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2024-05-18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精选十篇)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1

1 一般资料

我社区人口总数3万人, 其中高血压患者3367例, 患病率为11.2%, 男1869例, 女1498例, 年龄31~89岁。临床诊断分级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3], 正常330例占9.8%, Ⅰ级高血压1751例占52.0%, Ⅱ级707例占21.1%, Ⅲ级579例占17.1%, 合并其他疾病775例占23.0%, 其中合并糖尿病337例, 合并心血管疾病396例, 合并其他疾病42例。

2 方 法

2.1 建立慢性病档案

我社区实行片医负责制。共分5个片医小组, 每组由1名医师1名护士组成, 深入居民家中, 了解其健康情况, 并为每位居民体检, 筛查高血压患者, 为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其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病史、病程、症状、用药情况、饮食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血压值、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过敏史等。每季度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家访或体检。

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可通过举办健康大课堂, 发放健康知识传单, 组织观看录像, 定期出宣传板报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静坐等以及其临床表现、用药等。

2.3 护理

(1) 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步行、慢跑及打太极拳等方式, 每日3~5次, 每次20~60min。 (2) 控制体质量:体质量指数 (BMI) =体质量 (kg) /身高 (m) 2, BMI≥24kg/m2时高血压病危险性增加[2]。控制体质量需低脂低糖饮食及适当运动。 (3) 限盐:高血压患者每日摄盐6g左右。 (4) 戒烟、限酒:长期每天饮白酒>50ml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男性持续饮酒者高血压发病率增加24%。吸烟是公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使周围血管收缩, 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 会降低服药的依从性, 并增加降压药的剂量[3]。 (5) 用药指导: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部分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而不能坚持服药。嘱患者必须遵守用药原则, 坚持服药, 按医嘱服药, 不可擅自加量, 也不可停药。 (6) 心理护理: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反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引起高血压[4]。在高血压的治疗中, 适当心理疏导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最常用的方法有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 积极安慰和鼓励, 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 并给予支持和理解, 使其情绪放松。 (7) 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家属进行家庭护理的知识培训, 使其监督患者的饮食、服药及生活规律, 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消除诱发因素, 防止并发症发生。

3 效 果

我社区3367例高血压患者经上述护理管理后, 能主动进行健康体检者2862例, 较前提高了45.0%, 遵医嘱率较前提高了56.0%, 对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高血压后果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了68.0%, 个体能够主动、自觉地改善不良行为, 消除危险因素, 改变了对药物治疗的认识, 提高了服药依从性, 降低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20世纪90年代大量文献研究报道, 社区干预可有效控制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通过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 走进社区走进患者家中, 进行一对一个体指导, 使得患者在治疗中遇到困难可以得到及时解决, 由此使得病人更加信任医护人员, 进而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

4 讨 论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 其主要治疗场所不是医院而是社区。社区护士要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家访, 指导其用药, 并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依据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加强慢性病管理, 增加患者的遵医嘱率, 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对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 控制高血压病情, 减少并发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翠, 马淑丽.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身心护理探讨[J].山西护理杂志, 2004, 12 (4) :154.

[2]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讲义[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9:140-158.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试用本) [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83-486.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某社区的2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范围为50~77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3.5±11.33)岁,病程为5~。对照组: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范围为51~78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4.2±11.01)岁,病程为3~12年。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也符合本研究的病例入选标准,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实施社区高血压常规管理,包括建立档案、宣传教育、饮食指导、定期随访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一是社区全科医生评估分级患者类型,依据患者类型明确治疗方法、定期随访次数和针对性规范管理方法,建立个人规范化档案。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对每一位患者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三是制定个性化的生活干预方法并监督,涉及服药、饮食和运动。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获得是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进行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a=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不同方法管理后血压变化及控制情况

管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显著,且实验组变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4.55%和40.9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的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和眼底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以往标准所进行的普查资料表明,高血压在我国成人中的患病率为3~10%,平均7.8%,有随年龄而增高的`趋势,以40~50岁以上者较为多见,城市多于农村,北方多于南方[4-5]。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管理,仅仅依靠门诊治疗随访,仅仅靠病人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加强重视社区的规范化管理干预措施,本研究就是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显著,且实验组变化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方法管理后,实验组的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和眼底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因此,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后效果显著,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血压控制率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文花,李丽敏,王雪敏,等.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4(4):296-299.

[2]郑红梅,杜雪平.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17(29):3421-3424.

[3]吴卓君,郑晶晶,黄永娟,等.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9(9):178-179.

[4]强锐.社区慢病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5):195-197.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惡性肿瘤、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呈逐年提高趋势。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于非同日进行3次血压测量,测量得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病[1]。一般90%的高血压病人为原发性高血压。通过流行病学证实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超重及肥胖、不良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因素等危险因素有关。高血压病程长,发病过程大部分都是良性缓慢过程,无需住院治疗。如何有针对性的在社区对这一部分特殊人群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我们社区护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1 建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档案,加强跟踪管理

开展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我们必须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系统、详细的摸底排查。建立高血压患者的个人档案、高血压的专案。社区护士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预约上门回访,每2月一次,通过详细的询问病情、服药情况、生活习惯、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对患者的合理用药和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心理因素、降低危险因素等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到社区开展高血压知识的健康讲座,让患者互动并交流保健经验,同时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开具有个体性、可行性的健康教育处方,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定期对辖区内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基本的健康体检。同时还要动员家属参与,为高血压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提供支持,并督促患者认真执行健康教育处方。对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以重新调整治疗方案,2周内再次安排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诊疗过程。

2 社区护理的具体指导

2.1 合理膳食

2.1.1 控制钠盐摄入 WHO建议食盐摄入量的标准为每天不超过5g。对高血压患者限盐先要在烹调时要减少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如味精的用量,为了减少减盐带来的口味不适,可以适当改变烹调方法,如炒菜时后放盐等。少食各种盐腌食品,有防腐剂的食品因有钠盐,也应少用,要多食洋葱、海带、黑木耳等。当血压较高并合并有肾炎、浮肿等并发症时,我们更应该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饮食要少盐、清淡,每日的食盐摄入量2g左右。

2.1.2 注意补充钙、镁、钾含量高的食物 有研究证明每日摄入800mg钙和300mg镁对治疗高血压有益,要多食富含钙和镁的牛奶、多种菜籽、坚果、大豆、虾皮和深色蔬菜以及富含钾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香蕉、猕猴桃。

2.1.3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要少食动物性脂肪如动物内脏、猪脑、蛋黄等,以植物油烹调为主,多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多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可适当多食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动物瘦肉、牛奶、鸡蛋等。每日食油20~25g,少食甜食。

2.1.4 多食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食物 维生素也有助于降压,要多食水果。多食高纤维素的蔬菜有利于控制热能的代谢,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减少糖分和脂肪的吸收。如韭菜、芹菜、菠菜、红薯、燕麦等。

2.1.5 指导患者尽量饮用含有钙、镁离子的硬水如泉水、天然矿泉水等[2]。忌食冷饮食品,要做到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合理分配好三餐。指导高血压患者要随着季节的交替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营养平衡的饮食习惯。

2.2 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2.2.1 戒烟限酒 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和血压水平的关系十分密切。戒烟,禁酒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饮用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成年女性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

2.2.2 睡眠质量 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异常与高血压有关[3],让患者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

2.3 控制体重 超重及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一般采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来衡量体重情况。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正常体重:18.5

2.4 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及爱好来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健身操等。可考虑“1、3、5、7方案”,即每天至少活动1次,每次活动30分钟,每周至少活动5天,活动后心率不要超过170-年龄(岁),以运动后不出现疲劳或明显不适为度。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要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运动,做到劳逸结合。

2.5 心理健康的指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或者过度的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高血压患者多数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的特点。社区护士应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关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使其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性,对患者的态度和蔼可亲,要避免言语、行为上的生硬对其造成的不良刺激。当他们有较大的精神压力需要释放时,可以和朋友、亲人倾诉,使情绪得以缓解,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练习,通过每天的练习,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2.6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要让患者了解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当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后,应继续服用维持量。告知患者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用法、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嘱患者必须遵医嘱按时服药,不能擅自突然停药,以免突然停药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7 家属指导 应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家属了解高血压的病因、病程、治疗及预后的相关知识,提高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重视,要求家属积极参与高血压患者的防治过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注意控制患者的饮食,督促好患者血压的监测和药物的治疗。

2.8 血压测量的指导 教会患者和家属相互测量血压的方法。在21℃左右的室温中,测压前应安静休息10—30分钟,精神放松,不饮酒、茶、咖啡等饮料,不要吸烟,取血压计,让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在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绑上血压袖带(肱动脉处),与心脏、第四肋同一水平,听诊器膜式听头轻按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测定血压值。

2.9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4]。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较低,我们尤为重要的是要向社区居民传播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和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监测能力和遵医行为。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服药的依從性。指导高血压患者合理安排好24小时的生活,做到缓慢起床—温水洗漱—适当晨练—耐心解便—早餐清淡—中午小睡—晚餐宜少—充足睡眠。在辖区内对于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应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高危人群至少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并对其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如发现可疑高血压者,应在不同日重新测量3次,以进一步确诊。我们还应该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要及时了解患者掌握的情况。

总之,在社区护士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对社区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能避免和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防止高血压的发生。通过对高危人群的规范化筛查,能有利于高血压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对患病个体的关注和随访,使高血压患者积极治疗、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残疾和死亡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秦怀金.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

[2] 郑梅.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J].常州实用医学2013,29(4):275-276.

[3] 刘丽丹,刘玉,田凤美.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饮食与药效相关知识知晓度调

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17):68-69.

[4] 高春红,张英,王素英,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与护理干预 篇4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管理,干预

高血压是主要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预防干预比医疗手段更为有效[1]。我社区自2006年1月份以来,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与干预,对降低和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都有明显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社区约43000多人,已统计到的高血压患者有2406人,约为5.6%的发病率。按性别划分,其中男性患者1368人,女性患者1038人,男、女比例约为1.3:1;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上的有1448人,约占60%,60岁以下的有958人,约占40%;按高血压分期,Ⅰ期高血压患者有1374人,约占57.1%,Ⅱ期高血压患者703人,约占29.22%,Ⅲ高血压患者329人,约占13.67%。

1.2 工作方法

将社区分为A、B、C、D四个区域,每个区域设1名专职医生,2名社区护士,根据社区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材料,将高血压患者的档案资料建立专册管理[2]。我们分别对3期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级管理,对Ⅰ期高血压患者实施三级护理,每季度至少监测诊视一次,然后根据血压等项目相关检查给予相对应的健康指导和干预;对Ⅱ期高血压患者实施二级护理,每月监测诊视一次;对Ⅲ期高血压患者实施一级护理,每周监测诊视一次,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随时调整监诊次数。

2 干预内容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体重、性别、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知识水平等进行评估、诊断、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组织、实施。

2.1 宣传疾病相关知识

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常见症状、病因、病理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高血压病对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的影响,愈后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的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能主动、自愿接受健康指导和干预[3]。

2.2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

高血压是由多种发病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包括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钠过高、含钾钙过少等。故高血压病患者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选择鲜奶、淡水鱼、牛羊肉等,不宜吃动物内脏、盐腌制品;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粗纤维食物及含钾高钠低的食物和水果,如黄豆、绿豆、冬菇、竹笋、花生、香蕉、橘子等低钠高钾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意外。

2.3 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除了选择膳食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2.3.1 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管胆固醇含量,促进脂肪代谢,有助于休息和睡眠,解除大脑疲劳。患者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跳健身舞、做健身操等。运动强度以最大心率:170-年龄,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2.3.2 戒烟限酒,消除不良生活习惯

香烟中尼古丁可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长期大量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大量饮酒易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因之一。

2.3.3 保持乐观平稳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和周围事物,指导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使血压突然升高。

2.3.4 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人在休息睡眠状态下,全身基础代谢率最低,心、脑、肾全身各脏器功能负担减轻,器官功能得到休整和调理,睡眠状态下血压最低,利于组织细胞修复,内分泌调节最佳状态。

2.4 用药指导

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较多,易发生并发症,对需要药物控制血压的病人要耐心仔细地向患者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副作用,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用药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能随便增减或停用降压药[4]。

2.5 调动家属和其他相关力量

如向病人家属传授测量血压方法,指导病人家属配合病人吃清淡口味饮食、创造无烟环境、给病人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病人家属多关心体贴病人,平时要嘘寒问暖,让病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去战胜疾病等。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脏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引起高血压病发的因素有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超重和肥胖、静坐生活方式等。经调查统计,通过我们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干预,高血压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有明显的改变:喜食肥肉的由46.2%下降到14.8%;饮食偏咸的由60.7%下降到期20.6%;饮酒量明显减少,由50%下降到12%,而且基本控制在白酒100g以内,啤酒250mL以内,吸烟的由58.1%减少到25.2%;喜爱运动的明显增加,由原来的18.1%上升到76.2%;同时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都对高血压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乐意接受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干预。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2,8(1):94-102.

[2]刘晓惠,胡大一,刘建章,等.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期间动态血压变化[J].高血压杂志,1997,5(1):59.

[3]谭丽,景玉芝,樊立坤,等.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128,134.

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展望 研讨会 篇5

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推动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及防控体系建设,通过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强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由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社区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展望”学术研讨会,于7月7日上午在西园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全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及数十位院内外临床医护人员参会。

会上,西园中心主任王永峰主持了开幕式并进行了精彩致辞。对此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能够增强社区医护工作者对高血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促进对高血压病的诊疗能力,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健康素养,积累经验、分享智慧,并且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研讨会上,安医大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李洁华、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卫科主任刘光义、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任菁菁分别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血压管理高质量”、“人工智能随访系统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全科医师亚专长培养模式”为主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

一、提高患者依从性,优化血压管理 李洁华主任讲解主题涉及依从性显著影响血压达标率、改善依从性的策略两大内容,她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及2017版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工作总结与经验交流,强调高血压管理的依从性是药效的重要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并给出应用长效制剂合理用药、生活方式干预、提高护理质量三大改善依

略。

二、AI健康管理系统在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刘光义主任指出高血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也是可控可防,社区高血压防控现状更是面临着很多挑战而关于高血压防治的新政策新技术也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刘主任现场演示了几种AI健康管理系统在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并通过工作实践验证提出人工智能在高血压管理工作中减负赋能增效,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居民获得感的效

论。

三、亚专长全科医师GPwSI培养模式探索

任菁菁主任从亚专长全科医师的定义到国内外亚专长GP的发展及现状向与会人员带来了前沿化学术知识的探索,并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详尽地为大家讲解了发展GPwSI在实际工作中对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升就医满意度、优化全科医师队伍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同与会人员对如何准入亚专长医师、如何保证质量等现实工作中的疑难点进行进一步启发探讨。

大会接近尾声,王永峰主任、李洁华主任做总结致辞,指出本次会议为一次成功的高血压研讨会,此次学术会议对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同时提出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挑战。参会人数多,内容丰富,与会医护人员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讨论热烈,大会圆满

幕。

培训结束后,与会者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开阔了眼界的同时,学习和了解了很多很实用的高血压管理与防治前沿知识,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认识到了社区作为高血压管理“主战场”,全科医生作为血压管理的指导者和执行者还充满探索与挑战,任重道远。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87-01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脑血管并发症是高血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中国已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其中1.5亿患者不知道高血压是什么病或其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1],如何使高血压系统管理方案让高血压患者读懂,提高知晓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为了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疾病的影响,我们在社区开展了高血压自我管理教育,并对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社区内常住居民中经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为干预对象。本文高血压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54-88岁;其中干部10例,工人21例,无业19例;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5例,中专以上9例,初中以上20例,初中及以下水平16例;高血压病病程1-12年。

1.2 纳入标准 5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3 方法 将50例高血压病人全部纳入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定期接受由醫疗专家和社区护士开展的知识讲座和个体指导等形式的护理服务。主要调查病人在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及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并进行效果评估。

2 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

2.1 患者缺乏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 调查显示,我国有2/3的农民不知道正常血压值,大多数人不知道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知识[2]。有些患者虽然能遵医嘱服药,但仍保持原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积极运动、肥胖、饮食偏咸、吸烟、酗酒、熬夜等使降压效果不满意。

2.2 心理因素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由于对高血压病缺乏认识,对医生的诊断不愿接受,表现为紧张、恐惧;有些患者在高血压早期或症状较轻时忽视病情,不能定期就诊,做相关的化验检查,当高血压症状加重或心脏、脑等重要脏器出现并发症时,因检查及治疗花费较高时又易产生焦虑、易怒心理。

2.3 不能坚持监测血压 大部分患者及家属不知道怎样测量血压,也缺乏血压监测意识,由于血压波动大,不稳定而导致了并发症的发生。

2.4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或终生服药治疗。因患者对单纯血压升高的危害认识不足,治疗初期遵医效果好,当血压下降或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自觉症状加重如出现头晕、眼花时又随意增加药量或改变服药时间。

3 干预措施

3.1 加强高血压疾病知识教育 每月组织社区居民参加高血压教育小课堂,我们将每次讲座的重点内容进行提炼,印成宣传材料发放给患者,在每两次讲座之间组织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学习《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治疗高血压要早期性、长期性、个体性[3]。①早期性:改变患者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体重减轻、血压下降,控制高血压以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②长期性: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力争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较正常的水平,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疾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个体性:不同患者对降压药物敏感程度和作用的耐受性有差异,因此治疗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程进展、心理和合并症综合分析,选用降压药。

3.2 注重心理干预 对高血压初发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血压下降明显时给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病程长的患者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外,督促其定期复诊、检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自我监测血压 通过自我监测血压可以使患者了解其血压变化,提高用药依从性,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测血压前安静休息5min、排空膀胱,测血压做到定时间、定部位等,并做好记录。

3.4 指导药物治疗用药要充分考虑到治疗的长期性和基层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给患者选用价格合理、治疗效果好的降压药。指导患者坚持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减药、漏服,强调合理服药的重要性和随意停药的危害,并讲解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不听信广告用药。

3.5 运动干预教育患者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运动前做好热身,多做深呼吸,注意劳逸结合,以保证充足睡眠。冬天不宜起床太早,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纠正了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改变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率,使血压得到很好控制,同时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有效的自我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减少和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爱军,庄丽娜.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09.

[2] 侯娟丽,王小兰,罗小兰.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40-41.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7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自我管理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 而高血压是其第一危险因素,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高血压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显著相关[1]。我国高血压发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性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和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有效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是当前社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居住在兴东地区五个社区的每个社区随机抽取的30例自愿报名参加自我管理项目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共计150例。其中男79例, 女71例;最小年龄35岁, 最大72岁, 平均年龄 (44.6±19.3) 岁;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占62%;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 占98%。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 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符合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可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 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2) 肿瘤患者, 近半年内曾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 (3) 年龄<35岁或>75岁者; (4) 存在不依从及失访者; (5) 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或视听障碍者。

1.3 调查及质控方法

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自我管理调查问卷, 问卷经试测, 信度和效度分别达到0.88和0.92。问卷内容包括高血压知识、生活方式、自我监测、遵医用药等方面。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 由调查员监督, 独立完成, 并当场收回。血压由固定2位调查人员测定, 测量误差控制在±5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同时定期记录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干预方法

由5名社区护士组成一个服务团队, 以“小组围坐式”的形式进行干预管理, 重视高血压病的综合治疗及患者的自我管理, 鼓励患者之间沟通交流经验体会。

1.4.1 建档管理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在自愿协作的情况下要求参加者至少随访管理1年, 填写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员健康状况评价表, 并进行健康体检。

1.4.2 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干预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2]。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 并通过放映幻灯、VCD和发放宣传单、小册子及报刊等形式传递健康教育信息。针对患者个体情况采用讲座、咨询和座谈会, 开展互帮互学, 每次讨论1个主题, 鼓励每位组员踊跃发言, 进行心得交流。了解患者当前心理问题和家庭、工作环境, 因人而异地进行交流、疏泄、鼓励等, 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4.3生活方式和运动的干预

向患者宣传控制体重和调节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 戒烟限酒, 限盐限油,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定运动量[3]。

1.4.4 服药干预

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 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 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具有重要的意义[4]。

1.5 效果评定

(1) 自我管理能力评定:分别从患者饮食、运动、日常生活方式、精神压力自我调节、服药、血压监测及定期复查七个方面进行评定, 其中≤2项不符合控制标准为自我管理能力好, ≥3项不符合控制标准即判为依从自我管理能力差 (不服药或服药不规范即判为差) ; (2) 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3)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日常生活预防知识、定期监测血压、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自我管理能力的比较

在自我管理评定的七个方面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3血压控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证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对其采取适当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5]。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调查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饮食、运动、血压自我监测和服药等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血压水平, 降低危险因素, 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最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干预前后比较, 高血压患者在疾病认知、血压控制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改善, 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明显, 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降低 (P<0.01) 。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是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其所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是减少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 同时也可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医患间的共同努力, 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有助于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力生, 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

[2]阎秀丽.应用临床路径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B) :37-38.

[3]李丽娟.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体会.吉林中医药, 2008, 28 (8) :995.

[4]刘瑛, 郭建丽, 徐勤, 等.利用健康体检进行健康教育初探.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 :56-57.

[5]王顺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 (3) :168.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 选取两个社区老年高压患者各80例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社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 且均满足半年以上用药经历、无交流障碍、自愿参与并配合本次研究等要求。160例患者年龄52~90岁, 平均年龄 (73.3±4.5) 岁。观察组中男47例, 女33例;对照组中男45例, 女25例。在临床诊断分级方面, I期患者96例, II期患者6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1)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收入情况、血压等级、患病年限等; (2) 患者用药管理水平调查表, 主要包括患者对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 (用药方式、用药剂量、药物副作用、辨别变质药物方法、按照用药的意义、保管药物常识、用药禁忌) 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按时用药、按次用药、按量用药、擅自用药、停药) 。并设计不同情况的评分项目。

1.2.2 护理干预方法

开展小组活动:合理分组后, 每周1次开展药物管理讲座, 对相关高血压知识及用药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毕后, 每个小组均需推荐1名患者对用药管理情况进行介绍, 最后进行小组讨论, 相互促进对方的用药行为规范, 纠正患者的不良用药行为与错误用药知识。

发放健康宣传手册:每人一本健康宣传手册, 便于患者随时随地查阅用药知识。并且在小组活动结束之后, 患者需要在手册最后一页留白处记录自己本周的用药情况及血压情况。

实施针对性教育:上门随访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为患者进行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健康知识教育,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计划, 同时做好监督工作。

调动家属参与:充分调动家属参与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的积极性, 促使家属协助并监督患者用药。

获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在卫生服务中心挑选医生与护士各1名, 专门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咨询服务, 并为其免费测量血压。

1.3 测评方法

护理前后,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的用药管理情况加以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前,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血压控制率、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问卷分别为78份、76份) 。见表1。

2.2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问卷分别为79份、77份。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与血压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2]。临床上认为老年高血压是由于年龄的增加, 人体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逐渐加厚, 导致中层弹力纤维减少、断裂, 造成脂质、胶原、钙盐沉积, 使动脉管腔变窄, 导致其硬度相对应增加, 血管压力无法缓冲进而呈现上升状态。针对收缩压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 其主要是由于主动脉弹性回缩造成人体舒张压下降, 进而形成收缩压升高[3]。病发时大多伴有头痛、皮肤苍白、心悸、多汗、阵发性肌无力、乏力、麻痹等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 会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来,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尤其体现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 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据健康教育理论相关内容显示[4], 卫生保健知识是养成健康信念的先决条件, 而而健健康康信信念念是是改改变变患患者者行行为为的的动动力力来来源源, , 对对老老年年高高血血压压患者用药的护理干预则是源于这一理论。向老年高血压患者讲解健康知识, 有助于形成优质的健康行为, 并付诸实际行动。本次研究选取两个社区的80例老年高压患者, 分组后对观察组的用药管理工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护理干预, 发现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与用药管理水平与治疗组患者相比, 均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干预, 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用药管理总体水平, 还能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压控制率, 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任海静, 李亚芹, 任海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2, 25 (14) :2956-2958.

[2]魏霞, 吕广秀.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管理的护理干预效果.中国医药指南, 2014, 30 (21) :1-2.

[3]陈焯然, 张洁, 陈贤梓.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护理学报, 2009, 14 (9) :65-66.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社区居委会统计的5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93例, 女269例, 55岁以下占29.8%, 55岁以上占70.2%。

1.2 方法

于2013年1月—6月对纳入研究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 具体的干预措施包括:建立健康档案, 发放自我管理手册进行自我管理;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制度,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制订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定期随访患者, 及时调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等行为, 提高用药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生活方式比较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干预前参与研究的人数为562例, 干预后回访研究的人数为557例。干预后酗酒、口味偏咸、日常生活中无规律运动、不按医嘱服药的人数比例大大降低, 与干预前生活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例 (%)

2.2 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干预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与干预前血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s, mm Hg)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对高血压的控制需要规范化管理, 不仅要嘱患者长期规律地服用降压药, 而且还要合理地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3]。由于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较多, 在临床工作中, 很难做到督促每位患者长期规律服用药物, 指导其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所以社区管理工作对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管理, 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并督促其按医嘱进行规律用药, 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酗酒、口味偏咸、日常生活中无规律运动、不按医嘱服药的人数比例大大降低;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 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由此证实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

虽然目前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但有研究显示, 高血压不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还与日常饮食、体重、吸烟、饮酒、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4,5,6]。有研究认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 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社区取药患者合理用药, 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在社区管理中给予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药物治疗, 并采取多种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从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治疗效果监测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好患者的血压[7]。

综上所述,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合理的管理, 并积极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等,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 提高用药依从性, 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水红.高血压的社区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05, 3 (6) :57.

[2]苏华林, 黄俊, 赵琬, 等.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 (4) :273.

[3]林云, 左惠娟, 冯春荣, 等.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随访及血压控制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7, 41 (2) :122.

[4]Wang J, Kuotsalainen S, Moilanen L, et al.The metabolic syndrome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a 13-year follow-up study in elderly nondiabetic Finns[J].Eur Heart J, 2007, 28 (7) :780-781.

[5]Suryabhan LL, Chandrashekhar MI, Ratnendra RS, 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ostprandial dyslipids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Diagn Res, 2013, 7 (4) :627-630.

[6]宋镇, 侯蜀芳.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2 (19) :278.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6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13例, 女性299例;年龄42~85岁, 平均年龄 (55.28±10.25) 岁;体重58~94kg, 平均体重 (68.47±14.58) kg;高血压病程3~16年;体质指数 (BMI) 18.2~34.1, 平均BMI为 (24.15±6.48) , 其中BMI<25者124例, BMI25~28 (超重) 者363例, BMI≥28 (肥胖) 者125例。

1.2 干预方法

在本社区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借助宣传栏、传单、广播、将最等方法向高血压患者普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 使患者了解高血压诱发因素、保健知识、防治误区等。促使其在社区医师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 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使患者认识到吸烟、酗酒、高盐膳食、体重超标等危害性, 帮助并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1]。

社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的患者,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诱发的血压升高。告知患者高血压终身服药的重要性, 解释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强调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引发不良后果。

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注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和豆制品, 保证摄入充足的钾和钙。告知患者肥胖的危害, 鼓励适度运动。避免暴露于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2]。

建立社区健康活动中心, 指导患者适度锻炼, 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交流、运动和放松训练的场所, 并在此过程中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激发其生活热情。建立有效的社区监测网络, 开展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的社区高血压病监控活动。以电话随访等形式督促院外患者的遵医行为。指导家属开展居家护理, 学会血压测量方法, 并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结果。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5

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观察, 如血压发生异常或有不适症状, 应及时就诊。建立心血管事件发生后的快速有效的抢救通道, 为挽救生命争取时间[3]。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完善社区护理管理1年后, 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3例、心肌梗死2 例、心力衰竭5例,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3%。患者的收缩压 (SBP) 和舒张压 (DBP)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助于建立起社区-家庭双重监督机制, 可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

社区护理具有医护人员与患者相对固定、易形成互动氛围等特点, 为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 实施其他非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便利。同时在社区开展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下, 患者对高血压可能引起的严重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健康意识提高后, 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并主动参与规范治疗, 对高血压的控制和延缓病情发展大有裨益。

本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控制和转归具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 探讨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方法 2010年1~12月对我社区高血压患者612例进行完善社区护理管理, 观察干预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结果 完善社区护理管理1年后, 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63%。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与干预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控制和转归具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高血压,疗效影响

参考文献

[1]苏婉霞, 杨春旭.高血压病多因素社区干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 2007, 13 (22) :2112~2114.

[2]杜海霞.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与自我管理研究[J].甘肃科技, 2011, 27 (3) :103, 131~132.

上一篇:企业财务治理问题下一篇:综合素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