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2022-11-22

第一篇:高二物理期中质量分析

高二物理期中试卷分析(2013上)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物理备课组

一、试卷总体评价

1.本试卷共三大题,17小题。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试卷总体难度不大,能力要求适中。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对普通班学生来说,是一份很好的考核“双基”掌握程度的测试卷。

2.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考查与运用。考查的基本概念有:摩擦起电的本质、库仑定律、静电屏蔽、电场线、电场强度与电势、电势差、电功、电功率、电容、电流的定义、电阻率等。考查的基本规律有: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阻定律等。

3.注重实验基本原理和数据分析的考查。3个学生实验,分值为18分,对认真完成实验教学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体现了新课程重视实验教学的理念,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差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不规范,逻辑性差。

2、试卷中各题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题:主要考查摩擦起电的本质。学生掌握良好,正确率很高。

2题:主要考查电场强度、电势与电势能的关系,学生掌握一般。

3题:考查学生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应用,很少同学出错。

4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静电屏蔽),理论联系实际。

5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轨迹与电场线关系,学生掌握不好,正确率不高。 6题:电容器动态平衡分析,正确率较高。

7题:考查学生对电阻定律的理解,正确率较高。

8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电路中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分配的掌握情况,正确率不高。。 9题:本题考查电压与电动势的区别,正确率高。

10题:考查学生对等效电流的理解,正确率不高。

二、实验题(共4+6+8=18分)

11题:考查学生对电表的改装掌握,将电流计改装成电压表,大多数同学都能知道是串联一个分压电阻,但是在计算其阻值时出现很多的计算错误。

12题:考查学生对伏安法测电阻的掌握,在采用电流表的内接法时主要误差出现在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学生能理解电路的结构就能解出,在读数上不少同学没有估读,错误率比较高。

13题:考查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选器材基本没有错误,问题是接电路时电流表应采取外接法,供电电路应用分压接法,还有实物连图没有注意正、负极问题,滑动变阻器接线柱问题,出现连线交叉等错误;最后描点作图要求由零开始连接、光滑曲线。

三、计算题(共4题,8+10+10+14=42分)

14题:考查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关系,得分率较高。少部分同学未读懂题意将克服电场力做功误认为电场力做正功出现计算错误。(此题在所给参考答案中数据计算出错) 15题:考查学生对非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电动机是非纯电阻,计算时不能应用欧姆定律。在求机械功率时应该先计算总功率用其减去热功率。最后匀速上升时,机械功率等于克服重力做功功率。

16题:重力场和电场的复合问题,考虑阶段由C至B应用动能定理可以解出B点速度;根据整段应用动能定理可解出A、B间距离。此题学生容易分不清应该应用哪些知识来解决,灵活应用知识能力较差,得分不高。

17题:此题的设计很好,一道题目改变条件多种情形,充分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一种情况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较为简单。第二种情况粒子先做类平抛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就得根据几何关系找出运动的距离在进行解决;第三问中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样由几何关系先计算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解决。本题得分率较低,数学知识不能应用到物理中,找不到几何关系。

三、教学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做到学以致用。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还是我国高考的实际情况,基础教育离不开“双基”教学。“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有生命力”。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新课教学中,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追本索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增强新学知识的牢固性。尤其是普通班的教学,更应注重“双基”教学,本卷中基础题多数错在普通班的学生,他们平时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牢固,一到期末的综合性复习时,不少知识发生混淆,连基本的公式、单位、物理量的符号都混淆不清,更谈不上如何提升能力。因此,新课教学时,例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测验的选题都应注重基础性和实效性,单元测验应严格按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的比例为7:2:1的要求命题。

2.加强物理解题规范化训练及矫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力。

学生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表达自己思维,展示物理情景,运用物理规律,从而达到解题目标的过程。规范化解题可以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因此,在新课教学中,我们应加强物理解题规范化训练,及时加以督促和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应不断鼓励,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尝试规范化解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和迁移能力。

除认真做好教材编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活动外,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让学生多动脑、动手进行实验。注重基本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少用或不用计算器,培养学生的笔算和心算能力,养成仔细分析和计算的良好习惯。

第二篇: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分析试题

高二生物考试题目和题型和学业水平考试是一样的。本次考试有两大类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40个题,非选择题7个大题。选择题分值为60分,非选择题分值为40分。这一份期中考试试题难度和学业水平考试难度相当,都属于比较常规的题型。

二、分析学生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分析学生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2.审题能力不足

学生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能力不足,也一个较为是普遍的问题。其中以选择题的第18题、第25题,非选择题第33题最为典型。审题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学生读图、绘图和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较差。

3.知识应用能力欠缺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综合应用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如第46题第(4)问 学生失分较多。

4.解题速度较慢,时间应用不合理

许多学生前面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题目来不及做,该能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

三、分析教学得失

选择题得分情况平均为36分左右,其中选择题多错在

11、

13、

14、

17、20、

22、

23、36题上。第22题只是蛋白质常规计算题目,平时不记公式及过度依赖于计算器是其主要失分原因。综合性较强的只有26,

35、40三个题,对知识不进行及时梳理,造成知识点混淆是其失分原因。并且此中还有练习册上的原题如第

1、

2、

6、20、

25、30等,对于已经做过的并讲过的题仍然出错,说明平时上课、做题的效率低下。

非选择题平均得分14分,各题详细情况如下:

41题平均分在3分,多错在(1)小题上,基础知识不牢固、不会灵活应用知识是其主要失分原因。

42题平均分约2分,多错在第(1)(2)(4)题上,基础知识不牢固。 43题平均分约为2分,多错在第(1)(3)题上,主要是学生平时练案不做大题,避做大题,许多专业名词胡编乱造,缺乏对知识科学性的理解,缺乏对知识系统性的考虑,更缺乏对语言的规范使用。

44题平均分在1分,多错在(2)(3)(4)小题上,这是一个遗传题,这一个题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就怕这种题型,但是这种题型只要认真就可以做得好,解题思路要记清楚。

45题平均分在2分,多错在(2)小题上,基础知识不牢固、不会灵活应用知识是其主要失分原因。

46题平均分在2分,多错在(3)(4)小题上,基础知识不牢固会把标志重捕法写出标记重捕法,在上课的时候不认真。

47题平均分在2分,多错在(1)(2)小题上,实验设计也是学生的不足的地方。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落实双基,把握主干,强化知识的加工和提炼,构建知识网络 夯实双基是高考取胜的保证。复习教学需在加强生物学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的同时,着重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原理和规律,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注意对生物概念、原理的规范理解、准确把握定位,扫除知识上的遗漏和盲点。

抓好重点知识、重点章节的复习,这是备考的重中之重。突出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点,做到主干知识清晰,枝节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从本次考试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主干知识中的难点问题,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计算问题、细胞分裂中绘图问题等,学生并未真正掌握。针对这一问题,在一轮复习阶段,有意识强化训练这些主干知识中的难点。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更多地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进行复习的同时,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这第一轮复习中,特别要重视教材重要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践。

3.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选题,注意对于知识情景的灵活转换,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加强解题答题的规范化训练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在期中生物试题答卷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表达能力差,文字书写出现错误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课本上和试题中的图表、图解和数据等内容,也可以通过下发试卷评分标准让学生体会标准答案分析,形成使用生物专业术语进行规范。

第三篇: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 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既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涵盖生物必修一的内容。客观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非选择题考察了学生识图、识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次考试,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并可在复习中针对学生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试题共100分,其中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试题难度偏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些同学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认为生物不难,好歹一学就会,可是实际并非如此。生物是起始学科,同学们初高中知识衔接较差,本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一般,一些同学概念模棱两可,主要知识没有学透,死学课本,现学现用,一对一还行,知识面加宽后,专题性强的就不会了。有的同学上课回答问题还可以,一做题就不会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不会知识的迁移。没有认真地踏实的审题,比如问题中不正确的看成正确的,不显色的看成先色的,间期的染色体变化看成整体的染色体变化从而导致选择题、非选择题失分较多。选择题中,以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试题十分较多,其次是知识综合试题,学生对已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并且涉及到不同章节的综合试题,学生多数都不能正确得出结论。在非选择题中,暴露出学生识图能力不强,尤其是概念图,并且审题能力也不强的缺点。同时存在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考试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反应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学生错题情况无明显规律,同一知识点内容,在多题中出现,比如根尖的分生区的液泡问题,同一学生对错见半。学生答题态度极其不好,很多学生只答选择题,而非选题只是应付,或是回答不全面。比如,两个答案只答一个。

三、建议及措施:

教学中继续狠抓基础,在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实验要加强。这次考试根尖的知识点出题率高。由于本节知识在考后的位置,又加上逼近考试,教师在教学中有些匆忙,没能及时跟进,这是以后改进的。课堂上,加大随堂练习的量,让学生及时训练,对所学知识及时梳理。提高课堂实效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训练。并结合理科班特点,以后是面向高考,做好必修二学习工作。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认识,帮助学生分析情况,教师让学生写了反思。正确认识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重视学科的结果。同时,继续采用以兴趣促学习,加大时间的跟进,以基础为主的生物教学方式,狠抓学生基础知识,针对考试的要求开展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生活中的生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分析

组别:历史组

姓名:武尚伟

时间:2012.11.29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历史组 武尚伟

试卷分析

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5小题5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小题5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成绩分析

1、选择题得分率较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差。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差。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存在问题

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能力 。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

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第五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春季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文科参考人数为345人,理科参考人数为439人,其中文科平均分为99.41分,及格率78.84%,优秀人数15人,优秀率

4.35%,理科平均分95.69分,及格率72.89%,优秀人数11人,优秀率2.51%,全年级平均分97.33,及格率75.51%。

二、 试题分析及今后对策:

1、 总体情况:本份试卷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

积极性和自信心为目的的原则,在试题设计时,以本为本,以课本和课堂所学为主,以容易题为主,同时顾及优秀学生,难易搭配。其中直接跟课本有关的题就占了43分,这在以往的语文试卷中是很少见的。因此这次考试学生分数普遍比以往高,学生对学语文也更有信心了。

2、 选择题:选择题共33题,39分,其中8道题出自课本知识或

跟课文有关的知识,语音、字形、文学常识、文言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因为都是出自课本,因而得分率都挺高,另外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也出了两道阅读题,由于刚刚学完课文,所以学生印象深刻,这两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能答对。失分较高的仍是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三道题普遍只对一道,甚至三题全错,说明学生的文言词汇及句式积累很不够,文言语感极其需要培养,今后应加强练习。

3、 翻译题。三题皆出自于课文,出题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

课文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是是学生把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方法。题目的难度适中,各种句式都有涉猎到,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大意,翻译到位。但是个别的词语和句式学生还是有些模糊,如第一句中的古今异义词“成立”,很多学生翻译成了长大成人,“立”字没有翻译出来;第二句的“夭”字的使动用法,另外就是第三句被动句。学生的文言知识的不够扎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

4、 诗歌鉴赏2题,相比前几次考试,这次的答题情况有所好转,

也许是这次的题相对比较简单,试卷留空白的人少了,答题也比较规范,这8分得6-7分的同学比较多,从诗歌的答题来看,学生能比较好的把握这首诗,分析得比较到位,但对象征手法掌握得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得在表达手法的运用这一块多花些功夫行。

5、 背诵默写题一共10分,平均得分约6分,主要是错别字导致失

分;今后应加强理解性背诵指导。

6、现代文阅读题。本次考试所出的现代文阅读为小说,文章阅读难度不大,但学生答题明显缺乏条理和训练,因此得分较低。例如阅读题第二小题,让学生找出小说中前后对比的地方,这样的问题对于高二下的学生来说,已经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知识,就这样难度的题目竟然也有40%的同学没有拿到满分,5%的学生放弃作答。

对策:在即将到来的高三的学习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课

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答题方法的示范和训练,争取在高考当中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

7、作文题:60分,平均得分约47分,最低分0分,10多分的有5人,最高分54分。本次作文审题上没有障碍,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立意,但部分学生立意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部分选择论述类写作的学生,论述起来给不知所云;优秀作文基本做到运用事实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展开论述,但大部分学生的论述还停留在事例+结论的水平上;语言表达普遍不容乐观,很多文章的开头段中句与句之间没有一点关联,究其原因还在于逻辑思维训练缺失。今后加强议论文写作专项训练,结合语言运用题适当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

7、语言知识和应用:这个大题分两道小题,一道语言排序题,一道句式仿写题,这两种题型都是这几年高考必考的题型。排序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仿写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此次排序题难度较大,故得分率不高,而仿写题没有难度,得分率相对较高。但一些学生仿写时只依葫芦画瓢,机械地模仿句式,而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意境,比如将父亲比作“小草”、“花朵”等,使得仿写徒有其形而无其内涵,大大降低了语言的表达效果。

上一篇:感恩节给孩子的一封信下一篇:高二理科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