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2024-05-06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精选十篇)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篇1

1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现状

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 容易勘测到的石油都以及开发或正在开发, 剩下的60%石油, 由于地质更复杂等原因, 无法解决其隐蔽性, 因此无法被勘探到。必须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找到深层石油。目前深层石油勘探技术己经收到全球关注, 地震勘探技术当之无愧成为深层油气藏勘探重要工具。

近年来, 地震探测仪器设备的进度,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仪器装备、软件处理设备的相继出现, 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分析向一体化趋势发展。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到二维、三维、高精度地震勘探先进技术发展。通常用人工激发地震波, 传播后, 计算机对这些所记录下来的地震波进行处理分析, 便可知道地下不同地层的空间分布, 构造形态, 岩性特征, 并分析出地层中是否有石油。

2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跃,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在仪器装备精度、采集技术、计算机处理软件方面的发展进步, 震勘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历了从模拟阶段进入数字时代、从一维勘探发展到三维地震乃至四维地震、从陆地技术发展到海洋技术等理论和技术上的进步, 并取得了有效成果。

进入21世纪, 石油工业的地震勘探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去数字化谁被、高精度地震、三维地震连片处理、精细储层描述等综合勘探技术的结合应用, 在交互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断层分析、地震反演、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与地质统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 促进了复杂油气藏的勘探。相信以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将会向从目前的勘探地球物理为主, 逐渐转向开发地球物理为主的发祥发展;为了解决复杂勘探对象, 地下成像、高密度高精度地震、三维技术以及地震勘探新技术等地震勘探方法、技术正日益发展完善和成熟, 这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内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3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与展望

3.1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展望

“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掀开了数字石油勘探、地震勘探的新篇章, 形成了数字地震采集、模拟资料数字化处理、数字资料处理等配套技术,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维数字地震勘探技术, 并逐步创新形成了高分辨、高精度三维数字地震技术、全三维数字地震技术、全数字高密度三维数字地震技术, 将地震勘探技术从模拟地震勘探转变到现实的数字地震勘探, 是地震勘探的改革。不同于其他地震勘探技术连续的模拟波形, 在用模拟计算机对连续的地震波形进行处理, 野外记录数字化地震信息是数字地震技术的最大特点, 资料处理是采用数字计算机对离散数据进行处理, 因此, 解决了地震勘探的很多瓶颈问题。

该项技术从1984年秋在济阳坳陷应用, 到2010年底, 整个坳陷的有利地区不仅实现三维数字地震勘探连片, 还针对重点区域开展了高精度三维数字地震勘探, 总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 开发出了孤东、套尔河、王庄等38个油气田, 勘探成果十分显著, 该理论的建立和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理论技术上的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字地震勘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的一等奖。

数字地震技术的应用与发是三维数字地震勘探的新起点, 也是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起点。数字地震技术的出现与运用使地震勘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并随之其发展开辟了油田油气勘探新领域。

3.2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目前应用最多的而且较为成熟的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先通过二维地震技术获得地质构造、布置探井并发现油气后使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精细落实圈闭及储集层变化, 以提高钻探成功率, 其对表述油气藏和预测储层发挥着重要作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由三个步骤完成, 首先要在野外采集地震数据资料, 然后在室内地震数据处理, 最后对地震资料解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运用过程需要勘探企业对勘探中设计、过程、及勘探后的数据处及资料进行处理解释, 并实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以确保勘探结果数字的准确性。为了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得到更好的运用, 还要提高相关勘探技术人员的素质, 勘探企业还需要对有关技术人员的进行培训与培养, 提高综合技术水平, 并普及和应用现代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以提高勘探准确性, 其各个步骤都需要现代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处理技术的支撑来完成。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有效的提高油气勘探的准确性、开发率, 并提高石油的勘探效率, 为能源勘探开发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能源勘探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高了石油供应量,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还会不断的进步和改革地震勘探仪器设备及计算机处理软件也会不断的更新, 并在石油开发领域广泛推广和应用。相信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 必定会推进我国石油开发领域的不断进步, 为我国经济发展发展所需的能源打下坚实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公河.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探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40 (3) :261-266

[2]段卫星, 邸志欣, 张庆淮, 等.SK地区目标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及应用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38

[3]刘小明, 芮建民, 朱峰.浅水及水陆过渡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25 (z2) :61, 75

[4]姬小兵, 尚应军, 张帆.山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16 (1) :114-116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篇2

散射波法。

散射波发在地震勘测中属于是比较高等的技术种类,主要是用于勘测非均匀分布的地下介质的地质条件,例如对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探测,一般情况,被探测的金属矿床在与周围岩石之间存在的速度差和密度差会形成散射波场,在差异较大时,地震勘探技术中的散射波对金属矿的散射波场进行探测,可及时有效的发现与矿体关系密切的非均匀体。

比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铜陵冬瓜山-铜矿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云南锡矿,都是通过散射波法对矿区进行高质量成像,基于数据的模拟发现金属矿区。

折射波法。

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测中是应用比较早期的技术种类,其主要对矿区中的含金属矿的基岩、基底以及控矿构造进行研究,一眼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填图,并且确定金属矿的风化壳,例如位于乌兹别克西部地区的金属矿区,即是利用折射波法对低速区域的异常条带进行划分,主要是对金属矿外围部分的形态背景进行分析,原因是乌兹别克矿区局部异常的界面低速区域与该矿区的矿床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首先需要利用折射波法对低速异常的条带进行划分。

在地震勘探技术中,折射波法虽然投入使用比较早,但是其在应用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比如低速层覆盖在高速层下方或者是被勘测的地形结构复杂。

反射波法。

反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属于比较常用的技术种类,其主要对和金属矿有关联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对金属矿中的断层进行标注,大致反馈金属矿中含矿地质的构造,包括形态、基底和基岩起伏状态、相似沉积金属矿以及沉积金属矿等,便于有效金属矿的探寻和发现。

例如反射波发对矿区的二维或三维层面两千米以内60°-70°倾角处以及裂缝处进行地质构造上的成像。

此方法运用的成效体现在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的Mount Isa金属矿区,清楚可圈定出金属矿取的涉及范围以及构造形态。

井中地震方法。

井中地震方法是地震勘测技术中比较精细的技术种类,其在金属矿勘探中所涉及到的井中地震方法包括垂直地震剖面、跨孔地震层析成像和“井-地”地震层析成像,当金属矿发育地区的陡倾角大于65°时,属于高难度勘测种类,由于受限于野外采集与处理方法,导致部分地震探测方法的使用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因此利用井中地震方法的垂直剖面技术可在井中接受来自陡倾角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参数,有效的代替其他地震勘探技术,但是在金属矿区中大部分的井并不是呈现垂直状态的,所以发展为井下地震方法,有利于获取地下速度的详细信息,优化各个地层与界面之间的关系。

例如位于加拿大大安大略地区的Kidd Greek金属矿和加拿大魁北克北部地区的Bbitibi金属矿区中的勘探井,前者是利用井中地震方法,发现陡倾角褶曲处火山岩层中包含硫化物矿体,并对此控矿构造进行成像;后者是利用井中地震方法,对一支矿体进行二次勘探,通过对其陡倾角的火山岩进行成像,勘探到具有高波阻抗特性的辉绿岩矿脉分布。

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

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是地震勘探技术中比较复杂的技术种类,其是以地震勘探的记录为基础,通过对首波的动态进行分析,对地下的速度进行反演,此方法以80%以上的准确性探测金属矿区底层速度的分布,虽然地面地震成像法的探测准确性比较高,但是其在纵行方位上的分辨率不高,远远低于横行方位上的分辨率,所以,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只能用于介质速度有差异的金属矿区,比如隐伏矿体、断层处以及矿体与周围岩石的接触地带等。

通过对介质波速进行勘探,分析其对应岩石的特性,同时为地震的数据处理提供精确的校正资料,例如位于加拿大地区的Sudbury金属矿区,利用地面地震层析成像法对大型块状主要为硫化物的矿体进行地震反射的勘探,对于金属矿区地下的岩性界面的构造和形态进行探测,以便对地下深处的金属矿体进行圈定。

3地震勘测技术有待改善的问题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在应用中暴露出诸多关键性的问题,并且此类问题有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关键性问题的突破和改进。

首先是基于金属矿床地质背景的限制,此限制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金属矿体的不规则分布,而且金属矿体在几何形态上的分布尺度是非常小的,不利于勘探;第二是金属矿床的地质构造复杂多样而且具有不稳定性,其地层处的倾角陡峭,岩石层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加大了勘探上的难度;第三是金属矿的表面层次的构成条件非常负责,不仅其地形的起伏变化比较大,而且表层的`潜水面和风化层很深,促使地表处的岩石以裸露的状态存在,影响勘探的准确性。

其次是金属矿资源对比其他的资源勘探,其涉及的地质和地震条件以及地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条件和问题的多样表现为:

第一在金属矿地震勘探中,目的层缺少比较深的深度,而且其背景的速度相对较高,再加上信号方面有效频宽的限制,与之进行对比,例如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环境条件为目的层最深深度可至数千米,信号有效的频宽在1-120赫兹,金属矿的频宽则为30-200赫兹;第二是金属矿地震勘探中目的层在界面上的波阻抗差非常小,致使有效的地震信号几乎检测不到,在进行有效波的分离和识别上极其困难,而且金属矿大部分为结晶岩,其不均匀性的分布特点造成变化多样的波场图形。

第三是形态各异且规模较小的金属矿床,其底层界面在横向上是呈现不连续性的,很难采取合适的地震勘探技术对其进行勘探,缺乏地震勘探方法所需要依据的基本条件,而且当地震波的波长与金属矿体的尺度相当时,地震波会产生散射现象而无法精确的对金属矿床进行探测;第四是金属矿底层纵行方向上的密度差较小,波阻抗差的获得主要是依据金属矿地质的密度差,但是其地址中的各层速度非常接近而且速度非常高,导致垂直方向的速递比较小,只有在不同烈性的岩石之间才会显现出密度的变化,所以严重影响到勘探的顺利进行。

最后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技术实践上,都存在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对于地震勘探技术尤为需要谨慎的考虑,综合金属矿区的地形特点,进行正确的选取。

4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已提出多个新型的研究课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地震波散射技术,近几年更是加强了对此技术的研究力度,其以地震勘探技术的磁法、电法勘探技术为基本,以地震波散射为研究理论,确立了新领域技术的研究方向,未来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泛的。

5结束语

地震勘探技术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的,而且地震勘测技术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地震勘探技术均可运用在金属矿勘探的各个阶段,而且其对浅层与深层的质地构造的反应精确度非常高,有利于获取金属矿的空间分布状态,基于对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研究,其在未来金属矿勘探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徐x才,高景华.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地震方法技术[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S1).

[2]尹军杰,刘学伟,李文慧.地震波散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01).

[3]李战业,尹军杰.地震散射波模拟成像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02).

[4]徐x才,高景华,荣立新.从金属矿地震方法的试验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J].中国地质,2011(01).

[5]勾丽敏.属矿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综述-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及其现状[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01).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篇3

关键词:工程物探;三维地震勘探;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夏书兵(1976—),男,江苏省姜堰市人,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P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3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88-02

引言

工程物探主要是对地表及地下100米左右的介质,通过相应的物理仪器和数字信号转换,以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为手段,全面掌握目标体的物理特性和状态。一般情况下,工程物探主要以二维地震勘探为主,但其存在着地质信息假设过于苛刻等明显缺陷,相比之下,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则有着数据完整、信息量丰富等优势,因而在近些年来的勘探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实践应用中的经验教训,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奠定基础。

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例如炸药等)形成人工地震,并以科学仪器记录震动详情,从而估算地下构造的特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作为地震勘探的重要技术之一,是从二维地震勘探衍生而来,同时融合了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主要包括地震数据资料采集、地震数据处理以及地震资料解释三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从而构成了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撑下的系统工程。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二维地震勘探技术相似,主要是通过地面上各沿线的地震勘探施工,使人工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地面上的仪器开始同步记录地震波的传播和返回时间,再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得出目标物深度,综合测线的观察处理结果,从而得到直观反映地下岩层分界面起伏变化的地震剖面图。由于其勘探对象是地下半空间的三维地质体,因而在工程物探中具有显著优势,表现在:数据量相对丰富,包含了地震波的各种信息,有利于使用正反演技术以及岩性研究;数量完整性好,准确性较高,在通常地震波分辨率范围内,可基本查明相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充分发挥了高科技装备的先进性能,有利于数据解释的自动化及人机联作的发展,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相关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例如Andreas Cordsen[1]等学者,详细阐述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以及施工要领,介绍了三维采集参数、三维观测系统的类型,并对其优点和缺陷进行了对比。Vermeer[2]深入研究了正交块状三维观测系统的地球物理参数配置,优化了MKB方法和LUG方法,减少了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我国学者钱荣军[3]等以目标层信息为出发点,通过对表层结构地球物理模型和地下结构地球物理模型的分析优化,设计了地震采集参数。尹成等利用带约束条件的数学规划模型计算目标函数,实现了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的优化。

总的来看,由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所具有的低成本、高精度和短周期等优势,使其在实践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和快速的发展。受技术力量以及设备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国外不仅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且在软件设计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著名的绿山地震设计软件、OMM软件等,而我国近年来在观测数据参数论证方面,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面,仍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三、三维地震技术的经济效益

三维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地质勘探的精准性,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

(一)有效促进了我国地质矿藏开采等行业的深入发展

我国地形多样,地质状况复杂,对地质的精确勘探造成了困扰。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查明细微地质问题的能力。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矿业开采的利用率,不少多年开采的老矿区通过三维勘探技术,甚至发现了新的资源,从而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有效缩短工程周期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其探测结果能提供较为精准的地质构造信息,因此大大提高了钻探成功率,有效缩短了工程周期。例如,在东濮地区的地质勘探过程中,通过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勘测150km2地区的复杂地质问题仅需要原计划的一半。因此,三维地震技术的运用加快了地质勘探与开发,有效降低了地质勘探费用,为煤炭、石油开采等行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

(三)三维地震技术有效降低了勘探成本

三维地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勘探精度与效率等工程效益方面不断提高的同时,技术应用成本在不断降低,为工程单位节省了大量资金。以单位勘探成本为例,二维测线单位成本为6200元/ km ,而采用三维测线,其成本则仅需810元/km,降低了7.5倍,而且勘探效果更加完美。因此,对该技术的采纳与有效应用,极大减轻了相关企业单位的资金压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三维地震勘探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三维地震勘探实践的局限性

三维地震勘探虽然在构造勘探方面有着其他勘探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种种局限。一方面,探测结果准确率有待提高。在大多数地震勘探任务中,一般要求其断层落差为5m,平面位置误差范围是±15m。然而,调查显示,既使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华东地区,对落差区间5-10m之内的的断层进行的探测,其准确率尚不及70%。另一方面,存在着地震信息的缺失,所观测系统搜集到的信息难以有效显示落差较小的断层。同时,由于信息解释的不准确,导致所勘探出的断层位置与实际位置相比差距较大,这一点在断层落差较大或倾斜角度较大的地层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另外,由于难以有效识别距离较近的断层,经常会把两条倾向相同的断层解释为一条大落差断层,甚至也会将两条角度完全相反的断层解释为一打小落差断层或无断层。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物探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原因解析

三维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除了技术上的局限之外,实际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技术应用失当,是影响其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野外勘探质量控制以及观测系统设计缺陷。受当前排列分布面积大以及质量控制点较多等观测方式的影响,观测系统设计规范性较差,在客观上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频频照搬或套用既定的观测系统,或是随意进行野外变现,极易造成炮距分布不均匀以及系统复杂多变等问题,严重拖慢了数据分析速度,最终影响偏移效果。

2、技术应用与地质条件的匹配问题。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激发条件复杂多变,但是地震成孔工具较少,由此街面的成孔激发问题使原始资料的信噪比较低,从单炮甲级率来看,其效果很不理想。其他技术应用方面,例如,纵、横分辨率问题造成的构造遗漏、长波长静校正方法不理想造成的假断层探查结果、偏移成像问题等,都成为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效果的“拦路石”。

3、仪器设备的升级更新与实际应用未能做到协调一致。先进的仪器设备未必都能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例如,现在常用的集中逻控型数字地震仪,虽然其排列布置和处理技术更加合理、先进,理论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很少考虑勘探过程中对可操作性以及可靠性等的实际需求,在应用中的效果却不甚理想,有时勘查效果甚至不如旧式的16位A/D转换遥测地震仪。

五、提高我国三维地震勘探经济效益的对策

地震勘探技术已进入了成熟阶段,短期内产生技术飞跃的条件尚不具备,因此,要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水平,就要抛弃“唯技术论”,以全新的视角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来提升勘探水平。

(一)以体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提升勘探质量

技术趋同条件下,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等非技术因素,成为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突破口,而良好的工作体制是决定这一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强调实际工作中的权、责、利的辩证统一,就成为物探企业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物探这样一个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的行业,更应该把体制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的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地震勘探工作创造坚实的制度环境。

(二)优化物探工作流程,对各环节进行严格的管控

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集数据收集、处理以及解释为一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成本控制、人员配备、人机优化组合等环节着手,重视施工人员培训以及相关试验和生产过程的流畅有序,做到工作管理的动态化和监管适时化,全面保障各项细则落到实处,从而实现质量控制与施工成本的平衡,在确保地震勘探效果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强化成熟技术的融合与集成研究

当前,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相当成熟,各种仪器和软件配备都已做到了系统化,要在技术层面上提升地震勘探效果,就必须走集成化的道路,尤其是做好三维地震技术中采集、处理和解释三环节技术上的衔接和融合,形成实用的一体化技术,使各环节之间相互监管,实现立体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勘探能力,从而快速锁定勘探目标,有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高勘探效益。

参考文献:

[1] Andreas Cordsen, Johnw.peire.陆上三维地震勘探的设计和施工[M].石油物探地球物理勘探局出版,1996.

[2] Vemreer Gijs J O、3D seismic survey design optimization[J].The Leading Edge[M].2003,(10):934~941.

[3]钱荣钧.对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工作中一些问题的讨论[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篇4

地震波法的原理并不困难, 基本办法是用高爆炸力的TNT炸药在地面激起人工地震波, 震波沿着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传播, 在碰到质地相对致密的岩层以后, 一部分波被反射回地面, 预先, 在地面上安置起许多呈现点阵的检波器, 这些检波器能够把地面微弱的震动变成电子信号, 通过连接线传输到接收机里, 接收机的功能是分道记录不同位置的检波器的电信号, 早期是用把经过自动增益控制的放大的电流随时间的进程记录在照相纸上, 最近三十年来已经使用模拟和数字法把信号记录在磁带上。

记录在载体上的地震波信号是一道道衰减的波浪, 他们相互之间随位置的移动, 其波峰和波谷逐渐变化, 一个特征是, 当出现了某一岩层的明显反射时, 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会形象地叠合在一起.这样, 如果沿着几条线逐渐放炮 (激励地震波) , 并逐渐布置检波器阵列.则在拼合起来的记录上, 可以看见这些波峰形成了一道墙, 有时墙呈现出下凸的弧形, 甚至在这条弧形线的下面还有一根上凹的弧形线, 这就意味着两条组成如“眼睛”状的弧形线之间的岩层可能是封闭的。这个时候, 地震工作者需要在与刚才那根地面侧线的垂直方向上再布置几条平行的侧线, 看一看在同样的深度附近, 会不会出现类似的两条眼状弧形线?如果证实确实也有, 那么, 在这个地区的地下深层, 存在一个穹隆形的构造, 它有可能是储藏石油的地方。

为了精确测定深度, 还需要对记录上的墙出现的位置 (它的横坐标是按时间, 即毫秒作计量单位的, 其原点表示爆炸发生时那一瞬间) , 这就需要把时间量度转换为距离量度, 办法是一, 使用纵波传播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二, 按照时间差一定的传播轨迹应满足双曲线的规律, 这样的转换被称为“归位”, 经过归位运算以后的的地震反射波各点就是实际深度了.这样, 我们只消精确地计下眼睛状曲线的各点, 就能较为准确地圈定地下可能的储藏石油构造的位置和深度了。

实际情况远比上述简单原理复杂, 首先, 爆炸一瞬间并不纯粹产生纵向传播的, 对确定岩层位置有益的好波, 它同时可能产生强烈的声波和沿地面方向传播的水平波, 它们对反射回来较弱的纵波进行干扰, 常常使得对可能出现的构造模糊不清的现象, 这就需要人们去掉这些害波.

除了上述的两类危害地震波勘探的坏波以外, 还存在着在层间反复多次反射的无用的波, 这种波也可以根据规律被滤掉.另外, 还有一种诡异的波, 它产生在地下可能出现的岩石的尖锐面上, 仿佛在某个尖锐的点上, 又出现了另一个爆炸源!, 这个虚假的爆炸源很无聊地反向 (向地面方向) 传播波, 又反向碰到下面的岩石被反射到仪器记录里, 和有用的波混淆在一起, 十分难以区别。

总之, 现代地震波法勘探的任务就是要把有用的波收集起来, 去掉干扰, 换句话说, 就是要提高信噪比.同时, 地震信号也要作到准确的归位 (实际上, 纵波传输并不一定准确按照人们预先测定的速度在复杂的地下传播的) , 最后, 加密检波器点阵以获得更细致的分析也很重要, 而这, 又加重了勘探的成本.在海上, 还会出现波在海底与海面之间多次反射的干扰.最后, 新型, 高灵敏度的检波器群设置能够向着3D和全息的描绘地下构造的实现.另外, 还要考虑地震波穿透岩层时的折射影响。

2地震勘探的三种基本方法

根据震源激发出的振动 (也称地震波) 向四周传播的波型特征, 地震勘探可分为三种基本方法。它们是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

2.1反射波法

如果我们在离震源较近的若干接收点 (1, 2……, N) 上布置检波器, 就可以测出地震波从震源出发向地下传播遇到不同地层界面 (Ⅰ、Ⅱ……) 时反射回来的地震波及其依次回到地面各检波点的传输时间t1, t2…… (t1, t2称为旅行时) , 旅行时的不同代表了浅、中、深地层在地下的埋藏深度的不同, 运用这些微小差异就能直观地反映出地层的起伏变化。这就是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所依据的原理。

2.2折射波法

炸药爆炸后, 激发的地震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遇地层分界面时, 除有一部分反射波返回地面外, 还有一部分地震波透过分界面并沿着该分界面在下面地层中传播。在一定条件下, 这种沿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也会返回地面, 这种地震波叫折射波。通过接收这种波来分析地层情况的方法就叫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2.3透射波法

如果我们将激发点和接收点分别放在地质体的两侧, 直接接收透过地质体的波, 这种勘探方法叫透射波法地震勘探。目前, 反射波法应用最广, 折射波法次之, 透射波法只作为辅助手段。

3结语

由于地震波法所得到的数据量非常庞大, 使得用于计算的计算机必须是大型, 高速的, 现今三大大型计算用的领域就包括了石油物理勘探。在我国, 自大庆油田发现以来, 绝大多数新油田都是由地震资料提供构造而找到的。世界上的墨西哥湾油田、中东油田、里海油田等许多大中型油田也是如此。可以预料, 地震勘探在寻找油气方面仍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可以说, 如果没有地震勘探, 现代油气勘探找油找气就很难进行。

参考文献

[1]尹陈.地震波衰减与流体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深层石油开发是我国石油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深层石油储层相较于其他储层而言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且所地区为古潜山储层,并主要由侵蚀面以上的沉积岩经过变化形成。现阶段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的开采及勘探技术依然有待完善,因此对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应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1深层石油开发相关概述

在深层石油开发过程中,其储层可依据地质差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高隐秘性深层石油储层;第二,沉积型潜山深层石油储层;第三,变质岩潜山深层石油开储层[1];第四,风化壳以及低潜山深层石油储层等。由于石油资源储藏位置及其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就应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宜的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2我国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分析

2.1深井及超深井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深井及超深井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主要就是指在井深在4500m至6000m之间进行的钻井作业,其中大于6000m以上的则为超深井,此种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在了深层石油开发之中,并且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

2.2水平深井进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在实际应用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期间,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半径适当的水平井。其中,依据水平井实际开发技术,可分为大位移水平井、侧钻水平井以及多分支水平井等多种类型。

2.3大位移水平井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在大位移水平井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进行大位移深井判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在深层石油开发勘探中勘探大于垂深两倍的定向井,大于二倍的则为有特大位移井[2];第二,深层石油开发勘探井深不大于水平位移的二陪定向井及水井。

2.4侧钻水平井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现阶段侧钻水平井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主要应用在半径相对较短的水平井之中,因此又被称之为小井眼水平井。此些水平井多数存在于老井以及工程报废井之内,并使得侧钻水平井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在老油气的实际开发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从根本上提升了深层石油开发钻井的的速度以及效率,并对促进深层石油开发事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5多分支水平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

多分支水平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可通过老井、直井、新井、定向井以及处于同一主干井眼中的定向水平井实现离散式的深层石油开发勘探。同时,相较于其他钻井技术而言,多分支水平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减少平台数量、增加石油产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期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并为推进深层石油开发勘探事业可持续的发展进程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6复合钻井技术

在复合钻井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应注重对钻具规格及型号的搭配,并应用此种技术在进行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时提升破石的效率、增加钻具的转速,从根本上提升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期间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同时,与传统钻井技术相比,复合钻井技术具有钻速高、速度快等特点,并能够更加有效的调整实际钻井作业中钻柱的受力作用及受力大小,有效的控制钻井作业中钻柱断裂,提高深层石油开发期间的安全系数。

3提升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为从根本上提升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应用有效性,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地质结构的分析工作。根据石油储层地质条件存在的差异性以及结构的性质、特征、成因以及资料等,制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3];第二,积极应用地震勘探法。针对较为复杂的石油储层特,充分里利用地震勘探法,确保深层石油开发的稳定有效进行;第三,善于应用测井解释法。科学的对深层石油储层特殊性以及其自身的空间的排列性进行不连续分析,提升深层石油开发勘探工作的效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增长,为提升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的可行性及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切实发挥出深层石油开发勘探技术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相关工作人员就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尽的施工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推动深层石油开发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探析 篇6

关键词:石油地质;勘探;前沿技术;探析

石油能源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能源危机问题也暴露出来。石油资源的短缺和石油开采难度的加大,使得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样不仅能够缓解我国能源危机,还能提高我国石油开采工作的效率,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发展的现状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是对特定区域的地下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然后根据测的数据确定油田的含油量、油气分布情况的一系列复杂工作。石油地质勘探工作是石油开采工作开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石油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石油储存量越来越少,且石油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

1.物探技术

传统的物探技术是采用地震勘探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公司加大了对物探技术的探索和创新,现有的物探技术包括地震采集、地球物理成像、油藏及永久监控、无线地震采集装备等技术,还有借助计算机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井眼技术、数字地震技术等。无论是哪种石油勘探技术,都是经过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创新研发出来。由此可见,物探技术人员应该转变科研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并在结合钻进、测井、地震等条件的基础上,开发出多层系、先进的物探技术。如东方物探突破了一批關键核心技术瓶颈,生产和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装备,即有线地震仪G3i和无线节点地震仪Hawk,实现中国石油物探核心装备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并且还培养一支专门采用数字地震技术作为物探技术的核心团队。实践证明,我国物探技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测井技术

在现代技术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已经融入到测井技术之中。测井技术中的数据采集、数据计算等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而且测井技术也由传统的数据测井技术转变为成像测井技术。成像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数据。工作人员除得到成像信息之外,还能获得大量的采集数据。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勘探水平和采样速度。所以在实际的石油测井中,工作人员应该结合工程环境和技术水平,选用恰当的测井技术,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并最终促进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如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充分整合利用人才资源,组建了一支粤RTM方法研究团队。RTM研发和推广小组提出了真地表RTM和浮动面RTM两项技术,其中,RTM成像技术及其软件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中国各个地区。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石油勘探地质技术人员应该紧跟时代,采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方法,探索出新的测井技术,提高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

3.钻井技术

钻井是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最为复杂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研发重点是降低钻井工作的投资成本。现阶段较为先进的钻井技术包括多分支钻井技术、深井钻井技术、三维可控钻井技术、超深钻井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不仅提高了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效率,还促进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如山西省在远端对接水平井技术、新型高效煤层气钻完井液体系、煤层气工厂化钻井作业模式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创新了煤层气钻井技术,实现了提升钻井作业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和劳动强度的目标。所以石油地质勘探人员应该重视钻井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提高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石油地质和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一直在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方面,我国地质勘探技术扔略显不足。因而完善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可以从三个方面。一是含油气系统的模拟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采集大量的数据,然后模拟出地质真实的油气分布特点。二是评价决策系统的发展。这主要是针对石油企业来说的。我国石油企业应该在借鉴其它企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在结合自身的运行状况,创建完善的评价决策体系,从而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并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层序底地层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不仅应该重视企业发展,更应该重视石油技术的研发。而且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其它国家。所以我国石油企业也应该重视这种技术的发展,在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这样不仅能提高我国地质石油勘探工作的效率,还能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我国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

总结: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石油开采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创新地质石油勘探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最终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嘉. 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探析及运用[J]. 化工管理,2016,10:109.

[2]刘玉峰,刘振荣. 新环境下的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7:157.

[3]马继强,王涛,杨昆. 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前沿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0:238.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篇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高性能的硬件和软件新技术被应用到石油工业的勘探与开发生产中来,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石油行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应用和用户使用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了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工作的同时不断开发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技术。

瘦客户端技术 (Thin Client/Application Hosting) 是多种新技术相结合的地震解释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在提高系统性价比、优化数据管理的同时, 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使他们能方便快捷地使用整个系统。从高性能后台网格管理系统到前端的桌面应用系统, 能在一个单一的Windows环境下, 使先进的后台服务器应用和正常的桌面应用程序同时进行, 这些代表着地震解释应用系统将来发展的方向。

2. 规划设计

目前, 石油行业对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需求, 应用软件要求在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区域的研究人员间进行分工作业、独立操作的同时, 还要进行协同工作、成果共享, 这种生产研究的需求要求从数据管理、硬件环境搭建以及使用方式等进行重新设计, 以便各个领域间的信息传递和应用处理的速度不断提高, 及时共享知识成果, 实现多学科的的协同工作。

为了搭建一个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基础地质研究及陆上、滩海勘探目标评价、采油井位部署等业务需求的、高效率的应用研究环境, 油田勘探过程中引进了瘦客户端技术和惠普刀片服务器系统, 通过对应用研究环境中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用户管理方式及系统维护等进行合理优化, 对科研生产环境中各个结构进行高效配置和标准化管理, 建立快速有效的项目研究环境。

3. 瘦客户端系统实施环境

瘦客户端系统实施环境的设置以组织和保存项目基础数据、中间数据和成果数据为目的, 并直接提供项目应用工作环境, 使终端用户能快捷、方便地利用现有数据资料, 对项目工区进行勘探开发研究, 实现数据的及时访问。

3.1 硬件组成系统

HP BL460刀片服务器:16个BL460刀片, 每个刀片1颗3.0至强四核处理器, 16GB内存, 2个146GB热插拔硬盘, 1个c7000刀片机箱, 满配电源和风扇。配2个万兆交换机模块。交换机:两个博科SW200E16口高速光纤交换机;机柜:1个10642G 42U机架主体;切换器, 适配器, 键盘, 显示器等;I/O节点:用于和外部磁盘进行数据交换;管理节点:HP DL380 G5 5160 4G CN SVR, 管理整个机群环境;3D主机:2台HP9400运行三维可视化模块;数据盘阵:使用Sun6540磁盘阵列存储设备, 双控8GB Cache, 9个扩展柜, 9×16×300GB硬盘, 43.2TB裸容量, 8 Domain许可, 采用NAS管理模式。

3.2 软件集成应用环境

软件集成应用环境利用Citrix技术, 实现OpenWorks、Geoprobe等勘探开发专业软件分发到用户桌面, 实现集群管理、监控和部署。瘦客户端应用系统主要由以下层次组成:前端用户层、中间控制层、后台处理层。

前端用户层:所有的桌面用户, 可进行各种形式的数据操作和用户访问, 只要能访问企业网, 就能应用整个系统, 对用户的桌面硬件资源要求极为简单, 可以是一般的桌面台式电脑、工作站或者是笔记本电脑, 都可以运行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对于一些特殊需求的用户, 比如地震资料的交互解释, 需要配置双屏显示器, 能使工作更为方便和快捷。

中间控制层:用户以WEB方式访问TWS门户的控制和管理;TWS WEB服务器是Team WorkSpace门户系统WEB服务器;TWS SQL SERVER服务器是TWS门户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域控制器服务器、TWS WEB服务器、TWS SQL SERVER服务器共同构成了Team WorkSpace门户系统, 是软件集成应用环境的门户;CITRIX服务器安装CITRIX发布系统, 用于对勘探开发专业软件发布。以上服务器为冗余设计, 一是为了提高性能和效率, 二是为了防止单点失效。

后台处理层:后台处理层包括刀片服务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图形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刀片服务器安装OpenWorks等专业软件;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是OpenWorks等专业软件的数据库系统;3D图形服务器为GEOPROBE用户提供远程三维立体显示;SUN STORAGE TEK 6540磁盘阵列为所有服务器提供SAN+NAS的集中存储环境, 并在磁盘阵列划出一块存储空间共享给所有处理服务器, 实现项目研究的所有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透明访问。

4. 瘦客户端技术优势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是国内首家成功实施企业版瘦客户端地震解释系统的单位, 这项技术让勘探开发研究院整个地震解释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了全局网络访问, 其优点包括:技术先进、可扩展性强。采用多种新技术, 在提高系统性价比、优化数据管理的同时, 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 方便快捷地使用整个所需的软件系统。而且做为集成应用环境硬件基础的刀片服务器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部署快速, 使系统未来扩充简单易行。在地震解释应用平台最前端, 部署了TWS门户系统和Citrix发布系统, 统一了访问界面, 用户独立操作, 只需输入域帐号、口令就可以轻松进入专业软件环境。通过系统设置, 为桌面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服务, 实现二维与三维应用软件及其数据在网络实时传输。

5. 结论

勘探开发研究院基于刀片集群和瘦客户端技术搭建的新的科研生产环境, 是软硬件与数据集成应用的一项创新突破, 使得科研工作人员形式上脱离了软件服务器和工作站, 远离噪音和辐射。在这一研究环境平台上, 企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需要的应用软件与企业数据, 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高层领导可以随时调整生产方案, 制定重要决策;出差在外人员可以通过VPN隧道加密系统, 从Internet上可以安全地载入工作环境, 实现异地进行地震解释、地质分析和生产开发的研究工作。

相信这一新技术的普及, 将引领石油行业的系统应用和数据管理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企业在减少设备投资、保障生产运行的同时, 使科研人员可以有效地开展工作, 体验新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与惊奇!

参考文献

[1]《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2]钟宏, 刀片服务器-拓展技术新天地, 信息系统工程;

[3]《计算机工程》2007年4月第33卷第7期

[4]《HP瘦客户端解决方案》, 网络文档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篇8

对于地震的数据进行采集的设备主要有地震仪器、地震检波器、激发震源这三个部分的检测, 其中地震仪器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如今, 对于石油进行勘探的开发目标一般多为复杂的地质体, 对分辨率有着更高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上, 人们将现代的有线以及无线的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等技术应用到地震仪器之中, 使得地震仪器在信号质量、采集能力以及对于大量的数据处理的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这些技术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技术, 使得地震的勘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地震数据的采集变得更加的精确。

在这样的情况下, 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 这种技术很好地使用了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野外参数登录、以及道集编排的方式, 从而保证了微机的内存的充分使用, 并且除此之外其他的可用的资源得到了很好地利用, 而且使得道集的编排变得更加的高效, 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的适应对于石油勘探的复杂的区域的地震数据的采集。

2地震道集编排技术

地震道集编排, 是一个非常费时而且很容易出错的一项工作, 处理员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经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保证野外的采集人员能够在现场对施工情况进行正确的登录, 检查以及做出合理的控制, 就需要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可以在复杂区域做出准确的地震数据采集的地震道集的编排方式。

3观测系统参数

道集的编排、以及对于资料的处理的精确地进行, 需要在野外采集的实际观测中进行正确登陆。因此, 基于这样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登录野外实际观测系统的简单方法。

首先, 利用ch1, ch2, ch3, ch4以及D1, d1, D2, d2等8个参数来对排列的布置方式以及炮点的位置进行说明。其中, ch1 (ch2) 分别表示泡点的左侧的最大炮 (最小炮) 的检距处对应的道号, ch3 (ch4) 分别表示泡点的右侧的最大炮 (最小炮) 的检距处对应的道号。而D1ch1、D2ch2、D3ch3、D4ch4等分别表示对应的炮检距, 在对这些参数的组合的合理性进行了检查以后, 并且确定是正确的以后才能够进行道距、道号以及道桩号的计算。

4炮记录登录信息

在野外采集的阶段, 必须得到精确的数据, 保证炮记录信息的全面, 本文主要对于地震资料的处理进行了全面考虑的前提下, 设计并且使用了如下的参数。其中, 炮头信息主要登录和当前炮记录对应的各个参数。由于在野外的环境中, 各个参数实际上会发生很多的变化, 不同的炮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记录参数、采集参数。

炮头的信息中还包括了当前的炮所在的位置等相关的数据信息, 这样就可以记录表层的调查结果数据。由于在野外的环境中, 地形十分的复杂, 因此我们还设置了当前炮对应的排列桩号的范围、排列x, y坐标范围等参数域, 为道集编排做准备从而使其变得更加的快速。

5道集编排方法

在之前所说的每一个参数都已经结束了逐炮、逐道的登录以后, 且以此为单位将相应信息存储在磁盘上, 就已经完成了共炮点道集的编排工作。在这样的基础上, 通过对炮进行扫描的方式们就能过完后才能其他的三种道集的编排。

在我们所提出的方法中, 主要的方式就是对野外采集到的原始的数据进行解编, 并且将其变成一种数据文件, 且这种文件是以炮记录为单位记录的, 是一种道序地震记录, 然后把这些记录存储在光盘、或者是磁盘之中。这样, 在实际需要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道集表中的文件内部存储的相应的参数, 加上样点号就能够给得到相对应的地震的样点数据。通过这样的方式, 就能够使得道集的编排工作变得更加的快速, 并且除此之外还能够节省下外存的资源。因此在本文中, 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道集的编排方式, 能够完成道集编排, 达到预期的目的, 使得采集到的地震数据更加的准确。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 应该对道集中的各点属性的控制的参数进行描述, 并且对于某“点集”中的各道的内容参数进行定义。其中, 在对某种道集进行编排的时候, 可以以“点集”为单位来进行。然后, 对计算机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硬件环境, 因此本文中提出在对道集的编排开始之前, 首先应该对可用的内存的大小进行检测, 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决定以点集为单位的计算, 以及当前的可用内存对于当前的道集类型中的所有的点集, 是否能够完全的容纳下。如果是可以的, 那么就可以一次性的扫描完该种类型的道集编排。如果是不可以的话, 就应该按照当前的可用内存中能够容纳的点集数目为单位, 通过多次的扫描来把所有的道集中的点集编排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 就是不但能够使得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而且变得更加的灵活, 又能够对于微机的内存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 更加的搞笑的对于道集进行编排。

6结论

对于石油勘探复杂区域进行地震数据的采集时十分困难的, 由于该区域存在着所处的地表条件会经常性的发生变化, 一条测线土经常会使用频繁变化的系统进行观测等情况的发生, 严重的影响了相关的数据的收集。

因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不但能够更好地解决石油勘探复杂地区的野外参数登录、以及道集编排等问题, 而且能够高速、有效地适应野外的情况的变化, 在对于资料的处理以及野外的采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对石油勘探地区十分复杂的区域进行野外地震数据采集的时候, 由于所处的地表条件会经常性的发生变化, 一条测线土经常会使用频繁变化的系统进行观测, 并且会不定点的出现加密炮、无效炮等分布情况, 使得道集的编排工作变得更加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主要对于如何对石油勘探的复杂区域的地震数据进行收集进行了概述,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方法, 希望对于野外的石油勘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地震数据采集,道集编排参数

参考文献

[1]孙得福, 康子明, 李新书.石油勘探复杂区域地震数据采集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5, 05:149~150.

[2]王钢.地震探测仪器数据传输和压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3]李怀良.复杂山地多波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3.

[4]于振坤.石油物探二维地震采集标准成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1.

浅析地震勘探反演技术 篇9

近年来,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由于地表浅层易于探测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 使得探测地球深部的隐伏矿产资源成为地质、物探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高精度的物探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炭、多金属等矿产勘查中, 并取得了大量勘探成果[1]。地震反演技术综合运用地震、测井等地质资料, 将横向连续分布的地震资料与纵向具有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进行匹配、结合和成像, 进而推测地下岩层的空间分布结构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展布。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包括多分辨率反演、波阻抗反演、地质统计反演及储层地震反演。通常地震反演即指波阻抗反演[2,3]。在目前寻找油气资源难度大的形势下, 地震反演技术方法能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对储层预测和隐伏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及流程

20世纪70-80年代, 地震反演作为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得到了广泛的赞扬, 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地震反演技术能够帮助地质解译人员确定地层单元而不仅仅是通过反射波确定地层单元的边界, 而且能直接进行速度域成图及深度域成图。地震反演技术自应用以来在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 地震反演技术已成为储层预测和油藏勘探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法。地震反演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基于地震数据的声波阻抗反演、基于模型的测井属性反演、基于地质统计的随机模拟与随机反演。

本文主要对稀疏脉冲约束反演、测井约束反演、全局优化模拟退火反演、地震特征反演四种地震反演技术进行简要对比 (如表1) , 并简要总结出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趋势。

3 结论

地震反演技术在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并且是储层预测的主要手段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地震反演的目的就是将已知信息与地震资料相结合, 为油田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地下地质信息, 建立储层油藏的概念模型、静态模型、预测模型, 提高油田采收率。通过对近年来的地震反演技术理论方法的总结可知地震反演技术已向叠前、叠后反演相结合[8];地质统计学、分形分维、神经网络等技术与测井、地质综合研究相结合;地震反演解释与重力资料相结合解译;正反演相结合, 储层建模、约束反演、油藏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方向发展, 通过多约束条件解决反演多解性, 为进一步的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参考文献

[1]徐国苍, 张红建等.浅层地震勘探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J].铀矿地质, 2013, 29 (1) :37-46.

[2]魏冬, 王宏语等.地震反演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2013, 3 (1) :9-14.

[3]刘百红, 郑四连等.拟声波宽带约束波阻抗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 28 (6) :416-421.

[4]胡浩, 汪敏等.浅析几种地震反演技术[J].油气地球物理, 2013, 11 (1) :47-50.

[5]计智锋.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与地质统计反演及应用——以苏丹3/7区palogue油田为例[D].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004.

[6]何丽娟, 熊冉等.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在大庆茂兴地区泉四段储层研究中的应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9, 29 (1) :92-95.

[7]曹彤, 郭少斌.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约束的地震反演及应用[J].科技导报, 2013, 31 (9) :36-39.

石油地震勘探技术 篇10

1 勘探区概况

勘探区位于6煤层三采区中上部, 属二叠系山西组己煤段, 主要回采6煤层, 该煤层全面发育, 层位稳定, 仅在3907孔附近出现分岔现象。由原地质报告分析得知, 控制该区的主体构造为灵武山向斜, 其轴向315~3400, 向北影响到6煤层二采区下部, 向南发育到井田以外。

2 地震勘探地质条件

2.1 浅层

测区大部分区域为第四系坡积物覆盖, 并且盖层厚度变化比较大, 为黏土层或砂质黏土互层, 不利于地震成孔;测区西北部平顶山砂岩直接出露于地表, 地震成孔困难, 且对激发的地震波干扰比较大, 能量损失严重。第四系黏土层与平顶山砂岩直接接触, 屏蔽作用较强, 影响地震波向下传播。

2.2 深层

2.2.1 新生界底界面。

区内新生界厚度较小但变化较大, 虽与下伏的二叠系砂岩有一定的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条件, 但最厚仅为57m, 且部分区域缺失, 为基岩出露区, 因此第四系厚度无法用反射波控制。该次勘探是采用小折线法来控制新生界厚度的。

2.2.2 6号煤层。

该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 是区内的主要可采煤层, 平均厚度5.88m, 赋存深度660~810m, 层位稳定, 结构简单, 全区普遍发育, 其顶板为大占砂岩, 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煤层与顶底板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因此, 能形成能量较强、波形稳定、易于对比追踪的反射波。

2.2.3 7号煤层。

7号煤层赋存于煤组中部, 属全区发育、普遍可采的薄-中厚煤层, 厚0~2.88m, 平均1.10m。直接底板为砂岩泥岩, 顶板为砂质泥岩, 顶板常见含菱铁质细一中粒砂岩, 局部相变为砂岩泥岩或泥岩。由于煤层密度小, 与高密度的围岩有显著波阻抗差异, 具有形成反射波的良好条件, 因此能形成能量强、波形稳定、便于连续对比追踪的反射波。区内其他几组煤层也具有形成煤层反射波的条件, 但由于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形成的反射波稳定性差, 不易追踪对比。

3 野外勘探

3.1 施工方法

为使桩号简单明了, 易于纵横追踪对比, 建立相对坐标系, 对炮点和检波点统一编号。由于三维施工炮线和接收线较多, 距离近, 容易出现混乱, 故以大地坐标X=37491l9, Y=38443388为相对坐标原点0, 顺时针旋转25.71。建立相对坐标系X1OY1, 在X轴和Y轴分别以10m为基本单位编号。生产中按线束号自南向北依次进行, 每束线施工按桩号从西向东进行, 可保证施工有条不紊, 施工效率逐渐提高。

3.2 劳动组织

野外生产共划分7个班组, 即测量班、成孔班、爆炸班、放线班、汽车班、仪器班和项目技术组;每个班组又划分为若干小组, 如测量班下分定向控制组、内插组和标高组, 放线班下分10个小组, 除挖坑组和输号组外, 其他8个小组各负责一条线的放线工作, 成孔班和爆炸班各分3个小组, 分别负责一条炮线的成孔、下药和爆破工作。各班组明确分工, 层层落实, 责任到人。

3.3 技术措施

3.3.1 野外施工前对职工进行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 学习规范和勘探设计, 日检不合格, 不得投入生产。

3.3.2 测量成果要保证精度, 检波点和炮点点位必须准确, 放点到位并实测高程。

测量成果必须及时送交技术项目组, 经检查合格、无误后方可施工。

3.3.3 检波器按实验确定的组合方式和组内挖坑安置, 检波点位于水中时, 采用加长尾椎安置;

检波点位于水泥凝化路面时, 附近取土踏实, 再插入检波器。

3.3.4 放炮前录制环境噪音, 对噪音大的道应重新安置。

3.3.5 激发炮井采用人工推磨水洗钻井, 质量高、效率高, 井深由专人实测和记录。

3.3.6 建立现场资料处理工作站, 对观测系统、各种试验资料、生产资料等及时输入、处理和输出, 以指导野外生产。

3.3.7 项目组技术人员在每束线施工前几天进行勘探, 当遇到连片

建筑物或遇到砾石出露地区不能成孔时及时记录下来,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观测系统加以解决。

4 勘探成果验证与分析

4.1 煤层岩浆岩赋存状况

勘探区目的层同相轴连续性较好, 信噪比高, 断点清晰, 没有目的层的分岔特征, 区内没有己煤层的分岔现象。己煤层厚度比较稳定, 总的趋势变化不大, 大部分地方煤层厚度在5~7m。在该区的西部有一呈NE-SW方向展布的条带, 煤层厚度相对较小。煤层厚度在4~5m变化, 与原地质资料吻合。

4.2 煤层底板形态与褶皱构造

由于己三采区钻孔少、勘探程度低, 原地质资料对煤层中地质构造控制不够。通过三维地震勘探, 对该区的煤层赋存状况、褶皱、断裂构造等情况有了进一步认识。

该区不是勘探前的断层不发育简单构造, 而是向、背斜交互, 断层比较发育地区。勘探区内含煤地层的赋存形态总体为一走向NWW、倾向SSW的单斜构造, 在单斜构造背景上沿走向叠加发育了很多小的波状起伏或次级褶皱, 使煤层底板等高线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化, 这与原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形成鲜明对比。

结束语

三维地震勘探进一步查明了该区域的地质条件, 尤其是几条落差较大的断层的确定, 为采掘设计、工程施工和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三维地震的立体勘探比钻探投入少, 获得的地质信息多。采用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勘探成本为150万元, 工期6个月。与常规勘探相比, 采用三维高分辨地震勘探技术可节省资金1100万元, 缩短工期18个月。即使利用常规钻探极限布孔, 对煤层的赋存情况、构造的控制程度也很难达到三维地震的勘探成果。实践证明, 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简便、可靠、经济、高效的勘探方法。

摘要: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简便、可靠、经济、高效的勘探方法。该法通过炮点和检波点的灵活组合, 获得与地下地质体相对应的三维数据体。在研究勘探区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 对勘探区进行了三维地震补充勘探, 并对勘探成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实践证明, 该方法适合于煤矿采区地质补充勘探。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补充勘探,矿井地质

参考文献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3:96-100.

[2]张爱敏.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65-66.

[3]王言剑.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践与认识[J].煤矿开采, 2007, (2) :17-19.

上一篇:箱梁预应力张拉技术下一篇:毛泽东人与自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