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

2024-05-17

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精选十篇)

信息化建筑设备管理 篇1

1 设备资料管理

设备资料管理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 如设备的规格、型号、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及设备的租赁费用、修理费用等均需记录归档备存, 该公司为此自主研发出一套设备管理软件, 用以记录、处理设备的各种相关数据与资料;同时该设备管理软件设有权限管理, 根据层级划分各自使用权限。

设备进入工程施工现场后, 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编号, 设备编号是设备在设备管理软件中的身份识别码。编号完成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各项资料收集工作, 并将收集的资料数据分类录入设备管理软件, 管理软件将录入数据传输至公司服务器, 公司各级设备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设定权限内的设备相关资料。

2 设备实时监控

公司统一对进场施工设备安装实时监控系统, 通过设备管理编号将监控系统与设备管理软件对接。实时监控系统由GPS芯片组、多功能摄像系统及数据无线传输系统组成。整套系统具有防拆卸功能, 一旦有人试图拆卸系统, 系统将自动启动报警功能, 并将报警信息发至设备管理人员手机上。

GPS芯片组能实时记录设备的位置信息与运行轨迹, 通过服务器能保存三个月内的设备运行轨迹数据;多功能摄像系统能360°全方位观察设备运转情况与施工现场情况, 并可自动保存一周的视频文件;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GPS芯片组记录的各项数据和多功能摄像系统录制的视频画面上传至服务器。设备管理人员通过电脑与手机APP登陆设备管理软件后即可对每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查看设备运行轨迹与施工现场实时画面。使用设备管理软件后, 减少了设备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巡查次数, 大幅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劳动强度;同时通过设备管理软件也可查看设备以前的运行轨迹与视频记录, 使设备管理人员更容易了解掌握设备操作人员的真实工作情况, 督促设备操作人员规范施工, 从而达到规范现场设备施工行为, 有效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 设备运转及能耗记录

工程设备使用成本除了设备租赁费用外, 还包括设备燃油费及修理费用等, 其中租赁费用相对固定, 燃油费用变化较大。要想降低工程施工设备使用成本, 除了合理调配现场施工设备, 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对利用率偏低的设备进行退场外, 还可以通过减少燃油浪费现场, 降低燃油消耗率来实现。公司对工程现场每台设备安装了能耗记录装置, 使用燃油的设备安装燃油消耗监控系统, 使用电力的设备安装单机电表 (用电设备因其局限性, 在“一机、一闸、一表、一漏、一箱、一锁”模式下, 很难有偷电现象发生) 。

燃油消耗监控系统不仅能准确监测设备的燃油消耗量, 还能准确记录加油次数与数量。同时对使用燃油设备均装有燃油防盗装置, 结合燃油消耗监控系统, 能有效避免盗油行为, 减少工程经济损失。燃油消耗监控系统通过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设备燃油消耗情况传输至服务器, 结合GPS芯片组记录的设备运转记录, 通过设备管理软件进行汇总分析, 能显示设备各时段的燃油消耗率。此举代替了传统方式依靠操作人员与现场调度人员共同签认运转记录、物资管理人员统计设备加油数量, 然后设备管理人员人工汇总分析各项数据, 最后计算出设备能耗率, 大幅度降低各人员工作量, 同时也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误差, 增强了各项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4 数据汇总分析

公司结合多年施工经验与各项目施工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设计出多种分析设备使用情况的图表, 如设备运转时间、利用率、能耗率等图表。设备管理软件通过将各设备上传数据进行汇总, 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 不仅能具体至月分析、日分析、小时分析, 而且能同类多台设备横向、纵向对比, 直观易懂, 使设备管理人员对各设备运转情况清晰明了。

利用设备管理软件进行设备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时, 设备管理人员告别了传统的海量数据汇总、筛选、计算、分析等大劳动量工作, 能快速、准确的找出工程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及时制定纠偏措施, 调整管理模式, 确保项目施工生产高效、有序进行。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 设备管理人员通过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完善, 已找到一条符合设备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 今后的建筑施工中设备管理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现场所需设备管理人员将大量减少, 同时设备利用效率提高, 设备使用成本降低, 为项目工程施工生产创造更大效益。

摘要:借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 大力发展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设备管理软件, 从设备资料管理、设备实时监控、设备运转及能耗记录、数据汇总分析等多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创新、有效控制设备工程管理。总结多年施工经验结合各工程施工实际情况, 开发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设备实时监控系统与能耗记录装置, 及时、准确掌握设备运转情况, 对设备存在问题及时作出纠偏措施, 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降低设备使用成本, 为工程施工生产创造最大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设备,设备信息化管理,设备监控系统,设备管理软件

参考文献

[1]余建辉, 林通, 叶敏.路面机械的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12 (1) :78-81.

[2]王兴华, 陈丽萍.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浅析[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6 (10) :63-64.

[3]刘卫军, 李占民, 文显武.基于GPS的远程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007 (6) :62-64.

[4]纪伟.谈健全和细化建设工程设备信息化体系[J].工程与建设, 2009 (6) :887-889.

建筑公司信息化管理报告 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成熟,工程现场的协同办公环境已经可以方便地搭建起来,工程实施过程相关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公司总部,为真正意义上的erp奠定了基础。“快速的竞争”是企业发展和成功的必然,它需要快速的信息流动、产品和原材料的流动、资金流动,以及强有力的管理。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灵魂——现代管理思想的融入。而且在未来的长时间里,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将越来越决定企业的发展与扩大。因此,信息化管理将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

一、信息化管理有哪些优点

1、有效地提高监控能力,公司领导层可以随时随地全程监控企业各部门的运营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有利于领导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2、提高效率。将常规的、固定的工作交由信息系统处理,比如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大量文件或记录中找到所需的资料。信息系统通过将日常工作自动化而支持高效率。

3、提高有效性。通过信息系统提供完整的数据收集方案和信息处理逻辑,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4、及时将资源共享,由于各部门共用的是一个数据库,所以为各部门的工作都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进行参考。

5、借助信息化手段,公司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措施,都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在公司各级项目部予以广泛宣贯,并能够把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并落实到日常业务处理中。通过信息化来推动对核心业务流程的规范、统一,将大大增强改革措施的刚性。

6、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可以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公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严格控制项目进度,优化配置项目资源,精确核算项目成本。同时,通过项目预算与业务系统的协同处理,可以强化项目成本的控制,从而达到全面防范项目风险的目的。

7、通过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规范了各个项目部的工作规范和处理流程,将在提高项目质量、降低库存积压、严控施工成本等方面带来巨大成效;并有助于公司建立内外一体化的协同业务处理模式,大大降低项目成本,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二、目前公司对于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虽在某些方面应用了部分软件,但这些业务单元的信息化基本是孤立的、非集成的,系统之间的数据难进行共享,系统扩展性较差,无法为公司管理决策提供全面、集成的信息支持。

2、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地掌握公司的财务信息,无法实时监控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管理缺乏详细、准确的数据,不能很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决策。

3、公司由于项目众多,地域分散,管理较为混乱,资金比较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控不利,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状况,包括项目成本核算、收入核算和利润核算等数据模糊不清,无法实现工程管理中各个部门间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无法实现业务处理的流程化,无法实现多项目数据的集中管理。

5、管理工具落后,公司有些情况仍是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没有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6、公司的暂时还未实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公司对项目的监控、管理有很大的难处,人员成本自然提高,效率却很低。

三、怎样对目前问题进行处理

1、要想解决上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使用合理、高效、适合本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软件。

2、要对公司进行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制作适合公司的软件,首先就要对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资金情况、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全方面进行信息的调研。

3、在调研起初可以先请各部门负责人就该部门的各项信息进行总结,然后再集中进行分析、补充。

4、根据调研信息重新对公司的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制作。

5、对于新系统应该注重加大领导垂直管理的面、纵向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分工,加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垂直管理的中间环节,这样能够节约更多在中间环节浪费的时间且能够将公司的各项情况迅速提供给公司领导层,便于领导进行监控。同时也促进了各部门的相互间资源共享与互相监督的作用。

四、以下为借鉴其他公司项目信息化管理方法

在公司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将建成一体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和内外协同的经营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也将标识着公司全新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的成功搭建。借助信息化平台,公司的管控力度和深度将大大加强,以实现对各个项目部的管控。其中:

一)、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信息平台

以集中式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集成项目管理、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物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等业务,避免各环节信息断层,为公司的整个经营管理的系统化、一体化运营奠定基础。

二)、建立内外协同的经营管理平台

信息化的实施可以为用户建立内部业务协作的一体化经营平台,实现各单位、项目之间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同时,还将为用户与其往来单位建立起一个协作运营平台,共享信息、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实例: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工作情况

南通四建已经形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两大平台四大应用”整体部署。两大平台指硬件和软件支撑平台,四大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

(一)、硬件支撑平台:是指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服务、硬件、网络和安全保障。

(二)、软件支撑平台:指通过UAP平台,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

(三)、办公自动化:包括信息发布、公文管理、计划管理、任务管理、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各项功能,又具有对企业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门户、身份认证、系统间互信、授权的功能。

(四)、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员从招聘、入职、异动到离职或退休的全周期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报表决策分析、人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变动管理、人员合同管理、薪酬福利管理、时间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政策制度管理、绩效管理和自助应用。

(五)、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实现全公司一本账。其中财务核算系统包括总账、现金银行、应收管理、应付管理、固定资产、存货核算、和报表;资金管理系统包括资金预算、资金结算、信贷管理、计息管理、综合授信、网上银行、票据管理、资金监控。

(六)、综合项目管理:是公司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它覆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集成了项目管理的各职能,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包含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机械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风险管理。

1、招投标管理

搜集市场信息,并根据项目特征将项目区分为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进行招投标分级管理。

一级项目通常指单位工程造价或设备安装≥5000万元,或层数≥30层,或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或工业建筑跨度>30米,以及顾客有要求或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工程,由集团组织投标和组建项目部的工程。二级项目指由地区总部/分公司(工程处)组建项目部的工程。

在招投标阶段对招标文件进行评审,在投标阶段对投标书进行评审,记录工

程项目中标情况,为今后投标积累经验和教训。

2、合同管理

合同评审包括签约阶段对合同草案的评审以及执行阶段对合同修改的评审。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将合同内容对项目经理进行交底,并由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人员交底。录入登记合同基本信息和详细信息,维护合同内容,保存合同电子文件,建立完整的合同台帐,并能够按条件进行检索。

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公司项目管理系统的核心。在成本计划阶段明确项目目标成本和主材计划消耗量、在过程中进行实际成本归集,形成成本分析、成本监控的运行管理体系,以实现保证项目毛利率、降低管理费用率的成本管理目标。可以实现多维度的成本管理。

1)通过预算确定目标成本,通过工料机等费用归集核算实际成本,并且对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两者之间对比分析;

2)通过算量软件确定主材消耗总控量、通过物资管理归集实际耗用量,并对两者进行量的节超分析;

3)还可按照分部分项或者建安费用进行项目成本和主材耗用量的进一步的精细化化管理。

成本管理的手段是通过管业务来管成本,即通过材料采购、机械租赁、分包和分包结算等项目过程各种审批落实成本实际业务的管控点,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综合水平。

4、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包括中标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索赔签证奖惩等记录,以及对计量支付进行记录。

收入管理中可对合同的工程量清单进行登记,对每次变更进行跟踪记录,对计量的明细详细记录,对收款进行记录,以提高收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5、进度管理

侧重于时间的计划、控制和管理。分解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工序,对项目的工程和工序编制总体计划,在总体计划基础上编制或者月度的进度计划,通过横道图、网络图等工具进行网络计划进度的显示。在项目执行过程时刻对工程进度的时间进行记录和调整,并且与原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控制项目的进度风险,掌握项目的实际进度。

6、物资管理

材料费用是工程造价的最大比重组成,物资管理对实现成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对各项目使用材料的总控计划、月控计划、需用计划、采购合同、采购订单、入库、出库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物资管理包括消耗材管理和周转材管理。

在项目层面对材料入库、出库、分包队伍材料收发、库存进行管理,并生成材料统计台帐,为项目成本核算提供基础。可对主材进行限额领料。

在企业层面对物资材料的分类、编码、供应商这些基础性的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各个项目的材料采购监控、量价分析、以及对材料消耗进行查询监控,进行适当的审批流程,并且各个项目材料的采购、消耗、库存进行汇总统计,为将来物资材料集约化管理创造基础,体现企业集约化资源管理水平。

7、分包管理

包括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

实现分包合同管理体系。录入登记分包合同基本信息,维护分包合同内容管理,保存合同电子文件,对分包合同的验工计价和结算支付进行记录和流程审批,建立完整的分包合同台帐,并能够进行按条件的这些信息进行检索

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合格分包商数据库及黑名单库,在全集团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8、设备管理

实现设备的统一编码,并能够按照设备进行分类。在系统中登记设备,建立设备台帐。项目部编制设备使用计划,报设备管理部门审批,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各项目的情况进行设备调拨,并按照公司规定核算每个项目部的设备租赁费用(包括内租和外租)。设备管理部门和项目部需要记录设备的维修维护情况,以及各种备品备件等信息,并录入设备的危险源信息。企业对所有设备的分类、使用、分布、费用生成各种统计分析报表,将为企业进行设备统一的规划、购置、调配提供数据基础,提高企业资产设备的装备能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资产的投入产出能效。

9、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录入质量计划,质量控制点,并按时填报质量检查、质量事故、质量处理、质量整改等记录和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汇总各种项目质量报表,发现质量问题,监督工程质量管理。

10、安全管理

实现安全管理,公司管理层可以方便查询到项目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录入安全目标计划,并实时填报安全费用开支、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安全培训、分包单位和人员安全考核等记录和内容,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汇总各种项目安全报表,发现项目安全问题,对项目安全管理进行监督。

11、竣工管理

通过竣工管理功能记录竣工验收情况,分类管理竣工资料。

12、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篇3

一、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基本单元,是建筑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建筑企业经营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许多企业和项目的管理者遇到了很多困惑:项目价格偏低、质量标准提高、安全风险增加、项目效益减少,很多管理团队兢兢业业、疲惫不堪也无法完成各项预定目标,分析其主要原因,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多方利害关系人和多个职能部门,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以项目的基础数据为中心,重新调整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可以随时向管理者提供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从而实现项目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同时为建筑企业职能部门提供真实的项目决策信息。

二、国际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现状

在2001年2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马智亮教授赴日本访问时参观了一个在大阪附近的建设工地(该工地并不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工程)看到了日本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典型案例。这是一个液化气储藏罐保护壳施工工地,保护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项目的参建方包括:建设方、设计方、3个承包商和4个混凝土供应商,在信息化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使用ASp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安装该工程的管理软件,对管理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通过该系统,所有参建方使用互联网把需要向其他方传递的信息,及时上载到同一个数据库中,使得其他参建方能够方便、及时地共享相关信息。

2.在现场安装万维网摄像机

使有关参建方能够方便、实时地看到现场情况,并可在互联网上对摄像机进行遥控,包括调节对准目标,进行放大、缩小等,查看的效果非常好。

3.在混凝土供应场系统中增加

我国香港的瑞安集团为香港一个大型的建筑集团,最近引进“电子工程管理系统”(e一ProjeetMan-agemen七System,简称ePMS)。透过epMS,工地内的各项工作流程都可以全面电子化;无论是文件管理及查阅、建筑物料管理、工地工程进度管理、物料品质监控、物业图则管理,都可在电脑上一目了然。工地工程师只要进入epMS,就可迅速查看所有信件及各类型建材的进出及使用情况,可更有效监控物料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已经过期。与此同时,工地高级工程师亦可透过ePMS与总公司举行即时的视像会议。

三、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1. 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2. 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3. 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4.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

5. 构建企业项目管理数据库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尚未采用企业定额投标的方法,但通常采用的根据设计院或业主公布的概算编制投标价格的方式其实是企业定额的反应,排除恶性竞争和占领市场需要等因素,中标价格其实是一个企业能够承受的项目最高成本。在建项目实际承担着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积累同类项目实际成本、考核承包商的优胜劣汰和树立企业信誉等多重职能。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设置企业定额的编制模板、材料总库、承包商和供应商数据库以及各类合同的编制模板,用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删减和维护,便于其它项目直接调和借鉴。

四、结语

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在信息化进程中不仅要着眼于信息技术本身,也要把它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政府积极推进、企业积极响应、配套环境积极跟上。

参考文献

[1]花田光世,武藤佳恭,菊田昌弘.CALS产业革命教育.日本株式会社,1995.

[2]水田浩监,三桥芜编著CA玲的实戏.日本:共立出版株式会社,1997.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 篇4

一、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上还处在刚刚开始的阶段, 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也刚刚开始安装摄像监控, 其主要是用来便于查看施工现场的安全与消防管理等情况, 如在高处安装监控摄像, 便可以全面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监管, 让管理者在办公室中就可以及时地了解建筑的施工状况。但是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就是没有在施工现场的领导则无法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所以信息化管理建筑工程还处于可望不可即的地步, 这就需要及时引进先进地信息处理技术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要想实现我国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那么必须要依靠相关的网络平台, 我国曾经出台了相关的规范, 充分的指出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以此来提升施工的效率。并且一些施工企业都逐渐的开始应用一些信息化技术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 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对施工现场的勘测就可以采用信息系统对施工人员、项目的设计与设计过程的信息等进行管理;然而现今一些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时, 还是延着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多余信息的产生到整理等利用纸质媒介进行传播, 仅仅有较少的施工企业应用一些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进行施工的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 信息传播又比较慢。通过对比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设计, 可以看出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使用上还处于落后的阶段。且监理工作又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这样就使得施工现场存在三四个监理人员一起进行监理工作, 但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施工任务与成果记录没有认真的进行;另外, 在建筑工程市场中, 对于监理方面的软件使用的十分少, 这样导致了建筑施工中的监理工作不到位, 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规的现象, 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所以, 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不断的更新开发新技术, 以此来做好建筑施工中的管理, 提升自身的管理效率。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这些建筑工程中即便是使用了信息化管理但也只是使用了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将信息管理系统定位于信息查询与报表上。这样就不能有效地实现不同数据间的整合与分析, 也就无法将行业的动态信息结合在一起。虽然有些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上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 也运用了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 但是信息资源只局限于施工现场与项目的内部, 对于现场的管理与其它区域就无法实现互动, 宛如一座孤岛, 虽然岛内能够达到自给自足, 却无法与岛外进行交换。

(二) 在信息的管理上存在误区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仅仅是认为在企业只要具备计算机技术以及局域网等便可以了, 但是对其的运用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很多信息的传递等依然是传统的纸质传播媒介, 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要想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那么便要做好数字化管理, 利用电子媒介等进行信息的传递, 同时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数字信息的交换。但是目前来看, 一些施工单位却没有认识这一点, 无法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目前, 建筑工程管理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融入人力、物力与财力, 还应当要实际的反映出管理的过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 在工程款的结算、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工程进度的确认中, 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施工企业与业主要进行相互的核对工作, 这在网络贸易上已经有了许多年历史的EDI, 这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就显得成本比较高了。

(三) 建筑工程的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来看, 由于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 这也导致了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专员, 对于计算机技术不够了解, 无法很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对于一些计算机新型软件技术以及系统的维护等方面都不够了解, 影响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三、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投资工程主要是为了要推动建设工程信息化发展。如以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周期为对象, 彻底实现信息管理无纸化;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采用网络与电子为媒介进行接收与提交;将项目工程的各项参数都储存到数据库中, 以便于实现资源共享与采用。建筑施工过程只有实现电子化的建设, 完善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此外还应当适当的增加科技的投入, 并运用一些高科技产品, 不断地研发与推广软件工程。

(二) 健全与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组织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不但是关于技术的一次变革, 更是一次管理水平的变革。完成这一变革, 就要改变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立管理者能够亲自参与的组织机构, 动员全员, 深入与推广信息化管理, 并要做到言行一致、上下统一。

(三) 明确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意义

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要清楚的认知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单纯地买点硬件与软件, 开发一些软件而已。而是应当要真正地结合信息技术与管理方法, 提升建工程企业的应用能力, 提高建筑行业与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采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市场的竞争里。做好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能够不断开发一些新技术进行企业的管理。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升管理的效率。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针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软件, 以此来做好对每一项工程的施工管理, 提升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各项生产要素的管理, 让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从传统向着集约化转变。

(四) 加强建筑工程信息化产生的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将信息的资源进行记录、查询、输入以及分析等, 以此来促进管理人员的决策的科学性, 为建筑工程的招标、实地勘测与项目设计、工程的施工与现场的监理提供依据, 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的竞争能力。并且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 使其能够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 做好质量的控制。

结语:根据信息资源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指挥, 安排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同时还应当要实现对外界环境的信息资源交流。只有彻底的实现信息化管理, 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产科学化、决策最优化与办公无纸张化。

参考文献

[1]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 (04) :9-10.

[2]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 2011 (05) :87-88.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 篇5

新天益开发的特种设备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受到客户广泛好评。该平台实现了检验业务全流程信息化、无纸化,提升服务、提高效率、强化管理。减少检验人员除现场检验以外的工作量,减少使用单位的麻烦,缩短检验周期。

系统自动生成“体检报告”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解小燕

轻触手持电脑终端,电梯检验的各项数据便自动生成,一份电梯“体检报告”便呈现在用户面前。这是江苏省特检院徐州分院电梯检验现场的一幕。今年3月,作为特种设备的专业检验机构,徐州分院承担着徐州市车站、医院、商场等公共聚集场所900余部电梯的技术检测、检验任务,利用物联网技术,现场可以快速诊断出电梯的安全性能,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形成检验报告电子版,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使用单位,对设备存在的安全缺陷和隐患可以做到“立马处理”。

“随着徐州市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升检测工作效率,减少检测过程中的人为错误,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江苏省特检院徐州分院院长任智铨说。该院新启用的特种设备(电梯)检验管理信息化平台,是基于物联网技术检验检测特种设备的最新成果。该平台已用于全市近万部电梯的日常检测管理,目前正逐步在所有特种设备检验中全面推广,在全国走在了最前列。

据介绍,以往传统的报检方式是用户或维保单位到检验机构进行纸质申报、缴费、预约、取报告。这种方式用户要往返数次,而新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网上申报、任务跟踪、检验报告下载、隐患预警、安全监察联动等功能。用户足不出户就完成了申请检验的全过程,缩短检验周期、提升检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赢得了企业的赞誉。而且,“无纸化”的报检对用户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交通费用等经营成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配合新的信息化平台,电梯检测人员的装备也进行了“升级”。任智铨介绍说,今后在电梯检验时,检测人员将手持集成仪和电脑终端。集成仪集合了万用表、电流表、温度计、湿度计、噪声计、照度计、转速表及速度测量仪等仪器,未来还将集成对讲功能。测量的数据,自动按规则修约并通过与系统的接口自动填写检验记录,减少了出错率;检验完成后,手持终端自动验证检验记录,并生成检验报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一举三得”:检验机构提高了检验效率和检验质量;使用单位得到了方便快捷的网上服务;维保单位通过隐患预警、数据分析,有效的预防了电梯故障的发生,提高了维保工作的针对性,降低了成本。

浅析建筑施工信息化的管理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

1 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1.1 建筑施工的特点 ①流动性。建筑施工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相对的流动性,经常发生空间的变化,这种空间的变化会造成施工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和管理需要根据施工环境的变化而改变。②工期长。由于建筑施工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且建筑的施工都是室外的露天工作,很多情况下一个项目的施工需要经历多种气候条件,这就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缩短工期,采用多层次立体交叉的作业方式等是主要的考虑方向。③工程复杂。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的项目较多,涉及的部门和人员较多,这就造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的大量使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更为复杂,这就要求用专业化的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协调项目施工中各工种之间的关系,保证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1.2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施工管理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能够把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管理过程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安排,通过网络计划的优势对管理工作进行调节和反馈,不断的改进和调整完善施工管理的具体工作,从而全面管理施工过程,达到施工高效、高质、快速的要求,通过多项实践可以得到,在应用网络信息工程管理之后施工工期大大缩短,成本也得到了相应的节约和控制。

2 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更多的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很多企业引进了信息管理的系统,大大加快了信息管理的发展速度,信息化管理软件也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信息化应用的局限性 信息化的应用在建筑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得到了发展,很多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库,充分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但同时有些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不够重视,仅仅使用信息化管理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不能真正运用到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去,信息化最核心的应用,例如规范工作流程、实时监控项目、统筹调度资源、加强组织协调、实测工程成本在实践中应用极少。

2.2 信息化管理标准的缺乏 信息化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对于信息化管理标准和规范并没有统一出台和确定,这就造成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法律和规范的依据,行业信息内的交流不能得到充分的优化和整合,并且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各部门之间都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造成管理工作的繁复和低效,数据很多却不能有效共享,甚至造成一些工作在各部门之间重复进行,影响了工作效率。

2.3 息化发展的不平衡 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地域性的信息化发展较快,一些地区发展极为落后,另一方面的不平衡是指人员上的不平衡,很多信息化管理只存在领导层中间,很多员工不能接触到,造成施工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还有就是项目中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不平衡,不同的工种工程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应用造成工程中的偏差,最后是不同种类的项目发展不平衡,例如公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推广和应用就没有市政工程项目的应用好。

2.4 信息化发展软件的局限 国外软件价格昂贵、国内软件尚不成熟我国国产的管理软件还尚不成熟,与国外软件有一定的差距。而国外的软件价格昂贵,也往往因为国内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同,许多软件也未得到真正的汉化,国内企业在软件的应用和有效维护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

3 信息化管理的完善

3.1 大力推广信息化的管理 首先,政府要对信息化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不断刺激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另外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规范要尽快出台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确定,组织设置,职能分配,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信息管理流程和管理的规章制度,都能涉及合同的签约。同时现场的施工、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明确的规范要求是信息化全面发展的基础。

3.2 市场化控制 标准化还应该对建筑公司的电子商务规范进行加强,承包公司应该进行市场监督和规范监督。市场的良性公平竞争要有保障,资源配置的优化要得以实现,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刺激和推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单位联手研究,加快开发速度,节约开发成本;鼓励公司聘请专业团队参与管理工程的计划,制定,实施和检验过程。

3.3 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要建立多层次标准化的管理平台,涵盖整个工程的进程,其中包括现场施工管理、项目远程监控、多方协作等方面,企业知识等多层次的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整合和标准化。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内容,将具体工程实际与信息化软件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能力,最终保证建筑工程的全面管控。

3.4 加快国产软件开发速度 目前来说我国国产软件还较少,并且质量不够,需要不断的加快我国国产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应用,在开发中结合我国具体工程特点进行参数设定,简化界面系统,提高可操作性,在信息化系统中植入工程进度和成本的因素,例如根据已进行的工程进度,综合已投入成本和已完成工作量进行实时成本的核算,增加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施工管理效率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已经得到一定的实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好的保障和促进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等.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2001,34(2):105-110.

[2]张建平,马天一.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2):81-86.

[3]郑梅.浅议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1):25-26.

电力设备信息化管理 篇7

SAP ERP是一种优秀的软件设计, 基于MVC框架的SAP ERP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避免存在隐患的设备投入使用[1], 形成完整设备台账, 动态更新设备状态, 减少由于设备自身原因引起的设备损坏事故或其它生产事故。同时基于MVC框架提高了SAP ERP的易用性和维护性, 提高系统开发效率以及员工操作效率, 改变了原始SAP ERP界面布局复杂, 冗余信息较多, 提示信息较少或意思不明确等问题。电力设备主要是指在生产、试验、研究中使用的所有设备, 某院设备管理有7大部分, 其中有3个管理流程是缺失或不完整的, 有4个管理流程是线下管理的, 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设备验收等实物信息录入不全;没有完善的设备出入库流程;没有统一完整的设备台账;没有完善的设备定检预警机制。为解决这些问题, 在ERP中将设备信息电子化, 形成完备的设备台账是有必要的。

1 设备管理解决思路

设备管理经典的管理方法就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2,3,4], 其涵盖了设备管理和资产管理双重概念:设备管理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 其出发点是设备的可靠性, 关注的是设备的实物形态;资产管理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 包括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 关注的是设备的价值形态。本文将实物管理与资产管理分开, 以管好设备实物为首要目标, 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为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之后找出实物和资产之间的联结点, 完善设备管理。

1.1 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 通过建立设备的虚拟仓库完善设备的前期管理, 如图1所示:完整的流程为使用部所发起采购申请, 经管理人员审批后由企管部执行采购计划, 签订采购合同;设备到货后再由企管部发起设备到货通知, 由验收小组验收设备后, 负责人提交验收报告并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 设备虚拟入库;最后由使用部所进行设备领用, 目的在于将设备的管理责任明确到部所和个人, 设备虚拟出库后由使用部所进行设备的后续管理。

1.2 设备使用管理

设备的使用管理主要指设备运行维修管理, 即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保养、检修等。设备的使用管理包括两部分功能:

一是对需定期检校的仪器、设备, 系统根据设备的检校周期, 以及投运日期和上次检校日期, 在下次检校日期前一个月对设备保管人自动发起设备检校通知, 保证设备管理员对该类设备及时送检, 保证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精度等正常。在设备检校完成之后, 在系统中完善设备检校信息, 一方面完善了设备台账信息, 另一方面为实现设备定检预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对设备出现故障, 或仪器精度和性能降低等问题, 设备应及时送修并签订维修合同。设备使用部门要跟踪设备维修的整个过程, 控制设备维修质量, 设备维修完成后, 设备使用部门应及时安排设备验收, 提交设备修理验收报告。

1.3 设备报废管理

设备的报废管理主要是指已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 在审批过程中, 首先要进入虚拟报废仓库;待报废审批通过后, 进行设备处置。保证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以及设备报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

2 总体设计与实现

SAP采用了模块化的组织架构, 各模块之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 完成设备信息化管理, 设计开发了5个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 , 具体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模块和设备出入库模块, 设备使用管理包括设备定检模块、设备维修模块, 设备报废管理即为设备报废模块。通过这5个模块的开发, 实现了设备的全周期管理, 设备的7个状态实时更新, 形成了完整的设备台账, 提升了院设备管理水平。

文中采用基于MVC框架的SAP ERP系统架构 (如图3所示) 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5,6,7], 这种架构继承了MVC的优点, 如将控制器和视图完全解耦, 方便单元测试, 以及多人分工合作进行开发, 提高开发效率等, 并解决原ERP屏幕界面操作效率低, 用户使用门槛高等问题, 提高了ERP的易用性, 还保持了原ERP系统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结构方式。

总体实现方法为:

数据模型层 (Model层) 使用基于ASP.Ne的WCF数据服务技术, 数据建模采用Entit Framework实现。视图层 (View层) 使用Web前端开发技术, 采用业界广泛使用的前端框架, 如JQuery, Bootstrap等, 实现数据的读取显示。这两层均在.Net平台上实现, 该平台能够降低团队学习成本。

业务逻辑层 (Controller层) 主要是在SAP中通过ABAP语言实现, 主要是通过两个类将网页嵌入到SAP中。这两个类分别是cl_gui_custom_container和cl_gui_html_viewer, 前者是自定义屏幕中用来定义container容器, 在这个容器中显示网页内容;后者是控制html网页的获取, 提交, 浏览等, 网页的浏览是通过该类中的show_url方法实现的, 网页数据提交后, 数据传到ERP中, 通过ABAP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增删改。ERP中有简单的网页显示实例程序RSDEMO_HTML_VIEWER。

3 结束语

文中采用基于MVC框架的SAP ERP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不但实现了设备信息化管理, 提高了院设备管理水平, 还改善了ERP的用户界面, 优化了管理审批流程, 促进了电力研究院ERP系统的深化应用, 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摘要:介绍采用基于MVC框架的SAP ERP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 确保设备在新增、维护、维修、报废等各个阶段得到有效管控, 形成完整的设备台账。该方案有效提升院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并且开发效率高, 易维护。

关键词:SAP ERP,MVC,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唐骏华.SAP ABAP实用程序开发攻略[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2]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EB/OL].http://www.doc88.com/p-69811641347.html.

[3]康永, 程伟华, 唐巍.基于ERP全口径设备管理在资产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 2011, 09 (04) :14-17.

[4]李云峰, 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 2010, 38 (8) :1126-1131.

[5]完泾平, 谢若承, 郑建新.SAP与.NET平台接口技术研究[J].电力信息化, 2011, 09 (05) :34-38.

[6]蒋金楠.ASP.NET MVC 4框架揭秘[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篇8

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所具有的优势

1.1 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利, 工作人员的负担可明显减轻, 举例来说,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非常复杂, 内容有物料选型与采购, 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后评价等步骤, 利用传统方法时, 通常采用多加派人手实时跟踪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具体的可行性低, 操作困难, 管理集中的问题就很明显, 人员精力也不够, 总之弊病很多, 如今的信息化, 建筑施工项目提供完整历史信息, 参与工作人员方便浏览, 拷贝粘贴, 快捷方便, 提高项目工作的效率, 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1.2 加快信息传递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使得参与人员更好的协作完成, 常规的信息通知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自动完成, 节省了时间, 减少了数据与数据间交流的次数, 速度提高, 总体传递速度加快, 快捷方便。

1.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现代化的趋势, 建筑管理信息化也满足了信息数量越来越多的要求, 对于施工的质量和水平都存在一定的要求高度, 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才能显示出高质量的成果, 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以前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管理的效率水平比较低下, 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 因为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模式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的施工需求。因此, 为改变这个现状, 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将传统管理模式改造和提高其水平, 用全能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的管理去服务于建筑工程施工, 全面利用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信息化管理模式所具备的能够实时监控、全面监控、重点监控施工现场的优势, 实时掌握, 及时而不延误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足, 给予纠正, 不给错误留机会, 促进建筑工程向前发展。

1.4 优化管理结构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是政府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管理机构全面参与的, 他的优点是在各个级别参与、很多人参与和很多部门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 虽说多级, 多人参与, 却没有良好的效果, 反而只能功能紊乱, 职能交叉, 使其更加复杂, 低效, 无序, 就是因为机构过多, 职责不明确, 职工推卸责任, 管理不到位, 需要为机构减少人员, 机构, 防止过分膨胀, 变得越发的迫切。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就应该建筑工程领域全面渗透, 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是主要依靠电子网络技术的, 他的优点是快速, 集中, 没有中间环节的繁琐过程, 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 它不但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质量水平, 还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节约大量的人力, 从而能够达到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优化。

2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也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越来越多的被人所了解, 但还是存在问题, 信息化的实施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2.1 信息化管理理念薄弱

我国的工程管理者信息化管理理念比较薄弱, 原因在于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并不长, 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不全面, 对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也了解的不够详细, 这就导致了工程管理者信息化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在管理者缺乏足够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情况下, 管理者自然就不会重视管理信息化, 更加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改造。所以, 在一定程度上, 管理者信息化管理理念的薄弱, 是造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不足的根源之一。

2.2 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根据实际情况可知,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认识和研究, 然而,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 较偏远地区, 对于信息化的了解一知半解, 甚至对其前所未闻, 更不能去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了, 但是, 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才能证实其实力高低, 一个地区额发达并不是国家的发达, 因此, 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全方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大缺点。

2.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的建筑工程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行业人员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人员紧缺, 相当部分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来源于其他部门转岗, 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素质根本得不到保障, 且很少有人经过专业训练, 相关人员素质偏低, 导致水平下滑, 影响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3 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意识。

首先, 要对管理者进行相关的辅导, 组织管理者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让他们透彻了解信息化技术具备的优势, 和如何最大范围的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拿掉以前的思想方式, 将工作中心放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上, 及时发现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2 加大对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区的扶持和重视

政府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一个地区的富裕并不是国家的富裕, 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应该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重点倾向于欠发达地区, 还要落实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 对有关人员传授经验, 帮助扶持,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步。

3.3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建设

重视人员素质的建设和培养, 对建筑人员进行必要的, 有关方面的培训, 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适当的提高管理行业专业素质要求, 保障素质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行业的中心工作, 只有搞好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也是建筑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新时期就应该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建筑工程管理中, 全面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全面改造, 对人员进行专业培养, 建立完善的人员系统体系, 为建筑行业创建良好平台, 实施建筑工程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建筑工程作为重型工业, 信息化的要求也愈加深刻, 相关研究单位开始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研究, 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但是与国外相关行业相比, 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欠缺, 深入研究和实施建筑工程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对本国建筑工程信息化现状进行阐述, 提出存在的问题, 接着讨论建设建筑工程信息化, 并提出较科学有效的建议, 希望能更好的提高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决策

参考文献

[1]毛铁.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 篇9

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价值

1.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战略价值

建筑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有利于建筑行业和建筑企业制定出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形式的战略规划, 使建筑行业和企业获得发展支撑。建筑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后, 可以帮助建筑企业建立起高水平的战略体系, 通过对战略目标的确定来实现对建筑企业业务的规划和发展控制, 使建筑企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1.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生产价值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对企业工作流程的调整, 在信息化背景下, 建筑工程各项工作应该更加规范, 这样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基本需求。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可以对建筑企业的生产流程加以优化, 不但可以使建筑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高, 而且可以使建筑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

1.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保障价值

建筑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后, 可以有效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使建筑企业能够规避来自材料、能源、人力、资金市场上的风险, 使建筑企业的发展得到基本的支持, 为建筑企业稳定的发展提供保障作用。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际状况

建筑工程管理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很多建筑企业进行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索, 一些企业得到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支持, 但一些企业却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受到了困扰,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在建筑企业决策层上缺乏对信息化的支持, 这会导致信息化建设在建筑企业实际工作中难于开展, 不能够为建筑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决策支持。另一方面, 建筑企业中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层次不高, 无法适应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需要, 也难于实现对信息化的基本适应。此外,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存在落后的实际问题, 这在机制和体系上形成了对信息化的制约作用。

3 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3.1 提高决策层对信息化的重视

决策上的支持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根本基础, 应该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实现信息化建设, 以决策层的重视来加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当前应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 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设计符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的信息软件。第二,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局域网、互联网等信息共享平台, 促使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信息在此平台上得到分享和交流,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第三, 大力推进计算机软件辅助系统和专家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这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3.2 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人才是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中, 对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懂得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知识, 还要能够灵活变通, 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中, 可以通过加强对建筑工程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3.3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组织保障, 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由于没有开展对建筑工程的统筹规划, 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因此, 应完善管理控制体系, 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确保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规范运行。

4 结语

数字时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内容和要点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 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化和复杂化的特点特别适用于信息化的发展。新时期应该将信息化的概念引入到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 利用信息化的种种优势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全面改造。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该通过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为信息化创建良好的平台, 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 实现建筑工程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应该对信息时代进行全面的认知, 这样才能推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设工作。本研究以建筑工程管理为中心, 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了研讨, 提出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概念, 展开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价值的深入分析, 在描述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际状况的前提下, 对加速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讨, 希望为建设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有所启发, 更好地加速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决策,人才,体系,技术

参考文献

[1]毛铁.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9) :29-30.

[2]王晓飞, 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 (4) :75-76.

[3]余代林.浅谈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1, (5) :130-132.

[4]张玉胜, 李涛.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及对策[J].中华民居, 2011, (6) :10-12.

特种设备建立信息化管理建议 篇10

如何掌控特种设备的安全过程?首先必须建立特种设备信息跟进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跟踪与监控特种设备的全部过程。本文就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平台提出一点建议, 供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参考。

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1.建立信息平台对特种设备具有4个管控作用

预防不合格材料进入市场;预防不合格的配件进入市场;预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预防假冒仿制产品进入市场。

2.信息平台具有3个方面的监督作用

用信息平台监督材料市场;用信息平台监督产品市场;用信息平台监督设备状况。

3.信息平台具备3个跟踪作用

一是利用信息平台跟踪材料市场、配件市场;二是利用信息平台跟踪出厂产品及去向;三是利用信息平台跟踪设备运行状态。

如何建立信息平台

1.建议本行业首先要编制特种设备信息代码, 各个公司、各个环节按授权代码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

2.材料制造公司按照市场准入制和授权把用于特种设备的材料在信息平台上按规定信息格式公示;

3.特种设备产品 (包括配件) 制造厂, 要按制造许可把自己出厂的产品按规定信息格式注册产品;

4.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按采购设备时的信息格式延续信息平台上的信息;

5.信息平台要简单化、系统化, 必须达到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功能。

信息代码的编制方法

1.原材料的信息代码就是材料进入市场的身份证, 产品的信息代码就是产品出厂的身份证, 从信息平台上要彻底杜绝假冒伪劣材料进入市场;

2.信息编码应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格式统一编码, 企业按授权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 国家对企业的信息平台要具备监督能力、控制能力, 防止企业依据信息平台搞虚假宣传;

3.材料信息中建议包括:制造厂、材料规格、材料编号、材料重量、材料理化指标、材料轧制状态。建议一张钢板一个编号, 钢管可按包装一捆一个编号。材料经销商必须是钢厂授权公司, 经销商要按材料出厂分类信息编号把所经销的材料去向分别填加到信息平台上, 出厂材料只有一个编号, 这样便于跟踪;

4.产品按台编制出厂信息, 要把制造厂信息、所用材料、所用配件、产品规格、产品性能、出厂编号、监检证号、产品去向分别填在信息平台上;

5.产品移交到使用单位称为设备, 使用单位要按产品信息码继续填写设备信息, 直至设备报废为止;

6.用这种方式跟踪与监督特种设备, 能体现特种设备在信息平台上更多的真实情况, 对钢厂、材料商、配件商、制造具有质量监督、信誉监督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个环节从开始就可以减少特种设备监督管理的盲区与隐患。

产品出厂信息码的标识

1.产品出厂名牌标识, 在名牌丢失或损坏情况下, 名牌的信息跟踪也不能到位, 应在设备名牌附近喷上产品信息代码, 这样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可以通过信息代码确认产品的真实身份, 因为一台产品只会有一份档案、一台产品只会有一个用户、一台产品在市场上只有一个信息跟踪代码。

2.设备管理混淆也很严重, 甚至出现假冒设备顶替正牌设备, 或者一台设备的档案出现两台设备, 其中一台必然是假冒产品, 出现这种现象设备报废可能性不大, 那就要想办法来补档案, 或借用档案, 这样设备跟踪与监督就完全混乱了, 设备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这是我们要关注的要点, 只有用产品标识和信息平台来控制, 从根源上、从根本上逐步消除设备管理存在的盲区和隐患。

特种设备增加出厂标识与管理

1.特种设备生产厂的标识

特种设备的出厂标识, 不能只靠设备档案、特种设备质量证明、产品合格证, 需要增加设备的代码与身份标识, 便于设备跟踪与监督。

2.特种设备进入市场的监督与跟踪标识

特种设备生产管理仅属于场内管理, 建议增加进入市场后的跟踪与监督, 从管理手段上控制假冒设备冒名进入市场, 确保特种设备的真实身份, 从市场管理手段上减少假冒产品形成的危害。

3.特种设备全国检索标识

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管理的特种设备网上平台, 按照各个公司的信息代码、信息标识在网上平台上注册登记与管理, 这项工作建议由特种设备学会来完成。

4.全国特种设备身份验证标识

特种设备身份验证标识是以代码形式进行标志, 利用产品标识辨别产品真伪, 追踪材料、配件、特种设备的去向、设备的运行情况等。

信息平台对质量的控制作用

1.一张钢板只会有一个去向, 只会有一个采购公司, 避免假冒材料进入市场;

2.特种设备产品只会属于具有制造资格的公司制造, 每台产品都在监督之下, 一台产品网上注册只有一次, 同时一台产品只会有一个去向。让那些违规采购的设备、假冒设备无法注册使用。

信息平台具有管理作用

1.材料制造公司按照本公司信息代码, 把自己出厂的每件产品在信息平台上注册与公示;材料经营公司必须是钢厂授权单位, 经销公司在钢厂的信息平台上按照材料信息代码续填材料信息, 要把材料经销的规格、数量、重量、去向添加在钢厂本材料的信息平台上;采购方需要验证采购物品时, 可以在材料信息平台上按照信息代码进行查证, 以此验证材料的真实身份;

2.特种设备制造公司按照本公司信息代码, 把自己出厂的每一台产品基本信息在信息平台上注册与公示, 包括所用材料和配件信息;当设备采购公司采购本台设备时, 可以按照本台产品的信息码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查询产品的全部信息, 通过信息查询可以获知本台设备所有材料和配件全部信息, 以此来验证产品的真实身份和全部质量;

3.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要按设备 (产品) 的信息代码每年填补设备的运行情况、维保情况;

4.监督部门只要输入本台产品的信息代码, 可以追踪到本台设备的全部信息。

5.本信息平台, 只要在网络平台上输入所要查证的材料、配件、产品信息代码, 可以验证物品的真实性;

6.信息平台也是信誉度平台, 所有人都可以查询企业的信誉度、查证产品的真伪。查询者可以有建议权, 但无权更改平台上的信息。

信息平台是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激励方法

信息平台可以促进企业全面走向市场, 产品质量在信息平台监督下, 企业的产品质量会稳步提高, 企业自己的虚假宣传会逐步减少, 以后企业在合同竞标时, 招标单位就可以在信息平台上直视企业业绩、企业信誉度、企业生产能力、企业产品质量、企业生产经历。

信息平台是培养企业信誉度的平台

信息代码与标识是出厂的材料、配件、特种设备产品的身份证, 制造厂可以依据信息平台建树自己的形象, 建树自己的信誉度。材料、配件、产品每个环节在市场上会逐步形成影响力, 在市场影响力的推动下建造自己的品牌, 建造自己的信誉度, 这样假冒仿制产品就会失去市场。

信息平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信息平台在用于特种设备的监督与管理的同时, 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信誉度、产品质量、产业能力的宣传, 以此来激励信息平台上所有的企业形成竞争能力, 以企业为主建立平台, 以行业为主相互监督, 让信息平台逐步形成市场准入制的一个门槛, 创建安全平台、放心平台。

未来的企业在社会信息平台的监督下激励奋进

上一篇:手术并发症处理下一篇:桥梁基础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