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课改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课改。我校从2012年开始课程改革,制定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1稿)》。当时实施的目标有4个,分别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提出了一个核心价值——三有教学。

第一篇:小学课改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课改方式探讨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有鉴于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二、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西县第二小学)

作者:刘金爱

第二篇:农村小学课改探索之路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进行课改。我校从2012年开始课程改革,制定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1稿)》。当时实施的目标有4个,分别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并且提出了一个核心价值——三有教学。所谓三有教学,就是指教师“引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惑可解”“有情可表”。我们把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预习、展示、整合。在时间上分别为10分钟、20分钟、10分钟,根据时间的划分简称为“121”模式。预习、展示、整合三个内容分别就主要任务、主要形式和主要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带有强制性。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一线教师根据课改的要求和理论依据把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课改领导小组汇报。课改领导小组再通过深入课堂的调研和课后的反复论证,对《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1稿)》进行修改,以此诞生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2稿)》、《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3稿)》及最后到2013年下期才最终确定的《鹿硐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第4稿)》作为学校的实用有效方案。

一、课改模式是课改的根本

我校课改模式采用的是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师生整合三个环节。并且把每课时的操作策略都做了细致安排,不同的课时,操作策略不同。我们以语文学科的第1课时为例。

1.我们把自主预习分为低段和中高段。低段自主预习主要是学生自己标注自然段或句子。中高段的自主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每部分意思,再将各部分合起来想一想全文的内容。

2.交流展示时首先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小组合作交流词语理解的方式、字句意思,可以交流各自理解的每段内容及全文内容,可以交流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表达情感。

3.展示方式可以是小组共同展示,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个人展示。展示内容可以是文章脉络或主要内容等问题。

4.师生整合中,主要整合学生自主预习、合作交流时没读熟的字词,对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与疑问。

二、小组建设是课改的基石

1.在小组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遵循三个原则。

(1)分组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

(2)依学生特质分组。

(3)小组名称、小组口号以及奋斗目标需要遵循原则。

2.学校对各班级小组建设应有明确要求。

(1)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白小组的特殊意义及作用。

(2)教师必须在前黑板上做好计分表,记载各组每天的小组得分,并总结评比。

(3)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包办教学,自问自答,教师必须按部就班地采用学校小组建设教学模式,必须强化班级小组建设,落实学校小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小组学习习惯与能力。

三、激发教师热情是课改的源泉

1.为了课改,学校校长谢淑清同志提出了课改三原则: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二是要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到底的原则。

2.运行初期,学校首先在语文、数学科中各选6名业务能力强、上进心强、愿意参加课改的中青年教师组成课改先锋小组,带动全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推进课改。

3.制定出《鹿硐中心小学课改发展规划》,成立由学校校务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的课改监督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校务会成员各分管、监督一个年级的课改情况,为教师进行课改做好后勤服务,监督教师是否提前写好导学案,是否按照学校课改模式上课,并负责处理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4.在村校的课改方面实行领导包片村校,捆绑考核。

5.教研组长每周听2节本组教师的课,每次听课后,在当周进行交流评课,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6.为了让课改模式行之有效,学校研究决定把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定为数学课改教研综合会,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定为语文课改教研综合会。

7.制订方案,每期开展村校“同课异构”和“送教下村”,为学校村校提供新课改专业支持,实现全学区的教育资源互补。

8.始终把合格课验收工作与课改执行有机结合起来,合格课的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模式,时间掌控展开。

通过种种努力,我校上至58、59岁的老教师,下至才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全部接受课改,并在课改上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编辑 孙玲娟

作者:谢淑清

第三篇:论小学音乐课改

摘 要:小学音乐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校本课程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很大的误区。音乐被视为学习的一种调味品,而忽视了音乐教育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不被重视的原因

1.音乐不是考试学科

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决定了考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一门学科的发展。小学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想通过小学教育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考试奠定基础,这就决定了在他们的意识当中,文化课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2.在学校的教学理念中没有突出小学音乐的地位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音乐在教师和家长心中的地位无疑是比较低的。尽管存在一些家长为孩子报音乐特长班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旦他们认为音乐的学习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学生的音乐学习。这种现象在学校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当考试来临的时候,或者是要占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行某一项活动的时候,体育、音乐和美术的课堂往往成为被占用的对象。

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着课程资源不合理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作为基础。尽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其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课程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是一个长期摸索和探索的过程,绝不会因为一两个文件的出台就能一蹴而就。

二、小学音乐课改当中应采取的措施

1.把握音乐课改的理论依据

我们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两个文件是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的法律支撑,也是小学音乐课程深入进行的依据。通过这两个文件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基石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充分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教育要体现满足需要、普遍适应情意统一、综合渗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2.改变传统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小学音乐教学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是更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关键,也是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课改的保障。

3.在教学中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教学方法的使用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能力制定小学音乐教材,也为了更好地统一小学音乐教育,教育部制定了统一的音乐教材。教育部制定的音乐教材具有普适性,但是对于某些地区来说,这些教材可能或多或少地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教育部制定的课程任务的同时,还要主动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教学资源,拓宽自己的课程资源。

教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我们一定要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强、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其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施小学音乐课改势在必行,我们只有转变观念,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郭生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志远小学)

作者:周媛

上一篇:初中物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骨科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