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

2024-05-15

网瘾(精选十篇)

网瘾 篇1

爱心和耐心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因为所面对的是尚未真正发展成熟的学生, 所以, 教师必须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帮助中职生戒除网瘾。

如, 2011级汽修班的陈某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 (家里只有妈妈) , 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加上中考失利的打击使他一度沉溺于网络。经常周末晚上不回家, 跑去通宵上网, 有一次因上网与社会人员发生冲突, 结果被送进了医院, 在通知了家长后, 我和陈某聊了好多, 比如说“电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工具, 能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更便捷, 但是却并不是我们的一种玩具, 所以我们对它的使用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不被电脑这一工具所控制”;又如, “一个人连自己的欲望都控制不住, 那么又何谈持有希望呢?”这些朴素的道理唤醒了陈某对当前自身消极生活状态的认识, 同时也使他开始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并真正意识到了沉迷网络造成的后果远远要比现在可怕的多。在谈话尾声, 陈某明确告诉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戒掉网瘾, 这表明我所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很好地激发起了陈某内心的戒网动机, 而这很显然就为他日后顺利戒除网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严格的计划是帮助中职生戒除网瘾的重要渠道

同样以陈某为例, 在其表明了“渴望戒除网瘾”的想法后, 我并没有一次性地要求他以后不能再接触网络, 而是采取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转化策略, 即分阶段缩短陈某的上网时间, 时间总长为两个月, 最终达到帮助其科学使用网络的良好目的。计划制定为:第一周每天消耗在网络上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7小时, 第二周每天沉迷于网络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小时, 第三周每天沉迷于网络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5小时……依次类推。在计划实施期间, 陈某若是遵循既定计划完成了规划好的部分, 那么, 我同家长给予他的是热烈的鼓励与赞扬, 坚定他成功戒除网瘾的信心与意念;若是未能按照既定计划操作上网时间, 那么, 我便会同家长直言严厉批评其错误做法, 并督促他下次不能再犯。循序渐进的计划以及赏罚分明的态度都使陈某认识到了家长及老师帮助其戒除网瘾的坚决态度, 这也从另一层面上帮助他更好地捡起了戒除网瘾的自信心及自控能力, 进而极大地推动了网瘾戒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恰当采用其他代替物是帮助中职生戒除网瘾的必要补充

恰当采用其他代替物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上的“代替疗法”。无论是烟瘾还是网瘾都是一种严重的心理依赖, 鉴于此, 我认为, “代替疗法”同样适用于帮助中职学生戒除网瘾。在对这一点形成了深刻的认识之后, 我就将其积极地运用到了教育实践上, 并切实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消除陈某身上对网络迷恋的惯性, 我在对其实施转化的过程中, 就以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尽量丰富他的日常精神生活, 即以“丰富的娱乐活动代替上网的时间”。像每当陈某控制不住心里的上网冲动时, 我就会带领他走进户外广阔的空间, 长期坚持下来, 打篮球、跑步、下象棋、踢足球、游泳、做俯卧撑等都成了陈某新的业余爱好。这些业余爱好本身就占据了陈某大量的课余时间, 没有了时间的支撑, 陈某自然也就没有精力消耗在电脑网络上了。这就表明恰当采用其他代替物是帮助中职学生戒除网瘾的一个重要策略。

后记:

陈某在我和家长的不懈帮助下终于成功戒除了网瘾。戒除了网瘾之后, 他整个人都变得更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不仅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更加融于集体活动, 而且对我和他妈妈也有了更多的关爱与尊敬。用他的话说, “老师和妈妈给了我第二次重新健康生活的机会, 我一定会重视这次机会, 以后也会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利用电脑网络……”从陈某的这一番话里, 我们不难看出, 他已不再是那个被网瘾所折磨的学生, 而是真正挣脱了网瘾的束缚, 实现了生动而又富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

当然, 帮助中职学生戒除网瘾的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笔者上述所提到的几个方面, 尚有其他的有效方式方法。这样, 就需要中职教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当、合理地采用适宜的纠正策略。这样, 才能在帮助中职学生戒除网瘾的同时, 促进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

摘要:教育实践表明, 部分中职学生存在严重的网络依赖心理, 也就是所谓的“网瘾”, 这一现象已被教育工作者所察觉, 并因此提出了众多的探讨、解决策略。结合教育实践, 以“爱心、耐心”“计划”及“代替物”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 就中职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戒除网瘾, 进而促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发表了一些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中职生,网瘾,爱心、耐心,计划,代替物

参考文献

[1]郑强.青少年网瘾的预防和戒除[J].商洛学院学报, 2007, 21 (3) .

[2]杨小红.戒除网瘾的家庭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 2011 (11) .

网瘾早恋怎么办戒网瘾学校 篇2

其实,青春就是这样,不听劝,瞎折腾,享过福,吃过苦,玩过票,碰过壁,使劲折腾,折腾累了,才发现自己转了一个大圈儿,却又回到了原地。可是,却从不后悔。也并不埋怨,因为不转这个圈儿,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原地”在那里。前一阵子,我发现了一款很好玩的游戏又可以交友,又有虚拟小家,真是让我不亦乐乎。周末一做完作业就躺到床上,拉过鼠标,优哉游哉地在虚拟世界里东逛逛西瞧瞧,又是领礼包又是领宠物,还时不时地与朋友聊下天,连妈妈喊我吃饭的声音都像耳旁风似的吹了过去,等到肚子咕咕地发出抗议时,才渐渐想起“吃饭”这个词。转头一看,妈妈已经守着冷却了的饭菜,瞪着我好久了。我若无其事地笑笑,迅速拿起筷子东夹西夹,三口两口把饭菜乱吃一通,又坐回电脑前。我发誓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快的一顿饭。后来我发现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越玩越没法停止。我便开始“废寝忘食”,黑白颠倒。真的是再也停不下来了。简直让我无法自拔。

网络,使我们高科技的代表,是人类不如新时代的证明,因特网,是大家便捷沟通的最好工具,如今,上上网玩玩游戏本是放松心情的好途径,却让不少学生玩成了瘾。走出来或许很难,过程虽然艰苦,但结果一定是甜的。希望你摆脱困境,勇敢地走出来。

网瘾治疗全球开花 篇3

韩国首家治“瘾”诊所开张

前不久,韩国首家治疗网瘾的专业诊所——“挽救大脑诊所”开张。据介绍,这家诊所测试和治疗费用合计不超过1800美元,如果有保险,患者则仅需支出585美元。该诊所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大脑图像扫描和心理测试判断就诊者是否染上网瘾。如果确诊,诊所将为患者提供为期5周的治疗项目,包括上集体课、艺术治疗、药物治疗,辅以神经反馈和经颅磁刺激治疗。该诊所负责人李宰元(音译)表示,所有测试和治疗项目符合科学,经证明具有一定疗效。然而,目前只有3个人到诊所来就诊。李宰元猜测道,之所以就诊人数如此少,是因为家长们首先是觉得承认他们的孩子有问题很丢脸,再者觉得把他们送进精神病院很羞耻——这家诊所位于韩国的A级精神病医院公州国立医院。

一位韩国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如果不加以重视,“网瘾”这种心理疾病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正因如此,网瘾问题同样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为了帮助网络中毒者戒除网瘾,韩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戒除网瘾的各种训练营最引人关注。有的训练营管理严格,类似军训。进入训练营的学员们每天只能参加跑步、骑马等团体活动,增加与现实世界接触的机会,并且学员们都被禁止上网。有的训练营是“家庭训练营”,这种训练营要求父母孩子全部都参加,主要是增加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够脱离网络虚拟世界,同样,在这种训练营里,学员们也是被禁止上网的。这些训练营的效果目前来看还都比较良好,调查显示,进入训练营的青少年普遍减轻了对网络的迷恋。

整“瘾”行动遍全球

事实上,不仅在韩国,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网瘾问题,且均为此做出探索,这些宝贵的探索经验着实值得借鉴。

早在2003年,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就在博腾哈根市建立了全球首家网瘾治疗所。该网瘾治疗所可容纳60多人就诊,其服务对象主要为10-17岁的青少年,目的是帮助“病人”离开虚拟世界,重新发现周围社会及自身才华,使其回归到正常的人际关系中。据了解,诊所的治疗师由医学、心理和运动专家组成,待“病人”进入诊所后,这些专家将会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再研究制订详尽的治疗计划。据悉,该网瘾诊所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合唱等;二是运动疗法,如游泳、骑马、静坐、按摩、蒸气浴等;三是自然疗法,如种花、种菜,接触大自然。医疗师通过帮助孩子们远离“旧环境”,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过,加尔纽博士表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其实是父母的支持。

近年来,英国有关部门要求,在电脑游戏包装上贴上类似“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语,以提醒人们远离网瘾的雷区。临床心理学家坦尼娅·拜伦博士告诉记者,她曾組织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在父母、教师和孩子们中间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使孩子们能最大程度地从虚拟世界中获益,而不是被它伤害。拜伦还建议制订一个简单易行的分级制度。消费者可以通过游戏包装,对分级情况一目了然。

各国应联合治“瘾”

今天,世界各国都注力于普及网络、搭乘网络时代经济发展便车,因此,冷静审思并规避网络普及带来的副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戒除网瘾 篇4

这天,我迅速做完作业,打开了QQ。不开不知道,一开吓一跳,好友的头像几乎都在闪,音箱里“嘀嘀嘀”的声音不断,时不时还传出咳嗽声。我看了一下记录,竟然有“99+”条消息。我只是好几个小时没在线而已,不至于吧。

看了这样“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班里的各位同学玩网聊可真是“武艺高强”,就像行走江湖的各大门派,东奔西跑,这会儿还在武当,刹那间就穿越到了蓬莱,屁股还没坐热又去了华山。这钻出了个“叶良辰”,那又蹦出了位“赵日天”,此处有“逗B”吐槽,彼处生“潮人”在耍酷。这让我想起一首打油诗:“十八般武器齐用,十八张大嘴齐聊。上有乌鸦四处飞,下有同学到处喊。哪怕山高水又险,只求众人点个赞。”

我简直忙不过来了,这么乱,要一条条看一条条回,得到什么时候啊,而且,很多都是垃圾消息重复发送。我突然觉得很烦了,烦得关了电脑。顿时,世界恢复安静。我这会儿觉得,这样的状态真好,不看QQ里各种杂乱的消息,我又能思考了。

一个念头就这样蹦出我的脑海:斩立决!

干脆全都不搭理吧。要戒掉网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登录,现在通信这么发达,如果朋友们要联系我,何必一定要上网聊天?

指导老师:肖祖炳

广播时空

网瘾 篇5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烦恼。其中,孩子太过迷恋网络是困扰中国众多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孩子戒掉网瘾呢?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郭远雄

我的女儿在2003年升入初中后,就迷恋上了网络,学习成绩一降再降。

如何让孩子戒掉网瘾?我决定在沟通、交流上下功夫。我一改以往惩罚、威胁的教育方式,开始主动地与孩子交流。我和妻子坚持不打牌、不出门访友,晚上也谢绝朋友来访,抽出大块的时间陪女儿。节假日,我和妻子经常带女儿出去游玩,与她一起散步,顺便聊聊她学校里的一些事情,尽量用一种比较自然的方式把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告诉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沟通后,孩子对网络的迷恋有所降温。有一天,我有意聊到了她上网的事情。我首先作了自我检讨:“你最近成绩下降,主要是迷恋网络。爸爸只顾工作,没有尽到做爸爸的责任,希望你能原谅爸爸。”女儿听后,立刻哭了,对我说:“爸爸,是我错了。您工作那么辛苦,我还要您操心,实在是不应该。我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不再迷恋网络了。”

如今,女儿学习认真刻苦,成绩进步很大,还光荣地加

中国网瘾心理教育-您身边的免费教育顾问

入了共青团,担任了班干部。

控制孩子的网上游戏时间

孙建福

孩子上网学习是不会形成网瘾的,网瘾多是玩游戏产生的。

作为家长,要想帮助孩子戒掉网瘾,一定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不给孩子留去网吧的时间。在家中上网时,家长应当合理控制孩子的网上游戏时间。若条件允许,家长可以陪孩子上网,登录与学习有关的教育或新闻网站,还可以让孩子用QQ与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

家长若能帮助孩子逐渐培养起上网学习交流的兴趣,那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自然会减少,对网络的迷恋也会慢慢降温。

不要剥夺孩子上网的权利

余峰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上网如今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人们从收听广播时代过渡到收看电视时代一样。孩子们迷恋网络就像沉醉看电视动画片一样,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若是没有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家长就不用过于紧张。

上网对孩子而言,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学到许多在书

本上、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使课堂得到延伸。作为家长,不应当用强制的手段来干预孩子上网,不要剥夺孩子上网的权利,而应正面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专家建议

帮助孩子培养新爱好

家庭素质教育研究员、心理专家 朱广雨

给家里电脑设密码、停网等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家长还是得从孩子的思想入手,让孩子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害处,从而学会克制自己。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他喜欢的活动,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用新行为和新习惯来代替上网。单纯限制孩子上网,非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更难摆脱“网瘾”。

网瘾≠网吧 篇6

问题型家庭理性教导孩子: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成为受害者,而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父母离异肯定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父母在做出这样的决定前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责任。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缺失,或者不一致,对孩子的发展都很不利,父母应该理性地教导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渡过危机。

暴力型父母改变亲子关系:打骂孩子是父母教育中最恶劣的一种方法。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自己的,打一下骂一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打孩子最常见的后果就是孩子仇视父母,这样只能致使亲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美国有句很著名的话,“孩子是通过父母来到世界上的,但他不是为了父母来的。”因此,父母从来就不应该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所有物,而应将孩子当作独立于父母的社会人。所以父母要做的首要一件事,就是改变对亲子关系的认识。

抑郁型孩子帮其走出阴影:从不健康家庭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失去正确的人生方向,更谈不上什么人生理想,其向上的潜能往往被严重挫伤或扭曲,这样的孩子怎能不百病缠身?抑郁常常是因为孩子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些打击可能来自家庭,可能来自学校。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被家庭的爱包围着,自小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遇到大的打击常常一味逃避。这样的情况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走出阴影,不离不弃。

自制力微弱重要的是选择:不少上网成瘾者都有这个问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也不想这样下去,但是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这是典型的自我控制力不强。生活中要面对很多选择,选择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选择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幸福,如果将人生的元素尽量简单化,那么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选择的正确率越高,成功率也越大。

“网瘾”与网吧关系大吗?

提出“网瘾”这个词的陶宏开教授也亲自告诉大家,在形成孩子网瘾的四种主要原因当中,有三种是因为家庭问题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而在游戏与网络游戏当中沉迷形成网瘾的,而另一种则是因为孩子自制力差导制的,而这也是孩子自己的主观原因,可见几种主要形成网瘾的原因当中,没有一点提到过是因为网吧诱导或吸引等,可以这样理解,连网瘾始创者陶宏开都不认为网吧是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家长,老师、社会学家都认为网吧是可恶的,一有问题就要关网吧呢?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直接可以看到的原因就是网吧确有违规现象存在,而这已成为人人喊打的最好借口,在面对由于社会综合问题而形成的“网瘾”束手无策的时候,找个替罪羊是很简单的办法,这导致了网吧现在的尴尬地位,所以从根本上分析网吧虽然有自己的过错,但这属于网吧自身行业问题,网吧与“网瘾”无直接关系。

另外一方面就“网瘾”这个词提出的本意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而使用的代名词,与毒瘾不同的是网瘾所依赖的是网络而不是毒品,所以在生理上没有瘾,那么自然它是在心理上产生的瘾,所以追根溯源也应该是青少年在人生发展的路上没有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进而经受不住一些游戏的诱惑在心理上的成瘾,那么我们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也应该是我国在学生心理教育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另外网络游戏产业的不正规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恰恰这些主要的根源都没人追究,反而在根本不相干的网吧身上大做文章,他们的出发点真的是想拯救更多的青少年吗?

150人要求关掉网吧

2008年10月28日,山东省地方新闻网站半岛网报道了一则新闻,新闻的内容是位于戒网中心的150名家长联名向政协工作人员建议关掉山东省青岛市所有网吧,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孩子受到了网吧的侵害形成了网瘾,而这则新闻也受到了青岛市近100名市名的电话支持,他们都认可关掉网吧。听到这则新闻后一位当地的网吧业主说到:“关掉我们所有网吧,就意味着很多人失去饭碗!”。的确,青岛市目前一共有近两千家网吧,按照每家5名员工的话,也有一万多人在网吧工作,并依靠网吧实现自己人生更高的目标,另外如果真的关掉网吧,那网吧业主前期投入的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也将无法收回,这些网吧业主大部分是自谋职业者,钱也大都是借来的。另外伴随当地网吧而生的还有相关的产业链,如技术维护人员、游戏推广人员、快速消费品推广人员等,可想而知,如果关掉所有网吧,有多少人会失业?我想人们不愿意看到150名家长们痛心,因为你们的孩子病了,但请问这些家长们,你们愿意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失去工作重新寻找出路吗?你们愿意看到其他父母失去资产吗?难道一切都因为150个孩子的网瘾,这样的提议真的值得一些新闻媒体向社会推广吗?

学校、家长应勇于承担网瘾责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有可能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也更有可能受到各方面的诱惑,这其中就包括网络游戏方面的诱惑,造成网瘾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无论是早恋、涉黑、毒品、网瘾还是其他的一些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都有着必然的一些原因,那么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就需要由家长及学校方面有效的监管才行。就拿网瘾来说,造成孩子网瘾的根源要搞不清楚,网吧绝不是家长推卸责任的好目标,因为如果你搞错了目标就无法根治孩子的根本问题,那样的话治疗又有何意义呢?所以在这方面学校、家长自己应该勇于承担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责任。

网吧对于网瘾也有自己的义务

近年来由于网吧高速发展,网吧产业链已经形成,那么这条产业在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必将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网吧方面也应该负起相关的社会责任,避免未成年人进网吧问题就是网吧要承担必然的责任,另一方面网吧在通宵营业方面也有着违规经营的现象,不能因为不赚钱就违法、违规经营,从这方面来说违规网吧的存在也是中国网吧的根本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人将矛盾直接转嫁于网吧方面的原因,所以作为每一位网吧管理者与经营者更应该思考的是规范经营,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我想从帮助青省少年戒除网瘾开始应该是一个好机会。

怎样识别孩子是否染上网瘾 篇7

解答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书华) :据统计, 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400万增加到1300多万,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 青少年网瘾, 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切肤之痛。

要防止孩子染上网瘾,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网瘾, 其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有专家认为, 网络成瘾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极为近似。患者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 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 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根据研究者观察, 从网络衍生的成瘾问题, 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网络游戏成瘾 (高达40%以上) ;网络聊天成瘾;网络色情信息成瘾;网络信息浏览成瘾;网络赌博或购物成瘾。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为预防未成年人因不当使用网络而出现的身心健康问题,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卫生部2009年11月4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 (征求意见稿) 》, 提出需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的网瘾患者的判断标准, 指出, 出现以下6种情况时, 家庭和学校应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为我们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患上了网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一) 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 想方设法上网。

(二) 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 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 期待下次上网。

(三) 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或专业人员撒谎, 隐瞒上网的程度, 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四) 自己曾经做过努力, 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 但没有成功。

(五) 若几天不上网, 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怒和厌烦等症状, 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六) 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产生或加重原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 仍然继续上网。

冷眼看网瘾标准的制定 篇8

和其他标准一样, 有需要才制定, 甚至有迫切需要才制定。看相关资料这个标准的制定属于迫切需要。仅仅临床做研究的病例就达到3 000多。目前, 有多少这样的病例没有见到具体统计数字, 而从上网总人数、玩网络游戏人数的现状来推测, 可以肯定不是小数目。制定这个标准首先是为了诊断, 最终治疗疾病, 让更多青少年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13岁~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成瘾比例最高,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也达到9%以上。从媒体中频繁出现的因为孩子上网所造成的各种家庭悲剧可以证实这个调查的可信性, 而近10%的大学生可能成为“废品”, 让人感到震惊和哀叹。实事求是地说, 电脑游戏是个好东西, 和我们这个年纪儿时的下跳棋、打陀螺等游戏的意义没有本质区别, 功能和目的是益智娱乐、锻炼身心。作为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希望孩子在适当、健康的游戏中快乐成长。本人也鼓励我的姑娘学习之余上网轻松轻松, 她确实也在游戏当中学会了不少见识和知识。和我的初衷一样, 没有谁希望自己孩子玩上瘾, 客观分析,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很少会成瘾, 再糊涂的家长也不会让孩子每天花6小时去玩游戏。但如果您有时间去看看众多网吧中的每一个, 几乎座无虚席, 呈现在你面前的几乎都是些稚嫩的面孔, 可以判定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所在。

网吧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把造成青少年网瘾的责任都加在它们身上而否定其产生的其他积极作用, 显然有失公允。于是, 政府对于网吧加强了管理和引导, 而不是限制其存在和发展。制定的措施包括:建立网吧不得在学校周围, 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经营时间不能超过晚上12点等等。这些措施主要为了预防和解决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 如果这些规定都执行得非常到位, 还会有那么多青少年甚至未成年人上瘾吗?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 走访了几家网吧。首先没有一个查验身份证的, 当然我这个年纪的面孔完全可以判断不是未成年人, 但是观察到即使有青少年或者怀疑是未成年的, 经营者也没有查验身份证, 而且感到网吧内确实有不少未成年人, 而经营者包括大家熟视无睹。至于晚上是否按规定到12点关门, 没有去落实, 不敢妄加评论。可时常付诸媒体中的那些非法网吧的违法行为, 看到的网吧内吃喝俱全、沙发包间等设施, 你完全可以想像晚上那里的灯火通明。

暂且抛开讨论政府的规定是否完全合理, 作为一项公共行政的内容, 目标是公共利益, 对象是公共问题, 基础是公共权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能否得到保障, 毋庸置疑是特别重要的公共问题。解决好需要公共权威, 体现其法定性、强制性以及执行性等特点。当有上网成瘾趋势的孩子家长听到那么多好政策、措施的时候, 肯定满心欢喜、信心倍增。当情况稍微好了一段时间, 风声不紧, 发现孩子又可以依然如故的时候, 他们的沮丧和忧虑会更加折磨心灵。希望的降低就意味着网瘾患者比率的可能上升。所以, 公共政策的性质中, 执行性最为重要。网吧经营者、行政执法者如果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比率不下降是不可能的!

记得一个心理学家说过, 一般成瘾的人, 心理上是为了逃避现实, 毒瘾、酒瘾、烟瘾等等, 网瘾也是如此。不愿意正确面对现实的挫折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求安慰和寄托。从这个角度来看, 成瘾的青少年除了公共行政的措施切断他逃避的线路外, 人文的关怀和心理疏导也很重要。这个话题涉及的面很广, 自己也不是搞社会工作的, 探讨也不会那么深刻到位。我想提醒那些网吧经营者和行政执法者, 更应当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上, 不仅仅加强执法、守法的力度, 而要在道德良知的指引下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怀。而不是麻木不仁、徇私枉法, 更不能为了榨取孩子零用甚至偷家长的那点钱, 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后代蓬头垢面、目光呆滞泡在里面几天几夜而无动于衷。来自全社会的关怀是防止他们步入逃避线路的基础。

对于即将实施的网瘾标准, 有个评论中说到:经国内外专家评价, 认为领先国际水平。可以感觉到言语中透露出几分自豪感和满足感。专家的评定肯定有专家的依据, 我疑惑的是, 国外有没有那么多青少年甚至未成年人患上网瘾心理疾病?如果有并且制定了相关标准, 制定到什么程度, 怎么比较?还是几乎没有或者不严重, 不需要制定?这个前提需要搞清楚。知道的其中一项是国外严令禁止未成年人喝酒与抽烟, 违法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而在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保证下, 未成年人的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人谁不希望健康?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迫不得已才去医院, 那已经是健康的最后屏障了。网瘾诊断标准也是最后的屏障, 甚至都算不上亡羊补牢的性质。在为出台这项标准窃窃自喜的时候, 似乎更应该关注和做好未造成恶果前的各道屏障是否牢靠、有效。

且慢些满足于所谓领先国际水平的自豪, 也许, 诸如此类的领先国际水平我们还是越少越好。

引导学生走出网瘾的误区 篇9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九年级的教材第一课是网络知识, 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自己有些零花钱, 这就为上网提供了物质条件, 他们经常逃课, 昼伏夜出, 染上了网瘾。黄烈辉同学就是典型, 他被班上同学称为“网虫”。如何让这些学生远离网吧, 健康幸福地成长呢?我的回答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用真挚的爱感化他们, 用人生的理想激励他们。一次上课时, 我上新课前提了个问题:上网有哪些利和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黄烈辉知道。”黄烈辉同学有点不好意思。我笑着说:“不用紧张, 说说看, 上网有哪些利与弊?”他迟疑了会儿, 慢慢地站了起来, 低着头说能玩游戏。我又笑着问:“有没有弊呢?”他想了想说:“不知道。”下课后我找他谈话, 知道他成绩不好, 面对学校和家人的压力, 他选择了用网络来“麻醉”。他说其实网络游戏也不好玩, 只是太无聊了而已。我问他走出网吧时感觉是什么样的。他说很累。我告诉他, 虽然自己的成绩不太好, 但绝对不能用网络来麻醉自己。经过我的耐心教育,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 我看到他和班上的另一名同学在办公室与班主任谈话。班主任说他昨晚又爬围墙到外面上网。我心想, 要一下子戒除网瘾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慢慢来。我笑着说:“烈辉呀, 说说实话, 为什么又想上网呢?”他胆怯地说:“这几天特别烦, 晚上老失眠, 所以悄悄地溜出来了。开始我们决定只玩一会, 不能影响明天的学习, 可是一不小心, 就玩到天亮了。”我举了几个学生由于迷恋网络, 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葬送的例子, 还举了几个他身边的同学在老师的教育如何转变的例子。通过这次交谈, 他感觉到了我的关爱, 一脸惭愧, 并承诺一定好好学习, 再也不上网了。我时不时到教室看看他, 随时提醒他, 观察他的动态, 了解他的近况, 经常跟他聊聊天, 让他感觉我是真心地关心他。经过教育, 我发现他渐渐爱上了政治课, 上课特别认真, 还经常主动地问我问题, 几次小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有一次竟然拿到全班最高分。其他的科任教师也夸他进步很大, 上课不再是瞌睡虫。黄烈辉同学终于走出了网瘾的误区。

帮助学生戒除手机网瘾方法 篇10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尽早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危害, 帮助使用手机上网成瘾的学生早日戒除网瘾, 管控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迫在眉睫。根据对“中小学学生使用手机不良习惯的调查研究”分析, 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对帮助学生戒除网瘾有积极作用。

一、从大局出发, 共同落实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一旦成瘾, 就会像瘟疫一样传染开来, 带动更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挂QQ、刷微博。这对一个寝室、一个班、一个学校都将造成恶劣影响, 使寝室没有良好的休息环境、班级没有良好的班风、学校没有良好的校风。笔者认为要控制这种现象, 学校领导必须从大局出发, 高度重视。学校应采取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进教室、进寝室的措施。让学生人机分离, 切断学生玩手机的念头, 从而使学生慢慢消除对手机的依赖。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全力配合。学校领导作出决定, 全体教师共同落实, 才能收到效果。在采访调查一所学校时, 发现该校领导刚开始为了方便学生有急事能与家长及时联系, 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结果有手机的学生在寝室、教室里上网, 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偷偷上网, 还引诱没有手机的学生跟着一起上网玩游戏、聊QQ、看视频, 导致很多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精神不振。后来学校发现了这个现象, 立即采取措施, 严禁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 每周到校时要求把手机交由班主任保管, 离校时到班主任那领取。这一做法立竿见影, 上网成瘾的学生人数有了明显地减少, 上课时教室里的短信声从此消失了。

二、戒除学生的网瘾要打持久战, 长期抓

学生上网成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 而是一步一步堕入“成瘾深渊”的。所以, 戒除学生的网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需要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 更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的长期帮助和配合。老师、家长、学校要有耐心, 真心对待每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其中, 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因为在学校一周学生对手机已经渐忘, 可周末回家一接触手机马上会把淡化的心思吸引回来, 死灰复燃, 一发不可收拾。因此, 戒除学生网瘾需要家长全力配合, 只有学校、老师、家长齐抓共管、长期坚持、毫不松懈, 才有可能让那些手机未成瘾的学生得到正确引导, 手机成瘾的学生得到有效缓解, 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找回自我。

三、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从本入手, 戒除网瘾

从本入手就是指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 从学生的思想入手, 从正面帮助学生分析使用手机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让学生知道一旦手机成瘾就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性格, 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笔者家乡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刘某 (大学刚毕业) , 在某街道上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 根本不管身边发生的事情。突然, 道路旁边墙上的宣传牌被大风一吹, 慢慢地从他上方掉下来, 大街上看到的人都在大吼:“快, 头上有危险!”可是他毫无察觉, 仍然在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 宣传牌最后砸在了他的头上。就因为玩手机,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这个案例告诫学生, 手机的不当使用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还可能夺走生命。据“中小学学生使用手机危害的调查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课题组调查, 约有79% 的学生用手机来进行“文字调情”, 有74% 的学生每周发送10 多条信息, 44% 的学生每周发送的短信超过30 条。由于手机短信的隐蔽性强, 不易被察觉。很多青少年学生用短信来进行交流, 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 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 会使这部分学生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不懂得尊重别人。要避免这些现象产生, 办法只有一个, 就是学生要从心理上、思想上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 才能避免使用手机上瘾。由此可见, 从心理上形成自我控制能力, 才是戒除手机成瘾的最好方法。

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成瘾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没有一个好的兴趣爱好, 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没有自信心, 没有心灵的寄托, 感到空虚。而成绩好、兴趣爱好多的学生不会沉浸在网络中。所以要戒除学生的网瘾应多开展文体活动, 开办课外兴趣小组,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生活的乐趣。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参加这些活动学生就会找到心灵的寄托, 淡化手机、淡化网络。此外, 鼓励学生多看积极健康的书籍,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也是戒除学生网瘾的办法之一。

五、精心陪伴, 强制执行

上一篇:央视公益广告下一篇:使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