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散文700字

2023-06-08

第一篇:天上的街市散文700字

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胡爱花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划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自己联想和能力。 3.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光明,幸福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注意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工具:配乐录音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师: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面对迷人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呢?长期以来,人们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将我们并不了解的世界想象得多么美丽,那么,天上到底是什么呢?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凡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屏显夜晚星空的美丽图片)(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有感情的朗读并尝试背诵这首诗;

2、理解运用联想和想像;

3、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情感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这位文质彬彬,非常儒雅的先生就是郭沫若,请大家齐读他的资料)

1.郭沫若(1892-1978)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2.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

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诗。

先听配乐朗读,再自由朗读,选出读得好的同学比赛读。最后齐读。

教师提示学生;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因而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展。同时出示节奏和重音的划分的投影:

(二)深层理解,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遐想?

2. 作者想象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3.第三节中诗人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自由来往,诗人这种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改造? 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解读全诗:

(一)、诗人眼前所见之物:

(1)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板书街灯----明星

联想)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出示联想的定义:联想:这由某人或某物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人或物的思维,就叫联想 联想时抓相似点

拓展训练:联想:老师→ 蜡烛

蜜蜂→农民

(二)、诗人想象的事物: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骑着牛的牛郎织女等(板书 街市

生活 想象)

出示想象定义:这种在头脑中对已知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就叫想象。

(三) 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出示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资料:本诗写于1921年,中国当时军阀混战,

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于是把希望的目光移向浩瀚的宇 宙,借助奔腾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达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板书光明

自由

幸福

美好)

四、拓展延伸:

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了,虽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却清雅明净,朴素大方,像一个纯洁无瑕的渔家少女。

2笼中的小鹦鹉,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四五岁的小姑娘,欢快地跳来跳去。 3 月光照在地上,就像撒下了一层白雪,驱散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想象是心灵的翅膀,有了想象,我们的心灵就能飞翔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诗歌是最优美的语言艺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增长我们的阅读体验;借助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再加上勤奋学习和坚持积累,你就可以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的翱翔! 板书:

第二篇: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学案

目标导航:

1. 学会通过想像理解诗歌的形象。 2. 学会结合创作背景体味诗歌的形象。 3. 领悟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

前置学习:

1. 搜集郭沫若的相关资料。

2. 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 这幅画面是用什么方法描绘出来的?区别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5. 为什么第2——4节反复用“定然”、“定”?

6. 诗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同,作者为什么要改写?

7.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流星我们往往用“颗”来形容,为什么在这用“朵”?

合作交流

交流前置学习的内容。

质疑解惑

说说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深刻?

拓展提升

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或(他们)( )。

第三篇:天上的街市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点及郭沫若的创作。

2、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全诗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并运用“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学习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

3、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德育目标〗

1、体会诗人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

【教学重点】

1、品位诗歌语言,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把握情感。

2、指导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位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想象法,比较法,启发、引导、问答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特高兴,知道为什么吗?(生发言)因为呀,老师刚刚从天上回来,而且还从那里的街市上为大家买回了一件礼物,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教师播放录音──《小星星》)

(听完后)好听吗?(生答)歌中,天上闪烁的星星变成了调皮的小眼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春》中的“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在今天这个“美丽新世界”里,看到蓝天,有的同学会想到白云、小鸟;看到大海,有的同学会想到尼莫、铁达尼„„我们的世界无不充满着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

老师的礼物真的是从天上买回来的吗?(生答)那当然是──假的了。但是老师这节课真的想和大家共同到“天上的街市”(展示课题)去逛一逛,地上的街市我们大家都见过,有繁华的市场,林立的商店,喧闹的人群,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等。天上的街市有什么呢?是不是陈列有王母娘娘蟠桃园的仙桃,老君炼的仙丹,月宫出产的桂花酒等世间罕见的珍宝呢?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伟大诗人郭沫若是怎样由眼前城市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进而想象出天上街市的美丽图画来,并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理想?”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47页《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郭沫若。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明确: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收在《沫若文集》里。本诗选自《郭沫若选集》有改动。

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者举起了锋利的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虽然当时社会“腥秽如血,冷酷如铁,黑暗如漆”,可作者并不绝望。在这首诗

中,作者想象了天上的美好环境,充满了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小夜曲》)

2、学生正确、清楚地自由诵读,师作诵读指导。

明确: 这首诗是比较成熟的现代格律诗,很适合朗读,朗读时要分清节秦,念准字音,读出感情。

⑴ 这首诗呈现出恬静,明丽、清新的画面,美好、恬静、自在是诗的感情基调,全诗充满幻想色彩浓重的儿歌风味。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音响不宜太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轻松、柔和、舒缓一点。

⑵ 诗歌的节奏主要是通过停顿表现出来的。停顿没有固定的格式。设计停顿时,一表达的意思清楚正确,不能把句子读破,二要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感情;同时,要从全诗着眼,使语句协调上口。

⑶ 重音:在朗读时,对某些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加重语气。

3、听朗读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抑扬顿挫的声调的传情达意。

4、生随着音乐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四、合作小组思考讨论,老师巡堂辅导后进行抢答

故事:1921年11月,《文学周刊》上任还不到一个月的新编辑收到了年轻诗人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的投稿,脑中犯难了:好新奇美丽呵!可有些问题他还没弄明白,要不要给他发表呢?于是他就向有经验的老编辑请教以下几个问题,如你是那位老编辑,你怎样回答?(教师屏幕展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堂辅导,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1、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了什么?第二三四节又写什么?

2、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是怎样的?诗中所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故事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3、为何对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作这么大的改动?

4、诗作后三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5、能否删掉第一节的街灯、明星而直接写天上的生活?这是什么写法?

(A、故事是编出来的,但这个环节创设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B、作一个有趣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C、讨论时老师可以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象征什么?这就可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了。又如第5个问题涉及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要引导学生从诗歌出发,简单而又明确的理解清楚。)

1、第一节写了街灯和明星,第二节写了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2、可先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分析其不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分隔在天河两岸,而诗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闲游”分析。

3、可插入略谈写作背景:《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改写了神话,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4、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5、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⑴ 联想:第一节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很像天上的星星,就很自然的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这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象打下了基础。

⑵ 想象: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物品的珍奇,浅浅的、不甚宽广的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的幸福生活。人间天上,亦幻亦真,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这种想象,又是以第一节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

五、师提示并小结联想和想象这两个概念

看下列两组句子有何异同,明确什么是想象、联想。

①│他的眼睛像葡萄│他胖的像小肥猪

②│他那晶莹透明的眼睛像熟透了的葡萄│他身子滚圆滚圆的像小肥猪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示:

第①组的两句话都是由一个事情想起了另一件事物,这就是联想。

联想,也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

第②组的两句话,对孩子的眼睛究竟是什么样的,他胖的到了什么程度,都已做了回答,这就是相象。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甲事物────乙事物(相似关系、因果关系)

存在(想到) 存在

想象:甲事物────乙事物(来源于客观现实)

存在(创造出) 不存在

由以上的概念,可引导学生复习在本学期有否学过类似的情况。学生自由发言,再小结──如:

1、联想:《春》的最后三个比喻句,由春天联想到“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突出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

2、想象:《童趣》3个例子,由“夏蚊成雷”想象成“鹤唳云端”,“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3、据此可辨别这两个概念。

六、能力迁移

试一试,发挥想象与联想,补充句子: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它,它已经跑了。

1、皎洁的月光像___________________。

2、被放出笼子的那只小鹦鹉像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一天没有吃东西,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全班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语气舒缓,带出神往之意

明确:结合实际,当堂背诵全诗。

八、教师小结

明确:这样的幸福生活在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只是一个期待实现的梦想,这个梦想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美好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幸福的热情。诗人的意图是明显的:天上的街市比人间美好,这也从侧面流露出他对人间现实的不满。我们现在可以看出:他以天上的美好光明,反衬人间的丑恶黑暗;他以天上的恬静富饶,反衬出人间的污浊贫穷;他以天上的自由幸福,反衬出人间的冷酷痛苦。而现在,我们的生活与诗人当年的想像一样。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再一次重温诗人的这份梦想,再一次品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九、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星空》中的其他诗歌,更好的认识郭沫若诗歌创作风格。

-

第四篇: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 张腊梅

【教学目标】

1.了解联想和想象,体会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2.理解比喻的作用,赏析诗歌优美的语言和幽远的意境。 3.学习诗人执著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的高尚情怀。 【课时计划】 1课时

一、导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曾经我们也为他们的分离而伤心。但在郭沫若先生的笔下,牛郎织女不再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是携手在天街散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体会作者如此改编的用意。

二、朗读,把握情感

1、自读,体味感情,把握住语调、语速,还要读准重音,分清节奏。

2、个别朗读(配乐)

3、集体朗读(配乐)

三、整体感知,走进诗歌

1、这首诗歌美吗?美在哪里?

2、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我们带入了这么美的一个神话的境界呢?(联想、想象)

3、对文中运用的这种方法,同学们有没有疑难问题?(生思考) 预设问题:

1:我想知道联想和想象有什么区别?

2:文中哪些语句运用了联想?哪些语句运用了想象? 3: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 4:作者展开的联想和想象合理吗? (生讨论)

4、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向往天上生活呢?

明确:作者刚从日本回国,当时社会贫苦黑暗,作者对现实不满和失望,才如此的憧憬天上幸福的生活。作者改写牛郎织女的故事,把天上的街市想象得这样美好,就是为了反衬人间生活的黑暗和痛苦,表达自己向往自由幸福,追求理想的感情。(请带着向往、憧憬的感情齐读全诗,要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来。)

四、品语言

郭沫若的诗令人叹服的不仅是诗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有那精炼的语言。美妙的语言能传达出美丽的意境。(生小组合作讨论) 预设如下:

1:“请看那朵流星”中的“朵”用得好。因为“朵”一般是形容花的,而花是美丽饱满的,所以这个“朵”字使人联想到了美,使人觉得天上的街市越发神奇美妙,令人向往。

2:“定然”一词。因为这个词表现出诗人坚信这样幸福自由的生活一定会实现,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3:“现了”用得好。给人的感觉好像星星白天跟人们玩起了捉迷藏,偷偷地躲起来,到了晚上,就调皮的露出来。

4:“点”字用得好。因为既是点灯,一定会有点灯人,既有人,天上就有一个神秘奇妙的世界。

五、总结

请同学们回头想一想,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哪些内容?

(内容:

1、想像意境

2、联想和想像

3、体会感情

4、品味语言;方法:朗读体会法、比较揣摩法)

六、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可能有很多的收获,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收获。

板书:

联想

街灯 明星 街市 物品

生活

想象(虚)

第五篇:天上的街市优质课课件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下面是关于天上的街市优质课课件的内容,欢迎阅读!

天上的街市优质课课件

1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

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

三、四节,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天上的街市》教案设计》。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全篇诗歌。

1、师生配乐朗读全诗,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生结合音乐背诵全篇诗歌。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联想想像训练。

⑴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⑵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

2、推荐朗读郭沫若的诗歌。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

天上的街市优质课课件

2目标要求: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看到这幅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出现课题及作者,教师同时板书。)

二、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师问:为何要这样处理。

3.师配乐范读:

4.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5.全班齐读

三、探究:

(一)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活动。比如:在的时候,诗人看到了,又想到了。

2.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这一传说作了怎样的改动?(从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

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

(二)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一首好诗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炼传神的语言。古人用“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闹”字更是神来之笔。)

1.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组讨论)(或者用启发学生去换词丢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

2.师生配乐齐读全诗

3.试着背诵这首诗。(给出画面和音乐,背完一行,出现一行。)

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诗人由无数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有一个陈列着珍奇物品的美丽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目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我想,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ppp项目合同范本实例下一篇:暑假小趣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