭配方式有如下特点:1.利用和谐色进行搭配。用“晕色”的处理技巧,使作品画面产生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层次渐变调和,如此来更显雅致,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2.在比较素雅纯净的底色上,搭配少许对比色,但其对比度不大,在明度或色调等方面有定的相似性,运用穿插、拼接等工艺方式使得画面最终以和谐的方式呈现,符合江南特定的风味。3.在使用对比互补颜色之时,如红配绿,蓝配黄,黑色配淡黄等这里视觉对比冲击力度较大的颜色组合之时,其对比颜色面积很小,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女红】相关文章:

上一篇:高职高专学生党员下一篇:教育和行业标准接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