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数字化城市

2024-05-06

无线数字化城市(精选八篇)

无线数字化城市 篇1

曾用过无线路由器(无线AP)的用户一定很清楚,无线城市可以想象成将无线路由器的信号范围扩大,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扩大,还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持,达到使整个城市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服务的目的,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使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上不能使用的高速度新业务、新功能被开发出来,如用手机看电视、打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聊天、用手机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家庭数字网络、无线传输文稿和照片等大文件、无线网络硬盘、移动电子邮件,等等功能。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完善,很多城市市政部门已经建立数据库联网,通过轻点鼠标就能解决因距离而造成的各种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过去曾经有人因为单身证明的事,因为工作地和户籍地不同,民政局未实现数据库联网,所以只有亲自跑很远的路回原籍办理。如今实现数据库联网的单位,则可以在工作所在地轻松办理这种事宜。由此看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职能作用。

无线城市融入寻常百姓生活

无线城市虽然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但在将来会完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无线公共接入:不再受线缆和网络接口限制,只要有无线网络信号,随时随地可用便携电脑和手机进行QQ聊天、收发邮件等。

无线视频服务:手机上看电视直播/转播、开视频会议,用手机和亲朋好友聊天,既能听其声,又能见其人。

无线网络硬盘:有了高速的无线网络,旅游者和新闻工作者不再担心数码相机的存储空间有限和照片传递。旅游者拍摄完毕,可以即时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网络硬盘上;新闻工作者拍摄完即可通过网络传送到了编辑部。

验完全不同的无线宽带生活,手里只要有一个具有WiFi功能的终端,手指轻轻一动,数据、声音、照片、视频都会通过无线来传输,简单快捷。

以上面所提民政局为例,如果城市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得到完善,数据库联网,那么就不会导致重婚现象的出现。医保体系也会健全,调换工作可以轻松续保。银行和公积金联网的话,也会给时下房产新政的实施提供便利监督。

有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7.2%,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达51%。随着城市化比率的上升,城市因新增人口和消费增长,政府各项公共事业的开支也会大幅增加,城市化的难题也会随之增多,所以为了缓解城市扩张的压力,无线数字化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信息化建设被提上日程,只有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跟得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城市居民各个层面的生活品质才会得以提升,才会大大增加居民的幸福感指数。

由于国内的众多城市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这就给无线城市的普及带来难度,不过,通常情况下,可以先由政府出面买单,再让企业认同无线带来的发展契机,最后达到完全免费普及的效果。

为此,IBM曾提出“智慧地球”、惠普提出“未来城市”、神州数码提出“数字城市”等等的概念,这些解决方案都意在帮助政府缓解城市扩张所带来的压力。

最近,神州数码发布全新“数字城市”战略,IBM、思科、惠普、微软、甲骨文、EMC、赛门铁克等130余家厂商到场。在会上发布了中国数字城市产业联盟倡议书,现在,加入该联盟的企业已达1500家。

很明显,任何优秀城市的形成,定会有一套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做支撑。其中会通过集成IT系统和服务,推进城市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使城市在扩张中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发展数字化城市,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便利条件,主导应该是企业。要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并不困难,主要问题出现在人员配置、机构之间调合关系、部门互不通融等等方面。政府应配合企业做人员方面的调整以及部门之间的协作,互联网的实现就会很快。所以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导还是企业,政府是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的角色。

神州数码多年来致力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形成“数字城市”发展框架。致力于推广到各个城市。它创新的数字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为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在城市进行投资、有效带动当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与城市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战略伙伴。

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架构,由一个基础、一个体系、三大主体应用三部分组成,一个基础:通信与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体系:城市信息资源与服务交换体系,三大主题应用:市民管理与服务、企业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运行。由里至外,解析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对指导国内城市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神州数码已经与深圳、扬州、无锡等政府联合推广“市民卡”,将数字城市的应用从市民卡、数据交换、综合治税、海关物流到进一步研发推广至区域卫生、智能旅游、信息安全等解决方案上。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带来冲击,特别是在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必然会涉及一些部门利益。国内许多信息化失败的案例也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了这一点。其次,信息化建设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完善和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的不健全也会为“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开展、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带来一定困难。再是,近几年是数字城市建设基础时期,以电子政务为主的基础性重点信息化工程能否顺利实施,资金投入是决定因素。

无线数字化城市 篇2

“年度下线10万量智能汽车”,这是中联通为3G业务应用提出的一个新目标。

以中联通为代表,包括中电信、中移动三大3G无线宽带运营商均已瞄上了智能汽车业务。以提供车辆安防、车辆位置信息服务、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脑等综合化数字信息环境系统为目标的智能汽车业务已经成为“物联网”战略迈出的第一步。不仅是智能汽车,任何需要移动、无限高速宽带信息交互的领域都将成为3G的重要业务切入点。

全运会期间,济南市装备的2100量3G智能监控和调度公交系统已经形成济南模式,并得到全国超过20个城市的争相模仿。3G通信无线传输和可移动的特点在智能公交系统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在武汉市,交通局正在计划通过3G网络为司机朋友实时提供路况监控画面,以更好的解决高峰期的车辆调度问题月上旬。四月开始,武汉市将对对技术条件成熟的3G手机开通40个重要点位的交通路况实时视频信息发布功能,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在54块路面大型道路交通诱导屏、全市新增安装的500块社区灯箱宣传屏、全市出租车载LED屏上,及时发布路况信息――这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交通3G信息告示系统。

面对3G技术在公共信息服务和安全领域的应用,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3G向4G的演化,无线宽带网络的数据承载能力、业务承载能力将大大提升,不仅是简单的信息发布业务,安全信息采集业务,包括更多的交互式信息服务业务将被融合于其中。

未来市场上,包括新媒体、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家庭安全、个人信息服务等多种信息环境应用渴望采用高速的3G无线通信网络实现,

3G无线通信网络的高可靠性、高带宽等特点,将成为代替传统CDMA信息发布系统的最好平台。

3G无线通信网络不仅仅拥有足够的下行带宽,也拥有同样强悍的上行带宽。这将为基于与计算技术的交互式终端数据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最便利的通信技术支持。首先出现的应用将是公共信息事实大容量查询和计算系统,视频会议室系统。这些方面的应用将成为3G信心化应用的重要方面。

不过,在3G技术信息化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不同网络将的互联互通和进一步提升信号稳定性、提高带宽速度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视频会话为例,不能网间视频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最大热点。而在信号覆盖上,理论上同样的信号强度3G无线通信网络必须拥有比2G网络更多的基站,不过现有的条件则是2G网络基站密度高于3G无线通信网络。这些方面不尽人意的地方,与3G信息服务业务,甚至是3G无线通信网络还处于建设初期阶段拥有很大关系。不过运营商如果希望快速拓展3G民用和行业应用业务,必须拥有远远超过2G时代的网络优化速度。

面对以3G为中心的新型智能化和信息化数字环境建设热潮的来临。包括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数字告示、导航产业等都将迎来崭新的机遇。如何在系统中融合3G业务和功能,并满足未来系统升级的需要,通信运营商保持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客户提供更为完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是这些行业必须认真面对的新问题。

以数字告示的新媒体行业应用为例。如果分众传统的人工是内容分发系统要升级成实时系统,3G必然是重要的选择方向。没有海量重新布线成本,会成为3G无线通信网络的重要优势。而在北京市场移动电视和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机”已经展开贴身肉搏。如果不能实现更好的服务系统架构,不能再播放和监控方式上创新,分众的价值必然大打折扣。

对于分众面临的情况,其一是无线即时内容分发的可能,其二则是更多交互式业务展开的可能。这两者都只能依靠3G无线通信网络的双向高带宽特性。尤其是开发交互式的业务,将是分众却别与城市移动电视平台的最大服务优势。这些方面崭新的变化,既需要硬件设备的广泛支持,也需要软件系统的创新。

无线数字化城市 篇3

“让网速飞起来”, 众多北京网友的梦想即将实现。北京联通日前宣布, 从3月1日起, 逐步对宽带用户免费提速, 联通宽带用户网速因此将至少升级一倍, 最高达到20M, 京城正式开启了高速光网时代。

北京联通城郊区111个端局所辖的300多万光纤用户、ADSL用户的上网速率将全面提升, 提升幅度小则一倍, 大则五倍至20M。LAN网宽带客户的提速目前也在紧张实施中。此次北京联通“免费升速、降低资费、增加时长、丰富产品”的立体升速计划, 让不同的消费群体都能找到最佳的升速方案。2012年3月1日前已完成网络改造的宽带标准资费公众客户, 将自动获得升速的体验:原512k客户升速为1M, 1M客户升速为2M, 2M光网客户升速为10M, 4M/8M光网客户升速为20M。

“十二五”末北京宽带普及超过60%

当前,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新热点。2009年北京全国率先提出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计划, 根据规划, “十二五”末宽带普及超过60%, 并将北京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TD-LTE试点城市。

据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王学军介绍,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建设各类信息管道6000多公里, 累计达到2万多公里。宽带能力快速提高, 互联网普遍接入能力提升到2M, 光纤到户200万户, 全市行政村基本都实现了电话村村通。

他介绍, 目前随着互联网向下一步网络演进, 以及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 云计算等迅猛发展, “十二五”时期北京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以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等为依托, 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 “下一阶段重点打造智慧北京。”

根据规划目标, 要基本实现光纤到村, 网络入户, 农村信息化村达标率要超过30%;同时, “十二五”末实现光纤到户,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5G。

另外, “十二五”末宽带普及超过60%, 最高接入带宽达到100兆;并要将北京建成信息新技术新业务试用推广的先行城市, 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TD-LTE试点城市, 积极开展下一代网络建设。

中央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简述 篇4

2006年, 地面国标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08年, 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在北京采用地面国标试验播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高清/标清业务, 从而拉开了我国地面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过度的序幕。2012年12月18日, 广电总局印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发展规划》通知 (广发[2012]113号) 。根据《发展规划》, 到2020年, 我国数字电视的地面覆盖网初步建成, 提供CCTV-1、CCTV-7、本地省和市县各一套电视节目, 包括高清和标清, 以及数字广播等公共服务节目, 地面广播电视的接收方式将初步普及, 很多的中央电视台、本地省和市县的农业或科教类节目、少数民族的语言节目等其他广播电视节目, 进入地面覆盖频道, 采用AVS+高标清编码为各级人民群众传输多套高品质的节目, 当地的公共服务层次势必得到发展。模拟方式的地面电视信号将停止传输, 覆盖方式从模拟战略转型到数字。

2014年底, 总局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央覆盖工程由总局和财政部进行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标准、统一的组织, 各省市县的广电局具体负责实施建设。无线覆盖项目分两步计划和实施。第一步:2015年, 采用已有的各省市县无线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 初步实现12套中央电视节目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 包括3套中央数字广播节目。第二步:2015-2016, 根据第一步的覆盖效果, 通过补点方式完善覆盖和建设, 扩大覆盖面积和质量。同时, 根据各省市县的覆盖试点效果, 做出下一步地面无线数字化覆盖的总体建设方案, 然后分年计划实施。

1 AVS+和AVS区别

AVS+在兼容AVS的基础上, 对4项技术进行加强。4项技术见表1。

2012年5月, 广播电视的计量和检测中心, 对AVS工作组用参考软件进行编码的结果, 通过压缩码流对图像质量, 包括花坛、快速转盘、男篮、女排、秋叶、旋转鸟笼进行主观的评价, AVS+与AVS主观视觉评分, 编解码图像的质量相对于源的图像质量, 下降百分比相差10%, 测试结果表明, AVS+的编码性能相比AVS1-P2有明显提升。

2技术方案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见图1) 的优势在于有效抵抗无线信道的多径干扰, 通过组建单频网来实现数字电视信号的全方位覆盖。单频网是由多个位于不同地方、处于同步状态的发射机组成, 以相同频率, 发射相同的节目, 以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可靠覆盖。

中央覆盖工程采用基于卫星传输链路的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的组网方式, 信源传输前端机房, 先通过AVS+标清格式的编码方法 (见表2) , 把节目进行加扰, 然后复用成两个加密的传输码流, 通过单频网的适配器, 进入上星的卫星调制器, 调制为射频信号, 通过卫星上星链路方式:DVB-S进行传输。当地的高山发射台站, 通过专业的AVS+卫星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 进行解调和解扰后, 得到清流的传输码流, 再进入发射机进行调制发射。

3结语

国家地面覆盖的数字电视节目, 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政策, 将党和国家、本地政府的声音和政策传送到千家万户, 各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的技术方案, 保证把节目安全传输覆盖到用户终端, 服务好广大民众。

摘要:描述了地面数字电视覆盖采用AVS+编码方式的技术要点以及公共服务政策带给人们群众的实惠。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覆盖,传输,AVS+

参考文献

数字化时代无线发射技术发展探析 篇5

1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实力较强的电视发射机制造商快速改变经营方式, 研制生产数字电视发射机,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设计与生产, 其特点有:

1.1 应用了数字自适应预校正技术

在现阶段, 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数字电视生产商, 在生产数字电视发射机时广泛应用了校正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在启动发射机时, 无需人工处理, 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发射性能, 同时, 该系统还可以自动校正发射机的温度, 当发射机自身失效、老化时可以获得自动校正, 因此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始终保持质量较高的状态, 对本身的维护非常有利。

1.2 使用了大功率的LDMOS晶体管

LDMOS指的是: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技术研发的基础上蜂窝电话技术, 其技术的关键在于所使用的LDMOS晶体管, 不仅提高了技术水平, 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甚至能够和双极型晶体管技术相媲美。

1.3 应用N+1系统, 拥有多台发射机

N+1指的是一部发射机可以对多部做备份。在大多情况下, 选择使用双激励器作为模块化的激励器, 从而使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很多情况下, 备份不使用电子管和速调管发射机。

1.4 冷却系统更加优化

不同用户对冷却系统有着不同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客户的需求, 发射机生产厂家开发了风冷和液冷两种可以同时使用的系统, 可以根据客户的订购需求, 在两种冷却系统间自由选择, 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固态风冷方式。

1.5 微处理技术等的应用

在设计数字电视发射机时, 先可以忽略放大器和RF合成器, 以及电源对电缆的要求, 可以应用插、拔的技术来连接。这样的设计方式, 使得整个机器具备了严密的机器构造, 也更加有利于今后的维护工作。应用微处理器技术, 可以全天二十四小时进行发射机状态的监控, 并可以对每个组件的游泳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用户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发射机进行操作, 这得益于直观友好的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 这样的设计, 用户更容易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 能够利用先进的故障自我诊断系统和DAP技术迅速诊断故障位置, 对于机器出现故障时进行快速维修较为有利, 同时可以实现网络的远程监控。

2 模拟发射机的数字化发展探析

近年来, 随着数字电视行业及技术的成熟, 人们也越来越青睐数字电视。能够积极改造现有的设备, 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的传送当中, 同时它也促进了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和频带资源利用率的大幅提高。如果改造和利用这些设备, 就能够促进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而且所需投入的资金较少。数字和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方法基本一致, 步骤都是将调制信号转变为中频, 然后再运用于工作频段中。信号接收时, 可以逆向变频, 变为中频, 还原中频信号。二者的传输原理相同, 但由于二者的调制形式不同, 所使用的传输设备不同。因此, 只需改造模拟电视传输发射的设备即可。在改造模拟数字机数字化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2.1 成本

由于进行发射机的更新和改造需要一定的资金, 因此对大型台站来说, 可以使用数字发射机, 但对于小型台站来说, 由于资金压力, 可以改造模拟发射机来使用。

2.2 二者共存状况

我国地域较广, 人口较多, 不同地区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在全国范围内都实现数字电视, 还需要一定的发展和过度时间。

2.3 技术原因

数字发射机所需的要求条件是:要有高功率增益的功率放大器、优良的线性、宽泛的动态范围;有足够高的频率稳定度和频率精度、很低的相位噪声, 从而使发射信号的误码率和信噪比能够有效降低。

我国目前使用的模拟电视发射机主要有下面几种:电子管发射机、全固态发射机、速调管发射机。这三种类型, 都可以进行技术改造, 数字电视发射机可以由电子管发射机和全固态发射机共同组合而成。在这三个发射机中, 有着最好线性的是应该是电子管发射机, 但如果存在较高电压时, 会对电子管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现在, 使用垂直极化的形式进行发射的机器应当是手机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 其他的则使用水平极化的形式。

3 结束语

总之, 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对电视发射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们只有积极进取, 勇于开拓, 不断加强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 才能满足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要求, 对今后的无限发射数字化工作也非常有利, 能够共同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耕.科泰发电机组控制箱电源模块的作用和原理分析[J].视听, 2013 (04) .

[2]齐爱梅.全固态电视发射机故障分析处理与日常维护[J].电子世界, 2013 (03) .

铁路无线通信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探讨 篇6

1数字化与铁路无线通信

1.1信息化社会所面临的现状之一就是数字化。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 全球信息化时代悄然到来。在当前的社会中, 我们每天所接触到的信息量之巨大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往也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渠道, 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化社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 要想时刻保持先进性, 就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发送、接收与加工的体系, 确保将信息技术准确地运用到铁路系统当中。

1.2不断增长的用户基数导致了技术的进步。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使人们对周围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先前几十年的发展中, 很多地方采用的都是以环境换发展的方式。由于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手段必然不会受到大范围的认可, 一种高效的资源利用发展模式必将出现。例如在铁路发展领域, 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快速的发展模式, 人们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 并且对铁路系统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火车也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演变成了电力机车, 不仅提升了燃油等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也满足了新用户的新需求。这种科技的提升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例子比比皆是, 甚至连人类的思想行为以及工作方式都有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要认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捷, 坚定建设起更大更广泛的计算机网络的信心, 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而飞速发展的铁路运输系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无线通信系统, 由于铁路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 有限的资源已经成为了铁路系统长远发展的短板, 在传统铁路系统中大规模运用的模拟技术已经无法为铁路系统的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下, 出现了一大批高科技的数字化技术。

1.3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证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数字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为了切实保证数字化进程的进展, 国家相关部门专门出台了与铁路无线系统有关的法律法规, 能有效规范化铁路系统中有关无线通信的工作, 给工程的开展予以支持与指导。早在2009年, 由工业与信息化部就发布了相关文件来规范化铁路通信系统中有关对讲机频率的内容, 实现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之间的过渡。

2 DMR必将成为专业无线用户的新宠

2.1数字化系统所带来的好处。在我国的铁路系统中, 最为广泛运用的仍然属传统模拟对讲系统。整个系统由于较为便宜的使用成本, 简便的操作手段, 受到了大部分铁路系统职工的欢迎。但是由于模拟对讲系统自身的缺陷, 很难实现数字化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的功能, 正处于逐步被数字化通信系统所取代的趋势上。通过建立起数字化的对讲机通讯机制, 能通过对讲机来实现很多以前无法实现的功能, 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般来说, 数字化对讲机系统能较高地利用起所有的频段, 确保语音传输的真实可靠;并且基于数字化的网络, 该系统能实现个人与基站之间的互联, 保证数据不出现丢失。除此之外, 要想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功能, 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设计, 确保满足系统所需要的功能。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相关部门为计算机数字对讲机的投入使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无力资源, 并制定了包括DMR通信技术在内的法律法规, 为世界范围内有关数字对讲机的使用制定了详尽的标准, 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

2.2作为一种较成熟的通信产品, DMR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的通信需求。DMR标准最初起源于欧洲, 在刚开始投入市场的时候受到了多个国家的多个通信厂商的支持。在广泛投入市场并得到市场验证之后, DMR产品已经建立起了十分成熟的产品体系, 在整个欧洲甚至是全世界都有了极大的用户集群。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诸如摩托罗拉这样的通信公司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DMR对讲机产品线。在2011年就已经达到了100万台的销量。我国的相关企业已经组成了联盟, 专门对行业标准的制定开展细致的工作, 确保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在正确道路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很多数字通信厂商都加入了这个集团当中, 设计并创新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DMR产品线, 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需求, 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运用, 受到了用户群的一致喜爱。除了铁路部门建设以外, 林业、矿业、市政、公安等部门也开始采用基于DMR系统的数字化产品, 对我国实现数字化社会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作用。

3铁路无线数字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一定程度地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决策部署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切实推动铁路系统无线通信数字化格局的形成, 就必须要结合众多领域的人才, 团结在一起构建起数字化行业。

3.1大力推广DMR技术以及其附属产品。即使DMR已经出现了很长的时间, 但是要想让群众认识到该技术的优势, 接受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相关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推广DMR技术, 为该技术的推广创造条件。

3.2加大DMR市场投资, 准确定位DMR商品的价值。一般来说, DMR产品较为高端, 主要销售对象是中高端的用户群, 这些用户不仅需求量旺盛, 对系统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随着DMR数字通讯网络的建立与成熟, 整个商品链的价格必将随之下降, 市场的认可所带来的必将是DMR系统的不断发展。

3.3随着DMR数字化产品的投入市场, 一个与之配套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生产企业不仅要生产大量地DMR产品, 还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保证IP网络环境。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 应当加强信息接口的数量, 确保整个DMR系统运行的稳定。

3.4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平稳过渡。由于传统的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消除这些差异, 实现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平稳过渡。

3.5分阶段实施DMR数字化系统的建立。一个完善的DMR数字化系统的建立应当从独立系统出发, 逐步扩大实现整个系统的建设。

3.6聆听用户层的实际需求, 不断革新现有的产品线。在一个产品系统的发展中, 只有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不断调整产品的功能, 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才能切实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兴华.铁路无线通信数字化技术与应用探讨[J].铁道通信信号, 2012, 48 (1) :78-80.

无线数字化城市 篇7

1 设计原则

广播电视台对节目质量和播出安全性要求很高, 其节目传输发射联系比较复杂, 因此, 一套理想的传输发射系统应充分满足安全播出的需要。整个系统分为节目传送系统、无线发射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三部分。对这样一个传输发射系统, 在制订方案时, 我们重点参照了如下原则。

1.1 兼容性

系统要有一定的扩展性, 能够扩容, 采用标准组件、接口和配置, 并预留端口, 为今后的系统扩容和网络的进一步升级提供条件。信号源和发射部分都应有主备自动切换功能, 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 信号源不丢失、发射不中断。尽可能杜绝因系统和设备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停播事故。

1.2 合理性

合理分配传输资源, 通过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满足系统的数据传输要求。

2 节目传送系统结构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项目, 地面数字电视播出12套中央数字标清电视节目, 在中央电视台前端, 采用AVS+压缩编码加扰加密生成2路传输码流TS1、TS2, 即TS1编码复用8套中央电视台数字标清电视节目 (CCTV1/2/4/10/12/13/14/15) , TS2编码复用4套中央电视台数字标清电视节目 (CCTV7/9/11/news) 。地面数字电视码流TS1、TS2通过中星6A和中星6B本地编发复用, 进行主、备节目源接收切换, 并采用DTMB标准体系, 进行无线数字化覆盖。

数字音频广播采用数模同播的方式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套广播节目 (中1/10/12/16) 。在其前端, 采用DRA+编码复用3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 (CNR10/12/16) , 生成1路传输码流TS, 分别通过中星6B卫星和亚太6号卫星传输至发射台, 进行主、备节目源接收。利用原有卫星接收天线接收模拟音频节目源CNR1, 并送往发射机。

根据宁夏中卫广播电视台的实际, 采用卫星接收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码流TS1、TS2和TS;从中星6A卫星接收的TS1、TS2码流信号各两路, 作为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的主用节目源, 送往DTMB发射系统。从中星6B上接收的12套MPEG-2标准的中央电视节目, 进行本地AVS+转码复用生成TS1、TS2码流, 经过单频网适配后, 作为地面数字电视的备用节目源, 送往DTMB发射系统。中央数字广播码流TS, 分别从中星6B和亚太6号卫星接收的节目源互为主备, 经主备码流选择切换后, 送往CDR发射系统。所有发射的节目源信号传输均选择主、备路系统, 达到系统级备份。

节目传输各子系统接收、转码的广播电视节目源信号, 经过交换选择后进行监听、监视、监控, 各设备的管理信息纳入网管系统。

3 无线发射系统结构

中卫广播电视台机房内新增2套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 1套模数混播广播发射机, 分别是CH43、CH36和FM89.4MHZ, CH43发射中央电视台8套节目, CH36发射中央电视台4套节目, FM89.4MHZ发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套节目。两部1KW DTMB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 通过在激励器插入单频网同步系统时钟信号, 与其它发射台相同频道的地面数字发射机组成单频网, 对全市进行有效覆盖。

从节目传输系统送出2路相同的TS1和2路相同的TS2, 分别送入每部DTMB发射机的主、备激励器, 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和上变频, 射频切换单元选择其中的一路视频信号, 送入功率放大器进行射频功率放大。每部地面数字发射机均配置1台GPS/北斗双模接收机, 用于同步单频网系统时钟。

CH43和原台内CH27通过一套2k W数字双工器共用一副天馈线系统。CH36和原台内CH37通过一套2k W数字双工器共用一副天馈线系统。图1是中卫发射台DTMB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图。

FM89.4MHz发射机和原台内FM89.4MHZ模拟发射机, 通过同轴切换开关互为备份, 并通过1套台内原有5k W四工器, 共用一副天馈线系统。图2是中卫发射台CDR广播发射系统图。

4 自动化监控系统结构

自动化系统由核心业务自动化管理子系统、电力管理和环境监测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组成, 并预留信号源监测系统接口。核心业务自动化能实时监控发射机整机, 双激励器实时状态, 故障远程报警;核心业务自动化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发射机管理系统和信号源监测系统, 其中, 发射机管理系统由发射机管理主机和发射机采集器等组成;发射机采集器主要负责完成对单体发射机的各种采集、控制功能, 采集发射机的运行参数, 监控、调整发射机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信号源监测系统对传输适配器、码流切换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进行实时监测、监看, 并具备运行异态声光报警功能, 能对系统关键设备进行网络控制。环境监控子系统, 实时采集机房内温湿度、烟雾、漏水等参数;电力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供电系统;UPS监控功能, 实时监测UPS的输入、输出电压电流, 电池工作参数等电源信息。实现即时显示UPS工作信息, 记录电源时间。变压器监测功能, 监测变压器电压、电流。低压配电柜监控功能, 监测低压配电柜进线的电压、电流、有功电度、功率因数、频率等, 并根据需要完成接触器的控制。环境监测, 是对机房的温度、湿度、烟雾等环境状态进行监测。电力、环境监测采集器, 对机房电力系统及温度、湿度、有无漏水进行数据采集, 并发送给发射机管理服务器, 并通过短信报警器完成远程报警功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对闯入人员进行录像、拍照, 实现录像的本地存储;对机房、铁塔等播出重点部位, 设置视频安防监控, 其中, 机房内使用720P半球型彩色摄像机, 室外使用1080P球型彩色摄像机;为了能检测机房人员的进出, 在机房出入口位置, 设置出入口控制系统。

5 结语

无线网络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 篇8

1 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指在网络的基础上, 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 实现教学设备、图书、课件、讲义、教学办公、教学管理、公共服务的数字化, 提升教学学习效率, 扩展校园教学功能, 实现教育全程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网络和相应的应用系统构成现实中的校园教学教务信息的传递。

数字化校园包括信息管理、用户管理、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宽带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都要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基础上。

2 无线网络的应用

对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来说, 可从不同的层次来为学校信息化设定建设目标。

2.1 无线网络为数字化校园提供设备基础

校园的计算机网络和运行的服务器系统、各种硬件设备及终端构成了校园网络设施的基础, 为整个数字校园系统提供支撑, 形成立体的数字化信息空间。

2.2 无线网络为教学活动提供基本服务

数字化校园为教学活动提供很多的基本服务, 如网络主页的发布、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通讯交流服务等, 同时也实现了更多网络应用依赖的基础, 如网络认证系统、目录服务和域名服务等, 是完善数字校园功能的重要标志。

2.3 无线网络为数字教育提供应用数据

无线网络为基础的数据库、文档等形式的组织资源为数字教育提供各种形式的数据资源。

2.4 依托无线网络构建数字教育核心

无线网络的应用构建数字教育的应用支撑系统, 包括网络教学系统、网络信息交流系统、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等, 构成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

2.5 利用无线网络打造教学活动平台

依托无线网络, 利用教学应用系统, 为师生提供统一的门户平台来进行各种系统服务, 如多媒体教学活动、教务管理、科研活动等, 有利于各种数字化教学的展开。

2.6 无线网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参与校园的学习生活, 包括科任教师、学生、指导专家教授、教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他们既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 同时也是数据资源的提供者。

3 无线网络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影响

3.1 实现校园内网络互通

很多院校由于经费紧张或者有些场所不适合布线等原因, 造成接入网络的范围有限, 无线网络的引入有效突破了网络节点的限制, 突破了有线网络信号的区域限制, 解决了师生多人不同区域、场馆同时进行网络访问的需求, 解决了有线网络的网络盲点, 提高了网络信号的覆盖率, 保障师生随时进行互联网的使用。

3.2 改善师生的教学、学习、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应用获取即时的教学资讯, 新型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素养要求, 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 通过网络应用制作多种形式的授课内容,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获取方式, 改善单向闭塞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更符合新时期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同时也迎合了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诉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需要获取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 进行多种图书的阅览, 通过无线网络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和操作模式, 实现大量学习资料的查阅和记录, 提供多样的学习渠道, 提高学习效率。此外,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组织业余文化活动, 可借助无线网络实现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组织编排等,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学生还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访问点外卖、购物, 满足丰富了学生在校生活的需求。

3.3 无线网络对校园的综合影响

通过上述两点反映出无线网络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影响, 大至学校的管理, 小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无线网络对师生在校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提供切实的帮助, 通过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升了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的迎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由此提升校园品牌的公众认知度, 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

4 无线网络的拓展应用

4.1 建立学校交流平台

学校可利用无线网络建立虚拟的校园交流平台, 以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 学生可通过手机、手提电脑等及时通讯设备下载平台客户端, 利用学生身份信息进行验证注册, 学生可随时登陆进行网络访问, 下载教学资源, 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交谈聊天、发帖、评论等即时通讯行为, 增加教学活动各参与方的交流, 促进形成和谐的校园生活学习氛围。

4.2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

学校可利用无线网络资源建立数字化图书馆体系, 整合校园的图书资源, 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和途径, 满足学生对图书资源的各种需求。学校可以填充更多的图书资源进入数字图书系统, 节约购置图书成本的同时充实了图书资料资源, 学生可以在个人移动设备上进行数字化图书馆客户端的下载, 通过客户端完成对学生身份的识别登陆, 浏览网络图书资源, 进行图书的预约、借阅、下载阅读等指令, 完成学生阅读图书的目的。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避免图书馆容量有限, 造成学生没有座位阅读, 想借阅某本图书已被别人借走等现象的发生,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3 实现远程教学

学校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的WAP技术应用, 建立远程教学平台, 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访问下载和浏览教学资源, 包括授课教师的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教学内容, 完成远程学习的过程。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听课、学习内容的咨询和交流, 拓展了学习途径, 避免学生由于地域限制而无法学习的可能。学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后台的运行和管理, 及时对后台运行系统进行维护, 保证师生进行远程教学的流畅性, 提高远程教育的实用和发展。

5 结语

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中, 无线网络的应用和实施进一步激发了教育体制的创新和改革, 有效解决了有线网络对教学活动的限制问题, 更大程度的满足了师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需求, 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拓展, 推进了校园教学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培养更多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明念.大数据时代无线网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2015 (16) :105-107.

[2]肖群, 焦慧华.高校校园网络升级改造设计与实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 :19-22.

[3]高情.校园无线局域网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 2016, 15 (10) :173-175

上一篇:管理业务下一篇:汽车悬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