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

2024-05-06

虐童(精选七篇)

虐童 篇1

在虐童案件中, 父母、继父母、教师占到比例高达78%。其中父母、继父母虐童往往具有长期性, 有的甚至长达数年, 对孩子身心影响巨大。教师, 因与孩子接触较多, 也成为虐童的一个主要群体, 涉及面广, 亦影响恶劣。对于虐童案的处理, 在现实中主要依据《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予以追责。但是由于家庭观念的障碍、监督部门和救济部门的缺失、立法的局限, 虐童案件仍频频爆发。因此, 笔者主要从以上几个角度阐述如何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首先, 完善相关立法。在刑法中, 与虐童行为相关的主要有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但故意伤害罪的追责要求受害人在肉体上达到轻伤, 而在很多虐童行为中, 受害儿童虽身体受伤不严重, 但精神上的伤害却非常严重。虐待罪则规定虐待罪的主体是“家庭成员”, 即虐待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而不包括其他相关人员。虐待罪的构成要件是“虐待家庭成员, 情节恶劣的”。而且虐待罪属自诉案件, 即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这就需要受害人承担告诉的义务和举证的责任。所以, 目前的法律无法很好的保护儿童的成长, 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对立法进行适当的修改。

对于虐童行为入刑问题, 有的学者主张单独设立虐童罪, 有的则主张将其纳入虐待罪,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具体如下:

第一, 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扩大。目前, 大部分国家对虐待罪的主体范围规定较宽, 有的国家没有在刑法典中对虐待罪的主体范围作出任何限定, 如《俄罗斯联邦刑事法典》和《菲律宾刑法典》。有的国家虽将虐待罪的主体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但其范围比较宽泛, 并不限于“家庭成员”。例如《葡萄牙刑法典》中虐待罪的主体为对行为人负有照顾、保护或者负有指导或教育责任的人, 或者与未成年人或者无助人具有劳动关系的人;《意大利刑法典》中家庭虐待或者虐待儿童罪的主体为家庭成员或者因教育、培养、治疗、监管、看管、行使职业或者技艺等原因而负有一定照料义务的人。以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如果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不做任何限制, 首先对于教师虐待儿童, 师傅虐待徒弟, 保姆虐待儿童、老人, 养老机构的护工虐待老人, 医疗机构的护工虐待病人, 幼儿教养机构忽视或虐待婴幼儿等常见问题可以依此法定罪处罚, 同时对于将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不局限于教育、看管、治疗、监管等关系的此类犯罪也予以惩罚, 这也符合立法的原则。立法工作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前瞻性, 不能朝令夕改, 因此将虐待罪的主体范围不做限制能更好的惩治犯罪, 服务社会。

第二, 对虐童行为单独定性。刑法规定虐待罪的构成要件是“虐待家庭成员, 情节恶劣的”, 对于情节轻微的, 则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笔者认为对于虐童行为应将其单独规定为直接入刑, 无论其情节是否严重。因为相比较其他的弱势群体, 儿童更加“弱势”, 身心尚处于成长过程中, 施害人的虐待行为不仅仅影响其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对儿童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对儿童的成长极其不利, 甚至会造成儿童人格的扭曲。况且, 儿童因为年幼, 不懂得向外界求助获得救济, 因此应对虐童行为从严处罚。

第三, 适当加重虐待罪的法定刑。虐待罪的法定刑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虐待致人重伤、死亡的情况下, 其最高法定刑为7年有期徒刑。而故意伤害罪至重伤、死亡的法定刑却最高为死刑。对比而言, 有特定关系的人将受害人虐待至重伤、死亡, 对受害人而言, 身心受害程度更深, 对社会负面影响也更严重, 但反而处罚畸轻, 不符合法律公平原则, 所以应提高虐待罪的法定刑, 彰显法律的公平公正。

第四, 将虐待罪由自诉改为公诉。刑法中虐待罪属于亲告罪即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这就需要受害人承担告诉的义务和举证的责任, 但是, 受虐儿童因为年龄小, 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要求其自诉显然不大可能。所以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虐待罪由自诉改为公诉, 由公安机关适时介入, 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合法权利。

除了完善立法, 还应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督。规定教师、医生、家长、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等负有监督责任, 如若发现有虐待行为的, 必须报告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将责任落实到人, 可以避免“无人管”的状态。当然, 国家还应该通过教学、电视、网络、宣传画等方式全面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 让民众摒弃“亲亲相隠”的观念。在很多虐待案件中, 有的受虐者长期被虐, 周围人也并非不知情, 但大多认为这是家事, 或不关己事, 不好干涉, 更是纵容了此类案件的发生。

同时, 处理好此类事件的后续问题。目前, 我国虽设有儿童福利院, 但主要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对于父母或继父母虐待儿童的, 应规定剥夺其抚养权, 由儿童福利院抚养。有近亲属愿意抚养的, 也可以由近亲属抚养或由符合法律要求的第三人收养, 帮受虐儿童走出阴影, 开始新生活。

总之, 在儿童权益的保护方面, 不能仅局限于舆论的讨伐, 更应有完善的立法, 同时配合国家的宣传、监督和救济, 从而有效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摘要:近几年, 关于虐待儿童的报道从出不穷, 而在追责时, 却因立法的不足, 使相关责任人逃脱受罚或受到轻罚, 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为了更好的保护儿童, 笔者认为应该从立法、宣传、监督、救济四个方面予以完善, 切实有效的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虐童案 篇2

近两年虐童事件:最近,山西太原一幼儿园老师狂扇女童70耳光一事余波未了,浙江温岭再发虐童事件。这名老师手拎幼童双耳将其提离地面,全然不顾哇哇大哭的可怜男童;广东肇庆,把不会自行大小便的幼童绑在粪盆上;陕西西安,用锯条锯破调皮男孩儿的手腕;重庆,罚咳嗽吐痰女孩儿舔吃口痰;武汉黄陂,10岁男童遭老师揪脸撞墙。一时间舆论纷纷谴责,怎能对天真的孩童施加如此暴行?在这些令人痛愤的虐童事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怎样的扭曲的人心?孩子受到暴力伤害是谁的错?是老师缺乏是的,幼儿园水平低下,还是法律不能切身保护到孩童的权益?

对现有制度引发的思考:一是最表面的原因即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自身道德及法律意识极为低下。幼师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招聘要求也相对较低。一些学校在招聘幼师的时候,只看重个人学历和外在表现,护士个人内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质”。正如颜艳红,幼儿园看重只是她的综合成绩名列前茅,却没有考虑她的道德修养问题,而有现如今幼儿启蒙教育杯简单地等同于“带孩子,因此现在的幼师职业素质越来越低。更有甚者,有的幼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入职上岗了,连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幼儿阶段的年龄性格特征,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极其有限,加之对工作只是采取应付的手段,这就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埋

下了伏笔。

二是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等的问题。就如颜艳红所处的幼儿园便是一个民办的农村幼儿园。而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纳入国家财政统筹,政策上也没有优惠,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幼教从业人员及幼教人才严重不足,致使幼儿教育需求大、供给少、收费贵。当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不少不良机构便趁机办起了幼儿园,他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敛财,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

三是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不够重视。颜艳红对于工资不断的抱怨其实也是很多幼师的心声。南京一位张姓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向记者大倒苦水,2010年参加幼师工作的她现在每月只拿一两千元,“拿着卖白菜的钱,却得操卖白粉的心,说实话我真不太想干了。我有一些同学早就辞职了,摆地摊都比这个赚钱多。““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少数公办幼儿园,多数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张老师相去无几,和她一样抱有“干几年就不想干了”想法的也不在少数。有网友在评论虐童事件时说:“这些虐童的老师确实可恨,但可恨之人也 有可怜之处,想想这些年轻的女孩子每天要面对孩子搞得心力交瘁,却又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和社会认同,相比这些教师,更应该检讨的是整个社会。”南京市心理危机干

预中心主任张纯说,“待遇低,任务重,责任大,这直接导致很多幼儿教师心理压力大于其他职业。再加上很多教师社会交往不多,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压力宣泄的渠道就不太畅通,这种情况下,他们有了压力,有了情绪,就可能造成对孩子的伤害。”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必须像抓义务教育一样把学前教育也抓起来,要大幅提高幼教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幼教队伍,如此既能增强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又能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地位。

四是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过于薄弱。温岭的颜某自2000年工作以来多次对孩子进行虐待,但没有一个孩子回去告诉父母;营口虐童事件中,父母发现了当事孩子身上的针孔,孩子却仍不敢在父母的追问下说实话„„专家认为,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但现在很多孩子并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在受到虐待后,很多孩子不敢说,有些孩子甚至认为犯错了被惩罚是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表示,要更好保护孩子,一方面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及时发现孩子情绪反常等情况,另一方面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多交流,让孩子明白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怎么样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讨论与反思:其实,“虐童”事件已不仅仅是师德问题,而上升到了国家制度管理层面。对于这一现象,需要从政府、教育机构、园长、幼儿老师以及家长等方面来阐述原因以及对

应的改进措施,以保障每一个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对屡屡出现这些虐童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后,各界社会人士反思到这些恶劣事件都应该由谁来承担相应的职责。并且对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且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面对这一些问题不得不使人们想到政府、幼儿育机构、园长、老师及其孩子的家长,以及他们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起到作用。通过对最近幼儿园内虐童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后,使人们从不同视角对幼儿教育进行深层次的深思与反省。最后,针对不同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如政府、教育机构、园长、教师及家长等方面,提出不同解决措施。尽可能地弥补当前学前教育事业中的一些漏洞,进而很好地推进整个教育及社会的发展。

呼吁“虐童入刑” 篇3

除了颜艳红,很难还有人能在这张照片前保持淡定:一名4岁的男孩被老师双手提着耳朵拎了起来,双脚悬空足有20多公分,男孩双手半举,挣扎着张口哭喊,身后的老师露出一脸得意的笑容。

作为照片的主角,令人惊愕的是颜艳红的身份——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教师。在她二十余张“手拍”照中,孩子俨然成了任意摆布的玩偶:有的孩子嘴巴被胶带粘住,有的头上被扣上水桶,有的被要求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有的甚至被丢进了垃圾桶,只有双腿露在外面。

奇怪的是,她对此竟不以为意,将所有图片均上传至QQ空间和微信上。10月24日,照片经人转至微博后引起公众的谴责:颜艳红的个人信息被网友“人肉”,一天之后,颜艳红因涉嫌寻衅滋事犯罪,被温岭警方刑事拘留,另一名参与拍照的女教师被行政拘留七天。

在看守所,颜艳红向警方交代只是出于“好玩”。

“拎耳”照片

颜艳红是一个标准的90后,老家在距温岭市二三十公里的新河镇横塘头村,家中四口人,父亲颜本友今年59岁,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母亲是典型的家庭妇女,因颜艳红的两个哥哥早年夭折,母亲的精神一直不好,姐姐早已嫁人,而颜艳红毕业找到这份幼儿教师的工作后便很少回家。

颜艳红的代理律师张维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颜本友因眼中有异物,视力一直模糊,尽管如此,全家还要靠他打零工来维持家用。由于经济条件差,连此次聘请律师的费用都无法承担。

2010年年底,颜艳红从温岭市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找到如今的工作,虽然每月有1400元,但她几乎没给过家里钱。在看守所里,颜艳红告诉前来看他的律师张维玉,钱“都自己花了”。

作为90后,颜艳红喜欢玩手机“自拍”,更喜欢把每一张照片都上传到QQ空间和微信当中。

“网上传虐童照有六七百张,其实是她空间里的总的照片数,而涉及虐童的只有二十多张。”张维玉说。

在看守所,张维玉也曾问过颜艳红,“上传照片时是否想到家长看到后的感受”, 颜艳红的回答跟回答警方时一致,“没考虑那么多,只是觉得好玩”。

颜艳红的“爱好”让选择蓝孔雀幼儿园的家长们后悔不迭。被“拎耳”照中男孩的母亲林女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自己生意较忙,两年前就把儿子送进了这所离家近的蓝孔雀幼儿园,当时孩子还不到两岁,一学期两千多元的费用,每天早上送,晚上接,中午孩子在幼儿园吃一顿午餐。

林女士回忆,在上幼儿园的头两年里,孩子学会了很多儿歌,老师也会主动和家长交流。但今年9月,儿子进入颜艳红带的小班以后,开始对上学有抵触,每天都要问她今天星期几。“他就想听我说是星期六,他就可以不用去幼儿园了。”林女士说。

林女士还发现,孩子也没有再学新的儿歌和诗词,她主动找到颜艳红询问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孩子表现尚可。

直到10月24日,园长打电话给林女士,她才知道出了事,看到儿子被老师提拎耳朵的照片,“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我没有问孩子,怕对他造成伤害,现在连电视都不让他看。”第二天,林女士带着孩子去派出所作了笔录。

“寻衅滋事罪”是个筐

如果不发生此案,林女士不会想到,儿子的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事后官方的调查显示,蓝孔雀幼儿园16名专职教师中,仅3人有证。

颜艳红的律师张维玉认为,“颜艳红对于是非的判断力极差,没有意识到行为的严重性,她没有经过幼师培训,也未获得教师资格证,在幼儿园实习几个月后就上岗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长期关注学前教育,他得悉此案后也颇为无奈。在他看来,此案直接原因是幼儿教师素质不高,而实质是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幼儿教育严重缺失。“处于弱势的儿童学前教育没有受到重视,而不合格教师的不断涌入使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据教育部的统计,2011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幼儿教师149.6万,比2010年涨了20多万,其中不少是小学教师转岗而来。与此相对的是,2011年,全国幼儿园16.68万所,比2010年增加了1.63万所,这还不包括政府没有登记的幼儿园。

颜艳红虐童案件还引发了另一场讨论。

案件发生后,颜艳红被温岭警方刑事拘留,理由是涉嫌“寻衅滋事罪”。

11月3日,张维玉在看守所见到颜艳红时向他解释了这一罪名: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颜艳红虽然紧张,但反应很平淡:“我知道,这个罪的意思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与颜艳红的平静相反,关注此案的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阮齐林说,在中国的法律中,对于人身侵害分为两个等级,殴打他人的治安处罚和以故意伤害论处的刑事处罚。若按伤害罪处理,要造成一定伤害程度,而采用拎耳、扔垃圾桶等虐童时受害者往往达不到轻伤的等级,因此难以用伤害罪论处。

在阮齐林看来,寻衅滋事罪是不以伤害结果为必要条件,故警方对颜艳红案使用此罪。

不过,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则认为,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虽然适用,但比虐待罪要重得多。在他看来,公安机关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虐待罪。在中国法律中,虐待罪的主体是家庭成员,“可能公安部门认为虐待罪中家庭成员的主体范围太过刚性,不好解释。”他建议若按寻衅滋事定罪,要依据虐待罪来量刑,前者最高刑期五年,而后者是两年。“她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从情理上说,她在此之前对自己的行为是没有认知的。”曲新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张维玉与颜艳红见面的两个小时里,颜艳红没有主动提出任何问题。在张维玉看来,颜艳红并不构成寻衅滋事,她的主观动机是出于好玩,与传统的寻衅滋事差别很大,而网上的传闻与事实有很大出入,比如,照片中那个在垃圾桶里的孩子并不是颜将其扔进去的,“具体的一些细节现在还不便透露。”张维玉说。

5日晚,温岭官方发布消息称,经温岭检察院审查后认为该案需要补充侦查。温岭市公安局已于5日依法向检察机关撤回案件,继续侦查。

“虐童入刑”呼声日高

颜艳红虐童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虐童事件频频被曝光,手段也多种多样:对孩子绳捆索绑、半夜吹冷气;用钢锯锯破孩子手腕;唆使孩子打孩子,并录像取乐等等。而预防的法律却相对滞后,在中国当前法律中没有虐待儿童罪,而虐待罪的主体仅指家庭成员。

虐童事件屡有发生,儿童保护人以及法律界人士对“虐童入刑”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学界十几年前就进行儿童保护进行研究,而虐童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基本人格得不到尊重,甚至错误地认为儿童没有人格。1915年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曾提出尊重儿童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一理念在中国没有推广开来。“孩子私有”这一观念至今仍然广泛存在。

200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全国妇联等机构联合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74.8%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家庭虐待;2008年,西安一家儿童防虐救助机构调查显示:60.14%的孩子曾被父母打骂、罚站,不许吃饭或睡觉等。

近几年,虐童出现了新的趋势,由家庭走向社会,而幼儿园成为虐童事件的“重灾区”。在皮艺军看来,“虐童入刑”已势在必行,“从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他们最缺乏社会的保护,需要单独设立这一罪名,而虐待罪有很大的局限性”。

幼师虐童的心理原因及对策探析 篇4

人的心理是一个结构复杂、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动态系统, 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在各个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水平。可能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处于优势状态, 而在其他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为薄弱。所以在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之下, 现代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而幼儿教师作为对象为没有任何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势儿童的一个特殊的育人职业, 其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目前很多虐童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敲响了一记警钟。

二、出现虐童行为的幼儿教师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 情商不高。

目前, 随着幼儿入园人数的激增, 对幼儿园及幼师需求扩大, 很多幼儿园从业者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这些90后的幼师从业者大多独生子女, 在被家人宠爱的环境中成长, 遇到问题时不能较好地自我调适, 情绪控制能力欠缺, 对人对事缺乏耐心, 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释放和排解自己的情绪。

(二) 自我认知欠缺。

从角色扮演的过程来看, 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经历社会大众对角色的期望、角色扮演者的自我认知和角色的实践三个阶段。要想成功地扮演某个角色, 缩小自我认知和社会的客观期望之间的差距是关键的一步, 而在幼儿园本身存在的压力情境下, 家长过高的要求和社会过高的期望与幼师不太准确的自我定位存在矛盾。一些入园门槛低的民办幼儿园教师文化素质不高, 他们仅仅把在幼儿园从教看成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或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驿站, 而不是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 责任感和使命感无从谈起, 不具备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他们没有针对自己的服务对象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三) 压力过大。

一方面, 幼儿园活动频繁, 各种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手工制作等竞赛活动应接不暇, 幼师工作任务重、节奏快且思想紧张, 但往往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劳动, 收入却不如别人, 幼儿园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这使得处于花钱阶段的年轻的幼儿教师需要承受一定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 幼儿园本身的迎评检查以及用人制度也给教师带来种种心理压力。

(四) 不当监控。

在现代社会, 监控、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也被运用于幼儿教育领域, 虽然没有普及, 但是我们从网络上流传出来的虐童照片和视频中感受到了这一监控方式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果能有效杜绝虐童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当事人在明知有监控设备和空间照片会外流以致事件被曝光甚至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反响的情况下仍会毫无顾忌地施暴?这是对现代化监控手段的公然挑衅吗?其实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管理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通过摄像头、公开的视频和网上巡视系统等多种途径对幼师的监管激化了她们的不被信任感, 她们无法在真诚平等、和谐共处的氛围中扮演本色的自己。虽然这些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本身可能就是虐童事件频发的应对之举, 但是客观上也使得监管行为和虐童事件两者的关系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教师对自己言行的规范是带着压力的规范、是被动的规范。所以有些教师会采取不易被察觉的方式施暴, 有些教师会将孩子带到监控之外的场所施暴, 还有些教师会冒着被舆论谴责甚至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继续施暴。而且这种不信任老师的强制监管方式会对处在人格形成关键期的儿童造成影响, 会加深儿童成年后对他人的不信任。

三、对策分析

(一) 将情商作为幼儿园从业者的入职标准和从业准则。

很多时候人的焦虑情绪是随时间和情景的变换出现的情景性的变化, 是人正常的心理状态而非人格特质, 但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情商的高低, 所以幼儿园在选拔和招聘教师时不仅需要考核应聘者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更要将反映情商的一系列指标如信心、毅力、抗挫性、合作力、忍耐性等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作为考核重点, 慎用情商低的人。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园的岗前培训及日常管理都应将提高从业者的情商作为教育和工作的重点, 引导她们运用深呼吸、幽默疗法、挑战认知、换位思考等方法控制自我情绪、协调人际关系。幼儿园的教务管理人员也应着力于设置适合本园管理模式的教研活动形式, 为幼师定期相互沟通学习和自我情绪疏导营造氛围, 允许她们在这种环境下对合适的人适度地发脾气。

(二) 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幼师既要把自己的职业看作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格、塑造性格的一项庄严而神圣的职业, 也要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的服务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幼师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更应明确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人的社会化的初始阶段, 是培养语言能力和认知本领、内化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的重要阶段, 此时处于幼儿园环境中的老师和处于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同样重要, 若老师对孩子实施暴力行为, 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被施暴儿童的身心健康, 对于置身于这一环境中的其他围观暴力的孩子也是一种恐吓和震慑, 他们会屈从于施暴老师的暴力行为, 因此形成不正确的自我概念和价值判断;作为一名普通的服务者, 服务对象是个特殊的群体———懵懂无知、天真无邪却又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而又缺乏知识经验和自控能力的儿童, 幼儿教师要以所有的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对待客户的态度和更加充足的耐心、责任心及饱满的热情对待他们, 对幼儿的生命安全、饮食起居以及教育教学等需求都应提高重视并尽力满足。

(三) 多种方式疏导幼师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第一, 设置人性化的教师考核制度, 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加快工资制度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改革, 尽量为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第二, 减轻频繁的竞赛活动和繁重的教学任务给幼儿教师的负荷。按照合理的师生比例设置班级人数, 在规模不变的基础上, 通过增设班级和增加教师来减轻原有教师的工作压力。第三, 从软件上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自我修养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 从硬件方面扩大办学规模、更新教学设施设备, 使得幼师在先进教学手段的协助下提高工作胜任感。第四, 构建和完善形式多样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以上罗列出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幼师工资待遇的不成比例以及用人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幼儿教育发展模式方面的问题。目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公办幼儿园数量很少, 难以满足幼儿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 在我们国家的各级城市乃至农村, 民办园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公办园, 民办园无论是在承载幼儿的教育功能方面还是解决幼师的就业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民办幼儿园由于缺乏政府的财政支持, 教师的待遇和公办幼儿园相差甚远,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 扩大公办园的规模, 另一方面, 政府也应对民办园予以适当的财政支持, 提高公共财政的惠民比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的指导方针, 坚持幼儿教育公益性, 构建和完善形式多样、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只有改变了目前的公办园奇缺、民办园层次不齐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 加大公共财政的惠民投入, 才能真正使得以上缓解幼师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的几项举措得以实施。

(四) 加强内在控制而非外在控制。

内在控制是自觉地把社会规范内化, 变为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 用以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 外在控制是社会依靠外在力量控制其成员就范。用现代化的监控设备让教师在有压力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是在目前无法彻底规范教师准入机制、教师职业道德下滑的大环境下缓解虐童事件采取的外在控制手段, 这种手段只能是辅助手段而不能成为监管手段的主流甚至是全部。加强监管仍然要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形成为前提, 另外幼儿家长要加强和孩子老师的沟通, 给予老师足够的尊重、理解、支持和宽容, 多给年轻教师鼓励, 让幼儿教师在学生家长营造的信任尊重的氛围中健康地工作。

四、结语

心理原因是内在的、最为根深蒂固的因素, 但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虐童事件的发生频率, 不仅需要我们通过外在的法律、现代化的监控手段强化制止, 更需要我们从提高幼师从业者的自我认知、情商和教师职业道德等心理层面努力。

摘要:近日, 频繁发生的虐童事件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它的发生与我们目前法律在此领域的空缺、学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均有很大关系, 本文则是从实施这一行为的主体的心理层面出发, 从幼师的情商、自我认知、压力、监控给予的不被信任感等四个方面探究幼师虐童的心理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虐童,自我认知,幼儿教育,发展模式,监控手段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虐童事件”的反思 篇5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臵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幼师的毒手频繁地伸向了幼小的孩子们,不禁让我们汗颜。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是昔日的“天使”和“知心姐姐”,今日为何变成了“恶魔”和“狼外婆”了?这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悲哀,还是幼师和幼儿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棍棒下一定出孝子?”不得不承认,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对于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因望子成龙,即使对老师的体罚略有微词,但怕得罪老师误了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可是这样,孩子的尊严、自由、权利、童年的乐趣,几乎被架空。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教师在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并不等于肆无忌惮的处罚,更不等于毫无理由的虐待。靠体罚来教育学生,本身就是教师无能的表现。真正优秀的教师,决不会靠棍棒来教学。就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教育质量,更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虐待幼儿事件一再频发,也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更是引出了幼师鱼目混珠、幼儿园遍地开花、幼儿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沉重的话题。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虐童事件”的背后是三方的缺位:

一是教师水平普遍偏低。幼师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招聘标准也相对较低。一些学校在招聘幼师的时候,只看重个人学历和外在表现,忽视个人内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质”,幼儿启蒙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带孩子”,现在的幼师职业素质越来越低。还有的幼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入职上岗了,连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幼儿阶

段的年龄性格特征、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极其有限,加之管理乏力,这就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是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入园难,难于上青天”,这叫喊声早已传遍大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纳入国家财政统筹,政策上也没有优惠,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幼教从业人员及幼教人才严重不足,致使幼儿教育需求大、供给少、收费贵。随着市场利益的驱使,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步淡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公立幼儿园转为民办的趋势。当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各级政府将幼儿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之时,不少不良机构便趁机办起了幼儿园来。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随便招聘一些人来就能当教师,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类似“虐童事件”的发生必然在所难免。

三是外部监督疲软乏力。几乎在每一次的“虐童事件”后,当事人受到的处罚只是罚款或者辞退,随后便不了了之。更有甚者,从一家幼儿园换到另外一家幼儿园就职,继续将无形的魔爪伸向了幼儿。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明文规定,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案例少之又少。简单的处罚根本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们只有看着悲剧一次次上演。

“虐童事件”折射出的“幼教之殇”,不能单纯地将矛头指向幼师。教师、教育机构、政府三方都应从自身找原因,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形成合力,一起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是要加强幼师职业素养培训。幼师职业也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幼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师师德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幼师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当前,在进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也应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爱心、体贴入微的细心、诲人不倦的耐心、纯真质朴的童心,都是一名幼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懂业务、没有专业文化修养的幼师是误人子弟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广博的科普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新兴的前沿知识都将是一名幼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源泉。幼儿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在爱事业、爱孩子,提高专业文化素质,注重自身的形象,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是要提高幼儿园办园准入门槛。“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基础,是最前沿的教育,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关乎儿童养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人的行为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保障国民教育的延续性,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支持,适当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相关部门应制定一套科学统一的幼儿教育标准,对幼儿园的办园办班规模、人员配备、园舍要求、保健与教育和安全等工作进行规范,严格把控幼儿园准入门槛,尤其是师资门槛,不让师德不良者混进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对现有幼儿教育机构重新“洗牌”,踢出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杜绝类似事情重复上演,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

三是要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幼儿又是不能自主维护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呵护和关爱。因此,教育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对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应有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定期跟踪管理。对给幼儿身心造成伤害的事件,相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以儆效尤,发挥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民的社会监督和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维护幼儿最基本的权益;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福利、救助机构和民间公益组织也参与到制止“虐童”的行动中来,保证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颜艳红虐童背后 篇6

距颜艳红虐童事件过去四个月后,记者走进颜艳红的老家浙江温岭市新河镇横塘头村,一眼就认出新楼中那破败不堪的二层瓦房。楼板已经塌陷,门口堆满了稻草,夹在一片新楼中,显得格格不入。

颜艳红今年21岁,她出生时,父亲颜本友43岁,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上有一个姐姐。颜本友早年患了肺结核,干不了重活,只在农闲时外出做泥瓦工补贴家用。颜艳红的母亲经受过两次丧子之痛,精神有些失常,常年躲在二樓不见人。这样的一家子,生活是困顿的,外人更是瞧不起的。所以,左邻右舍都对他们避而远之,亲戚更是跟他们断了来往。

走进颜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因为年久失修,屋内布满了蜘蛛网,颜家至今也没用上煤气,冬天靠烧稻草取暖。尽管穷,家人还是很疼爱她,为了供她读书,家里老底都翻出来了,姐姐更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紧接着又嫁了人。姐姐出嫁后,陪伴颜艳红的是那台十几年的老电视机。

一天,父亲外出干活,她在家看电视,母亲似乎疯病又发作了,在外哇哇大叫。母亲这个样子,她早已见怪不惊了,所以依然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突然,一条黑影蹿进屋来,揪着她的头发使劲往墙上撞,嘴里还不停地骂道:“你这个疯婆子,叫你偷我的鸡……”颜艳红疼得直掉泪,“妈,妈,你醒醒,我是你姑娘啊。”母亲听不进她的话,还使劲煽她耳光,她哭着大喊。此时,一个邻居经过此地,见屋里动静大,于是跑进屋,一见颜艳红满头是血才把两人拉开,颜艳红就此躲过一劫。但她母亲打骂她的事如春天里的野草在邻里传播开来。她走在路上,总是被人指点,“造孽啊,有个疯子妈。”“就是,以后怎么嫁人啊……”听到这些话,本就自卑的颜艳红更加自闭、孤僻,她极少出门,偶尔出去,也会先在门口看看,见路上没人,她才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门。

这样的日子,直到她上了温岭市教师进修学校表演艺术专业幼师班才结束。

性格转变,寻求满足

颜艳红初中毕业后考上教师进修学校,在这里,她一改孤僻、自卑的性格。一脱离那个生养她的山村,颜艳红内心的张扬得到释放。她顿时变得开朗活泼,喜欢和有钱的同学玩,还时不时地请同学吃饭。她不爱回家,每当同学问起家里的事情,她总会岔开话题。

见同学都有手机,她也缠着父亲买,父亲没辙,把准备补修房梁的500元钱给她买了个手机。自从有了手机后,颜艳红就找到了自信。她发现手机有拍照功能,于是从小没拍过照片的她经常到地摊上买些便宜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光鲜靓丽,再通过手机照下来传到QQ空间里。每次,听到陌生网友夸她漂亮、可爱时,她心里就乐开了花。并因此常常把照片传至QQ空间,她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

2010年,颜艳红幼师毕业,却未考取教师资格证,但依旧被温岭市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录取。一开始,她对孩子们很亲切,工作也很认真,还经常给小朋友们做教具、玩具。两个月后,她就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并且抱怨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太少,为此,她常常冲孩子们大吼大叫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她突然心血来潮,想看看男女亲嘴的样子。于是,随手拉来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让他们抱在一起,嘴对嘴亲吻,看着他们憋红的小脸,她乐得哈哈大笑,并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她也由此找到了乐趣,那就是拿孩子取乐。从此,她一不高兴就惩罚孩子。让他们跪趴在地上;脱掉裤子;保持下腰的动作头靠在椅子上;悬空趴在两桌之间……她还将一个男孩倒栽进垃圾桶,见他蹬着两腿挣扎,她反而拍手大笑。这些行为她都拍了下来,恋情刺激变本加厉

2011年,颜艳红交了男朋友小潘,这段感情,让她性格更加扭曲。颜艳红和男友同居在一间出租屋里,每天吃完晚饭,她看言情剧,他打游戏,并喜欢和别的女孩玩暧昧,这让颜艳红不满,却又无奈。

一天,她翻看小潘的手机,发现一条他与女生的暧昧短信,她生气地质问,“这个女的是谁?”小潘玩游戏玩得正起劲,很不耐烦地吼:“你管她是谁,你干嘛翻我手机?”见男友气势汹汹,她委屈地大哭。小潘却不理她。后来,还是她主动向他赔礼道歉,两人才和好如初。

这样的争吵三天两头上演,虽然她在男友面前示弱,但在网络空间里,她写下大量愤怒、怨恨的言语,“你能给我什么,滚”“你要是敢,我拿菜刀砍死你”、“不动手打你,你不知道我文武双全”。她还晒烟疤、聊喝酒、刺青,希望用这种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愤怒,并期望男友看到后会紧张。但小潘对她的这种表达根本不在乎,甚至不曾看过,依旧我行我素。

最后一线希望破灭,她开始疯狂。

从2012年春节后,她就爱上画浓妆,夸张的睫毛和眼线,配上豹纹装,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还把对男友的不满,发泄到孩子们身上。一见小孩话多,她就用胶带封住他们的嘴;不听话的小孩,她就拉扯耳朵提起来教训……

她把这些照片一一传到QQ空间里,有网友看见,劝阻她删掉孩子的照片,她态度强硬反驳“没事儿”。

不可磨灭的伤疤

10月24日,她与一微信网友聊天,并将一张“拎耳”虐童照片发给对方,照片里,一名浓妆女子身穿豹纹衫,满脸笑容,双手揪着男童的左右耳朵,将他高高地提离地面,男童的耳朵被拉扯得变了形,剧烈的疼痛让他涨红了脸,张大嘴巴哇哇大哭。网友异常惊愕,与她理论,她满不在乎,“一张照片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网友见她态度恶劣,就将照片通过微博公布于众,照片一传出就引起网友激怒,人们纷纷打开她的QQ空间,发现里面有近700张虐童照片,张张触目惊心。有的头朝下被倒扣在垃圾桶内;有的被胶带封嘴;有的被脱掉裤子下腰罚站……随后,颜艳红被“人肉”,公安机关也介入调查。10月28日,颜艳红被逮捕,罪名是“涉嫌寻衅滋事罪”。面对媒体她首次做出解释,“我平时经常和他闹着玩的,玩得挺好的。就很短的时间,我就想拍张照,拍完马上就把他放下来了。”但无论她如何辩白,都无法消除民众、家长的愤怒,而那些被她虐待的孩子,更是天天晚上做噩梦,也不愿去幼儿园上学。

但最终,颜艳红还是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11月16日,她被无罪释放,因为我国尚未有“虐童罪”,她的行为也不构成刑事犯罪。出狱那天,颜艳红素面朝天,脸色蜡黄,面对媒体,她痛哭流涕道,“我只是想拍照,如果没有人看,我应该不会这么做的。我也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我很后悔,希望他们能原谅我,我当时不是故意的。”

随后,失去工作,失去爱人的颜艳红回了老家,但她天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她一出门,村民们就会对她吐口水,说她不要脸。而她的父亲也被村民们骂,说他教女无方,生了个害人精。原本懦弱老实的颜本友无地自容,他走哪都是低着头的。

2013年3月末,在村里待不下去的颜本友带着女儿和疯妻离开了村子,外出打工。如今,破败的房子人去楼空,大门紧闭。

如今,虐童事件已屡见不鲜,我们仍然希望类似事件不再发生,还校园一片宁静。

专家分析:甘肃青鸟心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栾静媛

颜艳红虐童应有两方面因素:一与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关;二与颜艳红本身性格有关。她缺少社会支持,遭遇周围人的冷遇后,她渴望被爱、被关注、被认同,她的积极感受被压抑,人格发展退缩。

当她走入社会,童年长期积累的身心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但她没有学习正确的方式获得满足,一味的以满足欲望为第一,缺乏理性的判断力。面对男友时,盲目渴望获得依赖,一旦关系紧张或者有负面情绪产生,缺乏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导致她性格扭曲。

当她从虐待幼童中获得了扭曲的满足感,有网友指出她的问题时,她不以为然,这就不仅仅是单一心理方面的问题,而是缺乏起码的道德教育的后果,也存在理智不健全的因素。

从数字里看中国虐童案 篇7

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儿童福利保护法案。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儿童权利保障法体系仍在踟蹰前行。

而近日,根据江南七怪儿童保护公益项目发起人马连华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国内媒体曝光的虐童案104起,死亡47名儿童。而犯罪者最多的只判了7年。

“请停止虐待儿童!”此非虚言。重典治乱,救救孩子!

各国:如何保护儿童

联合国发布的

《2013暴力侵害儿童全球调查报告》中指出,全世界大约有4000万15岁以下的儿童遭到虐待和忽视。统计数字表明,约有180万儿童遭受包括数字色情活动在内的卖淫和色情活动的剥削。

英国1989年儿童法案明文禁止虐待儿童。2003年制定《性犯罪法令》,规定与13岁以下的儿童性交,不再考虑是否同意的问题,视为强奸罪,其他针对13岁以下的儿童实施的如促使或者引诱儿童参与性活动的行为,构成儿童性侵罪。英国正考虑立法以犯罪定性并惩处精神虐待儿童行为。

1974年,美国通过了《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理法案》;1984年,《儿童保护法案》获通过。

在《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理法案》中,最有特点的一条是“强制报告制度”。大多数州要求“有理由相信”或“有理由怀疑”一个儿童受到了虐待或忽视时也要举报。对于知情不报者,会受到罚金或短期监禁。

日本2004年修改并实施《虐待儿童防止法》,规定身体虐待、性虐待、疏忽照顾、情感虐待,都属于虐待行为。其中,疏忽照顾是指对孩子置之不理,比如把孩子关屋里,不给吃饭,不给食物,或不给洗澡;情感虐待则指用暴力语言威慑孩子。对虐待孩子的父母最多可剥夺两年抚养权。

日本厚生劳动省资料显示,2011年,日本全国共有206个“儿童咨询所”,其中128家设有“临时保护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虐童】相关文章:

上一篇:规范和效率下一篇:固定联合植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