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2024-05-17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精选十篇)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篇1

一、对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审视

时间管理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对时间进行计划、安排、控制、分配、使用、反馈等活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时间的质。我国学者黄希庭等人认为, 时间是一种人格维度, 具体表现为时间管理倾向。细看高校的教学安排, 除去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吃饭与睡觉时间外, 每个大学生每天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多不少于4小时, 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充分利用时间。否则, 也就不会有毕业生离校时的悔不当初之叹了。仔细观察, 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学习目标不具体

虽然大学生在刚入学时, 学校就组织了专业导航、学习经验交流会、师生座谈等活动引导新生认识本专业、介绍学习方法, 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标, 但刚从紧张有序的高考中走出来的学生, 在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生活后, 往往在一两年内并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除了想顺利毕业以外。仅有少数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 思考自己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未来的就业或发展方向作准备。

(二) 学习计划不明确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并无明确的学习生活目标, 于是, 学习活动主要围绕学校的教学安排展开, 至于做什么、不做什么并无明确打算。对于如何打发课余时间, 自主学习、勤工助学、社会实践、浏览网页、玩游戏、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等各有所求。总之, 忙碌、盲目、茫然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三) 学习计划执行力不强

部分学生在老师、学长学姐们的引导下, 明确了学习目标, 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但计划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校集中性教学活动、相关设施条件等因素欠缺考虑, 制订的学习计划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学习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没有体现出主次之分;学习计划大多参照他人的做法, 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学习特点、学习基础等自身实际。一旦学习计划被打断, 也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或采取补救行动。而当类似情况经常出现, 学习计划也就在冲突中化为泡影。

二、对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反思

在校生一方面感叹竞争大、为就业犯愁, 另一方面未充分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主要与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认识模糊、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有关。

(一) 对时间管理的认识模糊

学生都认为时间很重要, 充分利用时间有助于挖掘自身潜能, 促进自身发展。但对于如何把握时间, 认识比较模糊。首先, 时间是什么?大学生群体很难给出一个共同的答案。那么, 对大学生来说, 时间是什么?没有人能将它物化为某个具体的、且被群体认可的东西。于是, 时间不知不觉在自己的身边溜走, 大部分时间都耗在了上网、玩游戏、睡觉等事情上。另外, 虽然部分同学明白要把握好时间, 为未来自身的发展作好准备, 但怎样才算把握好, 大多数同学的认识不明确。有的认为有事做、能自得其乐就好, 有的认为自我感觉充实就行, 还有的认为就是学习综合成绩排名在前。总的来说, 学生对如何把握时间更多的是一种感觉, 而没有理性的或者更深层次从价值层面真正思考过自己的时间管理问题。

(二) 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大部分学生内心其实明白自己荒废时间的现象很严重, 但因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与技巧, 其被虚度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想实现的目标、什么样的活动适合自己、什么样的活动真正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等的认识拿不准, 要么是很少付诸行动, 想法被搁置;要么是周旋于学校各类讲座、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之间, 虽说时间安排很紧凑, 但仔细回顾的时候, 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有什么收获。二是尽管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对于如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是有很多想法的, 但由于未能坚持到底、安排与其他活动冲突或方法不当等, 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被动地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做所有的事情。三是目标太抽象, 在实施过程中发觉实现不了的时候就放弃, 没有采取什么调整措施。四是深受舍友、同学等周边环境影响, 盲目从众, 学习、生活等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并不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与着力点。五是主动学习的观念较差, 课余时间尽管经常跑图书馆、教室、自习室, 但不知看什么书好, 大多是在随意地翻翻杂志、报纸等, 或学习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很少涉及专业方面的书籍。

三、对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建议

(一) 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 转瞬即逝, 无法再生、无法存储。它是生命流动与发展的表征形式, 只有与行动结合才能产生价值。大学的学习以自我管理为主, 时间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在入学教育阶段, 就将常规的学习时间与教学计划细化, 让学生产生紧迫感, 并产生这样一种认识:如想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 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活, 对时间进行管理;只有珍惜时间, 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弹性时间, 方能达到拓宽知识面、开拓视野、锻炼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时间管理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影响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学业及工作绩效等。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勾划了时间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 并将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着重利用便条和备忘录, 在忙碌中注意调整分配时间。第二代时间管理理论强调编制日程表, 注意到规划时间的重要性。第三代时间管理理论以效率为主旨、讲求优先顺序, 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 逐步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 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 争取最高效率。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是以原则为重心, 配合个人对责任与使命的认知, 兼顾重要性与紧迫性, 强调一切以自然法则为中心的罗盘理论。由此可见, 时间管理理论每一代都是以前一代为基础, 逐步地发展、完善, 越来越科学。如果说第三代理论追求更快、更好、更具有效率, 那么第四代则是强调方向, 重视人的个体因素。生活中, 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 走对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人走的多快是一回事, 怎么走, 不是求快, 而是怎么向未来的目标接近。

时间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告诉我们, 我们对时间的管理不能仅仅是单纯地运用, 还得与自己的目标紧密相联。无论是学习、休息, 都应注意把时间的弹性拉到最大, 避免时间的荒废。

(二) 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时间管理的方法有许多, 结合学生实际, 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明确目标。引导学生按SMART模型确立目标, 努力使目标具备具体 (Specific) 、可衡量 (Measurable) 、可行 (Attainable) 、结果导向 (Result-based) 、时限导向 (Time-based) 等特点, 以便监控学习进度。

2.紧抓重要事情。在象限法中, 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将事情进行分为四类, 即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生活中, 通常会先做紧急的事情, 这样很容易使人疲惫。通常情况下,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是可以转化为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的, 关键是要事先做好准备。以考试为例, 考试肯定很重要, 如果平时没有注意复习, 只是临阵磨枪, 那肯定很辛苦;如果备考充分, 就不用考试前一天挑灯夜读, 影响自己睡觉甚至是影响舍友休息。因此, 平时应多思考什么事情是重要的, 并优先做重要的事情。

3.善用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都有学习效果相对较好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间段内学习, 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生物钟”, 常见的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百灵鸟型”, 这类人习惯于早睡早起, 他们在早晨的学习效率一般比较好, 但晚上十点左右就要睡觉;第二种是“夜猫子型”, 这类人早晨起得比较晚, 晚上睡得也比较晚, 晚上夜深人静时学习效率比较好;第三种是“麻雀型”, 这类人早晨和下午各有一个学习效率的高峰, 但中午一定要午休, 否则就会干扰下午和晚上的学习;第四种是混合型, 这类人一天中有多个学习效率的高峰, 但是每个高峰的持续时间都不长。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最佳学习时间, 在学习实践中如能找到这个时间段, 并加以有效利用, 将会有很大收获。

4.灵活使用碎片化时间。当学习计划正常运行的时候, 会发现有很多的碎片时间, 如饭后、课前、睡觉前。可结合自身实际及当前任务, 适当安排, 做些诸如诵读、阅读新闻、默写英语单词、快速回忆当天所学内容等细微事情, 既调节了生活节奏, 也增加了自己的学习量。

(三) 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学习中,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列清单的方式学会把自己当天、当周甚至是当月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写下来, 再按重要程度排序, 优先做重要的事情。这样, 既完成了预定目标, 也不会显得太紧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 同一行为重复21次就会成为习惯, 重复90次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通常情况下, 偶尔列一次任务式清单并不难, 贵在坚持。因此, 可以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或是以宿舍为单位, 将清单集中贴在一个显眼位置, 大家相互监督。坚持一段时间, 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管理时间的习惯。

摘要:指出当代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分析时间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 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时间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文新.闲暇, 自由和休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 (9) :75.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 篇2

2、要明确时间管理的目的。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要让你通过最短的时间,实现你想要达成的更多目标,以求时间利用的最大化;是要让你做好多项事情(或多个方面)的平衡,也就是说提高时间利用的质量,保障各项事情做得顺畅,以求达到多赢的效果。

3、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个人计划,这是根据目标来的,也就是你必须要把每年、每学期、每月、每天、每小时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列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时间管理可分为:以年为单位的时间管理、以学期为单位的时间管理、以月为单位的时间管理、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管理和以小时为单位的时间管理,这些时间管理的制定是由粗到细的,在时间上是由长到短的,如:以天为单位的时间管理你可以只做一周的或一天的。

4、计划的修改。在这年头有句很熟悉的话叫做计划没有变化快,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计划是需要依据客观情况进行调整的,适时做好计划的调整又叫做与时俱进。但是计划的调整是有原则的,计划修改的原则是刷新和升级,是不能降低原来的标准,不能改变原有的目标,时间只会变得更紧一些,目标只能是变得更大一些,如果自己给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松动的机会,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在你经过自己反复思考,经过与自己所信任的朋友商定后,确认你原有的目标确实是不切合实际,是跟着别人凑热闹而盲目制定的,这时是可以知难而退的,知难而退并不是就此终结,而是要重新制定新是计划,以新的、更切合实际的计划来代替原来的计划,而且这个新的计划是不可再反复的了;当你遇到你所达到的目标比预期计划的要好时,如果再做下去存在很大的困难,经过反复认证后确实如此,这时见好就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5、做事要有技巧,把事情分出轻重缓急、有主有次,按照一定规律去顺序完成。确定优先次序,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起,重要紧急的事马上做;其次是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学会放弃,能放就放;对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尽量不去做。在所要做的事情中,先做最有价值的事情。人的价值一般是通过他所做的事情的价值来体现出来的。

6、每天给自己一个不被干扰的时间,专心做自己的事,想想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个时间应该是质量最好的时间,一般以早上起床后的时间为最好,这不是自私,把好的留给自己,因为这时头脑是最清醒、最清静的时候,容易把事情想好、办好、想全、办全,这样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作为学生,养成每天早起床的习惯对学习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7、要用个人的价值观来决定自己的目标,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适当兼顾他人的要求,要让自己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些,同时也是让自己处在与自己价值观相同或相近的人群之中,这样能保持个人较好的情绪,做起事来效率会高一些。

8、任何事情,争取一开始就要把它做对、做好;能一次做完的事情一定要一次做完,绝不拖拉,重复和反复做同一件事情是很浪费时间的,也就是说二个小时的事情,一次用二个小时做完和分二次各做一个小时是不一样的,要有时间成本的概念。

9、除了不果断、办事拖拉是明显的浪费时间的现象外,还必须控制你的电话时间、上网时间,这是不经意中,最容易浪费时间的;在电脑上做事,没必要时不要打开QQ,以防别人不知情时的干扰,有时尽管你是隐藏的,但在好友登陆时也会让你分心。

10、学会向知名人士学习,向专业内的顶尖人士学习,向师长、学长学习,拷贝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保存自己值得学习的地方,删除不适合自己的方面,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学习方法。

时间管理常见的错误

人们往往用“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来形容一个人办事效率的高低。

为什么有的人每天拼命学习,而有的人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照样玩?为什么有的人总有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却没什么进步?

当人们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时,往往容易走向下面的几种常见错误:

承担的太多

虽然你能够通过提高自己的效率和能力,来承担更多的工作,但是不要做的太过头。你做的太多,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会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当你觉得自己承担的事情过多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做下面的 3 件事情来帮你保持工作效率:

学会说“不”

给自己设置底线和限定。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其他人可能会觉得既然你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会继续把更多的活交给你干。

寻找别人的帮助

就像学会去说“不”一样,寻求别人的帮助也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你快要被繁重的工作埋住的时候,这还是有必要的。

80/20原则

也许你并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全力去做。利用80/20原则找到你认为最重要的那些工作,在这些工作上花费相对多的时间。相反,在其他相对不是很重要的工作上花费相对少一点的时间。就像你整理橱柜一样,当你整理完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多出来很大的空间。

做事之前不计划或欠考虑

如果在做事之前不计划,那么你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它。相反,如果花一些时间来计划一下,通过Email、电话询问和确认你做的事情。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避免返工,同时会让你对事情的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你可以准备一张纸或者在电脑里新建一个文档,然后开始考虑你将要着手去做的事情。如果有必要的话,上网或者看书来查找资料,或者请教周围做过类似事情的同事,试着找出影响事情进度的“绊脚石”。

使用太过复杂的时间管理工具

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和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你的时间管理工具太过复杂,以至于你还得花费额外的时间来维护你的时间管理系统。那么还是推荐你尽量使用简单的时间管理工具,不要特别在意时间管理工具的功能是不是很强大,够用就行。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用一个To-Do List 就足够了。

看起来很忙却没有效率

这说明你没有把你的工作按照优先级和紧急程度规划好。

如果你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并不重要的事情上时,你当然会觉得自己在瞎忙。

不过,有时候你还是不得不去做一些无聊、重复性的工作。这时,你可以试着将它们集中起来,一起做完。这样一来,处理单个事情的效率就提高了,同时也为更重要的工作节省下了时间。

同时做多件事情却没有效率

对有的人来说, 同时做多件事情(Multitasking)确实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不过,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如果同时做多件事情,到最后完成的少,本来应该完成的事情却耽误了,而且让自己更有压力的话,还是试一下同时只做一件事情(Singletasking)吧。把精力放在当前做的事情上,一直坚持做完。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困难,但是多做几次,你就会很容易熟练使用它,而且事情也会更高效地完成。

在你同时只做一件事情时,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安静、专心的环境,不要被其他零碎的小事打断你当前的工作。例如,你可以整理一下办公桌,避免因为乱糟糟的环境 响你的办事效率。同时,其他零碎的小事,可以集中起来,一起完成。

不勤于记录

永远不要相信你的记忆力超乎常人,下面是几个让你养成做记录习惯的理由:

你需要将你的想法和点子记录下来,以防忘记。如果你不记下来,你将会失去很多重要的想法。

如果你把想法记录下来,你可以方便地用你记录下来的想法为基础,来分析考虑其他事情。这样比直接借助你大脑中的记忆来分析是不是更轻松一些。而且你也会对你思考的事情看得更清楚。

像上述“看起来很忙却没有效率”,那么你可以用一张便条纸或者用屏幕保护来提醒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重要的。

不注意休息

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新探索 篇3

然而,中国大学生从被动管教的应试教育模式中走进大学,突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在课堂之外,拥有了大量可供他们支配的闲暇时间,他们往往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时间使用普遍失控。众所周知,“刷夜”、“网瘾”、“韩剧+美剧”……以上种种都侵吞了大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近来,清华、北大等名校生因网络沉迷,导致挂科、退学的新闻屡见报端,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乱象极其令人痛心。调查显示,除了少数自制力很强的所谓“学霸”,多数大学生虽然隐约意识到自己这种状态非常有害,但由于缺少相关的指导和警示,经常处于在时间管理方面不加控制或无法自控的状态。自制力好一些的同学还能“被动”地按时上课,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课业任务,但也普遍表现出学习和实践方面计划性差,盲目性大。剩下的很多大学生不自觉地陷入了时间失控状态,黑白颠倒,旷课成风,白白蹉跎了岁月,痛失大学教育的大好时光。

因此,对大学生时间意识薄弱,造成惊人浪费的事实要准确地呈现出来,并加以分析,找出原因,然后要找到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来警醒他们认识到时间的价值,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乃至设计一套“组合拳”,学校、家长和学生干部通力合作,实施巧妙的干预手段,力求改变大学生模糊的时间意识,教会他们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与技巧,这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极具创新和挑战性的举措。

首先针对吞噬大学生时间的祸首—网络占用时间进行调查和分析。中国民调机构零点调查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学生使用互联网时长超过6.1小时,而且移动终端比PC终端上网时间长(比例是3.4:2.7)。而在移动终端上,虽然“即时沟通和网络社交”以及“看视频和听音乐”等活动提及比例较高。早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南开大学一个学生课题组所作的调查,结果是“90后”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平均每天达4.28小时,明显高于“80后”大学生每天约3小时的上网时间。由此可见,这个调查结果有一定的真实信度。同时,又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收发短信(后改为收发微信为主)的时间也高达平均每天1.3小时。当然,在今天的IT时代,网络也是学习和必要社交的便捷工具,不能完全视之为“浪费”,但这个数字的确令人触目惊心。在北京林业大学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少数自制力很强的优秀同学,在他们配合调查得出自己每天上网时间超出3个小时的结论时,也表示惊愕,而普通同学普遍发现自己居然每天上网时间高达近8小时!对此几乎不能接受。

近来,美国一本名为《异类》的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成功定律”—经过大量案例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行业精英和成功人士都在崭露头角、有所建树之前,在自己的事业领域投入过超过1万小时以上的学习和实践时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说,一个正常智力水平的人,只要在自己适合的学科或行业中,坚持努力积累一万小时,就非常有把握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夯实自己的职业技能,成为自己人生命运的主人。然而,如果按大学四年一共1461天算起,只需要每天积累不到6.85个小时,就能达到所谓成功所需的1万小时。那么,那些正在被“毕业即失业”困扰、焦虑的大学生,真应该认真反省自己,是不是太“任性”了,可以断言,至少有一半大学生上网时间大大超过这个水平。等于说,把本来能够让自己在大学期间就能把自己塑造成行业精英的时间主要用在了“聊天”、“看视频”、“打游戏”上。很多同学在经过这样推心置腹、有理有据的交流后,都对自己过去的时间使用方式感到懊悔,表示愿意从此警醒,痛改前非,认真规划、管理自己的时间。

我们还采纳了国际上时间管理方面普遍使用的“时间记录法”,推荐身边同学对自己每天一切所作所为加以记录,标注每天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事情上。一段时间后,凡是坚持做记录的同学,也都惊讶地发现,自己时间的有效使用率非常令人沮丧,大量时间都没有用在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

曾经有一位上海的大学辅导员,巧妙地提出了“读大学成本计算公式”,用经济账算算虚度一日光阴到底要亏多少钱,居然测算出本科学生在上海一天不上课至少会亏306元。他的论据是这样的:上海高校一般专业学费是5000元/人,住宿费用一般为1500元/人,基本的生活费每月1000元,那么,读一年大学最少的花费大约需要18500元,除去寒暑假3个月的时间,每个月的花费近2056元,而上课时间为20天,这意味着上一天课的最少花费为103元。不仅如此,还要算上隐性成本。根据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显示,全国本科平均月工资为3051元。按此计算,4年求学期间将损失至少146448元,平均到9个月每天就是203元。这样算来,一天里显性支出103元、隐性支出203元,这意味着一天不上课,等于合起来亏掉了306元。很多大学生看到这样的结论,不禁惊呼“亏大了”,“再不敢旷课了”。这个方法的使用非常有效地警示了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在从表面上揭示了大学生时间管理低效、浪费的惊人事实后,我们进一步研究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是人生目标的缺失。很多大学生缺乏进行清晰的自我定位,对毕业后就业,乃至长远的人生目标没有认真的思考。俗话说:“人无目标轻飘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足够的动力,就容易造成被动应付,在短期目标上,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从众性,考试临近了,就被逼无奈,啃几天书本;作业、论文能拖就拖,事到临头,仓促应付,整体上缺乏积极、主动的计划和安排,不能拒绝来自网络和社交上的诱惑。

其次,即便是比较有上进心的同学,也缺乏聚焦能力,很多大学生忙碌于考各种证件,忙于各种社团、社会活动,往往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各种努力的价值,结果是虽然也忙忙碌碌,却没能获得真正的自我提升。这往往让大学生不知该选择哪种合适的路径去发展自己。

所以,我们认为,在大学生入学伊始,学校一方就应该和家长充分沟通,和学生干部达成共识,让他们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大一新生还保留着中学时代严谨、努力的惯性之时,就引导他们结合专业特点,树立自己的学业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认清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有压力、又有动力,形成不松懈的集体氛围。

同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时间管理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建议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课程,面向大学生讲授时间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主要训练以下几个方面的时间管理技能。

1.提倡学生给自己设定人生长远目标和现实短期目标,让学生具备明确的个人信念。在辅导员的参与下,让学生将每年度的3~8个目标写出来,然后确定最核心的目标,其余按重要性依次排列。

2.然后据此制定有效的计划,制定一个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每月时间表,每周时间表,每日时间表。这样每完成一小步就会有成就感,而且能客观地评估目标实现情况,并对自己的行动和进度做出相应调整,稳扎稳打地向着目标有阶段、有步骤地迈进。

3.强调“一心不可二用”,学习更忌讳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比如学习英语,特别需要学习的密度,让自己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投入大量时间,进入外语语境当中,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从而获得努力之后的成就感,形成正向激励,大大有利于坚持严格管理自己的时间。

4.有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物有其位,不乱丢乱放东西,不拖拖拉拉。

5.学会修改和调试自己的计划。发现原定目标确实不切合实际、制定得比较盲目时,懂得知难而退,及时调整,重新制定新计划。

6.坚持“要事第一”。把自己的事情加以排序,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起,重要紧急的事马上做;其次是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要学会放弃,能放就放;对于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尽量不去做。

7.必须高度警醒自己把握好上网和手机使用时间,上网一定要有目的,给自己一个铁律,没必要时不要打开QQ,也坚决不受那些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花边资讯吸引,不被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左右,那是不经意间最容易浪费时间的地方。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篇4

1 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

时间是一种重要资源, 它具有不变性、不可贮存性和无替代性, 一天24小时对每个人都相同, 但时间管理却因人而异。个人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 挖掘时间潜力, 提高时间效率, 对时间的使用如何从被动的自然经历与随意打发, 转到系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主动分配, 这些都属于“时间管理”的表层内涵。

从更深一层次来看,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我管理。一个人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 不单单是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还与这个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自身素质及对工作和休闲这些相互联系的事情的看法有关。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 尤其强调目标和方向, 这实质上是将时间管理放在人生这一宏阔的背景下, 使之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发展联系起来。这是时间管理的深层内涵, 更是其终极价值所在。

因此, 时间管理是指面对时间而进行的“自管理者的管理”, 管理对象是指使用时间的人。“时间管理”所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 为提高时间效率, 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

目前, 国内心理学界对时间管理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黄希庭、张志杰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他们把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看做是一种人格特征, 即个体在对待时间的功能和价值上, 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二是房安荣、杜晓新等提出了“时间管理技能” (time management ability) 观点, 认为时间管理实质反映的是个体的元认知能力。以上二者虽然在提法上有差异, 但也存在着共通之处, 都认为在时间管理上, 技能和策略是重要的, 时间管理倾向或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因此, “时间管理技能训练”对时间管理的意义就非常必要了。它要求通过辅导、咨询、授课等多种形式对个体的时间管理行为进行干预, 包括启蒙时间管理意识、习得时间管理的技能、发展自律能力、克服时间浪费习惯等, 其最终目的是为帮助个体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技能。

2 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必要性研究

2.1 现状研究

我国大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于中学阶段要轻松很多。中学的课程安排紧张, 师长管理介入较多, 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支配时间,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 由于外力突然撤除, 使得许多学生不知所措, 不知如何安排时间。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 育人方向转型, 使大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 一些大学生在对时间和时间管理态度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缺乏时间压力, 每天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不设置目标, 没有计划, 课余时间更是无所事事。

回顾我国的教育体制, 从小学到大学很少有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或指导, 一些大学生受家庭教养方式、家长或老师的影响, 虽然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希望能更好的利用时间资源, 却缺乏适当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2 理论研究

国内对高校大学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A型人格、焦虑、应对方式、自尊、自信及学习满意度的相关而展开的, 具体有:

钟慧 (2003) 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即越善于管理时间的大学生, 其成就动机就越高;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成就动机得分显著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张永红 (2003) 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控制源水平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并且时间价值感、监控观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心理控制源水平存在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和低分者在控制源水平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张志杰 (2004) 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递增效度。

古玉、谭小宏 (2004) 就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均与学业自信显著相关。

狄敏等 (2004) 就A型人格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行为类型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密切的关系。

陈本友等 (2005) 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善于管理时间的大学生的焦虑程度低, 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焦虑得分显著低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

孙圣涛、姚誉羚 (2006) 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认为积极应对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其3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等。

综观国内心理学界对于时间管理的研究, 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

1) 仍然停留在描述性研究的水平上, 还很少有干预性研究;

2) 在研究对象上, 停留在对“70后”和“80后”的研究;

3) 在研究类型上, 国内现有研究以相关研究为主, 而实验研究则非常少;

4) 在研究方法上, 以量的研究为主, 少见有运用质的研究。

3 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Weinstein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立起一套训练课程, 目的是帮助学生成功地驾驭时间, 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结果表明, 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学业成绩也提高了。证实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

Zimmerman等把时间管理策略作为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之一, 并提出用自我调节学习循环模式来培养学生时间计划与管理技能。

中岛孝志 (1999) 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提出对工作人员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策略, 他认为对于时间管理, 只掌握理论是不够的, 还应有实践精神, 一个人通过实践能够获得时间管理技能, 改变命运。

在国外, 许多大学如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niversity of Waterloo等早就专门为大学生开设了有关时间管理策略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而从国外和企业界的实践看, 时间管理的行为训练可以改变人们固有的时间管理能力。因此, 时间管理有可操作的一面, 值得深入研究。

4 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策略建议

有效的时间管理行为包括:一是时间管理意识, 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敏感性、对时间的自觉控制、时间管理的情感、动机因素等;二是时间管理的策略, 包括设置目标、优先级、计划和安排、反馈性;三是实时时间管理坚持力, 指在具体的情境中时间管理的有效性, 其受自律性、坚持力、节律性、效能感等的影响。

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技能训练, 就得从存在的问题入手, 即解决如何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传授时间管理的方法、增强时间管理坚持力等问题。

4.1 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 时间管理的起点是大学生要树立时间管理的自我意识, 强化时间观念。首先大学生必须意识到时间的短暂及不可重复。其次, 成功需要时间资源的投入。个人只有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才能改变对时间漫不经心的态度和挥时如土的习惯。

第二, 理清自身时间消费的现状, 找出“时间窃贼”。通过时间记录等方法查清楚时间是如何花掉的, 然后有的放矢地寻求对策。

第三, 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订立愿景和近期目标。为自己的发展进行适时的生涯规划。

4.2 实施学校的教育引导和督促的功能

4.2.1 良好时间观念的培养与榜样引路、环境熏陶、活动深化等密不可分

大学生可以通过借鉴成功人士的时间管理方法、感受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体验有效的时间利用等方式来强化时间观念, 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

4.2.2 团体辅导

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解决时间管理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将具有相似问题的学生挑选出来, 采取自愿的方式组成小团体, 在领导者 (咨询老师) 的带领下, 通过专业的技巧与方法, 协助大学生获得有关的信息, 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与健康的态度行为。

4.2.3 为学生开设时间管理培训课程

在训练的方式上可以从过程的角度入手, 通过培训课程的方式解决时间管理意识和规划的问题。

第一, 通过培训, 帮助学生懂得:

1) 任何事情都不会像你看上去那么容易;

2) 办任何事情所花的时间比你想象要长;

3) 问题往往出现在你认为最不会出问题的地方;

4) 事情可能出差错, 它就一定会出差错, 而且是在事情最糟糕情况下出现。

第二, 通过培训, 引导学生根据SMART原则制订个人发展目标。

1) 目标应当是清晰的, 并且是量化的 (specific) ;

2) 目标的达成应当有具体测量方法 (measurable) ;

3) 目标一定是能达到的;

4) 目标应当是跟自己工作相关的 (relevant) ;

5) 目标必须有达成的日期 (time based) 。

第三, 通过培训, 督促学生关注不紧急但重要事务。管理学家将繁杂的事务进行了分门别类:A象限是紧急重要事务;B象限是不紧急但重要事务;C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事务;D象限是不紧急也不重要事务。

大多数学生更关注于A象限的事件, 这将会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学习状态下, 经常忙于考前磨枪和应付老师检查, 这很容易使学生精疲力竭, 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学习。

总之, 时间管理倾向或能力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业、个人成就感、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 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因此, 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训练和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也应当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把强化时间管理意识、掌握时间管理的策略、增强在具体情境中时间管理的有效性作为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张志杰, 黄希庭, 凤四海, 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1, 24 (6) .

[2]刘新秀.高校辅导员的时间管理观.琼州大学学报, 2006, 6 (13) .

[3]袁湄.中学生时间管理行为训练的可能性与可为性.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5) .

[4]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研究.心理科学, 2003, 26 (4) .

[5]秦启文, 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关系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 2002, 22 (4) .

[6]秦启文, 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 2002, 25 (3) .

[7]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 2003, 26 (3) .

[8]房安荣, 杜晓新.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 (3) .

[9]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

[10]翟国兴.时间管理的四个时代[J].新东方, 2003 (z2) .

大学生最常见的三个时间管理问题 篇5

1.“我想学习但是死活学不进去怎么办?”

典型的表现是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下午出来感觉头昏脑胀,仔细想想,好像什么都没学进去,还白白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让我们看看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回想一下,“去图书馆看书”前面是“我不得不去”,还是“我选择去”?很多同学都还在高中和初中时代的惯性里,“学习是为老师,是为父母,是为所谓的未来,和我扯不上一点关系。”这是“被学习”,所以“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学习”,进而“死活学不进去”,建议:

平衡“被学习”与“要学习”:如果我去图书馆,至少会带两种书,我会先用半小时的时间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热热身,然后再去看枯燥的专业课,这样会引导我进入高效时段,学的累了,站起来走走,然后再看看有趣的东西,再切换到专业课,这样的节奏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工作。“死活学不进去”往往是因为“我要学到死”,“看不进去专业课我就不休息”这样的“赌徒”心态。

“被学习”中寻找动力:“如果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你讨厌的人,这才是最要命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枯燥的课本也不例外,比如说微积分,其实它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知道,大多数可乐罐是铝制的,市面上标准可乐罐的容积是355ml,但在保证容量的前提下,现有的可乐罐有没有做到最省料呢?通过学习微积分,计算极值不是我们最常做的内容吗?如果学习是枯燥的,那么就从解决有趣的问题开始。

进行自我分析:喜欢观察自己的同学可以通过自我分析的方式觉察一下抵触学习的原因,是因为缺少目标感?还是因为讨厌这门课的老师?还是认为自己对数字不敏感?找到问题的根源后通过自己的调整或者心理辅导员的帮助去解决它。

2.“我不知道将来做什么,也不知道现在学什么才是今后能用上的,纠结啊!”

请问有谁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哪怕是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没有人,所以作选择和作计划必须站在自己看得见方向的高度,同样是1.2米的距离,在地上,你可以轻松跨越,但如果让你站在30米的高空,同样是1.2米,你还能轻松跨越吗?恐怕很难,你可以从低到高慢慢试验,总有一个高度你会突然变得很害怕和犹豫,这个高度就是你可以掌控的范围,当高度再升高时,你就无法掌控了,所以会纠结!

那么怎么解决呢?建议:

只计划看的见的未来:看的见的未来,比如说大学四年如何渡过,这是可以去计划的,而看不见的未来,比如说“未来我的老婆是谁?”只要知道一个大方向即可,比如“孝敬老人,温柔贤惠”,不同的人,看到未来的远近不一样,因为他们所站的高度不同,这个高度是什么?就是“经验”,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累积下来就会垫在你的脚下让你看到更远的地方,所以,我建议:计划看的见的未来,创造看不见的未来。

最浪费时间的就是纠结:有时候做出选择比选择什么更重要,GTD里面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找出你的下一步行动”,放在这里同样适用,如果你纠结于某个问题,不要只用脑袋想,付诸行动,拿一张纸,把两件事情写在最上面,然后分别列出两件事情的好处和坏处,然后去思考这个问题“哪一个我可以放弃?”这个方法经常帮助我做出选择。

3.“我经常被突发事件干扰,所以总是没法按计划完成任务。怎么解决?”

突发事件是调皮的孩子,总是出其不意的在你面前哭闹,让你不得不去关注他,多陪陪他。大学时候的临时突发事件和工作之后略有不同,大学往往是“诱惑”,工作往往是“打断”,所以,在大学时代要想不被突发事件干扰,就要经得起诱惑,比如说你准备看书的时候有人找你踢球,你准备写论文的时候有人约你吃饭,这时候你需要有自制力,和目标感,其实也就是信守对自己的承诺,计划下午看书,实际上就是一个承诺,一个对自己的承诺,不要轻易的去改变他。

学会管理你的学习时间

回想高中时期的学习,我们每天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早晚自习课、有隔天要交的作业,我们的学习已经由老师给安排好了,我们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大学时候的状态,可其中弊端也不容忽略:我们一直都不知道怎么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到了大学以后,所有的事情都变了。同样是上课,做作业,忙课题,每天也是在繁忙中度过,可是我们却往往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这一天做了些什么。

我曾经和同学说:如果我们能保持高中时候一半的状态来学习,我们远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可我们已不再是一个高中生了,学习也并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需要参加课外活动、打工兼职等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开始试着去有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有着大把的时间,但是我们却不能随意乱花了。不能再想学习就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了。虽然我们在学习时是自愿的,可事实证明上了大学之后,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了。

如果你对我们上面说的事情有同感的话,如果你也想改变一下你现在的学习状态的话,如果你想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的话,你可以试试看下面这些建议,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1,了解你现在的学习习惯。

我们在做任何改变之前,都应该了解现在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否则我们怎么知道该改变什么呢?每天晚上回顾一下你今天都做了些什么,你可以把这个叫做学习日记或者别的什么。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记性不好的话,你也可以随时携带一个小本子,用来记下这些东西。因为大学的生活相对还是规律的多,大概一到两个周的时间你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习惯了。接下来看看该怎么改变!

2,如果上了一个小时的课,那么请用两个小时来复习。

这条听上去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也很是容易被忽略掉的。无论你是在制定计划还是真正执行的时候,都应该牢记。大学的课程已经不像以前那样40分钟反反复复讲一点点东西了,一个小时讲的东西只能让你有个了解,就算你明白了不等于你记住了。现在你需要自己来完成这个反复和记忆的过程,所以你必须要花时间。如果你按照我说的这个做,它的效果在考试前就会体现出来了。

3,从难度大的课程上面入手。在比较难的课程上或者那些你觉得无聊的课程上入手都可以。毕竟在你开始一天学习的时候,你精神不错、不会打盹,那么赶紧用你最好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学的课上面,不过这些难的或者你不喜欢的课程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来完成。

4,避免长时间的学习。

很多人喜欢在没课的时候,早出晚归的去自习,这样做当然没错!不过一定要记得每过一个小时休息一下,而且也不要总学一门课程,适当转换一下。这些都有利于你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对于那些准备GRE或者TOEFL考试的朋友就没有办法换来换去了。多数情况下,一天的时间都在背红宝书,那么至少也不要连续学习超过3个小时,或者试试做几个数学题目。

5,找到一天当中你状态最好的时间。

有人喜欢晚上熬夜学习,因为安静;有人喜欢早上起来看书,因为清醒。无论怎么样,找到你最好的学习时间,把这些时间用来对付那些困难的或者重要的课程上面。毕竟我们都希望投入和产出比越高越好。

6,学会利用在等待中浪费的时间。

等公交车、等下一节课、等人的这些等待的时间加起来其实是很可观的。只是因为它们单独时间都比较短,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视掉。其实5分钟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温习随身的单词卡片,复习课堂的内容等等。

7,为这个学期建立一个日程表。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篇6

【关键词】柔性管理 大学生 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40-01

网络信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方便,但是却给高等教育管理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模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学校的办学质量。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方法主要是强制性进行管理,在实际管理中常常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柔性管理的引入是使用非强制性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柔性管理模式,将组织意识转变为自主意识,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大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利用学生的参与意识,将大学生作为主体对象。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控、鼓励学生在管理中呈现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学生自主管理作为教育领域管理新型的课题,其中以柔性管理为代表的模式,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1.柔性管理的几大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学生柔性管理就是根据校园自身的文化价值,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用非强制手段,调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自觉的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具体来讲,柔性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1.1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容

柔性管理强调的是将大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采用尊重、理解的方式进行,围绕主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让他们主动的进行参与,参与决策、参与集体建设以此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心。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于管理决策的认可度,提倡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1.2情感的投入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但是仍旧面临许多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应当尊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情感的投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解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代沟,被管理者可以更加容易接受和沟通。通过情感的沟通方式,让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在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下,主动接受,实现了目标管理。

1.3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经验和性格都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硬性的进行管理。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这样会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管理。同时提高了学生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管理下,健康积极的发展。管理模式也会实现针对性和高效性,让学生真正的在心理上接受,而不是表面和形式上的敷衍,没有实际行动,被动的接受。

2.基于柔性管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2.1符合现代大学生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就是让学生实现良好的全面发展,其中自我管理就是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将大学生最为主体管理对象,提高大学生管理水平和内容,加强大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自主管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程度和个人阅历的不断丰富,思想的自我意识也会增强。这段时期 他们的思想表现区别于中学生,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自己的意识和人格受到外界的尊重。他们会考虑学校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不希望被动服从管理,而是参与管理。

2.3自主管理符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使用统一思想管理,硬性的要求是无法完成管理或者是失败的管理方式。大学生自主管理可以改变刚性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巩固学校的管理成果,可以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2.4自主管理符合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

近些年来,各地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这样也就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但是学生自主管理可以为学生建立宽松的学习过程,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独立的完成学习计划,在学习和生活中注重自己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3.基于柔性管理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方式

3.1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全面的发展,既注重教育,又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不以成绩作为人才的重要指标。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人生计划,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指导以及平台。

3.2树立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应当是主体,学生作为客体被管理。这样的管理理念早已不再适应现在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的发展。因此,建立新型的管理理念,加入柔性管理,以学生为本,服务至上。把管理者管人、管物的思想转变为柔性管理,以此适应时代的需要。

3.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逐步的完善校院的领导体系、教师的指导体系、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系。校院主要内容侧重于领导,教师则是指导,学生负责实施。至上而下,建立一个合理的服务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体系。明确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内容,积极组织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开展有利于自身成长的项目或者活动。

4.结束语

现如今,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在高校日常管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从柔性管理视角来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这样才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且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做好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工作,积极探索柔性管理模式下的实践内容,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柴钰.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创新实验室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82-85.

[2]方文彬.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管理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2):35-36.

[3]沙君.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现模式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3-115.

作者简介: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篇7

时间管理倾向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等认知特点, 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 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组成。时间价值感指个体对时间功能和价值稳定的态度和观念,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 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 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

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越来越被大学生所重视, 奖学金的评定, 甚至考研、就业、出国留学都与之相关。随着高学历人才在社会上的优越地位和较高的待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研究生, 但更多人在考试成绩面前不得不低下头, 其中不乏能力很强的学生, 如果问其落榜原因, 回答最多的是准备不够, 没时间复习相关书籍, 那为什么中榜的学生能通过, 难道他们都看完这些书籍了吗?他们究竟在时间安排方面有何不同?

时间管理倾向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 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状态焦虑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时间管理倾向中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倾向总分与状态焦虑具有显著负相关, 时间监控观与状态焦虑的相关不显著。

时间管理倾向中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倾向总分与状态焦虑具有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越是不善于利用、管理时间的大学生, 其焦虑感程度越高。其原因可能是能清醒意识到时间重要性并能自觉有效管理自己时间的大学生能够较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业及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计划, 达成目标, 从而获得成就感, 实现自我价值, 并因此受到他人及自身的肯定, 增强自信心, 焦虑感因此而减少。那些没意识到时间宝贵的人则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来学习、生活, 由于完不成计划和任务产生自卑情绪, 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因为自身原因不能出色完成任务, 因此产生更高的焦虑情绪, 与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差距越拉越大。

不善于利用时间的大学生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管理意识薄弱, 没有充分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 从各方面完善自我, 结果造成大量宝贵时间被白白浪费; (2) 计划性较差, 目标不够明确, 不善于规划课余时间,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规划能力, 但不能找准具体方向, 定的目标模糊不清, 不能有效集中时间与精力来完成, 完成任务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3) 对课余时间管理的执行力和控制力弱, 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中断。此类学生对时间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 知道制定计划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 但是在执行任务期间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 造成任务中断, 由此任务完成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 时间管理倾向与责任感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量表结果表明, 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责任感有显著的正相关, 原因是高责任感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为了高效完成任务必须合理有效安排时间, 并能监督自己完成计划, 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计划性是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而做的一系列安排和时间分配, 但由于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中学阶段要多很多, 所以大学生很容易不知所措, 不能及时有效地利用时间, 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进行一些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活动, 另外, 即使有学生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 由于自制力较弱, 也很难真正实施到现实活动中。

时间管理倾向反映出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管理时间的行为, 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因此科学的时间管理倾向不仅是获得良好知识储备的基本保障, 也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必然前提, 作为大学生应学会善于驾驭时间, 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也要进行自我提高, 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促进全面健康的成长, 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盛华、杨娜、刘惠星.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5)

[2]毕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3 (1)

[3]叶国萍.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11)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篇8

时间是一种重要且独特的资源, 不同的个体对待时间认识知和管理的态度是不同的, 不同态度影响个激发并维持朝向一定目标时, 也会产生不同的行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看作是不同的个体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具差异, 称为时间管理倾向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 即个体对时间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的认知特点, 是个体对时间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 不同个体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可测度。

Brittion把个体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加以类比, 从信急加工的角度将其分为宏观、中间和微观三个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时间管理问卷》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简称TMQ) 。黄希庭提出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理论模型, 编制了适合与中国青少年的使用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tion Scale, 简称ATMD) 。该模型把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价值稳定的态度和观念, 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 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

学业成绩是学生、教师、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何进军的研究表明, 学业优秀生和学业不良生在认知策略上差异显著, 学业优秀生能在学习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王振宏等多项研究均证实学业成绩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 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成绩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学习, 并增强自我效能感。阮昆良将成学业秀生与学业不良生的成绩与时间管理倾向进行相关分析, 在三个维度总分及各纬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研究以高考成绩为学业成绩的指标, 研究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未得出差异的结果。

本研究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有可能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成绩高的学生 (高成绩) 与学业成绩低的学生 (低成绩) 在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有差异。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中学生,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为大学生, 试图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为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提供参考。

(一) 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某高校大二、大四各两个班, 发放问卷238份, 收回227份, 问卷回收率为95.4%, 其中大二117人, 大四110人, 男生92人, 女生135人。

(二) 研究工具

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简称ATMD, 黄希庭、张志杰编制, 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组成, 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0、10, 共44个题项。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 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

2. 学业成绩指标为2014-2015学年智育成绩 (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成绩, 不包含体育、选修课成绩) 。

3. 程序

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 由主试讲解指导语, 在学生完全理解答题要求之后, 在答题纸上回答。所有问题一次完成。

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 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成绩总体测量结果

对227名大学生ATMD总分、三个维度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见表1。

(二)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从t检验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年级变量在ATMD总分和时间价值感维度上没有差异, 而在时间监控观 (t=2.67, p<0.05) 和时间效能感 (t=2.227, p<0.05) 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比较, 两维度上都是:大二大于大四。

(三)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及总分间的关系

227名大学生ATMD的总分及三个为维度间相关分析显示, 各维度与ATMD总分均有显著相关 (p<0.001) , 时间价值感与时间监控观相关显著 (r=0.232, p<0.05) , 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相关显著 (r=0.737, p<0.01) , 而时间价值感与时间效能感相关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四)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

227名大学生ATMD总分及与学业成绩相关关系的测量结果显示, 学业成绩与ATMD总分相关不显著, 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两维度相关均不显著, 与时间效能感维度相关显著 (r=0.311, p<0.05)

(一)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

年级变量在上ATMD总分和时间价值感维度差异不显著, 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差异显著, 即大二大于大四。说明在大学期间随年级的升高, 时间监控能力和时间效能感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大二学生生活中需处理的事情相对大四学生要少, 对社会的涉入程度小, 时间的管理要强一些。从大二到大四, 学习范围变宽, 兴趣变广, 除学习外有就业、升学等很多事情要处理, 是年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关系

以往有关的研究表明, 时间管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的结果中, ATMD总分与学业成绩相关并不显著, 在各维度下也只与时间效能感显著相关, 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相关不显著, 与以往研究结果不符,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 为何学业成绩与时间效能感相关显著, 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相关不显著

到了大学阶段, 学生经过了多年的学习, 掌握了计划安排、目标设定、时间分配等时间监控能力。随年级的升高, 大学生学习占用的时间减少, 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多, 时间管理动机增强。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 是可以通过个体对学习动机、态度等因素来促进学习目的达成。Weinstein等的研究发现, 时间管理量表上的得分与学习策略量表中其他分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动机量表的相关达到0.74, 与态度的量表的相关达到0.59。因此, 具有动机作用的时间效能感, 成为制约时间管理、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 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

2. 为何ATMD总分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

学业成绩的指标为2014~2015年综合考评智育成绩。智育成绩综合了多门学科成绩, 各科间成绩存在互补, 尤其受一些考察非智力因素学科成绩的影响, 使得智育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其真实的智力能力。此外, 对各班智育成绩的分布进行检验, 发现其中三个班智育成绩的分布呈负偏态。进一步对呈正态分布的班级进行学业成绩与ATMD总分和三个为维度的相关分析, 结果三个维度间显著相关, 学业成绩与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显著相关。这表明学业成绩分布的非正态也是造成相关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时间管理作为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因素, 只能影响学业成绩, 而不能决定学业成绩。随大学生年级升高、社会涉入的加深, 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也随之增多。更重要的是随着这一阶段大学生自己可自由支配、需要自己去管理的时间增多, 他们开始真正面临时间管理的挑战, 时间管理倾向这一人格特征开始完全、彻底的表现出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太原市22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业成绩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维度显著相关, 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课余时间的管理与思考 篇9

一、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包括诸于提高时间观念, 自觉珍惜时间;选定目标, 制定计划, 决定时间消耗标准;利用多种方式方法, 使时间消费合理, 并千方百计节约时间;诊断时间利用情况, 总结时间消耗经验, 找出浪费时间的原因并克服之;应用现代系统科学和定量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时间[2]。时间是宝贵的, 应该珍惜, 在懂得珍惜时间的前提下, 更应该懂得好好利用时间。人们往往用8小时去学习, 8小时去睡觉, 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利用剩余的8小时去选择做什么。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 对时间管理能力的强弱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尤其是课余时间规划得当程度对个人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时代与中学时代一样, 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成长阶段, 但大学时代又有其独特之处, 即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由学生自己支配的, 充裕的自主时间为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大学生能否实现社会和自我的角色期待,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把握自己的自主时间权, 能否利用自主时间进行自我教育和实现自我完善[3]。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 往往缺乏对课余时间的规划。由此可以看出, 管理好大学的课余时间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 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课余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经过高中充实而有目标的生活, 来到大学, 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目标, 也懈怠了很多, 对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该做怎样的准备, 偶尔会感到无聊和不知所措, 对自己真正需要和理想中的课余时间比较盲目, 盲目的同时却又不能认真对待课余生活, 浑浑噩噩, 不能作出合理规划。大学生有着充裕的课余时间, 但真正利用这个时间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却很少, 有的人沉迷于网络中, 毫不节制地上网打游戏、聊天、看电视剧、逛淘宝。这种时间的浪费对自己几乎毫无价值可言, 这种浪费课余时间的生活状况脱离了社会, 不利于大学生各种技能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不利于他们走向社会。因此, 自己要能合理安排时间, 首先对自己近期内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作一个理智的安排和分析, 并一步一步坚持行动, 然后在执行计划中不断修正和发展, 推动自己生活的不断完善。

(二) 课余时间管理方法不当。

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触过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 对时间管理的概念是模糊的。很多大学生制定了自己的计划, 但因为时间管理的方法的不当, 使制定的计划很难完成, 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 而不懂得灵活变通, 不懂得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寻找更好的方法去达到目标, 习惯按事情平常的发展顺序去计划, 缺乏时间管理的技巧。时间管理方法的不正确性还表现在熬夜这一方面。不难看出,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熬夜这一现象, 他们以为熬夜是为了抓紧时间, 其实不然。熬夜学习的工作效率低, 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长期下去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 课余时间管理的监控观、效能感弱。

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 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 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4]。很多大学生对课余时间没有计划或有计划但很难实施, 进入大学之前,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 对每天要完成的计划也很清楚, 且可以做的很好, 但在大学期间却没有了对时间的安排, 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不知如何去分配。时间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 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 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4]。时间管理的效能与个人的生活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学习效率。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关系密切。众所周知, 并非学习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 关键是找对方法来提高效率, 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有效利用时间, 分配好时间,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即将步入社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 对课余时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 甚至会影响个人人生目标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四) 缺乏时间价值感。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 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 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4]。明确时间价值是时间管理的根本, 所有成功都来自于价值观的明确。价值观是人生的指南针, 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它让人们分辨出何者为重, 何者为轻,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 因为价值观是决定如何作出选择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 这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价值观, 那么其他的时间管理技巧都属于多余。

三、提高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 强化大学生时间观念。

大学生浪费课余时间的不良习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没有强烈的时间价值观念所引起, 他们没有从内心深处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性和不可重来性, 因此, 应该从观念上让大学生认识到把握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加强时间意识, 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不盲目消耗、挥霍时间。可以利用理论与实践教学, 生活管理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营造良好的时间管理氛围, 使其体验到时间的有效利用, 让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 认识到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是学习、事业成功的关键, 只有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效力。

(二) 多途径传播时间管理技能。

让大学生更多地掌握管理时间的技能, 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去传播和采用多种方法去教育。如为大学生推荐、提供大量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 供他们阅读并丰富自己的时间管理知识;组织时间管理效率高且经验丰富的优秀大学生, 开展交流活动;开设有关大学时间管理专题的选修课与讲座, 传播时间管理理论与实践实务;教授科学的利用时间, 运用时间管理技巧, 培养一批得力干部, 使之在实践锻炼中掌握时间管理方法与技巧, 为其身边同学树立榜样[4]。另外, 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 应该给学生渗透一些时间管理方面的思想, 比如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 不要浪费时间, 要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来利用时间等等, 使学生时刻不忘时间的珍贵和如何科学利用自己的时间[2]。

(三)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1. 明确目标。

为了提高效率, 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 才能够针对某一件事高效地完成, 不会再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目标, 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 得过且过, 一而再, 再而三地放宽自己完成事情的时间, 造成做事的效率极度低下, 因此, 明确目标是对时间高效管理的前提。

2. 改掉拖沓的坏习惯。

拖沓这种习惯有形无形地存在于现在的大学生生活中, 这对大学生的学习绩效有着不良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是耽误一点时间, 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其实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对没有完成的学习计划习以为常, 总认为可以放在明天做。拖沓者应该建立正确的行为时间观, 要形成“今日事, 今日毕”的思想观念, 不要给自己太长的时间期限去完成不值得花大量时间去做的事情。

3. 合理安排时间。

在安排时间之前, 可以将所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根据优先程序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要20%的努力, 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 应当享有优先权, 并且可以分配多一点的时间去达到做事的质量。因此, 要善于区分这20%的有价值的事情, 然后根据价值大小, 合理分配时间。

四、结语

大学生课余时间是充裕的, 同时是极其宝贵的。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 提高课余时间管理技巧, 对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也是极其关键和重要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时间价值观, 掌握了时间管理方法,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做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有利于大学生提升自己管理时间的自信心, 具有时间管理能力使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合理分配时间, 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参考文献

[1] .楼天宇.论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9, 4:209~210

[2] .王媛媛.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2 (4) :59~62

[3] .施爱民.当代大学生自主时间利用状况的比较研究——与二十年前大学生相比[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9 (5) :216~217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 篇10

对学生的管理如果一味强调强制, 强调刚性管理, 强调约束管理, 那么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会激起学生的抵触和抗拒情绪, 让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得尴尬。因此, 我们倡导高校要注重和谐管理。和谐管理主要有三方面内涵:首先, 和谐管理必须以尊重大学生为前提。所谓尊重即学校管理工作要充分理解学生、关心学生, 要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自律, 而非通过约束实现他律。只有以大学生为中心实施管理, 而非以管理目标和管理效率的实现为目标, 才能够突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其次, 和谐管理不主张通过硬性的制度, 通过强制性的约束和惩罚措施实施管理工作, 与此相对, 它倡导通过道德和情感的感化作用来实施管理, 它希望达到的是让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实施自我管理。再次, 和谐管理倡导学校的管理主体与学生之间不应该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管理, 而应该是一种民主管理。要给予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让学生参与民主讨论, 确保高校管理工作畅通无阻的实施。

二、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和谐管理的具体途径

(一) 坚持制度管理为基础, 融入人性管理

任何时候制度管理都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础, 我们不主张对学生实施强制性的、约束性的管理, 并不是摒弃制度管理, 相反, 应该坚持制度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该制订适合学生发展和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情感和内心需求, 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和成长及发展需求, 在制订制度时, 还要充分考虑灵活性原则, 要善用变通, 不能一味地用制度压制人, 要在用制度约束人的同时尊重人性, 不能将制度凌驾于人性之上。这种坚持科学管理为主的制度管理可以激发大学生对高校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让他们自觉接受并遵守高校管理, 这是实现和谐管理的基础。

(二) 实施民主管理, 创造和谐的管理环境

和谐管理的实施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做铺垫的, 在实现和谐管理中, 民主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和谐管理倡导的是学校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通过和谐管理保障学校和学生的各方面利益。而实施民主管理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学校在管理工作中遇到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时, 应该积极动员学生参与讨论, 可以构建一个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学校, 学校要把学生的意见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决策依据。在每一阶段的工作开始前,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代表开展座谈会, 让学生代表收集学生关于学校管理各方面的意见, 并对这些意见进行汇总, 为下一阶段的学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一些局部调整。通过这种民主方式, 可以拉近学校管理主体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利于增进他们的相互了解, 这样就可以营造和谐的管理环境。

(三) 实施和谐管理必须要树立服务理念, 服务学生

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强调的是管, 强调对学生的管制, 这种管理思想是落后的, 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管理需求。因此, 高校管理工作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 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思想。在制订管理制度时, 要充分考虑其是否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适应, 其是否兼顾到学生的利益, 只有把学生放在首位, 才能制订出充分服务学生的管理制度。

(四) 实施和谐管理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依靠高校制度对学生实施管理这种管理理念已经不能起到对当代大学生有效的约束作用, 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明显, 如果高校在管理工作中仍然把学生看作教育和管制的对象, 那么势必无法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因此, 高校管理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首先, 要对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正当的, 也有不正当的, 要了解他们的合理需要, 并尽可能地满足, 也要对他们的不合理需要进行引导, 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自我的成长中是不可能随心所欲的, 必须要进行自律, 才能适应社会。其次,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主要通过自律组织来实现, 可以由学生选举具有领导力的班干部, 也可以成立学生会, 让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关系, 通过自律组织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对大学生实施和谐管理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校管理创新的需要, 更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因此, 要树立和谐管理思想, 并注重使用多种手段实施和谐管理。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和孕育人才的摇篮, 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其本质上是一种物本管理, 关注的是学校管理目标和管理效率的实现,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在大学生主体化色彩愈发突出的当下, 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高校的管理需求。我们倡导和谐管理, 本质上是一种从人本角度出发实施的管理, 倡导关注大学生的内心需求, 尊重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采用和谐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和谐管理,人本,内心需求

参考文献

[1]苏德毕力格.关于对大学生实施和谐管理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 第01期.

上一篇:混设计下一篇:品牌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