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步行街交通组织调研与分析

2022-09-10

1 存在的问题

1.1 步行街内部交通混乱

(1) 光谷步行街中功能分区比较杂乱, 一条街道上逛街购物的商铺分布比较集中, 餐饮类店铺也相对比较集中, 因而人们会在不同的时间点针对不同服务功能的需求进行相对的集中, 则导致其他功能服务相对冷清, 这就形成了某些区域拥挤堵塞, 某些区域相对冷清的情况, 形成了不协调的局面[1];

(2) 光谷步行街主干主要由一条单一道路, 两侧是商业建筑, 主干街道上交通引路分布不明显, 没有完整的道路指引和道路区分设施, 然而主干道路上的分叉小路较多, 致使不同方向行走的人群相互交叉行走, 使整个步行街交错复杂, 混乱嘈杂, 影响整体的人行设计和美观设计;

(3) 光谷步行街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管理, 但是由于管理的疏漏, 致使内部系统缺乏整体性, 使步行街内部出现混乱的局面等等一系列问题。

1.2 步行街人行天桥组织不得当

步行街中的天桥系统一处民族大道光谷广场处公交站处建设有人行天桥即民族大道天桥, 一方面是通向地铁站, 一方面通向步行街, 此处天桥缓解了地面交通, 但是却与公交站紧挨, 并且天桥宽度不够, 人力方向混乱, 造成了一定的交通拥堵;另一处为光谷步行街连接鲁磨路的光谷国际广场方向, 此流向的人群来光谷步行街。两个方向的人流连通可以通过地下通道的方式, 或者乘坐公交车, 或者通过天桥的方式, 然而人行天桥是两个商区联系的最便捷的交通, 该人行天桥的设置是必要的, 方便吸引顾客。对于地面, 地上, 地下三种选择方式, 进行实地调查, , 可得出人们并不是倾向于直通的天桥, 由此可以得出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1) 光谷步行街天桥设置的主要考虑因素还是减少行人过街时对机动车的影响, 只是为了缓解道路上机动车行驶的压力, 并不是针对方便人群而设立的, 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行人被迫使用天桥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2) 光谷步行街天桥系统的实用性设计不够完善, 临近恶劣的天气状况, 如下雨或艳阳天, 没有遮雨和遮阳的顶棚设施, 当面临恶劣的天气状况时, 人们只能快速离开, 不会考虑到秩序问题, 容易出现突发性碰撞, 踩踏事件;

(3) 光谷步行街天桥设施只是给行人过街而设置, 并没有考虑绿化, 休息设施的设置, 并没有给行人提供过多的便利;

(4) 光谷步行街上人流多, 经过测量天桥宽度为4米左右, 而高峰期天桥人流量为75人/分, 可得出天桥设置面积较小, 与人流比例不协调, 并不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5) 光顾步行街天桥上时常有小商小贩的非法经营, 占据一定桥面面积, 阻碍交通。

1.3 步行街周边交通负载力大

光谷步行街属于旧街道改造。整个步行街项目的工程进度将分为几期风情街建设开发建设, 由于步行街的庞大系统, 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承担步行街周边的城市道路,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私家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 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增多, 造成周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恶化, 步行街周边交通负载力大, 对步行街发展有影响[2]。

(1) 社会和城市发展, 人口数量和车辆增加, 来自不同方向, 例如:华美达酒店等方向的来往交通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严重负荷。

(2) 光谷步行街不断发展, 配套的基础设施应该设置的停车位置等发展没有跟上步行街发展, 没有形成完整的交通体系;

(3) 光谷步行街是旧街道基础上改造而成, 原本旧道路上的车辆转移到周边道路, 使周边道路压力增大;

(4) 光谷步行街附近的公共交通体系发展缓慢, 部分公共交通站点公交车数量多如758, 810等, 人群集中, 而有些公共交通站点公交车辆分布较少, 造成人群分布不合理, 严重阻碍交通;

1.4 步行街出入口混乱

光谷步行街有四个出入口, 在珞喻路上大洋百货与步行街的主入口。经调查四个出入口有的紧邻城市主干道, 蓝色区域为步行街出入口分布, 可以看出出入口有的紧邻城市一条主干道, 并临近停车场, 人流从步行街入口不同方向涌来, 同时还有一些驾驶私家车的穿梭在道路人流中人车交错, 无论是驶向停车场还是只是单纯的通过道路, 都一定程度上造成出入接口的混乱。

1.5 步行街公共交通体系不健全

光谷步行街交通复杂, 人流相对集中, 并且公交线路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混乱, 站点分布不合理。一是公交站点车辆分布多, 如在民族大道光谷广场站点, 有多辆公交停靠, 例如732, 758, 810, 902, 913, 915, 362等公交线路, 珞喻路光谷广场站点有25路, 718路, 521路等公交线路, 由于其中交通线路中经过学校, 楚河汉界等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 因此此处等车的人较多, 造成排队等车拥挤问题;另一方面是站点分布不均匀, 距离较远, 行人不方便乘坐。尤其周末或过节, 公共交通系统会形成换乱的局势, 造成一定程度的系统瘫痪。

1.6 步行街停车场建造位置不合理

光谷步行街的一期建设的停车场布置在出入口旁边, 临近尚都酒店后院, 并且临近主干道路, 车辆, 人流不断经过, 使车辆进入还是从停车场出来都可能形成道路堵塞。

光谷步行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 发展速度较快, 规划之初,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并且随着步行街的不断完善, 增加了许多商铺, 人流量增多, 车辆增多, 停车从的设置逐渐不合理, 并且利用率有所下降。

2 光谷步行街交通组织解决办法

2.1 科学合理规划内部空间

(1) 规整步行街道路的宽度

一个道路窄行人密度又大的步行街, 人们不能自主选择行走方向, 心中倍感压力, 只能“随波逐流”, 而一条过宽的道路则给人空旷感。因而一个合理而又宽敞的步行街道, 人们能自由活动, 给人们带来舒适感, 可以随时驻足休息观赏, 没有压迫感[2]。

光谷步行街的道路应该和人流密度, 建筑密度相对应。研究认为, 一般商业步行街宽度为十几米左右为宜, 光谷步行街面积较大, 因此可以适当加宽道路, 大致加宽5米左右。

(2) 合理规划光谷步行街穿插的道路

光谷步行街内部除了几条主干道的步行道路外, 有些小的分岔口分布在步行街内, 功能上虽然联系了步行街内大小商铺等不同部分, 促使整个步行街的整体化, 但是正因为如此多分布混乱的小岔路, 使步行街整体内部混乱。因而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分岔口, 设置明显雕塑等标志性建筑来引导人流, 使不失整体连贯性的同时注重美观性, 使整个步行街内部系统更完整。

(3) 完善道路导视标识系统

一期建设的步行街内部有圆形的露天区域, 此处有几条道路的分岔口, 通向步行街不同方向功能区域, 完善道路导视标识系统, 可以使人们明确道路分区, 不至于走错路, 浪费时间, 造成交通内部的混乱;二期, 三期的步行街与一期步行街是在一条主干步行街道, 但是又有道路来分隔, 设置道路导视标识, 可以使人们一目了然, 对于直奔主要目的地的人们, 可以起到指引作用, 避免不必要的寻找, 变相的改善内部交通系统[4]。

2.2 完善步行街人行天桥设施

(1) 构建人行天桥的完整性

光谷步行街位于光谷转盘的东南方向, 是在大交叉口的一段繁华地段, 建设应该关注步行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完善整个步行街和步行街周边商区的天桥系统, 在空中展开一个连续的步行空间网络。

(2) 完善人行天桥顶层设计

光谷步行街的天桥系统建设中, 应该注重顶层的设计, 建设可以遮阳遮雨的顶棚, 完善休息设施, 使人们对地上系统信心倍增, 地上系统使用率提高, 缓解地面压力, 增加步行者通过的安全性与保障性。使步行道路系统提供了一个免整、连续的出行路线, 减少行人与机动车辆的冲突。

2.3 科学整规步行街周边交通

(1) 拓宽步行街周边道路

经调查, 珞瑜路道路宽度为60米左右, 应该适当加宽至70米左右, 使人行与车辆道路有一定距离。与此临近光谷步行街的其他交通干道如民族大道, 珞雄路等, 也应该适当拓宽道路, 以此增加车辆承载力, 合理安排公交车通道, 使私家车和公交车相差开, 不至于在车辆高峰期造成交通堵塞。拓宽的同时应该注重同城市整个规划一致;完善珞喻路的人行道的设置, 保证车辆和人群可以合理搭配。

(2) 合理布置公交站点和出租车停靠地点

光谷步行街人流量多, 来往的公交车辆较多, 出租车辆来往不绝。根据具体区域的人多人少, 道路宽窄, 合理安排公交车站点, 形成有秩序合理的排队乘坐和换成, 方便行人来往步行街;关于出租车方面, 应该安排出租车专门停靠地点, 不能阻碍公交车停靠的同时并与公交车停靠点互补, 并根据人流的多少设置6个出租车停车站, 分别设在民族大道, 珞瑜路道路边, 提高乘坐效率, 减少拥堵和时间浪费, 不至于阻塞交通并且方便人们。

(3) 步行街道路交叉口交通

步行街区域主要交叉口交通流特征: (1) 在早高峰时段, 重点交叉口轻度饱和的状态; (2) 饱和度在空间上呈现出西部大于东部的特点, 西部民族大道的交叉路口达到一种饱和状态;因此对于此处的道路交通, 应该有信号灯控制。

2.4 合理安排步行街出入口交通

(1) 适当扩展出入口面积

光谷步行街西侧出入口面积较小, 临近城市干道, 有一个较小的广场铺装, 每当特殊节日来临时, 管理人员设置代表性装饰品或当举行活动时设置宣传栏等一系列活动时, 会占据一定空间, 原本面积小的广场变得更加狭窄。需要适当增加广场面积, 范围是8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 容纳更多人群, 不至于造成拥堵局面, 影响交通通达性。

(2) 设置步行街出入口交通信号灯

光谷步行街有多个出入口, 主要主入口都临近车型道路, 有大量车辆经过, 并有行人直接横穿道路, 单纯只靠管理人员来组织交通只能缓解一时, 因此要设置交通信号灯来组织复杂的交通, 适当增加人通过的时间, 合理设置人行横道, 缩短等待时间, 体现人性化设计, 使人们进出步行街时方便安全。

2.5 完善步行街公共交通系统

(1) 完善公交系统政策

经调查, 光谷步行街公共交通混乱, 无论是搭乘公交车到达还是离开都很麻烦, 应该发展公交优先的政策。分布7个公交站点, 光谷人流大, 必须增加公交站台, 图片中蓝色部分为增加站台。通过税收等政策加大投入, 完善公交系统, 缓解步行街的巨大交通压力。完善公交优先的经济补偿政策, 提高公交系统的利用率和运行率。

完善智能公交系统, 利用电子装备, 告知公家车到站时间, 使人们合理安排时间, 不致于拥挤在一个时间段。健全公交评价机制, 使公交体系健全, 整个交通运行机制合理, 缓解交通压力;在民族大道光谷广场站, 应该分散此站点的公交车辆, 均匀分散在其他站点。同时应该增加站点, 缓解承载力大的站点, 形成合力均匀分布。

(2) 完善轨道交通系统

光谷步行街的轨道交通几个出入口均设置在虎泉路方向, 临近鲁巷购物广场等商区。而对面的步行街区域要通过地下通道连接, 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 因而要扩大轨道交通辐射范围, 可以适当增设连通光谷步行街方向的轨道交通来减轻地面交通。

2.6 加强步行街整体规划管理

(1) 加大步行街管理政策

步行街管理是否合理和规范影响步行街的正常合理运行。由于步行街属于城市重要的公共区域, 承担着城市重要的商业文化职能。成立物业管理公司, 向商家收取管理服务费来维持正常管理, 并协助相关职能部门维持街区的正常管理秩序。

(2) 加强群众自觉意识

步行街是人流量集中的区域, 一个公民的形象具有引导作用。当一个公民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乱走道路, 而周围其他群众同样也会收到感染, 以此下去, 则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便会逐渐减少道路上不合理突发的堵塞。

(3) 加强步行街商贩管理

步行街是供人们娱乐购物所设, 但是商贩为了盈利促销, 则在道路两旁设置临时促销花车, 限时抢购等活动, 吸引人群, 当人们围观的同时, 造成了道路的拥堵, 造成行走速度变慢, 甚至严重阻碍交通。应该出台规章制度, 加强管理, 严厉打击不合理的促销活动, 保存道路的通畅性。

2.7 合理规划步行街停车场

(1) 增加路面停车位

光谷步行街上午时段九点到十一点半、下午吋段两点到七点两个时间段车辆停放较少, 而晚上时段八点到十点半, 人们休闲娱乐, 停放车辆较多, 应该适当在合适空间增加地面停车位, 图中红色区域, 在不影响交通的区域增加停车位可以适当缓解不合理停放位置, 缓解交通问题。

(2) 交通指挥系统的完善

停车场位置的不合理, 对于更改停车场的位置这个办法是不合理的, 因此就需要交警的指挥来弥补这个缺憾, 通过交警的指挥来疏通拥堵阶段的交通, 也缓解停车场进出车辆对交通造成的问题。

(3) 完善停车换乘系统

完善停车场的换乘问题, 完善停车场选址问题。使光谷步行街的停车场设置中, 合理均匀分布, 不要过度集中。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内部交通组织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整理等方法, 对其出现的步行街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大, 监督管理不力, 步行街附近公共交通系统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概括总结, 并且针对各个问题进行解决, 力求使这两条步行街的交通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关键词:交通组织,步行街,武汉光谷

参考文献

[1] 王健.城市中心商业区步行系统规划研究.[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 2004:34

[2] 王续达.城市步行街的交通组织调研-以西安市为例.[J].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 2010:1

[3] 王军柯余祥.浅谈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原则-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尺度及交通环境[J].重庆建筑.2011年, 第10卷:7

[4] 孔佳敏孙钰.滨江道商业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模式浅谈.天津经济, 2013, 231期:46

上一篇:浅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精准扶贫的关系下一篇: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