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党组织进公寓为例

2022-09-10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 如何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 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队伍在不断扩大, 但由于种种原因, 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 很大程度上存在突击、脱节等问题。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学生党组织, 不断创新党的组织设置形式”。因此, 我系结合系部特点, 在保留原有院党总支体系的前提下, 作为党建工作地延伸手段, 在学生公寓党建工作的组织建设、活动载体、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同时,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区服务站职能, 将学生组织发展和文明公寓创建相结合, 在保质保量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同时, 促进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提高公寓管理水平,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党组织进公寓”的必要性和作用

按照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 必须给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时间与空间, 让他们去寻求发挥作用的最佳方式和途径。“党组织进公寓”的落脚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旗帜作用, 使广大学生党员树立“住在公寓、奉献公寓、服务公寓”的思想意识, 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卫生保洁员、舆论宣传员、信息反馈员的作用, 同时能够广泛联系普通同学、反映同学的要求和意见, 搭建起党组织密切联系公寓广大同学的纽带和桥梁。

1.1 这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

按照传统模式, 学生党建工作是以系、年级、班级为单位组建支部、开展工作。由于高职院校都普遍实行学分制及后勤社会化服务, 学生活动分散性大, 考察与被考察对象经常不处于同一环境, 相互间不了解, 这就难以保证考察、培养、发展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学生公寓是学生的“家”, 是同学间交流思想、探讨问题、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 与教室相比,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公寓内表现得更加真实、更客观。把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在公寓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情况与其培养考核、组织发展相结合, 有利于保证组织发展工作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同时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提供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性锻炼的舞台, 也使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增加了新的载体。

1.2 这是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有效管理的需要

以班级为主体组织开展的各种教学、实践、文体活动日渐减少, 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学生党员在班级中应起的先锋模范作用的体现渐渐不够明显。公寓是学生日常活动最集中的场所, 是学生党员履行宗旨、锻炼党性、提高修养的重要阵地。在这种非组织状态下开展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 能够发挥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

1.3 这是进一步加强公寓安全稳定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

党组织牢固地驻扎在学生公寓之中, 将教育工作延伸到教室之外, 扩大了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提高了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同时, 党组织和学生的零距离接触, 能够发挥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榜样、典型、引导、疏导作用, 加强与学生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换, 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公寓安全稳定和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党组织进公寓”的实施途径和实践措施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二级管理的实施, 如何抓住学生公寓这个阵地, 有效拓展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成为系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我系从2009年2月开始, 尝试实施“全方位覆盖、立体式渗透”的学生公寓党建模式, 健全组织建设, 建好相应的工作队伍, 制定工作进度安排, 把塑造学生公寓新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拓展面。具体实践是。如表1所示。

2.1 搭建平台, 构建网络

“学生公寓党小组”是新形势下我系学生党支部为拓宽学生党建工作渠道、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保质保量地培养好学生党员所采取的积极举措。“学生公寓党小组”在系学生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 负责对本公寓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养考察工作。同时, 协同大学生社区服务站在公寓内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督促和指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完成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每栋公寓楼分别成立一个党小组, 由公寓楼大学生社区服务站站长担任党小组组长, 每层楼由一名党员指导老师和一名学生党员负责本层学生的培养管理。同时, 站长和党员指导老师作为其入党介绍人, 全面负责培养和考察工作。

2.2 公开身份, 接受监督

党小组汇总各楼层所有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姓名、班级和宿舍号, 公布栏张贴本期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照片, 标明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所住寝室, 学生党员采取床位挂牌并佩戴党员胸卡标志。通过挂牌管理、挂牌服务制度的实行, 能够时刻提醒他们牢记身份、展示形象, 树立旗帜, 达到一个党员影响一个宿舍, 一个党小组分支影响一楼层, 一个楼层影响一幢公寓……由点及面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而对其他学生来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具有更强的感召力、吸引力。让广大非党员学生学有形、做有样, 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3 营造氛围, 打造特色

根据我院学生管理的相关精神, 结合大学生社区服务站工作要求, 制定党组织工作计划, 每月围绕一个主题,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积极打造“文明寝室”、“文化寝室”、“安全寝室”、“学习寝室”、“特色寝室”, 最终打造“和谐寝室”直至“和谐公寓楼”。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作用, 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表现, 营造良好的学生党建氛围。

实践举例:传统意义上, 三月是文明活动月, 围绕这一主题, 重点打造“文明寝室”, 比如:制作文明标语, 全面宣传文明;“美化我宿舍, 奉献我力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明生活, 健康成才”知识竞赛;“文明寝室”评选活动;四月重点打造“文化寝室”, 实践活动:以挖掘同学爱好和特长, 打造特色寝室, 开展“我爱我家”寝室美化创意大赛;园林设计手绘作品展;以寝室为团队单位, 举行“人人环保, 从我做起”废物利用创意作品展;还有, 一句名人名言、一幅漫画、一个温馨小提示、文明健康小贴士等等, “文化寝室”评选活动。以上活动的有效落实, 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营造, 有利于学习组织发展的选拔, 积极分子的培养。

2.4 健全机制, 加强考核

各楼层指导老师经常听取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 建立健全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管理档案, 制定可操作性的试行考核办法 (如活动卡和加减分制度) , 及时、准确掌握有关信息, 加强了党员老师联系学生工作, 强化了监督、管理、教育、考核过程。公寓党组织将考察意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系学生党支部、党总支, 也弥补了学生支部因远离公寓而带来的考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不足等问题, 很好地实现了“三个渗透”:即把公寓党建工作渗透到学生公寓日常工作中去, 通过党建推动学生日常工作的开展;把公寓党建工作渗透到学生社团和自治组织中去, 充分发挥了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榜样、典型、引导、疏导的作用;把公寓党建工作渗透到为同学服务的具体活动中去, 锻炼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实践操作:加分规定即完成每一项党组织进公寓计划中的工作每一项加5分;被评为“文明寝室”、“文化寝室”、“安全寝室”、“学习寝室”、“特色寝室”其中一项加10分, 加盖一次活动章, 普通同学加盖一次活得章;以党组织进公寓为主题, 有创新工作的宿舍一次加5分。扣分规定即宿舍有彻夜不归者, 未及时反映, 每人一次扣5分;宿舍有大功率电器, 未及时反映, 每人一次扣5分;宿舍有抽烟打牌赌博者, 未及时反映, 每人一次扣5分;宿舍卫生普查抽查结果较差2分。这些探索正在实践中, 还有很多不足, 需要进一步完善。

3 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系“党组织进公寓”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起步初创阶段, 目前已进入逐步完善的巩固发展阶段, 还有细化、深化的规范健全阶段。“党组织进公寓”促使公寓党建与公寓管理互动, 为公寓的安全稳定奠定了基础,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组织形式创新, 使高校学生党建“以院系条线为主”的单一渠道转变为“以院系为条, 以公寓为块, 条块有机结合”的多渠道模式, 主动开辟和牢牢占领了高校学生党建的新阵地, 完善了高校党建“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格局, 优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才环境, 使他们能全地域、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地得到教育和熏陶, 这对于有效扩大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保证大学生这个群体能逐步成为党可信赖的依靠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为充分加强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自律意识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非组织形态下培养考察积极分子, 凸显学生党员在创建文明公寓的重要作用, 党组织走进学生公寓, 把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进一步延伸, 这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探讨党组织进公寓的本质内涵、作用和实施途径, 旨在拓宽学生党建工作渠道, 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保质保量培养好学生党员, 并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生公寓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党组织,学生公寓

参考文献

[1] 吴高峰.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刍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 (1) .

[2] 杨洁.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 .

[3] 李振全.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新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3) 。

[4] 吴春丽, 等.学生公寓党建模式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1) .

[5] 周必或等.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四个阵地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5) .

[6] 冯国庆.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探索和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3) .

上一篇: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下一篇:谈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