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复习7上历史

2022-08-01

第一篇:简答题复习7上历史

川教历史总复习简答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部分

一、《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和主要内容;《南京条约》的附件的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④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南京条约》的附件的内容:包括《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英国获得了 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的特权。 影响:①《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②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答:签订时间:1895年 主要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危害:《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辛丑条约》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答:签订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②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④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危害:

①《辛丑条约》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评价)。 答:目的: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在中央是奕;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洋务派提出“自强”的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和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②创办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③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④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历史作用: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②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五、戊戌变法的开始标志和影响。

答: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影响: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③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④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六、辛亥革命时间和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及失败的一面。

答:时间:1911年。 性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功绩: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失败之处: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七、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口号、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和影响。

答: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口号: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主要内容:前期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主要内容是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②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⑤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八、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进行。 主要内容:①大会通过了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③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意义: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九、遵义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时间:1935年1月

主要内容:①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③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历史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十、简述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长征的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答:中央红军长征的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瑞金出发,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突围。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在毛泽东建议下,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并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红军①四渡赤水河②巧渡金沙江③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翻雪山⑥过草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历史意义:①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②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十

一、中共“七大”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目的: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在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中国。

时间:1945年4月至6月 地点:延安

主要内容:①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④大会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历史意义:①这次大会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制定了党的正确路线,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形成了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

②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十二、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作出了什么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答:时间:1945年9月2日 贡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歼敌171.4万人,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②中华民族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蒋介石为什么要邀请毛泽东到重庆(渝)谈判?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重庆谈判的时间是哪年?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阻止了内战吗?有何意义?

答:蒋:赢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 毛: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 时间:1945年。 文件:《双十协定》

意义:协定的签订是人民的力量,国民党胆敢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十

四、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时间、性质、内容和意义 答:时间:1954年在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内容: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意义: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十

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时间:1978年12月

主要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决定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撤销错误文件,纠正错误结论。

历史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②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④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世界历史部分

一、文艺复兴的时间、背景、兴起国、实质、指导思想(内容)、兴起国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

答:时间:14至16世纪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兴起国:意大利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内容: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但丁——《神曲》 达.芬奇——《蒙娜丽莎》

历史意义:

1、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取得辉煌的成果。

2、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

3、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二、英国《权利法案》目的、时间、机构、内容和意义。 答:目的:为限制王权。 时间:1689年。 机构:议会

内容:

1、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2、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

3、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意义:

1、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

2、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

三、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机构、内容和意义。 答:时间:1776年7月4日 机构:大陆会议

内容:

1、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

3、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意义:标志着美国建立。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

四、法国《人权宣言》的时间、机构、内容和意义。 答:时间:1789年 机构:制宪会议

内容:

1、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

2、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4、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

1、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

2、它宣告了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五、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开始时间、口号、内容、性质、意义和不彻底性。 答:代表人物:西乡隆盛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开始时间:1868年 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内容:

1、政治上: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2、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4、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

5、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意义: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

六、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形成时间、成员国、及形成后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答:名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形成时间:三国同盟:1882年 三国协约:1907年 成员国: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影响:

1、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2、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七、一战的导火线、时间、重大战役、性质及后果。

答: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时间:1914——1918年 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后果:

1、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2、大战历时4年多,共有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其中死伤3000多万人,参战国的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3、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八、《凡尔赛和约》是在哪次会议签订的?其内容是什么?对中国主权有什么损害?《九国公约》是在哪次会议签订的?其内容是什么?对中国有何严重危害? 答:《凡尔赛和约》签订会议:巴黎和会

内容:

1、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

3、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4、德国向协约国支付巨额赔款。

对中国的损害:《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引发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 《九国公约》签订会议:华盛顿会议

内容:

1、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2、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严重危害:

1、公约的规定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

2、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开始时间、特点、主要措施及对其如何评价。 答:开始时间:1933年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主要措施:

1、财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使银行的信用得以恢复。

2、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

3、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

评价:

1、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

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3、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十、说说二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答: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扩大:

1、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

十一、雅尔塔会议召开背景、时间、参会国家及首脑、内容、影响。 答:背景: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召开的。 时间:1945年 参会国家及首脑:苏联—斯大林 美国—罗斯福 英国—邱吉尔

内容:

1、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

2、战后德国由盟国军队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

3、战后成立联合国。

4、会上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

影响:

1、协调了盟国行动,加快了战争进程。

2、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

十二、二战的时间、性质、后果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性质:是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后果: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2、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1.3亿美元,参战国物资部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意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综合部分

一、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在古代,中日关系十分友好。近代以来,中日关系曲折复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侵略中国的战争?结果如何?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第一次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二次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结果:中国胜利

影响: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2、台湾被日本占据了多少年之久?什么文件为台湾回到祖国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个文件是二战中的哪次会议后发表的?

答:50年 文件:《开罗宣言》 会议:开罗会议

3、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哪年?访问中国的人是谁? 答:1972年 田中角荣

4、中日建交时,日本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过去侵华的罪行“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30多年来,日本恪守《联合声明》的精神了吗?请至少举两例说明。 答:没有

举例:①日本多次修改教科书,否定对中国的侵略。②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5、你认为怎样才能使21世纪的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答:日本应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 中日双方面向未来,友好交流,和平共处。

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年召开的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党的中心工作又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伟大历史意义?

答:成立时间:1921年 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历史意义:①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和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③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会议?召开于何年? 答:会议: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

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什么政治报告?大会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大会把什么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中国革命进程起着什么意义? 答: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意义: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今天幸福的生活与党的哪次重要会议有直接联系?会议召开于何年?重新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使我国进入了什么历史新时期? 答: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 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核心:邓小平

历史新时期: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灾难深重.回忆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二战前英、法等国的什么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答: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二战前:绥靖政策

2、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分别是多久?性质分别是什么?

答: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的时间是1939——1945年,性质是世界人民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3、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什么?什么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一战:凡尔登战役 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是二战中的什么会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但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什么时候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雅尔塔会议 恢复席位:1971年

5、两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严重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如何才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答:世界各国应该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人类应该热爱和平,保卫和平。

第二篇: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简答题专练》(1—12课)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 人类从何而来?人类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2.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3. 我国境内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4. 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特征:已经知道制造工具,会使用火。 5.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6. 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地点、发现时间、体质特征?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于1921年,体质上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位于黄河流域。

7. 北京人的生活生产特征: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②生活:过着群体生活,共同劳动,③会用火,会保存火种。 8. 北京人遗址的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9. 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10. 火对原始人类有什么用途和意义?

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

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11.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处于什么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就是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就处于旧石器时代,也就是原始社会早期。 12.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13.特征:距今约3万年、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有了审美观念、已会人工取火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 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2. 半坡人:距今时间约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 3. 半坡人的生活生产特征: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工具:使用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

③食物:种植粟,饲养家畜,食物来源多样化,④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⑤乐器:陶埙,⑥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4. 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特征:①房屋:干栏式房屋,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②水井,迄今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③工具,使用磨制石器,骨耜最为典型,

④食物,种植水稻,饲养家畜,

⑤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骨哨,⑥掌握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有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5.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居住的房屋不同,半坡人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 种植的农作物和食物不同,半坡人是粟,河姆渡人是水稻

原因是生活的地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半坡人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在长江流域。 6. 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 7. 原始农业兴起的地域: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

8.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和聚落(定居生活),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 9. 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三课:远古的传说

1 / 6

1.华夏族是由什么形成的? 华夏族由炎黄联盟形成的 2.人文始祖是指:炎帝、黄帝

3.我们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因为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祖先。 4.阪泉之战:炎黄之间。 涿鹿之战:炎黄与蚩尤之间

5.传说中炎帝的贡献: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6.传说中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缫丝纺织。

7.远古传说的意义: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并通过考古发现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8. 从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传说有没有科学依据? 反映了当时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9.禅让制的含义:通过民主推举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即原始的民主) 10.禅让的顺序:尧 舜 禹

11.说说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传说?

区别:远古传说是人们对远古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载,包含有神话成分。历史则是对事实的如实记载; 联系:远古传说来源于历史事实,包含着一些可靠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从传说中找出合理的成分,来证明历史。

我们不能把传说当成历史,也不能用历史来衡量传说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1. 夏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地点阳城,建立者禹。

2. 夏朝概况:在阳城修建城池,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中心地区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3. 夏朝灭亡:最后一个王桀,被商所灭。灭亡原因:统治残暴。

4. 二里头遗址的意义: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5. 夏朝建立的意义?

①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③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6. 世袭制的确立: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7. 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家天下的“家”呢?

两者意思相同,即世袭制 8. 商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汤,都城亳,后盘庚时迁到殷

9. 商朝发展概况:汤任用贤才,很快强大起来。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长期对外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

10. 商朝的灭亡:最后一个王纣,统治残暴,被周武王所灭。

11. 西周的建立: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12. 灭亡: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亡,西周衰落。

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在位,西周被犬戎所灭。

13. 分封制:

⑴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⑵内容:①标准和对象: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②权力: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有较大独立性,可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 / 6

③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⑶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14. 西周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5.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者的暴政。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的出现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繁荣时期:商朝以后。具体表现: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时期:商周时期,

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已准确掌握了铜、铅、锡的比例。 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代表作: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3. 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发现者: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记载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 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5. 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6. 甲骨文的影响: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明确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 夏商西周三代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夏商西周的奴隶制文明也被称为青铜文明。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 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春秋》而得名。

3. 春秋农业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在金属货币更多的被使用。 4. 王室衰微:

原因:①春秋时期社会动荡,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③分封制瓦解。

具体表现:①周王室控制力大减,②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势力衰弱,③地方诸侯崛起。 影响:王室地位衰弱,大的诸侯势力崛起,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5. 诸侯争霸:

⑴原因: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周王室控制力和实力衰弱; ⑵口号:尊王攘夷;

⑶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 ⑷影响:有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但也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和动荡。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战国策》得名。 2. 田氏代齐:战国时期,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三家分晋: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 战国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大、持续时间长。

3 / 6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结果: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4. 春秋时期战争性质为诸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战争性质为诸侯兼并战争。中国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走向统一。

5.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

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②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变法的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 影响: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6. 商鞅变法时间及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7.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严禁私斗。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8. 商鞅变法的地位:在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

意义: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军队战斗力增强,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9. 都江堰: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岷江。

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部分。 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

意义: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地位:2200多年以来,都江堰一直都在发挥着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八课:百家争鸣

1. 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 老子的思想:哲学: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 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论语》。

4. 孔子的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有同情心和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5. 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重视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6. 百家争鸣:

⑴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⑵含义: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既展开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⑶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称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 / 6

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的背景:

①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为灭六国做了充分准备。

2. 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 秦朝建立的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 秦朝建立后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②统一文字,

③统一货币,

④统一度量衡, ⑤统一车辆和道路,

⑥巩固边疆,北修长城,南开灵渠。 作用:巩固了统治和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 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①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③地方建立郡县制(这是秦朝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6. 巩固统一的措施:

目的: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措施:

⑴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⑵统一货币,将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⑶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⑷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⑸巩固边疆:开凿灵渠,便利南北水运;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 文字的发展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 秦的暴政: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残酷的法律,④焚书坑儒。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⑵直接原因:戍边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3. 起义概况: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建立张楚政权,后失败。 4. 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 起义的意义:虽然起义失败,但在陈胜吴广等人的革命首创精神的鼓舞下,反秦浪潮继续高涨。陈胜吴广起义为秦的灭亡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秦朝的灭亡)。 6. 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中的作用:

5 / 6

项羽: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刘邦:公元前207年,攻入咸阳,灭亡秦朝。引发楚汉之争。

7. 楚汉之争:项羽—西楚霸王,刘邦-汉王,争的是帝位,垓下之战项羽失败。双方的战争性质已由农民起义转变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

胜败的原因:①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②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荒凉残破的景象;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3.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采取的措施:休养生息政策。 4.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①汉初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处是荒凉残破的景象, ②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③吸取秦亡教训。

5.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增加劳动力,③鼓励耕织,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6. 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为接下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7. 文景之治的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①注重农业生产,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

8. 名词解释: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治世,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物质基础,为西汉鼎盛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⑴政治上,①实施推恩令,②削夺诸侯爵位,③建立刺史制度; ⑵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⑶经济上:盐铁专卖,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掌握国家经济,巩固统治。 意义: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推恩令实施的原因: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一是诸侯王势力,二是地方地主豪强势力。因而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

3.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一是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二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影响中央统治。 内容: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称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将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目的: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影响:从此以后,儒家学说称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盐铁专卖的原因:一是私人铸币权没有完全禁绝,二是富商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第一个鼎盛局面。

6 / 6

第三篇:中学历史教学法简答题

1、 根据历史学习心理与历史学习效率的关系,谈谈应该如何提高

学习效率? P233-241

2、 如何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P259-

264

3、 历史学习评价的基本问题P273-275

4、 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养成P341-348

5、 历史教育研究论文的写作P375-378

上面5道简答题是书上后面四章的,后面四章考的内容除了以上的内容之外,还会出名词解释或者选择题等。前面六章的内容要看得详细点,第六章的第五节不考。

第四篇:马原复习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原理 复习题 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人们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构成:实体性要素有: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智能性要素有:科学技术、管理技术、教育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 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3.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特点:客观性、稳定性、可认识性。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A克服了社会化在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B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在生产的要求。D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E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协调和发展。 5.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定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的真理的标准。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包含着解放思想的因素的。解放思想,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要的前提是打破思想僵化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开动脑经,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6.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1)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如果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失败。 7.简述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意义。

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通过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经济基础,排斥和反对自己的对立物,以及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根据经济基础的不同性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意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客观依据。这一规律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断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方面和环节,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为了使我国的上层建筑中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有何区别? 两者的联系:(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们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在预付资本量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成正比,剩余价值量越大,利润率越高。而剩余价值量又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因此,利润率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了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无酬劳动与有酬劳动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工人的剩余劳动被资本家占有越多,受剥削程度越深;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的自我增殖程度,一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就表现为资本的自我增殖,使资本关系神秘化了。(2)两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因此剩余价值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利润率会逐步趋于下降,这是部门间资本家竞争的必然结果。

10.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不能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同时并存。 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1)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2)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3)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与自由竞争时期的竞争相比,具有了新的特点:(1)竞争的目的不同。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竞争的目的已不是取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2)竞争的手段不同。在自由竞争时期,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资本转移进行的,部门内部的竞争则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来击败对手。(3)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垄断资本的竞争双方都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这便使得竞争特别激烈,更具有持久性,竞争造成的破坏也更加严重。(4)竞争的范围不同。自由竞争主要发生在国内经济领域,垄断时期的竞争范围则由国内扩展到国外,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 11.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一,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 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其二,它又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3)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1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 1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①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商品经济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和进行经济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作为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而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社会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部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两种资料配置方式。 ②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及市场简单地相等同,因为市场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着基础作用,这要以商品经济发展为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为前提条件。概括地说,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14.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与资本积累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定义: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主要从价值角度考察资本大量的增加;资本积聚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角度来考察资本总量的增大。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资本积聚与资本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表现为:

(1)二者的区别。首先,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实现的,随着单个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则是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其次,资本积聚的拉长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它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而资本集中的进展,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2)二者的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因为随着资本积聚的不断进行,单个资本的规模相应地日益增大,大资本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在竞争中能够顺利地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使资本集中的过程更为迅速。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因为集中起来的资本越大,便越有条件获得巨额的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从而扩大积累的规模,加快资本的积聚。 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全部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关键。③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④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16.简述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科学性。

(1)社会进步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因而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最高的、根本的标准。 (2)生产力标准是客观的,是指每一社会形态的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定力量,既每一代人总是面对上一代人所遗留下来的生产力,而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3)生产力标准是科学的,是指生产力由物质要素构成,其发展水平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准确的测定。 1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

(1)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2)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

一、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构成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3)在社会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18、简述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首先,二者相互依赖,缺一不可、不可分割。这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2)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而未凝结人类劳动,没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其次,二者之间又是互相排斥的,这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商品对它的生产者而言,只具有价值而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价值,因此,就同一商品而言,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二者兼得。

第五篇: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答题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

2013年中考物理简答专题训练

1.盛夏的傍晚,关于去何处纳凉的问题两名同学有了不同的看法:甲同学主张将船划到湖中去;乙同学主张将船停在岸边,上岸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看法合理?为什么?

答:乙的看法比较合理.傍晚,水和干泥土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在相同情况下,水的比热比较大,根据Q=cm△t,水的温度变化比较小,温度比较高,陆地温度比较低,所以到岸上散步

2.小盛五一期间去塔敏查干沙漠旅游,他发现自己家的车在沙漠行走很吃力,而那些越野车却行走自如,它们的轮胎宽大并有很深的花纹.请你从力学角度分别说明越野车的轮胎宽大且花纹较深在沙漠行车时的作用.

答:①越野车轮胎宽大,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与沙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使越野车不会陷入太深;

②轮胎表面较深的花纹,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使接触面变粗糙,从而增大越野车与沙地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

3.今年三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km,在其他道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km,…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km.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

请同学们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校车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要减小车速的原因及学生要系好安全带的目的. 解:(1)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路面较光滑,摩擦力较小,因汽车具有惯性,刹车后需一段时间才能停下来,速度越大,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越长,所以行驶时车速要减小;

(2)当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仍然会高速向前运动,容易撞到车内前方的硬物而受伤,因此要求前排乘客及驾驶员系安全带.

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亮发现一辆装满煤渣的超载大卡车从身边开过,在平直的路上煤渣并没有掉落,而在道路的拐弯处却有大量的煤渣掉落.请解释:

(1)煤渣在拐弯玩处掉落的原因.

(2)超载的卡车经常会损坏路面,原因是什么?

答:吹气使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加快,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降低;

搓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7.同学们洗手后,在没有毛巾之类的东西擦手时,为了尽快除去手上的水,总是习惯把手反复甩一甩,这样就使手不再湿淋淋的,甚至不一会就干了.请你分析手上的水变干的原因,完成填空.

①原因之一是由于惯性.当手甩动时,手停止运动,而水珠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运动,就会离开人手.②原因之二是由于蒸发.当手甩动时, 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

8.骑自行车时,如果车的速度较小,为使车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大的速度,需要用很大的力蹬车;车速增大后,并不需要用很大的力蹬车,车就能以这个速度继续行驶.假设阻力不变,请用“运动和力”的相关知识作出解释.

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分),加速时,动力大于阻力才能改变人和车的运动状态,所以需要用很大的力蹬车(1分)。当车以一定的速度快速行驶时,因为是匀速直线运动(1分),动力等于阻力,所以不需要用很大的力蹬车(1分)。

9电热毯坏了,将电阻丝接上后可以继续使用,但在使用中发现接头处容易被烧焦,请解释容易被烧焦的原因..

解:接触电阻阻值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Q=I²Rt可知,电阻变大,热量就会变大了。

10.王平晚上在家看书学习时,突然家里的电灯全部熄灭了.请你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猜想电灯熄灭的可能原因,并说明你怎样去直接证实你的猜想.(至少答出2点)

答:家里的所有用电器全都停止工作,

5.小明将电冰箱的三孔插头去掉一个脚变成常用的两孔插头,请问:(1)电冰箱能否正常工作.(2)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1)电冰箱可以正常工作.(2)这种做法不合适。

去掉的那个是接地线,可以防止漏电伤人,如果去掉了地线,人就有触电的危险

6.日常生活中,常有这两种做法:刚倒在杯子里的开水很烫,人们习惯先吹几下再喝;冬天写作业手冷,同学们习惯不时地搓搓手再写.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做法的道理.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原因一:整个小区停电,

验证方法:观察小区其他家庭是否有电;

原因二:家里用电功率过大或某处电路短路,导致保险丝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 验证方法:查看保险丝是否完好、或空气开关是否跳闸.

11.有一天,小芳的弟弟问她,他穿在身上的化纤材料的衣服经常会吸附在身体上是什么原因.小芳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向弟弟解释了这一现象,弟弟很高兴.请你说出小芳是怎样向弟弟解释这一现象的. 答案:

人体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后,人体与衣服带有异种电荷,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人体和衣服会吸附在一起

12.2012年春晚舞台上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

答: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

13.我国于今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试回答下列问题.(1)飞船通过什么与地面传递信息.(2)神九运载火箭以液态氢为燃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当火箭加速上升时,飞船的机械能是如何变化的?

解:(1)飞船通过电磁波与地面传递信息.

(2)氢的燃烧值大,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氢和其它燃料相比,氢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运载火箭用液态氢为燃料.

(3)火箭加速上升时,火箭的速度变大,动能变大;火箭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火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和,即机械能增加.

14.爷爷给小明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小时候家住在铁路附近,与村里的小朋友有时一起到火车道旁玩耍.一天,一个小朋友把一根废旧的自行车辐条(是一根略粗点的钢丝)丢放在了铁轨上,不久一列火车开过来,小朋友就跑散了,当火车驶过之后,发现那根辐条仍留在铁轨上,并且变成了很薄的钢片,一个小朋友好奇地将它拾起,又马上扔掉了,嘴里还说“烫手”„„ (1)请你分析那根辐条“烫手”的原因.

(2)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不但危害公共安全,还极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请大家千万不要这样做.当火车驶过时,如果人离车体较近时也可能发生事故.请你分析这其中的原因.

1)答:火车驶过自行车的辐条时,对辐条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得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摸起来感觉烫手

(2)答:车体周围空气流速快,气体流速快的位置压强小,所以人体靠近车体一侧压强小,另一侧压强大,会产生一个把人推向火车的力,所以会造成危险

15.近期的“有毒胶囊”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更加关注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些习惯和做法,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我们服用药物时,往往都是仰脖儿下咽.有人发现:服用胶囊类药物时,仰脖儿服用时水顺利下咽,胶囊药物却经常留在口中,而略低头服用,药物和水反而容易一起下咽.

(1)请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2)如果服用的是“片剂”药物,你认为怎样服用更容易整片下咽?说出其中的理由.

(1)胶囊类药物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会漂浮,仰脖时服用时,药物离食道入口远,不容易进入食道口,容易留在口中。而低头服用时,药物离食道入口近,所以容易下咽。(2)片剂类药物密度较大,在水中容易下沉,所以仰脖儿时,药物离食道入口近,容易进入食道。

17

.未成年人的道路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公布施行了我国《校车安全条例》.条例中的部分规定如下:(1)外部容易接触到的部位不得有锐边、尖角、毛刺;(2)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3)校车载人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以任何理由超员;(4)校车驾驶人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请你任选其中两条,根据所学物理知识阐述制定此规定的理由.

(1)——尖角、毛刺等尖锐品由于尖端面积很小,在相同压力下,压强很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2)——防止汽车出现意外时,由于惯性而对乘员造成伤害。

18.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一辆沿公路行驶的汽车上有水滴落在路面上,路面上部分水滴的印迹如图所示.请根据水滴印迹的特点指出该车行驶的方向,并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加以解释.(图中虚线为汽车的行驶路线)

行驶方向:由西向东

原因:水滴离开汽车后,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仍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滴到地上后,最初接触地面呈圆形的部分很快停止,其余部分由于继续向前运动而向前抛洒,因此出现了先圆后不规整的痕迹。

19.在表格中填上对应的物理知识选项的字母序号:

A.能量守恒定律 B.阿基米德原理C.光的折射规律 D.惯性. DCAB

20“五•一”期间,丹东锦江山公园花香怡人、热闹非凡.旱冰场里,只见穿着新旱冰鞋的小华用力向后一蹬,身体便飞快地向前滑去…赢得了游客的阵阵掌声.请针对这段话,写出四个语句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例如:“向前滑去”--物体具有惯性.

(1)“花香怡人”﹣﹣物体具有扩散现象;(2)“向后一蹬,向前滑”﹣﹣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阵阵掌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新旱冰鞋”﹣﹣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21.夏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解:质量相等的水和混凝土,照射同样的时间,吸收相同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水的温度升高较小.因此,池水的温度比混凝土低.所以在烈日暴晒下,游泳池旁的混凝土地面热得烫脚,而池中的水却不怎么热.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

23.2012年

5月17日,“中博会”焰火晚会在长沙市橘子激情上演.它将

激光、灯光、音乐、焰火控制等先进技术集为一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景激光音乐焰火晚会,已超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烟花燃放水平.

晚八时三十分,雄浑的音乐响起,拉开了“湘江之韵”的序幕.只见六艘舰船徐徐驶来,象征中部六省再聚湘江、共图发展;忽然,一道道霞光冲天而起在半空中如菊花散开,紧接着一声声巨响划破长空,炫目的激光在夜空中投射出一条条耀眼的光束,绚丽的烟花将湘江四季景观璀璨勾勒,炫烂夺目,江面的烟花“倒映”却又让人产生一种如梦如幻,仿佛身临画中的感觉„„ 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据此将下表补充完整.

答:与空调金属外壳相连。万一空调的外壳与火线相连,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以免发生触电事故。随手关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26.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水性笔,为什么笔的顶端表面设计成圆弧形?当笔尖朝上书写了一会儿,笔尖就无法写出字了,这又是为什么?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1)宽;增大受力面积(2)发生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

25.如图是空调的三线插头与三孔插座,其中较长的脚E与空调的什么部位相连?插入插座时这个脚与插座中的地线相连,这样连接的目的是什么?另外,针对日常生活中浪费电能的现象及用电习惯,请你说出一种节约电能的方法.

(1)笔的顶端表面设计成圆弧形,可以使表面积增大,在手的压力一定时,使

压强减小,按的时候比较舒适.所以笔的顶端表面设计成圆弧形.

(2)当笔尖朝上书写了一会儿后,笔中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笔尾,笔水不能流向笔尖.所以笔尖就无法写出字了.

答:(1)笔的顶端表面设计成圆弧形,可以使表面积增大,在手的压力一定时,使压强减小,按的时候比较舒适.所以笔的顶端表面设计成圆弧形.

24.校车安全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出台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目前已经有一批“大鼻子”校车投入使用,如图是结合《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大鼻子”校车所画出的简图.(1)校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校车的颜色使用黄色,这是因为人眼对黄光比较敏感,请你另外再举出两条,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作出解释.(2)说一说我们平时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说出一条即可)

(2)当笔尖朝上书写了一会儿后,笔中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笔尾,笔水不能流向笔尖.所以笔尖就无法写出字了.

27.(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波炉,是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炉中能使用金属容器吗?为什么?(2)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将手移开,乒乓球却不会下落,为什么?

答:配安全带,这是防止在刹车时由于惯性造成伤害; 座椅须软化,是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观后镜用凸面镜,为了扩大视野有利于行车安全.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答: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因为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没有办法吸收或传导它,不能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物

解:从漏斗的上方吹气,气体从乒乓球的上方流出,乒乓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上方压强小于下方压强,压强差使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不掉下来.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汽车安全带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车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严重撞击,气囊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致撞到车身上.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速度越小,惯性越小 C、质量越大,惯性越大D、质量越小,惯性越大

(2)如图甲所示,紧急刹车时,人向前运动拉长安全带,人的动能减少,安全带的能增加. (3)如图乙所示,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对气囊有作用力,同时也有作用力,理由是.

解:当用电吹风在在上方吹风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乒乓球在压强差作用下被托起而向上运动.

32.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因为冰水的温度比鱼的温度高,当两者在一起时,鱼会吸收冰水的温度,使鱼的温度上升,已达到解冻效果,外面冰层厚度加厚

33.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相反地方向用力拉动绳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1)C(2)势能(3)气囊对模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9.小明制了一些肥皂液,他用吸管沿着水平方向在太阳光下向空气中吹肥皂泡时,发现大部分肥皂泡先上升后下降,且他在一些肥皂泡上看到了“小彩虹”,你能帮助小明解释这些现象吗?

答:用吸管吹出肥皂泡时,吸进去的热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上升。肥皂泡上升过程中,里面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变小,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变小,当浮力小于重力一段时间后,肥皂泡开始下降,看见的“小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肥皂泡上产生的色散现象。

30.如图所示是小勇同学跳远的几个阶段,请你据此提出2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4.2012年不少学校都用上了新型校车,如图所示,这种校车具有良好的刹车系统,请你就校车急刹车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

问题一:跳远之前为什么要助跑?

解答:助跑可以使人获得较大的速度,会跳的更远.问题二:起跳后,人为什么还能在空中运动?

解答:起跳后,人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会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 问题三:在跳远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解答: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从最高点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31.将无盖的饮料瓶底部剪掉,做成一个大“漏斗”.把乒乓球放入“漏斗”中,用电吹风在“漏斗”上方沿水平方向吹风,如图所示.发现乒乓球向上运动.请解释这个现象.

问题1 急刹车时,车内的同学为什么会有向前倾的感觉?

解释 急刹车时,车内的同学由于具有惯性,仍要向前运动。

问题2 急刹车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解释 急刹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3 急刹车后,校车轮胎为什么会发烫?

解释 急刹车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轮胎温度升高。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

35.如图男孩打弹弓的情景,你能联想到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条)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等(只要答案符合图中的情景,联想合理的答案均可得分,写出一条得2分,最多得4分)

36.自行车是一种人们常用的、简便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仔细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图),想想你的使用过程,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请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简要的回答.

答:(1)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2)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轿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轿车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轿车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 (3)在高速行驶中由于车身上下两面的气流压力不同,下面大上面小,这种压力差必然会产生一种上升力,车速越快压力差越大,上升力也就越大.因为当轿车时速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升力就会克服车重而将车子向上托起,减少了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使车子发飘,造成行驶稳定性变差.

39.如图所示,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水壶的了解,就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等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1)这样的设计有何优点?

(2)这样形状的轿车高速行驶时,轿车上方的空气流速快还是下方的空气流速快?

(3)这样形状的轿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会减小,出现“发飘”现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问题1:自行车的刹车把手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回答1:刹车把手是省力杠杆; 问题2:轮胎上为什么要可又花纹?

回答2:这样做可以增大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

37.如图所示,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米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请分析,为什么当火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请举一个与上述物理原理相同的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

(1)力学问题:水对壶底是否产生压强?答: 水对壶底有压强。

(2)电学问题:电流是怎样使水温度升高的?答:电能转化成水的内能,使水的温度升高。

40.中国的茶文化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沐浴着如酒、如月、如梅的茶香,修身养性的民族生生不息.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茶文化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你知道吗?例如:

(1)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 (2)茶壶的壶嘴与壶身,构成一个;

(3)冬天,揭开刚泡好茶的杯盖,看见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填一物态变化名称)

(1)蒸发

(2)扩散(3)大气压(4)液化

答:(1)当列车驶进站台时,会带动人和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此时人外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人外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而内侧流速快压强小,会产生一个向内侧的压强差,将人推向火车,易出现危险. 飞机也是这个原理: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3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大多数轿车的外形纵截面类似于飞机机翼

的纵截面(俗称“流线型”),如图所示.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体悟好往届中考题,触类旁通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是最后一道

6

上一篇:教练员聘用合同书s下一篇:观看雷锋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