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

2024-05-05

创新体(精选十篇)

创新体 篇1

1 理念创新:从“新华体”到“华尔街体”

国内党报媒体以“新华体”写作为主,这是新华社早年报道新闻时常使用的一种写作形式,特点是速度快,有时效性,篇幅短小;缺点是文字枯燥,生硬。“华尔街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特点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善于将新闻视觉化、形象化;缺点是高端性、权威性不够。两种新闻写作理念及风格各有千秋,均含历史底蕴。

《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系列报道中,采纳了“新华体”和“华尔街体”的各自优点,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以民生为第一关注点,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提出“党报华尔街体”的写作理念,摆脱“新华体”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架构,强调写得鲜活、生动、易读。民生视野系列中,以“航空港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为第一关注点,按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整体要求,选择了决策者、产业者、建设者3个人物,由他们与港区相关联的工作入手,过渡到港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结尾回归到人物身上,用他的口讲述出港区未来还将发生的新变化,基本上是全盘借鉴“华尔街体”。

从总体上看,“党报华尔街体”注重细节、情节和故事性,讲究主题的宏观和背景的挖掘,努力做到了既忠实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又生动好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实现了报道风格从刻板枯燥到鲜明生动的转变,达到了很好地传播效果。

2 结构创新:“浅阅读”做出“深报道”

以微博为首的新媒体引领传统媒体进入了浅阅读时代。“浅阅读”具备了大众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即快速、快感,跳跃式浏览,与“华尔街体”的鲜活、生动、易读的特点不谋而合。从人们对信息接受习惯的改变趋势来看,“浅阅读”是党报的一个发展趋向。其实,传统党报可以借助这些发散性思维的琐碎信息,挖掘事件的深层次意义,用“浅阅读”做出“深报道”。

《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系列报道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吸引微博“粉丝”参与报道,通过互动交流,进行开放式报道,适应新媒体环境发展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我采写你阅读”的方式,在受众参与过程中,将事件引发的种种话题及时反馈,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揭示事件实质。针对微博粉丝“后皇嘉树”的提问:郑州开通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中原视野《E贸易 物汇中原》稿件中,详细地描述了通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这个通道,网上“海购”的市民可以享受到与淘宝购物相同的周到服务。

微博时代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对信息的深层次解读,这是党报的着力点。《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系列报道中,权威解读就充分尝试了“浅阅读”手法,将10 392字的《规划》原文,分割成若干个140字之内的“规划速读”条目,再对条目所涵盖的《规划》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首先,通过《规划》描绘的内容,给读者以启示的思想、鲜明的观点,再引入专家的观点诠释《规划》的可操作性,避免流于表面现象的阐述。权威解读《智慧城市 通往理想生活》稿件中,就《规划》“第四章 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中“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进行解读,首先通过实验区居民“指尖生活”的远景描述,给读者展示在智慧城市中,只需轻点手机发出指令,就可以享受购物、医疗、教育等远程服务,再引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的话,论证这一切远景的实现依赖于手机内的传感器,以及智慧城市中互联网和物联网建设。由浅入深、由点入面,这种新闻思维结构,已经远远跳出了事件本身,报道价值得到了全面提升。

3 写作创新:用“讲故事”方式“写新闻”

《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版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说,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华尔街体”简而言之,就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善于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系列报道中,中国视野是一个创新板块,特派本报记者分赴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和成都机场实地探求究竟,采撷行家观点、权威声音,为读者展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美好明天。稿件写作中,记者植入多种元素让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深深刻在读者的记忆中。中国视野《上海:两大机场 双翼齐飞》稿件中,记者以体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具体事例开头,8种交通工具“零换乘”、枢纽内部换乘15min、“空铁通”方便旅客中转换乘,过渡到上海经验带给郑州借鉴的种种可能。

国内新闻界尤其是党报在做大型报道时,往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没有故事没有情节,读起来很枯燥很乏味。用“讲故事”的方式“写新闻”的创新,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民生视野《航空驱动 产业起飞》稿件,通过上海科宝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仁明的投资故事,过渡到港区吸引投资者具备的软硬件条件。这种写法是让记者变成了讲故事的人,通过字句的可读性吸引读者视线,将政策、数字和泛泛不着边际的问题减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结论

在坚持党报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动摇,坚决服从党委的正确领导,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奋飞·郑州要建航空港》系列报道,尝试将传统党报理念与“华尔街体”完美结合,形成“党报华尔街体”的报道理念,提高了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

参考文献

[1]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D].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1):94-97.

[2]马克·克雷默.怎样讲一个好故事[D].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11:36-38.

科技体改革创新政策建议 篇2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此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自然科学奖的奖励项目数,充分调动甘肃基础研究雄

厚的优势;

2.鼓励企业对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引导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和应用。甘肃是

一个传统产业较发达的省份,吸收先进技术、技术改造较多,主要靠这样的技术进步来取得效益,所有这些,企业注重的是引进技术的实现和过程中的具体细化,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明带来的效益目前仍显得不足,甚至有些技术转化都无法完成,还需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

3.科技资金立项审批要集中在专门从事科研管理的机构,避免多投入、分散投入,有些机构

连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都不了解,就靠拍脑袋和印象盲目立项,造成资金浪费,不能有效利用科研经费投入;

4.每次申报科技奖都需要成果登记号,人为设置了障碍,建议取消这个程序;

5.对科研成果,建议管理部门要亲自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以证明其真实性;

6.建议对于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科技信息平台实行全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7.科技工作人员全社会流通,打通单位限制,实施聘任制;

8.给企业产学研结合项目予以减免税收;

9.减少科技奖励数量,评价体系与国际接轨,成果水平与国际水平比较,改变物化倾向。科

高校婚庆协同创新体市场化运作探析 篇3

【关键词】高校 婚庆 协同创新 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42-02

以高校为主导的婚庆协同创新,是协同创新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扩展的新体现。婚庆是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市场业态,因此高校婚庆协同创新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和融入市场的变化、发展。高校婚庆协同创新体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如何、意义何在、如何具体运作?根据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婚庆专业(方向)的协同创新探索,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婚庆协同创新体市场化运作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需求旺盛且有待升级发展

作为时尚热门行业,婚庆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利润相对较高。桂林市婚庆市场正处于向中高端婚典发展的调整、升级阶段,市场需求旺盛,增长强劲,而且对广告传媒、灯光音响、礼仪模特等行业具有越来越强的带动作用。以某婚庆企业为例,仅其一家,在婚庆旺季付给灯光音响公司的设备租赁费,就达10万元之多。然而,据向民政局咨询得知,市内较大型婚庆企业仍不足40家(不足以成立婚庆协会),外加众多的小型婚庆工作室,良莠不齐,竞争激烈,而且专注于追逐利润而忽视优化升级,有待于向规范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以高校资源为后盾的婚庆协同创新体的出现,无疑一匹黑马,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有助于带动桂林市婚庆市场向规范化、专业化、高端化升级发展。

(二)学校资源优厚而有待开放激活

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拥有众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优厚资源,如应用型师资、学生等人才资源,更高端、更专业的应用设备资源。仅举一例,学校在桂林市酒店业界创下的品牌和人脉,就对婚庆会展等市场的开发极为有利,其一直闲置而有待激活利用。就该校艺术表演系而言,其婚庆专业(方向)为区内首创,表演策划专业为区内特色,音响工程专业为区内领先。当下正在进行的七玄乐府项目,不止上级部门青睐,企业也对之极为赞赏,曾有一企业愿出资赞助七玄乐府的展示会,因为他们觉得“七玄乐府”乐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效应。

目前,桂林旅专婚庆专业有近120名在校生,已成为表演系人数最多专业,人力资源充沛而且已得到桂林市婚庆行业、婚庆企业认同并招揽;已策划执行了若干场婚礼,积累了经验和人才;已通过区优势特色专业项目申请,正在采购目前诸多婚庆企业不敢买、买不起的先进3D婚礼大师策划软件;已协助桂林市文化局编制《桂林市旅游演艺服务标准》,并和民政局联系洽谈成立婚庆协会等事宜;已申报关于婚庆协同创新的自治区级科研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已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建设等方式,结识婚庆等相关行业的行业能手,使其对高校的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及高校协同创新机制有了崭新认识,奠定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已通过婚庆节庆实务、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改革,探索了实战教学的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模式;已通过婚庆专业教育吸引毕业生回校、社会人士来校进行婚庆行业培训,为较大规模的婚庆行业认证培训探索了路子。

通过婚庆协同创新体的市场化运作,可以以婚庆服务为突破口,开放、激活我系(校)诸多资源,使这些资源产生良好的教育、经济和社会效益,形成良性循环,使音响师、化妆师、主持人等职业考证产生质和量的飞跃。

(三)教育面临压力正有待转为动力

职业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如教师为了评职称搞科研,忽视了真抓实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途径和通道而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切实的实践机会而萎靡不振;学校面临就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压力,等等。以婚庆专业为例,虽然专业教研室采用引入行业人士授课、校外见习实习、鼓励学生社会实践等种种方式授课和实操,但都因与行业、市场结合不够紧密而有隔鞋搔痒之感,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兴趣、萎靡不振。据回校参加婚庆学习培训的一名毕业生说,“其实出去做几场(婚礼),比在教室里说的还要学得多学得快”。这名毕业生才回校几个月,跟随外聘教师、行业人士实操(因为她比在校生更加集中密集地进行婚庆实践),就可以上岗工作了。教育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压力,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机会所在。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实践教学来探索和落实职业教育,是师生们“千呼万唤快出来”的期盼。

二、高校婚庆协同创新体市场化运作的具体措施

(一)建设运营婚庆协同创新体

以工作室或股份公司等形式、以多种联营模式建立和运营婚庆协同创新体。协同创新体以融入和拉动市场为导向、以顾客和利润为中心、以促进实践教学、职业培训和专业建设为归宿。

1.动力机制、联营模式:以对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接受程度和积极性,集合校内外师生、行业能手、合作企业,以出人力、出场地、出设备、出创意、出人脉等方式激活并调动校内外资源;采用合伙型联营、合同型联营等方式建立婚庆工作室,再择机采用实体型联营即法人型联营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2.营销方式及内容:以开发市场、店铺销售为主,辅之以关系营销、网络营销,努力形成品牌营销;以婚庆节庆策划和营销为先,带动会展、音响、灯光、演艺、礼仪等的策划营销、代理租赁、演出经纪。

3.利益分配机制:按劳取酬,按资分成。校内,教师计课时、工作量,学生计学时、学分,有业务收入,则按工作质量领取相应的劳动报酬;校外,按业务收入领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利润方面,分学校、系部、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体常用员工四部分依据学校政策按不同比例分成。

4.评价和监督机制:建立市场评价机制,包括婚庆等市场评价如市场占有率、市场好评度、品牌影响力等,也包括学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婚庆协同创新体由其经营决策层自主经营,接受系部及学校的监督管理。

(二)实施实战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适应婚庆节庆等文化市场需求,积极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形成‘实训实践服务多维互动,策划营销执行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紧密结合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直是婚庆专业(方向)的探索目标,载入历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中,但只有通过婚庆协同创新体的建设、运营和带动,以上目标才有望从纸上落实到实处,在市场实战的烽火硝烟中不断锤炼、升华。

在婚庆协同创新体的实战运营过程中,将探索和落实“实训实践服务多维互动”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和落实“真抓实干真才实用”的实战考核和评价机制,使“策划营销执行高度融合”,并辐射、带动会展、音响、灯光、演艺、礼仪等的策划营销、代理租赁、演出经纪,使学生成为适合行业需要,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多面手、职业高手。

(三)建立校内外协会,开展职业培训鉴定

利用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建立校内婚庆会展、演艺音响、礼仪模特等协会,促进学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实践,为婚庆等协同创新体、市场实体积蓄和提供人才。在创造教育、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视情况与桂林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婚庆协会,与桂林市文化局合作成立旅游演艺协会、灯光音响协会等,开展婚庆会展、演艺音响、礼仪模特等职业一条龙、系列化、集约式教育培训、认证鉴定,成为行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职业鉴定中心。

(四)带动各相关专业走向市场

以婚庆节庆策划和营销为先,带动会展、音响、灯光、演艺、礼仪等的策划营销、代理租赁、演出经纪,从而让各专业的职业创造力不断喷涌。

(五)促进婚庆协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市场实战来促进协同创新等科研的研究与实践,使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使教师们成为职业型教师、应用型专家,从而引领行业和市场发展。

总之,高校婚庆协同创新体市场化运作,目的就是以市场化婚庆协同创新体的建设和运营为平台、抓手,激活学校婚庆会展、演艺音响、礼仪模特等资源,与相应的企业、行业及岗位进行有机对接,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各专业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增强各专业良性发展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从而打造职业教育新亮点。

【参考文献】

[1]陈劲.协同创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高晓莉.高校参与协同创新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2012(10)

[3]武学超.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3]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4]李道先,罗昆.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5]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

【基金项目】广西区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资助项目(LX2014486)

【作者简介】黄 传(1970- ),男,广西北海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生命教育、婚庆教育。

创新体 篇4

1987年, 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更是明确指出, “要建设各具特色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近年来, 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之间呈现越来越显著的利益相关性, 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是创新源泉, 中介是纽带, 政府是平台[1]。对于区域创新体系行为主体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中, 张兆同 (2009) 研究了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2]。梁凯 (2005) 对区域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进行了分析[3]。以Easterby (2008) 为代表的许多学者认为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中会出现“竞合困局”, 即一方面要充分地合作, 相互交换知识;但另一方面合作增加了知识溢出的风险, 增加了主体间的竞争[4]。Arend (2005) 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科技中介的作用, 处罚破坏创新体系者[5]。Dries等 (2010) 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区域创新主体加强合作、减少竞争的策略[6]。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对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 以对区域创新行为主体进行角色定位, 提升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效益, 进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1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区域创新体系中各行为主体包括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 其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分别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1.1大学及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如图1所示, 在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输出方面, 其核心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这三大任务。在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输入方面, 主要有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 企业的就业需求和科研信息需求导向等也影响着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发展方向。此外, 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发展也受政治、法律和社会人文大环境的影响。

1.2企业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如图2所示, 在企业的输出方面, 企业缴纳税款, 并转移支付给社会建设, 其中包括教育资金等。企业也会进行科技创新, 自主研发新产品, 也可与高校、科研机构或其他企业合作研发, 共同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另外, 企业是容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企业的良好发展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在企业的输入方面, 企业需要的人才不只是专业型人才, 而是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 同时还需要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等的支撑。此外, 企业发展也受政策、法律等人文环境的影响, 还受到市场环境等的影响。

1.3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如图3所示, 在政府的输出方面, 主要有政策、法律和资金3个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和法律构建公平的市场交易平台和完善的政策环境体系, 对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中介等其他创新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管。政府的纳税所得会转移支付给社会建设、公用事业及教育等领域。政府也会设置教育基金、科研基金以及发展基金等间接投资领域, 支持相关事业的发展。在政府的输入方面, 主要有信息、资金和人才3个方面。政府需要借助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科技中介等部门的信息和数据的分析, 形成政策和法律体系, 来对其他创新主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此外, 政府也需要输入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进入政府, 便于政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1.4科技中介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如图4所示, 在科技中介的输出方面, 科技中介组织参与创新, 孵化新的高新技术企业, 帮助大学及科研机构实现科技成果市场化, 为企业或政府提供信息, 能够从风险融资、研发、生产、市场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在科技中介的输入方面, 主要是政策、法律和信息等。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充足的信息资源是科技中介产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2区域创新体系中行为主体的动力系统分析

2.1区域创新动力系统分析

如图5所示, 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作为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行为主体,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创新动力系统。

大学及科研机构主要承担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 提供创新所需的知识和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技术咨询服务、培养人才;为科技中介提供技术信息、可转让的科技成果;为政府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是技术应用的主体。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 企业需要广泛引进和应用新技术, 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为大学及科研机构提供需求信息、资金支持, 与其开展联合研究;为科技中介提供需求信息;对政府而言, 企业则是技术创新、税收及就业的主导力量。

政府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起着监督、引导和协调沟通的作用, 是整个创新系统的环境营造者和规则维护者。政府为科技中介提供引导、宏观调控以及政策环境建设等;为大学及科研机构建设提供制度环境, 给予经费资助, 完善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 推动企业发展。

科技中介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中介功能系统主要由6个方面构成, 包括:信息集散、技术咨询、市场预测、决策支持、项目孵化和客户服务[7]。科技中介对政府而言, 是参与管理创新, 完善技术市场体系;为企业提供孵化服务、信息咨询、技术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大学及科研机构则会起到推动技术的传播、转让及扩散的重要作用。科技中介组织的科学运营协调了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关系, 有效地传播了科技创新信息, 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2.2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

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大学及科研机构主导模式, 又称研究开发主导模式[8], 即大学及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如, 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学院、北京中关村等。该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区域内大学、科

研机构众多, 科技创新能力强, 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环境好;在大学、科研机构周边地区衍生大量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进而形成独特的区域竞争力。

二是企业主导模式, 又称市场主导模式, 即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核心。如, 西雅图航空业创新体系、上海张江模式等。该发展模式下的研究行为一般高度倾向于实用性, 解决的是普通问题。由于是企业自发驱动, 该模式多作用在区域范围内。

三是政府主导模式[9], 即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主导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行为。在国家层面上, 韩国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该发展模式更倾向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

上述3种发展模式的不同点是区域创新体系中主导中心不同。为了使各种模式有机运转, 要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作用。科技中介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等多种形式[10]。科技中介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在区域创新主导模式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由企业主导模式转化为政府主导模式, 即区域市场自发创新到区域选点战略性创新的转变, 政府可以通过企业孵化器等科技中介支持相关技术领域发展。

3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中, 人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科技中介协调下, 区域创新主体间人才的动态协同对促进区域创新主体的协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6所示, 区域创新主体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可用于预测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的人才数量动态变化。该模型始于大学生数量变化, 然后由毕业大学生补充市场人才, 市场人才投向各个行业 (这里主要关注政府员工、大学员工和企业员工3类) 。以企业员工数量的估算为例, 根据统计年鉴的历史数据, 可以确定出区域内企业总员工数的各年增长率, 区域总人口增长率是相对稳定的值, 结合总人口增长率和上年区域内企业总员工数增长率, 可以确定企业员工总量占总人口的比率, 用该比率乘以市场上目前可用人才总数, 可以得到新增企业员工数。用每年的新增企业员工数减去每年的企业退休员工数, 从而获得各年企业员工动态变化数量。

4结语

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作为参与区域科技创新的行为主体,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创新动力系统, 科技中介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建立了区域创新行为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进行了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动力系统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的不同点是区域创新体系中主导中心不同, 为了使各种模式有机运转, 要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作用。为此, 本文系统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3种发展模式:大学及科研机构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以及政府主导模式, 并分析了科技中介在区域创新主导模式转化中发挥的作用, 探讨了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协同发展的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以预测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等行为主体的人才数量动态变化。

摘要: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科技中介等行为主体的关系, 分析了区域创新主体的系统动力学释义模型, 构建了区域创新动力系统模型,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发展模式, 并探讨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人才数量预测系统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区域创新,行为主体,系统动力学

参考文献

[1]Lin Minwei, Barry Bozeman.Researchers’industry experience andproductivity in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centers:a“scientificand technical human capital”explanation[J].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6, 31 (2) :269-290.

[2]张兆同.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 (3) :111-117.

[3]梁凯.区域创新行为主体分析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4) :114-118.

[4]Smith Easterby M, Lyles MA, Tsang E W K.Inter-organizationalknowledge transfer:current themes and future prospect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 (4) :677-690.

[5]Arend R.Obtaining R&D joint venture co-operation under prison-ers’dilemma incentives:logic and experiment[J].EuropeanManagement Journal, 2005, 23 (5) :520-532.

[6]Dries Faems.Maddy janssens and bart van looy, managing the co-operation-competition dilemma in R&D alliances:a multiple casestudy in the advanced materials industry[J].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0, 19 (1) :3-22.

[7]顾建光.发挥科技中介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1) :34-39.

[8]董新平.基于组织要素结构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6) :7-11.

[9]涂成林.国外区域创新体系不同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11) :167-171.

创新体 篇5

2013年以来,七星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直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提升工作效能、着力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新突破为目标。通过在全局组织开展“敬老文明号”窗口评选、创先争优等活动,努力培养建立一支思想先进、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团结和谐的人社干部队伍,倾力打造“情系民生”服务品牌。特别是在对待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热点问题上,我局劳动监察大队始终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结合七星关区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创建“四个一体执法”机制,推动七星关区劳动监察执法创新工作。一是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督查力度,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形成自上而下的“领导干部一体执法”机制;二是不断加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以“两网化”信息为平台,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辅助的“城乡一体执法”机制;三是不断加强执法思维转换,以联合执法取代单一执法,形成有关部门“集体联动式一体执法”机制;四是不断加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团队协作环境,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式一体执法”机制。并在坚持“四个一体执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准确把握政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七星关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一)创建“领导干部一体执法”机制,变被动查处为主动服务。七星关区劳动监察大队始终坚持把以为人本、服务人民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思想源头入手,注意强化全体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引

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执法观念转变为服务观念,创建领导干部带头服务机制,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下企业走访服务。由分管领导积极组织人员定期到餐饮、酒店、超市等服务业较为集中的区域进行巡查,检查的内容包括用人单位是否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是否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否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是否拖欠员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是否使用童工等,并做好检查记录,由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现场下发整改通知书,并要求用人单位在整改后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劳动保障监察部门。

执法观念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七星关区劳动监察各项工作的开展,2013年,我劳动监察大队共完成劳动用工年检284户,签订劳动合同7015人,其中涉及国有企业4户,劳动者1435人,签订劳动合同1435人,纳入年检的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

(二)创建“城乡一体执法”机制,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2013年,七星关区正式启动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并严格按照国家人社部、省厅有关“两网化”工作标准和要求,以强化监察一线为基础,以执法重心下移为目标,在七星关区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三级监察执法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成立网管中心,为一级网格,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总体负责管理;以乡镇、办事处实际管辖地域为单元设立二级网格,成立14个二级网格工作站;根据各乡镇所辖村(居、社区)用人单位和分布情况和数量,按照设置科学、集中管理、降低成本、方便工作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各乡镇意见的基础上设立39个覆盖全区502个行政村和社

区居委会的三级网格工作室。三级网格的建立,标志着七星关区劳动监察工作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各镇乡为延伸的城乡一体化监察体系,实现了由被动检查到主动检查、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工作转换。

(三)创建“集体联动式一体执法”机制,开辟维权绿色通道。2013年度以来,在七星关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七星关区积极构建多部门联合的“集体联动式一体执法”机制。机制的建立,一改过去劳动监察工作以劳动监察大队单独执法的做法,逐渐向以七星关区工商、工会、公安和安监等相关部门相辅相成的联合执法转变。多次针对七星关区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等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小砖厂、小煤矿、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开展各类专项检查行动,并在每一次专项检查之前,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以各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在专项检查中,对违反《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处理,并责令期限改正,涉嫌触犯法律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集体联动式一体执法”机制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各单位单独执法覆盖面窄的弊端,有效扩大执法覆盖面、加强执法效果和宣传效果的同时,开辟了以劳动监察大队为主,工商、工会、公安和安监等相关部门为辅的劳动维权绿色通道,有效提升了七星关区劳动监察案件的调查处理能力。2013年,七星关区共接到各类投诉、举报案件119起,结案119起,当期结案率达100%,为1422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780万元。

(四)创建“团队式一体执法”机制,大力营造团结协作环境。2013年,以“两网化”建设为基础,不断充实七星关区劳动监察队伍建设,以各级网格为基础,在全区成立38

创新体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传播网络;性别敏感;参与式;主流化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4-0014-05

农业科技传播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开始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由于各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各异,农业传播的内容、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本质都是为促进农业事业的发展。[1]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传播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产生的,其传播理论、模式、组织架构、运行方式都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设计和运行的。[2]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在中国农业女性化大背景下,农业科技传播面临诸如传播效率低下、科技人员供不应求等多重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总结美国的三位一体合作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德国综合咨询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澳大利亚的分级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加拿大的经济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日本农业公务员与农协并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新西兰的咨询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色列的多元咨询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泰国的培训与访问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科技传播研究工作者不断创新许多新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3]如: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4]、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模式[5]、连锁辐射式[6]、科技入户模式[7]、合作社运作模式以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与网络等等。这些模式各有所长。陕西省农村妇女科技服务中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目组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女性化的背景, 以社会性别理论和参与式理论为依据,创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与网络,并经近10年的实践检验,以期将此模式纳入农业科技传播主流,提高农业科技传播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 传统农业科技传播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1.传统的模式有以下特点[8-11]:农业科技传播的主体是农业科技人员,而农民只是作为新技术的受益者、生产劳动的参与者。这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农技传播体系,其运行机制是按照计划的模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什么项目传播,传播范围多大,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即传播途径是从上而下的。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生产经营什么,选择什么技术,理应成为农户自己的权力,而这种传统的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忽视了农户是农业发展农村发展的主体权力,使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传播技术,削弱了农户应用科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与传播技术对抗的局面。这样的农业传播效率极低。

2.连锁辐射农业科技传播模式[12]:传播的中心即主体是两部分:县乡基层农技传播机构的技术人员与农村中不同等级的“能人”。由不同等级的能人依据社会关系连锁辐射影响力传播农业科技。该模式的特点与传统的传播模式类似,传播的内容、方法等都是自上而下的,但农民主动接收传播的力度加大了,创新型农民充当了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二传手”和带头人,缓解部分农技人员供不应求的局面。

3.农业科技合作社推广模式是针对农民单家独户难以应对市场而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的基础上创建的模式:农技传播部门以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作为股份,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共同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农业科技合作社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以经济杠杆将技术的应用者和研究者联系起来;将社员土地作为农业科技示范田、集散地,实时服务,增强科研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先进技术应用的规范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发挥集约化生产优势,降低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成本,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4.科技入户模式:该模式是国家农业部通过分析与研究农业科技传播渠道不畅的原因、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以逾越、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以彻底打通等问题提出的创新模式。该模式确立了农民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人际传播是目前农民学习接受技术的主要途径,调整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按从专家到基层农技人员,再到科技示范户和农户的科技接力传递路径,构建科技示范体系。该模式在传播体制、运作方式、保障机制、监测评估等方面是向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模式的挑战,不失为优秀的农业技术传播模式。但在示范户的选择上仍然没有脱离传统农业技术传播的桎酷,没能尊重主体农民选择示范户的权利。

5.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模式:该模式针对我国农业女性化的实际,在分析农业女性化与农科传播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模式。农村妇女是目前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妇女的知识系统、社会关系、技术需求与男性村民有着显著的差异。[1]要提高农业科技传播的效率必须彻底转变思路,充分认识农业女性化下的农村知识系统的性别差异、需求的性别差异,挑战传统的农业技术传播思路、方法、模式,才能达到农业科技传播事半功倍。这种农业技术传播模式的特点是 :(1)以农民特别是女性农民为主体,所有的项目包括需求评估、立项、执行、监督和评估都是自下而上的、参与式的;(2)在这种模式中,妇女不仅作为科技传播的受益者、执行者,也是技术的贡献者、创新者、受益者,更是传播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监督者,不再是家庭角色的延伸;(3)在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上充分尊重农民特别是女性农民的意愿。

上述各种模式无疑是农业技术传播的进步和补充。但仍然不能彻底扭转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中农业技术传播持续性、速度慢、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局面。

二、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是根据参与式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技术持续、有效传播和农技人员供不应求提出来的。因为:(1)农民是农业发展、农村发展的主体,是技术需求与应用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与源头。(2)农民数量巨大,直接面对生产,他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他们最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技术。(3)他们在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会进一步创新,使之更适合当地、更简便、灵活。例如:植保学院教授为农民讲授“糖醋诱液诱杀害虫”技术使用碗的方法、如何在田间放置等,而农民很快就改装成罐头瓶、塑料盒等,因陋就简、就地取材。(4)农民是农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如玉米脱粒机就起源于农民用棍子插上玉米在滚动的轮子上脱粒。(5)农民的语言更贴近农民,他们会将专业词汇用自己最合适的话语表达,便于农民理解,更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6)农民对新技术的再创新是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源泉。

三、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技传播网络构架

以农民为主体,以居住相对集中的组为基础,村民自己推选技术传播员(土专家),各组的技术传播员联合起来形成村一级的一级网络;村加上乡级农技站技术人员形成乡级的二级网络,乡镇与乡镇再加县级农技人员形成三级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各县级的网络联合起来与省级农技科技人员与部门形成四级网络,省与省之间再加农业部科研与高等农林院校构成国家级农技传播网络。其构架如下图所示。

网络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第一级农民技术员构成。研究表明,在大众(媒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方式中,人际传播是目前农民学习接受技术的主要途径。[7]由于受传统的科技服务和培训方法制约,以及以农户为单元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影响,农业生产单位成本高、效益低,农户搜寻获取新技术的时间漫长,过程复杂,边际成本较高,抑制了农民主动寻求和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然而,一旦科技到他们身边,同时被实践证实有增产增收效果且无风险时,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将会很高。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正是针对农民“眼见为实、注重模仿”的特点,农民技术专家理应成为网络的第一层。

四、农民技术员持续传播农业技术的保障机制

从利益相关群体分析出发,为保障“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模式”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自助式基金管理经验交流与培训”、“自助式财务管理培训”、“自助式扫盲培训”、“自助式社区决策发声”、“自助式技术提升”等不失为一优选策略和手法。所谓“自助式发展基金管理经验交流与培训”来源于项目前期的农资投入,这些投入不是无偿投入,村民要缴纳50%资金作为社区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如何管、谁来管、怎样管、怎样用完全由社区村民自己决定。如果没有项目投入,村民可以入股做股金,成立合作社,并与农用物资厂家直接挂钩,也会使基金越滚越大。这样就可以为技术传播员付误工补贴和报酬,付多少也由村民讨论决定。通过交流和交流式技术培训(即甲村技术员到乙村为村民培训技术指导,反之亦然),社区基金越管越好,技术传播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同时,基金管理委员会设计“自助式会计、出纳培训”,由管理经验丰富的村会计给各基金管理分委员会培训;“自助式扫盲培训”也是如此,由村民自己推荐村里有文化、威信高的人做老师;村民说:这样的培训实用、符合村民自己的需求、语言贴近村民,效果好。所谓“自助式社区决策发声”是指:有了自信心的村民特别是女村民联合起来参与社区发展决策、管理;“自助式技术提升”是指通过农民专家团参与如杨凌高新技术博览会、农民专家团在农高会上为其他农民咨询等活动,相互学习;同时参加网络年会、在各地的巡回咨询、讲课指导等使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五、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的成效

1.经济效益显著。陕西白水县丰乐村农民人均收入显著变化,从2006-2008年以186.5%的速度增加;苹果收入增加了2.31倍;养猪收入增加14.7倍;村民种翠华、吕俊福两户各养猪150多头,2007年仅养猪纯收入达14万多元;种锁等8户村民养猪近百头,年收入8万多元;养20-30头的农户就很多了,年收入都在3-4万元。项目仅仅投资15万元,却获得了1 000万元的经济效益。[13]村里养猪大发展,吸引外出打工回村,打工人数2006、2007年分别减少18.8%和38.6%。村民们认为:科学务农,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收入高了比外出打工好。

2.社会效益明显。社区发展基金通过村民的参与式管理得到持续发展与利用: 基金已经滚动并有积累,管理、使用公开透明,老少妇孺皆知。妇女能力提升:管委会、监委会里妇女参与决策情况实在。每次开会、做决定都参加且发声,有些关键的决策还是妇女们提出的。村干部、基金管委会、监委会的领导力持续提升:发扬民主,学会了参与式工作方法,促进了村里各项工作。无公害种养殖业得到持续发展,并且村民把好技术、好方法介绍、传播给其他村。周边人群十分羡慕并学习项目村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周边村民反应:项目村村民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要比其他村子高的多。媒体的报道在全省乃至当地周边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这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技传播项目村被评为省级养殖示范村、果园管理第一村。

3.生态效益喜人。通过这种传播模式,陕西白水县已经有70%的村庄在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农药使用次数减少50%,使用量降低50%;在购买农药、化肥和饲料时,农民技术专家会给出方案:使用无公害的农药、肥料,不使用添加剂、激素,减少抗菌素、抗生素的使用。在陕西淳化、白水、蒲城、眉县、宁强5县农民技术传播经验交流会上,农民毕金亮说:通过新的传播模式,村民们完全掌握了无公害种、养殖技术,农民从这种模式的农业技术传播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4.搭建农民专家团亮相平台,展示“以农民为主体的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效果。以前从未出过家门的15名农村妇女组成的“巾帼农业技术专家团”不仅给前来咨询的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宣传了新的农技传播模式。一位咨询完的农民高兴地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农民专家并且还是女专家来给他们咨询,她们用当地话咨询十分亲切,不仅能够从理论上解释,还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省时省力的土办法。与专家教授咨询的感觉是不一样。他要这些“土专家”的电话号码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难题借助电话解决问题。农民专家在咨询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商机:有多个农民在咨询现场就谈起生意;有的决定明年把草莓苗、果树苗、手工制品等拿到农高会销售;白水专家已经联系到猪肉销售商……。她们说,前来咨询的人很多,感到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感到自身的价值;通过与其他农民的交流,相互提高,并能宣传自己的产品,与潜在的买家建立联系,所以来年自己自费也要参加农高会,同时也要求基金管理委员会参与该项活动。

5.县乡科技人员提升了社会性别敏感和参与式理念,掌握了参与式工作手法,加速该模式的传播与应用。通过社会性别与参与式技术传播培训,县乡科技人员分析了这种以“农民为主体的性别敏感的参与式技术传播模式”在农业系统应用的可能性、困难和挑战,并在实践中采用参与式技术传播手法。通过参加农业技术传播网络年会的报告和分析他们撰写性别敏感与参与式技术传播论文,提供新模式高级培训等机会,县乡科技人员的性别敏感性和参与式理念明显提升,掌握了参与式方法,并在县农业系统直接或间接宣传、使用。他们的研究论文有一定的深度和水平,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6.倡导决策层(第四、五层)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技传播模式”复制、扩大的关键。在我国现有农业科技传播体制下,倡导决策层是加速该模式复制、传播的关键。西部农业科技传播网网络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为此提供了一个倡导决策层的一个平台。例如2008年6月来自于全国70多位农业科技传播者、省厅级主管领导出席该模式的第三届网络年会,通过报告、分享、交流该模式传播农业技术的经验、体会、案例,探讨农业科技传播的新模式、面临的困难、困惑和前景。省厅级领导认真听取了论文报告,并拨专款予以支持。

六、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融入农业科技传播主流化的瓶颈

近10年“以农民为主体的性别敏感的参与式农业技术传播网络模式”的创新、复制、传播、扩大的实践表明:这种适应中国国情、以人为本的农业传播模式得到广大村民、农村妇女、基层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支持,特别是基层的科技人员通过培训具有社会性别和参与式理念,改变了传播的方法;个别政府高级决策者也理解并看好该模式。但是这种传播网络和模式融入主流农业传播模式非常艰难。不仅仅是农业科技传播工作者,特别是多数农业科技传播的决策者理念的转变与倡导相当艰难,因此其复制、传播、扩大和创新的速度相当漫长。其次这种新的传播模式还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大众媒体的关注、支持。第三,这种参与式的模式在开始运作时的成本较高,不仅需要时间和经费的保证,同时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传播人员和决策者转变理念、提升自身素质,更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坚持这种模式的传播。尽管如此,这种适应中国国情、以人为本的农业传播模式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在中国全面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赵惠燕,李东鸿,杨梅. IPM与发展——踏出中国科技扶贫之新路[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 翟雪凌,范秀荣.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存在弊端及改革思路[J].农业科技管理,2000(6):17-20.

[3] 赵惠燕,李东鸿,尚桂荣.提高科技推广效率的新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99-102.

[4] 林英.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39-141.

[5] 李科,赵惠燕,李振东.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科技推广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40-9743.

[6] 李东鸿,赵惠燕,田芙晔. 社会性别敏感的参与式技术传播与科技扶贫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5-28.

[7] 张耀钢.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重大创——“农业科技入户”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农村经济,2007(5):6-8.

[8] 李宗开.农技推广体系新模式探析[J].农业与技术,2001(4):17-19.

[9] 邵海义.农技推广体系新模式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3):29-30.

[10] 伍建平,王业官.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与管理体制改革[J]. 中国农技推广,2007(1):11-12.

[11] 刘志民,王树进,倪浩.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J]. 农村现代化,2006(1):84-86.

[12] 赵惠燕,胡祖庆,杨梅,等.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创新与实践[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5-68

创新体 篇7

一、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

长期以来, 部分施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尽管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管理知识的匮乏, 导致管理方法陈旧, 很难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一些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了秋后算账的管理方法, 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的事情, 有些项目经理将项目安全管理的责任归于安全部门。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 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 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料, 安全员管理安全方面。这样表面看来, 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 但却没有了安全管理的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 它贯穿于从工程前期招投标安全投入、签订合同、安全目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成本预测, 到工程实施中的成本、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的控制、竣工验收等全过程, 涉及到经营部门、财务部门、预结算部门、物质供应部门、成本部门、安全部门、质量部门等, 亦即安全管理是一项全员共同参与、各职能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完成的系统工程, 企业内可形成以财务、预算部门为主, 材料、成本、工期、安全等其他各职能部门配合的安全管理体系, 完成以项目部为责任主体, 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过程, 及分工又合作, 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的一个安全价值链, 通过安全价值链的活动来创造效益, 其中某个环节的受阻或不畅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安全价值链的正常运行, 从而影响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因此, 建立安全管理的保障措施, 亦即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的程序和规范至关重要。首先, 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 理顺职能部门与项目部之间的关系, 理顺项目部与专业之间的关系, 明确职责, 形成规范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及管理规定;其次, 应结合本项目特点,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办法及考核制度, 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政策并予以及时兑现。这样, 才能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各职能部门围绕安全管理这条主线, 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责, 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 拟定切实可行的项目部管理办法及考核实施细则, 在对项目部实行量化管理的同时, 职能部门不能丧失服务的职能, 包括对项目部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业务培训、对外协调、经营工作的支持等, 为项目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后方保障体系及工作环境。各职能部门通过过程中对项目部进行的量化考核、评分的累积, 至工程完工, 则完成了对各项目的量化考核和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评定, 提交预算、财务部门, 作为对项目部是否实现各项安全目标, 进行综合考核和经济兑现的依据。这样, 各职能部门在完成各自对项目部垂直管理及服务的同时, 又实现了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勾通联系。

二、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控制机制

安全管理的事前控制最好的方法是:企业内部对各项目部实行招投标制。这样, 可以对安全管理的目标进行自下而上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明确安全控制的关键因数、安全管理目标技术上合理性、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具体措施、各管理人员的具体目标及职责。该工作完成后, 与安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就通过内部竞争机制自觉地制定了符合建筑安全特点的安全管理目标和与之配套的工作方法、检查措施、考核制度, 达到了管理“自治”的目的。对于因特殊情况或中、小型施工企业, 无法采用内部招标的, 也必须建立安全管理目标的合理性讨论制度。事前采用先进行安全交底, 并做到人人知道安全, 人人管安全的目的, 各作业区进行划分确定责任人, 责任人划分为项目部各专业人员和班组长组成, 组长由各专业担任, 副组长由各班组组长担任, 实行每周进行评比工作, 并实行奖罚制度, 奖罚兑现的办法进行实施。奖罚基金按比例提成分配到操作工人, 激励全员参与安全管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的事中控制最好办法是;在作业区责任人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和交底 (把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做进一步交底和注意事项等) , 把安全交底工作做细做好, 并做到人人知道安全, 人人管理安全的目标。事后控制最好办法是;现场检查总结落实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安排第二天需要完成事项进行落实, 对于屡次不改的人员进行处罚, 安全观念比较强进行奖励措施。

三、引入以安全为中心的内部竞争机制

引入内部竞争机制, 可充分调动项目部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提高项目部安全管理的水平。一些企业对项目部任务的分配, 采取指定式或谁揽到任务给谁干的方式进行, 两种分配机制均存在很多弊端。按照指定式分配任务的方式, 由于企业对外:面对的是激烈竞争的招投标市场, 对内:是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内部分配工程任务的管理方式, 不论项目部管理水平高低, 均可分配到工程项目, 这种分配任务的方式, 必然导致安全管理目标采用下达任务的“专制”化方式, 久而久之, 企业将陷入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 同时企业内项目部会出现对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目标的抵触情绪, 严重的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作风, 丧失自主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动力, 目标安全的确定难以真正体现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最终将承担因为项目管理水平低, 而丧失整个企业的对外竞争力的风险。

按照谁揽到任务给谁干的分配机制, 也有弊端。如果按照谁揽到任务给谁干的分配机制分配工作任务, 一方面将导致企业内部只重视市场经营而忽略内部管理的风气, 其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以包代管”, 其后果是公司承揽的任务多, 工程干砸的也多, 工程安全难以控制, 工程安全管理一笔糊涂账。这样会导致企业将不正常市场竞争手段视为主要手段, 并以此代替内部管理目标, 最终将在市场上因为失去信誉而丧失竞争能力。而我们的建筑市场中, 这种重经营、轻管理的企业, 仍有很大一部分, 这样, 现有的施工企业将因为重视目前利益而丧失长远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会导致一些企业没有任务, 另一些企业因任务偏多而分包给外企业, 企业额外增加了息工人员的工资或生活费, 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费用, 同时项目部在息工期间还要开支间接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固定费用,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 施工企业急需要改革内部管理, 在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寻找平衡点, 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搞好安全管理。

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 可有效地调动各项目部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使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对于以企业为主参与招投标中标的项目, 应该按企业预算、财务部门为主测算的中标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以及对建设方的承诺作为内部招标的基本条件, 让各项目部进行投标, 对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管理目标进行竞争和具体保证实施措施的比选。通过竞争, 促使各项目部不断挖掘自身安全管理的潜力, 测算具有竞争力的安全目标值, 承诺施工合同中关于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条款, 企业可根据项目部的竞争条件、实力, 对比企业测算的成本目标, 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和与之配套的动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选择管理水平高、满足企业管理目标要求的项目部来承担工程任务, 最终达到保证成本、工期,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这样, 在项目部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管理水平高的项目部可得到长足发展, 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这样的良性管理环境中适当引导, 根据各项目部的特点, 可以轻松地培养出高水平的精干的专业项目部。当然, 管理水平低的项目部将在竞争中被逐渐淘汰, 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项目部对外自行承揽的项目, 必须纳入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项目部拥有优先权承揽该工程的施工, 但必须按企业内部管理规定进行内部竞争后, 挖掘合理安全管理目标潜力后, 在同等合理条件下方可确定优先权的使用。如果遇到工程技术要求难度大、安全管理风险大的项目, 企业须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项目部管理班子, 保证管理各项目标的实现。

四、建立可分解的安全目标体系

项目部是工程实施的主体, 是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项目部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项目部经理的责任, 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安全成本控制体系, 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机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 特别要把安全控制放在重要位置。而有些企业因各部门、每个其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 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 以至于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 受罚的不服。因此, 企业在确定实施工程任务的项目部后, 应及时与项目部签订安全经济目标责任书, 明确项目部的责、权、利, 奖罚分明, 这是促进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

在安全经济目标责任书中, 应明确项目的安全目标、成本目标、资金回收目标、进度目标及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动态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明确奖惩兑现的办法、时间、兑现的额度。其中实现成本目标是项目部奖惩兑现的前提, 未实现安全目标的, 则不予以项目部的奖励兑现;其他各项目标按重要程度, 确定所占比重, 由各职能部门对项目部进行单项考核评分, 按单项目标所占权重进行加权综合评分, 使项目部的奖金与综合评分值挂钩, 实现成本与安全管理并重, 且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的综合考核安全目标责任制, 极大地提高了项目部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项目部根据安全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 进行目标分解, 使项目部的每个管理人员都承担相应的指标, 并与奖罚挂钩。同时, 项目部应成立由安全员、材料员、财务人员、技术员等共同参与的安全核算小组, 接受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垂直管理同时接受项目经理的直接管理, 成本核算组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 完成经济目标责任书各项指标的分解、实施、监督、考核以及对企业核算部门的工作对接。企业各职能部门将加强对项目部的检查、监督、指导和服务, 使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监控下有效进行。

五、建立映射安全绩效管理的激励机制

安全绩效管理体系是基于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它旨在形成“安全奖励目标—努力—安全管理绩效—奖励—满意”的良性循环。当业绩较好时, 有所奖励是每一个员工的正常期许, 而且奖励的种类并不局限于普通的物质方面的奖励, 比如工资的上涨、奖金的增加, 也可以囊括精神方面鼓励, 比如夸奖、工作参与感、体现员工的成就感、让其感受到领导的信任、或者提升其工作上的威望等;还包括如提拔等物质和精神兼而有之有奖励。合理的奖励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对安全管理有重要影响的重要因素有:安全激励制度、安全鼓励内容、企业的安全责任分工、促使目标形成安全行为的设置、管理水平度量、绩效衡量考核和风格要求。正、负激励两个维度均可以作为企业决策的出发点, 首先统计分析各部门的安全绩效评价值, 然后根据得分划分不同档次, 按档次配奖励, 奖励种类丰富多样, 涉及员工生活方方面面, 真正使激励机制活起来。例如, 在工程竣工后, 根据项目成本分析、效益分析数据, 及时进行奖惩兑现, 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地进行考核, 实行奖优罚劣的原则, 对安全管理水平高的项目部的安全管理经验进行推广, 对项目经理则在工程任务安排时予以优先考虑, 以提高成本的节约意识, 从而提高项目部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六、结语

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也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全方位的、动态的, 要求项目经营者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进度、成本、文明施工等, 都要纳入正规化、标准化管理, 这样才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施工项目的成功安全管理不仅对项目、对企业有良好经济效益, 对国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成功的管理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管理理念上, 在企业的总体目标下, 谁能调动企业内所有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谁就能取得成功, 只有成功的管理才能促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 能推动建筑市场不断前进, 只有开拓创新, 总结经验, 在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摸索, 才能最终创造出一条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成功之路。

摘要:加强项目部安全管理, 需要在管理上进行创新, 在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项目部,安全管理,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赵晓明.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8.5.

[2]许程洁.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8.

创新体 篇8

本期活动顺应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 就“国际视野下的智慧媒体云发展与实践”这一主题, 围绕国际视野下智慧媒体如何发展, 智慧媒体云如何构建和社会化商业应用, 广电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基于云架构、大数据的媒体云的实践案例, 全媒体综合制播云平台架构如何设计, 全媒体集成播控和新一代监管技术、新一代管理方式, 广电IP化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行业热点议题展开, 聚集了来自全国广电30多家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及技术骨干参与学习。

华协体主席、华协体学院名誉院长张建平,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市文广局科技委主任王玮, 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华协体学院名誉院长杜百川, 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 (SMPTE) 常务副主席Matthew Goldman, 江苏省广播电视台总台党委委员顾建国等领导、专家亲临现场授课。此次培训还安排学员考察了第21届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参加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技术论坛、考察华为上海研究所等活动。

杜百川作了主题为“关注广电整体构架的变化”的课程报告, 分析了全球IP化、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化的趋势, 阐述了2015年宽带中国的主要引导目标, 分析了超高清HDR标准化的内容。此外, 报告还介绍了广播和互联网格式的融合问题, 强调终端设备、网络和通道的多屏业务融合, 建议广电云平台要加快与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网络、家庭网络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合, 进而实现广电技术颠覆性的革新。Matthew Goldman带来了题为《电视发展现状及超高清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呈现》的报告, 介绍了美国电视业发展情况, 指出使用移动终端观看电视已成为一种趋势。Matthew还介绍了4K超高清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体验, 并就UHD超高清电视和传统电视的视野覆盖范围和观看距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顾建国就“融合媒体技术构架研究——总局白皮书2.0项目阶段成果介绍”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指出2.0白皮书的关键点在于媒体融合, 探索2.0技术架构就是要实现电视台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模式、产业格局等多方面的创新, 并把全台网2.0建设工作总结为平台的标准和接口规范、能力要素的颗粒度、智能引擎的开发、部署模式、信息安全、运行管理、运维模式等问题。

创新体 篇9

我省公安机关自2014 年9 月开始实行全省公安民警警务实战技能训练考核 (考核1000 米、俯卧撑、设计、警械使用等) 活动以来, 到今年9 月份已经考核了10 期6000 多人次, 省厅这项考核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和教育训练部门的高度重视, 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公安民警的体质健康和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但我们在考核中也发现公安民警体能素质和技战术水平与公安队伍面对的日益艰巨和错综复杂的治安形势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公安院校警体教育训练部门也面临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加强警察体育学科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进行警体教育训练工作改革创新的研究, 有利于公安学科的丰富和发展, 有利于建设一支我省高水平的警察体育教育训练队伍, 有利于推动警察体育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有利于警察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和掌握警察技能, 提升警察战斗力。 (2)

1 警察体育学科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

警察体育从发展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是经过很多从事警察体育教育与研究工作者努力的结果, 在这基础上建立了警察体育学科的课程体系:警察体能、射击、擒拿、驾驶、游泳、攀爬、越障、查缉战术等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警察的实战能力, 而且也使警察体育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公安院校的警察体育中很多课程成为了公安部精品课程。但随着我国教育部门把警察体育专业从高校专业目录中取消以后以及课程的进一步细化等原因, 把很多原来归类于警察体育的课程比如射击、擒拿、战术等课程称为“警察实战技能”或“警务实战技战术”, 从而规避了这些课程归属与性质。甚至有些人认为警察体育就是警察体质健康教育部分, 与警察技能有关的课程都不能归属于警察体育学科。我院在警体教育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把原来的警察体育训练部一分为二, 把射击、战术教研室划归培训部, 把体能、擒拿教研室划归体育系, 各自教学。这种教学模式, 不仅割裂了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训练的一体化的推进, 也使我院的警察体能、技战术训练的教学、科研等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学科从学术上讲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但是从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上说, 则是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 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侧重后者。因此, 笔者认为警察体育学科应根据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和科研业务的发展需求来设置。学院在机构重建时应把警察体能、射击、擒拿、战术、攀爬等课程纳入警察体育, 重新组建我院的警察体育教育训练部门, 构建新的警察体育学科体系, 以利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因为:

(1) 从全国公安院校目前的情况来看, 这些课程主要归属于警察体育训练部 (或者警察技能训练部等) 作为公安专业学生的公共课程开设。

(2) 目前从事警察体能、技战术教育训练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和专业训练队, 其专业背景主要是体育, 少数教师来源于其他专业, 而且从事战术理论研究的居多, 这些课程融合在一起,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和科研业务的开展。

(3) 虽然有些警察技能课程教育训练的内容、形式和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有明显差异, 但两者训练的要求和目的上是高度一致的, 训练的规律、原则和训练方法类似, 均属于训练学的范畴。而且两者教育训练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受训者尽快形成专业技能, 保证受训者完成任务。

(4) 有些警察体育教师认为:警察技能和警察战术是融合法律法规知识, 案情背景, 打击和制服犯罪及犯罪嫌疑人需要而产生的包含战术思想、战术意识和战术行动的综合技能的运用。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 任何一项体育比赛都有战术的运用。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同样包含着战术思想、战术意识和战术行动的综合运用。警察技战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加强警察体育教学团队建设, 警体技能实行模块化教学, 推进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教学训练的一体化

警察体育所属课程教学训练的规律、原理和体育运动训练类似, 但要学生把所学的这些技术转化成警察的实战技能与体育运动由于规则的不同, 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射击, 在竞技体育中注重的是精度, 而警察射击要求的是快速命中。因此在训练中, 方法和重点就不一样, 竞技体育中的射击训练的重点是据枪瞄准的稳定, 环数越高越好, 而警察射击更需要训练的是在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出枪、快速射击和首发命中的本领, 多数情况是以解除危机为目的而对精度的要求不一定要高, 除非是在射击比赛中。同时, 警察执法战斗有时需单兵作战能力强, 但多数情况下警察在执行执法任务时, 一个警察往往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需要多人协同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比如:在对嫌疑人进行盘查时, 还需要同伴对嫌疑人和周边环境的控制, 以发现、识别与嫌疑人有关的人员、物件和控制嫌疑人的意外举动等。因此, 实施警体教学训练中, 在掌握警体基本技术的基础上, 要更加注重培养警察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能力, 从而把这些警体技术真正转化成警察的实战技能, 转化成战斗力。

但从当前我院警体教学训练的实际来看, 比如射击只是从25 米改为15 米, 擒拿以散打基本技术、实战的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从体育学的角度看, 由于课时少、训练时间短, 技术学而不精。从公安学的角度看, 虽然不需要过高的技术, 但所学的警察技能在警察执法实践中又没办法真正转变成实战技能。现在我院警体教学训练有点看着不像, 学着没用的感觉。这种教学训练模式极易造成现在的学生不愿练, 教师教学没激情的状况。因此, 创新我院警体教育训练机制, 加强警体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警体技能实行模块化教学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并应以此为契机, 积极推进我院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训练一体化的发展, 从而提高我省警察实战技能训练工作水平。

(1) 在科学整合我院警体教育训练部门的基础上, 警察体能与实战技能教学应以3~4 个教师组成教学小组, 融合所有警体技战术课程, 建立多个警体技战术教学团队。以教学团队为教学、科研小组, 认真研究警体技战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努力打造成为我省融教学、研究、实践为一体的警察技战术精品教学团队。

(2) 以警察执法实战为基础, 实行警察体能技战术模块化教学, 每个模块集体能、相关技能、战术协同、法律法规知识为一体作为一个完整的执法程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技战术。在单兵技能训练的基础上, 还要突出训练学生的协同作战理念。

(3) 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在执法运用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体能是警察一切技战术运用的基础, 在警体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都应以体能训练为基础, 以促进警察技战术水平提高为目的, 使警察体能训练和警察技战术训练成为一个有机的训练整体, 在警体教学训练中努力推进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训练的一体化。 (3)

(4) 改进警体技能的考核模式, 建立一套完善的警体技能的单项和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单项考核、学期考核、学年考核和综合训练考核等方式, 重点规范警察警体技术和执法行为, 重点突出执法的实际应用。 (4)

3 加强警察体育教师队伍职业化的培养建设

随着我国公安教育体制的改革, 今后公安院校的多数学生从事的职业就是警察, 公安院校教育职业化也显得越来越突出。现代社会公安高危而繁重的工作特点不仅需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员要有一个健康身体, 而且需要多种专业技能, 这其中就包括警察技战术专业技能。因此, 在警察学历教育中只有同时注重警察体育健康教育和警察体育职业教育, 才能完成公安教育赋予警察体育教育的任务。 (5)

当前, 我国公安院校的警体教师多数是专职教师, 他们大多来自体育院校和从事相关专业的退役运动员, 其他专业的从事这一职业的少之又少。经过多年的公安教育工作的磨练, 他们具备警察体育专业技术, 甚至是某些专项的高手。但由于长期处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 外出学习、进修和下基层锻炼的机会很少, 不能了解警察执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缺乏实战经验, 使所教的警体技能缺乏实用性。 (6) 另一方面, 警察执法中技能的运用是一个综合知识的运用过程。我们在盘查时, 不能只会站位、保持安全距离等战术, 还要懂盘查的基本程序、语言控制的技巧等。当使用警械、武器, 必须熟知警械、武器使用的条例和相关法律知识;当遇到少数民族的还要知道他们的民族习惯等。否则, 在执法中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还有可能激发矛盾, 甚至在执法中不自觉地出现违法行为等情况。

警体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技能传授, 而是要使我们传授的技术技能转化成警察的执法战斗力, 使我们的教学训练真正起到为实战服务的作用。因此, 加强警察体育教师队伍职业化的培养建设是警体教育训练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警体教师队伍职业化培养建设必须做好:

(1) 要加强警体教师队伍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 警察体育从技术到技能直至战斗力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知识的运用过程, 警体教师在教会警察怎么练好的同时更要告诉他怎么用好。这需要具备公安学、法学、民族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我们在教学训练工作中考虑得越全面, 训练得越具体, 那对于警察来说, 在执法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就越高, 学习的兴趣越强。因此, 警体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更新, 还要不断地学习与充实相关知识, 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训练效果。

(2) 要多加强校际、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和外出培训, 不断获取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新的教育训练方法和手段。

(3) 要加强公安院校和基层公安部门的联系交流活动, 多下基层调研或者挂职锻炼, 及时了解基层公安实战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从而在警体教育训练中做好缺什么、补什么, 需要什么, 教什么, 做到有的放矢。

(4) 要注重警体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缘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合理配备, 以解决当前警体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其他专业知识缺乏的现状, 要在警体教师团队建设中形成互相学习, 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逐步培养成为一支一专多能、在年龄结构上有梯度、在专业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警体教师队伍, 有效地推动警察体育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4 拓宽警察体育教育训练思路, 创新警察体育教学内容

警察执法环境有复杂多变, 突发情况多的特点。特别是在执法战斗中, 很多时候需要警察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快速反应, 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用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制止嫌疑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训练常规的技术、技能外, 还应拓宽警察体育教育训练的思路, 训练警察灵活运用随身携带或者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攻击的器械, 把利用简便器材进行打击融入到教学训练中。比如对身边随处可见的石块、砖头、木板、木棍甚至是钥匙等如何在执法中合理应用, 应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训练。

同时, 对警体教学训练的内容, 我们也要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比如:警察越障、攀爬的训练, 由于我们在师资、训练器材上的限制, 现在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 场地上的训练只是一种能力的训练, 而在警察实际的追捕行动中, 也不可能有一个标准的越障、攀爬楼和设备器材在等着你。因此, 这种能力在训练中完全可以用爬山、攀树等训练来替代。警体技战术的教学训练内容还应以简单、实用、可练为原则。教学训练的内容不在多在精, 能够一招制敌就行;不在技术有多复杂而在简单实用;不在依靠专业的器械才能开展训练而在就地可练, 警察体育训练只有努力创新, 开设一些对于基层警察来说愿练、有时间练、有组织开展训练的条件和可能的训练内容, 才能取得训练的实效。

5 突破场地限制, 注重实际执法场、景、地的训练

要突破警体技能训练场地器材的限制, 模拟在城市、丛林、山地、水网稻田、河流、水塘等地形条件下执法的特点进行训练, 掌握好这些条件下执法的注意事项, 隐蔽方式、攻击抓捕方法等, 要把警察执法技战术的实战性贯穿于野外训练中, 注重不同条件下对地形、隐蔽物的利用, 要注重野外训练中人与人的沟通技巧、协同配合和人与物的巧妙结合, 以使警体技战术训练达到实战的需要。 (7) 比如没有游泳池, 可以在江、河、湖泊甚至是水塘中开展游泳训练, 这样的训练更加贴近警察的实战。

摘要: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是一门提高公安民警体质健康和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学科, 警体教育训练工作应适应公安教育改革和警察执法的实际需要, 以实战需要为基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警察体育教学团队及教师队伍职业化建设, 推进警察体能和警察技战术训练的一体化进程, 不断提升警察技战术训练水平和警察队伍的执法战斗力, 推动警察体育科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 更好地为公安工作服务。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育训练,创新

注释

11袁俊, 李大富.论军事体育学的学科属性[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10.29 (3) :71-74.

22 董如军.新时期中国警察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 2015.34 (2) :7-10.

33 王国富.警察体能训练与警务技战术训练一体化探讨[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1 (3) .

44 刘剑明.模块教学方式在警察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4) :209.

556 张铁民, 陈钢.对我国警察体育教育困境的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32 (8) :99-101.

创新体 篇10

一、教材分析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是苏教版化学高中必修1专题2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一节中的内容,是专题二中的重点内容。教程编排以新课程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扣上节课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之前学过的海洋中的卤素元素,是对高中无机化合物的一个重要补充,又为本专题的后续单元镁的知识学习打下了伏笔。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如果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起来。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他们思维非常活跃,动手能力以及好奇心强,比较喜欢做实验这种形式。所以,我会在课堂上穿插实验探究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另外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所以对于钠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知和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钠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②会描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③能写出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钠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②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我发现并掌握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识到金属钠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②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②教学难点:钠在空气中自然氧化和燃烧的比较。

五、教学方法

①教法:多媒体辅助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练习法。②学法:观察法,小组谈论法。

六、教学手段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课堂引入】教师演示将滴管中的水滴到暗藏在酒精灯灯芯处的钠,即“滴水生火”的小魔术。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 把“水火不相容”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了火呢?告诉学生那是钠的功劳,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习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教学过渡】本堂课我们通过探究过程来学习钠的性质, 从而解开老师的小魔术:为什么能够“滴水生火”?

环节二:实验探究,总结性质

【提问】请一个同学上来写钠原子结构、钠离子的原子结构。

【教师】由钠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得出钠的性质是怎么样的?

【学生】钠非常活泼,因为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而达到8个电子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钠离子。

【提问】由这条结论出发,①同学们觉得钠能不能在大自然中稳定存在?②如果有钠单质,应该怎么保存才能使它不反应呢?

【学生活动】拿出一瓶钠单质,仔细观察(四个人一组实验)。

【教师】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钠与水与煤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得出贮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学生实验一】按老师要求,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段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

【学生】得出钠是银白色的金属的结论。

【提问】其他金属都很硬,为什么钠可以用小刀切?(质软)

【继续实验】将其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观察它的颜色变化。

【学生】钠变白了。

【追问】小组谈论原因。

【结论】钠被氧化了, 并请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4Na+O2= 2Na2O

【拓展】补充氧化钠的性质,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钠盐与水。请学生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二】四人一组,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教师强调安全性)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物质。

【提问】淡黄色的物质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学生猜测可能的产物并说明理由。

【总结】淡黄色的是过氧化钠,它不同于氧化钠,氧化钠是白色的,是钠自然氧化形成的。而当钠在空气中点燃时, 反应非常剧烈,生成过氧化钠。虽然反应物相同,但是条件不同,产物也就不一样。

【资料卡】学生自己参看资料卡里面的内容,即一些过氧化钠的性质以及应用。

【学生实验三】向一小杯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强调是绿豆般大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完善答案。

【总结】用浮、熔、游、响、红这五个字概括。浮即钠浮在水面上,熔即钠溶解,钠的密度比水小,游即钠在水中不断地游跑,响即产生气体,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反应非常剧烈。

【教师】请学生根据现象猜测可能的产物并且上黑板书写化学方程式。2Na+2H2O = 2NaOH+H2↑根据刚刚做的实验以及同学们对钠的观察,可以得到哪些物理性质?(小组发言) 钠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

环节三:工业制钠,应用广泛

【教师】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后,我们知道钠极不稳定,在实验室制取的话也是一个难题。钠到底是怎么制取的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工业上是怎么制取钠的。

【工业制钠】工业制钠也是从氯化钠中取得,以前我们学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氯气,那如果要把里面的钠元素提取成为钠单质,又应该怎么去做呢?显然电解饱和食盐水是行不通了,在工业上,制取钠是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它除了得到钠离子,还可以得到我们之前学过的氯气, 但是操作比较复杂。所以,制取氯气一般还是电解饱和食盐水。播放工业制钠的视频。

【学生】上台书写化学方程式:2NaCl通电2Na+Cl2↑

【教师】学习了钠的那么多知识后,请同学们分小组思考讨论一下钠有什么作用呢?【作用】①可以制取各种含钠的化合物,比如碳酸钠等;②可以置换一些金属单质。例如: Ti Cl4+4Na 700℃~800℃Ti+4NaCl③钾和钠的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做热交换剂;④充有钠蒸汽的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用作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环节四:总结新知,随堂练习

【学生回顾】让学生回答一下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老师】及时评价及补充。

【随堂练习】适当做一些练习。①钠在空气中燃烧和自然氧化产物一样吗?不一样的话现象产物各是什么?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说出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③钠贮存在哪里?为什么?

八、板书设计———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②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4Na + O2==2Na2O(白色),Na2O + H2O == 2NaOH,Na2O + 2HCl == 2NaCl+ H2O,2Na+O2点燃2Na2O2(淡黄色),Na2O2+ 2H2O == 4NaOH+ O2↑,2Na2O2+2CO2 ==2Na2CO3+O2. 与水反应。现象:浮、溶、游、嘶、红。方程式: 2Na+2H2O == 2NaOH+ H2↑. ③工业制钠:2NaCl通电2Na+Cl2 ↑④钠的用途:置换金属,热交换剂,照明灯制作。

九、案例分析

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处处看见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化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现象。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学生实验、讨论、发现问题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足够的时间跟空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相对以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明显提高。学生小组间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自主性越来越高,能够在大脑里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得出科学规律。本节课学生亲自动手做了很多实验,是之前所不能及的。比如每个学生近距离切割观察钠得出有关性质,钠的自然氧化和燃烧的比较,钠与水的反应,这些现象在学生脑中历历在目。学生由实验现象出发,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并归纳出科学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改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改变。学生已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已经做到主动去探索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传统授课,教师往往收集大量信息,展示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课后印象不一定很深刻。本节课,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学生亲自实验,适当地给予引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并用追问等方式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现了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全过程当中,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另外,本节课中合作学习也是非常突出的,学生间是四个人一组进行小组实验,最后相互探讨得出结论。可谓做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时进行,课堂效果表现相当好。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形成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既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学会了怎样合作学习。

上一篇:虚拟轨道交通学院下一篇:北京动物园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