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

2024-05-14

物理中考(精选十篇)

物理中考 篇1

一、题目特点要求与基本解题步骤

1.考查能否准确识别图像。把数学中的函数图像知识同物理知识相结合, 要求能看懂图像意义, 明确函数图像特别是常见的正比例、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大致画法等。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物理量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由于物理量为非负值, 正比例图像、二次函数 (含反比例函数) 图像只能在第一象限。

2.考查能否根据物理意义, 写函数关系式, 或利用关系式求值。要求结合物理内容确定物理意义, 写出符合数学要求的函数关系式, 或运用物理知识快速、准确地计算, 求出相应的值等。

3.解答时要用物理知识作铺垫, 根据题目特点以适当方式求解, 并用物理解题方式思考、判断, 这样解答比较快捷、准确, 特别要注意求解计算题时按照数学解题格式要求进行, 否则会被扣分。

4.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1) 先搞清楚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 (2) 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 (3) 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利用图像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 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 (4) 根据图像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二、典型中考试题分类解答对比

1.以一次函数图像为连接点的考题

这类题所考查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一次函数及其图像,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例1】 (中考物理题) 如图1所示是水的沸腾图像, 下列对图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OA段表示水沸腾, 水吸收热量, 温度升高

B.加热4 min后, 停止加热, 水保持沸腾

C.因供热不足, 水始终没能沸腾

D.AB段表示水沸腾, 水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

解析:由图像可知, 水的温度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根据图像分析略低于100℃) , 温度不再升高.继续吸热, 水沸腾, 这表示这段时间是液体和气体共存的过程.所以图像中的AB段表示水沸腾, 水吸收热量, 温度不变。答案D。

点拨:水在沸腾时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水变成水蒸气, 所以温度不变.另外, 有时须考虑大气压对水沸点的影响, 比如该题中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例2】 (贵阳市中考数学题) 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前往A地, 他们距A地的路程s (km) 与行驶时间t (h) 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2) 写出甲、乙两人距A地的路程s与行驶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任写一个) 。

(3) 在什么时间段内乙比甲离A地更近?

解析:本题涉及的是物理学中的速度问题, 必须明确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看懂图像意义, 在深刻理解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依据数学解题要求写出函数关系式, 并根据关系式和已知条件求出物理量的值。解答过程如下:

2.以二次函数图像为连接点的考题

【例3】 (芜湖市中考数学题) 在对物体做功一定的情况下, 力F (牛) 与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 (米)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其图像如图3所示, P (5, 1) 在图像上, 则当力达到10牛时,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____米。

解析:由题意和物理中功的知识知, F=W/s, W为力对物体做的功, 因P (5, 1) 在图像上, s=5米, F=1牛, W=Fs=1牛×5米=5焦;当F1=10牛时,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1=W/F1=5焦/10牛=0.5米。

由上述例2、例3可以看出, 这类试题多是附加了物理背景, 考查的重点为数学知识, 重在体现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解答时需要用物理知识作铺垫, 根据题目特点以适当方式求解, 并用物理解题方式思考、判断。要注意的是求解计算题时按照数学解题格式要求进行, 否则会被扣分。只要能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 结合数学与物理两门学科知识, 在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筹兼顾, 全盘考虑, 灵活运用, 就能顺利解答这类试题。

【例4】 (宿迁市中考物理题)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4甲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的特性, 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电路 (如图4乙) , 可以测定某一空间的温度, 使用的器材如下:半导体电阻、电源、电流表 (0~0.6A) 、开关、定值电阻R0 (10Ω) 、导线若干。

(1) 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什么?

(2) 当环境温度为20℃时, 电流表的读数为0.2 A, 求电源的电压。

(3) 电流表的读数为0.4 A时, 求当时环境温度。

(4) 当环境温度为100℃时, 求半导体电阻的电功率。

物理中考 篇2

最高分120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75.8分。客观题平均分32.62分,主观题平均分43.18分。115―120分1303人,110― 115分1586人,105―110分1560人,100―105分1433人,95―100分1395人,90―95分1395人。

试题覆盖了课标中绝大多数的知识点,其中,机械运动和力、电磁能为考查重点,占据试卷分值一半以上。1题通过展示一年四季里不同自然现象,考查了学 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6题通过生活中光现象的情景展示考查了学生对光传播及光反射、折射现象的理解;21题通过设计情境考查学生对压力、压强及 摩擦力和平衡概念的理解;34题通过设计情景,综合考查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35题以电热水器为背景,要求学生理解电热水器铭牌的含义并处理实际问题。 同时,有本地特色的社会现象也出现在试卷中,如兰州牛肉面和兰州国际马拉松等话题引入考题,学生容易接受。另外,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实验仍是考查的重点, 课程标准里列举了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中考试题中涉及到了17个;32题考查了学生对“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的理解,重在考查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辨 析;30题和33题渗透了对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考查;29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些实验的考查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结论,对学生学科素 养的养成很有帮助。

从答卷情况看,喜忧参半,一方面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普遍较好,这是可喜的一面,具体反映在每一道客观题满分率均在40%以上。除计算题外,其它主观题 得分优良率达到50%以上。尤其是识图、作图题及实验题学生答起来得心应手,每道题满分率均超过30%。但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应用与综合能力的7道题目分 值在试卷中占38分,学生得分及格率仅为31%,其中36题,是一道电学综合应用题,学生得分率高达58%;另外两道选择题5、16题,0分率也超过 50%。排除这3道题作为压轴题本身难度较大这一事实,学生在能力考查方面显露出来的劣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1。紧抓课本,夯实基础,联系生活。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更加灵活,要能够理论联系实 际,贴近生活,在具体情境中辨认知识点或规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常见的生活现象可能成为命 题素材。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产品的使用说明、列车时刻表、新闻报道等,善于迅速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内容,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能力,考试中可从其中 蕴含的物理知识入手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科技发展、时事新闻中的物理问题出了一些中考题,应引起重视。对于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教师应让学生结合课本做到细致复习,在知识覆盖面上不留漏洞。深化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另外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应从本质入手,对定义、规律的 描述要严谨、准确、完整,不似懂非懂。

2。跳出题海,灵活训练,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精选习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识图与作图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能力”。在日常练习中加强运用图表、信息阅读、作图识图、数形结合来解物理题,实验探究和 一题多解的训练,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学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再分成专题进行复习,采用知识树、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知识点归纳。

3。重视实验,亲手实践,培养能力。从发现并提出问题入手,经过猜想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与验证,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是初中科学研究 的一般过程。重视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结合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思路。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从做中学,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后获取的知识更易化为自身能力。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涉及科学探究和实验的题目数量、分值所占比重很大,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可有效提高成绩。常见的考查方向为:实验原理及涉及思路考查,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考查,实验过程与试验方法考查,实验现象、结论及数据分析考查,开放性实验考查。

中考物理备考刍议 篇3

[关键词] 中考 物理 备考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55

教师是备考工作的主导者。备考效率的高低不仅 体现了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高低,还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

为了切实提高备考效率,教师应注意:(1)根据课程标准梳理所有的初中物理知识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主线,使之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学什么”的问题;(2)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解决“哪里不懂”的问题;(3)了解并熟悉中考,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4)调整学生的状态,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应考。

为了做好以上4点,高效完成中考备考工作,物理备考应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章节过关,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记住该章节的知识点;(2)突破该章节的难点和易错点;(3)让学生了解中考在该章节中考什么,如何考。这三个目标中,需要教师深度介入的是第(2)、(3)个目标。教师要在备课时,要收集好学生在该章节中遇到的难题、易错题及中考在本章节中的试题,分好类,抽出最典型的题目作为课堂讲解例题。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解题时为什么易错,中考在本章考什么、如何考。其他题目则可分为几个部分作为课堂练习、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题目数量不够的可以另外补充。第(1)个目标则不要求教师介入太多,只需要科代表在教师上课前组织全班朗读该章节的知识点,课后学生多读多记,即可。

第二阶段:板块梳理,即将初中物理知识按声、光、热、力、电五个板块进行纵向梳理,可以按概念(物理量)、公式(定律)和实验三条主线进行梳理。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用专题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总结,如《初中力学公式及其应用范围专题》、《初中电学公式及其应用范围》、《初中力学重要实验》、《初中电学重要实验》、《浮力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计算》、《用浮力知识求密度》、《测量电阻的几种方法》、《受力分析》、《电路动态变化和故障分析》等。通过专题讲解和典型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真正把课本读“薄”,形成对知识的牢固记忆。由于学生在新课阶段已经做过所有的重要实验,所以复习时不需要重做,只需要教师用“仿真实验”快速呈现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即可。

第三阶段:题型复习,即按南宁市中考试卷中的五大题型(选择、填空、作图与简答、实验、计算)进行专项复习,总结各题型的出题规律、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可编《图像专题》、《作图专题》、《简答题的分类及答题方法专题》、《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专题》、《计算题的规范表达专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而言,难点除了各题型的出题规律、解题思路方法外,还有各题型中的压轴题。教师可收集往年中考试卷中各题型的压轴题,并根据出题规律改编或自编一些典型题,作为课堂讲解的例题或作为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并及时进行测试反馈。

第四阶段:学生自主消化,调整状态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按中考时间安排作息;(2)教师不再集体授课,不再发新的试卷,如果发现有新意的题目要发给学生的,要连同答案一起发;(3)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坚持锻炼,劳逸结合,注意营养,忌吃生、冷、辣的食品。

备考工作效率的高低要以学生的复习效果作为检验标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进度、方式方法。每一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前三个阶段进行的过程中都要安排测试,测试的试卷应与中考试卷的要求一致,教师可改造本地或外地历年的中考试卷作为测试试卷。

此外,中考备考的课堂还要遵守一般的课堂原则。(1)时间分配原则,教师讲和学生练是课堂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练。因此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学生练和教师讲的时间分配不能少于1比1。如果内容过多,课堂容纳不了,教师就要适当的选择,选最重要的来讲和练。(2)形式多样原则,只有学生心情愉悦,才会有高效学习。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形式要多样化,如要有读、说、写、评、测等,要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3)及时反馈原则,课堂上要设置课堂测试环节,当堂测,当堂批改,当堂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测试的批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评,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考备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备考效率,教师就不能平均用力。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好的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无法独自完成的那一部分,如突破难点,理清易错点、考点,了解考法等。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收集学生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要研究中考说明和中考试卷,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中考物理备考刍议 篇4

为了切实提高备考效率,教师应注意:(1)根据课程标准梳理所有的 初中物理 知识点,了解它们 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主线,使之形成知识网络,解决“学什么”的问题;(2)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解决“哪里不懂”的问题;(3)了解并熟悉中考,解决“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4)调整学生的状态,让学生以最佳状态应考。

为了做好以上4点,高效完成 中考备考 工作,物理备考应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章节过关,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记 住该章节的知识点;(2)突破该章节的难点和易错点;(3)让学生了解中考在该章节中考什么,如何考。这三个目标中,需要教师深度介入的 是第(2)、(3)个目标。教师要在备课时,要收集好学生在该章节中遇到的难题、易错题及中考在本章节中的试题,分好类,抽出最典型的题目作为课堂讲解例题。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 总结解题 思路和方 法,解题时为 什么易错,中考在本章考什么、如何考。其他题目则可 分为几个部分作为课堂练习、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题目数量不够的可以另外补充。第(1)个目标则不要求教师介入太多,只需要科代表在教师上课前组织全班朗读该章节的知识点,课后学生多读多记,即可。

第二阶段:板块梳理,即将初中 物理知识 按声、光、热、力、电五个 板块进行 纵向梳理,可以按概 念 (物理量)、公式(定律)和实验三 条主线进 行梳理。在这 个阶段中,教师要用专 题的方式 进行解题 思路和方 法的总结,如《初中力学公式及其应用范围专题》、《初中电学公式及其应用范围》、《初中力学重要实验》、《初中电学重要实验》、《浮力的计算方法》、《机械效率的计算》、《用浮力知识求密度》、《测量电阻 的几种方 法》、《受力分析》、《电路动态变化和 故障分析》等。通 过专题讲 解和典型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学生就可以深刻理解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真正把课本读“薄”,形成对知识的牢固记忆。由于学生在新课阶段已经做过所有的重要实验,所以复习时不需要重做,只需要教师用“仿真实验”快速呈现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即可。

第三阶段:题型复习,即按南宁市中 考试卷中 的五大题型(选择、填空、作图与简答、实验、计算)进行专项复习,总结各题型 的出题规 律、解题思路 和解题方 法。教师可编《图像专题》、《作图专题》、《简答题的分类及答题方法专题》、《初中物理实验方法专题》、《计算题的规范表达专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学生而言,难点除了各题型的出题规律、解题思路方法外,还有各题型中的压轴题。教师可收集往年中考试卷中各题型的压轴题,并根据出题规律改编或自编一些典型题,作为课堂讲解的例题或作为练习题,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并及时进行测试反馈。

第四阶段:学生自主 消化,调整状态 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按中考时间安排作息;(2)教师不再集体授课,不再发新的试卷,如果发现有新意的题目要发给学生的,要连同答案一起发;(3)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坚持锻炼,劳逸结合,注意营养,忌吃生、冷、辣的食品。

备考工作效率的高低要以学生的复习效果作为 检验标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进度、方式方法。每一个阶段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前三个阶段进行的过程中都要安排测试,测试的试卷应与中考试卷的要求一致,教师可改造本地或外地历年的中考试卷作为测试试卷。

此外,中考备考的课堂还要遵守一 般的课堂 原则。(1)时间分配原则,教师讲和学生练是课堂的两个基本要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练。因此课堂上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学生练和教师讲的时间分配不能少于1比1。如果内容过多,课堂容纳不了,教师就要适当的选择,选最重要的 来讲和练。(2)形式多样 原则,只有学生心情愉悦,才会有高效学习。为了营 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形式要多样化,如要有读、说、写、评、测等,要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3)及时反馈原则,课堂上要设置课堂测试环节,当堂测,当堂批改,当堂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堂测试的批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评,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考备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备 考效率,教师就不能平均用力。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好的事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无法独自完成 的那一部 分,如突破难 点,理清易错 点、考点,了解考法等。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和 课程标准,要注意收集学生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要研究中考说明和中考试卷,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摘要:要提高备考效率,教师首先要确定哪些工作是关键,然后组织学生全力以赴做好它。

中考物理涉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篇5

综观全国各省市中等物理试卷发现,以现实生活内容为背景的中考题比比皆是。这种命题方式的改变,促使广大师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所见所闻,力求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自觉地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充分体验和感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购物中的“物理”

题目:近期煤价节节攀升,少数不法商贩将煤碎石破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出售。客户为了不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检测下列物理量中的()。

(A)热值(B)热容材(C)温度(D)质量

厨房里的中考物理题

每位同学都进过厨房,但是注意过厨房里的科学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厨房看一看!

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

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第一次省燃料

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

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4.下列事件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瓶盖打开后,屋子里很快就闻到酒香味

C.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D.往开水中放些白糖,水会变甜

5.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要求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6.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浇冷却,拿去限压阀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的锅则着不到这样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熄火后,锅内温度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C.熄火后,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为一个大气压,所以重新沸腾

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7.与厨房有关的两个词分别是“扬场止沸”和“釜底抽薪”,这两个词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8.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当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时,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___________现象。

9.用水壶烧水,当水开了后,用水壶向热水瓶中往开水时,你的父母在一旁提醒你:“水快满了”,那么,你的父母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2

10.在炒辣椒时,厨房里的人总是呛得眼睛水直流,有的还打喷嚏,这是因为___________。

11.用同样大小的力,使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在桌上转动起来,将会发现,其中一个鸡蛋比另一个鸡蛋旋转得快些,时间也长一些。请你来判断哪个是生鸡蛋,哪个是熟鸡蛋?

12.家里的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这是为什么?

13.在冬天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瓶开水,倒一部分出来后,再盖上软木塞,发现软木塞会跳起来;给热水瓶往开水,如果水只注了一半,盖上软木塞,过两三天时间想再使用瓶中的水,发现软木塞很难拔出来。试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14.在高山上煮食物,如果用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锅,则食物不会熟,而要用高压锅,请说说高压锅的原理?

15.筷子是我们吃饭用的工具,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杠杆?在洗碗筷时,将筷子放入有水的碗里,发现筷子断了,拿出来一看,又没有断,这是什么原因?

劳动中的“物理”

题目:山丹中学篮球场的水泥地面铺了一块很大的毛地毯,用来表演文艺节目。现根据节目要求,要把毛地毯往前移动2m,小王等几名同学拉起毛地毯的一边,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它拉到前面。

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毛地毯很难被拉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毛地毯?(不借助器械,设计两个简易可行的方案,可用文字或示意图说明)

答案:(1)毛地毯与水泥地间摩擦力太大;

(2)将毛地毯卷起来后滚动或掀起毛地毯远离目的地的一边,使之波浪式前进至目的地为止。

民间谚语中的“物理”

题目: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叫做“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的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水的蒸发现象

(B)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是水分子的扩散现象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答案:B

灾害中的“物理”

题目: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如图所示,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村民到大树底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台中造成重伤。此后村内谣言四起,说什么“魔鬼缠身”,什么“前世没有修行好”……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治疗。

(1)文中所述的观点对吗?正确观点?

(2)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人们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了_________;

(3)如果你遇到雷雨天气这种情况,你的做法是_________。

答案:(1)不对,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2)避雷针。

(3)不在大树下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广告中的“物理”

题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两幅广告中,各有一处科学性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1)图甲错误:_________,它违背了_________;

(2)图乙错误:_________,它违背了_________。

答案:(1)壶身水面比壶嘴水面低,茶水却倒出来了 连通器原理

(2)汤匙看起来是直的 光的折射规律

漫画中的“物理”

题目:请你仔细观察如图中的漫画。究竟小猴和小兔谁分的萝卜重?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小猴分得的萝卜重。由图1可知萝卜平衡时,粗的那端力臂短,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知粗端重。

劳动中的“物理”

一辆平板车的一个轮子陷进泥里,小红和小君来帮忙。小君采用帮助拉车的方法,小红采用推车轮的上部边缘的方法。若两人用力相同,方向合理,实际效果()。

(A)小君的好(B)小红的好

(C)一样

(D)无法确定

答案:B

烹饪中的“物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家欢聚,常常煮汤圆以示庆贺。园园在帮姥姥煮汤圆时发现,生汤圆放入锅中,由于浮力_________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下沉,煮熟的汤圆因其内部气体受热膨胀,浮力_________(填“增大”“减小”),致使浮力大于重力,汤圆_________。

中考物理信息题赏析 篇6

1 文字材料题

文字材料题,就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并应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决所提的问题,它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材料涉及的内容多以科技或生活问题为情景或信息,与学生生活贴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例1 (2006年山西太原)

太阳的一生

天文学家认为星际介质在某些条件下会形成恒星,然后进入称为主序星的稳定期,太阳目前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由正、负电子和质子、氦的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反应是四个质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释放出的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并同时以42×109kg/s向外抛出大量的物质。在演化末期,太阳将离开主序星阶段膨胀而转化为红巨星的演化阶段,最终塌陷为密度很大的白矮星。

(1)地球只接受了太阳辐射能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就使地面温暖、万物生长。地球接受的辐射能来自太阳中的核__________反应。

(2)太阳内部进行的核反应是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能量。

(3)请将太阳演化过程所经历的几个阶段补充完整。___________→主序星→_____________→。

(4)太阳从现在演化到最终,经历的几个阶段相比,其密度的变化情况大致是_______________。

解答 (1)聚变 ;(2)四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核和两个正电子;(3)星际介质→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4)先变小后变大。

评析 此题以考生熟悉的“太阳”为背景,立意新颖,联系实际。学生通过读题,了解了太阳的过去、现在和结果,同时也了解到核聚变反应的一些常识。学生只要通过逐字逐句的仔细研读,对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语句应反复推敲,摄取有用信息,分析概括、总结,就不难回答题目中所提出的问题。

2 图景题

图景题,就是以插图中的情景为载体,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提取有用信息,并与学过的相关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解答题述问题的一类试题。

例2 (2005年黄冈市)如图1所示,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解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森林中水分充足,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较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形成由森林吹向外界的风,所以要从图中的森林中走出来,应顺风走。答案:C。

评析 这是一道立意新颖的试题,到森林中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是每位学生都喜爱的活动,然而,在森林中迷路又是中学生最担心的事。如何从森林中走出来,这就要求对图景进行细微观察,提取有用信息,结合蒸发、比热容、密度等知识,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物理中考压轴题探秘 篇7

例1 (2007年南京市) :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 其原理如图1甲所示。迎风板与一轻质弹簧一端连接, 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 弹簧由绝缘材料制成, 均匀金属杆的阻值随长度均匀变化, 工作时迎风板总是正对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相连, 右端导线接在迎风板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 两端导线与金属杆均接触良好。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 定值电阻R=1.0Ω。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与迎风板所承受风力F的关系如图1乙所示。

(1) 若在电路中接入一电压表, 使电压表示数随风力的增大而增大, 请在图1甲中适当位置画出电压表;

(2) 无风时, 求电压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

(3) 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3V, 求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风力。

解: (1) 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并联。

(2) 无风时, 定值电阻R与金属杆串联, 此时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为3.5Ω:

(3) 电压表示数为3V时, UR2=3V,

分析图象可知最大风力为720N。

例2 (2007年无锡市) :如图2甲是小明设计的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 它可以根据电压表的读数反映风力大小。该装置的迎风板与一轻弹簧的一端相接, 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 弹簧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 原长为0.5m, 受到压力后会缩短, 其缩短的长度△L与它所受的压力F的关系如图2所示。迎风板面积为0.5m2, 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M端相连, 右端导线接在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 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金属杆粗细均匀, 有一定的电阻, 每10cm长的金属杆其电阻为0.1Ω。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5Ω, 电源电压为9V。

(1) 合上开关S, 没有风吹时, 弹簧处于原长。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2) 由于风力的作用, 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 从而使电压表读数变为7.5V, 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多大?

(3) 若风速为20m/s, 那么每分钟内有多少千克的空气冲击迎风板? (ρ空气=1.3kg/m3)

由图象可知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为260N。

评注:无锡市的这道题无论是从题目的内容上, 还是图形上都与南京市的题目非常相似。同时也不难发现无锡市的这道题已知条件更加隐蔽些, 题目的难度也就上了一个台阶。此题没有直接给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与迎风板所承受风力F的关系, 而是提供了弹簧缩短的长度L与它所受的压力F的关系。只有找出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 才能判断出此时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这是成功做对这道题的关键。学生们必须调整心态, 保持冷静, 仔细阅读题目, 终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例3 (2007镇江市) :有一种测量压力的测力计, 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 电源电压为6V, 并保持不变。R是一个压敏电阻, R0是一个阻值为400Ω的定值电阻, 它能对压敏电阻R起保护作用。A是由量程很小的电流表改装成的指针式测力显示器。R的阻值可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而改变, 其关系如下表所示且保持不变。

(1) 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

(2) 利用表中的数据或R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图象, 归纳出R的阻值随压力F的大小变化的关系式。

(3) 若电阻R0的耐压值 (即能承受的最大电压) 为5V, 则该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多少牛顿?

(4) 通过推导压力F的大小与电流I的关系式, 说明该测力显示器的刻度是否均匀。

解: (1) R随压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

(2) 压敏电阻R与压力F成一次函数关系, 设及R=kF+b, 代入相关数据可得:R=300-0.4F (Ω)

(3) 从上式可知, 当压力增大时, 压敏电阻减小, 当电阻R0两端电压U0=5V时, 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1=U-U0=1V, 由串联电路特点可知:得:压敏电阻的阻值R=80Ω代入关系式得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50N。

(4) 电路中电流联立 (2) 中的关系式可得: (或者写成也是正确的) , 可见该测力计显示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中考物理失分问题剖析 篇8

通过认真分析这些考生的失分现象, 我认为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命题方面原因, 如表达不清楚、不严密;二是教学方面原因, 如实验教学方面, 只讲不做;三是考生应试原因, 如审题、答题不认真、不全面。因此,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下文简称《物理课程标准》) 要求、所使用的物理教科书的实际以及当前学校教学现状, 提出几点建议。

一、考生失分原因分析

1. 命题方面原因

例1重为4N的书本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 请把书本所受的力的图示画出来。

评析: (1) 抽样分析。抽查53位考生中, 有11位失分, 占20.75%。

(2) 答卷分析。画力的图示主要错误如下:一是大多数考生只画重力不画支持力;二是不画标度;三是所画刻度与标度不成比例。

(3) 原因分析。“把书本所受力的图示画出来”是指只画重力呢还是只画支持力, 或者同时画出重力和支持力, 表述不清楚, 从而造成考生判断不准确、分析不全面。另外, 有些考生受题目中“重为4N的书本”条件暗示, 认为只要画重力的图示。作者认为, 如果把原题改为“重4N的书本置于水平桌面上, 请把书本受到所有力的图示画出来。”也许考生更容易理解。

例2如图1 (a) 所示, 电源电压为U0V保持不变,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pΩ, R1的阻值为R0Ω。闭合开关,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不同位置, 得到四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a、b、c、d, 作出如图1 (b) 所示的U-I图象 (坐标原点O表示电压、电流的数值为0) , a、b、c、d的连线为一直线, 该直线的延长线交纵轴于E点, 交横轴于F点, 则在E点时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V, 在F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__A。

评析: (1) 抽样分析。抽查53位考生中, 第一空有25位失分, 占47.17%;第二空有7位失分, 占13.21%。

(2) 答卷分析。第一空主要错填

(3) 原因分析。题目有“超纲”之嫌。一是题目类似高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二是通过图象求电压和电流值时, 有类似“外推”法;三是图甲中滑动变阻器有三个接线柱 (教科版实验教科书只要求两个接线柱) 。题目中由于“闭合开关,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不同位置, ”则连入电路中电阻值不断变化, 相应的电流和电压也不断变化, 即电流、电压、电阻都在变化;四是用符号表示物理量数值, 则不必加单位。《物理课程标准》中“电磁能”部分的活动建议仅为“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 显然, 本题考查要求过高了。

2. 教学方面原因

例3小明用实验的方法测定Ra、Rb两个电阻的阻值, 所测的数据如下表:

(1) 从表中知, Ra、Rb的阻值各是多少 (要写出计算过程) ? (2) 若将这两个电阻并联接入电路, 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 (3) 如图2, 闭合开关S, 电流表示数为0.2A, 求1min内这两个电阻消耗的总电能。

评析: (1) 抽样分析。抽查53位考生中, 第一问有18位失分, 占33.96%;第二问无失分;第三问有7位失分, 占13.21%。

(2) 答卷分析。考生对第一问主要不会求平均值。一是只用其中一组数据求出Ra、Rb的阻值。二是先分别求出电压、电流的平均值, 再根据欧姆定律求Ra、Rb的阻值;考生对于第三问主要乱套公式。一是把这两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作为这两个电阻消耗的总电能。二是有个别考生用 (Ra+Rb) 求并联总电阻, 因此求出的总电能是错误的。

(3) 原因分析。本题是教学上的失误。有相当学校没有按照《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实验教学, 而是教师在黑板上讲实验代替学生动手实验, 从而导致一些考生不会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最基本实验方法。

(4) 正确答案: (1) 由欧姆定律得:

同理可得

所以

同理求得Rb的阻值为Rb=30Ω。

(2) Ra、Rb并联后的总电阻, 由

解得R=12Ω。

(3) 1min内这两个电阻消耗的总电能:

3. 考生方面原因

例4如图3, 圆柱体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0.35m, 把一体积为1×10-3m3的铝块, 用细线系着放入该容器中,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加了100pa, 这时细线对铝块的拉力为17N (容器的质量和厚度均可以忽略不计) , 求: (1) 铝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 液体的密度; (3) 剪断细线, 铝块沉底部静止后, 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 (ρ铝=2.7×103kg/m3, g取10N/kg)

评析: (1) 抽样分析。抽查53位考生中, 第一问和第二问无失分;第三问有32位失分, 占60.38%。

(2) 答卷分析。主要错在第三问。正确求出浮力大小为10N, 液体密度为1×103kg/m之后, 大多数考生根据下式求出压强:

而有个别考生正确得出液体重G液=350N后, 按下式求压强:

(3) 原因分析。主要是考生没有认真审题, 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在不同状态下, 其受力情况不同。认为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等于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 没有考虑剪断细线前后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不同。有些考生认为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等于液体重力加铝块的压力, 没有考虑到铝块的压力不等于铝块的重力。

(4) 正确答案。 (1) 铝块在液体中受到浮力为F浮:

(2) 由%F浮=ρ液gV排=ρ液gV铝,

(3) 由p=ρgh得液面升高的高度△h为:

则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

4. 其他方面原因

例5实验桌上放有一个电池组、一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最大阻值已知为R的滑动变阻器、一个阻值未知的电阻器Rx和导线若干段。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法测出Rx的阻值 (电流表只能接在同一位置) 。 (1) 在空白处画出测量Rx的电路图; (2) 写出计算Rx的表达式:Rx=________。

评析: (1) 抽样分析。抽查53位考生中, 第一问有10位失分, 占18.87%, 第二问有39位失分, 占73.58%。

(2) 答卷分析。电路图方面错误, 一是多加电压表, 二是当两个电阻并联时电流表先后在干路和支路中调换位置, 三是当两个电阻并联时开关接到干路中;表达式方面错误, 主要是最后结果的表达式与设计的电路图不相应, 甚至有些表达式为。

(3) 原因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命题方面原因:一是只考查设计 (电路图) 和结果 (表达式) , 不考查过程;二是实验器材给出的是“一个最大阻值已知为R的滑动变阻器”, 从而对考生审题增加了难度;三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滑动变阻器, 由于不考查过程, 而答案要求滑片P分别滑到两个极端才得出结果, 因此许多考生不可能按命题者思路进行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 如果把“滑动变阻器”换成“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则更好。其次是教学方面原因:有些教师平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 而采用探究法极少, 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 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极少, 导致部分考生不会画电路图。三是考生方面原因: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差, 从而导致答卷上电路图与表达式不对应。

(4) 正确答案:电路图如图4。表达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实验题, 除了R和Rx串联外, 还可以并联。

二、几点建议

根据有关数据可知, 在近5.5万考生中, 抽样160份答卷进行分析, 其中例1难度系数为0.45, 例2难度系数为0.21, 例3难度系数为0.43, 例4难度系数为0.16, 例5难度系数为0.31。这说明了上述五道题目难度普遍较大, 因此不管对于一般考生或优秀考生, 解答这样题目都容易失分。不可否认, 中考对初中物理教学具有导向作用, 对课程改革实施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物理考生失分问题,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为今后中考备考复习提供一些借鉴。

1. 严格按《物理课程标准》组织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所执行的标准, 它是国家课程和物理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首先严格按照《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 多列举学生生活实例。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必须坚持“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其次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做、学生看”, “教师写、学生抄”传统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动手动脑,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第三, 既要重视学习课本知识, 又要注意汲取课外知识,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肯定学生实践成果, 积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社会调查等方面有突出的发展。总之, 使学生学习物理既感到有趣, 又觉得有用, 真正体会到物理来自生活, 又服务于人类。

2. 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然而, 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 缺乏实验器材, 这是客观原因, 但是, 有个别教师有时怕麻烦, 干脆在讲台上讲实验。物理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而且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册物理教科书中, 实验探究共64个, 动手做共20个, 家庭实验室共59个, 这为实验教学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和具体要求。因此,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就必须加强物理实验, 克服一切困难, 挖掘应用资源, 做到“坛坛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

3. 注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 也是教学内容和方式, 因此, 科学探究在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四册物理教科书中, 包括观察、实验探究 (含理性探究) 、活动、动手做、讨论交流、我的设计、家庭实验室、走向社会、物理在线等科学探究活动内容达到298个。然而, 在现实中,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存在两种极端, 一是在表演课探究活动轰轰烈烈, 二是在常规教学中总是教师“一言堂”、特别在复习备考中主要搞“题海战术”。

4. 加强命题研究

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篇9

一、选择题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3分, 共15分)

1. 图1中的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 ) 。

2.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图2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 。

3.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 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 水银发生热胀冷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4.阳光下, 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 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5.小慧同学对下列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 。

A.汽油机和柴油机

B.蒸发和沸腾

C.电流表和电压表

D.电动机和发电机

二、填空题 (题中未标明分数的空, 每空1分, 共25分)

6.《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 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7.在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中, 使用的手持火炬的外壳采用铝合金材料。火炬的长度为72______, 质量为985______ (填写恰当的单位) 。

8.夏天, 有人用和室温相同的湿毛巾包在同温度的牛奶瓶外, 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 这是利用水______时从牛奶______热的道理。

9.利用声波来传递信息的物品有______ (2分) ;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的事例有______ (2分) (各写一例即可) 。

10.“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 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 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 内能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1.当你使用手机和远在北京的朋友通话时, 你说话的声音通过______传播到手机, 手机接收到信息后, 将它转化成______信号传递给设在附近的基站, 再通过基站的设备传输到朋友的电话, 从而引起电话中发声体______, 朋友就听到了你的声音。

12.只要开动脑筋, 利用我们身边的器物就可以做很多低成本却能揭示大道理的物理小实验!

如:双手用力互相击打, 结果两只手都会有痛的感觉, 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左手指用力按压右手掌, 会观察到手掌肌肉凹陷, 这说明______;

②用左手指肚按压右手掌, 然后改用指尖用同样大小的力按压同一个位置, 会感觉后者造成的痛感要强烈一些, 这说明______ (2分) ;前述三个小实验都是利用人体自身来做的, 请仿照再举一例, 要求所说明的物理道理与上述三个不同。

③______ (2分) 。 ( 提示:可借助身边的其他物品与人体配合) 。

13.李明同学购买的“电热驱蚊器”的额定功率是5W, 当它正常工作100s消耗的电能是______J (2分) ;把电蚊香片放在通电的驱蚊器上, 过一会儿整个房间都充满了香味, 这是分子______的结果。

14.给你一只标有“5Ω 1A”的定值电阻和一只标有“20Ω 0.8A”的滑动变阻器, 在保证所有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若串联后接入电路, 它们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______V。 (2分)

三、探究题 (共19分, 15题8分、16题5分、17题6分)

15.晚自习时, 小明所在教室里的电灯突然全部熄灭了, 现在请你根据这个现象, 完成下列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 (2分)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你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验证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一:______ (1分) ;验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2分) 。

猜想二:______ (1分) ;验证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2分) 。

17.小清同学有一次在家里洗碗, 突然想知道陶瓷饭碗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于是他根据家中现有的条件, 找来了一个合适的圆柱形容器和刻度尺。请你和他一起将实验完成。实验步骤:

(1) 先在容器内盛适量的水, 然后测出容器内水的深度h1;

(2) 为了能间接地测出碗的质量, 他将碗放入容器内使其______ (2分) (填“漂浮”、“悬浮”或“下沉”) , 测出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h2;

(3) 然后他又将碗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 测出水的深度h3;

请你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写出陶瓷碗密度的表达式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

ρ=______。 (3分)

17.小岩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遇到了如下困惑, 请聪明的你帮助他解决。

困惑一: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 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清晰的像, 如果他想使光屏上成的像变大且清晰, 该如何调整?

(1) 你的调整方法是:______。 (3分)

困惑二:小岩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左右是否颠倒, 请你帮他设计实验。

(2) 你的设计方法是:______。 (3分)

四、计算题 (共25分)

18. (6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明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请完成下面两个与汽车有关的问题。

(1) 请在图4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汽车的启动原理图连接完整。说明:[当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并转动 (相当于闭合开关) , 电动机 (M) 工作, 启动轿车;电磁铁的工作电压小于电动机的工作电压]

(2) 若轿车在标准的水平公路上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 每行驶100km消耗汽油9L。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3×107J/L, 轿车前进过程中,

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有30%转化为轿车前进时克服摩擦阻力所需要的能量。求轿车在上述行驶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

19. (11分) 如图5所示是小明同学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 他在2s内做了2.4J的有用功使重物匀速上升了0.4m, 不计绳重及摩擦, 请你回答:

(1) 弹簧测力计匀速向上运动的速度? (3分)

(2) 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分) 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 在不考虑滑轮的摩擦时, 该滑轮组机械效率将______ (1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3) 根据题目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还可以求出其他一些物理量, 请从中任选两个并加以解答 (4分) 。

20. (8分) 如图6所示, “6V 3W”的小灯泡L与额定功率为10W的电阻器R串联, 电源电压大小为10V, 且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后, 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0.2A和2.4V, 不考虑电阻器和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求: (1) 电阻器R 的阻值。 (2) 整个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

王刚同学的求解如下:

(1) 根据欧姆定律, 电阻器的电阻:

Rundefined

(2) 因为整个电路只有小灯泡L和电阻器R两个用电器, 所以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3W+10W=13W。请你指出王刚同学求解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并给出正确的解答来。

五、阅读与思考 (6分)

21.阅读下面“一分钟幽默”, 回答相关问题:

(1) 《把电留住》

儿子:爸爸, 电灯为什么要用两根线?

爸爸:一根来电, 一根还要让电回去。

儿子:那把这一根剪断, 只让电来, 不让它回去, 咱家就再也不会停电了。

儿子的设想能成立吗?为什么?

答:______。

(2) 《不交电费》

小苏说水从自来水厂流出来, 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 我们就该交水费;而生活用电, 电从发电厂通过一根电线流过来后又从另一电线流回去了, 而且电流又没有减小, 所以我们不该交电费。

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1.D; 2.C; 3.A; 4.D; 5.D。

二、填空题

6.运动, 静止; 7.cm, g; 8.蒸发, 吸; 9.医生用听诊器, 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结石等;10.减小、热传递; 11.空气;电磁波;振动。

12.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或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 (或受力面积越小, 压强越大) 。

③ 举例:双手互搓会感觉发热, 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或在手臂上涂酒精, 感觉很凉爽, 是因为蒸发可以吸热) (评分说明:所举例没有利用到人体不给分。同学们的表述只要与上述答案相似就应给分, 不必追求过分严密, 但表述中如出现知识性错误, 该空不给分。)

13. 500, 做规则运动; 14.20。

三、探究题 (共18分)

15.答:提出问题:教室里的电灯为什么全熄灭了? (2分)

猜想一:可能停电了;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教室外的灯是否亮着。 ( 2分)

猜想二:可能校园空气开关跳闸了;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校园空气开关是否跳闸。 ( 2分)

评分意见: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猜想与验证猜想的依据要对应, 有其他合理答案, 均参照给分。

16. (2) 漂浮 (2分)

(3) ρundefined分)

17. (1) 凸透镜不动, 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并使光屏远离凸透镜。 (3分)

评分标准:①只要方法中体现了“物距减小, 像距增大”, 方法合理即可得满分。 (3分)

②如果同学们说出将蜡烛调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的不给分。

(2) 两个蜡烛并排放置且烛焰高度不同, 然后观察光屏上两个烛焰像的情况。 (3分)

(或用嘴轻轻地吹烛焰使其左右摆动。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或用物体在烛焰前挡住左侧或右侧一部分火焰。然后观察光屏上烛焰像的变化情况。)

四、计算题

18. (1) 图见下图 (2分)

(2) Q=qV=3.3×107J/L×9L=2.97×108J

W=Qη=2.97×108J×30%=8.91×107J

W=FS

undefined

19.答:0.6m/s;80%; 增大; 略。

20.用欧姆定律时, 电压U、电流I应针对同一导体R, 在 (1) 问的解答中, 王刚错把灯泡两端的电压当作电阻的电压, 所以计算出的应是灯泡的电阻而非电阻器的阻值。

(2) 问中王刚同学混淆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当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4V时, 灯泡消耗的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UR=U-UL=10V-2.4V=7.6V

正确的解答如下:undefined

(2) 整个电路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P=UI=10V×0.2A=2W。

五、阅读与思考

21.答: (1) 不能。电路闭合是电流流通的必要条件。

(2) 他说的没道理。用电时, 消耗了发电厂提供的电能。

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篇10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 指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 。

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B.中学生课桌高约80cm;

C.一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8N;

D.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25m/s。

2.一个同学站在竖直平面镜前1 m处, 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1m; B.3m; C.0m; D.2 m。

3.如图1所示, 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音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下列警示语中, 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 。

A.公共场所标有“禁止高声喧哗”;

B.汽车后面贴有“保持车距”;

C.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请系好安全带”;

D.高速公路旁立有“多雾路段、减速慢行”。

5.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排气扇, 使用中, 有时需要它们单独工作, 有时需要它们同时工作,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 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 。

6.三支温度计甲、乙、丙, 甲放置在空气中, 乙插在密封加盖的酒精瓶中, 丙插在敞口的酒精中, 其读数都为20℃, 那么哪支温度计不准确? ( ) 。

A.甲不准确;

B.乙不准确;

C.丙不准确;

D.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7.天平、温度计、刻度尺、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8.如图2所示, 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 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 会使杠杆左端下倾的是 ( ) 。

①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②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③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个小格;

④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如图3所示是握力计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 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 R0为保护电阻, 电压表可显示压力的大小。则当握力F增加时, 电压表的示数将 (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如图4所示,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重为60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的力F为400N, 则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 。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做的有用功是800J;

C.拉力F的功率是80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0%。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9分)

1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 反射角为______,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 入射角为______。

1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 冬天在火炉旁边觉得很暖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锯木块时锯条会发热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用锤子敲打铁钉, 铁钉会变热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13.标有“12V 6W”的电灯泡, 灯泡的电阻是______, 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__, 通电2min灯丝产生的热量是______。

14.寒冷冬天, 教室里的玻璃窗上出现“窗花”, 这是教室里空气中的______遇冷______而形成的。这层“窗花”是出现在玻璃窗的______ (选填“内”或“外”) 面的, 但是, 一会儿在玻璃窗上出现“流泪”, 这是“窗花”遇到热空气发生______而形成的。

15.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 是因为锅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 锅内水的沸点______100℃。 (选填“大于”或“小于”)

16.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李燕全家团聚, 煮汤圆吃以示庆贺。李燕在帮妈妈煮汤圆时发现, 生汤圆放入锅中由于浮力______重力而下沉;在煮的过程中, 汤圆内部气体受热膨胀, 浮力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致使浮力______重力而上浮。

17.一般电饭锅有煮饭和保温两种功能, 右表是从其说明书上摘录下来的一些技术数据, 在额定电压下, 煮饭电热器接通时其电阻为 ______Ω, 保温电热器接通时工作电流为______A。

三、作图题 (每题2分, 共6分)

18.如图5中,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OB为反射光线, 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19.根据图6所示的实物连接情况画出电路图。

20.如图7所示, 一重为50N的金属球沿光滑斜面滚下, 请画出该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四、简答题 (6分)

21.电风扇是一种常用家电, 它在工作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 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 能量主要是怎样转化的?

(2) 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 会感觉到凉爽,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 (每小题6分, 共18分)

22.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8所示,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 请你根据掌握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 改变蜡烛位置, 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 再移动光屏,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 改变蜡烛位置, 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 再移动光屏,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的实像。 (填“倒立”或“正立”)

(3) 改变蜡烛位置, 使其位于43cm刻度线处, 该同学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______的烛焰的像。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3.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小明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 并设计了如下记录数据的表格。

(1) 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把游码归零后, 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9甲所示, 这时他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选填“左”或“右”) , 使天平平衡。

(2) 如图乙显示的是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后, 置于调平的天平上, 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图丙显示的是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的情景。根据图中情景帮小明将下表填写完整。

(3) 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1 ;接着向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后, 测出总质量为m2 ;再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 测出盐水的体积为V;然后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undefined。与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ρ相比较, 则ρ′______ρ (选填“<”“>”或“=”) 。

24.某中学初三年级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 按照正确的电路连接成实物图, 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 (小灯泡标有“2.8V”字样) ,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U和I的数据:

(1) 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______。

(2) 在灯丝中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灯丝的电阻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

六、计算题 (共21分)

25. (6分)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 把500g的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从30℃煮沸。

(1) 水要吸收多少热量? (3分)

(2) 这些热量由烧干木柴提供, 则要完全燃烧多少kg的干木柴? (设木柴燃烧放热全被水吸收, 木柴热值为1.3×107J/kg) (3分)

26. (7分)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空玻璃杯, 它的底面积为0.01m2, 它对桌面的压强为200Pa。

(1) 求玻璃杯的重力。

(2) 在玻璃杯中装入1kg水后, 水对杯底产生的压强为900Pa, 求水的深度;并通过计算推出玻璃杯的大致形状是图10甲、乙、丙中的哪一种? (水的密度ρ=1.0×103kg/m3, 取g=10N/kg, 杯壁的厚度可忽略)

27. (8分) 某同学利用图11甲电路对额定电压已经模糊、额定功率为1W的小灯泡进行了如下研究。按图甲连接电路后, 闭合开关S, 测得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关系如图乙所示。

(1) 据图可知, 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 (填“恒定”或“变化”) 的。 (2分)

(2) 当小灯泡的电压为0.5V时, 3分钟内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3分)

(3)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多少?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二、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9分)

11.60°, 45°;12.热传递, 做功, 做功;13.24Ω, 0.5A, 720J;14.水蒸气, 凝固, 内, 熔化;15.大于, 大于;16.小于, 增大, 大于;17.44, 0.2。

三、作图题 (每题2分, 共6分)

四、简答题 (6分)

21. (1)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加快了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从而加快了汗液蒸发吸收热量的程度。

五、实验探究题 (每小题6分, 共18分)

22. (1) 缩小; (2) 倒立; (3) 放大。

23. (1) 左; (2) 157, 124, 30, 1.1; (3) >。

24. (1) 灯丝中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2) 变大, 灯丝的温度升高了。

六、计算题 (共21分)

25. (1) Q吸=1.47×105J (3分)

(2) m=1.13×10-2kg (3分)

26. (1) 2N (2分) ; (2) 0.09m (2分) ;

甲图中玻璃杯 (3分) (必须有计算分析过程) 。

上一篇:数据库技术试验下一篇:逻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