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勤杂人员

2024-05-14

卫生勤杂人员(精选十篇)

卫生勤杂人员 篇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共调查医疗机构16家, 其中一级医疗机构7家、二级医疗机构7家、三级医疗机构1家、民办医疗机构1家。调查上述医疗机构委托的后勤服务公司15家 (其中1家民办医疗机构未实行医院后勤社会化) , 并在各个医疗机构随机抽查3~7名人数不等从事诊疗场所保洁、医疗废物收运、检验样本运送及管瓶清洗消毒等医院感染风险较高的岗位工作人员共71人。

1.2 方法

依据有关法规、规章等规定, 统一制定调查表。重点围绕卫生勤杂人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状况、医院感染知识和职业防护状况及医疗机构、后勤服务公司的卫生勤杂人员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卫生勤杂人员基本情况

71名卫生勤杂人员中女性67人, 占94.4%, 男性4人, 占5.6%, 平均年龄43.5周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18.3%, 初中占69.1%, 高中及以上占12.6%。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占93.0%, 1 001~1 500元占5.6%, 1500元以上的仅占1.4%。

2.2 职业状况

从事卫生勤杂工作时间在1年及1年以下占35.2%, 2~4年占33.8%, 5年及5年以上占31.0%。目前从事工作岗位在诊疗场所及病房保洁占66.2%, 器械管瓶清洗消毒占14.1%, 检验样本接送占9.8%, 医疗废物收运占25.4%, (部分人员兼职多个岗位) 。认为工作辛苦, 但待遇太低占32.4%;认为规章制度太多, 管理严格和工作环境差, 对健康有危害各占4.2%;认为工作要求高, 难以胜任占1.4%;认为无压力或其他因素占57.8%。

2.3 医院感染知识知晓情况

97.2%被调查对象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或上课。54.9%的人认为当前岗位有被疾病传染 (感染) 风险, 但也有高达45.1%认为当前岗位不会有被传染 (感染) 风险。认为没危险和虽感到危险但具体说不清危险因素的分别占36.6%、39.6%, 仅33.8%的人能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另仅50.3%的人对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部分认识。

2.4 职业防护情况

占94.4%被调查对象参加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或上课。53.5%的被调查对象未参加过医院或公司组织的健康检查。78.9%的被调查对象未进行过预防性疫苗接种。在医院洗和拿回家自己洗平时穿戴防护衣帽的占69%, 仅31%交由医院后勤部门统一清洗。

2.5 医疗机构的卫生勤杂人员管理情况

调查中全部医疗机构均查见卫生勤杂人员的医院感染或职业防护方面知识培训书面资料, 并为卫生勤杂人员设有专门的更衣室;75%的医疗机构建立了针对卫生勤杂人员的医院感染或职业防护方面知识培训制度, 有56.3%医疗机构制定了医院感染等职业安全防护管理的奖惩制度;另有50%的医疗机构查见相关卫生勤杂人员的健康体检或疫苗注射记录;现场检查中还发现81.3%的医疗机构在收运医疗废物等重点岗位上的卫生勤杂人员个人防护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全部集中在3家一级医疗机构。 (表1)

2.6 后勤服务公司的卫生勤杂人员管理情况

86.7%的后勤服务公司制定了卫生勤杂人员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 包含有卫生勤杂人员医院感染等职业安全管理奖惩制度的占66.7%;80%的后勤服务公司对卫生勤杂人员开展职业防护安全知识培训;66.7%的后勤服务公司能组织卫生勤杂人员定期开展健康检查 (其中部分公司只对医院感染风险较高的重点岗位卫生勤杂人员进行检查) ;安排卫生勤杂人员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和建立卫生勤杂人员健康档案的分别仅占20%、26.7% (表2) 。另调查中发现有40%的后勤服务公司其每年一线后勤岗位人员变动比例>30%。

3 讨论

3.1 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

表现为超过90%的被调查卫生勤杂人员曾经参加了医院或公司组织的医院感染方面知识培训, 但是仍有近一半人员认为自己当前岗位不会有被传染 (感染) 风险, 超过70%的人员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近一半人员对医院感染率较高的乙型肝炎这一疾病传播途经完全不了解[2]。分析原因如下: (1) 被调查卫生勤杂人员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 不利于他们掌握或较为充分理解医院感染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2) 调查中发现一些医院或公司开展的培训内容不全, 深度不够, 培训形式大多不以专题形式而是以会议布置形式进行, 开展的相关培训存在流于形式情况, 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 开展相关培训或上课间隔周期偏长, 大部分医院或公司开展的培训周期半年以上, 这让本身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卫生勤杂人员更不容易巩固和掌握原有的一些培训知识。 (4) 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 调查中发现一线后勤岗位人员变动比例超过30%的公司近40%, 而部分医院或公司墨守自定的培训时间周期, 对于一些岗位变动后及新进的卫生勤杂人员没有及时进行上岗前培训。

3.2 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堪忧

首先体现为医疗机构及公司对卫生勤杂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不力, 表现在: (1) 调查中发现, 医疗机构及公司对卫生勤杂人员的日常管理中, 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没有制定较为完整、规范的操作指导手册, 许多卫生勤杂人员在工作中都是根据以往前人的指导意见或凭自己的经验在具体操作, 这样在实际工作中就容易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意外损伤事件, 增加了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2) 虽制定了包括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一些相关管理制度, 但近40%的公司并未制定职业安全管理等奖惩制度, 制度不到位, 责任不到人, 相应的管理和责任缺失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3) 医疗机构应当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等有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3]。但是检查中只有50%的医疗机构查见到相关体检或疫苗注射记录。卫生勤杂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不善。 (4) 医疗机构或公司对卫生勤杂人员日常工作用的防护衣、帽等防护用品清洗未实行统一管理, 近70%人员是自己在医院或带回家洗, 无形中增加了这部分人员医院感染的机会和风险。其次卫生勤杂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高, 分析原因主要为:自我防护思想不够重视, 调查中发现近20%的医疗机构存在有后勤在岗人员自身防护不符合相关要求;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由于绝大部分人员收入低下, 许多人对于当前工作关注更多的是薪酬的高低, 而忽视了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

4 建议

4.1 制定工作规范, 防范医院感染风险

医疗机构工勤人员应当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 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根据有关规章及调查中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的管理现状, 认为尽快使卫生勤杂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 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按照一定的工作规范进行具体操作, 并开展有效个人防护,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避免工作中意外损伤事件从而减少医院感染风险。因此, 尽快制定并出台统一的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消毒隔离工作规范, 是保证卫生勤杂人员能得到有效职业安全防护的关键所在, 对于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防止医院感染等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4.2 完善组织管理, 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本次调查中一些医疗机构及公司虽建立了卫生勤杂人员的管理组织和制度, 但是对于防止医院感染具有实际意义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责任及奖惩制度在一些医疗机构及公司并未制定和实施, 明显存在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到位, 对于收运医疗废物等一部分特殊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未依法执行, 一些职业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更多的是形同虚设。因此完善各项组织管理, 提高有关领导依法管理的理念, 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 是保证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能得到有效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举措。

4.3 强化人员培训, 注重培训实效

调查中发现医疗机构或公司普遍存在各种有关培训间隔周期长, 培训内容不全, 对岗位人员变动未能及时开展上岗前培训等现象, 造成实际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一些培训存在流于形式。因此, 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 将日常培训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将周期培训与岗位变动后的上岗培训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使一线卫生勤杂人员对医院感染风险的意识保持警钟长鸣, 也是对卫生勤杂人员能注重职业安全防护, 防范医院感染风险采取的重要手段。

4.4 提高人员待遇, 稳定工作心态

当前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由于待遇偏低造成人员流动性大是普遍现象, 本次调查中从事卫生勤杂工作时间不到一年的人员就占了35%, 给医院及公司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 也是医院及公司对卫生勤杂人员管理执行不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适当提高卫生勤杂人员工资待遇, 使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便于医院及公司的日常管理, 也是降低卫生勤杂人员医院感染风险各项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5 加强日常督导, 重视长效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风险, 关注更多的是医疗机构的一线医务人员, 而对于作为医院感染重点人群之一的医院卫生勤杂人员关注较少。因此, 建议在以后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过程中, 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尤其应督察医疗机构及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措施是否真正执行落实到位, 最好能将卫生勤杂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与相关领导部门平时的绩效考核挂钩, 真正使领导部门对卫生勤杂人员的日常管理重视, 并能注重长效管理。因此加强日常督导也是抓好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防范医院感染风险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沈坚毅.卫生勤杂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3) 037.

[2]刘长梅.院内感染-853医院227名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13 (10) :1414.

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的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

本规定。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乡镇卫生院在职卫技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卫技人员是指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药剂、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中的培训是指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进行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以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第五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有参加和接受培训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工作实行行业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和管理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培训工作。

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政策和规划,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实施细则并进行协调、管理和指导。

地(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组织对培训基地的资格认定和评估考核。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的组织、实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第七条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统一培训计划,积极创造培训条件,组织并安排卫技人员参加培训活动。

第三章培训内容、形式与要求

第八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实用性与适宜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内容主要是:

(一)基础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培训内容参照《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

(二)知识更新培训,包括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

(三)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培训内容参照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

第九条培训应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可采取培训班、临床进修、研讨班、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专项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鼓励乡镇卫生院通过同行指导、自学、查房、病例讨论、技术观摩等形式举办各类院内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远程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培训工作。

第十条

新分配到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的高、中等学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要到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或具备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接受为期一年的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培训,使其达到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水平。

第十一条

乡镇卫生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卫技人员,应按照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要求,参加和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其它卫技人员应参照上述规定,接受在职培训。

第十二条

在职培训要求: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应每5年至少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临床能力、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专项技术水平为主。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在职培训实行学分制,每人每年应达到20学分。学分授予的管理办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鼓励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举办的医学类、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专业学历教育以及自学考试、远程教育举办的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教育。

第四章培训经费

第十四条

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经费采取政府、单位、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培训经费纳入卫生事业经费预算,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五条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参加培训期间享有与在岗人员的同等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六条面向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开展的培训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五章培训的登记与考核

第十七条

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实行登记制度。组织院外培训活动的单位应详细登记培训内容、形式和参加人的情况,为参加培训的人员颁发学习证明。院内培训活动及自学内容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负责登记和考核。

第十八条好范文版权所有!

培训考核以考核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根据培训方式和内容采取笔试、口试、临床技能考核、临床审查指导等方法进行考核。

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干预措施 篇3

【关键词】 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干预

1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

2004年,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人获得与健康照顾相关的各种感染并发症,在外科约有1/2的死亡病例与医院感染有关。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比如,2005年安徽宿州的眼球事件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为医院感染的认识敲响了警钟。实际上,多数医院感染是由致病菌在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交叉传播引起的,医务人员的手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可降低医院感染的暴发。通过手传播疾病的细菌可分为常驻菌和暂住菌两大类。其中,常驻菌居在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开口处,并在此繁殖。而暂住菌处于皮肤表面或角质下表皮细胞上,主要是通过接触而附着在皮肤上的,可用机械方法清洗或化学消毒剂消除。通常情况下,当医务人员手上的这些细菌传播给易感病人时,这些细菌就成为这些病人的感染源。在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可经由医务人员的手而携带的病原菌能在感染和开放的伤口中复活。因此,正确的手卫生行为可以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体。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有效的护理。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每天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会成倍增加。如果护士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未带手套,在直接接触患者后,其手部带菌量会明显上升,且手部携带的细菌中,至少有一种是致病菌。有研究者认为,护理人员手合格率为75%,细菌种类为人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而据全球有关报道,医务人员的洗手率不足50%,按规范洗手更是大大低于这个数字。

2 影响医院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主要因素

2.1 医院的管理因素。对洗手或擦手的效果进行有效监控,是未来医院应该重视的环节。有部分医护人员认为科室或医院对洗手或擦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是其手卫生执行的影响因素。有报道指出,来自同事的榜样和反馈对个人行为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医院相关部门应对护理人员的手卫生进行定时或不定时地有效监控,加强护理人员间的交流,以促使其改善手卫生行为。实践证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状况的改变对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2.2 医护人员的认知因素。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知识水平,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个人对洗手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忘记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一些护士甚至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洗手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对洗手具有除菌作用持怀疑态度,等等。这些说明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行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因此,医院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护士手卫生的教育。

2.3 医院洗手的设施因素。洗手设施是导致洗手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研究报道,洗手设施可导致医务人员洗手后的二次污染。目前,许多医院的手控式水龙头和肥皂上携带了大量细菌,因而洗手肥皂与水龙头污染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同时,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公用毛巾擦手使菌落数增加59.57倍。毛巾的整个清洗消毒处理过程易因人为因素而造成毛巾消毒不彻底,从而导致洗手后再次被污染的危险。尽管使用一次性纸巾干手是干净的干手方法,但费用使医院难以接受。因此,为了减少因手引起的感染,医院管理部门要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设施环境,以提高手卫生。

2.4 医护人员的工作因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忙”是影响其执行手卫生的最主要原因。危重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人员接触病人的几率就增高,不同年龄、学历、职称的护士的洗手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质病房护士的洗手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危重症病房的护士洗手率较其它病房的护士洗手率高。这与医院相关部门对不同性质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手卫生强调程度存在差异。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危重症病房护士的洗手率出现下降,说明洗手率与工作量大小呈负相关的关系。

3 医院对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干预措施

3.1 完善洗手设施和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手卫生设施包括: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液体洗手液、擦手用具应符合消毒要求、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等。同时,医院行政管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以加强医院安全手文化的建设。

3.2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可提高手部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依从性主要集中在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上。快速手消剂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抗菌作用源于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乙醇的杀菌作用速度最快,以含乙醇为主的手消毒剂可以快速地降低皮肤表面的暂居菌。如果将快速手消剂放置在治疗车、患者床头,这样使用非常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3 加强医护人员对手部卫生的认知行为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医院通过相关教育目的是确保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促进医护人员洗手行为的改变。同时,提高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医护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职责,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同俏静,苏关关,袁玉华.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

[2]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

[3 ]Pittet D.Improving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practice: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Emerg Infect Dis,2001,7(2).

[4]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

[5] 吴欣娟,马丽莉,贾朝霞.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

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 篇4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实践证实, 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护理工作者是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 接触时间最长的。有实验表明, 在每天常规护理工作中, 细菌污染可达103~105cfu/手。如果在进行护理活动后, 对手的清洗或消毒不够充分, 就容易导致手上的病原微生物传播给下一个患者。因此, 加强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 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保障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举措。

1 确保手卫生的条件

1.1 手卫生设施

手部清洁与消毒必须使用包括流动水、清洁剂、水龙头、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等在内的手卫生设施, 才能达到应有效果。手卫生设施是否合适, 直接影响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因此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1.2 洗手用水和水龙头

为了保证洗手的效果, 洗手时必须采用流动水, 适宜的水温为30~40℃。水龙头的位置要适当, 开关最好采用感应式、脚踏式或肘式等非手触方式自动开关, 特别是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传染病房等重点部门更应如此。

1.3 清洁剂

可为肥皂或皂液, 洗手肥皂置于洗手水池旁, 容易溅到水, 而且肥皂使用后, 大多数处于潮湿状态, 而潮湿状态的环境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有监测表明, 盛放在肥皂盒中的肥皂, 其带菌率为100%。因此, 必须保持固体肥皂处于干燥状态, 最好使用皂液。皂液应放在干净清洁的容器内, 并做到定期消毒和清洁该容器, 亦或使用一次性容器, 并保持密闭, 保证清洁剂不带菌。

1.4 手消毒液

乙醇、碘伏及各种复合制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应用于手部皮肤消毒的消毒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对医务人员手皮肤刺激性小、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1.5 干手设施

洗手后应使用相应的设施进行手的干燥处理。最好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具有简便、快捷、无二次污染的特点;也可使用小毛巾, 但应做到一用一消毒。无条件时可使用干手机, 但避免二次污染。

2 手卫生的管理

参照我国相关资料,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标准: (1) 普通手术室、层流洁净手术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产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供应室洁净区等Ⅰ类和Ⅱ类区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 (2) 各种普通病房和房间、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急诊室、化验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清洁区等Ⅲ类区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 (3) 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等Ⅳ类区域,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uf/cm²。 (4) 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 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1 洗手

(1) 洗手指征[1]:a.进入和离开病房前;b.进行侵袭性医疗操作之前;c.接触伤口前后;d.接触患者黏膜、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e.接触被病原生物污染的物品之后;f.护理每位特殊高危患者如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和新生儿前后;g.在高危病房接触不同的患者前后;h.无菌操作前后及戴脱手套前后。 (2) 洗手方法:a.打开流动水充分浸湿双手;b.将适量肥皂或皂液均匀地涂抹在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等部位;c.认真揉搓双手不少于15s, 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指背、指间、指关节、指尖和指缝。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洗手方法为七步洗手法。普通洗手使用肥皂或皂液认真揉搓双手和腕部15s以上, 然后用流动水冲净, 可清除大部分暂住菌。刷手按外科手术的要求进行。但在进行介入操作前或接触传染性患者及其物品后, 应注意手的清洗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洗必泰、酒精、碘伏或含氯消毒剂等) [1]。 (3) 注意事项:a.注意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 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佩戴饰品的部位等。b.手洗干净后应用一次性纸巾、毛巾或用干手器干燥双手, 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 做到一用一消毒。c.不能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用完的取液器中, 更换皂液应在清洁取液器后进行, 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肥皂应保持干燥, 盛有消毒剂的容器应保持密闭。

2.2 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

医务人员手受到明显污染时, 临床上广泛推荐的手卫生措施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清洁处理。它具有作用迅速, 节约时间, 使用方便, 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等优点。研究表明, 使用含酒精的无水洗手液, 只需20s就能完成洗手的整个过程, 且这种洗手液对皮肤的刺激小, 添加了有保护皮肤的护肤成分, 既起到切断手传播感染途径, 又起到护肤作用。 (1) 使用方法: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之中;b.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和腕部;c.揉搓时保证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 直至手部干燥, 达到消除或杀灭手部微生物的目的。 (2) 注意事项:a.使用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d.产品对皮肤无刺激性;e.在治疗车等处放速干手消毒剂;f.注意预防燃烧及爆炸, 因其乙醇含量很高。

2.3 手消毒

手消毒的指征: (1) 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和双手直接检查、治疗或护理传染患者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 出入传染病房、隔离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前后; (3) 接触具有传染性的黏液、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和接触被传染性病原生物污染的物品之后。

注意事项: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手部受到传染性病原生物污染时, 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4 手卫生的误区——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

尽管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我们和患者免受感染, 但是手套做为辅助物并不能代替洗手。原因之一是手套的质量各不相同, 它存在着微渗透和一些小的缺损和破漏;另一个原因是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正是这个原因, 摘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 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和提高途径

3.1 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

虽然手卫生的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肯定, 我院近3年来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情况 (表1) 表明,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依然很低。

3.2 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

(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 (2) 对护士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建立自觉的手卫生行为。 (3) 改善手卫生设施。 (4) 增强管理, 落实规章制度, 加强手卫生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卫生技术人员年度总结 篇5

我镇地处市境西南,国土面积1216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21.6摄氏度,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面与缅甸国土接壤,与老挝、泰国相邻,国境线长64.4公里,“240”口岸是中国通往中南半岛最近的陆路通道。辖区人口92647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和湿润的季风气候环境,是各种地方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区位之一,因此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是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为了让这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安排布置工作。首先是全镇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镇党委、政府在活动开展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市爱卫会的相关文件,并向各村委会干部、各机关站所负责人传达了此次“爱国卫生运动”的活动主旨,宣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各村委会、机关站所在接到文件后认真落实市爱卫会、镇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深入村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喇叭广播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介绍“灭蚊”工作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次活动中,共召开宣传动员大会1次,参加人数77人,设置高音喇叭广播网点113个;其次是大力开展城区卫生大扫除。我镇平时每逢节假日都要进行全镇卫生大扫除,这次在活动开展前,于11月1日至5日全面发动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各站所单位进行卫生清理,消除卫生死角,维护镇容村貌。清扫活动中,我镇以村寨道路、污水沟、垃圾池及“农贸市场、小餐饮店、小浴室、小美容店、小旅馆和小歌舞厅”等“五小”行业为环境整治重点,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清扫过程中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力度,杜绝疟疾、痢疾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活动中共出动车辆323车次,清理垃圾212吨,消除违章占道经营摊点32处,教育违法占道经营人员65人(次),消除城区乱贴乱画等小广告500余张,督促检查卫生整治情况1次;最后是大力开展以“灭蚊”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我镇地域范围广阔、面积大,由于湿润的季风气候环境的影响,给疟疾、痢疾等严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特别是蚊虫,严重危及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传播诸如登革热、疟疾、乙脑等严重的流行病,为了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详的春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镇各族群众积极投入此次“灭蚊”活动中,汇聚了大量人力物力,此次活动共喷洒灭蚊药剂19公斤,参加活动170余人(次),涉及面积1300亩,共投入经费1200元。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本次开展“灭蚊”爱国卫生运动,我镇辖区环境呈现出清新、整洁、健康、安全的面貌,为全镇各族人民生活健康、安全整洁、欢乐详和提供了有效保障。现在,全镇未发现因环境卫生而出现的食物中毒等事件,也未发生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促进了我镇社会各项事业积极、稳步发展。

医院卫生管理人员医德应具那般 篇6

[关键词] 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医德医风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79-02

卫生管理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施,遵循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PDCA循环,现又叫戴明·循环法,P、D、C、A分别代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全面卫生质量的总名词,是全面管理的一整套科学合乎逻辑的办事程序,并给卫生管理指明了方向,所以,要有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法,促进健康,人们自然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行为去做,为人们办点实事,消除和减少不良的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这才是卫技人员的初步管理的医德[1]。更近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教育好自己,也更好地教育你所领导班子和医务人员,相应的被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对医生、医技人员的心理变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一种有目的,有启发教育指导,譬如通过卫生管理,向卫技人员以及刚参加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要求是:传、言、教,并通过耐心、细心、用心的去传授他所未能走向正规的被管理人员行列,传授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调动卫技人员表格式向正规方向发展,调动整体人员的积极性,并可促使有兴趣积极参加提高医技人员的多方面知识,使医生提高治病救人的医德思想医理的认识,使卫生医技人员,能按照戴明·循环的方法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也是卫生行政人员重要职责,在履行检查中,应该做的什么,卫生管理知多少,目的是什么?这些方方面面、实实在在的工作,你该怎么去做,最终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1位,自己如有不端行为要改进,做一个真正把患者,把卫生技术人员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去管理的管理者[2]。总之,使医学知识、护理知识、医技技能,指导和促进医学的发展,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做个有贡献的人。

卫生管理应具备那般管理任务,就是要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卫生法规,社会卫生需求,以及医学科学发展,运用好戴明的理论和方法,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高尚的医法品质。

1 坚持原则 明确事理

坚持原则,明白事理,是为了让广大医技人员、医务工作者和长期坚守护理工作岗位兄弟姐妹们,知道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卫生管理工作者都应当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坚持原则,明确是非。知识一旦变成信念,就会支配大夫可信度,并形成一种实行的信念,变为行动,利用影响力去指导工作[3]。目前,以预防疾病为主,“治未病”的前古之道,依靠科技进步,全社会共同努力,中西医并举,协调发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才是管理者工作的方针,是管理者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2 合理采用教育形式和开拓进取思想

明确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被管理者知道,信服的一种管理形式,社会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卫生管理层面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新的事物,这要求卫生管理人员,自身要求自己,有一种善于学习,精于研究,一开拓进取精神,去理解新生事物,解决新问题,否则就不会跟上医学在前进的队伍,跟不上医疗工作的需要,应大胆去管理、去学、务实创新,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一对一教育,首先主要领导应做到对全院医务医务工作者负责,副院长要对院长负责,业务分管到院長和各科室的中层干部,也要对你所管辖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护理工作工作者负责;具体情况要具体进行教育指导。加强对医护之间的相互学习,增强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情况了解,能逐渐提高专科、专病的解决能力,向治疗一样,将那些同一类型疾病患者组织起来,针对所需要了解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指导,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有目的的讨论,解答各方面所要解答的问题,譬如电化教育,有利于广大管理工作者,更有利于患者[4]。值得倡导的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形式,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的亲情的管与理,就象慢性病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一个完善无缺的医法方药,对症治疗,慢慢地就会好起来,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再上一个新台阶,所以组织起来大家共同关注医院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

3 平易近人 联系群众 灵活运用教育管理方法

平易近人,首先要注意言语教育、书面教育、思想意识教育,持之以恒的管理教育模式,灵活掌握运用好管理时机和方法。联系群众,平易近人,是卫生工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十分复杂的高级学科工程,要进行有效的卫生管理就必须依靠群众,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年收入两亿多元的医院,没有群众在卫生管理中的相互依赖,也就没有管理者。所谓群众,首先是你的被管理者,其中是你所管理的中层干部的医德医风,只有中层干部管理好了,才真正的实现了像古代医籍如《大医精诚》《医工论》《不失人情论》等古籍专著所述的精湛的医德、医理的理解和渗入,最终群众是管理者的服务对象,他们才是真正的是对管理者形象的评价者,在此的重要体现,否则对工作是十分不利的。卫生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是:与他们平等相待,密切联系,经常沟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使卫生管理工作真正地成为群众事业,知识、智慧、才能,才有用武之地。

所谓语言教育,是教育有利于管理,是最直接、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干部,针对不同的共性进行,古人云:“言教胜于身教”,对不同层次文化的人,有不同文化管理方式,运用适合各个层次的语言教育。巧妙的语言沟通,亲切的一句话语,使其信心百倍地服从管理,事理明白了管理起来就无难所作。语言教育要重点突出,形象生动,随机应变,简洁明了并鼓励,不更体现管理者的风格所在。另一方面是书面教育:是将宣传专栏、内部宣传教育资料、医德医风学习资料、编入小册,便于平时学习和掌握,把深奥的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专业化语言表现出来,医技简明化,真正地启发其求知欲望,更有群体化教育、个体化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示范教育等,都能够体现出管理素质。

4 言行一致 办事认真 持之一恒

持之以恒的管理教育,首先要根据管理员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进行再教育,实施管理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去帮助管理者的技能。言行一致,办事认真,要知道卫生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工作,不但需要知识面广,而且也要掌握被管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言行一致,奖惩分明,善于用先进的医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管理工作。切忌光说不做,光奖不罚,说做不一,草率办事的管理作风。

总之,卫生管理工作人员是体现医德医风的窗口,是群众的一个亮点,思想品德可贯穿整个管理之中。管理合并教育,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实施和教育,强化被管理者的思想,提高思想意识,做到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教育,从此自己言人律己、廉洁奉公、一心一意地为群众服务,尊重事实,坚守原则,自觉遵守不正之风的侵蚀,防止以权谋私等不良倾向,使本能的卫生管理工作为民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身健康服务,所以医院卫生服务为魂,管理为本。

[参考文献]

[1] 刘红梅.对病人进行教育的重要作用[J].综合临床医学,1999,12(4):662.

[2] 吴贤忠.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医院是想政治工作[J].中外医学研究,2011,9 (16):83-84.

[3] 宋红娟,周泽军.论医院机关文印人员职业道德[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11,2(40):77-78.

卫生勤杂人员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省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每个县区随机抽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共68个县区的3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放调查问卷1 300份, 实际回收1 186份, 回收率91.2%。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采取自填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2010年参加培训情况、2008-2010年参加上级疾控培训情况。

1.3 统计分析

将所收集调查问卷编号, 采用Epidata3.1和SPSS17.0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将性别、职务、职称、最高学历、年龄、工作时间、现岗位工作时间、岗位性质、专业等作为变量, 采用逐步向前法拟合模型。根据浙江省将县 (市、区) 分为经济强县、中等县、欠发达县将经济水平划分为经济发达、中等和欠发达三个层次。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1 186人, 其中男性455人 (39.60%) , 女性694人 (60.40%) 。平均年龄35岁, 以25~35岁为主582人 (50.65%) 。学历以大专最多有521人 (44.30%) , 其次为本科学历403人 (34.27%) , 中专及以下250人 (21.3%) , 硕士2人 (0.2%) 。职称以初级为主803人 (68.40%) , 中级职称228人 (19.42%) , 高级职称5人 (0.43%) , 未定级80人 (6.81%) , 无职称5人 (4.94%) 。

2.2 2010年参加培训情况

2.2.1 外出参加培训情况

2010年共有856人 (72.18%) 外出参加过培训。未外出参加培训330人 (27.81%) , 主要原因为其他原因的有128人 (40.13%) , 其次为不知道培训信息92人 (28.44%) 和工作离不开81人 (25.23%) , 单位不同意34人 (10.66%) , 个人原因32人 (10.03%) , 内容不合适27人 (8.46%) , 培训费用过高19人 (5.96%) 。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外出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有职务和年龄。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有职务者和年龄越大者外出参加培训越多 (表1) 。

2.2.2 参加培训范围

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培训范围以县内为主650人 (72.63%) ;市内培训408人 (45.59%) ;省内312人 (34.68%) ;省外16人 (1.79%) ;国外3人 (0.34%)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市级与省外培训的比例高于农村, 参加县级培训低于农村 (表2) 。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地区参加县内的培训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但参与市内的培训高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 (表3) 。

2.2.3 授课方式评价

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对课堂授课评价最高 (50.56%)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对案例教学的评价较其他学历高, 中专及以下人员的课堂授课评价较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高 (表4) 。不同职称间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经统计检验未见显著性差异。

2.3 2008-2010年参加培训情况

2.3.1 参加培训情况

调查对象中参加过上级疾控举办的培训的有1081人 (93.03%) 。参加业务培训的人员最多925人 (84.63%) ;其次是上岗培训 (56.08%)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级培训391人 (95.37%) , 高于农村的690人 (91.76%) ,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岗培训、演练、学术会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学习、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的比例均高于农村 (表5) 。除业务培训和上岗培训外, 经济发达和中等水平地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级培训比例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的演练、学术会议、网络学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均高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 (表6) 。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完成的质量。人员学历低、文化程度不高, 接受正规教育不足, 缺乏知识和技能都是影响社区卫生工作发展进行的关键因素[1]。据有关资料统计, 连续5年不学习, 知识陈旧率达50%;连续8年不学习, 知识陈旧率将达75%[2]。在我国,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时间不长,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3]。因此,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从调查情况看, 大部分社区公共卫生人员都参加过县级疾控中心的培训,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未参加培训。原因主要是其他不可表述的原因和不知道消息及工作繁忙, 而有职务者和年龄越大者外出参加培训越多, 而一般职工和青年人外出参加的培训比较少。省市一级的培训通知往往发送到县一级机构, 乡镇一级基层卫生机构获取培训信息渠道有限, 而且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外出培训一般需要领导审批, 一般的公共卫生人员培训信息知道更少。由于基层的工作一般都是一人一岗, 特别是新医改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了大量新的工作任务, 工作和学习矛盾更显突出, 对外出培训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发现,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市级与省外培训的比例高于农村, 城市地区一般与市级单位较近, 参加高层次的培训机会较多, 而农村县的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县内培训更多。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市内的培训高于经济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可见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市级举办面向社区的培训较多, 而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市级单位举办培训较少, 参加省级的培训比较少, 但基本是一致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县和市内培训为主, 培训老师主要是市级和县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市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一般人数较多, 师资力量较强, 而大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存在业务人员少、学术骨干缺乏、培训师资不足等情况, 需要加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训师资的储备。

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从调查看, 大部分人对课堂授课评价还是比较好的, 这也是目前培训中采用最多的培训方式。但随着学历的升高, 对案例教学的需求在增加, 由于基层公共卫生人员都是成人, 一般对于灌输式的课堂授课效果会差一些。因此, 需要针对不同学历水平的培训对象, 采用适合的授课方式, 如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示教操作、PBL (以问题为基础) 等教学方法[4,5,6,7]。一些重点培训项目还可采纳三阶段的培训方式[8], 以便更好地巩固培训效果。一些发生比较少的事件应对, 演练是很好的一种培训方式, 但由于经费缺乏、培训老师不足、组织比较麻烦等原因, 目前举行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从调查情况看,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以业务培训为主, 这也反映成人培训是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培训内容上应该重点考虑是否能够提高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培训的方式上, 有条件的可以开展远程培训, 以解决工学矛盾比较严重的问题。近年来, 一些地区开展了全科团队服务模式[9], 一些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逐渐参与到公共卫生工作中, 而这些人群一般未经过系统的公共卫生知识培训, 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培训。

调查发现,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参加上级疾控的各类培训更多。目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经费主要包括交通费、住宿费和培训费构成, 少则数百元, 多则上千元, 而这些费用一般都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己出, 距离省城和市越远需要花费的经费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培训派遣人员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由于地理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是有差异的, 这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是不利的, 不利于保障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到同质的公共卫生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 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应该纳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人才队伍培训计划中;各级培训机构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告知培训信息, 省级和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该积极争取建立远程网络培训系统或组织送培训项目下乡, 解决基层的工学矛盾问题;基层社区服务机构应合理安排工作与培训, 确保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能够参加必要的培训;要重点加强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训师资的储备, 积极引进开发新的培训授课方式, 根据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特点、不同岗位工作要求、不同人员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 组织开发实用性强、简便适用的培训教材和课件, 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边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 减免或提供培训的经费补助。

社区公共卫生队伍是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 国家提出要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10]。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关系到这个公共卫生体系工作的质量, 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卓凯星, 安燕波, 汪凯, 等.四川省城市基层卫技人员现状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0, 16:421-423.

[2]党新红, 殷彦.从整体护理的实施论护理继续教育开展的重要性[J].护理教育, 2006, 24 (18) :72-104.

[3]牟文, 何丽华.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业务培训需求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11 (24) :20-22.

[4]王桂香, 延正红, 罗海英, 等.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1 (23) :179-180.

[5]姚晓英, 钱一建, 朱心强.不同模式培训对社区医生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1 (24) :34-35.

[6]刘晓芳, 胡艳宁, 龙秀红, 等.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0, 4 (25) :71-73.

[7]刘晓芳, 龙秀红, 钟美容, 等.PBL教学法应用于培训社区护士健康评估能力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3 (24) :650-651.

[8]李新辉, 闫丽, 陈丽丽.三阶段培训法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6 (13) :1730-1731.

[9]夏庆华.提高区疾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指导水平的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8, 24 (5) :551-552.

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状况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方法

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试行) 》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设计调查表。内容:工作单位;最高学历;专业;卫生手与外科手的概念;医院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外科手洗手方法;卫生手的洗手指征和方法;本单位洗手设施;参加工作后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情况;是否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等内容。由被调查人员以不记名填表的方法独立完成, 并要求其真实填写所在的医疗机构的洗手现状和认识。于2007年9月—2008年8月之间, 随同卫生局专家组成员到各医疗机构检查工作之际, 对本市、县或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的各类已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概况

本次发放调查表425份, 回收率100%.无效表9份, 有效表416份。调查了312所医疗机构的情况, 其中县级医院167名, 占40.14%;乡级155名, 占37.26%;村卫生站的41名, 占9.86%;厂矿医院的32名, 占7.69%;其他21名, 占5.05%.人员组成见表1.

2.2 调查对象掌握相关知识及洗手现状

经调查显示, 参加工作后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情况:每年能达到6 h以上的占10.82%, 在1 h~6 h之间的占22.60%, 未参加过学习的占66.59%;熟悉卫生手与外科手概念的占47.60%;知晓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的占26.92%;掌握外科手洗手方法的占73.80%;掌握卫生手洗手指征和方法的占43.51%;安置流动水洗手装置的占85.1%, 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占13.70%;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占76.68%;希望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占98.08%, 见表2.

3 讨论

3.1 调查结果显示, 有47.60%的人员了解卫生手与外科手的概念, 只有43.81%的人员了解卫生手的洗手指征和方法, 而知道外科手洗手方法的达到73.80%, 只有26.92%的人员了解医院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相比之下, 掌握卫生手的方法、指征及标准的比掌握外科手洗手方法的学员减少30.29%, 说明凡能开展手术的医院均对外科手有所理解, 而对卫生手比较陌生。有流动水洗手设施的单位占85.10%, 而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只占13.70%;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高达76.68%, 足可反映基层医疗机构洗手现状令人担忧。分析原因之一是:这些人员中参加工作后每年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在6 h以上的只占11.06%, 在1 h~6 h的只占22.60%, 而从未参加过学习的高达66.59%, 因为学习不到新知识和新要求, 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做好手的清洁消毒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因而有98.08%的人员急切地希望学习相关知识。

3.2 从调查不难看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洗手概念较差, 洗手不使用肥皂, 只用流动水冲洗3 s~5 s, 操作前只洗一次, 洗手方法不规范, 洗手频率也较低。70%~80%的医生在查房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曾洗手;门诊医生有20%~30%在特殊检查或可疑患者后才洗手;医技人员中只有20%~30%能按规定洗手;洗手范围合格的为34.75%, 步骤合格的仅占26.25%.根本做不到在两患者操作间用消毒液擦手, 甚至有人还用自身工作衣擦手, 造成再次污染。而在下班前却能做到较认真地洗手, 洗手持续时间长, 揉搓频率高。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使广大学员认识到必须按照洗手指征, 保证洗手持续时间、频度和范围, 使用清洁干燥的擦手用具, 才能有效去除手上的暂居菌, 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3.3 诚然, 基层医疗机构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常常忽略洗手的现象较为普遍, 究其根源: (1) 医护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洗手设施不尽完善, 使用不方便; (3) 经济困难是制约规范操作的难题。医院内常用的洗手方法是肥皂流动水洗手法, 以往报道此法可使手上的细菌减少60%~90%[3].在目前基层条件还不可能达到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时, 首选的仍然是肥皂流动水洗手法, 但要用纸巾关闭水龙头, 以免重新污染双手。不宜使用公用毛巾, 一定要用洁净干燥的个人专用毛巾。建议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更科学、更适用、经济、快速、高效的手清洗消毒方法。严格管理措施和科学准确的效果监测是做好医务人员手部清洗消毒, 预防医院感染的要素[4]。在洗手行为还没有成为每名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时, 还应加强监测和管理, 但基层医疗机构受监测条件的限制, 根本做不到按规定监测, 甚至根本就不监测, 如何了解感染的危险和掌握消毒灭菌的效果, 应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尽早改变这种现状。在审批新建医院建筑时要考虑到医院感染防治的有关要求。

3.4 尽管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污染[5],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 但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 如不及时更换, 仍可形成感染的途径, 所以要按要求更换和洗手。当手污染严重时, 使用普通肥皂洗手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暂住菌;而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的杀灭率远远高于洗手, 但消毒剂并不能完全替代洗手, 因为它不能清除碎屑和污物, 所以当手上有明显泥土或有机物污染时, 仍需通过洗手达到手卫生要求。

3.5 近年来, 卫生行政部门对县级以上的各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监督管理, 并且得到一定改观, 但对乡级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还很欠缺, 故笔者建议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 应做到: (1) 从源头开始抓起, 增加医院感染知识在校教育内容。 (2) 严格开业审批和执业考核关, 应增加医院感染内容的考核和校验, 对凡是医院感染方面存在问题的应对其指导或限期整改, 依法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对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应给予停业整顿。 (3) 各级医疗机构应按要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和制度, 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提高专兼职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 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 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 各接受进修实习人员的单位也要加强岗前培训, 从规范洗手抓起, 确保医疗安全, 保障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游建萍, 黄庆, 府灵伟, 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扩展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426-428.

[2]邢红霞, 张红英, 武建英, 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639.

[3]苗勤, 张辉, 刘晶岩, 等.术前手消毒效能检测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3, 2 (4) :317.

[4]郝爱华, 王连琴, 余磊, 等.加强护士手部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2) :168.

实验室卫生检验人员管理探讨 篇9

1 检验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工作的职业道德就是在从事检验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包括检验人员的行业道德、法制意识、熟练的检验技能, 具体表现为:热爱本职工作, 求真务实, 一丝不苟, 遵纪守法, 廉洁奉公, 忠于职守等。在管理中应弘扬爱岗敬业精神, 增强法制观念, 提高检验人员为卫生防疫事业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 检验人员业务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是公共卫生的技术支撑, 是一项专业知识广阔, 技术含量很高的技术工作, 它要求卫生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水平。因此, 在管理中应及时制定培训计划, 对检验人员进行有层次有目标的培养, 使检验人员的知识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并通过目标培养广泛吸收相关专业知识, 拓展知识面, 调整知识结构, 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先进方法, 使检验人员成为具有技术能力强, 业务素质高的人才。

3 检验人员心理素质管理

卫生检验工作常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 工作性质和繁重程度又存在着一定的反差, 很容易使检验人员产生厌烦情绪。因此, 在管理中应注重疏导, 沟通情绪, 善于发现优点, 合理使用人才, 充分调动和发挥检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 讨论

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 检验报告是否公正、准确, 不但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利益, 也关系到客户的产品声誉和利益。因此, 一名合格的卫生检验人员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保持踏实正派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形象。

加强卫生检验人员的自身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 我们应积极探索卫生检验人员的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一定的激励机制, 逐步完善管理办法, 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技术强的检验队伍。

摘要:加强实验室卫生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管理, 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检验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卫生检验,检验人员,管理

参考文献

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与对策 篇10

1 我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

1.1 手卫生执行率低

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为61.1%,远高于接触患者前的38.4%,接触病房其他物品手卫生执行率为34.2%.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而忽略洗手,日常工作中护士常常在完成整个病区护理工作后洗手,约50%的医护人员在未洗手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

1.2 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医生、护士对六步洗手法执行率高,分别为83.5%和91%,工勤人员最低为50%.医技人员和工勤人员对手卫生的概念和标准隔离等知识率较低。

1.3 手的再污染

医护人员洗手后大部分使用公用大毛巾干手,甚至白大衣两腋下或内边擦手者为数也不少,导致手再次污染。

1.4 手卫生误区

戴手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很多医务人员认为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并且戴同一副手套检查多例患者或进行多项操作。

2 原因分析

2.1 手卫生知识缺乏,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

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薄,不能按规范洗手,工作忙未及时洗手占60.3%;个人习惯和观念上的因素,担心频繁消毒液擦手会损伤皮肤;快速手消毒剂价格昂贵数量不足,床边没有洗手池洗手不方便。

2.2 管理不到位

管理者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手卫生设施不完善,现在我院仍然使用固体肥皂而未使用可避免二次污染抗菌皂液,也没有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及干手器;管理人员对正确的洗手指征、操作方法和时间要求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控,导致医护人员洗手达标率不高,依从性差。

3 改进措施

3.1 落实不同层面手卫生知识培训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的前提。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进行调整,医生、护士强化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关注“接触患者前和接触病房物品后”等环节;医技人员重点强化手卫生指征等培训;工勤人员注重六步洗手法等基础技能的培训。在培训方法上我们采用集中培训和分片培训相结合,同样的内容连续2~3次轮训,杜绝各类人员找借口和理由不参加培训,结合宣传资料、图片培训,结束后当场进行闭卷考试,并将考试分数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提高了培训效果。

3.2 配置便捷洗手设施和选择医务人员愿意接受的手卫

生产品。在各种诊疗、护理、办公等医疗场所中配置符合要求的感应水龙头、抗菌洗手液和擦手纸,保证洗手便捷;并配备足够的速效手消毒液,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手卫生执行率提高了21.5%.

3.3 保证人员到位,科学排班。保证临床工作人员的数

量,强调工作中洗手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医疗与护理程序。遵循无菌—清洁—污染操作顺序,减少洗手机会,增加洗手执行率。

3.4 加强过程管理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

键。通过制定手卫生制度,在每个洗手池旁张贴六步洗手法操作步骤和洗手指征,在重点区域制作了醒目的手卫生警示标志,及时提醒医务人员执行。每月对重点区域的医务人员进行手部微生物监测,将各科手卫生执行情况纳入质量考核范围,并将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通过过程管理使医务人员手卫生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4 体会

组织管理上在监管力、执行力和人力投入上加大力度、下大力气;在理念上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在设施上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和足够的速效手消毒液;在制度上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管理监测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尽可能地避免每个可预防的医院感染案例的发生[3],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医疗安全。通过具体实施,我院的医院感染例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

摘要:目的 通过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我院2010年3月—9月医务人员手卫生1 100例次,总结手卫生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发现手卫生执行率低,手卫生知晓率低、手的再污染、手卫生存在误区等现象。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避免了每个可预防的医院感染案例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医疗安全,使我院的医院感染例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结论 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

关键词: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5(4):426-428.

[2]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上一篇:毕业设计现状与改革下一篇: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