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肠梗阻

2024-05-05

并发肠梗阻(精选十篇)

并发肠梗阻 篇1

关键词: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一种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是晚期结肠癌的常见并发症, 多见于老年人, 该病的病情较为复杂, 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影响生活质量[1]。该病有如下几个特点, 发生病变多在晚期;术前肠道准备进行较困难, 肠内细菌大量繁殖, 增加腹腔感染机会;回肓瓣的作用导致结肠梗阻呈闭袢性, 肠内压高, 病情发展快;多为高龄患者, 常伴有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内科疾病[2]。由于这些特点, 该病的临床处理起来就较为复杂, 相对于有半结肠并发肠梗阻,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更困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 手术过程中结肠减压和灌洗的运用, 围术期支持治疗的加强和良好的护理, 使手术治疗变得越来越安全。我们通过对我院6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为以后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在我院随机收集2003年9月至2011年7月6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 年龄在40~76岁, 平均年龄66.8岁, 其中男性占42例, 女性占20例。62例所选患者均存在腹胀、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表现, 术前诊断发现40例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 剖腹探查的有22例。根据梗阻部位分为:乙状结肠35例、盲、升结肠16例、结肠肝曲5例、横结肠2例、结肠脾曲4例, 患者的其他情况经调查没有显著性差别, 对回顾性分析的结果不造成影响。

1.2 试验方法

对我院随机收集2003年9月至2011年7月6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相关治疗方法:62例患者在术前行X线检查进行诊断, 然后纠正所有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并对其进行持续有效的反复肥皂水灌肠、胃肠减压、抗生素等治疗, 39例梗阻得到缓解后, 对其进行结肠肿瘤根治性切除, 左半结肠肿瘤切除一期吻合56例, 2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行活检和单纯造瘘术, 二期吻合4例, 术后给予相关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3 疗效判定

从疗效和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两方面来判定治疗效果。疗效的判定标准为:无效, 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均没有变化;好转, 梗阻症状得到缓解, 但体征不显著, 梗阻原因未能解除;治愈, 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生活质量参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分级标准为:<20分为极差, 2l~30分为差, 3l~40分为一般, 41~50分为较好, 51~60分为良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I 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定量资料t检验比较, 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 所有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224.6min, 手术过程出血量达到 (182±18.6) mL, 术中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有11例, 其中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 并发率为17.74%,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与治疗前的相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6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

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有关报道显示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发生率达到4%~30%[4]。该病的病情较为复杂, 其治疗难度也较大, 倘若不及时准确的治疗, 就会引起酸碱、电解质失调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所以, 该病的临床治疗已经发展为亟待解决的问题[5]。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已有报道指出该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一期行近端肠造瘘以解除梗阻, 二期行根治切除手术, 术后进行想关的支持辅助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的手术目的是解除梗阻所导致的相关生理紊乱, 并对结肠癌进行彻底的切除[6]。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本组患者术中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但术后发生并发症有11例, 其中切口感染6例、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 并发率为17.74%, 说明手术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意外情况, 切口感染的几率较大, 这需要医院对所用的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 手术过程中容易造成感染, 需要医生的手术操作技巧更加的娴熟, 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感染。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与治疗前的相比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积极的手术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本次资料分析中我们认为该病的治疗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有效的诊断和合适手术时机的选择, 术前的准备要充分 (包括胃肠减压和适当的肠道准备, 应用抗生素及必要的检查如X线、B超、CT检查以了解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好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管理的加强等。

综上所述, 术前有效诊断、术中积极治疗联合术后辅助治疗, 可以显著提升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焕朗, 林伟明, 谭木秀, 等.6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术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 2010, 16 (11) :1346-1347.

[2]余剑波.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附73例报告) [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 15 (4) :236-238.

[3]谢占宏.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 2011, 17 (5) :652-653.

[4]贾怀冈, 王勇.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58例诊治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14) :1745-1746.

[5]Baceari P, Bisagni P, Crippa S, et al.Operative and long term results After one stage surgery for obstructing colonic cancer[J].Hepatogastrenterology, 2006, 53 (71) :698-701.

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分析 篇2

【关键词】腹部术后;肠梗阻;治疗;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23-02

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分为早期和晚期,Ellozy等[1]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30d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并排除其他梗阻原因而获得,病情常反复发作。我科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52例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男36例,女16例;年龄122~78岁,平均50.5岁;既往手术类型:腹部闭合性创伤实质性脏器破裂,腹部开放性锐器伤致肠破裂,急性阑尾炎穿孔,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手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结肠手术,妇科盆腔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40例,晚期肠梗阻12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腹胀,伴恶心呕吐,腹痛,停止排便排气,有的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CT检查有不全性肠梗阻,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粘连,肠腔内积液及腹腔渗出等表现。

1.2 治疗方法 ⑴非手术治疗: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清洁灌肠,解痉止痛,给予广谱、足量抗生素,生长抑素持续静脉滴注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肠内炎性渗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减轻肠道炎症和水肿,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中医针灸,包括热疗,足三里封闭,艾条灸足三里等;⑵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对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及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加重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包括单纯粘连松解术、腹腔冲洗术,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术、捷径术、肠内排列术。

2结果

4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治愈,6例保守治疗无效行开腹手术而治愈。其中单纯粘连松解术4例,粘连松解+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5例复发,手术治疗患者无复发。

3讨论

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短期内多次手术,手术操作范围广,肠管浆膜面广泛受损、肠管长时间暴露、广泛分离肠管粘连、腹腔积血、积液、坏死组织残留都可能成为术后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术中应用大量丝线[2],以及肠麻痹、腹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肠壁血肿等机械因素造成肠梗阻。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肠壁高度充血、水肿、渗出并有广泛粘连,严重时肠管粘连呈脑回状,肠壁脆性增大。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因素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3]。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较为常见,占肠梗阻发病率的20%~40%[4]。其中以阑尾炎和妇科盆腔手术最多,其次为直结肠手术,再次为胃、胆道、脾等手术。由于EPISBO并非肠管机械性梗阻,无法通过手术解除,强行分离易造成小肠多处破裂,并发肠屡及严重感染等,因此除非合并绞窄、穿孔、出血、腹腔脓肿和肿瘤复发等,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5-7]。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⑴多见于年老体衰,合并症多;⑵行急诊手术,创伤重、手术操作范围广,手术时间长等病人;⑶腹部体征以腹胀为主,且全腹对称,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触不到明显的肠袢和包块,听不到明显的金属音或气过水声;⑷腹部症状不重,肠鸣音弱,保守治疗大多有效。较少发生绞窄,肠功能恢复慢,需耐心观察等待;⑸X线腹部平片多提示:肠袢广泛胀气扩张,混有大小不等的液平、CT示肠壁水肿增厚。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判断梗阻是否缓解和是否需要手术。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说明肠梗阻病情较重或已出现肠绞窄,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⑴腹痛发作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或转为持续性剧烈腹痛;⑵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⑶腹部X线检查发现肠管扩张越来越宽,固定部位有孤立胀大的肠袢或有假肿瘤状阴影;⑷有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数增高,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⑸粘连性肠梗阻由部分性转为完全性者,虽无绞窄依据,也应在肠梗阻症状发生48 h内手术。

总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数是由于粘连与炎症引起,宜先行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期间, 同时要密切观察有无肠坏死征象,一般机械性肠梗阻转为肠绞窄时,腹痛性质发生变化,有腹膜炎体征出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化验确立诊断,应当机立断剖腹手术探查。

参考文献:

[1]Ellozy SH,Harris MT,Bauer JJ,et al. Early postoperat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in 242 consecutive abdominal operations.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14-1217.

[2]吉巍巍.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57例治疗分析[J]. 海南医学,2010,21(2):97-98.

[3]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6):387-389.

[4]吴在德,吴肇汉,郑树,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6.

[5]李凤霞,吴延华,孙姜鹰.术后甲期炎性肠梗阻49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01):62.

[6]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01):38-39.

并发肠梗阻 篇3

关键词:腹腔手术,肠梗阻,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

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能够造成肠管形态和功能发生变化,严重时能够威胁患者的生命[1]。我院对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肠梗阻导管治疗和普通鼻胃管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接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通过CT检查所选取的患者属于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排除标准:机械性肠梗阻、肿瘤患者、肠系膜血管疾病[2]。观察组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24~71(49.26±9.18)岁;肿瘤性肠梗阻16例,粘连性肠梗阻33例,其他6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23~69(49.79±9.34)岁;肿瘤性肠梗阻15例,粘连性肠梗阻33例,其他7例。2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禁食,进行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根据患者症状进行治疗。

1.2.1 观察组:

采用内镜下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置管前进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确定胃、食管、十二指肠降段有无狭窄;然后把肠梗阻导管从鼻腔放置于胃内,将无菌蒸馏水注入导管腔内,在导管内插入导丝,在内镜下把肠梗阻导管置入十二指肠水平部或降部。将10~15ml无菌蒸馏水注入导管前球囊内,将导管固定。最后拔出导丝,将十二指肠镜退出,连接负压吸引。

1.2.2 对照组:

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方法。利用普通的鼻胃管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后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腹部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接受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消除,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正常,不需要胃肠减压和相关药物治疗,CT检查未见异常,恢复进食后肠梗阻症状未复发为痊愈;治疗后症状缓解,肠胃检查显示肠梗阻症状有所改善为好转;治疗后症状未消失或者加剧,肠胃检查显示肠梗阻症状无改善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90.9%(50/55)高于对照组的65.5%(3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

观察组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腹部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

观察组患者腹部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传统的肠梗阻的治疗方式是运用普通鼻胃管对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治疗[4]。通过胃管和空气吸引胃中的食物,以此来缓解肠管的梗阻状况。但是,普通的鼻胃管比较短,只能吸引胃液、减小胃中的压力,无法引流出小肠内的液体,因此治疗效果并不好。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能够把导管推进至梗阻部位,直达病灶,实现减压,并有效提高肠内的引流效率,缩小腹围,促进肠梗阻的缓解和痊愈[5]。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程度、腹部病症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内镜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腹腔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中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nbsp;尚东,毕伟,梁国刚,等.肠梗阻导管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会议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33(5):17-18.

[2]&nbsp;姚宏伟,傅卫,袁炯,等.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用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3(28):193-194.

[3]&nbsp;Mitsuru&nbsp;I,Hitoshi&nbsp;N,Kazutoshi&nbsp;GFLT,et&nbsp;al.Transnasal&nbsp;fine&nbsp;insertion&nbsp;for&nbsp;patients&nbsp;with&nbsp;small&nbsp;bowel&nbsp;obstruction[J].J&nbsp;Gastrointest&nbsp;Surg,2009,13:550-554.

[4]&nbsp;冯永东,周其林,杨传永,等.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4(6):127-128.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讨论 篇4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对60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梗阻患者行术中肠道灌洗,左半结肠癌根治Ⅰ期切除吻合术,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无吻合口漏发生及死亡病例。

结论:左半结肠癌并发梗阻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肠道灌洗,采取左半结肠癌根治Ⅰ期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手术术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47-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病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5—83岁,其中60岁以上40例,占全组的66.7%。其中54例患者有便血及粘液便史(90.0%),25例患者体重明显减轻、消瘦(41.7%)。20例在3个月内有误诊为痔疮的病史(33.3%),19例发生急性梗阻前有口服泻药病史(31.7%)。

1.2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结肠脾曲11例(18.3%),降结肠28例(46.7%),乙状结肠22例(36.7%)。按分期:B期11例(18.3%),C期34例(56.7%),D期15例(25.0%)。

1.3手术方法。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16例(26.7%);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10例(16.7%);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9例(15%);单纯结肠造瘘7例(11.7%);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0例(33.3%)。

2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7例患者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发生扩散,无法行根治切除术;1例发生吻合口瘘;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中毒性休克1例,呼吸衰竭l例,切口甲级愈合率达93.0%,切口感染率为6.0%。平均住院日13d随访34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72.0%、36.0%。

3讨论

结肠癌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二位,是危及人类的严重疾病之一。而左半结肠癌约占大肠癌发病率的54%左右[1]。结肠癌并发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癌肿与回盲瓣的病理解剖关系,多类似闭瓣型肠梗阻,久之极易导致结肠坏死、穿孔,严重的致腹膜炎,甚至全身感染中毒、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致死亡。我们认为,一旦确诊本病就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在24~48h内完成,力争早期手术。

结肠癌发生梗阻时有两种病变需要解决:一是解除梗阻,二是切除肿瘤。但不同性质的病变,要求同时取得满意的效果,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梗阻性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方法,意见趋于一致,即有可能切除肿瘤时,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及回肠横结肠吻合术。由于左半结肠腔较细,肿瘤性质多是浸润型,容易在肠腔内形成环形狭窄,且大便经过左半结肠时多已成型,不易排出,故临床中15%的左半结肠癌患者因为急性肠道梗阻而入院治疗。根据患者来院时不同的情况及肿瘤病情的不同,我们采取了如下几种治疗方案。由于左半结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发生并发症时可导致严重后果,结肠癌伴梗阻患者一般情况较差,常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贫血及低蛋白症。而左半结肠血供养差,侧支血管相对较少,易发生肠缺血,常为闭袢性肠梗阻,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严重,肠壁水肿,不易愈合。结肠内较多粪便及气体,术后易发生腹胀,如果吻合愈合不良,将导致严重的腹膜炎。若发生结肠吻合瘘,则死亡率可高达25%-45%。前些年部分病例常采用结肠造痿,Ⅱ期消化道重建术,肿瘤切除+乙状结肠吻合+吻合近端结肠造瘘;单纯结肠造瘘,Ⅱ期肿瘤切除术等。手术适应证为:梗阻严重,肠管高度扩张,肠壁高度水肿,年老体弱,并发病多以梗阻肠段内较多固态大便,无法较好净除者。但分期手术的显著缺点是患者需承受多次手术痛苦,一些年老体弱者,甚至不能承受再次手术而失去治愈机会,也有些患者于二次手术时发现肿瘤已发生扩散,无法行根治切除术。并且分期手术的5年生存率并不比Ⅰ期手术高,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基于上述Ⅱ期手术方式的缺点,急性结肠癌并发梗阻实行Ⅰ期切除吻合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視。近年来随着术中胃肠道灌洗技术的应用,手术技术的改进,抗生素的正确应用,营养支持措施的加强,使结肠癌并发梗阻患者的Ⅰ期切除吻合术被愈来愈多的应用在临床工作中。

自1996年后,我们在选择一定适应证的条件下,开展了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2]。我们选择Ⅰ期手术的适应证为:患者年龄较轻,无严重并发病,能耐受较长的手术时间;梗阻时间较短,肠壁水肿较轻,色泽及血供良好,术中肠道灌洗能除去固体粪便,细菌清除较彻底者;腹腔内渗液少,无严重污染者。抗生素应用及营养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是一种污染较重的手术方式,术前、术后使用足量高效的抗生素对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常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庆大霉素+替硝唑/甲哨唑等联合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合以往相似病例的处理体会及临床工作经验,为了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故应正确的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用于结肠灌洗的冲洗液中应加灌甲硝唑和卡那霉素,去除结肠内的大便,使肠道内的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数量减少。如对吻合口吻合状况不满意时,可于吻合口近端肠腔内放置肛管减压或阑尾切除盲肠造瘘减压。吻合口要无张力,吻合要轻柔。周围应放置腹腔引流管,目的是引流腹腔渗透液,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几率,强调引流管时间要放足,度过危险期。术中、术后积极扩肛,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本组17例患者除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一个月恢复,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

参考文献

[1]汪建平,唐远志,董文广.结直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的外科处理.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夏穗生.论低位结肠梗阻与急诊一期切除术.实用外科杂志

并发肠梗阻 篇5

1 临床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5月我科共收治骨盆骨折病人288例, 住院期间发生肠梗阻28例, 男20例, 女8例;年龄11岁~92岁, 其中17例病人年龄大于55岁, 6例超过80岁。有便秘史者13例, 腰骶神经受损6例, 腹膜后血肿4例。病人均在受伤后2 d~3 d逐渐发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 经B超、CT确诊为肠梗阻。2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其中4例行手术治疗, 24例行保守治疗

2 观察与护理

2.1 腹痛

28例病人中19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病人均在受伤后2 d~3 d主诉腹痛, 最先表现为胃部不适, 胃底烧灼感伴持续性刺痛, 随着病情发展, 自觉疼痛部位扩散至腹中部或全腹部。梗阻后期, 病人自觉“气块”在腹中蹿动, 蹿动时疼痛加剧。

2.2 腹胀

肠梗阻早期腹部较软, 无明显腹胀, 后期可出现腹部膨隆, 胃型, 肠型。28例病人中13例病人出现了肠型, 5例同时伴有胃型, 其余病人腹部无胃型、肠型, 但全腹膨隆明显。

2.3 呕吐

肠梗阻早期呕吐呈反射状, 进食、饮水均可引起呕吐。因梗阻部位不同, 呕吐物的颜色、气味不同, 28例病人均发生了呕吐。高位梗阻者呕吐频繁, 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低位梗阻者吐出物呈粪样, 偶带血性。

2.4 停止排便、排气

28例病人在肠梗阻早期无一例完全停止排便排气, 病人多主诉有便意, 卧床后无力排出。灌肠或肛管排气, 得到有效缓解。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病人因骨折对心理上已造成一定压力, 而又出现肠梗阻, 对病人的心理上已造成双重压力, 导致病人恐惧, 渴望得到心理支持[2]。护理人员要多与病人沟通, 关心、安慰病人, 使病人情绪稳定, 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组28例病人均给予心理护理, 结果所有病人情绪稳定, 遵医行为良好,

3.2 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出血、疼痛等情况, 听取病人不适主诉, 尤其是对腹痛部位、性质、程度的描述。给予定时听诊、叩诊腹部, 观察腹部有无肠型、硬块。了解病人各项生化指标, 监测血电解质、血气、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等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为治疗提供依据[3]。

3.3 胃肠减压护理

本组28例病人25例接受胃肠减压治疗, 其余3例因年龄过大, 家属拒绝施行。胃肠减压应及早放置, 吸出胃肠道的气体和液体, 减轻腹胀, 降低肠腔内压力, 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 改善肠壁血循环, 要求保持引流管固定有效, 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和气体, 保持有效负压;观察引流液的色泽、量、性质, 并准确记录。胃肠减压期间指导病人漱口或给予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炎症发生。

3.4 灌肠护理

保留灌肠是解决腹胀的常用方法, 28例病人均在胃肠减压前给予0.2%肥皂水灌肠, 结果13例病人效果明显, 其余15例灌肠后仍腹胀, 继而给予胃肠减压, 症状明显缓解。灌肠时要确保灌肠液的浓度有效, 量适中, 适时调整液面与肛门距离, 并注意使用屏风, 保护病人隐私, 冬季注意为病人保暖, 灌肠后用温水清洗肛周, 保持清洁、干燥。

3.5 饮食护理

骨盆骨折后病人绝对卧床, 进食易消化、粗纤维食物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骨折顺利愈合适当给予高蛋白、高钙、高磷食物。出现肠梗阻症状时应禁食、禁水, 待肠梗阻症状完全消失, B超确诊排除肠梗阻后, 拔除胃管, 进流质饮食, 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普食, 但卧床期间仍以粗纤维食物为主。

3.6 用药护理

抗生素可控制和减轻毒素吸收,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严格按时给药, 肠梗阻病人易发生电解质紊乱, 补充钾、镁离子时, 注意其浓度及输注速度, 防止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4 讨论

骨盆骨折并发肠梗阻临床并不少见, 但早期症状、体征表现轻重不一, 因医务人员经验不足, 出现误诊、漏诊时有报道, 本组28例病人有4例出现肠梗阻症状后超过48 h才确诊。所以, 提高医护人员对肠梗阻疾病的认识, 加强骨盆骨折后并发症的观察至关重要。另外, 骨盆骨折病人卧床, 食欲减退, 肠蠕动减慢, 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建议护理人员对骨盆骨折病人, 常规进行预防肠梗阻护理。指导病人定时排便, 多饮水, 进食粗纤维食物, 病情允许时给予腹部按摩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群.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3) :224-225.

[2]景新爱.多发性骨折病人并发迟发型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 12 (1) :96.

并发肠梗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219例切口疝患者,其中合并肠梗阻的病例有27例,将此27例作为研究组;从未并发肠梗阻的192例中,随机抽样3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术前对比两组资料的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手术类型(急、平诊)、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腹水)等因素;术后对比切口类型、愈合类型、腹内压增高(如腹水、急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慢性便秘)因素[6,7]。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到的数据均以SPSS 10.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testFisher确切确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术前易感因素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年龄、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男性患者所占比率和急诊手术率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更为明显(P<0.01)。营养状况两组数据均有一定降低,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注:*:P<0.05;**:P<0.01

2.2 术后易感因素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这些导致腹内压长期升高的因素均有明显上升(P<0.05),尤其是前列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这些导致高龄男性患者腹内压升高的因素上升更为显著(P<0.01),见表2。

注:*:P<0.05;**:P<0.01

3 讨论

切口疝并发肠梗阻临床虽少见,但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困扰着临床工作者。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总结一些与本病密切相关致病因素,在围手术期针对性预防,就可有效降低该病发病率。

3.1 非手术因素

并发肠梗阻组中年龄≤50岁仅1人,年龄中位数为67岁,最高82岁。且男性患者居多(81.5%),原因是高龄患者体质一般较差,自身修复能力弱,加上全身其他疾病的患病率高,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等。以上因素导致患者术后切口难以完善愈合,致切口疝发生。而且高龄患者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不良也是致病因素,主要表现在轻度贫血和低蛋白,这些影响患者修复能力和免疫能力。修复能力差,手术切口长期不愈;免疫力差,则患者手术期间易感疾病,如急性肺部感染,间接影响切口愈合质量。而男性患者术后因其导致腹内压长期增高的因素多,譬如前列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便秘等,所以切口疝并发肠梗阻的发生比率也高。

3.2 手术因素

数据表明急诊剖腹探查阑尾切除术占40.7%,急诊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占37.1%,这两类急诊手术占总发病率的77.8%。原因是上述手术均属于急性炎症期手术(≥Ⅱ类),术后切口感染难以有效预防。国内有报道[8,9]认为切口一期愈合切口疝发病率在1%,若术后合并切口感染,则切口疝的发病率上升为10%。另外切口疝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密切相关,切口疝好发于腹壁纵行切口[10]。本组病例中右下腹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占37.1%,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占29.6%,两组纵行切口约占总发病率的66.7%。此类切口常使支配腹壁肌肉的肋间神经被切断,一般认为切断1~2支者损害不明显,但如果切断3支以上时,往往导致切口内侧腹肌萎缩无力而诱发切口疝。此外腹壁各肌肉(腹直肌除外)、腱膜、筋膜和腹直肌鞘纤维的走行基本是横行的,张力线也是横向的,纵行切口切断的这些组织在缝合时易顺纤维方向被割裂而出现裂口。即使当时缝合妥当,在尚未愈合前可受腹肌收缩横向牵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撕裂,导致腹壁局部抗力的减弱。以上因素均易导致切口疝的发生。疝内容物长期和疝囊内壁磨擦发生粘连,在某些因素譬如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就发生完全(不全)性肠梗阻。

另外手术过程中若动作粗暴致较多肌肉组织损伤;缝合层次对合不当;针距过大;切口内存留其他组织或异物致异物肉芽肿;因麻醉效果差强行牵拉而致组织撕裂;创面止血不彻底而致血肿形成等。术后切口感染、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等。全身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发病危险因素。病例中有一行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后切口疝形成并发肠梗阻的病例,可能是术后腹壁孔眼未能全层缝合,腹腔脏器从间隙疝出。切口疝行修补术,术后复发并发肠梗阻病例2例,因其多次腹部手术使腹壁各层组织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晰,致错误缝合。也有报道认为两次手术采用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切口,位于切口之间的肌肉更易萎缩,致腹壁抗力进一步下降。

3.3 腹内压增高因素

文献报道腹内压升高因素是切口疝形成的因素之一,我们发现他也是并发肠梗阻的主要诱因。本组病例中一些导致腹内压长期升高的因素,譬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习惯性便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除此之外营养状况差的患者术后出现的一过性腹水,肠麻痹等因素也可使腹内压升高,临床工作者不能麻痹大意。腹内压持续升高使疝内容物与疝内壁摩擦接触机会加大,发生粘连不可避免,疝无法自身回复,而致腹内压升高因素又无法解除,结局是完全(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

3.4 预防措施

预防切口疝并发肠梗阻措施:高龄手术患者要注意术前、术后营养支持,选择合适手术时机;急诊手术注意无菌操作,严密止血,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男性患者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避免一切腹内压升高因素。

参考文献

[1]张俊林,张均歧,唐福林,等.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31例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1999,7(2):83-84.

[2]杨军,池一清,郑法雷,等.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腹壁切口疝合并绞窄性肠梗阻1例[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6):366.

[3]Audry G,Johanet S,Achrafi H,et al.The risk of wound infection afteringuinal incision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surgery[J].Eur J PediatrSurg,1994,4(2):87-89.

[4]Colombo M,Maggioni A,Parma G,et al.A randomized comparisonof continuous versus interrupted mass closure of midline incisions in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 cancer[J].Obstet Gynecol,1997,89(51):684-689.

[5]彭敬生,陈永东.腹壁切口疝72例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11(2):91-92.

[6]Gomez R,Hidalgo M,Marques E,et al.Incidence and predisposingfactors for incisional herni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J].Hernia,2001,5(4):172-176.

[7]Franchi M,Ghezzi F,Buttarelli M,et al.Incisional hernia in gyne-cologic oncology patients:a 10-year study[J].Obstet Gynecol,2001,11(5):696-700.

[8]牛伟新,秦新裕,王承棓.118例腹部切口疝临床结果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0,19(9):40-41.

[9]王炳煌.切口疝的预防与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1998,11(4):184-185.

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27~88岁, 平均57.5岁;均有腹部胀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的表现, 伴呕吐者16例, 腹部压痛者47例, 全腹腹肌紧张32例, 可见肠型24例, 肠鸣音亢进52例, 肠鸣音减弱11例;立卧位腹部平片均示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 巨大胀气肠袢30例, 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诊断33例, CT诊断21例, B超诊断6例;合并高血压病20例, 冠心病4例, 糖尿病18例, 脑血管病变2例,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6例, 部分患者合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1.2 病变部位及临床分期

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者10例,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者32例, 横结肠并发肠梗阻者7例, 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者11例。其中临床病理Dukes分期:A期6例, B期23例, C期27例, D期4例。

1.3 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均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消炎、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 同时胃管注入肠道消炎药及石腊油以润肠通便, 术前1天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手术前晚用灭滴灵250mL灌肠。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以期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手术方式: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者10例, 作回肠与横结肠端或端侧吻合;行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者12例, 作结肠间或结肠与直肠端吻合术;对情况不是很好且不太耐受手术者行Hartmann造口23例 (其中19例行二期吻合) ;对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行Miles术者8例, 对距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患者行Dixon手术4例;肿瘤无法切除者, 行结肠造口者3例。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 57例 (95.0%) 痊愈或好转出院, 3例 (5.0%) 死亡, 有造口的患者, 肠造口排便通畅, 患者可自行处理造口的日常护理, 无1例发生造口肠管回缩或脱出。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 (18.3%) , 切口感染6例, 肺部感染3例, 腹腔感染、脓肿形成2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而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是结直肠癌中晚期的临床表现之一, 肠道的任何癌症部位都有可能发生肠梗阻, 好发部位有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 以左半结肠癌居多, 占53.15%[2], 主要是由于回盲瓣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 容易形成一种闭袢性梗阻。目前, 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还是手术治疗, 其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就是解除梗阻, 根治肿瘤, 恢复肠道的连续性。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的处理也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原则上, 明确诊断后,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尽早手术。最理想的手术方案是一期根治切除吻合, 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肠管局部情况, 并正确掌握手术指征,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对于全身情况较好、无重要器官的器质性改变、梗阻时间不长、肠管色泽、血供较好、近段肠管压力不高且能耐受手术者, 可做一期切除和肠吻合;而全身状况差、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感染中毒严重、肠管条件不好、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者可行一期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以及二期闭瘘为好, 因此种手术术中不需要彻底清洁灌洗, 术后肠造口开放早, 患者可进食, 身体恢复较快, 这为二期手术关闭肠造口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法多适合于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左半结肠壁薄, 侧支血管相对较少, 易发生肠壁缺血, 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严重, 大肠杆菌数量多, 容易污染, 不易愈合, 且一旦发生吻合口漏就会引起粪性腹膜炎, 病死率较高。对高龄、全身状况极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肿瘤广泛浸润已不能切除者, 可行姑息性手术。但近年来, 随着术前、术后抗感染和营养技术的提高, 以及各种新的术中肠道灌洗方法的出现, 术中肠道清洁更加干净彻底, 肠腔内置管引流减压, 术中吻合技术的提高, 特别是吻合器的使用, 使手术适应范围不断扩大, 并为预后提高了保障。

为保证手术安全, 降低术后感染率, 术前需充分准备, 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消炎、深静脉置管静脉补液、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 同时胃管注入肠道消炎药及石腊油以润肠通便, 术前1天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术前晚用灭滴灵250mL灌肠, 术晨可不行清洁灌肠, 避免因多次灌肠致患者虚脱, 也可避免反复刺激引起的肛门疼痛、便血等[3];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减轻痛苦, 使其休息充分, 保证睡眠及体力。吻合口要确保清洁、无张力, 并有良好的血运, 处理好吻合口的吻合方式, 双层缝合, 最好用吻合器, 术后吻合口和盆腔放置引流管, 负压吸引, 以减少吻合口张力, 继续使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常规行心电监护,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引流量, 尽早发现并发症并给予积极治疗, 以提高手术治愈率。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2009年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者10例, 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者32例, 横结肠并发肠梗阻者7例, 直肠癌并发肠梗阻者11例, 其中, 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者10例, 行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者12例, 行Hartmann造口者23例 (其中19例行二期吻合) , 行Miles术者8例, 行Dixon术者4例, 肿瘤无法切除行结肠造口者3例。本组60例患者中, 57例 (95.0%) 痊愈或好转出院, 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 (18.3%) , 死亡3例 (5.0%) 。结论: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应尽早选择手术, 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 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结直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487-493.

[2]顾晋.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9) :703-706.

并发肠梗阻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126例,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标准: (1) 全部符合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诊断标准, 且经过X线、腹部CT实验室扫描可见液平面, 患者小肠、结肠明显充气扩张等确诊; (2) 患者及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决策书, 积极配合医师[1]。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不同性质及程度的腹胀、腹痛、呕吐, 而且患者自身排气排便明显减少, 甚至停止排便。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3例, 男40例, 女23例, 年龄54~69岁, 平均 (57.3±2.3) 岁;对照组63例, 男38例, 女35例, 年龄53~70岁, 平均 (58.2±1.9) 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保证所用器械无菌化, 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做好应急准备措施。患者术前需排空体肠, 尽可能免于肠道机械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以常规方式将患者结肠癌病变位置、肠梗阻位置进行确定并彻底切除。观察组采用切除吻合术, 具体如下: (1) 选用仪器为电子腹腔镜, 保证所用器械均杀毒处理。 (2) 将腹腔镜移出患者结肠之后, 将肠梗阻部位进行切开处理, 进行肠管切除术, 把吻合器插于其中, 密切注意, 医护人员应该重点进行肠胃降压操作。 (3) 给予患者口服不吸收抗生素, 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 可给予患者适当按摩处理, 调整合适体位。 (4) 术前后对患者讲解相关注意事项, 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饮食搭配。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相关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疗效判定标准[2,3], 分为3级: (1) 显效:各临床症状均正常, 无肠梗阻症状, 明显改善结肠癌症状, 而且无复发。 (2) 有效:患者的肠梗阻临床症状得到好转, 且缓解结肠癌症状, 呕吐、腹痛感等症状明显改善, 但是有复发的现象。 (3) 无效:呕吐、腹胀及腹痛等症状均无改善, 且又加重的倾向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显效48例 (76.19%) , 有效14例 (22.22%) , 无效1例 (1.89%) ;对照组显效30例 (47.62%) , 有效25例 (39.68%) , 无效8例 (12.70%) ;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 高于对照组的87.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近年来, 院内患有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人数越来越多, 产生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自身机体肠道炎性水肿引起其肠道不通, 继而导致梗阻, 甚至增加其内压[3]。肠梗阻属于结肠癌临床常见的症状, 一般发生概率为30%。如果梗阻发生且没有及时处理, 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目前常以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病情[4]。

传统开腹手术与切除吻合术:传统开腹手术与切除吻合术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手术方式, 然而, 传统开腹手术需切开患者的腹腔进行切除操作, 出血量大, 难度系数高, 特别是高龄患者, 无疑给予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 不利于手术进行[5]。而切除吻合术并不需要切开患者的腹腔, 且通过电子腹腔镜进行操作, 出血量少, 成功率高,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和不必要的苦楚。

对比传统开腹手术与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疾病的疗效:本文主要分析本院行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显效48例, 有效14例, 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0例, 有效25例, 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8.11%, 高于对照组的8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因此, 观察组采用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由于入院患者多为老年人, 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手术带来的巨大苦楚, 即耐受力很差, 而该疾病一般发于结肠癌患者晚期, 无疑极大提高了手术的难度系数。所用, 针对老年人群更加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而采用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 能扩大手术视野, 且不用切开腹腔, 借助于电子腹腔镜进行操作, 止血借助电凝外科, 全程严密监测患者的具体情况, 加上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等注意事项, 疗效显著, 大幅度减轻患者苦楚,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 广泛选用切除吻合术对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能很大程度改善病情, 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鱼军, 赵军杰, 李建英, 等.老年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41例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 (6) :710-711.

[2]刘洋.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7 (1) :27-29.

[3]招雄民, 余志和, 李永浩, 等.术中肠道冲洗在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Ⅰ期手术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2) :414-415.

[4]丁冬梅, 谷佃宝, 江晨, 等.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39例手术治疗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36) :4063-4064.

并发肠梗阻 篇9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切除吻合术;次全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5.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49-02

近年来,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呈较高的发病率,作为消化道常见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2]。肠梗阻是结肠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0%[3],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发病原因为患者肠道产生炎症水肿,对肠道造成堵塞,从而引发肠道梗阻。梗阻后,导致肠道内压持续增高,如果没有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病情将持续加重。治疗该病,目前一般采用手术方式,但针对具体病情,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一致。我院积极开展此项研究,以寻求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104例。其中男66例,女38例,年龄55~64岁,平均年龄(60.20±2.55)岁。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应用X线片检查确诊,其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等。患者发病时间为15h至16d。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5~63岁,平均年龄(60.42±2.88)岁,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56~64岁,平均年龄(59.72±2.56)岁,行切除吻合术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药物疏导,通便,有效解除梗阻。再行结肠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

1.2.2观察组首先解除肠梗阻,进行切除吻合术治疗。先打开患者腹腔,移出结肠,将梗阻部位妥善切开,清理干净梗阻物,对肠胃进行有效减压。在患者阑尾位置插入导管,妥善固定,防止导管滑出脱落。应用灌洗液对患者肠腔进行反复清洗,直到液体不再浑浊为止。最后对患者行肠管切除吻合术。妥善插入吻合器,并进行认真消毒。要特别注意的是,减压管近端要越过吻合口,二者不能重叠。从患者肛门位置引出远端,将断端妥善封闭后,安置好引流管。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包括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

1.4疗效评价[4]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反而加重。

本研究中采用SF-36量表进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5],包括对患者8个方面的评估,分别涉及机体功能、疼痛、心理状态、情绪角色、精力、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等,总评分80分以上为良好,60~8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

1.5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生存质量良好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观察组生存质量差的比例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5%。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主要症状为腹胀,一般采用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治疗,但肠胃减压治疗效果有限,无法根本治愈。患者回肠中会滞留残留物,没有完全清理,将导致肠内压持续升高,容易引发穿孔、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将威胁患者生命[6]。近年来,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加重病情,延迟治疗时间。要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切除肿瘤,有效缓解肠梗阻。

合理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行切除吻合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生存质量良好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观察组生存质量差的比例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5%。在平均手术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通过切除吻合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同时可以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治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其效果值得肯定。因此,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对于维持患者健康与生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德运.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40例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0):49.

[2]谭友阳.结肠癌肠梗阻手术治疗80例[J].中外医疗,2011,27:4-5.

[3]张学锋.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手术治疗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15-116.

[4]王俊.结肠癌肠梗阻32例急诊手术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05:556-557.

[5]武伟,何桦波,王捧,等.一期切除吻合术结合术巾灌洗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臨床研究[J].中闽肌肠病杂志,2012,32(2):13-l5.

[6]宋福生,廖兴平,徐荣.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50例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90-91.

[7]黄东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113-115.

[8]万里鹏,覃艳琼.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讨论[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7(3):160-162.

[9]陶春良.结肠癌所致肠梗阻手术术式选择及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3,11:85-86.

一例腹茧症并发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50岁,因突发腹痛12小时入院。患者于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疼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排气排便,无发热。体检:中年女性,痛苦病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轻度膨隆,腹韧,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入院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肝胆胰脾B超未见异常。腹部X线透视:腹部可见多个液气平面。CT示:小肠聚集,外覆一层可强化的膜状软组织结构。患者腹痛严重,考虑肠梗阻,一般处理未缓解,急行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盆腔积液多,手术难度大,改开腹手术。术中发现全部小肠被一层致密、灰白色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小肠被禁锢,肠道粪便阻塞造成肠梗阻,手术松解粘连的纤维膜,疏通梗阻肠道。

1.2 结果

患者术后积极活动,第5天排气,第6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及胃管。嘱患者少量流质饮食,后因腹痛严重,腹胀,呕吐大量胃液,于术后第7天重新禁饮食,插胃管负压引流。患者持续腹痛、腹胀、未排气排便,经持续胃肠减压,抗炎,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于术后21天腹痛缓解,但腹胀持续,每天引流胃液1 500 ml以上,继续以上处理,附以针灸、肥皂水灌肠等手段。术后28天口服乳果糖20 ml,3/日,石蜡油胃管注入,每次20 ml,3/日,术后37天恢复排气排便。

2 护理

2.1 疼痛护理

应用镇痛泵,并指导热敷,遵医嘱使用吲哚美辛,患者疼痛得到缓解。

2.2 营养支持

患者为完全性肠梗阻,禁饮食,完全依靠胃肠外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冲洗输液管道,保持管道畅通,尽量避免渗液,输注脂肪乳类液体时速度适量放慢,及时更换留置针。30天左右留置针可能出现外渗和堵塞情况,随即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妥善固定管路,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静脉炎。鉴于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情况不好,术后28天给予乳果糖20 ml口服,3/日,石蜡油胃管注入,每次20 ml,3/日,效果较好,术后37天恢复排气排便。之后,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由稀到稠,循序渐进,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2.3 引流管、胃管护理

术后对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等进行密切观察,认真记录,做好交接班。该患者第5天有排气,误认为肠蠕动恢复,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进流质饮食,造成再次梗阻。第7天重新胃肠减压,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表情、情绪等,如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心率加快,及时通知医生。

2.4 心理护理

本例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特别长,出现烦躁、焦虑、情绪低落和恐惧等复杂情绪,因此需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和心理疏导,讲解腹茧症的发病特点,告知如何配合治疗及护理,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自信。患者针灸前出现恐惧紧张,主要是害怕疼痛和对针灸的未知引起,针对此特点,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对针灸过程进行告知。

2.5 口腔护理

患者术后因手术热及禁食禁饮,口腔极度干燥,口唇容易干裂。另外,腹部术后患者因伤口疼痛,自理能力下降,口咽干燥,留置胃管等而影响排痰,口腔内容易积聚较多黏痰,口腔自洁功能下降,细菌大量滋生,容易在舌面形成痰痂,舌苔干厚[3],致使患者食欲下降、口臭,还容易引起口腔感染及逆行性肺部感染。因此,嘱患者每日早中晚刷牙,指导使用漱口水、蒸馏水保证口腔卫生[4]。

3 讨论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疾病,容易并发肠梗阻。手术处理主要是尽可能清除腹茧,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肠道刺激较大,术后可能出现炎性肠梗阻,恢复时间较长。本例患者因术后排气假象造成过早流质饮食,过早拔除胃管,使没有恢复功能的肠道再次梗阻,加重了病情。今后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尤其注意,不能过早进食,即使进食也要少量、多次,循序渐进。患者于术后28天开始采取口服乳果糖、胃管内注入石蜡油、中医针灸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肠道功能恢复,促进了肠道蠕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洪波.腹腔结石合并茧腹症1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11):357.

[2]陈楠.罕见腹茧症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5):151.

[3]李萍.胃肠术后患者应用银花甘草液含漱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0,11(2):107.

上一篇:语文选修课程下一篇:低温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