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本

2024-05-05

初中语文课本(精选十篇)

初中语文课本 篇1

语文课堂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就是许多体现了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课文, 就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而言也是十分丰富, 自成体系的。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优秀的范文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诗词学习, 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鄂教版初中语文六册书选了古诗、词、曲共八十一首, 这些佳作历史源远流长, 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例如, 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短短十个字所塑造的“塞外一片苍凉、悲壮、雄浑的意境”;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仅仅用了四十个字, 一幅恬淡自然的“农家乐”图在毫不夸张修饰的平淡言语中展露无余, 读之使人恋恋不舍;刘禹锡的《秋词》更是一洗“自古文人多悲秋”的古训, 赋予了秋“矫健凌厉, 奋发有为, 大展鸿图”的新内涵;马致远更是随手拈来九个名词, 成就了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 “其四射的艺术魅力, 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 骚人才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用极少精炼的语言塑造的优美意境是我们现代诗文所不能企及的, 因为这是古代先贤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让学生多学习古诗词, 不仅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依恋, 以此达到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由于知识储备的原因, 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很有限的, 了解的途径多来自于观看电视剧节目, 比如很多学生对《西游记》的电视剧就很感兴趣, 吸引他们的也往往是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神话般的画面呈现, 但真正去思考这部小说思想内涵的恐怕就很少了。而我们的教材文本对传统文化的承载也是静止的, 加上语言的文白差异, 词义变化的影响, 生僻字的障碍, 很容易让初中学生产生厌恶感, 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静止的文本进行动态的处理, 引导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化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工具性的教学上, 即是说, 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的疏通, 词义的掌握, 语法的讲解上, 而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精神实质的挖掘和渗透。以达到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目地。比如, 在教学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时, 如果我们能抓住背景的介绍, 了解本文写于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第四年, 被贬原因是被人弹劾以诗讪谤,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但不得“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 作者写了这篇短文, 对月夜的景色的描绘是作者长时间的思考与自然的融合, 是内心一种真实的写照, 即便是一种忧伤, 也是一种达观, 更是一种经历了许久磨练的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将古人的这种阅历向学生做动态的分享, 对学生今后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无疑是一种帮助。

在引导学生学习《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时, 应通过对神话的来源进行介绍, 让学生明白古人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坚定的追求;而学习《三峡》、《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这类游记散文时, 可通过对其景物描写的角度和类别的选择, 让学生学到古代文人的写作规律和对自然的崇敬与依恋。这些内容的拓展, 都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传统文化的倾向与韵味,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真善美的目的。

三、利用思想内容, 帮助学生形成高雅的价值追求

初中语文课本目录(人教) 篇2

2、羚羊木雕张之路

3、背影朱自清

4、短文两篇

散步莫怀成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子鲁迅

6、最后一课都德

7、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余心言

8、《论语》六则

9、小桔灯

10、枣核

11、榆钱饭

12、扁鹊见蔡桓公

13、诗词五首

过故人庄

出塞

江南逢李龟年

渔歌子

卖炭翁

14、老山界

15、纪念白求恩

16、生命的意义

17、春

18、济南的冬天

19、松鼠

20、桂林山水歌

21、《咏柳》赏析

22、看戏

23、笑的武器

24、花市

25、大自然的语言

26、回声

27、影子的故事

28、皇帝的新装

29、天上的街市

30、寓言三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浓烟和烟囱

31、盘古开天辟地

冰心萧乾刘绍棠韩非孟浩然王昌龄杜甫张志和白居易陆定一毛泽东 奥斯特洛夫斯基朱自清老舍布丰贺敬之袁行霈叶君健苏光贾大山丁时祺肃建享安徒生郭沫若《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严文井袁珂

1、我的老师魏巍

2、挺进报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

3、山的那一边陆芸芸

4、刘胡兰慷概就义

5、一面阿累

6、一件珍贵的衬衫

7、同志的信任唐弢

8、挖荠菜张洁

9、夜走灵官峡杜鹏程

10、傻二哥新凤霞

11、第二次考试

12、宋定伯促鬼

13、分马

14、社戏

15、小小说两篇

鞋有关拖鞋问题的问题

16、狼

17、荔枝蜜

18、小麻雀

19、海滨仲夏夜20、桃花源记

21、驿路梨花

2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3、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

2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26、谈骨气

27、短论两篇

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

28、弈喻

29、梅岭三章30、回延安

31、新诗三首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致黄浦江给乌兰诺娜

32、木兰诗

33、古代诗歌五首

敕勒歌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何为干宝周立波鲁迅王伟李元岁蒲松龄杨朔老舍峻青陶渊明彭荆风周定舫孙世恺王力 白夜 柏生吴晗岑桑刘心武钱大昕陈毅贺敬之田间公刘艾青 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杜甫李白杨万里白居易

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刘宗明

3、短文两篇

吴门桥碧野 母亲架设的桥水上勉

4、巴黎的桥张祝基

5、短文两篇

死海不死

统筹方法华罗庚

6、向沙漠进军竺可桢

7、谈笑

8、口技

9、读报常识

10、消息 通讯

11、评论

12、副刊 文摘

13、答记者问

14、积累资料学习办报

15、白杨礼赞

16、听潮

17、钓胜于鱼

18、诗五首

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9、故宫博物院20、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1、万紫千红的花

22、活板

23、短文两篇

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

24、苏州园林

25、核舟记

26、在烈日和暴雨下

27、变色龙

28、杨修之死

29、小小说三篇落其有声醉人的春夜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30、从宜宾到重庆

31、短文两篇

周汝昌林嗣环茅盾鲁彦陈之藩王维李白杜牧苏轼陆游黄传惕 崔金泰宋广礼仇春霖沈括陈尔寿叶圣陶魏学氵伊老 舍契诃夫罗贯中张新民吴金良公木陈汉元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钱伟长《自然·生活·折理》序冰心

32、标点符号用法(节选)

1、故乡鲁迅

2、有的人藏克家

3、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4、读后感两篇

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钱正英 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唐挚

5、什么是生态系统侯学煜

6、大自然警号长鸣秦牧

7、短文三则

马说韩愈 说虎为学

8、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从三到万

10、想和做

11、哨子

12、“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13、理想的阶梯

14、短文两篇

说“勤”事业篇

15、记一辆纺车

16、我的小桃树

17、散文两篇

成功的秘诀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8、短文三则

爱莲说陋室铭伤仲永

19、怀疑与学问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财富

22、论求知

23、俭以养德

24、“友邦惊诧”论

25、小驳论两则驳“实惠”论 个人与集体

26、读孟尝君传

27、七根火柴

28、老杨同志

29、古代诗词五首

刘基彭端淑毛泽东马南屯耳 胡绳 富兰克林章炳元陈群林家箴柳斌杰吴伯箫贾平凹茨威格莫泊桑周敦颐刘禹锡王安石顾颉刚吕叔湘启凡培根马铁丁鲁迅魏巍

王安石王愿坚赵树理

观沧海曹操 春夜喜雨杜甫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如梦令李清照 西江月辛弃疾

1.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2.藤野先生鲁迅 3.自传茅盾 4.人类的语言吕叔湘“深”和“浅”朱文叔 5.食物从何处来

6.天气陛下伊林 7.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毛泽东 8.短文两篇

治学的秘诀刘绍楹

求知如采金9.工作的大小10.怎样丢掉学生腔11.《农村调查》序言12.葫芦僧判断葫芦案13.竞选州长14.我的叔叔于勒15.卖蟹16.曹刿论战17.陈涉世家18.黄生借书说19.陌上桑20.出师表21.捕蛇者说22.满井游记23.诗词曲四首

君子于役

登楼破阵子朝天子咏喇叭约翰·罗斯金邹韬奋 老舍 毛泽东 曹雪芹 马克·吐温 莫泊桑 王润滋 《左传》 司马迁 袁枚

初中语文课本剧编演实施策略 篇3

1、有效引导是课本剧编演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多数学生对课本剧编演有着较高热情与兴趣,然而编演课本剧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不少同学会出现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有效引导,让学生明确编演难点,做足思想准备,消除畏难情绪心理,如可引导同学们回想自己所观看的一些电视、戏剧、小品等,然后借鉴方法,模仿表演,并注意创新。如学习《<长征>节选》(剧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有关长征的影视作品,并抽出一定的时间播放相关电视、电影片段,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为编演奠定基础。

2、优选课本是课本剧编演的基础

在课本剧编演中,文本的选择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并非所有课文都适合进行编演,还需要优化选择。这既可以是教师指定文本,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商定文本,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一般而言,编演的文本应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有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等,如记叙文、小说类、童话类课文等都可选作为剧本,譬如学习《父母的心》、《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编演,加深文本理解。

3、认真研读是课本剧编演的核心

在课本剧编演中,若想有效改编文本,则需进一步了解文本,了解一定的戏剧常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首先,研读教材中适合编演的戏剧,丰富文学常识。其次,研读需改编的文章,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背景,把握文本主题。同时,抓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导致这一性格的环境因素,由人物形象入手发掘作者的创作目的,把握文本思想情感。如编演《我的叔叔于勒》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小说三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变”字来勾勒主人公的形象,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在研读时,学生可注意如下方面:①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②由不同称呼上,体现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又是什么?③从中可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怎样的?④文章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

4、指导改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课本剧编写时,并非直接抄写课文中的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内容。事实上,编写服务于实际表演主题,我们需要依照人物形象需要、剧情发展以及舞台演出来适当增添与删减对话内容,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假设在船上,于勒发现了我们一行,并追了上来,那么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请改编《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与结局。

5、课堂表演,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

在表演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如下工作:简单布置舞台,降低表演难度;注意表演重点在于人物对话,注意把握对话的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以突显人物形象特征,促进故事情节发展;小组表演,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注意表演方式多样化,如竞赛表演、汇演、交流表演等,从而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表演能力、创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6、表演点评,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

当学生表演之后,师生可进入点评环节。①评价课文。在编演过程中,学生更进一步地研读了文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这时,若教师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则可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②评价编演。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评论编演的成败之处、创新之处以及需要努力与完善的地方。

总之,有效的课本剧编演需要教师有效引导,在优选课本、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指导改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在课堂表演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 篇4

一、优选教学文本

在进行课本剧编排前, 首先要优选教学文本,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改编成课本剧, 即使是故事性的文本, 也不一定都适合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因此,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选取教学文本, 才能够让课本剧编排取得更好的效果。一方面, 故事性或寓言性的文本都可以作为课本剧选编的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本的特点, 分析是否有多样性的人物性格以供剧情中呈现, 这样的故事往往更适合编排成课本剧。另一方面, 非故事性文本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并编排成课本剧, 尤其是那些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抒发特定的情感意蕴的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吟诵的形式来表现这些文本, 这种另类的课本剧形式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演绎, 来强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认知。

在课本剧编演中, 文本的选择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并非所有课文都适合进行编演, 还有待选择和优化。可以是教师指定文本, 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商定文本, 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般而言, 编演的文本应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等, 如记叙类、小说类、童话类课文等都可选作剧本。譬如学习《父母的心》《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编演, 加深文本的理解。此外, 教师也可以以课本内的文章作为依托, 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外读物, 拓宽文本的选择范围, 为课本剧的编排提供更大的平台与空间。只有首先优选课本剧编排的文本, 才能够基本确立整个课本剧的主题与基调, 进而让学生的编排过程更有方向性, 并将文本演绎得更好。

二、编演前认真研读文本

文本确立之后, 在课本剧编演前, 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认真研读文章, 要对整个故事的脉络、故事中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整个故事的矛盾冲突有更好的认识。同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对文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如在网络资源中查找故事创作的背景,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他类似的文学作品来强化对选编文本的理解。无论哪种方式, 编演前认真研读文本都很有必要。学生只有对文本十分熟悉, 才能在课本剧的编排中更有方向感, 在表演时才会有更好的发挥。

在进行文本研读时, 学生要抓住整个故事的基本脉络, 对于故事中的情节与矛盾冲突要非常熟悉。同时, 要抓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以及导致这一性格的环境因素, 由人物形象入手发掘作者的创作目的, 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如编演《我的叔叔于勒》之前, 学生需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变”字来勾勒主人公形象, 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在研读时, 学生要注意如下方面:1.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2.由不同称呼, 体现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又是什么?3.从中可以看出,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怎样的?4.文章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这些都是学生在研读文本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学生只有对故事十分熟悉, 才能够将课本剧编演得更为合理。

三、指导改编, 培养学生创造力

课本剧在编演时并不一定要完全参照原来的文本, 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学生进行创编, 让学生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对原有故事进行延续。学生也可以自己创作一些故事情节, 因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本剧编演形式。学生进行故事改编时, 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与启发, 一方面, 故事的改编必须合理, 不能和原作有太大的背离。另一方面, 在改编故事时, 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发挥。这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及相关创作背景的认知,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在课本剧编写中, 并非只能直接抄写课文中的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内容, 事实上, 编写应当首先服务于实际的表演主题。教师需要依照人物形象需要、剧情发展变化以及舞台演出效果来适当增添与删减对话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假设在船上, 于勒发现了我们一行, 并追了上来, 那么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请改编《我的叔叔于勒》的高潮与结局。这样的故事创编能够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很好的空间, 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原文本的理解, 这才是课本剧在编演时应当发挥的功效。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篇5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繁星

三 冰心诗四首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七 幼时记趣

八 十三岁的际遇

九 *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戏

十一 *端午日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到“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十五 三峡

十六 济南的冬天

十七 *夏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 狼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 *七颗钻石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附录一 应用问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一 童年的朋友

二 一面

三 *我的老师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五 赵普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周总理,你在哪里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 月迹

八 *三颗枸杞豆

九 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 *柳叶儿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

黄纱巾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十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 巍巍中山陵

十三 *凡尔赛宫

十四 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 园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二)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十五 松鼠

十六 *松树金龟子(节选)

十七 国宝——大熊猫

十八 黔之驴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第五单元 信息传播

十九 三个太阳

二十 录音新闻

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十二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二十四 古代诗歌三首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二十六 *歌词三首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一 七律 长征

二*《长征组歌》两首

三 老山界

四 草

五 *《长征》节选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

六 *枣核

七 最后一课

八 *始终眷恋着祖国

九 古诗四首

十 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 长城 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

十一 背影

十二 *甜甜的泥土

十三 人琴俱亡

十四 我的母亲

十五 *父母的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十六 小石潭记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十八 阿里山纪行

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

二十一 苏州园林

二十二 都市精灵

二十三 幽径悲剧

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三)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一 海燕

二 白杨礼赞

三 *石榴

四 马说

五 *紫藤萝瀑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四)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 鸟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六 纪念白求恩

七 敬业与乐业

八 *多一些宽容

九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十 陋室铭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十二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十三 短文两篇 活板

核舟记

十四 *叫三声夸克

十五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十六 孔乙己

十七 范进中举

十八 口技

十九 *变色龙

二十 *窗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五)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二十一 错过

二十二 *散步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二十五 有的人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自由读写单元)

二十六 悼念玛丽·居里

二十七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二十八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二十九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三十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师生自行设计)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鼎湖山听泉

二 林中小溪 诵读欣赏

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

四 画山绣水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六)专题 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 学会读书

五 故乡

六 我的叔叔于勒

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

八 *多收了三五斗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

九 成功

十 创造学思想录

十一 学问和智慧

十二 *论美

综合学习与探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 学会读书

十三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附:*白鹭

十四 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附:百合花

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

十六 陈涉世家

十七 桃花源记

十八 与朱元思书

十九 捕蛇者说

二十 岳阳楼记

二十一 醉翁亭记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第六单元(自由读写单元)学会读书

二十二 绿

二十三 囚绿记

二十四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二十五 *一双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

古诗二首

专题 广告多棱镜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威尼斯商人(节选)

二 *江村小景

三《陈毅市长》选场

四 *一厘米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七)古诗三首 第二单元 学会读书

五 藤野先生

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七 *热爱生命

八 享受生活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八)专题

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

九 送行

十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十一 *台阶

十二 呼兰河传(节选)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九)第四单元 学会读书

(十)知人论事读经典

十三 曹刿论战

十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五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六 *愚公移山

十七 出师表

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

十九 雪

二十 《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简洁精纯的《雪》

《雪》的独特之处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研究 篇6

關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资源

G633.3

其实,在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有利于提高写作教学。因为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阅读、赏析、解析,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明白课文梗概、主旨、情感表达等,还能够提炼优质语言、学习写作技巧、掌握情感表达方式等,这对于学生更加有技巧的、有情感的进行作文写作有很大帮助。这也侧面说明了语文课本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其合理的、有效的运用于写作教学之中,可以提升写作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作用呢?

一、注重写作语言的积攒与提炼

从目前初中学生作文写作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语言积累比较匮乏,如学生作文中频频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已经说明一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应当在日常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优秀语言积累和提炼的意识,使其在阅读一遍文章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积累和提炼优秀的词语,将其记录在笔记上,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在作文写作中恰当的、巧妙的运用语言,提高作文水平。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语言积累与提炼的意识及能力,最好从语文课本开始,因课本之中的文章都比较有代表性,且贴近学生,加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会学文章,如此学生比较熟悉文章,组织学生进行文章欣赏,重点注意文章的用词、造句,教师先做个示范提炼接优质词语,在鼓励学生进行优秀词语的提炼,记录在笔记上,作为优秀语言积累,以便学生在日常写作练习中可以参考和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将能够灵活、巧妙的运用优秀语言进行写作,使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得以提高[1]。

二、谋篇技巧的学习与体会

从现阶段某些初中学生作文中还能发现另一个问题,即学生作文结构混乱,段落划分不够明确、表意也不够清晰,致使学生作文难以得到高分。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之中,还要注意教授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及相关技巧,以便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时合理规划作文结构、段落内容及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而有计划的展开写作,再加之优秀语言的巧妙运用,可以提高作文水平。那么,如何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和技巧呢?同样是以语文课本为基础,从课本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得课文,组织学生共同进行文章结构分析、段落划分的分析、意思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的分析等,并在黑板上绘制结构图,让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文章结构、每段重点、情感路线等,逐步培养学生谋篇布局能力、写作技巧及写作经验,以便学生在以后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思路清晰,表意明确,创作出优秀作文[2]。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春》文章的赏析。出于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及写作技巧,教师侧重于各个段落的分析,组织学生对每个段落进行阅读、内容概括、中心思想概括,再整体概括,梳理文章结构、文章情感路线、文章写作思路,如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文章中对于“春”的描写是层层递进的,即突出了春的特点,又将春的美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春》文章为范文,写一篇关于秋或夏、亦或是冬的文章,练习文章结构布局、文章意思表达、文章写作技巧运用等,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技巧有很大帮助。

三、情感表达的方式与技巧

优秀的文章能够让读者情感触动,而从初中学生作文来看,其情感表达比较直白,且淡薄,难以触动读者。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在作文中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感,还要教授学生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就是在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课文赏析的过程中,注意对课文中所渗透的情感进行剖析,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文章情感表达方式与技巧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恰到好处的表达情感,既保证文章内容清晰、流畅,又能将作者情感传递给读者。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掌握情感表达方式与技巧,在作文写作中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入作文之中[3]。所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对语文课本中文章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文章情感表达,进而学习情感表达技巧与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四、结束语:

有人说,初中语文写字教学不能成就作家,的确在实现有效的教学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较少,写作训练也不到位。但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尤其是以语文课本作为写作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对课本中文章优秀语言的积累与提炼、谋篇技巧的学习与体会、情感表达的方式与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以青.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7):79-79.

[2]韩延锋.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作教学资源探析[J].关爱明天,2015(4):260-261.

浅谈课本剧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本剧,影响,实践

课本剧是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其可以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提供新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兴趣,加强课堂互动,突破教材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目前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

一、课本剧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如何选一篇课文改编?怎么编?角色设定怎么安排?怎样才能表演到位?为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然会促使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深入了解,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对《皇帝的新装》进行课本剧改编时,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在看到新装时的心理活动各不相同,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生需充分领会这些人物语言表现出的内涵,并在这些人物的性格基础上设计台词和动作,无形中巩固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了规范的语言,强化了对课文的认知。

(二)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编演课本剧是对课文内容的创造性活动。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通过改编课文可以实现在文字上的创造性表达,而通过表演又可以实现在语言、动作、情感上的创造性表达。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孔乙己》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时,关于“孔乙己出场”时,要求来一碗酒、一碟茴香豆的架势,带有浓重的读书人的傲气,在进行剧本的编写时,学生可以创造性的加入课文中原来没有的人物对话,以凸显孔乙己的迂腐性格。在进行表演时,扮演孔乙己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声调的表达和夸张的动作,对孔乙己的性格进行更直观的刻画。甚至在表演时,加入方言、戏剧等手段,让人物形象和剧本的可看性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建立在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和心理的基础上才能起到调动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心理上极度的渴望独立,表现在日常行为上主要为不愿盲从,喜欢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然而由于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很多问题,常常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通过将语文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表演的过程,可以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灌输给学生,以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求。

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七根火柴》的剧本改编和表演时,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不知不觉中被人物特有的品质和精神所感染。表演卢进勇的同学在完成表演后表示:“以前看到影视剧里高喊‘忠于革命’的口号时,只觉得可笑。演完这个角色以后,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也更敬佩那些革命先辈们了!”

二、课本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对场地要求不高

课本剧的表演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无论是在哪个学校,只要有教室或操场,就能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教学。对于舞台布置和道具的使用也不存在限制。

(二)对学生的水平要求不高

初中语语文的课本剧教学,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表演天分的较高要求,只要愿意参加,稍加指导和练习,就可以参与进来。

(三)对表演设施要求不高

课本剧的目的是将语文课文中的内容以一种形象立体、生动有趣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因此对于课本剧本身的要求并不严格。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完成剧本课的表演。如进行《变色龙》的课本剧表演时,可以用课椅代替小狗,赫留金被小狗咬伤的手指则可以用红墨水“化妆”即可。

(四)对表演时间要求不高

课本剧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在课堂上配合教学进度灵活安排表演。如在完成某一部分课文的讲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此巩固学生对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对表演规模要求不高

课本剧对于参与人数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也可实现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和全校范围内的表演竞赛。

三、利用课本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引导是课本剧编演的关键

课本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对参与课本剧的编写和表演都保持了较高的热情。但是,剧本编写和表演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带给学生的困扰,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组织学生明确课本剧编演的难点、重点,并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积极参与到相关教学活动中去。如在进行《长征》的课本剧编演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反映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习,以此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进行更生动的课本剧编演。

(二)优选课本是课本剧编演的基础

并不是所有课文的教学都适合采用课本剧这种教学手段,一般而言,具有较强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特征描写和包含强烈矛盾冲突的记叙类文体比较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如《父母的心》、《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课文,采用课本剧手段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认真研读是课本剧编演的核心

课本剧的编演,应建立在对改编课文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同时还应对戏剧常识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应在进行课本剧编演之前组织学生对课文认真研读,通过了解文章的背景,梳理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情感,以及推动剧情发展的各个因素,从而开展基于教学目的的课本剧编演活动。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的课本剧编演时,应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上的转变感受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身份的变化而在态度上的变化,并以此为重点展开课本剧的编演。

(四)指导改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课本剧的编写,并不是对课文内容的复制。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意义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或续写。如前面对《孔乙己》中主人翁出场时,为表现其性格特征笔者组织学生加入了课文内容中没有的人物对话,就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还可以根据人物形象和剧情发展增添一些新的情节,如孔乙己在最后一次出现在酒馆之后如何死于饥寒交迫之中等。

(五)组织表演,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

在组织课本剧的表演时,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调整剧本的表演难度,安排学生的角色,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布置。通过多样化的表演方式,提高学生的表演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六)客观点评,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

在学生完成了课本剧的改编、表演之后,对剧本的改编和学生的表演进行客观点评,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将剧本编演的创新和缺憾进行完善,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朱会芳.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为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才智,2015(35).

初中语文课本 篇8

韩愈所说的儒者之道, 即是“博爱之谓仁, 行而宜之之谓义,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 道与德为虚位” (《原道》《韩昌黎全集》卷十一) 。“道”, 概括起来说, 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

一、认同意识

认同是人们对某种意识形态自觉自愿的认可、赞同、接受、遵从乃至尊崇, 它不仅仅是主体对意识形态的一种简单的知识性的同意和接受, 更是主体对意识形态在心灵深处的相通相融和在情感、意识上的归属感。

周敦颐是公认的理学先驱, 他主张文以载道, 而且认为“道”就是道德。他主张“文所以载道也”。“文辞, 艺也;道德, 实也。” (《通书·文辞》)

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实践他的文学主张的典范之作。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天性。这些天性给人以洁身自好、心胸开阔、行为端正、虚怀若谷、美丽端庄、慎独的美好启迪。作者要表明自己的处事原则, 既不孤高自许, 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要做一个行中庸之道, 正直、高尚的君子, 做廉洁、进取、受人敬重的入世清官。散文通过将自己独爱莲、陶渊明爱菊与世人爱牡丹的风气作对比, 委婉地歌颂了自己与陶渊明一样的洁身自好、节操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批评了宋朝时期追名逐利的恶俗世风, 表达了希望世人能像自己一样向陶渊明那样的贤人学习, 扭转不良世风的愿望。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与美学情趣, 并把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花的自然特点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周敦颐《爱莲说》中所崇尚的“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精神追求是对儒家思想的核心“礼义道德”的自觉认同。

二、正统意识

刘禹锡的《陋室铭》表达了他“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操。为何作者身居陋室而能“自得其乐”, 不觉其陋呢?就是因为在他看来, 只要我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品德高尚, “惟吾德馨”, 那么即使身处陋室又“何陋之有”?文章开头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 如溪流直下, 十分自然地引出正题, 而绿苔、青草、素琴、金经这些富有色彩美的点染, 更使陋室光彩照人、别有洞天。刘禹锡笔下的陋室就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又好像西蜀杨子云的亭子, 虽很简陋, 因为居住的人抱负远大, 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联想到《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贵, 被贬谪到边郡。因他不阿谀逢迎, 县令只给他德胜河边一间半房子用来居住, 刘禹锡看到附近有一排杨柳树, 就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表现了其虽然身处逆境, 但仍然心怀天下的抱负。知县见此, 就给了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即将居室减至斗室, 但刘禹锡仍然在斗室中读书作文, 并写下了《陋室铭》, 还请人刻于石头上, 立在门前。他以文明志, 表现了其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透过《陋室铭》, 人们读到的是作者安贫乐道的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

《出师表》中诸葛亮摆正自己臣子的地位, 向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 向后主推荐贤臣、自叙身世, 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 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 是感先帝的殊遇, 先帝既已“崩殂”, 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 是为了取得刘禅的信任, 以防远离之际, 小人妄进谗言, 离间君臣而坏大事。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兴复汉室, 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 (也就是后方) 以后, 要求领兵北征, 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 一方面是感恩图报,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 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 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 把刘禅托付给他, 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 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 他对刘备父子, 真是一片至诚。

三、弘道意识

《论语》上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恕”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就是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 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 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 所以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 于是孔子与公元前484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 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 但政治上的不得意, 使孔子可以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 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 其中贤人七十二, 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孔子将他的“仁”的学说传之四海, 布于千秋。

《左传·曹刿论战》中, 曹刿关怀国家命运, 弘扬“取信于民”之“道”。他向鲁庄公提出“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的建议, 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他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 高瞻远瞩,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善察敌情, 把握战机, 最终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在《鱼我所欲也》中, 孟子举出了失去“本心”的事例, “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 “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 人所固有, 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 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 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孟子》思想的核心是“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提倡“仁政”, 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许多古文篇目, 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道统思想, 都非常重视对中学生礼义道德的培养和熏染, 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道统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中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篇目很好地体现了道统思想的认同意识、正统意识、弘道意识, 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初中生对儒家道统思想的认同感。

初中语文课本 篇9

一、初中语文课本的服饰插图研究

中国的服饰历史久远,五千多年的文明,服饰是其中的一部分。服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至今已经成了系统化的文化体系。

(一)服饰之巾帽

古代的巾帽是用于预防寒冷用的,逐渐地就具有了装饰作用。新时期时代的帽子是用动物的皮缝制的,但是,设计上非常简单。进入到周代,由于重视礼节,所以会从冠礼的角度设计帽子,根据帽子的样式可以了解戴帽人的身份。到秦代,皇帝会向武将赐给巾,可以与冠帽同时使用。通常这种巾为三尺见方,可以包裹头部。头巾的使用一直延续着。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是头戴着头巾的。

到了晋朝时期,头巾是非常流行的。当时的人们是使用帛巾包住头部的。这个时期是以佩戴首饰为主。在江苏出土的“竹林七贤与容启期”的变化中,就有四个人都是带着头巾的,并没有一个人是带着冠帽的。这就说明当时是非常流行扎头巾的。到了隋唐时期,包头软巾开始流行,也被称为是“折上巾”,在巾上由四条带,脑后下垂两个带在头的上面反系着。这种头巾装饰直到进入到宋代,成了男士的主要装饰。通常情况下,文人雅士更喜欢佩戴头巾,但是,会乌纱制的双层头巾。相传是苏东坡喜欢戴这种头巾,逐渐地在当时就流行起来。后来成为被公认的儒生戴的头巾。

在初中语文课本内容《隆中对》中,对故事的插图是“刘备三顾茅庐”,其中刘备所戴的就是帽子而不是头巾,这与当时的时代是不相符合的。所以这种绘画是一种失误。

(二)服饰之饰物

中国古代的人们就非常爱美。这种爱美的观念延续至今,对装饰物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已经发现有用于装饰的小砾石、贝壳以及钻了孔的兽牙等等。物品非常细小,而且也较为精致。在20世纪60年代,北京门头沟区就发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在女性的遗骨的腕部带有腕部装饰,这些装饰品是用扁状骨的骨管所制作的。

在初中语文课本内容《女娲造人》中,女娲是传说的女性。在插图中,女娲在蛮荒的地方,用土造人,这就是初始的人类,人类从此开始繁衍,用以表示女娲是人类的始祖。在插图中,女娲的手腕上所戴的装饰品就是手镯。这无论是与当时的时代,还是与传说都是不相符合的。

二、初中语文课本的耕犁插图研究

耕犁技术在中国从古到今都在演变。在春秋时期之前,农耕所使用的是石器、木器等等。进入到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发展起来,开始使用铁犁。进入到汉代石器,农村使用牛耕技术,两只牛抬着扛式的铁犁。牛被驯服,在拉力的时候不需要人指挥就可以牵着铁犁。

东汉时期的牛耕图中,通常都是两只牛或者两只牛一个人。在陕西地区出土的双牛拽犁图中,就有谷穗的图案,上面刻画着两头牛,由缰绳控制着,一个农夫两只手扶着铁犁在耕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牛耕图资料中,就是两只牛抬扛式铁犁,也有单只牛拉着铁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牛耕图中,进入到朝代的末期,江南的农民就开始使用很短的曲辕犁,又被称为“江东犁”。由此,耕种的效率有所提高。

在宋代,江南地区所使用的牛耕犁是将牛和铁犁分开的。犁盘和辕都分开了,用牛控制着。在犁盘和辕之间设置有圆环,用挂钩和辕相互连接,使得铁犁的架称为一体。此时的铁犁的设计已经在技术上有明显的进步了。这种铁犁的设计结构一直保留到明清时期。

通过上面牛铁犁的发展历史,可以明确在初中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出现了失误。在初中语文课本内容《桃花源记》中,一个农夫正在耕地,是一个人一个铁犁的耕种。这是正确的。但是,在牛身上的耕索所使用的就是宋代的物件。这与东晋时期的背景是不相适宜的。宋代的东西出现在东晋时期,这很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此外,农夫所穿的衣服是长衫,袖子很大,这属于是魏晋时期的服装样式。通常古代的农夫为了便于耕作,会穿着宽衣短袖的服装。这与历史事实是不符合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的初中教材版本是很多的,其中人教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现行的人教版语文课文编辑情况来看,出现了很多的创新,特别是将插图与文本搭配,使得课本的内容做到了图文并茂,对学生能够产生吸引力。但是,一些插图的设计存在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现象,需要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2]王滢.知识理解与审美体验——基于插图功能的实验研究及其在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评价中的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初中语文课本 篇10

可见编者用心良苦, 然而在教学中, 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能让课本插图发挥应有的作用, 也许是认为现在有多媒体教学, 用不着课本插图了。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 多媒体教学设备有限, 不可能每位教师每节课都用得到, 而课本插图师生人手一幅, 随翻随用, 方便、快捷、耐久、不受限制。若能在教学中“山重水复”处以图铺路, 不仅对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更让人有一种“柳暗花明”满眼春的喜悦。那么, 在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本插图, 提升课堂效益呢?本人经过多年尝试, 获益颇丰, 现择要谈来, 愿能收抛砖引玉之功。

一、借图入文, 兴趣倍浓

运用课文插图, 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教《醉翁亭记》 (八年级下册第28课) 一文, 让学生先看课文插图, 进行欣赏。从插图上看:在千山万壑丛中, 树林茂密秀丽, 山间花儿争奇斗艳, 其中矗立一亭, 黛瓦飞檐, 四角高翘, 展如鸟翼, 古色古香。近有一老翁轻摇坠扇, 端杯品茗, 细赏悬泉瀑布, 高山流水。再引导学生讨论:此公何人?此亭何来?人与亭有何联系?这样充分利用插图, 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看图悟境, 理解诗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借助插图教学, 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理解诗文内容。如:我在教学《过零丁洋》 (八年级下册第25课) 时, 先让学生观察文天祥被俘押在船头视死如归的神态, 想象江上波浪涛天的惊险, 再来学习诗句, 一切都迎刃而解了;还有在教学《醉翁亭记》一文时, 就把课文插图与课文的文字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课文中写道:“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该段中, 欧阳修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峰秀、水纯、亭奇的图景, 而我们的画家将这段优美的语言文字用自己的画笔, 把文中意象采用浓缩、写意的山水点染手法, 与文字所描绘的内容进行了对接, 直观地再现了欧阳修治下的滁州水秀山明、官民同乐的祥和景象。通过指导看图, 避免了抽象讲解说理, 使学生可以较为轻松地领会段落中重点词“蔚然、翼然”的含义, “泻”字的巧用, “峰回路转”一句的形象。在诗文的美妙意境中畅游一番, 岂不美哉?

三、评图补图, 合作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评图补图的训练,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如阅读陆游《卜算子咏梅》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一词后, 我让学生图文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图补图训练,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发现:图中挑出“驿”字旗, 虽不见“驿路”却也有了驿馆, 梅花点点, 空无一人很合“寂寞开无主”, 然图上远山迢迢, “断桥”难觅, 雨痕全无, 树枝、树叶缺乏动感, 不合“更著风和雨”一句。还有学生指出“黄昏独自愁”在图中没有体现, 若在远山处勾出几点阳光, 屋檐下描几点雨, 把树叶、树枝倾斜一些就更好了。且不论以上意见对否, 单看学生的钻劲就让我们为师者欣喜万分。

四、插图巧用, 训练作文

此举旨在加强读写结合, 让学生学以致用, 是在学文的基础上赋予学生较多的主动性和开放性,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是一篇文, 也可以是一段字。如学《醉翁亭记》一文后, 我布置学生作文: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徽省著名的古迹, 而你有幸是该名胜的一个导游, 请自选角度据插图内容写一篇200字百左右的简介。果然大获成功, 在交上来的作文中, 有的写“醉翁亭观峰览翠”, 有的记“醉翁亭晨昏赏色”, 有描述“醉翁亭四时景异”, 有细论“醉翁亭民俗民风”, 更值一提的是有位学生大胆想象, 畅谈“醉翁亭绿色小吃”, 诸如“清蒸酿泉鱼、爆炒琅琊蕨、清炖野山鸡”, 再来壶“一品醉翁醇”, 真令人垂涎欲滴。这些习作既有历史沉淀, 又有现代风味, 可谓异彩纷呈, 妙趣横生。

语文课堂教学, 重在效益,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资源是提升课堂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只要我们恰当地借图入文, 让学生在兴趣中看图、评图、补图、学文、作文, 于“山重水复”处以图铺路, 定能迎来“柳暗花明”满眼春。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插图, 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有助于语文老师的教学, 还有利于加深初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是十分有必要的。

上一篇: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下一篇:网络公共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