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

2024-05-11

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精选十篇)

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 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定位,品牌战略

一、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对我国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独具一格地形成了与工业相辅相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省内极具代表性的满清文化也使得辽宁省的人文文化明显有别于他省。但是我省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尚没有树立鲜明的品牌特性, 且呈现较为分散的品牌分布状态, 缺少必要的品牌战略与整合。因此, 辽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全方位进行品牌营销推广, 进行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维系与创新, 加强品牌识别系统的建设和延伸管理。深入研究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战略对我省甚至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长久健康平稳发展, 促进经济平衡和高效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品牌营销方法

(一) 品牌营销的观念创新

品牌营销的重要环节在于根据文化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进行观念的创新, 创意也是生产力, 创意也是发展力, 观念对于品牌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通俗易懂的二人转, 脱胎于东北大秧歌, 并集百家于一身, 将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深深扎根在东北人民的心里。在东北地区农民间更有着“宁舍一顿饭, 不舍二人转”的说法。二人转现今最广为流传的便是赵本山团队, 当小沈阳亮相春晚红遍九州, 当赵本山带领团队走出国门打开欧美市场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创新观念的重要性, 创意品牌营销的重要性。

(二) 实施差异化品牌定位

辽宁省在进行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上, 应该着重于差异化精品文化品牌的打造。辽宁文化创意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品牌价值、塑造鲜明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辽宁省各地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原有特色, 将其融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 增加创意分量。辽宁有着悠久的清文化历史, 可以以清文化为主线打造清文化网站, 让更多人通过网络接触并深入了解辽宁省, 同时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清文化品牌的打造。还可增加清文化节, 清美食节等更受大众欢迎的项目, 打造属于辽宁省的品牌项目。

(三) 多渠道全方位的品牌营销推广

辽宁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侧重于营销, 锁定目标市场, 以市场为中心, 以消费者为导向, 针对目标市场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 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 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发展。辽宁省具有独特的满清文化、抗战文化、民间民俗文化, 应将现代与历史结合, 加大宣传力度, 同时做好线上线下的双向传播。线上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树立品牌形象, 奠定品牌基础, 形成初步消费者忠诚度。线下同时进行宣传, 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品牌宣传和形象打造。这样才能让产品为人所知, 广为流传。

三、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品牌维系与创新

(一) 塑造品牌理念, 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简洁明了、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口号表达辽宁着重塑造创意产业大省的品牌理念, 进行有关省内宣传片的制作, 加入清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以及现代化理念, 打造厚重的辽宁省文化品牌形象, 树立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在公众心目中的理念形象。永不抛弃创意这一主旨, 并借用艺术创作的手段, 通过书籍、音像制品等进行文化题材的创作, 让更多人接触到辽宁省的文化创意产业, 了解省内文化根源, 体会到仿佛置身省内, 徜徉文化创意之海的韵味, 从理念上进行相关文化的灌输。

(二) 加强品牌的国际化、联盟化合作

在科技、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不断与国内外先进文化相融合, 加强合作。通过对内、对外品牌建设的相关活动, 扩大公众对辽宁的认知及注意力, 使其产生与品牌相关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如沿海城市大连, 可以加强海滨城市的建设, 将圣亚海洋世界、发现王国进一步打造成全国性知名项目。加强大连东软科技园区的建设, 寻求与全球性文化产业集团的国际化合作, 寻求资金和技术的同步支持, 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吸引优秀人才, 不断更新技术革新力量, 打造东北地区科技示范区。加强与优秀团队的沟通和交流, 将原有优势最大化, 更好的完成省内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

(三) 打造特色品牌文化, 坚持推陈出新

品牌内涵的缺失, 观念的不全面, 科技和管理方面的退化, 都会成为品牌老化的原因之一。因而要加强区域的软、硬件设施基础, 保护好当地的特色品牌文化, 科学规划, 进一步明确辽宁省的文化品牌优势, 服务于整个品牌战略的发展。市场在变化, 技术手段必须顺势而上, 成为品牌创新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任何产品的研发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先进的技术手段总会变成陈旧落后的东西, 因而应不断抛弃保守的、过时的, 更好的开发新技术, 以保证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长盛不衰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吴存东, 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1.

[2]冯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10.

[3]张昌兵.世界创意产业发展的六大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 2007, 7.

江苏连锁药店的发展战略研究 篇2

摘要:药店的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药店商业购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进货渠道与销售职能是分离的,尤其是集体配送模式,集体配送模式主要是产生规模效益、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医药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和深化以及医药间的核算,要求分别管理的呼声日益变高,医药零售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社会热点。

1、研究背景

在最近几年来,面对各方面的发展我国医药行业改革力度不断的加大。紧接着药品流通也逐渐开放了它的领域,一步步的实行分类改革制度。这些制度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从而使医药流通领域的格局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医药连锁经营和其他性质的行业相比还是相形见拙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医改的滞后却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医药连锁经营形成相对落后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药品连锁经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当然江苏的药店连锁业不例外。

2、江苏连锁药店的战略特点

药店连锁的英文名称为“Chain”,什么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就是说经营同一类商品或劳务的若干个商铺在总部统一的管理下,按照集中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统一的经营活动,用此来达到共享规模效益的目的。与一般的店面经营比起来,药店连锁具有与其他性质行业不一样的特征。

(一)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下的连锁药店

多元化经营模式下的连锁药店是指连锁药店在它的主营业务中加入非药品营销的服务,用此来扩大自己的营业额,从而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从2004年起,江苏的一些中、小型连锁药店已经开始涉及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了。江苏连锁药店之所以要进行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是因为它开的处方药销量剧减,使它各品种的经营空间、利润空间都被严重压缩,还有一点就是,药品的不断连

续降价和与平价药店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更是使它的利润率降低说我不能再低了。综上来看,冲破单一的经营药品的限制,转向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已经变成了连锁药店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二)江苏连锁药店的三种先进的营销经营管理模式

(1)直营连锁(Regular chain,RC),即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直接经营的药店、药品专机。一句话说就是药店连锁总部对自己各部门所拥有绝对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对于门店的一切法律责任皆由总部承担。

(2)特许连锁也可称之为加盟连锁(Voluntmy chain,VC),就是以经销商合作加盟的方式设立的连锁药店。连锁公司就负责加盟店里的药类质量和有关规定执行的力度进行监控,而加盟店则是要到连锁公司进行统一的进货。

(3)连锁也可说成是向愿连锁(Free chain,FC),就是连锁方同意被连锁方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一定范围的经营权,连锁方跟被连锁方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和服务的关系,制定统一销售战略的是由连锁方而不是被连锁方。无论是连锁方还是被连锁方他们的行为只受道德的约束,而不存在法律的约束力。

3、江苏连锁药店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0年到现在,江苏的连锁药店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面对这些改变,连锁药店作为中国一种的利器,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药品流通行业的必然选择。在同一时期,连锁药店也在不断的调整中,逐步向经营商品专业形式的各种品牌医药发展。在江苏,尽管药店连锁经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盲目的圈地连锁、不规范的内部管理等因素已经日益成为影响连锁药店健康经营发展的不良因素。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注重规模和形式而忽视内在规范的连锁

这是药店连锁经营最大的问题。很多企业他们关心的只有规模跟数量,对连锁经营的规范化偏偏只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的统一,从而忽视了内在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多经过特许授权的一方还未能具备吸引加盟者的能力时候,就只是把加盟作为扩大规模的一种手段而已。同时,特许授权的人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往往只是以拉加盟者为目的,缺少对加盟者各方面条件的审查,从而使企业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甚至于从其他渠道低价进货,使得药品质量监督失控。

(2)产权不明确,所属关系的条块分割严重,连锁药品跨地区经营的发展

受到了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

江苏以前的监管体系带来的利益分割和多方面管理,造成了医药流通领域多重分割,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限制了全江苏医药流通领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3)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规模效益不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面对以前的种种原因,药店零售业的基础薄弱,布局分散,不能形成专业化的经营模式。等到药禁解开后,连锁药店竞争靠的主要是价格战。与此同时,企业单单只重视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使得许多连锁药店只是表面上挂了总部的牌子,然则只是照搬照抄,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4、关于江苏连锁药店的发展对策(1)要选择适当的连锁经营模式。

当前主要有三种流行的经营模式:正规连锁、自由连锁跟特许连锁。针对江苏药店连锁目前的情况来看,药品流通企业应该把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连锁的方式结合起来,首先要取得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最后逐步探索出适合该企业的经营模式。

(2)连锁药店发展壮大的最有效途径是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要想真正提高管理效率,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降低管理成本,从而达到规模扩张的效果。然后再通过收集信息条形码,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以此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3)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从整体实施营销策略

连锁药店企业销售的最终地点是各门店,总部只是对制定营销策略负责,而门店则是负责具体的实施状况。因此,总部必须紧贴市场设计营销策划方案,了解市场最新的需求跟变化。连锁药店企业应该符合当地的风俗恰当的进行品种组合,并通过专业方法提供加工业务。这不仅仅是今后定点药店的必备服务项目,而且还应该成为每一个连锁药店的便民服务措施之一。只有在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方便时,企业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建立专业化管理体系

构建以交流目的的信息控制中心,提供连锁经营规范运作管理基础。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和运输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运输效率。

结束语:

连锁药店经营其实是一场药品零售业上的变革。就我国而言,连锁药店的出现时间比较短,因此,作为一个小小的省,江苏连锁药店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难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一部分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一部分也是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我们的连锁药品企业在将来的发展中少走弯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江苏连锁药店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江苏也会诞生一两个超级连锁药店。

参考文献:

1.【香港】华书-美通国际管理研究室主编,陈阳生总指导:《市场与销售》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4。

2.于建原著:《营销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苏同华著:《连锁店经营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4.刘培松著:《连锁营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5.潘学田:《药品监督管理实务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西部地方品牌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篇3

1西部地方品牌现状

①知名度低,市场地位弱。目前西部的少数知名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都很大,甚至部分企业已将其品牌扩展到国外,但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西部地方品牌知名度低,市场影响范围小,即使那些驰名的西部品牌,与世界品牌产品相比,其品牌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公众所认识和了解的程度也很低,产品销售仍以国内为主,世界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小,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

②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差。据2001年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报告,2001年中国品牌获得专利总数4063件,其中外观设计2501件,占专利总数的61l%,实用新型1419件,占349%,发明专利只有143件,占35%,而西部品牌中的发明专利仅达1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西部品牌中缺少技术含量大的优势,导致产品的附加值极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只能通过大量的初级产品或价格战等形式搏击,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竟争力。另一方面较低的技术门槛也给假冒商品以可乘之机,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西部地方品牌倍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西部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西部企业和品牌信誉受损。

③品质形象差,品牌价格低。品质形象作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总体质量感受,反映了企业在品质方面对消费者所做的承诺及企业为兑现承诺而做的各种努力。和以往相比,近年出现的新品牌质量已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但一流品质、二流价格、三流形象的现象依然很普遍。

④品牌塑造偏重于形式,且异化严重。与驰名品牌相比,西部地方品牌的年龄较短,缺少历史积累。相当多的西部企业在品牌经营实践中惯用轰炸式广告宣传产品的形象和用途,专注于造名造势,抄袭模仿赶时髦,品牌形象严重趋同。甚至一些曾经比较知名的产品在经过短期的名声大噪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悄然无声地迅速退出,寿命短、昙花一现似乎已成为多数西部企业跳不出去的怪圈。特别是近年来,在外来品牌的强烈冲击下,西部地方品牌还出现了一种品牌异化现象,那就是有的放弃自己原来的品牌,采取“实存名亡”,实“内”名“外”的经营策略,将自己的产品改做“联营”或“代理”外来品牌甚至外国名牌。有的企业或品牌还采取先在外地注册,然后以外来品牌杀回本地经营的迂回策略,如此等等。

2西部地方品牌滞后的原因

①经营理念滞后。品牌的背后是企业,企业的根本在理念。一个在全国和全球叫得响的品牌,背后必然是一个在全国、全球过得硬的现代企业,这是驰名品牌创立和打造的根本所在。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确立先进的、科学的经营理念,不能在战略与策略的层面做出高人一筹的谋划,而是处于低层次的传统经营,固步自封,抱残守缺,那就必然难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也就不可能打造出全国或全球的名牌来。

②品牌意识淡漠。由于经营理念落后,地方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许多企业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重视生产管理而忽视战略谋划,重视产品销售而忽视品牌打造。也有不少企业缺乏维权观念,缺乏品牌保护意识,产品无注册商标、商标超时不做续检登记、合并中放弃部分商标的使用及管理。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下,缺乏危机意识,致使苦心打造的品牌轻易丢掉,导致许多地方品牌包括企业名牌、老字号、知名商标等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争不能自拔。

③科技创新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制约西部地方品牌发展的一个瓶颈,没有独占性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弱是西部地方品牌与世界品牌差距的最主要表现。其原因一是科技投入少,研发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企业科技开发的主体地位尚未建立。

④运行机制不健全。从外部看,目前我国公开公正的竞争制度、明晰有效的产权制度及灵活多样的融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及社会的监督作用等未能有效地发挥,这从外部严重束缚了西部地方品牌的创新与发展。从内部看,一方面西部优秀的企业家和品牌经营人员数量少,人员梯队建设不足,人力资源缺乏;另一方面西部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不到位,在国外企业大举进入西部市场高薪聘请能人的情况下,西部企业必将面临着品牌人员大量流失的严峻考验。

⑤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规模作为企业实力与管理能力的体现,代表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企业规模的竞争,而西部企业的经营规模狭小,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个人利益刚性等限制了企业规模的发展。生产规模的限制使产业集中度小、生产能力低,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导致品牌的竞争力很弱。另外同行业内众多西部企业为各自的生存而相互恶性拼杀更使企业雪上加霜,成本高、费用大、销售难、经营亏损使企业步履艰难,不仅无力与国外品牌开展竞争,就是与国内品牌竞争也常常处于劣势。

二、西部地方品牌战略策划

1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良好的地方品牌经营环境

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的要求加快清理、调整和修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广为宣传,加速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同时注重对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使企业能利用WTO规定的例外条款和保护措施及判别待遇原则等进行适当的自我保护,在过渡期内实行灵活的市场准入政策和渐进式的国民待遇原则,为西部地方品牌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平稳过渡期;严格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监察机构,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制裁假冒伪劣行为,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净化市场环境,为地方品牌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培育和完善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宣传品牌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积极发挥中介机构在西部地方品牌建设中的社会舆论及评价监督作用。

2转变思想认识,树立西部地方品牌经营的现代观念

正确认识品牌地方化与国际化的内在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孤芳自赏、自我封闭只能使品牌逐渐萎缩直至消失。西部地方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必须超越狭隘的地方观念,把品牌融入世界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去培养,这样才能扩大西部地方品牌的影响,加快西部地方品牌的国际化进程。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利用他人技术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之前要取得许可;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和法律手段切实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遇到侵权时懂得如何有效地抗辩和合理维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和技术交流与转让中,人们只认专利而不认成果。而西部企业只重科研成果忽视产权保护,如果不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就无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核心能力。

3加快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西部地方品牌经营基础

建立创新机制。使地方品牌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不断赋予其新意,才能赢得市场的支持。在数字化和网络经济时代,迅速发展西部自己的电子商务,适应电子商务在产品生产、产品更新、信息传递、品牌保护等方面对品牌经营提出的更高要求,将为西部地方品牌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空间;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及跨国家的重组联合,立足于科学的战略分析,在做强的基础上再考虑做大,在做强过程中识别和抵御各种可能诱惑,在“行业专业化、专业多元化”的框架下完成做大的使命,避免西部地方品牌陷入经营误区,真正巩固西部地方品牌在竞争中的地位;建立品牌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培育、挖掘营销网络的竞争力,将品牌经营与各项营销活动统一起来。

4注入科技活力,提高民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和充实企业自主的研发机构,形成对科技成果的吸纳和开发机制及研究、引进、开发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对西部地方品牌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实用技术开发能力,可以增强地方品牌的发展后劲;善于吸收和借鉴。一是立足现实,对尚不具备“赶超”能力的技术采取“用好”的做法,考虑现有的技术能给企业带来哪些附加值,通过学习和用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提高西部地方品牌的科技含量,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最终实现“赶超”。二是要把引进技术从以引进国外生产线和设备等成熟技术为主逐步转向以引进专利和技术许可等经过研发能快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主上来,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为铸造西部地方品牌争取时间;重视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知识产权运营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技术资产,防止或减少侵权损失,还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出售技术和输出许可权开辟新的财源,促进企业各项资产的良性循环。

5科学定位,塑造鲜明的地方品牌形象

品牌可持续性发展的市场战略研究 篇4

一、质量和价格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进入到21世纪之后厂商之间的竞争集中在品牌的竞争, 因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 品牌的力量在消费者的选择中占据主导位置。品牌为什么这么重要?它能向消费者传递什么?答案很明确, 一个品牌能传递出产品的质量、定位、个性、文化、服务、地位等等。所以品牌的力量是强大的, 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要想长期发展, 能够在市场中存活, 必须集中力量经营、管理自己的品牌, 使之接受住风雨的考验。

在品牌经营、管理过程中质量是重中之重。正如通用电器公司 (GE) 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的那样:“如果不能以世界上最低的价格出售最高质量的产品, 你将被迫退出市场。”很多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以质量为基准, 以营销为手段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 并以质量的独特性为诉求点来达到销售的目的。

第一, 要认识到市场的需求最为重要。通过建立完善市场调研机构和营销信息系统, 经过调查、分析、反馈、测试, 就可以有效掌握市场的真正需要;对于不同的市场, 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认可及信赖程度截然不同, 这需要通过详细的调研来设立不同的产品质量标准。

第二、通过技术创新, 设计制造出人性化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深入挖掘出品质的独特性, 走质量差异化战略。

目前, 南方李锦记集团走的就是卓越质量经营之路。通过广泛开展用户评价活动, 引导行业关注市场、关注顾客, 推动以顾客为导向的产品、品牌设计和质量改进。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核心, 加快构建市场质量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顾客满意工程活动。

二、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创新, 是人类进步的灵魂, 也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特质, 是企业生存之源。目前, 世界上众多的企业, 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世界上第一大生产日化消费品的宝洁公司强调, 创新是其实现增长的主要驱动器。过去4年, 宝洁公司实现了200个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 成了创新能力最强的国际大公司之一。对于市场地位、竞争能力很强的宝洁公司尚且把创新视为企业生存与发展重要武器, 对于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众多年轻企业更要牢牢树立创新的观念, 以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独特的品牌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品牌文化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 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 创造品牌信仰, 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拥有品牌忠诚就可以赢得顾客忠诚, 赢得稳定的市场, 大大増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为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品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内涵, 具体而言是其蕴涵的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 也就是品牌所凝炼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个性修养、时尚品位、情感诉求等精神象征。品牌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观、一种品位、一种格调、一种时尚, 一种生活方式, 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给顾客某种效用, 而且帮助顾客去寻找心灵的归属, 实现他们的追求。

四、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动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近年来, 很多企业注重人才培养,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加大对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力度, 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就说过:“要想企业能赢, 没有比找到合适的人更要紧的事了。除非你有优秀的人来实践它, 否则世界上所有高明的战略和先进的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五、加强品牌经营与管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品牌建立与延伸方面, 人才管理方面, 还是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 要注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立品牌并促进品牌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使命,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基础是依靠成功的品牌。在维护品牌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中, 质量营销战略、持续的创新战略、品牌文化战略、人才战略、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维护策略及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等重要战略的实施, 这将有利于企业顺利而长久地发展下去。塑百年品牌, 创民族辉煌!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麦克丹尼尔.市场营销学:案例与实践[M].格致出版社, 2010年

CPA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论文 篇5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自以来的近六年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规模快速壮大,个人会员从13.3万人增加到17.8万余人,其中执业会员从6.3万人增加到9.5万余人;会计师事务所达到7790家(含分所799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收入过亿元的事务所由8家增加到34家;5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设立了62个分支机构或者联系机构;会计市场总量稳步扩大,行业所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行业业务总收入从154亿元增加到317亿元。截止到,全国注册会计师已接近15万人,行业从业人员30万人,会计师事务所7790家,行业所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

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但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无论从职业者的素质还是从职业标准和管制等各个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国际化的舞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竞争者之间竞争相对激烈

单从国内事务所和国际事务所在我国的年收入来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收入达到317亿元,与的154亿元相比,翻了一番。6年前仅有8家事务所收入过亿元,到现在有34家事务所收入过亿元。但最新发布的《20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也显示,度国内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前四名仍为普华永道、德勤华永、毕马威华振和安永华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四大年度总收入平均超过20亿元的规模,国内事务所收入最高的也不足10亿元,差距仍十分明显。截止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达到7790家,一些国内中小型企业成为国内事务所的服务对象,这些客户通常以事务所的规模与品牌来评价审计质量,而国内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实力接近’三大特点决定了客户有充足的选择余地,所以造成事务所过度依赖客户选择,甚至为了争夺客户业务竞相降价的局面,所以国内事务所之间竞争相对激烈。但除了国内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国内事务所与国际大型事务所间的竞争是更加激烈的。

(二) 开放的市场吸引潜在者的进入

在12月31日前,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已经对周边各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全部开放。更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人员进入到我国市场使得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更多更强的挑战。而根据对外经贸部提供的1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会计服务贸易市场进入标准和国民待遇来看,国外事务所进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障碍相对较小,比如美国只让有本国执业会计师设立独资或者合伙制的事务所,而我国并不要求只有本国执业的会计师设立;日本禁止国外人员在日本本土开办事务所;新加坡对于外国会计师设立事务所的要求是该外国会计师必须实际居住在当地或者至少有一名事务所合伙人实际居住在当地等等,以上都表明 国外潜在进入者更容易进入我国行业市场。

(三)替代品或替代服务优质化导致客户资源的转移

由于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仍然是传统审计业务,所以目前来自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不是很大,但是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传统业务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并呈此趋势发展, 国际上通常注册会计师行业非传统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约为60%,而中国目前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入结构中,传统审计业务收入比例占84%,非审计业务只有16%,与国外同行的优化比例相差悬殊。所以,只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将业务发展多元化,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员同时应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优质化,提高执业质量,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会计准则和行业规范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得到国际的认可才不会被同类的替代品或替代服务替代。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优化审计服务,做出让人信得过的品牌,才能站稳脚跟,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四)审计结果的认同度致使审计定价权的转移

一个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供应方可以讨价还价从而减少企业的利润,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注册会计师就是这个行业的“供应方”,他们是事务所提供会计服务的主要投入品,具有高素质高文凭的国际化水平专业人才的讨价还价能力比一般的会计师还要强。而注册会计师除了国内事务所外,拥有更优厚待遇和更优越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的国际“四大”事务所更对他们有吸引力,这使得大批优秀的年轻的人才流失,并且注册会计师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非常强。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的国际认同度高则获得的利润就相对多一些,相反就相对少一些,所以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的国际认同度也影响着事务所讨价还价的余地。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战略的解读,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改善行业存在的问题、帮助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一)行业人员的储备、培训应经常化、制度化

首先,事务所应打破传统体制对人才不看个人能力而论资排辈的做法,根据事务所自身的战略所需的人才结构,招聘优秀人才。将优秀的人才留住然后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并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制定以及人才培训计划,提高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的建设,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强化注册会计师持续执业发展。

其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加强合作,组织优秀会计人才到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对于各大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传统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结构和内容,与最新的政策同步,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选送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到境外实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国际会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型会计人才。

(二)强化行业监督管制制度的刚性

虽然行业监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管制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才能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认真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执业质量水平较低的群体和风险较大的业务领域,把以上两类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检查频率,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同时加大检查力度。严惩采取回扣、恶性压价等违反职业道德承揽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串通舞弊、挂名签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做到惩戒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平公正化。

其次,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产业的出现,加大对以进出口为主要营业业务的企业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的执业质量即审计业务的检查力度;加强对频繁转所的注册会计师以及高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检查研究;加强对从事H股、创业板上市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

最后,加强职业诚信建设。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完善行业诚信监督体系,努力建立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将民事行为人的各项信用记录之间建立联系,对有关信用的关系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个人信用制度”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制度”,这样就可完善个人及事务所的信用体系,以此来制约注册会计师的失信行为。使我国会计市场信用制度更加完善。宣传和表彰诚信行为,披露和惩戒失信行为,完善行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通过树典型、评先进的形式,努力铸造行业诚信形象。

(三)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争取走的更远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国家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就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想达到做大做强、走的更远的目标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并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以国际化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让本土事务所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和与国际事务所切磋。当然,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不仅仅指行业人员或者事务所到国外发展或服务,还包括对中国本土市场提供国际化服务。应先抓住本土市场这个优势,在守住本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扩大国际市场,这同时也是在为打入国际市场积累经验,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必由之路。

安踏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篇6

关键词:安踏品牌定位原理

1问题的提出

在体育用品行业,随着我国国内李宁、安踏等品牌的不断壮大和崛起,以及国外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在我国市场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品牌竞争也日趋激烈。纵观各种品牌的发展历程,横观各种品牌的市场策略,国产品牌为什么只能跟在国外品牌之后,不能形成自己突破性的品牌,今后国产品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此以安踏品牌为例,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研究。

2品牌定位理论

2.1品牌战略方法的三次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品时代时,劳斯·瑞夫斯发现了USP理论,即独特销售主张理论。这个理论有三条原则:①通过每则广告都向顾客提出同一个主张,②这个主张必须是竞争对手所不能或不曾提出的;③这个主张必须有足够的促销力,能打动顾客。如果一个品牌能够遵循这三个原则,就会比别人卖得好。例如M&M’s巧克力,几十年如一目地坚持一个USP:只融于口不融于手,现在它还是第一品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品牌形象和USP理论都行不通了。由于众多的企业都在塑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的类似,使消费者难以区分。定位理论开创者杰克-特劳特发现,身处信息时代人们的心智启动了两项功能以保护自己:一是排斥信息,二是将自动信息简化归类。在这样一种心智模式下,消费者不会去辨认哪个品牌的形象怎么样,而是把产品分成类别储存起来,同时每个类别又只记那么几个足够应付的品牌。这就是心理学家说的“选择性记忆”机制,特劳特从中发现了著名的“心智阶梯”原理。比如说,你去买运动鞋,你在潜意识中就会列出一个运动鞋类别的品牌阶梯,可能是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品牌,它们是自上而下有序排列。

2.2品牌定位的本质所谓定位,就是让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階梯中占据最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产品。

事实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它都在顾客心智中拥有一块心智资源。例如在豪华轿车业,法拉利占有了“速度”,奔驰拥有“名望”,而沃尔沃几十年如一日只讲两个字“安全”。

品牌战略的核心,就在于通过定位占有顾客心智中的一块资源。企业应该深入研究消费者心智认知特点和购买模式,挖掘、开发目标顾客心智中有价值的认知资源,针对竞争品牌的认知强弱,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定位。

3安踏品牌发展战略的分析

3.1安踏发展现状1991年,在福建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第一次挂上了安踏的标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安踏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以营销为导向的综合性体育用品企业之一。企业的远景是成为中国市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份额双第一的中国体育品牌,并成为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体育用品公司。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首日股价涨幅即达到42%。上市仅仅15天,市值超过209亿港元,跃居全球第五大体育用品品牌。

2008年,安踏营业额突破人民币46.3亿元,增长约为55%。安踏的零售店面达到了5600家,鞋生产线从15条增至23条。

3.2安踏品牌形象塑造战略的成功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时,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由竞争初级阶段的产品时代进入到需要不遗余力塑造品牌形象的形象时代,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成长起来。安踏正是抓住了这个时机,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2.1模仿李宁塑造形象战略的成功1999年,安踏高价聘请了当时正红的乒乓球国手孔令辉作为其形象代言,推出了“我选择、我喜欢”的口号。而在1999年早些时候,李宁已推出了“我运动、我存在”的口号,聘请瞿颖作为其形象代言人。聘请孔令辉代言,让安踏在晋江的芸芸众生中迅速赢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安踏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仿者,不仅市场销售额在逼近李宁,而且市场销售量从2001年跃居全国第一。根据李宁公司最新公布的2008年年报:李宁牌零售店铺已达6245家。而安踏专卖店在当年度也达5667家,基本逼近李宁。

3.2.2技术投入促进品牌形象的提升品牌形象的提升,也依赖于技术后盾。安踏的研发费用占销售百分比,2005年为O.2%,2006年为0.5%,到2007年,迅速上升为2.5%,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正是不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确保了安踏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市场上推出产品的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仅2008年,安踏共推出超过2200款新鞋、2500款服装及2000款配件。

2005年,企业建立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设备投资2000万元,其中一些关键性的设备,比如说抗压力、耐压力的设备,在国际上也是一流的。有些试验,比如说易折实验、磨损性实验,以及疲劳实验等,全是在这些设备上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国家关于运动科学的,比如说运动服装、运动鞋品、运动用品配件的标准,有1,3是出自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而这个试验室,也已经为安踏贡献超过40项国家级专利。

另外,除了购置一流设备之外,为提升研发能力,安踏公司与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项目,又与西方众多国际设计机构合作。在产品功能与外观设计方面,以北京为核心,在北京、广州和厦门三地,安踏拥有三个大的研发设计中心,研发团队已过百人,这在行业内是非常可观的。不断追加的研发投入有利于安踏提高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的科技含量。

3.3安踏品牌形象塑造战略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国体育用品品牌都有一种认识:它们观望着市场领先者,并试图模仿领先者的每一件事来打造自己的品牌。模仿者认为,既然领先者这样做是有效的,那么也这样做,至少不会犯太大的错误。这在初期会显示出很大的成效,但是会制约企业在以后的发展。除非找到新的战略突破口,否则只能跟着别人跑。

如今,耐克为15项运动生产运动鞋:水中运动鞋、赛车鞋、棒球鞋、篮球鞋、自行车运动鞋、拉拉队体操鞋、综合训练鞋、女子健身鞋、橄榄球鞋、高尔夫鞋、跑鞋、足球鞋、网球鞋、排球鞋和摔跤鞋。

安踏也应该为15项运动生产15种不同的运动鞋么?模仿者的逻辑是:当然!于是,安踏推出了篮球、网球、羽毛球、运动生活、户外等系列产品,还于2008年年底先后推出了安踏儿童系列产品和安踏时尚运动系列产品。如今,安踏公开宣布自己拥有1481个品种的产品。

可是,这不足以让安踏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强大品牌。

模仿李宁的成功与对技术的重大投入,造就了如今安踏的辉煌,

但是,如果安踏仅仅停留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而不能在与其它企业竞争中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它一定不可能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品牌,永远不可能成为体育品牌中的最大的利润受益者。

现在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主导着全球的运动市场。2008年,耐克的年收入为186亿美元,净收益19亿美元,净利润为10.2%。阿迪达斯的年收入为152亿美元,净收益8.17亿美元,净利率为5 4%。换而言之,领先品牌耐克的净利率几乎是第二品牌阿迪达斯的两倍。这在大多数品类的企业中也很具有代表性,领先品牌的收益通常比第二品牌要高出很多。

安踏一直将李宁作为最强劲的对手,在国内市场,目前安踏拥有12%的市场占有率,比李宁低4个百分点。依靠安踏如今的战略,它想超过李宁和国际知名的耐克、阿迪达斯会很困难。

4安踏品牌实现突破的对策

可以看出,安踏过去近二十年的战略是在为其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也在初期造就了安踏的成功,现在应该是到了应用新的品牌策略,实现新的突破的时候了。

4.1聚焦品类实现单点突破“不能在一个行业成为第一,就尽可能开创另一个领域让自己成为第一。”这是定位理论倡导的核心理念。

是什么建立了耐克这个强大的品牌呢,并不是因为耐克生产全线的产品,而是因为耐克在1974年率先推出了华夫跑鞋(waf-fle-sole)。耐克的Waffle Trainer被认为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球鞋的一种全新運动鞋,耐克是最早的“专业运动鞋”。从1974年开始,全新的WaffIe Trainer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训练用运动鞋,它超前的设计很快被其他的运动鞋生产商仿效。借助Waffle Trainer的畅销,耐克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耐克的产品和品牌在运动专业市场建立起巨大的声誉,以此为基础,耐克挥军进入了大众市场。到1980年,耐克在美国已经拥有了50%的运动鞋市场份额,至今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已长达30余年。

耐克并不是从生产全线产品开始的,而是从生产一种类型的鞋子开始。耐克借助这种鞋子的成功,创造了大量的正面宣传,建立起品牌。这正是安踏应该采取的战略,在试图向所有运动服饰产品领域扩张之前,它需要用一类产品使它的品牌出名。

在安踏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很好的机会可以在某一品类上实现对耐克的单点突破,比如它的硬地篮球鞋。令人遗憾的是,在短暂的成功之后,安踏随即走上了跟随耐克、全线产品扩张的模仿之路,丧失了这个很好的机会。

如今,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体育产业、企业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这种冲击并不大。如果能从此次危机中看到机会,依靠公司的科技力量和创新团队,找到属于公司的独特的突破性产品,安踏能够成为行业领跑者指日可待。

4.2挖掘心智资源,建立真正的品牌优势营销大师莱维特曾经讲过:“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那就是没有哪一项有效的公司战略不是营销导向的,不是最终要遵循下面这条永恒的法则: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留住顾客。”

如今体育用品品牌种类繁多,到达消费者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定位才能胜出,即企业必须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据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

显然。如何创造和留住顾客是企业战略的头等大事。

2006年9月份开始,安踏的口号从“我选择,我喜欢”转变到“keep moving永不止步”。围绕着新的品牌形象,安踏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品牌个性和内涵,其切入点是草根文化。

在安踏品牌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伤疤成为你的勋章”。这句话的灵感来自运动,那些浑身是伤但却孜孜追求自己梦想的运动员们让大家看到了一种精神:你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条件,没有天赋,但是给你一个梦想,你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一而这正是安踏希望传达给消费者的理念。

配合着新的理念,安踏推出了“keep mow’ng永不止步”的新品牌电视广告。这一伏笔使人们很自然地建立起中国体育精神和安踏品牌的联系。

但是,“永不止步”能很清晰的将安踏与其它的体育用品品牌区分开么?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361度的“多一度热爱”,特步的“让运动与众不同”和乔丹的“凡是无绝对”,在价钱相差不大的时候,消费者是否会因为“永不止步”的安踏而去放弃“一切皆有可能”的李宁或者其它品牌的呢?

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品牌战略,特色农产品,发展对策,潍坊市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农业转型,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的品牌化,特别是农产品的品牌化,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支撑[1]。潍坊市在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通过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扶持和宣传农业产品等举措全力推进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潍坊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品牌战略发展要求提出有效对策,倾力打造潍坊农业核心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

1 潍坊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

1.1 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标准化体系

目前,在全市建立了标准、检测、监督三大体系。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农业、畜牧执法队伍,农业标准化工作做到标准到位、机构到位和人员到位。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例行监测并进行定期通报,同时,在全行业内选拔优秀的质量安监员,全程把控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为市场提供安全、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1.2 进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精心培育农业品牌

基于标准化生产要求,全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工作。针对农产品基地加强专项整治,严格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对农药经销商、农药经营企业进行重点监督,解决农产品安全突出隐患;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效;大力推进示范创建,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良性发展。

1.3 加强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

潍坊市充分利用农业节会,通过农产品广交会、商业洽谈等途径,向社会大力宣传潍坊特色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先后组织成立了潍坊市蔬菜协会和潍坊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打造潍坊农产品品牌形象。发展节会经济,通过寿光菜博会、青州花博会等国家级节会,为潍坊品牌农产品走向国外市场的搭建平台。依托农业信息网、农业科技服务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品牌信息。

1.4 做大骨干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和培育骨干农业企业,从政策、机制上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条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就目前来看,潍坊已然拥有以潍坊乐港、得利斯、安丘外贸、风筝面粉、望乡食品等为代表的市场型龙头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均已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通过龙头企业的市场辐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小企业、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骨干企业的农产品品牌效益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2 影响潍坊市特色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的主要问题

2.1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竞争力

整体上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品牌创建、注册认证、营销宣传、监督保护创牌机制。政府部门将创立品牌认定为农产品经营者的事情,对品牌农业引导不力,参与支持不够。农产品经营企业认为创牌手续复杂,而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加上舍不得投入,不重视品牌形象创建。农民则认为自己与企业之间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品牌与自己无关,所以无品牌意识、不关注产品质量[2]。导致品牌近似化、空洞化,缺乏产品市场定位及品牌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整体市场影响力不够。

2.2 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部分农产品品牌的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加工企业在整个生产、贮藏、包装等环节的科技创新相对匮乏,农产品涉及精深加工的很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很多都是停留在粗加工阶段,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则更少。大部分农产品仍然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政”,难以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3]。

2.3 品牌管理不完善,品牌运作水平较低

大量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缺乏必要的认证或检测,导致基本的质量标准难以保证。一些农产品由于销量大、单价低,不注意包装,或者包装档次低、不规范,优质优价难以实现。个别农产品企业和农民受既得利益驱使,从事不正当经营活动,以次充好、掺杂造假、浑水摸鱼、损毁农产品品牌的商誉。

在品牌运作方面,重申报评选、轻管理经营,缺乏对品牌的管理经营。一方面政府没有出台系统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扶持、维护政策,已有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连续性不够、作用不明显、品牌打假的执法力度不足。一方面农产品企业缺乏高水平的品牌管理人才,品牌运作还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品牌创建工作缺乏长期系统的策划、宣传、质量管理工作。

2.4 农业科技人才较为匮乏

尽管潍坊市近年来一直注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但农业科技人才依然相对匿乏,直接影响到农业品牌战略的组织实施。一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二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四是继续教育抓得不够。

3 基于品牌战略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相对完善的特色农产品体系

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打造一批特色蔬菜、特色粮食作物、特色水果、特色牲畜产品、特色林木产品、特色鱼类产品等等,最终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强大的特色品牌农产品体系,带动区域内广大农户的增产增收。

3.2 增强品牌意识,发展品牌经济

农业品牌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农产品企业都要树立正确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农产品买方市场是在农产品生产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形成的,消费者取代生产者具有了市场选择的主动权。生产者应树立“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和销售什么”的营销观念。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环境的调查,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消费结构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市场占有率等;农产品生产供给情况调查,主要是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对农产品市场状况的影响;对销售渠道的通畅情况调查,要了解农产品销售渠道的过去和现状,包括推销人员及销售渠道的利用等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市场行情的调查,如企业同类商品的生产、成本等经济指标。

3.3 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要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对得到国家、省市级农产品品牌或驰名商标的农业企业,进行奖赏,以调动其创牌积极性。二是政府在品牌建设初期,应承担品牌建设的前期成本,帮助企业成功创牌。对于政府的前期投入,可待创牌成功后采取市场化运作等办法逐步收回资本。三要重点以中国食品谷总部基地为平台,建设展示交易及大数据、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创新孵化、品牌运营、国际合作交流等“六个中心”,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品牌与国际接轨。

3.4 提升科学技术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培训农技推广技术人才,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步伐。政府通过制定各项可行性政策,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3.5 挖掘充实品牌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

农产品企业在重视品牌经营的基础上,要借鉴其他行业品牌发展道路,不断挖掘、充实品牌文化的内涵。在品牌经营中,潍坊要在食品加工研发、人才技术引进等方面,与北京行业领军企业、高端市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拓展农产品品牌内涵,探索在北京设立潍坊名优农产品和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努力将出口质量标准的优质农产品送上国内消费者的餐桌,迎合新的消费特点。

3.6 加强品牌农业发展管理和监督

加强对品牌农业发展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农业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农产品市场准入“三大体系”,政府部门要建立特色品牌农产品卫生安全逆向追踪制度,同时积极对域内特色品牌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品质和相关农业生产体系认证活动;工商部门和质监局等行政机构加强研发检验检疫处理技术、设置出口品牌农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和相关设施、创立相应的卫生检验与建议咨询查询系统等,保障特色品牌农产品的持续长远发展;政府工商部门、质监局等要加强品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假冒劣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行为。

4 案例分析

潍县萝卜的主产地地处平原,土壤多为轻粘壤土,保肥保水性好,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土壤钾含量达150ppm左右。潍县萝卜虽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由于不成规模,优势无法充分发挥。1999年,潍坊市人民政府建立潍县萝卜科技开发项目,成立领导班子和技术小组,潍县萝卜进入生产大发展阶段,连续三年,市财政每年都为潍县萝卜的生产和研究拨付三、四十万元进行重点扶持,意在恢复潍县萝卜的优良品质,这一阶段通过走商标注册、包装研发、绿色认证等品牌产品的发展策略,使得潍县萝卜逐渐走上品牌化发展路径,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合力,指导各潍县萝卜主要种植基地在配方施肥实验示范、新型无残留农药的筛选与药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内容的科学试验及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近年来,潍坊市通过提升科学技术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挖掘充实品牌特色农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品牌农业发展管理和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使潍县萝卜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种植面积3.2万亩,到2015年达到6万多亩,产值超过10亿元。潍县萝卜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和品质的进一步改善,使其身价倍增,由过去论堆、论斤卖,发展到现在论箱(精包装礼品箱)、论个卖,附加值有了较大提升。潍县萝卜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5 结论

潍坊市目前已步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但尚未形成品牌化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因此,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对于提高潍坊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品牌化发展要求,本文在研究了农业品牌发展路径之后,对潍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针对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潍县萝卜的成功案例,提出了潍坊市品牌农业发展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潍坊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莉娜.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2(14):25-26.

[2]叶敏.农产品品牌定位策略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11):36-37.

化工园区的发展战略研究 篇8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工业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在各工业产业中化学工业又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化学工业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取得新进步新突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规模和化工体系。国外先进设备的成套引入更为我国完善化工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但是随着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加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目前我国的大型化工企业都面临着大规模调整的要求,建立健全化工园区成为了迫不及待的问题。而现实情况也证明了在我国发展化工园区是一条大有前途的道路。

从化工园区兴起的背景来看,包括日益强劲的市场需求、不断面临调整的产业机构、更加活跃的外商投资、愈发显著的集聚效应以及化工企业发展模式转变在内的诸多因素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发展化工园区的重要背景和迫切要求。

从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化工园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在我国改革开放到目前的一段时间内又可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4年到199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化工园区发展的萌芽阶段,直到1990年,我国省级以上化工园区仅有13家。从1991年到2005年是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阶段。从2006年至今是我国化工园区的壮大阶段。

二、化工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统一的科学规划

化工园区建设之前没有统一的科学规划造成了很大程度上资源的浪费,化工园区目前呈现了“过多”“过密”的现状。在不到一百公里内竟然有时同时存在多个化工园区。其中既有国家级化工园区,又有省级甚至是市级区级化工园区。这种密集的集聚现象给化工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利影响。

由此带来的化工园区招商难的问题使得土地荒废,资源浪费,给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二)创新能力差,缺少核心竞争力

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类型,化工产业的发展要求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国化工园区中大量存在着创新能力差,缺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由于企业规模小,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就少,而投入不够就很难带来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这样一种非良性循环给化工园区以及化工企业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三)环境污染严重,给园区发展带来制约

由于化工企业的自身特点,本身就具备很强的环境污染性。同时化工企业数量众多,在同行竞争中有些小企业为了能够得到外资支持不惜牺牲当地环境甚至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在土地上给外资企业以极大优惠。

而外商投资的领域大都是国外所严格限制的重污染化工企业,这些化工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重污染化工园区,给园区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了制约。

三、化工园区发展战略探究

(一)重视园区规划布局科学化

从长远角度来看,化工园区的发展不仅需要重视“效益”因素,更要注重长远利益。这种长远利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化工园区布局是否合理、规划是否科学,而科学化的规划布局对于化工园区形成长期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举例来说,美国的休斯顿工业园、荷兰鹿特丹工业园等都在加强效益的同时重视园区内的环境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而我国很少能在规划布局时考虑到利润之外的因素。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化工园区能够得到长远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化工园区创新能力建设需要加强在改进技术上的投资力度以及在引进化工企业时重视企业的自身素质。多引进无污染、少污染同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化工企业。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还要求不断引入高技术人才。通过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化工园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实力。

(三)加强园区间企业间的竞争协调机制建设

化工企业园区的结构不能是一家独大其他企业只能分到汤汤水水,而应该是众多化工企业及其配套服务企业相互协作共同组成的一个集体。形成一种既有竞争性又有协作需要的良性发展平台。

化工园区间加强沟通交流,使得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为补充。而园区内部的各化工企业也可以加强相互利用,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我国的化工园区应该在协作与竞争机制建设中实现发展。各园区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突出特色,不盲从,不从众。同时充分考虑研究国内外相关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自量和管理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化工园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通过创新化工园区的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才能无往而不利。本文中,笔者首先就我国目前化工园区发展现状做了概论性的介绍,然后针对目前我国化工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缺少统一的科学规划、创新能力差,缺少核心竞争力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给园区发展带来制约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依次从重视园区规划布局科学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加强园区间企业间的竞争协调机制建设等三个角度对于化工园区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论述。

参考文献

[1]杨郁梅,陈家祥,朱庆华.我国化工园区发展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9).

[2]李岩.化工园区企业发展战略探讨[J].化学工业,2012 (3)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研究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措施

我国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占到了90%以上,可以说是占据了企业中的主要江山。它们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日益严峻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其自身还存在着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缺陷和弱势,无法在短期内急速提高。因此,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和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日益的收紧,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正日益遭遇困境,甚至有些企业出现了效益降低或亏损破产的征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其品牌战略的缺失,无法通过自己独特的核心优势来赢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必须尽快做好品牌战略发展,创立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其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1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的重点正逐步形成品牌之间的竞争,加之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尽快实行品牌发展战略,投身于国际竞争中去。事实上,品牌不是企业产品的一个简单性标志,而是更多地融合了产品质量、性能、市场信誉等多方面的内涵,并最终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与结构。虽然说我国企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中小企业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一些劣势,尤其是品牌战略方面的发展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如下。

1.1 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品牌经营理念缺乏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产品价格竞争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要寻求品牌和形象方面的发展,进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尽管我们国内有些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也在开始尝试实施品牌战略。但是,更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认清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仅仅认为品牌战略应该是大企业所有,从而大大影响了它们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只是短期战略,缺乏长期性视角。

1.2 品牌战略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主要是有一些内部和外部的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就外部因素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大大削弱了中小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就企业自身因素来分析,企业管理者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资金不足,经营机制不够完善,人员素质偏低,企业发展规模不够大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此外,我国中小企业还缺乏必要的品牌战略管理机制和机构,无法定期监测经营风险和危机。

1.3 品牌战略执行力度不够,与国外品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对品牌战略的理解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品牌竞争的营销策略发展滞后,品牌的传播手法单一,从而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过程中,在产品品牌数量、质量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国品牌理论和品牌观念的普及,都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效果不佳,缺乏足够的经验,国外品牌已经发展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而我国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仍然停留在标记形象层面。

1.4 品牌发展缺乏规划性与创新性

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仍然没有从全面的角度来考虑,仅仅是从简单的塑造企业形象来入手,殊不知企业品牌战略发展应该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产品质量、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等多方面。很多企业并没有把品牌战略发展放到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当中去,仅仅把品牌战略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交给一般员工去操作,甚至有交给外面公司操作的,这就大大影响了企业领导与管理者对于品牌必要的了解,阻碍了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丧失了品牌竞争优势。同时,它也使得企业失去了品牌创新的机会和可能性,严重降低了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

2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的具体措施分析

鉴于以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尽快做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研究与实施工作。事实上,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市场机制中竞争发展的需要,它会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战略组合,将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竞争份额。品牌战略是企业稳固自身竞争地位的有力手段,是市场竞争中更高层次和更具综合性的竞争,也是指导市场和引导消费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到底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呢?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从战略的高度来创建企业品牌

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意识不够强化,它们即使有了一定的品牌意识,也仅仅是停留在短期战略方面,缺乏长期品牌战略意识。因此,我们要强化中小企业在品牌战略方面的长期发展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并突出产品特色,做好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创新等一系列工作。那么,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建企业品牌,可以自创品牌,也可以联合品牌和并购品牌。无论进行何种品牌创建,都要充分调研并结合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与个性化特点,建立能够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品牌,不断提升品牌意识,增强品牌效应,形成企业自身核心的竞争力。就自创品牌来说,中小企业可以遵循步步为营,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的原则,自创地方品牌、国内品牌和国际品牌,并随之扩大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品牌创建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要在国内市场上开发并推广特色产品,然后再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向国际市场延伸,从而创立自己的品牌。当然,这种品牌创立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就联合品牌创建来说,它指的是不同企业进行两个或以上品牌的合作形式,通过品牌之间的合作来丰富自身的品牌内涵,共同创造品牌更大的价值。应该来说,这种联合品牌创立战略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开拓新市场,有利于增加销售,保持溢价收益,还可以大大缩短创牌时间。就并购品牌来说,它指的是企业收购其它企业的品牌所有权,并有权使用该品牌资产的方式。这是市场规律对于品牌的优胜劣汰法则的作用结果,是企业品牌扩张与品牌运营的重要战略之一。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通过这种品牌并购实现更为快速的品牌创建,并给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2.2 不断完善和优化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实施环境并不算好,主要是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企业自身还存在较多的弱势,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针对这种现状,中小企业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来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为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培育出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创立合适的品牌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加强自身品牌战略建设,加快经营体制改革和资源的整合,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管理,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文素质,从而为中小企业加大品牌战略执行力度,全方位实施企业品牌战略提供优良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促使企业更新品牌经营理念,提升品牌竞争力,选择适合自身和行业发展的品牌创建模式,加强品牌传播模式的创新与开发。当然,我们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发展应该立足于先进技术与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以广阔的市场接纳为前提,并要重视来自于有序的竞争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企业品牌战略发展能够有优惠的科技政策、税收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支撑,并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来推动品牌战略的发展。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生力军,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率。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并不乐观,遭遇了内外部的巨大压力。我们就要从品牌战略方面来寻求突破口,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树立并不断强化品牌意识,优化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此外,在进行品牌战略的实施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即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制定品牌的目标,将品牌战略等同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抓好企业品牌整体优化工作,从而不断巩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海英.浅谈企业品牌战略的运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

[2]孙先锦, 左小明.我国企业品牌战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江苏商论, 2005 (6) .

品牌战略的发展研究 篇10

在经济全球化下,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区域品牌日益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所谓区域品牌, 是指在某个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产品。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区域性, 一般限定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范围内, 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二是品牌效应, 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 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内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的企业以自身品牌影响力增强了区域品牌的效应, 如正泰、德力西、长城等低压电器行业领袖性企业的聚集使温州柳市镇成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区域的商业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能为商品交易提供便利的场所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而软环境包括在讲合作、重信誉的商业文化氛围、竞争公平的市场秩序和政府、商会、行业协会、企业等组创品牌的强烈意愿等。

(一) 区域品牌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具有的优势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 世界经济已进入到了一个变革调整的时期, 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 国际贸易和投资呈现出全球化态势。区域品牌比企业品牌有更高的品牌效应, 区域品牌使区域经济更具区域特色, 区域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 区域经济对区域品牌的引导作用

区域经济对区域品牌的扶持与保护, 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区域品牌使得区域名气提升, 吸引了大量资金融入, 解决了地方问题, 带动了区域竞争优势。在外部经营环境上给予方便, 在专利与防假打伪活动中加大力度, 在地方政策与法律规定上给予保护, 使产业集群可以健康顺利成长, 从而更好得带动经济。并且, 区域经济促使区域品牌扩大规模, 从技术人员的供给, 金融政策上的优待, 税收上的减免鼓励, 运输交通的便利, 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等诸多方面考虑, 使得产业可以以创新性品牌持续发展, 走出地方区域发展为国际化品牌, 从而带动中国品牌的转型。

二、黑龙江省发展区域品牌的SWOT分析

(一) 黑龙江省的产业品牌的核心优势分析 (即strengthen)

1.资源优势。自然条件优越。乳制品产量、石油产量、木料供应、绿色食品加工列居全国首位, 省内涵盖了国内的机械设备成套装配制造企业 (如三大动力机械制造) , 是全国的商品粮基地、矿产原料产地、机械装备园和石油化工基地。黑龙江省工业基础较好, 企业集中, 便于形成产业集聚。

2.区域优势。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位于东北亚经济圈腹地, 有25个国家经济口岸, 具有较强的边境开放优势和潜力, 而且物价、劳动力价格偏低, 适于企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生产。由于黑龙江省四季分明, 夏季是消暑休假的好去处;冬季时节冰雪覆盖, 又适宜冰雪体育与娱乐活动;森林广阔、植被覆盖高, 正逐步开发出特色产业, 如旅游业、木材工艺业等。

3.人才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久远。各类专业性科研机构众多, 有为国家航空航天部输送人才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有支撑全国船业研发制造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以及数家综合性学府。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 同时吸引了各地区、国家的优秀人才留驻省内, 为黑龙江省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4.行业资源丰富集中。集中在工业领域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在食品领域的绿色食品开发、奶制品制造、各种特色食品加工、啤酒工业;在药业领域的哈药集团;还有鹤岗、绥芬河等地区的木材、矿产的开采与外运交易等行业, 种类众多且在国内均有固定的销售市场。

(二) 黑龙江省的产业品牌的劣势分析 (即weakness)

1.品牌资源分散, 缺乏核心品牌。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品牌, 除产地与品牌不同外, 质量及效用并无差别, 企业没能建立自身特色, 导致企业将竞争力建立在广告与价格之上, 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循环, 因此削弱了黑龙江省品牌对国内外销售的品牌竞争力。

2.品牌定位模糊, 竞争力薄弱。就品牌而言, 企业间缺乏合作、行业内部布局散乱, 在米类产品中, 黑龙江省就有十几个品牌和出产地;论旅游业, 黑龙江省推出了冰雪游、生态动植物游, 绿色游等项目, 但旅游的核心品牌定位模糊, 与全国其他景区、历史景点比较, 缺乏竞争吸引力。

3.品牌技术创新含量不足。企业只追逐眼前短期效益, 缺乏对企业长足发展的统筹规划;只追求产品的单一生产, 生产销售观念落后陈旧, 不能与先进企业达成战略联盟, 在产品创新、设备革新、新技术引进、人员素质培养等多项内容上的不足, 也造成了黑龙江省品牌产业众多却未能形成产业品牌链条。

4.区域产业链尚未构成体系。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间信息传递清晰度差、区域产业集群容易被同化, 低层次的生产活动重复运作浪费资金与人力, 严重阻碍了黑龙江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链体系的形成, 并且省内的知名品牌企业 (如哈药、哈尔滨啤酒) 能在全国市场上有一定的威信度, 与其他区域品牌在市场内抗衡, 但在省内未体现其企业的领头军作用。

(三) 黑龙江省的产业品牌的机遇分析 (即opportunity)

1.黑龙江省实施“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以来, 全省绿色食品产业迅猛发展。来自省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报告:全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达到470个, 比上年增加189个, 占全国绿色食品总量的17%, 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产值预计到2006年底可达150亿元, 产量预计可突破600万吨。说明黑龙江省在绿色品牌方面有极具潜在的发展竞争优势。并且, 国家正逐步加大了对于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给予很多政策以及金融上的补贴与照顾。经过农业科普知识、技术的宣传与传授, 省内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并结合新的农业技术更换了新的机具设备, 完善了农业的生产。

2.2006年我省有75家滑雪场, 雪场数量占全国40%, 目前, 国内只有我省对滑雪场采用标准化管理, 全国软硬件建设能达到SSS级别的雪场不超过12家, 我省占其中9家。全国每年接待的滑雪旅游者中有半数以上由我省滑雪场接待。由于民营资本的参与, 使我省滑雪场的档次与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已形成以大中型滑雪场为骨干的滑雪场体系。同时, 整个滑雪产业也由以增量为主阶段转向增量与完善并重发展阶段。

3.黑龙江省旅游局近期对全省旅游产品进行重新整合, 计划性推出以休闲健身为主的“春天活力旅游”的“森林观光游”“草原湿地观光游”等9大系列旅游线路, 让游客充分领略黑土地的无限魅力。由于黑龙江省开发建设较晚, 一些地方仍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结合全省森林覆盖率高、河流湖泊分布广等有利条件, 激发了潜在的优势。很多旅行社又推出以红色旅游为主线和文化内涵将其与自然生态休闲观光相结合, 推出红绿相映的特色旅游线路备受青睐, “红色旅游”成为新亮点。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接待量逐年增长, 威虎山影视城迎来各地游客, 五大连池、镜泊湖、兴凯湖旅游度假区、松峰山、扎龙生态自然保护区、梅里斯哈拉新村民族风情游都创历年同期接待量新高。黑龙江省的旅游线路既有静态的参观游览, 也有动态的参与性项目, 使游客在旅行中既游览美景、增长知识, 又疏解身心。

(四) 黑龙江省的产业品牌的威胁分析 (即threatens)

1.在绿色产业方面, 黑龙江省虽暂具规模, 但国内范围内, 还有东南地区的稻米、山东阿胶、华北地区的棉麻等以及外贸进口的日本、东南亚、美洲的农产品及有机食品, 不仅价格合理、质量优良、广告宣传等都比较到位, 对于只专注生产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行业极具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的品牌销售和品牌知名度的打造。

2.我省滑雪接待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目前在全国虽占据了优势, 但国内正在形成的滑雪产业四大区域市场:以新疆滑雪场为核心的西北市场, 以四川西泠雪山为代表的西南市场, 以北京、河北为核心的华北市场, 以黑龙江、吉林为核心的东北市场。但四大区域市场谁将有能力掌控未来的滑雪市场中真正实力优势还未可知晓。

3.黑龙江省的各项活动也是在受到其他省份的启发而改创的, 中国其他省份如四川贵州、湖南湖北、西安西藏等和黑龙江省一样都属历史古城, 都经历岁月沧桑, 拥有同样的名胜古迹、历史渊源故事、战争遗址、秀丽山水、深沉的人文及文化底蕴, 并且结合地理气候优势考虑, 消费者都会首选异乡风情, 对黑龙江省刚起步的旅游餐饮业有很大的威胁, 甚至会严重打击省内旅游业的发展, 使之一败涂地。

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区域品牌发展模式———以广东顺德家电业发展模式为例

顺德素有“家电王国”之称, 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 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家电的产销量占全国总量的12%。2003年, 顺德家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达520亿元, 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12%, 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 出口20.2亿美元, 通过专家考察评审, 经中国火炬计划中心审查认定, 国家级家电产业基地正式落户顺德。

顺德正在以“发动体制创新, 以谋求家电产业结构升级, 打造家电行业整体竞争力, 造就规模型家电产业链的形成, 促成极具竞争力的区域品牌”的创新思想逐步改善, 加固其创建的“顺德模式”, 分析如下:

(一) 地区文化资源丰厚。该省地域规模有限, 但该地区有多所综合类大学和专业学科性研究所为地区和国家培养并输送各方面高素质、高技能、创新性人才。由政府投入, 给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沟通的平台, 通过研发、推广核心技术和科技产品, 提高和管理技术和产品标准, 建立信息、人才、设施等实施共享的区域平台, 加强家电产业的比较优势、巩固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 推进家电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 是当今顺德人加固其产业城池的新型改进策略, 追求“高效、集约、实用”的行业效果。

(二) 灵便的外部商路。四通八达的运输环境 (航运、空运、铁路) , 对外通往东南亚、日本、非洲、美洲等国家, 对内分布如网的铁路干线直达内地各处;并且在顺德家电业之间有密切的信息交流, 以保证及时准确获得新的技术、信息、订单与合作, 这些都保证了产品的销出和信息反馈的迅速。

(三) 宽松的财政金融。有多家国内、外商投资银行支持企业信贷业务, 并且国家对于广东省每年有固定的项目投资和财政拨款。在家电产业中众多企业实力雄厚, 并正进军国际市场。产能不足问题虽存在, 但前景广阔, 有十足的空间可以改进、扩展。

(四) 产业内置一体化。顺德之所以形成区域品牌集群, 在于其拥有原料的供应、零件的生产、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机器的组装与配置、运输等一系列省内配套产供销一体化, 实现了把分散的数据信息、资源、基础设施、科技的发展有机的融合一起, 并能在全国建立相应的售后服务、维修机构, 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保有国家的自主品牌产权, 创建且提升了顺德家电的声望与信誉度。

(五) 小家电潜力无限。除了美的、格兰仕等大品牌外, 在大多数企业走品牌路线时, 区域内还有一些中小家电企业也有自己的目标:走市场细分化, 根据消费者所需, 生产出质量有保证的产品。诸如电吹风、电热咖啡壶、榨汁机;产品精致小巧, 尽管没有大品牌优势, 但物廉价美使这些小家电产品仍有不少市场。融入顺德家电产业群中, 为扩展区域品牌奠定后备的力量基础。

四、黑龙江省促进区域品牌快速形成的对策

发展区域品牌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具体到区域经济的目标要求和有效途径, 体现为:一是改变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增长观念和竞争意识;二是发展区域品牌有利于改变企业和区域的投入结构。

(一) 黑龙江省区域品牌构建模式定位

根据对于黑龙江省产业品牌的定性分析, 可以得出, 黑龙江省不仅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模式, 即创建全国联网式宣传、招标、运作, 并积极与类如邻近的吉林、辽宁省, 还可以在海外地区找寻结盟伙伴结成经济联盟区;在某些产业布局上借鉴广东顺德家电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和政府出面连接企业与技术科研机构的新模式。所以, 定位于发展绿色生态食品品牌开发潜能十足。原因在于:一是国家近些年推行的绿色消费观念的影响;二是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追求健康的饮食;三是大量的出口需求;农业发展基础深厚, 基础设施先进, 高产高质;四是粮业大省的先决印象 (北大荒、黑土地) 深入人心;五是能够以多元化经营产业等。

(二) 政府促成区域品牌形成的扶持政策

为促成区域品牌的形成, 做好了黑龙江省产业定位选择是不够的, 要从实际情况和环境出发, 针对以往阻碍省区品牌形成的各方因素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建设。所以, 应该从政府、金融、法规、监察等外部宏观入手:

1.政策方针的支持。从政府角度, 应颁布相应的政策、方针, 涉及到市场环境整治, 科研人员的鼓励任用政策, 激励创新技术及思维, 企业税收减免的奖励, 多开办展览邀请会和商贸洽谈会, 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前提下, 对于绿色产业给予一定的便利与支持。与文化机构、工商管理机关、商标局等与品牌运作息息相关的各直属部门之间建立良好默契, 使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 提高企业专业性技术水平, 降低企业技术科研的成本, 帮助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运营出自有特色, 以此达到激发省内其他品牌企业的更稳固持续前进的目标。

2.金融体系的优待。金融体系包含有银行、信贷基金、股票债券融资等多种灵活途径, 以保证企业可以获得足够的运行资金, 以便企业在扩大业务投入方面有充裕的资金保障。2006年国家和财政部对于国有及私有银行针对贷款业务加收2个多点的贷款率, 但对于企业借贷资金的政策上有所放宽, 省内各大银行应给予支持帮助, 尤其是黑龙江省开发支柱产业品牌, 更应在政策执行上多加考虑;另外, 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对社会广泛集资, 这样可以推进区域品牌产业集群中单元企业对外上市的步伐, 也可以把在个人手中的闲散非流通资金积聚起来从而带动了省内资金的流通, 加速了经济运动水平;黑龙江省还分布有多家信贷基金机构, 有助于拓宽企业融资途径。

3.法律保护的完善。执法机关应配合省政府所下达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并相应做出回应, 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品牌销售的保护;专利权、所属权益的维护;对品牌实施违法行为的制裁;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并且应从观念意识上使产业集群、各企业单元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得开展生产运营活动。慎防形成地方保护主义、或以狭隘的歧视手段对待外入产品品牌。

(三) 企业在形成区域品牌中的相应措施

要建成区域品牌及构成区域经济, 必须从小处做起, 即对已选产业中的每个单元 (企业) 进行改造, 使得产业内部、单元之间可以拥有共同优势、各司其位, 尽快建立起区域产业体系, 形成区域品牌,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企业组织结构重组。黑龙江省区域品牌的缺失不仅仅归因于区域品牌定位模糊, 更在于众多企业未能形成良好的区域产业集群, 分析其原因, 不难看出, 省内的各家企业自身就存有大量问题, 使得企业缺少灵活应变能力、竞争力及企业特色。因此, 应始于企业内部整改、组织结构重组。

企业应注重改善领导班组的人员责任分配;领导素质及能力的测评;管理机构的有效配置、体系调整;员工薪酬福利体系的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调研、沟通和业务上合作;强调技术研发的到位与及时的市场调研相结合;客户服务中心及处理危机应急预案部门的构建;促进销售部门与外部客户间的往来等组织内部安排的相应调整, 是对品牌区域内各个企业整顿, 加速形成区域品牌集群的不可或缺的改革。

2.企业文化转变。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的文化、精神, 一个企业要想达到其事业的巅峰则少不得企业的支柱脊梁———企业文化即企业理念。在要求黑龙江省建立绿色食品区域产业品牌的同时, 追求企业的文化理念有所进步或转变, 正确主流的思潮指导企业积极的政治面貌, 也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3.运营渠道改进与扩展。市场占有率的大小、扩展是否成功是生产企业的终极目的, 只有占有较好的固定市场及客户群, 才有机会获得市场营销的成功, 换取相应的经济利润, 才可以做到企业的再生产循环流程, 支持人员的薪酬也是间接得帮助社会解决了人员的安置。对应于黑龙江省目前的发展布局和迫切建立区域品牌的要求, 企业在相应改造企业组织结构运营方式的同时, 调整并扩大销售渠道, 以选择建立网络销售, 兼向各地区推销为辅助手段, 尤其是那些不是粮业产地, 而粮食食品需求量较大的地区。

4.技术及人员革新。各国经济趋于国际一体化导致资源的互通交易、信息的共享、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创新的思维与灵活的方式使得现代化生产企业集团更加强调“头脑革命”, 即发挥创新精神、保持先进理念、研发新奇事物。

为达到建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区域品牌的最终目标, 在产业链体系内部的各家企业应当积极创新, 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吸收各方人才, 创建自己企业的科技研发小组, 学习各国家、地区先进的相关技能, 通过创新发挥每位员工的才能, 提高企业绩效, 对于推进产业品牌有推波助澜之效应。

摘要:目前, 黑龙江省产业品牌的优势与劣势并存, 机遇与威胁同在。针对以往阻碍省区品牌形成的各方因素, 黑龙江省不仅要进行产业定位选择, 更要从实际情况和环境出发, 从政府、金融、法规、监察等外部宏观入手, 改变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增长观念和竞争意识;同时在产业链体系内部的各家企业也应当积极创新, 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吸收各方人才, 创建企业自己的科技研发小组, 学习各国家、地区先进的相关技能, 通过创新发挥每位员工的才能, 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推进产业品牌建设。

关键词:区域品牌,区域经济,SWOT分析,模式定位,战略对策。

参考文献

[1]巨天中.品牌剖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余明阳.中国品牌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种植类课程下一篇: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