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探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为例

摘要: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教育”模块作为必修必选模块教学,要求各大中小学按时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健康教育”模块在高中必须修满18学时,计1个学分,这也就意味着高中“健康教学”模块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出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传统健康教育虽然规定平均每周0.5学时,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出现教学不规范被弱化的现象。鉴于此,为更好执行2020版《新课程标准》,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分析“健康教育”必修必选模块教学要求上,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模块为研究对象,以青海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中学生为实验对象,融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探索适用于普通高中健康教育必修模块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普通高中健康教育必修模块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以健康教育模块学分评定表中的健康认知、个人(或团队)健康行为与家庭健康行为作为评定依据,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课程理论与实际差距较大。2020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健康教育”模块作为高中必修必选模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要求高中体育教师严格执行2020版课标纲要的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做好教学规划和教学实施工作。然而,经过调查,西宁市很多高中“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虽然按要求设立了“健康教育”课程,但没有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不能够把握大纲对“健康教育”模块的具体要求,尤其对该项必修课学习评价,没有严格按大纲学业教学质量标准来衡量,导致学生对“健康教育”模块的不重视。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没有专业教师任教,多数教师对“健康教育”模块领会不够深入,很多教师面对2020版课标所需教学达成目标无从下手,授课知识点与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无从衔接,基于此问题,分析得出:2020版课程标准出自理论学者之手,其高屋建瓴的设计出自很多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融合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而非基层一线教师,尤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对于一线基层教师很难把握,因此难于落实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尤其对于像青海等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非体育专业的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因此,大部分中学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素养,很难全方位的领悟和把控,因此实施起来难度很大。2.基于新课标下“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设计的研究。根据2020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纲要要求,“健康教育”模块是高中阶段体育课中的必修必选的模块,总计18课时,教授内容包括:生活方式与健康、营养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运动安全、紧急避险六部分内容,这六部分内容是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设定。2020年新标准中对“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建议高一高二期间学习,具体教学进度可依学校自行调整。因此根据大纲要求,在设计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了情景化、结构化、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并对健康教育模块设计从设计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几个教学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因此在设计中体现了健康认知、个人(或团队)健康行为、家庭健康行为三方面,教学内容是以新课标要求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将六大方面内容以“主题教学”展开,使学生在不同情景模拟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策略中通过情景化教学策略、构建开放式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课互补加深记忆三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抽象的健康知识的理解,借助体育游戏开展教学,组织情景演练,提升学生对健康知识实际操作能力;采用互评、自评等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综合提升。3.教学设计效果显著。为检验教学设计,笔者将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开展实验,选择高一两个班做实验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两个班分别在授课老师指导下进行为期9周的体育课教学实验,对学生健康认知以理论考试方法考核、对个人(或团队)健康行为采取自评或互评方式、对于家庭健康行为采用行为调查与实践(即家庭成员健康生活方式评估表),依照这三个评价分别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实验组按照本文设计“健康教育”模块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学校原有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实践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都呈上升趋势,实验组的健康认知和家庭健康行为成绩,比对照组上升的幅度大,具有显著性差异,总之,采用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对高中健康教育必修课的教学效果更显著。说明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的案例和一定的理论学习依据。

关键词:新课标;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学科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满足建设“健康中国”的政策要求

1.1.2 贯彻落实2020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教育”必修必选模块教学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观察法

2.2.5 实验法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高中健康教育必修模块教学设计相关要素分析

3.1 2020版与旧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要求的比较

3.1.1 健康教育模块教学内容的比较

3.1.2 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要求的比较

3.1.3 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方法的比较

3.2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模块设计思想

3.3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模块教材分析

3.3.1 高中“健康教育”课教材内容分析

3.3.2 高中“健康教育”模块教学内容选择

3.4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模块学情分析

3.4.1 高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3.4.2 高中生对“健康教育”模块六大单元要求的现状

3.5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模块教学目标分析

3.5.1 健康教育课教学目标

3.5.2 健康认知

3.5.3 健康行为

3.5.4 家庭健康行为

3.6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模块教学策略分析

3.6.1 采取情景化教学策略

3.6.2 构建开放式的“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3.6.3 理论与实践课互补加深记忆

3.7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教育教学计划

3.8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模块学习评价分析

3.8.1 学习评价

3.8.2 健康教育”必修模块学业成绩构成设计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必修模块教学设计

4.1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必修课模块设计案例

4.1.1 教学目标

4.1.2 教学重点

4.1.3 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设计

4.2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4.2.1 健康教育必修课1课时:生活方式与健康

4.2.2 健康教育必修课2课时:营养与健康

4.2.3 健康教育必修课3课时:环境与健康

4.2.4 健康教育必修课4课时: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4.2.5 健康教育必修课5课时: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4.2.6 健康教育必修课6课时:紧急避险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健康教育课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5.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健康教育必修课教学现状

5.1.1 青海师大附中高中教师对新课标健康教育了解情况

5.1.2 青海师大附中高中健康教育教师专、兼职状况

5.2 高中健康教育必修课教学实施过程

5.2.1 模块教学实践过程

5.2.2 实验前两组学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2.3 典型教学案例分析

5.2.4 实验后两组学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5.3 高中健康教育必修课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

5.4 教学实践反思与完善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反思与改进建议

6.2.1 研究反思

6.2.2 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入学教育开放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高职教学改革酒店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