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2024-05-10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精选十篇)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篇1

关键词: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对人类文明的意义重大, 儿童阅读更是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国儿童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 不遗余力地推广儿童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义务和责任。公共图书馆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儿童阅读推广, 培养儿童的良好阅读习惯。

一、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儿童阅读推广是指在科学的、正确的阅读观念的指导下, 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引导儿童阅读的人介绍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 推荐符合每个儿童特点的阅读素材和发扬科学的阅读理念, 并引导儿童自由、快乐地阅读, 帮助其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爱上阅读活动。

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 人一生中的很多习惯大多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1]。阅读也不例外。因为在儿童时期, 大脑的发育还处于敏感时期,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如果在这个阶段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兴趣, 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将会终生受用。然而随着身体的长成, 大脑的发育也基本完成, 这个时候如果再想改变某些习惯将会非常不容易。因此, 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从小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文学素养和主动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 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儿童在阅读的独立自主性、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 以及在阅读的年龄上都比较欠缺,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例如, 发达国家的儿童大多在六到九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了, 而我国较早的也是在两到三岁才开始接触阅读;又比如, 我国儿童要到八岁以后才基本上能够进行独立的阅读, 而在美国, 平均四岁左右的儿童就可以达到这个水平了[2]。除此之外, 我国大部分儿童在阅读时过于依赖插图, 阅读质量低下, 并没有体会到文学的真正价值, 不利于儿童正确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 进行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机构, 有义务也有责任为推进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正处于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而阅读是获取知识, 提高文化素养的必要途径, 因此, 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合适的活动场地等, 为顺利开展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 是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阵地。

二、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儿童在阅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高, 严重阻碍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

虽然我国教育不断地进行改革, 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以及在社会发展现状的大背景下, 很难使人们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一方面, 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的意识比较欠缺, 而我国儿童成长的特点是普遍缺乏独立能力和自主能力, 对大人的依赖程度较高, 从而导致儿童阅读时间的缺乏、阅读量的不足和阅读爱好的缺失。另一方面, 图书馆缺乏对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视, 导致了在儿童阅读设施、馆藏资源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 并且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 没有起到作为儿童阅读推广主要基地的作用[3]。

(二) 对儿童阅读推广目的的理解有偏差。

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与在家庭、学校等的一般阅读是不同的。在班级和在家里的阅读局限于固定的书本资源阅读主题方向和单一的版式内容。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不局限于封闭的空间, 根据个人的差异、认知和不同时间段的爱好进行开放式的阅读、理解和思考[4]。因此, 老师和家长认为在学校或家庭的阅读课等同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的想法是错误的, 导致预留给儿童去图书馆的时间很少;此外对于图书馆自身来说,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 并没有采取科学和正确的方式对儿童的阅读习惯或喜好进行调研, 而是盲目地根据一些出版商的推荐进行采购, 或者以网上一些所谓的排行榜为依据向家长或儿童推荐读本。这就大大降低了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效果和意义。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儿童自由地、快乐地阅读,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的书目和阅读的方式, 培养文学品味和素养。

(三) 网络对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冲击。

科技的进步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 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情况下, 儿童耳濡目染, 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智能设备功能强大, 激发了众多儿童对电子阅读的兴趣, 从而也就降低了儿童去图书馆的热情, 使得图书馆的利用率低下。然而, 网络是把双刃剑, 给儿童阅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非常严重的问题, 例如网络信息繁杂, 不能保证儿童完全不受错误信息或不良信息的误导和诱惑, 从而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5]。

三、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策略

对于目前我国儿童在阅读方面的各种问题, 国家教育和文化部门应当充分重视,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 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图书馆是为儿童提供阅读活动的主要基地, 尤其是一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由于其规模较大、资源种类涵盖全面, 是进行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最佳场所, 同时, 这也是图书馆对我国教育及文化事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如何快速有效地推进儿童阅读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阅读意识。

观念和意识是指导一切行为的准则, 因此,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意识到阅读推广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是儿童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也是图书馆进行儿童阅读推广策略的首要任务。这里观念和意识的主体包括图书馆、社会及家长三种角色, 这三个主体对儿童阅读的推广活动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 图书馆作为阅读读物、阅读场所的直接提供者, 其自身的建设观念直接影响了儿童阅读规模、资源所占的比重和推广活动的质量等。因此, 图书馆应该与外界社会接轨, 及时掌握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动向, 提高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调研等手段了解儿童阅读情况的现状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和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结合图书馆自身的规模大小、资金支持、地域特点等实际, 抓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 积极推进图书馆儿童阅读活动的实践进程[6]。

其次, 社会的重视有助于营造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大氛围。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观念建设上。政府作为统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机构, 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将会对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最后, 对于儿童来说, 接触最多的是家长, 家长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观念。改变家长对儿童阅读的错误观念、帮助家长树立重视儿童阅读的意识有很多方法和渠道。例如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电话走访等, 或者借助微信、QQ、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推送一些信息, 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在教育儿童阅读方面的困难, 从而调动他们对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

(二) 营造阅读环境, 丰富阅读资源。

首先, 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儿童处于一个敏感和感性的年龄阶段。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吸引更多的儿童。因此, 一方面我国图书馆要加大儿童阅读推广的力度, 应与学校、社会、家庭等合作, 专门为儿童设置更多的阅读场馆, 举行更多的阅读活动, 另一方面要注意空间的布局和装饰, 阅读场所要符合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 也要符合儿童心理接收能力的特点, 如提供儿童安全座椅、绘制彩色墙壁和花式书架, 等等。

其次, 图书馆要丰富馆藏资源, 以尽量满足儿童的各种阅读需求。另外, 图书馆的儿童阅读读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而设置不同的层次, 除了从主题和内容上考虑之外, 还可以综合封面、图画、版式等多方面考虑[7]。

(三) 提高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欠缺, 阅读时需要更多的指导, 因此, 就提高了对图书馆员的要求。儿童图书管理员不仅要具备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 还要对儿童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非常熟悉。图书馆可以通过招聘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同时对馆员及定期进行培训, 提高其对儿童阅读的引导、推广能力和与家长、儿童的沟通技巧, 并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 督促管理者积极学习, 提高自身专业实力, 为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 培养其文学情感。第一, 图书馆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的节日营造儿童阅读气氛,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4月2日的中国儿童阅读日和其他一些节假日等提供阅读服务, 举行读书活动。第二, 可以定期制作不同主题的视频, 以儿童喜欢和容易接受的动画、卡通、故事等形式, 让儿童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并宣传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让儿童全面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功能和服务;第三, 图书馆应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 并充分利用社会公益、媒体等资源, 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

(五) 完善儿童阅读推广平台的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 建立并完善儿童阅读推广平台, 积极创新儿童阅读的服务模式[8]。正确地引导儿童使用网络和数字设备, 可以吸引儿童阅读的注意力, 激发阅读乐趣。图书馆可以开发和设计符合儿童操作习惯的图书检索系统, 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推广平台为儿童提供分享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的功能, 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发散思维的意识。

四、结语

让阅读真正成为儿童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使他们与阅读结缘, 离不开阅读的宣传推广。目前, 我国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刚刚起步, 出现种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是正常的, 我们还需要在尝试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国公共图书馆作为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阵地之一,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 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 对内做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 对外联动地区的学校与家庭, 全方位地推进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罗小红.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计划的制订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3 (8) :54-56.

[2]王余光.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 (8) :1-3.

[3]丁文祎.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1 (2) :16-21.

[4]朱淑华.公共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建设, 2008 (10) :61-65.

[5]丁小明.浅谈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0 (9) :83.

[6]王素芳.国际图书馆界儿童阅读推广活动评估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 2014 (3) :53-65.

[7]王永丹, 付唯莉, 陈琼.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公共图书馆, 2015 (10) :65-68.

儿童阅读活动设计方案 篇2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毛主席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的作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可见,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无论是来自哪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读书是人一生之中必不可少的事。

如今,我国的阅读现状却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变国人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得从娃娃抓起,于是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重任就落在小学教师的肩上。为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制列出了如下的阅读活动设计方案和一些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书从何而来”。

对于城市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城市孩子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适合自己阅读的书。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课外书的来源却成了扩充儿童阅读的极大阻碍。虽然学校有一些捐赠的课外书,但大多数课外书都与小学生的认知不符合,大多数学生阅读起来很是吃力,所以还得靠家长为孩子买适合阅读的书。但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是那么重视,很多人不愿意把钱花在给孩子买课外书这方面,这给老师开展阅读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几步打算:

(1)我个人出资购买一套阅读绘本,发给孩子阅读。每周二定为读书日,在读书日的某一节课把书发下交给孩子阅读。由于班上学生很多,我个人力量有限,不可能做到每人一本,所以我要分好阅读小组,四人一组,每个小组要自取一个响亮的名号。小组成员共同阅读绘本,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扫清字词障碍,一人负责收集好词好句,一人负责复述绘本里的故事,一人负责谈读后感想。

(2)抽取几组学生上台展示阅读成果,鼓励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并让每组投票选出最佳剧组,给获得最佳剧组的学习成员发一个小小的奖品以示表彰。

(3)课后,让每组成员把课堂上展示过的东西做成一张阅读手抄报。小组成员需要给这张手抄报画上插图,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装饰自己的手抄报。手抄报上必须要体现的内容有:小组名称,成员,阅读的绘本名称,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积累的好词好句,故事梗概(一人写一句,有不会写的字词向老师求助),读后感想(一人写一句,有字词障碍求助老师)。做好这项工作以后,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把孩子们制作的手抄报向家长展示,让家长分享孩子们的阅读成果,真切感受孩子在阅读中收获的财富,我再趁热打铁对家长讲明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为孩子买书,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篇3

关键词:高中校园文学活动;学生阅读水平;自主阅读讨论区;百家讲坛竞聘;名著阅读竞赛

“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守住一本课本,犹如单腿走路,进步肯定快不了。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本为基地,引导学生由此出发去跋涉课堂之外的万水千山,去观赏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如同需要阳光和空气;成为他们生活的自然习惯,如同吃饭穿衣。”“今日按记分册登记学生读书总数,结果,我将前五名学生读书总数相加为363本,平均每人读72.6本,成绩最差的5名学生相加读书总数为223本,平均每人读44.6本。好学生比差学生平均多读了28本书。虽然不能武断地说读书能开发智力,但多读一点比少读一点好,这是无可非议的。”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读书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的阅读水平在丰富多彩的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得到了显著提高。因此,深入开展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任重道远。

一、在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开辟自主阅读讨论专区,倡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唯有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在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干预,进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开辟自主阅读讨论专区,是指在校园文学网络平台中开辟自主阅读讨论专区。在这个专区,学生可以彼此进行阅读书目的推荐,可以就彼此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之后的交流。校园文学网络平台对此专区发布的与阅读有关的帖子不做任何审核,确保学生在这个区域言论的绝对自由。如学生可以在这个区域推荐玄幻小说,也可以推荐经典名著;学生可以在这里支持《最小说》,也可以在这里批判《红楼梦》;学生可以在这里交流有关季羡林的作品,也可以在这里交流有关林书豪的杂志。尊重阅读的自由才能实现自主的阅读,实现自主的阅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在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开展百家讲坛竞聘活动,倡导学生进行系统阅读

进行系统阅读,有助于学生对相关作家、相关作品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时代背景、相关区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40年代初,叶圣陶把“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目标之一提了出来。“书籍”当然不是指单篇文章。1941年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的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相对于课堂阅读教学,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系统阅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开展百家讲坛竞聘活动,将会促使学生在课外更好地进行系统阅读。百家讲坛竞聘活动,即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在阅读方面读有专攻的同学,在学校广播站每日中午的“读书时间”节目中进行读书讲座系列活动。百家讲坛竞聘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进行系统阅读的良好氛围,一批批百家讲坛“学者”脱颖而出。他们在系列讲座中讲李白的诗歌,讲毕淑敏的散文,讲郭敬明的小说。他们将李白、毕淑敏、郭敬明的生平、代表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影响一一道来,他们的出现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进行系统阅读的热潮。

三、在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中开展名著阅读竞赛活动,倡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

“读文学作品唯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竞赛式语文课外学习活动,是把竞赛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活动。它的优点是比较适合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活动的影响。”名著阅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有关名著的阅读系列始终是校园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文学教育,要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选择适当时间在课内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述评、讨论、评议的文学欣赏活动。学生文学阅读的量要相对加大,阅读的范围要广,古今中外的主要优秀作品都要适当涉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诗词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要增大分量。”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名著阅读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名著阅读的水平。在名著阅读竞赛中,面向学生征集竞赛试题。学生在自己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竞赛试题的搜集,或自行进行竞赛试题的命制。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搜集上来的试题进行筛选、重组,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名著阅读竞赛,从中选拔选手参加学校的阅读名著竞赛。以此营造人人进行名著阅读的氛围,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滋养。对于高考考查的十部名著以外的其他名著,可以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竞赛試题,由学生毛遂自荐参加竞赛,在此基础上进行层层选拔。名著阅读竞赛使他们成为学校名著阅读的引领者,促使其他同学进行更为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从而推动学生名著阅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06:462.

[2]魏书生.心灵的轨迹.魏书生日记选,2001-09:23.

[3]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1998-10:205.

[4]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5:182.

[5]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01:102.

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篇4

一、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

(一) 喜欢图画书。

幼儿园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不是以识字为目的。幼儿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图大、图多的图画书和精美的绘本, 也可以读一些生动、有趣的长篇故事。那么如何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图画书呢?

优秀的图画故事书充分综合了插画、文字两种表现形式的魅力, 为孩子营造了一个个完整的、有意义的、自然的阅读学习环境;优秀的图画故事书还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 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优秀的图画故事书本身就是想象和创造的结果, 阅读图画故事可使幼儿的创造力受到激发, 让他们的想象飞奔驰骋, 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 构造出一个个有趣的想象世界。

(二) 需要成人指导。

图画书是需要亲子阅读的, 这样孩子才能沉浸于书和亲情围绕的怀抱中。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呢?其实这一切做起来并不难, 只要从图画书的封面开始, 全心全意读书给孩子们听即可。这样, 孩子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经验, 自由地沉醉在故事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三) 音乐的作用。

音乐对阅读效果也有促进作用。很多老师都表示, 音乐对孩子是非常好的。比如莫扎特的音乐与人类的脑电波中的阿尔法脑电波非常接近, 多听此类音乐有助于儿童大脑发育。还有的老师说, 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 孩子们学习歌曲和儿歌时, 歌曲永远都比儿歌先学会。

二、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误区

众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认为, 人们对于学前儿童的阅读活动普遍存在误解, 也正是由于相应的教育措施不得当, 往往错过了许多教育良机, 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一) 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

这个问题忽视了早期阅读与对话、游戏、讨论等社会交往活动的结合, 也忽视了成人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和示范作用。

(二) 看文字才算阅读, 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就儿童的阅读活动而言, 早期阅读指的是年幼的孩子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及成年人的语言讲述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如1—3岁是以图画为主的阅读阶段。图画书在幼儿早期阅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早期阅读=识字。

早期阅读不等于识字。它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

(四) 阅读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

这个误区忽视了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也过于强调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忽视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伴随学习。

三、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早期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历程, 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 积累阅读经验, 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这种自主阅读的意识需要在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下“自发而自然”地形成。因此, 发展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为儿童提供自在自由的、可爱有趣的、丰富多彩的多元阅读环境和条件, 让他们饶有兴趣地接触图书和文字, 逐渐形成对文字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 学习阅读的技能;同时成人需要与儿童建立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 使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一) 创建儿童自主阅读的物质环境。

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书面语言环境作支撑,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设这样的环境。

1.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图书, 使他们随时随地有机会接触书和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 提供的图书应当是多样化的。

2. 为儿童创设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文字世界。

在幼儿周围的重要事物上贴上一些说明性的文字标签, 如“钢琴”、“桌子”等, 或者以幼儿名字做的标志, 如“××的房间”、“××的画”等。有时也可以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地方摆放一些信件、帐单、报纸或购物单等。这样的环境, 有利于儿童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了解文字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意义, 并萌发自己使用文字的愿望。

(二) 创设一个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要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还需要成人在儿童阅读和书写的过程中,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儿童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儿童阅读策略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成人的支持和指导包括多个方面。

1.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儿童的早期阅读行为。

成人需要对儿童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兴趣和赞赏, 注意每天给儿童看故事书的时间。儿童是容易受暗示的, 成人的关注有利于儿童对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进一步阅读的积极性, 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图书”的习惯。

2. 参与儿童的阅读。

包括与儿童一起选择合适的图书, 共同阅读儿童感兴趣的图书并朗读其中的文字, 就故事中人物情节共同提问、讨论和思考, 在儿童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图书之后, 适当提出有利于他们反思和质疑的问题, 帮助他们理解阅读内容。

3. 鼓励儿童与图书、文字进行创造性的互动。

在早期阅读过程中, 成人在指导儿童阅读时应当引导儿童通过复述、推测和假设结果、分享人物观点、讨论图画内容等方式与作者进行“对话”, 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 同时也需要引导儿童通过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 扮演“讲故事人”的角色来创编和讲述自己的故事。

4. 帮助幼儿建立阅读档案。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 因此, 建立阅读档案是对其阅读能力发展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对幼儿点滴进步的鼓励和反馈。

(三) 家园密切配合, 共同指导幼儿阅读。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从孩子一出生, 家长就不停地用语言与孩子交流, 拿图画书讲故事给孩子听, 孩子就会受到家长的熏陶, 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 家园一致, 指导幼儿阅读, 能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家长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营造家庭阅读气氛, 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喜欢读书, 还可将幼儿在园阅读的内容告知家长, 请家长配合指导。

总之,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 调动幼儿早期阅读的积极性, 让幼儿尽快地达到独立正规阅读的水平, 拥有一把能打开“书籍”这扇藏珠纳宝的大门的金钥匙, 去获得他们所能获得的一切。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导读《幼儿园中如何使用绘本》.2008.11, (下半期) .

[2]学前教育研究——超前识字:文化根源与危害.2002, (3) .

儿童文学阅读篇目 篇5

儿童诗

金波、柯岩、高洪波、圣野、鲁兵、任溶溶、王宜振、台湾儿童诗、斯蒂文森

童话

张天翼、孙幼军、任溶溶、张秋生、郑渊洁、冰波、周锐、王一梅童话

安徒生、米尔恩、琼·艾肯、罗大里、林格伦、达尔、中村李枝子、安房直子、米切尔·恩德、怀特童话

《彼得·潘》、《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小王子》、《绿野仙踪》、“纳尼亚王国”系列、《小鹿斑比》、《时代广场的蟋蟀》、《夏洛的网》、《5月35日》、“哈利波特”系列

儿童小说

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沈石溪、林格伦、凯斯特纳、尼·诺索夫小说 《汤姆索亚历险记》、《爱的教育》、《海蒂》、《金银岛》、《小淘气尼古拉》、《男孩彭罗德的烦恼》、《白比姆黑耳朵》、《拉拉和我》、《铁路边的孩子们》、《窗边的小豆豆》

儿童散文

谨防儿童阅读中的“反儿童阅读” 篇6

【关键词】快乐阅读 人文阅读

阅读是关乎人的精神成长与生命成长的一件大事,儿童阅读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儿童阅读受到了家庭、幼儿园、学校和整个社会的空前重视。让广大儿童充分享受人类优秀精神成果、从阅读中汲取人生的养料,对儿童的人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儿童阅读,至今尚未完全步入一条健康、正确的轨道,还存在不少与阅读真谛背道而驰、事与愿违的“反儿童阅读”的做法。

儿童阅读中的“反儿童阅读”,主要体现为如下八个方面。

一、阅读目的上的“反儿童阅读”

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他们在认知上的特点,必须确保儿童阅读是快乐的、轻松的、游戏化的。儿童阅读的目的,第一是获得童年快乐,第二是感受语言之美,第三是体验人的情感,第四是接受心灵熏陶。儿童阅读,应是一种“快乐阅读”“美的阅读”。学习知识,不应成为儿童阅读的主要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学校和社会上的儿童教育机构,违逆儿童的天性,急功近利,将“求知”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追求,或简单地将阅读作为儿童的识字工具,或过早地让儿童背古诗、读名著,或让儿童大量阅读科普类、百科全书类书籍,给儿童增加负担,剥夺儿童的童年快乐。

二、阅读兴趣上的“反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兴趣第一。我们必须研究和尊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多数儿童对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读物以及儿童文学作品较为感兴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教师在给儿童推荐读物时,罔顾儿童的阅读兴趣,或依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经验,想当然地把自己喜欢的书籍硬塞给儿童;或唯“专家”的马首是瞻、照单全收,“专家”推荐什么,就让儿童读什么;或一味盲从“畅销书排行榜”,思维跟着媒体宣传走;或儿童缺什么就给他们“补”什么,譬如儿童作文不好就给他们买本作文读物;等等。完全忽视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种类上的“反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不能“偏食”。若阅读种类过于单一,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营养不良”。要让儿童阅读各种门类的书籍,譬如文学、科学、历史、军事等等,读得越杂越好。近年来,儿童绘本阅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绘本教学成为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的热门教研活动。但我们必须明白:绘本只是童书的一种,不是童书的全部;绘本阅读,只适合幼儿和小学低年级段儿童。绘本阅读只是一种阅读“桥梁”,在儿童建立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必须过渡到对文字书的阅读。对文字书的阅读,才是儿童阅读的主要内容和最终方向。儿童阅读,仅有绘本,是远远不够的。

四、阅读任务上的“反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重在体味文字之美、情感之真、情境之妙、想象之乐。儿童一旦真正进入书里的境界,其收获将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全身心的奇妙感受,不必也很难都以文字的形式再现或固化下来。越是心灵放松的阅读,所得越多。与此同时,思想只有在心灵与书的撞击达到相当力度时,才有可能迸射出火花。一些家长和教师不明此理,在儿童一开始阅读时就给他们套上任务的枷锁:或强迫他们边阅读边做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或在阅读前就提出“看完后要讲给我们听哦”;或他们刚读完一本书,就迫不及待地问他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儿童完全没有自由、自主的阅读,心中只有任务。

五、阅读品位上的“反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的品位将对国家、社会和民族未来的精神品位产生深刻影响。对儿童进行阅读引导,既要顺乎其本性,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高品位阅读趣味的培养,提升儿童的精神和灵魂。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和教育机构,只满足于顺从儿童的天性,忽视对儿童阅读品位的塑形,放任儿童进行一种品位不高的浅阅读,以一种简单而肤浅的快乐,取代一切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譬如听凭或强迫儿童大量阅读漫画、迷宫、脑筋急转弯以及教辅、作文指导类书籍,冷落古今中外那些体现爱与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或为儿童选择的是一些只有“儿童”、没有“文学”的劣质儿童文学作品,等等。

六、阅读梯度上的“反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因其年龄不同、学段不同,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入难的原则,设置一定的阅读梯度。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提出,儿童阅读须遵循“从口语到书面语,从形象到意象,从故事到情节,从韵文到散文,先叙事后抒情”这样五条原则。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学段,所阅读的书籍难度应该有所不同。一些家长和教师对此认识不到位,他们要么认为只要是好书,任何年龄段、学段的儿童都适合阅读,将高难度系数的书籍硬塞给认知水平尚未达到相应程度的儿童阅读;要么在儿童已经超越原有认知水平后,仍然让他们停留在对肤浅书籍的阅读上,浪费他们宝贵的阅读生命。

七、阅读环境上的“反儿童阅读”

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生产力”。儿童阅读,家庭需要重视“环境建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庭并没有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创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有些家长,不懂得与儿童一起开展“亲子共读”的意义,或只管忙自己的事业,或只顾自己打麻将、看电视、玩手机,对儿童阅读没有陪伴、只有放任——或放任儿童在家自由玩耍,或让儿童盲目地浏览,对儿童阅读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有些家庭不重视或没有条件为儿童提供阅读环境的“硬件”保障,儿童阅读没有正规的书房、书橱和书桌,让儿童“随遇而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阅读质量的提升。

八、阅读目标上的“反儿童阅读”

儿童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儿童的童年生活,熏陶儿童的心灵世界,培养儿童的意志品质,帮助儿童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精神健全的“人”,而不是万众瞩目的“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庭的目标值过高,拼命进行“造神运动”,千方百计要将儿童打造成“神童”。为此,他们无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无视生命成长是一种持续的、漫长的过程,无视阅读是一项终身性的事业,在阅读的广度、难度和深度上,全方位对儿童施压,酿成儿童阅读“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篇7

文学活动课首先在我们七年级施行, 首先是预热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开设校本课程“文史课”, 这是不用带语文书的语文课:专门介绍文史知识及名著导读等知识, 专人备课准备资料, 这些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能为课外阅读指路。然后是加温阶段。语文组内开展“课内文学活动课”赛课比赛, 地点, 学校阅览室, 刚刚到阅览室上课, 学生那个兴奋, 老实说, 一开始谁也不知道这课该怎么上, 有的上成了阅读分析课, 有的上成了“课堂故事会”。面对课内文学活动课老师们也在争论, 大家都在摸索。最后初步形成了三类课型:“教师指导模式”。完全由教师指定一篇文章, 教师全程指导, 如何阅读, 如何通过标注、摘抄和写感悟的形式吸收文章的精华。接着进入“师生互动模式”。即一半时间学生用于阅读, 一半时间教师集中交流学生的阅读提纲, 谈阅读感受和收获。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自由选取读物, 自主阅读, 后阶段教师通过互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下一节语文课教师还要点评“优秀阅读之星”。最后是学生自由读写模式。这类课教师只在课前或课后做几分钟指导, 保证学生40分钟的读写时间, 当然, 教师还要个别指导和调控, 并选择优秀作品及时形成“班刊”展示, 并在下节课互相展示, 自由评改。几年来的实践, 有不少东西值得好好反思。

一、小组通力合作

初期的活动课学生阅读的“选择性”不强, 为了确保文学活动课的“有效性”, 我们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我们将学生严格定位, 有小组, 有分工;小组内有任务, 有竞争。规定每堂课学生要完成一定量的摘抄, 后来发展到组内成员每次合作完成一个小读书报即可, 读书报要在墙报粘贴, 我们还出过几本读书心得合集, 既是奖励, 也是给学生示范如何有效读书。

二、教师有效“遥控”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重导不重教, 你别看语文教师活动课只有几分钟的“活儿”, 但是老师其实并不轻松, “教是为了不教”, 反言之我们的文学活动课“不教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水平”。为此教师就得不断地动脑筋:初期选择书籍要因材施教, 坐不住的孩子可以读点故事类的《小小说选刊》;语文基础好的可以读点“美文”;表现突出的可以自由阅读, 包括把自己的书带到课堂上来读。文学活动课也不是一下了之, 刚开始学生的摘抄我们可是要本本过目的, 部分质量不佳的要本本“批改”, 还要评优搞展览, 激励的手段越多效果越明显, 课内文学活动课的真正目的, 首先是让孩子热爱阅读, 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次才是有效阅读, 为写作做积累。

三、氛围需要营造

每学期一次的“读书节”, 每周一次的“读书沙龙”讲座, 每周一次的橱窗展览, 有新书推介、名著导读、文学沙龙, 这些材料的准备都理所当然成了教师的分内事。我们还花大气力办好校刊《晚饭花》———学生活动的大舞台。我们的课内文学活动课其实只是一个引子, 它当然不能代替学生的课外阅读, 它是架设学生课外阅读的桥梁。

儿童阅读与阅读儿童 篇8

儿童阅读的兴起意义重大,宣示着社会对童年的重视与再认识。

我国儿童阅读的兴起,国际儿童阅读的大环境起了推动作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儿童阅读得到了高度重视,已经作为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来实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德国有很多非政府的全国性文化团体,受到政府很大的重视和倚重,成立于1988年的“促进阅读基金会”,其历任名誉主席都由德国总统担任。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儿童说故事活动。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即便我国的台湾地区,对儿童阅读的研究起步也较早,1996年提出“书香满宝岛”活动,从2000年8月起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有个叫孙一丹的小学生曾在美国夏威夷州的Noelani小学学习了一年,这是奥巴马总统曾经就读的学校。我们且从她的记叙中得窥一斑:

……在北京几乎天天都有的语文课,在这儿并不很受重视,每周也就是一两节,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各样的读书课。

在这儿根本没有语文课本,只是有时老师会发一些检查我们单词的应用的小卷。而各种各样的读书课却是大抢了风头。

…………

总之,这里的语文课似乎并不像正规的语文课,而是货真价实的“读书”课。

———孙一丹《一丹卧底美国小学》

儿童阅读的兴起,优秀作家、作品的涌现是前提。儿童文学的兴起,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开始关注儿童,开始对儿童的尊重是分不开的。没有对儿童的尊重、自觉,就不可能有儿童文学。有学者指出:“在我国,真正的儿童读物是从‘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这之前,也有给儿童阅读的书籍,极大多数是强调‘文以载道’的道德训诲,如《小学》《圣谕广训》《三字经》《神童诗》《幼学琼林》《高厚蒙求》之类的读物。这些读物从成人的心理、意志和文化出发,将他们的阅读经验用以支配儿童的阅读经验,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儿童观和儿童阅读观。这些读物,从根本上背离了儿童的阅读需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读物。”(李雅《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儿童读物的出版与阅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原创儿童文学获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另一方面,许多优秀的国外名家名作得以引进,为大家所熟悉、喜爱。

儿童阅读的兴起,当然也是因为一批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童年成长之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提倡读整本书。梅子涵、朱自强、阿甲、徐冬梅、彭懿、朱永新等一批人通过不同平台积极鼓呼,获得广泛响应。

儿童阅读的兴起,最主要的,当然与儿童自身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呼应分不开。正是他们的喜爱、呼唤,增强了先行者们的信心和力量,也唤醒了更多成年人的目光和行动。

二、儿童阅读的特点

1.季节性

儿童阅读具有自身先在的季节性特点。国外有学者指出,中国儿童的阅读存在“超前性”的问题。卢梭有句名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说的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表现在阅读上,就是要让孩子阅读与其年龄相应的书籍,不要急于将那些成人文学名著推荐给孩子,逼迫着他们阅读,那样,很有可能会败坏孩子的阅读胃口。儿童文学是专为着儿童而创作的,是最适宜儿童的读物。

2.自由性

儿童的阅读一直受着成人本位的干涉,儿童没有选择权、决定权。作为学生的儿童,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上,必然地多少承受着某种强制性要求,那么,教材之外的儿童阅读,应该还孩子更多的自由。

儿童阅读的自由性,首先表现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成人的推荐、指导不是以限制的方式来表现,而是一种协商,最终是否阅读某本书的决策权在儿童手中。

儿童阅读的自由性,也表现在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儿童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

3.丰富性

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和典型性,那么,作为教材之外的读物,就应该突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要让儿童体会到不同的表达风格、语言趣味、内容风采。

4.游戏性

台湾的林文宝先生有一个观点,阅读是一场游戏。我很是赞同,尤其对儿童而言。当下教科书的一个局限,在儿童的趣味性上明显不够。“诗言志”“文载道”,是我国历来的传统,很多作品背负了知识传授、道德说教的使命。

游戏性首先指阅读的内容。幽默有趣是儿童文学尤其是低幼文学的重要特点。周作人曾用“无意思之意思”形容理想的幼儿文学,因为“非教训的无意思,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的文字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因此,我们在选择作品时,应先把“有意思”放在首位考虑。

游戏性也指阅读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我们组织、陪伴儿童阅读时,应该想方设法让儿童的阅读过程快乐起来,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儿童展示阅读的收获,让他们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整个阅读过程应该轻松、低压迫甚至零压迫。

5.摇篮性

这一特点与儿童阅读的“季节性”特点紧密相关。儿童是最需要呵护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成人的世界复杂纷繁,其中的残酷性没有必要让儿童过早了解,以免儿童对这个世界产生畏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即便描写生活的忧伤、打击、磨难,也总会给人温暖和力量,总会让儿童得到心灵的抚慰,去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挫折,阳光成长。

三、儿童阅读的开展有赖于成人的阅读儿童

儿童阅读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儿童的了解、理解程度,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走进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否尊重他们的天性,是否懂得他们的需要。因此,儿童阅读的开展需要我们认真阅读儿童。

有的成年人自负地以为,自己的阅历和知识经验远远高于儿童,根本无须用心费力地走近儿童。其实,儿童与成人是两个世界,成年人只有心怀虔诚地真正靠近,才会赢得儿童的心,也才会读懂儿童。

不朽童话《小王子》里说:“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会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作家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曾被拍成动画片。有一回,作家说,直到今天,还有人问她那个《“小头”儿子和“大头”爸爸》怎样。她说,说错的永远都是大人,至今没有一个孩子错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阅读儿童,需要我们去实际地与儿童交朋友,听他们谈天说地,与他们玩耍嬉戏,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像前辈斯霞老师那样,与孩子心心相通。

阅读儿童,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关注儿童的生存面貌、阅读状态。当下,随着信息传播节奏的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的心灵面临着快餐文化的侵蚀,粗鄙化、偶像化、浅表化阅读比比皆是。孩子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去体验内心的波动,去丰富自己的心灵。而应试的压力,又使得他们时常陷入童年的忙碌、恐慌、焦虑和无奈。请看:

要期末考试了

我连看会儿书都不行

书柜上的那个位置已被抽空

爸爸你又绑架了

我的安徒生

———王立春《爸爸绑架了安徒生》

儿童阅读的推动,必须直面严峻的现实。

阅读儿童,需要我们专心虔诚地阅读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童谣、诗歌、童话、小说、戏剧、传记……透过那些经典作品的描写,去感受、探求儿童的宇宙。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感性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者李庆明先生说:“通过儿童文学可以很直观地、诗意地去观照儿童科学所无法触及的细腻、微妙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世界。”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篇9

一、优化环境, 促进阅读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氛围, 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设施, 但是, 如果没有书, 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 或者, 如果大家都不爱书, 对书无动于衷, 那么它就还不可能成为学校”。“环境塑造人”,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唤醒学生阅读期待, 促进有效阅读的基石。教师只有通过优化“阅读, 悦成长;阅读, 悦快乐;阅读, 悦幸福”的阅读氛围,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文、用文, 使学生成为“阅读发现者”。比如, 学校根据校园实际情况, 对走廊、教室、图书室进行精心打造, 墙饰以《论语》《弟子规》《经典诗文》名句为主;班级设立“绿色图书角”“书海园地”“阅读加油站”;在大厅、楼道、班级悬挂名人名句, 营造“人文书香”“书香文苑”“人文悦读”的阅读氛围, 使学校、班级成为阅读趣园、阅读乐园。

二、优化资源, 推动阅读

信息网络的普及给阅读提供了广泛的语文阅读资源, 特别是许多带着功利性和营利性书籍或“阅读”融入小学生的生活之中, 教师如何取舍、优化资源就变得至关重要。教师优化、统整阅读资源, 必须明确阅读推广目标, 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 科学、合理地统整“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比如教师、家长一起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充实、完善、规范网络阅览室、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书籍的种类、数量, 有条件的可以统整家庭、社区阅读资源, 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阅读指导中心”, 推动“大阅读”。

三、优化活动, 带动阅读

学好语文, 必须保证大量的阅读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优化阅读活动是带动阅读实践的前提条件, 是推行“ 人文悦读”的“ 助力器”。优化阅读活动涵盖课内、外。课内, 教师提炼课文主题、单元主题, 拓展延伸主题阅读内容, 以读促写、以文带文、以单篇带多篇, 促进学生在“群文”中阅读、“群文”中读写;课外, 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阅读活动。另外, 还可以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 组织开展“四个一”、“三个一”、网络阅读、“晨诵、午读、暮写”等活动, 带动学生阅读。

1.执行“四个一”。定期开展“月荐一本书”“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半年一交流”活动。每位学生每年推荐一至两本书, 推动“大阅读”。比如引入古典诗文、经典名句进校园, 带领学生阅读经典、背诵古典诗文;以“读童话、演童话、写童话”为突破口, 促进阅读实践。

2.实行“三个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学生日常阅读情况, 组织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讲一个精彩故事”“写一篇心得”。

3.推行网络阅读。学校网站开辟“人文悦读·翰墨飘香”阅读专栏, 发布推荐阅读书目, 搭建网络读书平台, 定期发布、更新专栏内容, 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学生踊跃投稿, 推荐好书, 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交流读书经验, 促进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 加强教师、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

4.实行“晨诵、午读、暮写”。教师引领学生“晨诵、午读、暮写”。要求学生, 每天到校后, 早晨诵读经典诗文;中午默读“分级课外读物”和中华经典诗文半小时以上;下午放学后要求学生坚持写十分钟读书日记。

四、优化方法, 促进阅读

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是促进有效阅读的根本,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方法, 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指导者。比如:选读法——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 指导选择性阅读书籍、报刊、段落片段的精华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教师根据书籍、课文、报刊的重点文章、重点段落,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逐篇、逐段、逐字、逐句地阅读;速读法——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内容, 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摘录批注法——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精美的词、句、段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有趣部分画记号、作批注, 写写自己的感受。

五、优化评价, 激发阅读

评价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一旦形成, 就会使所学的化为自己内在的行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以“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优秀的读书笔记推进会”等形式开展。对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教师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就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因此, 我们要优化阅读评价方式, 突破原有单一“终结性评价”的方式, 以“激励学生”为宗旨,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单向评价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把学生阅读评价放到日常阅读之中。

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篇10

儿童文学阅读是我校的特色, 同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 我校在文化环境、师生成长、办学品位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形成了独特而深厚的学校文化。

一、立体的文学世界,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环境是“立体的教科书”, 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外壳。我们以儿童文学阅读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 让学生时刻浸润在高雅、纯净的文化氛围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 墙壁也会说话。”踏进红枫的大门, 学生一眼就能看到学校的彩色大屏幕, 滚动播放各年级的“每周一诗”及推荐书目。让学生走进学校的那一刻, 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学氛围, 并移步来到学校橱窗前, “儿童文学伴我成长”专栏总是吸引着最多的孩子;穿行在一条条通道和长廊之中, 你会看到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读书名句、格言警句、名人故事、作品展示……孩子们流连其间, 仿佛时刻在聆听着智者的教诲;走进教室, 个性化的小书橱精彩纷呈:“啃吧”“墨香园”“书海拾贝”“快乐书林”……一个个情趣盎然的名称折射出孩子们对书本的挚爱;达到省级一类标准的图书馆, 环境优美舒适, 坐在这里细细品读, 静静沉思, 一点一滴地积淀着书香情怀。这一处处用心的布置,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 引领师生品味书本的芬芳, 踏进文学的殿堂。

二、丰富的阅读体验, 促进师生心灵成长

文化的实质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因此, 要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 就要培育师生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行为方式。我校通过“儿童文学阅读”这一载体, 以丰富的阅读体验滋养心灵, 以高尚的文学品位引导行为, 是每一位红枫人努力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 营造教师心灵家园, 激发教师成长潜能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实施者、推动者和创新者, 教师的精神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学校文化的方向和层次。我校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师读书活动, 形成了良好的教师心理氛围, 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

1. 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读书沙龙

学校为教师推荐书目, 提供书源, 约定时间, 教师在“教师书吧”自由地阅读、交流, 开展读书沙龙。一杯咖啡, 一杯红茶, 相伴着大家一页页品读经典;真诚相约、倾心对话, 激励着我们一次次不断地成长。在这里, 疲惫被清扫, 激情被点燃, 争论里诞生了共识, 商讨中找到了方向。读书沙龙好比一味心灵鸡汤, 给教师们送来了灵魂的滋养。

2. 精彩而富有启示的网络交流

红枫网站上设有专栏——诗意的生活。读书心得、诗歌赏析、师生交流……思想在这里碰撞, 心灵在这里净化, 跟他人对话, 也和自己对话, 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二) 建立有效阅读机制, 提高学生品行素养

1. 共读机制

主要是指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和同学共读。在家中, 学生与家长每日睡前共读, 按照“选书—读书—聊书……”的循环立体程序, 形成亲子阅读的习惯。在学校, 主要有师生共读和同学共读:每天早上八点之前, 学生到校之后自由阅读、交流;中午的“读书频道”, 教师为学生讲故事;大课间活动前, 学生一起吟诵“每日一诗”;每周一节阅读指导课, 每月一次班级读书会, 学生在交流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2. 阵地建设

学校红领巾小广播开设“美文欣赏”专栏;兴趣小组开设小记者班、诗歌诵读班、讲故事班等, 学生采用走班形式全员参与;学校网站上开设学生读书的板块:“读书的天空”, 每个班级精心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其他班级的学生可以选择阅读, 还可以提问、交流, 跟帖回帖。

3. 考核评优

每学期评选“小书迷”“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使学生对文学阅读保持高涨的热情, 也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三、多彩的文化活动, 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要形成稳定而有向心力的学校文化, 光有制度保障和组织机制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小学生来讲, 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也更能陶冶他们的性情。我校以儿童文学阅读为中心, 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一) 每年的五月、十月, 我校举办“阅读节”“阅读月”。

我们组织一系列健康活泼的活动, 如:“我是制作小能手”书签设计制作比赛、“我是小小表演家”、“童话剧表演”、“师生诗词诵读”等。这些精彩的活动, 如同一叶小舟, 承载着我们的理想, 驶向更辽阔的海洋。

(二) 少年文艺小记者站。

在《少年文艺》编辑部的指导下, 小记者通过采访、写稿等活动充分发挥才能, 以《红枫树》文学报为依托, 让习作成为儿童精神的栖息地, 使红枫文化在儿童文学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开出绚烂的花朵, 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 与作家见面。

我们邀请了周锐、任哥舒等作家来到我校跟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的精神盛宴不但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珍贵营养, 而且也使学校获得充盈的文化活力, 使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上一篇:子宫颈功能不全下一篇:太阳系最大的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