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服务

2024-05-16

未成年人服务(精选十篇)

未成年人服务 篇1

关键词:未成年人,服务,工作质量,博物馆

群众教育与服务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它包括许多方面, 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服务, 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 为成人终身教育服务, 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旅游观光与文化休闲服务。[1]在博物馆广泛的服务对象中, 未成年人是不可忽视而又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对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是当代博物馆的崇高任务。本文以博物馆对未成年观众的服务工作为研究对象, 围绕着未成年观众的年龄层次、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多个要素, 从行政管理、陈列讲解、校外教育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行政管理

我国任何一个博物馆, 不论规模大小, 其多层次、多样性的行政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行政管理工作与社会环境、社会大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与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博物馆的行政管理必须不断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随时注意社会的有关动向, 以便及时协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2004年5月以来, 全国文化系统的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根据中央精神和通知要求对未成年人参观事项作出了统一性的规范: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 未成年子女免票。此项措施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设施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国很多博物馆在对未成年人群体免费开放的几年中, 逐步总结出一系列工作原则、方式方法和实践经验。他们不仅仅在宏观上坚决落实文化法规与政策, 同时在微观细节之处也努力加以改进与完善。比如一些博物馆建立了未成年人集体参观预约制度, 与学校、社团等一些单位的参观活动负责人、组织者提前联系, 落实参观的人数、来馆时间、观看的展览内容、讲解员的配备……并尽量避开参观的高峰期, 以免由于过度拥挤或空气不良而造成孩子的安全、健康问题。孩子年龄越小, 参观的时间就应当越短, 计划安排也越要灵活。必要时及时离开, 绝不要强求, 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参观兴趣。孩子的思维方式、接受事物及知识的能力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因此若是一个大的博物馆不妨分成几次来参观, 这样取得的服务、教育效果也许更好。如果是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 博物馆的安全保卫人员可与家长相互配合协作, 让孩子知道, 在博物馆里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以及违反了公共场所管理规定的后果是什么。但要注意的是, 在参观的过程中不要限制孩子讲话, 只要不是大声喧哗, 孩子在展厅与文博解说员、导游及家长的交流沟通都应当予以鼓励。

总而言之, 及时有效地关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观众的健康成长是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未成年观众不同于成年观众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所以博物馆在行政管理服务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周详。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博物馆在炎热的夏季可预备一些防暑急救药和避蚊药;馆内的产业经营项目中可容纳孩子们所钟爱的部分玩具和零食;文博宣传资料编辑出版方面亦可准备一些易被孩子接受的解释文字、插图说明、视听光盘等。

二、陈列讲解服务

当代我国各个县市几乎都有博物馆, 种类很多, 有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民俗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它们分别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和特点的未成年人参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适合去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年长一些的孩子喜欢去民俗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到了中学阶段, 他们就能够理解历史类、军事类的博物馆中更加抽象的内容了。下面笔者将未成年人按年龄阶段分类, 并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 四、五岁至十一、二岁, 这一年龄阶段包括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他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期, 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烈。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观兴趣浓厚, 但稳定性较差。往往开始参观时兴趣十足, 眼看耳听, 甚至动手触摸。随着时间延续, 兴趣降低, 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兴趣容易转移。通常表现是一件展品未看完, 又急于看其它展品。这个特点, 孩子年龄越小越显著。二是易于被展览内容和讲解感染产生激动情绪。例如, 他们会对历史上的英雄模范人物感到敬佩和向往;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感到极大的愤慨, 等等。

博物馆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 服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讲解员富有特色的讲解过程中。每一位讲解员应充分了解和认知孩子们的兴趣特点和知识层面, 在运用生动感性的语言、具有和蔼可亲的风度的基础上, 实行寓教于乐式的讲解。以笔者的工作单位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来说, 近两百年历史的清代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如何深入浅出、启发诱导式地带领孩子们走进文化艺术知识的殿堂是博物馆能否提升服务工作质量的关键。从事接待服务工作的讲解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 以便于使孩子们比较容易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 十二、三岁至十八岁成年, 它包括初、高中学生, 中专院校学生, 职业高中学生等。这类观众朝气蓬勃, 精力旺盛, 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参观兴趣浓厚, 二是一般能够边听边看边思考。这类未成年观众大多数是有目的地获取专门性知识和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教学补充。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希望在已掌握了某些方面知识的基础上, 再通过参观博物馆进一步开阔视野,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 仅靠有限的教科书、教学图片, 甚至教学网络是不够的, 博物馆恰恰补充了这个不足。它不仅有大量历史珍品、古籍资料, 使学生在参观之余不仅对历史学习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更使其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博物馆为学校课程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教学场所。所以说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是必要而有效的。[2]

对这类未成年学生, 博物馆就应以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讲解服务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同时在陈列方式方法、展示技术手段等方面也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本馆特色, 从“以人为本”出发, 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以此促进和完善博物馆对未成年观众的服务体系。据了解, 我国已有许多博物馆纷纷配置了语音导览器、大屏幕液晶电视、幻灯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各种视听设备充实到展品的陈列设计工作中, 这对于博物馆服务广大观众, 尤其是服务特定年龄层次的未成年观众是极其必要和有益的。如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 为进一步使未成年学生了解太平军西征、北伐、天京保卫战等一系列军事斗争史, 剪辑了电视剧《太平天国》中太平军将士与清兵激烈战斗的场景, 利用大屏幕电视滚动播放。这对于接受中等教育学生来说, 有助于他们更为容易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虽说影视作品有虚构、夸张等艺术处理的成分, 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但只需博物馆巧妙地将它与文物史料相结合, 再通过科学合理的展示设计完全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佳的参观、学习的效果, 同时对强化与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也大有裨益。

三、校外教育活动服务

近年来, 我国各级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活动, 创造了许多深受学校欢迎的教育方式,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周恩来的内容, 主动与区人民政府教育科联系, 组织小学生分期到纪念馆参观, 进行教学辅导。从2004年至今, 南京市文化系统的各个博物馆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相互配合, 举办了各种鲜明主题的文博公益夏令营活动。通过游览、参与民间手工艺的制作, 参观历史遗迹和革命纪念地, 看电影、讲故事、知识竞赛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启发未成年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继承革命光荣传统的思想。现阶段博物馆的校外教育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一些博物馆与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固定联系, 设立了校外学科辅导员, 或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经常到学校开展活动。以南京民俗博物馆为例, 其与府西街小学共同开展的一项校外教育活动很有代表性。民俗馆的京昆表演艺术顾问每周都赴府西街小学组织与指导学生课外戏曲兴趣小组的教学与表演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弘扬与传承了中华戏曲艺术瑰宝, 有助于发现与培养曲艺人才, 同时对提高未成年人文化艺术修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注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社会群体, 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博物馆的崇高任务。博物馆要运用自身的优势, 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区别对待。对幼儿园小学的孩子, 要着重向他们讲解与文物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 以及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对初、高中生及其他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要着重向他们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良的革命传统, 不断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培养高尚的情操。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 在培养与服务未成年人工作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创造很多宝贵经验的同时, 还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继续开拓创新, 为服务未成年人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修订本) [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未成年人服务 篇2

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文化局、市妇联决定在全市共同组织实施“为了明天——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坚持以人为本,引导、鼓励广大青年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文化志愿者以社区(村居)为依托,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化、常效化、规范化的新局面。

二、活动内容

1.假日社区德育志愿行动。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以组织兴趣小组、开展校外教育辅导等多种形式,走进社区,对社区内未成年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法律知识普及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体育文化娱乐等内容的志愿服务,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

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寒暑假,组织、引导社区的未成年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学习生产生活技能和自理自护知识。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2.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志愿行动。广泛关注、积极参与互联网、网吧、手机网络环境、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以及各类娱乐场所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规向未成年人开放的网吧或场所,予以及时举报,并协助文化、公安等部门对这些场所进行查处,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志愿行动。志愿者主要对农村未成年人、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失足少年等弱势未成年人群体给予关心、帮助,了解这些未成年人生活的困难和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定期组织城市中的志愿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化补习、募集、筹措资金和物品等形式,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特别关爱,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

4.未成年人习惯养成教育志愿行动。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相关社区、学校张贴未成年人行为规范宣传海报,组织成立小分队,佩戴专门标志,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定期在所辖地区进行巡视,随时随地对未成年人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并加以教育引导,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家庭教育志愿行动。志愿者在区域内学校、社区、村居、推行落地式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各类专题讲座与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广大家长提高科学教子能力。通过

学校、社区家长学学校和家长沙龙活动,指导和帮助所在地区的家长提高育子素养,达到自助、助人目的。

6.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行动。围绕“共沐七彩阳光,和谐从心开始”主题,组织热心未成年人教育,从事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社会人士和高校学生,组成志愿心理辅导队,通过开办网站、面对面咨询、热线电话联系等方式,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

三、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健全志愿组织机构,明晰职责,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各镇(区)、村(社区)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合力推进这项工作。

2.广泛动员,整合资源。要与构建全市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相结合,结合志愿服务的要求,突出招募重点,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招募活动。要充分发挥村居、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大对重点专业和重点人群的动员力度。要充分利用各村居、社区的校外教育辅导站、爱心学校、儿童友好家园、社区家长学校、市民学校、校外实践基地等现有资源。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注重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充分深入地报道,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吸引更多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参加到这项活动中。开展形式

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拓展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 篇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未成年人服务 阅读服务 特殊人群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1;G2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2-0002-04

1 走向阅读服务

学者们无数次赞美过阅读的意义,将其当作人类传承文明的独特而美好的行为。2006年,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内的多家机构在深圳发表《关于倡导“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指出“阅读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书达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1]公共图书馆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而存在,是社会的一个开放阅读场所。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使其无可争议地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促进阅读的主要力量。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形式。按阅读目的分,阅读的类型至少可包括知识界人士的学术研究和普通人的娱乐休闲。由于研究型读者的阅读特点是深入的研读、个性化地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对他们的服务一般概括为信息服务、参考咨询等。而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一般面向不以研究或知识工作为职业的读者,这些读者一般不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或者阅读兴趣,甚至因为身处社会底层而完全不了解阅读的意义,因此图书馆为他们的服务目的是鼓励他们阅读,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克服阅读的困难。也就是说,虽然专业文献的阅读也需要服务,但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一般是指为识字、娱乐、休闲类的读书所进行的服务。

20世纪后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精英主义盛行,为社会精英服务成为各级图书馆追逐的目标。而这正是导致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不普及的原因。朱莉·埃利奥特在考察美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历史时,认为图书馆员的精英主义是导致上世纪60年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很少开展的原因[2]。这种精英主义表现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总体更接近经典的知识与信息服务,他们追求文献体系的完备性与专业性,致力于文献信息的有序组织,追求以技术手段便利文献与信息的获取。而对于公共图书馆那种形式上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多少表现出某种不屑。在我国,当公共图书馆精神尚未很好普及以前,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人群是社会精英。例如,“为科研服务”的政策是将科研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决策服务”的政策是将管理决策人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图书馆服务资源投放方面,很多基层图书馆将为数不多的购书经费重点投放到“特色馆藏”的建设,将为数不多的优秀员工用于为领导服务的资料工作,以体现将社会精英阶层作为重要服务对象的理念。而对娱乐休闲类的阅读采取放任自流甚至有所限制的态度。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公共图书馆精神的传播与普及,中国图书馆人已经认同了国际图联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的基本主张,从而将公共图书馆的重点服务人群从科研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转向了为普通民众服务。中小学生、上班族、退休人员、无业人员等人群逐步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点人群。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2009年改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一方面这是中图学会管理者的创新性管理行为,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重点人群从社会精英阶层转向社会大众的趋势推动所致。现在回头看,2005年这个委员会的成立的确是我国图书馆界开展阅读服务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在公共图书馆逐步普及了对于普通民众的平等、免费开放之后,阅读服务随之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组织读书会、故事会、讲座或其他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已逐步发展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2013年将在上海浦东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年会,已经将主题确定为《书香中国——阅读引领未来》。借党的“十八大”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进十八大报告,相信这个年会将会成为中国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又一个里程碑。

2 发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

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开展阅读服务,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与国际公共图书馆服务接轨的重要标志。了解国外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人也清楚地知道一个事实:国外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重点人群中必然包含未成年人。无论是《公共图书馆宣言》还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图书馆权利宣言》,其平等服务条款中都包含不分“年龄”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宣言》规定的12条任务(使命)中,第1条就是“从小培养和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中有多个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条款,如第1章“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目标”中有“儿童和青少年”一节,第3章“满足用户需求”中有“面向儿童的服务”和“面向青少年的服务”[3]。在实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中,英美等国的公共图书馆几乎无一倒外地设置了未成年人服务区域以开展未成年人服务,而服务的核心则是以推动未成年人阅读为目标的阅读服务。但是在我国,当公共图书馆将自己阅读服务的重点人群转向学生、上班族、退休人员等之后,却并没有非常清晰地转向未成年人的阅读服务。

造成这一现象的障碍之一是制度障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公共图书馆体系之外形成了一个少年儿童图书馆体系。少儿图书馆的法理地位是明确的,一系列政府文件明确了城市少儿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但少儿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却并不完善。当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者意识到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意义,并致力于通过总分馆建设形成就近便捷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时,大多数城市的少儿图书馆却在为获取一个服务场所而大伤脑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未成年人的活动半径小于成年人。因而如果要使未成年人获得与成年人相同的普遍均等服务,需要更多能为未成年人服务的网点。因此,目前我国少儿图书馆体系远不如公共图书馆体系完善。但在一段时间里,这个不完善的少儿图书馆体系却成为了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的障碍。例如,南方一所在平等免费开放方面做得极为出色的公共图书馆,却因拒绝为未成年人服务受到市民质疑。而该馆管理者难言的苦衷却是该城市的图书馆主管部门以“分工”为理由,要求该市的公共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各司其职,分别提供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图书馆服务。时至今日,我国仍有部分公共图书馆因为各种原因不对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nlc202309011019

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服务的体制障碍逐渐取得突破。在继续发挥少儿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的作用的同时,政府文件规定了公共图书馆承担未成年人服务的责任。首先是《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从建筑的角度规定,“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指标包括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指标之内,可以独立建设,也可以合并建设”[4],而不是硬性规定建设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接着在《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文社文发(2010)42号)中规定了“各级公共图书馆都要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阅览室”[5],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应承担的为未成年人服务的责任。《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GB/T 28220-2011)也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6]。上述文化部文件和国家标准破除了公共图书馆从事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制度障碍,使得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

除了体制障碍外,未成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开展未成年人服务的一大障碍。未成年人处于学习阶段,强制性义务教育规定了学龄未成年人主要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国际上公共图书馆也普遍面临“7岁后消失的读者”这一突出问题。在我国,极端的应试教育环境很大程度剥夺了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自由,老师和家长都对课外阅读有某种程度的抵触或限制。而不太安全的社会治安环境也使家长不放心让放学后的儿童自由去图书馆阅读。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可用的时间只有节假日,而这种节假日时间人满为患、工作日门可罗雀的情形,对图书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极为不利的。时至今日,公共图书馆始终无法找到理想的针对应试教育环境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是制约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一个因素。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服务活动化,活动品牌化”。虽然并非所有未成年人服务活动都是阅读活动,但对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活动是不可不用的载体,阅读却是图书馆服务的灵魂。图书馆的阅读服务,离开了各类活动几乎就是空谈。我国公共图书馆近年来投入增大,服务能力提升较快,但要适应以常态化阅读活动为主体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无论是服务理论还是文献、场地和服务人员均需要有大的提升。

3 面向所有未成年人的阅读服务

由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精神普及时间不长,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更是近年刚刚普遍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中需要研究与探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很多。目前,对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最值得探索的问题是进一步拓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使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真正成为面向所有未成年人的服务。

3.1 拓展阅读服务的地域范围

2010年《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发布后,各级公共图书馆逐渐开设了专门的少年儿童阅览室,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责任得以明确,拒绝对未成年人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很少了。但从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地域分布看,离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目前能够较好享受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地区,一是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或少儿图书馆附近地区,二是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公共图书馆附近地区。这些地区的未成年人就近享受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丰富了课外阅读生活,也促进了这些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但是,大批中西部地区的县级图书馆、大中城市街道乡镇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分馆等,却未能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提上议事日程。他们或者缺乏未成年人服务的基本资源(文献、设备、人员)而无法开展服务,或者虽然有一定资源,但缺乏主动进行阅读服务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只能被动地对未成年人开放,而放弃了积极的阅读服务的策划与组织,未成年人阅读服务不会有很好的成效。

因此,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关键举措之一是大力拓展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服务地域。中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快落实文化部“各级公共图书馆都要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阅览室”的规定,承担起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责任。大中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点建设时,应该像苏州图书馆一样,明确规定服务网点的未成年人服务面积。

3.2 拓展阅读服务的年龄层次

我国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误区之一是认为只有已经具备阅读能力的儿童才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因此,以往少儿图书馆都将服务对象的年龄下限定为3或4岁。而国际图联却早已为婴儿和学步儿童专门制定了图书馆服务指南,指出“图书馆为婴幼儿的服务应该与为成人的服务同等重要”,并在指南后面介绍了一大批面向婴幼儿的图书馆服务,包括美国的“做好学习准备”、克罗地亚的“早期经典阅读”,西班牙的“出生即开始阅读”,加拿大的“婴儿书计划”、“每周婴儿故事活动”,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韩国的“阅读起跑线活动”,日本的“与宝宝共享儿歌”、“在摇篮中讲故事”活动,德国的“宝宝爱读书”、“阅读起跑线计划”,等[7]。在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已经意识到面向低幼儿童服务的重要性。深圳少儿图书馆将该馆的服务对象定义为0~99岁,大大拓展了服务对象,苏州图书馆的新生儿大礼包则是直接面向初生婴儿的服务活动。但就具体的阅读服务而言,婴儿自身不具备主动的阅读能力,因此婴儿和学步儿童的阅读服务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性服务举措,并非有服务意愿就可开展好服务。在参与筹备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全国未成年人服务展”期间,笔者曾经很想在展区展示低幼儿童阅读服务项目,但最后因无法寻找到优秀项目而不得不放弃。

另一方面,步入高中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在我国图书馆也是一个盲区。因为这部分读者已经具备在公共图书馆办理借阅证件的资格,具备与成人读者相同的阅读能力,公共图书馆往往将他们当成年读者对待,加之这部分读者面临高考,学习任务非常重,公共图书馆很少开展针对他们的阅读服务。英美等国家的图书馆通常将青少年看作是不同于儿童的一类特殊的服务群体,这类人群处于青春期,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个人信仰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对于图书馆服务而言,这一群体既可能如儿童一样在图书馆奔走吵闹,也可能如成年人一样长时间地在图书馆阅读;既可能对图书馆员推荐的读物感兴趣,也可能更愿意尝试自己去找到喜欢的读物。在国际图联的未成年人服务指南体系中,有专门针对这一群体的指南[8]。一般而言,图书馆针对他们的阅读服务应侧重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成人意识,除了对他们开放普通阅读服务外,还可提供志愿者活动、讲座(关于择校、就业、两性话题等)、展览等相关的阅读服务项目。

nlc202309011019

3.3 探索为各类特殊人群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成效显著,无论服务理念还是服务举措都值得称道。在未成年人服务领域,图书馆在为残疾儿童服务、为外来务工者子弟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这一领域仍然有大大拓展的空间。

《公共图书馆宣言》在“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的条文之后,特意声明“还必须向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这就是公共图书馆的特殊人群服务。2008年底,国际图联批准一项提案,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委员会”(LSDP)改名为“图书馆为特殊需求人群服务委员会”(LSN)。该委员会声称,新的名称更能反映该委员会当前的工作,同时也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显著变化[9]。

国际图联将“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委员会”改名为“图书馆为特殊需求人群服务委员会”,启发我们进一步拓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的对象范围,不仅是从普通未成年人转向残障、贫困的未成年人,而且还可进一步转向各种因身体、心理原因具有学习困难,或无法融入社会,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受到排斥的未成年人。例如,国际上公共图书馆为有多动症、统合能力失调、自闭症、抑郁症、阅读障碍症等疾患的儿童提供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在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的全国未成年人服务展活动中,笔者听取了美国阿什本图书馆儿童服务部主任Heather Ketron介绍她们为自闭症儿童服务的做法,从理论到方法,令人感叹中美特殊儿童服务现状的差异之大。对于阅读障碍症,国际图联甚至专门发布了《图书馆为阅读障碍人群服务指南》,为儿童阅读障碍者服务是其中重要内容。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尚未将阅读服务的对象扩展到上述学习或阅读类疾患人群,但上述人群客观存在且为数众多,已经对儿童本人和他们的家庭造成极大痛苦。有些家长甚至不得不辞去工作陪护自闭症儿童。许多实例已经表明,如果图书馆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开展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可以帮助患儿个人成长,减轻他们的家庭压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于倡导“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EB/OL].[2012-01-15].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5010569.html.

[2]Elliott J. Academic Libraries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Promotion[J]. 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07,(Spring): 34-43.

[3]IFLA. IFL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Guidelines[M].New York: De Gruyter Saur, 2010.

[4]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准108-2008)[S/OL].[2012-07-10]http://www.linzi.gov.cn/lz/gt/zcfg/53686.html.

[5]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文社文发[2010]42号)[S/OL].[2010-12-14].http://www.gov.cn/zwgk/2010-12/14/content_1765361.html.

[6]《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GB/T 28220-2011[EB/OL].[2012-01-15].http://www.ccnt.gov.cn/sjzznew

2011/shwhs/shwhs_tsgsy/201207/W020120724596869842

824.doc.

[7]IFLA. 婴幼儿图书馆服务指南[EB/OL].[2012-01-15]. http://archive.ifla.org/VII/d3/pub/Profrep100.pdf.

[8]IFLA.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For Young Adults[EB/OL].[2011-06-17].http://archive.ifla.org/VII/s10/pu

bs/ya-guidelines-en.pdf.

[9]LSN:A Historical Overview[EB/OL].[2013-03-10]. http://www.ifla.org/publications/lsn-a-historical-overview.

作者简介:范并思(1953-),男,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教授,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理论、管理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探析 篇4

近年来, 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未成年人服务更多地依托公共图书馆进行[1]。从2012年开始, 中国图书馆学会连续3年启动了“全国未成年人服务提升计划”, 助推全国的未成年人服务。如何进一步开拓和创新未成年人服务, 是公共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金陵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现状

1.1专门的少儿服务区

金陵图书馆是一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 儿童和成人等各类读者人群均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为满足周边地区的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 特地开辟了少儿服务区。目前设有面向6~14岁的儿童的少儿借阅室, 和面向14岁以下少儿开放的少儿活动室 (亲子阅览室) 。

1.2便捷的未成年人服务网络

金陵图书馆目前已建成分馆近40家, 其中社区分馆13家, 幼儿园分馆1家。每家分馆都配有丰富的少儿读物, 同时各分馆还根据自身优势的特点, 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如专题书架、讲座、征文等, 给爱阅读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同时还利用流动书车与总馆、分馆共同组成了一个便捷的未成年人服务网络。

1.3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

1.3.1明德英文特色服务

位于金陵图书馆少儿部内的南京明德英文少儿图书馆是由美国明德图书馆基金会与金陵图书馆合作建立的公益性少儿英文图书馆, 馆内拥有近万册英文原版图书。作为江苏省首家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全英文图书馆, 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为小读者提供免费的英语测评及阅读指导服务, 定期邀请外教带领孩子们做游戏, 学唱歌, 寓教于乐。

1.3.2名师公益大讲堂

家庭教育对少儿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金陵图书馆邀请到教育界的专家名师做客“金图讲坛”, 为广大父母带来科学育儿理念、家庭教育经验、亲子关系协调、行为习惯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健康人格心理咨询、人生规划等7个系列的家庭教育讲座, 让家长可以零距离地与名师探讨学习方法, 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

1.3.3亲子阅读活动

亲子阅读是一种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的阅读过程。金陵图书馆定期举行亲子阅读主题活动, 指导家长和孩子科学、有效地阅读。如“阅读一本好书, 演绎一段精彩”亲子表演小剧场, 精选深受小读者欢迎的图书改编为精品剧目, 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登台表演, 提供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家长与孩子在阅读中共同成长。

1.3.4“朗读者”暑期故事会

听故事是儿童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需要和乐趣。金陵图书馆推出了“朗读者”暑期故事会, 收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支持以及孩子们的喜爱。故事会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 幻灯片、亲子互动、有奖问答等等, 很多小朋友还积极报名加入“朗读者”的行列。小读者们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学会了分享, 收获了成长。

1.3.5“义务小馆员”职业体验

为了让小读者亲身体验图书馆工作, 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金陵图书馆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义务小馆员”活动, 深受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关注。很多孩子在结业的时候表示通过这样的锻炼, 学会了阅读、分享和换位思考。而这些切身的体会、 心灵的成长, 是从书本中无法获得的。

1.4关爱特殊未成年人群体

1.4.1视障儿童, 听音“阅”读

为满足视障儿童的阅读需求, 金陵图书馆联合南京广播推出“朗读者”公益性志愿活动, 通过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志愿参加, 将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文字内容通过朗读录音, 制作成有声读物赠送给盲校, 让盲童们能够通过志愿者的声音“阅读”到更多的作品。

1.4.2留守儿童, 书香伴成长

由于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 留守儿童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容易出现学业、生活、心理、道德、安全、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金陵图书馆始终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阅读需求, 常年为留守儿童送去图书和关爱, 让书香浸润他们的心灵, 让阅读为他们点亮心灯。

2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从金陵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现状来看,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方面做出的努力, 取得了一些成效和发展。 但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服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政策法规不完善, 缺乏系统规范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的图书馆法, 没有针对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规范性政策文件, 现有标准和规范仅仅是从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有限几个侧面进行了零散说明[2]。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专门规范, 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政策引导, 极大地限制了少年儿童服务的发展规模与深度。

2.2购书经费投入低, 馆藏资源数量少

公共财政投入是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唯一来源。一般市级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投入相对较低, 且购书经费主要用于一般文献资源的采购。以金陵图书馆为例, 目前藏书总量200万册件, 其中少儿图书藏书量5.8万册, 仅占总量2.9%;2013年全馆新购文献121936册, 其中少儿读物13709册, 仅占11%。未成年人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缺乏保障, 少年儿童相关文献很难较好地满足少年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

2.3忽视低幼儿童, 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成年服务的主要对象是6岁以上的少儿。很多公共馆内没有专门的低幼儿童活动区, 虽然有些图书馆已经意识到面向这类人群服务的重要性, 开始在馆内摆放一些指导家长为孩子朗读及睡前故事等阅读图书, 但馆内还没有开展针对这类人群的活动, 相对于其他各年龄段的儿童来讲, 低幼儿童的图书馆服务目前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3]。

2.4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建设发展不均衡

东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不同,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数量、馆舍面积、馆藏数量和经费支持等方面, 东部地区都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发展水平上来看, 东部地区一些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水平已经达到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 而我国中西部和偏远的农村, 公共图书馆尚且形同虚设, 更不用提未成年人服务了[3]。

3公共图书馆拓展未成年人服务的努力方向

3.1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自身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图书馆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出台对于推动少儿图书馆事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法律的不断规范, 我国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才能走上不断发展的道路。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实施现有政策, 扩大影响, 从而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3.2加强专业馆员队伍建设

专业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提供高质量的未成年人服务的重要保障。从事未成年人服务的馆员首先应具有爱心、责任心、 童心;其次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背景和儿童文学素养;再次具有开展包括讲故事在内的适合各类未成年人服务活动的能力和意识[1]。公共图书馆在招聘及培训未成年人服务馆员时, 应按照这些要求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3.3构建便捷的未成年人服务体系

未成年人成年人的活动半径小于成年人, 如果要使未成年人获得与成年人相同的普遍均等服务, 需要更多能为未成年人服务的网点[4]。因此, 公共图书馆可与学校、社区等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分馆, 把服务做到社会上去, 让儿童离家和学校不远就有一座图书馆, 从而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3.4重视开展低幼儿童服务

活泼好动是低幼儿童的天性, 因此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分区, 引导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释放其天性。公共图书馆应设置专门针对低幼儿童的亲子阅读区, 从幼儿审美角度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并定期举办各种亲子活动。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图书馆及苏州图书馆新生儿大礼包的特色案例, 把服务延伸到初生婴儿。

3.5关爱特殊群体, 延伸未成年人服务的触角

近年来, 公共图书馆在为残疾儿童服务、为外来务工子弟服务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这一领域仍然有大大拓展的空间[4]。拓展未成年人的服务应当进一步转向学习或阅读类障碍儿童。国际上公共图书馆为有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阅读障碍症等疾患的儿童提供服务, 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我国图书馆应该结合本地情况开展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的阅读服务, 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4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正处于认知、阅读或学习能力的形成时期, 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创新举措, 拓展未成年人服务, 为少年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范并思, 吕梅, 胡海荣.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支娟.儿童优先: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现实困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 (11) :112-115.

[3]潘兵, 张丽, 李燕博.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社区老年人服务活动方案 篇5

服务社区孤寡、残疾老人,共筑爱心之城

二、活动背景:

元宝山社区腿部走动不便的奶奶已是我们高坪志愿者暖阳行七分队长期服务的对象,目前她孤身一人在家,儿女对其也是不管不顾,平时亦不出门走动,话不多,与邻里关系似乎也不是特别融洽,她曾经几年未出过家门半步,在高坪去志愿者协会得知张奶奶情况后即安排暖阳行服务队接对服务,故早在20xx年11月高坪志愿者协会就已组织志愿者们去陪伴张奶奶并帮她做一些家务事,她希望我们志愿者能带她再多看屋外面的风景。

三、活动目的:

1、完成两位奶奶的心愿,带奶奶多到外面走动,多见识外面世界的变化。

2、传递志愿精神,弘扬孝亲敬老之风,学会如何善待老人。

四、活动地点:

元宝山社区两位奶奶家

五、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7日上午9:00~11:00

六、活动人数:

6人

七:活动流程:

1、9:00在川北医学院校门口集合,签名

2、推老奶奶出去走走,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满足老年人对外界感知的迫切。

3、给奶奶买一点水果(香蕉、荔枝)、蔬菜,然后给奶奶讲一些平时保健的方法。

5、11:00活动结束返回学校

八、活动所需经费:

水果30元

蔬菜30元

合计:60元

九、温馨提示:

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之阅读障碍援助 篇6

关键词:阅读障碍 未成年人服务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2.1;G2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2-0017-04

1 引言

阅读障碍(dyslexia)是一种原发性的复合型神经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在无明显生理性缺陷的情况下在数字计算、短时记忆、方向、听知觉、视知觉和运动技巧方面有困难,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阅读、拼写和书写中的一种或多种)障碍[1]。无论哪种语言、哪个国家、哪个年龄段都有阅读障碍患者的存在,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至10%之间[2],只要及时接受干预治疗帮助或因材施教,其发展完全不亚于其他同龄人。研究发现,阅读障碍患者的大脑神经传送有其独特之处,他们往往特别擅长于解决复杂问题,会从具有创造性的、匪夷所思的角度,以一种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美国总统威尔逊、音乐家贝多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香港演员黄秋生等均是阅读障碍患者,但他们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国际图联(IFLA)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阅读障碍保持关注,并于2001年发布报告《图书馆为阅读障碍人士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yslexia)。这一指南的主体部分简明扼要,用较短的篇幅解释了阅读障碍的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图书馆为阅读障碍提供服务所需具备的必要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章节特别阐述了图书馆为阅读障碍儿童的服务,显示出未成年的阅读障碍患者在图书馆为阅读障碍患者整体服务工作中的所占有的特殊重要地位。

IFLA关注和研究阅读障碍的主要组织是图书馆为书本残障人群服务委员会(Libraries Serving Persons with Print Disabilities Section,简称LPD),该委员会于2009、2010和2012年分别组织了讨论图书馆如何为书本残障人群①服务的主题和卫星会议,其一半以上的发言和讨论的关注点为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障碍援助。2010年77届国际图联大会,LPD组织的卫星会议主题为“享有阅读权力( the Right to Read)”,来自丹麦、挪威等国的图书馆从业人员分享了其为阅读障碍人士服务的案例和分析研究成果,丹麦图书馆阅读障碍项目组织NOTA在实践中发现,11~20岁的青少年使用阅读障碍帮助系统的人数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年龄段[3]。2012年的国际图联大会卫星会议中LPD工作组组织的会议主题为“让我们读书吧——青少年阅读障碍”(Let’s Read! Reading and Print Disabilities in Young People)主要关注青少年阅读障碍[7],芬兰国家图书馆的儿童图书馆通过脸谱网(Facebook)进行阅读障碍及其相关服务推广服务的时候,发现其7000多粉丝中的70%是13~17岁的青少年[4]。这些实践数据表明,儿童和青少年应当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障碍人群服务业务的重点关注对象。

2 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的表现症状和类型特点

2.1 主要表现症状

阅读障碍患者的阅读能力大大低于其年龄及智商水平,表现为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按逆方向阅读,不能将字母和发音联系起来进行阅读。其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差,对于空间结构上下、左右、高低、前后分不清等。不同类型或不同程度的阅读障碍患者其表现症状不尽相同,外部辨识度低,且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表现症状各有差异。图书馆及图书馆员可对照一般阅读障碍患者在识字、阅读和行为方面的一些主要表现症状举例[5](见表1)进行对比参考,帮助识别未成年的阅读障碍患者并提供服务。

2.2 类型特点

除了基因和遗传因素外,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导致未成年人时期的阅读障碍。根据形成阅读障碍的不同因素,未成年人的阅读障碍可分为真性阅读障碍和假性阅读障碍两大类:

真性阅读障碍分两种,一种是由基因或遗传引起的,其父母和祖父母中有阅读障碍患者,并遗传给下一代;另一种是由幼儿时期脑部发育不全而导致的。真性阅读障碍会伴随人的一生,早期适当的干预治疗可以帮助其克服部分症状。

假性阅读障碍的成因较多,包括青春期生理发育、心理问题、家庭环境、社会性因素影响等。在发育期荷尔蒙的影响下,未成年人的行为往往有较强的年龄阶段特征,也比较容易患上阅读障碍症。2009年摩根斯坦利实习生马修报告《媒体与因特网——青少年媒介消费习惯》如实告知“他们无法忍受满满一页的文字”,这也许是典型的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症状之一。幼年时期的失败经历或是家长老师的过度责骂、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导致未成年人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自我失去信心,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下无法正常读写而引发阅读障碍。另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导致视觉神经被过度刺激而导致未成年人对印刷物不适应、视觉单调疲劳和信息不耐烦等引发的阅读障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真性阅读障碍还是假性阅读障碍,男孩的阅读障碍发生率高于女孩,比例大约为3:1。这一性别特点需图书馆引起重视,并对男孩施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3 公共图书馆与未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服务

3.1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定位与专业优势

《公共图书馆宣言》要求公共图书馆对所有人提供平等服务并对不能正常利用图书馆服务的人群提供特殊服务。《图书馆服务宣言》也强调图书馆的目标包括消除弱势群体利用图书馆的困难,促进全民阅读,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图书馆是提供阅读服务最主要的资源中心,为实现其自由、平等的使命,为所有人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信息获取通路,必须为阅读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对阅读障碍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极具排斥性,不少家长、教师对阅读障碍有一个错误的态度,对患有阅读障碍的未成年人造成进一步的心理伤害。研究发现,患有阅读障碍的未成年人除了学习困难外,其自杀率和犯罪率等都要明显高于一般同龄伙伴[6]。英国阅读障碍协会在研究中发现,在正统的教育体系中为患有阅读障碍的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教师及相关设备代价昂贵,可行性并不高[7]。依靠家庭的力量来帮助阅读障碍患儿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资源、设备和专业性。图书馆的机构职能和专业背景十分适合为这些在正统教育体系未获得成功的人提供专业帮助,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援助是图书馆实现理想机构职能、完善服务体系的机遇。

3.2 公共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面临的挑战

(1)合理的角色定位。作为非专业的阅读障碍诊断医疗机构与非专业的阅读障碍干预治疗机构,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服务需要一个合理的角色定位。公共图书馆是公民进行终身学习的场所,适合为各个年龄阶层提供服务,图书馆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未成年人阅读障碍者也包括患者家长、教师、图书馆员和相关其他机构的人员等。图书馆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提供服务应秉承图书馆的服务原则,通过舒适的环境和友善的服务态度,为阅读障碍患者及相关人士提供适合他们的文献资源及获取途径。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不对阅读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或治疗尝试,也不对其进行评价、干扰,鼓励阅读,尊重其阅读状态、阅读品味与阅读方式。图书馆的角色是作为独立的机构,在政府机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在相关专业机构的支持下,作为正统教育体系的辅助和补充机构,以中立的姿态为阅读障碍患儿提供阅读服务和阅读帮助。

(2)适宜的区别化与专业化服务。阅读障碍不能靠外部特征来判断,具有隐藏性,其症状特点也使得诊断界限较为模糊,辨识度较低,区分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图书馆员需要对所有用户保持持之以恒的友善和体谅,竭尽全力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除此以外,为更好更精准地为患有阅读障碍的未成年人服务,图书馆员须具备阅读障碍的相关背景知识并接受专门的培训课程。

患有阅读障碍的未成年人既可以归入阅读障碍人群也可以归入未成年人群,通过加以区分的特殊服务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虽然部分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及其家长认为他们的状况需要被社会了解并区别对待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阅读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公开承认他们的状况或不希望被贴上特殊的标签。因此,公共图书馆为这部分人群进行服务时需要在区别化对待和保护受众自尊心之间寻求平衡点,以期达到援助工作的最佳效果。

4 公共图书馆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服务对策

4.1 鼓励入馆和特别政策

瑞士国家图书馆在研究图书馆如何满足阅读障碍患者需求的过程中发现,阅读障碍患者几乎不去图书馆。即使有少部分偶尔去图书馆,他们也不会在遇到困难时去寻求帮助。因为,“愚蠢”是这部分人从幼年时期便有的标签,而图书馆是一个让他们无法掩盖其阅读障碍缺陷的场所。一个患有阅读障碍的年轻人说:“我不去图书馆,是因为我不想再遭受挫折!”[1]因此,图书馆想要对未成年人阅读障碍群体提供服务,首先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鼓励他们走进图书馆,如为在校学生发放图书馆宣传册、阅读大礼包,简化办理图书卡程序,在社交媒体上与其互动等。芬兰国家图书馆的少儿部在Facebook上经常发布一些有关阅读障碍的相关信息,并预告一些图书馆针对阅读障碍患者的活动,鼓励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到图书馆体验专门为阅读障碍和不爱看书的未成年人所准备的特别服务。

此外,图书馆针对阅读障碍患者也须有特别的免责或宽松政策或绿色通道,如延长图书馆借阅期、免除其超期或损坏图书的罚款等。英国伯明翰少儿图书馆规定音乐CD的借阅需要付费,但是阅读障碍患者一次可以借2张免费的CD,鼓励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加强多感官资源的学习利用。

4.2 资源储备

为了让更多有读写障碍的人群受益,图书馆要积极购置专门针对阅读障碍患者的阅读资源,开设专架为其服务。为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图书馆需要从外观、内容和类型等多方面对阅读资源进行筛选。一般而言,标题简单明确、内容段落较短、行间距较宽并留有较大段间距和页边距、字体较大、纸张颜色不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的图书是从外观上判断比较适合阅读障碍患者的读本,也适用于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此外,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准备的图书,主题内容上要符合其年龄特征,选择未成年人兴趣度比较高的热门图书、漫画、翻译成白话的或简写的长篇名著、专门为阅读障碍患者出版的图书和主题为阅读障碍的图书杂志等。图书之外,配套的有声读物、DVD和各种多感官的多媒体资源均是适合阅读障碍患者的资源类型。近年来的新兴科技产品如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所能提供的阅读模式也适合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

4.3 阅读辅助设备

4.3.1 DASIY等系统软件的应用和开发

数字信息无障碍系统(Digital Accessible Information System,DAISY)是一种多媒体文件的制作标准,也可算是一种电子书格式。DAISY标准由世界各国服务阅读障碍患者(如视障者或学习障碍患者)的图书馆与组织共同联合开发,是一套可让阅读障碍患者方便使用的数字阅读技术[8]。DAISY能将常见的基于视觉的信息转化成声音信息,而且能集成图表、文字与音频,进行多媒体播放。DASIY在瑞典、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发展较好,图书馆应用广泛,图书馆采用DASIY系统的格式和标准自行录制和制作适合阅读障碍患者的多媒体图书,为阅读障碍患者提供免费的软件、设备和培训服务,可与市场上流行的iPhone、iPad等多种设备兼容。中国尚未加入国际DASIY联盟,可自行开发或使用其他类似的适用于阅读障碍患者阅读的软件对阅读障碍患者进行服务,如苹果公司开发的用于自助制作电子书的iBook2系列软件等。

4.3.2 其他辅助设备

英国伯明翰图书馆少儿部为阅读障碍儿童准备的阅读帮助设备清单上内容丰富,放大镜、录音机、阅读灯、阅读笔、大屏幕、扫描仪、耳挂听筒、具有放大字母的键盘、文字放大软件等设备都赫然在列。这些设备可以将文字放大或将文字转换成声音,可帮助阅读障碍患者克服其生理缺陷,有效获取信息。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帮助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更好地去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软件、硬件都可以采用。

4.4 其他对策

4.4.1 男孩阅读计划

男孩的阅读障碍发生率高于女孩,图书馆可以关注一下如何激发男孩的阅读兴趣,提高男孩的阅读量。英国政府启动了“男孩阅读计划(Boys into Books)”,由英国图书馆协会向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开设男孩子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书单,包括惊悚、探索、实践、发现、野外、想象、发明、搞笑、游戏、侦探、生存、思考、训练、运动等。

4.4.2 学习实验室

阿灵顿公共图书馆的数字项目实验室(the digital projects lab)为青少年提供想要开发或制作数字产品的实验室,实验室里提供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施和图片处理、视频制作等软件,并提供咨询帮助,读者可利用这些软硬件支持来实践其通过相关资源学习而获得的灵感和设想。北达德区域图书馆里的名为You Media Miami学习实验室供14~19岁的青少年在放学后休闲,实验室里有摄像机、电游、吉他、架子鼓、电脑等青少年喜爱的设备,还有各种图形处理软件、音频处理软件和电影制作软件,帮助未成年人通过这些新媒体表达自我,并学习成长。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可以针对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讨厌文字、喜欢音乐、喜欢网络交流的特点,有针对地对其进行学习引导,激发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的其他潜能,帮助其学习成长。

5 总结和建议

(1)图书馆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服务需遵循国家相关阅读障碍人士权力保障法规、图书馆协会阅读障碍人士服务准则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在国家出台明确法律和法规前,遵循相关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权力保障法律和法规。图书馆在为患有阅读障碍的未成年人进行服务的时候要保护其自尊心,与一般图书馆用户可以适度区分或不区分,所有为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准备的阅读资源和设备也同时为所有人所用,向所有人开放。

(2)图书馆不应等到建立完善的阅读障碍阅读服务体系之后才开始为阅读障碍患者服务,可以从对员工普及阅读障碍的相关知识开始,从微小细节处做起,改善对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的态度。虽然国外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可供参考,但是我们仍需充分调研所在区域的对象特征,辩证吸收国外案例。

(3)图书馆服务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不能忽略其父母和教师,帮助父母和教师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帮助,与图书馆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从而共同帮助未成年人阅读障碍患者成长。

参考文献:

[1]Gyda Skat Nielsen, Birgitta Irvall. Guidelines for Library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yslexia[R]. IFLA Professional Reports ,2001.

[2]Dyslexia Friendly Libraries[EB/OL].[2012-12-06].http://www.dyslexic.com/library.

[3]Simon.Dyslexia among the young[R/OL].[2012-12-06].http://www.ifla.org/files/assets/lsn/preconference_docs/Mo

e_dyslexia.pdf.

[4]Minna Katela, Words Upside Down: Dyslexic Teens on Facebook[R/OL].[2013-01-17]. http://www.ifla.org/files/assets/libraries-for-print-disabilities/conferences-seminars/2012-08-tallinn/2012-08-09-katela.pdf.

[5]阅读障碍的表现[EB/OL].[2012-08-10].http://jiguang.ci123.com/article.php/727.

[6]兰紫.读写困难:天赋还是苦难?[EB/OL].[2012-08-10].http://lanzidyslexia.blog.edu.cn/2012/781687.html.

[7]Hazel Rutledg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libraries [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34(3):135-144.

[8]齐向华.基于DAISY的数字有声读物资源建设与传递[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108-114.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能力研究 篇7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机构之一,它肩负的主要责任是提高全民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未成年人而言,他们是我国未来发展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有必要将他们纳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之一。公共图书馆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也能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当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共图书馆应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他们创建未成年人绿色网络及提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等。

2 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2个方面。

2.1 社会教育责任

如何更好地教育好未成年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专家提出应该重视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之一,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未成年人完善自我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2.2 承担着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

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服务能力,利用现有的资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知识

未成年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往往局限于课本,公共图书馆有极其丰富的图书、报刊和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可以让未成年人接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

3 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能力

3.1 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公共图书馆应该将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其主要服务内容之一。由于未成年人在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当需要自己做出选择时,无法理性地进行选择。鉴于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食粮,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3.1.1 举办讲座

根据讲座包含信息量大和能够通过互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有关如何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料、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和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讲座,让未成年人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3.1.2 举办征文活动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阅读范围比较窄,因此可以在图书馆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读报征文演讲比赛,让未成年人在比赛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达到丰富未成年人课余生活的目的。

总之,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其良好的条件向未成年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德、良好礼节等,在增长他们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3.2 创建未成年人绿色网络

3.2.1网络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它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增加。相关研究表明,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一部分未成年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网络上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一旦出现网瘾,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2)由于未成年人分辨信息好坏的能力较差,因此当互联网上出现消极文化或者不良信息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地辨别,便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3.2.2 为未成年人创建绿色网络

第一,加强对未成年人在网上的导读。公共图书馆可以组织未成年人在网络上对各种读书或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安排相关专家为他们解答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引导他们利用有意义和健康的信息。同时,应该收集和整合网上的信息,设立未成年人导读专栏,引导他们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第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教育。对未成年人开展一定的网络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网络信息,进而提高他们使用网络的能力。公共图书馆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培养未成年人正确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并教会他们如何辨别和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比如,举办一些有关“图书馆利用指导”的讲座,让相关专家给他们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知识,激励他们去探索信息资源,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适当地宣传图书馆的藏书,激发他们到公共图书馆学习的兴趣。

第三,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网络管理。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服务的主要地点是电子阅览室,因此应该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网络管理,以便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监督未成年人观看网络信息内容;限制上网时间。当发现未成年人有“网络上瘾症”或“网络孤独症”倾向时,则应该安排相关人员教育和开导他们。

第四,提高馆内人员的素质。公共图书馆作为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场所,其内部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素质,以便能够引导未成年人使用好网络资源,发挥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

3.3 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

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具体措施如下。

3.3.1 在馆内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阅读环境

在馆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类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情况,有目的地采取一应措施,比如在馆内放置一些有关心理保健、个性塑造、人格心理或者情感问题等方面的资料,同时可以安排心理老师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让未成年人学会进行自我调节及缓解心理疾患。值得注意的是,阅读环境要温馨、舒适,以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成年人的紧张情绪和压力。

3.3.2 配备心理老师

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有能调节心理的阅读环境,同时还要有心理老师。心理老师不仅能够搜集和管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能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帮助未成年人及早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

3.3.3 在馆内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设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及时为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可以建立一支服务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志愿者团队,以便能够广泛地宣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等。

4如何提升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能力

4.1 树立为未成年人服务的观念

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人才的核心就在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有相关研究表明,人的阅读习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并且培养的时间越早越有利。公共图书馆是培养人们阅读习惯的最合适的场所,这里有着各种书籍,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尽早地接触社会。可见,让公共图书馆的馆员树立为未成年人服务的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4.2 在馆内设立未成年人服务机构

为了让公共图书馆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服务,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服务机构非常必要。首先让这个部门与馆内的其他部门独立开,并且安排相关人员调查未成年人需要的资料,然后让该部门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有关“未成年人”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4.3 在馆内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区域

考虑到未成年人本身的性格、爱好等特点,可在图书馆内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专区”,包括阅读区、活动区和电脑区。对于阅读区,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选择书籍资料;对于活动区,应该让未成年人能够快速地参与进去,并能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电脑区,应该安装有过滤系统的网络设备,避免他们接受到不良信息。

4.4 建设专业的馆员队伍

馆内人员在为未成年人服务时,应该时刻注意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定期培训馆内人员,让职员知道怎样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服务,给他们树立行为榜样。同时,要让他们学会组织一些能够让未成年人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的活动。

5 结语

未成年人的成长一直是全社会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肩负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即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未成年人创建良好的绿色网络及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未成年人享用优秀精神食粮的家园,因此有责任引导更多的未成年人进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未成年人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必须重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责任、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和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知识源泉的作用,并认真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应如何提升未成年人服务能力这一问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祁晓敏.小议图书馆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J].图书馆建设,2005(5).

未成年人服务 篇8

一、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 未成年人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烙印。其心理特点, 可概括为“三强三弱”。一是自我意识强, 利他动机弱。未成年人一方面十分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自我发展变化, 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需要他人理解自己;另一方面, 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 一味追求“以自我为中心”和“自我表现”;二是竞争意识强, 合作心理弱。未成年人在这一成长阶段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合作心理、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相对弱化;三是叛逆心理强, 情绪管理弱。这一阶段, 学生的逆反心理较为严重, 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薄弱。

二、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规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严重匮乏, 其职业伦理、道德规范、职业守则和标准等缺乏, 队伍的科学化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人数不够, 专职从事心理服务的人员较少, 与社会需求不成比例。服务中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显得非常匮乏。

二是家庭、学校与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 统一协调不够。研究表明, 同伴、家庭、学校是青少年最重要、最直接的社会支持来源。学校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但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残缺不全, 有待进一步落实。同时, 目前社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乏相关的心理服务, 以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社区项目发展相对滞后, 其效果不尽人意。

三是重视咨询治疗服务, 忽视发展与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很多咨询服务机构注重经济效益, 往往关注高端人群。黄希庭认为, 心理服务的医学、教育与社会模式, 其服务目标各有侧重, 但目前我国在服务目标方面重治疗轻发展, 无论何种服务模式中, 对发展性目标重视不够。

三、社工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与优势

一是作为服务提供者, 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除了神经衰弱、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抑郁症及更深层次的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外, 更多的是由遇到的实际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旨在寻求解决方法和建议的咨询。社工在提供心理辅导上的优势在于始终使用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助人理念培养学生。此外, 社工能够结合多学科理论, 对学生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物质、精神和服务帮助。

二是作为资源筹措者, 充分挖掘学生所处环境中的各类资源, 多角度、全方位提供服务。老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可能仅限于学校内, 无法利用到其他资源来提供帮助, 而父母因缺乏专业辅导无法为孩子的心理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而社工, 服务领域广, 可以通过介入多个生态系统, 更全面的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 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多方位、更具体的提供服务。这也是社工介入的一大优势。

四、社工介入的服务研究

尽管社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现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却鲜少有社工的介入, 除了香港、台湾、南京等社会工作发展态势较好的地区有施行涉及外, 很多地方都忽视了社工在这一领域的作用。笔者建议应给予高度关注, 多途径多角度考虑社工介入。

一是入驻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辅导, 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这一模式在香港已发展的很好, 学校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枢纽。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自己主动约见社工解决问题。家长和老师发现学生有困难时可以直接咨询社工以寻求帮助, 或者将学生间接转介给社工。通过社工的介入, 也避免了由于不专业的辅导所带来的副作用。从学生心理发展的程度出发, 大致可分为心理疾患、情绪障碍、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或专项辅导等;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的性质, 大致可分为学习、生活和择业辅导等。社工开展辅导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实务技巧和实践经验作支撑, 并且从接案开始能够全身心、全过程的跟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 及时、有效的提供帮助, 而老师可能要忙于教学而无法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

二是走进社区, 整合资源, 结合社区社会工作提供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社区是继家庭之后, 最富有归属感、意识的非正式组织, 满足着人类群居的习惯和情感、认同感方面的需求。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有用的社区资源, 为社区内的中小学生提供具体、详细的心理健康服务。其特点是可利用资源丰富, 针对性强, 服务多元化。社区舒适、温馨、安全的环境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吐露心声, 表达心理困惑。以张家港市乐余镇乐余社区为例, 该社区的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创新举措是为社区内的未成年人建立了“心灵导航引领雏鹰”心灵导航服务站。服务站成立以来, 社工积极动员社区内的老党员、老教师以及有社工资格证的人员加入到心灵导航志愿队伍,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不断加强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服务站的服务主旨是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心理服务网络。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质是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以社区为依托, 搭建服务平台, 充分挖掘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功能与资源, 多渠道、多举措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形成广泛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保障各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都能获得满足。

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 心智还尚未成熟, 这一时期缺乏正确、专业的引导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并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社工要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为导向, 以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专业的技巧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介入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 为未成年人提供科学、可靠、有效、持久的心理服务, 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全社会不容忽视的课题。然而现今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 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和专业的服务队伍, 导致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屡见不鲜。本文重点分析了社工介入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未成年人服务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问题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 它担负着公民教育的重要职责。同时, 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的补充, 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重要社会责任。未成年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败, 而图书馆是教育和服务的机构, 为未成年人源源不断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是校外为未成年人进行思想、人生教育与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基地。

1 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据今年未成年人互联网的运用状况报告说明, 互联网已是我国中学生人际交往、知识获取和娱乐消遣的一个重要渠道。新技术的有效运用, 互联网的大量普及和电子阅读室的建立, 安装全文信息检索软件, 定期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发布各种信息, 有效并大大的扩大了未成年人原有的阅读范围, 对传统知识传授的冲击非常大。网上的信息各种各样, 丰富多彩, 浩如烟海, 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网上的内容往往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在阅读信息时, 读者往往是被动的, 若没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那么就可能在网海中随波逐流, 失去方向进而无法自拔。而未成年人因自制力差、心智发育尚不健全、鉴别能力低等等因素, 尚不能正确掌握网络阅读的正确性, 在强力的视觉及画面的生动面前, 很容易弃阅读而追求其他的感官上的刺激。那么培养未成年人的正确网络阅读习惯就是公共图书馆的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2 网络阅读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和优势

2.1 网络阅读的资源丰富、即时。

在网络环境中, 信息的推陈出新渠道广泛、更新迅速。因此, 网上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 并音像并茂、图文并茂、来源广泛的, 更新迅速、即时、新鲜。因网络所提供的图片、动画等丰富而生动, 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极大, 并可引发其兴趣, 从而丰富课外知识, 起到网络图书馆的作用。

2.2 网络阅读有一定的互动性。

阅读随着网络的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 而超文本阅读的主要对象是一个信息的结合, 由一个个结点连接而成, 每个点都是一个信息。可使阅读者思路开阔并增强其信心和参与的愿望。随着阅读的网络化, 读者可直接的参与到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去, 自助式地阅读, 与他人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对话互动交流。由此可见, 这充分体现了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能动性和互动性

2.3 网络阅读的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本面向世界打开的书, 没有国界, 连通地球上任一个可连接的角落。网络信息是全球流通并共享的, 人们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自由的交流, 阅读的随意。网络的交互性、广域性和实时性使未成年人的阅读范围不只限于课堂和课本,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充分体现阅读者无限的创造性和鲜明的开放性。

2.4 网络阅读在空间上的虚拟性。

网络本身是一个虚拟的空间, 可使阅读者在网络检索中隐藏自己的身份, 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阅读所带来的尴尬与不适。

3 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快, 带给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很大的便捷, 但是, 网络上也夹杂着大量的不良信息, 对缺乏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其侵害能力非常薄弱的未成年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1 未成年人对网吧的迷恋, 导致学业荒废。

在未成年中泡网吧已是一种时尚。未成年人的自我约束力较差, 利用学校附近网吧玩游戏和聊天, 而不是吸收新知识和学习, 甚至浏览不良网页。上网容易上瘾, 若接受消极的影响会导致未成年人的情绪低落和思维迟缓等不良症状。上课不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旷课、逃学现象时有发生, 原来的优等生因迷恋网吧而使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

3.2 影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未成年人对于传统文化和其精湛的内涵知之甚少, 民族文化还未在其思想上扎根, 所以在外来的网络信息流冲击下很难产生识别能力和免疫力, 未成年人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还未达成熟, 因此面临了严峻文化的考验。

3.3 网络黄毒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摧残。

色情网络、赌博网络和自杀网络的渗入对未成年人产生的严重的危害, 其中对未成年人诱惑力最大的是色情网站。通过网络色情制品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的很大的“精神污染”, 这些黄色信息带着难以估量的危害, 严重摧残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近年来, 一些未成年人因遭受“黄毒”的侵害, 走上了堕落甚至是犯罪的道路上。

3.4 暴力文化对未成年人发展道路产生了误导。

网络中夹杂着许多外来的含有暴力文化的视频和游戏等, 据统计, 在网络上有大约70%的流动性的非教育信息之中涉及到了暴力。未成年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阅历浅、是非观念不清, 因而易受到西方外来暴力文化的误导。常会做出一些暴力行为, 导致暴力犯罪。

4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教育机构, 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建立健康的思想文化与信息占领网络的阵地, 使未成年人摒弃了网上垃圾信息

4.1 办好电子阅览室。

传播先进的文化, 加强网络的教育, 倡导键康文明的网络氛围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设备优势和人员优势等开设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网页和专栏, 组织教育活动, 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 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健康有益的网上空间。使未成年人自觉抵制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

4.2 积极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工作。

公共图书馆要成立健全的数字文化网, 以阅读为主线, 构筑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型图书馆和未成年人的互动关系。组织未成年人对读书热点的问题开展的讨论, 解答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的问题和咨询, 即时沟通, 加强阅读指导。

培养并增强家长对网络的利用和使用能力, 有效规范孩子的上网行为, 要很好的控制并避免孩子与不良咨询的接触, 避免粗暴, 平等双向的交流, 从而加强未成年人的引导和教育, 推行正确的网络行为准则, 更好的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

参考文献

[1]霍彩玲, 徐荣英.在网络环境下让少儿阅读热启动[J].当代图书馆, 2008 (3)

[2]郑小英.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 2005, 25 (4) .

[3]寇蕊.未成年人网络阅读之我见[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9, (3) .

[4]高峰.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现状及其引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28) .

未成年人服务 篇10

一、网络阅读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网络阅读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在网络环境中, 有着诸多的渠道都可以推出信息, 并且可以及时更新;并且网上有着多种多样的信息, 图文并茂, 有着十分广泛的来源, 可以及时迅速的更新。这些信息除了十分丰富之外, 生动性较强, 那么对于未成年人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促使其产生阅读兴趣, 对课外知识进行丰富。

二是网络阅读的互动性较强。网络阅读作为一种超文本的阅读, 可以有效结合信息, 开阔读者的思路, 促使其信息得到增强, 产生参与的欲望。阅读网络化的实现, 可以促使读者直接参与到网络学习环境中, 不需要其他的帮助, 阅读可以自助式进行, 并且借助于网络平台, 还可以实时对话和交流, 因此, 有着较强的能动性和互动性。

三是网络阅读的开放性。互联网有着较强的开放性, 可以与全世界每一个地方进行有效的联通, 网络信息可以被所有人们共享, 在交流时, 不会受到时空因素或者地域因素的限制;这样学生除了在课堂以及课本上阅读之外, 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来自主阅读。

二、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就需要采取创新的服务策略;公共图书馆发挥着文化教育服务的功能, 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 才可以将文化教育职能给有效的实现。具体来讲, 需要从这些方面来努力。

一是对服务观念进行更新, 开展网上借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社会公众的知识需求和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那么就不能够继续采用被动服务模式和封闭式服务模式。在网上实现图书续借和查询功能, 读者只需要上网就可以知道借了什么书籍, 什么时候应该归还, 图书的续借手续可以由读者自己完成, 这样过期读者数量就得到了降低, 促使读者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促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可以得到有效减少。比如, 某图书馆将邮件群发功能利用了起来, 将新书通知以及到期还书提示提供给了读者, 这样就提高了服务的质量。

二是做好网上导读工作。图书馆员过去往往只是来整理文献和保管文献, 目前, 在图书馆用户群中, 网络用户已经占到了较大的比例, 并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当中, 那么就需要认识到, 每一个上网者都可能成为图书馆的用户。传统图书馆读者概念被网络环境所扩大, 在网络环境下, 网络图书馆的读者范围得到了扩大, 除了对文献资料进行借阅的社会公众之外, 那些对图书馆网站进行上网检索和浏览的公众也应该被包括于这个范围之内。因此, 对于图书馆员来讲, 需要将网络的便利性优点给充分利用起来, 对信息进行及时广泛的传播, 将自己的优势给充分利用起来, 将更加优质的信息提供给用户。

三是要依托于网络资源, 做好预约服务工作。对于公共图书馆所藏书籍资料的具体状态, 用户只需要网上联机检索就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 那么就可以将更为便捷的服务提供给预约借书者。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预约借书服务的开展, 会促使图书馆的工作量得到一定的加大, 因此, 就对基础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那么就需要对那些被预约之书进行及时的催还, 以保证这些书籍资料可以被其他的预约者所得到。

三、加强对未成年的保护

一是要办好电子阅览室。公共图书馆需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 除了要传播先进的文化之外, 还需要对网络教育进行强化, 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的网络氛围。要将公共图书馆的设备人员优势给充分利用起来, 针对未成年人开办一系列的道德教育网页和栏目, 同时, 对相关的教育活动进行组织, 对网上的正面宣传进行大力强化, 从而促使未成年人获得更加健康的阅读空间, 对那些不健康内容自觉抵制。比如, 某公共图书馆就开办了少儿阅览室, 结合少儿的年龄特点, 丰富了少儿读物, 吸引了很多的少儿前来学习和阅读, 这样就可以将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给充分发挥出来, 开辟了第二课堂, 促使少年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是要积极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服务工作。要对数字文化网进行健全和完善, 结合阅读需求, 营造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来有效沟通未成年人和新型图书馆。对于读书热点问题, 可以组织未成年人来进行讨论;同时, 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帮助协调或者解决未成年人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将阅读指导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同时, 还需要对家长的网络使用能力进行强化, 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要避免孩子接触到不良资讯和信息。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在网络环境下, 对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公共图书馆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革新服务策略, 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未成年, 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小英.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 2005, 2 (4) :123-125.

[2]陈妍丽.浅谈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读者服务工作[J].管理观察, 2013, 2 (6) :43-45.

上一篇:韩国的营销文化研究下一篇:固守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