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022-09-15

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在种植期间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一些固定的虫害和病症。水稻纹枯病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一样, 都是水稻的主要病害, 虽然发病率高、面积大, 但基本上不会造成绝收性的灾害。因此, 这么长时间以来, 对于水稻纹枯病不够重视, 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少之又少。

1 水稻纹枯病相关介绍

1.1 发病原因

水稻纹枯病是由水稻纹枯病菌 (真菌类) 所引起的, 分面两个阶段 (无性、有性) 。无性阶段:菌丝从无色转成浅褐色, 具有分技。属于半知菌亚门。且可在病组织内部生长或侵入到病部的表面。在表面, 菌丝会集合而成不规则形的褐色菌核, 容易脱落在土壤中。有性阶段:属担子菌亚门, 在高温度且隐蔽的环境下其病部表面会产生一些白色的粉末。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以及危害根据调查来说, 一般是会受到以下的因素影响: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的抗病性、群体生长发育的情况等[1]。

1.2 发病情况

在稻子的育苗至结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水稻纹枯病。如果在分蘖期就见了病斑, 那么到孕穗期危害则会更大。对叶片、茎秆等都造成危害, 甚至还会对谷粒、穗颈造成影响。一般在初期时, 先由叶鞘感染, 然后在近水面处产生一些边缘不清的小斑, 慢慢小斑变成云纹式的斑块 (一边斑块的颜色是边缘暗褐、中部灰绿或褐色) 。随着病情的继续深入, 几个病斑重叠形成了密云纹, 叶片发黄甚至是腐烂, 会有连片倒的情况出现。

2 水稻纹枯病特点

纹枯病并不只限于水稻中, 也会发生在玉米、花生、大小麦等农作物的身上。在水稻成熟并收割的阶段中, 会有大量的耐寒菌核掉到田间或是以菌丝、核的形态在已染病的稻草及其他的寄主上过冬, 一直到第二年的年初再次生长。在两熟或三熟的地区, 水稻收成后在灭根灌水的时候, 有大量的菌核会漂浮在水面上, 或是混合在根渣中[2]。所以, 只要水稻栽插之后, 一部分的菌核会附在水稻株的近水面的叶鞘上面。在高温度、高湿度的条件下, 菌核则会直接发成菌丝, 由叶鞘开始, 慢慢从内侧表皮气孔直接侵入;而在水里的菌核萌发时, 则会伸出菌丝, 侵入至稻株的基部浸水部分或是水面上的叶鞘处。一般来说, 当菌丝侵入后的3~5 d后, 可见病斑, 同时会在外部长出气生菌丝。这些的菌丝在病组织的附近继续拓展、蔓延, 然后不断的重复、侵染。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 与白叶枯、水稻瘟病对比,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确实在小得多, 而且也不会发生绝收性的危害。水稻纹枯病只要是达到了叶鞘并可看见病斑, 就会造成结实率下降至少25%左右 (千粒重减少3 g) , 同时, 造成30%左右的减产[3]。如果危害再大一点那么减产的程度则会超过30%, 是不可小觑的。所以, 就算发病程度非常低, 损失也是不能小看,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除了降低结实率, 空瘪率增加, 同时, 还会体现在稻谷灌浆不充分, 稻米的宽度、厚度会变小。

水稻纹枯病不单单造成产量的影响, 还会对质量造成影响。因为降低了结实率, 空瘪率增加, 千粒质量减少, 稻米的外观、品质均有所下降, 也会导致稻米的蛋白质、粘度、味度值都有下降, 让品质变差。

3 解决措施

在防治时, 一定要抓住农业的防治, 对田进行适当的管理, 要及时进行施花, 并要加紧相关的防治。

3.1 品种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地域, 也要选择不同的品种, 例如, 在睢宁地区, 可以选择中粳1号、连粳7号等中粳品种, 也可选择II优明的86、084等籼杂交稻品种。

3.2 对菌源进行消灭

在育秧时,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幼苗感染上水稻纹枯病, 要施用土壤的灭菌剂, 并且改稻草覆盖为无纺布的覆盖。最大限度地降低幼苗感染上纹枯病。还要特别注意的, 在移栽本田打捞根渣时, 要减少菌源。让根渣带出田外集中进行焚烧, 除去田边的杂草, 及时拔出田里的野草, 最大程度防止有病的稻草再回到田间[4]。

3.3 密植科学、施肥灌水合理

需要进行定穴、苗、量的栽插处理, 并做好有科学的施肥工作 (注意有机、无机的结合) 。让有机肥的氮 (N) 磷 (P) 钾 (K) 可以协调、配合, 控制好氮 (N) 肥, 增加磷 (P) 钾 (K) 的补充, 并且要保证基肥的足够量, 追肥也要早, 同时, 比例要科学、恰当。同时, 还注意干、湿的交替, 坚持浅水灌溉, 在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烤田的处理。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的情况、气候条件, 对水进行定量的灌溉。

3.4 药剂的使用

在老稻田中, 如果可以及时发现, 那么是非常重要的。在分蘖末期, 当病穴率达到10%到15%左右即可施药处理。第一次与第二次药一般要相隔7~10 d。

一般的发病田块, 在拔节到孕穗期, 当发病穴率达20%时要进行施药的防治。如果水稻已进入到乳熟期或当气温下降到25℃以下的时候, 就算是病穴率已达或超过了防治的标准, 那么, 则需要采用药剂处理。在药剂的选择上, 可以用井•蜡芽、井冈•嘧啶苷等, 按照使用剂量喷药液1125 L/hm2即可。

4 结语

水稻纹枯病的病害的发生时期正好是水稻的分蘖盛期以及水稻灌浆期, 而这时恰恰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 如果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会对水稻的营养物质的转化、积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导致水稻的千粒质量及结实率下降。而干物质的积累转化能力受到干扰之后也会让其品质有所下降。所以, 各大水稻的生产者, 在生产的过程中, 一定要特别注意此病的预防及防治, 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的丰产。

摘要:在日常的农田管理工作中, 水稻纹枯病由于其显现出来的是一种隐性的减产情况, 因此, 经常被稻农所忽视。久而久之,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厉害, 不但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还影响了大米的质量。基于此, 在分析此病发病症状及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产量

参考文献

[1] 桑海旭, 王井士, 刘郁, 等.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J].北方水稻, 2013 (1) :10-13.

[2] 陈德权.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 2014 (1) :28-29.

[3] 欧阳录, 刘树南, 王建田, 等.4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13 (10) :31-33.

[4] 陈明才, 陈桂生, 吴登, 等.喷药后不同泡田时间对免耕抛秧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杂交水稻, 2006 (S1) .

上一篇:新常态下不动产统一登记档案管理的探讨下一篇:学生管理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