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调整升级将获“服务”助力

2022-09-12

8月6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全面部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笔者采访了解到, 石油和化工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开发、售后服务、技能人才培养等业务, 这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将助力石化行业转型升级。

指导意见提出,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国家将从深化改革开放、完善财税政策、强化金融创新、有效供给土地、健全价格机制和加强基础工作等方面, 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石化行业是生产性服务业集中的领域, 发展空间很大。指导意见圈定的研发设计、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业态, 几乎都能找到与石化业衔接的渠道。一些业内人士告诉笔者, 工程设计、物流仓储、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在石化领域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 这是由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决定的。

石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近些年一直在探索发展。尤其是上海、南京、广东等地的石化基地,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早已风生水起。笔者从上海化工物流园区获悉, “十二五”期间, 上海将借助吴泾化工区现有的码头和铁路设施, 发展化工物流业以及化工工程总承包、设计、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金山区要依托化工园区发展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态。目前上海化工物流园区已形成功能齐全的化工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可对制造厂家到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综合信息化管理, 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泉港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已初具规模。当地通过技术、财税扶持等措施, 引导中小企业围绕石化主业发展服务业, 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 提高产业集聚度。目前, 泉港聚集了200多家与石化相关的物流仓储、安装维修、检验检测、电子商务、保温环保等服务型企业。泉州泉港区委书记洪自强提出, 泉港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小、粗放发展, 竞争力不强, 为此当地要加快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让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据悉, 泉港已启动现代服务业工程, 确定十大类100个第三产业重点项目, 并出台了扶持政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将使当地石化企业的物流、融资、营销等更便捷、更高效。

一些石化企业积极投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江苏索普集团将原来为生产系统服务的码头、铁路、罐区、库房及配套资产进行整合, 形成汽运、水运、铁运、港务、仓储、维修等业态, 全力拓展化学品物流业务, 面向社会和市场承揽生意。目前水运承接的市场业务已超过了集团运量的2倍。公司还将原来分散在各车间, 承担维修、土建、仪表检修等业务的人员和资产进行整合, 组建了化建公司, 面向社会从事化工设备制造、安装、维修、防腐保温等业务, 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观点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 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内需潜力, 也有利于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从国内来看, 与产业升级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亟须加快解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扶持战略中, 近期石化行业的重点是加快发展管理咨询、工程设计、物流仓储、信息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 充分发挥生产服务业的潜力和作用, 促进石化工业转型升级。

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分区管委会负责人:依托上海化学工业区, 我们着力以园区集聚发展的形式做好做大生产性服务产业, 为国内快速增长的石油化工产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在上海金山区功能定位于“上海国际化工城”的进程中, 我们启动了物流产业园建设, 以此作为化工区物流传输一体化的延伸区域, 为化工区物流需求提供配套服务。

索普集团董事长尤廉:我们公司是国内醋酸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 在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们扭亏增盈, 实现利润1.29亿元, 这与公司的物流、贸易等五大生产服务型公司开局良好有很大关系。通过业务重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不仅精干了主业, 有效盘活了存量资产, 而且形成了新的效益源泉。索普集团计划用3年时间, 将物流、化建、贸易等五大公司全面推向市场, 最终实现其创收占集团营业总额40%的目标, 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闻链接:国家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

现阶段,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融资租赁、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研发设计。积极开展研发设计服务, 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工业设计, 培育企业品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 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

第三方物流。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 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剥离物流业务, 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完善物流建设和服务标准, 引导物流设施资源集聚集约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提高物流行业标准化设施、设备和器具应用水平。

信息技术服务。加快面向工业重点行业的知识库建设, 创新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服务方式, 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相关软件研发, 面向工业行业应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促进工业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推动工业企业与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联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支持工业企业所属信息服务机构面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

节能环保服务。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工程咨询、节能环保产品认证、节能评估等第三方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 开展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建设“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节能量市场化交易。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鼓励服务外包, 促进企业突出核心业务、优化生产流程、创新组织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率。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业务, 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支持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

售后服务。鼓励企业将售后服务作为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增强服务功能, 健全服务网络, 提升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专业维护维修服务, 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 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

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引导各类企业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使用水平, 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专业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筹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各种培训资源, 强化各种类、多层次人才开发培训。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 积极创建知名品牌。

上一篇: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析下一篇:环境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