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效率

2024-05-16

物理课堂效率(精选十篇)

物理课堂效率 篇1

那么, 如何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备课, 最重要是备教法。课堂45分钟时间内, 有的学生跑神30分钟, 也有的学生跑神20分钟, 也有少数学生几乎一直在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 这样一节课差别是可想而知的。一年呢?几年呢?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吸引学生, 让他们始终保持大脑清醒兴奋, 保持专注、轻松、愉悦、乐学的心情。所以教师要好好地备教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必需的一个环节, 也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教学技能。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 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有效的导入能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情境, 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每一节课, 否则会让“学困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学生的准备, 是指上课前将教材、笔记本、基础训练、实验报告册、作业本等的准备, 以便在上课时随时使用,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心理、生理上的准备。具有良好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学习的保障。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上课时怀着迫切的愿望, 虚心的态度, 愉快的情绪, 就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二、班内分层教学, 恰当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 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 能较好地解决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 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 优生吃不饱”, 这样就会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 教师对教学评价要注意灵活运用, 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赞赏每一层次的学生:一位美国教师问一个小学生:5+4=?当一个小男孩响亮地回答8时, 那位教师真诚的赞赏震撼了平时严格要求的教师:“很好!很接近!谁还有不同意见吗?”“很好”赞扬了学生的大胆;“很接近”鼓励了学生只要再努力就可以成功了;“谁还有不同意见吗”给了小男孩的结论以平等的和正确的评价。

三、适当利用电教器材和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进行教学。科学实验表明:人们在学习时,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 听觉占11%, 嗅觉占3.5%, 触觉占1.5%, 味觉占1%。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最大。教师应努力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触, 对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我们要去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 撇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及课堂效果, 一味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 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就是搞得学生顾此失彼, 反而降低了效率。千万不可认为有了多媒体就是高科技, 生搬硬套结果一定适得其反。

四、巧妙进行情境设计, 引生入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千世界, 五彩缤纷, 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应选择身边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 让物理现象进入课堂, 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 提高学生分析各种物理现象的能力。努力建立起课堂教学的“情绪场”,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诱发学生的心理意识, 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比如在讲“物态变化”时, 上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杯热水和一杯冰水, 让学生观察, 一个上面直冒热气, 一个杯子外面迅速“流出了汗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特别是后面的“流汗”如何解释呢?学生对这堂课的内容顿时充满了好奇, 这样使学生克服45分钟思维疲劳,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教师不仅要自己多做实验, 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 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 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 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

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 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意料之外, 使他们兴趣盎然。教育心理学指出, 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 求知的动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 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

学生观察实验, 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欲望, 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六、教师要注意关爱学生, 提高自身的魅力, 语言幽默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 所谓“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时刻关爱学生, 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关爱, 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 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 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亲其师而信其道”, 由喜欢教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从而愉快接受并努力转化为行动。

学生的听课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绪。教师在授课时, 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他们, 讲课要讲究艺术, 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他们, 必要的肢体语言和偶尔几句外语也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不是蜜, 但是可以粘东西”。教师如果用风趣的语言牢牢吸住学生的思维, 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 教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 没有给学生关爱的态度, 可能造成学生一听就懂, 一过就忘, 一用就错的现象。教师若能创设纠错情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让学生进行我教育, 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学生理解知识了, 掌握得也牢固了。

对于课后的作业, 要求少而精。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学习极其用功, 在学校学, 回家也学, 不时还熬熬夜, 题做得数不胜数, 但成绩却总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学生选“好题”, 千万不能见题就做, 还有把习题数量和难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 这些直接导致效率降低。首先教师应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 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题, 题并不需要多, 每节课二十分钟的作业就够了。

总之, 我们应注意提高课堂效率, 挖掘智力因素, 培养非智力因素, 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更重要的是让这种强烈的欲望一直保持下去, 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 从而走向成功, 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愿看到的事实和一直去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合群.现代教育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注重物理实验 提高课堂效率 篇2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科学的实验。”这其中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今的物理课程把实验看成了灵魂。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与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构建起知识体系,而且也是学生发现物理现象、探究物理原理、获取物理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特别是新教材改编以来把实验纳入了每一堂课程。打开书本,一眼可见多种有趣的实验,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的眼中。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应把做好实验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此为基点,提高课堂效率。下面 就结合个人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设计趣味性课堂实验,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引入犹如乐曲中的前奏,起着提示主题、激起兴趣、进入情境的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让学生将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迅速带到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如讲解“压强”一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1)拿铅笔尖压在自己的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手疼痛的感觉,分析得出“物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产生的

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2)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顶住这只笔的尖端和平端。轻压后,比较两指的疼痛感,又得出“压力相同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物体受力面积有关”的结论。然后再引入“压强”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具体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探求真理,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入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

二、设计好课堂演示实验,讲解新课

初中学生,对物理特别是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死记硬背,教师可充分利用其心理特点,做好实验及适当增加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记忆。如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可寻找合适的玻璃瓶,做“玻璃瓶吸鸡蛋”,或“如何从瓶中完整地取出鸡蛋”(把瓶子倒过来并向瓶里吹气,鸡蛋就“自动”出来了)。相信学生惊讶于实验“表现”,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大气压强的作用真是那样的。学生概念的转化形成也就容易了。

教师演示的示范性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学生模仿力强,因此教师演示,不仅要规范,还要熟练、从容不迫,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为此,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教师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现象形成概念,学习有关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者是示范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还是兼而有之,总之,目的必须明确,实验现象;

现象的本质;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使教师与学生都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生动直观

演示实验要求实验现象明显、准确。课前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教师即使做过多次的演示实验,课前也应动手再做一次,对于现象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必须想方设法加以改进,为了便于后面的学生看清楚,教师可以巡回演示,凡是能动的演示实验最好不用实验挂图,实验录像片模拟演示实验来代替。3.操作规范

教师对演示实验中每项基本操作都要规范化,不要只是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实验中才注意实验基本操作的示范作用,而对其它实验则忽略了实验基本操作的示范作用,经常这样,学生也会仿效教师随随便便做实验,在电学实验中经常会碰到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该把滑片放在阻值最大位置等注意点,教师演示操作时一定要操作规范,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改进更新,节省时间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实验装置简便,操作容易,现象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并能达到实验目的,就可以更新原有的实验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兴趣。教材上没有的实验,要尽力创造去做。同一实验也要举一反三。开发自己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

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进行实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如:

1.用纸张和文具盒做惯性实验:把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然后 猛地将纸抽出,文具盒由于惯性还留在原地。

2.用鸡蛋来说明惯性、摩擦阻力现象: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因为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激发。

三、加强一边学一边实验的教学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

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又如:小孔成像让学生在纸上戳个洞,然后在课桌上观察日光灯成的像;摩擦这节,让学生用自己的塑料刚笔头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去吸引小纸屑。一边指导,一边做,一边思考,学生手脑并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验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在训练学生“电流表使用”时,教师要注意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要领,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活动进入探索问题,第一,观察什么,学生刚接触电学仪器时,让学生每人一盏,让他们利用感官去认识,并令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外形到构造,从功能到应用,任其发挥。第二,训练什么?在使用电流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让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兴趣直接引入实验,当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出现的问题都

已解决。实验中学生的主动的求知欲,就这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

四、设计实验,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课外小实验也是实验的一种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探究精神,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如:例如在讲“光的色散”的现象时,学生对彩虹的现象就十分感兴趣,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彩虹,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许多小水珠折、反射后形成的,观察时应注意彩虹里面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如何?是红的在下还是紫的在下?我们还可借助其他方法得到人工彩虹,满足学生随时观察的需要。比如对着太阳光把一口水喷成雾状,即能观察到一条人造彩虹,其色光的排列与天空中彩虹一样。还可把一玻璃杯的水放在窗台上,让太阳光经杯中的水发生折射,再在地上铺一块大白纸,这也可以观察到一道非常美丽的彩虹,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有趣的现象,不但觉得物理有趣,而且还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验的重视及加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实验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创造能力,克服了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符根宝

《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张 晶

物理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活力课堂;活力;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1

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持续探索的问题。怎样使课堂更有效,老师除探索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老师更应研究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我们从事课堂教学活动,不断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老师对课堂的主体把握不清,课堂上以自己为主体,很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变成了录音的机器;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上课不停的问,学生不停的答,到最后这节课学了什么学生都搞不清;有些教师上课知识点的学习太简单,尽管让学生做题,对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主动性及差,老师要求完成东西,都会大打折扣,部分学生课堂上学生东倒西歪,甚至有睡课现象;有些课堂有形式无效果,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的课表面看,学生发言很积极,互动很好,但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根本起不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这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结到一起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没有活力,导致学生学习的潜能没有得到最大发挥。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学生充满活力,想学乐学的地方。

一、“活力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老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既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所以“活力课堂”的活力在于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参与面广,思维量大,自信快乐,释疑能力强,这样的课堂生机而有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上课不仅学到的是知识,更学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面对复杂问题自信自强的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更是高效的。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激情高涨却忽略了学生,课堂变成老师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舞台,很少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变成自己忠实的听众,学生在台下东到西歪、沉默寡言甚至有少数学生呼呼大睡,课堂活力荡然无存,效率低下。

二、老师是“活力课堂”的创造者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活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活力初现。老师通过合理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产生好奇,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学习激情高涨,学生思维高速运转,课堂活力由表象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活力迅速提升。学生有了内在学习动力后,老师可安排探究、交流、合作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知识在学生的思维中发生碰撞并形成共鸣,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课堂活力达到了高潮。之后老师可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联系,对知识进行升华。老师在课堂的一系列活动,使得课堂活力此起彼伏。

三、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活力课堂”重要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如渔”,一节好的物理课老师不应该停留在知识上,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老师的目标不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怎样把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掌握方法,解决内似问题就很顺畅,这样的课堂更具有活力。有些教师提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有些教师让学生探究,但探究目标不清,学生都搞不清自己将要干什么等,对学生能力发挥没有任何作用,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效果。

四、“活力课堂”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打造“活力课堂”的最终目标,怎样的课堂效率更高呢?我认为应包括两点,一是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高效掌握,二是课堂上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要相互兼顾同时做好这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把书本知识和教师的引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老师要有课堂的服务意识,即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同时兼顾着两个方面,课堂互动不断,课堂活力幽然而生,课堂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篇4

1.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首先,和谐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是一堂高效率物理课的前提条件。卢梭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们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热爱我们的学生、尊重我们的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交流沟通,才能理解,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体贴入微,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所喜所忧,了解他们的爱憎,随时随地去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呵护,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切身关怀,因材施教。让教师在学习上成为亲切的导师,在生活中当他们的挚友。当然,批评和表扬俱有,因为学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要注意批评的方式,要让学生幼小的自尊心得到维持和呵护,使其人格得到尊重。

2.建立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枯燥,教师在课堂上大唱“独角戏”,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不停的灌输,学习活动始终处于被动,消极而且怠惰,学生感到沉重、疲劳,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微乎其微;即使那些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成了复制知识的机器,把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机械地记忆在自己的脑子里面,这样的教育完全抹杀了创造力,培养的是死记硬背的学生,他们缺乏丰富的想象力,独立性更是奢谈。实践证明,课堂学习环境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产生激发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反思和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实现不断地改进。

3.注重创新。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复制的结果就是原地踏步,只有创新才会突飞猛进。创新的基础就是主动探索,彻底改变被动、机械地复制。教师授课,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会学、爱学,懂得学习的方法,认识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的加工对象,而是创造者。在课堂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学生不再似懂非懂,依葫芦画瓢,而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性。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反复实践,不断练习。

4.对教材的再加工与处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要创造宽松的活动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现有状况,对课程内容及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还要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仔细审视,认真了解。对于情境设计得完美无缺的,教师应加以利用,发挥其作用;对于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应考虑如何弥补其不足,扬长避短,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此外,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地考量,不断斟酌,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加以利用,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如多媒体、教学挂图,等等。

5.注重德育。教师教学,“育人”是关键的一块。教书与育人结合,才是新时代教学的道路。在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一视同仁,对优生充分肯定,对差生及时鼓励,使他们共同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所有学生都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与人合作,教给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轻松地适应社会,使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对优生,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差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可产生一种向心力,使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哪位教师有亲和力,学生对哪位老师就加倍尊重,对哪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就加倍喜爱,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物理教学要灵活多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固定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之无味,所以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操作能力,灵活授课,形式新颖,表情生动。实践证明,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新鲜感,时间掌握好了,分寸把握好了,教学就会愉快进行,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别出心裁,在课堂活动中,可以有讲课,可以有表演,诗歌朗诵、即兴演讲式教学,等等。通过课堂活动,回忆旧知;提出疑问,引出新课。长此以往,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培养学习的自觉性。现在的社会,机遇与竞争并存,教师要培养每个学生都要有和其他同学一较高低的勇气、与同学合作的意识。竞争意识要培养起来,成为习惯,以便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思想意识可以提高,心态会保持积极向上,平时会勇于表现,遇到竞争挺身而出。

8.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在物理学习中,“合作”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过,怎样合作、怎样长期合作,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形容的,也就是说真正意义的合作很难。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在独立的基础上、独立好了,自立强了,才能更好地合作。“合作”范围很广,不单是课堂上,也包括学生课内外的一切活动和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坦诚相见、互通有无,这种“合作”是为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由此共同加深理解,提高彼此的认识,获取非常深刻的体验。

推而广之,这个合作更可以是全班一起交流,是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有学生和家长、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语言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一定会获益匪浅,得到极大的情感满足,这样,解决学习问题的途径拓宽了,学习的效果也明显提高了。

9.一视同仁。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各有特色,自有个性。“后进生”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在学习品质上和遵规守纪上不如其他学生,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教师应赏识他们的特长,肯定他们的优点,唤醒他们的人格意识,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篇5

旺苍县黄洋小学胡江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内在的兴趣,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加强课前预习,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我们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我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恰当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已不再是注重教师的“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为什么我们要把拦河坝建设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学源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v=80km/(1.6km/s)=50s

s=v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检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s/v=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s/v=200m/(5m/s)=40s

t<,也能。经同学们讨论过后,该方法是可行的。>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更有激情。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晶晶: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课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

2.董国耀: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篇6

关键词:物理课堂;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85-01

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已经很长时间了,旧的教育体制被做了很大的改动,其中学生的在校时间就大大的缩短了,在“减负”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了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发展,早晚自习被取消,学生的在校时间只有七节课,因此大家把目光都投在了课堂上,希望能在课堂上创造出更大的成绩,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社会、学校、师生们都急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所谓课堂效率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节课上下来,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充实,预定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透彻并能当堂应用,举一反三,相关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就是一节高效率的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总结了几条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堂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备课准备的认真充分,课才能上的游刃有余,课堂程序环环相扣,教师和学生能配合默契,学习效率自然提升。我是这样备课的:首先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每一节的内容在自己的脑中都是脉络清晰的,在教学参考书的协助下,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学每一个环节的链接,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过渡,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总结归纳,如何设计习题巩固都安排的妥当。时间分配的恰到好处。还要抽出时间充充电,尽量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自如的应对课上学生的突发奇想。若课堂上有实验部分,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器材都能正常使用,课前多次试做,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排查和解决办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情况设计合适的问题供学生课上解决。以学生的分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为例,我会亲自布置实验台,检查各仪器能否正常使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灯泡不亮的情况,我会在课前多次练习,才能熟练的排查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等。准确的指导学生分析原因排除故障,避免课堂手忙脚乱。

二、改善教师在课上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是说话,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是关键,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自然科学,科学是严谨的,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律的表达是非常精准的,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紧扣知识点,切忌啰啰嗦嗦,模棱两可。

理科课堂本身就很沉闷,枯燥乏味。要调节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都要有幽默感。讲解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感觉有趣好玩, 如沐春风,这样的一节课就会既轻松又高效。比如讲解到动能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说一个小孩子跑过来撞你一下,你可能无所谓,想像一下,一个日本相扑员以同样的速度向你冲过来,你可怎么办呢?这些俏皮的语言表达会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引导的作用,物理来源与生活,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引入课题,比如学习汽化和液化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刚从游泳池上来的人会感觉到冷呢?天上下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学习比热容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炎炎烈日下光脚站在水里感觉凉快,站在沙滩上感觉烫脚呢?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水和沙子的某一个性质不同。这样简单的例子是学生都有亲历的,简单的几句就带出了本节的内容。

教师的语言表达控制的好,学生上课就会有兴趣,课堂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教师在课上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上完了,由学生来归纳所有知识点,教师适时的补充,以知识树的形式罗列出来。不能大包承揽。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脑中对本节知识点有个系统的认识。

三、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旧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是老师的天下,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分,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大有改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从旁启发和维持课堂程序进行的人。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以前大多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上课,老师做做,学生看看就行了,至于学生看到了什么,自己能不能做出来,老师不会太深究。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看看热闹,只知皮毛,理解不了实验的过程和本质,实验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现在的实验大多是分组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完成的。难度大的老师可以先讲解一下注意点,实验时从旁引导,一般的就留给学生自主分析完成.比如光的色散,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等等,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学生只有做过了才能培养操作能力,知道电压表、电流表、天平量筒等各种仪器该怎么用,只有自己整理数据才能培养整合分析能力,只有小组分析讨论了才能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自己辛苦得到的知识才更有成就感,记忆会更牢固。

除了实验课尽量让学生参与以外,知识讲解课也尽量的让学生参与进来,老师可以在课前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预习,课上检查,然后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小组间共同交流评估,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例如在学习水循环这一节时,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1、江河湖海中的水经过了什么变化成为水蒸气?

2、水蒸气在空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落向地面?

3、哪些变化是吸热,哪些变化是放热的?

4、在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怎样的?还可以配上多媒体动画展示:“一颗小水滴的旅途”,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动画,然后学习小组讨论,最后组间交流得出最后的答案。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分析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分组时也要注意优差生搭配,组员分工,全部参与,还能有效的带动学困生,鼓舞他们的士气。

不管实验还是课堂分析,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难免生疏,不知所措。老师这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引导他们,逐渐把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境界,课堂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升。

四、练习要紧扣知识点,辅导要及时

激活物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篇7

一、设疑激趣, 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古人云:“学启于思, 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设疑激趣, 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精心“设疑”。

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 巧妙提出疑问, 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激励诱导学生, 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 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 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 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符合学生实际, 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 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到平衡位置会停下来, 有什么办法能使它持续转下去呢?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冻?

2.鼓励学生质疑。

让课堂充满问题, 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 只有不完善的答案”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我提出了如何缩短加热时间, 好多学生绞尽脑汁, 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方案,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

3.运用信息技术, 让习题教学也精彩。

在习题教学时, 如果我们还是仅靠“书、粉笔、黑板、试卷”来完成的话, 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提不起兴趣, 从而消极被动。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习题配以图片或动画展示给学生, 引导学生分析时, 还可以随时动态地标出关键词,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还可以方便地指导解题的技巧、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 虽然教材的设计比较具体、形象, 但处理不当就会显得抽象、枯燥, 因此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 一堂课上得好与坏, 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

例如, 我在上九年级物理“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时, 课前我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师教学配套光盘中的资源库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上课时首先播放视频动画, 让学生领略电使现代生活如此地多姿多彩, 然后进入一个组装简单电路的教学过程, 随后, 我把这部分学生的电路投影, 让大家一起帮忙找故障, 进行分析点评。这样在教学中我不仅渗透了电路故障分析, 更使学生对电路中各元件有了深刻的认识, 使下面的电路学习水到渠成。这堂课超越了既定的目标, 又有了新的生成。

2.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创设情境。

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 选择适当的时机, 巧妙地应用风趣语言开导学生, 让其产生共鸣, 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三、激发情感,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教师必须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一个学生, 则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 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 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 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 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

2.尊重学生, 人格平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 同样学生的人格也不容侮辱和侵犯。如果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体罚的话, 就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产生屈辱感和逆反心理。

3.以情动人,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变化具有复杂性, 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多数学生的情感变化, 更应注意个别学生的情感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我们应把自己培养成读懂学生感情的人,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情随时调节课堂进程, 做学生的知心人。情感又具有感染性, 即以“情”动情, 要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听讲, 教师应像春风细雨一样, 和蔼而严肃、平静而安详, 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 教师也不要轻易批评学生, 以防打乱学生正常的听课情绪, 影响师生课堂情感交流。

4.疏通渠道, 增进师生友谊。

当一些学生学习中不能将教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 教师不要一味责备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 而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心理, 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 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 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 肩负新使命, 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 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 激活物理课堂, 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从而全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发生认识论原理》, 让.皮亚杰

[2]《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阎金铎, 田世昆

实施情境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篇8

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各式各样,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适时地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在于教学过程中以合理、感性的情境作为反映物理现象实质, 揭示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 使学生能切身感受物理规律和物理知识的潜在背景, 寻求正确结论, 以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潜力, 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采用情境教学法, 一般说来, 可以通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深入研究, 即由“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1) 感知——创设画面, 引入情境——感性认识, 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现象; (2) 理解——深入情境, 理解过程——理性认识, 了解事物的最本质内涵; (3) 深化——再现情境, 丰富想象——深化认识, 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 一般用于新课的导入。这一过程主要采用教师提问、实验观察或习题解答等方法为主,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引入新课。

在“位移和时间关系”中, 已知某一位移——时间图像;学生来模拟运动 (创设情境) , 情境摆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设问:两个力的合力一定比一个力大吗?

在讲台上放半桶水, 女生双手来提, 很容易就提起来;再请两位大个子男生上台合力来提, 也很容易就提起来。

增大两臂夹角时, 学生明显感到越来越费力, 当两臂放平就提不起来了。学生提出问题:合力怎么反而小呢?什么是合力呢?合力与分力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创设问题情境, 产生观念冲突,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创设递进情境——以学生认知规律创设情境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使学生掌握概念, 学习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使学生领悟规律, 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 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层次清楚, 符合解疑推理的逻辑性。

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 应让学生首先感受速度。第一层感受是运动物体有速度, 第二层感受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 第三层感受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播放视频: (1) 火箭升空, (2) 汽车启动, (3) 加速起步跑。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 速度在变化。

设问: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点?

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样从零加速到5m/s, 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慢。

三创设瞬时情境——以相同物理过程的个体差异创设情境

创设一些与之相关的瞬时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学生思维。

比较两个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提供给学生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 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 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 算出时间段, 测出某个位置的速度, 又测出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 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

设问:速度变化大, 速度变化一定快吗?

学生活动设计 (实验操作) : (1) 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加, 另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增加得较快) 。 (2) 分析实验数据, 定量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该以什么为依据, 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归纳, 得出加速度概念。

四创设强化情境——以不同物理过程蕴含相同规律创设情境

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 创设情境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 依据教材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拓宽知识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依据学生特点。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类信息的综合把握, 即时作出判断, 采取措施, 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 (3) 创设情境应有利于教师“导”, 学生“学”,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的情境设计, 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的过程, 追求师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为了分析游乐场翻滚过山车通过圆轨道最高点不掉的原因, 用小球通过圆轨道最高点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模拟游乐场翻滚过山车通过圆轨道最高点, 分析小球在圆轨道最高点的最小速度, 比较用细线与细竿连着的小球通过圆轨道最高点的最小速度, 学生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印象会非常深刻。

五回顾探究全部情境——以体会研究物理过程的完整性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体会完整的探究过程, 能加强学生对探究过程系统性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自发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得出确定结论、运用结论解释问题等基本环节。在教学中,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材深入透彻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教材是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解释物理现象, 得出物理规律的;另一方面可介绍有关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 指导学生讨论、学习、借鉴科学家的研究过程, 使学生在总体上对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评价和价值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科学、求实的研究精神。

总之, 课堂教学必须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境中, 组织起学生的有效思维, 在情境中思考, 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还可以使得学生能举一反三,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既掌握知识, 又感悟方法, 更能锻炼思维,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从兴趣入手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篇9

怎样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物理呢? 物理虽然难学难教,然而,物理世界绚丽多彩,物理学的成就令人注目,这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初中学生,以激发直接兴趣和操作兴趣为主;对高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良好的师生情感,促进学生物理情感和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调查一些班级的学生,我们发现这样的规律:成绩突出的科目,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都很好,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习惯 、学习特点 、兴趣爱好 都了如指 掌 ,由于师生 感情深厚 ,“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指导 学生掌握 学习方法 就很有效果。这个事实启发我们:过去我们研究学科教学,较多地侧重于认知规律的分析,但并不全面,情感规律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学生一旦对学科感兴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情感入手, 充分理解所教学科的重大意义,从而以极大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投入物理教学中,通过“严之以爱”,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导之以学”,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晓之以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树立决心、信心、恒心,战胜困难和挫折,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二、精心创设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实践,物理学就是实验科学。物理课堂教学往往由于实验而变得生动和便于接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因此,只要条件许可,都应该尽量利用这个优势,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

创设物理实验情境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设计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关的引入性或过渡性的有趣的演示实验。

如,讲磁现象中磁极间相互作用,事先演示一个小娃娃悬空跳舞的玩具,学生看后惊愕不已,在激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抛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里面有什么特殊装置呢? ”由此引入新的知识点。许多玩具制作与物理原理有关,把玩具引入课堂,所花时间不多,但能使学生觉得亲近、好玩,从而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

2.课本的演示实验现象要清楚 ,效 果要显著 。

演示实验经常由于可视性差,导致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演示现象要清楚,尽量增大可见度,除了改进仪器外,还可以通过幻灯机、显微摄影机等放大手段演示。如,磁感线、焦耳定律实验等。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演示实验操作,有针对性地让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协助安装仪器,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等。

3.积极创设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这是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除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分组实验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探索性实验 , 如 : 初中的蒸发吸热,平面镜成像等;高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2)改演示实验为验证性随堂实验 , 如 : 初中的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阿基米德原理等,高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3)改老师讲解式习题课为实验探索式习题课 ,增设知识应用性随堂实验。如电学中经常出现的有关局部短路的习题可以设计装置简单、针对性强的一些随堂小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什么是短路,短路时电灯亮暗如何变化,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四、教学手段要逐步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国际互联网逐步走进家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益现代化。现代化课堂教学不应只是“一根粉笔”,而要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要用得恰当,而不是滥用,不能让计算机代替老师上课或学生实验。教学课件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要选用、精用课件,这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那些能设疑激趣的引入性课件,或那些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课件播放时间不宜太长,不然反而易造成学生印象不深刻。

五、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现象可以激起学习兴趣, 有用的知识也可产生兴趣,但要使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成功,是一个相对概念。解决了一个物理问题:取得了一次好的学业成绩;成绩不好,但有了较大的进步,都可以说是成功的。这里,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一定的既定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帮助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学生努力的学习有了进步,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便会自觉地进一步学习。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篇10

1 紧扣新课程理念, 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 一些高科技产物如智能手机、3D影视等等已经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中学生视野越来越广阔, 涉猎的知识也往往超出了教科书, 从而导致中学生的审美品位不断提升, 审美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再加教科书的授课模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物理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善于自己开发、整合、利用课堂内外的课程资源。

如何开发、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这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课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网络中搜集视频资源并加工整理形成视频资源库;可以利用Flash自己动手制作动画, 形成动画资源库;还可以根据学生平常的作业、考试情况建立起习题资源库﹑学生错题资源题库等等, 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实现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 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而成功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 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形象、生动, 让课堂变的更加充实、精彩,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我在上《平抛运动》这一节课, 先是通过平抛竖落仪演示两个小球分别做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明确平抛运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 这是本节的重难点。紧接着播放小球平抛运动的Flash模拟课件, 课件里面设置频闪照相分析小球两个方向的运动情况。这样逐步深入、层层递进非常清晰直观地展示了平抛运动的小球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运动。教师在上完这节课之后可以布置从习题题库里挑选出的经典习题让学生完成, 达到巩固、运用知识的目的。这样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的课程资源, 又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让整节课显得非常有针对性, 从而极大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2 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一个民族只要教师的精神不倒, 这个民族永远是有希望的。”确实是这样的,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而教育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素养息息相关, 因此提高教师整体素养关乎教育的未来, 也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 更重要的是育人,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紧密相连, 因此物理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端庄整洁的仪表﹑落落大方的举止﹑简洁准确的语言, 这是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基本要求。但是我认为单纯达到这一些要求还不够,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老师如何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物理原本就与大千世界万物紧密相连, 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 所以中学物理教师要充当好“解惑”的角色。如果这个角色扮演成功的话, 教师就会更加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更加乐意上物理课并在这个科目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平时既要留心观察, 也要善于思考, 更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堂内容得到延伸, 让学生觉的教师所授的物理知识很有用。另外中学生往往是好奇心强, 喜欢惊奇、刺激的东西,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 并让学生一起参与完成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既是老师的合作伙伴也是课堂的主角,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伴随的是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常常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更喜欢学习他所教的科目。因此,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教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关爱投入的教学中, 将会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 要深入到学生当中, 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还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与学生交流、互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做学生烦恼的倾听者,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扶一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处理同学之间的问题和矛盾时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 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值得信赖的, 自然而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4 四两拨千斤,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本身比较抽象, 如果不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会使学生越学越累, 沉溺于题海战术中。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课全部听得懂, 下课后题目基本不会做”;也经常会听老师说:“学生的脑子怎么就转不过弯呢?”。这其实和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有关。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当学生形成了正确物理思维, 在接下来的物理学习中就会思维敏捷, 越学越轻松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 让学生能够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集中注意力, 跟着教师的节奏, 积极地思考, 高效地学习,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研究的课题。

摘要:笔者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际, 认为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要着眼于教学资源的整合, 着眼于教师素养的提升, 着眼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着眼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资源,和谐,物理思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化教育下一篇:海洋石油企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