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02-22

现时代的社会是一个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毫无疑问,大学生这个庞大群体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都深受着新媒体的影响和改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对待新媒体,使用新媒体,确立科学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成为目前高校新媒体传播者和教育者面前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主要特性

(一)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互动性是新媒体区分于传统媒体最鲜明的特点所在,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线性传播模式,实现了即时、交互、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传递,变传统的被动的模式为互动的、主动的交流,这使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媒体上的主角,同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传播主体和内容的虚拟性

虚拟性主要表现在交流双方身份的虚拟性和传播内容的虚拟性。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信息的传播更为自由和便捷,信息量也随之增加和丰富,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环境,同时信息交流的双方的身份通常会“符号化”,传统媒体条件下真实的人与人的交流被这种虚拟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所替代。与此同时,传播内容上也呈现出部分虚拟的表现,由于传播主体的“符号化”,加之传播信息更为自由开放,导致传播主体的部分传播内容也存在一定的虚拟性。

(三)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及开放性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很强的即时性,信息传播的更为便捷。人们能够利用新媒体很容易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由于新媒体环境是开放的、自由的,突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传播内容也更加的丰富化、多元化,这使得新媒体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

二、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主体意识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

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趋向功利化,对物质需求的欲望甚至超越了精神需求,也淡化了对集体和国家的责任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利益主体既有个人,也有企业,同时每个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可以为其实现而自主地做出努力。青年学生也由此意识到,以自我作为独立的价值单位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将更加明确,这也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体现出的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倾向极其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出现。而扩散至校园中,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些是过于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从而忽视了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甚至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的“自我型”;有些是过于推崇金钱的作用和地位、将金钱视为衡量价值的尺度的“金钱型”。但也正是由于新媒体所呈现出的包容性、开放性和自由性,快餐文化应运而生,原本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纸媒和书籍也变得不再受到重视,取而代之的就是电子科技的阅读方式,一切都随之简化,大学生对于这类通俗易懂的、短暂的、消费的、无深度的方式看做是一种流行,而正是这样一种肤浅的快餐文化,承载了许多非主流的、不健全的、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使得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都受到了极大地误导。

(三)网络条件下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失范

在由新媒体开放性和自由性所创造的虚拟空间里,人与人之间不必见面便能聊得如火如荼。人们不用再扮演自己在现实世界的社会角色,而是一个没有具体社会身份、只有一串符号代替的“虚拟人”。但正是由于这种虚拟性使人们误以为不再受到道德的约束和惩戒,丧失了应负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致使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交流时“随心所欲”,恶语相向、脏话连篇。

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对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走向,这是新媒体时代下对于大学生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如何限制和消解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和正面的价值导向,塑造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任务。

(一)优化高校媒体资源,推动“媒体教育”

优化高校媒体资源,是新媒体时代教育事业赋予每一位教育者的使命,优化高校媒体资源,首先从校媒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扩大做起,有了硬件设施做保障,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内容。其次优化高校媒体资源也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鉴于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2年便提出教师应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电视媒体,并于1980年发展出一套媒体教育课程模式,在亚洲、欧洲和拉美等地开始推广。新媒体在我国也在逐步发展并成熟,我们应该结合新时代下我国的国情,建立创新的媒体教育

(1)新媒体教育观念的变革。高校的思想教育对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也是高校教育的思想核心部分。这首先就得要求高校媒体教育工作者从自我做起,整合高校新媒体教育资源,完善新媒体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体现在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利用新媒体科技手段,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新媒体文化内在要求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创新性为核心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新媒体教育内容的变革。为了改变过去单一陈旧的单项媒体教育状况以适应新媒体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需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基础性和专业性之间的关系,理论性和实际性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的适应新媒体教育的变化和发展要求。

(3)新媒体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方法的变革主要就是在以知识传播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教育前提下,利用新媒体方法,从以前的“教师为中心”逐步改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媒体教育,以适应新媒体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整合新媒体资源,强调独立思考的价值观

优化高校媒体资源和推广“媒体教育”对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而言属于外因,真正的内因在于大学生自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有利有弊,有些人整天沉湎在虚拟的网络里,有些人则利用新媒体使自己的人生登上另一个高度,反过来,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究竟如何找到自身准确的定位,是每一个当代大学生值得去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当学会认知,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大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对有用的和无用的信息同时并存,如果不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加工和过滤,就会被信息所主导,影响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最终形成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大学生必须加强独立自主的思考意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最终转化为知识;反过来,知识是对信息的有意识和有目的判断和应用。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随着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模式,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经对社会道德等方面有不小的冲击。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浪潮,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首要坚持的。作为新媒体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找准切入点,在新媒体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帮助新媒体时代下的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为了限制和消除新时期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导向的负面效应,必须纠正人们对于新媒体认识上的误区,加强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提倡新媒体文化建设,利用新媒体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功能,强化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董英山.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查[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4):78-80.

[2] 黄九如.仇锦波,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消费导刊,2013(4):34-35+37.

[3] 王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3):97-99.

上一篇:天然气制烯烃PK煤制甲醇制烯烃煤制甲醇制烯烃煤化工该怎么走?下一篇:复杂断块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