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妈祖文化

2024-05-14

澳门的妈祖文化(精选十篇)

澳门的妈祖文化 篇1

关键词:澳门法,葡萄牙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澳门

澳门回归祖国十几年来, 澳门法仍陷于“葡萄牙化”及其“发展困局”之中。截至2008年底, 澳门第一审法院中之行政法院未决案件总数为100件、结案率为47.4%;刑事起诉法院未决案件总数为1497件, 结案率为71.4%;初级法院未决案件总数为12810件, 结案率为45.1%;中级法院未决案件总数为628件, 结案率为47.2%;

面对澳门法当前困局, 一派主张“补强葡萄牙化”, 即维持葡语在法律中的主体地位、培训更多掌握葡语的法律人才 (包括选派更多学生到葡萄牙学习法律) 、聘请更多葡籍法官;而另一派则主张“强化本地化”, 即强调以适用中文法律文本和创制中文裁判文书为主、培训更多掌握中文的法律人才、建构本地专业法律文化。从法律学术角度看, 澳门法现状及其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具体法律现象, 涉及了法律移植以及如何通过法律移植发展法律的比较法基础理论问题。

一、葡萄牙法律文化简述

图奥里主张, 法律包括表层结构 (the surface structure) 、中层结构 (the middle structure) 以及深层结构 (the deep structure) 三个层面。法律的表层结构, 主要指用语言型构的法律规定 (legal provision) , 包括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文本、法院的裁判文书, 甚至还包括法律教义学的论述。法律的表层结构涵盖了通常说的“正式法律渊源”和“非正式法律渊源”。中层结构指 (法律文化) legal culture, 既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律学者这些专业人士对法律的认识 (关于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方法等的见解和学说) , 也包括普通大众对于法律的认识。法律的深层结构是跨越不同的法律条文和不同的法律文化, 而为所有法律所共通的因素, 既有共同的法律概念, 又有某一时期内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都共同承认的法律原则和其他共通的法律观念。不同法系的法律或者国别法其表层结构 (法律条文) 和中层结构 (法律文化) 是不同的, 但其深层结构则是共同的。正是这种共同的深层结构的存在, 使得不同法系的法律或者国别法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和移植成为可能, 并使得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统一法成为可能。

根据法律三层次构成之理论, 葡萄牙法的表层结构为葡萄牙的法律规定以及法院裁判文书, 其中层结构为葡萄牙的法律文化, 其深层结构就是为不同国别法所共有而非葡萄牙法所特有的深层结构。葡萄牙法自身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葡萄牙法属于大陆法系, 却不是大陆法系的代表, 其自身主要是通过移植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法律规定 (法律的表层结构) 以及法律学说 (专业法律文化) 而发展起来的。这些欧陆国家的法律被移入葡萄牙时, 为适应本地需要而进行了“葡萄牙化”, 即葡萄牙立法者借鉴外国法的规定并使用葡语创制法律条文, 葡萄牙法官引用葡文法律文本并且创制葡文裁判文书, 葡萄牙法律学者引入外国法学并使用葡语创作葡萄牙法教科书和著作, 阐释和评价葡萄牙法律规定, 建构葡萄牙专业法律文化。因此, 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国法律规定及其专业法律文化并不是没有经任何改变就被“直接移植”入葡萄牙, 而是经过适合葡萄牙需要的本地化过程而被“间接移植”入葡萄牙。

二、澳门法律传统及立法特色

澳门法律属于大陆法系传统。从法律表现形式看, 澳门是以制定法为基本形态的。基本法确定“予以保留”的“澳门原有法律”, 是指“澳门原有的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其中“澳门原有的法律”, 是指由澳葡立法会制定的法律。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 包括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及有关司法制度等澳门法律的主体部分均系葡萄牙制定法。澳门回归后, 其法律面临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澳门原有法律的保留及其适应化, 二是将适合于澳门的葡国法律本地化。前者在于视本地法律是否与基本法相抵触或与基本法相衔接;后者指如何将澳门葡国法律转化为本地法律。根据《中葡联合声明》的精神, 法律本地化的涵义是指, 由澳门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 将适合于澳门的葡国法律从形式上转为本地法律, 同时又要求在内容上结合本地政治、经济的实际进行修订。1996年出版的《澳门法律汇编》, 是“澳门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法律汇编”。从该汇编收录近千条法律, 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居民的权利与自由、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组织法、刑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等。在实现澳门法律本地化后, 立法会根据澳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 适时对法律作了修订。针对本地实际, 适时出台法律成为澳门立法的基本任务。1999年12月至2004年9月, 澳门颁行的制定法共有260项, 其中75项为法律、185项为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如澳门颇有特色的博彩业立法。博彩业是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自从1962年澳门旅游娱乐公司获得澳葡政府授予的博彩专营权后, 博彩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2001年8月, 立法会通过了《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 重新设定有关博彩业的开投、经营和监管等事项的规范, 并增加了有关数码数据传送等新技术用于博彩业的规定。该法旨在引入竞争机制, 增加市场吸引力和公共收入。这些新法的出台, 为促进澳门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葡萄牙法文化在澳门的强制植入

1553—1849年间, 葡萄牙人在澳门之活动被称为“租地时期”。此时, 澳门区域归广东省香山县管辖, 并无独立之“澳门法”, 有的只是适用于澳门区域的明清政府法律, 但此时明清政府允许当时驻澳葡人团体使用葡萄牙法处理葡人 (包括其他外国人) 之间的利益纠纷。此时的葡萄牙法相当于属人法, 由中国政府允许其适用于葡人之间。它对澳门本地人民没有实质性的利益相关。

1849—1976年间, 葡萄牙对澳门事实上实行“殖民统治”, 葡萄牙法被强制适用于澳门地区。葡萄牙直接在澳门适用葡萄牙法、向澳门指派葡萄牙法官和检察官、以葡语为唯一官方语言, 没有考虑因澳门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而做出调整。因此,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本地化的“强制直接置入”。1976—1987年间, 葡萄牙政府对澳门采取“非殖民化政策”, 允许澳门总督和立法会制定和颁布一些专门适用于澳门地区的法令和法律, 但是, 这些法律法令均以葡文创制, 澳葡政府及其法院当然也都以葡文作为唯一工作语言。直到1993年, 澳门才有法院可以审理上诉案件, 而“长期以来, 澳门只有初审法院, 对法院判决的上诉, 需向有管辖权的里斯本大法区二审法院提起”。因此, 澳门总督和立法会制定的这些葡文法律, 只是葡萄牙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专门适用于澳门地区的“葡萄牙地方法”。既然葡萄牙人向澳门强制直接置入葡萄牙法, 且完全由掌握葡文的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控制澳门法律运作, 那么, 当然无培训澳门本地华人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的需要, 更没有发展澳门本地法律学术之需要。

由此可见, 从澳门被葡萄牙人事实上实施“殖民统治”到澳门回归之前, 并无真正属于澳门本地的“澳门法”存在。存在于澳门的只是适用于澳门地区的“葡萄牙法”——“葡萄牙中央法律法规”和专门适用于澳门地区的“葡萄牙地方法”, 澳门也没有本地的专业法律文化。换句话说, 这一时期澳门没有自己的法制史, 有的只是葡萄牙法在澳门存在的历史。这一判断可以从葡国学者叶士朋所著的《澳门法制史概论》得到印证, 该书虽名为“澳门法制史”, 实际却为葡萄牙及其附属下的海外属地法律的发展史。

参考文献

[1]乔素玲.清代澳门中葡司法冲突[J].暨南学报, 2002, (4) .

[2][葡]叶士朋.澳门法制史概论[M].周艳平, 张永春, 译.澳门:澳门基金会, 1996.

[3][德]K.茨威格特, H.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 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4][日]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对澳门文化产业基金的期望 篇2

這一消息主要是在2011年12月間陸續向民眾披露的。12月3日,《澳門日報》等媒體報導了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的表態:“爭取在明年落實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基金”。在同月9日召開的文化產業委員會2011年度平常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委員們對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展開了討論。12月25日的本澳媒體又廣泛報導,文化產業委員會副主席梁慶庭表示,“對於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文化產業委員會正在研究並收集社會意見”,強調該基金“定會在2012年間設立”。其實此前已傳出風聲,早在2011年7月23日,行政暨公職局長朱偉幹在回覆陳明金議員的書面質詢時就指出,政府正進行設置文化產業專項基金的籌備工作,“將參考外地經驗,結合本地現況,在現在的基礎上制訂文化產業專項基金的申請、審批及監察機制”。

上述跡象表明,文化產業基金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向澳門走來。那麼,作為關注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的澳門人,自然而然地也會對即將誕生的這一新生事物滿懷信心而有所期待。

形成共識準確定位

祇要對不同渠道披露的消息稍作對比,就會發現澳門社會對於擬議中的文化產業基金尚未完全達成共識。僅以基金的名稱為例,就足以說明問題。張裕司長稱之為“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梁慶庭副主席稱之為“文化產業基金”,而朱偉幹局長則稱之為“文化產業專項基金”。如果查閱更早一些的信息,還有人稱之為“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見對於這一基金的認識還不夠統一。爲了形成共識,有必要咬文嚼字,對基金的名稱做一番推敲。

搞清基本概念是討論問題的前提,讓我們從認識基金的基本概念入眼。一般認為,基金是指爲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基金的種類繁多,性質也各異。例如,根据基金的主體来分,有政府基金、企業基金甚至私人或團體設立的基金。從基金的性質來看,有融資投資性質的基金(如各種信託投資基金),有事業型基金(如公積金、退休基金等),也有公益性的基金(如慈善基金、一些基金會的基金等)。對於投資融資性質的基金而言,根據基金規模是否變化,還可以分出開放型基金與封閉型基金,等等。需要明確的是,澳門政府即將設立的有關文化產業的基金,至少初期應當是一種公益性為主的政府基金,亦即由政府撥款啟動,主要用於扶持、支撐和促進本澳文化產業的發展。

至於該基金的名稱,似以“(澳門)文化產業基金”為妥。因為儘管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產業中的佼佼者,但畢竟並非所有的文化產業都能歸入“創意產業”的範疇;也不必在基金前面加上“專項”兩字,因為顧名思義這一基金將主要用於文化產業的專門項目,名称中有沒有“專項”都沒關係。至於“發展”之類規定基金性質的詞彙,同樣沒有必要用於冠名,因為基金致力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目的不言而喻,與此同時,這一基金的內涵相當豐富,試圖用一兩個詞彙來加以概括難免失之偏頗。

把握特徵明晰政策

在肯定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是政府性基金的前提下,讓我們再來把握這一基金應當具備哪些基本性質和特徵。

从政府基金的共性和特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澳門文化產業基金似應具備以下五個特徵。

首先是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基金不以投資增值為目的,而是用於支持某種社會事業(含產業)。前已述及,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將是由政府投資設立的基金,不需要向社會集資,也不向社會提供投資渠道,因此,必須堅持以公益性為主要性質。該基金的主要職能,應當是為符合條件的社會申請項目提供資助,原則上不需要申請者支付費用,一般也不要求作出回報。這種不帶私利的社會公益性將是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強大的生命力所在。

其次是導向性。儘管不謀求私利,但澳門文化產業基金的設立具有明確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推動本土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爲了達到這一預期目的,基金在制定相關規章制度時就必須闡明政策,支持什麽、不支持什麽;重點支持什麽、一般支持什麽;近期支持什麽、未來支持什麽;等等,都要闡述清楚。這樣才能有意識地引導區內文化產業朝著正確的方向迅速健康地發展壯大。而要想發揮導向作用,前提是在設立基金的過程中要具有前瞻性,應當對國內外文化產業的形勢和動態有比較全面的瞭解,能夠看准行業的發展趨勢,並且在基金的相關政策中體現出來。

再次是風險性。文化產業是20世紀末迅速成長起來的產業,在澳門更是新興不久,缺乏足夠的歷史經驗。由自身的性質所決定,文化創意產業在比較生動活潑、富有較強的生命力的同時,也具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例如,競爭比較激烈,變化速度較快,受市場制約比較明顯,抗干擾能力較弱等。在有些情況下,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有可能遭遇風險,甚至導致失敗。作為政府性的基金,應當在設立之初就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並且通過逐步完善機制和科學管理來提高抗風險的能力。

還有可操作性。成功的基金應當超越理論探討與政策規定的層面,進入實質性操作的階段。因此,澳門文化產業基金在實施辦法上應當明確清晰,簡便易行;評審、批復、發放等工作程序也應盡量刪繁就簡,提高效率。惟其如此,才能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形勢相適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還應當具備自我完善性。正因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新生事物,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更是首次設立,所以尤其需要與時俱進,漸臻完善。關鍵在於培育造血功能,建立和逐步完善自我發展壯大的機制。關於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節詳細論述。

科學管理優化功能

前已述及,澳門文化產業基金要想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不斷地自我完善;而自我完善需要抓住兩個核心環節,一是科學管理;二是功能優化。

一、科學管理

對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進行科學管理的關鍵是實行分類管理。具體地說,可以將本基金劃分為既互有聯繫又互有區別的三大板塊,即:“研究開發基金”、“創業生產基金”與“產業化基金”。

“研究開發基金”簡稱研發基金,用於支持文化項目,特別是文化創意項目的調查、研究、策劃、設計與初步開發。此類項目的主要成果將是可行性報告、策劃書、設計方案、項目計劃、模型、發明與專利等。基金對這類項目的支持面應較廣,但支持力度較低,風險性也較大;與此同時,並不指望這些項目馬上產生經濟效益,也不需要從中得到回報,從而較多地體現公益性。然而,文化產業基金不是慈善事業,也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兼顧,因此,需要成立權威性的評審機構(真正的專家為主),慎重評審和批準研發類文化項目的申請。

“創業生產基金”用於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創意)項目逐步進入生產階段,從成果向產品轉化,從設計向中試和生產(活動)轉化。獲得本類基金支持的項目應當具備從構想或設計向活動或產品轉化的能力,項目實施的最終成果應當達到能夠小批量生產,或者能夠開業或正式舉辦活動的水平。基金對於此類項目的支持面要適中,支持力度稍大。爲了規避風險,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基金發放分階段進行,在中期檢查評審後根據項目進展情況確定繼續支持還是撤銷立項。

“產業化基金”用於支持已進入創業生產階段的優秀文化(創意)項目逐步轉入大批量生產、大規模運作,實現產業化。對此類項目的支持力度要較大,政策優惠要更加明顯。但對項目的評審批准要從嚴掌握,同時可以制定配套的政策,建立此類項目產業化進程中獲取經濟效益後的返還機制,從而促進基金的自我完善。

二、功能優化

澳門文化產業基金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徑是功能優化,其核心便是上文述及的“培育造血功能,建立和逐步完善自我發展壯大的機制”。具體言之,澳門文化產業基金應當建立適宜的“返還機制”、“流通機制”和“補償機制”。

“返還機制”是針對產業化基金板塊建立的運作機制,規定獲得產業化基金支持的項目,一旦獲得經濟效益,應將盈利部份按照適當的比例予以返還。這個比例不一定很高,但一定要體現獲得基金支持的項目在受惠後對社會的回報。返還資金可以分成兩部份,一部份用於補償產業化基金的支出;另一部份可以轉入另外設立的“商業化基金”進行運作。

“流通機制”是指將盈利的產業化項目返還的部份資金轉入另設的開放型“商業化基金”,然後發揮融資投資功能,進入流通狀態,使這部份資金增值,盡可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

“補償機制”是指將商業化基金的新增價值一分為二,一部份留存在商業化基金內,使之逐步擴大;另一部份用於補償沒有回報的“研發基金”和“創業生產基金”,逐漸沖抵、減少政府的投入,直至完全市場化。如果政府投入部份不需要沖抵,則可全部投入商業化基金,使之逐漸做大做強,發揮更大的作用。

由文化產業的強大生命力決定,文化產業基金也必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期待著即將出台的澳門文化產業基金通過自我完善機制而不斷優化功能,成為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壯大的強勁推動力。

澳门的妈祖文化 篇3

关键词:创意领导力,创意经理人,胜任力,创意企业家精神

澳门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近年来澳门为了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充分利用其“一国两制”的体制优势与经济优势、金融优势、文化资源优势等诸多优势, 以博彩旅游业为基础, 制定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计划, 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 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为了解决当地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加快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也是创意领导力的建设摆在当务之急。

一、澳门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文创领导力的人才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展充满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都要拥有一个庞大的创意经理人层。创意经理人就是要去揭示那些活跃在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中的创意密码, 推动创意成为产业。就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来分析, 澳门属于资源和政策驱动型, 本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及政府投入大量财政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 年3 月,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文化局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5月, 澳门特区政府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 协助特区政府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策略及措施;2013 年10 月, 澳门文化产业基金设立, 通过项目补贴、银行贷款贴息和免息贷款等资助方式, 用于扶持“有助促进文化产业孵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项目;具有鲜明本土特色, 且具备发展潜力的项目;推动文化创意商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营销和推广的项目;有助于促进知识产权登记的项目”。澳门也将文化产业诠释为源自文化积累, 运用创意及知识产权, 生产具有文化含量的商品并提供有关服务和体验, 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 促进整日生活环境提升的经济活动。针对澳门文化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 大量需要新型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既具备文创领导力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根据人才的现状, 制定战略型的人才发展计划, 如有针对性的创立领导力培养计划;当众多创意经理人拥有创意领导力时, 正是澳门文化产业得以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

二、创意领导力

创意经理人就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意经理人的管理能力正是文化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胜任力。创意经理人拥有的这种管理能力就是创意领导力, 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所谓胜任力。创意经理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他们自身的创意力、机能性、独特性和想象力。文化产业导论一书中也详细诠释了创意领导力四个方面的内容:

1.创意领导力首先是关于商业创新的创意战略

创新是一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新奇想法的应用。创新在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中是不同的概念, 科学创新强调发现, 而艺术创新强调想象新的思想。克里斯和斯蒂芬提出了战略创新的六度模式:价值创新、成本创新、容量创新、市场创新、边界创新和学习创新, 分别可以增加价值、减少成本、增加容量、发展更好的市场关系、改变习惯界限以及发展更有效多方法来学习。我们在开发文创领导力时, 注重创新在价值链重构和再造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创新和成本创新主要依赖“发现”去开启新产品、新想法或新过程, 容体量创新、市场创新、边界创新和学习创新包含了强烈的创造因素, 通过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和别人的发现来再造价值链。

同时我们在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员的战略创新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他们认识到简单地复制“最佳的实践”并不能导致战略创新, 一种持续不断地创新的文化比任何一次性的创新更重要, 对他人来说这是很难复制。其次, 重视从“最差的实践”和“失败的商品”中习得经验, 这种基于失败经验的积极性或批判性反应, 是以外部为导向, 以观察或实验为依据。对失败的经验保持开放的态度, 正是不断地运用这种经验去刺激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再次, 从当前到产业中发现“好的实践”和“好的商品”, 需要归纳并辨别不同寻常的主意和观点。关注好的实践所能获得的好处, 是和关注最佳的实践不同的。好的实践能以更多形式来呈现, 而最佳实践只有一个。最后, 把注意力转回公司内部, 再公司内部寻找可以投资和发展的“有前途的实践”和“下一个实践”, 意识到中层管理者的价值。最终我们学员通过长期工作实践中意识到战略创新不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而是一个不断向外学习新的想法和知识, 向内探索自我资源和能力过程。

我们也在强调学习创新的重要性, 它是战略创新的最后一个层次, 是指的发展创新并把它投入市场以发展更深层次的创新过程中的学习。学习创新具备三种形式学习, 投入市场前的学习, 在市场上成功后的学习和在市场上“失败”后的学习。这三种形式的产生是人们与新产品或新服务相互作用甚至是激发出潜在客户和组织本身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只有通过创造并且操纵才能完满地学到某项技能。也只要我们学员在实践工作中首先意识到战略创新的重要性, 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 才能达到战略创新的境界。

2.创意领导力的创意企业家精神

如果说战略创新是创意领导力的大脑, 那么创意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意领导力的腿脚。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创业实践的价值观体系, 是一种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现象, 创意企业家指个体具备创业心智、受到外在的商业环境和内在的审美价值及个人成就两个力量的诱发和驱使而采取创业行为的特定人群。这一特定人群他们所具备创意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隐形知识, 可以视为人力资本的一部分, 其中包括以个人技能、能力、承诺及创意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他们要应对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出现的障碍和问题, 如包括商业技能问题、融资问题、法律与技术问题、知识产权的推广问题、文化产业本质问题等。创意企业家自身就是在创新的意识和有望实现的市场之间起着关键重要桥梁的作用。那么如何开发和引导澳门文创产业者的创意企业家精神是重要的课题。

那么创意企业家的创意创业又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人层面, 如艺术家与个体创业家的创业, 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创业者, 通过运用创造力来创造财富。目前澳门就有为数不少的艺术家同时也是创业家。第二个层面是国家层面的创业, 国家本身作为一个创意主题可以参与创业活动, 国家在其中扮演着营造更多创新与创业环境的角色, 持续创新是创业家们保持成功与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从而政策正是国家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动力。第三个层面是地方层面, 即地方政府与社区的创业, 通过举办包括个人企业与产业分支的地区性活动, 来维持区域成长。也就是说澳门作为地区层面的发展, 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制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 设立文创基金会扶持文创企业的发展, 从而使澳门地区区域经济成长, 再加上澳门作为充满活力的社区, 以及与周边港澳珠城市间的良好伙伴关系, 这三者要素都在澳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开发创意企业家精神时也应该注意到, 根据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特别是引入期是指从零点到市场进入的过度点常被忽略, 但引入期正是创意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到关键阶段。而在起飞期, 创意企业家则扮演了多重角色。善于完成复合型任务就是成功的创意企业家的显著特征。澳门文创从业者也有为数不少地从其他行业因经济多元化过渡转行过来, 本身就是业余爱好者和勤勉者, 重要的是由业余爱好者向勤勉努力者的过渡是创新的想法转变进入创业家的实用的关键。

3.创意领导力的战略领导力

领导力是领导者激发一定范围内的团队成员依靠一定的客观条件, 以最小对组织成本发挥最大的组织效率, 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能力。根据其定义可以获知领导力与领导的性格特质、行为风格、组织特征、产业环境等组织内外部因素有关。那么创意领导力作为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的核心胜任力、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文化企业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创意战略要求领导力能够加入多样的元素和能量, 这些元素和能量也有助于战略创新、创意企业家精神和组织管理。

克里斯和斯蒂芬认为, 创意战略需要的领导力不是来自上层, 而是来自中层, 强调领导是置身于中间而非顶端或最前沿的中层领导。创意领导力的关键是在于同外界保持联系、提纯组织的战略核心、促进好的想法或人、纪律、实践, 以及把预期的结果同实践对应起来执行。

澳门地区文创人才基本上是在一线岗位的创业者, 作为创业团队的领头人, 首先处于领导层中间, 他们起到的关键职能, 第一项职能是连接外部资源;第二项职能是预测整个团队创业项目发展的愿景;第三项职能是具体项目中可以自下而上地推进创意;第四职能是为整个创意项目发展绘制园景;第五项职能是要激发“来自中层的领导”。

4.创意领导力的组织管理

创意领导力的形成需要具备战略创新、创意企业家精神和战略领导力三大要素。战略创新是指受到积极走出去、寻求新发现和随时获得灵感等因素的激励。创意企业家精神是指坚韧不拔、细心勤奋的品质, 再加上业余爱好者的纯真与激情。战略领导力是指能够较好地理解公司发展宏图及对其进行简化提炼, 并且能把它与组织的各个层级的具体业务相关联的能力。在开发文创领导力时, 为了使这些元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让他们正常运转和循环, 就需要一个能在某些方面分散权利同时在其他方面又严格界限的组织。这也就是集中与放松的管理策略, 此管理策略是克里斯和斯蒂芬所追求的创意组织的卓越境界。

他们认为创意组织拥有与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学习环境、创意生产途径、职业导向、工作环境和变革导向有关的七项, 创意组织的文化环境是一种时中的适应性文化;政治环境是一种精英领导式的, 这种政治环境能识别来自任何人的创意并进行合理评估, 可以循序渐进地推动而得以实现;学习环境是灵活的二次学习,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平衡专业知识和布纯熟状态, 发掘充满好奇心和冷思考之间的创新价值;创意生产途径是来自于任何各处的发展, 既可以吸引外部人员的积极性, 又可以保持内部人员的活跃性;创意组织的职业导向是多任务导向的, 在人们过于分心和太狭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工作环境既不是完全开放的, 又不是封闭区隔的, 是一种灵巧结构, 有效率的企业办公场所应该由开放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所组成;创意组织的变革导向是一种稳重的和平稳的改变。总之, 创意组织具有一种“强有力并适应性的文化、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 从内部和外部吸收观点、多任务处理、灵巧的结构和准备随时迎接变化”的组织特性。

战略创新要素需要创意发现者的特质, 创意企业家精神要素需要勤奋半吊子的特质, 战略领导力需要远景行动者的特质, 组织管理要素需要专注自由者的特质。可以把创意领导力看作是一个螺旋结构, 所以我们在引导文创企业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目标环境, 通过不断创造和发现, 使得“战略创新、创意企业家精神、战略领导力和组织管理”等创意领导力的四大要素循环不止、周而复始。

三、澳门文创领导力的开发和建设

我们在制定澳门文创人才的发展战略, 进行文创领导力的开发, 也采用了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选择, 以培训与开发的方式, 开发了文创领导力研习营, 这一文创人才的开发模式。

通过文创领导力研习营的学习可以使学员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以适应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目前以及未来的工作需要。研习营的学习是指为了让学员系统地学习与掌握文化产业的专业知识、创业的技能而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发活动侧重点在于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以应对可能来自现有的各种工作, 也可能来自目前尚不存在但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工作的挑战。

我们在进行文创领导力研习营活动时, 首先要知道创意管理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管理, 在本质上具备了“企业家精神和个人主义, 在多元而随机的流程中形成一致的战略和商业模式, 藉此来应对风险及不可预测性。开发文创人潜力时也应具有以下特色: (1) 创意经理人必须是善于即兴发挥、灵活变通, 由于创作的过程充满变数, 得凭藉多方个人贡献与外部变因而定, 因此试图套用预先规划好的制式方法难以奏效;相反地, 管理人必须观察创造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以此为基础, 依据当时的事件、人员来拟定策略方针; (2) 创意经理人必须扮演多重角色, 并能去包容、激励团队形成兼掌多职的文化, 文化企业的规模扩张会导致”成员过度专精、孤立、困陷在自己的职业术语、诠释符号和专门技术中, 会限制成员的可能发展, 使其难以突破既有的工作与心态, 随着利害渐深, 个人探索和集体革新也将变得遥不可及; (3) 创意经理人需要摆脱经济诱因的理性逻辑, 文化产业交易的是创意、形象、体验等象征性商品, 只有消费者的感知能估其价值, 文化产品的创作者和消费者都是非理性的, 得在互动中逐渐形成共识, 才能创造出对消费者有价值的商品; (4) 创意经理人必须能区分永续发展与扩张的不同, 谨防投资客硬将不切实际的成长目标, 强加在羽翼未丰的新生产业后所造成的灾难。小微企业有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势, 倾向采取开拓联络网络、提升产品或服务品质的方式来拓展业务, 而非仅是扩大经营规模。根据以上创意经理人具备的四大特色, 在文创领导力研习营的活动内容的设计上, 也会将四大特色贯穿其中, 人才发展战略要求的培训工作主要针对学员当前发展需要来开展, 也要求对学员的团队进行培训, 从而使得文创人才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真正培养出为澳门文创产业发展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为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递送新血液和新能量, 为加快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勇.文化产业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克里斯比尔顿, 斯蒂芬卡明斯.创意战略.金城出版社, 2013.

澳门的妈祖文化 篇4

关键词:澳门;文化创意旅游;SWOT分析

澳门从过去单一的博彩旅游模式,到发展会展旅游、休闲旅游,再到文化创意旅游,体现澳门的地域文化、人文风情、歷史沉淀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小澳门对娱乐化旅游,创新性旅游,跨界融合旅游的不断需求、尝试、实践的成果,也对澳门过去传统旅游业提出了相应的考验和更高要求。文化创意旅游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效融合,能发挥复合经济效应。澳门文化产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呈现收益倍增。两个产业相辅相成为澳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文对澳门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为其发展策略的思考提供参考。

一、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优势S(Strengths)1、澳门拥有半个世纪历史人文积淀和独特的中西文化资源。2、博彩业对娱乐演艺和品牌宣传推广需求加大,力促文化产业发展。

3、澳门获得国家在贸易、税收、旅游、公民权益等方面的特别政策支持。

4、中葡文化独特。澳门是葡语系国家和中国联系交流的平台,拥有中葡文化人才,由此可以发挥这个优势,大力打造中葡文化创意旅游的主题,甚至同步吸引中国和葡语系国家的游客在两地观光的互动。

5、经济实力雄厚。澳门以博彩业迅速发展而获得大量财政收入,从而具备经济实力投资和扶持文化创意旅游。

二、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劣势W(Weaknesses)

1、博彩业负面影响长期存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但可以客观评价,如充足的资金,娱乐的需求,也正是催生文化创意旅游大力发展的动力。

2、澳门对文化创意旅游的政策支持和构建学科体系亟待完善。

3、澳门城市载量太小。澳门的土地面积和人口都是有限的,人才不足、接待能力和拓展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

4、出入境澳门不便捷,易受大环境影响。

5、澳门自然景观规模偏小,很难形成更丰富的自然旅游场景。6、澳门人才匮乏,高校创意旅游人才培养不足。

7、澳门本地举办的大量赛事活动仅限澳门人士参与,不能带来更新更强的技术和创新。

8、澳门交通问题频繁。交通不顺畅和停车困难等都是常年存在的问题。

9、澳门会展业受人口和城市规模影响较难跻身世界会展城市前列。

10、澳门缺乏具有规模和多样化的零售购物中心。

三、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机会O(Opportunities)

1、国家大力提倡文化产业发展,澳门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时代环境良好。

2、澳门文化创意旅游尚未构建体系,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商业化运作还存在若干可能。

3、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

4、周边城市游客递减,澳门有机会获取客源。

5、澳门吸引国际国内人才,可加大创意力度。

滨水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

澳门可善用空置建筑和楼宇为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提供相关场景。周围和本土交通加速发展。广珠城际轻轨建成多年,促进了珠三角游客前往澳门的频次。港珠澳大桥不久后建成,将加速多方游客通过香港入境澳门的机会。澳门也正立项建设城市轻轨,改善澳门交通拥堵的情况。

四、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威胁T(Threats)

1、澳门博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

2、周边国家和城市的竞争激烈。

3、澳门中小企运营成本高企。

4、澳门本地人意识形态需要提升。公共服务平台亟待完善。

五、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SWOT总体分析

根据SWOT分析,可见澳门文化创意旅游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优势和机会集中在澳门本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良好,产业发展态势强劲、财政雄厚。比如大环境下国家和澳门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对旅游业的开放政策等都是强而有力的,在政策和体制上改革,更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澳门本身具备独特的人文氛围,有保存良好的中西建筑,更有独一的中葡文化,都是澳门可以深度挖掘和利用的文化创意旅游资源。随着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博彩业对创意、设计、公关等类别的服务需求,澳门的文化产业大步发展,奠定了澳门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澳门政府财政丰富,可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旅游发展。

劣势和威胁集中在博彩业的持续影响、澳门人口和土地面积受限、政策和相应学科构建的不完善、本地交通不完善、周边竞争等。博彩业的影响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大家对博彩的认知需辩证看待,即看到负面并对此进行控制和改良,又要看到正面,积极利用博彩业的需求推动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澳门受限于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但可用开放的态度加强和近邻珠海的合作,加强横琴建设,将澳门的人才和企业与珠海互通互往,利用网络拓展澳门的市场和形象,摆脱空间地域的限制。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对文化创意旅游学科力量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引进师资、开设专门课程,加大培訓力度,为本地培养和输送更多文化创意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 向勇.澳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之探究[C].2013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2013.

[2] 周庆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澳门文献信息跨文化交流发展战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1年第 3 期

[3] 周庆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 (上)[J],图书馆,2008年第 5期

[4] 张玉蓉.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 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局.澳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咨询文本[R].2016.5.23-2016.7.22.

澳门的妈祖文化 篇5

由澳门理工学院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主题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服务问题”的学术研讨会2013年10月16~17日在澳门举行。澳门有关方面负责人, 教育部语信司司长张浩明, 中心管委会三位主席———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育部语用所所长张世平、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出席开幕式, 与两岸四地专家学者一起研讨。

李向玉称, 三家共建的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自2009年11月成立, 每年举办研讨会研讨澳门语言文化建设问题。他指出, 打造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 增加和完善语言服务工具是前提。作为澳门正式语文之一, 葡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近年虽已加大力度, 但质素仍有待提升。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语言服务只有葡、英等语种稍嫌不足, 其他语种翻译人员缺乏发展。他呼吁政府从完善语言服务工具配套角度做好长远规划, 制订人才培养政策。张浩明指出, 一国或地区能否提供必要的语言服务, 反映该国家、地区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 做好语言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能否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是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澳门, 多元的文化和人口构成造就了多元的语言生活, 随着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不同文化背景人群进入旅游、生活, 语言使用更加复杂多元, 随之而来将是语言服务问题。

在研讨会上先后报告论文的学者有:崔希亮、詹伯慧、曾金金、徐大明、邵宗海、徐杰、王敏、赵蓉晖、彭立忠、崔明芬、谢建猷、邹嘉彦、林子予、李红印、刘淑学、谭世宝、王世凯、李开、邢向东、袁伟、周荐、张卓夫、汤翠兰、朴相领、王景荣、李现乐、李洁等。中心执行主任周荐教授在闭幕式上作学术总结。中心两个合作单位的领导———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校长和教育部语用所张世平所长在闭幕式上先后致辞, 对研讨会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展望了中心的发展前景。

澳门的市内交通 篇6

土地如此狭小, 人口如此密集, 那么澳门的市内交通状况如何呢?

澳门的街道很狭窄, 夹在林立的高楼与各式店铺之间, 道路更显得拥挤。本来就不宽的马路旁, 还要密密麻麻地停放一排排私人轿车和摩托车, 可行驶的路面也仅是一车之宽。许多地方的人行道很窄, 刚可容一人通过;若遇对面来人, 需侧身方可擦肩而过。更有一些地方, 人行道只有单向一侧, 仅用一条黄线与行车道分隔。

在这样的条件下, 澳门的市内交通应当十分拥塞。但恰恰相反, 我所见到的澳门, 却是车行其路, 人行其道, 交通顺畅, 几无堵塞。联想到北京、广州等城市的交通拥挤不堪的状况, 倒让我感到有点迷惑不解了。

经过观察, 澳门的交通顺畅不难找到答案。

其一, 澳门大部分地段均为单向行驶, 基本上是一条路走到底。单向行驶的最大好处, 是因会车而造成的车速减慢、阻塞乃至撞车的几率降为零, 使驾驶员开起车来比较轻松, 也容易提高车速。由于车速高、阻塞少, 因而保证了整个城市交通网的顺畅。

其二, 得益于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澳门的私家车很多, 但这并未妨碍公共交通的发展。澳门的公共巴士公司有两家——澳巴与新福利, 同时在澳门运营。澳门的巴士与香港不同:在香港, 大巴与双层大巴唱主角;在澳门, 则基本上都是中巴。这种中巴, 可乘坐20多人, 设施先进、窗明椅净, 还备有空调, 十分舒适快捷。在澳门半岛内行驶, 只需投入2.5元澳门硬币 (全部采用无人售票) , 到路环、凼仔也只需3~5元澳门币。

其三, 得益于良好的出租车服务。公共巴士和出租车都属于公共交通工具, 都是一个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澳门的出租车整齐统一, 一般车身前部为黑色, 车身后部为白色, 黑白相间, 极为醒目。出租车数量很多, 票价也很便宜。我乘坐过几次出租车, 价钱不贵, 比如从葡京到望夏一带, 车费也不过十几元澳门币, 与内地出租车车费差别不大。由于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 许多出租车驾驶员都注重良好的服务, 再加上澳门是不夜城, 出租车通宵运营, 也是众多外地游客首选的交通工具。

其四, 得益于市民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在澳门, 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与巡警车。交叉路口, 都以交通信号灯为指示, 行人和车辆都循规蹈矩, 不越雷池半步。行人在横穿马路时, 必定待绿灯放行灯亮起时才通过。即使马路上无车辆行驶, 行人也会自觉在红灯前止步, 等待绿灯亮起, 所以, 澳门虽然车多人多, 但各行其道, 互不干扰, 使交通顺畅得以保证。

澳门的妈祖文化 篇7

一、澳门天主教堂介绍

1557年,葡萄牙人获准借居澳门,欧洲传教士接踵而来。至1566年,澳门已成为罗马教廷远东传教的重要基地。随之大量精美的天主教堂在澳门问世。澳门的天主教堂沿袭欧洲中世纪教堂的设计特点:位于高地之上的选址方式。通过对澳门历史建筑的考察,不难发现早期澳门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建筑均为教堂。耶稣会作为罗马教廷早期来华传教的核心力量,在澳门教堂建设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澳门历史最悠久的三座教堂———圣安东尼堂、圣老椤佐堂和圣母望德堂,均为耶稣会所建造。代表天主教艺术在远东最高水平的圣保禄教堂(又称大三巴、三巴寺),亦为耶稣会的佳作。其后,罗马公教其他修会也在澳门建造了不同风格的教堂,最具代表性的是圣保禄教堂、圣安东尼堂和玫瑰圣母堂。

耶稣会在澳门建造的诸多宗教建筑物中,规模最宏伟、且最具代表性者当属圣保禄教堂。圣保禄教堂是耶稣会鼎盛时期的产物,不仅是澳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而且是其时远东最宏伟、最壮丽的教堂,据称当时仅次于罗马圣彼得主教堂。圣保禄教堂在《澳门记略》中有如下记载:“寺首‘三巴’,依山为之,高数寻。屋侧启门,制狭长,石作雕镂,金碧照耀,上如覆幔,旁绮疏瑰丽。所奉曰‘天母’,名‘玛利亚’,貌如少女,抱一婴儿,曰‘天主耶稣’。衣非缝制,自顶被体,皆采饰平画,障以琉璃,望之如塑。旁貌三十许人,左手执浑天仪,右乂指若方论说状,须眉竖者如怒,扬者如喜,耳重轮,鼻隆准,目若瞩,口若声。上有楼,藏诸乐器。有定时台,巨钟覆其下,立飞仙台隅,为击撞形,以机转之,按时发响。僧寮百十区,蕃僧充斥其中。”[1]705该堂始建于1563年,设计者是卡尔洛·斯皮诺拉神父。教堂坐北朝南,平面为拉丁十字。“立面形式是欧洲古典元素与东方装饰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特殊的装饰手法带有明确的‘叙事性’,目的是解释罗马天主教教义。教堂立面通过水平檐口分为五层,通过垂直柱子分隔九列。柱子从下到上,分别为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以及组合柱式。”[2]23另外,圣保禄教堂还融入东方建筑风格和元素,东西方建筑文化在此融会贯通、交相辉映,如教堂立面的处理手法超越教会要求。不仅采用中国文字,还出现众多陌生的主题,其原因在于耶稣会尊重中国文化的务实态度及其“本土化”的传教策略。因此,当时人们看到的是既是东方的、也是西方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圣保禄教堂。

始建于1558—1560年的圣安东尼教堂是澳门第一座教堂。该教堂建于今天的白鸽巢公园附近,位于澳门城北端,是当年葡萄牙人最早的定居点。安东尼是罗马公教圣人,澳门教徒尊称他为“婚姻主保”,因而,圣洁的婚礼多在此举行。于是,圣安东尼教堂又有“花王堂”的美称。据《澳门记略》记载:“北隅一庙,凡蕃人男女相悦,诣神盟誓毕,僧为卜吉完聚,名曰花王庙。”[1]7061844年,由澳门土生建筑师托马斯·达基诺主持教堂的改建工程,形成今天的教堂规模。教堂平面是拉丁十字,中间是跨度为15米的中厅,无柱廊阻隔,覆盖木制拱顶。“教堂立面左右对称,钟楼并峙,右侧是时钟,作报时用;左侧是铜钟,在教堂弥撒时鸣响。因为入口上面的唱诗席与教堂中厅的屋顶高低错落,所以在立面中间出现层次复杂的山花,这也是其独特之处。山花之上有巴洛克风格的漩涡和椭圆形装饰。”[2]32圣安东尼教堂因其工整对称的布局、华丽有序的装点、富于结构逻辑的立面处理而成为澳门众多教堂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玫瑰圣母堂被称为澳门历史上最漂亮的教堂。该堂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修会所建,最初称圣多明我教堂。1587年,从菲律宾来到澳门的多明我修会,建造圣多明我教堂,作为其深入中国内地的传教基地。早期,该堂以木板搭建,非常简陋,故又称为“板樟堂”。《澳门记略》载:“有板樟庙,相传庙故庳隘,贫蕃析樟板为之,今壮丽特甚。”[1]7051828年,该堂重建,教堂装饰图案多模仿古老的西班牙风格。教堂平面为巴西利卡式,即一个中厅两个侧廊,中厅宽8米,侧廊宽3米。内部依然沿用“耶稣会教堂”的空间布局,侧廊两边带有多个神龛,祭奠天主教圣人。主祭坛典雅华丽,层叠的壁柱间隔扭曲的麻花柱,弯曲的线脚烘托折断的山花,形成华美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外部形态与内部装饰皆古朴典雅,与澳门其他教堂迥异。玫瑰圣母堂坐落于澳门当年最繁华的街市———营地大街旁边。今天,其“前地”与市政厅广场相连,被认为是澳门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意象”。

二、澳门教堂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沈玉麟在《外国城市建设史》中认为:“中世纪城市建筑的特点是当存在统一而强大的教权时,教堂往往占据城市的中心地位,教堂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教堂广场是城市的主要中心,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有的城市还有广场,各种广场采用封闭构图,广场平面不规则,建筑群组合、纪念物布置与广场道路的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网状的放射环道路系统。”[3]48这构成了澳门城市建设早期的葡萄牙城市文化大背景。

从当时葡萄牙的社会形态来说,明清时期澳门应是一个完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教会对城市的建设和布局规划具有决定作用。1583年,澳门被葡萄牙当局定名为“圣名之城”,这实际上包含两种含义:其一,从精神上说,葡萄牙在这里建立的城市是一座上帝之城,有许多教堂和忠诚的传教士,这个城市的人们对上帝无比忠诚。其二,从物质形态的建筑风格上说,澳门是一个教会建筑之城。

教堂对澳门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堂建设是澳门早期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围绕教堂、修院聚集起来的人群逐渐形成居民中心,就是所谓的教区教堂和堂区,这样构成城市雏形。聚居区内各种建筑布局疏落分散,但并非无秩序的建立居民点,而是依然受制于最基本的地理条件。澳门半岛为丘陵地形,可以建设与便于建设的基地地段并不多,因此形成了各种建筑往往呈团块式松散地聚拢在一起的状态。在这其中,重要的公共建筑如教堂往往占据最好的位置,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

圣保禄教堂、圣安东尼堂和玫瑰圣母堂是澳门明清时期最为著名的三大教堂。从宗教文化对澳门的影响以及最初出现的建筑物、教堂的分布可以看出,最初澳门城市是由教堂区组成的。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贸易的需求,散居在教堂周围。16世纪时,澳门城内只有大约五组居民聚居区。当时居民区松散地聚拢在教堂等公共建筑周围,还没有形成街区的概念。至1607年时澳门已大致可分为两个教区,而到1632年澳门已经发展为五个教区,每处教区分属于一座教区中心教堂。至此,澳门已经有明确的城市分区。

澳门的城市空间结构主要延续葡萄牙城市空间结构特点,表现为特有的一条主要“直街”的线形与不规则结构。教堂与教堂“前地”点缀其中,这恰恰是葡萄牙中世纪城市的标志。教堂和“前地”有助于规划澳门城市的布局,这种模式延续了葡萄牙人的筑城传统。“尽管早期葡萄牙人对澳门没有实施具体的城市规划,但仍承袭了葡萄牙中世纪城市模式———城市基本形成以花地玛堂、玫瑰圣母堂、望德堂、大堂和圣安东尼堂为中心的五个堂区,并以堂区为中心不断发展居民区。至今,澳门城市行政区划仍沿用这五个堂区,同时形成以圣玫瑰堂和水坑尾城门为主的商业中心。”[4]116

教堂“前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澳门城市街道。澳门天主教堂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前地”空间。它是道路交叉点上的广场,作为舒缓交通、分散人流的中心点,形成澳门古代道路系统的结点状布局。这些道路结点分布松散自由而均匀,构成澳门古代道路系统的结构性框架。在完全依托地形、经由历史缓慢积淀筛选的情况下,澳门古代道路系统形成自身极为不规则却又极为合理自然的布局。同时,这些广场往往位于各大教区的中心,并直接与各教区的中心教堂连接在一起。广场本身往往成为各教区中心教堂的“前地”,这种广场处理方法带有西方城市的特点,然而又与典型的西方城市广场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形成澳门独有的特点。这种道路广场结合城市教堂的处理手法构成了澳门古代道路组织系统的一种特色。澳门古代城区内已经形成至少五处道路交叉广场。按地理位置区分,这五处道路广场分别是花王堂广场、圣安东尼堂广场、玫瑰圣母堂广场、岗顶教堂广场与风顺堂广场。这五处道路广场构成各个教区中心教堂的“前地”,并成为教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澳门天主教堂建筑与澳门城市开埠及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它们不仅构筑了澳门城市建筑的主体风格, 而且奠定了澳门城市规划的基本结构。今天的澳门, 仍然保存着地中海城市的特有风采。

关键词:澳门,天主教堂,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印光任.澳门记略, 续修四库全书 (第676册) .[Z].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2]许政.澳门宗教建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3]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澳门博彩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篇8

一、澳门博彩业的发展现状

澳门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博彩城市之一, 博彩业历经数百年发展, 已经成为澳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发展初期的澳门博彩业规模并不大, 仅仅是澳门经济的一个补充。19世纪后期澳门博彩业快速发展, 博彩税逐渐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1961年, 澳门管理当局批准澳门成为“恒久性博彩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 澳门博彩业迅速发展, 澳门成为世界三大赌城之一, 被称为“东方蒙地卡罗”、“东方拉斯维加斯”。

1999年澳门回归后, 澳门博彩业迈入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8月, 澳门立法委通过了开放博彩业的《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法律制度》, 结束了澳门博彩业高度垄断经营的局面。2002年2月, 澳门政府宣布批准3份承批合约, 将娱乐场幸运博彩经营权批给“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 (其前身为“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 、“银河娱乐场股份有限公司”、“永利度假村 (澳门) 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至2006年9月, “威尼斯人集团”、“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和“新濠博亚博彩 (澳门) 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以“转批给”方式获得娱乐场博彩经营权。截至2009年底, 澳门共有幸运博彩娱乐公司6家, 下辖娱乐场33间 (见表1) 。

资料来源:澳门博彩监察协调司网站。

在澳门政府以“博彩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体, 其他行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引领下, 博彩业成为澳门经济体系中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澳门博彩毛收入从2003年的3.032亿澳门币飙升至2009年的12.038亿澳门币, 7年之间几乎翻了2番, 这还不包括饮食、外币兑换、赏钱、利息、保险赔偿及其他服务收益。从表2还可以看出, 自2007年以来, 澳门博彩业毛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 2008和2009年这一比例分别高达63%和71%。而且, 博彩业还是澳门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2003年以来博彩税占财政总收入的50%以上, 2009年更是高达76.9%。此外, 博彩业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并给澳门旅游、餐饮、会展、交通运输、典当、建筑、商业贸易等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资料来源:2004、2007-2009GDP数目来自《澳门统计年鉴2009》, 2005和2006年的GDP数据来自《澳门统计年鉴2007》, 博彩毛收入占GDP比重根据表中数据计算而来;其他数据分别来自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网站和澳门财政局网站。

二、澳门博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博彩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逐渐增大, 许多国家 (和地区) 在大力发展博彩行业的同时, 开始更加重视对博彩业的监管, 并要求博彩企业承担更加全面的社会责任。澳门博彩业存在和发展于澳门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中, 受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博彩业必须顺应和促进澳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澳门的繁荣稳定而承担社会责任。

(一) 承担社会责任是澳门博彩企业的基本义务和全球发展趋势

1999年, 一项针对6个大洲23个国家的民意调查发现, 企业社会责任正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期望。企业需要从战略上予以全面回应, 并将伦理规范和企业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理应遵守的核心价值观。Davis和Blomstrom (1966) 提出的“责任铁律” (Iron Law of Responsibility) 认为, “从长远看, 那些被社会认为是以不负责任的态度运用权力的公司, 最终将丧失其权力”。时至今日, 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澳门博彩企业必须做出适当的回应才能获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持续发展。从澳门博彩业的整体视角来看, 博彩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提升澳门博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者;从单个博彩企业的视角来看,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获得政府以及当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 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实际上, 澳门博彩企业通过适当反应、积极适应、主动寻变, 或多或少具有回应社会压力的能力, 企业承担全面的社会责任并不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

(三) 承担社会责任是博彩业减轻或消除对澳门负面影响的需要

在博彩活动普及程度极高、博彩资讯泛滥、投注方便的澳门, 博彩业对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Carroll (1979;1998) 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任何企业都不可推卸地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前三种责任, 而慈善责任则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行为。尽管澳门博彩业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但博彩企业毫不例外需要承当上述社会责任。

(一) 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是澳门博彩企业的首要责任, 是企业实现自我发展和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基础。博彩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 事关澳门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博彩企业应该在税收缴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博彩企业的经济责任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满足股东合理收益的要求。澳门博彩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股东收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在全球博彩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澳门博彩企业仍需为了获取长期竞争优势而努力, 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主要依赖政策支持。第二, 为中介人、管理层和雇员提供足够的回报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我发展。澳门博彩企业为雇员提供了丰厚的报酬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但博彩业的就业带动力越来越小 (年终空缺岗位数目却在不断减少) , 员工收入增长速度也在放缓 (见表4) 。第三, 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博彩方式和各种相关服务。博彩业本质上属于休闲娱乐经济, 是人们对生产活动的调节与补充手段, 澳门博彩企业应该紧跟全球经济博彩业的发展趋势, 为消费者提供怡情、冶性、益智的健康产品, 以及旅游和度假村等综合服务。

资料来源:2006年的数据来自《澳门统计年鉴2008》, 其他年份数据来自《澳门统计年鉴2009》。

(二)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指澳门博彩企业必须遵守中央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际协定等,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守法经营。澳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博彩业的法律法规, 博彩企业必须遵守这些“游戏规则”, 按照法律允许的方式和范围经营。第二, 依法纳税。博彩税收是澳门政府的主要收入, 是澳门政府进行社会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博彩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基本义务。第三, 遵守国际规则和相关政府规定。澳门博彩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由开放的“贸易模式”, ⑥其主要顾客群是境外客流, 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居民, 博彩企业必须遵守国际法规和客源地政府的相关规定。在功利机制和财富效应的影响下, 博彩业成为澳门许多犯罪活动滋生的温床, 博彩企业应该洁身自好, 严格遵守法律, 努力把自身塑造为遵纪守法的企业公民。

(三) 伦理责任

澳门博彩企业伦理责任的范围非常广泛, 涉及到政府、消费者、雇员、股东、竞争者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应当尊重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利益。企业应该在承担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对社会所期望的某些道德原则和伦理要求做出反应, 使企业行为符合人本论理、公共伦理和生态伦理的要求。功利效应不断强化的博彩活动本身很可能引起博彩参与者和博彩从业者的不正常行为、社会风气的不良变化, 从而引起人本伦理和公共伦理败坏甚至丧失等问题。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常常违背环境伦理要求, 造成浪费、污染、高消耗等环境伦理问题, 与全球范围倡导的低碳环保经济相悖⑦。澳门博彩企业应该关注盈利之外的持续发展目标, 主动担负超出法律强制要求的伦理责任, 树立起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

(四) 慈善责任

慈善责任要求澳门博彩企业不以盈利和回报为直接目的, 而以公司的名义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对象提供钱财或实物帮助, 或通过其他一些实际援助来增加社会福利。慈善责任包括在全社会推广公益性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特定目的 (如扶贫、济困、教育、健康、运动、公共设施建设等) 的捐助、为社会突发的灾难性事件 (如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突发性传染疾病等) 提供援助、为消除本行业或本企业生产经营中无意造成的直接负面社会经济影响 (如预防消费者沉迷赌博、甚至发展为病态赌徒等) 的活动提供赞助。慈善责任是澳门博彩企业自由裁量的社会责任, 但鉴于澳门博彩企业的雄厚实力、丰厚盈利及其社会影响, 社会公众对博彩企业履行慈善责任有一个较高的预设期望值, 博彩企业不但应该将慈善责任和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市场开发策略, 而且应该将之上升至道德追求, 并强化为企业的基本义务。

综上所述, 澳门博彩企业应该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经济责是企业承担其他各类社会责任的基石;法律责任是企业必须承担和遵守的强制性义务和行为规则;伦理责任要求企业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慈善责任是企业自愿和自由处理的活动。上述各类社会责任既有层次之分, 又有相互重叠之处, 还有相互冲突的地方, 但四类社会责任整体上是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撑的。在短期来看, 澳门博彩企业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将增加运营成本, 影响企业履行经济责任。在长期中, 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并进一步增强企业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的能力。法律责任作为基本的游戏规则, 必须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 是博彩企业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前提。

四、对策建议

博彩业是澳门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澳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澳门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全体居民福利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博彩业的健康发展。澳门博彩企业需要承担包含经济责任在内的广义社会责任, 为澳门的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博彩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广泛、利益关系极其复杂,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相互协作, 共同降低或消除博彩业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

(一) 政府积极推动

对于澳门特区政府来说, 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规标准, 明确要求和鼓励博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西方国家, 政府对博彩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⑧澳门政府必须规制博彩企业的社会责任, 避免为了经济利益忽视其它社会责任。在促进博彩企业社会责任方面, 政府未来需要继续努力。首先,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 并敦促博彩企业遵守相关规定和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澳门博彩业是政府管制下的专营性垄断行业, 博彩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方式都必须严格遵守各种相关规定, 博彩业承担社会责任也理应有据可依。其次,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博彩企业的监督和评估, 根据博彩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表彰或惩罚。对于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 应该予以鼓励和表彰, 如对企业承担慈善责任方面的支出免税等;对社会责任表现糟糕的企业予以警示和提醒, 如约谈博彩企业的管理层进行劝导等。再次,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帮助病态赌徒、提供家庭辅导服务、加强青少年教育、促进城市建设和提高环境保护标准, 引导博彩业带动澳门发展成为全球综合性旅城市。

(二) 企业主动响应

对于澳门博彩企业而言, 必须积极主动进行社会责任投资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 简称SRI) , 在注重财务、业绩表现的同时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进步。澳门博彩企业除了认真履行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之外, 还必须通过承担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来塑造企业形象和改善经营环境, 从而利用当地社会资源的支持而增强国际竞争力。经济责任事关企业自身的利益, 法律责任是强制性的义务, 企业常常将此二者视为必然的强制性义务, 亟待强化的是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博彩企业首先要转变思路, 清楚地认识到慈善责任和伦理责任不仅指企业对社区提供一次性的帮助或捐赠, 而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和战略反应, 是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 博彩企业必须成立相应的机构或部门来构建和执行综合性的社会责任战略规划, 并加强与政府、社会团体以及公众的合作和交流, 及时、灵活、快捷地对社会的合理需求做出反应。博彩企业不但要在实践中履行社会责任, 而且要通过沟通和示范, 让利益相关者了解、配合和支持其社会责任投资, 共同促进澳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社会广泛参与

对于员工、社区、社会团体和全体居民等利益相关者来说, 必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促进、推动和配合博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首先, 利益相关者应该树立维权意识, 依法采取行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促进博彩企业在人本、伦理和生态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其次, 各类社团组织应该进一步规范运作, 提高管理水平, 并加强与博彩企业合作, 降低和消除博彩业给澳门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澳门拥有众多义工组织和辅导机构, 如逸安社、澳门工业福音团契问题赌徒康复中心、澳门宣道会感恩堂、明亮行动联盟、圣公会等非营利性组织和教会性质团体。这些机构多方募集资金提供社会公众教育, 帮助市民树立正确的博彩观念, 在预防和戒赌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非营利性机构仍然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 未来应该通过协调合作提高运行效率, 强化对博彩企业的监督, 促进博彩企业向高标准的良好企业公民迈进。

澳门另类文化“泰国佛牌” 篇9

佛是觉悟者

佛教文化在中国、东南亚,甚至西方等各个地区,对生活、艺术、建筑等领域有著不可比拟的影响力。其创始人是约二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释迦摩尼佛。然而释迦摩尼佛並不是第一世佛,他只是在世间创造了佛教。据说,此太子其实是一位生生世世追求真理的菩萨转世。他的功德已修圆满,但由於他不忍看到众生还在生死里轮回,所以发大愿要为众生示现成佛之道。“佛”的真正意思是“觉悟者”。后来其学术思想传到中国,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佛学,依照一般习惯,都以大乘、小乘来区分。刘师傅说:“中国的佛学与佛教,乃大、小乘並列,其中比较偏向大乘;现在流行於西方的佛学,大多数偏重小乘,认为那是原始的佛教,尤其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大体都是以小乘为主的。”

泰国佛牌的由来

相传古时泰国有一位笃信佛教的高官,在家里供奉了一尊佛像,每天早晚均会诵经。有一天,泰国某地区出现旱災,泰皇得悉此事,便派遣高官前往災区视察。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希望带同佛像前去災区,以便能继续早晚诵经祈福。可惜佛像太大,无法一同带往。当晚,高官做了一个梦,梦见佛像叫他用寺庙的泥土,按他的模样制作一个牌佩戴在身上,一同前去災区,这样便能得到佛的保护,使他平安、顺利。他醒后便按梦中指示制作成牌佩戴身上。到了災区后,他依然每晚诵经祈福,不久,災区的情況真的好转起来。

其后,高官在乡间寺庙里当上僧侣。修行期间,还继续製作佛牌,给善信奉请。希望他们也能得到佛祖的庇佑,带来好运。至此,佛牌便在民间流传开去。

佛牌的不思议作用

刘师傅说佛牌,为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特别是泰国)中之一大特色。基於对佛祖虔诚的信仰,寺院高僧会制作各种趋吉避凶的护身佛像,佈施给僧众居士等结缘,或为庙宇等慈善目的作筹款之用。

佩带泰国佛牌,在泰国及东南亚一带相当普遍,更因泰国旅遊业发达,渐渐遍佈全亚洲。但为什么佛牌具有能助人事业、财运、人缘、权力等等多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呢?相信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现在便由佛牌的製造过程,找出泰国佛牌的力量来源。

古时製作佛牌,从选择製佛用料开始,全由高僧一手一腳製造。但现今为求佛相传神美观,製佛所用的工模多交由工模厂制造。我们所讲的真正泰国佛牌,是在选择用料、及製造佛牌的过程皆由佛寺负责的作品。高僧会预早收集材料(因其中部分製佛材料不是容易找的),製佛用料一般为经粉香灰、药材、圣地泥土、及多种圣物;如用金属製造佛牌,则多利用铜片。齐集材料后,高僧会为製佛材料加持,加持一般会将材料磨碎铺平,然后在材料上一边念经一边写上经文符印,不断重複,务求将经文力量尽可能的注入材料之内,一天不够,便十天、三十天、一百天,直至高僧认为足够为止。如利用金属製造佛牌,同样高僧会在铜片上写上经文符印,不断念经加持。当製佛的工模完成后,高僧又会为製佛工模念经加持。製作时,高僧会在每一个流程中不断念经加持,直至制成佛牌;再由一位或多位高僧开光念经一段时间,一般为最短三个月,才会给善信恭请。

对於身处異国的我们来说,对佛牌感到陌生也很正常。其实佛牌並非泰国佛教的专属品,在我国民间信仰或道教庙宇中,也有各式各样趋吉避凶的护身符让信众恭请。藏传佛教中更是时常製作各种护身圣物如甘露佛牌,各式本尊咒鬘等等。泰国佛牌之所以殊胜的地方,在其类似於藏传佛教的护身圣物,在选择圣物用料和製作整个过程极为严谨,另外,与它完成后的开光加持也是分不开的。人们相信,由於佛牌製作过程中注入许多高僧修行者的无比慈悲和強烈的修为念力及经文的力量,配合佩戴者的诚心信仰,往往能产生出种种不可思议的感应;久而久之,便形成当地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环,也充分展现了泰国佛教艺术的精华。在泰国,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身上佩戴一个或多个由寺庙高僧所开光製作的佛牌做为护身之物。如果您曾经去过泰国观光旅遊,相信都在参观著名寺院时,被寺里的僧人赠送佛牌结缘,或是在当地恭请过四面神回家供奉。

但在我们生活的地区,一般民间庙宇给人结缘的护身符,卻往往都是委託工厂开模大量製作。信众奉请时,几乎都只是自行拿到庙里香炉前过炉,随即取回佩戴,大多人只是求个心理安慰,不具有什么明显效果,这也是为何在泰国佛教及藏传佛教徒心中,由高僧所製作的佛牌圣物能如此广受欢迎的原因。

刘师傅说,佛牌的神奇作用,只是一种助力,最主要是给配戴者如人缘、财运、事业这些功效,並不是佩带了佛牌便能横财就手、事业平步青云。因凡事必需要经过自身努力才能得到成果。在泰国,佛牌的价值並非以种类来区分,千万不要以赏玩古董的心态来评鉴泰国的佛牌,不是年代愈久远的、数目愈稀少的佛牌价值就一定愈高。道理如同複制画一样。

刘师傅补充说,佛牌珍贵的地方在於僧侣的加持,一块未经加持、开光的佛牌和已经过加持的佛牌价格差距可以高达数十倍,而著名僧侣加持过的佛牌价值更是不菲。对於一般人来说,未开过光和开过光的佛牌是很难加以分别的。如果大家仅爱好搜集泰国文物,建议购买外型相同,但未开光的佛牌把玩即可。若需要的是保身用的佛牌,可亲至著名的寺庙(泰国的庙宇相当多),或向该方面专业人士购买,避免买到未经过加持,或不正道的佛牌。

推进钢结构在澳门的健康发展 篇10

澳门钢构近况

近年来, 随着澳门赌权开放政策的实施, 带动了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在多个赌场相继落成后, 相关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其中, 一大批大型钢结构建筑不断拔地而起。钢结构建筑在澳门得到很好的发展是由于其具有材料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制作工厂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何志坚说, 在澳门, 钢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澳门, 已落成的钢结构建筑物按结构体系划分有高层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和轻钢结构等。截至目前, 在澳门区, 有超过13个大型钢结构已完工, 具有代表性的有:直升机停机坪、新葡京酒店、新八佰伴商场、金沙酒店和澳门科学馆等工程;在taipa区, 有超过16个大型钢结构项目已经落成, 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场货运站、飞机库、科大体育馆、威尼斯人酒店、银河度假村和梦幻水城等工程;在路环区, 大概有6个钢结构建筑已经落成, 具有代表性的有:澳门蛋、射击场和九澳电厂等工程。在上述三个地区, 尽管钢结构建筑已超过46个, 但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市场比例还是相对较少的。

近年来, 澳门比较大的工程主要有梦幻水城项目, 其总用钢量约42000吨, 涉及的区域有娱乐场平台、酒店和剧院等。何志坚认为, 随着建筑师对结构外形的设计的不断更新, 使用者对建筑空间要求标准、业主对成本回报和施工工期的要求不断提高, 相信钢结构建筑在澳门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 前景会更加广阔。

澳门建筑结构设计沿用的是欧洲标准。譬如, 澳门钢结构设计主要是按照RA29/2001建筑钢结构规章来进行结构设计, 这个规范是依据欧洲标准而进行编写的。但是, 在澳门的一些大型私人项目里面却采用了英国标准体系的设计规范, 也有一部分的工程是采用国家标准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

总体来说, 由于澳门地区里有不同的文化体系, 当本地的设计规范没有涉及的时候, 就会根据不同体系的人、所熟悉的规范进行设计, 其中会牵涉到不同体系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等问题, 形成一种独特的设计文化。

澳门用钢现状

澳门钢结构用钢现状按照钢材的力学性能来划分的主要有:欧标钢材、英标钢材、国标钢材等。何志坚说, 这些材料在澳门都属于通用的钢材, 使用在政府工程、公共及民用建筑、大小型私人的项目上。在澳门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中, 可以根据不同体系的材料来进行等级的对换。可以看到, 在澳门的规范中, S355的材料可以采用Q345等级的钢材进行材料替换。另外, S235强度的材料与国标Q235的强度是对应的。但是, 在一些外资的私人项目里面, 更换不同体系的钢材需要按其强度来进行截面换算, 而有一些工程对于不同体系钢材的对换是不允许的, 这是由于不同设计体系的设计参数、材料安全系数以及可靠度的取值是不一样的。

在澳门, 由于国内钢材供应市场庞大, 国标材料相对于其它标准的钢材来说增加了承建商在钢材采购方面的灵活性和效益。但是, 其受到不同体系的设计规范所限制, 转换不同标准等级的钢材需要进行截面换算, 还要考虑材料安全系数等问题。另外, 当采用厚板做构件时, 进行抗层状撕裂性能测试时, 测试结果差异比较大。

在价格方面, 一般情况下, Q345板材的每吨单价要5000元人民币左右, 约合6250元左右的葡币, 而对于S355的板材来说, 大概也就6200元左右葡币, 可以说在经济效益上, 国产钢材的优势并不明显。在力学性能上, 国内工厂提供的测试结果证书与澳门第三方检测出来的数据有很大的偏差。

在人力资源上, 澳门本地焊工技术水平相对比较差, 当进行对接焊缝, 特别是进行厚板的焊接时, 对质量控制很难有保证, 在很多的情况下需要聘请内地焊工以保证焊接质量和技术要求。

在检测方面, 澳门现在只有两所机构可以进行钢结构工艺上的检测, 如焊缝检测、硬度测试等。当进行大型钢结构工程时, 需要聘请外地的检测机构来进行测试, 因此会出现延迟递交测试报告的情况, 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澳门用钢的建议

上一篇:资本和劳动下一篇:直线加速器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