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康复

2024-05-08

儿童自闭症康复(精选十篇)

儿童自闭症康复 篇1

关键词:自闭症,教育康复,原则与建议

一、自闭症的定义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种发生于3岁前儿童的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这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肯纳 (Leo Kenner) 于1943年提出。其发生与社会环境没有关系, 主要临床表现有: (1) 社交困难。患儿特别孤独, 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对父母的依恋, 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 (2) 言语发育迟缓。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 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 有的代词颠倒、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 (3) 刻板或仪式性行为。强迫坚持行为的同一格式, 若改变则产生强烈的焦虑反应。病因尚无定论, 可能性与器质性因素及家庭环境双亲人格有关。治疗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游戏治疗等。

另有学者将自闭症儿童定义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示出的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 造成在学习及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者。”

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

1.教育康复的定义

“教育康复是残疾儿童全面康复的基本途径。通过教育与训练的手段, 提高残疾者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智力、日常生活的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方面。”

教育康复是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针对个体, 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它更接近儿童的心理特征, 是他们成功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其目的在于为今后的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2.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必要性

“在大部分的调查中, 自闭症的发生率大约是一万人中四至十人。Wing&Gould于1979年在Camberwell地区进行的调查中并有三个主要症状的儿童在一万人中占二十一人。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也基本一致。据此, 我们几乎可以认为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皆有自闭症发生”。这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1959年11月20日, 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宣言》中确认, “儿童的家长和社会、公众事务当局有责任为处在困境中的儿童排除困难并给予特殊照顾”。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强调:“每个儿童无论贫富, 都应受到特殊关照”。

在教育康复的帮助下可以使自闭症儿童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 使他们的身体、精神和适应能力, 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目前世上没有治疗自闭症的特效药, 也没有一种办法能彻底治愈自闭症, 但通过一系列教育康复训练减轻其病症, 自闭症儿童可以接近正常或回归到主流社会当中。因此,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不仅是一种需要, 也是一种责任。

3.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原则

(1) 重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

“早期干预可以概括为二早: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教育与训练。现在许多国家从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立法到各种早期干预实现, 都贯彻“起步越早越好”的原则。”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而言, 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有重要作用:一方面, 可以补偿、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因为在障碍发展的早期, 器官的功能及行为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抢救”和保存残疾儿童的残存能力, 使之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学龄前期有许多发育的关键期, 抓住这些关键期进行智力开发、语言发展、人格塑造等,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进行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 及时纠正原则

在教育康复过程中, 自闭症儿童出现错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错误需要及时纠正, 不能任其得到练习和强化, 因为‘错误’一旦被巩固, 需要花费比获得更多的努力才能纠正。”因此, 要对自闭症儿童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的言语、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方面的给予及时纠正。

(3) 实用性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自闭症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有缺陷, 要尽量通过实物帮着他们理解与获得有用的沟通技巧, 所以在导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时要以生活用语为优先。

(4) 适当惩罚与及时强化原则

对自闭症儿童的偏激的不良行为应该采取限制的措施, 进行适当的惩罚, 而比较严格的限制措施主要针对有危险动作的儿童而言。惩罚不是目的, 它应该与及时强化相结合, 惩罚他们的不良行为, 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 甚至强化他们所不具有但是对于成长是很需要的行为, 使他们能更好的发展。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建议

1.避免固定的教育康复方式

自闭症儿童有某些固定行为的特性, 所以尽量使教育康复多样化, 不分时地进行教育康复教育。自闭症儿童经常是不主动开口说话, 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 而且经常有固执行为。要善用他们的固执行为, 设计与行为有关联的活动, 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参与康复的积极性。

2.系统性与差异性相结合方法

要有效教导自闭症学生, 一般需要在有系统的环境下安排活动。由于自闭症学生在理解、沟通、认知等各方面一般都有困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行为模式及背后的可能成因, 订立初步的教学方案。不过, 即使是最周详的计划, 在推行时也会受一些变数影响,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扮演诠释者的角色, 并经常制定个别教学策略, 以配合学生的需要, 协助他们解读不同环境下的规则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

3.进行引导式教育, 强化良好的行为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集体的、游戏式的综合康复方法。游戏性和兴趣性的活动方式, 是自闭症儿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了解自我的最好途径, 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愿望、能力和水平去模仿成人的活动, 发展他们的兴趣, 当他们有良好行为出现时教师或家长应当适当的强化, 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应当立即为他们提供协助, 以防问题恶化。

4.教育康复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教育康复对于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有很好的作用, 以及在克服他们焦虑、自责、急躁情绪等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个别症状教育康复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而借助于药物方面的治疗, 却能很好的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 因此就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把药物治疗与教育康复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2]许天威.新特殊教育导论[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1.

[3]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4]片成男.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 .

[5]陈云英.2004中国特殊儿童教育权利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6]王雁.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 2000, 28 (4) .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篇2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康复训练计划: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社会介入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作用 篇3

一、自闭症儿童的临床表现

自闭症儿童多表现为以语言、社交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为主,还有部分儿童的智力发育存在缺陷。

1.自闭症儿童的首要表现是语言障碍,其中大概有50%的儿童根本没有形成可成文法的口语,有部分儿童在2~3岁时存在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下降,直至语言能力几乎完全消失,这种语言倒退发育现象大约在20%~40%之间。

2.另一种表现被称为社交障碍,儿童的社交障碍在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表现,早期表现主要包括眼接触回避、对身边事情漠不关心、独来独往、行为孤僻等。

3.行为刻板、兴趣狭隘是随着自闭症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的,体现在他们对规律的生活和环境细微的改变会变得十分不安,相反,他们喜欢单一而简单的事物。另外,对于一般儿童所喜欢的事物或者娱乐活动,他们并不感兴趣,而是往往特别关注或者习惯某些个别物品或活动。

二、社会介入的意义

从社会反映和客观條件来讲,自闭症患者,尤其是自闭症儿童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方面提供援助。目前政府政策层面对自闭症儿童的支持太少,投入的资源有限,救助条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社会自发性质的救助服务,本质来说就是政府与市场救助失败的产物。社会自发性组织的专业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只有它在现阶段可以成为参与社会救助和供给的主体,能够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救助服务。

社会在自闭症救助方面的介入,恰能在政府无暇顾及的方面发挥作用,并充分利用其灵活机动、群体力量强的优点。在国家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时,社会参与能够及时地填补空白,而社会干涉对于自闭症救助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服务对象解决暂时的困难和问题,社会自发的救助组织还在其他诸如知识信息传播、政策舆论方面起到很大作用,这些领域同样可以纳入自闭症儿童的救助形式当中。在社会救助之前,自闭症儿童的权益主要依靠其父母来争取,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为自闭症儿童争取利益的工作逐渐由社会来分担。其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1)代表自闭症群体与政府协商和寻求政策支持;(2)为自闭症儿童的照顾者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心理咨询等辅助服务,缓解照顾者长期紧绷的精神状态;(3)由于长期接触自闭症患者,社会服务人士能够获得更多的临床接触经验和救助经历,从而可以为自闭症患者康复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建议。

文至于此,笔者也呼吁,希望更多的社会组织能够关注和参与救助自闭症儿童这一弱势群体,发挥自身的舆论和政策导向的影响力,倡议政府为自闭症患儿提供更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救助,以保证这一小群体和社会大群体的更加健康、安全延续和发展。

儿童自闭症康复 篇4

自闭症患儿的各种认知障碍中, 以心理能力缺乏及执行功能缺陷为主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成长影响最大。Baron-Cohne等提出的心理理论观点认为, 自闭症患者社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理论”的缺失, 即患者缺少准确体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因而无法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

有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在理解欺骗情绪方面是有困难的[1]。执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 是指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 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2]。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 他们缺乏这些能力, 无法做到未雨绸缪、随机应变。

譬如, 自闭症儿童可以学会骑脚踏车, 但是要求其骑脚踏车去超市买生鲜水果却格外困难, 因为买东西牵扯到对各种不可预测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 以及选择合适应对策略的反应能力, 这一切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非常的困难。为了有效地教导自闭症儿童各种社会生存技巧, 克服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运用社会故事法不失为正确的方向。

二、社会故事教学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社会故事法最适合高功能自闭症患儿, 最适切的教学主题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台湾学者陈淑萍运用社会故事法帮助高功能自闭症幼儿获得打招呼、寻求协助、购物等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当然该方法还可用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技巧, 如洗手、洗衣服、吃饭、购物等。在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中用干预的三种行为分别是用手拿菜吃行为、不适当同伴互动、不适当用勺行为[4]。

另外, 还可运用其减少自闭症儿童减少发脾气行为、改变常有的不恰当的刻板行为。Scattone, Wi lczy nski, 等采用多基线设计对3名在7到15岁之间的自闭症儿童实施, 结果三人的目标行为出现率都有所下降, 第一个被试的敲椅子行为发生率从50%下降到17%, 第二个被试的不合适注视行为从58%下降到26%, 第三个孩子的大声叫喊从16%下降到5.1%[5]。

当然, 社会故事法不仅仅限于高功能自闭症患儿, 只要将所有要教授的技巧简单化并配上插图, 便可用于中、低功能的自闭症患儿。

三、社会故事法的编写要点

社会故事是由简短的句子组成的一篇文章, 其具体内容取决于干预程序所选定的目标行为。社会故事法分为基本句型与完整句型。格雷提出社会故事的内容应该包括描述句、观点句、指导句以及肯定句这四种基本句型;完整句型除包含基本句型之外还需要加上控制句和合作句这两种句型。

社会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四个基本句型和句型出现的比例, 以及如何写出每个句子。每种句型都有其特定的角色, 了解句型及其扮演的角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出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社会故事。

这些句型在一篇社会故事中不一定要同时出现, 但是对基本句型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格雷建议撰写社会故事时要多用描述性句子, 包括描述句、观点句、肯定句与合作句;少用指导性句子, 包括引导句或控制句, 以免形成太浓的说教味道。描述性句子与指导性的句子的比例至少为2∶1, 一般以5∶1为宜。

参考文献

[1]Lindsay Scott.The use of facial cues during emotion recognition by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D].Wayne: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12.

[2]杨娟, 周世杰.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2) :142—155.

[3]郭梦之, 等.社会故事教学提升自闭症幼儿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J].幼儿教育, 2011 (33) :47—52.

[4]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以进餐活动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2.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研究 篇5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从理论研究、制度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目前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问题。本文从我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和康复教育困境出发,提出改善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建议,以期社会广泛参与,为自闭症儿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研究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自闭症康复教育

一、什么是儿童自闭症

(一)儿童自闭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发育早期,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2013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简称DSM-Ⅴ),修订了自闭症的定义,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儿童自闭症的学名叫儿童孤独症,孤独症是它的书面语言,现在也把这类疾病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也叫心理发育障碍,也被称为大脑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它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出生前,他的大脑因为种种原因,其发育或者某一个领域的发育就受到了影响,导致出生以后,他的各种发育的进程,他的语言,他的社会交往,他的运动等各种能力发育受到迟缓受到阻滞,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功能的障碍。

(二)儿童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自闭症儿童多于三岁前起病,其中约2/3的孩子于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孩子经历了1-2年的正常发育后出现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

第一、社会交往的障碍。自闭症的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质的缺陷,不同程度的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典型的表现是回避目光、对呼唤缺少反应、缺少与人交往的兴趣等。

第二、交流障碍。自闭症的孩子在儿童语言发育方面和非语言交流方面均存在着障碍。非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语言交流障碍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异常、言语运动明显受损。

第三、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患自闭症的孩子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常常比较刻板、重复,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去应付日常的生活。另外,其他方面伴随的症状,情绪以及行为的异常。

第四、智力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三)儿童自闭症的诱因

第一、遗传因素。据研究表明,自闭症在同卵双胞胎中的共患病率较高,在60%-90%;对于异卵双胞胎则比较少见。在兄弟姐妹之间自闭症再患率仅4.5%,尽管比例少,但也表明存在遗传倾向。

第二、感染与免疫因素。据研究表明,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都可能导致自闭症,当孕妇感染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腹中孩子,增加孩子患自闭症的几率。

第三、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如果孕妇怀孕时有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情况,也会增加孩子自闭症的机率。

除此之外,情绪障碍、语言障碍、压抑、药物或饮食不适应也会诱发儿童自闭症。

(四)儿童自闭症的不利影响

1、对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

自闭症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在人幼儿时期开始发作。如果忽略该疾病任由其发展下去,那么不光会影响到病人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日常生活。

第一、精神危害。该疾病很容易导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同时还容易出现精神封闭等状况。

第二、影响智力。幼儿时期发作的自闭症还会影响到人的智力发育。

第三、不能和人正常沟通。因为患有自闭症的人,日常生活当中的逻辑以及形式和正常人并不相同。可能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的丰富,但正常人是难以理解的,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普通人不能理喻的行为。

第四、影响神经功能。一旦在人幼年时期发作自闭症,就会导致人的神经功能发育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发展停滞的状况。

2、对自闭症儿童患者家庭的影响

(1)家庭经济压力

主要是自闭症患者在康复训练与教育上的花费。根据调查,月收入低于3000的自闭症家庭约占50%,而康复教育费用在低于3000元的家庭只占比约9%,康复费用普遍高于家庭收入。

(2)自闭症儿童父母心理压力

在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家长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应激反应,经历从否认到迷茫到愤怒到内疚到痛苦再到逐渐接纳的过程。而在育儿过程中,自闭症儿童父母由于缺乏照顾自闭症儿童的技巧,缺乏有效的亲子互动,得不到情感的正向回馈,不懂得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等,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在自闭症儿童成长过程中,自闭症患者父母还会面临就医、康复、教育、就业等诸多问题,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都会使自闭症患者父母感受到社会排斥,产生较大心理压力。

(3)自闭症儿童父母身体压力

据调查发现, 自闭症家人患上心脏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等致死性疾病的几率是常人的10倍以上。同时,自闭症儿童到来的打击与缺乏相关经历与知识造成的无措,承受能力较弱的父母甚至会萌生弃养的念头。

二、我国自闭症儿童现状

(一)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

90年代到21世纪之前,我国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正式进入全面探索期。20世纪80年代初,陶国泰教授在国内首次发现和诊断出4例自闭症儿童,并发表了题为“婴儿自闭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这是我国对儿童自闭症的初次探讨。1984年,陶国泰教授创立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不到两年时间共收治12例自闭症儿童。1987年陶教授在美国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婴儿的自闭症”的研究报告。1989年,我国开始有了“儿童自闭症”的诊断。1990年,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才开始分析1986年以来所有确诊的自闭症患儿。

进入21世纪,我国对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步入迅速发展时期。首先上升到国家层面。2001年,中国残联对0--6岁残疾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自闭症和不典型性自闭症成为精神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2006年,国务院批准将自闭症康复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的工作计划中。

2010年,以自闭症为题材的电影《海洋公园》在全国公映,为观众直观呈现了自闭症家庭的真实面貌。央视还曾在“新闻联播”中推出自闭症专题节目“自闭症儿童”,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关心这一特殊群体。

为了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使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中国残联据此制定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按每年人均12000元标准对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给予补助。

2016年的全国助残日期间,首次将关注聚焦于自闭症儿童,主题为“关注自闭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2016年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的主题定为“包容及神经多样性”,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美国自闭症之声联合北大、浙江工大等各大单位,齐聚央视塔下,共同为自闭症儿童点亮蓝灯。

2015年以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等编著,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支持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发布了三部,对中国自闭症儿童研究干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自闭症发病的严峻形势,给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自闭症领域里的科学研究进展,帮助自闭症患儿和家庭重获幸福;介绍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普及科学干预方法,促进行业规范;培养自闭症干预领域的专业人才,敦促高等院校尽快建立相关专业。

(二)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现状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自闭症患病率估计约1/68,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0-14岁的儿童超过200万,并且每年以20万的数据增长。

根据2019年《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发布的数据,自闭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长,中国目前有超过1300万自闭症人群,其中18岁以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人数可能就超过400万。根据我国人口出生率,按1%来算,自闭症儿童的数量每年以接近20万的数字递增,可见情势严重,触目惊心。

三、儿童自闭症康复教育方法

(一)儿童自闭症一般治疗办法

1、心理疗法

自闭症本质上就是心理障碍疾病,因此心理治疗也很受重视,他们大多寄希望于这种疗法,期待在该疗法的作用下能真正挖出患儿心理上的“病根”,但是因为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很久,需要患者能持之以恒。

2、饮食疗法

科学研究发现,奶制品、麦制品及粮食酿造的酒类中含有的谷蛋白和酪蛋白对患儿的大脑具有麻醉作用,影响到患儿的行为、智慧、情绪、痛感的极限以及对声音的敏感度,因而造成脑子反应缓慢。该疗法就是通过控制食用该类食品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3、高频音乐疗法

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调整身体状况,大大改进孤僻的生活状态。这种疗法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

4、药物疗法

实际上,在自闭症治疗过程中,像药物治疗是最为常见,且这样的疗法往往要持续很长的过程。从更深的层面来说,药物并不能真正解决自闭症所带来的困扰,可能在药物的作用下会形成其他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二)国际先进教育康复理念

1、要正确规划自闭症儿童的人生

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把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作为孩子的人生目标,而忽略对其社会交往和独立生存能力的培养,以及内心幸福感的涵育。其实,上学无非是他们走向社会的途径,而不是目的,因此,要不要上学和怎样上学,都应服务于实现孩子的人生大目标。基于自闭症的特殊性,自闭症儿童无论功能高低都应当确立的人生目标主要是:一,解决生活自理问题;二,能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三,培养一技之长。这样他们将来才能独立生存于社会。至于具体目标的制定,则需考虑自闭症儿童的实际功能水平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

很多家长过于关注自己孩子的缺陷和问题,一旦有什么不适当行为,就倍感焦虑和恐慌,这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更大压力。自闭症儿童首先是儿童,有着和普通孩子一样的发展规律,也有各自独特的闪光点。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想方设法使之巩固和光大。我们看到孩子的优点越多、鼓励越多,孩子的进步就会越大,这是许许多多家长的共同经验。如果看到的只是问题,这问题就会被更加放大。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遭遇太多挫折,需要我们加倍呵护。

3、要有意识地培养自闭症儿童独立学习能力

爱孩子的正确方法不是包办,不能什么都替孩子想、替孩子做。有些家长习惯于以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孩子,甚至课堂上来个客人回头看一下的自然反应也要矫正,结果把孩子训练成没有思想的“机器人”。这种方式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机会,而在结果上则只能加深加重他们对于家长的依赖。爱孩子就要用正确的方法使之不断受到锻炼,让他能尽早独立。

四、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困境

(一)治疗费用高

每年国家财政都会拨出一笔经费,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补贴。过去,孤独症儿童家庭想要领取补贴需要提供残疾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放开政策,只要家庭能够提供正规三甲医院诊断证明,就可以拿到政府提供的康复训练补贴。“国家明确规定,各城市每年应为孤独症儿童家庭提供每户一定的补贴,各地残联如果有资金可以再补充一部分。”

然而,在高收费的康复机构面前,“可观”的补助似乎也显得杯水车薪,更让孤独症儿童家长揪心的,还是自己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去了康复机构,仍得不到规范化的干预。在孤独症儿童患者中,只有不到2%的孩子能够进入专门的机构接受专业康复。

(二)行业无标准

孤独症儿童康复领域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众机构共同向行业标准看齐,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提升能力,最终促进行业整体建立好的口碑,将康复工作落到实处。如果行业缺乏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的老师和医生,就可能出现机构以盈利为主,高收费而治疗收效甚微的情况。

(三)缺少专业人才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上看,由于没有相关的专业设置,儿童康复老师所修专业基本上属于师范类、康复类、学前教育类、心理类、体育类,这些专业很大程度上跟儿童康复专业领域并不完全契合。因为专业门槛高,机构很难从社会上找到成熟的儿童康复人才,很多都得从零开始培养,而这类人才的培养显然需要很长时间。非“科班”的人从进入孤独症儿童康复行业到成为此行业比较专业的人才,成长周期一般是1~3年。

(四)父母抱团取暖

很多患者家庭由于经济原因或对治疗机构不信任, 会采取“抱团取暖”, 他们自己创办机构, 或独自在家庭开展教育康复活动, 但在实际中往往很难取得成效。

五、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建议

(一)把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对0-16岁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康复训练费用予以一定比例的报销。为每一位自闭症儿童设立一定数额的受教育基金、特殊强化干预以及就业辅助基金,提高对自闭症患者及家庭进行补贴的标准及补贴的受惠面,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学习、提升。设立自闭症儿童公交出行免费、看病绿色通道制度。

(二)建立大龄自闭症患者就业体系

建议多部门联合行动,根据自闭症患者患病程度不同,提供包括竞争性岗位、辅助性工作、专门供养及看护机构等不同的支持保障。对于认知和行为能力接近正常、生活可以自理和安全出行的自闭症患者,提供竞争性岗位就业培训;对于认知能力低于常人、无明显情绪问题、经过辅导和培训能掌握一定工作技能的自闭症患者,提供辅助就业的场所,如企业内专门设立辅助性工作岗位;对于认知能力远低于常人、偶尔会有情绪问题,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在专业人员干预与带领下可以慢慢提高生活技能并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的自闭症患者,鼓励其参与部分社区的简单手工活动。

(三)建立自闭症社会生活与养护中心以及看护机构

目前,世界上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如日本的榉之乡,中国台湾的肯纳园等。建议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制定这类机构的标准和管理认证办法,对该类机构给予营运费用一定比例的资助,保证每一位孩子的培训以及看护费用分拨到每个中心。逐步建立自闭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建立自闭症示范康复训练基地,培养康复训练专业技术人员,为居家养护和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的自闭症患者提供服务。

(四)倡导全行业实施科学救助,全社会给与接纳和关爱

倡导全行业对自闭症人群采取“科学干预、主动参与”的态度,以科学的理念认识自闭症,采取科学的体系和方法进行干预,积极主动参与救助,改善自闭症人群的社会境遇。引导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干预观”,对孩子进行早期抢救性干预、训练,不错失挽救孩子的黄金时期。以自闭症人群“生命全程”为视角,以科学干预为手段,支持自闭症人群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社会公众也应当去聆听、欣赏、接纳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理解、关爱他们。

儿童自闭症康复 篇6

关键词:自闭症 研究进展 临床表现 音乐治疗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56-03

一、自闭症研究进展与临床表现

(一)研究进展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也叫孤独症。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李欧·凯纳(Leo Kanner)博士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最早把这一罕见的症状命名为自闭症,从此自闭症的相关研究和康复治疗开始引起世人的关注。上世纪50至60年代末,自闭症曾经一度被误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疾病,它的病理被归纳为有情感冷漠的高智商父母对患儿养护不当所致,直到60年代初期,这种观念被一个新的科研成果否定,该成果证明了自闭症是婴儿初期的生理疾病。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英国佛尔斯丁博士和卢特博士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家庭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异常基因链,这个基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发病率。上世纪 90年代初,辨别携带与孤独症相关联的基因物质染色体的研究工作开始进入临床科研阶段,现在,此基因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继续进行更具深度的研究。

(二)自闭症儿童患者临床表现

经过系统的研究,自闭症侯群被归类为自闭症、瑞特综合症、儿童期分裂障碍和不确定的弥散性发展障碍五种亚类型。1994年,另外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一种比较轻的自闭症类型)被正式归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

自闭症儿童患者通常存在获得正确的社会能力方面的困难,如语言沟通能力低下、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缺乏区分社会环境中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听觉刺激能力及接受能力等。归纳其具体的临床表现如下:

1.发病初期,幼儿与家人及社会互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于正常同龄儿童,表现出明显的迟缓或不正常,有一部分儿童直到3岁左右才会玩耍、嬉戏等娱乐活动。

2.不愿主动与人接触,非语言性的社会互动缺乏,特别体现在相互目光接触期间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不安,缺乏与人非语言的沟通、交流行为。

3.语言沟通能力与质量异常显著,说话时有时会发不出声音,伴有较为有固定的模式或重复性特殊语言,缺乏同时间的即兴模仿能力。

4.表现怪异的行为举动,如不停地摇手、不停踢墙或家具、连续长时间玩同一个玩具、不断的转动自己的手或做一些其它的奇怪动作。

5.适应环境能力差,不习惯于改变的新环境,到了不同的环境就会引起患者的烦躁,甚至会出现乱喊乱叫,摔打物品等异常行为。

二、我国自闭症儿童现状

(一)自闭症儿童发病率

我国对于自闭症的研究源于1982年,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提出了案例报告。对于我国儿童自闭症人数的估算,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标准,自闭症平均发生率占人口总量的千分之四,以此推算我国自闭症人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为523万人,即便按照千分之一的比率推算,也有130万人。但如果根据2014年10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和新华公益共同发布《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患儿的数量可能超过200万 。

目前,我国尚未开展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只有部分省市和地区进行过此类调查:北京2004年抽样调查结果为1.53%;2012年深圳报道18-24月龄婴幼儿自闭症患病率为2.76%;2013年广州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普通幼儿园自闭症患病率为1/133。2014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中,我国的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

(二)自闭症儿童复训练现状

截至2013年7月,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级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任务的实名制康复教育机构已达933个,据此推测目前全国机构数量已经过千。其中绝大部分康复机构为民办机构。这些大量的民办康复机构的建立有效地弥补了国家政府资源的不足,缓解了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但一些自闭症康复机构管理不规范、专业性不强,亟待政府积极地扶持、引导和管理。这些康复机构无法满足自闭症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发展,更无法满足这个年龄层面患者的社会属性方面的需求。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除了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以外,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的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有益的帮助。

为实际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困难,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中国残联从2009年到2015年,共投入自闭症康复训练经费4.68亿元,组织实施贫困自闭症儿童康复项目,为近4万名3至6岁的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补助。特别是2013年至2015年,中国残联实施了自闭症儿童康复试点项目,连续3年扶持了50个康复机构。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机构,按照中国残联的要求,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工作。其中,笔者从武汉市残联获悉,武汉市有4000多个自闭症患儿家庭,针对0-14岁自闭症患儿,市残联每年将给予1.6万至2万元的补助,这笔钱可以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完成4个月的康复训练。

当前我国一些针对自闭症儿童设立的特教康复机构,在治疗儿童自闭症时,主要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正强化、机构化教育TEACCH、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Floor Time)等康复训练体系。这些康复训练方法有效促进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工作。个别康复机构在治疗中引入了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动治疗和戏剧治疗等艺术治疗形式。

nlc202309081705

三、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音乐疗法应用

(一)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中的应用原理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与音乐的发展息息相关,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活动可以促进人体神经系统的发展(Jensen,2001)。Jensen(2001)认为音乐在促进人类发展中有以下特点:有利于促进人类生存;音乐有预期的发展阶段;音乐可以提升视觉空间能力、分析能力、数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认知系统;音乐使情绪系统受到正面影响,包括:内分泌、荷尔蒙、社交技巧、人际交往及文化与美感鉴赏;音乐可提升知觉能力动作能力,包括:听觉、前庭系统、感官敏锐度及时间感等;音乐可以强化压力反应系统;音乐可以激化记忆系统,包括:提升聆听、注意、凝神、回忆等。

基于音乐对人发展影响,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干预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借助音乐这一干预媒介,来达到改善治疗环境,促进儿童心理及社会功能康复的目的。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奠基人张鸿懿教授临床实践证实,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可以通过音乐治疗有效促进患儿的认知功能。音乐具有可以暂时越过认知过程而直接触及到情绪和性格障碍层面的作用,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在自由的音乐打闹、喊叫、律动过程中,释放负面情绪。音乐治疗活动可以有效吸引患儿的专注力,从而培养患儿的学习、交流能力。在一对一的音乐治疗干预,可以有效借助音乐沟通改善患儿与陌生人交往的恐惧感。在团体音乐治疗中,患儿则可以从中体验到他人存在的集体意识,培养与其他成员建立起互动关系的能力。

(二)音乐治疗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聆听音乐

选择聆听自闭症儿童喜爱的音乐、歌曲来降低患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躁动、分心行为,训练患儿的注意力与对环境刺激的警醒度。在聆听音乐或歌曲的同时,让患儿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拍手或用手拍打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如拍双肩、双腿等),来表达情感。通过聆听来学着辨别音色、音高、强弱、音量来刺激患儿对声音的感受、理解与记忆。

2.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或背诵短句、诗歌、歌词等,来锻炼自闭症患儿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针对不同的朗读或背诵内容配以适当的音乐播放,让患儿配合音乐节奏、情绪训练,以便使其达到能准确表达语言和情感的目的。

3.舞蹈训练

在用舞蹈形式来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的音乐治疗一般多见于团体治疗。可以用两种形式来进行,其中一种是,借助音乐让患儿自由发挥动作,尽兴舞蹈,这样可以让患儿在即兴舞蹈中释放紧张、焦虑、强迫、恐惧等不良情绪。另一种是由治疗师来教患儿来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让患儿在跟随学习跳舞中锻炼其精力集中、肢体协调及与他人的配合能力。

4.歌唱训练

歌唱患儿喜好的歌曲不仅能给患儿带来快乐,而且,通过歌唱发生训练,也可以帮助患儿学习呼吸控制、音量大小控制、音色控制及语言清晰控制,以此促进患儿的语言发展,并刺激使用声音的动机及次数,像是重复、模仿、回应等。通过对认知功能相对健全的自闭症儿童,还可以合唱歌曲教唱形式,来促进他们彼此间的的交流、沟通,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5.即興表演创作

在对自闭症儿童实施的即兴表演创作中包括了乐器即兴、歌曲即兴、聆听音乐后即兴绘画、即兴音乐剧等形式。即兴创作目的是使儿童在具有结构性音乐的安全模式中,自主、自由地借助音乐形式来表达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行为,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通过儿童即兴表演中投射出来的潜意识的心理矛盾冲突,来针对性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

结语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康复实践活动,笔者发现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自闭症儿童在治疗师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来展现自己的内心,释放自己的活力,用演唱、演奏、舞动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强化与他人之间的互动、交流。音乐治疗的逐步渗透,让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交流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当今社会,自闭症儿童的康复问题不仅仅是患儿个人与其家庭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以及各类支持自闭症儿童康复的政策、计划的落实,必将有效推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在此大背景下,把音乐治疗引入到自闭症康复训练过程中,为患儿提供一项崭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将会让更多自闭症患儿及家庭成员感受到音乐治疗中所体现出来的温馨的、安全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Juliette Alvin,Music Therapy for the Autistic Child Seco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陈莞,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应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勇,张鸿懿.我国当代音乐治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人民音乐2014(5).

[4]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R].北京: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自闭症研究指导中心(2014).

[5]陈美玉,音乐治疗理论|应用|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自闭症康复训练教学设计 篇7

【训练内容】本节课是自闭症康复训练综合课, 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①社会行为的训练;②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③语言沟通——了解特征四季、填词、说句;④逻辑训练——事物关系与空间方位;⑤精细动作——小肌肉。【内容分析】1.社会行为训练是针对自闭症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训练, 因为自闭症学生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的社交能力。2.语言沟通训练是针对自闭症学生语言和沟通障碍的强化训练, 因为自闭症学生常常表现为鹦鹉学舌式的仿说、答非所问、不会主动提问,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3.数理概念训练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组成。4.逻辑训练是通过观察, 认识事物之间相互的关联, 由表象的感性认识, 培养理解能力。5.精细训练:加强双手小肌肉的训练。【学情分析】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展性障碍病症,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的目标是发展社会性,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语言能力, 矫治不良行为。本节课就是针对自闭症学生个体特征的一对一训练课, 受训者是本校一年级一名高功能自闭症学生, 该生通过在校两年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听从老师的指令, 学习时有参与互动的能力。通过训练自主性、主动性语言明显增多, 但在社会交往中不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 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不流畅, 词汇量贫乏, 用词不恰当。在一对一的训练中能接受普通小学的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训练思路】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是以分解课题、强化和辅助为原则, 以回合式操作教学对自闭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干预;结构化训练是增进自闭症学生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从而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改善学生沟通的欲望和技巧。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强项, 弥补和避开其弱处。根据自闭症训练理念和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分解细化, 逐步让学生掌握;应用结构化训练中的视觉安排、程序时间表, 使学生通过清晰的视觉组织, 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 使自闭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训练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社会行为——使自闭症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 (2) 语言沟通——通过情景训练使自闭症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 (3) 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 社会行为——通过情景训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上课的老师; (2) 语言沟通——通过训练能和老师做一问一答的对话; (3) 数理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使自闭症学生掌握数的组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社会行为——使学生能和老师有目光接触和交流的意识; (2) 语言沟通——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语言能力; (3) 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4.补偿缺陷与能力开发: (1) 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2) 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 数理概念——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教学重、难点】重点: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情景对话、语言沟通。难点:使学生具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有自主性语言的交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解决措施:直观教学, 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提出问题, 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训练准备】程序时间表、宁绪音乐、强化物、课件、训练辅助用具。【训练过程】1.训练准备。确定强化物 (播放宁绪@脑波音乐) 、出示《程序时间表》。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脑波音乐”使学生稳定情绪、大脑清醒, 能专心地投入到训练中;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强化物;根据结构化教学《程序时间表》的视觉提示预知上课的内容, 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 以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2.开始训练。 (1) 社会行为。①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你是谁?我是谁?②目光接触、对活动中的“看着我”有反应。设计意图: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自闭症儿童对人称代词“你、我”运用混淆, 常常会“鹦鹉学舌”;与他人没有目光对视与交流, 偶尔的目光接触也纯粹是工具性与机械性的。通过训练培养自闭症儿童社会化行为。 (2) 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1——马路和人行道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提出问题, 让学生探索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情感, 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②操作观察、探索新知。出示生活情景图2——放学后, 热闹的马路,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数一数, 马路上共有几个人?有几辆汽车?道路的两旁有几棵树?a.数小棒, 感知满十;b.摆小棒, 学习数的组成;c.看直尺, 感知数的顺序、大小;设计意图: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数学活动情景。③有趣练习, 巩固新知。a.比一比, 摆一摆——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b.连一连, 猜一猜—— (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c.找一找生活中的数。设计意图:合作学习, 了解学生。小结:十几就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逻辑训练。出示训练器材《逻辑狗》, 通过对画面观察与联想, 认识事物关系和空间方位。①小朋友在什么时候? (春、夏、秋、冬) ②小朋友在什么地方? (游乐场、餐厅、浴室)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联想能力, 根据画面上的景色、物品以及小朋友的衣着, 判断、认识季节与公共场所。 (4) 语言沟通 (根据逻辑训练的内容) 。①四季的特征。②填词、说句。设计意图:培养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填上恰当的词语, 说一句完整的话。 (5) 精细动作。涂色——在规定的范围内涂色, 要求均匀、不出界。设计意图:加强双手小肌肉的训练, 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做事的习惯。3.训练结束。 (1) 播放音乐, 放松学生情绪; (2) 与《程序时间表》对照, 总结课堂训练内容;将学生选择的强化物奖给学生; (3) 布置课后训练内容。【教学反思】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 尝试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本节课采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用普校教材对自闭症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 以培养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用自闭症训练的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训练法强化训练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上课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使学生体验学习训练的快乐, 所以整堂课接受训练的自闭症学生情绪稳定, 能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在社会行为和语言沟通方面效果较理想, 参与互动的意识较强, 能做简短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在数理概念方面由于自闭症学生接收知识的方式及接受知识信息局限性, 所以在今后训练中更应注重自闭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以生为本”因人施教, 并逐步引导自闭症学生思维正常化, 学习生活正常化。■342011.05总第221期

儿童自闭症康复 篇8

展展年龄12岁, 是自闭症康复部程度较好的一个孩子, 小学的课程已经学习到了五年级下册。只是自制能力较差, 在进行一对一教学的时候经常溜号。他是一个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在他的思想里, 他认为对的东西就是对的, 认为不对的东西就是错的。而且他很固执, 即使将事实摆在的他面前, 他都会找出各种理由去反驳。他不能体会身边的人对他的爱, 他认为家里人为他做的事情都是应该的, 思想有些消极。父母工作比较忙, 有时间都尽量陪他, 妈妈每天晚上负责教他作业, 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缺乏技巧, 在交流或游戏中经常和同学产生矛盾, 有时会欺负程度不如他好的同学来出气。

他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在自闭症训练部学习4年, 于2010年9月毕业, 到普通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但转入普小后, 由于行为问题及适应性问题未能继续留在那里学习。目前情绪低落, 攻击性行为较多, 人际交往有障碍。

二、个案沙盘

第一次沙盘主题:繁华江畔

模拟哈尔滨的江南和江北 (上北下南) 。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沙盘作品, 在沙盘的开始整个画面很和谐, 天上有飞机, 有车辆的往来, 架设桥梁和公路, 还有火车在通过, 中间的公路代表的是浮桥, 每天浮桥都会按时开放和关闭;江门上有等待出发的船只。江北有正在开采的钻石矿场, 挖掘机正在作业, 江南有一家售卖水果和瓷器的店, 很热闹。

待沙盘环境稳定后, 出现了动态变化, 两船相撞, 虽无人员伤亡, 但有一艘船沉到了江底, (他用沙子掩埋来表示船已沉入江底) 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之后又出现了另一艘船撞坏了浮桥。空中的飞机发生了碰撞, 没有坠毁, 各自飞去了。

当教师问他是否要对完成的沙盘进行最后调整时, 他主动修复了撞坏的浮桥。

沙盘中一只蓝色的船代表自己, 他还带着另一只船要从桥下面的水域通过, 却因为浮桥有时间限制而被阻止通行, 好不容易通过了浮桥的阻碍, 却被火车桥下的船挡住了去路, 而这时浮桥也关闭了, 他们被困住了, 进退两难, 只好在船上找一些娱乐活动来消磨时间。

第二次沙盘主题:安静的城市

(接上一个故事)

他这样形容他的作品, “虽然远离繁华, 但景色却依然很美。”

这也是个动静结合的沙盘作品, 整个沙盘摆放很简单, 这次红色的船的驾驶员代表自己, 他告诉老师, 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这一次, 他和同伴要去钓鱼, 他多加了一艘船, 这艘船上储备了很多油, 用来当他们被困、油料用尽的时候提供燃料。所以, 这艘船不可以轻易离开港口, 要随时候命。

江上面有个火车站, 有两列火车正在候站, 在他和同伴出发的同时, 这两列火车也同时出发, 开往不同的方向。

第三次沙盘主题:深浅不一的钻石

在海边的一个山坡下埋着很多的钻石, 曾经有施工队发现了这座矿山, 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 本来祥和宁静的海边突然气候恶劣, 一阵大风把施工队吹散了, 也把山坡变成了大山, 钻石被深埋在山下, 从此不再被人发现。在海中有一个荒岛, 岛上没有生物, 长潮后就沉浸到大海里了。

海边要进行“机动船比赛”, 自己是监督员, 两艘船发生了事故, 其中一艘船被救到了海岸边, 但另一艘沉到了海底, 幸好无人员伤亡。

第四次沙盘主题:一个热闹的餐厅

沙盘中分为四个区域, 分别是:餐厅、厨房、办公区以及客房, 在客房中还包括了卫生间, 其中的人物是服务人员和卫生员, 办公室是自己和同伴工作的地方, 但自己现在并没有在其中。

三、沙盘作品的分析解释

展展很想到普通小学去学习和生活, 希望生活从此有所改变, 但被退回后他很失望, 情绪低落, 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于是在沙盘作品中出现了汽车﹑火车﹑船和飞机, 体现了学生希望利用外界力量的支持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火车除了象征着巨大的外在力量援助外, 还象征着一种机遇, 说明学生很想再有机会去普通学校接受新的教育;飞机往来于天地之间, 象征着包容性和分离性之间的平衡。而展展自己摆放的飞机却出现了碰撞, 失事飞机可能隐含着对自己的否定和愿望的破灭。这也正体现了因为自己未能适应普小的学习和生活被退回的现实使得他对自己充满了否定和自卑。

桥是连接﹑沟通的重要建筑物, 也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 桥首先象征着起沟通作用或连接作用的人或物。桥还象征着生活阶段的过渡, 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由此可见, 这次的转学事件对展展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 导致了他多种行为障碍, 也间接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渴望, 宣泄了不良情绪。

第二次“安静的城市”的沙盘比较荒芜, 内容并不丰富, 自我否定和消极的情绪仍然存在, 火车的驶入与驶出, 象征他希望有外在的动力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第三次“深浅不一的钻石”的沙盘作品中却不见“钻石”, 依然出现了埋藏和沉船的情况, 表明学生的内心仍然存有自我否定和逃避的状态, 宝石象征着他个人的闪光点, 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 有时甚至故意做出破坏的行为, 他把自己深深的藏起来, 好好保护, 怕受到伤害。

第四次“一个热闹的餐厅”在沙盘中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沙盘中摆放马桶等卫生间的设置, 象征着个人的弱点和缺点, 学生摆放了马桶, 表明他能意识到自己缺点的存在, 并觉得这些缺点还不是很严重, 不是无可救药的, 是可以改变的, 自己也愿意改变。

第五次终结沙盘:和平的军事基地

沙盘中有两个军营, 在军营中有时刻准备出发的坦克和充足的炮弹, 有时刻准备执行任务的飞机也有执行完任务回来的飞机, 敞开的大门两侧外有戒备用的大炮和碉堡, 他自己这样说, “战争是无法预测的, 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老师问他:“这样戒备森严的基地, 别人会不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进来呢?”他的回答是:“对那些朋友当然不会开火, 但对不怀好意的家伙, 只要靠近, 那他们就完蛋了。”

五、总结分析

第五次的沙盘是模拟军人之间的战争情景, 设立了界限, 用栅栏把自己的区域保护了起来。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景象:沙盘中出现了敞开的大门, 代表着自己希望别人能走近自己, 但从整个装备来看, 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他害怕自己受伤, 对接纳自己、向自己示好的人表示欢迎, 但对那些对自己有敌意的人, 他要他们离开自己的世界。

与之前的四次沙盘比较, 由最初的自我否定、封闭, 到现在的愿意试着敞开自己的“心门”去接受那些对自己没有伤害的人, 可见学生的心灵创伤初步得到了修复和整合, 不良情绪基本得到了宣泄, 情绪趋于稳定。

儿童自闭症康复 篇9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治疗情况,调查研究

一、自闭症的含义

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由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列昂·卡那第一次发现并记录下来的,是一种神经病理障碍,是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严重地妨碍与其他个体交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疾病。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社会化障碍(socialization handicaps)、交流障碍(communication handicaps)和想象障碍(imagination handicaps)。其中有些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相似。在实际观察和调查中发现,没有两个自闭症是完全一样的。

二、自闭症的成因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自闭症成因的不同看法。卡那认为生物系统的缺陷影响孩子和他人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同时情感系统的失调又造成孩子在与他人情感交流方面产生障碍,导致儿童在整个社会行为的异常。科恩在1985年提出了“心理理论”,把个体对他人的理解,即明白他人与自己是不同的个体,视为一种能力。科恩在研究中发现正常的儿童在3~4岁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理解力,而自闭症儿童很难培养出这种能力。还有一些研究者更强调自闭症的生物性成因,如认为是滤过性毒品菌感染、孕期注射疫苗的副反应、新陈代谢紊乱、接触污染物质或化学成分等原因导致了病症的发生。虽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至今没有定论,自闭症的成因是今后研究中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问题。

三、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自闭症儿童通常在两岁半前已有征兆,家长大多能在记忆中追索到这些儿童在婴儿期已有异常的特征。这样的孩子一部分兼弱智。主要特征有:逃避与人接触、言语沟通困难、拒绝环境变化、行为刻板、有自我刺激行为、感知体验异常、情绪表现异常等。大部分孩子长相很是可爱,刚开始接触体会不到孩子的异常,可是观察十分钟左右一般都能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

根据2003年新华社的报道,国内自闭症患儿约为50万人,患病率达万分之五,并有上升趋势,其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自闭症患儿逐年增多,需要家长、家庭以及社会对自闭症有更多的了解,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让自闭症儿童的生存状态更好的提升。

四、自闭症儿童家庭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及衡水、秦皇岛等5地随机抽取了99个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为对象。对99名患儿的诊断都符合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一Ⅳ)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童79名,女童20名。99名儿童中除13%的儿童未进行过任何形式治疗外,其余儿童都接受过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中医或西医治疗。家长问卷由封闭性选择题组成,从自闭症儿童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家庭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两方面进行了考察。

(一)家长收入。

家庭中父母的月收入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以及对子女的投入。因此本调查首先对自闭症儿童家庭的月收入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

图1清楚地显示自闭症儿童家长收入普遍偏低: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母亲占总调查对象的60%以上,而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父亲的比例也近一半。家庭收入偏低成为自闭症儿童坚持治疗的困难之一。

(二)家长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是比较综合地反映一个人的文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特别是曾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家长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过程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调查中自闭症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如表1:

从表1中可以发现,半数以上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这使他们在从患儿尽早确诊及到协助专门机构接受治疗都成为可能。但我们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则比较担忧,毕竟自闭症的早发现、早治疗以及家庭康复治疗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为基础,因此对这部分父母的患儿尤为担忧。

(三)自闭症儿童出生时的家长年龄。

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父母在孩子出生时都处在25岁以上30岁以下这一生育黄金年龄段,仅有4.1%的母亲和2.0%的父亲当时年龄超过了30岁。

五、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治疗情况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正常地与周围的世界互动,自闭症被称为残疾之王。患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在其康复治疗过程中家庭和家长起突出的作用。对家庭在自闭症儿童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调查也尤为的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发现异常年龄和接受治疗年龄。

3-6岁是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期,也成为治疗关键期。家长作为与患儿朝夕相处的人,如能具备一定的儿童自闭症知识以及细心观察孩子的能力,就会有效的利用治疗关键期,收到最佳的疗效,将遗憾降到最低。下表反映了本次调查中家长发现异常时孩子的年龄以及孩子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见表2)。

数据显示:大部分父母能较及时地发现儿童的异常情况,但对儿童的治疗却往往要延后一段时间,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自闭症诊断治疗网络,因而患儿从确诊到开始正规的康复治疗需要延后一段时间。表中显示有15%的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二)康复治疗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治疗费用是否造成家庭的负担,这是自闭症儿童能否得到坚持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见图2)。

由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自闭症儿童治疗费在家庭收入中占很大的比例,在调查中约7%的家长反映这项支出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在很大的可能性上会放弃给孩子治疗。

(三)家长对自闭症康复训练知识的掌握情况(见图3)。

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18%的家长接受过专门的培训或自学过有关自闭症康复训练的知识,因此能够在家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56%的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知识,但通过其它途径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理论并对自闭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但有26%的家长对自闭症知识完全不懂,因此这部分家庭无法对孩子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专门的训练机构之外无法再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这部患儿相对得到的治疗单一,进步缓慢。

(四)家长对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见图4)。

图4显示每日对孩子实施康复训练的时间少于2小时的家长占总体样本的90%。家长是日常生活中同患儿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仅仅靠康复训练机构每日短短时间的训练,而不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巩固和生活化,效果是微不足道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机构的共同配合。

六、特殊教育机构给予的治疗情况

家长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有75%的儿童都接受过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而家长对特殊教育机构的满意率也达到了74%。特教机构对儿童实施的训练也比较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一般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ABA行为训练、语言训练以及音乐治疗等内容。但是这些机构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起步较晚,一般成立时间在2003年至2006年之间;专职教师人数少,家长们认为机构虽然能根据孩子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训练,但因为国内在这方面领域的技能和研究有限,导致教师水平有限,训练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七、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治疗情况、特殊教育机构的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后,我们认为,自闭症儿童家庭治疗意识缺乏。自闭症儿童家庭支付的康复费用所占收入比例太大,从而影响对患儿的治疗。尽管儿童父母对获取社会帮助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当前还没有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训练康复机构刚刚起步,面临着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资金匮乏等问题。

(二)建议。

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动作和行为等;父母要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患儿,给孩子以温暖。此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智力好的患儿比智力差的患儿预后好。加大自闭症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让全社会从了解自闭症到理解他们从而达到帮助并关爱他们的良好风气。特殊教育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当前,专门针对患儿的特殊教育机构是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主要场所,而其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成为儿童康复中的巨大障碍。因此,特殊教育机构不能止步于现有的技术救治水平,要不断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增加特教机构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孤独症儿童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不仅是家人和教师。相信,有了更多的爱和帮助,孤独症儿童会不再孤独。

参考文献

[1].片成男,山本登志哉.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

[2].孙圣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缺陷及其早期干预研究的介绍[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浅析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训练 篇10

一、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互动特征

社会互动困难是自闭症儿童的最主要特征。Rutter于1978年也提出, 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困难在他们的人际互动。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沟通以及社会情感等社会互动能力方面, 普遍有严重缺陷。在社会行为上表现为:社会性孤立、缺乏眼神接触、不会凝视他人、淡漠情感、缺乏模仿能力及没有社会兴趣。由于以上异常的社会互动行为, 让自闭症儿童不易引起同伴与其互动的兴趣。

自闭症儿童的沟通和社会互动障碍与心智理论缺陷有关。研究发现, 自闭症者缺乏解读自己及他人心理状况的能力, 无法站在他人的立场, 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他们可以简单说出情绪状态, 但无法说出复杂的、引起情绪的情境因素, 无法从别人眼神中, 判断他们想要什么, 或他们在思考什么, 可以理解需要同情的事物, 但无法真正的表现出同情。由于以上的限制,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及人际互动技能, 明显落后于一般同龄儿童。此外, 自闭症儿童常在社交场合做出不恰当、让人觉得怪异的行为, 且在和别人对话时, 无法倾听别人谈话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缺乏一般谈话时, 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互动沟通特质。

二、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训练中的同伴介入疗法

(一) 同伴介入疗法的理论基础

善于社交的同伴能够塑造和强化孩子的同样的社交行为, 这与社会学习理论的主张不谋而合。社会模仿学习理论认为, 行为一旦被塑造及强化, 学习就产生了。因此, 自闭症孩子的教育环境设置中, 加入正常发展的孩子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实践。自闭症孩子的症状之一是社会交往能力上的严重不足,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社交技巧, 只是社交技巧缺乏自发性和灵活性。成功的伙伴关系会减少问题行为, 增加学习机会。因此, 社会学习过程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些技巧是可以习得的, 并应用于不同情境中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当环境有所选择地形成与强化特定行为的时候,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是可以调整的。

(二)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训练同伴介入的方式

正常发展的孩子与自闭症孩子在一起对自闭症孩子是非常有利的。正常发展的孩子被教以与自闭症同伴如何进行互动, 来启发、强化以及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鼓励正常孩子与有发展障碍的孩子积极交往可以有多种方法。如“朋友圈”Circle of Friends, 同伴辅导, 同伴训练, 让自闭症孩子加入同龄伙伴的团体游戏等方法。

1. 使用同伴训练者与同伴榜样。

这种方式是通过指导正常儿童如何与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互动, 进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交技巧发展的方法。自闭症儿童一般都避免与同伴的社交与互动行为, 但是他们在整合的情境下要比非整合的情境中与同伴互动得更多。因此在整合教室中, 教师教授正常孩子与自闭症儿童互动是一个合适的方法。一般而言, 如果没有干预的话, 正常孩子更愿意与正常孩子玩。在整合情境下教给正常同伴与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交或游戏互动, 是促进社会交往的有效的方法。Goldstein (1992) 等人开发了同伴调节干预策略来增加正常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其策略的目标是通过教给正常儿童启动与自闭症儿童的互动, 并对他们的社交行为进行响应, 来增加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行为。这给自闭症儿童以机会, 去对这些启动和强化他们社交行为的尝试进行反应。

2. 团体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赋本能与学习媒介, 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 通过游戏儿童与周围的人与事物产生互动。儿童在游戏中成长, 在游戏中学习。团体游戏是训练正常儿童主动与自闭症儿童互动的有效方法, 运用团体或小组方式进行游戏, 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能力。为了增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 教师要依据自闭症孩子着迷的行为或偏好的主题来开发团体游戏。这些游戏通常都是团体场地游戏, 如捉迷藏, 扮演电影角色等。这些能使自闭症孩子有兴趣加入到游戏中来。这样做的目的是增进孩子参与与同伴的社交互动的动机与渴望。研究也表明, 团体游戏增加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因为游戏激发了自闭症儿童参与合适的社会互动;游戏对所有参加的孩子都是有趣的;自闭症儿童是游戏中有价值的成员, 因为他 (她) 对该主题的参与和了解。可以说, 依据孩子的兴趣建立团体游戏是自然而简单的方法, 能激发孩子参与合适的游戏, 增进积极社交活动。

3. 整合的团体游戏模式。

整合的团体游戏模式的设置有八个重要的方面。第一, 整合的团体游戏模式设置能保证孩子正常参与游戏。第二, 环境应该是一个设计好的游戏空间, 该游戏空间的很多方面都应该被考虑。这些方面包括:空间大小;材料的排放;材料的组织与便利。第三, 游戏材料应该被小心地选择。选择要基于他们互动的可能性、结构以及复杂程度。一旦选择了材料 (含有玩具的) , 教师或父母应考虑:玩具能否鼓励孩子间的社会交往以及合作游戏;玩具所代表的多种兴趣;孩子的发展水平;孩子的学习风格;孩子的文化与性别差异。第四, 在执行此模式时, 使用一个细致的日程表以及行程表是重要的, 以确保创建一个可预测的、可靠的环境。开始与结束课程的仪式活动, 以及关于具体的行为、材料看管以及清洁的规则的使用, 能够有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预定计划。第五, 整合团体游戏模式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平衡的游戏团体的构成。团体成员应该是熟悉的, 能保证较长时期、定期会面, 还要考虑成员的其他方面, 如成员兴趣与脾气 (气质) 等。即, 该游戏团体可能包括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性别的孩子。第六, 要考虑团体成员的能力, 提供给孩子的游戏活动, 要符合他或她们的发展水平。第七, 该模式的另一个方面是领导参与, 即成人领导孩子来参与增加的社交与人为的游戏活动。这应该以一种支持性的风格而不是命令式的风格来执行。提供的领导支持的数量由孩子的个体需要来决定。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 支持的数量逐渐减少。第八, 整合团体游戏模式的最后一个重要方面是自闭症儿童所涉及的角色应该是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的相符的角色。而且所涉及的角色要少, 这样便于学习。

三、同伴介入疗法的局限性与使用策略

运用同伴介入疗法的相关实征性研究中发现, 该疗法能提升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互动能力, 增加自发性社会互动行为、主动与人互动及表达。包括:自闭症儿童与同伴的互动次数增加、互动持续时间延长、具有较正向的人际互动行为、提升学业分数、提升认知及游戏能力等。从中不难看出, 同伴介入疗法对提升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但在运用该疗法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自闭症儿童是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的, 如在功能水平上、个性、能力等等方面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在运用同伴介入疗法时应该有针对性, 针对不同水平的自闭症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

第二, 同伴是经由成人进行相关主题训练, 在安排下的情境进行互动, 同伴处于指导者的角色, 并非与自闭症儿童站在对等的位置, 这并非自然的同伴相处情境, 也就是说这不是自然的儿童人际互动经验。所以在运用同伴疗法时, 要注意避免同伴做为指导者的角色, 而应是平等的互动者。

第三, 同伴与自闭症孩子的交往的努力受自身期望的影响。自闭症孩子通常会表现出重复性行为, 刻板的语言, 以及简单的社交活动, 这使得他们与其他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这些显著不同通常会使同伴产生负向期望, 其结果就是同伴较少社交卷入, 较少社交努力, 以及对同伴较不友善。因此在治疗中, 应进行适当的干预来转换同伴的期望, 达到预先的目标。

第四, 在同伴介入疗法中, 除了上面提到的游戏和一般场景进行互动治疗外, 让自闭症儿童融合于普通班合作学习, 也可以作为提升其人际互动能力及学业成就的方式。合作学习指的是由数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某工作或达成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James N.Butcher, Susan Mineka, Jill M.Hooley.Ab-normal Psychology.12th ed[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徐光兴著“.雨人”的秘密—解读自闭症之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 .

上一篇:国际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下一篇:椎间融合器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