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2024-05-05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精选十篇)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以岳阳市市区和岳阳市所管辖的县(市)级的中学为研究对象,先成岳阳市4个市区中随机抽取1个市区,6个县市级中随机抽取1个县级市。再分别从市区内随机抽取2所学校,1个县级市随机抽取3所学校。在上述随机抽取中的5所学校中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抽取5所学校的31个班级,将每个班的全体同学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1860份,有效问卷1823份。回收率为98.01%。调查对象年龄12~18岁,平均(14.63±2.35)。城市中学为900(48.39%)人,农村中学为960(51.61%)人。城市男生为567(30.49%)人,城市女生为333(17.90%)人,农村男生为635(34.14%)人,农村女生为325(17.47%)人。

1.2 研究方法

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分中心提供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等危害青少年健康行为的相关问题。调查时先由研究者向全班讲明填写调查表的要求。要求每个调查对象独立完成,统一回收。采取匿名方式,所填项目均为自愿。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并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地区、年级、性别、学习阶段、城乡、父母学历、是否住校、不同学校类型的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吸烟(见表1)

2.1.1 曾尝试吸烟情况

662名学生曾尝试吸烟,曾尝试吸烟率为36.31%。男生曾尝试吸烟率45.09%女生曾尝试吸烟率为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30.44%,农村学生为4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父母学历不同学习阶段曾尝试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学习成绩优秀的曾尝试吸烟率为13.53%,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3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父母亲学历越高,曾尝试吸烟率越低。父亲小学以下学历为52.06%;大学以上学历为22.72%;母亲小学以上的为69.42%;大学以上学历为20.21%。初中生曾尝试吸烟率为23.62%;高中生为34.14%。

2.1.2 吸烟年龄

曾尝试吸烟学生中,有189名吸烟的年龄≤13岁,报告率为28.54%。其中男生为15.24%女生为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8.00%,农村学生为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16.76%,优秀学生为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校生为30.55%,走读生为4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父母学历升高,学生在13岁尝试吸烟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其中父亲小学以下学历为17.89%;大学以上学历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3 目前吸烟情况

在调查中,近30d内,有1d和1d以上吸烟的在校生为256名,吸烟报告率为13.76%。其中男生为18.47%,女生为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18.78%,农村学生为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15.23%,优秀学生为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校生为15.51%,走读生为11.61%,住校生与走读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尝试吸烟率逐步下降,其中父亲学历小学以下为19.03%,大学以上为7.07%;母亲学历小学以下为26.43%,大学以上为10.61%。在校生近期吸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年级的上升而呈上升的趋势,即不同年级在校生近期吸烟率从从初一年级的5.40%上升到高三年级的24.78%。

注:()内的数字为%

2.2 饮酒(见表2)

2.2.1 曾尝试饮酒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95名学生曾尝试饮酒。曾尝试饮酒率为48.11%。其中男生为52.41%,女生为4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生为64.33%,乡村学生为3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父母学历、不同学习阶段曾尝试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曾尝试饮酒率为54.78%,优秀学生为3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校生为54.62%,走读生为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曾尝试饮酒率逐步下降,其中父亲学历小学以下为41.92%,大学以上为39.25%;母亲学历小学以下的为42.17%,大学以上为37.12%。

2.2.2 饮酒年龄

曾尝试饮酒学生中,有269名学生饮酒的年龄≤13岁,报告率为30.06%。其中男生为35.56%女生为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31.95%,农村学生为2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为30.76%,优秀学生为1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校生为35.55%,走读生为2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父母学历升高,学生在13岁尝试饮酒的发生率逐步下降,其中父亲小学以下学历为20.45%;大学以上学历为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3 近期饮酒情况

在调查的近30d内,有1 d和1 d以上饮酒的在校生有562名,饮酒率为30.21%。其中男生为34.78%,女生为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33.56%,乡村学生为2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成绩、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习成绩越好的学生近期饮酒率越低(P<0.01),其中成绩差的学生近期饮酒率为26.55%,优秀学生为18.14%。住校生为26.14%,走读生为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学历的升高,其子女近期饮酒率逐步上升,其中父亲学历小学以下的为23.27%,大学以上的为26.78%;母亲学历小学以下的为20.85%,大学以上为25.76%。在校生近期饮酒率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即不同学段在校生近期饮酒率从从初一年级的16.18%上升到高三年级的38.90%。

注:()内的数字为%

2.3 网络成瘾

调查的学生近30d内有1d和1d以上上网的在校生755名,上网率为40.59%。在近一周内有1d通宵上网玩游戏的在校生178名,报告率为23.58%。其中男生为其中男生为11.23%,女生为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学生为15.00%,乡村学生为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父母学历、不同学习阶段网络成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曾上通宵网为34.65%,优秀学生为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校生为46.62%,走读生为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校生近期上网率随着年级的增长成上升趋势,由初一年级的2.52%增长到高三年级的18.44%。

注:()内的数字为%

3 讨论

吸烟、饮酒、网络成瘾等危险行为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经过调查。岳阳市中学生吸烟率、饮酒率、网络成瘾率与美国同龄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而与国内报道基本类似。在不同学段,中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中学生吸烟率由初一年级的24.46%上升到高三年级的40.63%,饮酒率由初一年级的43.88%上升到高三年级的74.06%,上网率由初一年级的2.52%上升到高三年级的18.44%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社交活动增多有关。同时说明,中学生的控烟、控酒、杜绝网络教育应该从低年级抓起,越早教育,效果可能越显著。

参考文献

[1]Eaton DK,Kann L,Kinchens,et al.You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2005[R].MMWR Surveill Summ,2006:1-108.

[2]Grunbaun JA,Kann L,Kinchen SA,etal.Yorth risk behaviorsurveil-lance-United Stated,2001[J].JSch Health,2002,72(8):313-318.on

[3]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4]孙江平.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1(4):292-293.

[5]星一,季成叶,白燕,等.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114-115.

小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讲座 篇2

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我祝大家身体健康,茁壮成长,天真活泼,学习进步!

同 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才能担负起将来 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要怎样才能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道,学习和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一、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吃东西以前和大小便后要洗手。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是通过不干净的手、不干净的水、不干净的食品传染的,如甲肝、伤寒、痢疾、蛔虫病、钩虫病等肠道传染 病。存在我们手上、水中、食品中的一些细菌和病毒很小,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要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它们,这类有生命的微生物是一些传 染病的病源菌,大多数可通过口进入人体,给我们带来疾病。

2、不喝生水、不吃不熟食物,不吃过期变质食物,以便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如肝炎、痢疾、伤寒等。

3、不拣别人掉在地上的食物,不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物,以防不洁或有毒。不去采摘、不去挖刨不认识的野果野根来吃,否则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不去买、不去吃不 卫生的的食品,如校门口、路边、街边的麻辣串和没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厂名的小食品,否则,很容易生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4、养成勤剪指甲、勤洗头、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服的良好卫生习惯,要保持个人卫生、整洁,从小塑造良好的形体仪表。

5、不随地吐痰。一口痰中有很多细菌和病毒,会传染很多疾病,如感冒、肺炎、气管炎、肺结核等,这些病主要是因为我们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污染了地面或空气,病菌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灰尘经鼻子吸入我们的身体内,造成这些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6、爱护环境,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共卫生设施。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道德、文明、卫生的习惯,做一个有高尚素质的社会公民。

7、休息好,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每天睡眠以10个小时为好。我们要学会按时做完作业,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要因为贪玩影响了我们的正常休息,这样既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

8、不学吸烟。烟草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 种化学物质,包括几十种致癌物,通常了解的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等多种疾病。吸烟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更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生理系统、器官都还没有生长发育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毒物的抵抗能力比成人 弱,更容易吸收毒物,损害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吸烟开始年龄越早,肺癌发生率与死亡率就越高。所以青少年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我们的健康,不去尝试学习吸 烟。

9、不学喝酒。酒精和烟草一样,能使人成瘾,损害健康。为我们长大成人后埋下病根,它可以损害我们的神经系统,肝脏、消化系统、心脏血管。可以发生癌症,引发意外。酗酒的人平均寿命比一般人要少10-15岁。所以青少年应引起足够重视,不去尝试学习喝酒。

二、及时有计划的接种疫苗(打防疫针):

很 多同学对打防疫针并不陌生,因为每个同学小时候都打过,而且现在还要打一些疫苗。我们国家为了造福后代,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 高,几十年来对各适龄人群开展了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很多传染病已经消灭或基本消灭,有的也得到了控制,发病率大幅下降,如天花、小儿麻 痹症、麻疹、白喉、百日咳、小儿破伤风、流脑、乙型脑炎等。所以,我们要听取学校老师和医院医生的宣传,要服从学校的安排,积极参加打预防针活动,避免患 传染病,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要有健康的心理

1、什么是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健康,不能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快乐的、积极向上的、与同学团结友爱的性格,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如碰到困 难,受到了挫折、要振作精神,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或者是受到了委屈,要及时向老师或要好的同学述说。要经常保持一种乐观愉快的情绪。如平时学习成绩差或一 次考试成绩掉下来了,要正确认识,不要气馁,要克服困难,努力就有收获。

2、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已和正确评价自己,过高的评价自己,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与同学们搞不好团结;过低的认识自己,又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

3、要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不骄傲、不自满、不自卑,做错事后要感到内疚,做坏事时要感到羞耻。要学会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使我们的行为符合学生行为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

4、要有健康的人格:今天我们必须要学会做一个能适应大环境,有竞争力,充满自信,心胸开阔,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遇到挫折能勇敢面对的人。小学阶段是人的性 格形成的重要阶段,成才必先成人。一个人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我要特别提 醒我们的男同学们,要从小培养我们男子汉的气质,不要学女同学的妆扮,不要学女同学的生活动作,不要被同学们称为了“假姑娘”。要做到主动关心帮助女同学 和弱小同学,勇于承担重活、苦活。要学会乐于助人,多做好事更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5、要培养我们自立、自强的能力。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要善始善终,要坚韧,不半途而废,一定要有能吃苦的思想和毅力,要经得起挫折,受得起打击,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成就事业、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面、均衡、合理的营养

丰 富的营养能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为健康身体提供物质基础。所谓全面就是营养的种类要全面(营养的种类有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 和水)。因为我们现在是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的营养相对比成人更多,营养和种类都要更加全面,要求不偏食、不挑食,不能只凭自己想吃什么就 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因为每种食品都有不同的营养成份,偏食和挑食会引起某种营养素的缺乏,造成营养不良,影响我们的生长发育,影响我们的的身体健 康。但我们也不要吃太多的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否则,又会造成肥胖,为我们长大成人后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埋下祸根。但也应注意,我们正处 于生长发育时期,不主张去刻意的减肥(特别是女同学们),否则,将会因营养不良而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学习。

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3

[关键词]高专院校 大学生 健康危险行为

[作者简介]卓杰先(1968- ),女,广西融安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广西 柳州 545004)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84-03

前苏联学者N·布希赫曼于20世纪80年代将介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命名为“第三状态”,这种状态在我国通常被称为“亚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功能虽无明显或明确的疾病表现,但却表现出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生存状态。在“亚健康”的高发人群中,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观念不强,健康行为方式也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危险健康行为是指吸烟、饮酒、过早不安全性行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及各种导致意外伤害等行为,这些行为直接或潜在地威胁着大学生现在及将来的健康 ①。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其生活行为的改变与社会紧密相关。面对高校扩招,学生自主择业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解决办法,降低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维护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以高专院校大学生为研究群体,旨在探讨高专院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500名,其中体育专业男生120人,一至三年级各为40人,女生80人,一至二年级各为30人,三年级为20人(三年级女生只有20人);普通专业男生120人,一至三年级各为40人,女生180人,一至三年级分别为60人,年龄为19~25岁。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近几年各类关于健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健康危险行为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2)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表”,随机抽取各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匿名填写,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2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回收率为88%。(3)访谈法。在调查过程中随机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4)数理统计法。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一)体育专业男女生、普通专业男女生健康危险行为比较(见表1)

表1显示:(1)体育专业男生在不合理饮食、抽烟、喝酒三方面百分率均高于本专业女生,并且差异非常显著(P<0 .01),抽烟的女生则几乎没有,在乱用成瘾性药物和不良性行为方面也高于女生,二者差异显著(P<0 .05);(2)体育专业女生在不正常睡眠、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百分率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3)普通专业男生在不正常睡眠、抽烟、喝酒方面的百分率均高于女生,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 .01),女生几乎无人抽烟;(4)普通专业女生乱用成瘾性药物、较大压力、焦虑、抑郁、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良性行为的百分率高于男生,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 .01);(5)在不合理饮食方面,普通专业男生高于普通专业女生,二者无显著差异(P>0 .05)。由此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男女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都比较严重,并存在性别差异,很多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二)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男、女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比较(见表2)

从表2可知:(1)体育专业男生与普通专业男生健康危险行为都比较严重,普通专业男生在不合理饮食、不正常睡眠、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三方面的百分率均高于体育专业男生,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 .01或P<0 .01);在经常抽烟、乱用成瘾性药物方面也高于体育专业男生,但不存在差异性;体育专业男生在经常喝酒、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不良性行为方面的百分率高于普通专业男生,二者无显著差异(P>0 .05);(2)体育和普通专业女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健康危险行为,普通专业女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比体育专业女生更为严重,除经常喝酒、抽烟外,其余六项均高于体育专业女生,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 .01),体育专业女生的喝酒率高达72.1%,明显高于普通专业女生,差异非常显著(P<0 .01),值得称赞的是,所有女生几乎都不吸烟。

(三)体育和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健康危险行为比较(见表3)

表3显示:体育专业、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健康行为比较严重,但各年级之间只在少数方面有显著差异。(1)体育专业各年级男生在对不良性行为认识不足方面,各年级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降低的趋势,大一54.1%,大二41.7%,大三30.3%,三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5);在不合理饮食方面,二年级最高,占33.3%,其次是大三27.2%,大一24.3%,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正常睡眠、抽烟、喝酒、乱用成瘾性药物、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特别是喝酒现象尤其严重,大一占86%,大二占88.9%,大三高达90%,三者无显著差异(P>0 .05)。(2)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在不合理饮食方面,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大一82.8%,大二61.8%,大三48.5%,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在不正常睡眠方面,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比例均较高,大一62.9%,大二61.7%,大三69.7%,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经常抽烟的比率也较高,并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大一33%,大二42%,大三51%,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的饮酒率也是最高的,与体育专业相似,大一88.6%,大二82.4%,大三84.8%,三者无显著差异;在乱用药物、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对不良性行为认识不足方面,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比率都不低,大一学生乱用药和对不良性行为认识不足方面比较高,分别占65.7%和48.6%;大三男生的压力、焦虑、抑郁率最高,占42.4%,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普通专业各年级男生比例呈波浪式,大一80%,大二35.3%,大三42.4%,三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 .05)。

(四)体育和普通专业各年级女生健康危险行为比较(见表4)

从表4可知:体育、普通专业各年级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在某些方面也较突出,但体育专业各年级女生在这七个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而普通专业各年级女生在少数几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1)体育专业各年级女生在不合理饮食方面的比例,大一最高,为19.2%、大三17.6%、大二16%,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不正常睡眠、经常喝酒、乱用成瘾性药物、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现象越来越严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在对不良性行为认识不足方面,各年级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2)普通专业各年级女生在经常喝酒、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P<0 .05),大三女生经常喝酒的人数最多,占37.3%,大一女生有较大压力、焦虑、抑郁的比率最高,占78.9%,大三64.7%、大二58.2%,也是所有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项目中最严重的一项;在不合理饮食方面,分别为大二52.8%、大三51%、大一36.8%,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大二女生不正常睡眠比率最高,占76.3%,其次是大三62.7%、大一43.9%,三者差异不显著;在乱用药物方面,各年级女生比例均较高,大二75%、大三53%、大一49.1%,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在对不良性行为认识不足方面,大一49.1%,大二41.8%,大三31.4%,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三者差异无显著意义。

三、讨论

1.高专院校男生吸烟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的440名高专院校大学生中,体育专业男生吸烟率为62.2%,低于曾琳娜 ② 2005年广州体院427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63.1%,高于董玉福 ③ 等2006年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59.47%和胡伯林④ 2003年广西师大37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结果54.85%;普通专业男生的吸烟率为66.7%,高于本校体育专业的调查结果62.2%,明显高于涂星光等 ⑤ 昆明4所高校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调查报道的结果41.6%、陈振业 ⑥ 2006年广东工业大学814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47.2%,并高于翟蕾 ⑦ 等2007年北京市1138名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调查结果16.7%的四倍多。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男生的吸烟率随年级升高而逐渐上升,大三的吸烟率最高,分别为75.8%和51%,这与大三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有密切关系,而女生几乎不存在吸烟现象,男女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

2.高专院校男女生的饮酒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此次调查显示,体育专业男、女生的饮酒率分别为87.7%、72.1%,高于董玉福 ⑧ 等2006年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85.46%、53.45%,低于曾琳娜 ⑨ 2005年广州体院427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的调查结果98.2%、86.1%。普通专业男生的饮酒率为85.3%,低于陈振业⑩2006年广东工业大学814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92.9%,明显高于涂星光等 昆明4所高校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调查结果33.03%,普通专业女生饮酒率相对较低,为19.6%,并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3.高专院校大学生不合理饮食、不正常睡眠、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滥用药物的现象也相当严重,同时具有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对不良性行为的认识也不足。研究表明,普通专业的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更为严重,尤其在不合理饮食、不正常睡眠、较大压力、焦虑、抑郁和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等方面比较突出,并远远高于体育专业,还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这与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从事体育运动,体质健康状况相对较好有关。由此可见,学校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4.学校健康教育是减少高专院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有力措施。在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吸烟、饮酒的危害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认为吸烟、饮酒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另外还有从众心理、显摆心理、侥幸心理的驱使。随访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时苦闷、寂寞、烦恼,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考试紧张、经济紧张、生活单调、交友恋爱烦恼、对未来迷茫等。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建议学校健康教育应在加强学生的健康责任感及自我保健意识上寻求更多的干预途径,动员社会、家庭的力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切实降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重点人群,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力求取得良好效果,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合格、作风优良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①张会来,等.华北2所高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描述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192.

②⑨曾琳娜.体育专业大学生427名危害健康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5):395-396.

③⑧董玉福,等.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6(4):337-339.

④胡伯林.体育专业在学生吸烟状况及对危害健康认识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技,2003(2):66-67.

⑤ 涂星光,等.昆明4所高校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3,17(1):24-26.

⑥⑩陈振业.广东工业大学814名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分析.中国学校卫生[J],2006(5):385-386.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于2011年4月, 从重庆市的主城区、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等3个区域分别随机抽取1个区县作为初级抽样单位; 每个区县随机抽取城区、乡镇的完全中学各1所, 作为次级抽样单位; 再从每所中学随机抽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各2 ~3个班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调查结果计算亚健康检出率, 并对未检测出亚健康症状的学生按照是否存在健康危险行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 继续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247份, 回收有效问卷3 069份, 有效率为94. 52% 。基线调查1 610人有身心亚健康症状, 总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52. 46%; 其余1 459人中1 204人完成随访, 其中男生593名, 女生611名; 初中生667名, 高中生537名。平均年龄 ( 14.42±1. 78) 岁。255人失访, 失访率为17. 48%, 失访原因主要为转校、不愿意继续参加和辍学。不同健康危险行为暴露因素下的分组情况见表1。9个月的随访完成后, 随访人员中新增亚健康症状167人, 占完成随访人数的13.87%。

1. 2研究工具

1. 2. 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 包括物质成瘾行为 ( 药物滥用、吸烟、饮酒、醉酒) 、精神成瘾行为 ( 网络成瘾) 、不良饮食行为 ( 不规律早餐、偏食行为、不良减肥行为) 、体力活动行为 ( 缺乏大/小强度运动) 、意外伤害经历、故意伤害行为、自杀等七大方面共计13个因素。本研究对各项健康危险行为因素的定义如下[3]: 药物滥用指在缺乏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 醉酒指饮酒至发生呕吐、意识不清等情况; 网络成瘾为平均每日上网时间超过4 h, 并出现因上网而无法完成作业、向家长和教师隐瞒上网事实、不上网时无法静心做其他事情等情况; 通过不吃饭、饭后催吐、借助减肥药/茶来减肥均称为不良减肥行为; 缺乏运动的定义为除体育课以外每周参加20 min以上的运动少于1次, 踢球、长跑等出汗类运动称为大强度运动, 散步、打太极拳等为小强度运动; 存在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行为中任何1种情况, 均定义为自杀; 拽头发、咬、掐、烫、割伤自己等称为故意伤害行为, 经历过溺水、烫伤、交通事故等称为意外伤害经历。

1. 2. 2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 ( MultidimensionalSub - 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 MSQA) 该问卷由安徽医科大学的陶芳标教授[4]等编制,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MSQA共有71个条目, 分为躯体亚健康 ( 32个条目) 和心理亚健康 ( 39个条目) 2个维度。每个条目设6个评定等级, 分别记为1 ~6分: 1为没有或持续不到1星期, 2为持续1星期以上, 3为持续2星期以上, 4为持续1个月以上, 5为持续2个月以上, 6为持续3个月以上; 得分越高表示条目对应的生活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若问卷中有条目得分 >4分则认为出现了亚健康症状。本研究组成员对MSQA进行考评, 表明该量表应用在重庆地区的中学生中的信效度较好, 其重测相关系数、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41, 0.961和0.938[5]。

1. 3调查方法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协助下,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问卷填写。学生按照实际情况独立回答, 当场作答, 问卷当场回收并核对。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 02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 运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于研究因素较多, 为了矫正混杂因素, 首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初步筛选, 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通过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 <0. 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随访后出现的亚健康症状为因变量, 将13个健康危险行为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筛选出偏食、吸烟、醉酒等因素可能对躯体、心理、身心亚健康症状的影响存在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见表1。

2.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通过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偏食、不良减肥行为、故意伤害是引发中学生躯体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 ( P值均 <0.05) ; 吸烟和自杀是引发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 ( P值均 <0. 05) ; 偏食、故意伤害、自杀是引发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 ( P值均 <0.05) 。见表2。

注:* OR 值为矫正混杂因素后的调整优势比。

3 讨论

本研究的基线亚健康症状检出率为52. 46%, 高于近年来绍兴[6]、鄂州[7]、太原[8]等地中学生的亚健康检出率。9个月随访后, 亚健康症状的新发率为13. 87% , 远低于基线检出率, 说明亚健康的发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 躯体亚健康症状的危险因素都是对身体有损伤的行为, 如偏食、不良减肥行为等。香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成瘾物质, 长期吸烟可形成心理依赖性, 导致心理亚健康[9]; 而由抑郁、偏执等负面情绪引发的自杀, 也会加剧心理亚健康的发展。故意伤害不仅会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导致残疾, 同时也会产生抑郁、孤僻等不良心理情绪, 因此可对躯体和心理亚健康造成双重影响。

本研究中, 意外伤害和不规律早餐的暴露率分别达到72.26%和58.14%; 虽然最终结果显示它们与亚健康症状的出现并无统计学意义, 但仍不能忽视现阶段中学生意外伤害和不规律早餐等日益严重的问题。

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 青少年的亚健康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10,11]。也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亚健康状态是引发健康危险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12]。因此, 健康危险行为与亚健康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保延, 何丽云, 谢雁鸣.亚健康状态的概念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 (11) :801-802.

[2]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1.

[3]邵际晓.重庆市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危险行为因素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12.

[4]邢超, 陶芳标, 袁长江, 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9) :1031-1033.

[5]王宏, 李雷雷, 许红, 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在库区中学生中的应用考评[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9) :2933-2936.

[6]屠春雨, 邢超, 何炳福, 等.绍兴市青少年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12) :1409-1411.

[7]廖学舟, 张娟, 张隆明, 等.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 2 (1) :8-10.

[8]姬成伟, 罗伟民, 胡姝.太原市某中学460名初中生亚健康现状及其与家庭和学校氛围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 (1) :82-84.

[9]张金秀, 王权红, 张庆林.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 2005, 48 (9) :119-121.

[10]张晓慧, 段白鸽.亚健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患[J].心理世界, 2006, 14 (8) :18-20.

[11]RANGEL L, GARRALDA ME, LEVIN M, et al.The course of sever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childhood[J].J R Soc Med, 2000, 93 (3) :129-34.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5

随着社会发展,发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行为具有重大的的现实意义。因此,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制定实施有效的策略迫在眉睫。我们如青学校针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和健康行为进行了问卷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主要存在以下的健康现状:

一、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面对考试,很多学生情绪紧张,考试失败了,不能用积极端正的态度正确对待,而是萎靡不正。对于课堂学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总是做些投机取巧,不知道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心情烦闷时,也不知道寻找合理的解脱方法,而是对家人,同学无理取闹,乱发脾气,有时甚至采用极端暴力的方法解决。

二、缺乏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知识,口渴时乱用同学水杯,跟同学说话,唾液满天飞,脸和手总是脏兮兮的,指甲很长了不知道修剪,口中有痰就随便吐在地上墙上,吃东西不知道先洗手;身上有臭味也不知道洗澡;口臭很严重都不知道刷牙,不小心被狗咬伤了,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

三、缺乏合理营养和健康的知识。有些同学生病硬拖着,有的自行购药物治疗,服药时用茶水;还有的同学枉顾自身健康,耍酷偷学抽烟;不仅如此,很多同学存在着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他们偏食挑食,例如有的同学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猛吃,遇到不喜欢吃的菜就不吃。

四、缺乏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有些同学不知道爱护周围环境,随意伤害小动物,踩踏草坪,采摘花朵,不仅如此,有的同学还随手乱扔垃圾。

五、缺乏体育运动和健康知识,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也知之甚少。对平常的体育课和课间广播操,总是敷衍了事甚至找借口逃脱;对于自身的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所在的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完全一无所知,更不懂得如何爱护这些器官。

六、缺乏对日常疾病的预防,例如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流感。

七、缺乏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八、缺乏心理卫生,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

探索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 篇6

摘 要 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健康知识的传播,促进健康信念的建立,最终落实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符合健康的行为。本文将主要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 健康行为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较复杂,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法律、宗教等方面。以下将进行具体阐述。

一、培养大学生健康行为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世纪,国际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竞争是根本,国民素质将成为新世纪各国实力较量的根本之根本。要想提高国民素质要从健康行为的塑造抓起,只有建立了健康行为,才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实现健康。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和素质较高的特殊群体,他们可塑性强,易于建立健康行为,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二、影响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因素

(一)健康的信念

信念是人对于自己生活中所应遵循原则的信仰。如有些人不相信吸烟是肺癌的主要病因,反而认为吸烟能预防感冒,这是错误的而不是健康的信念。而认为低钠饮食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的信息则是一种正确的健康信念。信念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信念越接近于健康促进的指向,就越能产生正向的、好的行为效果,反之则会产生阻碍健康的行为形成的负面效果。现代健康教育知识传播的第一目的,是使接受者建立健康的信念。如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在进行宣讲吸烟危害,只有相信这个结论,才能建立健康的信念。建立并强化科学的健康信念是形成健康行为的基本要素。

(二)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人类生存和保持健康的决定性力量。然而,经济发展也会给人类生存带来新的危害,如丰富的物质生活,提供精制高热、高脂、高胆固醇的美味食品,导致营养不平衡,肥胖人口增加。同时,由于劳动条件改善、劳动强度降低、休闲时间增加、看电视时间增多等,使人的体力活动相对减少,成为一些对健康不利的行为发展的基础。

(三)社会体制

社会体制保护或也限制人的某些行为。在各种制度中,医疗保障制度与人的健康行为最为密切。若医院完全免费,可保证充分就医,但亦可能小病大医,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若完全自费,有可能使很多人无力支付费用而延误治疗。前者可能造成过度就医的行为,后者可能造成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的“失医”行为。鼓励大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建立健康行为是基本的保证条件之一。

(四)文化背景

每个国家,每一民族都有其传统的文化及习俗,并强烈地反映在个人的道德、信仰、生活和行为方式之中。与健康有关的如饮食、服饰、嗜好、生活起居等无不表达着强烈的个体行为特征。要改变落后的文化观念与行为,需要强有力的科学知识的传播、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依赖于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传统的文化习俗是经过千百年的塑造而形成的,虽无法律依据,但在一定的地域,其社会舆论基础强大,成为不是法的法。要冲破其束缚,常会遇到意料不到的困难。

(五)家庭、同伴、群体因素

个人行为在形成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其中以父母、兄长的影响最为明显。如众多资料表明,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中行为异常者所占比例较高。在西南科技大学中,特别是老师的影响不可忽视,许多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奉老师的言行为判别是非的标准。一些学生在家不听父母之言,而对老师言听计从。

三、培养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健康行为的对策

健康行为对大学生的成长,对事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解决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心中有了远大目标,行为就会高尚起来。

(二)掌握辩证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本领

由于缺乏对人生的辨证认识和思考,缺乏社会实践的直接体验,西南科技大学学生只有掌握辩证法这个锐利的武器,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和工作中的困难,这样就不会被挫折所吓倒,被困难所折服。

(三)超越自我,学会控制、战胜自己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弱,稍有挫折就容易一筹莫展。这往往影响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和自我实现。所以,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知识增加了,觉悟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范围也就广阔了。

(四)树立时代意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会经常处于苦闷烦恼之中。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科技体制全面改革的今天,新事物层出不穷,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如果没有时代意识,就跟不上形势,就会与许多新生事物格格不入。因此,要跟上形势的发展,注意接受新鲜事物,努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代同步,保持高昂的政治热情,那么,行为倾向也会始终积极向上。

四、结论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7

1、对 象与方法

(1) 对象使用整体随机抽样方式来确定被调查人员。根据湖南省各市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 分别选择了中部经济条件发展较好的一座城市, 南部经济发展条件中等的一座城市, 北部经济发展条件较差的一座城市, 对每座城市分别抽取不同的高职院校进行调查, 在每所高职院校内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220名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中发出5940份调查问卷, 总共收回5590份调查问卷, 其调查对象对问卷问题有效回答率为94.11%,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男生有2393名 , 占42%, 女生有3197名 , 占57.2%;年龄区间为18~25岁。湖南省中部、南部、北部这三个地区参加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为1800人, 其中男生845人, 女生987人, 平均年龄为20.23岁 , 1958人 , 男生662人 , 女生1138人 , 平均年龄在20.36岁 , 1832人 , 其中男生886人, 女生987人, 平均年龄为20.18岁。

(2) 方法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所研究编制的《中中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中的规定, 对一些高职院校班级的班主任及学校医生进行一定培训后, 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使用统一自行填表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其中调查的类别有两种, 总共包含了69项, 采取不记姓名的方式进行自愿填写。

(3) 质量控制根据国家相关课题组队这次调查进行监督管理 , 担负起对一些合作单位调查人员进行具体内容与工作流程的培训, 使用统一调查方式, 统一调查时间进行调查。如果在调查问卷中出项10项以上空白就将此卷作为无效答卷。

(4) 数据录入及处理使用Ep Data软件进行双入数据录入 , 同时利用此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检查核对, 最后使用SPSS11.5软件来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2、结 果

(1) 高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状况根据健康危险行为的实质, 对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进行了程度划分, 具体为一般行为、不良行为、不良心理、成瘾行为、青春期行为、体育健康训练行为等, 通过对这些不良行为的分析研究, 又对其发生的概率进行了高低排序 (表1) 。调查结果表明 , 在一般行为中 , 缺乏锻炼、偏食、不吃早餐发生的概率排在最前3位;在不良行为中, 以外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为第一, 其次为吸烟、饮酒、打架;在精神心理因素中, 离家出走占31.4%、心情郁闷占27.5%、自杀意念占21.3%, 体育健康训练 , 体育器材老化、学生安全意识潜、意外伤害。

(2) 不同性别、年级 、家庭类别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率在男生与女生发生危险行为之间进行比较的共有32项, 男生与女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 其男生大于女生, 男生发生危险的事项主要有打架、交通意外事故、吸烟、饮酒等, 女生发生危险行为有吃甜点、吃快餐等不好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女生发生危险行为率大于男生发生危险行为共有10个。危险行为在学生的家庭中发生概率与统计共有21项, 这之间因为不同的家庭所造成的将健康危害也是不同的, 发生最多的就是在单亲家庭中或者是重组家庭, 这些家庭让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概率远远大于正常的家庭。

(3) 不同地区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比较由于所处地区不同发生健康危害的机率是不同的, 而发生健康危害行为的种类也是不同的, 而在地区之间对健康危害行为进行统计是具有意义的, 在中部地区多数学生是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等行为, 这些行为也是发生概率较高的危害, 北部地区健康危害以打架、心理疾病、体育训练等为重点。

(4) 伤害发生情况在调查的学生中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概率为25.5%, 其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发生健康危害行为的概率为26.0%、27.3%、22.3%, 而根据统计学差异为 (x2=11.31, p=0.003) 。而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概率以中、南部较低 , 分别为22.9%、23.1%, 但是北部学生发生健康危害行为较高, 其概率为30.55 (x2=36.23, P=0.000) 。

伤害与各种健康相关行为关系将伤害设置为因变量 (y) , 各种健康危险行为为自变量 (x) , 对其使用Logistic不断进行回归分析, 从而得出进入概率为0.05, 剔除概率为0.10, 其中的16个自变量对方程的作用较为突出, 依据相对危险性 (OR) 值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排序 (表2) 排在前面的分别是打架、被其辱、伤心欲绝等, 表中是以打架行为为函数y, 与其关联较大。

3、高职院校发生健康危险因素及作用的分析

3.1、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健康危险行为

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 在新的改革中把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放在了首位, 虽对此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但依然不能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在高职院校体育训练中还存在着对健康有危险行为的因素, 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 这些因素不是单一的, 是多方面的因素。体育教学是教学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这关系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 一个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才能完成学业, 所以,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这就涉及到了体育训练中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伤害, 这与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意义恰恰相反, 因此,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加强其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进行总结和分析, 从中找出影响学生健康行为的不良因素, 从而对危害健康危险行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解决。

不良因素: (1)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 其安全防护意识不够强。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学校对于学生文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而忽视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观念, 对自己的安全无法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例如, 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时, 学生只是顾着球是否进蓝, 而忽视了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容易摔倒这一现象, 老师也只是传授其技巧, 没有过多的对学生的安全进行教育, 这就使得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很弱, 容易引起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2) 体育训练器材的老化。在体育训练中一些学校由于使用的体育器材比较旧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学生对体育训练中教学器材没有过多的研究, 不知道是否能安全使用, 这就会使得健康危险行为发生, 例如, 学校有一些单杠、双杠, 这些器材已经出现了晃动, 埋在地下的部分已露出地面, 出现了不牢固的现象, 学生在进行训练时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使学生发生健康危险行为。 (3) 在体育训练课堂上, 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正确。由于一些危害学生健康的行为频频发生, 一些体育教师会把组织体育训练变为学生自由活动。在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 没有老师的看管学生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做出一些淘气的事情,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用方法:第一, 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确保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 从而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学校在课程安排中要重视对安全意识的教育, 经常组织一些关于安全教育的演讲或活动, 在校园内进行安全防护演练, 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加强对安全意识的重视, 这样才能减少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第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学校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对教师进行教学新观念的传播;第三, 及时更新体育训练器材, 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 及时解决存在的健康微型行为因素;第四, 对学校的体育训练场地建立防护措施, 尽量设计安全的教学地形, 避免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第五, 严格制定体育训练的课堂纪律, 防止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因学生之间闹矛盾而发生健康危险行为。

3.2、网络对学生健康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每个家庭、学校都会有电脑, 而这就给学生学会上面带来了便利条件。而有些学校会设置机房, 为的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而有的学生会把学校的机房当做是网吧, 在里面进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行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运用的适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如果运用的不恰当就会给学生的健康带来危害, 网络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沉迷于游戏, 若是沉迷于游戏就会形成一定的网瘾, 从而会让学生因为玩游戏而忘记学习, 甚至会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 这就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解决措施:家长和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 传播一些网络运用不当会引起的危害, 使其重视网络危害, 使其有自我抵制的能力, 正确对待网络的运用;在学生日常使用时, 要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进行使用, 预防学生在电脑旁边坐的时间久了, 其辐射给学生造成严重的辐射, 从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4、讨 论

高职院校学生属于青少年人群, 而青少年会因年龄、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而形成一些独特的行为活动方式, 而这种行为方式会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 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高职院校的学生发生 健康危险 行为的概 率为20%~50%, 其健康危险行为与伤害的发生有很大的联系 , 快速、准确的找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相关危害行为, 并可以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预防伤害的发生, 从而保护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 这也是社会上比较重视的问题。

5、结 语

根据以上对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分析研究发现, 发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因素有网络因素、体育训练伤害因素、不良行为因素、一般行为因素等。

摘要: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状况, 从而为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和健康促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利用“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调查问卷 (高职院校) ”, 对湖南省20所高职院校中的59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事宜发生概率最多的是骑车违章 (44%) 、吸烟 (37.3%) 、缺乏锻炼 (34.8%) 、离家出走 (31.4%) 等, 其中受到伤害出现的概率为25.5%, 还有一些与伤害紧密相关的健康危险行为有打架、意外伤害、心理疾病、体育训练伤害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卫国.高职院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法[J].中国学校卫生, 2004, 05.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天津市某高校理学院一至四年级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各年级随机抽取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剔除空白问卷7份,回收有信息问卷293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为91.5%。其中男生197名,女生71名;年龄为(19.5±1.1)岁。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无记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每周吸烟频次、运动时间、饮酒量等的划分,均参考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中的指标[2],询问近60 d的行为发生情况。问卷为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问卷[4],该问卷由Jessor基于问题行为理论模式编制,共72个条目,分属于21个变量。大部分条目采用4点计分,少数为3点或5点计分。均采用正向计分,条目的分数越高,表示该方面的能力越强或倾向程度越高。由于大学生住校,远离父母和邻居,故未进行原健康与发展问卷中关于父母支持、父母控制、邻居健康行为榜样等相关内容的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健康危险行为状况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危险行为在不同性别上发生率的差异,用t检验比较不同行为在各条目上的得分情况差异,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每周运动时间<3 h(38.4%)、吸完一整支烟(29.9%)、每次饮酒量≥5杯(23.5%)。在吸完一整支烟、每周吸烟次数≥1次和每次饮酒量≥5杯(白酒20 mL/啤酒330 mL)上,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315,10.377,17.160,P值均<0.01)。在运动时间、经常不吃早饭、曾试图自杀和步行危险行为上,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49,2.469,0.311和0.010,P值均>0.05)。

2.2 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各因素得分情况

2.2.1 吸烟

由表1可见,是否吸完一整支烟的两组相比,在压力和抑郁情绪及成功期望的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每周吸烟次数是否大于1次的两组相比,在容忍度、学校控制、偏差行为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 生活方式

由表2可见,运动时间是否正常的两组相比,在自我控制、自尊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经常吃早饭的两组在疏离感、同伴控制、学习行为等因素上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3 饮酒状况

由表3可见,每次饮酒量是否大于5杯的两组相比,在自我控制、成功期望和偏差行为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周饮酒次数是否大于1次的两组相比,在疏离感、学校危险行为榜样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4 伤害行为

由表4可见,是否尝试自杀的两组相比,在疏离感、偏差行为等因素的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否有步行危险行为的两组相比,同伴支持、容忍度、学校危险行为榜样等因素上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t1值为是否吸过一整支烟比较,t2值为每周吸烟次数比较;*P<0.05,**P<0.01。

注:t1值为运动时间比较,t2值为是否经常吃早餐比较;*P<0.05,**P<0.01。

注:t1值为饮酒量比较,t2值为每周次数比较;*P<0.05,**P<0.01。

注:t1值为是否曾试图自杀比较,t2值为有无危险行为比较;*P<0.05,**P<0.01。

2.3 健康危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

与吸烟和饮酒有关的行为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见表5。可见抑郁情绪、压力情绪、偏差行为、同伴支持、学校危险行为榜样是部分与吸烟和饮酒有关的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自尊、同伴控制、学校控制是部分行为的保护因素。

与生活方式和伤害有关的行为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见表6。抑郁情绪、压力情绪、偏差行为是部分与生活方式和伤害有关的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自尊、同伴支持、同伴控制、学校控制、同伴健康行为榜样、学习行为是部分行为的保护因素。

3 讨论

问题行为理论在国外被应用于健康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李融等[5]曾将此理论用于对吸烟行为的研究。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变量得分在不同健康危险行为的大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侧面佐证了问题行为理论所涵盖的各个变量普遍与健康危险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提示可以在问题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健康危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从人格系统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来看,高自尊、成就期望是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压力、抑郁情绪是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烟酒滥用青少年自尊水平低,有更多的焦虑/抑郁情绪[6]。在本研究中,该结论可以体现在吸烟的行为上。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成就期望是每次饮酒大于5杯及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饮酒是个有着特殊社会学背景的变量,在医学上的意义不同于社会学上的意义。而对成就的期望和压力一起,造成了可能尝试自杀。此外,高自尊者容易发生步行危险行为,可能与对其自我的估计较高有关。

从环境感知系统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来看,学校控制、同伴控制、同伴健康行为榜样、同伴支持是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学校危险行为榜样是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在控制了性别因素后,同伴支持是吸烟、饮酒问题的危险因素。这可能与男生之间在一方脆弱时表示支持的方式有可能是递烟、饮酒等有关。

从行为系统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来看,学习行为是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偏差行为是多数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但出现“偏差行为作为每周运动时间的保护因素”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偏差行为得分较高者用于学习等静止行为的时间较少,因此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较多所造成的。

与婴幼儿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健康问题不是以患病率或死亡率形式表现,而是与行为密切相关,即体现了研究青少年行为的重要性[7]。问题行为理论从行为学角度解释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人与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从环境来讲,本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外界环境对青少年的支持和控制,减少危险行为榜样,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健康危险行为。即单一降低危险因素存在着局限性,应当树立整体观、系统观,重视保护因素的调节作用[8]。从青少年自身来讲,这些看似不同的危险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在起作用,即心理社会能力,它是预示和解释青少年问题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一些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法是通过提高心理社会能力,达到预防的目的[9]。这些结果提示我们在学校开展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社会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0]。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天津市某理工科大学一~四年级的学生268名,采用《青少年健康与发展问卷》的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生吸烟、饮酒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每周运动时间、试图自杀、饮食行为和步行危险行为上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个人、环境和行为等方面。成功期望(OR=0.84)是完整吸完一支烟的保护因素,压力情绪(OR=1.18)是其危险因素;同伴控制(OR=0.50)是每周吸烟次数大于1次的保护因素,偏差行为(OR=1.36)是其危险因素;学校控制(OR=0.83)是每次饮酒量大于5杯的保护因素,同伴支持(OR=1.39)是其危险因素;同伴支持(OR=0.84)是每周饮酒次数大于1次的保护因素,学校危险行为榜样(OR=1.21)是其危险因素;自尊(OR=0.77)是每周运动时间<3 h的保护因素,压力(OR=1.19)是其危险因素;学习行为(OR=0.88)等是经常吃早饭的保护因素,抑郁情绪等(OR=1.17)是其危险因素;学习行为等(OR=0.83)是尝试自杀的保护因素,偏差行为(OR=1.27)是其危险因素;同伴健康行为榜样(OR=0.65)是步行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抑郁情绪(OR=1.16)是其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问题行为理论可以部分解释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题。

关键词:危险行为,吸烟,饮酒,创伤和损伤,回归分析,学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49-264.

[2]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37-41.

[3]JESSOR R.New perspectives on adolescent risk behavior[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6-14.

[4]李灵.中美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发展及其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5]李融,马迎华,庄丽丽,等.高中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问题行为理论方法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17(8):945-947.

[6]张河川.青少年烟酒滥用与自尊、焦虑、抑郁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0):1182.

[7]韦琳.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1,17(7):933-934.

[8]李灵,董奇,张红川.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与教育启示[J].教育科学,2005,21(6):57-59.

[9]周凯,叶广俊.学校生活技能教育[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2):127-129.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依据《200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指标, 按经济水平将北京市8个区县分为好、中、差3片, 随机抽取东城、海淀、崇文、丰台4区, 共随机抽取大、中学校34所, 每所学校应用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学生300~600名, 共计10 660名学生, 年龄为10~25岁。

1.2 方法

本调查为横断面研究, 应用由卫生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城市大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 问卷为匿名自填式问卷, 当场回收问卷。

1.3 主要变量的评价方法

吸烟:在过去的30 d里吸烟3 d以上, 或每天吸1支及以上者。尝试吸烟:指过去曾经吸烟, 哪怕只吸1口烟。初次吸烟年龄:吸完一整支烟的年龄。目前饮酒:每月饮酒大于3 d。暴饮行为:在过去的30 d里, 至少有1 d在1~2 h内喝过5杯酒。尝试吸毒:曾经吸食注射过以下毒品, 包括冰毒、摇头丸等。其他:由于有些标准很难界定, 只能以是否发生此行为为界定标准。

1.4 统计方法

运用Epidata 3.0软件, 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运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5 质量控制

全部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 应用统一指导语, 在答卷前对学生说明问卷的目的、性质、并采用问卷匿名制, 以确保数据准确。同时于2周后对同一人群进行了问卷一致性验证, Kap值大于0.8。

2 结果

2.1 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流行现状

2.1.1 吸烟率

城市大中学生吸烟率为8.21%。从初中到大学逐渐增高, 分别为初中生2.05%, 高中生10.34%, 大学生14.53%。在不同类型学校中, 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率最高, 为22.17%。男生吸烟率为14.68%, 高于女生 (2.14%;χ2=551.13, P<0.05) , 在各个学段男生吸烟率均高于女生, 此结果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一致。在初中、高中、大学3个学段中, 毕业年级 (初三、高三、大四年级) 学生吸烟率最高, 中间年级 (初二、高二、大二、大三年级) 吸烟率较低。

2.1.2 尝试吸烟率

初中生为15.64%, 高中生为31.51%, 大学为44.05%, 与吸烟率一样, 呈现出从初中到高中的上升趋势。初次吸烟年龄在14~15岁所占比例最大, 为25.85%;这个年龄段正是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

2.2 吸烟人群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2.2.1 不良情绪行为

吸烟组学生孤独情绪发生率高于非吸烟组, 7.14%的吸烟组学生总是感到孤独, 而非吸烟组只有3.49%;30.00%的吸烟学生出现抑郁, 25.00%的吸烟学生有过自杀计划, 6.34%吸烟学生自杀未遂, 38.00%的吸烟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 有20.56%吸烟学生尝试离家出走, 远远高于非吸烟组学生。

2.2.2 醉酒行为

吸烟组学生醉酒行为发生率为58.06%, 而非吸烟组学生只有13.70%。吸烟组学生月醉酒频率小于2次发生率为34.68%, 非吸烟组学生仅为11.92%;月醉酒频率高于10次水平, 吸烟组学生发生率为8.18%, 非吸烟组学生醉酒月频率高于10次的发生率只为0.32%。

2.2.3 毒品使用情况

6.57%的吸烟学生曾经使用过毒品, 而非吸烟组只有0.6%。在不同毒品使用行为发生频率层面, 吸烟人群均高于非吸烟人群, 特别是高频率层面。

2.2.4 药物使用情况

吸烟学生镇静类药物的使用率为12.04%, 高于非吸烟组学生的5.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6.75, P<0.05) 。

2.2.5 色情活动

有52.38%的吸烟学生看过色情录像, 而非吸烟组只有12.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0.06, P<0.05) 。

3 讨论

北京市学生现在吸烟率为9.6%, 同时由于本次调查吸烟率的定义为在过去的30 d内吸烟3 d以上或每天吸烟一支以上者为吸烟。此定义相对WHO推荐定义严格[4], 但本次调查的现在吸烟率仍高于其他调查结果, 1984年全国吸烟调查北京的中学生吸烟率为5.91%[5], 2001年崔晓波[6]调查北京市中学男生吸烟率为9.0%, 女生为1.4%, 显示本市城市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吸烟、饮酒、滥用药物行为属于物质成瘾行为, 色情读物成瘾行为属于精神成瘾行为[7]。吸烟、吸毒、酗酒均属成瘾性行为。城市大中学生中的吸烟与非吸烟人群相比较, 吸烟成瘾率、酗酒率、色情读物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据周振想[8]报道吸毒的成因与吸烟的成因一样, 亦与自身及社会原因有关, 如好奇心驱使、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交友不慎有关。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不具备面对冲突与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 从而产生了成瘾性行为[9]。

流行病学监测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的开展干预工作。吸烟人群的健康行为特点提示, 除烟草成瘾行为之外, 吸烟学生较非吸烟学生处于更危险的境地, 应受到高度关注。

目前国际上吸烟与吸毒成瘾行为的干预研究很多, 不少研究证明对青少年吸烟知识与其吸烟行为关系不大, 同时这一理论对吸毒的健康教育也表现出了知信行理论的解释的无力性。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计划行为形成理论及合理行动理论[10], 应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 综合考虑青少年吸烟人群多种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影响, 如饮酒、滥用药物行为、色情读物成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高, 并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 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社会技能, 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为最终目的, 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从而有效控制吸烟学生的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 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49-264.

[2]季成叶, 主编.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 (200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WHO.Neuroscience of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 and dependence:Summary.Geneva, 2004.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obacco use by children:“A pediatric disease”.Fact Sheets N197.WHO, Geneva, 1998.

[5]全国吸烟情况调查组.全国吸烟情况抽样调查结果.中华医学杂志, 1987, 67:229.

[6]崔小波.《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2001年执行情况居民抽样调查.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2, 18 (1) :22-24.

[7]YOUNG KS.Inte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y of a newclinical disor-der, a new clinical disorder.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Toronto, 1996.

[8]周振想.当前中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0 (1) :12-18.

[9]蔡立红.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医学与社会, 2000, 13 (3) :12-14.

学生健康危险行为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分别抽取榆林学院、安康学院、宝鸡文理学院3所高校在2014年9—11月共计3 579名一年级到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为3 458份,其中理科学生834人名,文科学生913名,工科学生897名,艺体学生(音乐、美术、体育)814名。

1.2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数据库表编制的问卷实施调查,调查员均经过集体培训,对所有调查的学生进行集体匿名的方式完成答卷并现场回收。物质成瘾行为主要包括吸烟、过量饮酒、药物滥用等,精神成瘾行为主要包括网络成瘾、色情读物(包括登录色情网站、色情杂志、色情影视)成瘾、赌博性娱乐等,伤害及故意伤害行为包括自杀想法、自杀计划、试图自杀。

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包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物质成瘾行为大学生物质成瘾行为有吸烟、饮酒以及药物滥用,大学生吸烟者的比例为28.2%,饮酒的发生率为70.5%,药物滥用的发生率为6.6%。理科、 文科、工科、艺体专业学生吸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52,P<0.01),艺体专业最高,为37.6%;不同专业饮酒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14,P<0.01), 理科学生饮酒发生率较高,为74.1%;不同专业药物滥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2,P<0.05)。 见表1。

2.2精神成瘾行为有13.0%的大学生具有网瘾行为, 网瘾学生发生数存在专业区别(χ2=12.125,P<0.05),艺体专业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为16.6%;有27%的学生具有色情读物成瘾行为,不同专业发生率不同 (χ2=9.686,P<0.05),其中工科学生最高,为29.4%;有12.6%的学生具有赌博性成瘾行为,发生率无专业之间区别(χ2=2.568,P>0.05)。见表2。

2.3自杀行为方面有5%的学生想过自杀,1.2%的学生有过自杀计划,0.3%的学生曾经试图自杀。在想过自杀方面,各专业之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58,P<0.05),在有自杀计划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913,P<0.05),在试图自杀方面各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7,P>0.05)。见表3。

2.4体育锻炼行为各专业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为17.1%,过去7 d内每天至少运动1 h的1~7 d的比例依次为18.0%、25.6%、20.7%、9.1%、2.9%、1.8%和4.8%,平均锻炼1~2 d人数较多,合计为43.6%。每天坚持锻炼的人数只有4.8%。各专业学生过去7天内每天运动1 h比例比较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χ2=71.507,P<0.001)。见表4。

3讨论

调查显示,陕西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吸烟率为28.2% ,高于刘志浩等[2]的调查结果,高于王曙燕等[7]25.9%的曾吸烟率,高于张玲等[6]10.53%的吸烟率,这可能与调查的群体、地域、学校类别等有关系。艺体专业的学生吸烟率较高,这与刘志浩等[2]的研究结果相似, 艺体专业学生吸烟率较高与其认为吸烟能获得灵感有关,体育专业学生吸烟可能与其认为吸烟可以消去运动后的疲劳有关。工科学生吸烟率为25.5%,低于陈振业等[4]47.2%的调查结果。大学生饮酒率为70.5%,高于冯秀英[8]上海市青浦区50.8%的发生率,低于刘志浩等[2]南京市81.8%的发生率,高于张玲等[6]的军校38.09%的发生率;理科学生饮酒发生率较高,为74.1%,这与刘志浩等[2]理工科专业大学生饮酒、过量饮酒行为报告率较高的结果相同,与理工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以饮酒缓解学习压力有关联。滥用药物的发生率为6.6%,高于刘志浩等[2]和夏蒨等[9]的研究结果,其中工科学生药物滥用发生率最高,为8.4%,这与南京市刘志浩等[2]的调查艺术专业滥用药物2.2%的发生率有区别,与研究学校类型、地域环境有关。在大学生中普及药物滥用等相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滥用药物的危害,杜绝药物滥用行为迫在眉睫[2]。

注:各专业学生过去 7 天内每天至少运动 1 h 比例比较,χ2=71.507,v=21,P<0.01。

13 . 0 % 的大学生具有网络成瘾行为,高于刘志浩等[2]9.7%、夏蒨等[9]6.1%、翟蕾等[10]7.5%的调查结果, 艺体专业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为16.6%,这与艺体专业学生学习压力较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追求刺激、 贪玩等因素有关。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危害极大, 要采取心理干预、环境干预、社交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进行纠正[11]。

27%的大学生色情读物上瘾,低于刘志浩等[2]大学生登陆色情网站,阅读色情杂志,观看色情影碟、录像等精神成瘾行为报告率达30%的发生率和翟蕾等[10]报道的发生率。工科学生发生率较高,为29.4%;其次为艺体专业,为29%,这与刘志浩等[2]的研究“理工科大学生的精神成瘾行为报告率较高”略有区别。赌博性娱乐发生率为12.6%,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低于翟蕾等报道的23.9%的发生率[10]。

想过自杀的发生率为5.0%,计划自杀为1.2%,实施自杀为0.3%,低于翟蕾等[10]14.8%、5.2%、2.1%的研究结果,低于冯秀英等[8]15.02%的学生考虑过自杀、6.04% 的学生承认有过自杀计划、1.12%学生自杀未遂,低于美国2003年的青少年监测结果[12]。

17.1%的学生在过去1周内不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两端略高中间低的态势,研究结果低于翟蕾等[10]、高于夏蒨等[9]报道的结果。其中每天锻炼1 h发生率为4.8%,远低于梁筱健只有16.2%的学生每天至少运动锻炼1 h的研究结果[13]。大学生体育体育锻炼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4], 与课程开设状况、体育条件与设施、学校的体育锻炼环境等有关。通过健康教育宣传,让大学生了解到运动不足的危害性[15],了解体育锻炼与健康知识、态度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关系[16],从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可见,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状况、地域环境、生活经历、学校的环境与管理、家庭教育等。因此,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宣传吸烟、饮酒、药物滥用、网络成瘾、赌博等行为的危害,普及健康知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的方式,培育学生乐观的情绪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是树立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分析下一篇: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