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检验

2024-05-06

感官检验(精选八篇)

感官检验 篇1

按生产班次取样时, 取样数为1/3000, 尾数超过1000罐者, 增取一罐;产量较大或较小的产品, 按具体情况取样。每批每个品种取样数不得少于3罐。

2 感官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就是借助于检验人员的感觉器官 (眼、耳、鼻、舌、手) , 而不用仪器与化学药品检验罐头的质量。感官检验所用的工具有开罐刀、刀子、白瓷盘、匙、金属丝网、500毫升量杯、500毫升量筒、两端带有圆球的小木棒等。主要检验项目有:

(1) 罐头外观检验, 观察商标纸及略盖硬印是否符合规定, 罐外是否清洁。

撕下商标纸, 观察罐身及底盖有无生锈及腐蚀的扩展程度, 观察罐体有无棱角及凹瘪变形, 卷边处有无铁舌、裂漏或流胶现象。玻璃瓶罐头可观察玻璃上的气泡是否合乎规定, 封口处有无漏胶, 并透过玻璃观察内容物的状态。观察罐头两端的底盖有无外凸现象, 正常的底盖稍凹进。

(2) 敲音检验, 用两端呈球形的小木棒敲击罐头的底盖中心, 根据发出的声音, 判断罐头内部的质量情况。

质量完好的罐头, 声音清脆, 发实音;品质较差的罐头, 罐内气体较多, 声音混浊, 发空音;已经变质的罐头, 声音沙哑, 发鼓音。

以上两种检验均不开罐, 下面是开罐检验内容物的方法。

(3)

内容物的组织形态检验肉、禽、水产罐头先置于80-90℃的温水中加热5-10分钟, 至汤汁溶化 (午餐肉及风尾鱼等罐头不必加热) , 然后将内容物轻轻倒人白瓷盘中, 观察其形态, 并用玻璃棒轻轻拨动, 检查其组织结构是否完整、块形大小及块数多少。

糖水水果罐头及蔬菜罐头则在室温下将罐头打开, 先滤去汤汁, 然后将内容物轻轻倒人白瓷盘中, 观察其形态, 并用玻璃棒轻轻拨动, 检查组织结构是否完整、块形大小、块数多少。糖水水果罐头还要观察果块大小是否均匀, 有无机械损伤、皱缩、破裂、煮融及斑点等。

鱼类罐头应检查其脊骨有无外露现象, 骨肉有无分离, 鱼皮是否附于鱼体上, 有无粘罐现象。

糖浆类罐头开罐后将内容物平倾于金属网上, 静置3分钟, 使汁液漏至网下, 用玻璃棒轻数内容物的个数, 观察其大小是否均匀, 有无生硬、破裂、煮融的果实。

果酱类罐头在室温15-20℃下开罐, 用匙提取果酱约20克, 置于干燥的白瓷盘上, 在1分钟内观察酱体有无流散和汁液分泌现象, 有无种子存在。

在进行这一项检验时, 还应注意内容物中有无杂质存在, 如猪肉罐头的猪毛, 鱼罐头的鱼鳞, 蔬菜罐头的杂草, 水果罐头的果皮、果核等。

(4) 色泽检验。

肉类、禽类罐头可将其汤汁注入500毫升的量简中, 静置3分钟后, 在光线充足处观察其色泽与澄清程度, 一般以清亮为佳, 浑浊为次。汤中不应悬浮有固形物、小颗粒及碎片等。

糖水水果随头及蔬菜罐头可将其汁液收集于500毫升的烧杯中, 观察其汁液是否清晰透明, 有无夹杂物, 有无引起浑浊的果肉碎屑。

糖浆类罐头可将其糖汁收集于瓷盘中, 观察是否浑浊, 有无胶冻和大量果屑及夹杂物存在。酱类罐头可将其体全部倒人白瓷盘中, 观察其色泽是否符合标准。

(5) 存味和滋味检验, 目前还没有一种仪器能够十分准确测定食品香味和滋味的优劣, 只能借助人体的嗅觉器官与味觉器官来鉴别。

检验时, 先用汤匙盛取固形物与汤汁, 用鼻子嗅一嗅有无异味存在, 然后尝味, 鉴定是否具有应有的风味。

肉禽类及水产品罐头鉴定是否具有烹调 (如茄汁、五香、红烧、油炸等) 及辅助材料应有的滋味, 有无油腻味及异味, 肉质软硬是否合适。

果蔬罐头鉴定是否有原果实之香味。果酱类罐头须用匙盛少量果酱, 于口中细嚼侵咽, 以定其味。果汁应先嗅而后尝 (浓缩果汁先冲水至规定浓度) , 以评定酸甜是否可口。

要注意的是, 品尝人员须有正常的味觉与嗅觉。品尝前要嗽口, 尝前4小时不得吃刺激性食物及烟、酒。整个感官鉴定时间不超过2小时。

(6)

容器内壁检验, 主要检查罐身及底盖内部镀锡层是否有脱落与露铁现象;涂料层是否完整, 有无脱落;有无硫化斑;有无焊锡小块及内流胶。

3 不合格罐头的种类

不合格罐头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重锈罐, 罐盖特别是封口处绣蚀严重或罐身锈蚀严重, 以后有发生漏气可能, 应作次品尽快销售;凹入罐, 大型铁罐由于真空度高, 容易内凹, 卷边处容易损坏渗漏, 应及早按次品处理;浊音罐, 由于真空度低, 甚至没有真空定变质, 经保温检查认定后, 才能作次品处理;漏气罐,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罐头漏气, 失去密封性能, 应作为废品处理;膨胀罐, 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气体, 造成胀罐, 且又不能准确证明是属于物理膨胀, 均应按废品处理。

质检工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 还须努力增强科学性, 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检测能力和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独立的检测体系。这些问题不妥善解决, 质检工作就会老打被动仗, 在食品安全卫生的把关上, 就会一次次像熟读兵书而又言过其实的马谡那样, 造成“街亭”失守。

摘要:质检工作, 事关食品 (药品) 的安全卫生, 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 其重要性人人皆知。然而, 一次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除了生产企业和销售商的直接原因, 不是与质检部门工作滞后或不得力有很大的关系吗?

关键词:罐头,感官,检验

参考文献

乡村感官散文 篇2

曾经我在乡村生活了十几年的光景,总是在睡梦中进入我的黒甜梦乡,当早上太阳一出来,就被城市的嘈杂蒸发了。所以我总是会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回到乡村,我生活的原点,我理想的出发地。对于乡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乡村的骨子里包涵的东西,比如那些熟悉的声音、亘古不变的影像、醇香的果实、充满质朴情怀的乡亲。这些林林总总的物质的意识的东西叠印在我的脑海或者心底,构成了我心目中的乡村感官,在我的内心汹涌而来,茁壮着我人生的理想幼苗,随着岁月的拉长,越发潜滋暗长,就像发酵的老酒,随着岁月的尘封窖藏,越发的浓郁馨香。

声音,乡村的歌喉

我记忆中的乡村,总是以一记响亮的公鸡啼鸣开始一天的旅程的,在次第的公鸡啼鸣声中,乡村昂扬的一天就这样血脉贲张的拉开了帷幕。紧接着在朦胧的清晨中,就响起了水桶的空空声,扁担的悠悠声,井台的辘轳声,汲水的晃荡声,担水的吱扭声,倒水的哗啦声,之后就是透火的火柱捅破泥糕的通通声,坐锅的叮当声,舀水的哗哗声,火苗攒动的呼呼声。等饭菜差不多快煮好时,就想起了婆姨喊男人起床的声音,喊孩子起来穿衣吃饭的声音,然后就是孩子们吃饭的吧唧声,丈夫擦拭农具的吱吱声,女人洗碗的撕拉声,提泔水喂猪的劳劳声,丢玉米喂鸡的咕咕声。之后就响起上工的喊声,婆姨们吵嚷着张家长李家短地走向田野,汉子们一边扛着农具一边点燃老旱烟被呛住的干咳声。等地头的镢头碰响土地的蓬蓬声,铁锹挥舞粪肥摽粪的呜呜声,犁铧深耕土地的子啦声,老牛鞭甩响的噼啪声,玉米随手丢落进土地的咚咚声,耙盖平住墒情的磨叽声响过之后,乡村的春日的中午就兴冲冲来到了。老牛耕种疲劳的哞哞声,饮水的吧唧声,汉子们坐在地头打呵欠的哎呀声,婆姨们回去造饭的告别声在田野上漫过后,乡村和煦的春日正午就温煦地悄没声息地汹涌而来。

乡村的人可不想辜负春日的好天气,等玉米差不多都种进土地里,太阳渐渐偏西,这些富有生活情调的乡村汉子们就扛着犁耧耙盖“加加地”赶着老牛回到家里,换上新衣服到邻村赶夜场的庙会去了。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里找到一个“哇哇地”高声叫卖香喷喷饭食的小吃摊“咕咕咚咚地”吃上一碗拉面外加几个油条,然后和邻座熟悉的一个赶庙会的乡友“嘎嘎地”碰过几碗老酒,就早早地在戏台前的石阶上找好座位,急不可耐地等着收看省城晋剧团演出的精彩剧目,锣鼓铙钹一响过,看客们大呼小叫的声音停息,夜戏开场了,生旦净末丑文雅的婉转的高亢的沉郁的戏谑的嗓子唱起来,台下“嗷嗷地”兴奋过瘾的粗大掌声响起来,直至月亮西沉,才响起散戏的乐曲,之后就是喊叫孩子回家的声音,评论主角唱的帅呆了的声音,提醒夜路漆黑小心跌跤的声音,弥漫在春日的夜色中。

影像,乡村的容颜

在乡村里呆久了,就会忘记乡村季节转换的`标志,乡村的夏天,对于乡村人来说就是不经意依靠影像来察觉的,当他们被树上的蝉儿聒噪得不耐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夏天已经深入了乡村的角角落落。

最先感知夏天热浪的蛙鼓也开始在山谷的河汊闹哄哄地响起来,布谷鸟在田间地头掠过,喔喔地叫了几声,乡亲们就明白时令已经到了该种谷黍的时候了。他们从泥墙根扛起赋闲了多日的木犁赶着老牛又开始在新翻的谷黍地里耕作起来。这时候玉米已经开始拔节,翡翠似的叶子在夏日习习的暖风吹拂下脉动着,宛如一泓碧绿的潭水在招摇。豆角的藤蔓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到雨水的眷顾欣欣然攀爬到玉米秸秆上,甚至在人们没有留意的当儿盛开出铜铃大小或金黄或亮白或湛蓝的花束,只要天气照顾,用不了几日这些缤纷的花束下就会努出一条条细长的豆角。玉米地靠近泥墙或者地头往往会点种一排倭瓜秧苗,也许是粪肥得力,在夏日晴好的天光下这些秧苗竟然也伸展开长长的藤蔓,在这些嫩绿的藤蔓间派生出的小顶处也开始绽放出碗口大的亮黄色的花朵。面对这些夏日里的田园风光,乡亲们总是会找寻声浪越来越高的蝉声,可是作物一天天茂盛起来,他们哪里又能够找到蝉儿藏身的地方。不过对于此时的蝉声,他们总是欣慰的,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豆角上了架倭瓜开了花蝉声再起浪,不久他们就能够吃到新鲜的豆角倭瓜,属于庄家人的好日子就会来到了。

黍种进地里乡亲们终于有了闲暇的时刻,但是能够有几个庄户人能够闲得住呢,没有事他们就找些活计来做打发时间。这时候院子里的槐花开了,他们便爬到枝杈上去采撷槐花,这些白生生奇香无比的槐花从树枝上采下来就被做成了槐花馅或者槐花菜,进入了乡亲们的碗中口中,成为这片土地馈赠给庄户人的难得珍馐。

属于乡下人夏日里的快乐不止这些,坐在木凳上或者石头上搓麻绳也是他们自得其乐的一种休闲方式。为了给男人和孩子们穿上合脚并且舒服的千层底布鞋,她们乐得在槐树荫下度过多少悠闲的日子,一边纳凉,一边在树荫下躲避太阳的暴晒,用麻线在腿上搓绳,间或叨唠一些东家长西家短的谈资,夏日就在腿上被一点点地搓短了。等麻绳搓得差不多了,她们就开始纳千层底了,等千层底纳好的时候,奥热的夏日也就快过去了,她们就不再到树荫下聚会了,因为很快她们就要转入秋收的大忙时节。

醇香,乡村的鼻息

在盛夏短暂的片刻小憩后,金风很快就把凉爽像水一样抛洒到乡村的沟沟梁梁。秋天来了,秋风就像一个得心应手的油匠把乡村涂抹得金碧辉煌金光四射。然后繁杂的果实在太阳的暴晒下胀裂了,浓烈的醇香就像打翻了陈年老酒在乡村的原野上款款流淌。

最有发言权的当属麻雀了,它们也许是在秋日里最先嗅到五谷的馨香的,当压弯腰的沉甸甸的谷穗在秋风的撩拨下脉脉起伏时,在谷穗中沉睡了一个夏天的谷子刚刚从包衣中露出脸蛋,伸展自己慵懒的手脚,但是麻雀果真在第一时间闻到了他们身上的清香,招朋引伴地来到了谷地,欣欣然地飞到招摇的谷穗上开始啃食,从这一颗飞到那一颗,等他们饕餮大餐一顿后,就不再糟蹋谷穗了,招呼同伴离开谷地。

许是玉米的香气诱惑了野鸽,他们从树梢斜刺里俯冲下来,在很短时间就命中了一颗已经暴露出玉米粒的玉米棒子,啃不动他们也没有太着急,转而看到倒伏在地上的一颗玉米棒子,幸好这颗被田鼠吃了大半的玉米棒子还剩下一些,它们饥不择食地啄食起来,田野里响起咚咚的啄食声。

最容易暴露目标的是黄豆,他们短小的身材往往遮不住串串香气逼人的果实,这些果实成熟后,只要一个中午的烈日暴晒,黄豆果实的皮就情不自禁地裂开了嘴,把丰收的喜讯发表。当然随着这些喜讯的披露,也把醇香的豆香公布了出去。斑鸠最是爱吃这些可口的黄豆的,它们总是毫不拖沓地来到黄豆地里,悠悠地享受这些天赐的美食,它们太清楚鸟为食亡的道理,总是警惕地一边吞食黄豆,一边提防着藏在暗处的别的猛鸟突袭自己,生怕因为贪食美味,而命丧黄泉。

苹果的馥郁清香不知怎么被虫子获悉,它们从灌木丛爬到高高的苹果枝头,终于历经磨难来到了向往的地方。但是红彤彤的苹果有着坚硬无比的外皮,凭它们一张嫩嘴是很难咬开苹果皮的,睿智的虫儿只好停下来挖挖脑袋想办法。这当儿突然山雀闯过来啄食苹果,它们就狡猾地藏到树叶后,生怕被山雀吞噬。等山雀差不多吃饱飞走后,它们才慢腾腾地从树叶后探出头脑来,找山雀已经啄开口的苹果大快朵颐,这些被啄开口子的苹果,往往是熟透了的,它们乐得逮住这样的机会,即使天色向晚,它们仍然乐此不疲,沉醉在苹果的醇香中。

胡萝卜尽管把果实深深地扎进土地里,但是总是躲不过山羊的眼睛,山羊生就的一个好鼻子,只要胡萝卜成熟了,它们就能够在老远闻到土地深处的这些幽香,走过石头坡,淌过小河,终于找到了河边沙地里的胡萝卜,然后低下头用嘴拔起胡萝卜的叶子,将没有扎进深处的胡萝卜一举消灭。深秋里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美味了,它们怎么舍得放弃。

花生的命运也很捉摸不定,只要自己的果实把土地拱起来,就很容易被狡黠的野兔发现。这些细心的野兔只要看到哪颗花生的根部隆起松土,它们就会趴下来用前蹄刨土后腿助力蹬土,直到找到香喷喷的新鲜的花生,否则绝不会停下来。

温馨,乡村的触角

朔风一起,乡村的冬天随着落叶的翻飞和悠悠落雪不经意地到来。然而乡村却并非某些作家笔下的寒冷和肃杀,其实属于乡村人的冬季不仅是悠闲的,更是温馨的、写意快慰的。

辛苦了一年,很好有时间可以喘息了,乡村人怎么会不快乐呢。在他们眼中冬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时刻。与户外呼呼的冷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居室内围在红泥小火炉前烤火的暖融融的画面,此刻一家人围炉而坐一边在火炉上烤红薯,红薯的香味在土窑里弥漫,一家人的谈笑声溢满屋子,其乐融融。

户外虽则冷风扑面,落雪悠悠,但是乡村人的心里是甜蜜的,他们乐意在纷纷扬扬的落雪中体会潇潇洒洒的诗情画意,感受万籁俱寂的田园风光,陶醉上苍对乡村的馈赠,期盼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其实乡村才是中国最富有温煦气息的所在,而这种温煦气息则集中体现在冬日里的乡村。冬日里的乡村才能够呈现最温煦的风景。在冬日里,所有地里的庄稼活都没有了,乡村人便陶醉在享受天籁的静定生活状态之中。想起平日里因为忙碌疏远了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冬日里乡村人才有闲空带着家人到县城商店或者乡镇的集市上去闲逛,购置一些准备过年的衣服或者物什,也许一年中他们忙忙碌碌为的就是这个时刻可以从腰包里掏得出可以给婆姨和孩子吃穿用度的钱来,所以每每看到婆姨和孩子们满载而归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无比的笑颜。当然也会给父老双亲购置一些御寒的棉衣棉鞋,此刻他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亲情。甚至他们能够想到父母穿上合身的衣服鞋帽的惬意神情。

乡村人也并不是不爱交际,无非作为乡村人一年里总是把大量时间扔到庄稼活上,这个时节他们才顾得上打理稍显冷落的乡友们。既然要和乡友们小聚,就不能没有酒,无酒不成宴席吗,他们太懂得这个道理了,到便利店买几瓶烧酒外加几盘小菜,和乡友们侃大山或者唠嗑,都是他们难得的休闲时光,杯来盏去,谈谈一年的收成,讲讲来年的打算,说说孩子的学业,叙叙生活的甘苦,他们这时才觉得生活的滋味是这样醇厚这样丰富,道道苦水回忆往事展望未来,好不惬意快活。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篇3

关键词:食品感官检验 影响因素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4-0000-00

所谓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就是指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种检验方法是最简单、历史最悠久同时也是最常用的食品检验方法,通过食品刺激人体产生的感官反应包括味觉、嗅觉、触觉、视觉等来进行判断食品的安全性。本文为更好的说明食品感官检验的应用,先从食品感官检验的理论知识说起。

1 食品感官检验理论知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在具有应有的营养要求外,还需要具有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在另外一条规定中还指明对于食品失去正常感官性状的,应禁止生产经营。在国家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中,衡量食品质量的指标包括感官、卫生质量以及理化性质等指标,其中食品感官指标主要是指食品的色泽、透明度、味道、气味以及组织结构等,从食品检验整体上来说,食品检验的三个指标是相互补充的,感官检验与其他检验相比也具有自身独特的地方。

1.1食品感官检验特点

与其他食品检验方法相比,食品感官检验方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直接性、简易性。感官检验是人体必备的正常的功能,因此相对于其他的检验方法就有直接性,以视觉检验为例,食品的腐烂、霉变、浑浊等都能够一眼看出来,对于感官质量达到标准,对于人体无害的食品,即使内在质量不够好,经过降价处理,人们也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感官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即使质量再好,人们也很难以接受。第二感官检验具有准确性,如长期放置的粥会散发出馊味,人体能能够第一时间检验出来,而使用仪器进行检验,就十分麻烦,有时候还检验不出来,因此现在的食品划分等级大多数都是通过感官检验确定的。仪器在对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分析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指标,检测还必须参照感官检验才能进行,因此食品感官检验具有科学性。最后食品感官具有综合性,感官是食品对人体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刺激,这是其他仪器不能做到的。

1.2影响食品感官检验的主要因素

由于食品感官检验是在客观比较下进行主观判断的一种方法,因此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归纳如下,首先是食品本身的因素,食品本身的气味、色泽以及形状等都会影响人的心理变化,因此在判断中容易发生差异。从检测人员来说,若是工作人员本身对这项工作不重视,检验结果自然不尽如意,即使很重视,由于人们的心理变化不同,容易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结果也会有所差别,检验室的环境变化也会使得检验人员心理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另外在食品品尝次数过多的情况下,由于感官疲劳,也会造成检验误差。

2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的应用

2.1食品感官检验在白酒检验中的应用

在酿酒行业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如感官检验用的“枣红色”、“老色”、“肉实”以及“见风不变色”等,以及识别入窖糟醅用的“内无生心”、“熟而不腻”以及“绵而不板”等,这些感官检验的判断,就是用来检验白酒质量的。感官检验虽然以人的感觉为主,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够稳定,但是由于人是白酒的制造者与使用着,即使感官检验不能为白酒的产品质量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却能能够进行产品的质量定性,为白酒质量特性指标感官评价出量的程度,依赖感官识别白酒的质量等级。

如在检验成品酒和基酒的色香味中,使用感官检验来检验酒的色泽、香味、味道等,常用无色透明、微黄透明、混浊、香浓、香正、味甜、味杂、味短等专用术语对酒的质量进行划分等级。在白酒行业中虽然感官检验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不可否认,在检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感官检验无法检验白酒中的质量特性指标定量。

2.2食品感官检验在罐头检验中的应用

感官检验在罐头食品的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检验、敲音检验、组织形态检验、色泽检验以及味道检验等。具体而言,在罐头外观检验中,先通过观察商标纸以及底盖影印,看是否符合规定。再撕下商标纸,检查底盖以及罐身的形状,看是否出现生锈、变形现象。对于玻璃瓶罐头在检验时,需要检验气泡大小、封口状况,其次在检查罐头两端的底盖等。

在罐头食品的敲音检验中,先用小木棒敲击罐头的底盖中心,根基敲击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内部的质量。对于质量完好的罐头,其声音应是清脆,而质量较差的罐头食品,其发出的声音多是比较浑浊。以上敲音检验以及外观检验,都没有进行开罐处理,以下几种检验方法需要采取开罐检验。在检验罐头食品内容物的组织形态时,对于肉之类罐头,先把检验的罐头置于80℃~90℃下,加热直到汤汁融化,将内置物倒入白瓷盘中,判断组织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块形的大小和形状等。糖果类罐头在室温下直接打开,滤去汤汁在观察形态是否有损伤、皱缩以及斑点等。在色泽检验中,先把汤汁放入量筒中,静置,观察颜色变化。在味道检验中,还没有什么仪器能够代替感官检验,主要是通过品尝这些内置物的酸甜、硬度来进行判断食品的质量,在进行检验时必须注意工作人员在品尝前4小时内不得吃任何刺激性食物,也不能吸烟喝酒,整个鉴定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介绍了食品感官检验的法律依据、特点以及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最后讲述食品感官检验在不同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指标比较重视于理化指标以及生产卫生指标,但却没有明确的感官检验的指标,这点仍然需要相关人员做出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志良.食品中的感官检验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4):68-68.

[2]农志荣,黄卫萍,陆建林等.食品感官与物理检验在食品质量优劣现场监测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0):157-159.

猪肾脏的感官检验与卫生处理 篇4

1 肾出血

因血管壁被损坏, 是出血的直接原因。猪炭疽、猪瘟、猪巴氏杆菌病等也可引起肾渗出性出血。

(1) 检验鉴定: (1) 肾皮质部见有极少量散在的小出血点, 由肾轻度充血、郁血, 肾表面有少量出血点或麻电引起, 实质正常。 (2) 肾皮质部有出血点, 肾表面有病理性出血点。 (3) 肾皮质部出血面广或实质异常, 急性肾炎, 出血点密集。患猪肺疫时的肾淤血性出血, 见有小点出血;患急性猪丹毒时的肾充血肿胀, 皮质见有出血点。

(2) 卫生处理:极少量出血, 实质正常的肾可做市场销售。不同传染病引起的肾出血分别按传染病卫生要求做化制或销毁处理。

2 肾梗死

(1) 检验鉴定:剖检时, 皮质部可见一二块白色或红色梗死灶;肾皮部有较多梗死病灶, 但面积小;肾皮质部可见较多的梗死病灶, 无法修割。

(2) 卫生处理:除肾结石外, 轻度梗死的肾局部修割后可食用。病灶面积小, 可修割的做高温处理。病灶多而无法修割的肾做化制用或销毁等无害化处理。

3 肾盂积尿

(1) 检验鉴定:剖开肾, 肾盂扩张, 肾盂内充满尿液, 髓质部萎缩, 但皮质部正常;肾盂扩张, 髓质部消失, 皮质部变薄。

(2) 髓质部萎缩, 皮质部正常的肾做高温处理;髓质部消失, 皮质部变薄的肾做化制工业用或销毁处理。

4 间质性肾炎

(1) 检验鉴定:肾表面可见灰白色斑点, 实质不坚硬;肾间质呈灰白色, 切面见有条索状, 实质坚硬。

(2) 卫生处理:实质不坚硬的肾, 割除病变部位做高温处理;实质坚硬的肾做化制工业用或销毁处理。

5 肾囊肿

(1) 检验鉴定:皮质部有大小不等的少量水泡, 外层有包膜, 呈透明状;皮质部水泡超过去时1/2无法修割。

(2) 卫生处理:少量水泡的肾, 修割后做高温处理, 其余胴体、内脏可市场销售;较多水泡的肾做化制或销毁处理。

6 化脓性肾的鉴定与处理

肾表面有少量化脓性病灶的修割后高温处理;肾表面有较多或较大化脓灶的做化制或销毁。

7 肾虫寄生的鉴定与处理

感官补偿出奇效 篇5

手语翻译器

众所周知,聋哑人只能用特殊的方法――手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懂手语,因此,聋哑人在社会交往中就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美国学生赖安・帕特森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手套叫作“手语翻译器”,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款手语翻译器的外观是一个改装过的高尔夫球手套,由接收器、传感器、翻译器、显示器等部件组成。使用时,它能将聋哑人的手语含义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自动显示在只有手机屏幕大小的显示屏上。这样,聋哑人就可以顺利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了。

盲人专用手机

手机已经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对于盲人来说也是一样。但是,和健全人不同的是,如果盲人不记得手机放在哪里了,找起来就会麻烦很多。如果能使用专门为盲人设计的手机,这样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当手机使用者呼唤自己为手机取的名字时,它就会自动应答。这点对于经常丢三落四的正常人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

此外,除了传统的盲文、语音输入外,这款手机还专为盲人用户量身定制了一些新的功能,如搜索周围有没有其他盲人好友在线等。

脚用鼠标

你见过用脚操作的电脑吗?,就读于广东深圳实验学校的马启程发明了一种“脚用鼠标”,能让双手残疾的人更轻松地用脚来操作电脑,且让他们操作电脑的效率提高了30%左右。该项发明获得了全国第10届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脚用鼠标”是一个盒形结构,它的右面安装了一个滚球,左面安装了两个开关。使用时,将双脚放在盒面上,用右脚拨动滚球,控制电脑的鼠标指针;用左脚踩压开关完成击键动作,踩左开关相当于按“鼠标”的左键,踩右开关相当于按“鼠标”的右键;双击、拖曳操作与普通鼠标类似,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截瘫病人助行器

截瘫病人由于下肢瘫痪而不能站立,“截瘫病人助行器”可以帮助他们在平地行走。

这种助行器利用平行四边形原理支撑起使用者的身体;通过液压作用,使其在起、坐时可以保持重心平衡;利用上身摆动,使其可以在平地缓慢移动。

为了保障使用者的安全,这种助行器还设置了保险带等附属设施,用腰、臀部的支撑点来连接支架,托起使用者的上身,上身摆动时能够带动支架移动。

西瓜成熟感应器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想要知道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只能用拍打的方法凭经验来断定,但这样并不科学。

美国德拉瓦大学工程学系的几名学生,根据西瓜的含糖量和拍打西瓜时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等有关的原理,发明了一部由电脑操控的“西瓜成熟感应器”,只需12秒便可以测验出西瓜是否成熟。

浅析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 篇6

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尤其是在乌龙茶方面,独特的资源优势造就了福建乌龙茶具有香高味醇的产品特色,在消费市场上广受消费者喜爱。作为福建的特色经济作物,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较强竞争力。福建乌龙茶品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 每个茶叶产品都有自己的感官品质特征和品质标准,通过科学的感官审评检验,可鉴别茶叶品质优次、质量等级、价值高低等, 也可发现各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是依靠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标准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的感官品质质量水平 , 乌龙茶审评程序分为干评和湿评,内容包括八项因子审评,即干评外形:条索、 色泽、匀整度和净度,湿评内质: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1]。 由于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经验活动,容易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的影响等[2],因此,分析探讨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技术, 科学客观评定茶叶品质水平,对提升茶叶质量水平,加快茶叶产品流通速度,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福建乌龙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福建乌龙茶产品特性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要想做到审评检验准确无误, 避免发生品质纠纷,首先必须充分了解福建乌龙茶各产品的特性, 包括茶树品种及生物学特性、生产产地、生长地理环境、地域气候、人文特点、加工制茶技术、储存、贸易等等,再进行审评分析, 以给出科学、客观、准确审评意见,指导茶叶生产加工。

以下就福建乌龙茶作简要概述: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000mm―20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 ―80%,年平均气温17―22℃,年活动积温4500―7700℃,福建境内山峰林立,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 以上,茶树栽培历史悠久[3]。福建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加工工艺复杂,鲜叶采摘要求掌握茶树新梢生长至一芽四五叶顶芽形成驻芽时,采其二三叶,俗称“开面采”。鲜叶经晒青(萎凋)、晾青、做青(摇青),使其茶多酚类发生酶促氧化缩合产生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物质, 形成绿叶红边特征,而且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芬芳香味,再高温炒青, 彻底破坏酶活性,并且经过揉捻或包揉,形成紧结条索或紧结颗粒, 最后烘焙[4]。

根据茶树品种、产地和加工等不同,品质各具特色。福建乌龙茶主要分为闽北乌龙茶和闽南乌龙茶两大类,闽南乌龙茶主要分布在安溪、永春、平和、诏安等地区,代表性品种有安溪铁观音等;闽北乌龙茶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建阳、建瓯等地区,代表性品种有武夷岩茶等。福建乌龙茶其品质特点为形优色美、品种分明、特征各异、香高味醇、千姿百态。由于类别、季节、地域、 品种、制茶技术的不同,茶叶外在的形状和色泽也不同[5]。闽北乌龙茶外形为条形状、闽南乌龙茶的外形大部分为卷曲形、圆结形、 在极个别地区也有条形状。在闽西地区的漳平市除有卷曲形和圆结形外,还有扁平四方形,在感官审评检验时应加以区别。乌龙茶干茶色泽乌褐油润或砂绿油润,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汤色金黄明亮或橙黄明亮,滋味浓醇鲜爽,叶底绿叶红镶边,且具有独特的音韵或岩韵。

3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关键技术探讨

现阶段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方法主要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NY/T 787-2004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执行。感官审评术语描述主要参照GB/T 14487-2008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福建乌龙茶精茶审评检验程序分为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在审评时须注意审评产品规格和火候程度。其操作流程:取样→评外形→称样→冲泡→闻香气→沥茶汤→看汤色→ 尝滋味→评叶底。

3.1外形审评

外形审评通过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调换位置、反复察看比较外形,审评其条索、色泽、匀整度和净度,并做好记录。 审评过程中主要察看条索、色泽为主,并结合嗅干香。

3.1.1条索审评

福建乌龙茶条索多样化,这与茶树品种、栽培条件、鲜叶采摘质量、采制工艺技术、储藏条件等有关,在审评过程中应加以分析总结。条索审评检验根据不同品种要求进行评定,主要评其紧结、 紧卷、肥壮、重实、圆结、叶端扭曲等,在条索中如果出现粗松、 松扁、轻飘等属品质缺陷,应及时备注记录,以便反馈指导加工生产。

3.1.2色泽审评

乌龙茶色泽品质的形成是茶树品种、栽培条件、季节、鲜叶采摘质量、制茶工艺技术、储藏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色泽主要评其色度及光泽度。乌龙茶色泽主要以砂绿油润、乌油润、 铁青带褐油润、青褐带砂绿、绿褐油润、灰褐油润、砂绿间带蜜黄油润等为优。在色泽中如果出现乌绿、枯红、枯黄、暗绿、青绿等属品质缺陷。

3.1.3净度审评

净度主要评其含夹杂物的程度,以洁净为优。出现带有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属净度较差。

3.1.4匀整度审评

主要评其匀整程度,要求外形匀整、自然。出现不匀、断碎、 细、碎、末含量多属整碎度较差。

3.2内质审评

内质审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结合汤色、叶底。审评的操作程序:先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 随即称取有代表性茶样5.0g,置于110ml倒钟形评茶杯中,迅速注满沸水,并立即用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加盖。1min后,揭盖嗅其盖香,评茶叶香气,至2min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用于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叶底香气。接着第二次注满沸水,加盖,2min后, 揭盖嗅其盖香,评茶叶香气,至3min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用于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叶底香气。接着第三次再注满沸水,加盖, 3min后,揭盖嗅其盖香,评茶叶香气,至5min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 用于评汤色和滋味,比较其耐泡程度,然后审评叶底香气。最后将杯中叶底倒入叶底盘中,审评叶底。审评过程中同时做好记录。

3.2.1香气审评

乌龙茶香气主要评香型、强弱、高低、持久性、品种香等。 福建南、北两地乌龙茶的香气有着不同的品种香、地域香、季节香。 乌龙茶香气的香型主要有花香、果香、乳香、辛香、蜜香、奇特香型等。第一次和第二次嗅香时 , 主要审评各品种的香型、香气高低、纯异和香气的优次,包括香型以及品种香是否明显、有无异杂气味(如青、臭、酸、沤、闷、烟焦等等)以及香气的高低浓淡、 香气的粗细、清浊等等。第三次嗅香主要是审评香气的持久性, 还要判断香气与前两次嗅香的感觉是否一致[6]。评香气时应体会各品种的品种香是否明显突出,在评品种香的基础上再辨别香型。 香气审评时按各香型的馥郁、浓郁、清高、清香、幽香、清长、芬芳、 高低、长短、粗细、强弱、甜香、漂沉、清浊的顺序即可区别香气的优劣。

3.2.2汤色审评

汤色主要评其色度、亮度、清浊度等,审评汤色时要注意外界光线的影响,要随时调换审评碗位置进行对比,以减少误差。 闽北乌龙茶汤色一般为橙黄色、橙红色等,闽南乌龙茶汤色一般为金黄色、橙黄色等,茶汤中出现浑浊、青浊、暗浊属品质缺陷。

3.2.3滋味审评

乌龙茶的滋味有浓醇、醇厚、浓厚、甜醇、醇和、清醇、回甘、 浓爽、醇爽及特殊风味等类型。南、北两地乌龙茶的滋味有不同的品种味、地域味、季节味。评滋味时在第一遍和第二遍主要评各品种的品种味是否明显突出,在第三遍时应注意茶样的耐泡性和滋味浓度持久性,以及和前两遍的滋味是否一致。滋味审评时按各类型的浓、淡、鲜、纯、爽来评定。滋味中出现苦涩、粗味、 酵味、沤味、闷味、青味、陈霉味属品质缺陷。

3.2.4叶底审评

乌龙茶叶底的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品质状况。叶底审评主要评叶张形态、叶张厚薄、叶底色泽、品种纯度、红边程度。 乌龙茶的叶底柔软、品种纯、叶张厚、叶张形态完整,红边朱红色、 鲜红色为优。叶底中出现叶张厚薄不一,红边程度不一或暗红、 褐红、硬挺、形态不匀整属品质缺陷。

4提升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的几点建议

4.1统一标准操作,减少误差

创造良好评茶工作外部环境,场所符合GB/T 18797-201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标准要求,评茶用具及审评检验方法按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规定执行。统一标准,尽量减少外界条件对评茶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使茶叶品质审评取得正确的结果。正确规范审评术语,灵活运用有关副词,客观准确反映茶叶品质,术语描述参照GB/T 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4.2提升个人素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感官审评检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茶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审评过程中,审评人员要认真分析影响茶叶审评的各种因素,才能提高审评的准确度,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茶样的品质。因此,评茶员要充分了解、 掌握福建乌龙茶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农业技术措施以及各品种的适制性和采制工艺技术等。自己亲自参加生产、 试验,比对并分析总结,研究初制加工、精制加工技术对乌龙茶品质状况的影响。能够综合运用茶树育种学、栽培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与设备、茶叶加工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来认识、分析各类茶的特征、特性、茶叶外形内质形成的客观规律和各品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7]。

4.3养成良好习惯,规范审评操作

感官审评检验人员在审评多只茶样时,要保持规范操作的一致性。在审评过程中要培养编号、密码审评和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 评茶人员不得将地域习惯和个人爱好带入审评过程,否则会影响到审评的结果。

4.4加强训练,提高感官灵敏性

人的感觉器官产生疲劳时,会使感官敏感性降低,感官审评检验人员日常应坚持有针对性的训练,如锻炼嗅觉、味觉的灵敏度,增强记忆力,以克服感官疲劳。在日常审评工作中,对各地域、 各季节、各品种、各级别的花色产品,严格采用密码审评,并进行反复对比审评分析;有条件的,应对各地茶类标准实物样进行反复审评,掌握其品质特征;捕捉生活中的感官信息,如尝试去感受鲜花的香气,水果的香气、味道等类型,锻炼自己对香气滋味的感官感受。通过不断加强自身感官训练,以提高自身的感官审评检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

4.5积极交流学习,积累经验

尊重老一辈茶人、专家、茶师等,因为从老一辈评茶师的评茶经验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上各品种、各地域茶叶的最佳品质风格,最突出的地域和品种特征,最好的香气、滋味及汤色表现形式。 通过比较历史上和现行生产、采制工艺所形成的品质变化过程而积累审评经验,丰富自我,为评茶打下扎实的基础[5];知识的不断更新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评茶人员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应积极参加相关茶叶感官审评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提升自身的感官审评检验理论知识水平;随着现代茶业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技术(计算机图片处理技术)、 感官检验科学仪器(电子舌、电子鼻、色差仪)等,并运用到茶叶审评检验中,评茶人员应有意识地结合自己感官审评检验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检验结果科学准确性。

摘要:乌龙茶是福建极具特色的茶类产品,其感官品质至关重要。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是利用评茶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标准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的感官品质特征及优劣。本文通过审评八项因子分析探讨乌龙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提升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对乌龙茶感官品质作出科学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感官检验 篇7

一、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食品感官检验》的实验课相对其他专业课来说比较烦琐, 做实验时间长, 特别是准备工作很多, 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样品制备、分装、编号、送样等工作。实验后, 还有大量物品需要清洗整理。许多学生认为食品感官检验实验很简单, 并不需要多少深奥的知识与技术, 只是通过品尝食品鉴评食品。因此, 应向学生讲明, 食品感官检验这门课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怎样去鉴评食品, 更重要的还是应该掌握实验的整个准备过程及其最后的实验统计报告。通过学习可以掌握食品感官检验技术、检验方法, 学得好坏将影响未来从事科研和质检等工作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改善学习环境和更新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两年我们对食品感官检验实验室进行了装修, 开展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手段, 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学习情境, 制造有趣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更换了一批仪器设备, 例如, 把架盘天平换成了电子天平, 缩短了学生称量时间, 搞高了学生做实验的效率。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 不断向学生提问题,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细心观察和做实验的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制问题的能力。平时, 鼓励学生组成实验兴趣小组, 针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感官检验分析, 评定食品的质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验性教学对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以往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按照实验要求, 给学生制备好实验材料, 学生上实验课时来做一下就好了, 在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照搬, 样品是实验老师准备好的, 仪器设备也是老师调试好的, 结果是学生对食品感官鉴评的方法有个浅层次的认识。其实食品感官检验这门课程不仅要学生学会鉴评食品, 更重要的掌握实验的整个准备和实验统计报告撰写, 否则学生只做了实验的一部分, 只充当一个操作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碰到实质的问题无从下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组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 我们注重与理论课程相结合, 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实验有足够的认识, 避免盲目空洞实验。同时, 有意识地选择实验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达到理论和实验课程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比如, 精选基本实验, 严格基本操作的训练, 增加综合实验项目所占的比例, 开出设计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1. 让学生参与设计和准备实验。

食品感官检验实验的特点是:准备工作很多, 每次实验前均有大量的制备、分装、编号、送样等工作, 实验结束后还要进行大量实验工具的清洗和整理。而这些工作也是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所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 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 会造成学生坐享其成, 学生因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独立开展。因此, 我们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设计和准备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 分批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实验。这样既解决了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 又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系统掌握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方法和技能, 也可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 精选基本实验, 严格基本操作的训练。

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学得好坏将影响将来从事科研和专业工作的能力, 我们开设了两个基础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试验技术, 为后面开设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部分学生对实验不重视, 只追求实验速度而忽视实验的基本操作, 所以, 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耐心严格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 要及时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 要求学生重视每个细小的操作环节,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验。如“边实验, 边提问”法等[2], 通过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提问, 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 激发学生扩散思维, 养成边看边想、边想边看的观察习惯, 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将用过的物品清洗干净, 摆放整齐,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实验室工作作风。

3. 增加综合性实验、开出设计性实验,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基础性实验训练, 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 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对于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 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我们尝试开设2~3个综合性实验, 1个计设计性实验。如葡萄酒的品尝与鉴赏、茶叶的品评与分级、饼干的品评三个综合实验, 对于动手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选修市场调查试验 (以凉茶饮料为例) 的设计实验, 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 培养其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

4. 考核方法的变化。

合理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客观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 我们对实验成绩的评定, 仅限于批改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学生实验成绩。由于每一次的实验内容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致的, 而且实验报告是评判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指标, 实际操作和平时成绩被忽略, 部分学生出于想取得好成绩的想法, 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缺乏自信, 就去抄别人的数据, 任意涂改实验结果, 会导致部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态度极不严谨, 这种态度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进一步深造有害无益。即使老师发现学生有抄袭现象也没有时间追查谁抄谁的, 不好处理, 如果同时降分, 会对认真学习的学生不公平,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减少学生抄袭现象, 我们把一个学习班分为四个大组, 每一大组的样品编号都不一致, 从而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由单一的实验报告改为课堂上提问、基本操作、数据记录、实验环境卫生、实验报告等, 全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严格考勤, 规范值日, 并纳入成绩记录范围。促使学生遵守纪律,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合理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改进不足。考核是手段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我们改变了以往片面注重实验结果的取向, 更多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以及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 实验教学人员通过进修或攻读学位提高工作能力和学历层次, 其中一位主讲老师通过一年的进修学习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参加相应的学术会议了解新知识、新信息, 鼓励和支持高水平的老师、学术带头人参加和投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 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 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保证。

四、结束语

通过对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实验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 目前本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大大激发了同学们上好实验课的热情, 有效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实是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 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学质量得了很大的提高。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今后将继续加强实验队伍的培养, 深化实验教学和管理体系的改革, 进一步提高食品感官检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亚, 吴晓萍, 李素云.对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思考[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4, 24 (2) .

[2]虞湘宾, 徐伟业.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3) .

感官检验 篇8

1 日本食品检测的标准

日本为食品所制定的一般检测标准是:①必须经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确认对人体没有潜在危害 (食品添加剂相同时除外) ;②必须标明这类生物已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安全检查规定;③必须标明这类物质已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安全检查规定。笔者通过对日本制定食品生产、加工和预处理的一般标准与制定的一般食品储藏标准了解分析认为:大多数食品从收获、屠宰或制造的时间起, 均在逐步变质, 有的过程非常缓慢, 有的过程非常之快, 短则只有几个小时, 这说明与加工工艺、保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2 从感官上反映的食品变质因素

食品中常见细菌, 称为食品细菌包括致病性细菌, 相对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细菌) , 由于这些细菌往往与食品出现特有的颜色、气味、萤光、磷光以及相对致病性有关 (主要是非致病性细菌) , 因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也是探究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发生过程以及控制方法等研究中的主要对象。然而实际上污染食品中的细菌数量主要的食品意义在于:①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即清洁状态的标志;②与食品耐存的程度或保存期限有关。

2.1 细菌、酵母和霉菌

细菌、酵母和霉菌喜欢湿温条件[2]。大多数细菌在16~38 ℃的温度下繁殖情况最佳, 由于此些物质侵袭食品后利用食品的营养成分, 有些可使糖类发酵后, 致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另一些则能使脂肪水解而酸败, 其他的则消化蛋白质后, 产生恶臭和类似氮和臭味。有些会形成酸而使食品酸败, 会产生气体, 引致食品呈泡沫状, 有些能形成颜色, 使食品变色, 少数甚至还会产生毒素而导致食物中毒。因此说明使食品变质的真正原因则是它们的性质。此外, 当食品在自然条件下受到污染时, 有几种类型微生物将同时存在 (微生物的属和种有数千种, 其中有几百种多少与食品有联系) , 从而导致复杂的同时变化或相连变化, 包括产酸、产气、变臭和变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会导致食品败坏, 相反有许多还对保藏食品有益[3], 如干酪、酸渍菜和某些香肠中能产生乳酸的微生物, 而其他用于生产乙醇和啤酒酿造, 或用于其他食品中产生香味、色泽等, 但须注意如果对其控制不利时, 同样也会导致食品变质。

2.2 虫和鼠

因为虫和鼠本身对于谷物、水果蔬菜特别有害[1,2], 尤其是鼠的大小便中包含数种致病菌 (如沙门菌、钩端螺旋体, 斑疹伤寒和鼠疫等) , 很便于微生物的感染, 同时还涉及到他们的排泄物, 因此最终通过污染的食品传播给人类。

2.3 天然食品酶

健康的植物和牲畜本身均含有酶类, 但它们同微生物一样都含有能使食品发酵, 发酸腐败的酶, 因此其活力不但在收获和屠宰后仍然残存着, 而且这种活力往往在收获和屠宰后更趋于强化[1,2]。原因是在正常状态下的植物和牲畜中酸酶促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牲畜被杀死或收获植物时, 平衡即失常, 因此使在组织中所含的酶及附着酶的作用下开始分解, 导致食品不能食用。

2.4 热和冷[1,2]

热和冷在未加控制的情况下, 则除了引起微生物的作用以外, 同时会导致食品变质。如过度受热时就会破坏食品乳浊度而使蛋白质变性, 如脱水也会使食品变干以导致维生素被破坏。相反, 如水果、蔬菜在冷冻后能使其质地离散, 表皮开裂;融化后极易受微生物感染, 因此而使食品变质。

2.5 水分和干燥度[1,4]

微生物的繁殖、酶反应与非酶反应都离不开水, 因为食品中所含水分与普通水分一样, 可分为游离水与结合水, 而游离水是在加工干燥食品或冻结食品时蒸发或被冻结的水分, 同样相对湿度稍有变化也会导致食物中的水分不平衡。这说明微生物的繁殖、酶反应与非酶反应都离不开游离水, 其原因在于食品中水溶性成分可溶于游离水内, 同时游离水与食品干燥时蒸发, 在0 ℃以下时冻结。实际上食品表面的极微冷凝已成为可供细菌繁殖和霉菌生长的“游泳池”。

2.6 空气和氧

氧不仅是霉菌生长所必需的, 而且又是 (包括空气) 对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 、食品色泽、风味和其他食品成分有破坏作用。为什么所有霉菌能在食品和其他物质的表面生长或在这些物质的裂缝内生长[1,4]其原因在于这种菌都是需氧菌。

2.7 光

光既能破坏维生素B2, 维生素A和维生素C, 又能破坏许多食品的色泽[1,4]。如将瓶装牛奶暴露于日光下时, 光则会导致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质而产生“日光”味。

2.8 时间

随着时间的发展, 微生物的生长、虫类的破坏作用、食品酶的活力、食品成分的非酶反应、香味挥发物的丧失以及热、冷、水分、氧和光的作用, 会因时间越长, 破坏影响就越大。特别对极大多数食品来说, 质量总是随着时间而下降, 所以食品处理和保藏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持其新鲜度。

3 食品安全的鉴别方法[2,4]

人类对食物永不满足的需求, 虽然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生产, 但也衍生出了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 在手中既无快速检测设备, 而送实验室检验又不现实的情况下, 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呢?为了帮助读者把好“食品安全关”, 笔者通过对日本制定食品检测的标准剖析与结合我国国情, 建议对进出口的食品可采取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直观而实用的方法。现提供几种基本鉴别方法供消费者参考。

3.1 视觉鉴别法

此法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5]。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 这样能清楚识辨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 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 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某些食品如蔬菜、水果的成熟等有重要意义;同时, 能避免灯光暗色发生错觉。鉴别时须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 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体食品时, 如果使用有色瓶包装或外观看不见的则要将它注入无色的玻璃器皿中, 透过光线来观察;如使用无色包装的则可将瓶子颠倒过来, 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3.2 嗅觉鉴别法

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5], 使用人的嗅觉能够发现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验出来的极微变化。这也就是说当食品发生轻微的腐败变质时, 则会有不同的异味产生。如核桃的核仁变质时所产生的油脂酸败而有“哈喇味”, 西瓜变味会带有“馊味”等。因为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物质形成的, 同时由于气味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 所以在进行嗅觉鉴别时常需稍稍加热 (一般在15~25 ℃的常温下进行) 。在鉴别液态食品异味时, 可将其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 以增加气味的挥发;如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 可将一把尖刀稍微加热刺入深部, 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为保证嗅觉的灵敏度, 所以食品气味鉴别的顺序应当先识别气味淡的, 后鉴别气味浓的。此外, 在鉴别前禁止吸烟。

3.3 味觉鉴别法

味觉对于鉴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味觉器官的敏感性与食品有关 (食品滋味鉴别时, 最好使食品处于25~45 ℃, 以避免温度的变化而使味觉器官受到刺激) [5], 所以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 而且对于食品极微的变化也能察觉到。如做好的米饭存放到尚未变馊时, 但其味道已经有相应的改变。此外, 如在进行大量样品鉴别时, 中间必须休息, 每鉴别一种食品后必须用温水漱口。在进行几种不同味道的食品感官评价时, 则应按照刺激性由弱到强的顺序, 最后鉴别味道强烈的食品。

3.4 触觉鉴别法

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 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膨、松、软、硬、弹性 (稠度) 也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如根据鱼体肌肉的硬度和弹性, 日常可用于判断鱼是否新鲜或腐败;如评价动物油脂的品质时, 可鉴别其稠度等。此外, 由于温度的升降会影响食品状态的改变, 因此在感官测定食品的硬度 (稠度) 时, 温度要求在15~25 ℃。

4 总结

笔者提示的以上4种方法可以巧妙的综合运用, 就能直观鉴别各种常用食品的真伪, 更重要的是既能够帮助广大消费者提高对进出口日常食品需求的认识, 而且又能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好地识假、打假, 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晓枫, 宋明昌.中国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指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116-119.

[2]霍军生.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76-85.

[3]范良旭, 鞠琳.常用食品真伪巧鉴别.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13.

[4]曹凌强.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北京:旅游出版社, 2006:38-4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感官检验】相关文章:

感官04-11

感官教案04-20

感官评价总结04-09

调动感官写作05-16

《感官王国》06-08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04-07

感官营销战略论文04-15

感官消费论文范文05-14

食品感官评定论文05-15

多感官体验设计05-14

上一篇:沟通协调策略下一篇:民办本科院校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