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生的医德修养方法

2022-10-24

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理论、道德、学术等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长期锻炼及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和能力。它包含了举止、仪表、技艺、情操等多方面的陶冶, 如我们经常说的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医德修养是道德修养的组成部分, 是指医务人员在思想品质、道德意识方面所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以及在医疗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 强调他们要注重医德修养, 是保证其日后全心全意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的重要前提。

1 医德修养重在实践

医德修养入手之处在于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实践在于修理自己的缺点、弱点, 努力实践医德的教诲。

第一, 医学实践是医德修养的途径。医学生只有在医学实践中, 才能表现其医德活动, 才能磨炼其医德意志, 才能培养其医德情感, 才能树立起医德信念, 才能养成其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

第二, 医学实践是医德修养的目的。医德修养本身只是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培育医学生高尚的医德品质, 提高学生的医德境界。离开了这个目的, 为修养而修养, 是不切实际的, 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 医学实践是提升医德修养的动力和检验医德修养成败的标准。医学生的医德修养, 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经过长期反复、不断深入的医学实践, 才能培养和完善良好的医德品质。医学生的医德修养程度如何, 也只有通过医学实践才能表现出来并得到检验。

2 医德修养贵在自觉

医德修养, 贵在自觉。没有高度的自觉性, 医德修养不但可能成为无谓之举, 甚至可能成为自欺欺人之谈。这是医学伦理学必须十分强调的。

第一, 自觉性在医德修养中的地位。医德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影响是不可少的, 但是, 最终要取决于个人有没有高度的自觉性。如果没有求德的强烈要求, 没有高度的自觉性, 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放弃或放松自己的医德修养。所以, 一个医学生真想进行道德修养, 并真想通过修养在品德上有很大的进步, 首先必须有这种自觉的要求。

第二, 自觉性在医德修养中的表现。在医德修养问题上, 自觉性表现在各个方面。首先, 它表现为把医德修养看成是一种强烈的需要, 即人格完善的需要。这样, 个人就可以象渴思饮、饥思食那样, 去郑重其事地进行医德修养。其次, 它表现为道德修养中的主动性, 即诚心诚意地投入医德实践中, 积极进行自我思想斗争, 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德选择能力。最后, 它表现为医德修养上的彻底性, 毫不姑息和容忍一切非医德的消极影响, 不断根据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给自己提出更高的品德要求。很显然, 个人要是有了这样的自觉性, 就一定会使自己的医德修养富于成效。

第三, 自觉性的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在医德修养问题上的自觉性, 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从社会方面来说, 造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进行各种形式的医德教育, 是十分重要的。从个人自身来说, 要培养和提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 最重要的, 一是要树立严整的科学人生观和崇高的医德理想;二是不脱离医疗实践, 随时细心体察医疗事业提出的要求;三是经常总结自己医德生活中的经验教训。这样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就会逐步培养和提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 从而, 也就可以通过郑重的、诚心诚意的自我修养, 使自己的医德品质, 从一种境界不断上升到新的更高尚的境界。

3 医德修养必须持之以恒

古话说:“君子立常志, 小人常立志。”医学生要加强医德修养就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但是, 恰恰是在困境中才能显出人的道德修养, 没有考验如何了解道德修持的水平。逆境出人才, 正如孟子所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正因为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各种磨练, 而后才可以降大人与斯人。所以孔子讲:“困, 穷而通。”这就要求医学生能自觉地磨炼自己的顽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正如古语所言:“河出渲关, 因有太华抵抗, 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风回三峡, 因有巫山为隔, 而风力益增其怒号。”这就启示我们, 越是困难, 越要发奋图强, 越有险阻, 越要急流勇进。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不断学习医德理论, 不断在医疗实践中丰富充实, 不断加强自我锻炼和修养, 持之以恒、与时俱进, 才能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医德情操的未来医务工作者。

4 医德修养必须力行“慎独”

所谓“慎独”, 就是说在个人独处的时候, 能坚持道德信念, 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方法, 也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慎独”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用语, 在《礼记.中庸》:“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今天, 我们强调医学生要提高医德修养, 所提倡的“慎独”, 有着崭新的内容和含义。医务工作的职业特点之一, 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独立地进行工作, 各项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常常是在无人监督之下进行的。医德中的“慎独”即是指医务人员在单独工作、无人监督时, 仍能坚定医德信念, 履行医德原则和医德规范的要求, 自觉进行反省, 并经过这种反省活动, 逐步达到高尚的医德境界。

提高“慎独”的自觉性要在“隐”、“微”之处下功夫。在“隐”下工夫, 就是医学生应在别人看不见和无人监督的地方, 也要自觉按照医德的原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微”的地方下功夫, 就是指医学生对小事情也不可丧失警惕性, 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地进行医德的修养。一个医学生有了良好的医德修养, 并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那么他就可以在将来自觉地按照医德的信念, 全心全意地去为病人服务。

被尊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治病救人的东西有两样:一是医术;一是医德。”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 他们只有既具备精湛的医术, 又有高尚的医德, 才能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全心全意地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多方面的医德修养, 对提高他们的医德境界, 有重要帮助。

摘要:医德修养, 是医务人员在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方面, 自觉按照一定的医德要求, 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 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相应医德情操和达到的医德境界。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 他们高尚的医德情操是保证其日后全心全意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服务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修养方法

参考文献

[1] 丘祥兴.医学伦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卢启华, 等.医学伦理学 (第二版)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 曹开宾, 邱世昌, 樊胜民.医学伦理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

[4] 罗国杰, 马博宣, 余进.伦理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杜治政, 许志伟.医学伦理学辞典[M].郑州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ICP-AES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园林设计的影响