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

2024-05-11

安全带(精选十篇)

安全带 篇1

安全带是工人进行高处作业时, 用来预防坠落伤亡事故的个人防护用品, 它被工人们誉为救命带。安全带由带子、绳子和金属配件组成, 总称安全带。安全带是人们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事故案例

案例1.某公司对设备进行拆除作业, 一名员工负责松开安装在起重拔杆上的螺丝, 将拔杆降至下一个位置。当该员工松开螺丝, 解开安全带, 正准备挪动位置时, 拔杆意外坍塌, 该员工从20多米高处随拔杆坠落, 当场死亡。事故之后, 该公司开始采用有两根系绳的安全带。

案例2.某公司一员工在高处作业时不慎坠落。由于安全带系挂点较低, 坠落在安全带系绳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受力的安全带系绳在触及角钢的棱角后被割断, 坠落者从近7米的高度坠地身亡。

使用前要考虑的问题

1.有没有符合要求的安全带系挂点

如果作业点没有安全带系挂点, 需要利用梁卡、起重链条、钢丝绳和卸扣等物品搭建安全带系挂装置。所搭建的安全带系挂装置应当做到:在高处的每一个作业点都能够方便地系挂安全带, 并且要具有至少2270公斤力 (5000磅, 出自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标准-坠落保护系统标准1926.502) 的安全承载能力。承重的吊索具、脚手架和正在搭建或拆除的不稳定结构不能作为安全带的系挂点。

2.系挂点的高度是否足够

如果系挂点高度不够, 人员坠落时会触及地面。一般来讲, 安全带系挂点距地面的高度应不低于4.35米, 因此, 在较低处作业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如果系挂高度不够, 应考虑缩短安全带系绳的长度。

注意:如果安全带系挂点与肩部处于同一高度, 且安全带没有配缓冲装置, 当坠落发生时, 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可以达到人身体重量的13倍以上, 约1吨左右。

正确的使用方法

1.穿戴安全带时一定要做到松紧适中, 以确保当发生坠落时巨大的冲击力得到均匀地分担, 避免冲击力集中在某些点位而导致伤害。

2.安全带一定要高挂低用, 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于肩部高度, 也不要用钢丝绳或者尼龙吊带等加长安全带的系绳。低挂安全带或者加长安全带的系绳会使坠落发生时自由坠落高度加大, 并使坠落发生时产生的瞬间冲击力成倍增加, 甚至达到数吨, 导致发生坠落时安全带断裂, 或者使坠落人员受到巨大冲击力的伤害。

3.安全带一定要系挂在牢靠的地方, 系挂点应至少具有2270公斤力的安全负荷。由于栏杆的设计强度不能达到此要求, 因此, 安全带不能系挂在栏杆、电缆托架或者格栅板等不牢靠的物件上。

4.选用配有缓冲装置的安全带, 会大大降低坠落发生时产生的瞬间冲击力。如果配有缓冲装置, 系挂点同样处于与肩部相同的高度, 坠落发生时产生的瞬间冲击力会降至身体重量的4倍左右。

5.使用有两根系绳的安全带, 保障在高处挪动位置期间的安全。在高处作业时, 解开安全带挪动位置时发生坠落的风险极高。使用有两根系绳的安全带, 可以实现在高处挪动位置时至少有一根系绳处于系挂状态。如果能做到在高处作业时任何时候都至少有一根系绳系挂好了, 会大大降低高处坠落的风险。

做好营救坠落人员的准备

安全带交通安全标语 篇2

2、车辆抛锚莫大意,处置措施要得体。标志码放应到位,开启“双闪”不忘记。路边修车不可能,驾乘人员速撤离。

3、关爱孩子从起步开始

4、一丝不苟保安全,半分疏忽生祸端

5、你出力,我出力,礼貌交通齐努力;你添彩,我添彩,和谐社会更精彩。

6、让道于人,安全于己

7、储蓄安全,百年长乐

8、违法通行,安全为零。

9、群策群力科学管理,戒骄戒躁杜绝事故。

10、减速慢行勿争先,关照性命到永远

11、车行高速路,注意限车速

12、让则通,通则畅!

13、飞速开车乐一时一朝落马毁终生

14、光讲不动,于事无用。

15、车来人往两相让,山重水复一片天。

16、心中装有红绿灯,神州大地任你行。

17、绷紧安全琴弦,奏响性命旋律

18、驾车专心,家人宽心,路人放心,安全是金。

19、忽视交法吃苦头,胡乱穿行栽跟头,礼貌出行尝甜头。

20、不喝酒,多睡眠,开车上路才安全;守法规,遵法纪,性命保障最实际。

21、千里万里走一趟,开车路上多谦让;我们安全有保障;全家心里都舒畅!

22、维护交通安全,关爱性命久远

23、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

24、停让躲慢要果断,犹豫不决出祸端

信息安全带——迷糊虫安全课堂 篇3

马老师:浏览器劫持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于网络世界的现象,它也许不像现实中的人质劫持那么可怕,但可能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也绝不可低估。因此,我们不能麻痹大意。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和防范技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浏览器劫持是怎么回事

所谓浏览器劫持是指IE等网页浏览器被恶意程序修改。恶意程序通过浏览器插件、BHO(浏览器辅助对象)、Winsock LSP等形式对用户的浏览器进行篡改,使用户的浏览器配置不正常,被强行引导到商业网站。常见现象为主页及互联网搜索页变为不知名的网站、经常莫名地弹出广告网页、输入正常网站地址却连接到其他网站、收藏夹内被自动添加陌生网站地址等等。

通俗一点来说,浏览器劫持就是故意误导浏览器的行进路线的一种现象。常见的浏览器劫持现象有:访问正常网站时被转向恶意网页、当输入错误的网址时被转到劫持软件指定的网站、输入字符时浏览器速度严重减慢、IE浏览器主页/搜索页等被修改为劫持软件指定的网站地址、自动添加网站到“受信任站点”、不经意的插件提示安装、收藏夹里自动反复添加恶意网站链接等,不少用户都深受其害。

应对浏览器劫持的措施

1. 清理Hosts文件

Hosts文件存在于Windows目录下的System32DriversEtc目录中。如果恶意网页将正常的域名映射到恶意网页的IP地址,则输入正常网址便会连接到恶意程序指定的网页上。

当输入正常的网址却打开一个不知名的网站,则很有可能是因为Hosts文件被修改了。用记事本打开这个文件,手工删除被恶意程序添加的项目并保存文件,就可以正常访问你要浏览的网站了(如果你从未使用过该文件,则直接删除所有内容后保存也可)。

温馨提示

这个文件具有隐含属性,所以首先要通过资源管理器的“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将受保护的文件选项和具有隐含属性的文件设置为可显示。

Hosts文件在系统中的位置,Windows 9X系统存放在C:Windows目录,Windows NT/2000系统保存在c:winntsystem32driversetc目录,Windows XP系统保存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通过系统的搜索工具进行搜索。找到后,直接用记事本将其打开,然后将除了“#”开头的其他行内容全部删除,例如“127.0.0.1 onlinestore.smgbb.cn”,最后单击“文件→保存”将其保存即可。

2. 修改注册表项目

IE浏览器的主页地址、浏览器标题、默认搜索页地址等信息都是记录在系统注册表当中的,恶意程序通过对注册表的修改就可以控制这些项目的内容。

我们可以使用各大杀毒软件附带的注册表修复工具,或者用专用的安全防护与清理工具,间接对注册表进行修复。这类软件比如江民、瑞星等杀毒套装,或者360安全卫士、金山清理王、瑞星卡卡上网安全助手等,读者朋友们可以选择使用。

3. 解除浏览器加载项劫持

一些恶意程序作为IE加载项(Plugins)的方式启动自己,每次IE浏览器启动后都会自动运行恶意程序。通常恶意程序用来定时弹出广告,在IE的右键菜单中添加恶意网站链接以及动态修改注册表等。另外木马方式运行的浏览器劫持程序,目的与浏览器加载项方式类似,只是自启动方式不同。这种木马方式的劫持程序运行更隐蔽,清除更复杂。它可以自动更新程序,并且可能同时具备上面的几种劫持方式。

对于这2种浏览器劫持方式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这里推荐一个小软件——360安全卫士,我们可以用它提供的修复IE功能来清理劫持项目。

4. 解除单一弹出网页劫持

汽车安全带的由来 篇4

那么, 您知道汽车安全带是谁发明的吗?是怎样演变到今天的吗?

自1885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之后, 汽车的生产制造得到了迅速发展, 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由于汽车行驶速度快, 时常会发生一些驾驶人及乘坐人的伤亡事故。有一次, 一位叫尼尔斯的瑞典人因为着急办事, 上车时没有将斜挎在身上的背包放在别处, 又因为着急, 误将背包带挂在了车的座椅上。在一个路口闯红灯时, 别的方向正好有车过来, 他见势不妙, 猛地踩下了刹车, 这时, 挂在座椅上的背包带把他拉住, 他只是受了轻伤。正是因为如此, 一个安全带的灵感产生了。

在1902年美国纽约举行的汽车赛事上, 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工程师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 在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 参赛时把自己和技工紧紧系好。竞赛进行中, 高速飞驰的赛车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钢轨, 腾空跳起, 坠入观众席, 当场压死2人, 伤10人, 但贝克和那位技工却安然无恙。于是, 从1922年开始, 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

直到1957年, 安全带仍然不是汽车上的标准配备。当时只有少数汽车厂家将安全带列为选配。但这种安全带, 只是一条横跨过椅面的带子而已。1957年, 瑞典的沃尔沃将两点式安全带列为汽车的配备。但这种从肩部斜拉到腰间的带子, 能提供的安全保护却不尽如人意, 甚至反而会造成肋骨与脖子处的伤害, 因此, 急需研制新型的汽车安全带。当时, 作为沃尔沃负责安全设计的工程师尼·波林提出了V字形的三点式安全带。经过不懈的努力, 1959年8月13日, 尼·波林的三点式安全带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辆装备有三点式安全带的汽车——沃尔沃PV544交付使用。沃尔沃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三点式安全带纳入标准配置的汽车制造商。在1985年, 这种三点式安全带还被德国专利发明注册处评选为跨世纪的八大发明之一。

1967年, 尼·波林发表了《28 000宗意外报告》, 其中记录了1966年瑞典国内所有牵涉沃尔沃汽车的交通意外。有关数字显示, 三点式安全带不但能够保住性命, 更能在超过50%的个案中, 减低甚至避免乘客受伤的概率。这份报告迅速提高了人们对使用汽车安全带的认识, 特别是在汽车数量众多的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份报告也揭开了三点式汽车安全带在全世界被广泛使用的序幕, 许多国家纷纷将安全带作为汽车生产的技术标准和标准配备, 并将其立法, 要求汽车驾驶人、乘坐人员必须要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气囊 篇5

其是对老人和儿童。

福特的安全带气囊的英文名称为Inflatable seat belt。可直接翻译为充气安全带,或者气囊安全带。而从其工作原理看,定名为安全带气囊更为合适。

“福特的气囊式后座安全带技术将提升各年龄段的后座乘客的安全,特别是在碰撞中更易受伤的孩子,” 福特汽车可持续性发展、环境与安全工程集团副总裁苏珊.西斯基(Sue Cischke)表示。“这是福特的又一项独门秘技,巩固了我们的领先安全,包括我们在汽车制造商中出类拔萃的安全评级。”

舒适且有效

数秒内保持膨胀状态。

福特仅公布了将这种安全带应用于后排__的计划,而并没有提到是否会为前排乘客提供这种充气式的安全带装置。据称,充气式安全带将首先装配在2010年下半年投产的2011款福特Explorer车型上。福特汽车安全研究和预付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称,这种安全带设计仍然需要很多年的测试和实践来进行改进,证明该技术行之有效并能在碰撞事故中切实的发挥保护作用。

估计次技术引入国内福特车型上还有待时日。这种安全带价格不菲,公司将把它作为“可选项”由顾客决定是否加装。

安全带,系住生命与安全 篇6

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7万人左右。而在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大约有1/4的驾车人由于系上了安全带而幸免于难。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安全带的使用还仅仅停留在被动的层面,并没有把安全带的安全保障作用真正放在心上。

采访中,一位司机坦言:“系了也白系”,一年也摊不上几回“真正”用得着安全带的机会。只要看着没警察,索性就不系,尤其是夏季天热时,系安全带很不舒服。北京朝阳区交通中队的一名交警对记者说,他们执勤时常常看到一些驾驶员开到路口看到有警察时才慌里慌张地抓起安全带系上,有的还装模作样将安全带斜搭在胸前想蒙混过关。当交警按规定对“不系安全带”进行处罚时,不少驾驶人对此不服,还振振有词:“只有在高速行驶时才需要系安全带,在市区内低速行车时发生碰撞,自己的双手完全有力量撑住身体。”事实上,据交通安全专家测算,如果在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发生碰撞,身体向前冲的力相当于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从4层楼的高度砸向地面的力,可想而知,这样大的力量仅靠双手是无法抵挡的。而另一项统计结果表明,80%的撞车事故都是在每小时40公里左右的速度时发生的。

类似的对安全带的认识误区还有不少:现在不少人都看好安全气囊,认为车上只要装备了安全气囊就不用系安全带了。其实,气囊的爆发力非常大,如果没有安全带的约束直接撞到正在爆发的气囊上,对身体的损伤也很严重;还有,安全带破损了,有的司机稍稍修补一下便凑合着用,殊不知这也十分危险。因为安全带是用尼龙、聚酯、维尼纶等合成纤维原丝采取特殊工艺制成的,在紧急情况下能承受数吨重的力,而破损的安全带在巨大拉力的作用下可能会突然断裂,这种情况有时比不系安全带还要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乘车坐在后排座位上时也应自觉系好安全带。虽说由于前排座椅的阻挡,后排座位的乘车安全性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在剧烈撞击的作用下,如果后排乘客的身体不受任何束缚,与车内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不仅会伤及自身,还有可能危及其他乘客的安全。

早期的汽车是没有安全带的,20年代,一些赛车运动员发现,用绳子把自己绑在座位上可以明显减轻颠簸和剧烈撞击造成的伤害。本世纪60年代,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率先在汽车上装备了三点式安全带,大大提高了车辆的被动安全性。如今,安全带已成为绝大多数汽车上的标准装备。它和安全玻璃、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一道,保护着司机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甬城公交系上安全带 篇7

成都公交惨案发生后, 宁波市城管局火速印发《关于加强公交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6月11日上午, 该市城管局又召开公交安全形势分析座谈会, 透露了众多加强宁波公交安全的新举措, 改造后的公交车将使市民出行不失便捷, 更不失安全。

全封闭改为移动车窗

成都事故带来的一个启示, 就是全封闭车辆使乘客很难逃生。宁波市公交总公司安全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忠浩说, 目前宁波公交车中空调车所占比重很难统计, 因为现在正是新线路大量投放之时, 数字每天都在变, 但可以肯定的是, 所有空调车在7月初之前全部改为移动车窗。

宁波市公交总公司副总经理鹿建民介绍, 除了逃生方便外, 移动车窗相对更科学:空调打开时可关紧车窗, 不开空调时, 开着车窗也不会觉得很闷。

目前, 宁波中心城区还有100多辆全封闭的空调公交车, 公交部门将分批对其进行改装, 逐步换成可移动车窗。今后, 新购置公交车也将全部选配移动车窗。

按新标准配备逃生锤

宁波公交主管部门还对逃生锤提出了更高的配置要求, 全封闭空调公交车, 原则上要配备5把逃生锤, 移动车窗公交车的逃生锤数量为3把, 这一标准还要根据车型大小进行调配。

6月19日之前, 宁波市公交总公司下发的600把逃生锤, 按照新标准各有归属。

“为此, 总公司还要购买3500把逃生锤, 作为补充和更新之用。”鹿建民介绍。

车载灭火器增大容量

危机时刻, 灭火器也是重要的应急器材。根据规定, 每辆公交车都必须配备一个车载灭火器, 一般放在司机的座椅背后。

成都事故发生后, 宁波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在对部分公交车进行检查时发现, 个别灭火器已经过了保质期或已经失效, 已经责令相关企业立即整改。

目前, 宁波市公交总公司所有车载灭火器都进行了升级, 由原先的2公斤灭火器全部换成了4公斤灭火器。

拥挤线路增公交运力

成都事故发生后, 有人认为超载是造成伤亡严重的主要原因, 并因此提出公交车也应限制人数。对此, 宁波市公交主管部门认为, 在目前公共交通运力普遍不足的情况下, 限制人数行不通。而最大限度增加运力, 才是解决拥挤的唯一办法。

鹿建民说, 为了缓解高峰时段乘车难, 宁波市公交总公司将在16条线路上增加41辆新购置的空调车。此外, 城乡公交公司也将配置6辆公交车作为机动车辆, 随时增援拥挤线路。

据该市公用事业监管中心有关人士介绍, 今年宁波中心城区的新公交车投放计划为400辆左右, 这一数量超过了现有公交车总数的10%。

建议安装气味探测器

在6月宁波市召开的公交安全形势分析座谈会上, 相关专家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建议。

对于市民应急逃生意识不足的情况, 专家建议, 可以参考飞机起飞前, 乘务员和机载电视都会演示、播放逃生知识, 车载电视不应该只有商业广告, 可以将安全宣传片在广告中滚动播出, 这样就可以让乘客耳濡目染, 掌握应急逃生方法。宁波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宁波公交车基本上都已安装了车载电视, 这确实是很好的宣传平台。”

办公楼应安装安全带挂环 篇8

笔者所在办公室位于公司办公楼五楼。前几天, 一家劳务公司派来几名清洁工, 对公司办公楼所有窗户进行清洗。清洗窗户外层玻璃时, 那位清洁工整个身体都位于窗户外边, 就用一只手抓着窗框。由于窗户太大, 为了能清洁到窗户远端边缘, 清洁工抓着窗框的那只手也松开了窗框。一旦失去重心出现闪失, 后果不堪设想。笔者心想:供电公司员工在从事检修施工作业时, 坠落高度基准面超过两米就视为高处作业,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就要使用安全带。按照这个标准, 窗户清洁工在清洁二楼以上窗户时一般就应该使用安全带。他们为什么不用呢?环顾办公室就会发现, 安全带无处可挂。真是为他们的安危捏把汗。按照国家现行法律规定, 一旦发生人身事故, 劳务用工单位也是要承担安全责任的。

人命关天, 生命无价。事关安全, 我们都不应该仅仅是旁观者。笔者建议:办公楼二楼以上房间内应加装安全带挂环。为了防止安全带低挂高用, 安全带挂环以设置在窗户开扇的斜上方为宜。此外, 安全带挂环当然要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可靠的安装质量。劳务人员进行窗外作业时, 用工单位应尽到安全责任, 督促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 篇9

近几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等词汇在电视新闻媒体中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多,得到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但在多种媒体上,上述三种词汇的交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人们对三者的认识,导致三个主体之间的逻辑界限不清晰,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建设。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1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概述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与范围

“信息安全”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初期,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直到上世纪40 年代“信息安全”才开始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不断的进行探索。在信息安全有关问题的研究中,美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始终处在世界领先地位,并率先根据信息安全的特征,将国家信息安全划分为:物理安全、安全结构和模式、应用于系统开发等共时刻模块,重点阐述了信息技术在不同范围内的应用与开发特点,明确指出了信息安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该理论已经得到多数学者的肯定。

从我国学者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内容来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信息安全在我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者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保证国家、机构、个人的信息空间不受到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威胁、侵害与误导,保证国家、机构、个人的信息空间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与隐私性。而从信息安全在我国的实践来看,我国已经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取得一系列成就,包括出台信息安全法律、建立信息安全机构等,并在部分学校开设有关信息安全的课程,进一步深化了民众对信息安全的认识,说明我国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绩。

1.2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2014 年2 月,我国正式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体现出我国对网络安全建设的决心。同一时间,新加坡《联合早报》的部分学者引用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网络安全涉及到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等诸多内容,并从非法律的角度讨论网络安全在国家正常运行中的作用,得到相关学者的普遍重视。

目前,网络安全实体内容正在不断演进。从我国发展经验来看,我国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在最初的网络安全管理中,我国法律倾向于互联网网络数据安全,而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为维持网络稳定运行状态,体现出我国在网络安全管理中工作重心的变化。但具体而言,网络安全的核心是系统安全,需要在保证系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对各项子系统内容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数据安全。这是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体系,是构建网络安全的起点与核心。

1.3 网络空间安全概述

“网络空间”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 年代,由一个科幻小说家提出,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当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所谓网络空间就是基于全球计算机网络化的机械、信息源、人之间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生活与信息交流空间,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变动性、随时性等特点。

当前对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主要是从物理域、信息域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其中物理域的网络空间安全要求在硬件设施上进行安全保护,保证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硬件设施不会遭到破坏;信息域的网络空间安全主要指网络信息安全,要保证整个网络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与保密性,任何导致信息泄露、丢失的要素都可能成为威胁网络空间安全的风险(如“棱镜事件”等)。刘密霞等在有关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中,结合著名的“棱镜事件”,分析了我国在网络空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为:网络空间安全缺乏顶层设计、信息产品过多依赖进口、信息安全专业教育脱节等几个具体问题,这是相关人员在未来工作中要重视的问题。

1.4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三者的异同点

从国内外权威会议、条约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使用情况来看,三者始终存在交替使用、并行使用的情况。例如,在2003 年召开的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率先使用了“网络信息安全”这一概念,并多处并行使用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而我国在2012 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多次出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词汇,说明三者在某些领域存在明显的相同点。

1.4.1 信息安全是三者的核心

信息安全管理是三者的核心内容,可将其理解为保障国家、机构、个人的信息安全不受到内外因素的威胁,由此可见,三者都将信息安全作为核心,只是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三者在内容形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但三者所要达成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1.4.2 三者可以相互使用

从三者的应用内容来看,信息安全的应用范围最广,既包括了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也包括了当前热门的网络信息安全,可以被认为是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的统称。网络安全也可以被称为信息安全或网络空间安全,但侧重点主要是互联网范围内的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强调信息安全的“空间性”,并集中体现在“网络社区”、网络媒介等多种具有立体性的信息安全上。

1.4.3 三者所涉及的内容与外延存在一定差异

信息安全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重视信息系统技术安全与物理安全,在此背景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大批新型信息技术被推广,这些技术与网络信息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并在长期发展中出现多种问题,最终发展为网络安全问题,如人们所熟知的网络水军、网络犯罪等,而这些都是“信息安全”一词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与网络空间安全形成了跨时空、多层次等数据交流,能更具代表性的阐述某些问题。例如,网络空间安全设计到网络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会从军事、天气等多种方面进行深层次解读。

2 推动我国信息安全建设的几点措施

2.1 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西方国家在有关信息安全建设的研究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并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信息安全立法,并取得良好成果。因此对我国而言,在开展信息安全建设中可以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来完善自身管理方法。

以欧盟为例,欧盟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具有鲜明的一体化特点,在1992 年推出《信息安全框架决议》,陆续推出一系列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了欧共体在打击破坏网络信息安全行动的一致性。而在此基础上,英国成立“网络安全业务中心”,通过及时掌握本国网络安全情况,收集多种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事件,及时推出应急预案,将潜在信息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而德国在信息安全研究中,通过了“德国网络安全战略”,成立基于全国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旨在强化德国对信息技术安全的应对能力。

对我国政府而言,在开展信息安全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到新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及时推出相应的法案,保证各种信息安全风险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2.2 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对政府而言,在管理中要积极发挥信息产业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信息产业加快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经济主体在市场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我国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而另一方面,要为信息产业建立一个安全和规范的网络信息环境,需要信息产业提供坚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升级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的相关问题,并对三者的的概念、范围等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点内容,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能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特征,联系实际、放眼于未来,为加深人们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认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卢新德.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3]http://en.wikipedia.org/wild/Cyberspace.

网络信息的安全带网络身份管理技术 篇10

一、网络身份管理的概念

信息系统中的身份管理就是对实体的身份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实体身份的建立、身份的描述与定义、身份的注销三个基本过程。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身份管理就是一个重要课题,起初表现在各种设备识别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上。设备或系统识别包括MAC地址、NIC、IP地址和DNS解析等技术,它帮助通信的双方了解对方是“哪一个”设备或应用程序系统。

二、网络身份管理的需求分析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T)身份管理专家组的归纳,对网络身份管理存在五个方面的利益需求:

2.1用户的需求

(1)身份证明。

人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居民身份证提供了这样的手段,方便人们处理入学、找工作、购置房产、旅行、开办银行户头等事务。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同样需要“电子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目前做法的凭据仍然是靠居民身份证;

(2)帐户安全和隐私的保护。

首先是电子身份证自身的安全,否则不法之徒可以盗用用户身份逃避责任并嫁祸他人。如果电子身份证是可信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验证电子身份证作为访问控制的条件,使用户的其它账户达到安全,通过采用“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可实现实名隐私的保护,使服务提供商不需要知道用户的隐私信息就可以完成“实名”认证,解除用户对“实名”信息及联络方式被网站有意或无意泄露的担心。

(3)登录的便捷。

目前,不同产业领域和业务领域中分别建设彼此隔离和自治的身份管理体系,一个用户可能拥有多个账户,他需要记住多对用户名及密码以及使用多种安全措施,对用户而言不胜其烦。身份管理需要提供单点登录与登出的认证能力。

2.2网络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的需求

(1)安全性。

一方面运营商希望保护其用户账号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对用户合法性的认证,避免受到恶意攻击。

(2)经济性。

独立建立一套安全的账户保护体系对任何一个运营商而言都是沉重的负担。互联网电子身份证体系是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只是使用者,无需投资。

2.3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需求

(1)许多政府和企业部门的公共服务需要认证身份,如:网上报税、缴纳水电费、定机票、订旅店等等。

(2)政府和企业部门的内部管理系统,如:政务系统、企业ERP系统等等。

2.4网络安全和公共政策的需求

(1)需要通过网络访问控制手段提高网络安全性,减少盗号、冒用身份、网络欺诈、恶意攻击等。

(2)需要通过各类网络服务的访问控制手段,使用户的网络行为留下不可否认的凭据,在发生纠纷或违法事件时,便于仲裁或执法部门取证。

(3)在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网络实名制。

2.5非政府组织的隐私保护需求

在中国,“非政府组织”似乎尚无明确界定。因此,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其隐私保护需求更多地体现在用户需求和政府的公共政策上。

三、网络身份管理的能力结构

网络身份管理能力与ICT基础构架中的多个层面有关,但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适用于应用层面、业务层面和传送层面的身份管理能力能力。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能力:

3.1资源发现能力。

即发现具有权威性的身份资源,比如与实体或者标识符相关联的信息来源及其提供的信息。此外,还应包括通过身份同盟发现可用的能力。发现机制搜索身份资源的过程类似于Web搜索,在搜索引擎里输入身份特征,会搜索出与之匹配的身份标识符和身份提供商列表。这种查询与响应场景要求身份提供者必须注册为对特定的用户和设备提供特定的身份服务的提供商。

3.2标识符管理能力。

标识符是通常指配给实体的名称或表达方式,就象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一样,既可用于服务/设备访问,也可用于通信网的选路。标识符也与证书有关,因此护照、驾驶执照或信用卡都带有与证书捆绑的标识符。标识符在融合ICT的网络中使用时尤其重要,此时大量的功能都要使用标识符,其中标识符的唯一性加上URL或端点选路之类的某组相关属性成为最重要的信息,而证书就不是必需的了。在许多标识符用例中,要进行的活动是全球分布的分级登记解析活动的一部分,包括划分地址码块或名称空间以及进一步划分为多种级别以便最后提供给某最终用户一个功能性标识符。

3.3证书管理能力。

证书管理能力包括创建、发布、管理用于认证身份声明的信息。证书可以包括用户名/密码、动态密码、数字证书、公共密钥基础架构证书、安全令牌和生物识别技术等。

3.4身份属性管理能力。

属性就是实体的特性描述,有可能是作为证书或标识符指配过程的一部分捕获的相对静态的信息(如名称、物理地址、联系人信息等),也有可能是动态信息(如当时实体的时空位置)。有些新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可互操作协议和平台提供了一种供最终用户指定需要处理属性信息的事项的手段。

3.5身份模式管理能力。

身份模式的管理包括身份模式发现、检索、改变等能力,即对身份创建、交换,对身份模式进行联盟,组成身份。身份模式的管理是身份管理安全需求的重要内容,从认证、身份盗窃防护、伪冒身份检测、知识产权保护、WWW搜索服务的互操作性、网络安全分析和法律执行援助等,都与身份模式管理有关。

3.6身份保证能力。

所有身份资源及其提供都有相关的身份保证和信任级别。根据所使用的环境需求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身份保证和信任级别,例如在某些环境中可以使用匿名,某些环境中需要使用假名,而在某些环境中需要提供真实身份,那么针对不同的身份信息,要求配套提供不同的信任级别。甚至在某些特定环境中,高级别的身份保证和信任级别需要由法律制度和政府强制贯彻实施。

3.7身份管理的可互操作能力。

由于ICT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原本相互隔离和自治的行业与应用系统提出了进行互通的要求。身份管理会涉及到各种依赖方、身份提供者和同盟之间的大量的查询和响应,因而提供身份管理资源的各方必须提供可互操作的能力。

四、改善网络身份管理,系好网络信息安全带

随着ICT行业应用与在线服务系统的迅猛发展,用户的身份会涉及到不同组织、不同服务和产品领域。各种不同身份管理标准和规范相继推出。然而,不同的标准组织针对自己特定的市场需求都各有侧重,有的关注用户为中心的身份管理,有的关注应用为中心的身份管理,有的关注网络为中心的身份管理,不同的身份管理机制之间缺乏有效的互通机制,因而导致了身份管理的孤岛问题。在网络融合迅速推进的大环境下,不仅网络和业务应用需要融合,基于各种业务和应用系统的身份管理解决方案也需要进行融合。融合不能依赖主流商业网站或商业机构来进行,那样会让商业机构或网站合理合法地掌握部分网民的真实身份信息,在中国的主流商业网站大都有外资背景,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有赖于我们自己完善我国的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和技术,为网络信息系上一条自己的安全带。

首先应明确,网络身份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牵涉到国家的主权、政策管制、法律法规遵从等问题,有必要从国家安全的层面来全盘考虑,统一管理,分步骤部署实施。

其次引入完整的身份管理机制。互联网初期,网页浏览、信息检索等业务本身涉及的价值不大,因此相应的安全问题也不突出。现在,这些问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根源在于互联网设计时缺乏数字身份系统,后期依据不同目的引入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是没有一个系统可以满足全部数字标示方案的要求。因此引入完整的身份管理机制,不但能有效弥补现阶段互联网技术本身安全机制的不足,而且还可为后续电信网络和互联网承载各种电子商务(e-Commerce)或者电子政务(e-Government)提供高安全性保障。

三是引入统一的身份管理平台。现阶段,网络和业务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的显著标志之一。原来电信领域中单一网络服务正在被各种融合服务所取代,互联网提供公众用户集成使用话音、数据、视频融合服务的良好体验。但是网络和业务融合往往涉及到运营商内部不同系统、跨运营商之间、与服务提供商之间、与内容提供商之间、服务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之间、家乡属地和漫游属地之间等不同网络层面、业务层面的融合,统一的身份管理管理平台完全可以充当其中的融合桥梁,实现跨系统、跨域、跨平台之间的融合基础;而且独立公共的身份和身份管理对于网络和业务融合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互联网发展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多角色组成服务产业链,增强应用和服务创新能力,因此一个与业务和应用脱离的第三方身份和身份管理对于快速引入新的服务供应者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引入电子身份证技术,提升国家对互联网业务监管和安全监管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在线服务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包括网络购物、在线银行以及网络支付等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原来面向实体企业管理的国家政府机构设置、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难题,对于这条新的虚拟世界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如何提供有效管理,对产业链条上多方加强监管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政府机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一个融合信息媒体中心,必然对个人信息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挑战,诸如人肉搜索等带来的社会和个人安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因此随着传统互联网从完全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过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电子身份证及身份管理的基础设施在信息发布和流通的自由化与信息溯源和隐私防护的可监管性之间达成一个平衡,最终实现互联网络健康和谐发展。

摘要:网络身份及身份管理技术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网络身份管理的概念,对网络身份管理的需求、网络身份管理的能力结构和完善我国的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及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身份,网络身份管理,网络身份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ITU-T Y.2720《NGN身份管理功能架构》

[2]ITU-T X.1250《增强的全球身份管理信任和互操作性能力》

上一篇:中职技工下一篇:道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