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言研究对汉语语境下英语学习的启示

2022-12-19

1 中介语言理论概述

中介语言理论最先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提出的。中介语言这一概念用来表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生成的一种具有个人独特个性的语言系统。外语学习者的全部话语(错误的和非错误的)构成了中介语言系统。它是学习者运用自己内在的学习策路处理目的语言输入信息过程中构成的一种动态的,不断的发展语言系统。中介语言的特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中介语言是一种介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语言系统,它可以说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还没学会的一种语言。中介语言反映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策略。2中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不同学习阶段的中介语言构成一个中介语言连续体。中介语言连续体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的自然发展过程。3在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达到同一阶段水平的学习者,他们的中介语言大体一致。但是,由于各自的学习的经历不尽相同,每个学习者的中介语言又存在个别差异。

2 中介语的产生原因

笔者认为,就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中介语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的负迁移属于语际迁移,指的是已知母语对新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学习者常会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层面,套用母语的模式和规则。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常常借助汉语拼音来学习英语发音。通过汉字或拼音字母记音,有的甚至通过方言来记英语发音,用汉字读音来发英语单词,结果是没有人能听懂的。而且一旦养成了习惯,是很难纠正的,容易产生石化现象。一般说来,当学习者的中介语处于初级阶段时,他们更多的依赖母语的模式来表达思想,例如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就是学生在未熟练掌握英语时,借助于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中介语。

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由于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学习者过度概括所学语言的规则,把一些特殊的词或结构当成普遍性的规律来套用,产生在所学语言中不存在的语法结构和错误的变体,这种错误又叫语内错误,它是不完整学习的结果在他们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中常出现taked,maked,buyed,feeled等动词的错误变化形式。显然,这是过度概括与推理的结果。

2.3 学习环境的影响

对于在母语环境里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者通过自然交往学习目的语的机会极少,英语学习主要靠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便成为向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在教学策略方面往往重“精”轻“泛”,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和操练,这就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量非常有限

3 中介语理论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启示

3.1 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

中介语言理论已不把外语学习的差错当成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而是看成学习者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别,当成与目标语诸种标准相异的但不断靠近的客观存在。目前外语教师对学习者错误持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认为“见错必纠”对学习者的进步是不利的,因此采取“宽容”的态度。另一种看法是“见错必纠”,才能帮助学生进步。笔者认为上述两种看法均有偏颇之处,不应把问题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纠错应根据学习者所处的错误性质、错误类别等情况区别对待。

(1)要看犯错误的性质。

在外语教学中不允许学习者犯错误,这不仅不现实,不科学,而且会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造成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障碍。但中介语毕竟不是理想语言,不是我们所预期的目标语言,因此应根据错误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加以纠正。学生在外语习得过程中所犯错误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语言错误和语用错误,语言错误也可指显性错误,指明显不符合目的语法的中介语形式。语用错误也可指隐性错误,指表面符合目的语法但从交际的角度看不得体、不地道。相对于语言错误,语用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严重,需要认真对待。

(2)要看错误类别。

这里主要指口语和书面语。笔者认为口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使口头交际取得成功,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仍处于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之中,在教学中不仅要以满足交际需要为目的,还要考虑到语言能力发展的需要。在语音方面要纠正不正确的母语迁移、语音、语调;在语法知识方面要纠正过度概括等学习策略导致的错误;在词汇方面尽量引导学生区别口语与书面语。

3.2 防止中介语“石化”(fossilization)

在学习过程中不正确的结构和正确的结构同时被大脑吸收、同化。但是我们把前者叫做石化,后者叫做学习。对这两种现象的区分有助于防止早期石化。为了避免不正确的目的语的输入,要多收听英语广播、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多读英文原著、多与外教交谈,提高目的语输入的质量。了解学习者学习动机、个性、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等差异,因材施教。

3.3 减少母语干扰

母语干扰也称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中介语石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当学习者的目的语知识不足以用来表达其所要传达的意思时,学习者往往就会很自然地依赖于母语知识。其表现可分为两种:一是出现由母语干扰而产生的语际错误(interlingualerrors),二是出现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只有通过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才能减少母语的干扰程度,建立目的语的认知语法系统。因此,语言输入的量才是克服母语干扰的有效手段。

我国学习者是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他们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会不自觉地选择、套用有关已知的母语系统中的规则并通过目的语项目的训练产生中介语。教师要意识到其中的错误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性错误”,是达到目的语的必经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提供学生足够的最优化的语言输入,采取措施阻止、减缓石化现象的出现,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外语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的中介语系统连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摘要:中介语言连续体反映了第二语言学习的自然发展过程。在特定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达到同一阶段水平的学习者,他们的中介语言大体一致。但是,由于各自的学习的经历不尽相同,每个学习者的中介语言又存在个别差异。应该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学习阶段和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外语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的中介语系统连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中介语言理论,中介语,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仓兰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移入与外语教学.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

上一篇:长庆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政工人员如何做好党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