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2023-01-28

第一篇: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平津,北平和天津,一个被誉为拥有无穷文化历史底蕴的六朝古都,一个是北方经济中心,及战后产生的“北平方式”、“天津方式”,一切的一切即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注定它将被历史铭记。本着对历史的求真求实、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尊重之心,我们参观了平津战役纪念馆。

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积淀了多少封尘的记忆,伴随着纪念馆,我们拾起了关于平津战役的那颗沙砾。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

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在绥远,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国民党军队,经过相当时间,在董其武率领下于1949年9月通电起义,接受改编。这样,对今后如何解决国民党军队便有了北平式即和平解放,天津式即坚决消灭,绥远式即先打后和平改编三种方式。

位于天津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全面介绍平津战役的现代化展馆。纪念馆口,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不自觉地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走进大厅,即是纪念馆序厅。大厅正中央是由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的铸铜雕像《走向胜利》,五位领袖款款走来,目光坚定,举手投足间无不透漏出对革命必胜的信念。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置身其中,思绪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英雄先烈前赴后继,这是怎样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纪念馆由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通过2500余件文物和多媒体、电动沙盘等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了平津战役的历史全过程。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秘书处处长韩辰使用的菜盒,小得不及现在饭盒的六分之一。但就是凭着伟大的信念,克服了千险万难,实现了伟大胜利。都市的现代与繁华全部退去,而枪炮声却在耳边轰鸣,冒着炮火奋勇向前的革命战士们身影在眼前窜动,血染的军旗依然飘扬——接着便是热血沸腾,恍惚间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目睹了英烈们为了夺取胜利所付

出的巨大代价,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

撼了。战争的辉煌总是与悲壮相伴。

日月如梭,转眼间平津战役已过

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广场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阳光

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庞大的建筑显得格外的庄重肃穆。纪念馆主体建筑雄伟挺拔、

气势磅礴,凝含了中国建筑的固有风格,前半部分是用花岗岩建造的,古朴庄重; 后半部分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

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七个金色大字在纪念馆前方的额眉上熠熠发光。

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伟大革命领袖们高大的铜像,他们踏着坚毅

的脚步,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要为解放劳苦大众不懈努力。徜徉在巨幅壁画

围成的序厅中,我的心情无比的沉重,对革命先烈缅怀的哀思油然而生。革命先烈

为了解放全国而前赴后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深深地

觉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

习,这样才不会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我深深感到了身上所承担的使命与责

任,这种压力凝结成了一种信念,使我倍受激励与鼓舞。 跟随讲解员激昂的介绍,我们仿佛来到了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战争情景历历在

目。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炮火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因为他们心中满怀信念,他们

是在为中国的解放而奋斗。在展览室里陈列着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物品,有枪支、

文件、锄头等等。它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们听到了振臂怒吼,听

到了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革命先烈凭着坚强的意志和

对革命的信心,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他们的勇气让我们油然生敬。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

2、第

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

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

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

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

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平津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它是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通

过这次参观我受益匪浅,我们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感珍惜。

同时应该好好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秉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一个社会主

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铭记历史,开拓未来

2012年6月30日,在中心党委班子的组织和领导下,我中心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一名党员,我循着先辈的足迹,追逐人民解放军的脚步,接受了鲜活的爱国主义党性教育,感受颇深。

怀着一份崇敬与肃穆的心情,我们走进纪念馆大厅,五个伟岸的身躯映入眼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他们正充满信心,气宇轩昂的朝前迈进,他们踏着坚毅的步伐,目光中透露出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通过旁听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平津战役是解放北平的关键一战,在中国解放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指挥下,由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二对华北国民党军进行的规模巨大的战略性决战。经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共抨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确立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缓远方式对尔后解决国民党残存军队,加速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战,不仅凝结了众多优秀将领的军事才华与智慧,也展现了平津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支前的高涨热情与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拥护与爱戴。通过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我更加敬佩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追求,也深切感受到广大人民的伟大力量。

在纪念馆里,大家饶有兴致的观摩了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关于平津战役决战方略的手稿,又兴致勃勃的观看了将士们生前使用过

的武器和生活用品。纪念馆藏品之丰富让人惊叹,大到为人民战争服役过的军舰、飞机,小至总理在西柏坡用过的钢笔,聂荣臻在前线使用的毛巾,可谓应有尽有。展品生动鲜活的反映了当时战役的总体形势以及重要性,再现了战士们参加战役时的革命精神,令人激动不已、荡气回肠。

其中英烈业绩厅陈列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的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荣获的27面锦旗:展出了大批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庄严肃穆的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6639名烈士的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纪念馆里还陈列出了当时冀中农民们使用简陋的工具,如纺车、纱机等省吃俭用积累布料为人民的军队做鞋、衣帽,缝补被褥。尽管革命时代人民生活贫困,但他们脸上都洋溢着会心的笑,那种坚定乐观的笑容表达了英雄的信念——中国人民必胜!坚定自由解放的一天终会来到!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终会实现! 通过参观,我们走近中国近现代史,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温着他们的丰功伟绩。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本次活动更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真实的图片,富有历史气息的实物展品,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烟四起、炮声轰隆的年代,我们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认识到“平津”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了解了解放天津的历史,同时也加深了对先烈的崇敬,增强了自身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历史是过去,我们要牢记过去,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平津战役的启示,坚定前进。 我愿不断接受考验,不断接受锻炼,铭记历史,开拓未来。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奋斗终身!

第二篇:平津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庄严肃穆的暖灰色建筑物静静地伫立在子牙河畔,其主体建筑雄伟挺拔、气势磅礴,既蕴含中国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审美风格。前区是暖灰色花岗岩饰面斗拱造型的三层展馆,古朴庄重;后区是金属材料构成的巨大银灰色球体建筑,恢宏壮观。再走近些,就看见由聂荣臻将军亲笔书写的七个金黄色的大字:平津战役纪念馆。书法苍劲有力,直如虎跃龙腾般镶嵌在展馆的巨大牌楼式眉额上,为纪念馆平添了一丝光彩与神韵。

平津战役纪念馆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和多维演示馆组成。陈列内容十分丰富,由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等五个部分组成。光是参观,就已经使人目不暇接,更遑论它背后深刻的历史意义了。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

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怀着对无数为了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我缓步走向纪念广场。纪念广场总体环境艺术以胜利为主旋律。两根高大花岗岩圆柱构成胜利门,柱顶分别伫立着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战士雕像。两壁反映军民团结奋战、欢庆胜利的花岗岩浮雕墙分列胜利门两旁。广场中央竖立着高64米的胜利纪念碑,不锈钢三棱刺刀直插云霄。广场东西两侧的大型锻铜群雕,烘托出人民战争的磅礴气势。广场东西两厢布列着火炮、坦克、装甲车等重型兵器,渲染出军事纪念馆的浓重色彩

穿过广场,终于到达了纪念馆的主体建筑。进入纪念馆内部,序厅就映入眼帘。大厅正中央摆放着一组铸铜雕像,极其生动的展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的领袖风采。雕像刻画的极是细腻,仿佛5位领导人就在面前,他们正充满信心,气宇轩昂的朝前迈进,他们踏着坚毅的步伐,目光中透露出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墙屏上毛泽东主席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浮雕手迹熠熠生辉;环周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反映了东北、华北两大区军民英勇奋战、夺取战役胜利的宏大场面。

接下来参观的是战役决策厅。此展厅通过对中共中央九月会议和全国与华北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平津战役的方针和部署等诸多重大历史事实的在追溯,展示了平津战役发生的背景与全国战场的关系,着力表现了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就地歼灭的英明决策的过程。厅内设置了毛泽东主席西柏坡办公室旧址复原蜡像以及大量历史文物,照片多媒体演示,将毛主席驾驭战争的伟大气魄,运筹帷幄的高超指挥艺术,形象生动的地表现出来。

进入战役实施厅,我仿佛来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役实施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等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厅内设置的巨幅塑型电动图、大屏幕电视、战场景观、电动沙盘等,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形式,逼真地再现了战争场面。

人民是新中国的建设者,也是战争的中流砥柱。进入人民支前厅,我看到展馆运用了大量史料,翔实地展现了东北、华北各级中国共产党组织、政府和解放区广大人民群

众踊跃支前的历史场景,深刻地揭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革命战争规律。

之后的伟大胜利厅则陈列了平津战役取得的辉煌战绩和北平、天津以及全国各地欢庆胜利的场面等内容,并设置了缴获武器陈列台。同时对平津战役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作了概要介绍。反映了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重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历史演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平复了激动的心情,我走入了英烈业绩厅。展厅内陈列了中国共产党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其他领导同志的题词,并且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寄托了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此刻,我的心情又再度澎湃了起来。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共持续激烈战斗了64天,无数先烈英勇献身,最小的才年仅16岁!他们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添上了壮烈光辉的一笔。看着一件件革命先烈留下的纪念物,仿佛每一步都踏在那一场场悲壮惨烈的战役中!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悸动向我们涌来,这不仅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一种激励,一种信念!

带着沉重的心情,我回到纪念馆前的广场,默默回首。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深切地认识到:我们有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的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和平美好的每一天,更加热爱生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拼搏!

第三篇: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班苏旭

记十一月七日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我没有走进那里之前,我永远都不会想到它带给我的触动是如此的震撼。

那场战役,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开始。

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在那浴血奋战的岁月、在那枪林弹雨的时刻,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他们齐声怒吼令天地惊动,他们勇往直前让大地震颤,他们抛却头颅叫敌人撕心裂肺。这就是人民解放军拉开解放全国的序幕,这就是翘起无数仁人志士建立社会主义梦想的杠杆,这就是辽沈战役。

不是所有人都能以理性的心态去重温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历史,在那烽火连三月的岁月里,太多的震撼俨然足够刺激饱受风霜的心。如若不是走进这珍藏无数英烈留下痕迹的场馆,在这和平的年月里,还会有谁能真切感受到当年的那场战役的血泪史。

汗水、泪水、流血、牺牲„这就是战争,这不是电脑里死掉还可以立马复活的游戏。赤裸裸的现实不是那么好想象的,一颗子弹断送的不仅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家庭。当我走进纪念场馆的那一刻起,眼前的一切牵动了我无数的思绪,仿佛逝去的英烈还活生生的屹立在身前,他们在向我讲诉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所有故事„„

想要了解一段故事只要牢记那段历史,但若想体会那段故事就需要凭着一事一物独自冥思。

眼前的事物如电影般的划过脑海,似乎留下了一抹痕迹,似乎又带走了原本就存在在脑海里的认识。 一件破旧的军棉衣,一双漏洞的手套可能它从来都没有过眼前的那样平整,多少年之前上面或许还沾着战友或是敌人的血迹,被硝烟熏烤后的面颊却像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滑稽。没有人笑话在战火里摸爬滚打的战士,战火洗礼的不仅是他们顽强的生命,还有那种敢打敢拼的心。一盏油灯,一支钢笔静静的躺在那里,可能它们从来都没有过此刻的平静,这又牵动着多少难忘的历史,那不是惜字如金的年月,可多少重大战略决策仅仅是由这两个“利器”见证。战争的胜利不是偶然,路走对了,它的终点就是光明,反之,就是深渊。一面锦旗,一只号角它们早已无用武之地,可当初那面锦旗是英勇的象征,嘹亮的号角发动了多少次胜利的冲锋。

那里有一个让所有人喜极而泣的梦想,让激情和火力随着每个人的血液流淌,让梦想和动力永驻每个人的心间。不是上传下达那么简单,比伟大领袖勾勒的宏伟蓝图更伟大;千千万万种动力和活力只为一份共同的激情和梦想,整个世界开始变得简单,所以攻必克,战必胜。

如若不用心体会那段历史,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珍惜眼前的和平,特别是我们此时正生活在解放后的辽沈战役的土地上,假如这里的战火还没有平息,是否我们还有机会拥有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如果说感谢,也太微不足道,用先烈生命换来的和平是不能用只言片语来感谢的,而需要用自己生命去珍惜,如此才不辜负当初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万丈豪情。

在那艰苦的岁月,所有人都带着最初的梦想,用伟大领袖赋予的强大精神财富编织成比长城更坚固的攻防体系、比五千年文化精髓更深刻的精神信念,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意洒热血,敢于抛头颅,无所畏,无所惧。似乎再像敌人开一枪,我们就可以完全解放和自由;似乎再向前跑一步,我们就可以走进理想的社会主义世界,似乎睁开双眼就可以冲出黑暗看到光明;似乎伸出双手就可以拥抱幸福和梦想。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那是一个追逐梦想的岁月,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所以可以形成共同的目标,所以可以万众一心,可以众志成城,可以有千千万万个加西亚自知自觉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明确自己的方向,勇于担当,敢于拼杀,配合协同别人完成任务,主动自觉完成自己的任务。

带着无数的触动,走到最后几近麻木,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渲染,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怎么都想不到这里的故事是如此之精彩,那是用血泪染成的美丽,那是用难以形容的感动讲诉的精彩。当我的眼光触及一个数字的时候,仿佛我再一次经历了世纪地震一般——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四十七万余人,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消失在这个硝烟弥漫的世界,不知道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解脱。或许我想说的是,战争,或许比我自己想象的残酷的多,当我还天真的为牺牲的几十人几百人的连队心痛惋惜的时候却不知道如此庞大的牺牲基数在世界战争中只是冰山一角。当我为自己生活在辽沈战役的胜利者——共产党政权下而庆幸的时候,却不知道死去的都是中国人。当激情降温的时候,我是否会停步驻足;当梦想磨灭的时候,我是否会彷徨颓废。蒋团队的梦想,靠权钱高压铁腕政策推进实现,一个被动前进的团队注定没有向心力,纵然每一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前行的脚步也会因为小小的磕绊迷失方向栽倒根头;毛团队的梦想,似种子,播种至每一个人的心田,萌芽,开花,一朵朵,一片片,所以激情涌动,动力丛生,梦想长青。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而兵戎相见的中国人。我为自己身为一名共青团员和一名预备党员候选者的身份自豪,因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可是,在我内心的深处,我更希望我们能卸下上膛的子弹,在和平的氛围中解决所有的矛盾。四十七万多人,牵动着无数的家庭的希望,在最后的枪林弹雨中化为泡影。

我知道我有些天真,明明懂得战争才是促进和平的唯一途径。就像一位战略家说的那样,久分必合久合必分。只是当你想起那么多生命为了希望的胜利勇敢的逝去,心里又如何平静。

战争,早就已经成为流血和牺牲的代名词,有些应该遇见的结果或许没那么难以接受,只是当赤裸裸的需要你去面对的时候,我却发现在它面前我们一切的拥有都来的那么让人惊心动魄,哪怕有一丝的浪费都是对前辈的不尊重。

我可能知道了这次老师安排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的真正意图,并不是要我们了解在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的骁勇,而是要我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今天的和平生活。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就是身份最低的士兵,然而他们才是最大的牺牲者。只是为了家里能得到一份补贴,他们便选择上了一条不知是否有归路的生活。可到最后,那些高高在上的军官见兵败如山倒的形势都逃之夭夭,只留下那些可怜的傀儡把生命留在这不为人铭记的土地。都是中国人,对于他们,我们没有恨,只有惋惜。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的时候,我还忍不住一再的回望。那里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历史,那是当年那一辈人用血肉铸成的和平史歌。在心里我一再的告诫自己,中国共产党先辈们的血汗结晶,我会用生命去珍惜,我会用行动来表达内心崇高的敬意。

第四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前几日上午,我和全年组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不一会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只见“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令赞叹不已。走进里面,道路边松柏挺拔,意味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长青。经过一小段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内,馆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管、还有全景图馆。

战史馆厉害陈列着革命家将领们的衣物被褥。他们的东西是那样的寒酸。在打仗时,他们一定吃不饱、穿不暖。我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我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有漂亮的衣服,可我们还是挑三拣四,仔细想想真不应该。

支前馆里有打仗用的武器,英烈管有死去的革命将军的名字,我明白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战士们的热血换来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图馆,我们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来看全景图馆,全景图馆展现了当时打仗的悲惨情景,虽然敌军强我弱,但是我方军队不畏惧强大的敌军,他们奋勇杀敌就连老百姓都上了战场。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看见当时的情景,我泪流满面。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们离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车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第五篇: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精选)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感想

2012年10月24日下午,我们怀揣着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再一次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此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了车,“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门的正上方是一座中国式的牌楼,全部用花岗岩雕刻镶嵌,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牌楼下的正门是特制的铜花饰门,眉额上镶着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馆名。拾级而上,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个由青铜雕制的战士塑像,一手向前挥,一手拿着枪,这座战士纪念塔高达6米高,塔下104个台阶代表着辽沈战役大决战时52个日日夜夜。

走进大厅内,我看到了1948年10月14日总攻的场面,参加辽沈战役的将军和战士一样作战,在冬季零下40度作战。决战中人民解放军两天歼灭国民党10万大军。东北人民积极支援前线,送亲人参军。一位老妈妈李玉今,送走四位亲人参军,四位亲人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老妈妈又送走两个儿子参军,先后送走6个亲人,真是一位伟大母亲。在英烈馆一位解说员还给我们讲述了5位将军牺牲的情况,他们是朱瑞、杨子荣、梁士英、张德新,还有一位女将军,牺牲时才19岁。在整个3年的战争中,无论战士还是将军都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代价,人民解放军共牺牲5万余人,而人民解放军共歼敌近50余万。在参观中我看到了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周长122米,高16米,面积1968平方米,画布重达4吨,所再现的是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25万大军攻克锦州宏伟全景。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历经战争的长期考验和锻炼,人民解放军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严格的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充分体现了高度的革命热忱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的内心受到深深感染,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特别是青少年,吃好的,穿好的,各方面都享受现代化,无忧无虑过着现代化生活。就这样,还有一些人不满足,不知足,不好好工作,总是把享受放在第一,不讲奉献,集体观念不强,个人利益放在第一,忘记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必须永远记住“珍惜”二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一切是由无数中华民族先烈换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要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的更强大,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过去。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坐在飞驰汽车上,我不禁思绪腾飞:这次活动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一次接受了红色洗礼,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建立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带领人民排除万难,不断的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实现新的跨越,奔向美好的未来!我们全体人员更要在这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尽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上一篇:贫困村扶贫募捐倡议书下一篇:贫困户帮扶每月记录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