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体现

2024-05-14

理念体现(精选十篇)

理念体现 篇1

一、实现由“教”向“不教”转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3年“学会生存”的主题报告中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教的目的正在于不需要教。

首先,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而且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学会劳动, 具备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存能力。可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方法的知识, 学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学习。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而这些规律的获取应在教师放手, 让学生自己在寻找中“发现”, “领悟”。使学生由不知到知, 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之中掌握理解分析文章的方法。

其次,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 仅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法, 则可受用无穷。我们给学生的不是粮食、猎物和金子, 而是种田、狩猎和点石成金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但是由于学生年纪小, 自控能力差, 单靠学生自学, 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时教师要适时指导学法, 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实现由“个体”向“全体”转化

教学中创造机会,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依据教材, 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毫不吝啬地把时间让给学生, 改变优生垄断课堂的现象, 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 让他们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 学生对记叙文的时间写在开头还是结尾发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记叙文的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时间要写在开头, 有的学生认为时间写在开头只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 时间写在结尾, 重在强调这一时间的特殊意义, 或强调时间与人、事、物的密切联系, 本课把时间写在结尾, 是让人们永远记住伟大的战士, 同学们讨论得热烈而有成效, 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这样, 不仅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同时也为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 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激发内部动力, 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并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 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实现由“被动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外, 还要培养生自己动脑, 激发兴趣, 培养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不仅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 学会某种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创作的兴趣、动机, 在创作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学生创造力的挖掘, 除了学生自身的思考外, 更重要的是提供机会。如学习《人民大会堂》一文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 你们去过人民大会堂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人民大会堂。不过, 先别急, 老师还有一个要求, 那就是参观后我们自己给学校设计一个大礼堂, 要勇于创造, 突出自己设计的特点”。然后通过读课文, 了解本课的特点及本文的写法。这样的教学, 不仅开发了学生自身的潜能, 又在说与画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不但训练了写作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实现由“统一作业”向“区别作业”转化

知识的取得必须经过及时的复习与巩固才能不断深化, 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运用, 才能形成能力, 学生的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课后作业要有弹性, 有针对性。鉴于学生基础和接受能力不一, 因此, 布置作业时要充考虑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可能性, 如果超出学生的能力, 布置的作业就达不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所以, 布置作业时, 要分不同层次, 难度适宜,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完成规定作业时, 不再感到困难, 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 也能顺利完成。那么品尝到成功喜悦的同时, 谁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

贴近学生实际 体现课程理念 篇2

-是溧水进入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第一年,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了教学评价的重中之重。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方式,其导向性是非常重要的。今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就是一份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数学新课标理念的好试卷。笔者认为这份试卷很有特色,对今后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突出新意

这份试卷共分为三部分,与以往的试卷相比,更加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操作技能的必要性,以及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其结构颇具新意。。全卷共58题,基础知识占了45题,操作技能3题,应用题10题。这样的命题思路在评价学生方面既保证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又考察了学生的发展性。

二、命题素材体现时代性

整张试卷在选材上,体现了较明显的时代性。例如填空第一题涉及“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七题涉及“即将兴建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判断题第2题涉及“北京奥运会”等题材,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这一理念,又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三、解题空间的开放性

本次试卷的命题还有一个新的突破,那就是解题空间的开放性。例如:

1、填空第13题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填出对四月份天气的感觉。

2、请任意画一个钝角,并测量、标出它的度数。

3、应用题第二题的第5小题,为学生提供了三种规格的方砖,让学生任选一种解题。

以上三题都留给了学生较自由的`解题空间,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也尊重了学生的解题个性。

今年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给小学数学教学也带来了不少新的启示,今后在教学中应做到:

1、在学习方式上,应创造机会,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2、平时的教学要体现开放性,要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学习空间。

体现新理念 服务新课改 篇3

【关键词】应用题 教学 能力

2009年我省将首次对初中数学学科毕业升学进行省统一命题,这可以算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次最大的改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学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占有极高的位置。 

应用题是让数学与生活联系更紧密的一个枢纽,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推广,中考试题中加大了对应用题的考查力度,而对于积极备战的毕业班的学生们来说,应用题却是他们最感头疼的题型。老师们也常常有这样的困惑:这类题目我们不仅讲了,而且都讲了好多遍,可学生们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以下是本人对中考应用题方面的试题加以归纳和分类,希望借此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更多关注。

一、代数类实际应用题

在“数与代数”的内容中,不等式,方程与函数都是用来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中考题中,往往将不等式、方程与函数融合在一起考查,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现举例如下:

1. 不等式与方程.

例1.(2008扬州)某校师生积极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在得知灾区急需帐篷后,立即到当地的一家帐篷厂采购,帐篷有两种规格:可供3人居住的小帐篷,价格每顶160元;可供10人居住的大帐篷,价格每顶400元。学校花去捐款96000元,正好可供2300人临时居住。 

(1)求该校采购了多少顶3人小帐篷,多少顶10人大帐篷; 

(2)学校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卡车共20辆将这批帐篷紧急运往灾区,已知甲型卡车每辆可同时装运4顶小帐篷和11顶大帐篷,乙型卡车每辆可同时装运12顶小帐篷和7顶大帐篷。如何安排甲、乙两种卡车可一次性将这批帐篷运往灾区?有哪几种方案?

分析:由题意“每项小帐篷可供3人居住,每项大帐篷可供10人居住,正好可供2300人临时居住”和“每項小帐篷为160元,每项大帐篷为400元,共花去捐款96000元”中的等量关系可建立方程①;由题意“甲型卡车每辆可同时装运4顶小帐篷和11顶大帐,乙型卡车每辆可同时装运12顶小帐篷和7顶大帐篷”中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②。解:(1)设该校采购了X顶小帐篷,Y顶大帐篷

根据题意,得3X+10Y=2300160X+400Y=9600①

解这个方程组,得X=100Y=200 

(2)设甲型卡车安排了P辆,则乙型卡车安排了(20-P)辆

根据题意,得4P+12(20-P)≥10011P+7(20-P)≥200②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15≤P≤17.5

∵车辆数为正整数,∴P=15或16或17

∴20-P=5或4或3

答:(1)该校采购了100顶小帐篷,200顶大帐篷。

(2)安排方案有:①甲型卡车15辆,乙型卡车5辆②甲型卡车16辆,乙型卡车4辆③甲型卡车17辆,乙型卡车3辆.

归纳总结:本题以汶川地震灾区生产、采购、运送帐篷为背景设计试题,具有很好的时代性,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本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能阅读理解题意、自主寻求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同时需要学生能灵活应用方程(组)思想、不等式(组)思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几何类实际应用题

《数学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在几何内容的处理上,着重加强了几何类实际应用题的考查,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建立几何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2008乌鲁木齐)如图,河流两岸a,b互相平行,C,D是河岸a上间隔50m的两个电线杆.某人在河岸b上的A处测得∠DAB=30°,然后沿河岸走了100m到达B处,测得∠CBF=60°,求河流的宽度CF的值(结果精确到个位).

分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将原本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与等腰三角形,所以作辅助线CE、CF将原本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可求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进一步解直角三角形

解:过点C作CE∥AD,交AB于E

∵CD∥AE,AE∥AD ∴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AE=CD=50m,EB=AB-AE=50m,

∠CEB=∠DAB=30°又∠CBF=60°,故∠ECB=30°,∴CB=EB=50m

∴在Rt△CFB中,CF=CBsin∠CBF=50sin60°=43m

答:河流的宽度的值为43m.

归纳:几何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条件隐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代数与几何综合应用题

本类题型是从“形”的角度,将实际图形抽象建立几何模型,同时从“数”的角度,建立了不等式、方程和函数的关系,以把握、刻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将“形”与“数”两方面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分析、解决问题。

例3.气象局发出预报,沙尘暴在A市正东方向向400km的B处,正在以40km∕h的速度向西偏北30.的方向转移,距沙尘暴中心300km的范围内将受到影响。问A市是否受到这次沙尘暴的影响?如果受到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精确到h)?

分析:判断A市是否受到影响,只要求出A市到

沙尘暴的行进路线的最短距离,看其是否大于300km即可。如果要判断影响时间,则可以以A为圆心,画出一个半径为300km的圆,设该圆与行进路线交于两点D、E。求出DE的长度,即可以算出影响时间。

解略

归纳:本题隐含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点,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解本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往往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制约,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往往题目长、信息多、数据杂,需要仔细认真地对所给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第一、尝试数学建模,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建模教学,特别在初三阶段综合应用这一块中实施建模教学,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第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内容的一种本质认识,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的根本之所在,因此复习时注意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要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②要发现问题中所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借助“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分析题意,挖掘蕴含条件,建立数学模型,③将“推理”和计算相结合,力求解题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关文信 《新课程理论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申烨晖 《应用题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2005.11

班主任工作如何体现科学理念 篇4

一、班级管理科学化的内容

班级管理科学化是指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班级管理运行的客观规律, 采用科学方法, 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班级管理思想科学化

班级管理要实现科学化, 要求班级管理思想首先必须达到科学化.

班级管理思想科学化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做到:其一, 具备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和现代教育管理科学思想, 即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教育管理科学所揭示的班级管理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其二, 具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管理思想, 即根据时代的需要, 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班级管理规律, 不断改革和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意识;其三, 在班级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 要有全面育人观、教书育人观、管理育人观、学生主体观、系统分层管理观等.

2. 班级管理决策科学化

要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 在管理中必须有科学化的决策, 这是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所在.班级管理决策是否科学化, 主要看以下两点.其一是, 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去认识和把握班级管理规律.即管理决策科学化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管理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把握管理的客观规律.其二是采取民主和科学相统一的决策, 克服单纯按个人意志或凭经验进行决策的弊端.即管理决策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进行集体讨论, 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付诸实施.

3. 班级管理组织、制度科学化

班级管理组织和制度是维系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要实现班级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科学化, 必须建立起运行合理、稳定灵活、切合实际的班纪班规和具有统一、高效、精干的班委组织体系.其要求:一是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完成, 在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况下协调班级管理各种心理气氛、人际关系等, 以组织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增强集体的活力, 起到核心领导和“法制”管理班级的作用.

4. 班级管理方法、手段科学化

班级管理的运行是否有效、合理, 一定意义上在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化.班级管理的方法、手段是否科学化, 主要是看它的方法是否多样化, 手段是否现代化.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的规律, 采用引导、辅助班干部管理, 让学生自我管理等不同的、多样的管理方法.手段现代化是指管理中采取民主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班级.

二、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措施

针对上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科学化的内容来看, 要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 我们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制定科学的计划, 使班级管理运作有序

管理实践的运作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引导.鉴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班级管理具有周期性 (以一学期为一周期) 、阶段性的特点, 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分为整体计划和阶段计划两类.

2. 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制定科学的班纪班规, 以“法”治班

(1) 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班级领导核心的选拔、任用、编制是组织的关键.如何才能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我们认为,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二是引导强化班委会对班级的管理.

优化组织结构主要是指如何科学、合理地优选班干, 合理编制, 科学引导, 使组织达到最优化.一般来讲优化组织结构包括优选班干、合理分工和编制机构、培训和指导、为班干创设独立管理的环境和培养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等几个过程.而在每个环节中, 班主任都应根据特点、本班基本情况和班级管理规律进行合理选拔、培训和任用, 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班级集体.

(2) 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 以“法”治班.班纪班规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按空间为序划分为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等;二是按时间范畴划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班主任应培养班委会领导全体学生集体执法、集体监督、共同遵守, 做到“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法制化”轨道.

3. 加强班级系统管理, 进行全面育人

中学思想政治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篇5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调研与学生共听5节课。听完课后,总理谈了听课感受,强调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总理提出的这四点要求本身就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结合总理的谈话和这几年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经历,对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内容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就不能忽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思想政治老师更应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加以重视。

二、政治课堂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首先就必须陪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中学政治课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中学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政治课的枷锁,重新认识政治课和政治课教育,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突破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我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概念、观点较为抽象、单一,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书上的例子又较简单,有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所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此,我琢磨了很长时间,都觉得难以下手。最后,我从相关资料上把宪法的有关条例都罗列出来,打算在这些条例中寻找与学生有关的条款,结果宪法中的关于爱护国旗的一个条例,使我茅塞顿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吗?我可以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告诉学生宪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并与违法行为做斗争。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事先拍好的升旗仪式的录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果然,学生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反响强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而且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和升华。教师应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的思想道德观点、原则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从而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学政治课教育不仅是知识目标的天堂,更应该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帮助他们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三、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更加不能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需要创造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学生阅读材料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当然,要使学生成为主体,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体现新课程理念,创建高效物理课堂 篇6

关键词:明确目标;了解学生;创设情境;双边活动;反思

一、明确的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诸多因素,其中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也就是说,教学设计者在开始设计前应当回答,“在教学之前,学习者能够做什么,而在教学之后,他应该能够做什么?学习者在教学之后到底应该有什么变化?”所以,教学设计必须确立清晰准确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因此,应使用明确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表述不清,将影响教學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安排和采用,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中考对不同教材内容应达到的要求,恰当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地表述应达到何种结果,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而准确的目标定位来源于对教材的驾驭和对学生全面的了解。

二、全面了解学生,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才能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而且要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物理问题,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三、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为当今信息时代和新的世纪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号角,使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充分认识到“科技兴教”是改革的主流,认识到教育与科技、信息相结合是创新、推动教育不断前进的主要途径。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学生建构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体现教学的生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分利用实验进行物理教学,创设主动探究的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物理探究性实验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有效的双边活动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物理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物理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教学其实就是教与学,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相长”。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设计一堂课,必须要注意明确目标,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注意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导人,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发挥主导作用,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因此,课堂上只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或者只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是错误的。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的高效。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

教师在设计导人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人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物理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六、不断反思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教师经常对教育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教学活动。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言行,是达到不断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特别强调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在反思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反思后记、相互探讨、行动研究等。且行且思,使教学工作更有计划性、针对性和规范性。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良的师生关系肯定是教不好学生的,同时会让教师对上课失去兴趣,并且厌恶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基础上的。通过交往和沟通,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质都得到充分发展。“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亲近、喜爱老师,才能对其所道笃信不疑,潜心研习。在师生亲密的合作中让学习事半功倍。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将会使师生身心愉悦,受益良多。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篇7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质出发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 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使之具备学科态度,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及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笔者认为, 中学化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就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转变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 他们的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的差异, 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 是否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看出, 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 扭曲了教育的本质,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 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这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新大纲是根据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定的。化学义务教育教材又是根据我国国情, 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而编写的。新大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本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 教师正确执行新大纲, 就能保证化学教学从单纯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从只重视知识传授转变到重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从只重视书本转变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突出观点的教育学科态度和科学信息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 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 使教材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 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 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 深刻理解大纲, 专研教材并且使其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试验,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获得化学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以此加强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 课堂上讲实验, 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 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在实验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 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让全班同学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 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摩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 填写实验报告,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试验和10个家庭实验, 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 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及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化学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篇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于教学中, 既是时代的要求, 又是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在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理念, 是要求教师一改以“我”为中心的教学现状, 把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之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的价值取向,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我们应怎样体现这种理念呢?

一、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本进行教学

美国教育家切瑞·富勒认为:“每个孩子的大脑和他的指纹一样独特。”这就明确指出了人和人之间存在认知差异的事实,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 对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 实施差异教学, 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置上, 以学生的认知差异为出发点, 把多样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来追求。在施教过程中, 深入了解学生, 根据他们面对新知识表现出的不同领悟力, 制定与之相应的要求、标准。

二、以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为本进行教学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九年级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 已经从自然、生物、物理等科目的学习中积累了许多知识, 而化学的开设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和手段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当然, 前者的学习只是浅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后者的学习则是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但是, 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将两者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前者储备的知识对后者学习的作用。例如, 学生对物质的状态变化、形状变化等知识在初二物理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现在化学课上又出现了, 我们要告诉学生有关概念, 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教师要通过引导, 让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

三、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本进行实验教学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 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又要注重知识的消化。在不同的实验课上, 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 使每个学生能通过实验切实提高学习兴趣。对家庭小实验, 教师应事先与学生探讨内容、方法等, 然后让他们独立去完成。

四、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化学教师, 应在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科学动向、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 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教出“活”的知识。如, 环境污染问题学生们比较感兴趣, 特别是水的污染。课堂上, 教师讲了水污染的形成与防治后, 同学们在教师的安排下, 对学校周围的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最后得到的结论、解决方法可能不尽相同, 但只要言之有理, 就要给予肯定。

五、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本, 平等对待学生

教学中的“以人为本”, 还要求教师把每个学生的现在、未来兼顾起来, 以他们未来的发展为根本, 抱着对他们人生理想与幸福负责的态度, 帮他们实现美好的人生价值。虽然学生之间有差异, 但是, 教师要正视差异, 要以平等之心对待学生, 绝不能因为我们主观上的好恶或工作中小的疏漏, 使他们觉得我们有失公平, 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

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应用 篇9

所谓湿法冶金, 顾名思义是指依靠化学理论发展起来的金属冶炼方法, 由于湿法冶金具有学科交叉和互相渗透的特点。湿法冶金技术取得较快的发展, 主要是由于湿法冶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 湿法冶金可以处理低品位物料。第二, 湿法冶金可以对一些低品位二次资源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第三, 湿法冶金可以处理复杂矿石。第四, 湿法冶金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第五, 湿法冶金有利于环保, 因而比较容易实现清洁生产。因此, 现阶段湿法冶金中的环保理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湿法冶金概念介绍

湿法冶金是利用浸出剂将矿石、精矿和一些金属组分等通过溶解, 然后析出溶解后的固相组分, 湿法冶金技术一般包括金属分离、富集和提取的科学技术。一般情况下, 是将金属矿物原料在酸性介质或者碱性介质中进行溶解, 然后利用化学萃取技术和分离杂质技术, 将矿物金属及其化合物技术提取处理。

二、湿法冶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同时环境还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 湿法冶金之中存在很多的环境问题。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湿法冶金中的环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由于冶金工业的主要工作是开发金属矿物资源和一些金属原产品, 因而金属冶金与我国的民生存在直接的关系。同时, 湿法冶金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物料, 并且这些矿物在采用湿法冶金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状态, 因此, 在采用湿法冶金的过程之中, 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因而处理这些污染物以实现环保是现阶段湿法冶金中的主要工作。

三、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应用

1. 湿法冶金造成的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污染是指由于某种物质进入到大气中而引起的污染, 当废气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同时,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 一般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并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冶金等重工业造成的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包括污染物的性质、地表性质和气象条件等。当然, 治理湿法冶金中的环境问题的方法也很多。目前, 我国一般的湿法冶金厂经常采用的净化烟气的除尘设备一般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点除尘等等, 了解这些设备处理大气污染物的原理有助于了解湿法冶金中的环保理念及其应用。首先, 机械除尘。机械除尘是利用机械力将悬浮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种除尘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气流阻力小和功率消耗小等优点, 因而适合于处理含尘浓度高及悬浮颗粒度较大的含尘气体。其次, 过滤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在处理气体时, 能够使一些含有废气成分的气体通过一些多孔织物被吸收, 悬浮的烟尘由于不能通过这些多孔物质而被截留下来。最后, 静电除尘。静电除尘器一般是由电器设备和积尘室两个部分组成, 但是, 具有除尘作用的主要是积尘室, 由于积尘室中能产生电场而将污染气体电离出去, 从而使得烟尘荷电在电场作用下被收集起来。

2. 湿法冶金造成的水污染

湿法冶金赞成的水污染是由有害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 进而形成的环境污染。在采用湿法冶金的过程中, 污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是铜、镉、汞、砷等化合物和一些有机毒物, 这些水污染物质都会造成水生生物死亡等等。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剧, 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 水污染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安全, 甚至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采用湿法冶金的过程中, 水污染的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环保问题湿法冶金甚至不能有效进行。目前, 治理湿法冶金中的环境问题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催化湿式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是一种湿法冶金废水的高级处理方法。催化湿式氧化法是根据废水中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催化燃烧来处理废水的方法, 其具有通过氧化分解法进一步降低废水污染物, 从而达到分解污染有机物的目的。第二, 湿式空气氧化法。湿式空气氧化法是以空气为氧化剂, 将水中的溶解性物质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无害的新物质, 进而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处来, 从而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在常温常压下, 氧气在水中的容量很低, 因而导致自燃条件下的氧化速度较慢, 尤其是高浓度的污染物, 仅仅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的氧化反应就更慢, 因此, 需要采用各种辅助手段促进湿法冶金废水中污染物反应的进行。但是, 在高温高压下, 废水中氧气的溶解度会增大, 这样可以将湿法冶金废水中的污染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当然, 湿式空气氧化法的关键在于产生足够的自由基供给氧化反应,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降解大部分湿法冶金中的有机污染物, 但是这种处理湿法冶金中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条件非常苛刻, 并且这种处理湿法冶金中有机污染物的要求也非常高, 因而不适合大水量废水的处理。因此, 了解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应用有助于处理湿法冶金中的水污染。

总结

总而言之, 湿法冶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炼焦过程, 由于湿法冶金中存在很多的污染, 现在的湿法冶金环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 了解处理湿法冶金中的废水和废气的理念显得至关重要。但是, 处理湿法冶金中污染物的方法很多, 只有掌握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其应用, 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方法处理湿法冶金中的污染物。因此, 现阶段研究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应用具有非常中的实现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 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 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摘要:随着我国冶金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湿法冶金在冶金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 湿法冶金存在很大的污染问题, 因而, 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湿法冶金中的环保理念。因此, 研究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应用具有非常中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湿法冶金的概念, 并详细的阐述了湿法冶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义, 最后分析了湿法冶金中环保理念的体现及应用。

关键词:湿法冶金,环保理念,体现,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荣骏;湿法冶金新发展[J];湿法冶金, 2012, 26 (1) :3-5.

[2]刘维平, 邱定蕃, 卢惠民;湿法冶金新技术进展[J];矿冶工程, 2013, 23 (5) :39-42.

理念体现 篇10

自《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问世以来, 其受众群体之广、读者之多可谓当代文学之最, 正如作品中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中的知名度一样, 他在当今“麻瓜” (普通人) 群体尤其是小“麻瓜”群体的“粉丝”之多难以数计, 在21世纪的“非阅读”时代它创造了一种文学接受“现象”。这七部作品为何能够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和热捧, 在评论界引起如此广泛的论争, 从最初过于关注作品中的惊险、刺激和魔幻的因素到回归文学文本的研究, 人们日益认识到, 这一系列作品能够引起如此关注, 赚取眼球, 绝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奇特魔幻因素, 更不能单纯把它归于现代商业炒作和信息传播的结果, 作品中塑造的独特魔幻世界、人物与命运所作的抗争是吸引受众的根本因素, 作品中独特的教育模式契合了儿童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憧憬与期待, 以及对教育环境的渴望。

一、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乌托邦”式的教育试验田

1.九又 四 分 之 三 站 台 的 向 往

因为这部作品的盛名, 伦敦地铁设立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作为纪念, 哈利·波特的故事从踏上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正式上演, 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院, 他的人生就此改变, 他从“麻瓜”世界一个普通中学生成为魔法学校的优秀生, 他独特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在“麻瓜”世界受到同学们的取笑和排斥, 在魔法学院却如鱼得水, 广受欢迎, 独特个性和创造力得以发挥, 魔法能力迅速进步, 有了自己的伙伴和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学业、兴趣、人际关系上都取得进展甚至成功, 可谓换胎脱骨。完成这种嬗变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是对魔法的好奇和向往, 改变了他的成长轨迹? 不难看出, 正是那个新的学习环境———霍格沃茨魔法学院, 成为改造他的内在因素和根本原因。霍格沃茨魔法学院成为现代教育“乌托邦”, 伦敦地铁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成为这种向往的标志, 作者在作品中隐喻对现代教育的批判, 同时还指向了某种教育价值取向。

2.成 长 的 渴 望

这部作品之所以令无数青少年着迷, 主要是作品中的人物成长真实再现了青少年成长的轨迹, 反映了他们对成长过程的期待。主人公一段奇异的成长之旅, 体现出少年不知愁滋味, 探寻新奇、冒险、刺激和乐趣的天性;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 , 冲动、犯错 、误解、生活 中的焦虑 、内心的压 抑和苦闷, 青少年的心理所发生的移位和变更, 将青春期年龄的特点展现 无疑 ;忍耐、克制 、决断、如何 处理个人 情感、区分幻 想与现实 、领导团队 、敢于承认 错误、在犯 了致命错 误的时候如何尽可能减少损失, 哈利逐渐剥离天真童稚幻想转而以成熟的心态坦然处世, 在困境与磨砺中成长。成年读者能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看到自己是怎样从年幼无知进而慢慢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我们看到了那个奋发向上的自己, 也看到了那个怯懦退缩的自己。作者有意或无意间体现出对个人按照某种自然发展方式成长的渴望, 就像哈利·波特一样不断对自己说:“看吧, 你该努力了。”“看啊, 你也可以做到的。”

3.现 代 教 育 的 “乌 托 邦 ”

作者在作品中有意或无意间把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塑造为现代教育的“乌托邦”。在西方, 未成年人长期以来被看做是没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 受到压制和管束, 直到启蒙运动后, 来自启蒙思想家卢梭、浪漫主义者华兹华斯等人引导了一场教育革命, 卢梭的“儿童中心论”打破了未成年人教育的枷锁, 卢梭认为儿童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和天赋能力进行, 不要强迫灌输, 应该让其自然成长。华兹华斯等浪漫主义者提倡天性和自然教育法则, 主张让儿童自然成长。这些教育“乌托邦”思想在西方特别是西欧社会影响深远, 直到现在, 依然与现代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抗争。因此, 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新奇和独特性, 还在于他反映了教育的一种反实用、重自然、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构建了人们心中教育的理想“乌托邦”, 是对现实教育现状的一种反思。

二、意象———教育理念的隐喻

在现实与魔幻的交错中, 作者构建了一个轻松、新奇而又不失纪律和正义的世界。作品中, 个性独特的巫师、威力巨大的法具、魔咒和法术, 以及凤凰社等一系列意象, 成了吸引读者的基本元素, 体现了孩童纯真的简单二元价值取向和英雄崇拜, 契合了成长过程中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推崇。

1.从 教科 书 到 魔 法 棒

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教育魅力契合了现代教育的某些元素。魔法学院的魔法学习本身就契合了儿童好奇的天性, 一个个让学生如痴如狂的魔法与魔具预示着教学内容的真正魅力所在。我们不免要思考, 怎样设置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呢? 在魔法学院, 教科书的作用让位于魔法实践。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课堂教学走出了教科书, 走进了魔法实践, 一个个咒语让学生过目不忘, 一个个教育工具———魔具让学生爱不释手, 一个个魔法让学生乐于接受, 即便是在充满歧视的药学课堂上, 哈利·波特也能感受到魔法带来的愉悦。作品中教师就像罗琳的隐身衣一样, 学生成为课题的主人, 暗示作者对西方教育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并重, 甚至更加强调实践这种教育方式的肯定。相比较而言, 我国教学还没有摆脱教科书依赖模式, 大部分课堂教学还以灌输式讲解为主, 结果是学生兴趣了了, 眼高手低, 动手能力差。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还有知识接受过程所带来的愉悦和对知识的渴望。

2.凤 凰 社的 忠诚

凤凰社在第五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首次出现, 是一个由霍格沃茨魔法学院院长阿布思·邓布利多创办的反伏地魔组织。这个组织以其反恶势力和正义性而深受读者热爱, 一群意志坚定、坚韧不拔的成员铸就了凤凰社的忠诚和铁血精神, 阿不思·邓不利多、阿拉斯托·穆迪、尼法朵拉·唐克斯、弗雷德·韦斯莱牺牲了, 斯内普最后甘愿背着“叛徒”的黑锅被杀 (实际上他是凤凰社的间谍) , 乔治·韦斯莱失去一只耳朵, 比尔·韦斯莱被狼人咬伤, 凤凰社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诠释了忠诚、正义和崇高, 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期待。

3.哈 利·波 特 的 英 雄 主义

《哈利·波特》是一首英雄史诗。哈利·波特给读者带来的英雄气概, 从他前额的伤疤就预示着他的不屈;一进入魔法学院他就直呼伏地魔的名字, 显露出他不惧恶势力的态度和决心;他在魔法学院直接与伏地魔的势力作斗争, 破坏了伏地魔复活的企图;哈利直接面对伏地魔, 组织凤凰社对抗伏地魔军团的力量, 最后的较量在哈利出生时的家展开……哈利·波特还要战胜自身, 在《哈6》中, 伏地魔把自己的灵魂分成了七个部分藏在不同的东西里, 这样可以确保永生。其中七分之一的灵魂封存在了哈利·波特的身上, 使他具有了伏地魔的一些特征, 哈利·波特要想战胜伏地魔, 最终还必须战胜自己身体里面那邪恶的一部分, 主人公堂吉诃德式斗士的形象充满着血与肉, 即使我们看到的不是十全十美的英雄, 这种英雄更富教育意义, 更容易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三、当代教育的拯救策略

霍格沃茨魔法学院所体现出的现代教育“乌托邦”色彩, 作品中一系列意象孕育众多现代教育的因子, 突出表现了西方教育的人本、创新、个性等特性, 成了当代教育的有益借鉴。

1.想 象 和 创 造力

读者在作品接受中, 审美愉悦后面的童真、自然, 追求真善美的原动力, 奇幻下蕴藏的追求快乐、新奇和探知的天性, 这才是青少年所需要的也是喜欢的东西, 作品给当代教育提供了借鉴。当代教育的目标不是造就知识的复印件, 而是要培养富有想象和创造力的人才。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 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了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因此, 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通过点拨、启发、开发和实践, 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和创造力, 探寻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教学手段, 营造能够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想象和创造力的教育教学环境, 这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 也是作品的教育理想。

2.个性 和 独 立

在“麻瓜”眼中, “巫师”是“异类”, 魔法世界就是一个“叛逆”的世界。在魔法学院, 学生一开始就由学生帽根据学生的性情决定他的学院和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有意或无意间体现出了对个人按照某种方式成长的渴望。主人公们的行为透着叛逆、追求自由、个性的内在渴求, 隐喻作者对这种主张个性培养教育理念或方式的推崇。这种思想所体现出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 是现代教育所需汲取的思想精华。只有强调个性, 承认差异, 才能实现尊重、平等和宽容, 正如魔法学院一样, 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了平等机会和条件施行个性化教育, 注重因材施教, 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 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才是现代教育所需的人文关怀。

3.主 体 性 和 话 语 权

在魔法学院学生与老师的教学对话和碰撞中, 学生从压制到反抗到逐步掌握话语权, 成为课堂的主体, 成为实践的操作者, 成为挑战教师的“叛逆”。教师就像罗琳的隐身衣一样逐步退隐, 学生成为课题的主人, 这种从教师的话语权走向学生的话语权, 暗示作者对西方现代教育的一种审视。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 高扬人的主体性, “教”始终围绕“学”开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学习动力, 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 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 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 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与发展。

4.以 人为本和 崇 高理 想

凤凰社成员间的尊重和忠诚, 反抗恶势力表现出来的铁血精神和英雄气概, 这种以人为本和崇高理想一直是教育宗旨之一, 也是社会的本质需要。21世纪,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强调以人为本, 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 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 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 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 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 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在这个英雄缺乏的时代, 哈利·波特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 是当代青少年对理想和崇高的一种反应。鉴于此,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塑造英雄和理想主义, 是培养青少年的理想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潮流中, 备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结语

《哈利·波特》在一定程度上教导孩子们学会独立 , 彰显个性, 探索实践, 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尊重、自信、团结、奋进成为作品的主题。通过《哈利·波特》,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得到许多有益经验, 也许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该革新了。

参考文献

[1]苏文清, 熊英.《哈利·波特》的第三空间及其意义——兼论文学数理批评[J].江南大学学报, 2012, 2:14.

[2]隋慧.浅析《哈利·波特》中英雄的成长[J].时代文学, 2011, 8:74.

[3]武冬艳.透析《哈利·波特》的英雄观[J].电影评介, 2011, 6:44

[4]戚翠荣.英雄成长主题下的哈利·波特形象[J].现代语文, 2010, 10:75

[5]姜淑芹.并置与戏仿:析《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J].东北师大学报, 2009, 5:29.

[6]刘亚.从《哈利·波特》看图书馆对英国初等教育的作用——对《哈利·波特》的内容分析[J].图书与情报, 2008, 2:22.

[7]苏文清.《哈利·波特》与主体间性哲学——《哈利·波特》对当代童话创作的生态学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 1:26.

上一篇:岩土分析下一篇:劳务派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