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级小学

2024-05-06

农村村级小学(精选六篇)

农村村级小学 篇1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相关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法律与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体制下, 由于各种原因限制, 任职于农村的财务人员大部分未获得大学本科学历, 重要集中在专科以及高中水平, 甚至部门农村地区财务人员只拥有小学学历。由于各种原因, 农村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财务知识的培训, 对基础的财务知识不甚了解, 无法清楚地掌握财务处理的工具, 虽然存在极少部分财务人员经过相关的专业培训, 并取得了会计从业的资格, 但是其本身安于现状, 未能及时更新财会知识, 培养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 导致相关的业务素质降低。更为严重的是, 部分农村财务人员偏离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消极应对本职工作, 不认真切实落实相关工作, 私自降低执行的标准与层次, 引起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许多村集体由于村干部“一言堂”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 主要是因为村干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 知识面较窄, 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加之专业的财务知识的匮乏, 严重扰乱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秩序, 引起了财务管理混乱不堪的局面。具体而言, 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未能充分重视财会工作, 将财会工作简单地定义为收支行为, 忽视了其重要性, 对财会工作置之不理;二是只在乎本村经济的发展, 将村级财务管理视为工作开展的绊脚石, 完全未意识到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忽视了“民主监督”的必要性, 以为只要贪污, 完全不用理会村民的感受与建议。

(二) 财务公开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 财务公开严重滞后, 公开的内容与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要求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于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财务计划, 并于每季度或者每月向外公布本季度或本月的财务收支情况, 并且应响应村民的要求, 对于影响农村发展或者村民要求公开的项目应及时公开, 但现实情况中, 财务公开成为了常态, 部分村只公布前几个月的情况, 甚至存在年初公布后, 就不了了之的情况。针对公布的内容, 部分村避重就轻, 对于村民关注度高, 只是简单地公布数据, 对于细节完全保留, 村民完全不了解钱花在什么地方, 由此难以避免地引起了村民对于财务公开的真实性的质疑。另外对于财务公开的程序, 也只是走走过场。按照相关的规定, 财务公开需要经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相关的资产负债项目后, 并报经相关部门的审核认可才能予以公开。可是实际操作过程中, 却大相径庭, 同样, 部分乡镇的送审资料并没有村级负责人的签字, 或者存在会计人员包揽所有人员签字, 使公布程序仅仅流于形式, 个别典型情况是村干部一手遮天, 财务公开完全由村干部操作。另一方面, 财务公开信息质量不符合规定。由于村干部财务管理的认识偏误以及主管部门的审查监督不力等原因造成了村级财务管理公开信息的失真, 部分村财务公开只是由财务人员独自操作, 对于村民迫切想知道的事项未能准确公开。另外委托代理财务管理下专职会计过分看重凭证的审核, 却忽视了监督环节, 未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民主理财小组往往与村干部存在裙带关系, 严重影响了监督的独立性, 因此财务公开的信息质量将大打折扣。

(三) 资产管理不规范

大部分农村财务管理只关注资金的管理却相对忽视了农村实物资产的管理, 由此造成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偏低,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农村村级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物资产使用效率低。大部分村民未形成资产管理的理念, 将资产管理简单地视为“看管”, 并没有想到如何使其保值增值, 为村集体谋更大的福利。在集体资产管理中, 仅仅注意数量的多少, 却极大地忽视了质量以及价值的管理, 使村集体资产闲置率上升, 未能充分发挥闲置资产的效率与价值。据调查显示, 广西资产流失情况主要是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 导致权责的混乱;资产未及时入账, 未严格清理当年的坏账等。二是资产转让不规范, 未实施有效的监督。对于村集体资产, 国家有明文的法律规定, 保证其不被侵占、挪用等。当时实际的转让过程中, 包括出售、出租等由于相关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存在转让程序不规范等现象, 甚至出现了违法行为。如报载广西某村进行资产出售、出租以及承租时, 没有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完全由村干部决定。另外, 在集体资产的出售、出租、承租过程中, 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资产价值评估, 导致资产严重偏离市场价格。更有甚者, 村干部暗箱操作, 将集体资产出售、出租、承租给利益相关人, 甚至“拿回扣”、收受贿赂。

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 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目前农村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较低, 无证上岗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很有必要提升财务人员专业修养。对于农村财务人员应采用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者农合作村经济组织上岗证的专业人才, 对于不具备获取专业资格的人进行更换, 确保整个财务人员队伍专业性。对于会计人员的更换, 也实行严格的公开招聘制度, 对于具备相关条件的人员, 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择优录用, 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另外对于财务人员的任免, 需建立严格的审查程序, 确保在岗人员的质量。村财务人员的任免需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通过, 获得乡镇主管部门审核考察后予以批准, 并上报县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能随意更改, 确保财务人员任免的严肃性, 保证财务工作顺利开展。此外, 对于在岗人员, 应不断加强其专业和职业道德的修养, 即对在岗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努力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 拓宽其视野, 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保证财务工作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还在于转变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理念, 提升其综合能力, 保证在岗的农村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符合现实的需求。培训的形式不局限于专业的知识讲座、网上视频授课等,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 举行各种培训活动, 可以聘请专家或者资深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知识普及。定期对在岗财务人员进行考核, 利用多种奖惩措施加以保障。

(二) 严格执行财务公开, 保证信息的透明

首先需要拓宽财务公开的渠道。村民获取财务信息讲究的是实用性与便利性, 财务信息公开需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给村民, 并利用村民方便观看的形式予以公布, 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技术的优势, 利用农村会计电算化在网上予以公布。例如湖南省衡阳市某乡镇在村民易获取财务信息的地方设定固定的专栏, 并通过相关网站向村民公布农村各项开支的情况, 这不仅让在家务农的村民了解了本村集体财务的情况, 还给在外打工的农民提供了一个财务信息获取平台, 在外也能知悉家乡的情况。其次, 对于财务公开的时间与程序应有明确的规定, 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对于村日常的收支事项应定期公开, 对于关系到村民重大利益问题的事项进行专项公开。无论何种公开形式都必须执行一定的程序:村民主理财小组需对财务开支进行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后的资料才能公开;对于涉及村集体利益的重要收支事项, 需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后才能予以公开, 保证决策位于公布之前;对于重要的财务项目, 保证全过程的公开与相应的监督。再次对于公布的内容, 应根据实际的需求, 务必做好三项工作, 保证公布内容的详实。财务公开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收支计划、国家的各种补贴、村级招待费等, 保证全面反映村的财务状况;财务信息要详实, 不能仅仅只公布一些数据, 对于具体收支的项目也要逐笔公布, 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情况, 把最为迫切的项目以及最为受关注的项目清清楚楚地公布给村民;据实公布, 对于财务公开的项目应真实反映实际的情况, 不能因为公开的数据不好看就捏造事实, 大搞形式主义, 应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保证财务信息真正做到阳光透明。

(三) 强化资产管理与审查监督, 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

资金管理与资产管理应并重, 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可以参考南平市的做法成立以镇长为组长, 财政、农经等部分为成员单位的农村村级资产管理组织, 专门服务于村级实物资产的管理, 并组织小组的财务知识培训, 确保小组成员的专业性。同时, 对于农村实物资产的出售、出租、承包都需要纳入资产管理小组的议程, 并适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必须经过村民或代表三分之二以上人数通过后, 方可进行组织招标。另外, 要建立健全审查监督体系。鉴于农村财务管理审查的特殊性, 需要建立县乡两级审查体系, 相关的审查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所以应不断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审查人员的专业培训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 确保审查队伍的整体水平符合相关的规定, 保证审查的质量与效率。审查人员的素质固然重要, 但也需要营造有利的审查环境, 以便审查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作为农村财务管理专门的审查机构, 即农经部门由于权威性不够, 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困难重重, 因此, 有必要联合财政、纪检等部门, 对相关的业务展开有利的配合。对于审查有问题的项目应严肃处理, 严格追究村干部以及财务人员的责任。

三、结语

连续十二年, 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改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应不断地完善, 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建设。

摘要:政治经济新常态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对村级财务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提出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马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 2012 (11) .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篇2

第一条为适应xx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本会”)发展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水平,结合本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在符合所在地法律法规规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下执行。如有不符,以法律法规规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要求为准。

第二章财务人员岗位职责

第三条为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应加强财务负责人工作职责管理。

第四条基金会财务负责人是指在理事会中负责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和监督、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的管理人员,即财务部部长。

职位设置

第五条本会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财务部长下设置会计主管、会计和出纳等职位,分别负责会计管理、会计核算及资金收付款等事项,并对财务部部长负责。财务部部长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诚信至上、遵纪守法;

2、具备会计、金融、审计或税务等专业的大学本科或以上程度,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税务师或特许财务分析师等专业资格,并需从事财务、会计、审计、资产管理等管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业绩;

3、熟悉财经法规、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管理知识,熟悉所属行业基本业务,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职责权限

第六条财务部部长按照本会《章程》、《理事会、监事会职责权限》履行职责。

第七条会计主管/会计/出纳等人员应分工协作、相互监督、有效制衡。

第八条会计主管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制定本会财务相关制度和流程;

2、复核会计凭证和纳税申报数据,复核并上报财务报表;

3、保管本会财务专用章并复核盖章资料。

第九条会计主要职责包括:

1、负责维护会计账目,按时完成银行收支核算工作,每月按时编制财务报表;

2、按时进行纳税申报,每月完成本会发放给各项目组人员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申报资料按月排放整齐,按年度装订成册,与会计档案资料一起保管。

3、配合年度审计工作,根据审计结果调整财务系统,维持会计账目与审计账目一致,并完成财务系统年结。

第十条出纳主要职责包括:

1、跟进慈善项目实施及收付款进度,及时办理银行收付款业务;

2、依据《善款收入通知书》,开具捐赠收据,并定期到财政局核销已开收据;

3、根据留存资金和预计资金计划办理银行短期理财。

第十一条会计人员应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业务活动。记账、复核、收、付款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晰。

第十二条本会理事长对本会提供和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领导责任;本会财务部部长/会计主管/会计/出纳对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直接责任。

第三章预算管理

第十三条为保障本会行动方案的执行,合理配置资源,加强整体计划、协调和沟通,本会实行预算管理。

第十四条预算管理是在对计划执行及以前年度预算进行回顾检讨的基础上,围绕本会战略目标、阶段性目标,依托行动计划而进行的资源配置,以及对一定时期内资金的投放和获取、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方面所作出的具体安排。

第十五条本会秘书长在理事会指导下负责预算管理,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预算管理主要包括业务收支预算。业务收支预算用于支持行动计划,由项目部负责编制和执行,财务部负责业务收支活动的具体资金安排。

第四章财务报告编制

第十七条本会财务报告是以会计报表为依据,以财务及业务数据为基础,反映本会业务收支情况的日常管理监控工具。

第十八条财务报告分为月度财务报告及年度财务报告,按月度或年度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第十九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以下三张报表:

1、资产负债表;

2、业务活动表;

3、现金流量表。

第二十条会计报表附注应包括下列内容:

1、重要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的说明;

2、理事会成员和员工的数量、变动情况以及获得的薪金等报酬情况的说明;

3、会计报表重要项目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说明;

4、资产提供者设置了时间或用途限制的相关资产情况的说明;

5、受托代理交易情况的说明,包括受托代理资产的构成、计价基础和依据、用途等;

6、重大资产减值情况的说明;

7、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的受赠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名称、数量、来源和用途等情况的说明;

8、对外承诺和或有事项情况的说明;

9、接受劳务捐赠情况的说明;

10、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说明;

11、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1、本会的宗旨、组织结构以及人员配备等情况;

2、本会业务活动基本情况,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下一会计期间业务活动计划和预算等;

3、对本会活动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本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如果本会被要求对外提供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提供。会计报表的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总则

1、资金管理包括对银行存款、银行关系管理、银行户口、银行付款等的管理;

2、本会资金由财务部进行管理;

3、本会财务部协调本会整体的资金安排,负责本会整体资金管理政策的制定、监督、解释及修改;

4、本会实行匹配和相对稳健的资金政策;

5、本会通过编制业务收支预算,对筹款、付款等各项资金活动进行有序安排。

第二十四条库存现金

本会不设库存现金,所有资金一律通过银行办理结算。

第二十五条银行存款

1、银行存款是指存放于银行户口中的货币资金;

2、银行存款的存放应配合本会银行关系管理的要求。并应在兼顾银行存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基础上,确定存款的期限、利率和存款机构;

3、所有银行存款必须及时记账。本会应定期核对银行账目,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六条银行关系管理

1、银行关系管理是在与银行往来过程中,充分利用各银行在不同业务上的竞争优势,并有目的地选择合作银行,支持本会各项业务持续发展和计划实施;

2、在与银行往来的过程中,须恪守诚信,坚持平等互利原则,避免各类违约事件的发生。

第二十七条银行户口

1、银行户口是指为资金结算目的而在银行开立的各类户口;

2、银行户口的开立、变更、撤销应配合本会银行关系管理的要求。原则上应选择本会合作银行作为结算业务和存款的经办机构,培育核心银行关系;

3、银行户口以精简为宜,应控制开户银行和银行账户数目,定期检查并撤销已无业务需要的各类银行户口;

4、开立银行户口时预留的有效印鉴必须由理事长确定并进行授权;

5、银行户口只供本会使用,严禁出借银行户口供本会外或个人使用;

6、未经理事会批准,禁止以私人账户持有资金;

7、禁止开立账外户口。

第二十八条银行付款

1、银行付款是指通过银行进行的支付结算行为。银行付款的方式包括支票、汇票、本票、汇款、网上银行支付等;

2、应编制付款计划,做好资金支付的统筹安排;

3、任何付款的全部过程不能由一人完成;

4、付款前应核实付款申请经有效核批,并检查所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5、所开出的支票或向银行开出的付款指示须与付款申请以及发票相符,并列明金额、收款人等详细资料。如不一致,需提供委托书。不得开出空白银行票据或付款指示;

6、应确定银行预留的授权签字人的付款权限。可按照金额等因素设定付款权限,授予不同级别的授权签字人。原则上所开出的支票或向银行开出的付款指示须经过两名授权签字人签署;

7、所有付款完成后须及时记录有关会计分录;

8、对于已开出的银行票据,收款方未能收到或遗失,须要求对方来函或登报挂失。经银行确认止付后,才可重新启动付款流程;

9、应建立严格的银行票据及财务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办法。空白票据的领用、注销应制定有关审批手续;

10、网上银行付款的,除须遵守本节上述对一般付款的规定外,还须遵守:

(1)网上银行系统设置的`授权级次应经过理事长批准;

(2)网上付款的操作流程及审批流程应严谨及合理,并经理事长批准;

(3)操作系统应进行身份的电子认证,以加强对操作人员使用权限的管理;

(4)应制定详细的网上银行软硬件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办法。并采取防火墙、系统加密等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六章对外投资管理

第二十九条总则

1、本制度所称对外投资,是指以现金出资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

2、本会的对外投资应符合国家关于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目的;

3、对外投资按投资期限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一般包括购买能随时变现的债券、股票、信托、金融理财产品等金融投资产品以及委托他人代为进行短期投资的行为;长期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和期限长于一年的债权投资。

4、对于长期不再运作的投资项目应作必要的清理,核清债权、债务,撤销有关的担保、抵押,并妥善保留所有账薄、传票、财务报表以及法律文件,如有必要,应注销。

第三十条对外投资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1、本会理事会为本会对外投资的决策机构,在其权限范围内,对本会的对外投资作出决策;

2、本会秘书长为对外投资实施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对新项目实施的人、财、物进行计划、组织、监控,并应及时向理事会汇报投资进展情况,提出调整建议,以利于理事会及时对投资作出修订;

3、本会项目部牵头编制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负责对外投资项目投资效益评估,并可根据项目需要,聘请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4、本会财务部负责筹措资金,办理出资手续等。财务部要及时掌握各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收益应及时返回本会账户,做好本会对外投资的收益管理。

第三十一条对外投资的审批权限

1、本会的对外投资应按照如下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1)本会对外投资单项标的交易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100万元的,须经本会理事会审批;

(2)本会对外投资单项标的交易金额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的,须经本会理事长审批。

2、本会对外投资涉及关联交易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具体审批权限如下:

(1)关联投资单项标的交易金额达到或超过人民币500万元的,由本会理事会审批;

(2)关联投资单项标的交易金额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的,由本会理事长审批。

3、本会在12个月内连续对同一或相关项目分次投资的,以其累计数计算对外投资的数额;

4、在不影响基金会正常运作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使用账面资金购买银行或信托理财产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现金收益。财务部提出购买理财产品申请,填写理财产品认购审批表(附件1)通过负责部门对资金的预估及测算,经本会秘书长、理事长审批后购买。续期理财产品审批流程与购买理财产品一致。

第三十二条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

1、本会的对外投资项目,由秘书长组织项目负责部门编制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书/项目建议书等相关议案,并提交理事会或理事长审议。

2、相关议案应主要论述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投资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和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项目方案的初步设想及投资环境的初步分析;投资金额的作价依据及合理性;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的测算。

3、本会理事会应严格按照本会章程规定的会议召开、表决等程序,对对外投资的议案进行审议。与会理事应认真考虑相关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以及财务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在审议涉及关联交易的对外投资项目时,应当根据客观标准判断该项对外投资是否对本会有利。

4、由理事长负责的审批项目,审批过程中,应认真考虑相关议案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以及财务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在审议涉及关联交易的对外投资项目时,应当根据客观标准判断该项对外投资是否对本会有利。

5、经授权批准进行金融市场投资活动的,流程应经过下单、复核、确认批准等程序,并至少由两人分工完成。

第七章固定资产

第三十三条固定资产是指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人民币元或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第三十四条本会应按计划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及改良。

第三十五条新增的固定资产由项目部验收并编码,由财务部按相应的会计账目入账并记录资产编码。

第三十六条固定资产应按月以直线法提取折旧,并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第三十七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经选定,原则上不得调整。

第三十八条本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确保实物记录与账面记录一致。

第三十九条发现溢缺固定资产须查明原因,按一般固定资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后,及时作出账务调整。

第四十条对于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已形成实际损失或失去使用价值的各类固定资产,由使用部门提交报废申请报告,并按固定资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后做报废处理。

第四十一条固定资产购建或出售(按出售前固定资产账面余值),须按以下规定提请审批:

第八章行政开支报销流程

第四十二条行政开支,是指本会开展业务活动所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包括:公司注册成立费、商业登记证年费、人员工资支出、法定保险支出、福利费、会议费、差旅费、文具费、印刷费、银行手续费及审计费等。

第四十三条审批权限

单笔行政开支人民币3万元(含3万元)以下由秘书长审批;单笔行政开支人民币3万元以上由理事长审批。

第四十四条报销流程

1、一般行政开支由报销经办人填写xx慈善基金会《费用报销单》(附件2),清楚列明成本费用的内容及用途,附相关正本原始单据,由秘书长或理事长签批后交财务部。

2、本会人员工资支出以补助形式发放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组人员,由经办人填写《xx项目组人员生活补助申请单》(附表3),清楚列明每名人员姓名、工作时间、工作天数及补助金额,由项目部长、秘书长及理事长依次签批,并加盖本会人事部公章后交财务部。

3、财务部支付款项后,各项目组人员在《xx项目组人员生活补助申请单》签名栏内确认收款;并将其单据交回财务部作为账务处理附件及税务档案备查;如遇项目组人员因地区偏远无法收款的情况,需由各项目组组长(理事会确认)统一收款并以现金或银行转账的方式发放至各组人员。

4、对于资金在同名账户之间的内部调拨业务,由经办人填写《资金内部划转通知》(附件4),列明转出银行账户、转入银行账户及金额等信息,由秘书长签批后交财务部。

5、财务部复核费用报销单,对符合规定的报销单办理支付手续。

6、有关银行汇款手续费及年审询证费,经财务部审核后可直接根据银行单据记录入账。

第九章公益项目支出流程

第四十五条公益项目支出是指使用本会的资产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赈灾救难、扶助贫困、促进教育、保护环境等慈善公益项目的支出。

第四十六条审批权限

按照《慈善公益项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支付流程

1、由项目部填写《善款使用审批表》(附件5),按审批权限报批。

2、项目部凭签批后的《善款使用审批表》原件及相关协议复印件、签报复印件、收款人收款信息等向财务部申请付款。

3、款项付出后,项目部应向受赠方索取有效收据(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或发票(法人单位)或确认函(个人或无法开出正规发票的组织),交财务部作为收款确认依据。

4、因时间紧急且属于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人身伤害事故,项目部可直接填写《善款使用审批表》,由理事长、秘书长双签后交财务部申请付款。事后再按本规定补齐相关手续。

5、对于指定用途的捐赠款,本会要与指定用途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约定该笔捐赠款的目的、负责人、期限、金额、条件、受赠人等事宜。

第十章会计基础事项

第四十八条本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及其有关规定,会计核算实行财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原则。

第四十九条本会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报表按本会统一的外币汇率折算至本会的记账本位币。

第五十条本会会计处理原则上按财会[]7号《民间非营利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的标准科目和应用范围进行。标准科目不敷应用时,由本会财务部增加科目及相应代码。

第五十一条所有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据,并以当地法律、本制度、审批权限、合同协议等为依据进行记录。

第五十二条月结应在月终后七天内完成。本会应定期核对账目,发现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保证账目记录准确无误。

会计管理软件

第五十三条本会使用的会计管理软件由本会财务部根据业务需要选择确定。

法定报表

第五十四条本会应按月或年度及时编制法定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以及其他相应的明细表等。

年度审计

第五十五条本会应重视审计工作,并应组织、协调、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保证审计工作按照要求进行及按时完成。同时,不得干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活动,以保证审计结论的独立、客观、公正。

第五十六条本会根据需要,应选择行业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

第五十七条本会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应列明:委托审计的范围、内容、双方的权利与责任、违约责任等项目。

第五十八条会计师事务所拟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应在审计报告定稿前,及时向本会财务部提交详细报告,说明原因及对收支、净资产的影响。

第五十九条审计完成后,本会应及时根据审计调整作账务处理。如涉及资产拨备或核销调整,在进行财务处理前应根据本制度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六十条本会应认真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提出的意见、问题及管理建议书,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有效整改措施。

会计信息安全

第六十一条本会应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设置相应的会计信息查阅、处理等权限。

第六十二条本会财务部应协同信息技术部门实施本会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跟踪了解有关最新保障技术,保证所有电算化会计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安全运行。

第六十三条财务人员调离原有工作岗位时,财务部应及时做好会计信息资料的交接工作。调离人员应列明交接清单,由交接人、承接人及其主管三方共同确认,确保资料的完整安全。

第六十四条财务政策、数据、资料均属本会重大机密,未经授权,各级人员不得对外公布。

票据管理

第六十五条各种支票、委托付款书、收据由财务部负责管理,按有关规定办理领购、填制、保管、回收、缴销手续。

第六十六条财务部出纳购置各种支票、委托付款书、收据应妥善保管,并作好辅助连号登记。对填写错误的银行支票、委托收款书、收据,应加盖“作废”戳记与存根一并保存并按本制度规定缴销。

第六十七条向捐款人开具收款收据,应使用广东省财政厅印制的《广东省接受社会捐赠专用收据》,由经办人签字并加盖本会财务专用章。

会计信息档案

第六十八条会计信息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财务会计信息和预算报告。会计信息的保存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纸质和磁性介质。

第六十九条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所有会计信息档案要及时装订,妥善保管,对于磁性介质的资料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异地保存。

第七十条机构变动或档案管理人员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由原管理人员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将全部案卷逐一点交,接管人员逐一接收。

第七十一条磁性介质会计信息资料应长期保存,各种纸质会计信息档案应按下列时间保存:

1、账簿、年度报表(报告)、薪金表:长期保存;

2、传票(应收应付款因有未了事宜不能清销时,凭证应存至结案为止)、报税表、合同协议正本:十年;

3、季报表(报告)及月报表(报告)、收据存根、发票副本、信件、银行支票存根、银行月结单、现金日报表及其他辅助性会计资料:七年;

4、若当地法律规定的保管时间长于以上规定,按当地规定保存。

第七十二条各种会计档案超过规定保存时间的,本会应视具体情况自行决定销毁或继续保存,对已销毁资料应保留相关记录。

税务

第七十三条税务管理是指本会作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法规向税务机关和其他政府部门缴纳、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和费用等事项的管理。

第七十四条税务管理坚持诚信、法治、节约的原则。

第七十五条税务管理的目标是控制税务风险,降低税务成本。

第七十六条本会的重大经营活动,包括投资、资产处置、重要合同的签订等,应进行税收风险和税务成本评估。

第七十七条本会对可能发生的税务处罚,应充分行使申辩权、听证权和行政复议权等权力,甚至进行诉讼,以维护合法权益。

第十一章附则

第七十八条本制度解释权在xx慈善基金会。

中国农村村级财力不均等研究 篇3

关键词:村级财力; GE指数;基尼系数;不平等分解

中图分类号:F8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9-0104-06

一、引 言

在中国农村,行政村是本地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者,负责向村民提供道路、灌溉和饮用水等公共物品。村级财力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本地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村级财力富裕或者集体企业多、效益较好的行政村有财力提供较多的公共品;而资源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的村,村级财力紧张,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家用自来水等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严重妨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级财力水平的差距是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差距的重要因素,村级财力差距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些文献对中国地区间的财力差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1]-[5]。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无基于村庄调查数据以分析农村财力不均等状况的研究。本文试图采用2002年和2007年的行政村调查数据,借鉴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领域发展起来的不平等指标及其分解方法[6]-[8],对中国农村行政村之间财力差距进行系统分析。考察的问题包括村级财力来源是否会发生变化,村与村之间的财力差距是否越来越大,这种财力差距是由于地区间的差距引起的还是由于地区内部的差距引起的,上级财政拨款和转移支付是否有助于缩小村之间的财力差距。希望对村级财力差距的描述,可以为贫困村的瞄准以及农村不平等的调节政策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住户收入调整项目(CHIPS)在2002年和2007年两次全国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样本包括22个省市的961个行政村。各省市样本村数量为北京16、河北37、山西40、辽宁45、吉林48、江苏44、浙江53、安徽44、江西43、山东63、河南53、湖北52、湖南45、广东53、广西40、重庆20、四川50、贵州40、云南26、陕西37、甘肃32、新疆80。2007年样本数据包括东部地区4个省市,分别是河北50、江苏100、浙江100、广东100;中部地区3个省份,分别是安徽90、河南100、湖北100;西部地区2个省市,分别是重庆50、四川110。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村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情况,耕地管理,村集体财务和村治理,村交通、教育、医疗、村集体支农服务等公共服务情况。2002年的行政村调查中含有1998年数据。

村级收入调查内容包括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包括集体企业上缴)、集体企业以外的各种经济实体上缴的收入、村“一事一议”筹资(酬劳部分按以钱代工的标准折算)、村提留、村民上缴的其他各种费用(承包任务、收费、集资等)、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及其他收入,1998年和2002年村民上缴的其他各种费用为村一级的各种集资。本文把村级财力定义为上述各项收入之和,并采用人均形式。

为了加强财力数据的可比性,还需要调整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物价水平差异。简单地利用各年的农村消费者价格指数或GDP平减指数把名义财力调整为实际财力,会忽视地区间价格水平和生活成本差别。由于运输成本、贸易障碍和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支付的价格也可能不同,一些地区的价格可能系统地高于其它地区。中国幅员辽阔,存在一定的市场分割,户口制度也限制了劳动市场一体化,这些因素进一步制约了地区间非贸易品(只能在本地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如住房和劳务)价格的收敛,地区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尤其明显。即便进行消费者价格指数平滑,也会夸大地区间实际财力的差异。Brandt和Carsten[6]构建了1984—2003年各省农村、城市及农村—市合并的地区间物价水平调整指数,为中国地区间物价平减奠定了基础。我们根据他们的农村指数对样本平减。

调查数据包括三个年份,正好与农村税费改革的前后阶段相对应: 1998年数据代表农村税费改革开始前的情况;2002年数据代表税费改革正在进行时的情况,这时一部分村进行了改革,一部分村没有改革;2007年数据则是反映税费改革结束和农业税取消以后的状况。通过对这三个典型的不同时间段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我们还可以相对全面地描述和比较税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行政村村与村之间的财力差距及不均等。

三、村级财力来源变化

表1对三个代表性时期(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取消前后)村级财力来源进行了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村级财力有所增加,从1998年的人均115.46元,上升到2007年的人均125.11元。2002年当年未进行税费改革的村人均财力237.77元,而当年已进行税费改革的村人均99.71元,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选择问题,即收入低的村先进行税费改革。也可能说明当年刚开始进行税费改革时,村级财力有下降的趋势,可能是取消了税费和其他统筹费用,而上级政府拨入的收入不足以弥补这部分收入的减少。随着上级政府财政拨款的增加,总体来看农业税取消后给农村的财力没有带来非常明显的变化。

村级财力来源的结构分析(见表1所示)。1998年未进行税费改革时,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占45.33%;其次是村提留,占21.47%;再次是其他收入和集体企业以外的各种经济实体上缴的收入。到2002年,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未进行和已进行税费改革的村的主要财力来源还是村组统一经营收入,都占40%以上。村财力来源变化比较大的是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在未进行税费改革的村只占村级财力来源的3.70%, 而在已进行税费改革的村占12.79%。在2007年所有村都已经实行了税费改革并且取消了农业税,这时村财力的主要来源是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和村组统一经营收入,所占比例分别为30.72%和27.93%,村组统一经营收入下降得比较快,由人均52.34元下降到34.94元,在总财力来源中所占比例也下降到27.93%。

根据村财力来源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对村级财力来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后村级财力的来源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税费改革前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及村提留,而税费改革后的主要来源是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和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其中村组统一经营收入所占比例也比税费改革前明显减少,由税费改革前的45.33%下降到27.93%,明显增多的是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由税费改革前的人均4.81元增加到人均38.43元,所占比例由4.16%增加到30.72%。我们也可以发现,税费改革后上级拨入的各种收入也就是财政拨款成为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村级财力中增幅最大的一种来源。这恰好反映了国家对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调整,税费改革和农业税的取消会减少样本村的财力,上级政府试图通过增加财政补助的方式来消除税费改革对村级财力造成的影响,中央财政也加大对农村转移支付的力度。

还可以看到,村提留由改革前1998年的人均24.79元,占总财力比例的21.47%,下降到2007年的人均0.14元、占总财力的0.11%。这表明税费改革确实实现了政策目标,村提留基本取消了。值得注意的是,村民上缴的其他各种费用在税费改革开始时减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集体企业以外的各种经济实体上缴的收入有所下降,从人均14.03元减少到10.56元,所占村级总财力比例也由12.18%下降到8.44%。

四、村级财力不均等的描述

表2是财力不均等的一般描述性统计,直观地表明农村行政村之间财力差异巨大。

从表2可以看出,在1998年,东部地区人均财力为226.61元,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的人均财力71.29和45.08元,差距悬殊。从标准差、四分位间距、极差和变异系数等变异指标也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内部村级财力不均等严重。相对于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而言,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比较小。2002年东部地区内部差异仍然是村级财力差距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到了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均财力为212.93元、71.97元和51.92元,虽然差距也比较大,但有缩小的趋势,特别是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明显比1998年和2002年小。然而,东部地区内部差异仍然是村级财力差距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不过随着上级政府财政拨款的增加,总的来看村级财力不均等有缩小的趋势。

表3用基尼系数测度了村级财力的不平等程度。1998年基尼系数全国为0.73,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0.76、0.51和0.70,东部地区的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2年和2007年也是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东部地区村级财力差距比中西部更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村级财力的基尼系数比较大,村之间财力差异非常巨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的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基尼系数在农业税取消后的2007年有下降趋势,村间财力差距有缩小趋势,这可能与上级拨入的收入有关。

为了获得更丰富的信息,下面我们利用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领域发展起来的不平等指标及其分解方法,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GE指数进行地区分解;二是运用基尼系数进行收入来源分解,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考察中国农村村级财力不均等状况。

1.GE系数的地区分解

考察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子集划分标准,表4列示了分解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三个指标(I0、I1和I2)都反映出同样的趋势,组间差距对不均等的贡献相对比较小,大部分不均等是由组内差距造成的,其中东部地区组内不均等的贡献最大。从泰尔指数(I1)来看,在村间财力差距的构成中,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一直在60%以上,一直都是影响总体差异的决定因素,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内部差异,是村级财力不均等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献比例有下降趋势。这也可以从东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中看出来,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中,东部一直高于中西部。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东部地区组内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东部地区内部的较不发达省份的财力水平与东部其他发达地区的差异较大,如河北与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东部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最为突出,地区经济繁荣、市场发育程度高,故其组内差异也必然会对全国总体差异构成更大的影响。

虽然组内差距是财力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但这其中主要是东部地区内部差异。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比较小的,而东部、中部与西部组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相比中西部地区组内来说还是比较大,是构成地区不同村间财力差异的第二大因素。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符,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的国家之一,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结构和贫富差距都非常明显,不同地区之间的农村财力差距是与不同地区之间紧密相关的。

2.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分解

基尼系数分解还可以分析各项财力来源对总财力不均等的影响途径,表5将这种影响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因素:财力来源K在总财力中所占的比例(XK)、财力来源K与总财力分布的关系(RK)和财力来源K自身的基尼系数(GK)。

从表5中可以发现:(1)从各财力来源因子对村级财力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来看,村组统一经营收入的贡献率最大。在税费改革前的1998年达到56.59%,随着税费改革的进行和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到2007年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为33.78%。这说明村之间财力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村组之间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比较发达的、有集体企业并经营很好的村级财力肯定比较高。所以要缩小村之间的财力差距最主要的方法是不发达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要大力发展村集体企业,结合本村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提高村集体企业的竞争水平,努力提升村组统一经营收入水平。(2)上级拨入的收入水平对缩小村级财力差距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上级拨入的收入水平的集中率指数(拟基尼系数)都小于总基尼系数,也就说上级政府财政拨款的增加会缩小村之间的收入差距。税费改革前的1998年上级拨入的收入比较少,但是也降低了不平等程度,上级拨入的收入水平均值每提高1%,总基尼系数就会降低0.01%。而到2007年上级拨入的收入水平均值每提高1%,总基尼系数就会降低0.05%。也就是说上级政府的财政补助有助于缩小村之间财力差距,上级拨入的收入在分配上正逐步改变给富村多而给穷村少的分配格局,很好地调节了村之间财力差异,降低总的不平等程度。(3)集体企业以外的经济体上缴的收入对村级财力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也不小,是除了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外对基尼系数贡献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贡献率一直在10%左右。 (4)比较各项财力来源与总财力的基尼相关系数,可以发现无论在税费改革前还是取消农业税后,基尼相关系数最高的都是村组统一经营收入。1998年村组统一经营收入与总财力的基尼相关系数达到0.95,其次是集体企业以外的经济体上缴的收入(0.87)、其他收入(0.79)、上级拨入的收入(0.59)、村民上缴的各种费用(0.58),到了2007年依次是村组统一经营收入(0.91)、上级拨入的收入(0.83)、集体企业以外的经济体上缴的收入(0.81)、其他收入(0.84)。上级拨入收入的变化比较明显。可以看出取消农业税后村组统一经营收入在占村级总财力的比例以及与总财力的基尼相关系数,与1998年相比都有所下降,还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五、主要结论

我们根据2002年和2007年的行政村调查数据,并运用收入分配不平等文献中发展出来的更为严格的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国农村行政村之间财力不均等和上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第一,中国农村行政村间财力差异巨大。村级财力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70以上。村之间如此悬殊的财力差异是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之一,也继续制约着地区间的平衡发展。考虑到中国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主要与村级财力密切相关,特别是灌溉、修路等主要由农村自己提供,如此悬殊的财力差异表明不同地区居民享受的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公共支出也会存在巨大差距,地区间居民经济福利的差距可能比从个人收入不平等指数上反映的差异还要大得多。第二,不同地区子集不均等分解表明,大部分财力不均等是由组内差异解释的。东部地区整体财力雄厚,内部差异明显,是村级财力不均等的决定因素。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地带差异是村级财力不均等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不过从趋势上看,地区内部差异对总体不平等贡献率呈现缩小趋势,而地区间贡献率呈扩大趋势。第三,收入来源的不均等分解表明,上级拨入的收入对降低村级财力差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大对落后地区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加对村一级的财政补助,是缩小村级财力差距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6,(6).

[2]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J].财贸经济,2002,(6).

[3]张启春.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财力差距变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4]刘亮.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度量及分解[J].经济体制改革,2006,(2).

[5]尹恒,康琳琳,王丽娟.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J].管理世界,2007,(1).

[6]Brandt, L.,Carsten,A. H. Spatial Price Differences in China: Estimates and Implic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s[R].University of Toronto, Unpublished Paper,2005.

[7]Cowell, F.A. Measuring Inequality (2nd edition)[M].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 1995.

[8]Cowell, F. A. Measurement of Inequality[A].Atkinson, A. B.,Bourguignon, F. Handbook of Income Distribution[C].Elsevier, Amsterdam,2000.

[9]Fei, J.C.H., Ranis, G., Kuo, S.W.Y.Growth and the Famil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1):17-53.

[10]Fields, G. S.,Ok, E. A. The Measurement of Income Mobilit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iterature[A].Silber, J., ed., Handbook of Inequality Measurement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1999.

[10]Lerman, R., Yitzhaki, S. Income Inequality Effects by Income Source: A New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5,67(1): 151-156.

农村村级党组织议事制度 篇4

一、凡涉及全村或在全村具有重大影响的各项工作,均得提交村党总支委员会讨论,由集体研究决策,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二、经党总支委员会讨论做出的决定,个人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保留不同意见,但不得在其他场合以个人意见与决定相违背。

三、党总支委员会议事,采取例会形式,每月一日召开,如遇紧急情况,可随时召开。

四、党总支委员会议事,人数过半方可形成决议。如果在议事中存在重大分歧,属情况不明的,待调查清楚情况后再议,属看法不一的,可采取表决方式决定。

五、党总支委员会议事,应有专人如实记录,妥为保存,以备核查。

村级协会规范化: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篇5

为全面提高全省村级协会的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协会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2009年4月17日,河南省计生协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辉县市召开。现场会上,新乡市、辉县市、洛阳市洛龙区、漯河市舞阳县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此次现场会的召开,对加强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用规范抓村级从村级抓规范

促进村级计生协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

新乡市计划生育协会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辖12个县(市、区)、6个省级开发区,156个乡(镇、办事处),3574个行政村,总人口557万。全市各级计生协会4774个,协会会员58.3万人。近年来,新乡市计生协紧紧围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大局,加强基层协会组织建设,夯实协会工作基础,促进了村级计生协会科学、和谐、健康发展。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为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人口计生工作重心在基层。村级计生协会是计生协会的基础,是协助政府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人口发展、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和家庭保健等服务活动的骨干力量,也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生力量。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级计生协会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市政府把计生协工作纳入重要议程,坚持与计划生育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二是认真落实省计生协会工作要求。《河南省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开展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新乡市依照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成立了以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市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杨素民任组长的新乡市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市人口计生委、计生协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新乡市计划生育协会指导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两个指导性文件,安排部署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工作。三是召开了高规格的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动员大会。

二、强化措施,指导到位,确保村级规范化建设落在实处

(一)调查摸底,澄清底数。2007年11月1日至10日,新乡市根据《规范》要求,对村级计生协规范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在抽查的1475个村级计生协会中,发现有265个村无办公用房,有442个村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有118个村级协会会员无活动场所。其中,档案资料不规范,发挥作用较差的村级协会487个,占33%。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行市计生协指导小组领导划片包县、责任到人、指导到村的办法,加强对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力度。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按照中国计生协关于基层协会建设的14条标准和省《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例会、教育培训、调研、汇报、通报、项目管理、综合评估、动态管理、评比表彰等9项指导性制度,基本形成了“省规范、市指导、县评估、乡负责、村落实”的村级规范化建设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顺利开展。

(三)加强培训,明确责任。2008年以来,市计生协举办县、乡级秘书长培训班2期,参训人员180人,指导县(市、区)举办村级秘书长培训班6期,参训人员达1500多人。

(四)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新乡市计生协按照省计生协《村级计生协会工作规范》的要求,指导各级开展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

(五)加大投入,保障有力。2008年度全市各级筹集资金1700多万元用于村级规范化建设:争取各级部门扶持建设村计生协会员活动室142个,对258个村的原有计生协会员活动室进行了维修。

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推动村级协会工作深入开展

(一)抓两头促中间。一是在各县(市、区)一类乡(镇、办事处)中选取一批基础好、实力强的村级协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开展。二是结合各地实际,对作用发挥不好的村级协会拿出整改意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三是规范中间村,加强指导,促进工作巩固提高。目前,新乡市83%的村级协会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抓督查促落实。为确保工作整体推进,实行市级协会领导包县,县级协会领导包乡,乡级协会领导包村的分级负责制,帮助协调解决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人口计生委把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纳入年度人口计生工作考评内容,市计生协加强日常指导和督导,在县级评估的基础上年终组织抽查,有效推动了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抓规范促提高。通过抓阵地规范,抓组织规范,抓制度规范,确保了村级协会有址议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保证了村级协会工作正常化和会员活动经常化,使全市村级计生协工作发生了“四个转变”:会员活动少向活动多转变,村级协会由不注重参与政务向积极参与政务活动转变,村级管理由原来“干部说了算”向村民自己当家做主转变,有效地推进了村级政务公开,改善了干群关系,助推了社会和谐。

坚持“五个抓好”

促进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

辉县市计划生育协会

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生力军的辉县市计生协会,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不同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入手,全面提升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水平,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高度重视,增强抓好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

坚持把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实行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现“双轮驱动”,共同发展。一是加强领导。《河南省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开展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委组织部长、计生协名誉会长为组长,民政、计生、教育、组织、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辉县市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开展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统筹规划。将村级规范化建设纳入计生协会“十一五”规划,明确到2010年末,全市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全部实现规范化。三是加强投入。坚持将计划生育协会经费与计划生育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计划生育协会健康发展。

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有序开展

2007年,在全市开始了村级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为了避免低层次、重复性建设和一哄而上现象,确立了“分类指导、因村而宜、梯次推进、逐步实施”的指导思想。一是明确任务。将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分成高标准、规范化、合格三个档次,并制定了各个档次的具体标准。基础工作扎实、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要率先成为计划生育协会高标准村;基础工作、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先创建协会规范化建设合格村,然后加强指导和培养,逐步提高。二是搞好规划。辉县市明确要求,到2009年底,协会规范化建设高标准村要达到45%、规范化村达到45%、合格村达到10%;以后高标准村每年再提高15%。三是抓好试点。我们按照高标准、规范化、合格三种类型的标准,在全市确定了6个试点,抽调业务骨干,从软件到硬件进行全面规范。到目前为止,全市建立村级计生协会规范化建设高标准村215个,规范化村241个,合格村76个。

三、强化措施,全面提高村级协会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抓好制度建设。在认真落实省计生协村级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辉县市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工作汇报制度、民主参与制度、会员联系户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比表彰制度、评估认定制度等8项制度,使村级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

二是坚持抓好组织建设。我们坚持抓好村级协会组织建设不放松,进一步规范了村级协会会长、副会长、协会理事、协会秘书长、会员小组长、协会会员的条件、数量、职责、产生办法、任期及换届规定。在去年的村委换届中,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村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的通知》,及时进行了村协会换届选举,选出了新的协会组织成员。同时要求,在吸收“五老”加入协会组织的同时,要把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兴办产业的开路人、专业特长的技术人、见多识广的文化人、关心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吸收到协会中来,优化会员结构,提高协会服务群众能力,增强协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是坚持抓好教育培训。为切实提高村级计生协会队伍的素质,我们坚持每两年对各村的计生协会会长、副会长轮训一遍,每年对计生协会秘书长轮训一遍。

四是坚持抓好评估认定。抓好评估认定是促进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以人口计生委主任、计生协常务副会长为组长的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评估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评估认定办法》,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协会志愿者队伍建设、生育关怀行动、档案管理等6个方面进行工作评估。坚持每年进行4次调研,半年进行一次抽查评估,年底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按照高标准、规范化要求重新挂牌,实现了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全面提质提速。

五是坚持抓好阵地建设。坚持把计划生育协会阵地建设与计划生育村室建设同规划、同检查、同落实,实现“三落实三达到”,即:落实办公用房,达到面积要求;落实办公设施,达到数量要求;落实规范标准,达到质量要求。同时,我们还规定,协会阵地建设达不到规范化标准的不得评为计划生育标兵村。目前,全市各村计生协会全部建立了专用的办公场所,实现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

理清思路 明确责任 创新规范

扎实推进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

洛阳市洛龙区计划生育协会

洛龙区位于洛阳新区,现辖4镇2乡2个办事处,118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0余万。为适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形势、新需要,我们根据国家、省计划生育协会对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建设的要求,本着“规范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创新村级计划生育协会机制,拓展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职能”的原则,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创新规范,以“五化”活动(协会组织网络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协会干部专业化、制度建设科学化、协会活动经常化)为载体,推动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促进了协会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理清思路,明确责任,推动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稳步开展

村级计生协会有着“植根基层,联系广泛,进村入户”的组织优势,是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开展的主体和生力军,建设好村级协会并保证发挥作用,对协会工作意义重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组织、人事、计生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将规范化建设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稳步实施。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工作认真开展,按时圆满完成任务的乡镇,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给予加分,并给予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一定奖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给予扣分,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推动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在全区稳步开展。

二、创新规范,认真实施,夯实村级协会工作基础

(一)规范村级协会组织,实现协会组织网络化。2006年以来,全区根据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的规定和要求,对全区118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进行了换届。新建了7个(专业市场)流动人口协会、3个企业协会组织,吸收进来528名村干部、1000余家商户进入协会。区计生委和计生协共同投入60余万元,为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计生协会配备了计算机,接上了宽带网络,实现了协会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全覆盖。

(二)规范村级协会队伍,实现协会干部专业化。一是严把会员入会关。充分体现入会的严肃性,增强会员的荣誉感,保证会员队伍的基本素质。二是严把领导班子组建关。把一批村干部和流动人口代表、商户代表、致富能手代表选为协会会长(副会长),保证了协会领导班子的高素质。

(三)把好会员培训学习关。全区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原则,统一制定了培训制度和计划,对培训次数、培训对象、培训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四)规范村级协会制度,实现制度建设科学化。建立健全了村(居)协会工作运行机制,为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立足实际,科学发展,提高村级协会综合服务能力

自开展村级计划生育协会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区流动人口协会由1个发展到了8个,会员联系户由18万户发展到21万户,其中流动人口商户联系户由600户发展到1024户。计划生育协会宣传队从24支发展到43支,“三秋三夏”服务队从62个发展到91个,“生育关怀”结对帮扶对子从2000个发展到5000个,同时建立“生育关怀”帮扶基地15个,按照“一乡一村一品”的思路,使3000多个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摆脱了贫困。全区村级计划生育协会建设初步实现了“建在村(居)上,活动落实在组上,体现在群众身上”的工作目标。

加强村级协会规范化建设

力促基层计生协工作实现新跨越

舞阳县计划生育协会

近年来,舞阳县计生协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规范村级协会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根本,创新举措,扎实工作,开创了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多项措施并举,强化基层计生协工作

(一)县直各部门齐动员,共建基层协会。2005年以来,实行了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协会与村级协会结对共建制度,主要是帮助基层协会建设队伍,落实制度,规范会员之家建设,开展宣传和生育关怀活动。

(二)调整更新基层协会队伍。为充实村级队伍,我们重点从外出返乡青年、乡土拔尖人才中发现苗子,吸收到协会中来。一年来,全县计生协共选拔会员823人,有效改善了会员队伍结构。为提高协会会员综合素质,我们整合教育、农业、科技、扶贫等单位的资源,建立星源技能培训基地等7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分层分类组织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先后培训协会会员2340人次,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工作的各类实用人才。

(三)规范会员之家建设。我县把村级计生协活动阵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完善了100个村级协会活动示范阵地,实现了硬件达标、软件规范。同时,扎实开展“送图书、送科技、送器材、送资金”等“四送”活动。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2006年以来,我县各级协会制定完善基层协会工作制度、各种会议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会员联系户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规范村协会工作机制。为保证这些制度得到落实,县计生协首先做好表率,带头坚持按制度按程序进行工作。

(五)扎实有效开展服务活动。为扩大协会影响,我们在基层协会扎实开展以生育关怀行动为主的服务活动。各乡镇成立了同乡联谊会,启动了生育关怀公益金。在全面摸清“五关怀”对象情况的基础上,实施结对帮扶救助,设置帮扶目标,被帮扶对象定期为帮扶方反馈帮扶效果,并建立健全了跟踪服务档案。

二、强化三项举措,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着力构建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为确保基层协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成立了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实施意见,有力保证了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扎实开展。

(二)构建多方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我县建立了财政划拨、社会抚养费补贴、部门支持的协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开展活动、教育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了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去年以来,县、乡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06万元,为基层协会建设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构建与计生目标一体化的考评激励机制。我们把强化基层协会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人口计生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计生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注重考核会员、群众对协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增强了考评的科学性。我们还建立基层协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每月对各项重点工作情况定期进行一次督查通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注重能力建设,提升协会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几点浅见 篇6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村级财务人员素质问题。

1.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人员老化,流动性较大。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在农村务农的很少,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可选范围较窄,造成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同时,过高的流动性造成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业务流程不熟悉,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

2.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强。尽管对财务人员每年都会有2—3天的专业知识培训,对新上岗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工作,但对财务人员来说,培训力度明显不足,其业务能力不能很快提高。

(二)农村村级财务工作规程问题。

账务处理不及时,许多业务没有按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人员间的会计凭证传递存在随意性,导致相关收入与支出凭证不能及时登记,在进行账目查找时存在一定难度,造成许多债权、债务催收与偿付时间延迟。

(三)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问题。

1.账务不公开,流于形式。有的村级组织平时没有对其财务状况定期公开,只是在每年年末对外公布,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许多费用并未列入其中。对于项目收入明细公开过于笼统,公布财务信息的频率较低,披露时间滞后,涉及民众利益的事项没有征求民众意见。

2.农村村级财务审计力度不强。主要以外部审计为主,由经管部门进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村级财务工作中的贪污舞弊行为往往由举报查出,农村外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问题。

1.资金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业务费用控制不严格,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出现以白条冲账、虚假发票冲账等现象。

2.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规范,如:被处置的资产没有进行有效评估,造成处置过程不规范;部分资产购置过程没有完全按照政府采购办法执行;基建项目工程结束后,也没有相应的中介机构对施工方开具的结算单进行审核,只凭结算清单结算付款。

二、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培训。应对现有村级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推行财务人员职业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完善聘任制,对新聘任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建立统一档案,在财务人员间实行岗位轮换制,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合同规范文本、合同相关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并要求他们掌握必备的财经知识。

(二)规范农村财务工作流程。规范账簿及凭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对账簿及凭证的管理要求,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对发生的业务及时入账,逐笔开列清单并向村民公布,实时接受群众监督;每月对现金、银行存款及总账进行核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特别是对现金、存款的核查,并于月末编制财务报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强化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应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办法,对财务公开内容进行详细说明,信息公开必须由相关人员及专门负责审核人员签字后归档保管;要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档案管理制度,对财务档案进行公开妥善保管,档案需包括公开核查意见及结果。同时,要强化外部审计监督力度,保证审计工作在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下公正客观地进行。

(四)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力度,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日常管理。将资产管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将资产实存账与清查结果进行比较编制对比表,由资产管理人员和参与清查、监督的人员在资产实存对比表上签字,明确相关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要由民主决策,财务信息要更加透明,充分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双河镇财政所)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童心说下一篇:财务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