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忌

2024-05-06

十忌(精选十篇)

十忌 篇1

2. 有癣疥类传染病者,不宜拔罐。

3. 血小板指标低下,易出现紫绀者不宜拔罐,尤其不可做刺血拔罐。

4. 患恶性皮肤肿瘤或局部瘰疬者,不可在患处附近拔罐。

5. 妇女妊娠期不可在心脏前后区、腹部、乳部等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宜轻。

6. 癫狂躁动患者,不适于拔罐。

7. 体表大血管处,尤其凝血机制不全者,不可做刺血拔罐。

8. 严重水肿患者,慎用火罐。

9. 血压过高患者,也应慎用火罐。

家访十要、十忌 篇2

一、要有准备。家访前要做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么谈。不同层次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心态。

二、要多尊重。必须尊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特别是对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

三、要多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挖掘他们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向家长反馈,使家长和学生都增强信心。

四、要多商讨。教师和家长在教育

学生问题上出现分歧后,应该用与家长商讨的方式解决。

五、要抓时机。随访要善抓时机,避免被动。

六、要有重点。认真分析本班情况,确定重点家访对象,重点不宜过多。

七、要多观察。家访中要留心观察学生家庭人口状况、居住与学习条件等等。

八、要有回避。家访时有些事情的苗头或细节不便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在一起谈的,可考虑学生不在场时谈。

九、要抓反馈。家访以后要分别向家长或学生了解对家访的反应。

十、要常总结。写一些家访小记,总结经验或教训。家访十忌:

一、忌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向家长“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可以启发他自己谈谈事情的经过,告诉他犯点错误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二、忌指责家长。不要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去指责,要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完全一致。

三、忌急于求成。不要以为一次家访就可万事大吉。学生的表现有些反复是正常现象,要学会抓反复和反复抓。

四、忌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不可针锋相对相对与之发生口角。要言简意赅,适时告辞。

五、忌以偏概全。不要一好百好,一差百差。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学生,应从表扬其优点入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

六、忌背后议论。家长在议论其他教师时,不要随声附和,甚至说些不该说的让家长了解的情况。

七、忌漫无边际。如果谈起话来海阔天空、华而不实,就会使家长不知来访目的。要言之有物,长话短说。

八、忌过问隐私。对家长不愿提及的隐私,不要过问。这是一种礼貌。

九、忌强行访谈。家长因公务在身或其它原因不便在家中接待教师时,应予理解。可采用其它方式联系。

夏日饮茶十忌 篇3

一忌饭后立即饮茶。饭后立即饮茶,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老年人因肠胃功能下降,对这种颗粒很难消化吸收。

二忌空腹饮茶。腹中无物时,茶性直接入肺,犹如“引狼入室”,故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三忌睡前饮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茶硷等,都具有较强的提神兴奋作用。如睡前饮茶过多,势必引起兴奋,还会增加小便次数,不仅影响睡眠,还会造成失眠。

四忌饮隔夜茶。茶水搁置太久,容易被病源性微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容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能引起胃肠疾病,消化不良等。

五忌饮用冷茶。喝温茶,人体的“火气”能因茶的凉性而下降,自尿排出;喝热茶,则茶的凉性借体内的“火气”而升散,使人精思爽畅。喝冷茶,不仅无清火化痰功效,反而有凉寒、聚痰的副作用。

六忌服药用茶水。服药一般用白开水,不宜用茶水。尤其服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之类,更不能用茶水。因为茶水中有茶硷,茶硷能提高体温,用茶水服药有对抗药效的作用。

七忌饮茶无选择。有严重心肾疾患、浮肿病、溃疡病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病者,饮茶要慎重。不能有茶皆饮。贫血和心肌梗塞患者宜饮用绿茶,腹泻和便秘的老年人不宜饮红茶。体质较好、热力较高的老年人宜饮绿茶。胃寒、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宜饮红茶。

八忌饮浓茶。因为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导致兴奋过度,所以浓茶易造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的老年人,饮茶要清淡,还要少饮。

九忌用滚开水泡茶。用滚开水冲茶会把茶叶中的鞣酸全部浸泡出来,反而把维生素等有益成分破坏,用滚开水浸泡的茶水也不香,苦涩,还有碍消化。把开水灌入暖瓶后放一至两小时,然后再泡茶,其茶香四溢。

十忌用茶解酒。有不少人以为“喝些浓茶能解酒”,其实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酒精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双管齐下,更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材料作文十忌 篇4

一、忌解说材料

不少学生认识不到作文材料的作用在于引出问题或揭示道理,写作时,不能迅速跳离材料,而是纠缠材料不放,对材料进行图解、诠释,抑或对所涉双方 (两种态度、两种做法、两类人物……) 或褒或贬地各来一段评说。结果,一篇文字下来,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更谈不上什么构思谋篇,只是充当了所供材料的传声筒而已。

二、忌就窝下蛋

很多材料,本身就是一个事例,或者一个小故事、一则寓言,只是过程简化了,细节省去了。有的同学不去揣摩、领会材料的含意、寓意,而是“就地取材”,以所提供的故事梗概为基本框架,想象一些细节,编造一些情景,对材料进行填充式的扩展延伸。这种将“缩写”的材料变为“扩写”的作文的做法,俗称“就窝下蛋”。

三、忌文体不明

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文体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实际训练中,不少同学由于文体意识淡薄,常常将文章写成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比如,开篇通过转述材料提出了观点,接下来便是四五百字的关于自己或他人的某个事件的叙述;或者一下笔便是“记忆犹新”的往事,写到近半篇幅时,又突然地“由此我认识到”,再来一半篇幅的分析议论。这些表现就是文体不明。

四、忌以叙代议

此种情况乃专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写议论文离不开举例,也就是“摆事实”。单说做到这一步,当然不难。问题在于,举例之后怎么办?要知道,议论文中,“叙”是为“议”服务的,所举的事例要起到论证观点的作用,就必须对事例展开分析,析中出理。一些学生习惯于事例叙完之后,马上就是“因此”“所以”地来一个结论,导致事例与观点完全脱节。

五、忌“人造悲剧”

有些学生苦于议论文写作之难,遇到材料作文,常常会选择写记叙文。选择记叙文当然也好,但无事可写怎么办呢?于是胡编乱造之下,一幕幕“人造悲剧”竞相上演:自杀的,残疾的,出车祸的,失去亲人的,走上犯罪道路的等等,痛不欲生,惨不忍睹。没有真实生活的依据或体验,自然漏洞百出,假相毕露,让人啼笑皆非。须知,“玩悲剧”是很可怕的!

六、忌想象离奇

前些年写话题作文,没有任何限制,出现不少写法怪异的文章。近几年,受“魔幻悬疑”的影响,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脱离实际生活,总想着在“离奇”二字上做文章。不是侏罗纪,就是魔幻庄园;不是旷世神功,就是生死大爱。抱着空洞无物的东西,以富于想象、敢于创新自居,自我欣赏陶醉。这种做法极其有害,决不可等闲视之的。

七、忌刻意华美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一种不良倾向,即不顾实际内容需要,刻意追求语言形式华美出彩,将其视为作文中的“亮点”。一会儿一段排比,一会儿一段抒情,全然不顾是否连贯得体,是否真实自然。甚至有些得了高分的“优秀作文”,也是以“语言华美”为主打元素。这类作文一经推介,无疑会产生负面效应。形式只能为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

八、忌编造论据

有些学生平时疏于论据积累及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写作中难免遇到“无米之炊”的尴尬。没有办法了,只好临时编造论据。诸如“我有一个邻居”、“初中时有一个同学”、“那还是在三年前”、“听爸爸讲过一件事”之类,既不真实,又不典型,自然也谈不上说服力。论据需要平时的积累,关注时事也当是备考的必修课。另外,能活用教材中的素材也可有效弥补论据的匮乏。

九、忌段落庞杂

此点专就议论文写作而言。现行材料作文,往往会在材料中提供立意上的几个选点,多数情况下,学生会选择写议论文。从结构上讲,一篇议论文并不复杂,选取几个方面分析一番道理,证明一个观点,五六个自然段足矣。动不动就十几个段落甚至更多,只能使文章结构混乱,眉目不清。写作文要求思路清晰,以凑篇幅为目的的零散堆砌,有何思路可言?

十、忌言论偏激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驶入快车道,求叛逆、求自我、求个性等青春期特征彰显得愈来愈强烈。反映到作文里面,动辄“世道黑暗,人情冷漠”, 或者“道 德沦丧 , 无官不贪”,抑或“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等等,自感激昂慷慨,义正词严,孰不知暴露的恰恰是头脑的简单,思想的贫乏。尤应防范的是,为吸引他人眼球而刻意诅咒,只求发泄的快感。文贵有理,偏激不得!

书法学习十忌 篇5

一忌心浮气躁。

楷书讲究端正标准规范,欧体楷书尤甚。其对笔画的精致准确程度的要求,使得书写着必须平心静气、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苟的去书写,心理稍有波动,动作就会变形,笔画就达不到精美的要求。学习欧体楷书的人多有这种感觉,在每天早上或者晚上后者某一时间,心无旁骛是,能把写字的状态调整的很好,字能临的很到位,而在情绪波动、心有杂念是,则状态下滑,越写越烦,越临越不象。如果说书法能够表情达意的话,那么欧体楷书表达的应该是淡泊镇定、静雅和缓的心境,心浮气躁根本就写不好欧体楷书。二忌骄傲自满。

“朝学执笔,暮已自夸”是学书人的大忌。学无止境、“书海无涯”,书法就象那费尽千辛万苦才攀到山顶后看到的山后的那一片汪洋大海,绝大多数学习欧体楷书的同学就如

同还处在山脚下的攀登者,距顶峰尚有十万八千里,连大海的影子还没有看到呢,需要你付出终生的精力去攀爬、去竞渡,容不得有半点骄傲懈怠,你也没有理由自大自满。虚怀明志、奋力攀登,才是正理,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顶峰,才有可能接近理想的彼岸。田蕴章、田英章老师的欧体楷书水平都达到了被誉为中国第一的程度了,尚且虚心好学,日练不缀,更何况作为初学者的同学们呢!

三忌浅偿辄止。

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执着和坚持,遇难退缩、浅偿辄止难能成功,学习欧体楷书也是如此。有的欧体楷书爱好者,尽管也在好好临贴,一遍二遍临不象,等到第三遍临象了,就认为自己把这个字学会了、学好了,马上改临别的字。结果就导致出现一种情况:明明这些字临贴时写的不错,可一写完整的作品,马上都不会写了,功夫浅薄的毛病立即显现。因此说,学习欧体楷书的同学们一定要树立磨穿铁砚的精神,对每个字要不烦其厌的临,成百上千遍的写,直到达到了然于心、了然与手,“心忘于手,手忘于书”的熟练程度,从而写多遍都能与字贴十分相象。这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看似慢,实则收效快。

四忌一曝十寒。

你们要像老师和许多学习欧体楷书的人一样,都有一种这样的感受,就是一旦喜欢上欧体楷书,就好象抽大烟上了瘾,欲罢不能,使写字成为一种全身心付出的爱好,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拿笔写一会字,手就痒,就感觉不自在,有这种状态是学好欧体楷书的最基本的前提。而有的人则就是把写字当成一种“活计”了,想起来就写几笔,想不起来就让毛笔多少天都闲在那儿睡大觉,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刚刚取得点进步,就撂荒了。进一步,再退一步,总是原地踏步走,这样的话几时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啊!五忌嫉贤妒能。

学习欧体楷书不仅要向字帖学,也要向水平高的人学,学习人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拿来为我所用,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书写能力。嫉贤妨能、恶语相向不会对别人有任何影响,反而只能扰乱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总是处在一种愤懑、忌恨情绪中,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好好练字。所以说,学习欧体楷书的同学,要有见贤思齐、虚心好学的意识和品格,尊师重教、尊贤敬能,虚心向水平高的人学、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书法水平。六忌见异思迁。

学书不专一,流行什么学什么,认为什么好就学什么,今天学这个体,明天学那个体,结果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样样懂、样样松,到头来一事无成。我们好多爱好书法的朋友学了几年、十年、乃至几十年书法,仍没有什么大的出色,就是缘于学书不专一,把精力和时间都分散了,那一种书体都没有学精学透就半路改道,改来改去,总是半瓶醋。学习欧体楷书者,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坚持下去,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精中集力,下苦功把欧体楷书弄通学会,把精华学到手。

七忌粗枝大叶。

欧体楷书作为典型的“工楷”,对笔划结构要求相当严格,何处该实接、何处该虚接,哪笔粗,哪笔细,何处宽、何处窄,都相当到位,非常有分寸。比如,为数不少的习欧者认为“书”字中的诸横间距相等,而实际上“书”的第一横与第二横的间距就是要相对比其他横的间距宽一些,古碑贴是这样写的,这样写看起来才舒服。而许多人临贴时是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微的地方。平时大大咧咧的,临贴时总是照葫芦划瓢,认为差不多就行了,那是不可能学好欧体楷书的。“细节决定成败”,高手写欧体楷书时,特别重视细微之处,有时候为了把笔划写出尖,使出了“细钱穿针眼”的精细劲,只有这样,他们的字才显得与众不同,才显得格外有精气神。

八忌急于求成。

书法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体到其技法上,也是一门相当费时间、吃功夫的技艺,欧体楷书尤其如此,需要习之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要有渊博的学养,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不可能成功。正所谓“三年画十年字”,书法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成功。那些学书两三年就成为书法家的人,不过是欺世盗名罢了。学习欧体楷书的同学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各种诱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决不能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还没有掌握欧体楷书最基本的东西,就想去创新。应把写好欧体楷书作为毕生的追求,通过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和磨练,使对欧体楷书的认识和书写技能达到足够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九忌枉自菲薄。

有些同学学习欧体楷书一时间进步不大,或一时间感觉没有手感,便要么认为功夫浅,不可能有成效;要么认为自己手笨心粗悟性差,不适合学书法;在这些意识的驱使下,逐渐失去对书法的爱好,逐渐放弃学习欧体楷书,其实这是

完全错误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学习书法晚了,可能难以学好欧体楷书,难以获得成功。林散之四十岁才学草书,七十多岁才誉满天下成为一代“草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位学习欧体楷书的同学都要从最基本的笔划开始学起,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迷彷徨的酝酿初期。书法靠的是勤学苦练,尽管习书人有悟性高低之别,但是没有天才与蠢材之分。书法上没有天才,人人机会平等,起点都一样高,每位学习欧体楷书的同学完全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欧体楷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满意的成果。十忌内向封闭。

乙肝防治十忌 篇6

忌烟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心血管、呼吸、肝胆等系统均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经常吸烟者血液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会明显减少。饮酒之后,必须在肝脏解毒,大量饮酒会明显加重肝脏负担,直接损伤肝细胞,使病情恶化。常喝酒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肝癌和肝昏迷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乙肝患者的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宜适当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油腻食物(肥肉、油炸食品),以免助湿生热,加重病情。

忌大怒伤肝 祖国医学认为“怒伤肝”。患了肝病之后,若终日郁郁寡欢或烦躁恼怒,会直接影响肝病的恢复。平时不少肝病患者生气动怒之后,食欲减退,胁痛加剧,就是“怒伤肝”的结果。

忌过度劳累 急性期肝炎患者应特别注意休息,病情严重者还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待自觉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后才能适当活动。所以,慢性乙肝患者一定要慎起居,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因劳累而引起病情加重和复发。

忌急于求成 患病之后,一些患者常会四处求医问药,希望在短时期内解决问题。殊不知,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往往会带来诸多问题。因为乙肝不但是病程较长的疾病,而且从目前情况看,尚无灵丹妙药可以根治这种病。只有不急不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与合适的药物,按疗程用药,才能获得较好的功效。

忌自以为是 有的患者偏听偏信,找些单方、验方或其他人的所谓治疗经验,自我治疗。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些单方、验方未必都是正确的,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乙肝患者。所以还是请医生辨证施治为佳。

忌频繁更换药物 一些患者在治疗中频繁更换医生,更换治疗方案与药物,这样做的结果,既浪费钱财,又耽误病情。因为乙肝病程长,1个疗程一般都在三个月以上。疗效再好的药物,如果治疗不按疗程,或频繁更换药物,也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忌半途而废 有的患者按正规治疗方案治疗一段时间后,疗程还远远不够,但自觉症状好多了,便自作主张,终止治疗,使治疗半途而废。这样不但浪费钱财,也对治病不利,因为停药后很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

忌放任自流 有的乙肝患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或自觉身体良好,便对所患疾病满不在乎,不及时治疗,不重视随访检查,也不注意自我保健。也有的患者认为,现在还没有特效药,治来治去也很难治好,便放弃治疗。这样做都是错误的,因为乙肝治疗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整个防治工作可能是漫长的甚至是终身的,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恢复健康。

忌应用损肝药物 可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有:抗生素中的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抗结核药中的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镇静药中的氯丙嗪、苯妥英钠、利眠宁、安定,某些解热止痛药以及一些中药。肝炎患者应慎用或禁止使用对肝有损伤的药物。

忌混用生活用品 乙肝病毒可经输血、使用血液制品、混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亦可经亲密接触而传播。乙肝患者、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通过血液、精液、唾液等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因此,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口腔检查器械等都要严格消毒,最好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规定渠道收集并焚毁。活动期患者以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应适当隔离,如采用分餐制,或食具分开等。其他如患者用的刮脸刀等,也不可共用。

此外,在乙肝防治过程中,特别是在发病急性期不宜结婚,更不宜妊娠。

高血压病人“十忌” 篇7

二忌缺少运动。经常而又适度地锻炼,每天至少有规律地运动半小时,是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的有效方法。长期缺乏运动,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但剧烈的运动对高血压患者也不相宜。

三忌肥胖。高血压病人体重增加,血压也会进一步增高;而减轻体重有利于降低血压。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重视自己的体重,以适中为好,超重的患者,应当减轻体重。

四忌睡眠不足。高血压病人睡眠不足,易导致血压波动。试验表明,高血压病人如果一夜未眠,次晨血压可增高15~30毫米汞柱。

五忌寒冷天气。寒冷刺激可使血压升高,原有高血压者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顶着冷风行走。

六忌烟酒嗜好。烟酒可直接刺激心血管系统,使高血压病情加重。故高血压病人应控制烟酒量,为防不测,最好戒烟,不饮烈性酒。

七忌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有人试验,限制食盐4周后,血压即可降低12/6毫米汞柱。高血压病人食盐的摄入量,应按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的每天不超过4克盐的标准。

八忌体位突变。高血压病人的心脏储备功能较差,脑血管对脑血流量的调节功能减退,当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久蹲后突然站起,会产生脑血流量不足,而发生晕厥,导致摔倒等。

九忌大便干燥。长期便秘的高血压病人应查找原因,进行治疗,以免因排便用力,使腹压增加,血压突然上升而诱发脑出血。

历史课堂教学“十忌” 篇8

一忌:照本宣科

从表面上看, 历史课程比较容易学习, 其教学也似

引导学生跳读电话号码本, 找到所需要的号码, 或者浏览购物指南, 找到自己所需商品的价格等。此外, 大部分情况下, 阅读中常用的策略还包括寻读策略、概要策略、识别主题句策略、记笔记策略等。

(四) 通过阅读练习, 及时巩固已有图式

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有任务型阅读 (task-based reading) 题型。任务型阅读文章的话题很广, 包括文化与教育、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热点与时事、自然与环境、历史与地理、风俗与习惯、旅游与交通、文娱与体育、人物与故事、饮食与健康。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表格的形式,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所以在平时的阅读训练时,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和使用形式图式, 用图表总结出文章结构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与主旨大意相关的细节上,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住阅读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改写、角色扮演或评价等巩固图式的活动, 将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转化为英语实际运用的能力, 同时也将前一环节中学乎人人能行。很多学校由于编制等原因, 把非历史专业的教师充塞到历史教师队伍中来, 而这些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 专业素养不够, 历史专业知识贫乏, 一上讲台, 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对这类教师极度藐视, 也很难产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历史专业出身的教师也存在照本宣科现象, 主要是由于历史课程简单、落后的考查方式和考查理念导致的。长期以来, 历史课程的考查与测评过多地局限于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和再现, 没有强调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没有突出历史课程人文精神的传承, 导致了历史课程教学的简

习到的图式知识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使学生的图式更丰富,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图式理论为英语阅读提供了参考和向导, 也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因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背景知识结合起来, 增加学生的阅读输入量, 加强阅读策略指导和实际操作练习, 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 帮助建立新的图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 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赵进.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罗蓉.图式理论和英语阅读理解[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

【责任编辑闫会学】

单化, 从而使照本宣科者在课堂上得以立足。历史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尴尬, 唯有自己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而根治历史教学中照本宣科这一痼疾的关键, 则在于改变历史课程学习的考查与测评, 用充满新意、富于时代特色的方式和理念来制定测评标准, 科学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从根本上为历史课程教学注入活力。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 一些经典的历史著作也数千年传世而永恒不变, 但是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著作的理解、研究与阐释, 却在随时间的推移、随社会形势的改变而有所突破, 即历史研究的新发展。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 史学研究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教师应该抓住史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和成果, 及时、合理地吸收、整合到历史课程中来, 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相吻合, 使学生感觉到历史是亲切的、生动的。目前, 高考历史试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最新历史研究成果的吸纳。因此, 教师在高考复习中适当地让学生了解最新史学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达到这种专业境界, 才能清除照本宣科这一顽症。

二忌:死记硬背

历史课程是强调记忆并以记忆为基础的课程, 大量地记忆史实、积累历史信息是课程学习的基础。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 教师只要督促学生加强史实和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 就能在各种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 在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中死记硬背就成了历史课程学习的法宝。这种学习方式使历史课特有的魅力丧失殆尽, 学生在机械重复和简单记忆中对历史课程产生厌倦感和烦躁感, 完全失去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不利于生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甚至触发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排斥和蔑视心理。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课改, 要求历史课程教学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能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来分析历史现象, 得出结论, 形成人文精神和历史情结。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关键在于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和评价态度的改变。在理论上, “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清楚地告诉我们, 历史课程教学绝不是简单的背书课;而在课程实践看, 教师作为课程的第一实施者, 其对历史课程教学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必将直接影响课堂, 教师只有严肃而科学地从课程地位上来考量和认识自己所任教的历史课程, 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落伍地位。

三忌:填鸭强灌

“填鸭强灌”就是常说的满堂灌。很多历史教师过分追求历史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 整节课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历史知识, 不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和探究, 无暇顾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 久而久之, 历史课成为演讲课, 学生成了被动听取教师讲授的接受机器, 失去了思考和分析, 失去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目前尚存的应试教育残余无疑为这种教学方法保留了生存空间, 但是, 由于它完全违背了“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 其短视和急功近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例如, 某位自称具有闪电、高效教学风格的历史教师, 能在一节课内连珠炮般地讲完100多道高考模拟选择题。事实上, 学生无非是听完了这100道选择题的答案而勾画下来而已, 根本不可能有思考和理解, 从历史课程教学来看, 学生的学习任务根本没有完成, 只能寄望考试中能巧遇这些试题而获取高分。

这里要特别指出, “百家讲坛”式的课堂教学, 其实也是一种满堂灌教学。近年来, 以通俗历史讲座为主的“百家讲坛”进入到了千家万户, 中学历史教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百家讲坛”的影响。“百家讲坛”是一种大众通俗文化讲坛, 它带有主观性、随意性和猎奇性特点, 娱乐、休闲和欣赏功能十分显著。这与其有科学系统性、要求标准性、师生互动性和学习探究性要求的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有很大不同。“百家讲坛”完全由教授统领, 一讲到底, 听众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完全没有彼此互动、自主探究, 这种“一言堂”方式恰恰是新课程要摈弃的。由此可见, “百家讲坛”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不同。如果我们的历史课程教学盲目引入这种模式, 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僵化和教学内容的散漫, 甚至使初现生机的新课改倒退, 重蹈满堂灌的覆辙。因此, 必须警惕这种说书式教学可能给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有害影响。那种为了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和休闲欲, 不惜以牺牲课堂的探究性和创新性为代价, 重启历史教学的故事会的做法, 必须引起历史教师的高度警惕。

目前, 历史课程教学在人文性和贴近生活方面存在缺陷, 以致学生普遍喜欢历史, 但不喜欢历史课。怎样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 这正是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需认真探索的问题。无论怎样的历史课程改革和多么创新的历史课堂教学, 学生的思维启发和知识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 逐渐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这不仅仅只是基于高考应试的需要, 也是使历史知识活化为学生的社会能力所必需的。

四忌:偏离主题

“偏离主题”的情况常常发生在新从教的青年教师身上。由于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宽的辐射性, 教师在联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时, 会不自觉地把讲授的重心转移到其他地方, 使所讲授的内容偏离历史教学的核心主题, 产生严重的主题漂移, 导致教学目标落空。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授郑和下西洋这一内容时, 顺便联系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介绍哥伦布发现美洲, 接着又大谈古代美洲的玛雅文化, 以及是否是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这一史学争议。这样, 授课主题就由郑和下西洋一步步偏离到玛雅文化。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主题意识不强造成的, 同时也与知识掌握零乱、思路不清有关。此外, 思维方式的不良习惯也是重要原因, 有的教师在中学时代就形成了无序的发散思维, 当他控制了一方讲台时, 这种思维冲动就如脱缰野马, 不可收拾。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精确设定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严谨施教, 在三维教学目标的指导下, 落实、完成每一节课的规定任务。

五忌:描述过头

历史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营造生动的历史情景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现行课堂教学中再现生动逼真的历史情景主要靠多媒体视频和语言的适当渲染, 同时也可以插入短促的学生活动演示, 这些方法只要使用得当, 的确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 一些教师只为营造课堂气氛, 语言描述过于夸张, 失之科学和真实, 加之课堂活动的喧嚣、热闹, 反而使学生变得幼稚、浮躁, 以致阻碍了学生形成理性的历史感悟。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授黄花岗起义时称:“整个广州街道炮声隆隆, 一片火海, 革命党人和起义人民汹涌澎湃, 前仆后继, 清军尸积成山, 血流成河。”这种严重夸大黄花岗起义规模的描述, 已经完全背离了起义的真实情景。事实上, 黄花岗起义是当时同盟会各次起义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次, 即不发动群众的极少数革命者的军事冒险行动。其间充满暗杀、爆炸等恐怖色彩, 这也恰恰是当时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所在。因此, 历史教师要特别把握好自己的语言描述, 否则, 不仅夸张了史实, 更违背历史的本质特征。

六忌:个人偏好

历史教师有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偏爱, 包括对某一段历史、某一历史人物或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和看法, 这本可理解;而且, 教师个人倾向性的适当介入,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大胆地形成独到的历史观点。但是, 如果这种个人倾向走向极端, 则有可能带来至少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一, 将造成教学内容讲授的失衡。由于这种个人偏好, 教师对自己所偏好的那一部分历史知识, 了解和掌握得要远远多于其他部分, 以致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和时间分配出现不当倾斜:一些历史知识因教师情有独钟被不必要地强化或延伸、扩展, 而另一些重要的历史内容却由于教师不喜欢而被严重地淡化或忽视;有的教师甚至不顾“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对教学内容作大幅度修改, 以致不能规范地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内容。例如, 一青年男教师特别偏爱军事和战争类知识, 而弱化了经济文化方面的知识。其二, 由于教师的个人喜好, 使一些带有严重个人倾向性的偏激观点带入课堂, 甚至被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的自主探究和客观评价。例如, 某教师过分推崇曾国藩, 不能对曾国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甚至还对太平天国运动采取了一味贬斥的态度。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七忌:野史泛滥

就某种意义上看, 历史课程就是史料课程, 史学研究就是依据历史材料来进行的。但是, 史料浩如烟海, 除了具有科学意义的研究史料以外, 民间传说和野史也有可能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因此,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 对野史、传说的使用应格外慎重。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极不负责地把一些传说、野史随意地引入严肃的历史课堂, 表面看似乎为了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而实际上却严重地误导了学生, 致使谬论讹传, 天长日久, 历史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必将受到严重损害。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 诸如乾隆皇帝是汉人陈国老的儿子一类的野史、传说, 至今仍在泛滥。茶馆、市井流传的各种庸俗野史涌入课堂, 侵蚀了毫无历史鉴别能力的中学生的心灵, 最终必将导致整个民族的文化鉴赏能力退化。君不见, 几乎所有的清朝皇帝都被长篇电视连续剧戏说了一遍, 当今世界, 没有哪一个民族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戏说历史。尽管不少电视剧违背历史真相, 肆意编造, 但它所拥有的观众之多和收视率之高却令人震惊, 这足以警示我们最基层的历史教育工作者, 应该坚决地把野史从中学历史课程的课堂中驱逐出去了。

八忌:以文代史

文史不分家, 这是由历史学与文学密切的联系所决定的, 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引入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学作品, 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学习生成亲切直观的感觉。但是, 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并不能代替历史本身。很多以重大历史题材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与真实、客观的历史事实存在着巨大差距。例如, 《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故事情节与《三国志》的史实出入极大;《水浒传》里的宋江和方腊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更是差之千里;又如,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史实的雨果名著《93年》, 常常被很多历史教师引用, 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世界近代史中难度较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内容。但是, 该名著与真实的法国大革命仍有距离, 在课堂中的引用亦需慎重。

可见, 与杜绝“戏说”一样, 历史文学作品不可以简单地当做历史课程资源, 否则, 历史学将失去其严谨性而变得随意化。近年来, 我国影视领域里大量上演的历史剧和文学领域里出现的大量历史小说, 都可能给历史课程教学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这不能不引起历史教师的高度注意。

九忌:不懂装懂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任何一个历史教师都不可能穷尽其全部内容, 因而, 学生在课堂上所提问题有时可能会超越教师的知识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教师为了维护自己无所不知的知识权威形象或者自己狭隘的教师自尊, 往往会强词夺理或不懂装懂, 要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压制性和霸权性的解释, 要么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胡乱应付。这样做, 不仅不能维护和提高自己的教师形象, 反而可能被学生小瞧, 彻底丧失自己的威信。事实上, 历史课程教师要绝对避免被学生问倒是不可能的, 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才可能不被学生问倒。当遇到确属于自己不知晓的知识盲点时, 就应该坦诚地承认, 并和学生一道查阅和探讨, 这样既提高了自己, 也促进了学生学习, 培养了学生虚心求学、穷究难点的治学精神。而当学生的问题一旦得到教师的圆满解决, 就能大大提高教师的威信, 也能增强教师的从教信心。但是, 无论怎样, 这种被学生问倒的现象不宜经常发生, 它毕竟暴露了我们教师专业功底的缺陷, 因此, 加强学习、博览群书, 是教师一项每日必练的硬功。

十忌:比喻失当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尤其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教师常常采用设比喻的方法来阐释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其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 如果设喻过于随意, 缺乏充分的科学性思考, 则有可能使比喻陷于困境或难以自圆其说。例如, 一位青年教师在讲授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一内容时, 把共产国际比作“媒婆”, 而把共产党和国民党分别比作“女方”和“男方”, 进而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说成“这就像女方嫁给男方”。这一比喻当时在课堂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虽然记忆深刻, 但却很不严肃, 而终于使教师的后面讲授陷于困境。因为课文强调共产党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于是就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按您的说法,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共产党这个进了门的媳妇很不安分, 没有很好地融入丈夫家里, 才有了后来婆家对媳妇下狠手的事情啊?”此言一出, 整个教室又是一阵哄笑, 教师一时语塞而不置可否, 致使该比喻所针对的国共合作教学陷入极大的尴尬和非理性之中。另一个例子是, 在讲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这一内容时, 教师说:“联合国大会冲破美国的阻挠, 成功恢复了新中国的联合国合法席位, 这是第三世界穷兄弟们帮的忙, 因此, 中国就是第三世界丐帮的帮主, 我们永远不会丢掉我们的穷兄弟不管, 今后强大了也是如此!”话音刚落, 全班哄堂大笑。这个比喻同样失去了史论的严肃性。因为中共领导下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新中国, 无论如何是不能比作封建时代的丐帮帮主的!

可见, 设计比喻绝对不能忘记了比喻的总体严密性和科学性, 只有既能直观、生动地激活比喻对象, 又能揭示其本质, 才是科学而有效的比喻。

综观以上分析, 历史课程教学中所存在问题不仅这些, 这“十忌”仅为其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对于实现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 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的墨守成规。它分为两个方面:知识上的墨守成规和教学观念上的墨守成规。因此, 历史教师一要以常教常新、把每堂课都当作新课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把最新的历史研究信息引入自己的课堂, 用新泉活水来浇灌自己的专业领地, 使其充满生机;二要在教法上勇于突破, 走出长期教学形成的固有刻板模式, 不断转变观念, 超越自我;抛弃一成不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历史课程教学观、内容和方法, 使历史课程教学越教越活, 越教越宽, 永远与时俱进, 永远为学生所喜爱。只有这样, 我们的历史课程的课堂教学才能有声有色、别开生面, 历史课程教师才能完成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传承人类文化的神圣使命。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一些教师对课程特点缺乏研究、把握不准, 常有意无意地触犯历史课堂教学的忌讳, 以致教学失准, 留下缺憾。这些问题可归纳为十种, 是历史教学的“十忌”。

浅述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十忌 篇9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海难事故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运业一直存在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 船舶及船长在不危及本船及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 有义务尽力救助海上人命。这一规定也被各国海商法及国际公约所采纳, 成为一项法定义务。为了保证海上人命安全, 相关国际公约均要求各缔约国建立完善的海上搜救体系, 把守海上人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1 与海上搜救相关的国际公约

1979年, 在国际海事组织在汉堡召开的会议上各国通过了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该公约为各国搜救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统一框架, 并要求各国在海上搜救行动中互相协调和合作。在公约下, 全球海区分为13个搜救区域, 各缔约国对责任区域内的搜救行动负责。公约强调各缔约国在搜救中的协调合作, 并且鼓励国家间订立有关搜救的合作协议和条约。

目前, 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与1974年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GMDSS和航行安全) 已经构成了国际海上搜救的基本法律体系。

2 中国海上搜救的立法和实践

2.1 立法现状。

我国已经于1985年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该公约自1985年7月24日起对我国生效。然而在国内立法方面, 目前中国并没有统一的《海上搜寻救助法》。在法律层面, 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笼统地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作出了概括性的规定。此外, 一些省市通过了相关的地方法规,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上搜寻救助条例》、《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条例》和《天津市海上搜寻救助规定》。此外, 2006年1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从而建立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反应机制。

从立法层次上看, 地方的搜寻救助条例效力较低, 且没有普遍适用性。而《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的性质是不明朗的, 严格来说并不属于法律的范畴。简而言之, 我国目前在海上搜救方面立法较为缺乏, 这与国际公约的要求和国内目前的搜救实践是不相称的。

2.2 我国目前的搜救体系。

2005年, 我国建立了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的海上搜救体系。部际联席会议作为搜救应急领导机构, 主要研究、议定海上搜救重要事宜, 指导全国海上搜救反应工作。成员单位包括原交通部、外交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民航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气象局、国务院台办、国务院港澳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海军、空军等单位。交通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作为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办事机构, 负责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在地方上, 省级海上搜救机构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海上搜救责任区的海上搜救应急指挥工作, 海上搜救分支机构负责地市级或县市级的海上搜救应急组织指挥工作。

目前, 海上应急救助力量包括政府部门所属公务救助力量、专业救助力量、军队、武警救助力量, 以及其他可投入救助行动的民用船舶与航空器,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人力和财力资源。

3 目前我国搜救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1 搜救法律法规不健全。

如上所述, 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海上搜寻救助法》或者《搜寻救助条例》。在加入《1979年国际搜救公约》后, 根据公约要求, 中国应当按照搜救公约的要求, 履行公约义务, 在国内实施该公约。对于国际公约如何在国内实施, 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对于条约适用问题目前并无统一的做法。一般认为, 国际条约在国内的实施有两种方式: (1) 纳入。即将国际公约直接纳入国内法体系, 且当公约与国内法冲突时, 国际公约优先适用。私法领域的公约多采用“纳入“方式。 (2) 转化, 即将国际公约转化为国内立法, 在国内予以适用。这主要适用于公法领域。

由此可见, 中国在国际公约的适用问题上兼采纳入和转化两种方式。鉴于海上搜救属公法范畴, 建议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内搜救法律法规, 如《海上搜寻救助法》等, 以满足公约要求。同时, 完善现有的国家搜救应急预案, 使其更合理、更有操作性。

3.2 海上搜救体制未能理顺。

目前, 我国搜救应急领导机构为部际联席会议, 其只是一个部际协调议事制度, 结构松散, 不能承担起日常协调、组织海上搜救行动的任务。海上搜救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的海上搜救行动, 但其为交通部的内设机构, 在海上搜救中有时仅能起到协调作用, 关键时刻缺乏直接指挥救助船的权力, 大大影响了海上搜救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我国海上搜救指挥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需要统一搜救力量, 集中有限的救助资源投入到海上搜救中。建议整合目前比较分散的海上力量, 借鉴美国海上警卫队的模式, 统一我国的海上力量, 在交通运输部下建立起巡航、救助、缉私、护渔一体化的新型海事力量--中国海上警卫队伍。中国海上警卫队具有海上搜救的指挥权, 全面负责海上搜救行动的组织协调, 一切救助力量均应当听从其指挥。在地方, 建立海上搜救指挥分中心, 隶属于海上警卫队并受其领导, 负责区域海上搜救行动的指挥和协调。只有整合有限的海上资源, 采取巡航救助一体化模式, 防救结合, 才能在海难事故发生时快速反应, 在减少事故发生概率的同时, 增加搜救成功率。

3.3 搜救装备力量不足, 搜救技术有待提高。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海上搜救力量的投入, 但整体而言, 搜救船舶和装备数量仍显不足, 船舶老旧, 且结构不尽合理。海事巡逻艇多为小型船艇, 且功能单一, 不能满足搜救要求。此外, 救助科技和人员技能也亟待提高。

鉴此, 要完善我国搜救力量, 国家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加强装备建设。完善海事执法船的综合功能, 增加救助、清污等等功能, 增强其远洋巡航救助能力。利用现有资源, 发展空中搜救力量, 建设专业性与综合性并重的海空立体搜救队伍。发展搜救科技,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搜救科技研究, 海事部门可以与军队、地方、船公司等进行合作, 加强搜救演习, 提高技能。通过建设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军地结合、专群结合的搜救体制, 最终建立起各方联动、运转高效的搜救机制。

4 结论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地履行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所赋予缔约国的义务, 保障海上人命安全, 我国立法应当采取“转化”的方式, 尽快将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转化为国内立法。同时, 应当完善海上搜救体制和机制, 整合海上力量, 建立巡航救助一体化的新型中国海上警卫队伍, 从而建设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海上搜救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孔凡, 阮巍.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探析[J].水运管理, 2004.

[2]宋家慧.论加快发展我国海上专业救助力量[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4 (4) .

[3]许志远.国家海上搜救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4]徐开金.长江重庆至安徽段水上搜救新体系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沈卉, 女, 硕士, 2006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 现在上海兰州路海事处工作。

(上接186页) 以上十忌, 虽不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律条, 但只是希望能对提高高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素质起到一点有益的作用!

作者简介:施成, 男, 2005年起进入学校参加工作, 现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团总支书记。孔伟, 男, 副教授, 高级实验师, 高级摄影师。江苏省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党总支副书记, 指导第一作者撰写本文。

责任编辑:王俊

老乡优先, 同班同学优先, 同姓优先等等“原则”进行选拔, 其实, 如果是像春秋时的晋大夫祁黄羊那样“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倒也是值得赞扬的一种做法。但是有些学生干部却不是这样的想法, 而是认为“在学生会里多按几个自己人, 搞点啥事都能方便些”, 以致于往往没有唯才是用, 直至后来要被所谓的关系所累, 说不准在发现他无力胜任时还会影响彼此之间的友谊, 甚至还会闹翻脸, 到头来还是让自己受罪。所以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一直以来我选择学生干部的标一味地走老路, 效仿前任。部门在开展学生活动时, 也总是那么几种, 难见有创新, 甚至连工作计划、工作小结都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拷贝, 如此而下, 学生工作的活力将何在?

所以, 我在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学生活动时一定要“控制数量、保证质量、注重内涵、提升品位”, 要把届次化的活动搞成经典活动, 每届都要有所突破, 另外还要能够结合时代特点搞成亮点活动。这样做, 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活动既有经典, 也有亮点。

中有没有成绩不及格的同学?”还有同学说:“不及格的人怎么还能当学生干部呢?”由此可见, 在同学们心目中, 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们都应该

摘要:历来,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校学生工作及各级团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既是架在老师与同学, 学校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桥梁, 也是完成学校党团组织各项工作, 开展学生活动的中坚分子, 有力地保证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 但是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 现重点浅述这些高校学生干部们应该注意的十个问题, 仅供参考。

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十忌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十忌

发展规划是事业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是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也是图书馆分阶段发展的依据,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制定发展规划是为了实现规划,不是“规划规划,纸上划划,墙上挂挂”,更不是胡乱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要有科学的发展观。笔者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禁忌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 一忌不懂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科学方法,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盲目乱定规划

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建立在图书馆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纲领。它由制定图书馆规划的起因;图书馆环境分析(包括历史、资源等);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其说明(总目标、目标内涵界定、阶段目标);实现图书馆发展目标的战略措施;图书馆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等几部分组成。它体现了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也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可有些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校的实际相脱离,夸大目标,盲目攀比,求大求高,所建图书馆大楼一个比一个大。为了迎合上级的检查,盲目的制定规划,不考察学校的财力状况,不分析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具体措施,只写大口号大目标,成了真正的“墙上挂挂”的空规划。

2. 二忌不以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实际的图书馆发展规划[1]

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不断分析诊断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另一个是通过广泛的参与调动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个是争取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学校图书馆的支持,这样扩展了办好图书馆的资源,调动了积极性,又不断分析解决了学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此实现了学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建立一种新的学校图书馆发展机制,当然它体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图书馆发展观。学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观,它认为实现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应当首先从分析和理解图书馆发展开始,它的发展是基于一个不断进步的概念要自下而上,学校各部门要广泛参与,甚至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制定发展规划闭门造车,制定的图书馆发展规划,图书馆馆员不知道,各系、部不了解,主管部门不清楚,打印几份,送交各部门,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至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人才建设、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的发展,只有制定者自己知道。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发展规划的实施者,没有图书馆员的参与,就没有了实施基础,制定的规划肯定不符合实际情况;没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制定的规划没有支持者,图书馆是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没有了服务对象的支持,事业如何去发展?比如,文献资源建设,没有各部门的参与,仅凭图书馆几个采购人员所采购的文献资源,根本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据调查,用这样的方法所采购的文献资源,其中有30~40%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在资源如此紧张的时代,造成40%的浪费,就是一种极不负责行为;没有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财力、物力等很难保障。这样的发展规划造成的恶果是难以想象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发展规划,是根本无法实施的发展规划。

3. 三忌对图书馆发展中的环境分析、问题诊断、关键问题的引导、确认不明确

任何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馆的。图书馆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了明天的发展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调整改革自身的服务方式和管理的过程。因此分析图书馆发展的环境变化是制定图书馆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分析图书馆发展状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图书馆成功经验,发展自身的优势和传统是实现图书馆自我超越的条件,对过去的全盘否定会动摇推动图书馆不断进步的信心。分析图书馆现状还要分析图书馆已有的办馆资源,分析可能获得的办馆资源。很多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应是这些图书馆规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状况。比如规划建立数字图书馆,但经费从哪里来没有着落,规划增加馆员,却不知道编制已经用完或无法增加编制等。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当地其它学校图书馆的状况,其它图书馆是自己的参照,包括不同层次图书馆的衔接,同层次图书馆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分析图书馆发展中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分析诊断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优先次序。包括问卷调查、问题树的运用、关键问题分析法、优化排序、对比排序等方法。许多图书馆发展规划根本不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不会运用专门的技术去诊断和分析出现的问题,对问题避而不谈,对设想大谈特谈。这样的规划根本无法操作,也就没有了实践的意义。

4. 四忌不听专家论证,凭领导个人喜好瞎规划[2]

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是把关,二是提出不同的意见。专家论证就是从各个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请专家论证发展规划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做法,经专家论证的发展规划,实施起来比较顺利,也容易实现制定的目标。有些图书馆的发展规划,都是根据领导的喜好制定的,领导的喜好左右图书馆的发展。领导对数字图书馆有兴趣,数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肯定加大,那么在规划中就明显体现出来,这一方面就是重点,其它方面都不顾,能不能实现都不重要,只要敢规划,电脑几千台,电子阅览室几个,服务器十几个,数字资源达到几十个TB,不管有没有资金,不管实际需求如何。这种瞎规划,造成图书馆工作一塌糊涂,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5. 五忌不以人为本,服务功能太弱

图书馆是集服务、研究、休闲等功能为一身的教育场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师生,以师生为本,为他们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责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提供服务,最终转化为服务的产品(信息)。规划中提出各种服务方式是成功的发展规划的体现。一般的规划中很少提及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内容。只强调传统的借阅功能,是被动的服务,不是主动的推送服务,另一方面,规划中还要体现馆员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大规划,小目标,要相一致。

6. 六忌近视行为,不考虑长远发展

这在许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中最为突出,为了某一时段的需求,大干快上,放卫星,搞形象工程。比如为了评估达标,可以盖几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一年可以采购几十万册、甚至上百万册纸质图书;购买几十种数据库。由于是大批量采购,这些资源有一半是不能利用的废品,加上加工的粗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评估一结束,图书馆的发展便无人问津了。没有按发展的需求去建馆舍,没有按学生人数规划书库的面积、阅览室的座位,以及文献的增长量、平均年增长册数、电子资源的数量等。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使图书馆的事业陷入困境,这样的规划就是没有长远的发展观。[3]

7. 七忌不以学校的发展规划为基础,图书馆发展规划的文献建设比例不当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的基础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以各学科为基础的,各学科比例的适量,要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并不断的修订,这样才能满足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需求。

8. 八忌发展规划目标太口号化,没有可操作性

发展规划最终要形成一个文本,把发展目标口号化,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可以起到凝聚作用。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如果不能朗朗上口,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难以为职工记住。但如果概括成口号化的目标,不可检验和操作,就难以得到群众的信任。为此,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包括两个层次的表述,一是口号化的总目标,二是目标内涵的具体界定,一直描述到可以监测评估的程度。但只有大目标,没有具体的小目标,这样的发展规划很难操作,不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规划,便不能实施。

9. 九忌发展规划,实施阶段太笼统,没有具体的分解实施阶段

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后,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是规划中列出的行动计划,它要求紧扣发展目标来制定,强调目标与措施的相互对应,不能直接支持目标实现的措施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措施,没有措施支持的目标不能作为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对于那些间接而不是直接支持的目标,又是必须有的措施,通常会列入图书馆发展计划中的“保障体系”,所谓保障指的是落实措施的条件,是指措施和目标的保障。发展规划最终还得靠人来实施,把目标量化、细化,把每一个阶段实施的步骤具体化是实施规划得第一步。只笼统的规划三年、五年的实施阶段,最终是不能实施。我们许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无法实施,便是实施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小的阶段,没有落实到每一个馆员身上,没有分解到每一个馆员身上的发展目标,也就很难得到落实。规划每年都制定,每年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0. 十忌发展规划更新太频繁

一个图书馆发展规划一般都是五年,这和国家得发展规划是相一致的。最忌朝令夕改,这就要求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慎重,一旦规划制定下来,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落实,无论领导更迭或其他原因都要执行下去,除非有重大的变革,需要调整规划,也只能时修订,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图书馆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图书馆发展规划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它得制定需要方方面面得参与。以上十忌只是从几个方面提醒制定规划应注意的问题。各个学校在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量体裁衣,量力而行。[4]制定发展规划主要是为了图书馆的发展,这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和途径。只要是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规划就是成功的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2006-10-12].http://www.cpll.cn/

[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9-14].http://www.cpll.cn/

[3]杨义勇.图书馆信息化规划论[J].现代情报,2004(7):1~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十忌】相关文章:

上一篇:围岩破坏机理下一篇:班级管理的艺术与科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