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

2024-05-15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精选六篇)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 篇1

关键词: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防控

21世纪的开始是伴随着动物各种疫情开始的, 禽流感、猪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以及对人交叉的感染,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如何建立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 防止动物疫病的扩散、传播成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新世纪初, 我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的发展和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在动物疫病的监测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现阶段我国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我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在我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多是以行政区域划分, 实行分块管理的形式。但是, 从最近的几次大规模的动物疫情中可认识到, 动物疫情的暴发具有突发性和极强的传染性, 多个地区同时爆发。在此情况下, 动物疫病更加难以控制, 传统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发挥的作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甚至对及时地防治疫情有一定的阻碍。

其次, 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的法制建设不健全, 虽然我国针对动物疫情的防治防控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但是纵观我国针对动物疫病疫情的法律法规仍存在几点问题:第一,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框架, 动物疫情防治的许多方面尚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 难以得到有效的管制;第二, 相关法律之间缺乏明显的协调性。我国现阶段制定的关于动物疫情防控防治法律之间存在明显的真空地带和缺乏协调性。价值法律本身存在的缺陷,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种种的困难;第三, 法律的贯彻实施不彻底。

最后, 科学技术在动物疫病疫情的防控防治中起到的作用有限。一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布局不合理, 动物疫病疫情防治的科技力量、科技手段同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样, 在经济发达地区, 科学技术在动物疫情的防治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科学技术在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则十分微小;二是我国动物疫病的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使用的诸多动物疫病防治的器械多来自发达国家, 由于在很多方面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低于其他国家, 而动物疫情越来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使我国在动物疫情的防治工作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是我国在动物疫病科技发展上的投入不足, 这就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使科研进展效果变得十分缓慢, 这将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防治。

2 建立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

我国动物疫病监测机制存在诸多的不足, 使我国在解决动物疫病突发事件时难免会有所不足, 因此建立健全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疫病监测预警机制至关重要。首先, 建立合理的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必须要对动物疫病预警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这是建立动物疫病预警机制的基础。应该认识到建立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是解决突发性动物疫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也应该认识到动物疫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好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这是由畜牧业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要按照“提升能力, 明确分工, 形成网络, 拓展服务”的指导思想,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网络体系,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动物疫病中的重要作用[1]。

其次, 建立新的全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动物疫病监测监控网络, 可以优先的避免动物疫情的大规模传播, 将损失降到最低。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的使用是解决防治动物疫病疫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阶段, 科学技术在动物疫病疫情防治中起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 开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应用手段, 不定期地更新监测预警系统, 才能起到防控和完善的作用。

最后, 建立正确而实用的法律法规。由于违反法律法规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从中有利可图, 导致法律法规在贯彻实施中遇到重重的困难。同时由于基层的执法者不作为的行为存在, 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 使动物疫情监测预警机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 从根本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是保障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顺利进行的制度保障。

3 结语

动物疫病监测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评估手段和预警预报方式, 不仅是保障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2]。因此, 动物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 不仅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还需要监督立法机关的监督, 以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提升[3]。

参考文献

[1]范文颖, 周寅, 顾祥国.宁波市江北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对策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 2012, (06) :19-20.

[2]张华, 张双翔.贵州动物疫病监测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 (11) :142-145.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 篇2

当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警系统建设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对农业的`政策性投入不断加大,畜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牧业生产及产品产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1978年相比,牧业产值增长11.4倍, 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660.3万t,禽蛋总产量365万t,奶产品总产量254.9万t.但国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不断发生,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工作,控制疫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作 者:胡莉萍 张洪杰 李云岗 作者单位: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济南,250022刊 名:山东畜牧兽医英文刊名:SHANDO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年,卷(期):30(5)分类号:S851.7关键词: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 篇3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ArcGIS Server;Flex;山火监测预警;组件式GIS开发技术

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山火令人触目惊心,输电线路因山火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山火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停电的严重性引起了国内各省市电力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发现火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防范山火引起线路跳闸的最有效措施。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以实现山火监测预警为目标,建立山火火点、气象信息数据库,开发山火监测预警平台,利用 GIS技术预测大面积山火可能对电力设备产生的影响,分析地形地貌、气象、人文等因素对火灾发生可能性的作用,为电力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 系统设计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采用实用、成熟的技术方法进行开发设计,考虑多源数据间的逻辑联系,顾及系统的功能需求、持续发展、维护管理与数据更新等方面的要求,结合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GIS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基于GIS的功能定制开发,满足系统性能稳定、功能实用的用户要求。

1.1 体系结构

目前应用较成熟的软件应用体系结构有C/S(Client/Server)网络模式与B/S(Browser/Server)网络模式,在网络应用中各有所长。

C/S (Client/Server)结构,一般运行于局域网,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B/S(Browser/Server)结构,数据层的数据服务器专门存放数据,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类服务部件来访问数据服务器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界面表现层即浏览器端只显示结果和发出请求。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采用C/S和 B/S结构相结合的模式。数据管理维护子模块采用C/S模式构建,面向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用户,完成数据入库、维护等功能,该模块的用户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管理技能和基础的地理信息知识;山火监测预警子模块采用B/S模式构建,完成地图浏览、发布、查询、分析等功能,该子模块面向更多的使用者。系统总体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

1.2 数据库设计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涉及的数据类型、专题较多,数据更新速度快。要满足系统平台应用的需求,空间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QL Server2008 + ArcSDE的方式进行管理,存储和管理平台发布的数据。数据库结构设计图如图2所示。

1.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山火监测预警子模块(B/S)和数据管理维护子子模块(C/S)两大功能模块。

山火监测预警系统是整个系统开发的核心,该子系统主要包括地图浏览、信息查询、山火预警等功能模块。

地图浏览:为用户提供直观、形象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火点数据、电力设施数据的网络快速发布以及浏览显示。实现包括地图的浏览、定位、距离面积量算等功能。

信息查询:为用户提供查询业务功能。主要是针对火点信息、气象信息和各类专题图的多种方式查询。查询方式包括:通过在地图上点选火点,显示火点的相关信息;通过统计表格的形式显示某天全部火点的详细信息;提供时间、区域、线路三个查询条件,在客户端通过输入查询条件,生成火点统计表格和火点分布专题图;通过设定输电线路(空间要素)的安全距离(缓冲区半径),进行缓冲区分析,查找缓冲区以内的火点(即可能对输电线路造成影响的火点);在客户端输入某一时间段,通过数据库分组统计查询功能,以统计表格形式显示所有线路山火告警次数;通过“显示实况气象”功能,在地图上每个站点位置显示该站点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实时气象信息;通过“查询实况气象”功能,按照气象要素条件查询指定某一天或某一时间的气象实况,生成气象站点的实时气象信息统计表格;通过“气象实况专题图功能”在查询结果的基础上生成任意指定要素专题图,并实现专题图的叠加;通过区域条件、时间条件和气象要素条件,查询、统计指定时段的气象要素(温度、雨量、湿度、风速)分布情况,生成气象统计图、表格和气象分布专题图。

山火预警:山火预警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山火预警的方式有:提供山火火点附近的线路可能受山火跳闸等危险的告警,为线路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对当天火点的最近杆塔距离的检索,若在规定的安全距离以内,存在跳闸的可能,则对该线路及相应的杆塔号提出山火告警信息,并通过网页形式及时通知发布;根据不同的安全距离,以三种不同颜色,在地图上对每一个火点的三种告警等级影响范围进行渲染;根据最近杆塔距离与最近线路距离,在地图上高亮显示告警的杆塔和线路,并生成告警统计信息表;依據山火预警等级指数计算公式,计算气象站点的山火火险天气总指数,并经过空间插值、重分类等操作,按照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山火预警等级,绘制山火火险等级短期预报分布图。

数据管理维护子系统包括:地图数据管理和用户安全管理,通过后台管理功能可以对网站的各种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包括基础地图数据的整理、符号化、分级缓存、入库、发布;政区图层数据的整理、入库;三维地形图数据的整理、入库、发布。

电力设置数据管理:包括杆塔数据的整理、入库、更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修改、符号化、发布;输电线路数据的整理、入库、更新、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修改、符号化、发布。

火点数据管理:主要提供火点数据批量入库发布、火点数据单点入库发布、火点数据删除、火点卫星监测照片入库发布。

气象信息数据管理:实现气象站点(城市信息)矢量数据的整理、入库、符号化、发布;实现长中短期气象预测文本信息的入库,以及指定时间的信息删除和修改;实现省/中央气象台气象实况数据的入库。

平均值计算:计算每天所有气象要素的日平均值,并将结果存入实况气象数据统计表中,以便提供前台历史气象信息的查询;计算每月所有气象要素的月平均值,并将结果存入实况气象数据统计表中,以便提供前台历史气象信息的查询;计算每年所有气象要素的年平均值,并将结果存入实况气象数据统计表中,以便提供前台历史气象信息的查询。

安全距离设置:通过山火引起跳闸的机理研究结论设置,根据不同的安全距离,设定不同的告警级别。该功能提供三级预警与无预警的安全距离的用户自定义设置。山火告警中的实时告警依据安全距离的设定进行分析统计。

重点时段设置:实现分别对清明、春节、秋收、春耕、七月半、其他六个时段的时间设置,并将设置存入数据库中。

山火火险等级短期预报分布图管理:实现根据山火预警等级指数公式和96个气象站点的预报信息,计算96个站点的火险气象指数。并通过火险气象指数进行空间插值,然后依据森林火险天气等级标准的设置,将数据进行火险气象等级进行划分,生成山火火险等级短期预报分布专题图,并将专题图入库。

安全管理:实现管理员管理、IP限制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备份等功能。

2 关键技术实现

2.1空间数据库技术

采用关系数据库或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可以充分利用RDBMS数据管理的功能,利用SQL语言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各项数据库操作,同时可以利用关系数据库的海量数据管理、事务处理(Transaction)、记录锁定、并发控制、数据仓库等功能,使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集成。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是GIS发展的潮流,增加了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库沿用成熟的ArcSDE结合SQL Server的空间数据管理模式,将空间数据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通过空间数据引擎以及应用服务器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并通过专用开发包进行数据库功能开发,实现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管理。

2.2 WebGIS技术

WebGIS技术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一个交互式的、分布式的、动态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WWW功能得以扩展,真正成为一种大众使用的工具。从WWW的任意一个节点,用户可以浏览WebGIS站点的空间数据并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

2.3 ArcGIS Server技术

ArcGIS Server是ESRI公司的服务器端产品,是一套用于开发Web企业级GIS应用的服务器端Arcobject组件集,是一个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的平台。ArcGIS Server提供了丰富的GIS功能,例如地图、定位器和用在中央服务器应用的软件对象。开发者使用ArcGIS Server可以构建Web应用、Web服务,以及其他运行在标准的.NET和J2EE Web服务器上的企业应用。它可以让开发者和系统设计人员实现一个集中的GIS,支持多用戶访问。集中的GIS服务器可以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GIS功能,简化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管理。

2.4 Flex技术

Flex是一个高效、免费的开源框架,可用于构建具有表现力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利用Adobe Flash Player和Adobe AIR,运行时跨浏览器、桌面和操作系统实现一致的部署。使用 Flex 创建的 RIA 可运行于使用 Adobe Flash Player 软件的浏览器中。目前,Flex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和程序员所采用。

山火监测预警子模块基于Flex框架搭建,利用ArcGIS Flex API和Flex framework来完成地图渲染、绘制及客户端数据处理,系统用户界面丰富、体验性强、功能完善、操作灵活。

2.5组件式GIS开发技术

组件式软件是新一代GIS的重要基础,ComGIS的出现为传统GIS面临的多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ComGIS的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其他非GIS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组件式GIS摆脱了传统GIS自带的二次开发语言的束缚,可以利用通用的计算机语言进行应用开发,便于与其他系统集成,易于开发新系统和新应用。

数据管理维护子模块采用ArcEngine9.3.1技术开发,完全脱离ArcGis的桌面环境。

3 系统展示

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基于Flex框架构建,实现了基础地图、输电线路分布图、火点分布图、气象要素专题图的叠加显示,山火告警与预报,火点信息与气象信息的查询、统计等功能,系统界面绚丽,操作简单,交互性强。图3为系统主界面,显示当天火点分布状况以及线路告警信息。

4 结束语

基于ArcGIS Server技术、Flex框架、C/S和 B/S结构相结合的输电线路山火预警监测系统,针对山火火点地理信息数据、输电线路数据、气象专题数据的管理、更新、发布、空间分析等业务要求,设计并制定了符合多类型数据集成管理和数据服务的技术架构,规范数据库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合理地进行数据库布局,形成涉及山火火点、气象信息的性能优良、布局合理、满足山火监测预警系统需求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了页面美观、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功能完善的山火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电子地图、输电线路分布图、火点分布图、气象要素专题图的叠加显示,实现火点信息的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预测大面积山火可能对电力设备产生的影响,为电力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宋关福,钟耳顺.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8(4).

[2]宋关福,钟耳顺,王尔琪.WebGIS——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8(3).

[3]ArcGISServer9.3产品介绍[R].北京: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2008.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 篇4

1 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的总目标

建设具备以检测工作管理、数据统计分析、预警预报、人员、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管理、环境管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模块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和检验数据网络化共享、无纸化记录与办公、资源与设备管理、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数据自动采集,为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和实验室的全面管理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2 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模块及功能

2.1 检验业务管理模块

按照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业务流程,制定检验业务管理模块,实现业务流程的再现,包括业务受理、样品接收、处理,样品流转,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审核、检测报告的出具、发放等;系统自动记录所有业务流程,自动采集酶标仪、PCR仪器检测结果,自动与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相关联。

2.2 检测结果统计与分析模块

(1)通过自由选择时间段、动物种类、检测病种、检测方法、检测场点类别、区域、疫苗厂家、免疫次数、免疫剂量、动物日龄段等条件,自动搜索这些先决条件下的所有检测数据,以表格形式生成并汇总。

(2)同时生成多段搜索结果,通过表格、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实现搜索结果的以下分析功能,如多种病不同月份之间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的走势;一个时间段内多个病种的走势比较;某一病种几个时间段内的走势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区域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疫苗厂家、不同日龄段、不同免疫次数或不同免疫剂量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检测场点类别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动物种类的比较;某一病种一个时间段内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各种病在总数中所占比例等。

(3)检索某时间段内所有样品信息和检测结果,自动合计生成上报报表,包括动物种类、场点类别、数量、饲养量、样品数、个体合格数、群体数、群体合格数等内容。

2.3 预警预报模块

将所有监测网点和监测客户信息的监测情况、预警结果与GIS地图关联,实现地理预警分析功能。即与目前济源市畜牧信息系统畜禽资源动态分布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调度系统GIS地图相结合,信息共享,在全市电子地图上显示各类生产要素,并与疫病指挥调度功能匹配,实现全市畜禽资源的动态分布查询汇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快速指挥调度。

2.3.1 全市畜禽养殖动态分布系统

在全市电子地图上标注与显示全市的畜禽产品动态养殖信息,地图按照主要养殖品种分为综合、猪、牛、羊、其他五个图层,可对数据进行实时汇总;当养殖数据更新后,地图上自动更新。

2.3.2 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使用GPS坐标或放大地图,可精确标注发生疫情的地点、定位疫区,并可设定威胁区半径,自动显示受威胁区范围。当定位疫区与受威胁区后,系统可自动汇总每个区的养殖场数量、畜禽种类与数量等相关信息。电子地图上动态显示全市的应急防疫物资储备信息,包括:储备库地址、联系方式、物资种类存量等信息。

2.4 人员、仪器设备管理模块

建立中心人员、仪器设备电子档案,实现人员资质、仪器设备与检测项目的自动关联,设置人员资质期限、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期间等的自动提醒,实行网上动态管理。

2.5 试剂、耗材的管理

建立试剂耗材出入库管理,设置库存底线,自动提醒添库;并将试剂、耗材的库存信息于检测任务自动关联,如缺乏某种检测试剂时,检测任务就不能生成。保存试剂的冰箱、冰柜连接的温度感应探头,连接到系统,当低于或高于规定温度时,及时将不正常或错误信息通过系统及时传输给试剂管理员,及时提醒,及时处理。

2.6 环境管理

能够做到环境、温箱、冰箱的动态监控,自动导入特定区域或实验室的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等即时数据,供原始记录合成。环境管理要求与检验过程相关联。

2.7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按照中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文件的要求,实现内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纠正预防措施、比对实验计划等质量活动计划的编辑,并实时记录业务受理、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活动中的不符合项,自动导入质量管理信息模块中,供质量管理办公室调阅、跟踪,实现质量控制。

3 建议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 篇5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60-02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引进与应用 篇6

1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简介

2008年, 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将比利时诶诺省农业应用研究中心开发的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 引入到重庆市马铃薯主要生产区县进行试用。该预警模型是基于田间气象观察数据 (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 和晚疫病菌的侵染规律建立, 由专业技术人员收集气象观察站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模拟病害侵染, 预报晚疫病发生的准确时间, 利用现有通迅手段, 提前2~4 d发布预报信息, 指导马铃薯生产者进行药剂防治。该模型在重庆市云阳县应用2年来, 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取得了良好效果。

2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操作规程

(1) 由田间自动气象站采集的数据, 收集整理到每日气象数据记录表中。相对湿度≥90%的即为侵染条件有效湿润期, 并求得湿润期间各小时的平均温度。根据晚疫病发生规律, 潜在侵染程度与湿润期的长短及其平均温度相关, 湿润期越长, 且在此期间平均温度适宜, 则晚疫病侵染的程度越严重[1]。利用比利时建立的Conce模型, 确定晚疫病是否发生侵染以及侵染的严重程度。

(2) Conce根据多年的观察经验建立了侵染循环得分的计算方法, 每个侵染循环需要获得7分以上才能完成孢子成熟——孢子萌发——新孢子产生的侵染过程。一次侵染循环结束, 而此时没有采取喷药防治, 则可以看到被侵染叶片上出现病斑和白色菌丝体。每天的得分根据Conce模型方法进行计算[1]。

(3) 晚疫病菌一旦侵入健康植株体内, 即开始新的侵染循环, 此时不再依赖外界的相对湿度高低就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因为叶片内的相对湿度能保证在100%。只要得到病菌侵入后每天的平均温度, 就可以根据表2中提供的数据得到一个分数值, 然后将每天得到的分数进行累加, 如果累加超过7分, 则表明一个侵染循环已经结束, 如果遇到降雨, 则新的侵染循环又即将开始[1]。

(4) Conce模型方法中, 在日平均温度小于8.0℃时, 得分为0, 而在16.6~20.0℃时, 得分最高, 因为此温度范围是晚疫病菌菌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如果温度不适宜, 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完成1次侵染循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当温度较适宜时, 完成一个侵染循环则只需4~5 d的时间。2年的应用实践表明, 在重庆市云阳县, 采用Conce模型预测误差只在1 d左右。

(5) 每日的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对晚疫病菌的发育过程有不同的影响, 如果日最低气温低于0℃, 马铃薯叶片将被冻死, 晚疫病菌也不能存活, 此侵染循环被中断;如果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 当天侵染过程得分为0;如果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 侵染循环过程被中止。

3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分析实例

3.1 基本情况

2010年上坝乡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于1月播种, 3月下旬开始出苗, 4月上旬齐苗, 预警系统3月27日正式启动, 每天采集温湿度数据并参照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警Conce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指导大面积的防治工作。

3.2 预警结果

2010年在马铃薯生长期间, 从3月29日至6月30日止, 晚疫病菌繁殖10代, 共产生47次侵染, 其中轻度侵染9次、中度16次、重度4次、极重18次。表现为前期侵染次数少, 后期侵染次数频繁。分月统计为3月下旬3次、4月3次、5月16次、6月25次。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一致, 即前期为零星发病, 中期在局部地块发生较重 (低洼潮湿和防治不到位的田块) , 6月上旬田间普遍发病, 6月底田间80%的植株因晚疫病危害而死亡, 详见图1。

3.3 2010年与2009年预测结果比较

在2009年, 从4月1日至6月30日止晚疫病菌繁殖有10代, 与2010年相同;共产生36次侵染, 比2010年少12次, 其中轻度侵染4次、中度10次、重度6次、极重16次;分别为4月9次、5月15次、6月12次。与2010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期侵染次数多, 而后期侵染次数少, 详见图2。

3.4 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重庆云阳县上坝乡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实施2年来, 预警系统监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基本吻合。在马铃薯生长中前期 (5月中旬前) , 2009年要多1代, 多5次侵染,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和充足的菌源量导致晚疫病大流行, 至5月底6月初地上部分全部死亡, 个别田块绝收, 相当于2010年6月中下旬的发病程度。

4 预警结果在药剂防治上的应用

4.1 药剂防治的指导方针

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 选择第3代第1次侵染6~7分时, 为首次防治施用保护剂的最佳时期, 如果超过7分, 病菌侵入到植株体内, 如因天气或劳动力等原因错过了有利防治时期, 则在7分后的1~2 d内选择具有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以后凡在前1次药效期内形成的侵染, 则无需再次施药, 因为上1次施药的药效可以持续到此次循环结束。前1次药效期以后所形成的侵染则采用相同的药剂防治方法进行。

4.2 发布预警信息

以2010年为例, 根据预警系统分析结果, 5月5日制发了关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防治的植保情报, 根据5月份天气预报结合重庆市云阳县历年发生情况以及马铃薯生育进程分析, 预计2010年春马铃薯晚疫病为中等偏重发生, 老病区和低洼潮湿地带大发生, 中、高山发生程度重于低山区。根据预警显示结果, 海拔1000 m左右的地区, 防治时间分别为:第1次, 使用保护剂防治的时期为5月5日至6日施药, 主要药剂为75%代森锰锌;保护兼治疗作用药剂的防治时期为7至9日施药, 主要药剂为58%甲霜灵锰锌。经济条件较好或薯块商品价值高的地区可选择25%双炔酰菌胺作保护剂, 68.75%银法利悬浮剂作治疗剂。第2次, 5月15日至16日用保护剂防治, 5月17日至19日选用治疗剂进行防治。第3次, 在5月24日至25日2 d施用保护剂防治, 5月27日至28日主要施用治疗剂进行防治。第4次, 6月4日至8日, 以治疗剂为主进行防治。

4.3 防治效果

2010年云阳县上坝乡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 完全根据预警系统显示的结果进行, 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共进行了4次统防, 专业化防治比例达到100%, 其中66.7 hm2核心示范片由植保部门直接指导。药剂使用上按照治疗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的原则, 降低病菌的抗药性, 提高防治效果, 有效地控制了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从田间地上部生长情况看, 按预警系统指导大田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 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据抽样调查, 平均鲜薯产量达1882.6 kg/667 m2, 是上年实际产量的2倍以上, 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摘要:结合实例分析, 介绍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形成和操作规程, 以及预警分析结果在药剂防治上的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治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下一篇:党建创新促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