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男性

2024-05-12

成年男性(精选七篇)

成年男性 篇1

关键词:内蒙古满洲里市成年男性,脂肪肝,高发原因及治疗

随着满洲里市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 固有生活习惯和现代节奏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冲突, 脂肪肝检出率出现上升趋势, 现将2010年~2012年在我院体检的2216人体检肝脏成年男性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市民2216人, 年龄20-75岁, 其中, 22~48岁患病人数为1128人, 占患病人数的61.7%, 49~65岁患病人数321人, 占患病人数为17.5%, 66~75岁患病人数为377人, 占患病人数为20.6%。

1.2 方法

1.2.1 脂肪肝的检查方法

应用美国产GE牌LOGIQT型彩色B超机。

1.2.2 脂肪肝的判定标准

(1) 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 (强于肾脏和脾脏) 远场回声逐渐哀减。 (2)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3) 肝脏轻至中度肿大。 (4)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 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5) 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一项及第 (2) ~ (4) 项中1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第 (1) 项及 (2) ~ (4) 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1项以及 (2) ~ (4) 项者2项者和第 (5) 项者为重度脂肪肝[1]。

2 结果

2.1 脂肪肝患者的生活方式

脂肪肝患者多数都喜食油脂大的饮食, 嗜酒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且生活上很不规律, 饮食特点明显, 如饭菜中以素食为主, 食之则较少, 而一旦增添肉类饮食后, 则暴饮暴食, 而餐后又不喜欢运动, 甚至马上休息, 从而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 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

2.2 脂肪肝形成环境因素

内蒙古满洲里市是全国最大的陆路开放口岸,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 且本身内蒙古人由于环境潮冷, 素来有喜欢高脂饮食及饮酒的习惯, 而餐饮业在旅游业中又是举足轻重的, 陪八方宾朋豪吃海喝自然也成了一种生活常规。

2.3 脂肪肝与年龄的因素

现在, 本地区活跃在商界的绝大多数为青壮年, 因为工作事业的关系, 要经常陪客户、陪朋友吃饭, 而老年人则此类场合相对较少, 且老年人开始注重养生, 经常进行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 从而减少了该项疾病的发生。

3 结论

脂肪性肝病:是指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 脂肪性肝病则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肥胖、Ⅱ型糠尿病、高脂血症等单独或共同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易感因素。酒精肝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涉及下列多种机制: (1) 乙醇代谢过程消耗氧化型辅酶Ⅰ (NAD) 而使还原型辅酶Ⅰ (NADH) 增加导致依赖NAD的生化反应减弱而依赖NADH的生化反应增高, 这一肝内的代谢的紊乱可能是导致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原因。 (2) 乙醇代谢的耗氧过程导致小叶中央区缺氧。 (3) 乙醇在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途径中产生活性氧对肝组织的损害。

满洲里市地区的成年男性, 生活不规律, 不节制饮食, 且喜食高脂饮食, 饮酒, 饮食过程长且食后青壮年多不喜运动, 部分老年人也具有此特点。随着满洲里市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 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 八方宾客云集, 应酬成为了生活中的主旋律, 在原有民族地区人民热情好客的基础上, 不好的饮食习惯更加凸显, 故脂肪肝成为高发地区。

治疗上, 我们也将其分为两大块来谈, 首先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的治疗:

3.1 针对危险因素的治疗

如能控制引起NAFLD的病因, 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和脂肪性肝炎可以逆转至完全恢复, 是治疗NAFLD的重要措施。减肥和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是治疗肥胖相关NAFLD的最佳措施, 实施热卡及脂肪, 特别是饱和脂肪酸摄入机制, 使体质量逐步下降, 但注意过快体质量下降可能会加重肝损害, 应在减肥过程中监测体温体质量及肝功能;运动锻炼要足量, 要坚持对高脂血症者饮食限制及结构调整是主要措施。降脂药的使用应慎重, 因降血脂药会驱使血脂更集中在肝脏进行代谢, 常会导致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一般任为降脂只用于血脂升高明显者,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视肝功能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3.2 药物治疗

3.2.1 胰岛素增敏剂、减肥药、调脂药、降压药、抗氧化剂、细胞保护剂、抗炎细胞因子、肠道微生态调整剂等类型。

(1) 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45mg/天。 (2) 减肥药:a.奥利司他;b.西布曲明;c.利莫纳班。 (3) 调脂药:a.他汀类药物;b.左旋卡尼汀;c.其他调脂药:吉非罗齐。 (4) 降压药ACE拮抗剂LOSARTAN50mg/天, 疗程48周, 可显著改善血清ALT、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水平, 组织学评估可改善组织学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 (5) 抗氧化剂/肝保护剂:维生素E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可改善肝脏酶学。 (6) 抗炎细胞因子:已酮可可碱:部分患者肝酶改善[2]。

3.2.2 中医中药

大黄虫丸:猪油自备;熟地黄、地黄、各30g, 土蟞虫 (炒) 、干漆 (煅) 各30g、虻虫 (去翅足、炒) 、蛴螬 (炒) 各45g、桃仁、苦杏仁 (炒) 、白芍各120g、黄芩60g、甘草90g等组成。此方对降脂、降低转氨酶有一些作用, 但不能改善肝组织学病变, 且具有加重趋势, 故其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3]。现在我们来谈酒精性肝病的治疗: (1) 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如仅为酒精性脂肪肝, 戒酒4~6周后, 脂肪肝可停止进展, 最终可恢复正常。彻底戒酒可使轻、中度的酒精性肝炎临床症状, 血清转氨酶升高乃至病理学改变逐渐减轻, 而且酒精性肝炎、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对临床上出现肝功衰竭的表现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水、肝性脑病等) 或病理学有明显炎症浸润或纤维化者, 戒酒未必可阻断病程发展。 (2) 营养支持:长期嗜酒者, 酒精取代了食物所提供的热量, 故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摄入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 所以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要良好的营养支持, 在戒酒基础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 并补充各种维生素 (如维生素C、B、E、K及叶酸) 。 (3) 药物治疗:水飞蓟宾, 维生素E、C3, 多烯磷脂酰胆碱, 美他多辛, 乙酮可可碱, 丙基硫氧嘧啶, 糖皮质激素 (对重症酒精性肝炎可缓解症状) 。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 (4) :12-14.

[2]茅益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现状.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maoyimin_66218162.htm.2010-12-04.

成年男性增高方法 篇2

a. 两腿并拢站立,两手放在大腿前,肘部略弯,两脚跟靠紧,脚尖呈45度角分开。膝部略弯,整个身体尽量向下降低,同时控制不要让脚后跟向上抬,膝盖和脚趾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b. 用力伸直两腿,慢慢地向上抬起,在向上伸直的时候,一定要尽量伸到最高处,停顿一会儿,整个身子慢慢下调到初始状态后,再开始做。

剪刀式敲打:锻练大腿肌肉

a. 人躺在地板上,背部向下,两腿向臀部上方伸直,两臂分别放在身体两侧,两脚弯曲,脚尖向外,两腿向两边对称分开,直到你不能再分为止,注意保持背部平直不要弯曲。

b. 深呼一口气,两腿靠拢并用力挤压,注意两腿交叉,左腿放在右腿上,右腿的脚趾刚好接近左腿的脚后跟。第2次重覆的时候,把右腿放在左腿上,左腿的脚趾接近右腿脚后跟。

小绕环:锻炼你的小腿肌肉、大腿肌肉和内转肌

a. 侧卧于地板上,身体左侧在下。臀部侧平,两腿自然伸展,用左手支撑头部。右手肘部向内弯曲,手掌放于地板上,脚趾并拢,同时右腿和左腿分开上举几厘米。

b. 右脚尖顺时针方向慢慢绕10个小圈,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转10个小圈,如此做2次,换身体右侧再重覆。

大腿肌肉提升运动:锻练你的内转肌肉

a. 侧卧于地板上,身体左侧在下,左腿伸展,右膝弯曲,右脚绕过左大腿放于地板上,右腿在左大腿前面,用左手支撑头部,右手紧紧握住右腿。

b. 左脚向内弯曲,同时抬起左腿,尽量向上直到你不能抬为止,然后放下,再重覆10次。下一步,抬起左腿顺时针方向绕5圈,接着逆时针方向绕5圈。身体右侧向下,再重覆。

脚踏车式运动:锻练你的腿筋和四头肌

a. 侧卧于地板上,身体左侧在下,两腿伸直,臀部侧平,双手放松如图所示。脚趾并拢,同时将右腿向胸前靠。b. 弯曲膝盖。

c. 保持臀部平衡,右腿伸直向身体后方移动。保持这样的动作顺序(从a到b,像脚踏车一样)做5次。然后,右腿从身后开始,向前按上述动作进行5次。最后,换身体右侧在下,再做1次。

后抬腿运动:锻炼大腿、小腿部肌肉

a. 脸朝下卧于地板上,两腿伸直,脚趾并拢。肘部弯曲,两手放于头前,前额放于双手上。两腿同时向上扬起,到你能抬到的最高处,脚后跟分开。

b. 向内侧挤压大腿,两腿大腿部靠紧。两脚后跟快速地相互碰击敲打,吸气时敲打5下,呼气时敲打5下,然后还原再开始。如此重覆3遍。

芭蕾式运动:锻炼你的小腿肌肉和四头肌[1]

a. 左腿站立,右膝弯曲,右脚向后靠在小腿上。肘部弯曲,双手指尖放在臀部前方。

b. 抬起右腿向后尽量伸直,同时向前抬起右臂,向后伸展左臂(如图所示),停顿一会儿。然后伸直左腿还原再开始。左右腿各重覆8-12次。

结束运动:锻炼你的四头肌

a. 左腿站立,左膝放松,将右脚后跟放在左脚的脚趾前面,右脚脚趾向外,并拢,脚尖着地如左图。左臂向上举过头顶与臂部垂直,右臂慢慢舒展至身旁一侧。

喝咖啡可降低成年男性通风危险等 篇3

咖啡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饮料之一。如果你是一位咖啡爱好者,你是否知道,在享受咖啡浓郁香淳美味的同时,饮用咖啡还可降低你血清尿酸的水平,减少尿酸血症发生。

今年五月,美国《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杂志报道了在美国开展的咖啡与痛风关系研究的结果。这次研究共有45869名男性参加,历时12年。参加者分別服用咖啡、无咖啡因咖啡、茶、咖啡因,研究开始时所有参加者都没有痛风病史。在12年的研究过程中,共有757名参加者出现过痛风症状,痛风的危险性随着咖啡服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如果不饮用咖啡者发生痛风的危险性为1的话,那么每天饮用1杯以下、1至3杯、4至5杯、6杯以上咖啡者发生痛风的危险性分别为0.97、0.92、0.6、0.41。而每天饮用1至3杯、4杯以上脱咖啡因咖啡者发生痛风的危险性分別为0.83、0.67。而饮茶或者饮用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都没有降低痛风危险性的作用。作者认为,长期饮用咖啡,可以降低痛风的发生。这一作用与饮用者的饮食习惯无关,一些能影响痛风的因素如体重指数、年龄、高血压、服用抗尿酸药、喝酒以及慢性肾疾病等也不影响咖啡的作用。试验结果提示,其他含咖啡因的饮料不具有减轻痛风的作用,而去掉咖啡因的咖啡饮料有明显的预防痛风作用,说明咖啡中的有效成分并不是咖啡因。科学家们认为,咖啡预防痛风的机理,可能是咖啡中某种未知物质降低了血中尿酸水平,影响胰岛素耐受性,当然可能还有它机理。

痛风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近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咖啡饮枓在全世界的广泛饮用,因此,喝咖啡能预防痛风发生,将是一件有益于大众健康的事情。(黄曙海译)

一种基因多态使人易患结盲肠癌

《中华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在我国,拥有TP53基因R72P多态的人群,尤其是同时具有饮酒嗜好的人容易患结肠直肠癌。

解放军第113医院贾杭若医师等将345名结肠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岁至85岁,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结肠直肠腺癌,并将67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饮酒情况以每周饮酒一次或一次以上,持续半年者定为饮酒。该研究发现,拥有TP53基因R72P多态的人容易患结肠直肠癌,且其患病风险在饮酒人群中进一步增加,与国外有关报道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对怀疑有结肠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可将TP53基因R72P作为筛选指标,以助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健康报网)

哺乳可减少各种女性疾病发生

世界母乳喂养周即将到来,针对一些年轻漂亮妈妈怕影响体形拒绝哺乳,记者走访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主任牛秀敏教授。牛秀敏提醒,母乳喂养不仅是婴儿赖以生存的最佳途径,还可以减少女性乳腺、卵巢肿瘤及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牛秀敏介绍,孕妇在产前会积聚396000卡的热量,以供哺乳期使用,如果这些热量不能消耗,不仅不能保持体形反而能引起肥胖。哺乳可消耗母亲体内额外的卡路里,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皮下脂肪的蓄积,不用节食就能达到减肥目的。

此外,产后哺乳能够促进母体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会增强乳房悬韧带的弹性,减少发生乳房下垂的可能。哺乳过程中婴儿吸吮乳头的动作还可以刺激母亲乳房内分泌乳汁的乳腺组织,乳腺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越多就越发达,这与肌肉运动越多越结实的道理一样,因此,坚持母乳喂养的母亲在哺乳期后乳房会变得丰滿。

牛秀敦说,产后母体进行着复杂的生理性复旧改变,尤其是生殖系统的复旧。母乳喂养,特别是早哺乳,可触发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有助于产妇子宫复原,有助于产妇的体形恢复,并且保护母亲不受一些疾病的侵扰。

她提醒说,多种研究表明,哪怕是仅仅哺乳几个月的母亲,其患乳腺癌的几車也会大大少于从未哺乳的妇女。与从未哺乳的妇女相比,哺乳期超过25个月的妈妈们患乳腺癌的几率要减少三分之一。此外,哺乳还可预防卵巢癌、尿路感染和骨质疏松。(人民网)

新疫苗有望抵抗耐药结核菌

全球结核疫苗基金会日前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卫生国际会议上介绍,他们与合作伙伴正在进行新一代结核病疫苗,有望抵抗各类耐药性结核病菌。

抗阻运动对成年男性血睾酮的影响 篇4

睾酮是由胆固醇在特定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转化产生的类固醇激 素 , 这个从开 始产生到 最后分泌 的过程大 约需要2 0 ~ 30 min。男子睾酮大约90%来自睾丸间质细胞,其余部分来自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和其他组织。正常成年男性每天约产生6~24 mg睾酮,血中睾酮浓度为10~45 nmol/L。

睾酮激素不能在分泌的细胞储存,且难溶于水,机体内的睾酮主要以结合形势存在,只有大约0.2%~2%的血睾酮以游离状态存在。大约44%~60%的血睾酮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其余部分与白蛋白或其他蛋白结合。与白蛋白结合的睾酮可以在毛 细血管床解离被组织摄取。因此有活性的睾酮应该是游离的睾酮以及与白蛋白结合的睾 酮之和,大约占总睾酮量的一半。

2 睾酮的分泌调控以及生理活性

睾酮的分泌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控。首先由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Gn RH被输送至垂体,促使垂体前叶分泌、释放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LH和FSH经过体液循环被运送至性腺。在性腺,LH可以刺激男性的睾丸间质细胞和女性的卵泡膜细胞分泌、释放睾酮。FSH不能直接刺激男性睾酮激素的产生,但是它对于类固醇结合蛋白在肝脏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在女性体内FSH不仅可以刺激孕烯醇酮在颗粒细胞的合成,也可以促进类固醇结合蛋白在肝脏的合成,孕烯醇酮被运送至卵泡膜细胞进一步加工生成睾酮激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受神经刺激的直接调控和受血睾酮浓度的反馈 调节。

睾酮对于人类的身体从怀孕开始就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皮肤和生殖系 统,睾酮可以促进 头发的生长和 分泌蛋白的 合成;在肾脏,睾酮会引起肾单位组织肥大和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多;睾酮还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对氨基酸的吸收从而增强肌肉的合成代谢,也可以通过加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来抑制肌肉的分解代谢。

3 抗阻训练对血睾酮的影响

抗阻运动是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包含多种变量因素如:强度、重复组数、运动量等。一般而言,在抗阻运动中运动达到一定的强度和运动量后,血睾酮浓度会明显增加。然而也有一些文献显示在抗阻运动后血睾酮浓度没有变化。下面我们就抗阻运动的各个变量对血睾酮的影响展开综述。

3 . 1 运动强度对血睾酮的影响

运动强度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施加的负荷,或给以的阻力。Yarrow等研究以运动总量相同但是强度不同的卧推和深蹲运动,发现这两个规定的抗阻运动都没有使血睾酮浓度增加。在这个关于运动强度的研究中,除了离心运动的强度以外,其他的运动强度都太低可能是运动后血睾酮浓度没有变化的原因。Kraemer等研究改变运动的强度保持运动的总量,发现当运动强度减小时,血睾酮浓度对于抗阻训练的反应也在减弱;当重复次数保持恒定时,运动强度越大引起的血睾酮对抗阻训练的反应也越大。Raastad等研究发现3组6次以100%最大强度的下肢抗阻运动使得血睾酮浓度明显增加,然而运动强度降低到70%~76%最大强度时血睾酮浓度却没有明显变化。

运动强度单个因素的变化对血睾酮后对血睾酮浓度的影响的方面的作用是不明确的。有研究显示成年男性以10组1次的最大强度的抗阻运动后观察到血睾酮浓度的明显的增加,然而在一些力量型优秀运动员中20组1次的最大强度抗阻运动后血睾酮的浓度却没有显著变化,这可能与运动间歇时间不同和训练水平不同有关。根据Kakkinen和Pakarinen的发现,高强度和低总量的运动不能引起血睾酮浓度的明显变化。通常如果运动总量较低,运动强度单个变量的变化并不能诱导血睾酮的分泌增加,然而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个相对最小强度,运动总量也达到与运动强度相应的一个高度时,就可引起血睾酮浓度的增加。

3 . 2 运动组数对血睾酮浓度的影响

运动组数指运动重复的集合数。Goto等运用实验在每个10次为一组的抗阻运动中间增加一个30 s的间歇,这样使得运动的组数增加一倍但是运动总量相同。结果显示除了基本的代谢需求外,增加的间歇并没有导致抗阻运动后血睾酮的变化不同。当改变运动负荷而保 持运动总量不变时,结果发现抗阻训练引起的血睾酮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总的运动量恒定时,运动组数对于抗阻运动后引起血睾酮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3 . 3 运动量对血睾酮浓度的影响

运动量指运动中执行各变量的积,通常用组数×每组重复 次数×强度表示。通过运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运动量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它是各个子变量的综合体。当运动量恒定时它的部分自变量的不同可能对激素的代谢影响也不相同。有研究显示只有当运动量使机体代谢达到某个“阈值”才能引起运动后血睾酮的明显增 加。Ratamess等做一项实验让受试者做10次为一组的负重深蹲,在第一组运动过后血睾酮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乳酸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在第六组后发现血睾酮有明显的增加,乳酸也大大的增加,通过两次测试乳酸的变化可以猜测只有当机体代谢达到较高的程度才能引起血睾酮的变化。使机体的代谢升高并不意味着只是简单的提高运动强度,而是使运动量升高,一般而言当机体代谢达到使血睾酮变化的“阈值”后,运动量越大,血睾酮对于抗阻运动的反应也越明显。

3 . 4 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血睾酮浓度的影响

运动方式的不同包含运动中的动作特点不同、运动使用器械的不同以及运动过程中所需要动用肌肉群的不同。在不同的抗阻运动后,关于血睾酮的反应主要取决于运动过程中动用肌肉的多少。如果只是少量肌肉参与运动可能很难观察到运动后血睾酮有明显的变化,因此抗阻运动中运动方式的选择对于运动后血睾酮是否有明显的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有资料显示单独的小臂弯曲负 重练习不能导致血睾酮的明显变化,然而小臂的弯曲负重练习结合腿部的纵跳练习后,可以观察到运动后血睾酮有明显的变化。

当抗阻运动引起血睾酮增加,血睾酮增加的幅度和参与运动的肌肉的多少呈正相关。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与小肌肉群参与运动引起血睾酮的变化 相比,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引起血睾酮的变化更明显。因为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能引起更大的运动量,这就解释为什么多肌肉群参与的运动能引起血睾酮更强烈的变化,同时再次证明了运动量对血睾酮变化的重要影响。

3 . 5 运动次序的不同对血睾酮的影响

运动次序指练习过程中各个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同的运动次序影响着机体功率输出的不同,进而影响各组练习能重复的最大次数不同。不同的运动次序也影响着激素对运动的反应时间不同。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可以引起血睾酮的升高,如果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被安排在开始部分,在接下来的运动中将伴随相对较高的血睾酮水平。这也同时说明了我们日常运动练习过程中,先进行大肌肉群的练习,再进行小肌肉群练习的科学性。由于不同的练习引起的血睾酮变化不同,所以同样的练习内容,练习次序的不同可能导致运动后血睾酮的变化不同。

3 . 6 间歇时间的不同对血睾酮的影响

运动的间歇时间主要牵涉到时间的长短,间歇时间包括每种运动的组间间歇时间和每种运动方式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同长度的间歇时间主要影响运动过程中的代 谢需求不同,这些代谢需求的不同可以通过乳酸的变化和平均耗氧量的不同来证明。增加机体的代谢需求可以增加例如生长素等激素的分泌已经被证实,然而关于增加机体代谢对血睾酮的影响还没有资料显示。关于不同的间歇时间对抗阻运动后血睾酮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观点。有资料显示在中等强度和大运动量的过程中,不同的间歇时间(1min和3 min)导致运动后血睾酮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差异。然而也有资料显示在运动过程中不同的间歇时间(2 min和5 min)对于结果的影响没有差异。由于运动过程中每组的负荷和组数不同、不同的运动次序导致运动时机体的代 谢不同,所以不能用时间这一单一变量去评定对血睾酮的影响。运动量和间歇时间的不同对导致 血睾酮变化不同的模型可能存在,但是现在还不为人知。

4 结语

成年男性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随机选取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20~55岁成年男性受试者181名, 受试者均无残障及各种急、慢性疾病, 无运动员经历, 并用问卷排除有运动禁忌症的个体, 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将受试者以5岁为一年龄段划分为7组, 基本情况见表1 (各年龄段身高、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

1.2 研究方法

1.2.1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

采用日本TANITA公司产TBF-418B型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测量生物电阻抗 (BIA) 的方法确定人体成分的仪器。采用微弱的 (人体感觉不到) 恒定交流电流, 通过人体手、足与电极连接测量人体各部分的电阻抗。分别检测受试者体重、体脂肪率、体水分率、基础代谢量、基础代谢年龄、肌肉量、骨量、BMI、体型判定、左右部位别测定。受试者在测试前2h未进食和水;测试时在室温静息状态下去除佩戴的所有金属物品。

1.2.2 运动能力测量方法

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评系统/功率自行车 (日本BA7EC-1200功率自行车) 。运动心肺功能测评系统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个体指标制定运动耐量测评方案, 通过恒定功率设置, 以及提供不同的功率下的被测试者心率的变化, 结合被测试者的个体指标, 得出个体心脏功能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评价和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1.2.3 骨密度测量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产Achilles Express骨密度测试仪。利用高频超声波 (超声波) 来测试左脚跟骨的骨密度 (BMD) 和骨质指数 (BQI) , 并同时描述T-曲线和Z-曲线, 用于骨质变化分析。测试时, 受试者将左脚放于足部定位器中。

1.3 骨密度诊断指标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诊断标准, 根据骨密度的T值来制定, T= (所测骨密度值-正常年轻人群平均骨密度) /正常年轻人群骨密度的标准差 (SD) , 骨密度T值>-1.0SD为正常、-2.5SD<T值<-1.0SD为骨量减少、T值<-2.5SD为骨质疏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SD)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测试对象各项指标均值

各项测试指标结果显示,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BMI指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肪率随呈现明显的上升;在31~35岁年龄段每分最大摄氧量达到峰值;在20~25年龄段骨密度T值达到最大值;在41~45岁年龄组骨密度T值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体脂肪率有明显的上升 (表2) 。

注:P<0.05.

2.2 骨密度T值与身体成分的变化

本研究分别对身体成分中体脂肪率、BMI、非脂肪量、基础代谢、四肢及躯干肌肉量进行综合评价, 并生成综合评分。通过综合评分分别与骨密度T值作相关比较分析。

各年龄段骨密度T值与身体成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成年男性骨密度T值与身体成分具有显著性相关。随着年龄阶段的上升, 身体成分和骨密度T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现象。在20~25岁年龄段身体成分综合评价达到峰值, 骨密度T值达到最大值;在41~45岁年龄段身体成分综合评价和骨密度T值均出现明显的下降 (表3) 。

注:P<0.05.

2.3 骨密度T值与运动能力的变化

各年龄段骨密度T值与运动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成年男性骨密度T值与运动能力相关性显著。随着年龄阶段的上升, 骨密度T值和运动能力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在20~25岁年龄段骨密度T值和运动能力均到最大值;在36~40岁年龄段骨密度T值和运动能力均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表4) 。

注:P<0.05.

3 分析与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遭到破坏, 从而增加了骨折发生的危险系数[1]。早期预防和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在临床上, 骨密度的测定主要是根据骨矿物的含量判定[3]。Gourlay等[4]研究表明, 判断人体骨质水平最有效的参考指标是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研究表明, 人体骨密度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例如, 身体成分、遗传因素、生活习惯、激素含量的变化等都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1,5]。

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成年男性骨密度T值的峰值均在20~25年龄段出现。伴随着年龄的增加, 骨密度T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 身体质量指数在不同的年龄段变化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每分最大摄氧量, 骨密度T值在41~45岁年龄段出现明显的下降, 但体脂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提示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加, 可能对身体成分产生负面影响, 从而促使成年男性骨密度T值出现了下降的现象。Messina等[6]研究发现,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年龄是骨密度T值和身体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测试结果中我们观察到成年男性的骨密度T值与运动能力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 且相关呈高度显著性。有学者报道指出, 运动能力是骨结构和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运动能力系数高能够更好的使骨强度适应相应的运动负荷[8,9,10]。提示运动能力系数高的年龄段中, 骨骼肌收缩产生的负荷对骨骼影响的次数多, 促使骨密度T值得到明显的升高。同时, 我们有趣的发现,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 身体成分出现明显的上升, 而骨密度T值和运动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骨质疏松症骨折易发人群具有较高的体脂肪率、较低每分最大摄氧量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骨密度是反映骨骼健康状况与抗骨折能力的功能指标, 骨密度低下或身体成分综合评价较低者运动能力差, 提示成年男性在参加运动时, 对于不同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水平的个体, 要评估骨折风险系数,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身体成分、男性运动负荷试验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81例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 进行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测试。计算和对比分析BMI、体脂肪率、每分最大摄氧量、运动能力及骨密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身体成分的变化主要表现为BMI、体脂肪率逐渐递增长趋势;每分最大摄氧量与骨密度T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骨密度和运动能力在202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 在4145岁年龄段呈现出下降现象。身体成分、运动能力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骨密度T值有明显的年龄段变化趋势和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

关键词:成年男性,身体成分,运动能力,骨密度,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蔡科, 范占江.中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J].中国骨质疏松, 2014, 20 (9) :1133-1137.

[2]Wichitsranoi J, Ladawan S, Sirijaichingkul S,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erobic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Thai men and women with normolipidemia and dyslipidemia[J].J Phys Ther Sci, 2015, 27 (11) :3503-3509.

[3]Wiecek M, Maciejczyk M, Szymura J, et al.Effect of body composition, aerobic performa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n exercise-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healthy subjects[J].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2016, 3.[Epub ahead of print].

[4]He H, Liu Y, Tian Q, et al.Relationship of sarcopenia and body composition with osteoporosis[J].Osteoporos Int, 2016, 27 (2) :473-482.

[5]Gourlay ML, Hammett-Stabler CA, Renner JB, 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Hormon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Bone Turnover, and BMD[J].J Bone Metab, 2014, 21 (1) :61-68.

[6]Messina C, Monaco CG, Ulivieri FM, et al.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body composition in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osteoporosis[J].Eur J Radiol, 2016, 22.

[7]田野, 陆一帆, 赵杰修, 等.成年人综合运动能力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建立[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6 (2) :3-10.

[8]Ordu Gokkaya NK, Koseoglu F, Albayrak N.Reduced aerobic capac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steoporosis:a cross sectional study[J].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08, 44 (2) :141-147.

[9]Murawska-Cialowicz E, Wojna J, Zuwala-Jagiello J.Crossfit training changes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irisin levels at rest, after wingate and progressive tests, and improves aerobic capac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young physically active men and women[J].J Physiol Pharmacol, 2015, 66 (6) :811-821.

[10]Coll-Risco I, Aparicio VA, Nebot E, et al.Effects of interval aerobic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trength exercise on body composition, glycaemic and lipid profile and aerobic capacity of obese rats[J].J Sports Sci, 2016, 34 (15) :1452-1460.

成年男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拟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90例, 年龄38~57岁, 体重60~72kg, ASAⅠ~Ⅱ级。患者术前神志清醒, 无精神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 无情感创伤史, 均能配合各项操作。有全身麻醉史者、气管插管时尝试2次及以上方成功者以及需借助尿道探方置入尿管者均排除在外。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5例。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min留置导尿管, 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患者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 监测无创血压 (BP) 、心电图 (ECG)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 (TOF) 和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 。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1、丙泊酚1.5mg·kg-1、芬太尼4μg·kg-1及维库溴铵0.12mg·kg-1行静脉快速诱导, 3min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 机械控制呼吸。切皮前追加芬太尼3μg·kg-1, 术中持续吸入1.0%~3.0%异氟醚维持镇静, 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mg·kg-1维持肌松。术中维持PETCO2在5.1~5.6kPa, BIS在45~55。

开始关闭腹膜时逐渐减小异氟醚吸入浓度, 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异氟醚, 并开始培养患者自主呼吸, 等待苏醒拔管, 两组患者均不使用催醒药物和肌松拮抗剂。气管导管拔除指征为:患者清醒, 能完成简单指令性动作 (如睁眼、抬头等) , 呼吸循环较稳定, 肌力恢复 (TOF监测T4/T1>0.75) , 自主呼吸空气, SpO2≥94%持续3min以上, PETCO2保持在正常范围。气管导管拔除后观察5min左右即转送PACU病房。

1.3 导尿管留置术

按照教科书要求置入导尿管, 严格无菌操作, 先检查气囊充盈是否良好对称以及有无漏气。所有患者采用14~16号导尿管, 置入深度约为20~22cm, 见有尿液流出后即向气囊内注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 轻轻向外拉动导尿管, 遇有阻力即停止。所有导尿管保证术中引流通畅, 无扭曲和受压现象。

1.4 观察项目

(1) 记录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及5min时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及心率 (HR) 。 (2) 评价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分为3级:①安静;②轻度烦躁, 但能合作;③极度烦躁, 不能合作。 (3) 评价气管导管拔除后5min内患者躁动程度。分为4级:①安静、合作、基本不躁动为0级;②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躁动, 语言安慰可改善为1级;③无刺激时即有躁动, 具有反抗行动如试图拔除导尿管等, 需医护人员制动为2级;④挣扎激烈, 需多人看护为3级。 (4) 记录在麻醉后恢复室 (PACU) 期间用药情况和留观时间 (从进入PACU至能送返病房的时间) 。采用盲法, 即不告之PACU人员实验设计方法, 而由其按照统一标准决定用药方案和留观时间。PACU可供使用的药物有咪唑安定、舒芬太尼和丙泊酚。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诱导前及苏醒期BP和HR比较

见表2。

与同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注:1 mmHg=0.133 kPa

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min时的SBP、DBP及HR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两组患者苏醒期情况比较

见表3。

实验组患者拔管前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对入PACU后使用药物者进行统计, 实验组为32例, 而对照组为10例 (P<0.05) ;实验组PACU留观时间[ (62.8±11.4 ) min]较对照组[ (29.1±6.5) min]延长 (P<0.01) 。

3 讨论

在全身麻醉苏醒期, 随着血液中麻醉药浓度的降低和患者意识的逐渐恢复, 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急剧变化, 主要是由疼痛、气管导管、尿管等不良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 严重时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而最终危及生命[3], 所以保持苏醒期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保证良好苏醒质量的重要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在气管导管拔除即刻、拔除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全身麻醉后置入尿管的患者其苏醒期心血管应激反应更为强烈, 从而会影响苏醒质量。对两组患者拔管前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的观察结果显示, 麻醉前置入尿管的患者其苏醒过程更为平稳, 躁动等反应更为少见。全身麻醉后躁动的机制虽未完全明了[4], 但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苏醒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5], 如疼痛、导尿管刺激等。躁动不但可造成患者导尿管等各种导管的脱落和手术创面出血、切口裂开、坠床等后果[6], 更造成血压上升和心率进一步加快。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进入PACU后, 麻醉后置入尿管的患者使用药物者更为多见, 留观时间更长, 表明诱导前置入尿管的患者苏醒更为彻底和迅速, 苏醒质量更好。

男性尿道有两个生理弯曲和3个狭窄段, 尿道黏膜神经末梢丰富, 清醒状态下置入尿管时有明显疼痛和不适, 甚至会造成损伤出血。有报道[7]认为, 麻醉后放置尿管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但亦有报道[8]却认为会增加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清醒患者对尿管置入时和尿管留置期间的尿急、疼痛和欲排尿感等不适有切身体会, 会在大脑皮质留下记忆并逐渐适应产生耐受, 使其在苏醒期能够接受尿管的存在。而全身麻醉后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留置尿管, 对尿管置入后的不适无记忆, 不能理解、也从未体验过尿管置入, 因此没有心理准备和耐受性, 加之苏醒期麻醉药物残留对患者意识清醒程度的影响, 使患者在苏醒期对突如其来的刺激反应强烈, 引起患者过度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增加苏醒期躁动, 并进一步影响PACU用药和留观时间, 从而使患者苏醒期循环功能急剧波动, 苏醒缓慢且欠平稳, 并增加了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潜在麻醉意外风险, 从而降低了苏醒质量, 增加了麻醉风险。

综上所述, 对于成年男性患者, 在麻醉诱导后置入导尿管会降低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增加医疗风险。为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 临床上选择导尿管置入时机时应对此加以充分考虑, 麻醉诱导前留置导尿管对患者更为有利, 可能是更为适宜和安全的导尿管置入时机。

摘要:目的观察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成年男性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男性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置入导尿管, 实验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入尿管, 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期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心率 (HR) 、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 以及在麻醉后恢复室 (PACU) 期间用药情况和留观时间, 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 实验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 (P<0.05) , PACU用药人数增加 (P<0.05) , 留观时间延长 (P<0.01) 。两组患者拔管前精神状态及苏醒期躁动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成年男性患者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降低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关键词:留置尿管,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苏醒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绍辉, 罗爱伦, 赵晶, 等.麻醉医师工作量和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6) :481-482.

[2]陶明哲, 任永功, 石碧明, 等.丙泊酚序贯给药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 3 (5) :653-654.

[3]刘新.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0) :886-888.

[4]Jerrold L.Inhalational anesthetics[J].Pediatric Anesthesia, 2004, 14:380-383.

[5]旷满秀, 郭曲练.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分析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 (24) :108-109.

[6]秦承伟, 张励才, 宋蕾, 等.全麻诱导后置导尿管增加中老年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6, 26 (2) :129-131.

[7]王利平, 刘沛珍.全程护理干预减少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尿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 2006, 12 (13) :1195-1196.

成年男性 篇7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城市,亦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全市辖六区八县,常住人口630万(2012年统计),男性人口317.58万[1]。随着近十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全市人口密度日趋加大,对于处于社会中低层的群体来讲,由于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加大,加之可用于锻炼的时间有限、锻炼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等一系列因素,造成该城市的居民尤其是处于社会中坚力量和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男性群体体质健康状况整体下降[6]。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力资源供求不均衡,特别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其社会劳动力——成年男性身体健康状况的优劣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可谓关系重大,需要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昆明市内五华、盘龙、西山、官渡、东川、呈贡和昆明市周边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安宁、晋宁、宜良、石林10个行政区(市)、县符合本次调查条件的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文献,内容涉及训练学、统计学、逻辑学、运动医学、心理学等一些基础学科,还查阅2012版云南省年鉴和近年在中国期刊网上收集到的健身与保健方面的调查报告和相关论文。

2.2.2问卷调查法

2.2.2.1问卷设计:为了对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以及影响因素做出尽可能客观、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在设计问卷调查表时,围绕健身锻炼各方面因素,从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的基本情况、健身锻炼场所和项目选择、 影响健身锻炼的内在因素和影响健身项目选择的外在因素等4个方面,共设计了14个大项,近53个小项供调查对象进行选择。

2.2.2.2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由专人到调研现场进行发放和回收,采用当面填写,完成后立刻收回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分两批进行,第一批选择昆明市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四区范围内规模较大且较规范的5家健身俱乐部,每家俱乐部发放50份;选择市区周边5家体育设施、锻炼条件较齐全的休闲度假村,每个村发放问卷50份;选择市区锻炼人群较为集中5个公园和广场,每个公园、广场发放问卷30份。第二批将剩余问卷分别委托给呈贡、东川、安宁、 晋宁、宜良、石林等区县文体局负责社会体育指导的专职人员将问卷发放给本区县常年坚持锻炼相应年龄段的群体(其中呈贡区75份、安宁市75份、东川区、晋宁县、宜良县、 石林县各50份)。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951份,有效率97.43%。

2.2.2.3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问卷终稿经5位专家(参与问卷修订专家除外),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分,平均得分91.6分,故而具有较高的效度;为了获得尽可能客观真实信度,采用二次问卷填表方式进行再次测试,距离第一次问卷后3个月,再次选择相同的2个俱乐部、2个度假村、2个公园广场、2个区县相同的40个问卷者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测试,问卷回收统计结果同一份问卷两次测试信度为: R=0.87,P<0.01。这说明可靠性显著,两次调查存在高度相关,问卷信度符合要求。

2.2.3数理统计法

回收的问卷经过筛选整理,将有效问卷作为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2.4逻辑分析法

在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和一些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比较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

3结果与分析

3.1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的基本情况

3.1.1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的年龄分布

经调查,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的年龄分布情况为:22-29岁有145人,占15.2%;30-37岁有131人,占13.8%;38-45岁有314人,占33%;46-53岁有200人,占21%;54-61岁有100人,占10.5%;62岁以上的61人,占6.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年男性所占比例最高,而青年与老年男性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咎其原因,中年男性经过近十几年的奋斗和奔波,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有了相当基础,对身体锻炼较为重视,而青年男性因参加工作时间不长, 经济和社会地位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之自持年轻身体健康, 故而参与身体锻炼积极性不高(更多只是处于一种爱好), 老年男性则多因身体有这样或那样慢性疾病,再有部分老年人家负担过重(帮子女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相对能常年坚持参与健身锻炼的人也少些。

3.1.2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群体的文化程度分布

通过问卷调查,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群体的文化程度大致为:大学以上学历有531人,占55.8%,其中大学专科、本科有447人,占47%、硕士研究生有58人,占6.1%、博士研究生有26人,占2.7%;中专及高中学历有302人,占31.8%;初中以下学历118人,占12.4%。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成年男性参与体育健身群体的文化程度相比较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正因为现代城市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对身体健康的认知度理解也相对较高,深知愉快健康地工作和幸福安逸地生活离不开身体健康作保证,为此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健身锻炼的积极性相对较高[8]。另外, 也基于上述原因,城市广大健身爱好者参与健身锻炼对国家进一步在城乡推广、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3.1.3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群体的职业分布

本文所调查的对象是昆明市和省属的国家机关公务员、 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包括教师、一般干部、工人)、退休人员和部分私营从业人员成年男性四大群体中参与体育健身的情况。从实际调查和统计情况看,国家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公职人员都属于有固定职业、收入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们工作、休息时间相对稳定,故这部分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也较高;部分私营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和职业稳定性变化较大,这部分人尽管有参与健身锻炼的愿望,但受上述因素影响,参与健身锻炼的人数群体相对偏低;退休人员属无职业者,他们的收入水平虽不算高, 但多数人也处在中游水平,而且可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由于年龄关系这部分人群很注重身体保养和健身锻炼[7]。统计结果是:国家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群体占调查人数比例的56%,人数有533人;退休群体占36.4%,人数有346人;私营从业人员群体占7.6%,人数只有72人。

3.1.4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群体的月收入情况

经问卷调查,昆明市成年男性中参与健身锻炼的这一群体月收入情况普遍不高,月收入在1200-1600元的有32人, 占3.4%;月收入在1600-2400元的有53人,占5.6%;月收入在2400-3000元的有153人,占16.1%;月收入在3000-3400元的有269人,占28.3%;月收入在3400-4000元的有319人,占33.5%;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有125人,占13.1%。从以上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男性群体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含了月收入在1200— 2400元以内,这一层次的人多为社会低收入或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收入有限,多数时间都用在了为生活为前途打拼上,因此参与健身锻炼的时间较少或者说没时间锻炼;第二层次包含了月收入在2400-4000元左右这一群体, 尽管他们的收入不算高,但相对已较为稳定,加之年龄多半已到30-35岁阶段,故有着较强参与健身锻炼的愿望;第三层次主要包含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这一群体,该群体人员多为担任一定领导职务或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阶段,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都很重,除部分退休人员外,尽管有着强烈的健身锻炼愿望,但由于受工作、生活所累,参与锻炼相对较第二层次要低许多,而这部分群体恰恰又多为社会中坚力量,因此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重视。

3.2昆明市成年男性对健身场所与健身项目的选择

3.2.1昆明市成年男性对健身锻炼场所的选择情况

调查显示,选择在社区、公园或城市公共广场锻炼的人最多排在第一位,占36%;选择在马路边和公用空地锻炼的排在第二位,占25.2%;选择在收费体育场馆和各类度假村场馆锻炼的排在第三位,占22.8%;选择在周边学校或免费体育场锻炼的排在第四位,占11%;选择在家中锻炼的排在最后一位,只占5%。从上述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社区、公园、城市广场是多数健身者首选的锻炼场所,免费的体育场馆竟然排在收费场馆之后确实有些出乎意料。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这一现象也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免费体育场馆少,分布不均衡,致使锻炼者无从选择,其次在当前全民健身大政策的倡导下, 虽然部分社区、住宅集中区周边学校体育场馆大都向市民开放,但为了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这样的开放基本都是限时有条件的开放,而且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也较差,这也是众多锻炼者较少选择前往锻炼的主要原因;二是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可用于支付消费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加之收费体育场馆无论从服务内容还是服务质量都有很大选择余地,锻炼环境也远远好于免费体育场馆,故而人们宁愿花钱来选择自己喜爱的场所和项目进行健身消费。

3.2.2昆明市成年男性对健身锻炼项目的选择情况

从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成年男性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跑步、健身走排在第一位,其原因主要是受场地限制最小,既可以在专门场地进行锻炼,也可以在小区周边和住宅附近公园亦或马路人行道上进行,且几乎不用投入费用,故而参加此类锻炼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二位是羽毛球, 羽毛球这一项目总体来说投入资金不算高,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且技巧和娱乐性较强,作为竞技项目既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作为大众健身又有广泛的参与特性,再有昆明市近年羽毛球开展普及非常好,场地设施相对完善,每年都会举办不同层次的业余比赛,这些因素都是吸引广大爱好者加入到羽毛球锻炼中来的有利条件;排在三、四、五、六位的是器械健身健美、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这几个项目比较适合中青年男性特点,这些项目既有较强的竞技性和运动刺激性外,它对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缓解工作压力、强身健体塑造良好的气质形象都是最佳选择,也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所以这几个项目最能吸引青年和中年男性参与;排在第七、八位的是交谊舞和健身舞(操)、太极拳和其他武术项目,由于性别和项目特点原因,选择人数不是很多,但因锻炼的便捷和开销不大主要多为中老年男性参与居多;网球排在第九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加之国际国内赛事活动推广,尽管该项目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大, 但因为项目时尚、充满激情和乐趣,同时又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所,所以还是能吸引相当一部分中青年甚至老年人参加到这一项目中来;排在第十位是登山,云南省本身就是一个多山的地理省份,昆明市周边乃至各区县都有数量众多的森林公园和名胜古迹,林木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加之近年来随着城市周边农家乐旅游业的兴起,使得久居闹市倍受混浊空气侵害的城里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利用节假日、周末携家人、朋友到周边森林公园和远郊踏青登山,既呼吸了新鲜空气又锻炼了身体,同时还能品尝到口味鲜美的农家小吃,所以近年来选择登山锻炼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另外,排在最后三位的是门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由于受年龄和经济收入因素影响,参加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特别是高尔夫项目需要资金投入很大,场地稀少费用高,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故而参与人数就更少,排名最后也在情理之中。

3.2.3昆明市成年男性对健身锻炼时间的选择

表2显示,昆明市成年男性在健身锻炼时间的选择上有36.51%的锻炼者选择周末或节假日进行锻炼,这一群体所占比例最大排在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平时工作太忙压力大,无暇安排出时间进行锻炼,二是由于近十余年来随着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家庭都搬到了远离市中心区的商品住宅区居住,每天来回奔波于住家和工作单位之间,再加上又要忙于照顾孩子家人,这一切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基于这些原因很大一部分人只能把锻炼安排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排在第二位是早锻炼,选择在这一时间锻炼的人, 多半是常年养成了锻炼习惯,而且上班地点就近,上班时间相对固定的群体;排在第三位是晚上或下午下班以后,这部分群体年轻人居多,由于现在很多单位和公司采用缩短中午休息时间或弹性工作制,一般下午4-5点即可下班,很多年轻人由于没有更多家庭负担,加之又处于社交活动较为频繁年龄段,为工作、为健康、当然也为了今后有更好发展,同时也为了舒缓一天的工作压力,很多年轻人便选择这一时段健身或结伴锻炼娱乐[2]。也有很多单位和公司为了凝聚人气,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和工作氛围,也常常利用这样时间组织一些职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实践证明,这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很受欢迎,能吸引年轻人参与。

3.3影响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的内在因素

3.3.1参与健身锻炼的目的

参与锻炼的目的不同,自然就会反映出锻炼者参与锻炼的态度和群体面的多寡,表3的调查统计显示,强身健体排在第一位,说明众多锻炼者参与锻炼的主要目的还是强健体魄,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其余依次是体现自身价值、消遣娱乐、社会交往、缓解压力、自立自强、祛病康复。从以上排序中可以清楚看出,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对精神生活追求、对自身价值体现的愿望也日渐高涨,体育已不再仅仅是增强体质与祛病康复的一种手段,而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自我认知和被社会、被他人的认可,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生活, 消遣娱乐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说体育的普及与推广程度也体现了这个社会的文明与开放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本文的调查中,自强自立和祛病康复不再被广大锻炼者列为主要锻炼目的的原因。

3.3.2参与健身的成年男性获取体育信息的情况

评价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开放程度,民众对于各种信息的知晓程度和获取情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调查显示,有44.36%的男性通过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互联网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类体育信息,39.63%的男性获取信息的方式要少些,另外16.01%的男性几乎很少获得体育信息(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中)。从这一项调查结果得知,这些年随着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大力推广、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工程,再加上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国内民运会、残运会和城市运动会先后不断举办,各种层次各个方面有关体育、有关健康的宣传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在这一方面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做了大量工作,也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锻炼的环境。但也应当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多为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者),他们获得锻炼和活动的信息相对较少,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要想办法在宣传的形式上、宣传的手段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力度和广度,尽可能减小宣传上的死角,让更多的人能方便地获取各类体育信息,进而得到更为便捷的健康锻炼指导。另外,这一群体的男性也要主动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充分利用身边的现代化手段以及报刊书籍来获取体育的各类信息,并针对自己的情况和条件, 制定出合理的为自己所用的健身方案。在这一方面就这一群体来说,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各类便捷的工具为自己服务,为健身锻炼服务,这种观念和意识亟待加强。

3.3.3参与健身的成年男性获取体育信息的渠道

从表4的调查可以看出,昆明市成年男性对体育信息的获取方式主要还是有线电视,现在电视频道数量众多,体育类、健康类节目播出时间大大增加,可以说针对各个年龄各种文化层次的节目在有线电视网络上都能找到,这就极大地丰富了体育健身者的选择;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络,这一现象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现代社会高品质生活已进入到普通家庭,加之宽带网络极大普及和使用费用逐渐降低,大量的个人电脑已经进入家庭,再加上近年来手机互联网络开通,人们不光在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其次现在单位和公司都基本采用无纸化办公自动化系统,电脑已经取代了传统办公方式,这都为获取各类信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上成年男性群体多为办公一族,他们都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较为现代化的办公条件,所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是最为便捷的途径;利用体育报刊、从同事或朋友以及广播中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相对要少些,分列三到五位;排在最后一位是选择阅读体育书籍来获取体育信息的男性最少,只占4.34%,这说明随着现代视听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更乐于接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而对用传统阅读方式从专业体育书籍中获取信息已被越来越多人的人摒弃, 但对于年纪偏大的男性群体来说,由于受观念或条件限制, 他们中多数人还是习惯于从相关的体育保健类书籍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3.4参与健身锻炼的成年男性获取体育信息的目的

表5调查显示,学习掌握保健和康复知识排在第一位, 占调查人数的51.36%,这说明超过一半多一点的成年男性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比较理性,放在突出位置;娱乐休闲、丰富生活排在第二位,这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有更多的闲钱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它所体现出的是人们幸福指数的提高;提高个人修养、提升生活层次排在最后两位,这主要是与当今成年男性群体中所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以及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尤其是排在最后一位的提升生活层次,这一群体多为政府部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中下层人士,他们中有那么一部分人获取体育信息或参与锻炼除了是为了满足前面三项需要外,也不排除想通过掌握更多的体育信息和运动技能以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与各级领导接触的环境中来,以赢得领导认同和好感,为自己今后的晋升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出于现实考虑,这也是一种取巧的选择。

3.4影响昆明市成年男性对健身项目选择的外在因素

3.4.1参与健身的成年男性在健身方面的月支出情况

本次调查的男性群体在城市中基本属于中等和中等偏低收入群体,他们多半属于政府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87.34%均属于工薪阶层,其余为私营公司职员和个体个体工商户,只有极少数为合资或外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表6显示由于所调查群体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异,因此他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收入在中高水平的一般都属于城市白领阶层,他们不但收入相对较高,而且工作相对稳定,健身的要求自然也较高。这部分群体每月用于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约在150至300元之间;收入在中等或中等偏下的这部分群体人数最多,这部分群体中青年人占据比例又最大,他们中多半基本无生活负担,即便结了婚也大多还没有小孩,加之正处于精力、活力较为充沛年龄段,他们追求的是自由、时尚、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一群体除了在其他方面花钱较为大方外,每月用在体育健身上的支出也占据不小比例,约在50至150元之间;月支出在50元以下这一群体相对前两类要少些,约占总比例19.86%;月支出在300元以上的人数最少,只占4.07%;还有17.18%的男性从来没有在健身上投入过资金,他们选择的项目多为跑步、健身走、健身操、太极拳等。

3.4.2参与健身的成年男性在健身方面的消费情况

表7统计显示,参与健身的成年男性尤以中青年占多数,这部分群体注重生活品质,注重社交圈的交往,他们常把工资收入的4.8%至5.3%用在体育健身消费上,这其中购买运动服、鞋帽用品所用开销最大,排在体育健身锻炼第一位;其次购买体育锻炼用器材和到各类经营性健身场所锻炼较为接近分列二、三位;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下,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受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成绩提高以及大量体育赛事宣传的影响,再加上国家投入加大使得各地体育锻炼设施得到大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锻炼,关注生活质量,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生活已实实在在深入人心,为此人们(特别是成年男性)平时观看体育赛事和参与体育培训的积极性也较过去有很大改变,故而用于赛事观看和体育培训费用排在第四和第五位;排在最后两位的是购买体育健身书刊、报纸和上网查阅体育信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传播渠道和信息来源种类众多,人们可以从各种渠道(如互联网、有线电视体育健康频道、各类视频资料等)获取所需要知识;二是参与健身锻炼的成年男性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群体,这部分人更乐意通过与人交流或培训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当然还有一小部分群体,他们从来没有在体育健身方面投入过资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方式一般较为随意随性,也没有太刻意的目标追求,锻炼多选择免费的锻炼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方式进行。

3.4.3参与健身的成年男性接受社区或是街道组织的健身培训情况

社区或是街道办事处组织健身培训应该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和组织形式。但就我国目前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组织构架和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缺陷,众多琐碎繁杂问题难以协调,这其中重视程度、经费和专业指导人员都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参与体育健身的成年男性绝大多数是在职在岗职工,而且中青年居多,这部分群体多半只参加单位组织的锻炼活动或是根据各自喜好自由组成锻炼群体。这部分人占锻炼总人数比例约为63.84%, 他们接受培训也多半是单位选聘的专业人员或是各类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专职教练员。而在社区和街道办接受培训的人员多数是已经退休或年龄偏大的无业人员。由于社区和街道办开展的锻炼活动比较单一,锻炼条件相对简陋,在社区或是街道办接受培训和参与锻炼的人数大约只占11.54%左右,其余的人则从不参加培训,或者是所在社区和街道办本身就从不组织任何形式的锻炼培训活动。

4结论

4.1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健身锻炼的群体中以中青年居多, 从总体上看昆明市成年男性这一群体因工作和经济压力较大(多数人还承担着贷款的偿还),实际用在健身锻炼上的时间并不多,而且他们中的多数人锻炼缺乏连续性。

4.2在健身场所的选择上,除21.3%的青年男性和4.65%的中年以上男性(多数为单位领导和白领人士,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经常到档次较高的经营性健身场所进行健身锻炼外, 其余人员多以社区、公园、周边学校以及免费体育场地进行活动锻炼。21.3%青年男性和4.65%的中年以上男性他们多选择较为时尚且富有激情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竞技健美等,其他人员在项目的选择上多以投资少、方便参与且又有实效的项目进行锻炼,如健身走、 慢跑、武术和操类等较为舒缓的运动项目。

4.3根据年龄、爱好和经济条件不同每人每月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消费支出相差也较大。作为年轻人对体育运动较为酷爱且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在体育锻炼上更舍得投入,而且多半还是到条件较好的经营性运动场所去锻炼消费;另有一小部分中老年锻炼者,因其身份特殊,同时也因为酷爱体育,深知锻炼的重要性,他们多数也是高档体育锻炼场所的常客; 其余年纪偏大的锻炼者用在健身上的资金是很有限的,主要花费还是用在购买运动服装、鞋帽以及简单的体育器材上, 并且这一群体男性与前两类比较很少接受专门的健身指导, 他们所在社区和街道办对其进行健身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 甚至就没有任何形式的培训。经济条件、适合的健身场所与项目、与所相处的朋友、与生活环境有着直接影响,这既是帮助健身锻炼者选择健身项目和锻炼场所的因素,同时也是限制其选择健身项目和锻炼场所的最大障碍。被调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直接左右着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健身方式,尤以社会知名人士、体育名人、运动项目特点、体育赛事传播对其影响诱惑力最大。

5建议

5.1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全力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等文件提出的相关要求和措施制度,对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体育场馆划分出收费时段和非收费时段,对收费时段尽可能降低收费标准,对室外免费体育场所尽量延长开放时间,最大限度在时间和场地上给锻炼者提供一个健身锻炼的环境。其次现有的体育场馆在开放时段和付费标准上也因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层次锻炼者的需求;另外,由于受国家财力所限,仅仅只靠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的体育场所和社会经营性体育场所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体育锻炼者健身锻炼需要的,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场所为锻炼者提供锻炼场地。对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体育场馆,出于学校自用、便于管理和维护的需要,在征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经营性体育场所收费标准开展有偿出租服务。当然在资金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应当把体育场所的兴建切实纳入城市配套建设规划,做到体育场所的兴建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从长远的角度看为老百姓和广大体育锻炼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锻炼环境和健身条件,进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3]。

5.2建议社区和街道办结合各自的优势有利条件,多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健身培训和健身竞赛活动,以便为广大健身锻炼者提供一些科学实用的运动保健知识和健身实践指导,使其健身锻炼活动更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

5.3各地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培训,并在社区和街道办配置专门的健身指导岗位,提供相应的健身场所,以便对社区健身群体提供方便直接的健身指导。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昆明市成年男性群体(主要对象为干部、教师、公司职员、工人、离退休人员)进行健身锻炼项目选择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现:昆明市成年男性参与体育锻炼,青年男性多安排在下午四点以后和晚上进行,周末参与锻炼相对较为集中人数也多,中老年男性则多安排在早晨、下午或晚饭后进行;在学历结构上,中青年男性多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约有2成具有研究生学历,老年男性相对学历程度偏低,中青年男性群体参与健身锻炼的项目选择较为丰富,老年和离退休男性群体健身锻炼项目选择较为单一固定,但这一群体锻炼意识和持久性较强;中青年群体由于收入水平较一般群体高,可用于锻炼方面的支出相对也多,而且他们获取健身锻炼的信息量大、渠道也多样,所接受健身方面的指导也较广较多;老年男性群体因多种因素和观念的影响,他们用于体育锻炼的消费相对就较少,加之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一些新的知识和健身理念短时间难以接触到,这也是造成这一群体健身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基于现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昆明市成年男性健身锻炼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上一篇:跨文化新闻传播下一篇:结合事件及其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