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2024-05-16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精选十篇)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1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现代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部分[1], 它通过各种信息系统、通信装置、可变信息板、车载装置、电子图文等实时地向出行者提供出行相关信息, 使出行者可以在整个出行过程中随时获得有关道路状况、出行所需时间、最佳换乘方式、出行所需费用等信息, 指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路径, 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佳方式完成出行全过程。

为实现上述交通信息服务, 不仅需要采集各类交通基础信息 (如天气信息、路径信息、实时路况信息等) , 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合成, 再通过各种终端将处理后的信息发布给出行者。要充分发挥信息及信息发布技术在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的效用, 就必须利用1种通用的数据格式将各类交通基础数据描述成统一格式, 以提高信息在系统中的互换性和共享性[2]。而基于XML的公众交通信息服务需求辨识模板 (简称“需求辨识模板”) 正是能适应这些要求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可靠技术。文中介绍了需求辨识模板的含义功能与XML技术, 并在分析公众出行交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1种适用于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需求辨识模板。

1 需求辨识模板的含义及功能

需求辨识模板是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 中需求辨识技术[3]的重要部分。需求辨识技术按交通方式对出行者用户群进行分类, 并在深入研究国内外ITS体系框架ATIS[4]领域的基础上分析各类用户在综合交通背景下各自的出行行为特征, 识别各类用户对出行前、出行中的交通信息服务需求;而后建立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需求的树状分层结构, 研究我国各层次交通信息服务需求特点;最后从分析既有各种交通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出发, 从逻辑层面分解各项交通信息服务需求对应的动静态数据、交互操作过程, 最终建立交通基础数据、信息的树状分层结构, 此树状结构即为本文所研究的需求辨识模板。

需求辨识模板作为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内部交通信息请求与响应的规范形式, 可以有效的组织交通基础数据, 支持各模块间的信息交流, 同时规范交通信息的发布格式, 其具体功能如下:

1) 需求辨识模板可以有效的组织海量的交通基础数据。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涉及到海量的交通基础数据, 与此同时这些交通基础数据的组织形式、信息来源都不尽相同, 因而需要建立1种标准格式用来组织表达这些交通基础数据。需求辨识模板采用树状分层结构, 能够有效的组织交通基础数据, 统一这些数据的表达形式。

2) 需求辨识模板贯穿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的各个流程中, 支持各模块间的流程交流。交通数据作为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中最基础的部分, 贯穿于整个流程之中。需求辨识模板通过统一的标准将交通基础信息组织起来, 从而支持各个模块间的信息交流, 规范交通信息的发布格式。

2 XML技术与需求辨识模板的实现

在分析需求辨识模板特性的基础上, 本研究选择了XML技术作为需求辨识模板的实现技术。

2.1XML技术

可扩展标记语言[5]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是由W3C于1998年2月推出的标记语言, 它是对当初复杂的标准广义标记语言[6]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SGML) 进行简化以后制定的1种标记语言规范。XML 良好的可扩展性使信息提供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任意的标记, 数据经XML 处理后简单易读, 且易于由其他应用进行处理。XML 把数据从创建它的应用程序中解放出来, 对于构建简单、模块化和松耦合系统提供了新的体系结构。

XML 作为纯数据描述语言, 具有独立于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或传输协议的特点。因而XML非常适合于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为软件系统的开发提供真正的、有开放标准和自描述数据控制的多层分布式系统。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其可以对不同应用甚至是差异很大的应用之间的数据进行描述。由于XML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在异构系统间共享与交换问题, 它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产生了很多基于XML的专业表示语言。在国外, 已经存在了一些基于XML的与交通有关的专业表示语言。如出行者信息标识语言[7] (traveler information markup language, TIML) 、道路网络标识语言 (road web markup language, RWML) 、交通模型标识语言 (traffic modelling markup language, TMML) 、公交时刻表标记语言 (transit timetable markup language, T3ML) 、物流电子商务标记语言 (TranXML) 、地理信息系统扩展描述语言 (GIS XML) 、行业语音描述语言 (VoiceXML) 等。

2.2需求辨识模板的实现技术

需求辨识模板的设计主要以建立交通基础数据、信息的树状分层结构为重点, XML技术又恰好适用于这种数据量大、层次结构复杂、对信息共享扩展性高的信息描述, 因而需求辨识模板采用XML技术以树状分层结构的形式对交通信息进行描述。

1) XML基于规范和标准, 有良好的开放性。XML技术根据标准规范, 允许在任何平台上读取和处理数据, 并且允许通过HTTP和其他传输协议交换XML数据。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就是要统一、整合不同平台和不同数据来源的交通基础信息, 因而采用XML技术实现需求辨识模板。

2) 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涉及大量的交通信息, 并且伴随着技术的成熟, 会有更多的信息提供商提供交通信息。XML技术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可以降低由交通信息增加所带来的成本。

本研究采用XML Schema语言对XML 文档进行结构化描述。XML Schema 文件使用XML语法, 它的功能为:约束某一类XML文档;确定其结构;定义此XML文档中所涉及的元素、属性、数据类型;约束XML文档中所使用的元素、实体、元素的属性以及元素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3 我国公众出行交通信息分析

在国内外ITS体系框架ATIS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研究我国用户对出行前、出行中的交通信息需求。并分析既有各种交通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 在逻辑层面分解各项交通信息服务需求对应的动静态数据、交互操作过程, 将公众出行交通信息分为交通基础信息、路径诱导信息以及交通路况信息3类。

3.1交通基础信息

交通基础信息用来描述特定范围内的某类交通信息, 具体分为节点信息与公共交通信息。节点信息指的是某一位置的某一节点的相关信息,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定慧寺中国石化加油站的地址、电话、价格等信息。节点类型可以包括停车场、加油站、餐厅、住宿、学校、娱乐场所、公园等, 而节点相关信息也根据不同的节点类型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信息。公共交通信息为某类公共交通方式某条线路或班次的详细信息, 例如北京市运通105路公交车的线路信息、计价方式、首末车时间、时刻表等。公共交通方式的类型包括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运、航空等。

3.2路径诱导信息

路径诱导信息是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点部分, 它指的是采用1种或几种交通方式所得到的两点之间的路径信息。路径诱导信息除了最基础的路径信息之外, 还包括整个出行过程中的道路状况、所需时间、最佳换乘方式、所需费用等信息, 它指导出行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路径, 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佳方式完成出行全过程。例如从北京市中关村海龙大厦到朝阳公园的自驾车行驶路径诱导信息, 它不仅包括最基本的行走路径信息, 还包括与出行时间、出行费用预测相关的信息。

3.3交通路况信息

交通路况信息是针对道路交通而言的, 它描述的是某一路段的实时道路状况信息。交通路况信息具体包括某一路段的平均速度、流量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此路段道路状况做出的实时评价。例如西三环紫竹桥到航天桥的路况信息。交通路况信息虽然包括的数据元素较少, 但是它以时变数据为元素, 对出行者的出行相关选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基于XML的需求辨识模板

在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中, 对于任何个交通信息服务都会有服务请求与服务响应这2个阶段。首先, 用户通过1个规定的格式对系统提出某1种交通信息服务的具体请求;其后, 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 对其请求按照规定的格式做出响应。根据关于公众出行交通信息的分析, 将公众出行交通信息分为3组 (如图1所示) , 并使用XML Schema定义了公众交通信息服务需求辨识模板。由于需求辨识模板涵盖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 本文将通过对辨识模板的顶级与二级分层的说明展现模板的整体框架及信息组织结构。

4.1交通基础信息请求与响应

1) 交通基础信息请求 (informationrequest) 。

交通基础信息请求 (informationrequest) 用来描述用户对于某一特定范围内某类信息的需求, 具体分为节点信息请求 (pointInformationrequest) 与公共交通线路信息请求 (transitLineInformationrequest) 。节点信息请求为对某一范围内对某类节点交通信息的需求, 例如对于公主坟附近的餐厅的信息需求。公共交通线路信息请求为对某一交通方式中某一线路或班次相关信息的需求, 例如对于运通103路公交车相关信息的需求。

交通基础信息请求由请求头 (requesthader) 、节点信息请求 (pointInformationrequest) 、公共交通线路信息请求 (transitLineinformation) 组成。如图2所示。

2) 交通基础信息响应 (informationresponse) 。

交通基础信息响应用来描述对某一特定范围内某类信息的响应结果。与交通信息请求相对应, 查询结果分为节点信息响应 (pointInformationresponse) 与公共交通线路信息响应 (lineInformationresponse) 2类。

交通信息响应由响应头 (responseheader) 、节点信息响应 (pointInformationresponse) 、公共交通线路响应 (lineInformationresponse) 组成。如图3所示。

4.2路径诱导信息请求与响应

1) 路径诱导信息请求 (routerequest) 。

路径诱导信息请求用来描述用户对于出行路径的需求。通过对用户出行的交通方式、出行起点、出行终点的描述, 反映出用户对于路径的基本需求信息。还可通过设置公交出行偏好与驾车偏好更进一步的描述用户的路径需求。

路径诱导信息请求包括请求头 (requestheader) 、路径概述 (routeoutline) 、交通方式 (mode) 、公交偏好 (transitpreference) 、驾车偏好 (drivingpreference) 组成。其中公交偏好与驾车偏好为可选项。如图4所示。

2) 路径诱导信息响应 (routeresponse) 。

路径诱导信息响应用来描述对某一特定路径请求的查询结果。是需求辨识模板的重点部分。

路径诱导信息响应由响应头 (responseheader) 与响应组 (responsegroup) 组成, 其中响应组包含非常丰富的路径信息, 定义了如何使用XML表示一组负责的路径诱导信息。如图5所示。

4.3交通路况信息请求与响应

(1) 交通路况信息请求 (roadconditionrequest) 。交通路况信息请求用来描述用户对于某一个路段路况信息的需求。通过对路段名称或起终点的描述, 反映出用户对于路况的基本需求信息。

交通路况信息请求包括请求头 (requestheader) 、请求路段名 (roadname) 与路段编号 (roadId) 。其中路段编号为可选项。如图6所示。

2) 交通路况信息响应 (roadconditionresponse) 。交通路况信息响应用来描述对某一特定路段请求的查询结果。交通路况信息响应由响应头、路段名、路段编号、路况描述 (description) 、路段速度信息 (speedInformation) 以及路段流量信息 (flowInformation) 组成。其中路段名、路段速度信息以及路段流量信息为可选项。如图7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XML技术特点, 以及我国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需求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XML语言的公众交通信息服务需求刻系识模板。该需求辨识模板作为系统统一的信息表示模式, 贯穿于公众交通出行全程动态智能向导技术的各个模块, 提高了整个系统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效率, 增强了系统的兼容性。同时, 使用XML语言作为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内部交通信息请求响应的表示语言, 有效的组织了交通基础数据, 并支持了各模块间的信息交流, 同时也规范了交通信息的发布格式。

摘要: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往往涉及多个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 因此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访与交换是提供高效出行信息服务的保证。针对系统中数据不能互访和转换的问题, 提出了公众交通信息服务需求辨识模板的概念。通过分析我国用户的交通信息需求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流程, 定义了1种基于XML语言的公众交通信息服务需求辨识模板。

关键词:XML,需求辨识模板,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参考文献

[1]彭齐燕.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8 (8) :135-138

[2]Yi Shanzhen, Huang Bo.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Traveler information using web service[J].Journal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2005, 11 (1) :50-60

[3]张尧学, 方存好.主动服务———概念、结构与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Tomer T, Ross B.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06, 10 (4) :173-183

[5]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1.0[EB/OL].[2008-11-26], http://www.w3.org/TR/REC-xml

[6]Overview of SGML Resources[EB/OL].[2004-03-26], http://www.w3.org/Markup/SGML/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2

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即时通信工具,是指基于互联网面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本规定所称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工作,省级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相关工作。

互联网行业组织应当积极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

第五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第六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第七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可以发布或转载时政类新闻的公众账号加注标识。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公众需求。

第八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对违反协议约定的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

第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公开信息服务公众 篇3

条例规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包括: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

当下,全国人民都在跟着于丹老师研究《论语》。显然,条例的规定“有悖”于圣人教诲。

《论语•泰伯第八》曰:“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圣人的话,今天被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孔夫子所推崇的子产在《铸刑书》中更进一步,曰:“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此话译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左传•吕刑》记载“五刑之属三千”,也就是说关于刑法的三千个条文均不能公开。

一个不使民知,一个使民知,差别为啥就这么大呢?

专制政治,政府的重点是一个“威”字。要的是统治、管制和压制。百姓知道多了,就会想办法钻空子,不服管。什么都不能告诉百姓,连字都不认最好。到时候让接旨,说依律处斩,死到临头,百姓连依的什么律都没办法搞明白。这种政治确实恐怖。

民主政治,政府的重点是“服务”二字。政府以社会各界的公共利益作为其行为的价值取向,向每个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既然是服务,很多事情就得向服务对象说清楚。比如旅行社必须得把线路、食宿、景点等信息跟旅行团成员交待清楚。银行也得将各种金融产品的情况清清楚楚地告诉用户,否则谁也没法子相信银行。

2001年12月14日,湛江和江门两市接连发生23起爆炸,5死7伤。一时间连环恐怖袭击仿佛正在中国上演。广东警方36小时破案,政府迅速公开了各种信息,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波动;后来的“非典”,再一次证明,政府充分的信息公开既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形式,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这些事例对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订起到了极积作用。

既然是服务,就还有个服务质量的问题。按照信息经济学原理,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信息强势的一方,可能导致整个市场崩溃,或者市场萎缩成只有劣等产品充斥于其中。在公共服务中,政府处于信息强势地位。如果政府信息不充分公开,就有可能导致腐败与劣质的公共服务,这也是条例特别强调充分公开的原因。

关于服务质量还需要有更加明确、可操作的要求。按照各地试行政府信息公开的经验,恐怕还需要有实施细则、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之类的文件出台。看来,把信息公开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4

1 微信平台简介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 通过这一平台, 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 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网页、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登录, 并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布局电商网络的重要一步。2014年, 腾讯公司将其升级为公司战略级,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微信大陆版与微信海外版。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

(1) 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

(2) 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 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

(3) 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 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

2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师生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时, 其间应强调各种信息查询系统的设计, 可查询内容应是各种课程表和成绩及其教师查询, 这些系统功能均可辅助教师更好的展开各种教学活动, 师生上课和自习与成绩查看等工作将变为非常便捷, 且教师可随时查询各项教务处指南内容, 为师生们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查询服务, 确保师生各项教务信息查询工作有序开展。此类系统应具备各种模块, 其间强调教学通知查询和教学动态查询与课表查询, 再是其成绩查询和二教及三教空余教师查询, 还应注重教务处办事指南查询和天气预报查询等模块, 这些均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

其间资讯平台应具备各种通知类广告和学生活动与检查通报, 再是相应的招生就业和荣誉殿堂这几个方面;生活服务区则应强调天气预报和美食娱乐与学校中的各种新闻, 其间师生们的随笔亦是非常关键的内容;消息查询则应强调今日课表信息、本周课表信息、学生成绩信息校园考勤信息、学生活动信息、全院电话信息这几个方面:

2.1 今日课表信息

可点击今日课表菜单后获取今日的课表信息, 涵盖必修和选修课的上课时间, 任课老师和教室。

2.2 本周课表信息

可点击全部课表菜单后获取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所有课程信息, 可查阅到所有的必修、选修、实训课程的基本信息内容。

2.3 学生成绩信息

点击成绩查询菜单, 系统将自动回复你所查询的课程成绩。

2.4 校园考勤信息

点击校园考勤信息, 系统将自动回复该学生的个人考勤状况。

2.5 学生活动信息

点击学生活动菜单, 系统将自动回复近期将有的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等。

2.6 全院电话信息

输入部门名称, 系统将自动回复所需电话信息。

3 微信图书馆

微信技术早已实现了跨智能手机的主流平台, 也就是即时通信软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中, 应强调微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 以此充分满足校园中师生的各种需求, 此项系统构建应包括接收图书馆公告、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馆藏信息查询等方面服务。本文着眼于下述几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3.1 功能灵活性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认证所需费用较少, 且其运行并不需要相关设备及其人员, 各项服务均可以智能手机为平台而展开, 其间强调访问测试公众平台的有效性, 且微信技术有效攻克了运营商跨平台技术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松耦合设计无需重新开发其对应的客户端。校园中微信图书馆的构建应极具灵活性, 基于科学适宜的模式来实现其各种功能的呈现, 且其服务器资源接入更是丰富多样, 极具灵活性, 以便确保图书馆各种公告的快速、多方位接收。

3.2 定位精准性

微信平台所采用的信息交流方式十分独特, 这其间任何信息的传递并不收取费用, 仅是运营商处会收取流量费, 这也是此项平台被快速推广的关键。校园中的用户均是师生, 这也说明他们所关注和追求的均是十分时尚且新鲜的事物, 这时此项技术的精确定位则十分重要。校园中微信公众平台能够非常精确的对所有订阅的用户进行分类, 且将其进行更全面的分组及其地域性控制, 基于此而进行各种适当消息的推送, 且微信中的附近的人插件能够非常精确的为身边的用户推送消息, 以此为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工作更好的服务。

3.3 传递效率高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师生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微信图书馆中所涉及的信息往往非常简单, 其传递类型亦是较为单一, 如果遇到视频类网页则应及时切换第三方软件, 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校园图书馆中并不存在此类问题, 其间信息类型更为丰富, 且均是可直接阅读的信息, 微信可一对一的进行消息推送, 这样也能确保用户均收到适当的信息, 这也说明此类平台的信息传达率更高, 可确保图书馆藏信息查询服务的有序开展。

4 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 诸多先进技术及其新型软件亦是逐渐被应用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本文对微信平台进行了简介, 且全面分析了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着眼于微信图书馆进行了全方位探讨, 为我国各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 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

摘要: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 即时通讯应用由个人电脑转向移动设备。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型移动即时通讯应用的崛起。本文将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通过系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将, 展现新媒体在教学信息传递以及学院建设展现方面提供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系统开发

参考文献

[1]周耀, 董殿永.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J].现代情报, 2014 (08) .

[2]凌升杭.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学生服务系统[J].计算机时代, 2015 (08) .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5

众的信息安全感

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焦虑,正成为当前个人安全感缺失的重要源头。

近来,多家互联网企业平台被指侵犯用户隐私,但是均遭到上述企业否认。一时间,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受关注,企业采用用户的信息界限在哪儿?在企业、用户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用户的隐私安全又该如何保证?(中新网1月9日)很遗憾,报道并未对上述两个疑问,给出足够清晰和让人放心的回答。这不是报道的错,而在根本上指向一种必须被正视的事实:在当前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飞奔的年代,互联网企业合理使用用户信息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并没有形成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即便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应用时做到足够谨慎,也不能免除个人隐私被侵犯的风险与焦虑。

在是否窃取用户隐私这件事上,基本上企业和用户各执一词。这种“拉锯”状况至少能说明两点问题:一,用户隐私是否被侵犯了,目前还缺乏明确的判断依据,所以互联网企业与用户难以达成共识;二,当前互联网企业在用户信息使用上的表现,确实未能带给公众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才会引发普遍性的信息安全焦虑。

对于为何企业回应与用户感知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报道援引专家的说法称,这是因为侵犯用户隐私案件往往取证难。从目前媒体报道来看,很多都是用户自己感觉到的,还缺乏实证证明。法律上的取证难,构成了当前公众维护个人信息权益的主要阻碍。现实中,且不说互联网企业在信息采用授权上的不规范情况比比皆是,个人在网上被“精准营销”早已成为“见怪不怪”的事实。这能够证明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确实未给公众形成准确的行为预期,对于可能的失范,公众无法不担心。

另外,一些互联网企业的回应,也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如最近某社交软件平台回应可以看用户聊天记录一事时称,其“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然而,此前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却表示,“虽然我们能力上完全可以,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换言之,他们确实是可以看到用户的聊天记录,只是没有看。不能看与没有看,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我们拿什么保证互联网企业“不会看”? 对于互联网应用产品的权限限制,并不能说完全缺乏规定。如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就指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不得调用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终端功能。但哪些服务是相关的,哪些服务又是无关的,却是个疑问,互联网公司对此具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另外,2003年,我国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全法》,2005年提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如今12年过去了,这部法律立法进程却并未加速推进。综合这些背景,当前的个人信息保护,从行业规范到法律,还是显得“粗线条”了,乃至留下了不小的空白地带,为互联网企业对个人信息的不规范采集与使用,开了方便之门。

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焦虑,正成为当前个人安全感缺失的重要源头。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被泄露了?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以获得更好的互联网服务,两者间的合理边界到底在哪儿?我们与互联网企业所签订的信息授权协议,到底意味着什么?互联网平台可能拿我们的信息去干什么?在公众心中,这些都处于一种非常模糊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状态。

或许,个人信息保护的这种“宽松环境”,部分促成了当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红利”。然而,一个健康而受尊重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必然要守住对个人信息实施有效保护这一关。给予公众足够的信息安全感,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进步让生活更美好”。当然,这不仅是企业的责任。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6

摘 要: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沟通和获取信息的工具,为传统媒体中农业信息传播滞后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形势,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笔者设计并实现了广东农业专业镇信息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包括农产品服务交易商城、技术咨询和信息传播的微站以及实时信息和政策推送服务三大模块。借助该公众平台,可以向农业专业镇用户提供最及时的资讯和政策解读,最优质的农业信息服务。

关键字: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专业镇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26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pplication in the Service Platform of Guangdong Professional Town

LIU Shaoji1, HE Yongxian2, XIE Gangsheng3,4, CAO Yang1

(1. School of Compute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2.Guangdong Youyuan 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3.Guangdong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4.Guangzhou Se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Engineering Center,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national strategy of "Internet +" and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internet, WeChat gradually becomes the main t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acquiring inform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solution to the lag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the aid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he paper designs and realizes an official WeChat called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towns". The public WeChat includes service trading mal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mall-web for technical advice and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as well as real-time informa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public platform, we can provide all the users with the timeliest information and policy, the most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 words: internet +; WeChat public platform; professional towns

1 背 景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推进落实,移动互联网服务深入到广大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网络的覆盖为农民朋友带来了最新的技术资讯、国家政策等信息。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新增网民1 894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1]。微信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社交APP软件,已经在占全国人口50.32%的农民中间迅速普及。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微信公众平台是向所有订阅了该服务的用户提供点对点[2]、个性化服务的自媒体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微信公众平台还克服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中普及率低、时效性差等缺点,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与用户交互,真正做到不管是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大事小情都能让农民朋友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农业专业镇经济是广东省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农业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活力。中小微企业的科技进步是专业镇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专业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特别的,针对“三农”问题,广东省政府早在2010 年就提出了“现代服务超市”的概念,并结合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组建了“广东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MSTC)”,使其成为广东省专门面向专业镇服务的现代服务产品“超市”,近年来成绩斐然、影响深远。

针对广东农业专业镇建设过程中对于现代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服务中的种种不足,基于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优势[3],笔者设计并实现了广东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该平台下设微站、商城系统服务;农业资讯、国家政策等信息的推送服务;常用的信息服务如:天气查询,灾害天气预警等。它克服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实时性差、移动性差、目标群体针对性差等问题,同时引入了扫码、语音等新的交互方式,大大提高了应用的易用性,使之能够在广大农村迅速普及。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和运营将会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及时的资讯信息、更全面的政策解读、更便捷的交易服务。

2 系统设计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于传统媒体,它在信息传播、推广中的优势使之能够在短时间、低成本条件下获得更多的用户。特别的,微信公众平台精准的点对点产品营销和信息推送所产生的购买率转化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4]。本文基于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借助微信的高普及率和移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5],针对农业从业者流动性强的特点,开发了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该公众平台致力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最便捷的政策资讯和技术服务。公众平台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商城模块、微站模块、信息推送和附加服务模块。图1是公众平台的总体设计框架示意图。

2.1 商城模块的设计

商城模块是该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内容,通过将各种农业服务进行“商品化”,让农民朋友能够像买普通商品一样挑选适合自己的服务,同时满足广大用户移动下单的需求[6]。针对广东省政府提出的“服务超市”的概念,参照经典的电商后台管理模块,本文设计的商城后台主要分为:门店管理、支付设置、商品分类、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几个子模块,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协同管理商城的运作。

2.1.1 门店管理子模块 主要管理该商城平台上的所有店铺,包括前期门店入驻时对申请者的各种资质的认证和材料的核对,待通过各项资质审查后方可分配店铺账号;门店经营过程中根据官方制定的商城管理规定进行统一管理;最后根据规定管理和监督所有门店售后事宜。门店管理模块由官方派出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运营、监督和维护,盖子模块是整个商城健康发展的保障。

2.1.2 支付设置子模块 主要是解决商店交易过程中交易资金的支付问题,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由于该公众平台依托微信建立,因此最佳的线上支付方案自然是微信支付,当然,这需要向腾讯公司提供相应的文件材料通过腾讯官方的资质审核后方可使用微信的相关支付功能;线下是选择货到付款,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微信沟通,自行达成付款协议,更加灵活。

2.1.3 商品分类子模块 该模块由官方预设,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商品的类别,便于用户查找相关商品,同时便于后台对商品的管理。商城参照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结合广东省提出的“服务超市”将农业服务进行商品化,把农民需要的服务迁移到公众平台上进行交易,让农民可以像交易农产品一样交易农产品的服务。

2.1.4 产品管理子模块 主要是设置产品的名称、种类、数量等商品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商品的添加、修改或删除等基本操作。通过门店审查的店铺管理员可以获得该权限,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店铺提供的商品进行自由管理。

2.1.5 订单管理子模块 该模块用于店主管理自己店铺中订单的基本信息。该权限赋予通过门店资质审核的店铺管理员,是商城系统必备的模块,店主可以通过该模块提供的相关功能方便地对用户的订单进行管理。

以上几个子模块相互协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微信商城模块,用户可以从推送和微站模块获得需要的信息,确定自己需要的服务类别后到商城挑选适合自己的服务商品。借助微信的即时沟通功能和庞大的用户群,用户可以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通过微信与商品的提供者取得联系,获得全面详细的产品信息以及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2.2 微站模块的设计

微站模块是对广东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浓缩和改进,主要是满足广大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最新资讯的实际需求。在保留原有特色服务的基础上,将系统中冗余陈旧的信息进行过滤,再对经过筛选的信息针对微站迁移的要求进行性能和布局上的优化,使之适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将传统互联网网站迁移到微信平台,借助微信的高普及率和移动特性,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将信息对用户进行最大限度的交付,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

该模块中的每一个子模块都对应微信商城中商品的一个分类,用户通过该模块的信息浏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浏览,之后可以在微信商城中的对应商品分类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通过打通微站和商城,形成完整的闭环,提供给用户一站式的服务。

2.3 信息推送和附加服务模块的设计

信息推送模块是将最新的咨询和国家政策等实时消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功能定点推送到用户手中,使那些没有时间浏览新闻的用户得到最新最重要的消息。

附加服务模块中提供了天气查询,灾害天气预警等等功能,并且不断针对用户的反馈对功能进行完善,旨在能够让用户方便地得到最全面的信息。

关于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客服服务,本模块中将提供机器人客服和人工客服两种形式,对于用户反馈较为集中的问题,管理员会定期进行处理,并制作成常见问题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反馈。借助微信语音的功能,人工客服可以提供语音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3 系统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本质上是把PHP搭建的网站迁移到微信中来。首先订阅了公众号的用户发送请求到微信服务器,微信服务器将信息转发给开发者搭建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微信服务器,再通过微信作为载体返回给用户。本文中设计并建立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是由WEIPHP+新浪SAE+微信公众号三部分组成,后台服务器采用新浪SAE,使用的数据库为MYSQL,开发语言为PHP+CSS。

3.1 商城模块实现

商城模块的后台按照前期设计实现,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在第二部分已经阐述,而实现细节不做过多描述。公众平台的后台提供给各店铺的店主和管理员登陆使用,两种角色按照设计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限,同时后台还提供了店铺流量和订单数量的实时分析图表作为分析决策使用。其中,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获得完整的后台管理权限,店铺店主相比管理员少了门店管理和商品分类这两个子模块的权限。管理员登陆公众平台后台的所看到的管理界面如图2所示。

商城模块的前台部分按照经典的商城风格建设,首页包括几种服务类别的幻灯片,往下分为:全部商品、商品分类、店铺简介、联系卖家4个子项目,还设有首页推荐等等子项目,首页如图3-a所示。当用户点击某个商品链接后进入该商品的详细介绍页面,该页面包括商品的图片、名称、价格、商品介绍等,如图3-b所示。

在商品介绍页面下方点击购买后即跳转到提交订单页面,如图3-c,在该页面用户可以设置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图3-d)、查看将要购买产品的概览、给卖家留言、提交订单,也可以选择加入购物车,多个商品一次下单。提交订单后跳转到支付页面如图3-e,该商城设置了微信支付和货到付款两种方式,付款结束后可以到订单管理页面查看订单处理情况如图3-f。

3.2 微站模块实现

微站模块参照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的主体内容,根据微信商城的风格将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的内容进行了迁移,保留其中最新最有效的信息以及服务不变。主要是借助微信的普及率,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把用户感兴趣的信息高效地推送给用户。微站的首页如图4所示。

用户点击首页服务的图标即进入对应服务的子页面,子页面分别展示每个服务中包含的详细信息,该微站提供和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相同的信息服务。当用户结合自身需求浏览完某个服务模块后,可以点击页面底部的商城即可进入广东农业服务平台的官方微信商城,并方便地找到对应服务商品的分类,挑选自己需要的服务商品。整个过程中,如果用户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联系我们,即可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客服取得联系。

3.3 信息推送和服务模块实现

信息推送模块主要是对最新资讯和国家政策解读向用户做推送服务,使用户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最新的咨询信息。附加服务模块目前包含了天气查询、灾害预警、语音客服等几个子服务模块。该模块是在用户的反馈过程中不断扩展的,通过不断调整附加服务,真正做到能够满足农民朋友真实的需求。

3个模块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广东农业服务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构成了从前期信息、中期购买、后续服务的完整结构。用户关注该公众平台后将会定期获得资讯和政策的推送服务,可以访问微站获取全面的农业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刻意到商城中采购自己需要的服务。通过该平台,不仅解决了信息和知识的普及工作,还可以足不出户购买到最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

4 总 结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的快速、高效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这一背景设计并实现的广东省农业服务平台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弥补了传统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不足。充分考虑到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移动网络的需求远远大于传统网络,微信公众平台在农民中间的普及传播将会比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顺利,能够给农民带来的实际影响也会远大于传统媒体的效果。关注该公众平台可以获得最新的资讯、最权威的政策解读,微站解决了各种服务的详细信息的普及,微商城彻底解决了农民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服务的尴尬。

参考文献:

[1] 作者不详.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7-22)[2016-02-01].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

[2] 陈果.农产品微信营销的途径分析与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4(10):86-89.

[3] 陈文静.微信服务在福建省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探索[J].台湾农业探索,2014(2):65-68.

[4] 罗煦钦,张科良,童小虎.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4(7):1115-1118.

[5] 林明和.手机4G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推广中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33-135.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7

根据腾讯对2015年时的微信用户量的调查显示,每月在微信上活跃登录的用户人数已经达到五亿多,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与朋友和家人进行聊天的软件。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首次出现在用户面前,将聊天软件扩展为一个包括订阅号等账号类型[1]。个人或者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发布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信息,方便微信用户的获取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利用相关的搜集信息的技术来根据不同的用户发送信息编程,这个信息将会通过微信服务器作为中转站来回复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接口为起点,第二步走入服务器当中,将收到时的格式转变为自己的格式,再将转变后的格式文件传递到的信息服务平台上,该平台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读取,将信息打包后传递到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器中,最后再传递到用户的移动客户端,这个过程就完成了在微信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数据信息的一个循环过程。

二、相关技术分析

1、公众平台开发者模式的数据交互方式。微信信息服务平台的消息传送的过程对于开发者而言很重要,它提供了公众平台与粉丝进行互动的基础,双方可以互相发送和回复消息。在公众帐号顺利地与消息接收点衔接的基础上,当公众号的粉丝对其发送消息时,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器会通过HTTP向对应的网址发送请求,然后再对其推送相应的消息,那么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自动地回复这些消息了[2]。2、Smarty模板引擎技术。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采用Smarty模版引擎技术,可以将界面和业务完成逻辑分离,从而实现了PHP的MVC框架。该技术通过分离显示层与逻辑层,提供了一种方便管理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和操作简单方便的方法,将原本嵌入到HTML代码中PH逻辑语言分离出来[3]。3、响应式网页设计。该思想是设计与开发一个页面应当根据用户表现出的行为及对相关设备环境进行相应的回应与适当的调整。这一技术是让页面能够有能力去自动响应用户的终端设备,让同一个网站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兼容不同的设备终端。运用响应式网页设计,开发者就可以避免重复为新设备进行专门的版本设计与开发了。

三、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

在设计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时,可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数据通信子系统、微站可视化编辑子系统、消息处理模块库、以及粉丝行为数据分析子系统。主要采用了MVC思想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架构。消息处理模块库方面是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的关键,主要负责在处理逻辑上封装微信后台发送过来的消息;微站可视化编辑子系统,其中主题风格库是设备模拟器和微站属性管理工具的基础模块,先让用户选择其喜欢或是需要的主题风格,在其进行选择后微站数据会自动传至设备模拟器,然后对用户所选择的对象进行可视化地处理;数据通信子系统主要利用微信后台提供的API进行微信后台与本文所设计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通信,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和微信的后台进行Token验证、第二部分是对数据的解析和再封装[4]。

四、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首先,通过上文对微信平台的具体设计的内容中可以得出,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密切联系。并且如上文所提,良好的架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其次,为添加消息回复规则用例的时序图,这一方面主要是由规则管理模块、规则属性编辑器、关键词管理模块和消息回复处理模块四部分一起完成。最后,微站可视化编辑子系统用于提供用户进行选择微站风格,添加导航菜单,对风格属性和菜单属性进行编辑,另外还可以实时在设备模拟器上预览效果[5]。

总结: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是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服务领域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微信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等多种客户端设备对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发送消息,并得到相应的回复,操作方式简单易懂,也拓宽了用户接受实时消息的渠道。

参考文献

[1]谢远超.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4.

[2]兰欣.微信公众平台CMS的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5.

[3]杨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服务公众号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白京.基于微信与Moodle的移动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云南大学,2015.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8

一研究背景

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 在学生勤工俭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 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校学生人数剧增, 传统的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新型的事物来辅助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即时通信作为第一大上网应用, 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继续上升, 达到90.6%。2014年, 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12月, 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1.2%, 较2013年底提升了5.1个百分点。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增长率和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手机的即时通信特点为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带来了新的契机。移动信息服务就是今后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开展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形式的信息传递。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服务正在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即时通信产品, 从开始就备受各界关注,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通过移动通信的形式以短信群发或是点对点传递的一种方式。只要用户订阅了某个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更新信息就会马上发到用户的手机上。微信公众平台契合了当前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信息资源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等需求。笔者相信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管理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会极大地方便学生获取勤工助学信息。

二勤工助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意义

1. 勤工助学微信公众平台研究价值

第一, 理论价值。本课题通过借鉴微信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成功经验, 构建云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探究如何利用这种移动化手段, 提高勤工助学服务信息的有效性, 并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微信技术与勤工助学服务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完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勤工助学移动信息服务, 以期为兄弟院校勤工助学服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第二, 实践价值。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无障碍信息传递, 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经济开销, 还可以提高勤工助学服务的服务水平, 加强对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宣传, 真正做到信息对称, 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 微信公共平台构建的优势

微信以双向性和互动性的显著特点倍受用户的青睐, 并成为微媒体中最热门的社交工具之一, 同时也成为各个部门拓展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重要手段, 构建勤工助学微信公共平台既是学校服务部门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 也是满足广大学生信息需求的产物。

第一, 服务高效。勤工助学微信公共平台的建立, 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原来传统的通过展板等形式展现勤工俭学的信息, 不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去更新更改信息, 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微信公众号信息可采取及时的信息推送方法, 只要关注了勤工俭学微信号, 就能自动地为学生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勤工俭学信息, 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拓展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及时性强、更新性好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满足微媒体环境下学生用户的新需求, 用户可借助微信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特点, 主动地同勤工助学部门咨询自己所需的信息, 节约了时间, 大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第二, 互动密切。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借助微信公众平台, 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宣传渠道。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服务性机构, 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平台, 可以申请成为经过认证的微信账户。用户通过加账号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关注。微信推送模式允许公众平台向订阅用户推送信息,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 服务中心可以把任意形式的讯息, 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 直接实时地推送到用户手机中, 用户也可以用手机回复信息进行反馈、查询、检索等操作。微信让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第三, 满足用户需求。首先, 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界面友好简单, 操作方便, 信息多种多样并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其次, 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就是一个互动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它的自动回复及一对一的交流功能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最后用户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 及时获取勤工助学的有效信息, 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勤工助学岗位。

三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

本研究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 从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在服务高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出发, 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 并且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建云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推进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从而解决我校学生在勤工助学中存在的问题, 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和宣传, 减轻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行政负担, 为其他兄弟院校勤工助学服务的发展提供实战经验。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在校内设置了勤工助学服务中心, 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 解决他们在经济上的困难, 拓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 岗位设置有的出现了“供不应求”, 有的却出现了“无人问津”,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设岗单位与有勤工助学需求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解决设岗单位与有勤工助学需求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在今后的服务过程中, 将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 使用移动服务形式发布岗前培训、家教人才储备会、安全教育讲座、校内外岗位供需等信息, 加大宣传力度, 创建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品牌优势, 增强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将更多的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引进到校内, 得到社会的支持, 让企业主动找我们, 增加校内外勤工助学的岗位。

四微信公众平台功能的完善

基于用户需求, 并结合业务设置微信服务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功能分为三大模块:一是自动应答模块;二是信息推送模块;三是互动交流模块。在这三个功能模块中, 勤工助学中心可以依据实际情况,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网页版, 自主开发并细分不同的服务栏目, 编辑并提供各类服务内容。

1. 自动应答模块

本模块内容涵盖用户关心的勤工助学的常规咨询内容, 比如回复查看详情, 系统自动推送详细的勤工俭学的工作的时间、地点、所需人数等基本信息。

2. 信息推送模块

本模块各栏目内容是勤工助学部门为微信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和对这些服务进行宣传推广的最主要部分。借助图片、文字信息、视频、语音等多种形式来推送勤工助学的相关信息。

3. 互动交流模块

在传统的咨询工作中, 用户要得到一对一的互动交流, 需要学生用户亲临勤工俭学部门与工作人员现场交流。由于云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点设在西区, 校区其他地方的同学需找好时间来到相应的地点来咨询, 费力费时。而在微媒体中, 微信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 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勤工助学的详细信息。

五结束语

目前还没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在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管理的成功经验, 只能借鉴微信公众平台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成功经验, 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改进, 从而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岗前培训、家教人才储备会、安全教育讲座、校内外岗位供需等信息,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我校大学生的到岗前岗位须知、交通常识、法律意识、安全知识等相关知识点, 从而提升我校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推荐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造其在校内外的品牌优势, 增强它在学校各部门和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将更多的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引入到中心, 最终得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认可及社会企业的支持,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让更多的企业主动联系我们, 增加校内外勤工助学的岗位, 为全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摘要:本研究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 从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在服务高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出发, 通过相关理论分析, 并且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构建云南师范大学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推进师大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的信息化管理, 为其他兄弟院校勤工助学服务的发展提供实战经验。

关键词:勤工助学,微信公共平台,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正.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 (2)

[2]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5)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9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 通过这一平台,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2]。微信公众平台升级为5.0版本后, 将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2两种类型, 其中服务号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 1个月 (30天) 内仅可发送4条群发消息;订阅号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 每天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3]。微信公众平台为图书馆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渠道, 自微信推出以来, 图书馆界积极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图书馆消息推送模式和移动服务模式。

笔者于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 以手机微信Android6.3.13版为研究平台, 输入“高校名称 (全称/简称) +图书馆”检索词, 在“添加朋友”中依次搜索39所“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关注已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的31所“985”高校图书馆, 调研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现状, 包括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时间、账户类型、宣传推广情况以及基于微信的服务模式。

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现状分析

1.1 微信开通时间

本文默认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时间为发布首条信息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 在微信公众平台刚刚推出3个月,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11月6日最早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之后, 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期间, 这一时期也是微信用户量迅速增长的时期, 更多的“985”高校图书馆开始意识到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到2014年底, 微信账户数增长到22个。目前, 应用微信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985”高校图书馆已达到31个。虽然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开通了微信平台, 仍有8个图书馆至今没有开通微信账户, 且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 图书馆界的反应还是相对滞后。

1.2 微信账户类型

根据调查, 截至2016年3月30日, 39所“985”高校中已有31所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 占所有“985”高校总数的79.5%。其中, 订阅号有18个, 占58%;服务号仅有8个, 占26%;另外还有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5个图书馆同时开通了订阅号和服务号2种账号, 订阅号用来推送消息, 服务号为用户提供自助服务。至今, 仍有8个“985”高校图书馆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占20.5%。可见, 订阅号在图书馆微信的应用中要比服务号更广泛, 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 合理选择微信账号的类型。

1.3 微信宣传推广情况

笔者对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31个“985”高校图书馆网站分别进行访问, 结果发现, 仅有24个图书馆在网站主页宣传推广了微信平台。目前图书馆网站上微信的推广方式主要有3种:1) 在网站首页宣传微信平台。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湖南大学图书馆都在网站首页的“图片新闻”栏目中宣传微信平台, 尤其湖南大学图书馆在图片中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微信平台的功能;2) 在首页设置微信二维码, 这种方式便于读者发现和扫描。如北京大学等16家在网站首页设置了微信二维码。其中兰州大学等10家在首页直接放置了二维码图片, 另外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6家在首页设置了弹窗式二维码;3) 在首页设置微信图标, 通过链接页面公布微信二维码。如吉林大学等5家采用了这种方式;4) 在网站的新闻公告里进行宣传, 这种方式容易被覆盖, 关注度更不高, 如东南大学图书馆。另外, 还有7家图书馆在网站上没有查找到任何宣传方式。

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分析

微信的特点及优势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985”高校图书馆, 常见的服务形式是信息速递、阅读推广、“我的图书馆”功能、资源检索、自助咨询。

2.1 信息速递

信息速递是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最基本的功能。图书馆将要举办的各类活动以及最新资讯, 如新闻公告、活动通知、讲座培训、资源动态以及温馨提示等,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群发给用户, 由于微信信息传播的高可达性, 可以保证推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关注图书馆微信平台的用户手机上。从信息呈现的形式来看, 多采用文字、图片或图文并茂的形式, 如北京大学等。部分图书馆的信息速递还形成了个性化的固定推送栏目, 如清华大学的“清图快讯”“水木华章”等栏目。

2.2 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最常见的服务方式。阅读推广的内容包括到馆新书、经典藏书、数据库推介等, 部分图书馆还会将一些精选美文推荐给读者阅读[4]。这种移动推广方式不仅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生活下的阅读需求, 还可以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水平。如清华大学的“新书放送”“图影书声”栏目;武汉大学的“热门图书”栏目采用多本书列表的方式进行推广, 其在线阅读功能给读者提供了便捷、快速的移动阅读体验。

2.3“我的图书馆”功能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自定义菜单功能, 高校图书馆将微信平台与自身的业务系统相连接, 方便地实现“我的图书馆”功能。这一应用使传统的借阅服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读者在手机、电脑上就可以进行业务处理, 同时获得图书到期提醒, 极大方便了读者[5]。读者只需要绑定借阅证, 就可以进行借阅记录查询、续借与预约、挂失、超期和欠款以及图书荐购等操作。部分图书馆的微信平台还利用个人信息, 扩展了个性化服务, 如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座位预约”、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存包柜记录”等。

2.4 资源检索

资源检索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特色功能。基于微信的资源检索主要有2种实现方式:1) 微信与OPAC系统接口对接, 读者可直接输入题名、作者、主题词等关键词实现书目查询, 如湖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2) 通过微信自定义菜单设置转入移动图书馆[6]。这种方式可方便地查询馆藏资源和各类电子资源, 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好的用户检索体验。如上海交大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

2.5 自助咨询

自助咨询是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功能扩展。图书馆将本馆开放时间、馆藏布局、借阅规则、指令操作帮助等读者常见问题, 通过微信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提供实时应答服务。如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小微帮帮”栏目, 回复序号可查看关于微信平台的相关帮助;上海交大图书馆的“百科问答”栏目也颇受用户欢迎, 用户发送词语即可收到相关的解释。

3 利用微信平台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3.1 注重微信宣传与推广, 提高关注度

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后, 还需要注重微信账号的宣传推广工作, 让更多的读者知晓并关注图书馆微信平台。调查发现, 大部分图书馆开通微信后仅在图书馆网站上发布公告或设置微信图标, 微信的关注度并不高。因此, 图书馆应该增加微信的宣传渠道, 让更多的读者知道图书馆微信平台及其提供的服务。除了通过网络、纸质媒介宣传图书馆微信, 如在图书馆网站、微博等发布公告, 或者在活动或宣传海报中设置微信公众号或二维码;还可以利用微信的LBS定位技术, 通过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 查找在图书馆附近正在使用微信的用户, 向其主动推送问候语或图书馆的最新资讯, 从而激发用户的兴趣, 进而关注图书馆微信平台。

3.2 丰富内容形式, 主动推送信息

大部分图书馆微信在进行信息推送时, 多采用文字的形式, 这样比较单一。微信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因此, 图书馆应该丰富推送内容的形式, 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富媒体形式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也更容易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图书馆微信在丰富推送内容形式的同时, 还应该主动推送信息来增强与读者的联系。在快节奏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中, 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与获取知识, 是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 即时、准确的主动信息推送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打造读者“身边的图书馆”, 让阅读无处不在。

3.3 基于用户需求, 提供精准服务

高校图书馆微信在推送消息时, 除了内容形式丰富多彩, 还要分析用户需求, 迎合读者的兴趣与爱好, 发送用户喜爱的信息。微信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 增加了用户管理模块, 当用户绑定身份信息后, 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 基于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 提供精准服务。例如, 可根据用户的性别、专业、用户行为等分组, 把活动通知、讲座培训等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不同的读者群。

3.4 注重微信平台二次开发, 扩展服务范围

目前, 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将微信与OPAC系统对接, 开发了基于微信的移动服务功能, 但是在微信平台上完成移动图书馆的功能还不成熟, 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高级接口功能, 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微信平台和自己的业务系统相对接, 切实绑定读者需求, 提供更便捷、全面的服务, 实现“移动图书馆”的功能。如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平台, 与OPAC系统相接, 进行馆藏书目查询、查询借阅记录、预约和续借等;还接入Summon系统进行学术搜索, 接入阅览室座位管理系统进行查询预约座位和查询座位信息。其他图书馆在建设图书馆微信平台时可以此为借鉴, 将读者的需求与平台服务紧密联系, 构筑图书馆微信平台品牌影响力。

4 结论

微信是近年来推出的一款新兴移动社交通讯工具。国内图书馆界在基于微信的信息服务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 但还处于摸索阶段。笔者希望, 通过图书馆界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与研究的不断增加, 来拓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 加快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推广与普及。

摘要:微信是近年来推出的一款新兴的即时通讯工具, 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介绍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 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以及基于微信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提出优化图书馆微信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微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腾讯公布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EB/OL].[2016-03-17].http://www.tencent.com/zh-cn/content/ir/rp/2015/attachments/201502.pdf.

[2]360百科-微信公众平台[EB/OL].[2014-04-18].http://baike.so.com/doc/5335445.html.

[4]王保成, 邓玉.微信公众平台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20) :82-85, 91.

[5]夏波.高职院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刊, 2015 (2) :81-84.

公众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篇10

近年来, 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 移动网络也逐步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便捷和最主要的途径。针对大学生喜欢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微信软件的特点, 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和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 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 我们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了一个高校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

利用腾讯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 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进行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通过申请一个公众号, 我们就可以让关注我们公众号的师生这一特定群体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互动。基于微信公众号开发移动信息管理系统的好处至少有三个:一是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关注, 无需安装额外的App;二是它的后台实际上是一个Web的服务器, 它具有B/S架构系统的更新容易和维护方便的优势;三是它突破了传统的有线网络的资源限制, 让师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登陆微信并进入系统来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交流。

2 系统用例分析

图1的用例分析图是本系统设计的基础, 我们根据管理的需要, 把教师群体划分为管理员、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三类用户, 他们主要完成系统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发布与管理, 阳光计划中的积分登记与积分统计、实习管理模块中的签到统计与交流互动等操作。学生群体中的未报到新生可以浏览学院简介、新生入学指南等模块;在校学生则主要进行阳光计划中的商城浏览、现金与积分消费等操作;大三的实习生则可以利用系统的平台进行位置签到与交流互动等操作。

3 系统功能架构

基于上述的系统用例分析, 我们设计了图2的系统的功能架构图, 并把系统的整体功能划分为通知公告、交流互动、实习管理与阳光计划管理等4大功能模块。学院介绍、党团活动、入学指南等静态网页属于通知公告模块;动态网页部分则根据管理的不同内容, 把它们划分到实习管理、阳光计划以及交流互动等三个模块, 下面将重点介绍系统的框架和主要实现技术。

4 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的总体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系统可以分为用户层, 微信服务器层、系统后台服务器层。用户层的PC端后台管理用户主要进行数据的导出导入、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信息发布等操作;移动端用户主要是使用微信登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各类师生用户。根据微信的信息流转特点, 我们把系统服务器层分为微信服务器和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层。其中, 微信公众号服务器主要完成公众号的关注与用户管理、图文信息的管理与统计功能, 微信第三方管理平台是微信公众号服务器之外的可选配置, 在我们的系统主要用来辅助开发者进行菜单管理、自动回复内容管理以及微信的活动管理等。最后, 信息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层则主要包括部署在阿里云ECS云服务器上的系统后台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5 系统主要开发和实现技术

5.1 系统的权限管理简介

由图1的用例图可以看出, 系统的用户类型较多, 需要对用户的权限作出比较严格的控制。我们的做法是在一个Base Controller的基类中添加权限控制的方法, 如图4所示, 其他所有的业务处理页面控制器类都继承于这个基类, 从而实现对所有页面的权限控制。

基类和页面控制器类的权限控制过程可以描述为第一步是调用基类的_initialize () 方法, 通过OAuth2.0认证获取微信用户的openid, 防止非微信用户通过url直接访问web页面;第二步是调用基类的init () 方法, 从用户表中查看是否该openid已经绑定了本校的学号或教工号, 如果没有绑定则限制该用户的访问页面范围;第三步是在各个页面控制器中调用基类的check Permission函数, 来指定在校生、实习学生、教职工中哪一类或哪些类型的用户可以访问此页面;通过对基类的继承和方法的重载, 我们较好地实现了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

5.2 基于JS-SDK的实习学生位置签到功能实现

为了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 顶岗实习模块实现了基于微信JS-SDK的位置签到功能。微信JS-SDK是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网页开发者提供的基于微信内的网页开发工具包。通过使用微信JS-SDK, 它可以让我们在网页上就可以实现以前要用App才能实现的许多功能, 包括获取手机用户的实时位置。JS-SDK使用前要先登录微信公众平台进入“公众号设置”的“功能设置”里填写“JS接口安全域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域名应该是公众号后台对应网站的一级域名, 然后才能根据需要调用它的JS接口函数;在调用位置接口函数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获取位置的接口wx.get Location () 函数返回的是用户的经纬度信息, 这个信息要利用一些地址逆解释的JS库函数来转化为相应的地址;第二个是要注意JS-SDK的位置接口获取的是GPS坐标系下的经纬度, 而一般地址逆解释用得比较多都是采用火星坐标, 如果不经过坐标变换后直接进行地址逆结解释, 地址的偏差大概在500-1000米左右, 而经过GPS坐标系到火星坐标系的坐标变换后的实测地址逆解释误差仅为10-30米, 完全能够满足系统的学生位置签到功能需求。

5.3 阳光计划的主要实现技术

“阳光计划”是本校信息学院推行的一个鼓励阳光运动、创新创业、争先创优的活动。其中, 清晨跑步和获得文明称号的班级、宿舍的同学都可以获得阳光积分, 而积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抵扣现金进行商城消费。该模块的主要实现技术包括:

5.3.1 跑步考勤的实现

在没有采用本系统前, 跑步考勤需要晨运的学生带着一个签到的记录本, 学生经过考勤点的时候由管理的老师同时在学生记录本和管理记录本上盖章。但是, 这样做的缺点是学生和教师都要携带记录本, 而且人工查找姓名效率低下。能够实现电子化跑步考勤的备选方案比较多, 例如指纹打卡、无线射频识别等, 但是, 为了更好地解决考勤人数众多、需严格控制硬件设施成本和避免出现冒名顶替考勤等情况的问题, 我们专门开发了一个考勤的App, 跑步学生只要报出自己的学号, App就能马上调出该学号学生的照片, 考勤教师只要经过比对后点击“确认”或“拒绝”就可以完成一个人次的考勤。考勤数据直接连接到微信网站后台的数据库, 每位学生的考勤时间由原来的30秒缩短至5秒以下, 在不增加硬件支出的前提下, 还为后续的积分统计模块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5.3.2 积分商城的实现

学生在跑步考勤和获得文明称号可以获得阳光积分, 而积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抵扣现金进行商城消费。这样, 商城里面的商品具有现金价格和积分抵扣上限双重属性。学生在进行消费的时候采用先支付后提 (送) 货的方式, 这样就需涉及到下订单和取消订单的问题。本系统的处理方式是学生根据商品的积分抵扣上限输入要抵扣的积分, 系统自动计算还需支付的现金, 然后判断学生的现金余额和积分余额是否足够, 如果足够的话就进行扣减并提示支付成功。这时会生成一个“已支付未提货状态”的订单。学生提货后会修改这个订单的状态为“已支付已提货”。如果学生支付后未提货前要取消订单, 则可以通过输入订单号后取消订单, 这样, 订单的现金金额和积分数额都会重新退回到学生的账号之中。这样做既可以支持积分和现金的双支付方式, 也可以保证学生下订单所输入的积分是未被消费的有效积分。

5.4 项目开发和运维中的几个工具简介

如图5所示。

5.4.1 页面UI工具

系统的用户页面分为PC端的后台管理页面和移动端的师生微信跳转页面。经过对多款基于Bootstrap、HTML5的前端UI框架作细节对比, 最终选用ACEAdmin作为系统后台的UI框架、Amaze UI作为系统Mobile端的UI框架。有了这些UI框架, 开发人员就可以大大减少页面设计的工作量, 而把主要精力用在数据的封装上。

5.4.2 基于Think PHP3.2的项目代码

Think PHP是一个免费、开源、快速、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轻量级PHP开发框架。使用Think PHP可以更方便和快捷地开发和部署应用。它内建丰富的查询机制, 让我们在编写签到统计、积分商城统计时的查询变得简洁高效。它的动态模型可以在无需创建任何对应的模型类的前提下, 轻松完成积分商城里各种商品的CURD等操作。

5.4.3 项目管理

为了更好地进行团队开发, 我们使用开源中国的Git@OSC代码托管平台进行如图6所示的代码托管和版本控制:通过创建项目分支, 对整个项目功能进行分割, 如分割成新生导航、阳光计划、实习管理以及总项目, 实现各功能同步分离开发;同时, 我们还使用开源中国的Team@OSC进行团队协作, 通过Team@OSC可以定期开会讨论、发布公告、任务, 定期提交周报、落实每个人的任务和分工, 实现团队的代码管理和权限分配, 达到团队协同开发的目的。

5.4.4 项目代码在线编辑

为了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我们在阿里云ECS上安装的是服务器版的ubuntu操作系统。为了解决没有UI界面情况下系统维护困难的问题, 我们使用了Kod Explorer工具, 它是集ftp、文件操作、文件浏览、代码编辑于一身的集成化工具, 被称为Linux平台下可替代FTP工具的超强PHP在线资源管理器。从图7可以看出, 它能高亮显示php代码中的关键字, 为代码开发和维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6 系统的应用

我们把系统的后台部署到阿里云ECS服务器后, 系统于今年6月份开始正式运行, 至今关注的用户已经超过3000多人。系统方便了师生及时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了阳光计划的移动管理, 提高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师生们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文档[EB/OL].http://mp.weixin.qq.com/wiki/home/index.html

[2]易伟.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与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2-3

上一篇:电压稳定度下一篇:小学古诗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