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改革背景下团校图书馆工作转型探索——以中央团校图书馆为例

2022-10-1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作为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 是全国团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肩负着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也是培养新时期共青团和青年人才的重要基地。自去年以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共青团和团校的改革给予高度重视, 《中央团校改革方案》提出, 中央团校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党的青年工作大局, 更要把握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这一根本定位。改革后, 学我校聚焦团干部教育主责主业, 紧紧围绕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这一宗旨, 创新办学方式, 突出政治培训。同时, 在刚刚召开的团十八大精神指引下, 学校重点部署了青年教育工作, 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和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课程开发。从教学到管理、到各项服务工作, 中央团校面临着全面的转型升级。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中心, 图书馆正在逐步转变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 努力创新, 实现转型发展, 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共青团干部培训事业和青年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紧贴团干培训主责主业

中央团校改革后的重点工作是党和共青团工作培养政治上合格的青年人才。为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及青年教育工作的要求, 学校先后成立了十个教学课程组, 紧贴主责主业, 为教学课程组提供服务就成为了图书馆转型的根本点。图书馆建议为每个课程组配备一名图书馆员, 参加与到课程组的日常备课中, 这样既能及时为该教学课程组老师们的备课主动提供检索咨询, 为培训课程的选题谋划提供文献保障, 为教学课程组老师们进行教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前沿问题等定期提供跟踪资料, 对党和政府工作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指南、政策汇编、权威数据统计等资料进行选送。同时, 图书馆员参与课程组也便于图书馆了解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所需的学科资源, 为调整图书采购和资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顺应改革大局, 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知识咨询发展。

二、发挥自身优势, 推进智库建设

中央团校不仅是党和国家在青年工作领域的教育和宣传阵地, 也是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门。今后中央团校的主要任务除团干部培训外, 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也将越发突出。根据学校的改革方案, 智库建设将是中央团校改革后的一项重要内容, 智库既是团干部教育培训和科研工作的有力支撑, 更是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智库名录2015》共收录了1192个智库, 政府部门和政党系统共建有智库297个, 其中中国共产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所属智库有43个, 包括中央党校2个、中央编译局10个和各省/区/市委党校31个。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共青团尚未建立自己的智库, 作为中国共青团组织最高学府的中央团校应该在国家智库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共青团高端智库既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 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 又能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优势, 对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前瞻性研究, 对当代青年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为共青团工作和党的青年共作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成为党政部门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党中央对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视, 相信共青团高端智库的建设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协助推进共青团高端智库建设是图书馆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服务经验、信息计量工具的运用、情报研究与分析的方法、客观中立的研究立场等。目前我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共青团智库发挥作用:

(一) 开展智库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支撑性工作, 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和要求, 国内外智库的发展、动作模式、建设经验, 国内外本领域相关智库的发展现状、特点与态势, 本单位智库及潜在的智库分析与评价等。这些工作看似是基础工作, 但仍然需要花费非常大的气力来进行研究。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以研究报告、智库内刊、信息专报或论文的形式上报上级领导、政策研究人员和课程组, 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智库的基本问题。

(二) 开展共青团高端智库专题研究

作为中国共青团组织最高学府的图书馆, 在共青团高端智库专题研究方面有其天然优势。多年以来, 作为学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青少年研究等,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 积累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 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机构知识库 (Cyu Open IR) , 把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与智力成果进行有效的保存和管理, 成为支撑学术研究的基础设施, 也将成为图书馆开展共青团高端智库专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资源支持。鉴于共青团干部流动性较大, 短时间快速开展工作的困难, 可以建立一个共青团案例库, 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案例借鉴。案例库主要是通过提取共青团相关研究文献库中的案例研究内容, 结合各级团干部的一线工作经验, 收集各级共青团的工作案例及品牌活动等资源进行组织。来校参加团干培训的学员大多来自工作一线而又有理论素养的青年团干部, 他们既能为智库信息资源数据库提供丰富的实践工作案例, 又是从事决策咨询研究的“思想富矿”。图书馆通过与教务处合作, 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保存和管理, 成为机构知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教育培训学院合作, 调动员学员们的积极性, 在学习之余, 就共青团工作的某以主题, 结合学员们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感受, 组织经验交流会和个人深度访谈, 收集案例, 建立共青团工作案例库, 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案例借鉴, 使团校学员成为一支流动着的重要研究力量。

建设共青团智库既能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科优势, 加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基本理论研究, 又能充分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优势, 对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前瞻性研究, 对当代青年群体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为共青团工作和党的青年共作提供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成为党政部门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参与智库并非易事, 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定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 应从基础做起, 循序渐进。在服务转型的起步阶段, 图书馆主要是为智库提供信息资源的保障与支撑, 提供情报和服务的支撑。在具备一定的智库研究能力后, 逐步走向协同, 与学校其他部门合作一起推动共青团智库建设将成为图书馆服务转型的关键点。

三、利用特藏资源, 诵读红色经典

团校姓党既是政治要求也是特色发展前提。中国共青团成立九十多年来, 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珍贵的各类文献实物。中央团校作为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 同时也有着较为齐全的共青团文献收藏。图书馆收藏了400余种青少年类期刊, 我馆的特藏资源部还收藏有从创刊号至今的《中国青年》、《新青年》等共青团重要刊物。在革命时期, 这些刊物曾经是党、团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要阵列地, 深受广大革命青年的喜爱。除此之外, 设立在图书馆内的校史展览馆还收藏有共青团组织印发的一些正式文件、内部工作简报及共青团组织制作的文书档案等实物, 这些都是共青团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这些红色经典仍然是铸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提高青年政治觉悟的重要学习资料。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工作干部服务, 已成为团校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同时, 红色经典也为团校特色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培训课程中可以组织专人带领培训学员开展团干部主题读书活动, 重温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 回顾党的革命历程, 把红色经典文献融入团干部培训的教学中。这样既能使珍贵的馆藏资源得以利用, 同时也增强了团干部的学习精神, 丰富了培训课程体系, 使团校图书馆实现特色发展, 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新的服务增长点。

四、建立文献交换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文献交换既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方式, 同时也是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工作沟通交流的作用。全国各地的地方团校收藏的文献资源不同, 且对文献保护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 造成各地文献收集工作发展极不均衡。某些团校收藏重复率较高的文献, 对其他团校而言可能是稀缺文献。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面向全团或以区域性为主的文献资源交换和共享机制的交流平台, 针对具体情况, 可尝试依照市场原则进行实物有偿再配置。通过文献交换, 整合全国团校系统的资源, 以便各地团校和团组织, 互通有无, 让有限的文献资源盘活起来, 扩大其辐射力和影响力, 发挥其更大的史料价值作用, 拓展共青团文化传播功能。

图书馆资源嵌入全国团干部教育管理网。中共中央2015年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3]中, 第27条明确提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这标志着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将从传统的教育管理逐步走向“互联网+”干部教育培训新形态。[4]中央团校在团干培训方面紧跟形势, 与时俱进, 及时创新网络培训模式, 由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联合创办了全国团干部教育管理网。一个面向全国团干部的, 集学习资源、团情资讯、工作交流、品牌宣传于一体的网络平台, 打造了“互联网+团干培训”的工作新形态, 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团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在学校转型升级的形势下, 图书馆应积极协助网站建设, 有针对性地嵌入与干部管理培训课程相关的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在全国团干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最大化, 必将成为群团改革背景下, 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赢得新的窗口和机遇。

摘要:在群团改革背景下, 团校图书馆工作面临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图书馆工作需转变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 努力创新, 实现转型发展。文章从紧贴主责主业、智库建设、特藏资源利用、共青团文献交换和充分利用互联网培训平台等方面对团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升级进行了探索, 以期为全国团校的图书馆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群团改革,团干部教育培训,图书馆工作,智库建设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 唐果媛.图书馆与智库[J].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 (1) :1-7.

[2] 李明龙.共青团文献的收集与保护[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 (6) :20-23.

[3] 党建读物出版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6.

[4] 郑益群.“互联网+”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探索[J].成人教育, 2017 (11) :51-53.

[5] 林兰香.“大流通”的概念与高校图书馆“大流通”的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06) :121-123.

[6] 刘红, 张进英.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与图书馆管理[J].文教资料, 2017, 10 (12) :1021-103.

[7] 张寒生, 王伟赟, 徐月红.图书馆要在重组与整合中与时俱进[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7, 11 (16) :136-139.

[8] 黄秀满, 陈凤玉.试论网络环境下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7, 12 (26) :238-239.

上一篇:撰写领导发言稿要把握“三从四得”下一篇:新时期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