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

2024-05-05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精选十篇)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 篇1

在教学过程中,一说起信息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这种理解过于片面和狭隘。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教育信息化具体实施的一种表现,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学已开始探索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但基本上还属于多媒体教学层次的整合。这种整合的突出特点就是片面追求课堂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培养。一部分教师仅仅是把多媒体教学当成一种新的手段来替代传统的黑板粉笔,依旧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框架下,以教师为课堂中心,依靠一些简单软件实现“课本搬家、挂图搬家”,把同学们的目光从书本、黑板移至投影幕布;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教学,把一堂语文课上成了图片和音乐的鉴赏课,过分花哨,华而不实,偏离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缺少语文实践,虽然新奇的多媒体一度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但是教学资源的匮乏终究会让这些新鲜感褪去。两种方式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对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没有根本改变的,无法体现出信息技术时代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于教学的参与度以及表层的课程内容对于深层的教学资源的需求。

信息化教学之于多媒体教学的不同,在于对资源、网络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不同。缺乏这些元素的课堂教学,只是最基本的“多媒体教学”,其本质上还是传统教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教学资源的获取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完美表现都依赖于好的优质教学资源。

但是,教师们的精力、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依靠个人甚至是一个教研组的力量来制作全套符合语文新课标的优质课件是不现实的。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量搜集语文教学素材,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就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互联网上搜集下载现成的优质课件备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们有计划、有系统地制作和积累课件,再利用“三通两平台”建设所提供的网络空间平台,将不同途径获得的优质教学资源保存至教师们或教研组的网络空间,提供给平台上所有的用户分享。

多媒体教学中另外一个容易步入的误区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谁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堂教学应该通过交互性式学习,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在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模式就是教师设定制作一个课件,由教师控制,课堂被课件带着走流程,同学们依旧被动地按照课件的思路在走,课堂教学实质上还是体现的教师的教学构思,一旦同学们在课堂中不积极配合或是预习不到位,教师们就只能回到灌输的老路上,无法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参与作用,同学们的知识探究能力、语言审美能力得不到锻炼提高。

依托于教育部“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空间教学模式在一些具备基础条件的地区已经初步形成,网络空间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过程的教与学。空间教学的优势在于其教学的全时段性和全员参与性,它可以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课前、课中、课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随时访问到学校、教研组或教师的教学空间,利用空间内发布的优质教学资源及学习资料充实自己,既可以就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向教师们寻求帮助,还可利用同学们自己的学习空间存储平时所搜集的资料、建立兴趣小组。不但提高了同学们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独立的探索、思考精神,获得了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模版] 篇2

摘 要:目前对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智慧教育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形势,其主要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促使教学系统能够进一步走向网络化以及广泛化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和整个教育发展相互结合,能够进一步对其教学的改革进行目标的达到。其不仅能够对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还能够进一步对整个教育的模式和学生们感知能力以及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因此,在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对其信息化手段的教学变革创新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创新;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05-2 目前我国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其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只是对于其自身教学的方式以及相关的方法等等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在其转变的过程中利用了相对比较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这就在某些程度上促进了教学创新的速度,但是对于其根本模式的创新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

对于教学的模式来说,其主要说的是在相关的理论基础条件下,利用课堂的教育教学为主要的基础,对各个能够保证其教学过程达到相应的目标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融合,进而促使其能够融合成相对比较稳定并且操作相对简单的教学结构。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其主体都是老师,老师通过相应的知识解答并且进行相应的教学等等向学生们传输一定的知识结构。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被动,而对于各种教学器材来说都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提高老师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能力,但是会促使学生们失去主动的感知能力,进而对学生们自由发挥的能力进行了限制,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就会促使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机械化,没有创新能力,进而阻碍了人才的建设。对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要求

首先就需要相关的学校和老师对教学的主要性质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还要将相对创新的理论作为主要的基础,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将学生以及老师进行相应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保证其课堂的学习气氛。其次就是要对其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为学生们引导的作用,并且组织学生们能够积极的融入进学习的气氛中去,学生们并不只是被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个信息技术与其创新的方式相互融合。信息化教学变革与创新的途径

智慧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智慧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内在需求。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和变革,其中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是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形式。因此,在校园发展的过程中,要以网络建设为主要基础,能够给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更加促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对各个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以及高效化。对于智慧教育的发展来说,其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作为主要基础,进一步促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相关的资料源进行相应的开放式提供,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转变。

3.1 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理念创新

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素质教育价值观体现在教学理念上,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代表的互联网,其“精神内核”是“民主、协作、交互、共享、探究和创新”,完全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并随着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教学理念朝着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等深化,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高阶能力的培养。

3.2 对相应的资料源进行建设,并且完善相应的平台

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要积极引用相应的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并且还要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要保证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网络资料,还要对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配置和研发。而且还要进一步对老师们的资料源开发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促进整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教学化的发展,保证资料源能够被所有的学生和教师所享用。

3.3 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

网络管理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整个网络管理平台,将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与网络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网络管理的短平快效应,以促进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工作、学习的快捷高效交流,加快学校、家庭、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效度,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综合的教育整体。

3.4 构建运维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培养

建立与信息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信息化校园管理”建设的长效保障。同时,系统监控、系统管理、项目管理、维护服务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最后,提高体育特色信息化管理水平。香雪小学作为体育项目特色学校,通过信息化管理,做好体校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开设体育项目特色网页,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以求体育特色效益获得最大化。

3.5 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3.5.1 建设标准化多媒体教室

在目前我国信息化形式教学的模式下,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其多媒体教室都产生了数量相对较少,供应不足的现象,还会产生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多媒体的问题,对于课件的制作效率以及制作的水准都相对比较低下,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所以,相关的学校在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中,要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断的加大,并且还能够对其曾经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完善,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断增多,进一步促使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相应的教学。除此之外,还要利用统一的标准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相应的建设,提升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

3.5.2 提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化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料

目前我国网络化发展相对比较发达,进而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这不仅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相应的发展,而且也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进行了相应的丰富。不过,网络的发展不单单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也为学生的学习以及老师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懒惰性的影响。对于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来说,不建立相应的学习以及教学的目标,就会产生选择过程中的迷茫性,这不仅会影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而且还会进一步耽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因此,相关的老师在对教学的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目标以及对象和其自身教学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网络资源选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大部分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还要多方面掌握更重要媒体设备的使用,促使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其自身教学的特点,保证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相应的知识。

3.5.3 加强老师对于课件的制作水准

对于老师的教学过程来说,一个品质相对优秀的教学课件是其保证教学水平提升的最重要的基础,所以,相关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其自身的条件,对其课件制作的水准不断提升。对于学校来说,还可以开展相应的讲座对老师们进行课件制作方面的教育教学,培养每一个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的方法,进一步为老师们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收集。在老师们进行课件选择的过程中要明确所讲解的内容,并且还要对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应的提升,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多使用相应的图片以及表格等等,促使其教学过程中的丰富程度,进而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在乐趣中进行其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而且,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对学生们学习的中心思想进行偏离,要利用相应的课件对难题进行相应的简化,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3.5.4 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

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促使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在新型的教学方式过程中,老师们不仅要发挥其主要的引导作用,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相应的中心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方式以及结构进行相应的创新,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丰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选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体工具。不同的媒体工具起到的教学作用不同,因此,其相应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如果同样的教学资源同样的媒体设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相关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其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并且总结相应的经验,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背景下,对教学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以及规律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相关的媒体以及网络进行相应的创新应用,还要对其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进而促使教学的创新,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走向智慧化的发展方向。

参 考 文 献

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日本教育变革 篇3

因特网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知识的革命,以及沟通的革命。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这可以让我们在教室里进行革命化的学习。知识是超越时间、空间的,可以极大地拓宽获得教育资源的途径。

当然,信息通信技术不可能取代教师。老师们和学生的互动是信息通信技术不可能取代的。在这样的新时代,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日本在使用信息化工具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并不是很先进。但是,今天我也想介绍几个例子,说一说日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第一,日本通过信息化技术进行强制性教育。日本有很多学生在义务制教育阶段不来上学,而且是很长的时间都不来上学。他们有条件来上学,但是他们不想来,教育根本就触及不到这些人。最后,他们找工作时就受到了限制。为了支持这些辍学的学生,我们引进了新的系统,让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这些在家里上学的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得到学校教师的评估。最后,他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系统毕业。

第二,日本学校的规模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出生率的降低,尤其是农村出生率的不断降低。这种情况对儿童来说是不好的,在一个规模小的班级上学,会减少他们和其他人互动的机会。因此,我们开展了一些试点项目,从今年开始让规模特别小的学校通过英特网和其他的学校进行联合课堂授课。这些努力加大了学生和更多的人进行联系的机遇。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一个师生互动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

第三,在日本的高中课程中,有很多学生通过邮件的方式学习课程——他们不来上学,通过邮件和老师联系进行学习。这些课程的开发原来是为了给那些工作的青年提供便利,他们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些课程给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尤其是那些没有办法经常来上学的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高中辍学之后还想继续深造,就可以通过邮件课程接受教育。在这样的课程中,信息化就是很好的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比如,把一些讲座的录像发到电脑和手机上,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实时发作业、交作业和沟通,确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虽然现在绝对的儿童数下降了,但是邮件课程的数量上升了,在过去的20年中,从1.5万节上升到1.9万节。通过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我们相信教育信息化可以促进学生接受到一流的教育,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生。同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并解决所有面临的问题。我也得承认一点,现在有一些私立学校完全使用信息化技术,他们的教育质量却非常低。他们根本不去确认那些学生有没有看录像,不会去纠正学生的问题,也不会去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结果导致教育质量不能得到保障。除此之外,他们还随意给学生发毕业证,我们根本不能称这种“教育”为教育。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信息化手段,而在于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如何让信息化手段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本刊根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现场录音整理,标题系本刊所加)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 篇4

1.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所需的资料信息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有限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将全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或直接取材于因特网,大大丰富了课件内容和表现形式。

2.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喜爱,如果能有效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高教学效率,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节课时,教师可制定课件,安排课堂练习。练习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将提示、指导意见、评价标准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起到交互作用。学生可以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加深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及时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采取补救措施,不断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利用网络教室,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并要求小组合作,把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清楚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信息,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信息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教学中所提供的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 , 应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引导学生用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搭一搭,哪些能搭成三角形,哪些不能搭成三角形由于学生的操作可能不是很标准, 这时如果能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演示小棒拼搭三角形的过程,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要想拼搭成一个三角形, 三根小棒中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再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动态演示,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和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整个过程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决不能替代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 计算机演示不能替代学生的直观想象,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在做数学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信息化与教育变革论文 篇5

xxxxxxxxxxxx小学

xxx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信息技术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信息技术也不断地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有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被世界所淘汰,而作为教育祖国的花朵,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人民教师,加强自我素质,提高自我技术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述教学内容,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具体化、生动化、清晰化,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自主能动性教学质量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现代教育也不断融入了新的信息技术,其中在教学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介质之一,而多媒体技术在传统教学中的合理利用,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被教师所熟悉与认可,然而由于某些教师不用正确认识多媒体,不会很好的利用多媒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不断的推广与运用,其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教师通过充分地准备,精心地制作课件,将教学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在了解知识,思维活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真正达到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1.1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需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他们知识的薄弱点,再次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生动化、直观化需要交互性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支持,同时多

媒体技术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立体实物、寓言动画、拓展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能够清晰明了,对于学生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单独将此处的知识点提炼出来,做成动画或者视频进行详细讲解,并及时沟通交流,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1.2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教学中有部分的自然现象,不能用简单的言语就描述出来,它们不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就是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对于这种特殊的问题,因为时间、空间的影响,学生无法亲眼目睹,只通过想象是无法真正感知到自然世界的奇妙;细胞的结合,微生物的滋生,这些微小事物的变化,学生只有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观察到,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现象都不会直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说在小学的自然课堂上,有教学内容关于的植物的生长,教师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利用网络,将植物生长过程有关的视频内容下载下来,并通过精心的构思,制作出适合本次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而正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视觉效果强烈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事物的运动轨迹,近而使学生能更快,更直观的掌握知识,让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冲击代替学生的凭空想象,让宏观的自然现象更具体化,生动化,近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教学材料,在视觉、制作、情景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入情景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运用到教育中的信息化技术也不在少数,其中运用次数最多,也是运用比较频繁的就是多媒体技术了,而学校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落实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制定了许多鼓励机制,开展了各类多媒体技术的交流大赛,设立了多处多媒体应运教室,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提

高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信心,促进了学校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发展,当然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能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2.1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只是日常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同样也需要其他工具的辅助,它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有些教师为了省事,将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录入到计算机中,没有创新和改变,上课的时候就只是简单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照本宣科,没有新意,课也讲的枯燥,乏味,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真的是老师讲老师的课,学生干自己的事。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完全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这样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又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课本内容复制,粘贴到计算机上,多媒体技术应运到现代教育中,目前是对教育变革的一个衍生与发展,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应运得当,反而起到事与愿违的作用。因此,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中黑板,挂图,实物等基本手段,由浅入深,由表至里的讲述知识,再利用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的特点,及时的与学生交流沟通,防止信息量过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2.2过分追求形式,缺乏对教学的研究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于,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将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必再挖空心思凭空去想象,这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跟着教师的引导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将课文内容编辑一下,就粘贴到计算机中,没有拓展的知识,没有新颖之处,呆板乏味,引起不了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说学习的兴趣了;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上只追求表面的形式,忽略了教学的实质,把课件整的乱七八糟,花花绿绿,不考虑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与连续性,不去研究教学的方法,只是一味的追求版面的好看,将原本简简单单就能表达出的意思复杂化,反而没有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讲课时,为了突出教师自己的声音,不宜使用背景声音,当然在播放图片、动画或电影时,可以使用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但声音应小。

教师最终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整理、综合、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并适宜的修改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更有特色,近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3过多的教,忽略了教学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不是手把手的交,主要还是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还是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多媒体技术的应运,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内容,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只有当学生对课本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欲望,才能形成好的学习动机,近而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设计课件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活力。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忽略了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板书这一部分,而且现在有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师的屏幕也设计的不够合理,幕布占据了黑板的绝大部分,这就使黑板板书与多媒体技术不能很好的结合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的板书,由于幕布的限制,课件内容画面经常变动,板书虽有,但应停留时间过短,学生无法加深记忆,从而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学生自主提问-学生自主回答-教师补充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分组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提出论点-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教师总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指导、教师设计情景-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等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被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传统教学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才是主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它们各自发挥优势,相辅相成,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制作适度的课件,将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师个人特

色相结合,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才能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网络教育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篇6

关键词:网络学习;网络教育;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平台;网校;网络答疑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78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这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充满着大量信息,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我们的学习不再仅限于学校、书本和他人传授,互联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更加方便获取新知识。

一、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如今网络无处不在,尤其是无线网络存在着我们的每一个角落。如工作场所、家里、餐厅、宾馆、商场,联网设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台式电脑到如今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设备联入网络获取信息,进行在线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更加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

二、丰富的网络学习平台

现如今网络上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B2B2C平台型

是现在在线教育的主流方式,这类学习平台主要是通过向学习提供在线直播授课和网络点播资源,典型的网络学习平台有:网易云课堂、传课网、YY教育、多贝等。

2. B2C服务型

这类平台类似电商界的京东,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服务于用户,它们主要是针对在线的学生为用户群,把一个科目学习的内容根据知识点打散切割成一块块小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快速找到薄弱点,利用零碎化时间实现趣味化学习,他们的主要亮点是有趣、好玩、短小精悍。这类平台相对较少,典型的代表平台有酷学习(kuxuexi.com)。

3. 辅导工具型网络学习平台

这类网络学习平台主要是通过答题、智能出卷、闯关做题等形式复制用户学习,平台多以手机客户端app为主,主要亮点是趣味化的学习方式和闯关排名统计,形成良好的学生学习刺激机制。典型的代表平台有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4. 网校服务型平台

此类平台的主要亮点是提供真實的1对1师生视频辅导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实现远程的在线教育辅导。现如今此类服务平台有很多,如洛基英语、沪江网校、掌门在线1对1、91外教、1号教室、新东方等。

三、网络学习更加个性化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教育教学一贯主张的原则,这一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在如今的网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可以说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完全按照自已的喜好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

四、网络答疑具有针对性

现如今学生在学习答题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已经可以拍照,运用搜题类软件在线获得帮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线拍照搜题类软件有作业帮、作业通、学霸君、小猿搜题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可以直接通过对疑难问题拍照,得出解答思路和答案,非常方便好用。

五、网络学习平台日趋完善

如今的大多数网络在线学习平台,都增加在线答疑值班工作人员以及开设学员论坛专区,让学员可以随时向教师咨询并得到满意答复,学员们也可以在线和其他学员一同针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另外,学员的网上学习、选课、成绩查询、学籍管理、作业和网上考试都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实现。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 篇7

一、构建现代教育技术新环境, 为促进教与学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只有互应,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此, 学校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构建促进教与学的变革有以下的认识: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 (特别是Internet) 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 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 (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 , 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 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来看。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 组成一个交互系统。在辅助教学过程中, 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使学生看得清楚, 听得真切, 感受深刻, 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

(三)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它是从已知到未知, 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应理解为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 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学习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信息加工过程。而计算机网络创设的环境, 正适合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 它是确定呈现教学材料顺序的理论依据。

(四) 从对事物认识的本质来看。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再进一步发展到创造性实践的过程。促使思维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 这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因此, 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社会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探知”和“导行”。其激趣导入、探知明理、深化导行、总结延伸等环节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的。这种模式,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 利用现代化手段, 完善传统课堂教学, 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能力。因此, 我们认识到:要构建一种适合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型网络系统, 为教与学的变革服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是变革教与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传统的教与学模式的变革

新课程下, 教师的一种新型角色——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 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过程引起了教学领域的革命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了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学要由远及近, 由浅入深, 由具体到抽象。教育技术改变了这个顺序, 它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放到学生眼前, 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它可以把时间和空间放大, 又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缩小。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就怎样运用。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增大了教学容量, 活化了学习形式。通过教育技术, 可以把过去许多不容易理解的新科技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 使教学内容现代化。由教育技术编制的教材软件, 把声、像和文字结合起来, 增加了教材的艺术感染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 更新观念, 改革教法, 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一) 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了教育时空的束缚, 变革了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内在的学习品质, 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 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的程度, 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 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 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的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通俗点讲, 自主学习, 就要达到“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传统教学以教室为中心, 而现代教育技术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连通学校、家庭、社会、图书馆和科研院校, 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教与学的模式。人们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获得一切学习资料, 不管在任何一个角落, 只要有装有教育软件或联网的计算机, 就可以读书和学习, 跟上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的迅速变化的新知识、新事物、新行业。

(二) 现代教育技术拓展了教育教学的信息资源, 变革了教学的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 如果教师在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方法, 不随之改变, 这次课程改革, 也不能达成目标。教育心理学表明各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合理和不足的地方。如单向交往,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 信息接受者的秩序好, 教师的作用非常显著, 容易保持信息传出的权威性。网络是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它具有传统教材文本所没有的资源集中和共享的优势:网络中心服务器和光盘库将所有教学软件、电子图书、备课系统及声像资料集中管理, 全校每一个教室、办公室、阅览室的终端, 只要你轻轻地敲键盘、会使用鼠标, 你就会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 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实现实时交互式教学。

总之, 新课程的实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 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教与学的变革的高效之路,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教学艺术的探究者, 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任重道远。我们小学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尤其是创造能力, 最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实现教育现代化。

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 适时、适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新课程下的教与学的变革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互应,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整合,教与学变革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 篇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 新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即MOOC) 应运而生。目前, MOOC已经是一个热点话题, 也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正在迅猛发展的新生事物。MOOC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对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对我国高等教育也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1 MOOC概念及特点

1.1 MOOC概念

2008年, 斯蒂芬·道恩斯和乔治·西门子首次提出了MOOC (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这一概念。2012年始, 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了网络学习平台, 给人们提供了在线学习机会, MOOC这一概念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被广泛传播。目前, Coursera、Udacity和edX是MOOC课程的3大平台。维基百科中对MOOC的定义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 (课程) (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 , 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程。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 它是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来的[1]。”MOOC强调人机交互模式, 把学习者、教学者、学习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放在同一个平台, 实现人—机、人—人交互, 使不同的学习者互相切磋, 深度学习。

1.2 MOOC特点

MOOC的突出特点是以小视频为主传授名校名师教学课程, 并及时测试与反馈, 基于大数据分析促进教与学。与传统网络公开课相比, 它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 还提供完整的全球化学习社区。在这个平台上, MOOC的设计和课堂参与类似于大学课堂, 不仅有教师、讲解视频和课本以及定期开课, 还有讨论区、课后测验和考试等。目前, MOOC的大部分课程是免费的, 也不采取学分制, 但学习成果通过证书来体现[3]。MOOC作为远程教育领域一种新兴的在线学习模式, 因其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等特点, 成为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模式[4]。

2 MOOC与高等教育变革

2.1 教学模式变革

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而MOOC注重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重点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 采用“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5], 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完全网络授课模式使教学信息开放化, 扩充了学习者知识探究的边界, 使学习者变为教学的主体, 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自助式互动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学习者在基础课程扎实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主性、合作性, 有利于培养出爱思考、擅表达的开放性社交人才。网络课程与学校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弥补了网络学习的漏洞,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与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拔尖人才[6]。

2.2 学习方式变革

(1) 学习者身份多样化。传统的高等教育只针对在校学习者, 而MOOC因其课程的开放性, 打破了传统高校的围墙。学习者可以来自世界各地, 不受人数、年龄、职业限制, 只要在MOOC网站注册登录就可以学习, 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2) 学习时空自由性[7]。MOOC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学习者不再像传统教育那样, 只能在课堂上学习, 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安排, 自由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随机性, 充分发挥了碎片式学习的优势。

(3) 学习选择自主性、多样性。在MOOC课程中, 学习者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8]。在兴趣的助推下,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且可以通过MOOC课程获得系统的、多样的学习内容, 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2.3 教育观念变革

对教师而言, MOOC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压力[9]。如果教师不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很可能面临失业。教师首先要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到MOOC的发展对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变革。教学设计要接受全世界的检验和质询, 因而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将课程设计得近乎完美;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教学内容, 适应不同要求;要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提高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MOOC对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是一种挑战。要在MOOC课程学习中取得成功, 要求学习者自觉参与并坚持完成课程, 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以及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在线合作与吃苦的精神, 创造出一种新的学习文化[10]。

MOOC给高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高校要敢于尝试和冒险, 有所创新, 探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高校之间可从MOOC的优秀教学资源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2.4 教学环境变革

(1) 物理环境虚拟化。MOOC摒弃传统的课堂教育, 运用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在MOOC课程中, 大规模分布式学习给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带来了更多机会, 教师和学习者的在线交流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 更有利于师生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

(2) 资源环境开放性和多元性。MOOC课程汇聚了世界名校名师的所有课程, 对学习者来说, 学习资源更加广泛、多样、专业化, 大大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满足了自学爱好者的需求。

(3) 云学习环境支撑。云学习环境是支撑MOOC课程平台的核心部分。云学习是指在云计算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MOOC三大课程平台提供的云环境为学习资源的海量存储和高密度的访问点击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为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1]。

3 MOOC发展建议

3.1 合理利用MOOC, 推进混合教育改革

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2]。MOOC的出现为高校推进混合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高校要认识到在线学习的优势和重要性, 充分利用MOOC建立混合教育平台。高校要根据课程设置的特点, 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与分类, 将一些基础性的、概念性的课程放在MOOC平台进行模块化教学, 实践性的、合作性的课程进行传统课堂教学[13]。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可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 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 还有围绕网络开展的自主学习。这种混合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要抓住MOOC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等方面深度推进混合教学改革。

3.2 开放教育体系, 发挥高校终身教育职能

开放教育体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发展, 以社会化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发展方向, 是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以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标, 突破传统课程的局限性, 开放高校教育资源, 服务社会。高校应借助MOOC构建开放教育体系, 明确高等教育终身职能。高校应该利用MOOC在线学习平台, 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投放到互联网上, 以供广大社会人员学习, 提升高校社会价值。

3.3 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国家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提到要“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14]。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重视信息化系统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工程, 是有组织的技术、管理互相结合的项目, 整体性和协调性非常重要; (2) 重视信息资源建设, 避免重硬轻软。硬件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则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 (3)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高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为MOOC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能更好地发挥MOOC在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变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摘要:MOOC, 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学习模式, 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给现有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育观念、教学环境4个方面分析了MOOC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变革, 探讨了MOOC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促进教育变革 篇9

一、微课及起源

1. 微课

我们认为微课应该是:内容上“小”,一个知识点一个观点即可;时间上“短”,5~10分钟为宜;教学设计上“精”,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过程上“全”,虽然只是短暂的几分钟,但是包含了导入、讲解、师生交互、启发思考、活动练习等环节;制作方法上“多”,除了屏幕录制以外还可以采用拍摄等多种方法。有学者将微课总结4个字——“短小精悍”,这足以看到微课蕴含的内在力量。

2. 微课

微课其实是一种漂洋过海的草根资源。早在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先提出了“微课程”这个概念。除此之外,还有因微课而声名远扬的“可汗学院”。在微课传入国内以后,一批基础教育工作者,尝试制作微课资源,进一步丰富了微课的形式、内容,拓展了涉及范围。

微课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前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实践、重应用”的学科,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二、草根资源促发的教育方式变革

1. 教师的参与更主动

教育变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而微课促进的教育变革与以往课程改革不同,它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自发形成的。教学需求促使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教师对于微课的接受是主动积极的,不是被迫无奈的。教师的这一态度是教育变革成功的基础。而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又推动了教学的变化。因此,这种教育变革是一场潜移默化的“温柔”变化。

2. 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微课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从制作微课起,到使用微课止都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设计。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优化教学设计,为学习者创建与微课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景。

在这样的情景下,“主体—主导”的观念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学习是学生内在的自我建构,学习的效果也是由学生体现的。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从绝对的中心和权威里走了出来,成了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3. 使学生学习更具有主动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侧重问题的分析,技术的应用和思想的创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应当在典型任务的完成中进行。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扫清知识技能上的障碍,降低了任务完成的难度,增强了学习者的信心,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即使学生在任务完成中遇到技术困难,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

4.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一位学习者学习能力不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和纠错更具有针对性。那么,如何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讲是一个难题,因为一节课既要讲练又要创新,所以时间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讲是十分宝贵的。为了给学生学习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实践时间,我们的讲授内容必须要有的放矢。

然而,如何取舍讲解内容呢?难道仅仅只凭借教师的经验吗?经验只是针对普遍,当教师面对特定班级的时候,具体问题还需具体对待。微课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提前自主学习相应知识和相关技能。因此,我们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础任务时所暴露出的普遍问题,作为教师课堂强调讲解的内容。

三、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微课发挥其内在的潜力?除了教师学生教学思想和学习观念的转变以外,还需要有支持网络学习或个体学习的相应环境,以及恰当的教学应用方式。

微课的课堂教学应用必须找准切入点。在课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新授知识;在课中,协助学生快速“补缺”;在课后,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不但可以作为课外学习的开端,也可以成为课外学习的结果。

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学习的达成度进行。在学习及复习模式(如图1所示)中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主导和帮助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练习和讲解可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用信息技术课前5~10分钟,学生利用微课对新授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此种学习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其次,创设一个较为简单的任务情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运用练习微课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发现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再次,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对这些问题进行快速的整理总结,确定重点讲授内容,进行精讲。最后,设置一个较为真实的复杂问题,学生在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完成知识技能的迁移、逐渐树立创新精神。

这一过程总结为:学、做、讲、创。而这一过程中以学习作为核心,以存在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根据学习效果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

2. 资源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学习

我们不但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也可以将其作为教师讲解后的“补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操作演示的方法对技术内容进行讲解。有时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操作内容过多,当教师在演示过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常常很难回忆起相关内容。微课中展示的动态操作更接近教师的现场演示,就像教师对学生的单独辅导一样。这样不但降低了教师的重复讲解次数,而且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除此之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探究的方法,也可将微课纳入到“学习资料包”中,为学生的任务完成提供更丰富的帮助方式。

如笔者在执教的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利用百分比定胜负》一课中,在课前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制作好了5分钟的《excel自定义公式的使用》微课。在微课中重点说明了符号的Excel中公式与数学公式的区别,演示了公式的输入方法。教师将这节微课放在“资料包”中发给学生。在操作实践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有的查阅课本,有的网络搜索,有的观看微课,还有的寻求老师和同伴的帮助。微课使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满足了不同特征学习者的需求,适应更广泛的学习群体。

3. 延伸课堂教学

我们也可以把微课作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起点。借助于网络平台发布微课视频,利用留言板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对该主题有兴趣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课外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关注学生兴趣,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参与讨论、指导、鼓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整个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弱干涉状态。

以“寻找最佳投手”这一问题贯穿始终的《利用百分比定胜负》中,最后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选取科学方法制定公平评比规则上。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最佳投手究竟是如何评选的呢?笔者制作了《谁是NBA最佳投手》的微课,除了让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之外,还在校园网学习原地的留言板中建立讨论区,设置了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为确保NBA评选公平制定了哪些规则?你有没有更好的想法?采用哪些测量方式?通过微课和课外的学习讨论使得学生了解到:做事需要有科学的方式、精确地测量和细致的分析。

4. 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没有分享,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学生不但是学习资料的消费者,更是学习资料的生产者。在学习活动中,一位学习者对于某个问题的疑惑也可能是其他学习者所疑惑的。学习者将自己对于问题的疑惑、思考、创造性解决方式,用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交互平台中发布分享。分享必须建立在尊重原创的基础之上,在分享的同时,保护原创学习者的积极性。在鼓励创新和分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者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用理性的方法思考问题,用创造性的技术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泓“活水”,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微课就是“万金油”,没有微课的教学就是过时、落后、低效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因此,依据教学设计,而设计、制作、应用的微课,才能发挥其内在优势,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以信息化引领未来教育变革 篇10

2012年6月,南山区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同年12月,南山区又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家区级试点单位。2013年,南山区教育局又提出“建设泛在学习城区,以信息化推进未来教育变革”的战略部署。南山区正以信息化引领一场未来教育的大变革……

多年来,南山区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以信息化引领未来教育变革。如今,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环境和应用水平走在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前列,为提升南山区教育综合实力和水平,推进未来教育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双网覆盖,建成面向未来的立体化信息高速公路

教育城域网全覆盖,让所有学校快速、安全、高效地上网,是提供优质教育信息服务并引领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基础。为此,南山区教育局确立了以区域为核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就近接入、分级管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原则。

2008年,教育局投入近5000万元新建中心机房,增加核心设备,并借助政府的电子政务光纤,让各学校就近接入光纤,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的南山教育城域网,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教育网络应用的集中管理和动态调配,以及全区所有学校校园网的标准化建设和教育城域网覆盖,高标准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

2012年,随着移动学习需求的增长,南山区教育局着手实施无线城域网项目。2013年,首期投入483万元,完成13所试点学校的一期无线网络工程。2014年,又投入1480万元,完成其余71所学校的二期无线网络工程。目前,全区所有学校的主要教学场所和公共区域均已覆盖无线网络,师生使用个人账号即可在全区所有校园无线漫游,实名认证,免费上网,满足了师生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泛在学习需求。

为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可靠,南山区除在各校部署安全设施外,还集中建设区域有线和无线一体化网络管理中心,对各种类型的网络接入和各种形式的网络应用均实现统一的互联网出口、统一的上网行为审计和统一的中心监控管理,确保南山区内所有学校和幼儿园的网络信息安全。

搭建平台,实现管理智能化和资源服务优质化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为教学应用和管理服务。南山区秉持需求导向、应用为主、面向受众的理念,建设了集教育管理平台(包括政务管理网、基础教育网、科研培训网、社区教育网)与教学资源平台(包括学科教研网和网络资源库)于一体的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

教育管理平台摒弃以往统一平台、统一桌面的设计思路,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首创了包括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等的六大类个人网络空间,并把每个应用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按用户需求集成授权。个人网络空间从本职工作、业余学习、服务市民、信息沟通、共享交流五个维度精心设计,实现了系统功能推送、个人功能定制、个人界面定制、即时通讯、个人工作区、个人关系区六大管理应用功能。

资源平台依托教育数据中心,以城域网为纽带,整合了全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使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和各校资源库无缝连接,形成一个覆盖全区的教育资源网,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南山资源平台不仅资源丰富优质,还可以实现自动推送。一是可以按同类用户对资源访问的喜好和行为进行自动推送;二是将资源与相关的应用系统配套推送;三是不仅提供与教学配套的学科资源,还打包大量的素材资源供加工利用;四是开展资源的自生产和二次加工。每学期都开展各类优质课例征集、课件评比、优质资源应用评比等活动,使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实现良性循环,提高了资源应用的效益。

南山综合服务大平台实现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用户平台,使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市民都可以全方位共享南山教育信息和网络资源服务,实现了政务管理智能化、资源服务优质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课题引领,构建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为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转变教与学方式中的作用,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专门申请了广东省规划办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卓越课堂文化研究”,并动员全区22所学校参与子课题研究,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环境建设、互动教学平台搭建、资源共建共享等多个维度开展探索。在此基础上,专门组织一批专家、教师编写了《南山区卓越课堂文化建设教育技术指南》读本,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意识,帮助师生了解相关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技术解决现实教与学的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南山区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产生了新的认识。

一是信息技术将会改变传统课堂的结构,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获取学习资源,控制学习进度。当课堂时间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得以发挥,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更学会了学习方法、体验了过程,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诉求。

二是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支持和谐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知识建构。利用网络通讯系统或教学平台,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远程还是近程、人人还是人机,生生还是师生,都可以便捷、自然地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障碍,提高了互动的深度、广度和频度,提高了知识建构的效率和质量,形成了对话、开放、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

三是信息技术带来了多元、动态、开放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以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超文本形式组织,不仅动静结合、音画一体,而且能随着学习的开展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此外,互联网本身海量的学习资源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自主建构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将实现轻负高质的课堂。技术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可对教学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教师智慧共享;信息技术提供的认知工具,可有力支持、指导、扩展师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师生收集、整理、处理、创造和表达信息;可以全程记录师生的教学活动过程,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精确的评测;可全面收集和深度挖掘师生活动的数据,分析师生教学行为,使其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这些都极大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在实践中,我区坚持“区域搭台、学校主导、师生唱戏”的信息化应用推进策略,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改革实验。区域负责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和优质教学资源,学校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进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目前,基于良好的有线、无线网络环境和优质资源平台,我区有30多所学校200多个实验班采用BYOD(自带笔记本、移动终端、手机等设备)形式,开展泛在学习的教学实验,并初步形成了一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开展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后海小学等利用无线网络实验班,开展基于App的创客教育与游戏化学习探索;向南小学等利用无线网络开展基于多种智能教学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研究。

着眼未来,启动未来教室建设

为有效开展情报与咨询、实验与评测、应用与推广等研究工作,南山区创建了我国基础教育第一个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包括中心实验室和分布在各校的特色项目实验室,专注于教育技术服务和学习支持的各类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技术最新进展和优秀教育资源的最新动态。该实验室还不定期组织各类专题技术沙龙活动,包括云端会议室、体感交互技术、虚拟仿真、多元智能、基于KTV的体验式学习、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学习技能评测技术、自适应学习评测技术、课堂实时反馈等几十个专题,特别对未来教育等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正在形成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教育信息化新成果。

未来教室建设是南山区支持学校开展泛在学习探索的重要举措。从2014年开始,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建设。我区的未来教室分为三类:一是对普通教室进行未来学习改造,使之满足移动化教学、项目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创客学习等深度学习的需要;二是对功能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将实体资源、虚拟现实资源、远程实验资源以及用户个性化资源等有机融合,满足泛在学习对实践环境的要求;三是建设未来创新实验室,为探索未来教育的新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实验环境,进行泛在学习的开创性研究。2015年,南山区将有12所学校试点建设未来教室,如蛇口学校的创客实验室、后海小学的比特实验室、南头城小学的数字动漫创作实验室、学府中学的未来教学创新体验教室、月亮湾小学的少年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探究室等。

项目驱动,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国际合作交流能力

国际学校联盟(International School Connection简称ISC)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教育组织,它致力于推动国际、校际之间师生的合作与交流,以培养国际化人才。2004年,南山区有4所中小学成为首批加入ISC的中国学校。2009年1月,ISC启动了跨文化的全球合作学习计划,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帕斯卡郡、中国深圳市南山区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师生,结对开展了跨越国界的交流和学习。南山区有11所学校参与了该计划,每个月都会利用网络与结对学校沟通交流和远程合作学习。2010年9月,南山区师生代表团到瑞典参加了主题为“水的智慧”的ISC全球青年峰会。2011年,参与ISC联盟的国家增至10个,南山区参加的学校也增至25所。2013年3月,南山区组建了ISC南山项目协作体,使项目进入常态化发展。

从2006年开始,以南山实验学校为代表的8所学校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爱生学校”项目,与甘肃兰州、崆峒地区等20多所内地学校实现网上手拉手。由唐晓勇老师主持的“蚂蚁行为探究”项目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荣获“最佳合作奖”亚军,这是我国教师首次在此项国际大赛中获奖。2009年,南山区在“学习村庄”项目的基础上,参与了香港教育局发起的“视像中国”项目,南山区24所学校和香港学校结成伙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培训交流、两地同上一节课、共同组织一场节目表演等活动。

“校园No.1”网络竞技平台(http://no1.nsjy.com)是由南山区教育局信息中心原创设计,于2013年3月推出的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平台。它以学校为基本竞技单位,以多元智能为理论依据,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特长,设计出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化竞技项目。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个人与团队的技能与成就。目前,全区已有项目总数84个,最高纪录数129个,各校竞赛参与2.6万人次,网络视频浏览量达28万次。

强化培训,打造未来核心教师团队

为应对未来挑战,造就一批具有未来学习能力和教学应用能力的名师,促进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南山区启动教育信息化“领军人才”计划,打造未来核心教师团队。一是要求各学校成立信息中心,并任命一名具备信息化领导力的技术骨干为信息中心主任(首席信息官);二是建设教育技术名师和学科技术导师两支队伍。教育技术名师是指具有高级信息技术素养、优秀专业技术技能、能指导并推动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学科技术应用的信息化领军人才;学科技术导师是指既具备较好学科专业素质,又在信息技术某一领域有爱好或专长,能够将本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名师。目前,南山区有教育技术名师培养对象120人,学科技术导师培养对象523人。计划通过两年的重点培养,选拔教育技术名师20人,学科技术导师100人。这些名师将成为一颗颗种子,在一线的学科教师中发芽成长,成为我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生力军。

2013年底,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全面部署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工作。为卓有成效地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南山区紧接着启动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从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和整合模式四个层面强化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并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开发在线课程,建设南山教师培训MOOC平台(包括课程创建、教务管理、课程学习、作业批改互评、成绩档案、学习分析、研修交流讨论等模块)。目前,已有唐晓勇老师的《思维导图支持的学习创新》,潘华东老师的《学习技术》《学习潜能发掘技术》《团队教学实践》《信息时代学与教之工具导览》等课程正式上线。

上一篇:电流强化下一篇:《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